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M2.5颗粒物手工监测与自动监测仪技术对比

PM2.5颗粒物手工监测与自动监测仪技术对比

环境空气无组织颗粒物采样

无组织颗粒物采样工作步骤 遵循依据: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HJ/T194-2005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规导则》HJ/T55-2000 一、采样前准备工作: 1、被测单位基本情况 1.1被测单位的名称、性质和立项建设时间 被测单位的名称应采用全称,与单位公章所示名称相同。 单位的性质是指该企业属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所属行业和企业规模(大、中、小)。 了解被测单位立项建设的时间,是为了确定其应执行现有源还是新建源的排放标准。 1.2主要原、辅材料和主、辅产品,相应用量和产量等 应重点调查用量大,并可能产生大气污染物的材料和产品。应列表说明,并予以必要的标注。 1.3单位平面布置图 标出基本方位;车间和其他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名称和尺寸;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口及主要参数,单位周界围墙的高度和性质(封闭性或通风性),单位区域的主要地形变化等。 还应对单位周界外的主要敏感点,包括:影响气流运动的建筑物和地形分布;有无排放被测污染物的源存在等进行调查。

2、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基本情况调查 除排放污染的种类和排放速率(估计值)之外,还应重点调查被测无组织排放口形状、尺寸、高度及其处于建筑物的具体位置等,应有无组织排放口及其所在建筑物的照片。 3排放源所在区域的气象资料调查 4、监测资料和仪器设备准备 4.1监测资料准备 GB16297-1996和本标准是无组织排放监测最主要的技术依据;由固定源排放的污染物标准分析方法中有关无组织排放的采样方法和样品分析方法是最主要的方法依据,必须在监测前阅读和理解其中的有关部分。 4.2现场方向、风速测定仪器准备 使用便携式风速风向仪,仪器应通过计量监督部门的性能检定合格,并在使用前作必要调试和检查。 4.3采样仪器和试剂准备 按照被测物质的对应标准分析方法中有关无组织监测的采样部分所规定的仪器设备和试剂作好准备。 二、无组织排放废气监测的采样原则: 1、要依照法定手续确定边界,若无法定手续则按目前的实际边界确定,有争议时,按项目和地方环保部门确定。采样时要在排放源上、下风向分别设置参照点和监控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50m

环境空气颗粒物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指南(试行)(可编辑)

环境空气颗粒物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指南(试行) 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方法指南 (试行 ) (第二版 ) 7>2014 年 2 月 28 日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防治环境 空气颗粒物污染, 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规范全国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的监测技术, 制定本 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中涉及的监测技术方法, 主要包括污染源样品的采 集、环境受体样品采集、样品的管理、颗粒物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全过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 制等,以提高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中监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本指南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 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共同起草。 目录 1、适用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2

4、源样品采集. 2 4.1 源分类及采样原则2 4.2 固定源采样. 3 4.2.1 稀释通道法3 4.2.2 烟道内直接采样法5 4.3 移动源采样. 7 4.3.1 现场实验法( 隧道法 ) 7 4.3.2 全流式稀释通道采样法 8 4.3.3 分流式稀释通道采样法 9 4.4 开放源采样 11 4.5 其他源类采样. 15 4.5.1 生物质燃烧尘采样 15 4.5.2 餐饮油烟尘采样. 17 4.5.3 海盐粒子采样20 4.6 二次颗粒物前体物采样 20 5、受体样品采集. 20 5.1 点位布设原则21 5.2 采样仪器和滤膜选择21 5.3 采样时间和周期 21 5.4 采样前准备21 5.5 样品采集 21 5.6 采样注意事项. 21 6、样品管理 22 6.1 样品标识 22 6.2 样品保存 22

建筑施工颗粒物在线监测技术、数据传输要求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建筑施工颗粒物在线监测技术要求 A.1系统组成 A.1.1.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应由颗粒物样品采集、流量控制、监测终端等组成。 A.1.2气象参数传感器应由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传感器组成。 A.1.3视频监控仪应由摄像头和云台或球机组成,用于对建筑施工活动与管理情况进行视频实时监控,并可按设定值采集现场施工作业视频或图片等。 A.1.4数据采集仪应由主控系统、数据采集模块组成,用于采集、传输、存储与处理各种监测数据,并按后台服务器指令或定时向后台服务器传输在线监测数据和设备的状态参数。 A.1.5系统应设置可视化窗口,可观察到仪器的主要组件和型号参数。 A.1.6辅助设施还应包括供电电源和通讯。 A.1.7监测设备的配置可根据管理需求确定。用于颗粒物污染监控的,应配备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和气象参数传感器,宜配备视频监控仪。 A.2系统技术指标 A.2.1颗粒物在线监测应采用基于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的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其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表A.1 的要求。 表A.1 颗粒物在线监测仪技术指标

A.2.2 气象参数传感器技术指标应符合表A.2的要求。 表A.2气象参数传感器技术指标 A.2.3 视频监控仪技术指标应符合表A.3的要求。 表A.3视频监控仪技术指标 A.3监测点位与设备安装 A.3.1点位位置设置要求 a)建筑工地:应设置于建筑工地施工区域围栏安全范围内,且可直接监控工地现场主要施工活动的区域。设置1个监测点位的,应设置在施工车辆的主出入口;设置2个及以上点位的,宜选择在主要的施工车辆出入口,其中至少一个监测点应设置在施工车辆的主出入口。当与其他建筑工地相邻时,应避免在相邻边界处设置监测点。 b)干散货码头堆场:宜设置于码头堆场边界范围内,且可直接监控码头堆场主要生产活动的区域。设置1个监测点位,应设置在码头主要装卸作业点5米处;设置2个及以上点位的,分别在码头主要装卸作业点5米处和主要的车辆出入口各设置一个监测点。如主要装卸点作业时有喷水作业的,监测点位设置时应避开喷水的影响。 c)在监测点周围,不应有非施工作业的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阻碍环境空气的流通;50m范围内不应有固定燃烧源及烟囱。 d)监测点应设置在相对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障的地方,监测点的设置应避免对企业安全生产造成影响。位置不宜轻易变动,以保证监测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可比性。。 A.3.2 点位数量宜符合下列要求: a)每10000平方米至少设置1个监测点;面积在10000 m2以上的,宜增设监测点。 b)具体点位数量应依据各省市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确定。 A.3.3 仪器采样口位置要求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自动监测手工比对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自动监测手工比对作业指导书 1.方法原理 利用手工采样器与自动监测仪器进行同时段采样,计算自动监测仪器与手工采样器监测结果的相对误差,评价数据质量。 2.仪器和设备 2.1 颗粒物采样器 采样器技术指标应符合《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 和PM2.5)采样器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HJ 93—2013)的要求。 2.2 流量校准器 用作校准的流量计流量误差≤±2%。 2.3 恒温恒湿间(箱) 用于采样前后滤膜温度、湿度平衡。恒温恒湿间(箱)内温度设置在(15~30)℃任意一点,控温精度±1℃;相对湿度控制在(50±5)%。 2.4 电子天平 用于对滤膜进行称量,检定分度值不超过0.1mg,电子天平技术性能应符合《电子天平检定规程》(JJG 1036—2008)的相关规定。

2.5 温度计 用于测量环境温度,校准采样器温度测量部件:测量范围(-30~50)℃,精密:±0.5℃。 2.6 气压计 用于测量环境大气压,校准采样器大气压测量部件:测量范围(50~107)KPa,精密: ±0.1KPa。 2.7 湿度计 用于测量环境湿度,测量范围(10%~100%)RH,精密:±5%RH。 2.8 滤膜 可选用玻璃纤维滤膜、石英滤膜等无机滤膜或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混合纤维等有机滤膜。滤膜对0.3μm 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7%。 2.9 滤膜保存盒 用于存放滤膜或滤膜夹的滤膜筒或滤膜盒,应使用对测量结果无影响的惰性材料制造,应对滤膜不粘连,方便存放。3.现场比对 3.1 采样前准备 3.1.1 切割器清洗 切割器应定期清洗,清洗周期视当地空气质量状况而定。一般情况下累计采样168h 应清洗一次切割器,如遇扬尘、沙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教程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各级环境监测站及其他环境监测机构采用手工方法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的活动。本标准主要包括:采样方法,采样记录及要求,监测人员基本要求,采样质量保证等。 一、采样方法 (一)24小时连续采样 本规范规定的24小时连续采样适用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总悬浮颗粒物(TSP)、苯并[a]10芘、氟化物、铅的采样。 1.采样亭 采样亭是安放采样系统各组件、便于采样的固定场所。采样亭面积及其空间大小应视合理安放采样装置、便于采样操作而定。一般面2,采样亭墙体应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防火性能,室内温度积应不小于5m 应维持在25℃±5℃。 2.采样系统 1 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采样头、采样总管、采样支管、引风机、气体样品吸收装置及采样器等组成。

采样系统各部分技术要求: (1)采样头:采样头为一个能防雨、雪、防尘及其它异物(如昆虫)的防护罩,其材料可用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采样头、进气口距采样亭顶盖上部的距离应为1m~2m。 (2)采样总管: 通过采样总管将环境空气垂直引入采样亭内,采样总管内径为30mm~150mm,内壁应光滑。采样总管气样入口处到采样支管气样入口处之间的长度不得超过3m,其材料可用不锈钢、玻璃或聚四氟乙烯等。为防止气样中的湿气在采样总管中产生凝结,可对采样总管采取加热保温措施,加热温度应在环境空气露点以上,一般在40℃左右。在采样总管上,SO进气口应先于NO进气口。22(3)采样支管: 通过采样支管将采样总管中气样引入气样吸收装置。采样支管内径一般为4mm~8mm,内壁应光滑,采样支管的长度应尽可能短,一般不超过0.5m。采样支管的进气口应置于采样总管中心和采样总管气流层流区内。采样支管材料应选用聚四氟乙烯或不与被测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的材料。采样支管与采样总管、采样支管与气样吸收装置之间的连接处不得漏气,一般应采用内插外套或外插内套的方法连接。 (4)引风机: 用于将环境空气引入采样总管内,同时将采样后的气体排出采样亭外的动力装置,安装于采样总管的末端。采样总管内样气流量应为采样亭内各采样装置所需采样流量总和的5~10倍。采2 样总管进气口到出气口气流的压力降要小,以保证气样的压力接近于

大气颗粒物组分网手工监测监测方案

大气颗粒物组分网手工监测 1.监测范围 按照3个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及周边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全覆盖,其他PM2.5浓度较高、且具备手工监测条件的城市开展手工监测的原则,在88个城市,共布设手工监测点位99个: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1个城市开展手工监测,共布设38个手工监测点位,其中北京5个,天津4个,其余每市1个。具体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廊坊、保定、雄安新区、唐山、邯郸、衡水、邢台、沧州、张家口、秦皇岛、郑州、新乡、鹤壁、安阳、焦作、濮阳、开封、济南、淄博、聊城、德州、滨州、济宁、菏泽、太原、阳泉、长治、晋城。 汾渭平原及周边地区11个城市开展手工监测,共布设11个手工监测点位,每市1个。具体包括:三门峡、洛阳、晋中、运城、临汾、吕梁、西安、宝鸡、渭南、咸阳、铜川。 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开展手工监测,共布设45个手工监测点位,其中上海5个,其余每市1个。具体包括:上海、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绍兴、合肥、芜湖、蚌埠、淮南、马鞍山、淮北、铜陵、安庆、黄山、滁州、阜阳、宿州、六安、亳州、池州、宣城。 长江中游城市群仅武汉开展手工监测,共布设1个手工监测

点位。 成渝地区4个城市开展手工监测,共布设4个手工监测点位,每市1个。具体包括:重庆、成都、自贡、绵阳。 2.监测项目 必测:PM2.5质量浓度;PM2.5中的水溶性离子,包括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氟离子、氯离子、钠离子、铵根离子、钾离子、镁离子、钙离子;PM2.5中的无机元素,包括钒、铁、锌、镉、铬、钴、砷、铝、锡、锰、镍、硒、硅、钛、钡、铜、铅、钙、镁、钠、硫、氯、钾、锑等24种元素;PM2.5中的元素碳、有机碳。 选测:PM2.5中的水溶性有机碳、二元羧酸、多环芳烃、正构烷烃、左旋葡聚糖等有机化合物。 3.监测频次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及周边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地区在1月、2月、3月、10月、11月、12月,所有点位监测频次为1次/天,4—9月所有点位监测频次为1次/3天。长三角地区全年所有点位监测频次为1次/3天。如遇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空气重污染过程,发生重污染的城市须开展加密监测,频次为1次/天,见表1。新增点位最晚于2020年10月1日起开展监测工作。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教程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各级环境监测站及其他环境监测机构采用手工方法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的活动。本标准主要包括:采样方法,采样记录及要求,监测人员基本要求,采样质量保证等。 一、采样方法 (一)24小时连续采样 本规范规定的24小时连续采样适用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总悬浮颗粒物(TSP)、苯并[a]芘、氟化物、铅的采样。 1.采样亭 采样亭是安放采样系统各组件、便于采样的固定场所。采样亭面积及其空间大小应视合理安放采样装置、便于采样操作而定。一般面积应不小于5m2,采样亭墙体应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防火性能,室内温度应维持在25℃±5℃。 2.采样系统 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采样头、采样总管、采样支管、引风机、气体样品吸收装置及采样器等组成。 采样系统各部分技术要求: (1)采样头:采样头为一个能防雨、雪、防尘及其它异物(如昆虫)的防护罩,其材料可用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采样头、进气口距采样亭顶盖上部的距离应为1m~2m。 (2)采样总管: 通过采样总管将环境空气垂直引入采样亭内,采样总管内径为30mm~150mm,内壁应光滑。采样总管气样入口处到采样支管气样入口处之间的长度不得超过3m,其材料可用不锈钢、玻璃或聚四氟乙烯等。为防止气样中的湿气在采样总管中产生凝结,可对采样总管采取加热保温措施,加热温度应在环境空气露点以上,一般在40℃左右。在采样总管上,SO2进气口应先于NO2进气口。 (3)采样支管: 通过采样支管将采样总管中气样引入气样吸收装置。采样支管内径一般为 4mm~8mm,内壁应光滑,采样支管的长度应尽可能短,一般不超过0.5m。采样支管的进气口应置于采样总管中心和采样总管气流层流区内。采样支管材料应选用聚四氟乙烯或不与被测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的材料。采样支管与采样总管、采样支管与气样吸收装置之间的连接处不得漏气,一般应采用内插外套或外插内套的方法连接。 (4)引风机: 用于将环境空气引入采样总管内,同时将采样后的气体排出采样亭外的动力装置,安装于采样总管的末端。采样总管内样气流量应为采样亭内各采样装置所需采样流量总和的5~10倍。采样总管进气口到出气口气流的压力降要小,以保证气样的压力接近于环境空气大气压。 (5)气样吸收装置: 气样吸收装置为多孔玻璃筛板吸收瓶(管)。在规定采样流量下,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瓶的阻力应为(6.7±0.7) kPa,吸收瓶玻板的气泡应分布均匀。 (6)采样器: 采样器应具有恒温、恒流控制装置(临界限流孔)和流量、压力及温度指示仪表,采样器应具备定时、自动启动及记时的功能,采样泵的带载负压应大于70kPa。采样流量应设定在(0.20±0.02)L/min之间,流量计及临界限流孔的精度应不低于2.5级,当电压波动在+10%~-15%范围内的流量波动应不大于5%。临界限流孔加热槽内温度应恒定,且在24h连续采样条件下保持稳定,进行SO2及NO2采样时,SO2和NO2吸收瓶在加热槽内最佳温度分别为23℃~29℃及16℃~24℃,且在采样过程中保持恒定。要求计时器在24h内的时间误差应小于5min。 3.采样前的准备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1942017修改单.doc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 J 194—2017)修改单 一、将“ 3.8标准状态standard state 指温度为273.15 K ,压力为101.325 kPa 时的状态。本标准中的污染物浓度均为标准状态 下的浓度。”修改为: “ 3.8 标准状态standard state 指温度为 273.15 K ,压力为1013.25 hPa 时的状态。” 二、增加: “ 3.9 参比状态reference state 指大气温度为298.15 K ,大气压力为1013.25 hPa 时的状态。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浓度为参比状态下的浓 度;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 μm)、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2.5 μm)、总悬浮颗粒物及其组分铅、苯并 [a] 芘等浓度为监测时大气温度和压力下的浓度。” 三、将“ 6.9采样体积计算”及其内容修改为: “ 6.9采样体积计算 6.9.1参比状态下的采样体积计算 参比状态下的采样体积计算方法如公式(1)所示。 (1 ) r = r = L; 式中:V r——参比状态(298.15 K,1013.25 hPa)下的采样体积,翿 113? Q r——参比状态下的采样流量,L/min ; t ——采样时间, min; Q——实际采样流量, L/min ; P——采样时的环境大气压,hPa; T——采样时的环境温度,K 。 6.9.2实际采样体积计算 实际采样体积(监测时大气温度和压力下的采样体积)计算方法如公式(2)所示。 式中: V——实际采样体积, L ; () = Q——实际采样流量, L/min ; t ——采样时间, min。”

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空气颗粒物 PM PM 自动监测手工比对核查技术规定 试行

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PM2.5)自动监测手工比对核查技术规定(试行) 1适用范围 本规定规定了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PM2.5)自动监测手工比对核查仪器、现场操作、数据处理以及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和地方环境监测机构对辖区内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PM2.5)自动监测开展手工比对核查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定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HJ 9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 618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 HJ 655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和验收技术规范HJ 656 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手工监测方法(重量法)技术规范 JJG 1036 电子天平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定。 3.1.参比方法采样器Reference method sampler 用于对审核采样器进行准确性检查的手工颗粒物采样器。 3.2.审核采样器Audit sampler 经适用性检测合格,携带至现场对环境空气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进行比对的手工颗粒物采样器。 4方法原理 利用审核采样器与被核查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进行同时段采样,计算自动监测仪器与审核采样器监测结果的相对误差,评价数据质量。

5试剂和材料 5.1滤膜 聚四氟乙烯材质,φ47mm,滤膜对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7%。 5.2滤膜盒 滤膜盒应能保证滤膜承接颗粒物的部分不与滤膜盒盖接触,材料应为对采样结果无影响的惰性材料。 5.3换膜工具 包括镊子、气密性盒子等。气密性盒子用于盛装滤膜盒与镊子等工具。 5.4采样头清洗用品 包括棉签、无水乙醇、无尘纸及硅脂等用品。 6仪器和设备 6.1颗粒物采样器 包括参比方法采样器、审核采样器等手工采样器。采样器技术指标应符合HJ 93的要求。审核采样器应配备专用运输箱,以保证仪器运输的安全。 6.2流量计 流量误差≤±2%。 6.3GPS导航仪 用于被核查子站点位信息的记录。 6.4恒温恒湿间(箱) 用于采样前后滤膜温度、湿度平衡。恒温恒湿间(箱)内温度设置在(15~30)℃任意一点,控温精度±1℃;相对湿度控制在(50±5)%。 6.5电子天平 用于对滤膜进行称量,检定分度值不超过0.1mg,电子天平技术性能应符合JJG 1036的相关规定。 7现场比对 7.1比对准备工作 7.1.1采样器平行性和准确性检查 采样出发前和返回后须进行平行性和准确性检查。将参比方法采样器(至少2台)与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