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馈线接头和防水工艺规范

关于馈线接头和防水工艺规范

关于馈线接头和防水工艺规范
关于馈线接头和防水工艺规范

关于馈线接头、防水工艺规范

4月初连续降雨导致L网室外站点驻波频发,原因主要是存量站点馈线接头和防水工艺存在问题。继2016年关于馈线接头、防水工艺等培训宣贯之后,本次拟规范馈线接头和防水工艺。本规范适用于全区施工人员和维护人员。

需准备材料:斜口钳、小钢锯、倒角器(或平锉)、剥线刀、馈线刀、防水胶带、胶泥胶带、扎带。

一、馈线接头制作规范

1.1首先在波谷的位置切断馈线,使截面平齐,然后过7个波峰后,在波谷处使用馈线刀切成45度倾角剥去外皮,使外导体裸露35mm左右;

1.2将剥好外皮的第一个波谷放置于馈线刀第一个刀片上,合上馈线刀,逆时针旋转,“咔擦”一声后停止,注意不要损坏馈线内导体,拥斜口钳夹住慢慢向外旋转,露出导体12mm左右;1.3使用倒角器或平锉导角,使内导体光滑成圆锥形;

1.4安装馈线接头的后端,露出馈线的外导体;

1.5使用扩孔器进行扩孔,使外导体和泡沫分离;

1.6安装馈线头的前端,用扳手固定好馈线头中间部分不动,拧紧前端。

二、普通截面防水工艺规范

2.1 馈线接头拧紧后,使用防水胶带从馈线头下部往上、从上往下、从下往上按顺序连续裹3层;

2.2 然后使用胶泥胶带从下部往上、从上往下、从下往上按顺序连续裹3层,使用胶泥胶带必须充分的拉伸;

2.3 最后再使用防水胶带从下往上、从上往下、从下往上连续裹3层。

2.4 将裹好的馈线接头使用黑扎带进行板扎,防止胶带接头处松脱。

以上操作具体见视频,因视频较大,故建立FTP服务器;

ftp://218.94.85.186/ ,用户名:Guest;密码:Guest123

三、复杂截面防水工艺规范

针对二功分、三功分等复杂截面,采用胶泥胶带难以包裹到位,无线维护中心组织全区人员集思广益,充分讨论并在江宁和浦口现场试用自适应耐候保护贴。通过现场初步观察保护贴操作简易,只需包裹于需要密封处并捏紧即可;当然具体防水效果正

在抓紧评估。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3.1将不规则截面及连接处灰尘处理干净;

3.2使用自适应耐候保护贴贴好整个不规则截面及馈线;

3.3使用扎带将不规则截面进行固定。

以上操作具体见视频,因视频较大,故建立FTP服务器;

ftp://218.94.85.186/ ,用户名:Guest;密码:Guest123

馈线接头制作流程步骤及检测方法说明..

1、馈线制作工具 1、一字螺丝刀 2、十字螺丝刀 3、美工刀 4、活动扳手 5、尖嘴钳 6、斜口钳 7、老虎钳 8、锉刀 9、钢锯 10、呆扳手 11、铜丝刷 12、铁锤 13、卷尺14、馈线刀 15、驻波测试仪 16、防水胶泥 17、防水胶带 18、绝缘胶带 如下图1-1: 注:目前的这些工具通用的我们都好买,只有馈线刀和驻波测试仪是专用的工具,但是市场上也能买到。

2、馈线的制作方法 2.1目的和意义 统一馈线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和维护抢修及整改工作中制作馈线接头的方法和提高馈线接头的制作工艺水平,避免因工具或认为原因导致的馈线系统驻波比过高,造成网络性能下降和引起隐形故障。 2.2馈线接头制作工具要求 制作馈线接头必须使用专用的工具,专用的工具如图1-1所示。 2.3馈线接头制作要求 ?馈线切口处内外导体必须平整光滑,不起毛刺,馈线内外导体表面不能有凹陷,绝缘层表面和内导体内不能残留有任何的金属碎屑。 ?街头必须拧紧,在馈线上用人手大力拧动,应不能出现松动的情况,接头连接处应紧密,间隙应不能大于0.5mm。 ?馈线皮切削处的内导体表面应无明显和深的切割或划痕。 ?接头包装内的所有配件不惜全部使用到位,不能遗漏和少装。 ?接头包封必须严密不进水。 ?驻波比测试小于1.1。 3、馈线接头制作基本步骤和方法 3.1 准备制作馈线接头 ?选取合适的长度和位置(15厘米)制作接头,将多余的馈线用细齿小手锯锯掉。 ?确定制作接头段的馈线没有弯曲的情况,必须是直的,对不直的部分需校直,校直段馈线的长度不小于15厘米,如图3-1所示。

图3-1 3.2 剥除馈线外皮及切割馈线 如图3-2和3-3 ?选择在将要制作接头馈线断口5mm处的一圈馈线波纹是波谷中央位置,用馈线切割刀在该处的馈线外皮进行环切,用手轻压馈线刀,按馈线切割刀旋转的方进行向旋转以恰好能切断馈线皮为佳,应尽量避免切伤馈线外导体。 ?使用馈线安全刀,从环切处开始向外将这小段馈线皮剥掉,剥削时,馈线安全刀刀刃应微微向上,避免划伤外导体表面。 图3-2 旋转馈线刀图3-3切割好的馈线 3.3 馈线接口处理 ?用小金属刷将刚切好的馈线端进行清洁,如有毛刺的则用锉刀锉平,用钢刷将金属导体内的和表面的碎屑清理干净,然后再取一小块防水胶,对切割口进行粘 贴,吸附更细小的金属碎屑。 ?使用专用的街头扩孔器,顺时针旋转2到3圈对馈线口做扩孔和定型。 ?用一字螺丝刀小心的将清理后的馈线端的绝缘层边缘,与馈线的外导体成45°角向内导体方向环绕一圈压开。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中国联通山东分公司光纤机械连接器 技术规范书 编制单位:济南长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日期:2009年6月

1. 概述 本技术规范书中规定的产品应满足ITU-T,IEC等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也将满足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YD/T 1636-2007《光纤到户(FTTH)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的相关规定。 2. 产品分类 2.1 光纤机械连接器按使用场合可分为光纤机械冷接子、光纤机械接续插头。 2.2 光纤机械冷接子: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主要应用于配线光缆和入户皮线光缆、入户皮线光缆之间、皮线光缆和尾纤之间的连接。 2.3光纤机械接续插座: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一般配合专用的86面板使用。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兼容标准SC连接器和法兰。 2.4光纤机械接续接头: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可直接与标准SC法兰相连。3.工作温湿度要求* 3.1 温度:-40℃~+75℃。 3.2 相对湿度: ≤95%(+40℃时) 4. 光纤机械连接器技术要求*

4.1机械接续器件参考下列标准的要求 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 4.2器件规格尺寸 ?光纤机械冷接子:小于(包含)40*4*4(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座:小于(包含)45*22*9.4 (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头:小于(包含)54*9*7 (长*宽*高mm) 4.3外观 形状完整,无毛刺、气泡、龟裂、杂质等。全部底色应均匀连续4.4适用接续的光缆 4.4.1光纤机械冷接子: ?光纤包层直径为:125μm,外套涂层直径为250μm-900μm 4.4.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FRP皮线入户光缆(3mm*2mm,宽*高);光纤包层直径为: 125μm 4.5光学性能 4.5.1光纤机械冷接子 ?插入损耗:小于0.1dB; ?回波损耗:小于- 40 dB,(小于-60 dB,室温23℃) 4.5.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插入损耗: 小于0.5 dB (与标准SC连接器耦合),在1310 nm & 1550 nm

馈线接头制作方法优选稿

馈线接头制作方法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馈线接头制作方法 (撰稿:黄俊伟摄影:黄俊伟7月16日)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为了使地铁内部有信号,需要要天线来传输电磁波,而馈线就是给天线提供电磁通道,馈线的接头质量指标直接影响到共用天馈线系统的各微波波道的通信质量。今天做一个小教程,简述一下馈线接头的制作方法和大家一起学习下。 上面三个从左到右依次是7/8馈线的警用、专用和公用接头;下面是1/2馈线的警用、专用和公用接头。其中7/8馈线是主通道使用,1/2馈线是经耦合器或公分器或终端出天线使用的连接跳线。 各个厂家提供的接头不一样,但接头方法大致相同。 7/8切割刀,上面是刀口用于切割馈线,下面的半圆型槽刚好可以把7/8馈线卡进去。下面有两根圆柱形钢柱,一长一短,短的带尖,用于将7/8的馈线里面的铜皮往外扩,可以更好的接头接触。长的则用于放进馈线中心的铜管里,给外面的短的受力转动。 反过来看一下可以看到那两根钢柱型突起。其中外面的带尖。 这个是1/2馈线切割刀,使用方法和7/8相同。切割时先将馈线头的外皮用切割刀环切一下,然后用美工刀纵剖开将外皮去掉,露出里面的铜皮,这时用切割刀在适当距离处(本次距离以公网接头为例,外皮与铜皮起始凹陷处到旁边凸起处为一个丝,切割刀刀片的位置放在两个丝半处)开始顺时针转动,均匀用力,一般转至6-9圈处就可以把断面切开。 切割完之后断面要保持平整。

套上防水圈。起防水进入和牢固接头的作用。 套上接头底部。 再将钢圈儿套至端面下的第一个凹陷处,然后底部往上转动至与端面一样齐。 套上之后开始向上转动于与端面一样齐。 用7/8切割刀的底部的两条柱形物外扩外面的铜皮,与接头紧密接触。再反沾胶布的丝刀把里面的铜屑给清除干净,外面用胶布把端面上的杂质清除掉。 将头儿套上之后拿两个扳手将接头拧紧。 再拿热缩管将头儿保护好。这样一个接头便做好了,之后就开始连耦合器或公分或跳线或 终端了。 中间的为耦合器,两边两个接头,信号从左边进右边出,左面下面还有一个接头通过90度的连接器连接,那根馈线是连接天线的。馈线的接头方法大致如上,至于其他不同型号接头区别之处大多是裸露铜片丝的长短问题,一般为两个半或三个半,1/2的也是如此。借本教程抛砖引玉,师傅们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有好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一起学习!

天馈系统安装标准施工规范华为

天馈系统安装标准施工模型V1.0 (铁塔型安装场景)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2 安装工具 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活动扳手 斜口钳 卷尺 剪线钳 美工刀 钢锯梯子指南针长皮尺馈线刀 定滑轮色环胶带绝缘胶带防水胶带 套筒扳手 老虎钳倾角仪驻波比测试仪

3 天馈系统安装流程 开始 结束 00:00-00:10 组装天线 00:25-00:55 吊装天线 00:55-01:45 安装天线 00:55-01:45 制作馈线接头/ 粘贴色环 02:15-02:45 安装馈线固定夹 01:45-02:15 吊装馈线 02:45-05:25 安装室外馈线和馈线接地 05:25-05:45 馈线入室 05:45-06:25 安装室内馈线和跳线 06:25-06:40 天馈系统安装检查 1.本手册以在约40米高的铁塔上安装3副定向天线(有主分集且采用定长跳线)、馈线长度为40米的天馈系统为例介绍安装过程。 2. 安装天馈系统需4名安装人员,其中 2人具有铁塔登高资格。 00:10-00:25 连接天线侧跳线/ 粘贴色环 02:15-02:45连接馈线至天线侧跳线

天馈系统标准施工模型 4

1 组装天线安装人员A\B\C\D 10分钟 1.此处以华为公司的800MHz定向天线为例介绍安装过程,其他天线 的安装可参考厂家的说明书。 2.组装3副天线的过程在地面上完成。 a组装支架 b安装支架至天线 安装上支架 安装下支架完成后效果图 5

6 缠绕三层防水胶带缠绕三层绝缘胶带绑扎线扣 1.缠绕胶带时,须保证上一层胶带覆盖下一层的50%以上。 2. 缠绕防水胶带时,均匀拉伸防水胶带,使其宽度为原 宽度的1/2后再缠绕。每缠一层都要拉紧压实。 2 连接天线侧跳线 安装人员A\B\C\D 15分钟 a 连接跳线至天线 1.使用6根定长跳线。 2. (可选)若现场无定长跳线,则需裁剪合适长度的跳线,并在跳线两端制作DIN 公型接头。 b 粘贴色环 c 密封接头 1. 缠绕色环应方向一致,不能错位,每道缠绕2~3层,相邻两道色环间距为10mm ~15mm 。2. 在距跳线接头200mm 处粘贴对应扇区的色环。 可选 完成后效果图

高压连接器(电动汽车系列)技术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电动汽车系列高压连接器(以下简称连接器)的技术要求、质量保证规定、试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GB/T 18384.3-2015规定的B级电压电路的电动汽车高压连接器。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规范,但提倡使用本规范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8384.3-2015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GB/T 5095.2-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二部分:一般检查、电连续性和接触电阻测试、绝缘试验和电压应力试验 GB/T 5095.3-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3部分:载容流量实验 GB/T 5095.5-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5部分:机械负荷和寿命试验 GB/T 5095.6-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6部分:气候试验和锡焊试验 GB/T 5095.8-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8部分:连接器、接触件及引出端的机械试验 GB/T 28046.3-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3部分_机械负荷标准 GB/T 28046.4-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4部分_气候负荷标准 GB/T 28046.5-2013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5部分_化学负荷标准 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 2048-2008 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 QC/T 413-2002 汽车电子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7.1-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QC/T 29106-2014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 GB/T 2828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SAE J2223-2-2011 Connections for On-Board Road V ehicle Electrical Wiring Harnesses—Part 2: Tests and General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SAE_J1742-2005 Connections_for_High_V oltage_On-Board_Road_Vehicle_Electrical_Wiring_Harnesses SAE USCAR-2-2013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For Automotive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s LV215-1-2009 Electrical/ Electronic Requirements of HV Connectors

关于馈线接头和防水工艺规范

关于馈线接头、防水工艺规范 4月初连续降雨导致L网室外站点驻波频发,原因主要是存量站点馈线接头和防水工艺存在问题。继2016年关于馈线接头、防水工艺等培训宣贯之后,本次拟规范馈线接头和防水工艺。本规范适用于全区施工人员和维护人员。 需准备材料:斜口钳、小钢锯、倒角器(或平锉)、剥线刀、馈线刀、防水胶带、胶泥胶带、扎带。 一、馈线接头制作规范 1.1首先在波谷的位置切断馈线,使截面平齐,然后过7个波峰后,在波谷处使用馈线刀切成45度倾角剥去外皮,使外导体裸露35mm左右; 1.2将剥好外皮的第一个波谷放置于馈线刀第一个刀片上,合上馈线刀,逆时针旋转,“咔擦”一声后停止,注意不要损坏馈线内导体,拥斜口钳夹住慢慢向外旋转,露出导体12mm左右;1.3使用倒角器或平锉导角,使内导体光滑成圆锥形; 1.4安装馈线接头的后端,露出馈线的外导体; 1.5使用扩孔器进行扩孔,使外导体和泡沫分离; 1.6安装馈线头的前端,用扳手固定好馈线头中间部分不动,拧紧前端。 二、普通截面防水工艺规范 2.1 馈线接头拧紧后,使用防水胶带从馈线头下部往上、从上往下、从下往上按顺序连续裹3层;

2.2 然后使用胶泥胶带从下部往上、从上往下、从下往上按顺序连续裹3层,使用胶泥胶带必须充分的拉伸; 2.3 最后再使用防水胶带从下往上、从上往下、从下往上连续裹3层。 2.4 将裹好的馈线接头使用黑扎带进行板扎,防止胶带接头处松脱。 以上操作具体见视频,因视频较大,故建立FTP服务器; ftp://218.94.85.186/ ,用户名:Guest;密码:Guest123 三、复杂截面防水工艺规范 针对二功分、三功分等复杂截面,采用胶泥胶带难以包裹到位,无线维护中心组织全区人员集思广益,充分讨论并在江宁和浦口现场试用自适应耐候保护贴。通过现场初步观察保护贴操作简易,只需包裹于需要密封处并捏紧即可;当然具体防水效果正

连接器规范方案及测试要求

【技術&知識】連接器規範和測試要求 文:Knight Chen / CACT 工程部 連接器依照其產品功能和使用環境,將規範要求分為四大部分。 1. 電氣規範要求 2. 機械規範要求 3. 環境規範要求 4. 環保要求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一、電氣規範要求 電氣特性是連接器實現連接功能的主要特性。確定連接器的電氣特性,以保證連接器滿足連接功能。連接器的電氣特性有: 1. 接觸阻抗(Contact Resistance) 目的:維持連接器在使用期限內的接觸阻抗,以減少信號和能量在傳輸過程中的損失或衰減。 測試方法:EIA-364-23 (EIA-364-06) or MIL-STD-1344A,3004.1。 測試要點:a. 測試電流/電壓100mA@20mV,被測試連接器(連接系統)無負載。 b. 測試電流為低電流是為了避免接觸阻抗受到端子(導體)熱電效應影響。 c. 測試電壓為低電壓是為了避免端子(導體)之間接觸界面絕緣薄膜被擊穿和熔化。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規範要求:一般要求50m?(initial);100m?(final,即在壽命測試或環境測試後)。 定義接觸阻抗此參數是為了減少信號和能量在傳輸過程中的損失或衰減,電流就像水流一樣。阻力越小,能量的損失和衰減就越少。 就連接器的接觸處而言,影響其阻抗大小的因素有正向力(對於彈性接觸結構而言),接觸環境,如端子(導體)的表面粗糙度,表面處理方式(如電鍍的金屬特性和緻密性),端子與端子(或其他導體)的結合方式(是焊接or鉚合or彈性接觸等)。 從電學理論角度來說,接觸阻抗為C點綠色圈接觸處的阻抗;在客人使用角度來說,連接器提供A 點到B點的導通(連接),所以客人要的阻抗應包含從A點到B點的所有導體本身的阻抗和接觸處的阻抗(包括焊接、鉚合等接觸方式)如圖一示。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高压连接器(电动汽车系列)技术规范

本规规定了电动汽车系列高压连接器(以下简称连接器)的技术要求、质量保证规定、试验方法。 本规适用于GB/T 18384.3-2015规定的B级电压电路的电动汽车高压连接器。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规的条款。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规,但提倡使用本规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 GB/T 18384.3-2015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GB/T 5095.2-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二部分:一般检查、电连续性和接触电阻测试、绝缘试验和电压应力试验 GB/T 5095.3-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3部分:载容流量实验 GB/T 5095.5-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5部分:机械负荷和寿命试验GB/T 5095.6-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6部分:气候试验和锡焊试验GB/T 5095.8-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8部分:连接器、接触件及引出端的机械试验 GB/T 28046.3-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3部分_机械负荷标准 GB/T 28046.4-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4部分_气候负荷标准 GB/T 28046.5-2013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5部分_化学负荷标准 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 2048-2008 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 QC/T 413-2002 汽车电子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7.1-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QC/T 29106-2014 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 GB/T 2828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SAE J2223-2-2011 Connections for On-Board Road Vehicle Electrical Wiring Harnesses—Part 2: Tests and General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SAE_J1742-2005 Connections_for_High_Voltage_On-Board_Road_Vehicle_Electrical_Wiring_Harnesses SAE USCAR-2-2013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For Automotive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s LV215-1-2009 Electrical/ Electronic Requirements of HV Connectors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技术规范书 编制单位:济南长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日期:2018年6月

1. 概述 本技术规范书中规定的产品应满足ITU-T,IEC等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也将满足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YD/T 1636-2007《光纤到户(FTTH)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的相关规定。 2. 产品分类 2.1 光纤机械连接器按使用场合可分为光纤机械冷接子、光纤机械接续插头。 2.2 光纤机械冷接子: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要紧应用于配线光缆和入户皮线光缆、入户皮线光缆之间、皮线光缆和尾纤之间的连接。 2.3光纤机械接续插座: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一样配合专用的86面板使用。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兼容标准SC连接器和法兰。 2.4光纤机械接续接头: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可直截了当与标准SC法兰相连。3.工作温湿度要求* 3.1 温度:-40℃~+75℃。 3.2 相对湿度: ≤95%(+40℃时) 4. 光纤机械连接器技术要求* 4.1机械接续器件参考下列标准的要求

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 4.2器件规格尺寸 ?光纤机械冷接子:小于(包含)40*4*4(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座:小于(包含)45*22*9.4 (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头:小于(包含)54*9*7 (长*宽*高mm) 4.3外观 形状完整,无毛刺、气泡、龟裂、杂质等。全部底色应平均连续4.4适用接续的光缆 4.4.1光纤机械冷接子: ?光纤包层直径为:125μm,外套涂层直径为250μm-900μm 4.4.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FRP皮线入户光缆(3mm*2mm,宽*高);光纤包层直径为: 125μm 4.5光学性能 4.5.1光纤机械冷接子 ?插入损耗:小于0.1dB; ?回波损耗:小于- 40 dB,(小于-60 dB,室温23℃) 4.5.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插入损耗: 小于0.5 dB (与标准SC连接器耦合),在1310 nm & 1550 nm 小于0.7/0.9 dB (与现场组装型连接插头耦合),在1310 nm &

全业务-室分-馈线头制作及测试-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全业务-室分-馈线头制作及测试-操作步骤及评 分标准 1、工具准备:(10分)1/2馈线接头1对、1/2馈线3米、1/2与专用割刀各一个、美工刀一把、细锉一把、固定扳手2把、开口活动扳手2把、2寸小毛刷1把、扩管器1把(可用普通螺丝刀代替)、小剪刀1把、胶带若干。 2、制作步骤:(30分)(1)切割馈线外皮(5分)使用馈线专用割刀,将馈线外皮切割下,1/2馈线(跳线)割25mm。(2)切割外导体(5分)使用馈线专用割刀,将馈线外导体割下,1/2馈线(跳线)切割后余约4个波峰(约13mm)。(3)去除泡沫塑料(2分)沿馈线外导体横切面,齐整去除泡沫塑料。(4)切整内心导体,去除残渣(5分)使用馈线专用割刀,将馈线内心导体割下,1/2馈线(跳线)切割后的内芯要比外导体多出10mm-13mm左右。(5)压紧泡沫塑料,将横切面用细锉打磨,用毛刷去除残骸(4分)(6)拆开馈线接头,紧固螺母(2分)(7)扩张馈线接头导体,检查扩张表面,去除馈线接头内残骸(5分)(8)配合工具重新装配接头(2分)对制作出的馈线头,进行驻波比测试(10分) 1、工具准备:(2分)天馈线驻波比测试仪1台,电子校准器1个,连接器1个,连接线1根,其它物品根据实际情况待定

2、测试步骤:(8分)(1)按ON/OFF键开机,待自检完成后,按ENTER键,进入;(1分)(2)按MODE键进入模式界面,按照要求选择需要测试的驻波比种类,按ENTER键,进入相应模式;(1分)(3)校准,将电子校准器连接到测试仪射频接口,进行校准,校准完成后,按SAVE SETUP键对校准结果进行保存;(1分)(4)取下电子校准器,正确将馈线连接到测试仪射频接口,开始驻波比测试;(1分)(5)按MARKER键对测试结果进行标记;(1分)(6)按SAVE DISPLAY键对测试标记的结果进行保存,按RECALL DISPLAY键对保存结果进行调取;(1分)(7)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要求故障定位驻波比在1-1、2间,频率驻波比在1-1、5间。(2分)

实操-全业务-室分-馈线头制作及测试-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附件2 实操:馈线头制作及测试操作评分标准 馈线接头的制作(50分) 1、工具准备:(10分) 1/2馈线接头1对、1/2馈线3米、1/2与专用割刀各一个、美工刀一把、细锉一把、固定扳手2把、开口活动扳手2把、2寸小毛刷1把、扩管器1把(可用普通螺丝刀代替)、小剪刀1把、胶带若干。 2、制作步骤:(30分) (1)切割馈线外皮(5分) 使用馈线专用割刀,将馈线外皮切割下,1/2馈线(跳线)割25mm。 (2)切割外导体(5分) 使用馈线专用割刀,将馈线外导体割下,1/2馈线(跳线)切割后余约4个波峰(约13mm)。 (3)去除泡沫塑料(2分) 沿馈线外导体横切面,齐整去除泡沫塑料。 (4)切整内心导体,去除残渣(5分) 使用馈线专用割刀,将馈线内心导体割下,1/2馈线(跳线)切割后的内芯要比外导体多出10mm-13mm左右。 (5)压紧泡沫塑料,将横切面用细锉打磨,用毛刷去除残骸(4分) (6)拆开馈线接头,紧固螺母(2分) (7)扩张馈线接头导体,检查扩张表面,去除馈线接头内残骸(5分) (8)配合工具重新装配接头(2分) 对制作出的馈线头,进行驻波比测试(10分) 1、工具准备:(2分)

天馈线驻波比测试仪1台,电子校准器1个,连接器1个,连接线1根,其它物品根据实际情况待定 2、测试步骤:(8分) (1)按ON/OFF键开机,待自检完成后,按ENTER键,进入;(1分) (2)按MODE键进入模式界面,按照要求选择需要测试的驻波比种类,按ENTER 键,进入相应模式;(1分) (3)校准,将电子校准器连接到测试仪射频接口,进行校准,校准完成后,按SAVE SETUP键对校准结果进行保存;(1分) (4)取下电子校准器,正确将馈线连接到测试仪射频接口,开始驻波比测试;(1分) (5)按MARKER键对测试结果进行标记;(1分) (6)按SAVE DISPLAY键对测试标记的结果进行保存,按RECALL DISPLAY键对保存结果进行调取;(1分) (7)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要求故障定位驻波比在1-1.2间,频率驻波比在1-1.5间。(2分)

连接器、线缆选型及其组件设计规范

连接器、线缆选型及其组件设计规范(总1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2001- - 发布 2001- - 实施 xxxxxxxxxxxxxxx 有限公司 发 布 连接器、线缆选型及其组件设计规范 Q/ZX - 2001 Q/ZX xxxxxxxxxxxxxxxx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工艺技术标准)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引用标准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定义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 连接器的选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 连接器的分类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 欧式连接器选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1欧式连接器的特性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2 欧式连接器选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 2MM 连接器选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1 2MM 连接器特性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2 2MM 连接器选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4 RF 连接器选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 5 D-SUB 连接器的选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 6 扁平电缆连接器的选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 7 IC 插座的选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 8 圆形连接器选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 9 各种接线端子、电源连接器选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 电缆选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 电线选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 通信电缆的选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3 RF 电缆的选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 电缆组件的设计 ................................................................................................... 错误!未指定书签。 7 验证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前 言 本标准主要依据电连接器、电缆及RF 电缆组件有关标准。 本标准由xxxxxxxxxxxxxxx 有限公司CDMA 事业部工艺结构部提出并归口。 Q/SZX 2001 - 01 Q/SZX 2001 - 01

安德鲁馈线刀制作馈线头标准步骤

安德鲁馈线刀制作馈线头步骤 一、工具清单 1.安德鲁馈线刀一把,型号MCPT-L4,针对1/2英寸馈线。 2.1/2英寸扩孔器一只。 3.安德鲁馈线刀一把,型号MCPT-78,针对7/8英寸馈线。 4.7/8英寸扩孔器一只。 5.活动扳手两把。 6.美工刀一把。 7.尖嘴钳一把。 8.鲤鱼钳或老虎钳一把。 二、馈线认知 馈线—是接收天线到接收器之间的连线。也叫天线馈线。 馈线能有效地传送天线接收的信号,畸变小、损耗小、抗干扰能力强,馈线与天线之间、与接收机信号输入端之间应有良好的阻抗匹配。这些要求普通导线不具备。普通导线对接收信号的高频衰减严重,抗干扰能力差,容易受到各种外来高频信号的干扰,同时普通导线的特性阻抗不定,很难满足阻抗匹配要求。常用的天线馈线特性阻抗通常为50欧姆的同轴电缆馈线,因有金属屏蔽层,抗干扰能力好,传输损耗小,但不易配接。 馈线基本参数为 1.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2.馈线的衰减系数。 3.匹配概念。 4.反射损耗。 5.电压驻波比。

三、馈线头制作 1.工具清单 2.1/2馈线头内部结构 3.1/2馈线头侧面结构

4.用美工刀在馈线由右边向左数5个波峰处,横向割开馈线的外表皮。 5.用美工刀在馈线由右边向左数5个波峰处,横向割开馈线的外表皮。 6.将馈线按在馈线刀的无刀片一遍的线槽中,注意馈线刀是有方向的。

7.将馈线刀有刀片的一面合上,注意按压时两面逐渐合拢,太过用力导致外皮和内芯变形。 8.将馈线刀顺时间拧动,拧3-5圈即可。

9.用老虎钳轻夹馈线割开部分,取下。 10.用老虎钳轻夹馈线割开部分,取下,成如图所示情况。

馈线接头

馈线接头(连接器)和转换头(转接器) 一、馈线接头(连接器) 馈线与设备以及不同类型线缆之间一般采用可拆卸的射频连接器进行连接。连接器俗称接头。 常见的射频连接器有以下几种: 1、DIN型连接器 适用的频率范围为0~11GHz,一般用于宏基站射频输出口。 2、N型连接器 适用的频率范围为0~11GHz,用于中小功率的具有螺纹连接机构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这是室内分布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连接器,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可以配合大部分的馈线使用。 3、BNC/TNC连接器 BNC连接器 适用的频率范围为0~4GHz,是用于低功率的具有卡口连接机构的同轴电缆连接器。这种连接器可以快速连接和分离,具有连接可靠、抗振性好、连接和分离方便等特点,适合频繁连接和分离的场合,广泛应用于无线电设备和测试仪表中连接同轴射频电缆。 TNC连接器 TNC连接器是BNC连接器的变形,采用螺纹连接机构,用于无线电设备和测试仪表中连接同轴电缆。其适用的频率范围为0~11GHz。 4、SMA连接器 适用的频率范围为0~18GHz,是超小型的、适合半硬或者柔软射频同轴电缆的连接,具有尺寸小、性能优越、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但是超小型的接头在工程中容易被损坏,适合要求高性能的微波应用场合,如微波设备的内部连接。 5、反型连接器 通常是一对连接器:公连接器采用内螺纹联接,母连接器采用外螺纹联接,但有

些连接器与之相反,即公连接器采用外螺纹联接,母连接器采用内螺纹联接,这些都统称为反型连接器。 例如某些WLAN的AP设备的外接天线接口就采用了反型SMA连接器。 实例图片:

二、转换头(转接器) === 我们常用的1/2馈线头即为N型J头,又称N-J头 而室分中常用的7/8头为DIN-NJ头,即接馈线端为DIN大小、输出端为NJ头的

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单芯)技术规范

目录 1 、目的 (2) 2 、适用范围 (2) 3 、定义 (2) 4 、职责分配 (2) 5 、流程图 ........................................................ . (2) 6 、程序内容 ..................................................... .. (2) 6.1 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技术参数要求 (3) 6.1.1 高压连接器性能要求 (4) 6.1.2 高压连接器技术参数要求 (4) 6.2 高压连接器结构设计要求 (5) 6.2.1 高压连接器插座中接触件与动力电池主电路连接端设计要求 (7) 6.2.2 高压连接器插座固定于箱体面设计要求 (7) 6.2.3 高压连接器插座与插头连接触件设计要求 (7) 6.2.4 高压连接器插件的绝缘防触摸设计要求 (8) 6.2.5 高压连接器的保护壳体设计要求 (8) 6.2.6 高压连接器的防呆设计要求 (8) 6.2.7 高压连接器的防呆设计要求 (8) 6.2.8 高压连接器的高压互锁设计要求 (9) 6.2.9 高压连接器的温控互锁设计要求 (9) 6.2.10 高压连接器的动力线缆设计要求 (9) 6.2.11 高压连接器的互换性设计要求 (9) 6.3 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检验标准要求 (11) 6.4供应商送样承认要求 (13) 7、相关文件 (13) 8、相关记录 (13)

1 目的 Objectives: :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需求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即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动力总成作为整个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如何保证其安全稳定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当前在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部分国内还没有发布国家标准,大多企业是执行企业标准或参照其它同类产品的标准执行,或者直接借用其它行业使用的连接器,上述原因对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及互换性带来挑战。为了实现公司产品标准化和设计标准化,统一产品各个部位的设计细节,避免不合理的产品设计,减少设计错误率,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思路清晰且有据可依,品质有据可检,生产操作便捷,缩短供应商生产周期,特定此规范。 2 适用范围 Applicable Scope: : 本规范适用目前公司所有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文件中明确规范了高压连接器的结构设计标准及高压连接器技术标准要求,但对于创新型高压连接器设计不完全适用。 3 定义 Definitions: : 3.1 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一种借助于电信号或机械力的作用使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 3.2 下文中所有尺寸单位默认为 MM,重量单位默认为 KG; 4 职责分配 Responsibility Dis tribution: : 4.1 产品工程部都依照标准文件的要求执行。 4.2 品质中心来料检验可以参考此规范文件对品质进行评估和检验。 4.3 采购中心可依此规范选择可满足我司技术要求的供应商。 5 流程图 Process Chart: : 无。 6 程序内容 Procedure Content: : 6.1 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技术参数要求 6.1.1 高压连接器性能参数要求

认识馈线接头和馈线

1.为什么要需要馈线接头和转接头? 馈线接头又叫连接器(俗称接头):馈线与设备以及不同类型线缆之间一般采用可拆卸的射频连接器进行连接。作用是有时馈线不够长,需要延长馈线或者馈线要连接设备时,都需要接头的转换。 转接头又叫转接器:在通信传输系统中用于连接器于连接器之间的连接,对连接器起转接作用。 2. 公头和母头的区别:一般,公连接器都是采用内螺纹连接,而母连接器是采用外螺纹连 接器,但有少数连接器相反,叫反连接器;还有一种简单区别的方法,工的中间有跟针,外围是活动的;母头中间是环管,外围有螺纹不能活动。 3. 连接器命名方式: 4.DIN型连接器和N型连接器一般使用范围: DIN型连接器:适用的频率范围为0~11GHz,一般用于宏基站射频输出口;N型连接器:适用的频率范围为0~11GHz,用于中小功率的具有螺纹连接机构 的同轴电缆连接器,这是室内分布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连接器,具备良好的

力学性能,可以配合大部分的馈线使用。一般设备都是n型母头,din头常见于基站类设备;DIN头是用来接基站的,耦合基站的时候用,而N头是室分的。 5. 一般来说,在连接两根馈线时,就要用母头,此时母头不连接器件;一般器件自带的机头都是母头,馈线是公头,馈线接公头后直接就能接器件;直角弯头其实就是把公头的头部弯了90°便于施工,也比较美观。 6.一些连接器和转接器的图片: 1/2N型K头(母头) 1/2N型J头(公头) 7/16F-NM(母头)7/16M-NM (公头) [1/2(公)转7/8接头(母)] [1/2(公)转7/8接头(公)]

AD-NF/NF AD-NM/NM AD-NM/NF(1/2 (作用:连接器与1/2 (作用:同右)(作用:90度弯曲的时候,用于转换)连接器之间的转换)

电连接器安全要求技术标准(IEC61984:2008中文版)

电连接器安全要求技术标准2011-11-15 发布2011-11-15 实施

、八— 前言 本标准为电连接器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符合相关电子、电气、家电、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要求而制定,该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的规定,参照国际、国内标准的基础上,并结合本公司产品的技术特点编制而成。用以指导本公司设计、生产和交货、检验之依据。 本标准主要参照IEC 61984《Connectors-Safey requirements and tests》的编写格式,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部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苏州工业园区丰年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苏州工业园区丰年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晖、侯文宇 本标准于2011年11月 1 5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有效期限为三年。

目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3术语................................................................... 4 技术信息(电气额定值) .......................................................................................... 5 分类 ................................................................. 5.1 一般要求........................................................... 5.2防电击分类.......................................................... 5.3连接器形式分类........................................................ 5.4连接器附加特性分类.................................................... 6结构和性能要求 ............................................................. 6.1 一般要求......................................................... 6.2 标志和识另U ................................................................................................... 6.2.1 识别........................................................ 6.2.2 标志........................................................ 6.2.3 接触件位置标识............................................. 6.3 防误配合(非中间配合) ................................................................................ 6.4 防电击............................................................. 6.4.1 带电部件不可触及........................................... 6.4.2 无外壳连接器防触电保护要求 ................................. 6.4.3 插合分离操作时的防触电保护 ................................. 6.5 保护接地........................................................... 6.5.1 保护接地(PE)连接件先通后断 ............................. 6.5.2 无外壳连接器防触电保护要求 ................................. 6.5.3到保护接地接触件连接的可靠性................................. 6.5.4 保护导体的连接.............................................. 6.6 端子和连接方式 .................................................... 6.6.1 一般要求.................................................... 6.6.2导体横截面积的型式和范围..................................... 6.6.3 电气连接的设计.............................................. 6.7 互锁............................................................... 6.8 抗老化............................................................. 6.9 一般设计要求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