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灵芝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灵芝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灵芝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灵芝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灵芝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张晓云杨春清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

摘要灵芝含有多糖、三萜类、核苷、甾醇、生物碱、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 具有抗肿

瘤、保肝、调节免疫、抗衰老等生物活性。综述了近年来对灵芝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的研究进

展。

关键词灵芝灵芝属灵芝多糖灵芝酸抗肿瘤调节免疫

灵芝Ganoderma lucidum ( Leyss. ex Fr. )

Karst. ( 英文名为Reishi mushroom) 又称瑞草、灵芝草, 日本人称为万年茸, 是灵芝属药、食两用真菌,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多。在我国, 灵芝药用已有2 000 年的历史, 其子实体、孢子粉、菌丝体均可入药。在《神农本草经》中, 记载着赤芝、黑芝、白芝、黄芝、紫芝等几种灵芝的功效。大量药理研究表明, 灵芝具有调节免疫、保肝、抗瘤、抗衰老、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等活性。

1化学成分

灵芝的化学成分复杂, 从该属真菌中已分离得到灵芝多糖、三萜类化合物、核苷、氨基酸、甾醇、生物碱等多种成分。

1. 1灵芝多糖

灵芝中的多糖主要有BN3B1、BN3B3、BN3B4、NB3B5[ 1] 、BN3C1、BN3C3、GLA2、GLA4、GLA6、GLA8、GLB2、GLB3、GLB4、GLB6、GLB7、GLB9、GLB10、GLC2 [ 2] 、T GLB1、T GLB8、TGLB10 [ 3] 、GLSP1、GLSP2、GLSP3、TGLP-2、T GLP-3、T GLP-6、TGLP-7 [ 4] 。灵芝多糖一般由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D-木糖、L-岩藻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等单糖组成[ 5]。1983 年, Usui 等从树舌灵芝G.applanatum 中分离出 2 种异质半乳糖, 一种由A-( 1→6) -D-吡喃半乳糖基组成的主链, 其中约50%糖残基在O-2 位置上被A-L-岩藻糖取代为侧链; 另一种约50% 糖残基被3-O-A-D-吡喃甘露糖基-L-吡喃岩藻糖基或A-L-岩藻糖基取代为侧链, 而且部分被乙酰化。1975 年, Miyaki 等从灵芝子实体中得到水溶性多糖, 经鉴定为阿拉伯糖-木糖-葡聚糖, 子实体用NaOH 提取的杂多糖, 由D-岩藻糖、D-木糖、D-甘露糖组成。据报道, Ogawa 等从紫芝G. jap on-icum 子实体中提取的碱溶性多糖, 为B-( 1→3) -D-吡喃葡聚糖, Saito 等从灵芝子实体碱性提取物中分得的酸性多糖GLA 是由D-葡萄糖和D-葡萄糖醛酸以B-( 1→3) 糖苷链相连的[ 6, 7] 。罗等[ 7]从灵芝中分离得到的水溶性多糖由D-葡萄糖、D-甘露糖、D-木糖、D-阿拉伯糖、D-半乳糖和L-鼠李糖组成。Sone[ 8]等用水和碱从灵芝子实体中提取出几种不同支链的水不溶性杂多糖。1. 2三萜类化合物从灵芝中分离到的另一种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是三萜类化合物, 是灵芝中的主要苦味成分。目前分离到的三萜类大约有130 种, 多数为高度氧化的羊毛甾烷衍生物。已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包括灵芝酸A、B、C、D、E、G、I、L、Ma、Mb、Mc、Md、Mg; 赤芝酸A、B、C、D、E、F、O; 灵芝内酯、灵芝酸DM [ 3, 7-二氧化-8,24-( E) -二烯-羊毛甾-26-酸][ 9]、灵芝酸E( 3, 7, 11, 15, 23-五氧化-5A-羊毛甾-8-烯-26-酸)[ 10]、tsuagric acid A ( 3A-乙酰氧基-5A-羊毛甾-8, 24-二烯-21-酸)[ 11] 、tsuagric acid B ( 3A-乙酰氧基-16A-羟基-24 N-甲基-5A-羊毛甾-8, 25-二烯-21-酸) 、ganoderma acid A ( 12B-乙酰氧基-3B、15B-二羟基-7、11、23-三氧化-5A-羊毛甾-8-烯-26-酸)[ 12]、lucidenic acid O[ 13]。

1. 3核苷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

灵芝中含有腺嘌呤核苷、尿嘌呤核苷、灵芝苷、

腺嘌呤、尿嘌呤、灵芝嘌呤( ganoder purine)

[ 14]

; 胆

碱、甜菜碱( betaine) 、灵芝碱甲( ganoine) 、灵芝碱

乙( ganodine) 、烟酸等化合物

[ 15] 。

1. 4甾醇类化合物

灵芝中甾醇含量较高, 已经分到的甾醇类化合

物有近20 种, 其骨架分为麦角甾醇和胆甾醇2 种类

型。从灵芝孢子粉和薄盖灵芝G. cap ense 发酵菌丝

体中分离得到的甾醇类有: 麦角甾醇、麦角甾醇棕榈

酸酯、5A-豆甾烷-3, 6-二酮、B-谷甾醇、麦角甾-7, 22-

二烯-3-酮、麦角甾-7, 22-二烯-3B-醇、麦角甾-7, 22-

152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6 年第21 卷第4 期

二烯-3B, 5A, 6B-三醇、麦角甾-7, 22-二烯-3B, 5A, 6A-

三醇、麦角甾-7, 9, 22-三烯-3B, 5A, 6A-三醇和麦角

甾-4, 6, 8( 14) , 22-四烯-3-醇

[ 15] 。

1. 5氨基酸和多肽类

灵芝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如天门冬氨酸、谷氨

酸、精氨酸、赖氨酸、鸟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羟脯氨酸、组氨酸、蛋氨酸等, 还有多

种酶

[ 16] 。

1. 6微量元素及其他成分

灵芝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如钼、锌、镉、钴、镍、

锰、铁、磷、硼、镁、钙、铜、锗等, 灵芝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锗和硒。灵芝中还含有维生素C 与E、胡萝卜素、呋

喃类、油脂类等成分。

2药理作用

2. 1调节免疫

灵芝多糖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活性, 能提高机

体免疫活性。实验证明, 大多数具有生理活性的灵芝

多糖是B-D-葡聚糖

[ 17]

。灵芝多糖提取物能提高癌症

晚期病人的免疫功能。肺癌病人、乳腺癌病人、肝癌

病人、前列腺癌患者、膀胱癌患者和脑癌患者, 用灵

芝多糖治疗两周后, 发现原生质中IL-2、IL-6 和

IFN-C的浓度有显著提高, NK 细胞活性增强, 而

IL-1 和T NF-A的水平明显下降

[ 18]

。灵芝多糖能增

强免疫应答, 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 激酶途径抑制

嗜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而达到抗癌效果; 通过促

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 和蛋白激酶C

( PKC) 途径, 灵芝多糖能刺激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

作用和趋化性

[ 19] 。研究表明, 用灵芝多糖处理的条

件培养液培养的单核细胞能诱导HL-60 和U937

白血病细胞程序性凋亡, 灵芝多糖直接刺激人单核

巨噬细胞产生IL-1B、TNF-A和IL-6, 刺激T 淋巴细

胞产生IFN-C, 这些细胞因子能抑制人白血病细胞

克隆[ 20] 。从灵芝子实体中得到的一种蛋白聚糖( 糖类与蛋白质的比例为11. 5∶1) , 此组分能刺激B 淋

巴细胞增殖与激活, 诱导IL-2 因子分泌, 增强 B 细

胞中PKCA、PKCC的表达[ 21] 。灵芝多糖能直接或间接激活T 细胞、B 细胞、巨噬细胞、NK 细胞等免疫细胞, 促进未纯化脾细胞在体外增殖, 增强DNA 聚

合酶A的活性及促进白细胞介素分泌从而实现其免

疫功能。B-D-葡聚糖通过与补体受体CR3、AMB2 整

合蛋白、CD11b/ CD18 结合而激活免疫效应细胞

(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NK 细胞) , 引起细胞因子

按一定顺序产生

[ 19]

2. 2抗肿瘤

Jiang 等[ 22] 在灵芝子实体实验中发现通过修饰

Akt/ NF-JB 信号, 灵芝能抑制乳腺癌细胞MDA-

MD-231 的生长, 通过抑制NF-JB 来抑制乳腺癌的

浸润, 抑制癌细胞增殖, Akt/ NF-JB 信号的负调节

作用抑制Akt 分子中第473 位上丝氨酸磷酸化, 对Akt 表达负调节, 通过NF-JB 对细胞周期蛋白D1

的负调节作用, 使肿瘤细胞停滞在G0/ G1 期。

从1971 年至1989 年, 国外学者从灵芝、紫芝、树舌、铁杉灵芝G. tsugae 及其他几种灵芝属真菌中

分离得到100 多种灵芝多糖, 其中有4 种多糖有强

烈抗肿瘤活性, 以B-( 1, 3) 糖苷键为主链, 其抗癌活

性与B-( 1, 6) 为支链的分支度有关。

从灵芝孢子中分离出来的三萜类化合物对小鼠

肉瘤Meth-A 和lewis 肺癌细胞有细胞毒活性, 提

取的化合物lucidimols A 和B、灵芝萜酮二醇( ga- nodermanondiol) 、灵芝醇( ganoderol) F 和灵芝萜

酮三醇( ganodermanontriol) 对这两种肿瘤细胞都

有细胞毒活性, 而ganodermanol、灵芝萜烯二醇

( ganodermadiol) 和aldehyde、lucilaldehyde B 和C

对小鼠LLC Meth-A、S180 和人乳腺癌细胞T-47D

有细胞毒活性

[ 23]

。灵芝孢子的乙醇提取物经硅胶层

析分离得到的三萜类能抑制HeLa 细胞生长, 使细

胞分裂停留在G1 期, 这些提取物能明显降低细胞

外钙的水平, 三萜类能抑制Ras 癌蛋白并抑制癌细

胞的转化[ 24] 。灵芝子实体三萜类组分给小鼠灌胃后, 能抑制脾外移植的lewis 肺癌细胞的生长, 还能

阻止转移的肿瘤细胞浸润到脾和肝脏[ 25] 。灵芝乙醇提取物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P21/ Waf-1 的正调节

作用和细胞周期蛋白D1 的负调节作用, 从而使

cdk4 失活, RB 去磷酸化, 这一系列变化使转录因子

E2F 失活, 乙醇提取物还能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

Hu 等

[ 26]

研究了灵芝乙醇提取物作用于MCF-7 细

胞的抗癌效应, 发现在一定剂量和时间下灵芝乙醇

提取物能抑制细胞增殖, 凋亡蛋白Bax 的正调节作

用能诱导MCF-7 程序性凋亡。从萌发的灵芝孢子

中提取的脂类能抑制鼠肝癌细胞、S180 肿瘤细胞和

小鼠网织红细胞中肿瘤细胞的生长[ 27] 。

2. 3抗病毒

实验表明, 灵芝中的蛋白多糖有抗病毒活性, 与

酸结合的灵芝多糖( APBP) 有抗疱疹病毒( HSV) -

1 和HSV-

2 的活性[ 28] ;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还能抗HIV, 在MF-4 细胞中, 灵芝醇F 和灵芝萜酮三醇

抑制HIV-1 的致病作用, ganolucidic acid-A、灵芝

153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6 年第21 卷第4 期萜酮二醇、灵芝萜酮三醇、lucidimol-B 和灵芝酸B明显抑制HIV-1 蛋白水解酶的活性, 使HIV-1 增殖

受阻

[ 25] 。

2. 4抗衰老、抗氧化

用甲醇萃取灵芝可以得到酚类化合物, 其具有

抗氧化作用, 能抑制脂类的过氧化, 在休眠的孢子萌

发时, 该活性大大增强。灵芝氨基多糖G009 能抑制活性氧对DNA 的氧化损伤, 抑制铁诱导的脂类过

氧化作用。

2. 5保肝

在胆汁梗阻引起小鼠肝硬化的实验中, 灵芝蛋

白多糖能降低血清中天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的含量, 同时能改善胶原蛋白和肝细胞的组织形态[ 28] 。另有实验表明, 灵芝

多糖通过激活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 介

导正常小鼠肝细胞的化学防护作用, GST 的活性可

能与灵芝糖蛋白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免疫组织化

学研究表明, 灵芝多糖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

通过抑制NO 产生而保护肝脏[ 22] 。在体内, 用芽孢

杆菌、结核菌感染小鼠, 用灵芝多糖治疗能减轻中央

静脉周围肝小叶出血和组织坏死, 减轻淋巴细胞的

炎症浸润[ 29] 。

2. 6提高耐缺氧能力

灵芝多糖能保护小鼠大脑神经元免受低氧的伤

害, 剂量为1、100 Lg/ mL 时能增加神经元在低氧条

件下的存活力, 大大降低malondialdehede 含量和

活性氧种的水平, 并增加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Mn-

SOD) 活性, 使NF-JB 的定位作用受阻

[ 30]

2. 7其他药理活性

灵芝子实体多糖能抑制四氧嘧啶诱导的NF-

JB 的活性, 保护胰腺B细胞免受伤害

[ 31]

。灵芝能降

低血液黏度, 增加心肌收缩力,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和心输出量, 改善心律。实验证明灵芝酸S 能改变人

血小板的信号途径, 抑制肌球蛋白轻链和普列克底

物蛋白中钙转移和磷酸化, 通过使磷脂酶C 途径失

活抑制血小板对凝血烷A 应答[ 26] 。灵芝还可以抗放

射线和有毒化学物质对机体的损害, 具有镇静、镇痛

作用, 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 能平喘、止咳、

祛痰及治疗慢性气管炎等。

3结语

灵芝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 受到国内

外的普遍关注。在灵芝的多种成分中, 起主要作用的

是灵芝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 《中国药典》中以灵芝

多糖含量的高低来评价灵芝质量的好坏, 在日本则

以灵芝酸含量的高低来控制灵芝的质量。灵芝有机

锗作为一种抗癌的活性物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

视。然而, 野生灵芝资源有限, 人工栽培的灵芝由于

产地、栽培技术、采收条件等的差异, 导致市场上的

灵芝产品良莠不齐。因此, 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标准

来控制灵芝的质量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云庆, 李荣芷. 灵芝免疫多糖化学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1992, 17( 4) : 226

2李荣芷, 何云庆. 灵芝抗衰老机理与活性成分灵芝多糖的化学

与构效研究.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1, 23( 6) : 473~475

3何云庆, 张泰发, 曹红, 等. 泰山赤灵芝免疫活性多糖的化学研究.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5, 27( 1) : 58

4何云庆, 黎铁立. 泰山赤灵芝肽多糖的化学研究. 中草药, 1994, 25( 8) : 395

5陈国良, 陈小清. 灵芝有效成分研究综述. 中国食用菌, 2001, 14( 4) : 7~9

6L ee S Y, Rhee H M.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mycelium ex-

tract of Ganoderma lucidum: inhibition of sympathetic outflow

as a mechanism of its hypotensive action. Chem Pharm Bull,

1990, 38( 5) : 1359-1364

7罗立新, 姚汝华, 周少奇. 灵芝多糖的分离与纯化. 食品工业科技, 1998, 3: 4~7

8Sone Y, Okuda R, Wada N , et al. Structures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s isolated from fruiting body and the growing culture of mycelium of Ganoderma lucidum. Agric Biol Chem, 1985, 49( 9) : 2641-2653

9王芳生, 蔡辉, 杨峻山, 等. 赤芝子实体中三萜化学成分的研究. 药学学报, 1996, 31( 3) : 200~204

10蔡辉, 王芳生, 杨峻山, 等. 赤灵芝子实体中三萜酸化学成分研究. 中国兽医学报, 1997, 17( 5) : 511~513

11Lin C N, Fann Y F, Chung M I. Steroids of romosan Ganoder-

ma tsugae . Phytochemistry , 1997, 46( 6) : 1143-1146

12EI-Mekkawy S, Meselhy R, Nakamura N, et al. Anti-HIV-1

and anti-HIV-1-protease substances from Ganoderma lucidum. Phytochemistry , 1998, 49( 6) : 1651-1657

13Yoshiyuki M , Naoko T , Linda H , et al . Lucidenic acid O and lactone, new terpene inhibitors of eukaryotic DNA polymerases

from a basidiomycete, Ganoderma lucidum. Bioorg Med Chem, 1999, 7( 9) : 2047-2052

14余竟光, 樊学川. 薄盖灵芝化学成分研究. 药学学报, 1990, 25 ( 8) : 612

15陈若芸, 于德泉. 灵芝三萜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药学学报, 1990, 25( 12) : 940~953

16陈体强, 周竞. 灵芝浸膏微量元素与氨基酸测试分析简报. 中国中药杂志, 1994, 19( 2) : 97

17Gao Y H, Zhou S 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by Gano- derma, a mushroom with medicinal properties. Food Res Int,

2003, 19( 3) : 275-325

18Gao Y H, Zhou S F, Jiang W Q, et al. Effects of ganopoly-( a 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 extract ) on the immune

154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6 年第21 卷第4 期

functions in advanced - stage cancer patients . Immunol Invest ,

2003, 32( 3) : 201-215

19Hsu M J, Lee S S, Lin W W. Polysaccharide purified from Ganoderma lucidum inhibits spontaneous and Fas-mediated apoptosis in human neutrophils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phos- 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 / Akt signaling pathway . J Leukocyte Biol, 2002, 72: 207-216

20Wang S Y, Hsu M L, Hsu H C, et al. T he anti-tumor effect of Ganoderma lucidum is mediated by cytokines released from acti- vated macrophages and T lymphocytes. Int J Cancer, 1997, 70 ( 6) : 699-705

21Zhang J S, Tang Q G, Zimmerman-kordmann M , et al. Acti- vation of B lymphocytes by GLIS, a bioactive proteoglycan

from Ganoderma lucidum. Life Sci, 2002, 71( 6) : 623-628

22Jiang J H, Slivova V , Harvey K, et al. Ganoderma lucidum suppress growth of breast cancer cells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Akt/NF-kappa B signaling. Nutr Cancer, 2004, 49( 2) : 209-

216

23Min B S, Gao J J, Nakamura N, et al. T riterpenes from the spores of Ganoderma lucidum and their cytotoxicity against Meth - A and LLC tumor cells . Chem Pharm Bull , 2000, 48

( 7) : 1026-1033

24Min B S, Gao J J, Ahn E M , et al. New triterpene aldehydes, lucialdehydes A—C, from Ganoderma lucidum and their cytoto- xicity against murine and human tumor cells. Chem Pharm

Bull , 2002, 50( 6) : 837-840

25Yoshiyuki K, Masahiko T , Kimiye B, et al. Antitumor and an- timetastatic effects on liver of triterpenoid fractions of Ganoder- ma lucidum. Anticancer Res, 2002, 22( 6A ) : 3309-3318

26Hu H B, Ahn N S, Yang X L . Ganoderma lucidum extract in- duces cell cycle arrest and apoptosis in MCF -7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Int J Cancer, 2002, 102( 3) : 250-253

27M au J L, Lin H C, Chen C C. Antiox idant properties of several medicinal mushrooms. J Agric Food Chem, 2002, 50 ( 21) :

6072-6077

28Kim Y S , Eo S K , Oh K W , et al . Antiherpetic activities of acidic protein bound polysaccharide isolated from Ganoderma lucidum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s with interferons. J Ethnopharmacol, 2000, 72( 3) : 451-458

29Zhang G L, Wang Y H, Ni W, et al. Hepatoprotective role of 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 against BCG - induced im- mune liver injury in mice.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2, 8( 4) : 728-733

30Zhao H B, Lin S Q, Liu J H, et al. Polysaccharide ex tract iso- lated from Ganoderma lucidum protects rat cerebral cortical

neurons from hypoxia / reoxygenation injury . J Pharmacol Sci , 2004, 95: 294-298

31Sliva D. Cellular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Ganoderma lu- cidum ( Reishi) . Mini Rev Med Chem, 2004, 4( 8): 873-879 (2005-09-03收稿)

茯苓药理作用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摘要: 茯苓这味药是个运用及其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类药物配伍不管寒热温湿都能发挥它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茯苓的产地,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主要功效和成分的现代研究(如茯苓素的利尿作用、茯苓多糖的对免疫功能的作用、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抗肿瘤、抗衰老的作用等)。 关键词:茯苓,利尿,镇静,茯苓多糖,茯苓素,三萜类。 1. 茯苓的基本概况: §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主产于安徽河南等地,以云南的产品质量最佳。主要含有茯苓多糖、纤维素、β—茯苓聚糖等多糖类、茯苓酸等三萜类、各种脂肪酸类等。茯苓性味甘淡,主要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要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临床上利水渗湿常与猪苓、泽泻配伍;健脾和胃常与白术人参相配;宁心安神常与黄芪、当归、远志等配伍 。 2. 影响茯苓质量的因素: §2.1自然影响因素:经调查发现茯苓的野生资源濒临灭绝,现在主要是人工的栽培,故远远其功效要远远不足于古代时候的茯苓;茯苓对生长的生态环境相当密切,如海拔、温度、湿度、土壤等等,而现在却对环境不那么重视;在栽培中其菌种的选择上差异很大,各地没有一个标准[ 2 ]。 §2.2炮制:不同炮制方法炮制成的茯苓中的总糖及多糖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总糖及多糖的含量从高到底的顺序依次为米汤制>明矾米汤制>土炒>朱砂制2>朱砂制1>生品。与生品相比较,茯苓经过炮制后,其总糖及多糖含量呈显著性增加的趋势[ 3 ]。 3. 药理作用: 3.1利尿作用: §3.1.1 其中茯苓素是起利尿的主要成分,可对Na+-k+-ATP酶和细胞中总ATP酶显著激活和茯苓素具有好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功效。茯苓的利尿作用于实验动物的种属、清醒度或麻醉、急性或慢性实验以及生理状态的不同又密切关系。慢性实验明显利尿,急性不明显。对健康的人不具有利尿作用,但可增加水肿患者的尿液排出。 §3.1.2茯苓的 K+排出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Na+/ K+较对照组降低,可能原因为茯苓促进Na+排泄与其中含 Na+量无关( 因其 Na+含量极低) ,而增加排泄与其所含大量钾盐有关。与袢利尿药呋塞米相比,茯苓的利尿作用较持久,由电解质紊乱所引起的乏力、心律失常、肠蠕动紊乱、倦怠、嗜睡、烦躁甚至昏迷等不良反应较少[ 4 ]。 §3.1.3 给兔耳缘静脉注射茯苓水煎醇沉液,能够更加直观的反应茯苓利尿效果,试验结果可见,1.5g/kg剂量组20min、30min内排尿量增加明显,2.5g/kg剂量组药效更为明显,排尿量在给药10分钟内迅速达到高峰,40min后利尿作用趋于平稳,但尿量仍远高于对照组水平,表明茯苓对家兔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向量效关系[ 5 ]。

人参化学成分及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化学 论文(设计)题目:人参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3年11 月22 日

目录 摘要 ..................................................................................................................................... I 第一章前言 (2) 第二章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 2.1人参皂苷 (2) 2.1.1人参皂苷的分类 (3) 2.1.2人参皂苷的药理作用 (6) 2.2脂溶性性成分 (8) 2.2.1脂溶性成分的抗菌作用 (8) 2.2.2脂溶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 (9) 2.3多糖类物质 (9) 2.3.1人参多糖类物质的调节免疫作用 (9) 2.3.2人参多糖类物质的降血糖作用 (10) 2.3.2人参多糖类物质的抗肿瘤作用 (10) 第三章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人参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 现代研究证明,人参可增进食欲、强心、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治贫血、神经衰弱等症。本文对人参化学成分及人参的药理研究的新进展给予综述并对人参的研究作简要展望 关键词:人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第一章前言 中药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是一种名贵药材,同样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药物。经中医临床验证表明人参的主要功效包括有补脾益肺、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益智等。临床上人参能够对诸多疾病均能够产生良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对人体滋补强壮作用更加的明显。并且它的化学成分相对较为复杂,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药理作用相对独特,由于现代分离以及分析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参的化学成分的研究也获得了进一步的进展。目前人们对其药理活性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展开论述,从而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第二章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人参的现代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期间对人参的研究大多采用粗制剂或总皂贰成分,固然是由于人参有效成分的含量低和纯化困难,还由于对人参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多样性认识不足。至今,已阐明的人参化学成分包括皂苷、糖类、蛋白质、多肤、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脂溶性成分和其它成分【1】。其中,皂苷被公认为是人参的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2.1人参皂苷 皂苷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因具有较大的表面活性,在水中震荡或加热时可以产生胶状溶液和泡沫,因而得名皂苷。人参皂苷为人参属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是由皂苷元和糖相连构成的糖苷类化合物,人参中人参皂苷的含量约占人参干重的4%左右。人参皂苷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或无色针状结晶,味微甘苦,具有较强的吸湿性。极性大的人参皂苷易溶于水、甲醇、乙醇,可溶于正丁醇、醋酸和

灵芝的历史与功效

1、我们为什么要吃灵芝? 灵芝属'上药',可治'未来之病',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调节血糖、使血压趋于正常,提高免疫力,预防及辅助治疗肿瘤,增进食欲,安神镇静,润肠通便,消除疲劳等,所以吃灵芝可以消灭亚健康,使人人都能健康活百岁。两千多年来,灵芝生长在人迹罕见的原始森林深处,生长在野生的树木上,非常稀少,且不能人工栽培,只有帝王、将相方能享用,被视为吉兆、祥瑞、长生不老的神物;灵芝能进行人工栽培也仅仅是近40年的历史,广大百姓只有肤浅的认识;对灵芝神奇作用的了解很少,所以很多人没有吃过灵芝。 2、什么人可以吃灵芝? 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儿童,人人可以吃灵芝,尤其是亚健康人群更应吃灵芝。 3、古人如何评价灵芝? 古人奉灵芝为珍品,被称为'不老草'、'不死草'、'神草'、'瑞草'、'仙草'、'灵芝草'。 4、明朝医圣李时珍如何评价灵芝的?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灵芝性平,味苦,无毒,主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5、古代医学专著如何评价灵芝的? 《神农本草经》中指出,'灵芝、保神、益精气';'长生不老、增强体? 6、秦始皇寻找何种长生不老药? 战国时期的秦始皇为求得长生不老仙药,派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远赴东海蓬莱、方丈、瀛洲寻找,所求仙药即为灵芝。当时灵芝被称为神草,不死草,象征吉兆与灵验,深受民间百姓所珍爱。 7、汉武帝为什么要大赦天下? 据史书《汉书武帝记》记载,汉武帝即位第三年,宫中长出灵芝,被称为吉兆。为巩固统治地位,汉武帝于是欢宴群臣,大赦天下,并作灵芝诗,以表武帝德政所致。此后,民间一旦发现灵芝就立刻呈献皇帝,皇帝则颁发大赦令,并重赏呈献者。从此,灵芝被称为天下吉祥太平的神草和祥瑞。 8、唐玄宗与杨贵妃缠绵的奥秘是什么? 白居易《长恨歌》中生动描绘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百般宠爱。当时唐玄宗五十五岁,杨贵妃二十二岁,二人相恋缠绵长达十多年,就是因为唐玄宗长期食用杨贵妃哥哥杨国忠所献灵芝的缘故,杨国忠因此被封为宰相。 9、灵芝可以长久吃吗? 医圣李时珍说:'灵芝味苦,平,无毒,主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灵芝是可以终身服用而百益无一害的健康食品,偶尔吃一次对于长久健康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只有长期食用灵芝,50岁的人看起来像40岁左右,70岁的人看起来像50岁上下,因此久食灵芝可达到强身健体、返老还童的功效。台湾徐孝思先生,73岁高龄,连续食用灵芝13年,现今望其外形50岁以下,30岁的健康体质,20岁的心理年龄,已得到返老还童之功效,长生不老为其终结追求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因为吃灵芝而普遍地延长了寿命'。关注我们微信号:chinadcxc引自《灵芝的科学观》,作者:日本京都大学食粮科学研究所农学博士葛西善三郎。有科学论述,人体细胞历时七年可全部更新一次,因此,当你久食灵芝(七年以上)就会得到陈老先生的返老还童效果。--引自东方龙杂志 10、服用灵芝饮液有禁忌吗?孕妇可以吃吗? 没有任何禁忌。孕妇食用灵芝可以提高孕妇的抵抗力,在怀孕期间,减少生病的可能,对于健康宝宝更有利。 灵芝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加,癌细胞的最大克星是NK细胞,灵芝本身并非能直接杀死癌

灵芝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灵芝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张晓云杨春清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 摘要灵芝含有多糖、三萜类、核苷、甾醇、生物碱、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 具有抗肿 瘤、保肝、调节免疫、抗衰老等生物活性。综述了近年来对灵芝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的研究进 展。 关键词灵芝灵芝属灵芝多糖灵芝酸抗肿瘤调节免疫 灵芝Ganoderma lucidum ( Leyss. ex Fr. ) Karst. ( 英文名为Reishi mushroom) 又称瑞草、灵芝草, 日本人称为万年茸, 是灵芝属药、食两用真菌,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多。在我国, 灵芝药用已有2 000 年的历史, 其子实体、孢子粉、菌丝体均可入药。在《神农本草经》中, 记载着赤芝、黑芝、白芝、黄芝、紫芝等几种灵芝的功效。大量药理研究表明, 灵芝具有调节免疫、保肝、抗瘤、抗衰老、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等活性。 1化学成分 灵芝的化学成分复杂, 从该属真菌中已分离得到灵芝多糖、三萜类化合物、核苷、氨基酸、甾醇、生物碱等多种成分。 1. 1灵芝多糖 灵芝中的多糖主要有BN3B1、BN3B3、BN3B4、NB3B5[ 1] 、BN3C1、BN3C3、GLA2、GLA4、GLA6、GLA8、GLB2、GLB3、GLB4、GLB6、GLB7、GLB9、GLB10、GLC2 [ 2] 、T GLB1、T GLB8、TGLB10 [ 3] 、GLSP1、GLSP2、GLSP3、TGLP-2、T GLP-3、T GLP-6、TGLP-7 [ 4] 。灵芝多糖一般由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D-木糖、L-岩藻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等单糖组成[ 5]。1983 年, Usui 等从树舌灵芝G.applanatum 中分离出 2 种异质半乳糖, 一种由A-( 1→6) -D-吡喃半乳糖基组成的主链, 其中约50%糖残基在O-2 位置上被A-L-岩藻糖取代为侧链; 另一种约50% 糖残基被3-O-A-D-吡喃甘露糖基-L-吡喃岩藻糖基或A-L-岩藻糖基取代为侧链, 而且部分被乙酰化。1975 年, Miyaki 等从灵芝子实体中得到水溶性多糖, 经鉴定为阿拉伯糖-木糖-葡聚糖, 子实体用NaOH 提取的杂多糖, 由D-岩藻糖、D-木糖、D-甘露糖组成。据报道, Ogawa 等从紫芝G. jap on-icum 子实体中提取的碱溶性多糖, 为B-( 1→3) -D-吡喃葡聚糖, Saito 等从灵芝子实体碱性提取物中分得的酸性多糖GLA 是由D-葡萄糖和D-葡萄糖醛酸以B-( 1→3) 糖苷链相连的[ 6, 7] 。罗等[ 7]从灵芝中分离得到的水溶性多糖由D-葡萄糖、D-甘露糖、D-木糖、D-阿拉伯糖、D-半乳糖和L-鼠李糖组成。Sone[ 8]等用水和碱从灵芝子实体中提取出几种不同支链的水不溶性杂多糖。1. 2三萜类化合物从灵芝中分离到的另一种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是三萜类化合物, 是灵芝中的主要苦味成分。目前分离到的三萜类大约有130 种, 多数为高度氧化的羊毛甾烷衍生物。已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包括灵芝酸A、B、C、D、E、G、I、L、Ma、Mb、Mc、Md、Mg; 赤芝酸A、B、C、D、E、F、O; 灵芝内酯、灵芝酸DM [ 3, 7-二氧化-8,24-( E) -二烯-羊毛甾-26-酸][ 9]、灵芝酸E( 3, 7, 11, 15, 23-五氧化-5A-羊毛甾-8-烯-26-酸)[ 10]、tsuagric acid A ( 3A-乙酰氧基-5A-羊毛甾-8, 24-二烯-21-酸)[ 11] 、tsuagric acid B ( 3A-乙酰氧基-16A-羟基-24 N-甲基-5A-羊毛甾-8, 25-二烯-21-酸) 、ganoderma acid A ( 12B-乙酰氧基-3B、15B-二羟基-7、11、23-三氧化-5A-羊毛甾-8-烯-26-酸)[ 12]、lucidenic acid O[ 13]。 1. 3核苷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 灵芝中含有腺嘌呤核苷、尿嘌呤核苷、灵芝苷、 腺嘌呤、尿嘌呤、灵芝嘌呤( ganoder purine)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药用价值编辑 化学成份 茯苓-药用部分[2] 茯苓菌核含多种成份: 三萜类:茯苓酸(pachymic acid),16α-羟基齿孔酸(tumulosic acid)3β-羟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 [3β-hydrox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茯苓酸甲酯(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16α-羟基齿孔酸甲酯(tumulosic acid methyl ester),7,9(11)-去氢茯苓酸甲酯[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3β,16α-二羟基-7,9(11),24(31)-羊毛甾三烯-21-酸甲酯[3β,16α-dihydrox-ylanosta-7,9(11),24(31)-TCMLIBien-21-oic acid methyl ester],多孔菌酸C甲酯(polypenic acid C methyl ester),3-氢化松苓酸(TCMLIBametenlo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去氢齿孔酸 (dehy-droeburicoic acid),茯苓新酸(poricoic acid)A、B、C、D、DM、AM,β香树醇乙酸(β-羟基-16α-乙酰氧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16α-acetylos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及7,9(11)去氢茯苓酸[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多糖: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次聚(Pachymaran)及高度(1,3)、(1,6)、分支的β-D-葡聚糖H11(gluan H11)。其他尚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辛酸(caprylic aid),十一烷酸(undecanoic),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碳酸酯(dodec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二碳烯酸酯(dodecenoate),辛酸酸(caprylate)以及无机元素。 医学作用 1.多聚糖类主要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最高可达75%,为一种具有β(1→6)吡喃葡萄糖聚糖支链的β(1→3)吡喃葡萄糖聚糖,切断支链成β(1→3)葡萄糖聚糖,称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常称为茯苓多糖(PPS),具抗肿瘤活性。羧甲基茯苓糖具免疫促进及抗肿瘤作用。[2]

博落回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博落回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摘要】博洛回(Macleaya cordata(Willd.) R. B)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叶、果均含多种生物碱,对治疗多种炎症有效,所含生物碱也可抑制肿瘤细胞。我国博落回野生资源丰富,利用博落回开发新的产品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综述了博洛回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关键词】博落回;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al constituents of Macleaya cordata [Abstract] Macleayacordata(Willd as the Papaveraceae perennial herbrhizome,leaf,fruitcontains many kinds of alkaloids,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inflammatory, alkaloid can inhibit tumor cell. Our Macleaya rich wildlife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Macleaya develop new products will have broad market prospects. Review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bolo belongs to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plants [Key words] Macleayordata;Research Progress;chemical composition 博落回属植物概述植物型抗菌产品因其无污染和无残留等独特的药物功能,逐渐成为潜力较大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博落回为罂粟科博落回属植物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 illd.)R.B)的果实,具有清热解毒和杀虫止痒之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阴道炎、肺炎、皮肤病和肝炎等,并具抗肿作用。 1 主要化学成分 1.1 化学成分分布 通过对博落回的研究发现其主要要用成分存在于根及及全草中,其中:根含有血根碱(arine),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原阿片碱(protopine),α-

秦艽_威灵仙药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_吴晨

DOI:10.13193/j.issn.1673-7717.2021.01.050 秦艽-威灵仙药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吴晨1,魏昀1,张志红2,高慧琴1 (1.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甘肃兰州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期刊编辑部,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秦艽-威灵仙药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相关疾病”网络间的关系。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秦艽-威灵仙药对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STRING、DAVID、CTD等数据库查询药对作用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预测其作用通路和生物过程以及药对可治疗疾病的种类,进而讨论秦艽和威灵仙配伍后产生的药理作用规律。结果(1)秦艽-威灵仙药对共检索得到活性成分13个(11种),二者共有活性成分2个;(2)oleanolic acid和lematosideA'_qt是秦艽-威灵仙药对治疗疾病的关键活性成分,此外还有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植物甾醇类化合物、皂苷类化合物、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三萜化合物等成分在药对治疗疾病过程中发挥药效;(3)通过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发现重要靶点55个,degree值排名前五的重要靶点分别为GAPDH、MAPK3、MAPK1、PTGS2和ESR1;(4)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相关疾病网络分析得出药对可以治疗包括类风湿关节炎、肝细胞癌、实验性肝硬化、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肥胖症等473种疾病;(5)共富集到GO生物过程28条,发现药对活性成分参与机体半乳糖代谢过程、类固醇生物合成过程、胰岛素抵抗过程、氮代谢过程、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过程、血管平滑肌收缩过程、药物代谢的合成过程等;(6)富集KEGG信号通路:秦艽-威灵仙药对活性成分主要对肿瘤、神经传导、炎症、内分泌等4大类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论秦艽-威灵仙药对的活性成分丰富,作用靶点多样,影响通路和生物过程繁杂,对自身免疫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和化学药物损伤等方面的疾病具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秦艽;威灵仙;药对;活性成分;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R28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21)01-0206-07 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 of Qinjiao(Gentiana Macrophylla)-Weilingxian (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Couplet Medicines WU Chen1,WEI Yun1,ZHANG Zhihong2,GAO Huiqin1 (1.College of Pharmacy,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Lanzhou730000,Gansu,China; 2.Editorial Department,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Lanzhou730000,Gan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ctive components,action targets,pathways and diseases of Qin-jiao(Gentiana macrophylla)-Weilingxian(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couplet medicines.Methods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s,targets,diseases and pathways were enriched from TCMSP,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STRING,DAVID database,etc.The relationship of targets protein,key pathways and kind of illness were predicted by STRING and DAVID database.Results(1)Thirteen different active ingredients and2same active ingredients were searched.(2)Oleanolic acid and lematosideA'_qt were key active ingredients,which were abstracted from Qinjiao(Gentiana macrophylla)-Weilingxian(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couplet medicines.Iridoid terpenes,phytosterols,saponins,iridoid glycosides and triterpenes also played important roles.(3)Fifty-five important targets were found by analysis and top5targets were GAPDH,MAPK3,MAPK1,PTGS2and ESR1.(4)There were473kinds of diseases,which included rheumatoid arthritis,hepatocellular carcinoma,experimental liver cirrhosis,breast neoplasms,prostatic neoplasms and obesity,which can be cured by couplet medicines.(5)Twenty-eight biological processes were searched by GO analysis,which included galactose metabolism,steroid biosynthesis,insulin resistance,nitrogen metabolism,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ontraction.(6)Pathways in cancer,pathways in nerve conduction,pathways in inflammation and endocrine can be affected by couplet medicines.Conclusion Qinjiao(Gentiana macro-phylla)-Weilingxian(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couplet medicines which have lots of ingredients that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many targets act on several pathways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and the couplet medicines are good for curing cancer,nerve con-duction,inflammation and endocrine. Keywords:network pharmacology;Qinjiao(Gentiana macrophylla);Weilingxian(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couplet medi-cines;chemical components;mechanis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81960725) 作者简介:吴晨(1994-),男,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方向:中药与复方应用。 通讯作者:高慧琴(1962-),女,甘肃兰州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士,研究方向:中药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E-mail:2739137732@qq.com。 602

甘草药理作用综述

甘草药理作用综述 甘草(Radix Glycyrrhiza),是一味补益中药,根、根茎是其药用部位,根呈圆柱形,直径0.6~3.5cm,长25~100cm,属于蝶形花亚科,呈灰棕色或者红棕色。本品味甘性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还能润肺祛痰而止咳喘。 甘草分布甘草资源分布要是产自俄罗斯、土耳其、希腊、伊朗、中国、印度、巴基斯 坦、阿富汗、叙利亚、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野生和半野生的甘草。中国甘草资源丰富,分布广而且多,目前己知有8种,包括:1 乌拉尔甘草,分布很广,中国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均有分布(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辽宁、黑龙江)。 2 光果甘草,仅产于新疆。 3 胀果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向东可到达甘肃西北部及疏勒河沿岸。 4 刺果甘草(Glycrrhizapallidiflora Maxim.),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河南、陕西。 5 粗毛甘草(Glycrrhiza aspera Pall.),仅分布在新疆的东部和北部。 6 黄甘草,主要分布于甘肃。7云南甘草(Glycrrhiza yunnanensis Chengf. etL. K. Tai)[1]。近年来,随着甘草的药用价值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学者也对甘草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甘草具有抗炎、抗病毒、抗癌、抗菌、抗肿、抗氧化、抗肝损伤、减毒作用等药理作用。 一抗炎 含甘草酸的甘草提取物可以有效治疗过敏性皮炎如湿疹、瘙痒症和皮肤囊肿。Abe 等用甘草酸治疗感染了伴刀豆球蛋白诱导的肝炎时小鼠三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甘草酸可以促进抗原肝树枝状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从而减轻炎症。此外,甘草中分离到的甘草黄烷在体外对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基转移酶活性抑制的IC50 值为7.7 μmol/L,具有抗炎活性,有望作为天然抗炎药物[1 ]。原皓等[15-16]报道了甘草酸二铵对大鼠结肠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6、IL-8 的产生和表达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2 ]。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甲醛性浮肿, 皮下肉芽肿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 抗组织胺, 或与肾上腺有关, 也有人认为它影响 了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 降低了细胞对刺激的反应性, 从而产生了抗炎作用[3 ]。 二抗病毒 甘草酸在临床上已被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甘草酸在体外可明显抑制HIV阳性病人血单核细胞中HIV复制,减少感染了致死剂量流感病毒的小鼠的发病率和死亡。Cinatl 等比较了三唑核苷、菌酚酸、吡唑呋喃菌素和甘草酸对两种SARS 冠状病毒FFM-1 和FFM-2的抑制,发现甘草酸对病毒复制的抑制最强[1]。梁再赋等报道了甘草酸单铵具有抗单纯I 型疱疹病毒的作用,当其ρ>25 mg/mL 时,对RK13 细胞有毒性作用;当ρ<12.5 mg/mL 时,则无影响;当ρ>4 mg/mL 时,不但有灭活细胞作用外,且有灭活细胞内的I 型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 而低质量浓度的甘草酸单铵具有减轻细胞损伤的作用,且对I 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ED50 的ρ=1 mg/Ml[4]。 Epstein-Barr病毒与外周T细胞淋巴瘤、胃癌、Hodgkin’s 淋巴瘤等许多疾病的病因有关。使用甘草酸进行体外抗Epstein-Barr病毒实验,发现甘草酸干扰病毒的早期复制,但不影响病毒的吸附,也不会使病毒质粒失活;体外实验还表明,甘草酸具有抗虫媒病毒的作用[5]。甘草不仅对单纯性疱疹病素、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有预防作用。张剑锋等的研究显示甘草酸对疱疹病毒群的VZV 感染的人胎儿成纤维细胞病灶数有明显的抑

茯苓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

茯苓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 曲汉卿田鑫程南针 (甘肃中医学院) 摘要:茯苓是一味利水渗注药。传统 用于脾胃气应所致的疾饮、水肿等证。 近年来发现有治疗肝炎、心悸、精神 分裂症,乙脑后遗症、失语、要幼儿 秋季腹泻、斑秃、胃痛等新用途。 现以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为材料, 对获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 了综述,以促进获菩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综述;茯苓;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1],收载于2005版中国药典,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宁心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晕、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神农本草经》将茯苓列为上品,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代表方剂有四君子汤、五苓散、桂枝茯苓汤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2-3],茯苓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和三萜类成分,具有抑制肿瘤、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 1 .化学成分研究 1)茯苓糖 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茯苓糖(Pachymose),含量约为84. 2%,含β-茯苓聚糖(β-pachymose)、葡萄糖、蔗糖及果糖,硬烷(Albuminoid)含0. 68%,纤维素含2. 84%.有研究表明:茯苓聚糖的结构是50个β(1~3)结合的葡萄糖单位中有1个β(1~6)结合的葡萄糖基支链和1~2个β(1~6)结合的葡萄基间隔[4].β-茯苓聚糖并无抗肿瘤成分,但切除β(1~6)支链后,既可得到茯苓多糖.茯苓多糖经羧甲基化得到溶于水的茯苓羧甲基茯苓多糖(CMC),其中β-茯苓聚糖(β-Pachyman)为主成分, 2)茯苓素

茯苓素为一组小分子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它以酸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有报道从云南文山产茯苓(Poria cocos)菌核的外表皮中,用乙酸乙酯提取的部分可分离到6个萜类化合物,含茯苓酸(Pachymic acid)、松苓酸(Pmicoic acid)、块苓酸(Tumulos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松苓新酸等.茯苓素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癌活性,在体内还可拮抗醛固酮活性,另外,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有诱导分化作用. 3)其他成分 茯苓含麦角甾醇、硬烷(Albuminoid)0. 68%,纤维素2. 84%,还有三萜类、辛酸、月桂酸、十二酸、组氨酸、胆碱、蛋白质、脂肪、酶、腺嘌呤、树胶等成分.胆碱可以增强和改善大脑机能.即茯苓多糖、茯苓糖为其主要活性成分,约占干燥品的93%,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的功能[5].茯苓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可以提高人体抗病能力,起到防病、延缓衰老的作用,还可以促进细胞分裂,抗诱变、抗肿瘤,对肝炎、鼻咽癌和胃癌患者有一定的疗效[6].随着分离和测定技术的提高,中外学者已从茯苓中分离了3种化学骨架类型的羊毛甾三萜34个化合物,用化学方法合成了一些衍生物,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7] 2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茯苓中多种成分均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国产茯苓菌核提取的茯苓素(Poriatin,三萜类混合物)体外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的DNA有明显的不可逆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强;对艾氏腹水癌、肉瘤S180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鼠Lewis肺癌的转移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8].茯苓多糖与茯苓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一方面是直接细胞毒作用,真菌多糖能非特异地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和血液系统功能.另一方面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抑制肿瘤生长.主要通过4个途径来激活机体抗肿瘤的作用: 1)依赖宿主的免疫系统激活机体对肿瘤免疫监视系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杀伤肿瘤细胞. 2)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RNA的合成而实现其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3)升高肿瘤细胞膜上的唾液(SA)含量. 4)能增强肝脏SOD活性而清除氧自由基[9].茯苓的抗癌作用大致有如下6个方面: 1)抗肿瘤作用,首先影响人体细胞的DNA,RNA及蛋白质生物合成作用,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繁殖,导致癌细胞死亡. 2)直接影响复制.

威灵仙

威灵仙 威灵仙开放分类:中医中成药中药各类植物名称 木兰亚纲目录图片讨论知识魔块分享完善词条药品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 、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l. 或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 Rupr. 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等疾病。编辑摘要威灵仙- 概述威灵仙威灵仙出自《中华本草》:种类分:威灵仙、棉团铁线莲、辣蓼铁线莲、毛柱铁线莲、桂果铁线莲。其植物形态如下: 威灵仙,木质藤本,长3-10m。干后全株变黑色。茎近无毛。叶对生;叶柄长4.5-6.5cm;一回羽状复叶,小叶5有时3或7;小叶片纸质,窄卵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10cm,宽1-7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宽楔形或浅心形,全缘,两面近无毛,或下面疏生短柔毛。圆锥状聚伞花序,多花,腋生或顶生;花两性,直径1-2cm;萼片4,长圆形或圆状倒卵形,长0.5-1.5cm,宽1.5-3mm,开展,白色,先端常凸尖,外面边缘密生绒毛,或中间有短柔毛;花瓣无;雄蕊多数,不等长,无毛;心皮多数,有柔毛。瘦果扁、卵形,长3-7mm,疏生紧贴的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状,长达2-5cm。花期6-9月,果期8-11月。

棉团铁线莲,直立草本,高30-100cm。茎圆柱形,有纵沟,疏生柔毛,后脱落无毛。叶对生;叶柄长0.5-3.5cm;叶片近革质,绿色,干后常变黑色,一至二回羽状深裂,裂片线状披针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椭圆形或线形,长1.5-10cm,宽0.1-2cm,先端锐尖或凸尖,有时钝,全缘,两面或沿叶脉疏被长柔毛或近无毛,网脉突起。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通常具3花。有时为单花,花梗有柔毛;苞片线形。花两性,直径2.5-5cm;萼片4-8,通常6,长椭圆形或狭倒卵形,长 1-2.5cm,宽0.3-1cm,白色,开展,外面密生白色细毛,花蕾时像棉花球,内面无毛;花瓣无;雄蕊多数,花丝细长,长约9mm,无毛,花药线形;心皮多数,被白色柔毛。瘦果倒卵形,扁平,长约4mm,密生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状,长1.5-3cm。花期6-8月,果期7-10月。 辣蓼铁线莲,攀援藤本。茎和分枝除节上有白色柔毛外,其余无毛或近无毛。一回羽状复叶,小叶片全缘,近革质,卵形、长卵形或披针状卵形,先端渐尖或锐尖,很少钝,不微凹,上面无毛,网脉明显,下面近无毛。花序较长而挺直,长可达25cm,花序梗、花梗近无毛或稍有短柔毛;萼片外面除边缘有绒毛外,其余无毛或稍有短柔毛。瘦果较小,长4-6mm。花期6-8月,果期7-9月。 毛柱铁线莲,木质藤本。老枝圆柱形,有纵条纹,小枝有棱。叶对生;叶柄长4-8cm;三出复叶,小叶片近革质,卵形或

灵芝的概述

灵芝,根据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但现代文献及所见标本,多为多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性味甘平。紫芝主要含麦角甾醇、有机酸、氨基葡萄糖、多糖类、树脂、甘露醇和多糖醇等麦角甾醇、树脂、脂肪酸、甘露醇和多糖类,又含生物碱、内酯、香豆精、水溶性蛋白质和多种酶类。 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民间传说灵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功效。 灵芝,是祖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素有"仙草"之誉。古今药理与临床研究均证明,灵芝确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对灵芝的功效有详细的极为肯定的记载。现代药理学与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了灵芝的药理作用,并证实灵芝多糖是灵芝扶正固本、滋补强壮、

延年益寿的主要成分。现在,灵芝作为药物已正式被国家药典收载,同时它又是国家批准的新资源食品,无毒副作用,可以药食两用。 科学研究表明,灵芝的药理成分非常丰富,其中有效成份可分为十大类,包括灵芝多糖、灵芝多肽、三萜类、16种氨基酸(其中含有七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甾类、甘露醇、香豆精苷、生物碱、有机酸(主含延胡索酸)。多糖类化合物一度被认为是灵芝中的主要功效成分,并已证明了其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和抗衰老等生理活性。现已探明的灵芝多糖包括葡聚糖、肽多糖、杂多糖等几类共100种。灵芝对人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所治病种,涉及心脑血管、消化、神经、内分泌、呼吸、运动等各个系统,尤其对肿瘤、肝脏病变、失眠以及衰老的防治作用十分显著。 灵芝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就中医辩证看,由于本品入五脏、补益全身五脏之气,所以无论心、肺、肝、脾、肾脏虚弱,均可

虎杖的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虎杖的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虎杖含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白攀芦醇苷,具有扩血管、抗血栓艟休克、降血脂厦抗氧化等作用;另外,虎杖还具有抗茵、抗病毒和保肝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和各种病毒感染等疾病. 美键词虎杖;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虎杖为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的干燥根和茎。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桶笋、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性状: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长1~7cm,直径0.5~2-5cm。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性味与归经: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其主要成分为:游离蒽醌和葸醌苷、黄素、大黄索甲醚、犬黄酚、总苷A、慈苷B、芪类化合物(白黎芦醇苷、糖苷类氪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祛风利湿、祛痰止咳清热解毒、活血化癀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疮痈肿毒、关节痹痛、经闭经痛、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等。近年来,根据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广,现综述如下。 1 种质资源 虎杖喜温暖湿润生长环境,耐寒,不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常生于山沟、河旁、溪边、林下阴湿处。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等省[1]. RAPD[2]、ISSR[3]和SRAP[4]扩增结果表明,22个引物中l7个引物扩增产物具多态性。。22个引物共得到98条扩增DNA片段,平均每个引物可获得4.45个DNA片段,其中90.8%的片段具有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能扩增出3—8个DNA段,平均可扩增出5.24个多态性片段,表明虎杖种质资源多态性水平较高(90.8%)。说明虎杖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确实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2 栽培技术 2. 1繁殖育苗 在5~6月份虎杖开花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株,提前1 d浇足水,以确保植体内水分充足。翌日,剪取地上部粗壮主枝,去除叶片、叶柄、侧枝及顶部细弱枝条;将枝条在分枝处剪开,保留5~10节,作为繁殖用种条。 将准备好的种条,整齐横放,排列成行,行距10cm,覆沙5~8 cm,浇足水,并注意保持土壤表层湿润,直至萌芽齐全方可少浇水或不浇水。种条埋人沙中7~10 d后,自茎节处萌生新芽,萌芽率约60~70%;15 d左右自节处生根,生根率达98%以上。 2. 2 移栽定植 2. 2.1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地块,施人腐熟的饼肥后深翻一次(25- 35cm),清除草根及杂物,耙细、整平。 2. 2.2移栽与定植 种条埋人25 d左右,长出嫩芽、生根数量较多后,可挖出种条,并从芽点处剪断,每小节即一株小苗。按株行距30 cm×60 cm定植,每穴1~2株,芽点向上斜放,培上细土,浇足定根水。移栽苗的成活率可达98%以上。 2. 3栽后管理 虎杖幼苗定植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根系生长。幼苗期要结合除草,松土。当植株长高后,可转为粗放管理。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 1、抗肿瘤作用; 2、保肝解毒作用;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4、抗衰老作用; 5、抗神经衰弱作用; 6、治疗高血压; 7、治疗糖尿病; 8、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作用; 9、抗过敏作用; 10、美容作用。 灵芝的食用方法: 灵芝茶疗方: 1、灵芝10克,蜂蜜20克。灵芝加水400毫升,煎煮20分钟后,加入蜂蜜20克,温饮代茶,每日1剂,长期服用,具有补虚强身,安神定志之功效。 2、灵芝6克,白糖适量。灵芝切成薄片水熬两次,取头煎二煎液合并,加入适量白糖。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完。能治癫痫、冠心病、神经衰弱等症。 3、灵芝6克,茯苓10克,茶叶2克。将灵芝、茯苓粉碎,与茶叶混合,装入纱布小袋,每袋6克,用开水冲泡服用。每天冲服2-3袋,能祛除老年斑,并预防感冒、降低血脂、通便。 4、灵芝切成薄片,再磨成细粉。用温开水冲服或嚼服,每日3--4克,能治疗宫颈癌、子宫出血等症。 灵芝素汤疗方: 1、灵芝银耳汤

配方:灵芝、银耳、黑木耳各5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灵芝、银耳、黑木耳洗净剪碎,放入碗内加冰糖和水,上蒸笼蒸至酥烂。 功效:活血化瘀,增加血液供氧量,治疗血管硬化、高血压等症。 用法:喝汤、吃木耳和银耳。1天服完。可长期服用。 2、灵芝二仁汤 配方:灵芝15克,核桃仁15克,甜杏仁12克,冰糖适量。 制法:剪碎灵芝,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取汁。把核桃仁、甜杏仁、冰糖放入碗内,倒入灵芝煎液,用文火炖熟即可。 功效:适用于支气管炎、咳嗽多痰等。 用法:每日清晨服用。 3、灵芝大枣汤 配方:灵芝20克,大枣50克,蜂蜜5克。 制法:灵芝、大枣入锅共煎,取煮液两次,每次40分钟,取汁。合并后加入蜂蜜即成。 功效: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用法:每日1剂。 4、灵芝炖蘑菇 配方:鲜蘑菇150克,灵芝、当归、龟版、枸杞子各10克。 制法:将当归、龟版、枸杞子煎汤1小时,去药渣。加入灵芝、蘑菇煮熟,加盐调味服食。 功效:治白血病。 用法:每日1剂,连服15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