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辩证法_笔记

自然辩证法_笔记

自然辩证法_笔记
自然辩证法_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2007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2,简述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3,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以及主要内容。

1,自然辩证法的含义

形而上学:meta-physics(物理学之后),科学所不能解释的东西。

meta-physics约等于本体论即形而上学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气)

2,人类看待世事的四种方式

1)常识(表面的,零散的)-> 2)科学(中间的,理论化,系统化)-> 3)哲学(最后层次,思辨)和宗教(最后层次,非理性)

3,形而上学& 辩证法

形而上学:引申:片面孤立,静止的思维方式。

辩证法:一切皆变,无物常在;引申:全面,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4,自然辩证法:全面,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自然界

1),自然<–>社会;客观<–>主观

2),三个世界:

a,第一世界:物理世界,例如电磁波。

b,第二世界:意识世界,例如颜色。

c,第三世界:意识世界的成果。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长江以南的学者):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科学技术的俄社会功能问题,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问题,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和科学技术发展史,探讨科技发展及其重大哲学问题。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于光远):自然辩证法是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技术领域中重大哲学问题的学科,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重大科技成果从哲学高度进行审视,进行价值评价,还包括对高科技及其伦理社会后果的哲学思考。

3,狭义的自然辩证法(钱学森):自然辩证法是应当以最新科技成果为基础,探讨自然界的本质及其演化规律及自然观问题,具体包括四大起源与演化:天体起源与演化,地球起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演化以及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4,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

现在两哲:人本主义&科学主义;

狭义的科学哲学:是关于科学的哲学,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本身不等于科学主义。

广义的科学哲学是一种试图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改造科学的思潮和运动,是科学主义。

主要思想:

1)逻辑实证(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主要以1923年成立的维也纳小组为代表,他们以科学为旗帜,以逻辑为武器,以传统思辨哲学为对手,以最终统一科学为使命,其口号是:拒斥形而上学;领袖是石里克,洪谦,发言人:卡尔纳普;卡尔纳普认为哲学分为:形而上学,心理学,逻辑学;命题的意义= 实证它的方法:1、证实方法确定,2、不可证实是非科学的。

2)批判理性主义(否定主义,伪证主义)。代表人物:波普尔;波普尔认为理论的真正检验不在于试图证实它,而在于否认它,一个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可否认性,一种不能为任何可能事件所否认的理论,是非科学的;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问题->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选择->问题2->……;命题分为可否证和不可否证,否证又分为已否认(排除)和未否认(暂时接受)。

3)历史主义。库恩为代表。“范式”指某一科学家集团围绕某一学科所具有的理论上,方法上共同的信念,这种共同的信念规定了它的共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科学传统,规定了共同的发展方向,限制了共同的研究范围,科学研究就是在一定范式的制约之下,从事解题的活动;范式:语言、模型、工具、方法、信念;科学发展模式:前科学(无范式)-> 常规科学(有范式)-> 危机、反常-> 新的常规科学。

5,自然辩证法的定义(比较统一的看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也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还包括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其内容主要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学科性质,作用

1,研究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

2,主要内容:

1)自然观:解决第一类矛盾。

2)科技观:解决第二类矛盾。

3)科技研究方法论:解决两类矛盾的手段,方法和工具。

3,学科性质:实践哲学,鉴于哲学和科学之间,偏重于哲学,沟通科学与哲学的桥梁与工具。

4,作用:

1)对哲学:a,为哲学提供理论根据;b,从具体科学当中汲取养料,丰富发展哲学;c,为哲学的具体运用,指导科学研究提供桥梁,充当中介。

2)对科技研究:a,将哲学的抽象理论具体化,为科技研究提供认识原则;b,启发人们创新思维,创新方法;c,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可以使还不成熟学科继续前进;d,自然辩证法还充当着逻辑分析工具的作用。

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

一、自然辩证法的前史-古代自然哲学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1,写作背景。面临的哲学问题:

1)新康德主义(唯心、科学问题)。

2)庸俗唯物主义(克劳修斯热寂说)。

2,写作阶段:1873.5.31-1876《反杜林论》

3,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与体系结构。自然辩证法一书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论文和札记分成六个部分。

1)第一部分,导言。一篇论文,若干札记。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取得的重大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同时论述了十九世纪以来重大科学发现,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两篇论文《<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自然科学中的神秘世界》,一篇札记。论述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在研究中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排除威信主义和宗教神学的干扰,加速研究进程。

3)第三部分,辩证法。一篇论文《辩证法》,一篇札记《辩证法》。论述了辩证法的科学体系,说明辩证法是客观的,是由三大规律,五大范畴构成的。

4)第四部分,物质运动形式。一篇论文《物质运动形式》,一篇札记《运动基本形式科学分类》。

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解释了物质运动同时间,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科学分类是以对象运动形式为依据的。

5)第五部分,各门科学中的哲学问题或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四篇论文,五篇札记,论述了各门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6)第六部分,劳动创造了人。一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化中的作用》。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架起了桥梁,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

自然观:元素论、原子论、宇宙论

方法论:数学、物理

思考题:

1,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述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结合一项成就)。2,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中所包含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3,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异同。

4,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性。

5,结合古代具体科技成果简述古代方法论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第一节古代自然哲学与自然观

一、元素论-探讨物质组成

1,起源于爱奥里亚学派

1)米利都学派

(1)泰勒斯:“水是万物之源”,哲学科学之父,科学之祖

(2)阿那克西曼得:“无限者””,科学抽象之父

(3)阿那克西米尼:火<-> 气<-> 土,

a,彻底的唯物主义

b,物质与运动统一思想

c,量变到质变

2)爱菲素学派

(1)赫拉克利特:自然辩证法奠基人之一

a,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b,一切皆流,无物常在

2,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

天(乾)地(坤)

天地生六子:雷(震)、风(巽)、水(坎)、火(离)、山(艮)、洋(兑)

二、原子论

1,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原子论(L-D)

(1)D首先提出“原子”和“虚空”的概念;原子是构成事物的本原,原子在虚空中不停的运动(2)特性:

a,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场粒子,数量无限大。

b,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

c,原子的性质都相同,但存在大小形状顺序位置的差异。

d,原子的漩涡运动是形成事物的原因,并把它归结为自然界的必然性,导致事物的形成和消失。2,伊壁鸠鲁原子论。伊氏原子论是对L-D原子论的集成和发展,不同点有三个方面:(1)最先提出“始原原子”和“结构原子”的概念。

(2)原子不仅存在大小形状顺序位置等数量特征的差异,还存在重量的差异,所以原子有质的差异。

(3)伊氏提出原子论中的“偏斜学说”,原子除由于自身重量而发生下降运动以外还有了偶然的偏斜运动,正是偶然的偏斜运动,导致事物形成和发展,客服了L-D原子论否认偶然性的缺点,确立了偶然性在论证中的地位,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三、宇宙论

1,四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从远古文明到柏拉图时代;神话宇宙论。

2)第二个阶段:从柏拉图到哥白尼;科学宇宙论第一个模型;两球宇宙模型

3)第三个阶段:从哥白尼到爱因斯坦;科学宇宙论第二个模型;无限宇宙模型;

爱因斯坦:有限无界的模型,人能看到的最远的距离是自己的后脑勺,光的传播是曲线,4)第四个阶段:从爱因斯坦到现在;科学宇宙论的第三个模型;大爆炸宇宙模型。

宇宙是原始火球,又称宇宙蛋,体积小,能量无限,爆炸,只有一种元素,氢,高温高压下,核聚变,形成其他元素,只有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生命-> 人类社会,(达到一定程度,宇宙要收缩,人类社会首先消失)-> 生命->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自然界的变化相比人类社会变化很慢,可以看成是不变的。科学理论都有自己的寿命,

2,古代宇宙论

1)古代西方

a,泰勒斯:平地论。

b,阿那克西曼得:鼓状宇宙模型。

c,毕达哥拉斯:“数”是宇宙的本源,是秩序,是规则。十是最圆满的,所以天体一共有十个。

2)古代中国

a,盖天说: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b,浑天说:张衡提出:天如鸡子(鸡蛋),地球是蛋黄。

c,宣夜说:日月众星,自然浮生,恒动不止,皆需气焉。

四、古代自然观的特性

1,本质特性:

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然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原,解释其他万物的产生与发展,从物出发,体现了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释世界状况问题时,从联系

和发展的观点出发,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例如: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分别以八种事物,五种事物为本源,又以阴阳学说相生相克的理论,解释世界的存在与演化,万物在本源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导致运动变化和发展,古代学者们按世界的本源面目来反映,按照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景象来认识,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干扰,将对世界本原与状况的认识结合起来,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

2,古代自然观的特性:

1)直观性: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或者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不清楚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将具体的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自身。

2)猜测性:用想象的幻想的联系去代替真实的联系,甚至用臆测去填补空白。

3)思辨性:从某一前提出发,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但难以付诸实践检验,甚至回避实践的检验。

第二节古代具体科技成果与方法论

分类与比较,归纳,演绎,实验等方法

一、数学成果与方法论成就

1,毕达哥拉斯

1)运用分类比较方法,对数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用归纳方法,认识了完全数与友爱数。

2)发明了解析方法把数与形的分析结合起来。

3)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

2,苏格拉底

1)演绎方法:

从一个公认的事实,或者公理出发,通过严谨的逻辑推导,得出新的结论,获得新的事实。

2)苏格拉底擅长使用的演绎方法:

a,助产法: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引导让提问者自己给出答案。

b,佯谬法:从一个前提出发,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与事实或者公理不符。

3,欧几里得(公元前330年)

1)编写《几何原本》,被称为“几何之父”。

2)贡献:运用演绎方法,建立科学体系。

4,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合称三大数学家)

1)阿波罗尼乌斯、圆锥曲线。

2)把实验方法引入数学中。

二、力学成果与方法论成就

1,阿基米德:1)杠杆原理;2)浮力定律;

三、其他方面的成就

1,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成果与方法论成就

1)四元素说与四因说:

a,四元素:水火气土-> 天然处所-> 回到天然处所运动-> 天然运动

b,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活力因,目的因

2)生物学成就

3)三段论式推理:大前提:一切s是p;小前提:t属于s;结论:t是p。

2,中国古代的农学:“五大农书”

1)秦末汉除:《氾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3)南宋:《陈敷农书》。

4)元代:《王祯农书》。

5)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

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思考题:

1,简述近代自然科学如何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的(以天文学或医学为例)。

2,简述笛卡尔如何完善演绎方法。

3,简析牛顿绝对时空观。

4,简要评价形而上学自然观。

5,试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对新自然观的产生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6,结合19世纪自然科学六大发现,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

第一节自然科学争取独立伟大斗争

一、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意大利产生

2,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马丁路德;“赎罪券”,“九十五条论纲”。

二、《天体运动论》从天文学领域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

1,日心说的主要内容

1)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2)地球携月球及其轨道运动,绕太阳一周为一年,365天6小时24分,同时,绕轴自转,自转圈为24小时。

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绕地一周为29.5天。

4)各大行星都有自己的轨道,绕太阳做周期性运动,离太阳越近,周期越短,离太阳越远,周期越长。

2,意义:

1)恩格斯评论:哥白尼那本不朽的著作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宣告独立的宣言书,它揭露了宗教的荒谬和虚伪,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统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向宗教神学发起了仅供,要推翻宗教神学对科学的桎梏。

2)将颠倒了近2000年的日地关系重新正义过来,使天文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从此进入大发展时期,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学科摆脱宗教神学的禁锢,走上独立发展的轨道。

3,日心说的传播与发展

1)科学史上第一个殉道者:布鲁诺。

2)天空哥伦布:伽利略。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宇宙是由众多像太阳系的星系组成。

三、医学向宗教神学发出挑战

1,成就

1)比利时医生维萨里,《人体结构论》,1543

2)赛尔维特,西班牙:心肺小循环《基督教的复兴》。

3)哈维,《心血运动论》,血液循环,生理学之父,1628,生命科学开始。

2,意义:

医学领域的成就向被圣化的盖伦医学提出了挑战,以科学理论为基础,揭露了宗教的荒谬,解放了人们地思想,使自然科学逐渐获得独立的地步。

第二节近代前期自然科学发展与形而上学自然观

一、方法论的突破

1,实验科学的兴起

2)伽利略的贡献

a,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相结合。

b,提出速度,匀速,匀加速等物理概念。

c,验证了下落,下滑,平抛等多种形式的运动。

d,惯性定律。

e,验证了摆的等时性原理。

2,归纳方法的振兴——培根

1)培根指出了演绎方法的两大缺陷

a,推理的大前提未必正确。

b,推理是在思维领域进行的,步骤越多,结论离现实越远。

2)“三表法”:具有表:所有正面事例;缺乏表:所有发面事例;程度表:量的变化上具有相关性的两种事例。

3)求因果关系的三种归纳方法

a,求同法,又称契合法:abc——x,ade——x,afg——x,则a——x。

b,求异法,又称差异法:abc——x,-abc—— -x,则a——x。

c,共变法:a1bc——x1,a2bc——x2,a3bc——x3,则a——x。

3,演绎方法得到完善——笛卡尔(思考题之一,回答笛卡尔关于演绎方法的四个法则)四个法则:

1)清晰明白法则:推理的大前提必须正确。

2)分解法则:对复杂命题的推导需要进行分解,直到满足推理的需要。

3)秩序法则:用秩序引导推理,对难以确定时空顺序的事物,要假定一个逻辑顺序。

4)完整性法则:推理的结果与事实对照,不能出现反例,只要出现一个反例,推理就必须重新检验,甚至放弃。

二、具体成就

1,天文学开普勒(被称为天空立法者)

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行星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这些椭圆的一个公共焦点上。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行星和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第三定律,调和定律(和谐定律):行星运行周期的平方和轨道半径的立方成正比(半径可以理

解为平均半径或者长半径或者短半径)。

2,力学,Isaac Newton (1643-1727),《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

1)内容:a,导论;、b,引力问题;c,物体介质中的运动;d,论宇宙体系。

2)三大定律:

a,惯性定律。

b,F = ma。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牛顿绝对时空观(重点,思考题答案)

a,牛顿原话:绝对的真正的数学的时间总是在自身流逝着,由于其本性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总是均匀的不变的,绝对的真正的空间,由于其本性与外界事物无关,总是相同的不变的,时间空绝对不变。

b,评价:牛顿时空观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但由于科学与哲学的思维的局限性,导致了形而上学的错误,第一,割裂了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内在联系,把时空看成脱离事物的,超自然的,超物质的东西;第二,否定了时空的相对性,时空的表现形式随物质分布,物质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第三,否认了时空的客观性,不清楚时空表现形式及其变化,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由客观物质自身存在方式决定。

3,数学

1)解析几何的发明,费马、笛卡尔。

2)常量数学-> 变量数学(莱布尼茨发明函数)。

3)微积分:求切线,求极值,求不规则面积不规则体积;牛顿,莱布尼兹。

4)1594,对数,奈普而。

4,物理学

1)热学

a,计温学:伽利略发明温度计,指示相对温度;1824年德国科学家华伦海把冰水混合物的度规定为32度,这种温度称为华氏度;1842年摄尔休斯把冰水定为100度,沸水定义为0度,后来进行调整。

b,热的本质:布莱克首次区分热量与温度;“热质”:微小粒子。

2)光学

a,几何光学

b,光的本质:牛顿提出光是粒子;惠更斯提出光是纵波(惠更斯是错误的,其实应该是横波)。3)磁学:吉尔伯特发现“磁倾角”(垂直方向的偏转角度)

4)电学:

a,静电定性研究

A,吉尔伯特(电学开创者),“磁倾角”

B,托雷:导体、非导体

C,迪费:金属也可以摩擦起电,人体也可以带电,不过因为是导体,不能储电

D,马森布罗克:莱顿瓶,即装水的玻璃瓶可以储电

E,富兰克林:统一天电与地电;避雷针;提出正点负电的概念;电液体假说;

b,定量研究:A,卡文迪许:电容、电势;B,库仑

c,电流研究:A,1592年祖尔;B,伽伐尼:动物电;C,伏打:伏打序列

5,化学(由炼丹术,炼金术发展而来)

1)波义耳:

a,明确化学研究对象

b,提出元素概念

c,火在分离物体的作用

d,燃烧离不开空气

2)燃烧学说发展史

a,贝歇尔:玻璃状土,油状土

b,斯塔尔:燃素说

c,普里斯特列:脱燃素气体

d,舍勒:火空气、浊空气

3)拉瓦锡(化学牛顿,化学之父),《化学刚要》(1789)

a,氧化学说

b,化学命名法

c,化学方程式

d,质量守恒

6,生物学领域

1)生物分类法:人为分类法(林奈);自然分类法(布丰);界-门-纲-目-科-属-种

2)物种由来之争:a、自然发生说:庸俗唯物主义;b、预成说;c、渐成说

三、形而上学自然观

1,特性:自然界绝对不变

1)机械性:用力学观点解释一切,甚至把人也视作机器

2)形而上学性: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不彻底性:没有将唯物主义原则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其历史观仍然是唯心史观。

2,产生的原因

1)自然科学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除力学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以外,其他学科仍处在搜集整理材料的阶段。

2)分门别类研究具体领域特殊事物的运动规律,只看到本领域的发展变化及取得的成果,无视甚至排斥否认其他领域的发展及取得的成果,久而久之,孤立片面的观点随之形成。

3)阶级原因: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已经确立,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需要从哲学上寻找依据,形而上学自然观正合乎其需要,得到了统治阶级的支持。

3,评价

1)贡献:

a,对于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解放人们的思想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自然观是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拒斥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干扰和侵害。

b,为自然科学摆脱自然哲学的束缚、得以独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起到了推动作用。

c,对近代前期科学发展,探讨具体事物的运动规律并获得大量科学成果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2)缺陷:

a,对近代后期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难以形成学科间相互结合,多层面探讨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也难以在广泛联系的基础上探讨对象的动态特征。

b,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做辩护,阻碍了社会进步。

第三节伟大的发现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基础

一、工业革命及其后果

1,内容

1)纺织技术的革命(了解)

a,1733年约翰?凯飞梭提高织布效率

b,1763年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c,1769年阿科奈特水力纺纱机

d,1779年骡机

e,1785年卡特耐特水力织布机

2)蒸汽机的改进

a,巴本第一台蒸汽机

b,萨弗里蒸汽泵

c,纽可门

d,瓦特:发明冷凝器、把往复式运动变成转动、双向式汽缸、离心调节器匀速转动

3)机器制造的标准化

4)炼钢技术的改进(了解)

2,后果:

1)充分展示了科学技术的威力,使统治阶级乐于扶持和资助科技的发展。

2)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3)调整了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科学真正走在生产和技术的前面。

4)为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二、自然辩证法的六大发现

1,康德-拉普拉斯(K-L)星云假说

K-L星云假说,以原始星云为基础,运用吸引和排斥的矛盾,力学与热力学的观点,论述了天体的起源与演化,从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出发,探讨天体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天体的产生,发展与消亡,具有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为新自然观(辨证唯物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2,维勒人工合成尿素

1828年《论尿素人工合成》总结了自1824年以来,运用普通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重大成就,将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揭示了有机界和无机界的统一,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再次打开缺口,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再添基石。

3,地质渐变论赖尔

1833年赖尔发表《地质学原理》一书,运用地球的内力(地震,火山爆发)、外力(风霜雨雪,山川河流,湖泊海洋)解释了地质岩层的形成与演化,充分体现了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思想,对形而上学自然观再次给与重大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新的证据。

4,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论述题)

1)发现过程:19世纪40年代,不同国籍,不同学科领域十几位科学家,几乎同时提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德国医生迈尔,从生理学,热力学,运动学等角度提出该定律,焦耳从电学,热力学,运动学等角度提出该定律,霍尔姆赫兹从数学,化学,生理学,热力学,声学等角度提出该定律。

2)恩格斯的总结: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站在哲学的高度科学的总结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能的转化,它向我们表明了,首先,在无机界起作用的所谓“力”及机械能及其补充,所谓的热,放射,光,或者其他射,电,磁化学能都是普遍运动的表现形式,他们按照一定的度量关系,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因此,当一种形式的一定量消失,必有另一种形式的对应量代之出现,因此整个自然界的运动都可归结为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无限转化过程。

3)意义:

a,为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b,不仅揭示了自然界事物之间的静态联系,还进一步揭示了运动过程也是相互联系的。

c,该定律是对形而上学自然观最沉重的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最有利的证据。

5,细胞学说施莱登

19世纪4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施旺先后提出植物细胞学说和运用于整个生物界的细胞学说,证明了生命有机界的内在统一,并在细胞层次上揭示了生物的发展变化,对形而上学自然观又给与一次沉重打击。

6,生物进化论达尔文

1)拉马克:用进废退。

2)自然选择:a,种间斗争,种内斗争;b,人工选择;c,性选择(温和式、激烈式)。

3)达尔文论证遗传和变异、同化和异化两队生物界基本矛盾以及生物个体与环境的矛盾系统阐述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从无需到有序的进化过程,解决了当时科学界也是哲学界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列宁赞誉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有关物种的神创论、偶然论、不变论的观点,揭示了物种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自然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从而打击了形而上学自然观,对新自然观的产生再添新的证据。

恩格斯总结:面对如此多的重大科学发现,恩格斯概括新的自然观的理论的基本点已经完备,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凝固的东西消散了,一切当作永恒不便的特殊的东西变成转瞬即逝的,整个自然界被证明实在永恒的流动和无限的循环中发展的。

第四章科学技术观概述

思考题:

1,简述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

2,简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3,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节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

一、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的基础

1.社会生产是科技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

1)早期的科技主要来自于社会生产

2)社会生产不断为科技提出新问题,促进其发展

2,社会生产不断为科技提供物质手段

3,社会实践是检验科技知识真理性的标准

二、社会制度和军事战争的影响

1,社会制度的影响:

1)统治阶级的影响

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制约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科技成果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相关学科就会得到支持,从而加速其发展,反之则得不到支持,不利于其发展。

2)科技政策对科技发展有重大制约作用

良好的合理的进步的科技政策能够调动研究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科技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制约科技发展。

2,军事战争的影响:

1)因军事目的对相关科技进行巨额投资,以刺激科技发展

2)军事战争想科学技术提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推动科技的发展

3)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形成新的理论

三、哲学的影响

1,哲学为研究者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正确的哲学思维能让研究者增强目的性,少走弯路,加速研究进程,错误的哲学思维则导致研究者思维混乱,使探索误入歧途,阻碍科学的发展。

2,表现在研究成果的解释上,面对同样的研究成果,用正确的哲学思维指导进行解释,可以获得科学发展和技术发明,反之,则难以做出正确解释,丧失获得科技成果的良机。

第二节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

科技研究活动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会出现新事实新现象,用原有理论难以解释,甚至产生尖锐矛盾,这就要求人们根据新事实,新现象,补充完善原有理论或者建立新理论取代旧理论,将科技推向前进。

二、不同学派理论观点之间的争论

1,产生原因:人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对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作用

1)活跃学术气氛,推进科学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年轻学者脱颖而出,迅速成才。

2)促使人们抛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正确的理论,加速科技研究进程。

3)双方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不断完善。

三、学科间的交叉渗透

1,原因:世界的物质同一性

2,途径及作用

1)基础学科间交叉渗透使理论成果更加完善,更加深入。运用过程中更能深刻揭示出客观本质及规律

2)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有利于理论成果运用与转化,是技术学科的成果更加完善。

3)边缘学科、横断学科、交叉学科的出现设计学科领域更加广泛,能够解决综合性的复杂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四、继承与创新的矛盾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既包括继承前人的成果、方法经验,也包括继承前人留下的难题、应吸取的教训。创新是继承的目的,是研究者的最高追求。创新是分层次的,提出前人从未涉及的新订立、新定律称为科技突破,获得的成果使所涉及的学科达到完善的程度,称为重大科技突破。获得的科技成果使整个科技领域,产生重大变创新而普遍使用的新方法称为科技革命,获得的成就超过科技领域使人类思想观念产生变革,称为重大科技革命。

第三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 劳动者科技+(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科技+ 管理

一、转化的途径:

1,通过教育途径使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提高劳动者素质,保障劳动者健康,在生产中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2,通过科技革新和技术发明,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固化到生产工具中,研制出新的机械设备用于生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3,通过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合理节约使用已有资源,不断开发新资源,增

加生产力的物质内涵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4,管理科学越来越称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协调生产力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降低内耗使各自最大限度的发挥生产力功能。

总之,科学技术就经济发展而言是生产力,就社会发展而言是推动力,就军事发展而言好似威慑力,就政治而言是影响力,未来社会科学技术将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第五章科研选题

思考题:

1,结合自己的专业论述选题过程中应如何贯彻有关原则。

第一节科研课题与选题

一、什么是科研课题:指经过比较、选择确定的,用精确的科学属于加以表达一个或一组问题。

二、选题的作用

1,提供目标与方向。

2,调整知识结构,使自己知识结构与选题一致。

3,科研选题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科研方法和途径。

第二节科研选题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目的

1,含义:体现选题的目的,包括社会需要和科技自身需要两方面,应选择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性课题和科技发展过程中矛盾尖锐焦点突出领域的课题。

2,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1)选题看是否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学术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

2)长期需要与近期需要统筹规划,正确处理好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论研究的人才和应用研究的人才应保持合理的比例。

二、创造性原则——价值

1,含义:创造性原则是指选择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并可获得预期结果的课题,既包括在科学领域中提出新命题,新见解,新理论,获得新发现,也包括在技术领域中退出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工具,获得新发明。

2,如何贯彻

1)到学科前沿阵地选择课题,保证研究的高起点,高水平,获得成果,就能取得领先地位。

2)到矛盾尖锐,焦点突出研究领域选择课题,这类课题的解决带有紧迫性,获得成果有利于迅速推广应用。

3)到学科的交叉地带或者被人忽视的无人区选择课题,这类课题难度大,综合性强,对研究者的思路要求高,获得成果有利于推进学科的整体发展。

三、科学性原则——根源

1,含义:选题应该以丰富可靠的事实为依据,或者以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正确理论为依据,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果。

2,如何贯彻

1)技术理论的选题必须以大量完备可靠的事实为依据,以增强研究成果的可信程度,这样才有利于接受和应用。

2)技术应用研究选题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性,保证研究探索沿着正确的途径前进。

四、可行性原则——条件

1,含义:选题应该以已经具备主客观条件出发,或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的条件出发。

2,如何贯彻

1)考察已经具备的主观条件,包括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研究能力,个人特长,爱好及对所涉及领域的现状和趋势的把握等等。

2)考察已经具备的客观条件,包括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人力,物力,经费,时间,合作者优势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已经取得的成就等等。

3)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弥补和克服现实条件的不足,改变或者创造条件,保证研究的持续进行。

(论述题回答方法:什么是科研选题,四个特性,结合自己科研的经验)

第六章科学研究中的经验方法

思考题:

1,简述科学观察必须遵循的原则。

2,把握观察实验中的机遇,需要研究者具备哪些素质?

第一节科学观察

一、什么是科学观察

1,含义:根据研究目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的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考察,记录,描述的研究方法。

2,分类

1)根据观察方法:直接观察、间接观察。

2)根据观察性质:定性观察、定量观察。

3)根据观察的时间和空间:对比观察、跟踪观察。

3,作用

1)科学观察是科学认识的重要源泉。

2)科学观察是检验科学真理的标准。

3)人们难以干预控制研究对象的时候,观察就成为主要的研究手段。

二、科学观察必须遵循的原则(简答题答案)

1,客观性原则: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加以反应,排除假象,特别是以假说为指导的观察,要避免先入为主。

2,全面性原则:要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对象,获得丰富资料,以便能相互比较,排除错误。

3,典型性原则:保证选择对象具有代表性,同时还应该考虑,时间地点条件的代表性,在此基础上,选择尽可能简单的研究对象。

4,辩证思考原则:对观察后果的处理,一定要注意到其相对性,条件性,可变性,对超出解释范围进行的外推必须审慎。

第二节科学实验

一、什么是科学实验

1,含义:所谓科学实验,就是指根据研究目的,自觉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人为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突出主要因素的作用,在特殊条件下探讨对象的本质及规律的方法。

2,分类:验证性和探索性;定性和定量;判决性;对照实验;模拟实验;

3,作用:

1)加速或者延缓事物的发展,使其本质或规律充分暴露。

2)简化纯化研究对象,避免次要因素的干扰。

3)揭示事物在极端条件下特殊的运动规律。

4)模拟或再现自然界中难以再次发生的现象或者过程。

5)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降低原材料的消耗。

6)各种仪器设备的运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获得新发明新发现的机会。

7)能够迅速的验证或者否定某些假说或者理论,加速研究过程。

二、科学实验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典型性原则

4,科学思考原则

5,可重复性原则

6,创造性原则

7,经济性原则

第三节科学观察实验中的机遇

一、什么是机遇:

1,含义:

指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奇异现象,循此经历艰难探索,最终导致重大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

2,原因:

1)偶然性被必然性支配。

2)科学研究有多条途径。

3,作用:

1)突破传统知识的束缚,引发思维的飞跃。

2)机遇往往成为新学科的生长点。

二、把握机遇需要注意的素质(思考题答案)

1,留心意外之事,在观察和实验当中,关注每一个细节,遇到奇异现象,必须做出合理的解释,决不能轻易放过。

2,必须有充分的知识准备,只有当奇异现象与已有的知识发生共振或者共鸣,才能激发出思维的火花,获得相应的成果。

3,必须有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只有经过艰难探索,克服困难,才有希望取得成功。

4,要有强烈的批判精神,面对奇异现象,要敢于善于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处理,并突破已有知识的束缚,创造新理论新知识。

第七章科学研究的理性方法

思考题:

1,简述科学抽象因遵循的原则。

2,简述假说如何发展为理论。

第一节科学抽象

一、含义:

所谓科学抽象,是指根据研究目的,发挥思维能动性,将与眼前的研究关系不大的因素加以排除,

抽取其中主要的因素,在比较纯粹的状态下,探索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二、科学抽象应该遵循的原则(思考题答案)

1,实践是科学抽象的基础,科学抽象的感性资料来源于实践,所遵循的抽象规则也是经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抽象的结果也必须付诸实践检验。

2,掌握丰富可靠的事实,是科学抽象的重要的前提,获得事实资料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学习继承别人的成果,二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感性材料。

3,运用科学方法是科学抽象的关键,抽象过程中要介入大量的理性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最终获得理论成果。

第二节科学理性方法

第三节从假说到理论

一、什么是科学假说

假说是指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理论发挥思维的能动性,对未知领域的事物现象过程本质及规律性做出带有一定假定性质的推断或说明。

二、假说上升为理论的途径

1,假说与越来越多的新事实、新现象相符,可做出圆满的揭示,说明假说与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想一致,可以作为理论来对待。

2,根据假说所做出的预测被实践所证实,这表明假说不仅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进一步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假说上升为理论。

3,经得其判决性试验的假说可以作为理论对待,这适合于两种对立的理论,二者择一的情况。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2007年考题 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观察机遇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创造灵感从众性 二、回答问题 1、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2、毕达哥拉斯的自然观 3、实验类型和作用 4、谈谈芝诺追龟辩和飞矢辩的看法 5、头脑风暴的原则和进行方式 6、创造与智力的关系 7、二选一 1)具体说明找到技术创新目标的方法 2)试举出网上搜索的缺点和你遇到的困扰,至少5点 8、谈谈你对波普证伪主义的看法 一、 刘二中自然辩证法2005考题 名词解释:(20) 自然辩证法分析综合机遇创造新颖性(专利法中的)发明、实用新型等 问答:(60) 1、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及其产生背景; 2、柏拉图的老师是谁?他们各自的自然观; 3、用观察的易谬性解释“特异功能”; 4、亚里士多德的归纳和演绎法; 5、详述寻找技术创新目标的方法; 6、头脑风暴法的规则和进行方式; 刘二中自然辩证法2004考题 一、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新颖性创造机遇分析综合(专利法)发明(专利法)实用新型 二、简答 1.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产生的背景? 2.柏拉图的老师是谁?他们两人的自然观? 3.结合观察的易缪性解释“特异功能”的人为欺骗 4.“头脑风暴法”的原则和进行方式 5.亚里斯多德的归纳和演绎法 6.寻求创新目标的方法 三、论述波普的证伪主义思想 2008年1月考题 一: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观察机遇灵感创造性,新颖新创新性实用性等共十个其他想不起来了! 二简答题 亚里斯多德辩证观 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谈谈芝诺追龟辩和飞矢辩的看法 结合观察的易谬性解释“特异功能”的人为欺骗 波谱的证伪思想 创新的评判原则

自然辩证法礼堂刘二中课堂笔记 第一篇绪言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由恩格斯首先提出。 二、古代自然观: 1. 中国古代: 五行说: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就认为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元素构成世界万物,战国时代"五行说"颇为流行,并出现了"五行相生相胜"的原理,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八卦说:取自然界的八种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这八种东西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说"较好地解释了世界的多样性。 元气说:宇宙天地和世界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 "气"稀微无形, 人眼察觉不到,但又充满宇宙太空。元气还处在不停的运动状态之中,它的聚集生成万物,而万物的离散又成为元气。由于元气的运动,由于元气中阴与阳两种属性的矛盾冲突,从而构成了宇宙万物及其运动的多样性。 2. 赫拉克利特 火为本源;罗各斯(规律);万物皆流(我们永远不可能同一次踏进同一条河);对立面的同一、转化和斗争。 3. 毕达哥拉斯学派 数即万物;无理有理数;一切物都可以公度。 4. 诡辩学派: 世界即存在,存在是唯一的,永恒的,不运动的,不变化的,不生不灭的; 巴门尼德; 学生:芝诺:二分辨;追龟辨;飞矢辨 5. 苏格拉底 目的论(世界之所以如此是神有目的的安排,神的目的使社会发展)、研究事物的目的而不是原因 "辩论法":辩论双方; 一方提出观点,另一方进行辩论;使一方承认自己错误,同意自己的想法。 6. 柏拉图 理念观:理念是真实的世界; 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摹本; 理念世界是巨匠或造物主的杰作; 认知即回忆,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回忆的过程 7. 德谟克里特 原子论:一切物质由原子和空虚组成 原子是运动的,原子的大小形状不变,从而构成缤纷世界 8. 亚里士多德(求学于柏拉图,为亚历山大的老师)

自然辩证法心得体会

《自然辩证法概论》心得体会 摘要: 本文主要是自己对自然辩证法的一些认识,以及对于这门课程的一些初步的理解。同时,结合物理和数学中的一些历史事件来阐释自然辩证法在基础学科中的作用。最后,总结了自己课后的一些思考,并且对于如何更好地完成这门课的教学对老师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 关键字:自然辩证法数学危机感想建议 引言: 经过一学期系统而又认真的学习,我对《自然辩证法概论》这门课程有了一个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自己的哲学观念以及辨证思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学习之后的心得体会。首先是我对自然辩证法的内容的理解,然后是自然辩证法在数理学科中的运用,最后对于课堂的教学提出自己的感想以及一点建议。 1.自然辩证法的含义和发展过程 最初,《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1]。在书中,恩格斯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在研究过程中,恩格斯从自然界中进行着的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以与人相联系的最复杂的运动结束,并且始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保持着不断发展的批判性。 后来,自然辩证法成为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今,在高校课堂上,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

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一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2.自然辩证法在数理学科中的运用 作为数学系的一名研究生,我更关心自然辩证法在基础学科的发展中所起的重要指导作用。数学,物理,和哲学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17,18世纪,在数学和物理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或者是物理学家也都是出色的哲学家。正是由于他们能够正确的运用辩证法的观点,来描述,思考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以及他们的内在逻辑。才能在关键时刻,正确的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从而做出巨大的成就。下面,我就举数学和物理中的两个典型例子,运用自然辩证法的知识来分析一下。 2.1自然辩证法与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在发表著名的相对论以前,洛伦兹和庞加莱就已经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洛伦兹存在绝对静止以太的观念出发,考虑物体运动发生收缩的物质过程得出洛伦兹变换。在洛伦兹的理论中,变换所引入的量只看作是数学上的辅助手段,并不包含相对论的时空观。庞加莱作为数学家,反而没有拘泥于数学公式,而是从哲学角度,运用辩证思想,看到了普遍的真理。 爱因斯坦,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天才,而是将前两位的工作和思想合二为一。,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立足于两条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着眼于修改运动、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重新导出洛伦兹变换,并赋予洛伦兹变换崭新的物理内容。在狭义相对论中,洛伦兹变换是最基本的关系式,狭义相对论的运动学结论和时空性质,如同时性的相对性、长度收缩、时间延缓、速度变换公式、相对论多普勒效应等都可以从洛伦兹变换中直接得出。 因此,在晚年,对于前面两位科学家之于狭义相对论的贡献,爱因斯坦这样评价道:“洛伦兹已经认出了以他命名的变换对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分析是基本的,而庞加莱进一步深化了这个远见。”[2]而我要补充一句,爱因斯坦则运用他非凡的智慧将狭义相对论从上帝那里带到了人间。 2.2.自然辩证法和三次数学危机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的三种类别。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3′ 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要的转换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4′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2′ (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3′ 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 6、系统的基本特点。4′

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2′ 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一般生产力。 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9、四大产业体系的分类。4′ (1)第一产业体系(农、林、牧、畜、渔); (2)第二产业体系(制造、采掘、建筑、运输); (3)第三产业体系(通信、商业、金融、医疗、饮食、公共服务); (4)第四产业体系(科学、文化、教育、咨询) 10、科学的五大解释。5′ (1)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2)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3)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4)思维方式:科学方法 (5)精神气质:科学精神 1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的内容。4′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12、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4′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3、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2′ 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 14、科学实验的主要方法。4′ (1)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减法实验):与隔离有关。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加法实验)。 (3)再现和重演自然过程(过程模拟实验,乘法实验1)。 (4)替代物理过程和数学关系(结构模拟实验,乘法实验2) 15、整理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4′

自然辩证法 争议问题的参考意见

按照库恩的观点,常规科学就是问题 A 有很多范式存在的科学 B 没有范式存在的科学C非A非B D 亦A亦B 这个选c 上课我记的笔记是常规科学范式应该是唯一的 2.可视为孕育现代因素出现的是问题 A 中世纪经院哲学中托马斯?阿奎那用严密的逻辑论证上帝的存在 B 新教的兴起 C 非A非B D亦A亦B 这个选d,资料上有写 亚里士多德主义兴起和被改造(1)重新发现古希腊(2)大学创立(3)逻辑论证上帝存在(4)新教出现(5)改革教义(6)实验研究自然界 应该是这个吧 7 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问题 D A A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 B 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C 非 A 非 B 。 D 亦 A 亦 B 。 13 进行思想实验,必须问题D A 做好完备的实验记录。 B 选用恰当的仪器设备。 C 注意比较不同实验之间的误差。 D 非 A 非 B 非 C 。 15 正确的观察D A 就是观察对象在视网膜上留下的印象。 B 不受理论的影响。 C 不受动机的影响。 D 非 A 非 B 非 C 。 19 可检验性评价是问题 A 后验评价。 B 对是否有特设性假说的评价。 C 对检验蕴涵的评价。 D 对背景知识的评价。 24 科学研究始于A A 问题。 B 理论。 C 观察。 D 争论。 25 修改科学理论时,应当 A 使其能够逃避检验。 B 使其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能够被证实。?? C 避免增加特设性假定。 D 亦 A 亦 B 亦 C 。 39 以下那种说法正确?问题 A 科学共同体运行的特有机制是:发现à评价à奖励。 B 科学共同体中不包括非组织化、非正式化的科学群体。

C 无形学院与科学学派是无法交叉的。 D 不同层次的科学共同体的规范是不相包融的。 好像记得有D 41 关于优先权之争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家争夺优先权是科学体制的动力机制。 B 优先权之争是人类天性在科学界中的反映。 C 优先权之争是科学体制本身高度强调创造性带来的产物。 D 学术承认和荣誉是科学家从体制方面获得的最主要的报酬。 45 关于科尔兄弟所划分的职业岗位承认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实际上 , 在科学体制中,职业岗位承认比正式科学奖励更具有重要意义。 B 职业岗位承认是一种较为广泛的承认形式。 C 科学精英绝大多数在具有较高声望的职业岗位上工作。 D 职业岗位承认与正式的荣誉性承认是一一对应的。 48 关于科学奖励的优势积累功能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优势积累易使科学界加剧分层现象 , 造成贫富悬殊。 B 优势积累在荣誉和成就之间起循环促进作用。 C 马太效应所引起奖励分配上的优势积累与科学奖励的宗旨是吻合的。 D 心理因素上的优势积累是符合奖励的普遍性原则的。 50 关于科学界的内外控制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科学道德无法对科学进行内部控制。 B 外部控制比内部控制有更大的强制性。 C 任何外部控制 , 必须与内部控制相配合,才能有效。 D 科学奖励系统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也是外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66 人们往往把 1543 年作为近代科学的开端。这是因为在这一年发表了两部非常重要的科学著作,一部是维萨留斯的《论人体的构造》,另一部是 A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B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D 伽利略的《托勒密与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74 最早创建国立科学研究机构的西方国家是问题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选这个 D 美国 基础研究投资大、风险大、成果出来后通常。问题 A. 由成果创造者专有以获取利益 B. 无偿交给公众 C. 由发布成果的中间机构(如杂志社、出版社等)代收使用费 D. 非 A 非 B 非 C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心得

1、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研究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我们的时代,正处于一个伟大的转变时期。“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科学自身也在转变之中”,并且正是科学的转变深刻地影响着时代的转变进程,所以人们都把科学看作一种希望。科学家们也更加自觉地“追随我们时代的主要潮流,并把时代的发展、变比和向前的趋势反映到科学之中。”整整一个世纪以来,经典力学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已经突破厂它几百年来所遵循的古典决定论的、精确的和解析的传统。如果说在19世纪以进化论的创立为标志,生物学首先发展为一门演化的科学的话,那么20世纪尤其是近几十年的科学进展——关于基本粒子的复杂性的发现,关于早期宇宙演化的宇宙学的建立,关于非平衡的、相干的、一致的结构的研究——使物理学和化学也已发展成为演化的科学。科学本身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也改变着科学关于平衡与非平衡、有序与无序、可逆与不可逆、对称与非对称、进化与退化、渐变与突变、简单性与复杂性、精确性与模糊性、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一系列最基本的观念。在这一过程小,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但没有远离哲学,而且在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部提出厂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在哲学认识层次上加以认真的研究。处于科学前沿的理论自然科学家们,也不能不对这些问题进行严肃的哲学思考。这样,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就个是游离与科学发展之外,更不是强加于科学研究之上的什么多余的东西。而是自然科学本身发展的一种需要。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完全证实厂这一论断。在当今世界上,新的科学革命正在引起新的技术革命,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引起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变革。以致生活环境、职业性质、文化教养迥然不同的人们都同样深切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和价值;不管西方学者还是东方学者都同样把科学技术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同样在它们所面临的战略选择中把科学技术的发展置于首要地位,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已发展成为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建制,它又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种社会要素发生和发展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它的发展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受到社会为它提供的条件和环境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它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且必须更加深入地研究它在社会小发展的规律、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因而,自然辩证法关于科学技术观的研究,也就具有了特别突出的意义。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一方面导致了许多积极结果,实现着人们利用科学造福于社会的理想;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引起了诸如在环境、生态、资源、人口、粮食等方面所产生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被科学技术不断扩大着的人对自然界的影响,已经超过作为一个自然系统的地球的自我调节和所能承载的界限。人类把越来越强大的科学技术手段用于社会,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更难以为人们所预料。于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尊崇的理性与自然的和谐似乎已经破裂,代之而起的是两种对立的思潮:一种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个用计划和控制的世界来扫除习俗和无知的世界的有益过程;一种认为科学技术使人间自然,并同自己的本质相分离,它以对人本身的侵犯代价去征服自然,以内部的精神的丧失为代价去换取外部的物质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不认真地进行反思:人类在自然界和社会面前,以及在科学技术发展画前,到底获得了多

2017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机制?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技术创新的机制 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2.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的想法。 (1)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中国和世界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以及随之产生的废物也大幅度增长,为了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的环境恶化很严重,加上庞大的人口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这些都对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重大障碍。这些都导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一)人口方面的挑战(二)资源方面的挑战(三)生态环境方面的1、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峻2、自然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峻:(1)水污染严重2)大气污染严重(3)土地污染严重(4)固体废物问题严重(5)噪声污染(6)电磁污染(7)光污染(8)热污染 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改变观念,科学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科学地协调、改造自然,善待自然,改变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其次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最后要唤起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这条道路同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中科院刘二中老师

科院刘二中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

ChapⅠ绪论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由恩格斯首先提出。 二发展过程 恩格斯-> 列宁-> 于光远

ChapⅡ自然观 一古代自然观 1. 中国古代自然观 i>. 五行金,木,水,火,土; ii>. 八卦:乾,离,兑,震,巽,坎,艮,坤 对应:天,泽,火,雷,风,水,山,地 iii>. “元气”:宇宙天地和世界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 iv>. “浑天” v>. “宣夜” 2.赫拉特利特:认为火为本源。 罗格斯:“一个人不能走进同一条河流”。 认识到对立物的同一,转化和斗争; 3.毕达哥拉斯: i>. 灵魂转世说; ii>. 数(有理数)即万物; 补充: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之后,其一名弟子提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直角边之比,不是有理数。毕达哥拉斯认为该弟子与其哲学观相左,将这名 弟子扔进大海杀害。 iii>. 和谐说; 4.诡辩学派,世界即“存在”。存在是永恒的,唯一的,不运动的,不变化的。 代表人物:芝诺。 二分辨运动场辩追龟辩飞矢辩 5.苏格拉底 i>. 目的论 世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神”有“目的”的安排。为什么世界如此“和谐”? 是因为神的特殊安排,不可能是随机的。人无法也不应该研究事物的原因,而应当 研究事物的目的,借此领会神的智慧和意志。 补充:苏格拉底从研究事物的起源开始,由于当时认知手段的局限性,在遇到困难后,转而向有神论妥协。 ii>. 辩证法(实际上是辩论法) 双方一问一答,互相诘难,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身的无知,逐步修正意见,从而导致真理。——因为过程之痛苦,又被称为“催产术”。 6.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 理念说/理念世界著作:《理想国》 柏拉图:“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人的观念和世界事物一致?”

自然科学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自然科学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的心得体会 《自然辩证法》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著作,贯穿 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唯物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有关问题。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通过概括和总结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创新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对科学技术领域中出现的各种哲学社会思潮的分析鉴别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认识科学技术的本

质和规律,加深对我国科技方针政策的理解,从而更加自觉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认识到无论是学习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和认识世界。恩格斯说“不仅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缩减到最小限度,并且过去和机体种源说相对立的最根本的困难之一也被排除了。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善了: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自然辩证法研究涉及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与社会)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对它的研究必须从辩证的观点,也就是发展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出发,并且牢牢抓住系统中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既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与成果,又是改变人们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又是人与人的关系的中介。 在自然辩证法中,研究和揭示的内容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的,即自然界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的,即科

2014中国矿业大学自然辩证法期末试题

2014中国矿业大学自然辩证法期末试题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联系所学专业,试分析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作用。答:一、定义:自然辩证法这一名称,源于恩格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的重要著作《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以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地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其研究对象的哲学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与总结。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然观;二是自然科学观;三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二、意义:我所学的专业是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现时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利、渠务、防灾工程及交通等。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学习者,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然辩证法提供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他科学的解决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而土木工程的目的是形成人类生产或生活所需要的、功能良好且舒适美观的空间和通道,以提高国民之生活品质,促进国民之公共福祉。自然辩证法使我们更好的担负起专业知识的社会责任,更好的应用科学技术。 2、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提供思想武器,对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学习起到助发现的作用——为科学发展和技术发明服务,有助于我们在土木工程这一学科的学习上更加深入,更具创新,更加明确科学技术的性质及其社会地位与作用,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思路、方法和精神,从而更加明白我们的专业前途,更好的为自己找准工作的方向。 3、自然辩证法可以改变我们的知识结构,促进土木工程这门学科的技术创新。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有利于增强科学研究的预见性、创造性、系统性、科学性,克服科学研究中的盲目性、机械性、曲折性、摇摆性。为政策决策和政策分析提供哲学和理论的指导。 4. 自然辩证法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特殊的文化或智识意义。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促进对自然科学的人文理解,有肋于人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培训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两对矛盾及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的始终。 二、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全书由论文、杂记、计划草案三部分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分为6大部分。 1.导言:阐述了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成就;论述了形而 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2.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 法论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会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错误。 3.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是有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构成的。 4.物质的运动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和时空之间的内在 联系。 5.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6.劳动创造了人: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 的过渡。 三、简述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及重大成就? (1)逻辑实证主义:20世纪初英·海森堡,爱因斯坦明确界定了科学的对象,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可以通过试验来证实的。 (2)伪证主义:波普尔强调思维创新和反向思维,指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P1-TT-EE-P2;(3)历史主义:英·Kuhn库恩于198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前科学-范式-反常-危机-革命-新模式。 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 一、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古代自然观,无论是探讨世界本原的元素论(如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水、无限者、气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说”;八卦学说和五行学说等。),抑或是探讨物质结构的原子论(如刘基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和卢克莱修的原子论等。),还是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如泰勒斯的“平地模型”,圆柱模型,毕达哥拉斯的“十天体模型”,托勒密的“九重天模型”,中国古代的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等。),都是从物出发解释其他现象,排除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干扰,坚持物质第一性,本原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交感而形成他物,体现了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在于:古代自然观都是按照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事物,从本原上来揭示自然界各种现象。 二、简述八卦学说、五行学说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思想。 1.八卦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以乾(天)、坤(地)、震(雷)、序(风)、坎(水)、离(火)、 艮(山)、兑(泽)这八种事物为本原构成的。天地是第一层次,表示事物的对立面。

我学完自然辩证法的感想

我学完《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感觉 摘要:本文章描述了我对自然辩证法概论学习后的感受。首先,我认识到了自然辩证法包括的三大部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重点学习了科学技术方法论,并从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内涵,意义;最后反思了科学技术成功背后所潜在的各种危险以及它所带来的各种生态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文章最后呼吁我们当代新生的研究力量,应努力学习好自然辩证法,从而更好的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正文: 本学期我学习了《自然辩证法概论》这门课程,虽然总体授课学时还不足10个,可在刘老师通俗易懂的讲解下,我的确受益匪浅。对于一门经典课程而言,只有两大节的授课学时,实在太短太短,作为学生的我们,心中不失充满了遗憾。所以,我十分珍惜这两次上课机会,当然,也非常庆幸自己参加了刘老师这两节课的授课讲解。课后,再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内心触动颇深,以下便是我学完这门课程的感觉体会。 首先,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学科,有它自己的研究内容。总的来说,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而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重新认识了科学和技术的内涵。科学和技术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它们反映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科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自然界的规律性,探索通往未知世界的途径;技术的主要任务则是对自然物和自然力进行利用、转化和控制。科学,是知识形态,是认识自然;技术,除了知识形态外还具有一定的物质形态,是改造自然。科学技术一体化将会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人类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发展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确实给人类带来

自然辩证法期末试题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主体和核心内容,也是本课程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自然观,即考察作为客体的自然界,揭示自然界的本质、结构、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概括形成的自然界的辩证法; 科学观,即考察作为人与自然关系中介的科学技术,揭示科学技术的本质、结构、价值、功能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概括形成的科学技术的辩证法;科学研究方法论,即考察作为科学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揭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 造自然的一般方法,概括形成的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 2、实验方法及其特点? 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科学观察具有以下特点:科学观察方法是自然观察;科学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观察是有计划的系统观 科学实验的特点:(1)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2)可以强化研究对象。(3)可以使客体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4)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从而认识对象的性质。(5)实验方法还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 3.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 观察的客观性观察陈述要能真实地反映观察对象包括对象的状态、性质、规律等。但是很多时间 客体的属性并没有直接显露出来或者由于人类感官的局限不能直接观察到客体。保证观察的客 观性应该做到①要求观察结果可以重现②消除可能影响观察客观性的各种主观因素③观察中 应尽量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观测技术 科学观察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 人的观察能力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它曾表现出几方面的飞跃: ①从感官观察扩展到仪器观察。科学仪器作为人的感官的延长和补充,日益克服感官的生理局限性,不断开拓认识的视野,并使观察走向精确化和定量化; ②从自然状态的观察扩展到实验中的观察(见科学实验); ③从人脑指导下的观察扩展到电脑参与下的观察。电脑作为人脑的延长和补充,能够极大地提高观察效率,获得更多的信息量,更快、更及时地贮存和加工观察结果; ④从地面观察扩展到太空观察。从而,使人们开始摆脱只在地球表面上观察的局限性。 科学观察不只是感性活动,而且是由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武装起来的认识活动,理性思维渗透于观察过程的始终。正因为如此,科学观察才能达到客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才可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 在科学观察中既要善于抓住最主要的东西,同时又要注意捕捉那些意外的偶然现象,跟踪追查,从偶然中发现必然的东西。因为观察中的机遇常常是重大科学发现的契机。 4科学事实及其应满足的条件? 答: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科学事实一般应满足的条件:①科学事实应该是个别存在陈述;②科学事实应该可复核、可重现;③科学事实应该比较精确、系统5、科学问题及其结构? 答: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未解决的矛盾,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科学问题的结构:(1)形式:①是什么?(what)②为什么?(why)③是怎样的?(how) (2)内容:①问题的指向;②研究的目标;③求解的应答域6、如何正确评价归纳与演绎在科学认识中的作

自然辩证法笔记

第三讲科学发展的历程 1.1科学的主要特征 1.科学的四个层面: 器物层面:科学通过技术所物化的产物 解释层面:科学事实、定理、理论 精神层面:科学方法、精神、原则、思想 体制层面:科学活动的组织制度 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 2.科学与人类文化 A人类文化:文明的起源:冰冻期来临时动物与人类祖先的不同反应。 文化的定义:特殊的动物种系——人,在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中所使用的超有机体的方式和手段组织形成的一种复杂机制。 文化的结构:技术系统、社会系统、思想意识系统。 B人类文化的结构★怀特的人类文化结构 C 科学的不同层面在人类文化中相应的部分 ?器物层面——物质文化:技术系统。 ?体制层面——制度文化:社会系统。 ?解释层面——观念文化:思想意识系统。 ?精神层面——观念文化:思想意识系统。 D科学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化 四面墙壁相互支撑缺一不可;科学要素在各种古代文明中都分散游离;科学革命成就了各种要素组合成的凝聚结构 1.2古代科学及其主要特征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开篇就说,哲学和科学的诞生有三个条件:“惊异”、“闲暇”、“自由” 1.3中世纪科学及其主要特征 衰落:十字军东征和西欧封建城堡制的瓦解;阿拉伯人的传递作用;亚里士多德主义在中世纪兴起和被改造 1.4现代科学及其主要特征 科学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 B.科学革命与现代人类 ★为什么古希腊科学有奠基性?表现为古希腊科学的成就:古希腊自然哲学对人类来源的探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现代化的定义: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从传统到现代的深刻转变 现代化的动力:科学和技术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巨大影响,产生工业化、城市化,导致整个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巨大革命 ★现代化的趋势: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即社会的科学技术化,同时伴随的是科学技术化和科学技术社会化 科学:求知、求真 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科技: 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

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的心得体会 《自然辩证法》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着作,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唯物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有关问题。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通过概括和总结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创新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对科学技术领域中出现的各种哲学社会思潮的分析鉴别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和规律,加深对我国科技方针政策的理解,从而更加自觉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认识到无论是学习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和认识世界。恩格斯说“不仅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缩减到最小限度,并且过去和机体种源说相对立的最根本的困难之一也被排除了。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善了: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自然辩证法研究涉及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与社会)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对它的研究必须从辩证的观点,也就是发展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出发,并且牢牢抓住系统中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既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与成果,又是改变人们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又是人与人的关系的中介。 在自然辩证法中,研究和揭示的内容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的,即自然界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

自然辨证法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联系所学专业,试分析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作用。 (750字)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在计算机学科中的意义和作用: ①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辩证法的指导。 计算机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紧密的联系。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学科类别分为四个层次,从高到底分别为:哲学层次、科学层次、技术层次和应用层次。显然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层次,主要研究宏观问题;而计算机科学属于科学层次,研究微观的算法、程序及实际的硬件设备。但两者研究的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计算机从本质上讲是人的思维规律和机器相结合的产物,那么对思维规律的研究和对机器的研究是不可分割的。 ②自然辩证法与计算机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当一个计算机专家去研究分析一个计算机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思考它哲学层次的问题,同时依据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哲学层次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去总结、归纳,同时很多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在自然科学中得到了解决。在这方面,图灵可以说即是计算机学界的大师,也在哲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在哲学层次上,对于计算机能不能思维,会不会有意识这个问题,图灵提出了一个检验方法:现有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如果对于我们出的任何问题,人写一个答案,机器打印一个答案,如果分辨不出是人的还是机器的答案,就说明机器是可以思维的,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检验法”。现在计算机还是做不到这一点。对于有些问题需要推理论证,总是可以找出计算机回答的规律,这与人脑思维是有区别的。这是自然科学对于哲学层次问题的研究。 2、什么是自然观,试分析所学专业或学科中所蕴含的自然观念,并分析其自然观在实际研究工作中的作用和影响? (790字)首先,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它既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大体包括人们对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 我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技术,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观的思想内容。用自然观来解决计算机科学问题将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自然观在计算机科学的实际研究工作中的作用和影响可以大致从下面几个方面体现: (1) 系统自然观在计算机技术专业的体现:在计算机领域,就拿一台通用的计算机来说,计算机的组成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这些设备组成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与其中的每一个部件都是密不可分的。 (2) 自然观的整体性体现在:任何一个软件系统的整体和软件开发的每一个流程都是息息相关的。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上,无论开发什么类型的软件,无论要开发的软件规模如何,我们都要遵循软件开发的流程,从软件的需求分析,到软件的概要设计,再到软件的详细设计,代码编写,以及软件的测试、维护,这些步骤的完成最终实现了整个软件系统。所以说计算机软件开发任何一个流程出现问题整个软件的设计都不能完成,所以说我们应当遵循这个规律。 (3) 生态自然观与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随着我们对计算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