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

第三讲科学发展的历程

1.1科学的主要特征

1.科学的四个层面:

器物层面:科学通过技术所物化的产物

解释层面:科学事实、定理、理论

精神层面:科学方法、精神、原则、思想

体制层面:科学活动的组织制度

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

2.科学与人类文化

A人类文化:文明的起源:冰冻期来临时动物与人类祖先的不同反应。

文化的定义:特殊的动物种系——人,在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中所使用的超有机体的方式和手段组织形成的一种复杂机制。

文化的结构:技术系统、社会系统、思想意识系统。

B人类文化的结构★怀特的人类文化结构

C 科学的不同层面在人类文化中相应的部分

?器物层面——物质文化:技术系统。

?体制层面——制度文化:社会系统。

?解释层面——观念文化:思想意识系统。

?精神层面——观念文化:思想意识系统。

D科学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化

四面墙壁相互支撑缺一不可;科学要素在各种古代文明中都分散游离;科学革命成就了各种要素组合成的凝聚结构

1.2古代科学及其主要特征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开篇就说,哲学和科学的诞生有三个条件:“惊异”、“闲暇”、“自由”

1.3中世纪科学及其主要特征

衰落:十字军东征和西欧封建城堡制的瓦解;阿拉伯人的传递作用;亚里士多德主义在中世纪兴起和被改造

1.4现代科学及其主要特征

科学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

B.科学革命与现代人类

★为什么古希腊科学有奠基性?表现为古希腊科学的成就:古希腊自然哲学对人类来源的探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现代化的定义: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从传统到现代的深刻转变

现代化的动力:科学和技术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巨大影响,产生工业化、城市化,导致整个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巨大革命

★现代化的趋势: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即社会的科学技术化,同时伴随的是科学技术化和科学技术社会化

科学:求知、求真

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科技:

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

★归纳主义对……批判;

1)三前提:科学从观察开始:科学的观察者应该具有正常的未受伤害的感官,应该忠实地记录下他所看到、听到、触到的东西,作为和他正在观察的情况有关的事例,而且他在做这些事时不能带有任何成见。

2)不能证明科学原理从观察中归纳出来

★★证伪主义

证伪科学就是证明某理论是错误的

2.1支持证伪主义的逻辑论点

1)单称陈述要证明全称陈述的正确很难,证明其错误是可以的。

2)千只万只白天鹅都不能证明“天鹅都是白的”,而1只黑天鹅便可否证之

2.2证伪主义的基本主张

1)科学理论是面对问题提出的可证伪假设

2)★可证伪:是理论的标志

3)★可证伪度、明晰性、精确性

科学进步:经受更多证伪、说明更多现象假说不断取代经受较少证伪、说明较少现象的假说的无止境过程

2.3证伪主义的精致化

1.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可证伪度

1)确定单个理论的可证伪度非常困难,因为潜在的证伪者数目是无限的。

2)对若干定律和理论的可证伪程度加以比较却常常是可以做到的。

★2.特设性假定(必考)

1)为避免某一理论被证伪而新增加的假定或对现有假定作新的修改,如果不能产生新的可检验推断,这种新增加的或修改的假定被称为特设性假定

2)科学理论应随着科学进步越来越可证伪,并因而具有越来越多的内容和提供越来越多的信息.这种要求排除了仅仅是为了使某一理论得以避免被证伪的威胁而不提供新的信息所进行的理论修改

3)试图克服某种困难而进行理论修改的特设性假定和非特设性假定实例:燃素说、小麦面包

★3.证伪主义科学观的确证

一种推测经受住了观察或实验的检验未被证伪就叫被确证(注:不能叫证实)大胆的推测被确证;或是谨慎的推测被证伪都能得到新颖预见,是重大进步。

4.大胆、新颖与背景知识

科学史上某一阶段所持有的普遍接受和完全肯定的科学理论总和可被称为当时的背景知识

与背景知识相矛盾的推测极为大胆,新颖的。

5.两种确证观

1)归纳主义:确证的事例之所以是确证事例,只在于它为某一理论提供归纳上的支持,得以成立的确证事例的数目越多,理论得到的支持就越大,因而它应该是真的就越可能

2)证伪主义:从当时的背景知识看来某一确证未必可能会发生,那种确证就会是有意义的;而确证的是既有结论就没有意义例如:我今天抛掷石头来确证牛顿定律。

2.4证伪主义的难题

1)证伪的易谬性:1只黑天鹅足以证“天鹅皆白”之谬;但观察是易谬的,没有绝对

可靠的观察陈述

2)检验的复杂性:

a构成一种现实的科学理论的,往往并不是象“凡天鹅皆白”这样一种单一的陈述,而是一种全称陈述的复合体

b如果理论用实验来检验,在构成受检验理论的那些陈述以外还有更多陈述

c辅助性假定(例如规定所用仪器使用方法的理论)则进一步扩大这个复合体.这个复合体的任何部分都可能出错,而不一定是受检验的理论

3)与科学实际不符

3.研究纲领(针对证伪2))

内核、保护带不能动(辅助性假定)理论不能轻易推翻

3.1科学理论不是简单的猜测,而是一个有着复杂内在结构的复合体

3.2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基本概念

研究纲领:向科学家们指出不应该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的指导方针

3.3研究纲领的工作

应该做什么的指导方针:科学理论有可能发展

不应该做什么的指导方针:①不得侵犯硬核②不能允许不能独立检验的特设性假说

假设:科学在一定基础上发展

3.4科学的进步

研究纲领的进化或退化取决于是否能够导致新的发现

3.5拉卡托斯的困难

1)研究纲领之间可能调和而不一定是完全各自独立的

2)研究纲领之间的比较标准没有确立,因而不能解释科学的进步

★4.范式

4.1库恩的科学进步图示

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危机

4.2常规科学和范式“内核”(理解常规科学和范式)

范式是不能批评的,反常不是证伪(中微子的发现)

4.3危机的革命

各种范式是全面对立的.因而这种转变没有理性根据,只是一种“宗教信仰的转变”。

4.5库恩的难题

范式的无法定义与多义性

夸大了范式之间的对立,实际上科学有继承性,革命只是相对的

5.对科学的不同理解方式

5.1对科学的三种不同理解方式

5.1.1.主观主义:把科学知识看成是个人的.因而最终会归于个人信仰

实例:逻辑主义与归纳主义

5.1.2约定主义:科学家个人的信仰从属于特种团体,即科学团体的信仰

实例:范式、研究纲领等

5.1.3客观主义:科学理论不依赖于个人或约定而存在.我们只能发现它或者未发

现它,不能改变它.

5.2对客观主义理解方式的支持

6.科学理论与实在世界的关系(几道题)

6.1实在论

实在论观点:科学理论是对“世界实际情况”的好一点或坏一点的描述.是从观察中推导出来的

实在论的困难:

归纳主义实在论无法克服归纳主义遇到的所有困难

证伪主义实在论者的困难在以下两方面:

1)说“科学是真的” 有什么意义?

2)如何知道科学在接近真理?

6.2工具主义

理论并不是世界实际是什么,而是一组有用的虚构。科学并未提供可靠的方法来跨越可观察之物和不可观察之物间的鸿沟

6.3多元实在论

?反对工具主义否认理论和实在世界的直接联系

?反对实在论不承认观察陈述与理论陈述之间的区别

?存在一个实在世界,好的理论是对实在世界更深的理解

?实在世界是多元的因而与自然匹配的科学理论不是唯一的

?理论不是自然显现而是人的主观努力建造的

?但不是人随意建造的,而是与多元的、运动变化着的自然相互作用─科学实践的结果

总结:

归纳主义:观察→归纳→理论(实践→再实践→再认识)

证伪主义:问题→假说→观察、实践→理论(确证或证伪)→新问题

拉卡拖斯的研究纲领:有这复杂内在结构的复合体的进化纲领取代退化纲领

库恩的范式

矛盾,因果皆为思维模式。

第三章

1.4.4.科学革命主要特征的获得

精神层面与科学方法的获得:外科与内科医生

解释层面:从哥白尼到牛顿//从维萨里到哈维

体制层面:皇家学会-法兰西科学院-大学科学教授席位和工业实验室的建立

器物层面:商业兴起-工场手工业-航海探险-资本主义-工业革命

凝聚性结构的形成:从工场手工业到工业革命

1.5.后现代科学及其主要特征

1.5.1.后现代科学导致人类历史发展的又一次重大转折

主要特征:信息社会、知识社会、网络社会、学习型社会

工业科学主要特征:工业化、城市化

1.5.

2.微观与宏观结合进入人类认知新领域

表现出强烈的超常规性,交叉性、边缘性、横向性和综合性

1.5.4.科学、技术与社会一体化

社会科技化:社会的各方面受科学影响

科技社会化:科技为社会影响,为科学服务,科技项目后是政治的身影

科学的社会角色巨大变化

第四章科学的社会研究

1.科学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描写

科学社会学的早期历史;科学建制社会学

1.2.1.5科学建制对科学家行为的规范

科学内部建制的特殊形式:科学共同体;无形学院

Universallism(真理是普遍的) 普遍性

Communism(当由全人类共享) 公有性

Disinterestedness(不可能从私利出发找到的,必须为科学而科学,爱真理甚于爱其他) 无私利性

Organized Skehticism(获得这种由全人类共享的普遍真理的方法与宗教上的服从权威相反) 有条理的怀疑

1.2.1.6科学建制

科学奖励的定义:承认

科学奖励的形式:荣誉性奖励、职业地位、发表、引用等

科学奖励的对象:科学家角色的实现

1.3科学知识社会性

1.3.1.

2.科学知识社会学中的强纲领

因果性;公正性;★对称性;反身性;

第五章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简史

1.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三阶段:

启蒙期:1582年,利玛窦传教士入中国,科学输入

体制形成期: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蔡元培创办

现代发展期:1956年《十二年规划》两弹一星(核弹、原子弹)动力机制的转变

1793年英王派特使马尔扎里、乾隆、前来希望设立使馆

2.洋务运动的科技引进:

内容:军工、民用、科技译刊、科技教育。

意义:相对自觉引进、开启中国近代工业的示范作用、引进科技知识(傅兰雅)、培养人才与观念改变

3.从戊戌变法到五四新文化运动

维新时期:开民智……鼓民力

辛亥革命时期: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标志科学社与《新青年》

第六章中国科学启蒙特征和社会文化后果

一、三段式的总图式:“言技”、“言政”、“言教”五四新文化

二、与日俄比较中国科学启蒙的糟糕后果

三、1.科学的思想文化功能

科学在人类文化系统中属于思想意识系统,通过精神层面的科学实现其思想文化功能。

科学演生的文化含义导致对科学的歪曲。

科学任一层面→精神层面→价值系统→社会哲学即:科学→哲学

2.发挥科学思想文化功能的条件:

科学思想文化功能正常发挥的条件:保持科学知识体系、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之间的合理张力和紧密关系

3.作为思想文化启蒙的中国科学启蒙进程

4.中国科学启蒙的基本特征:

?科学含义的偏差:全方位的科学/“赛菩萨”;

?启蒙目的的限制:以启蒙为目的(启蒙是其他一切的前提)/启蒙只是救亡的

手段;

?启蒙方法的错误:渐进式启蒙/急功近利的革命。

四中国科学启蒙的社会文化后果

1.科学在中国发生形变的典型表现

?自然科学批判运动及其科学后果在中国和苏联的对比

?科学家个人在科学争论中的立场与政治立场的紧密联系

2.科学观念在中国发生改变的三部曲

?复杂的凝聚性整体结构图式被简单的单一层面图式所代替;

?精神层面或价值用来替代任何层面和整个科学;

?科学的权威性用来替代科学,科学成了“赛菩萨”。

3.科学形变引起的四个层面的变化

?科学观念的改变

?科学体制层面(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改变——行政体制

?科学解释层面(科学界工作所生产的产品)的改变——战争武器→“灰厚

学”+伪科学(当然也还有一点“短、平、快”)

?科学器物层面(对社会生产和经济的作用)的改变——生产技术水平的进

步和经济发展作用微弱

4.以破代立的中国现代文化传统

?光荣的革命传统——革命成为解决困难的惟一选择,成为一种习惯、一种

传统、一种文化

?从陈独秀“不破不立”到毛泽东的“破就是立”——革命-以破代立是这种文

化的实质

?社会文化上的断代现象乃至经济发展中的运动式热潮和行政中的“工程”

不断都是这种“以破代立”文化的产品

第七章中国科技政策中的选择和平衡问题

1.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特点与功能;结构分析;协调发展

1)基础性:各其他学科的基础(间隔越来越短)、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综合国力的基础。

2)先导性:经济效益的间接性、潜在性,成果的公开性、无偿共享特性。

问题的传导可能从应用到基础;问题的解决可能从基础到应用。

3)创造性:成果的实现更难把握和预测、工作更富理论抽象性、更依赖科学家个人的创造性思维。

1.2应用研究的特点与功能

A、应用研究直接指向技术应用和生产实践。

B、应用研究同各国国情密切相关。

C、应用研究是影响国家技术水平的关键环节。

1.3技术开始的特点与功能

A、技术开发成果是科技生产力的承载者:技术成果的应用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管理方式。

B、技术扩散比发明更重要:生产力作用通过技术扩散才能体现出来。

C、技术发明创造者与成果拥有者分离:技术专利与技术转让。

2.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结构分析

?A、国际上的结构分析

a.投资结构总特点。1)基础研究投入越来越多2)发达国家投入更多

b.当前投资结构的发展趋势。基础研究投入为其他

c.经济发展水平与投资结构。

d.不同类型国家的投资结构的历史变动。

?B、国内平衡状况

a.基础研究水准相对较高。改革后在降低

b.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c.应用研究薄弱。

3.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协调发展

?加强技术创新意识和政策。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结构调整方向。

国家加强应用研究、企业注重技术开发

中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分析

一1.A、熊彼特的创新概念

a.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b. 生产要素组合的五种形式。

1)生产新产品2)采用新的工艺3)控制原材料的工艺来源4)开辟新的市场5)新的组织管理

注:将已掌握的技术与其他生产要素组合是技术的扩散,是组合对象创新

围绕某一技术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技术决定的生产要素的组合。

2.狭义的技术创新与广义的技术创新(经济学概念)

狭义的技术创新:发明的首次商业应用(生产要素的组合)

广义的即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中国最大的创新:包产到户

共同点:均是生产要素的组合;技术的核心作用。

创新:以技术为核心能带来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3.技术创新中的几对关系

a.技术的利用与技术的获取。

b.首创创新与改创和仿创创新。

c.重大的根本性创新与渐进的演化性创新。

d.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与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

二2.技术创新的环节

2.1

2.2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被禁止的补贴,以出口仿效或进口替代为条件而提供的补贴,即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

可起诉的补贴:损害另一成员国的国内产业、WTO其他成员利益和严重妨碍另一成员利益等包括收入支持或价格支持在内的补贴

不可起诉的补贴:对产业研究和前竞争开发活动不超过合法成本的75%和50%的补贴,对落后地区的补贴。

2.2.2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有关R&D补贴条款的基本规定

基础研究:以增加一般科学和技术知识为目的的非商业性研究。对教育或研究机构进行此类研究,政府公共机构的补贴不受限制。

商业R&D产业研究前竞争研究

3.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结构分析★

3.1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静态模型(DOC1)

a.企业创新系统。★生产要素的组合(创新主体,企业)由企业执行,由企业决定、生产、市场、研究开发(使用者、生产者)

b.需求牵引系统。金融、租税、政府拨款→(根本)建立市场经济

c.技术供给系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学教育

d.创新基础设施。文化、学习、制度、人力、竞争

3.2动态模型

4.中国国家技术创新结构

4.1观念意识中的结构:线性模型(政府→科研→生产)

4.2现实存在的结构:创新主体移位。

5.中国技术创新政策分析

第七章中国科技政策中的选择和平衡问题(重点)

政策核心:利益分配问题

选择:领域和部门

平衡:解决方式

内容简介:

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特点与功能

1、基础性研究(功能改变了人的思维,给整个科技储备后备人才):三层含义(1)基础研究工作是整个科学基础大厦的基础

(2)是现代社会发展经济的最终基础

(3)中国国力发展竞争的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所依赖的基础理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阿基米德时期的东西,所有关于力的理论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为基础到电动机出现从法拉利算起到麦克斯韦

第三次技术革命:20世纪之后

2、先导性:经济效益的间接性、潜在性、成果的公开性、无偿共享特性

问题的解决:基础提出了应用研究才可能去研究解决所以仍然是先导

3、创造性:成果的实现更难把握和预测、工作更富理论抽象性、更依赖科学家个人的创造性思维。

应用研究:

1、直接指向技术应用和生产实践(区别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2、同各国国情密切相关(莫顿的四个关于科学的观点)

3、是影响国家技术水平的关键环节

技术开发

1、技术开发成果是科技生产力的承载者;技术成果的应用改变成产方式(提高品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管理方式。

2、技术开发特点:扩散比发明更重要

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谁用了多少钱

1、国际上的结构分析

(1)投资结构总特点:a基础研究在增加;b越有钱基础研究投入越大,越穷投入越少。(我国对于基础研究的投资占GDP0.#%,占整个科技投入的5-7%;发

达程度最高的国家瑞士丹麦芬兰等北欧国家达到47-49%;印度巴西中国最注重基础研究近几年相对衰落,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投入算比较高的)

(2)当前投资结构的发展趋势:基础研究是指向应用的,比重在增加

(3)经济发展水平与投资结构:二十世纪初期英国比重大,2000年时5% 1900年日本1%-2%,2000年10%左右。

投资结构:英国是基础研究实力很强的国家

日本投资虽然大但是研究实力没有英国强,日本注重技术扩散(4)不同类型国家的投资结构的历史变动:科学技术是小科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有了国家的资助。

2、国内平衡状况

(1)基础研究水准相对(与经济、生产水平相比)较高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研究在衰落

(2)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3)应用研究薄弱

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协调发展

1、加强技术创新意识和政策

企业的技术开发,国家应该从事应用研究

2、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结构调整方向

第八章中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分析(重点)

一、技术创新概念分析

1、熊比特(经济学家)的创新概念

199?年的时候创新这个概念流行起来,熊比特认为经济增长中有长短周期,同时技术的革新也由这种波动,两者比较时发现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有关联,发现技术这个要素具有能动性,生产要素的组合促进了经济增长,而技术是最优的要素,它能够促动组合。

(1)创新概念:实现创新就是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2)生产要素新组合的五种形式

a引进新的产品

b引进新工艺

c控制原材料的新工艺来源(依赖于技术)

d开辟新的市场(用以掌握的技术与其他生产要素进行组合)

e实现新的组织管理形式(围绕所采用的技术所决定的生产要素新组合)包产到户(78年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创新)

2、狭义(发明的首次商业应用)的技术创新与广义(熊比特的)的技术概念共同点:(1)狭义的和广义的谈的都是生产要素的组合(商业应用一定有生产要素的组合比如说劳动力资金等)

(2)技术起核心作用

3、技术创新中的几对关系

(1)技术的利用与技术的获取

技术利用比技术获取更加重要

(2)首创创新与改创和访创创新

首创面对未知,发展规模时要首创,小公司多数在高科技时代进行首创

(3)重大的根本性创新与渐进的演化性创新

重大的根本性创新:(如果一个公司拥有现有工业门类中的主导产品,有两种是该公司创造出来的不多见,)不现实不可取,创业初期可能会有

渐进的演化性创新:公司不注重的话会失败

大公司

(4)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与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

技术创新就是和其他生产要素进行组合

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创业中的企业,只要一个企业的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搞不好是会失败的

长虹集团

二、技术创新环节分析

二、技术创新环节分析

-------技术创新中技术要素发展过程的主要环节

1、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义方式

(1)基础研究:基础研究:

?基础性;先导性(经济效益的间接性、潜在性,成果的公开性、无偿公享

特性);创造性(成果的实现更难把握和预测、工作更富理论抽象性、更依

赖科学家个人的创造性思维)

(2)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直接指向技术应用和生产实践

?应用研究同各国国情密切相关

?应用研究是影响国家技术水平的关键环节

(3).技术开发:

?技术开发成果是科技生产力的承载者(技术成果的应用改变生产方式、生

活方式、思维方式、管理方式)

?技术扩散比发明更重要(生产力作用通过技术扩散才能体现出来)

?技术发明创造者与成果拥有者分离:技术专利与技术转让

2、WTO补贴:政府对企业的补贴。

?被禁止的补贴:以出口绩效或进口替代为条件而提供的补贴,即出口补

贴和进口替代补贴

?可起诉的补贴:损害另一成员国的国内产业、WTO其他成员利益和严

重妨碍另一成员利益等包括收入支持或价格支持在内的补贴

?不可起诉的补贴:对产业研究和前竞争开发活动不超过合法成本的75%

和50%的补贴、对落后地区的补贴、对适应环境保护要求改造现有设施

的资助、对所有经济主体都产生好处的非专向性补贴

WTO为了保证竞争的公平性进行补贴;可起诉的补贴就是妨碍公平竞争的补贴;不可起诉的补贴就是不妨碍公平竞争的补贴,主要是对企业的科技活动进行补贴

(2)

?基础研究(fundamental research):以增加一般科学和技术知识为目的的非

商业性研究。对教育或研究机构进行此类研究,政府公共机构的补贴不受限制。

?商业性R&D(commercial R&D):

?产业研究(industrial research,以发现有可能有助于开发新的或改进产品、

工艺或服务的新知识为目的的研究,即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所定义的产业基础研究) 补贴不得超过合法成本的75%。(间接的)

?前竞争开发活动(pre-competitive development activity将产业研究的成果转

化为新的、改良或改进产品、工艺或服务开发所需的计划、蓝图或设计以及首次非商业目的的原型与初步展示和试验方案的活动) 补贴不得超过合法成本的50%。

?前竞争开发阶段之后的R&D活动、技术创新活动不可补贴

(技术在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经济意义,竞争阶段不可补贴)

各种方式比较图表(课件中)

三、国家创新体系结构分析

1、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静态模型(DOC1)

a.企业创新系统。企业从事生产要素组合的工作,一个国家的企业创新搞

得好就是这个国家的技术创新搞得好。

b.需求牵引系统:就是要企业产生技术创新的需求。根本就是建立市场经济体系

c.技术供给系统:社会提供基本人才,企业选择;应用研究(是多数企业共同解决的

)、基础研究等

d.创新基础设施:除了abc外的,比如文化

2、动态模型(DOC2)

四、中国国家技术创新结构

1、观念意识中的结构:

线性模型:政府-科研-生产

2、创新主体:企业,而我国的创新主体是政府。

我国创新部门: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工委,各个高校,各部委

第二类计划属于创新政策(星火、火炬、新产品/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效果显著,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

第三类政策是我国最缺少的,因为我国经济体制不完善。

第四类政策是当官的最喜欢的,要慎重使用。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2007年考题 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观察机遇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创造灵感从众性 二、回答问题 1、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2、毕达哥拉斯的自然观 3、实验类型和作用 4、谈谈芝诺追龟辩和飞矢辩的看法 5、头脑风暴的原则和进行方式 6、创造与智力的关系 7、二选一 1)具体说明找到技术创新目标的方法 2)试举出网上搜索的缺点和你遇到的困扰,至少5点 8、谈谈你对波普证伪主义的看法 一、 刘二中自然辩证法2005考题 名词解释:(20) 自然辩证法分析综合机遇创造新颖性(专利法中的)发明、实用新型等 问答:(60) 1、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及其产生背景; 2、柏拉图的老师是谁?他们各自的自然观; 3、用观察的易谬性解释“特异功能”; 4、亚里士多德的归纳和演绎法; 5、详述寻找技术创新目标的方法; 6、头脑风暴法的规则和进行方式; 刘二中自然辩证法2004考题 一、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新颖性创造机遇分析综合(专利法)发明(专利法)实用新型 二、简答 1.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产生的背景? 2.柏拉图的老师是谁?他们两人的自然观? 3.结合观察的易缪性解释“特异功能”的人为欺骗 4.“头脑风暴法”的原则和进行方式 5.亚里斯多德的归纳和演绎法 6.寻求创新目标的方法 三、论述波普的证伪主义思想 2008年1月考题 一: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观察机遇灵感创造性,新颖新创新性实用性等共十个其他想不起来了! 二简答题 亚里斯多德辩证观 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谈谈芝诺追龟辩和飞矢辩的看法 结合观察的易谬性解释“特异功能”的人为欺骗 波谱的证伪思想 创新的评判原则

自然辩证法礼堂刘二中课堂笔记 第一篇绪言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由恩格斯首先提出。 二、古代自然观: 1. 中国古代: 五行说: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就认为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元素构成世界万物,战国时代"五行说"颇为流行,并出现了"五行相生相胜"的原理,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八卦说:取自然界的八种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这八种东西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说"较好地解释了世界的多样性。 元气说:宇宙天地和世界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 "气"稀微无形, 人眼察觉不到,但又充满宇宙太空。元气还处在不停的运动状态之中,它的聚集生成万物,而万物的离散又成为元气。由于元气的运动,由于元气中阴与阳两种属性的矛盾冲突,从而构成了宇宙万物及其运动的多样性。 2. 赫拉克利特 火为本源;罗各斯(规律);万物皆流(我们永远不可能同一次踏进同一条河);对立面的同一、转化和斗争。 3. 毕达哥拉斯学派 数即万物;无理有理数;一切物都可以公度。 4. 诡辩学派: 世界即存在,存在是唯一的,永恒的,不运动的,不变化的,不生不灭的; 巴门尼德; 学生:芝诺:二分辨;追龟辨;飞矢辨 5. 苏格拉底 目的论(世界之所以如此是神有目的的安排,神的目的使社会发展)、研究事物的目的而不是原因 "辩论法":辩论双方; 一方提出观点,另一方进行辩论;使一方承认自己错误,同意自己的想法。 6. 柏拉图 理念观:理念是真实的世界; 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摹本; 理念世界是巨匠或造物主的杰作; 认知即回忆,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回忆的过程 7. 德谟克里特 原子论:一切物质由原子和空虚组成 原子是运动的,原子的大小形状不变,从而构成缤纷世界 8. 亚里士多德(求学于柏拉图,为亚历山大的老师)

自然辩证法 争议问题的参考意见

按照库恩的观点,常规科学就是问题 A 有很多范式存在的科学 B 没有范式存在的科学C非A非B D 亦A亦B 这个选c 上课我记的笔记是常规科学范式应该是唯一的 2.可视为孕育现代因素出现的是问题 A 中世纪经院哲学中托马斯?阿奎那用严密的逻辑论证上帝的存在 B 新教的兴起 C 非A非B D亦A亦B 这个选d,资料上有写 亚里士多德主义兴起和被改造(1)重新发现古希腊(2)大学创立(3)逻辑论证上帝存在(4)新教出现(5)改革教义(6)实验研究自然界 应该是这个吧 7 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问题 D A A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 B 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C 非 A 非 B 。 D 亦 A 亦 B 。 13 进行思想实验,必须问题D A 做好完备的实验记录。 B 选用恰当的仪器设备。 C 注意比较不同实验之间的误差。 D 非 A 非 B 非 C 。 15 正确的观察D A 就是观察对象在视网膜上留下的印象。 B 不受理论的影响。 C 不受动机的影响。 D 非 A 非 B 非 C 。 19 可检验性评价是问题 A 后验评价。 B 对是否有特设性假说的评价。 C 对检验蕴涵的评价。 D 对背景知识的评价。 24 科学研究始于A A 问题。 B 理论。 C 观察。 D 争论。 25 修改科学理论时,应当 A 使其能够逃避检验。 B 使其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能够被证实。?? C 避免增加特设性假定。 D 亦 A 亦 B 亦 C 。 39 以下那种说法正确?问题 A 科学共同体运行的特有机制是:发现à评价à奖励。 B 科学共同体中不包括非组织化、非正式化的科学群体。

C 无形学院与科学学派是无法交叉的。 D 不同层次的科学共同体的规范是不相包融的。 好像记得有D 41 关于优先权之争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家争夺优先权是科学体制的动力机制。 B 优先权之争是人类天性在科学界中的反映。 C 优先权之争是科学体制本身高度强调创造性带来的产物。 D 学术承认和荣誉是科学家从体制方面获得的最主要的报酬。 45 关于科尔兄弟所划分的职业岗位承认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实际上 , 在科学体制中,职业岗位承认比正式科学奖励更具有重要意义。 B 职业岗位承认是一种较为广泛的承认形式。 C 科学精英绝大多数在具有较高声望的职业岗位上工作。 D 职业岗位承认与正式的荣誉性承认是一一对应的。 48 关于科学奖励的优势积累功能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优势积累易使科学界加剧分层现象 , 造成贫富悬殊。 B 优势积累在荣誉和成就之间起循环促进作用。 C 马太效应所引起奖励分配上的优势积累与科学奖励的宗旨是吻合的。 D 心理因素上的优势积累是符合奖励的普遍性原则的。 50 关于科学界的内外控制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科学道德无法对科学进行内部控制。 B 外部控制比内部控制有更大的强制性。 C 任何外部控制 , 必须与内部控制相配合,才能有效。 D 科学奖励系统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也是外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66 人们往往把 1543 年作为近代科学的开端。这是因为在这一年发表了两部非常重要的科学著作,一部是维萨留斯的《论人体的构造》,另一部是 A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B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D 伽利略的《托勒密与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74 最早创建国立科学研究机构的西方国家是问题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选这个 D 美国 基础研究投资大、风险大、成果出来后通常。问题 A. 由成果创造者专有以获取利益 B. 无偿交给公众 C. 由发布成果的中间机构(如杂志社、出版社等)代收使用费 D. 非 A 非 B 非 C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书笔记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书笔记 简介: 在1875 到1876 年间, 恩格斯撰写了著名的论文——《自然辩证法导言》,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是《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最重要、最完整的一篇论文,它集中体现了全书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导言》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恩格斯通过对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自然科学发展历史的考察, 阐明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及其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大致如下所述。 文艺复兴通过伟大的革命摧毁了中世纪教会的精神枷锁,使近代自然科学冲破宗教的束缚,宣布独立。这就是近代科学的起始点。随后各种自然学科相继出现并发展成熟。 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从此,自然科学家为打破神学的束缚而英勇的战斗。赛尔维特因为发现血液循环,否定了上帝造人的说法而被宗教改革的新派人物加尔文活活烤死。布鲁诺则因坚持宇宙无限、大地运动被天主宗教裁判的那些宗教旧派人物处以火刑。 近代自然科学处于搜集材料阶段,学科之间的联系尚未建立,各学科独立的研究,使思维方法不能冲破经验思维阶段。这是的科学,普遍认为世界时一成不变的。由于缺乏理论思维,科学家又回到神学中。连大科学家牛顿也不能避免,他的“神的第一次推动”假说,成了这一阶段自然科学的终结。 最终打破神学束缚的,不是自然科学家,而是哲学家。康德的星云说打破了神的第一次推动的假说,用“二律背反”,即矛盾的思维方式,说明“除了永恒的变化着的、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变化所依据的规律外,再也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从而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随后,地质学证明地球及地球上的植物、动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物理学证明一切物理力即机械力、热、光、电、磁甚至化学力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而且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四年前在刚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学科时,我就从心底里佩服前人的智慧,这么高深的东西也能总结出来。因为觉得高深所以感觉晦涩难学,所以也就莫名其妙地产生了抵触。幸亏考研这条路让我又不得不直视这一“高大上”的东西,通过对它深入的学习,更加让我发现了它的不凡之处。于是我在想有没有一篇对它简要概括的文章让我从另一方面了解,满足我的好奇心。终于我遇到了,我满怀兴致地读完了恩格斯写的这篇《自然辩证法》的导言,从中也获益匪浅。 恩格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哲学家,在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精辟地阐述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而曲折进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在今天,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不得不让我们发现,恩格思的预言与现实的科学发展是如此的吻合。同时也不禁感叹他的智慧和伟大以及对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的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导言告诉我们,每一个科学发现,都是人类通往真理的一大步。从远古时代的愚昧到中世纪的崇尚神学宗教再到如今科学真理的建立都是各个时代不断进步的结果。正如牛顿林耐等人,他们利用他们利用前辈天才的哲学直觉,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开创力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奠定了当代自然科学的基石。作为当代的一名研究生,要好好学习前人总结的科学规律,掌握科学严密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推动自然科学继续向前发展。而且,所有的学科

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正如马克思哲学中所言:尊重客观实际,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如导言中所言:“不仅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缩减到最小限度,而且机体种源说过去遭到的最根本的困难之一也被排除了。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的主题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自然辩证法是揭示自然界存在和演变的一般规律。它是自然界的辩证法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辩证法。只有把握认识自然的一般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辩证法》导言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巨人”不是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没有一个著名人物不曾作过长途的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同时,也没有一个新的理论是可以顺利传播并被承认的,那是无数为了真理而奋斗的先驱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才换来的。“自然科学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它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它还得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恩格斯用乔尔丹诺·布鲁诺和塞尔维特等人的事例向我们诠释了这句话。 《自然辩证法》导言还告诉我们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和科学观点。恩格斯运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提供的最新成果,依据辩证唯物主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结合你自己所学的专业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可能在哪些方面对你有帮助。 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辩证法就是哲学在生活中最生动、最突出的体现,展示了辩证法无坚不摧的强大威力。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和普遍规律的学说。这就是说,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引发的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概括、总结和展望。 自然辩证法作为自然观、科学技术工程产业观和科学技术工程产

业方法论,是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来把握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自然辩证法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创新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对科学技术领域中出现的各种哲学社会思潮的分析鉴别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和规律,加深对我国科技方针政策的理解,从而更加自觉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我认识到:无论是学习和进行科学科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和认识世界。科学技术既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与成果,又是改变人们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又是人与人的关系的中介。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自然辨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

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中科院刘二中老师

科院刘二中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

ChapⅠ绪论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由恩格斯首先提出。 二发展过程 恩格斯-> 列宁-> 于光远

ChapⅡ自然观 一古代自然观 1. 中国古代自然观 i>. 五行金,木,水,火,土; ii>. 八卦:乾,离,兑,震,巽,坎,艮,坤 对应:天,泽,火,雷,风,水,山,地 iii>. “元气”:宇宙天地和世界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 iv>. “浑天” v>. “宣夜” 2.赫拉特利特:认为火为本源。 罗格斯:“一个人不能走进同一条河流”。 认识到对立物的同一,转化和斗争; 3.毕达哥拉斯: i>. 灵魂转世说; ii>. 数(有理数)即万物; 补充: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之后,其一名弟子提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直角边之比,不是有理数。毕达哥拉斯认为该弟子与其哲学观相左,将这名 弟子扔进大海杀害。 iii>. 和谐说; 4.诡辩学派,世界即“存在”。存在是永恒的,唯一的,不运动的,不变化的。 代表人物:芝诺。 二分辨运动场辩追龟辩飞矢辩 5.苏格拉底 i>. 目的论 世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神”有“目的”的安排。为什么世界如此“和谐”? 是因为神的特殊安排,不可能是随机的。人无法也不应该研究事物的原因,而应当 研究事物的目的,借此领会神的智慧和意志。 补充:苏格拉底从研究事物的起源开始,由于当时认知手段的局限性,在遇到困难后,转而向有神论妥协。 ii>. 辩证法(实际上是辩论法) 双方一问一答,互相诘难,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身的无知,逐步修正意见,从而导致真理。——因为过程之痛苦,又被称为“催产术”。 6.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 理念说/理念世界著作:《理想国》 柏拉图:“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人的观念和世界事物一致?”

人与自然读书笔记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人与自然读书笔记 第一篇:《自然之道》读书笔记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鳅。”是啊!大自然的生灵都是相生相克的。但当我读了《自然之道》这一篇课文时,我才真正明白了如果你不遵循自然规律,那造成的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科考队员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加拉巴哥岛观察太平洋绿龟是如何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走着走着,突然看到龟群的“侦察兵”快要被一只突兀而来的嘲鹰叼走了,在大家不能见死不救的强烈要求下,向导把那只幼龟送入了大海,可却让巢中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安全,然后鱼贯而出。可却成了嘲鹰、海鸥等食肉鸟的美餐。 记得我5岁那年,到外婆家去玩,看到一个鸡蛋正要孵出小鸡了,于是,我便认真地观察了起来。只见,从那蛋里艰难地钻出了一个湿露的小脑袋,但小鸡身子还无法从蛋壳里钻出来。那小鸡仍坚持不懈地啄着壳,想尽快挣脱这沉重的“枷锁”,早点晒到太阳。我真不忍心看着小鸡被蛋壳束缚的样子,便挑了一块石头,“啪”的一下把小鸡的壳打烂了,小鸡出世了。我欢呼着,蹦跳着,好像完成了一项庄严的使命。正当我高兴时,却发现小鸡瑟瑟发抖,看上去似乎很怕冷。我想弄清原因,便去找外婆问个究竟。我刚说完事情的经过,她哈哈大笑:“小鸡必须自己把壳啄烂出来。如果你帮它打破壳那就是拔苗助长,它反而会死。”“啊”我张大了嘴巴,不知所措,一种不祥的感觉油然而生。我着急地跑回鸡窝,望着渐渐死去的小鸡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读了《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真正明白了:人是万物之灵,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第二篇: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这一段时间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虽说没有完全看懂,但还是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恩格斯概括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而曲折的进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今天当我们回顾人类社会发展以来的一些过程和经历,会惊奇的发现,他所预言的竟然和现实的科学发展是如此的接近,由此我们不得不钦佩恩格斯的伟大与博学。 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恩格斯得出的结论是:“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永远还是物质,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不会丧失,因此,物质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在地球上毁灭自己最高的精华——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另外的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这一对于世界的宏观的认识,是建立在恩格斯当时所掌握的自然科学成果和哲学分析之上的,是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史深刻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 首先,恩格斯指出现代自然研究与古代人的天才的自然哲学的直觉和阿拉伯人的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1)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2)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3)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科技社会论;中国科技观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和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科技发展而改变形式;它的发展历程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思想渊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主要特征: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作用: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2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缺陷:1受原始宗教和神话影响,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2受当时自然哲学限制,不能在细节上科学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 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都是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主要特征:1.机械性2.形而上学性3.不彻底性。作用:1.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2.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缺陷:1.它把自然界看成一架机器,各种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及其性质的多样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系;2.以孤立、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考察自然界,否定了辩证的思维方法;3.认为自然界是绝对不变的,物质运动和自然界的合目的性创造都来自上帝。 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自然界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4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成为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5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主要特征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培训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两对矛盾及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的始终。 二、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全书由论文、杂记、计划草案三部分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分为6大部分。 1.导言:阐述了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成就;论述了形而 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2.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 法论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会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错误。 3.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是有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构成的。 4.物质的运动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和时空之间的内在 联系。 5.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6.劳动创造了人: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 的过渡。 三、简述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及重大成就? (1)逻辑实证主义:20世纪初英·海森堡,爱因斯坦明确界定了科学的对象,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可以通过试验来证实的。 (2)伪证主义:波普尔强调思维创新和反向思维,指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P1-TT-EE-P2;(3)历史主义:英·Kuhn库恩于198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前科学-范式-反常-危机-革命-新模式。 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 一、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古代自然观,无论是探讨世界本原的元素论(如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水、无限者、气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说”;八卦学说和五行学说等。),抑或是探讨物质结构的原子论(如刘基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和卢克莱修的原子论等。),还是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如泰勒斯的“平地模型”,圆柱模型,毕达哥拉斯的“十天体模型”,托勒密的“九重天模型”,中国古代的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等。),都是从物出发解释其他现象,排除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干扰,坚持物质第一性,本原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交感而形成他物,体现了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在于:古代自然观都是按照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事物,从本原上来揭示自然界各种现象。 二、简述八卦学说、五行学说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思想。 1.八卦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以乾(天)、坤(地)、震(雷)、序(风)、坎(水)、离(火)、 艮(山)、兑(泽)这八种事物为本原构成的。天地是第一层次,表示事物的对立面。

自然辩证法读后感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经济管理学院范洁 2009208008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系统发展的核心动力,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科技对我们如此重要,所以认真学习并深入了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科学。恩格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哲学家,在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精辟地阐述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而曲折进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通过阅读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让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界与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受益匪浅。 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恩格斯用精辟严谨的哲学语言为我们展示了科学发展的历程,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为了自然界的真理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用生命捍卫并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恩格斯通过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恩格斯说“自然科学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它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它还得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同现代哲学从之开始的意大利伟大人物一起,自然科学把它的殉道者送上了火刑场和宗教裁判所的牢狱。”在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我们应该时刻铭记那些为科学而奋斗终身的前驱们,是他们的努力及牺牲才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让我们享受高科技的成果。 恩格斯从一个哲学家的角度总结了整个科学的全局,从不武断独立的看待每一个科学发现。每一个科学发现,在他看来都是人类通向真理的一大步。人类从远古时期的愚昧,到中世纪的崇拜神学、宗教,再到如今科学真理的逐步建立,都是各个时代不断进步的结果。尤其是在现代,依靠更多的严密的逻辑思维,慢慢打开了人类未知的神秘。在古代,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古代人的自然哲学的天才直觉,向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他们通过思考来认识世界,认识世界的本源,但他们却无法超越当时时代的局限性。在现代,随着科学的越来越深入,天才的自然哲学直觉已经不能再使科学更进一步,因此不得不转向有着更多优越性的严密的逻辑思维。从而产生了像牛顿,林耐等人,他们给现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一、简答题 1、自然辩证法含义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的一般发展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基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自然辩证法是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它的研究内容有:(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科学的说明。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反映了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汲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根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4)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的普遍规律。 自然辩证法的四部分内容,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主要观点、特征 (1)基本思想: ①唯物论与辨证法的统一 ②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③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④人与自然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2)主要观点: ①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 ②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 ③用辩证的思维认识世界 (3)特征:实践性、历史性、辩证性、批判性 4、系统自然观的特征 系统性、复杂性、演化性、广义性 5、人工自然观的特征 主体性、能动性、价值性

自然辩证法笔记

第三讲科学发展的历程 1.1科学的主要特征 1.科学的四个层面: 器物层面:科学通过技术所物化的产物 解释层面:科学事实、定理、理论 精神层面:科学方法、精神、原则、思想 体制层面:科学活动的组织制度 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 2.科学与人类文化 A人类文化:文明的起源:冰冻期来临时动物与人类祖先的不同反应。 文化的定义:特殊的动物种系——人,在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中所使用的超有机体的方式和手段组织形成的一种复杂机制。 文化的结构:技术系统、社会系统、思想意识系统。 B人类文化的结构★怀特的人类文化结构 C 科学的不同层面在人类文化中相应的部分 ?器物层面——物质文化:技术系统。 ?体制层面——制度文化:社会系统。 ?解释层面——观念文化:思想意识系统。 ?精神层面——观念文化:思想意识系统。 D科学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化 四面墙壁相互支撑缺一不可;科学要素在各种古代文明中都分散游离;科学革命成就了各种要素组合成的凝聚结构 1.2古代科学及其主要特征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开篇就说,哲学和科学的诞生有三个条件:“惊异”、“闲暇”、“自由” 1.3中世纪科学及其主要特征 衰落:十字军东征和西欧封建城堡制的瓦解;阿拉伯人的传递作用;亚里士多德主义在中世纪兴起和被改造 1.4现代科学及其主要特征 科学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 B.科学革命与现代人类 ★为什么古希腊科学有奠基性?表现为古希腊科学的成就:古希腊自然哲学对人类来源的探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现代化的定义: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从传统到现代的深刻转变 现代化的动力:科学和技术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巨大影响,产生工业化、城市化,导致整个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巨大革命 ★现代化的趋势: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即社会的科学技术化,同时伴随的是科学技术化和科学技术社会化 科学:求知、求真 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科技: 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一、教学基本目标: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其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开创的,为后来者在实践中所发展的基本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之一。树立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支撑的主要毕业要求指标: 二、学习收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预期会有以下收获: 1、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扩大哲学视野、了解一些相关的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知识。 4、为学好其他学科,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准备。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理论教学: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和发展规律 了解:在实践中对世界本质的探索;物质世界的客观性;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了解:联系和这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掌握:对立统一规律及其在辩证法中的地位;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质变与量变、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 了解: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了解: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第二章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掌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掌握:真理的客观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其作用。 了解:劳动力商品化与雇佣劳动制度;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殊表现;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了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了解:资本主义从自由竟争到垄断;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了解: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读后感

通过学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犹如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受益匪浅。恩格斯的严谨的治学精神,大量资料的查阅,条理清新的介绍,和逐一列出且逻辑严谨细致的论述让人钦佩。恩格斯清晰的为我们展开了整个严谨的论据过程。 通过对十五世纪下半叶的一系列的社会现状的描述,我们看到了社会阶层的更迭,新兴资产阶级的悄然萌芽,阶级斗争出现新的阶层(早期的无产阶级),艺术和文学上的新兴的繁荣,更重要的是,旧的世界界限开始不足以再权限人民的思想,航海的进步,对地球的深入了解,为以后的世界贸易以及手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同时,我学习了关于自然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为什么造成这种进程的原因;思考了人文哲学对于自然科学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及其原因;同时明确了自然科学与哲学并不是简单的谁指导谁、谁验证谁、谁规定谁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相辅相成,互相依靠的关系。并由此展开对自然科学以及哲学关系的思考,以及其在不仅是自然科学方面也是哲学方面的价值。 恩格斯通过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他认为人类认识自然大体上可以分为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提出三个阶段。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浑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恩格思指出的:“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它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早期自然科学就是有哲学产生的,早期的哲学家开始研究世界是怎么变化的,世界到底有没有变化,在探索中,衍生出了自然科学。恩格斯指出自然科学就是彻底革命,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大革命的大势所向,此以后,对有机物的最高产物、即对人的精神起作用的,是一种和无机物的运动规律正好相反的运动规律。 世界的存在性使地质学产生了,它不仅指出咯相继形成起来和逐一重叠起来的地层,并且指出了这些地层中保存着已经死绝的动物的甲壳和骨骼,以及已经不在出现的植物的茎、叶和果实。必须下决心承认:不仅整个地球,而且地球今天的表面以及生活于其上的植物和动物,也都是时间上的历史。同于早期哲学家们说的同一个人不可能再次踏入同一条河,说明世界是变化的,但冰化成水,水挥发成蒸汽,蒸汽凝结成水,水又冻成冰,由此可见世间万物有事不变的。 能量的变化与守恒使物理产生了,各种特殊的物理力,即所谓物理学上的不变的“种”,就变为各种不同的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律互相转化的物质运动形式。所以世界上存在着的运动的量是不变的。 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转换关系使生物产生了。早以证明为一切有机体的最后构成部分的原生质和细胞,现在发展是独立生存着的最低级的有机形式。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种运动着。 他在导言里运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提供的最新成果,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考察了原始星云到星球,从无机物到生命的产生、生物进化和人类起源的过程,并根据物质运动不灭原理,论证了宇宙无限发展过程,阐明了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而且,很好地解释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的发展的方向。 《自然辩证法导言》为我们总结出科学发展的全局。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个科学发现,都是人类通往真理的一大步。我明白了所有的学科是相互用,相互依存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今后的科研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深入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它的精髓并用来指导我们的科学实践,以帮助我们科研水平的提高。

2016年《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总结

2016年《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总结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系统自然观 内容:1)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2)自然系统是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3)自然系统是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4)自然系统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5)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特点:(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其二,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其具体表现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3)系统具有层次结构。 马克思自然理论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全面辩证的论述了人、自然与社会关系,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要达到“两个和解”即人与自然及人类自身的和解。由此使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及冲突得到解决,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内在的统一。随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马克思自然理论的内容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源泉,其对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自然理论为我带来的当代启示如下:(1)企业环境污染的治理须以马克思自然理论为支撑,企业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企业环境污染的治理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一,企业环境污染治理需要构建一个企业、社会与政府的多方协作平台。(2)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科技,建立循环持续的生产方式,政府在治理企业污染时转变“官本位”思想,向现代新型服务型政府转变,国家应坚持环境保护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并增强其贯彻力度。 2、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就是要把生态系统看成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主张把人从自然的征服者改变成生态系统的普通要素,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内容: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4)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特点:1.生态自然观倡导人人平等;2. 生态自然观坚持整体性的思想,就是要把生态系统看成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3.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4.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启示同上1) 3、马克思主义对科学和技术本质的理解是怎样的?试由此来分析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一体化 的特征。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活动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活动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其中技术理论是在科学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的中介。 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1)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学科结构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构成。知识结构由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构成。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其中学科结构形成立体的架构,知识结构各要素渗透在学科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都是系统化的知识,都会经过一个由科学事实到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2)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门类结构由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构成。形态结构由经验形态的技术、实体形态的技术和知识形态的技术构成。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技术的发展过程,其中门类结构是立体的架构,形态结构的各要素同样渗透在门类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都包含经验技能、都使用工具机器,都蕴涵了知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在各自的发展中,不但日益多样化和系统化,而且越来越呈现出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