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补体检测及其应用安徽理工大学

补体检测及其应用安徽理工大学

补体检测及其应用安徽理工大学
补体检测及其应用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备注

第一节补体系统的性质与活化途径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与性质

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中的一组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和功能上连续反应的球蛋白,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称为补体系统。补体并非单一成分,而是由补体及其调节因子和相关膜蛋白以及补体受体共同组成的补体系统。补体系统广泛参与机体的抗感染防御反应,具有介导细胞溶解、调理吞噬、免疫黏附以及参与炎症反应引起机体免疫损伤等作用,是体内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免疫效应和放大系统。

补体系统由30多种活性成分组成,按其性质和功能可以分为三大类: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②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的补体调节蛋白;

③结合补体片段或调节补体生物学效应的补体受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CR)。

由于由于补体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复杂性,其命名较为复杂,一般有以下规律可循:参与补体经典邀活途径的固有成份,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命名为C1、C2、……C9,其中Cl由Clq、Clr、Cls三种亚单位组成;补体系统的其他成分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因子、D因子、P因子、H因子;补体调节蛋白多以功能命名,如Cl抑制物、C4结合蛋白和膜协同因子蛋白等;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的符号后面附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C3a、C3b等;具有酶活性的成分或复合物,在其符号上划一横线表示,如Ci、C—3bB—b等;灭活的补体片段,在其符号前加英文字母i表示,如iC3b。补体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素影响,加热、紫外线照射、机械振荡或某些添加剂等理化因素均可能破坏补体。在0-10℃补体活性可保持3~4天,冷冻干燥可较长时间保持其活性,加热56℃30 min即被灭活,所以补体活性检测标本应尽快进行测定。

补体多为糖蛋白,且多属于B球蛋白,少数为7球蛋白或a球蛋白,其中Clq分子量最大,D因子最小。正常血清中补体各组分含量相差较大,以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

二、补体活化途径

补体系统各组分通常以非活性的酶前体形式存在,只有在某些活化物的作用下,补体各组分便产生连锁酶促反应,又称级联反应,才表现出生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备注

物活性。补体激活过程依据其起始顺序的不同可分为三条途径:①经典途径(classical complement pathway);②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 binding lectin MBL)途径;③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三条激活途径具有共同的末端通路,即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ce attack complex,MAC)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

(一)经典激活途径

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物质主要是IgGl、IgG2、IgG3和IgM类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的免疫复合物(immunecomplex,IC),激活过程从Clq开始,一个Clq分子必须同时有两个以上的球形头部与Ig分子的补体结合点结合后,才能被激活。IgG为单体,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IgG分子才能激活Clq,而IgM分子为五聚体,含5个补体结合点,故一个分子IgM与抗原结合后即可激活Clq。整个激活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识别阶段和活化阶段。

1.识别阶段

在抗原抗体形成复合物后,抗体发生构象改变,使Fc段的补体结合位点暴露,与Clq结合后,进一步激活Clr和Cls,Cls具有酯酶活性。识别阶段即指C1识别免疫复合物至C1酯酶即Cls形成的阶段。

2.活化阶段

活化的Cls依次裂解C4和C2,形成具有酶活性的C3转化酶(C4b2b),后者进一步裂解口并形成C5转化酶(C—4b2—b3b),C5转化酶可裂解C5,引起共同的末端效应。此即经典途径的活化阶段。

(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激活途径

MBL激活途径的激活物是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早期体内炎症反应诱导肝细胞产生的急性期蛋白,如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和C反应蛋白,而不是抗原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正常人血清中MBL水平极低,炎症急性期反应时,其水平明显升高,MBL在结构上与Clq类似。MBL先与细菌的甘露糖残基结合,然后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BL-associated serine protease,MASP),MASP具有与活化的Clq同样的生物活性,可水解C4和C2,继而形成C3转化酶,其后的反应过程与经典途径相同,依次激活其他成分。

(三)旁路激活途径

在旁路途径中C1、C4和晓不参与,而是从激活C3开始,故又称为C3途径或替代途径。旁路途径的激活物质主要是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酵母多糖和凝聚的IgA和IgG4,主要通过为补体的活化反应提供固相接触界面而实现其激活作用。这种激活方式不依赖于特异性抗体的形成,从而在感染早

分配备注期为机体提供有效的防御机制。

1.旁路C3转化酶的形成

C3是启动旁路途径并参与其后级联反应的关健分子。在经典途径中产

生或自发产生的C3b可与B因子结合,血清中的D因子将结合状态的B因

子裂解成Ba和Bb,Ba释放入液相,Bb仍附着于C3b,形成C—3bB—b复

合物即旁路途径的C3转化酶。C3转化酶具有酶活性,可裂解C3,但它极

不稳定,极易被H因子和I因子作用而灭活,血清中备解素(properdin,P

因子)可与之结合,使其稳定。

2.C5转化酶的形成

旁路途径的激活物如细菌的脂多糖或酵母多糖出现时,C3转化酶裂解

C3产生的C3b分子可与C3转化酶结合形成新的复合物C—3bn—Bb或

C—3bnB—bP,即C5转化酶,C5转化酶裂解C5,至此以后的过程与经典途

径相同,引起共同的末端效应。

3.C3正反馈循环

补体活化过程中形成的C3转化酶不断使C3裂解,生成大量的C3b,新

产生的C3b又可与B因子结合,扩大进一步的活化,构成了一个正反馈的

循环圈,放大了补体的激活作用。由于经典途径产生的C3b也能触发旁路

途径,故旁路途径C3转化酶对经典途径补体活化也是一种放大机制。

(四)补体激活的共同末端效应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形成的C5转化酶均可将C5裂解为C5a和C5b,C5b

与细胞膜结合,继而结合C6和凹形成C5b67复合物,该复合物吸附C8,又

形成C5b678复合物,当12~19分子的C9加入后,便形成C5b6789复合物,

即膜攻击复合体(MAC),MAC最终导致细胞内渗透压降低,细胞溶解。在体

内生理条件下三条途径密切相关,都以C3活化为中心。

第二节补体总活性测定

一、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CH50试验)

(一)实验原理

绵羊红细胞与相应抗体即溶血素结合的复合物可激活血清中的补体导致

红细胞肿胀而发生溶血,溶血的程度与补体的活性呈正相关,但非直线关

系。在一个适当的、稳定的反应系统中,溶血反应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

特殊的S形曲线。以溶血百率为纵坐标,相应血清量为横坐标,可见有轻

微溶血和接近完全溶血时,补体量的变化不敏感,但在30%~70%之间两

者近似直线关系,此阶段对补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故实验中常以50%

分配备注溶血作为最敏感的判定终点,以引起50%溶血所需要的最小补体量为一个

CH50 U,可计算出待测血清中总的补体溶血活性,以CH50 U/ml表示。

(二)实验方法

取新鲜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按表19-2的要求在各管中加入试剂

和反应物,与配制的50%溶血的标准管一起放入37℃水浴箱温育30 min

后2 500 r/min离心5 min,选择溶血程度与标准管最为相近的两管,在

分光光度计上检测(波长542 nlTl、0.5 ClTI比色杯)OD值,以最接近标

准管OD值的一管为终点管,然后按公式计算CH50值:CH50(U/m1)=(1/

血清用量)×稀释倍数。50%溶血标准管的配制:2%绵羊红细胞悬液2 r11l

加8 ml蒸馏水,混匀,即为全溶血管,取全溶血管12 nll加巴比妥缓冲

液2 ml即为50%溶血管。

(三)方法评价及临床意义

方法简便快速,但敏感性较低,主要反映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溶血功能,

所反应的是补体Cl~C9成分的综合水平。

CH50正常参考值50~100 U/ml。①增高见于急性炎症、组织损伤、恶性

肿瘤等;②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SLE活动期、RA、亚急性细菌性心内

膜炎、严重肝病。

二、旁路途径溶血活性(APH50)测定

(一)实验原理

未致敏的家兔红细胞可激活血清中的B因子,引起旁路途径活化,导致兔

红细胞溶解。当红细胞量一定时,在规定反应时间内,溶血程度与血清中

参与旁路激活的补体量及活性呈正比。与CH50测定相似,以引起50%溶血

所需要的最小补体量为一个APH50 U,可计算出待检血清中补体旁路激活途

径的溶血活性,以APH50 U/ml表示。

(二)方法评价

本法主要反映旁路激活途径的溶血功能,其结果与C3、B因子、P因

子、D因子及C5~C9各组分量及活性有关。

第三节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免疫学会报告,在30多种补体成分中,主要

检测C3、C4、Clq、B因子和C1酯酶抑制物。测定方法可分为溶血法和免

疫化学法。

一、免疫溶血法

溶血法主要根据抗原与其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

导致细胞溶解。该方法中抗原为SRBC、抗体为兔或马抗SRBC的抗体,即溶

血索。将两者组合作为指示系统参与反应。试验中有两组补体参与,一组

分配备注是作为实验反应系统的补体,选用或制备缺少待测成分的试剂,此

类试剂,选用先天缺乏某单一补体成分的动物或人血清,也可利用化学试

剂人为灭活正常血清中某种成分制备缺乏该成分的补体试剂;另一组为待

测血清中的补体,当加入待测血清,使原来缺乏的成分得到补偿,补体成

分齐全级联反应恢复,产生溶血。溶血程度与待测补体成分活性有关,仍

以50%溶血为终点。

免疫溶血法检测的是某补体的活性,而不是具体的含量。检测待测标

本中某一单个补体成分是否缺乏,可以帮助诊断补体某个成分缺失或其含

量正常但无溶血活性的先天性补体缺陷。该法无需特殊仪器设备,快速,

但敏感性较低,影响因素多。

二、免疫化学法

免疫化学法分为单向免疫扩散法、火箭免疫电泳、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

法。前两种方法多用手工操作,匆响因素多,结果重复性差,已逐渐淘汰。

后两种方法根据补体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仪器通过对复合物产

生的光散射或透射信号进行自动检测而得出所测补体的浓度,此法方法简

单、重复性和特异性好,可反映所测补体成分的含量,进行标准化流程管

理、是目前补体的主要检测方法。

第四节补体结合试验如果反应系统中存在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则抗原

抗体发生反应后可结合补体,再加入指示系统时,由于反应液中已没有游

离的补体而不出现溶血,此为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如果反应系统中不存夸

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则液体中有游离的补体,与加入的指示系统结合出

现溶血,此为补体结合试验阴性。试验中以50%不溶血作为判断终点。补

体结合试验可用已知抗原来检测相应抗体,或用已知抗体检测相应抗原。

一、试验原理

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是根据抗原抗体复合

物可激活补体,用一定量的补体和致敏红细胞来检查抗原抗体间有无特异

性结合的一类试验。试验中有5种成分参与反应,分属三个系统:①反应

系统,即已知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抗体(或抗原);②补体系统;③指示

系统,绵羊红细胞(SRBC)与溶血素,试验时常将其预先结合在一起,形成

致敏SRBC。反应系统与指示系统争夺补体系统。

二、技术要点

补体结合试验反应成分多,其中每一反应成分含量过多或过少

都会导致错误结果,因此必须滴定后,才能进行正式试验。①抗原和抗体

滴定:一般采用方阵滴定,选择抗原与抗体均呈强阳性反应(100%不溶血)

分配备注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抗原和抗体的效价(或单位)。正式试验中,抗原一般用

2~4个单位,抗体用4个单位。②溶血素滴定:采用等倍交叉法将溶血素

稀释成一系列倍数,加入补体和SRBC悬液等,孵育,使SRBC和溶血素结

合,激活补体,将能完全溶解红细胞的溶血素最高稀释度定为一个单位,

正式试验时用2个单位。③补体滴定:按递增方法将补体加入各试验中,

加抗原,孵育,每管加2个单位溶血素和SRBC悬液,使SRBC和溶血素结

合,激活补体,将能发生完全溶血现象的最小补体量定为一个单位。正式

试验时使用2个单位。④正式试验:采集血标本后应及时分离血清,及时

检测或将血清保存于一20℃。血清在试验前应先加热56℃30 min(60℃3

nfin),以灭活血清中补体和某些非物异性反应因素。将待测血清倍比稀释

成1:2、1:4、1:8……等不同稀释倍数,设血清、抗原、溶血素、SRBC

及不同量补体对照,加入2个单位抗原,补充缓冲盐水,加2个单位补体,

孵育,如有抗体存在,则和抗原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结合补体,反之则

不能结合补体,加2个单位溶血素和SRBC悬液,孵育,溶血素和SRBC结

合,先观察各种对照管结果,且应与理论结果相符,然后根据是否溶血反

映补体是否存在而判定抗体效价。

三、方法评价

补体结合试验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反应结果明显,易于观察结果。

不需特殊仪器或只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溶血反应后的血红蛋白量。应用面广,

不同性状的抗原和抗体均可检测。但参与成分多,影响因素复杂,操作繁

琐,而且补体性质不稳定,难于标准化,抗原或待测血清标本中可能有抗

补体作用。目前临床上已很少采用。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配备注

小结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基本原理。补体系统的性质,三条活化途径的特点。

抗原特异性CIC和非抗原特异性CIC检测的基本方法。溶血反应、补体结合试验检测试剂的配制、操作和结果判断。

PEG沉淀法、Clq固相法检测原理、CIC检测的应用价值。溶血反应原理、补体总活性(CH50)测定的基本原理、补体结合试验的基本原理、单个补体成分测定的方法、补体在溶血反应与补体结合试验中的不同作用特点。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实施情况及分析1 授课内容熟练,条例清楚,重点突出。

2 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收到学生好评。

3 多媒体教学以其新颖、直观、内容丰富及灵活的特点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良好。

4 由于课堂时间较短,因此教学中务必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讲解生动明了。

第十九章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ComplementMediated

第十九章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 Complement Mediated Reactions and Assays of Complement 第一部分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 一、目的要求 掌握:免疫溶血试验及CH,。测定的原理及意义;熟悉:补体参与的反应试验类型、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的原理、旁路途径溶血活性测定;了解: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黏附试验的原理、C4和B因子活性测定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 1.补体参与的反应:免疫溶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免疫黏附试验。 2.补体的测定:补体活性的测定,补体含量的测定,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溶血素效价滴定判定的温度和时间是 A.37℃、30min B.4℃、30min C.37℃、15min D.40℃、30min E.56℃、30min 2.在补体连锁反应中最终形成的攻膜复合体是 A.C5b6789 B.C4b2a3b C.C4b2b D.C3bBb E.C3b4b 3. 下列哪项试验没有补体参加 A.CH试验 B.CDC试验 C.溶血空斑试验 D.ADCC试验 E.Raji细胞试验 4.补体结合试验中所用补体是哪种动物血清 A.马血清 B.绵羊新鲜血清 C.豚鼠新鲜血清 D.大白鼠新鲜血清 E.山羊新鲜血清

5.下列哪项试验不能用于补体缺陷的过筛诊断 A.CDC式验 B.CH50试验 C.血清C3含量测定 D.血清Cl含量测定 E.C4溶血活性试验 6.B因子溶血活性测定中,在缓冲液中加.),.EGTA是为了螯合反应体系中的A.Mg2+离子 B.Ca2+离子 C.zn2+离子 D.Fe3+离子 E.P3+离子 7.在单个补体成分溶血活性测定中,用氨水处理是为了去除哪个补体成分A.C1 B.C2 C.C4 D.C5 E.C3 8.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抗SRBC抗体的试验是 A.CH50试验 B. CFT C,APH50测定 D.B因子活性测定 E.溶血空斑试验 9.利用溶血反应作为指示系统,判断抗原抗体是否相对应的试验是 A.CHs50试验 B.CFT C.APH50测定 D.B因子活性测定 E.抗补体试验 10.补体经典途径的最重要激活物是 A.特异性抗原 B.特异性抗体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细菌脂多糖 E、酵母多糖 11.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低的是 A.C1q B. C5aR C. C1rR D.Df E.C1INH 12.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高的是 A.C1 B.C2 C.C3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模拟DOS文件的建立与使用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模拟DOS文件的建立与使用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班级:计算机10-3 学号: 2010303091 学生姓名:张杨杨 指导教师:王琳 2013年 1月 9 日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12年 11月 20日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摘要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控制其他程序运行并为用户提供交互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任务。 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的五大职能之一,主要涉及文件的逻辑组织和物理组织,目录的结构和管理。所谓文件管理,就是操作系统中实现文件统一管理的一组软件、被管理的文件以及为实施文件管理所需要的一些数据结构的总称(是操作系统中负责存取和管理文件信息的机构)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中一项重要的功能。其重要性在于,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用户的程序和数据,操作系统自身的程序和数据,甚至各种输出输入设备,都是以文件形式出现的。可以说,尽管文件有多种存储介质可以使用,如硬盘、软盘,光盘,闪存,记忆棒,网盘等等,但是,它们都以文件的形式出现在操作系统的管理者和用户面前。 磁盘管理是一项计算机使用时的常规任务,它是以一组磁盘管理应用程序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的,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磁盘调度的算法,访存时延,调度算法的优劣性和适用场合等等。 关键词:模拟dos文件的建立和使用,索引存贮,链式存贮,磁盘调度

目录 1 设计目的 (1) 2 设计要求 (1) 2.1模拟设计DOS操作系统中磁盘文件的存储结构 (1) 2.1.1算法分析: (2) 2.2模拟设计便于直接存取的索引文件结构 (3) 2.2.1算法分析: (4) 3 模拟算法的实现 (5) 3.1流程图 (5) 3.1.1主窗口(main函数) (5) 3.1.2直接存取的索引文件结构 (6) 3.2程序源代码 (7) 3.3运行效果图 (11) 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完整版】理论与应用力学毕业设计

理论与应用力学 学科:理学 门类:力学 专业名称:理论与应用力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力学及相关科学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必需的数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学习力学基础理论及某一专业方向的专门知识,加强实验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注意培养理论分析能力和力学应用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演算能力; 2.掌握系统的力学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力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分析方法;掌握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识,初步学会建立简单力学模型的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对本专业范围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5.了解国家科技、产业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学物理方法、计算方法、程序设计、普通物理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或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工学学士 理论与应用力学复旦大学637637河南理科2009本科一批 理论与应用力学中山大学626627河南理科2009本科一批 理论与应用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622622河南理科2009本科一批 理论与应用力学吉林大学619623河南理科2009本科提前批 理论与应用力学西北工业大学601610河南理科2009本科一批 理论与应用力学兰州大学599604河南理科2009本科一批 理论与应用力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586603河南理科2009本科一批 理论与应用力学兰州理工大学552552河南理科2009本科二批 理论与应用力学内蒙古工业大学543567河南理科2009本科二批 10理论与应用力学河南理工大学539553河南理科2009本科二批

临床检验主管技师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第十九章 补体检测及应用

第十九章补体检测及应用 第一节概述 补体是一组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或某些细胞膜上的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的糖蛋白。 一、补体成分的含量与理化特性 (一)补体成分的含量:补体大多为糖蛋白,属于β球蛋白,C1q、C8等为γ球蛋白,C1s、C9为α球蛋白。C3含量最高。 (二)补体的理化特性:补体的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加热、紫外线照射、机械振荡、酸碱和酒精等因素均可破坏补体。在-10℃活性保持3~4天,冷冻干燥可较长时间保持其活性,加热56℃30分钟灭活(灭能),故补体活性检测应尽快进行。标本保存应置于-20℃以下。 体内合成补体成分以肝脏、脾脏、小肠等组织和巨噬细胞、上皮细胞、血小板等细胞为主。 二、补体的活化途径 1.经典途径:以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 2.MBL途径:是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结合至细菌启动的途径。其诱导物或激活剂是机体的炎症反应急性期时相性蛋白产生的MBL和C反应蛋白等,后者与病原体结合而启动绕过C1的MBL途径。 3.旁路途径:是通过微生物表面等膜性物质,从C3开始,由B因子、D因子参与激活过程,也称第二途径、旁路途径。这种激活方式不依赖于特异性抗体的形成,在感染早期可为机体提供有效的防御机制。 在机体抗感染过程中,首先活化和发挥作用的补体途径,是不依赖抗体的旁路途径和MBL途径。而在特异性抗体产生时,经典途径方可发挥作用。 第二节补体总活性测定 血清补体总活性的测定,是对激活后补体最终效应的检测方法,可借此反映补体的整体功能。以红细胞的溶解为指示,以50%溶血为判断终点,故称CH50。包括:基于经典途径的CP-CH50和应用于C3旁路检测的AP-CH50。CP-CH50是临床常规进行的补体总活性检测项目。通常述及的CH50系指CP-CH50。 一、CH50测定法的原理 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可激活补体,导致溶血。补体溶血程度与补体的活性相关,但非直线关系。 S形曲线。以溶血百分率为纵坐标,相应血清量为横坐标。S形曲线在30%~70%之间几乎呈直线,即曲线此阶段对补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实验常以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它比100%溶血更为敏感,这一方法称为补体50%溶血实验,即CH50。 二、CH50测定方法 1.红细胞浓度的调整 2.溶血素滴定 3.稀释缓冲液:磷酸缓冲液或巴比妥缓冲液等均可用于溶血试验。 4.50%溶血标准管:做CH50试验时,应同时配制50%溶血标准管。 5.50%溶血总补体值的计算 三、方法评价与临床意义 该法主要检测的是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所得结果反映补体C1~C9等9种成分的综合水平。如果CH50测定值过低或者完全无活性,应考虑补体缺陷;可再通过C4、C2、C3和C5等单个补体成分的检测,

安徽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校政〔2014〕72号签发人:郭永存 关于印发《安徽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处级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已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审定,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安徽理工大学 二○一四年七月十六日

安徽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激发研究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提高培养质量,在全面实行研究生收费制度的情况下,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根据教育部、教育厅及《安徽理工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实施办法(试行)》(校政〔2014〕62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业奖学金经费来源于省财政拨款和研究生学费收入。 第三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励对象为在基本学制内且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 第四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和择优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育法规,杜绝弄虚作假。 第二章等级设定与奖励标准 第五条学业奖学金的奖励比例和标准为:(见下表) 第六条硕博连读研究生,对应硕士和博士阶段,分别按照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身份参与评审。

第七条获得学业奖学金的研究生,可以同时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等其他研究生国家奖助学金和学校其他研究生奖助学金。 第三章申请条件 第八条学业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品学兼优,无学术不端行为; 4、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 5、按时完成报到注册,取得研究生学籍; 6、按时足额缴纳学费、住宿费等费用; 7、课程学习阶段的研究生,须按时修完培养计划中安排的全部课程。 第九条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具体申请条件: (一)第一学年,推荐免试研究生、第一志愿考生可申请享受一等奖学金,如一等奖指标有结余,则由调剂生申请,依据调剂生入学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为序;其余研究生可申请享受二等奖学金。 (二)第二学年,申请学业奖学金,主要依据学习成绩,申请者每门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应不低于75分,学习成绩同等条件下,科研成果突出或在省级以上竞赛获奖者优先。 1、申请一等奖学金 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加权平均成绩不低于85分。 2、申请二等奖学金 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加权平均成绩不低于80分。 3、申请三等奖学金 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加权平均成绩不低于70分。 (三)第三学年,申请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学金申请者在按期开题的情况下,上一学年(上年9月1日至当年8月31日)的科研成果、竞赛获奖等方面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以下同)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并发进程的模拟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并发进程的模拟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4年 11月 12 日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2014年11月21日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I

目录 1问题描述 0 2需求分析 0 3概要设计 (1) 1. P操作 (1) 2. V操作 (2) 3. P,V操作实现进程同步 (3) 4. 功能模块设计 (4) 4详细设计 (6) 1.主界面的设计程序 (6) 2.进程Pa的执行 (7) 3.进程Pb的执行 (8) 4.进程Pc的执行 (8) 5.按钮的执行 (9) 5 调试的分析与运行结果 (10) 6 设计体会 (12) 参考文献 (13)

1问题描述 在进程并发执行的过程中,进程之间存在协作的关系,例如,有互斥、同步的关系。该课程设计的是了解进程同步的概念,理解信号量机制的原理,掌握运用信号量解决进程并发控制问题的方法,进而学会运用进程的同步,利用信号灯的P,V操作实现三个进程的同步。这三个进程的同步关系如下: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任务启动后pa先执行,当它结束后,pb、pc可以开始执行,pb、pc 都执行完毕后,任务终止;设两个同步信号灯sb、sc分别表示进程pb和pc能否开始执行,其初值均为0。 在现代操作系统中,有大量的并发进程在活动,它们都处在不断的申请资源,使用资源以及其它进程的相互制约的活动中,这些进程什么时候停止运行,什么时候该继续向前推进,应根据事先的约定来规范它们的行为,这时我们可以根据同步信号灯来实现进程的同步协调工作。例如本题中,只有pa进程顺利的进行完,Pb,Pc这两个进程才能正常的进行。如果进程Pa在进行中出现停止或中断,则Pb和Pc是不会顺利的完成的;而进程Pb,Pc这两个进程是并行执行的,两个进程的进行是互不干扰的,只要进程Pa完成后,进程Pb和Pc才会正常执行,否则只有处在等待就绪中。 2需求分析 进程执行的并发性的意义是关于一组进程的执行在是时间上是重叠的,从宏观上看,并发性反应的是一个时间段中几个进程都在同一个处理器上,处于运行还未运行结束状态。从微观上看,任何一个时刻仅有一个进程在处理器上运行。并发的实质是一个处理器在几个进程之间的多路复用,并发是对有限的物理资源强制行驶多用户共享,消除计算机部件之间的乎等现象,以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

补体检测及其应用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备注 第一节补体系统的性质与活化途径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与性质 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中的一组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和功能上连续反应的球蛋白,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称为补体系统。补体并非单一成分,而是由补体及其调节因子和相关膜蛋白以及补体受体共同组成的补体系统。补体系统广泛参与机体的抗感染防御反应,具有介导细胞溶解、调理吞噬、免疫黏附以及参与炎症反应引起机体免疫损伤等作用,是体内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免疫效应和放大系统。 补体系统由30多种活性成分组成,按其性质和功能可以分为三大类: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②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的补体调节蛋白; ③结合补体片段或调节补体生物学效应的补体受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CR)。 由于由于补体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复杂性,其命名较为复杂,一般有以下规律可循:参与补体经典邀活途径的固有成份,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命名为C1、C2、……C9,其中Cl由Clq、Clr、Cls三种亚单位组成;补体系统的其他成分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因子、D因子、P因子、H因子;补体调节蛋白多以功能命名,如Cl抑制物、C4结合蛋白和膜协同因子蛋白等;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的符号后面附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C3a、C3b等;具有酶活性的成分或复合物,在其符号上划一横线表示,如Ci、C—3bB—b等;灭活的补体片段,在其符号前加英文字母i表示,如iC3b。补体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素影响,加热、紫外线照射、机械振荡或某些添加剂等理化因素均可能破坏补体。在0-10℃补体活性可保持3~4天,冷冻干燥可较长时间保持其活性,加热56℃30 min即被灭活,所以补体活性检测标本应尽快进行测定。 补体多为糖蛋白,且多属于B球蛋白,少数为7球蛋白或a球蛋白,其中Clq分子量最大,D因子最小。正常血清中补体各组分含量相差较大,以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 二、补体活化途径 补体系统各组分通常以非活性的酶前体形式存在,只有在某些活化物的作用下,补体各组分便产生连锁酶促反应,又称级联反应,才表现出生

《安徽理工大学评选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品学兼优毕业生实施细则(修订)》的通知[1]

安徽理工大学文件校就业〔2011〕2号签发人:颜事龙 关于印发《安徽理工大学评选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品学兼优毕业生实施细则(修订)》的通知 各学院及有关处级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评选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品学兼优毕业生实施细则(修订)》已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安徽理工大学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安徽理工大学评选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 品学兼优毕业生实施细则(修订) 为进一步做好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品学兼优毕业生(以下简称“双优生”)评选工作,根据《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品学兼优毕业生评选办法》(教学〔2004〕7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对《安徽理工大学评选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品学兼优毕业生实施细则》(校就业〔2008〕3号)进行修订。 一、评选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 2.遵纪守法,品德高尚,诚实守信,艰苦朴素,在同学中起表率作用。 3.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良,表现突出。 (1)本科生获学校奖学金两次(含)以上或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含)以上;研究生和专科生获学校奖学金一次(含)以上。 (2)同时,还须获校级(含)以上“三好学生(优秀研究生)”或“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标兵”、“优秀团干部”称号一次(含)以上。 (3)获上述荣誉称号、奖学金次数多和级别高的学生,优先评选。 4.研究生须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本科生须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英语专业毕业生须通过国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5.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关心集体,热心为同学服务。 6.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 二、评选比例

补体检测及应用

第十九章补体检测及应用 补体是一组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或某些细胞膜上的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的糖蛋白。补体不是单一成分,其在功能效应上是以连续反应的程序进行的,故又称补体系统。补体系统广泛参与机体的抗感染防御反应及免疫调节,也可介导免疫病理的损伤性反应,是体内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效应放大系统。补体的存在与抗原性异物的刺激无关,在正常人血清中,其含量相对稳定,但在某些疾病发生时,补体的含量及其活性可发生改变。因此,补体含量与活性的检测,对机体免疫状态的评价和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概述 一、补体成分的含量与理化特性 (一)补体成分的含量:补体大多为糖蛋白,属于β球蛋白,C1q、C8等为γ球蛋白,C1s、C9为α球蛋白。C3含量最高。 a为小片段,b为大片段,但C2a 为大片段,C2b为小片段。补体各成分活化后不参与溶细胞过程的裂解片段,同样具有其他对机体利弊兼有的生物学活性,故裂解片段的测定,一方面可反映机体补体的活性状态,另一方面也是某些疾病诊断不可或缺的指标。补体系由非均一的细胞群体产生,在排除补体消耗太多的前提下,补体缺陷也可反映这些细胞的状态。体内合成补体成分的部位和细胞有多种,以肝脏、脾脏、小肠等组织和巨噬细胞、上皮细胞、血小板等细胞为主。 (二)补体的理化特性:补体的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加热、紫外线照射、机械振荡、酸碱和酒精等因素均可破坏补体。在-10℃活性保持3~4天,冷冻干燥可较长时间保持其活性,加热56℃30分钟灭活(灭能),故补体活性检测应尽快进行。标本保存应置于-20℃以下。 二、补体的活化途径 补体蛋白通常以活化蛋白前体存在于体液中,在不同激活物的作用下,补体各成分可循不同的途径依次被活化,形成一系列级联反应,表现出生物活性,最终导致溶细胞效应。 1.经典途径:以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 2.MBL途径:是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结合至细菌启动的途径。其诱导物或激活剂是机体的炎症反应急性期时相性蛋白产生的MBL和C反应蛋白等,后者与病原体结合而启动绕过C1的MBL途径。 3.旁路途径:是通过微生物表面等膜性物质,从C3开始,由B因子、D因子参与激活过程,也称第二途径、旁路途径。这种激活方式不依赖于特异性抗体的形成,在感染早期可为机体提供有效的防御机制。 特异性抗体产生时,经典途径方可发挥作用。 第二节补体总活性测定 血清补体总活性的测定,是对激活后补体最终效应的检测方法,可借此反映补体的整体功能。以红细 CP-CH50 。CP-CH50是临床常规进行的补体总活性检测项目。通常述及的CH50系指CP-CH50。 一、CH50测定法的原理 补体最主要的活性是溶细胞作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可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表面形成跨膜小孔,使胞外水分渗入,引起红细胞肿胀导致溶血。补体溶血程度与补体的活性相关,但非直线关系。溶血反应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特殊的S形曲线。以溶血百分率为纵坐标,相应血清量为横坐标。S形曲线在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操作系统) 题目:进程调度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信息安全13-2 学号:20133029xx 学生姓名:xx 指导教师:xx 2015年12月15日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摘要 现代计算机系统中,进程是资源分配和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是操作系统的核心概念。因而,进程就成为理解操作系统如何实现系统管理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进程调度是进程管理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必然要发生的事件。 在现代操作系统中,进程的并发机制在绝大多数时候,会产生不断变化的进程就绪队列和阻塞队列。处于执行态的进程无论是正常或非正常终止、或转换为阻塞状态,都会引发从就绪队列中,由进程调度选择一个进程进占CPU。 进程调度的核心是进程调度的算法.在本课程设计中,用良好清晰的界面向用户展示了进程调度中的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在最终实现的成果中,用户可指定需要模拟的进程数,CPU时间片和进程的最大执行时间,并且选择需要演示的算法,界面将会动态的显示进程调度过程及各个队列的变化。通过此进程调度模拟系统,用户可以对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有进一步以及直观的了解。 关键词:进程,调度,PCB,时间片轮转

目录 1.设计目的 (6) 2.设计思路 (6) 3.设计过程 (8) 3.1流程图 (8) 3.2算法 (8) 3.3数据结构 (10) 3.4源代码 (10) 4.实验结果及分析 (20) 4.1 使用说明 (20) 4.2程序演示 (20) 5.实验总结 (24) 6.参考文献 (24)

补体C4 含量测定

补体C4 含量测定 C 4 是补体传统途径(CP)活化中的一个早期成分,由α、β、γ3条肽链经二硫键连接而成,分子量200kD,为β1 球蛋白,合成于肝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经两次细胞内蛋白酶解形成分泌型C4(C4s),分泌于细胞外,再次酶解后成为血浆型C4(C 4p),二者溶血活性相等。在Mg 离子存在下,C1使C4的a链裂解成C4a 和C4b,C4a 为一弱过敏毒素,C4b 大部分游离于液相中,无活性,与免疫复合物(IC)或靶细胞膜结合的C4b则与C 2a形成了C4b2a(C3 转换酶)在C 4b2a作用下,C 3开始裂解,在激活补体,促进吞噬,防止IC 沉淀和中和病毒方面,C 4 起着一定作用。常用方法有速率散射浊度法、单向免疫扩散法(SID)、ELISA 法检测患者血清或其他体液中C4含量。 参考值: 血清:0.1~0.4g/L (速率散射浊度法);0.553 ±0.109g/L (SID) 临床意义 传染病、组织损伤和急性炎症的早期,血清C4 含量可因合成增加而升高,可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参见补体C3含量测定),特别是多发性骨髓瘤C4 水平可高出正常人8 倍之多。其降低原因亦同于C3,应当注意的是在补体成分的遗传性缺损中,以C1r、C1s、C4及C2的缺损为多见,已发现由于C4的两个基因座位:C4A、C4B表现出高度的多态性,而出现了30 余种同种异型,这对于医学研究某些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临床上,C4的遗传缺损可引起全身性SLE、肾小球肾炎、反复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慢活肝。在病程活动期时,C4水平更呈显著降低,尤其是SL E ,降低早于其他补体成分,回升晚于其他成分。对狼疮性肾炎和非狼疮性肾炎,前C 4 降低,后者多数正常。此外还见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

基于Linux下的Socket通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基于Linux下的socket通信 [开发平台]:LINUX [开发语言]:JA V A [开发工具]:ECLISPE [开发人员]:阚广稳(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09-2班) I.系统描述: 本系统含有一个服务器(Server.class)和多个客户端(Clinet.class),可以通过每个客户端查看和下载服务器端共享文件夹中的文件。 II.功能描述: A.查看服务器端共享文件夹列表 操作:在Linux终端下输入java Clinet listfiles。 参数说明:listfiles是固定参数。 结果:列出所有共享文件。 B.下载服务器端共享文件夹中的文件 操作:在Linux终端下输入java Clinet download filename dirpath。 参数说明:download是固定参数,filename是想要下载的文件名,dirpath是下载文件保存的路径。 结果:下载文件filename到地址dirpath。 III.功能分析以及实现: A.问题描述:如何创建可以用于多个客户端连接的服务器? 分析解决:因为JA V A语言提供了对多线程的支持,所以我们可以把服务器设计为多线程的,对于每个客户端的连接单独开一条线程与之交 互。 主要实现代码: 服务器端: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new ServerSocket(5678); Socket socket; While(true){ Socket=serversocket.accept(); new ServerThread(socket).start(); } Class ServerThread extends Thread{ Socket socket; Public ServerThread(Socket socket){ this.socket=socket; } }

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及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获得通风与安全技术工程师基本训练,从事企事业、厂、矿、地面及地下建筑通风、除尘、空调与安全技术工程研究、设计、检测、安全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方向与业务范围 专业方向:矿山通风与安全、安全技术及管理两个方向。 业务范围:矿山通风与安全方向学生主要通过系统地学习矿井地质、矿山开采、矿山通风与安全技术的基本理论、测试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能够到矿山企事业单位从事矿山设计与施工、矿山通风与安全、安全技术设计、安全检测和评价、安全监察与技术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安全技术及管理方向学生主要通过系统地学习安全科学、安全系统工程、安全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测试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能够到工矿企事业单位从事通风与空气调节、安全技术设计、安全检测和评价、安全监察与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三、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学制四年。修满规定学分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矿业工程、力学、系统科学 主要课程:矿山通风与安全方向: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煤矿地质学、采矿学、矿山通风工程、地下工程

施工、矿山压力控制、矿井瓦斯防治理论与技术、矿井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安全法规等。 安全技术与管理方向: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物理化学、燃烧学、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学、危险源识别与安全评价、工业通风工程、安全法规等。 五、学时安排 本专业培养计划课内总学时为2496。其中公共基础课1304学时;学科专业必修课程480学时;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64学时;专业核心课程320学时;专业任选课200学时;实践教学35周。 六、学分要求 本专业修满184.5学分准予毕业,其中公共基础课77.5学分,占42%;学科专业必修课程29.5学分,占16%;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4学分,占2.2%;专业核心课程20学分,占10.8%;专业任选课12.5学分,占 6.8%。实践教学34学分,占15.7%;素质拓展4学分,占2.2%。 七、教学计划表 课程模块课程编 号 课程名称 课程 性质 学分总学时 实践学 时 建议修 读学期 备注 公共基础模块(77.5学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修 3 48 16 1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修 2 32 8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 必修 3 48 16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上) 必修 3 48 16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下) 必修 3 48 16 4 形势与政策(一) 必修 2 16 1

安徽理工大学导师

1刘泽功 机构职务 现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现任职务: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安徽理工大学副校长安徽理 工大学副校长 刘泽功在职分工 负责科学研究、学科建设、高教研究、学术出版、网络信息等工作,分管科技产业处、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所、学术出版中心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煤与瓦斯共采实验室(院士办公室)。 刘泽功简历 刘泽功,男,汉族,1960年出生,安徽凤台人,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参加工作,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安全技术及 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 获奖情况 (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复杂困难条件下高瓦斯煤层群抽放瓦斯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第二完成人),2003年; (2)、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淮南矿区开采煤层顶板钻孔巷道抽放瓦斯技术研究,(第二完成人),2001年度; (3)、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复杂特困条件下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边抽边掘抽放瓦斯技术研究(第二完成人),2004年 度; (4)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创建安全学科,培养高素质人才,(主要完成人),2000年度; (5)淮南市科技进步特等奖,复杂困难条件下高瓦斯煤层群抽放瓦斯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第二完成人),2004年; (6)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单一松软低透气性突出煤层巷道边抽边掘技术(2001BA803B0411),通过科技部验收,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第四届安徽省青年科技创新奖(省团委,省科技厅,省经贸委、省科协、省青联); (2)、2004年度,安徽省第六届青年科技奖(安徽省委组织部、人事厅等); (3)、2002年获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 兼职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任务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任务书 计算机2007-1 课程设计周数:第20周指导老师:刘文娟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数据结构课程主要是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所出现的计算机操作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操作的学科。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一门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及人工智能等的重要基础,广泛的应用于信息学、系统工程等各种领域。 学习数据结构是为了将实际问题中所涉及的对象在计算机中表示出来并对它们进行处理。通过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高。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主要达到以下目的: ?了解并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 ?初步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用系统的观点和软件开发一般规范进行软件开发,培养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 学的工作方法和作风。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中各任务的设计和调试要求独立完成,遇到问题可以讨论,但不可以拷贝。 2、做好上机准备:每次上机前,要事先编制好准备调试的程序,认真想好调试步骤和有关环境的设置方法,准备好有关的文件。 3、按照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建立的功能模块,每个模块要求按照如下几个内容认真完成; 其中包括: a)需求分析: 在该部分中叙述,每个模块的功能要求 b)概要设计 在此说明每个部分的算法设计说明(可以是描述算法的流程图),每个程序中使用的存储结构设计说明(如果指定存储结构请写出该存储结构的定义)。 c)详细设计 各个算法实现的源程序,对每个题目要有相应的源程序(可以是一组源程序,每个功能模块采用不同的函数实现) 源程序要按照写程序的规则来编写。要结构清晰,重点函数的重点变量,重点功能部分要加上清晰的程序注释。 d)调试分析 测试数据,测试输出的结果,时间复杂度分析,和每个模块设计和调试时存在问题的思考(问题是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算法的改进设想。 e)课程设计总结:(保存在word文档中)总结可以包括:课程设计过程的收获、遇到

补体检测及应用题库4-1-8

补体检测及应用题库 4-1-8

问题: [单选,B型题]由病原微生物等胞壁成分提供接触面直接激活补体C3,然后完成C5~C9的激活过程为(). A.经典途径 B.替代途径 C.共同通路 D.MBL途径 E.外源途径 补体的激活主要有经典、替代和MBL3种途径。经典途径是以结合抗原后的IgG或IgM类抗体为主要激活剂,补体C1~C9全部参与的激活过程;替代途径由病原微生物等细胞壁成分提供接触面直接激活补体C3,然后完成C5~C9的激活过程;MBL途径由急性炎症期产生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与病原体结合后启动的激活过程;三种途径均会通过共同的末端通路,形成有巨噬细胞作用的攻膜复合物,参与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免疫应答。

问题: [单选,B型题]与C1抑制物缺乏相关的疾病(). A.肾小球肾炎 B.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C.严重感染 D.CIC清除障碍 E.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 与C3缺陷相关的疾病是导致严重感染;C1抑制物缺乏与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相关;细胞表面CR1缺陷与CIC清除障碍相关;DAF缺陷与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相关;If、Hf缺陷与肾小球肾炎相关.

问题: [单选,B型题]与C3缺陷相关的疾病(). A.肾小球肾炎 B.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C.严重感染 D.CIC清除障碍 E.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 与C3缺陷相关的疾病是导致严重感染;C1抑制物缺乏与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相关;细胞表面CR1缺陷与CIC清除障碍相关;DAF缺陷与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相关;If、Hf缺陷与肾小球肾炎相关。出处:古诗词 https://www.doczj.com/doc/1f17083410.html,;

安徽理工大学空间分析考试总结

安徽理工大学空间分析考试总结

a空间分析基础知识 空间分析概念 答: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是利用各种空间分析模型及空间操作对地理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进行深加工,进而产生新的知识。 空间分析主要研究内容 答:1叠置分析:在同一空间参照下,将同一地区的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合,产生新的几何数据或属性数据;2缓冲区分析: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他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 3网络分析:网状事物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进行地理分析和模型化;4地形分析:对地形及其特征进行分析;5统计分析:主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和综合评价。 空间分析还包括:空间查询和量算、趋势面分析、三维空间分析、空间插值方法、几何分析以及其他应用模型分析等 空间分析与GIS关系 空间分析与GIS结合的层次:1)空间分析模型与GIS相互独立;2)空间分析模型与GIS的松

散结合;3)空间分析模型软件与GIS的紧密结合;4)空间分析过程与GIS完全一体化;5)空间分析功能相对较弱。 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和重要功能之一,开发空间分析功能强大的GIS系统,本质上是建立功能强大的空间分析模型。 地理空间数据概念:面向主题的、集成的、动态更新的、持久的空间数据集合。 地理空间数据库概念:空间数据库介绍存贮、管理和检索空间数据的有效技术。是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等方面信息的数据库。 组织特征:1)空间特征;2)非结构化特征;3)空间关系特征;4)分类编码;5)海量数据特征。矢量数据模型、栅格数据模型概念及空间分析中优、缺点认识 栅格数据模型:地理空间作为一个整体被划分为规则的格网空间位置由格网的行、列所表示。格网的大小反映了数据的分辨率。优点:1、结构简单,易数据交换。2、叠置分析和地理(能有效表达空间可变性)现象模拟较易。3、利于与感遥数据的匹配应用和分析,便于图像处理。4、

补体C3 含量测定

补体C3 含量测定 C3是由α和β两条肽链通过二硫键连结组成,为β1球蛋白,沉降系数9.5s,分子量180kD ,含糖量约占2.2%,是血清中含量最多的补体成分,约占总补体含量的1/3以上,在补体系统激活过程中,无论是经传统途径还是旁路途径,均需C3活化后,才能推进后续补体成分(C 5~C9)的连锁反应,因此,它在两条激活途径中起关键作用。C3主要在肝实质细胞被合成分泌少量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合成。生理情况下,体液中或组织炎症部位存在的蛋白水解酶,极为缓慢裂解着C3,持续产生少量的C3b 和C3转化酶(C3bB),一般可被I 因子、H 因子迅速灭活,故并不激活补体系统,一旦C3被激活物质(中毒素、脂多糖等)激活时,C3b又可在B 因子、D 因子作用下合成新的C3bBb 并进一步使C 3 激活,裂解、释放许多生物学活性片段,其结果可表现为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亦可出现引起疾病的免疫病理作用。常用检测血清等其他体液的C3 含量方法有速率散射浊度法、单向免疫扩散法(SID)。 参考值: 血清:0.50 ~0.90g/L(速率散射浊度法);0.60 ~1.64g/L(单向免疫扩散法) 临床意义 C3 的增多与减少基本与总补体活性所述相似,但更为敏感。在机体组织损伤和急性炎症时,常增高或为正常,如菌血症、肺炎、扁桃腺炎、结核、伤寒、麻疹、流脑等;肿瘤患者,尤以肝癌,血清C3 含量升高更为显著,但胰腺癌晚期与隐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呈降低趋势。 C3 含量降低可见于以下原因:

①补体成分消耗增加;如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全身性SLE 、冷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②补体大量丢失: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或大面积烧伤、外伤、手术等。 ③补体合成不足:主要为肝病患者,如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急性肝炎的重症病例。补体成分缺陷多具遗传特点,C3及C3调控因子(C3bINA)的缺损虽然少见,但是倘若发生,将可引起危及生命的感染。

操作系统课设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页面置换算法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班级:物联网13-1班 学号:20133030**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 12月 30 日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2015年11月18日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目录 1问题描述 (1) 1.1设计目的 (1) 1.2算法描述 (1) 1.3相关知识 (1) 2需求分析 (3) 2.1 先进先出淘汰算法算法(FIFO) (3) 2.2 最久未使用淘汰算法算法(LRU) (4) 2.3最佳淘汰算法算法(OPT) (4) 3概要设计 (5) 3.1置换算法思想 (5) 3.1.1最佳置换算法(Optimal) (5) 3.1.2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FIFO) (6) 3.1.3 最近最久未使用置换算法置换算法(LRU) (7) 3.2 程序设计思想 (8) 4详细设计 (9) 4.1最佳置换算法(Optimal)基本思想及相关代码 (9) 4.2 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FIFO)基本思想及相关代码 (10) 4.3最近最久未使用置换算法(LRU)基本思想及相关代码 (11) 5调试分析 (13) 6用户手册 (14) 7测试结果 (16) 8设计体会 (18) 9参考文献 (19)

1问题描述 1.1设计目的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操作系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用户对计算机的使用。一个精心设计的操作系统能极大地扩充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充分发挥系统中各种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系统工作的可靠性。由于操作系统涉及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内容比较繁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学习完《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及实现方法,加深对操作系统基础理论和重要算法的理解,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熟悉页面置换算法及其实现,引入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的概念。 1.2算法描述 ⑴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FIFO) 优先淘汰最早进入内存的页面,亦即在内存中驻留时间最久的页面。该算法实现简单,只需把调入内存的页面根据先后次序链接成队列,设置一个指针总指向最早的页面。但该算法与进程实际运行时的规律不适应,因为在进程中,有的页面经常被访问。 ⑵最近最久未使用页面置换算法(LRU) 如果以最近的过去作为不久将来的近似,那么就可以把过去最长一段时间里不曾被使用的页面置换掉。它的实质是,当需要置换一页时,选择在之前一段时间里最久没有使用过的页面予以置换。这种算法就称为最久未使用算法(Least Recently Used,LRU)。LRU算法是与每个页面最后使用的时间有关的。当必须置换一个页面时,LRU算法选择过去一段时间里最久未被使用的页面。 ⑶最佳置换页面置换算法(OPT) 最佳页面置换算法是Belady于1966年提出的一种理论上的算法。是一种保证最少的缺页率的理想化算法。 1.3相关知识 虚拟存储器的引入: 局部性原理:程序在执行时在一较短时间内仅限于某个部分;相应的,它所访问的存储空间也局限于某个区域,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时间局限性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