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土地调查实习报告(新订版)

2020土地调查实习报告(新订版)

2020土地调查实习报告(新订版)
2020土地调查实习报告(新订版)

2020土地调查实习报告(新订

版)

2020 land survey practice report

( 实习报告 )

汇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于工作总结/工作汇报/年终总结/全文可改

2020土地调查实习报告(新订版)

2013土地调查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地质学,土壤学和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综合教学实习是土地资源专业的实践环节,通过次环节能使学生加强对地质地貌特征、土壤学特征和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原理和技术的感性认识,巩固地质学、土壤学和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的理论知识,掌握野外认识岩石特征、地貌类型、观察和描述土壤的方法及五大成土因素和人为因素与土壤形成关系,熟悉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外业调绘、土壤图件和调查报告的编写.

二.实习意义:土壤是在岩石风化的基础上受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地形、母质、植被、时间以及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只有认清这些土壤形成因素对土壤发育和土壤性质作用,才能够在生

产实践中通过控制土壤形成因素并发挥有力的因素的作用,是土壤的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了解岩石特性、土壤发生发展规律及土壤性质与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摸清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我们人士土壤本质,促进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和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基础。通过地质学、土壤学和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综合教学实习,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践问题结合,并对自然景观、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同时锻炼学生们的独立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实习准备

1.工作底图、调查工具、交通、经费的筹备

2.实习动员会:安排各项工作

3.资料及业务准备

4.观看录像带

四.实习路线与观察内容:

1.保定—白洋淀:地形由山麓平原区向冲积平原区过渡,地势越来越低,主要观察成土条件,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利用状况的变化。

测区土壤类型为潮土,主要的土壤亚类有湿潮土,沼泽土等。

2.保定—西陵林场:地形由山麓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势越来越高,地下水水位逐渐加深,使其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断减弱,直至不参与土壤的成土过程。由于地形的变化,太阳辐射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利用状况也发生了变化。

五.工作步骤:

1.概查:概查前,根据地形图及有关资料设置土壤剖面及工作路线。明确概查需要完成的五项任务;

2.详查:主剖面定点上图,地表描述,剖面观察描述,检查剖面及洛阳铲的使用,定界剖面及土壤边界的绘制;

3.评土比土;

4.绘制土壤分布图及编写实习报告。

(二)实习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

1.白洋淀:也叫湿地,是华北平原上的淡水湖,共143个湖泊,是历水草丰美的北方大湖。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使其水质逐渐恶化,水体呈现轻度富营养化,整个水体五项指标超标:含

氮总量8倍超标,含磷总量超标3.6倍,COD总量超标0.74倍,BOD 总量超标2.07倍,硫化物总量超标3.55倍。

2.保定市:(1)气候: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寒旱同期,雨热同期.(2)地形:地貌分别非常明显,山地,丘陵,山麓平原,交接洼地,洼淀,自西向东依次排列.山体岩石类型有花岗岩,石灰岩类,页岩类,石英岩类等.(3)母质:在山区,有各种母岩风化而成的残坡积物,洪冲积物;在平原,有不同颗粒组成的冲积物以及风积物和湖积物.山麓平原多以黄土母质和洪冲积物母质为主,冲积平原以冲积物母质为主,河流沿岸为风积物母质,安新的白洋淀为湖沉积母质.(4)水文与水文地质:我区各河流均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目前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在丰水年基本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5)植被:不同的地形部位分布不同的植被:海拔200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土,主要植被为苔草属.海拔1200米以上为棕壤,植被为人工针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海拔20米到100米有地带性褐土的分布植被多为旱生阔叶林及灌木和草本植物.在京广线以东的冲积平原上主要是潮土,天然植被少,除农作物外,有杨

树,柳树等.在白洋淀周边,有湿生植物,如三棱草,芦苇等.

(三)路线调查过程中各土类的成土因素、土壤类型、剖面特点及土壤利用改良措施与途径

一.潮土

1.成土因素:

(1)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2--15℃;≧10℃的积温3400℃,年降水量500--650mm,干湿季节明显,年蒸发量1800—2600mm,水热分配不均匀。在此气候下形成的土壤,有机质不易大量积累,春旱秋涝,盐碱化严重。

(2)地形:在冲积平原上,河谷阶地,地形平坦,地下水位浅,一般在1.5--3.5米。

(3)母质:近代河流冲积物,砂粘相间,分层明显。

(4)植被:喜湿杂草,马塘,狗尾草,茅草,等。

(5)地下水状况:参与潮土的形成,地下水位浅,土体内外排水均不良,存在潴育化,有锈纹、锈斑,出现部位比较浅在30--40cm。也易看到铁锰结核。

2.成土过程:

(1)潮土化过程:①矿物质的积累和迁移过程,钙的积累和迁移过程,形成了钙积层,出现了假菌丝,存在可溶性盐的积累移动,铁锰氧化物最终形成锈纹锈斑。②存在有机质的矿物质分解

(2)旱耕熟化过程:土壤发生型:Ap-P-Bw-Cw

3.主要亚类:

(1)典型潮土(或潮土):分布在冲积平原岗地向洼地过渡的倾斜平地上,山区沟谷处有零星分布。Ap-P-Bw-Cw(Ap层是耕作、犁底过渡层,P层为犁底层,Bw锈纹淀积)

(2)脱潮土:属潮土亚类,原称为褐土化潮土,是潮土的土类具有褐土的性质,土壤发生型为:Ap-P-Bca-Cw,有假菌丝或砂姜出现。

(3)湿潮土:主要分布在低洼地区,又叫沼泽化潮土,是潮土的亚类。测区白洋淀:湖积物质地粘重,季节性淹水,青灰色或灰蓝色。适宜种植水稻,土壤发生型为:Ap-P-Bg-Cg(g潜育化,长期积水),指示植被长蒲和三棱草,柽柳。

(4)盐化潮土:表层有积盐现象,盐分含量>0.2%,盐生植被为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自然资源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

关于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陈文强 《土地调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国家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 以下简称《通知》 },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明确自2017年起启动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确定2019年12月31日为调查的标准时点。如何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是当前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本文就第三次土地调查有关问题谈些看法和意见。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应遵循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第二次土地调查于2007年7月开展,调查数据更新至2009年10月31日标准时点,距今已经近8年了。第二次土地调查由于受当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等因素的影响,其部分成果真实性存在问题,图数与实地有许多不一致,加上8个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存在的变更不到位和地方人为因素的干扰,现有的成果现势性不强,已经不能客观、准确反映各地实际的土地利用状况。第三次土地调查必须避免第二次土地调查出现的问题,要客观、准确调查各地土地利用真实情况,对出现耕地面积增减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减等情况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出

来,不得隐瞒和擅自修改。 2、充分应用“3S”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原则。与第二次土地调查相比,第三次土地调查采用的遥感影像的分辨率更高、时效性更强,互联网技术更加成熟,因此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将大大提高第三次土地调查的效率和成果的准确率,也更有助于成果的运用和互联共享。 3、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重点的原则。第三次土地调查内容很多,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条件调查等。第三次土地调查要求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实地调查和数据库建设,2019年12月31日为调查的标准时点,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突出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重点,才能确保调查工作按时保质顺利完成。 4、有利于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在土地类型调查中,对难以判定的地类要从有利于保护耕地出发确认相关地类,如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耕地已经改种果树、茶树、林木等,或已作设施农用地的,要看其耕作层是否破坏,耕作层未破坏的按耕地调查,耕作层已经破坏的按非耕地调查。 5、充分运用现有各级各部门调查成果和资料的原则。目前各级各部门的调查资料和成果不少,如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调查所用的1:2000的航空遥感影像图分辨率高、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新等,这些资料和成果可利用价值很高。国土部门已经基本完成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资料

某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解析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xxxx\ 奇台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为确保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试点工作在我县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和国土资源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通知》(新政发〔2007〕38号)(以下简称通知)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二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清查目前土地利用现状,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土地信息系统,实现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及“数字国土”管理的需求。搞好第二次土地调查,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数据,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社会稳定、保护农民利益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实施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和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根本手段。 二、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调查目标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通知》要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标是全面查清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

立和完善我国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 在全县范围内利用遥感、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以正摄影像图为基础,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和面积,掌握全县耕地、园地、林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现状;逐地块调查全县城乡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掌握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调查全县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对每一块基本农田上图、登记、造册;建立互连共享的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三、技术路线与方法 (一)技术路线 围绕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目标,农村土地调查按照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标准和规范,充分利用土地现状调查、土地变更调查、行政勘界以及自然资源科学考察、农业普查、人口普查等成果和资料信息。运用航天、航空摄影(遥感)测量(RS)、全球定位(GPS)、全野外数字采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及网络通讯等新技术、新方法,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全面查清城乡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分布和现状,获取全县每一块土地的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信息。 城镇土地调查,严格按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以及《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等确定的有关技术路线和要求,开展调查工作,并建立城镇地籍信息系统。 (二)技术方法 1、以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 农村土地调查将以1:10000比例尺为主,充分利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手段,及时获取客观现势的地面影像作为调查的主要信息源。采用多平台、多波段、多信息源的遥感影像,包括航空、航天获

土地调查专业实用技术路线与方法

第二次土地调查地技术路线与方法 一、技术路线 围绕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农村土地调查按照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调查成果,采用无争议地权属资料,运用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和数据库及网络通讯等技术,采用内外业相结合地调查方法,形成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为一体地土地调查技术流程,获取全国每一块土地地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信息,建立连通地“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城镇土地调查,严格按照全国城镇土地调查地有关标准,开展地籍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工作,现场确定权属界线,实地测量界址和座标,计算机自动量算土地面积,并以调查信息为基础,建立城镇地籍信息系统. 二、技术方法 1.以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 农村土地调查将以1:1万比例尺为主,充分应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手段,及时获取客观现势地地面影像作为调查地主要信息源.采用多平台、多波段、多信息源地遥感影像,包括航空、航天获取地光学及雷达数据,以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对全国各类地形及气候条件下现势性遥感影像地全覆盖;采用基于DEM和GPS 控制点地微分纠正技术,提高影像地正射纠正几何精度;采用星历参数和物理成像模型相结合地卫星影像定位技术和基于差分GPS/IMU地航空摄影技术,实现对无控制点或稀少控制点地区地影像纠正. 2.基于内外业相结合地调查方法 农村土地调查以1:1万主比例尺,以正射影像图作为调查基础底图,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在GPS等技术手段引导下,实地对每一块土地地地类、权属等情况进行外业调查,并详细记录,绘制相应图件,填写外业调查记录表,确保每一地块地地类、权属等现状信息详细、准确、可靠.以外业调绘图件为基础,采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合理安排生态退耕和轮作休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根本前提;是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足、划优、划实”,实现“落地块、明责任、建表册、入图库”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激励性保护和管控性保护,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 (三)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存量土地再开发,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重要保障。

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

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

————————————————————————————————作者:————————————————————————————————日期:

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 ——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综述 许坚、何挺、张定祥、温礼、何欢乐、徐建新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 100035) 摘要:本文介绍了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的主要观点,内容涉及土地调查的理论与方法、土地调查应用技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遥感监测、土地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等问题。 关键词:土地调查;应用技术;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生态环境 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广东省土地学会、广东省土地勘测规划院承办的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于12月17日至18日在广东省佛山市隆重召开,会议主题是“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本次年会共收到论文150多篇,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的专家、学者150多人参会。有26位专家学者围绕土地调查的理论与方法、土地调查应用技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遥感监测、土地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等内容在主会场或分会场作学术报告和专题发言。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土地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一)土地调查理论与方法的进展 有专家认为,土地调查是一门交叉学科,与很多学科和技术有紧

密联系,随着测量学、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GPS 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土地调查理论和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1)土地调查制度的改革巩固和提高了土地调查制度的法律地位,并通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促进了土地调查事业的社会化和产业化;(2)建立了科学完善的土地调查技术与方法体系,为土地调查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业务支撑和技术保障。修编和制订了一系列土地调查技术标准和规程,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土地调查基础数据库,为建立和完善土地资源遥感监测本底库和动态库做了准备;(3)即将开始的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拟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确保土地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信息共享;(4)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应用水平有所提高。 (二)土地调查面临的机遇和问题 有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为土地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的发展,为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因任务艰巨而面临重大挑战。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土地调查制度不够完善,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2)土地调查监测技术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尚不完善;(3)遥感、信息等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程度不高,难以满足准确、快速获取调查数据的需要;(4)土地调查数据成果整合集成的力度还不够等。 (三)精准土地的构想

土地调查国内外研究现状

土地调查国内外研究现状 摘要:本文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从土地调查工作的技术流程方法、3S技术在土地调查的应用、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三个方面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综合对比分析后得出国内外研究现状之不足。 关键词:土地调查数据库3S技术 土地调查的目的是查清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而进行的调查。土地调查是进行土地评价,确定合理利用的方向,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可以说土地调查作为地籍管理的基础,也就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土地调查一直以来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很大的重视。 一直以来我国的土地调查研究始终围绕着国家开展的各项土地调查工作开展,同时也能够紧随国际同领域的研究步伐。最近一些年国内外有关土地调查的文献大都集中在土地调查工作的技术流程、数据的采集和质量保证、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以及3S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等方面。 本文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从土地调查工作的技术流程方法、3S技术在土地调查的应用、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三个方面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综合对比分析后得出国内外研究现状之不足。 一、土地调查工作技术流程方法的研究现状 关于土地调查的工作技术流程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调查技术流程完善化和规范化的问题及建以、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土地调查体系制度的完善化地问题及建议两方面。 彭正涛[1]以农村土地利用外业调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外业调查的工作流程,详细论述了地类调查的具体工作内容。陈斌、李波涛[2]等结合温州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内业资料整理工作,详细地阐述了资料整理过程的来龙去脉,根据档案资料的现实情况给出了资料整理的方法并进行了相关探讨和研究。谢春树、尹杰[3]等结合土地利用外业调查的特点和要求,综合分析了复杂的地形情况,建立了代价函数的数学模型,并基于栅格数据,采用有序搜索算法实现最优路径搜索。董玉祥、张青年[4]等总结了广东省南海区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方

土地调查技术须知要点

第一章土地管理概述 1、从土地管理的角度出发,谈谈土地的定义: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 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2、土地具有负载功能、养育功能、仓储功能和观赏功能。 3、简述土地的特性 答:土地具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①自然特性:a、土地位置的固定性b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c 、土地利用的永续性d 、土地地域的差异性②社会经济特性:土地作为社会资产还具有社会经济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商品属性。 4、我国土地的主要特点 (1)疆域辽阔,资源类型多样(2)山地多平地少(3)耕地后备资源少、质量差(4)土地资源、人口分布不均,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明显5、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1)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国家委派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全国土地。 (1)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3)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目标是不断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4)土地管理的目的和特点收社会环境的制约,主要受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 6、地籍的定义:地籍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簿册。 7、地籍的分类 (1)按地籍的发展阶段,划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戈U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按地籍行政管理的层次,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4)按城乡土地不同的特点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 8地籍管理的内容 答: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

县级土地资源调查生产成本定额编制说明—(送审稿)—201711

《县级土地资源调查生产成本定额》 (送审稿) 编制说明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十六日

目录 1. 工作简况 (1) 1.1 任务来源 (1) 1.2 协作单位 (1) 1.3 主要工作过程 (1) 1.4 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3) 2. 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5) 2.1 编制原则 (5) 2.2 主要内容 (5) 3. 量化、调研实证和预期效果 (5) 3.1 量化内容、指标体系和计算单位 (5) 3.2 量化方法 (6) 3.3 生产成本定额计算方法 (8) 3.4 调研实证报告 (9) 3.5 预期效果 (14) 4. 采用相关标准的情况 (15) 4.1 引用了下列规范性文件 (15) 4.2 参考了下列规范性文件 (16) 5. 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17) 6.关键环节的处理和依据........................................................ . (17) 6.1 生产单元的确定与依据 (17) 6.2 难度等级的划分原则 (17) 6.3 DOM生产工作量定额 (18) 6.4 生产岗位人员人工成本定额的表述方法 (18) 6.5 地类调查住宿费的处理依据 (19) 6.6 间接成本说明 (19) 6.7 其他特殊条件的处理 (20) 7. 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的建议 (21) 8. 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21) 9. 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21) 10. 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21)

《县级土地资源调查生产成本定额》(送审稿) 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自1986年第一次全国土地资源调查(详查)以来,围绕土地资源开展的各级、各类调查工作不断深入,特别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过程中,国务院颁布了《土地调查条例》(第518号令、2008年2月8日),明确了土地调查工作是国家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随着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土地资源调查成本定额的研究已成为各级政府、相关单位、企业着重关注的热点。 目前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启动在即,为加强土地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的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促进土地资源调查工作健康发展、保障成果质量,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决定开展“县级土地资源调查生产成本定额”(以下简称“生产成本定额”)研究和编制工作。 1.2 协作单位 本项目的协作单位为:福建省土地学会。 1.3 主要工作过程 1.3.1 开展前期研究,编写实施方案 本项目以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开展县级全图斑土地资源调查生产成本定额测算。基于多年土地资源调查生产实践,依据土地调查技

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新技术应用

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新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19-01-23T10:30:48.7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杨袁聪[导读] 摘要:土地调查的目的是确定当前土地的应用状况和使用比例,为今后土地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进而提高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的水平。 云南省地图院云南昆明 650034 摘要:土地调查的目的是确定当前土地的应用状况和使用比例,为今后土地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进而提高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的水平。2017年10月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自2017年起启动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当前,如何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是当前地方各级政府和土地调查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本文就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新技术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第三次;土地调查;3S一体化引言 目前,我国的土地调查已完成两次,2018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已开始实施。通过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能够掌握现阶段土地资源的一手信息例如土地利用状况的相关数据,加强国土资源的数字信息化管理,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化水平,满足经济及社会的发展需求。 1总体流程 根据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有关要求,“三调”的总体流程是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集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并制作正射影像图,与变更调查成果比对并提取与影像特征不匹配的“不一致图斑”。充分利用“3S一体化”和“互联网+外业核查”技术,开展“不一致图斑”等地块的外业调查和在线举证工作,查清耕地、园地、草地、林地、城市、建制镇、独立工矿、村庄等各类土地分布和利用现状。同时充分利用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登记成果,查清城市、建制镇、村庄(以下简称城镇村)内部的商服、工业、仓储、住宅等土地利用状况,形成城乡统一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 2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的技术特点 2.1严密的核查体系,先进的技术手段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技术将严格按照“省级检查、国家核查”制度实施,建立以省为单元的调查结果评价区间,加强省级国土资源管理的主动性。并且为避免前两次全国土地调查过程中工作量大以及效率低等问题再次发生,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技术将借助于新技术对“不一致图斑”的准确调查和举证,得到的结果将传递到调查云平台上,帮助国家和省级的相关部门重新勘查现场,确保调查无误。 2.2调查分类标准科学,调查内容更为丰富 首先,2017年原国土资源部组织修订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新版标准秉持满足生态用地保护需求,明确了新兴产业用地类型、兼顾了农、林、住建等相关部门的业务管理需要。其次,“三调”对城、镇、村建设用地将进一步按照经营特点、利用方式细化调查并逐级汇交,能够提升国土资源城乡一体化管理水平,提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再次,基于“三调”开展的系列专题调查评价工作,进一步丰富了调查成果,有助于更好地支撑耕地保护、闲置用地管理等工作。 2.3可控的调查成果 前两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开展所需的信息资源贫乏,所依据的基础资料较少。为此,国家对土地所有权、地理国情、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调查出的数据经整理存入数据库,且每年都及时更新所调查出的数据,为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提供参考依据。根据调查前所制定的方案,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将充分采用往年的调查成果和影像资料,并与变更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对比,将“不一致图斑”交给地方调查。 3工作任务 一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这是“三调”的中心工作任务,要求各地以1∶5000比例尺为主,按照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标准,对县级行政辖区包括城镇村在内的每一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分布等利用状况进行调查。二是土地权属调查。充分利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成果、土地管理“批供用补查”数据,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城镇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状况。三是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基于“三调”成果和国土资源管理形成的各类管理信息,围绕国土资源精细管理、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及相关专项工作的需要,开展耕地细化调查、“批而未用”土地调查等专项调查。四是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按照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开展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实现对城市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基本农田和其他专项调查数据的综合管理。五是统一时点变更。“三调”完成后,在2019年下半年再次采用数据更新的形式,将成果统一到2019年12月31日时点,形成标准时点调查成果。 4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新技术———3S一体化技术涉及的工作要点(1)底图制作。在底图制作中,首先应考虑底图制作中所需的因素。底图制作时应结合DOM分幅条件和图廓、行政境界等要素,以方便分区进行调查。根据上述要素,可创建地区的工程管控规则,区分地区的行政管控界限。其次,底图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到参数的处理。类型、时相清晰度是根据遥感参数发生变化的,不同的遥感参数在这两个参数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影像处理系统完成参数的设置后,可以纠偏产生的影像,进而满足图形融合和数据分类的要求,还能够将处理后的图像进行保存。另外,为了确保对调查地区的数据综合运用,提高利用率,可将合适波段的全光谱影像与真彩图相融合,进而获得光谱信息种类较多的清晰整合影像。同时,为了确保影像能够按照科学、准确原则进行处理,在基于遥感影像参数的基础上,获取其成像流程,进而分析出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再者,在了解影像处理需求的基础上,采用特殊的软件对影像进行修整,用白色补充影像中空白的地方,如果影像中遇到两种清晰度的问题,则该影像应以高清晰度的标准进行设置。(2)影像表现。结合前两次全国土地调查情况报告,可以得出一些偏远地区存在土地利用率较低和影像获取困难等问题,故在这些地区可以把时间最近的影像作为参考的依据。航天遥感影像设置涵盖两种情况:第一是全色或者完全光谱的影像;第二种是彩虹或真彩色的影像。通过前两次的土地调查,可以知道黑白影像需与完整光谱数据相符,精准度的要求应按照DOM设置,因为DOM 的纹理从清晰度、色彩和反差对比度上要比其他精确度标准合适。如果采用彩色影像,那应使本色得到还原,光谱表现更加丰富。 5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建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