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尔利润表分析

海尔利润表分析

海尔利润表分析
海尔利润表分析

一、

1.收入具体项目分析

营业收入逐年上涨,没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他营业收入比例占主营业务收入由09年的0.35%上涨为10年的1.2%,营业外收入虽有少数上涨,但主营业务收入上涨83.7%,所以企业的营业收入是健康的,上扬的。销售费用虽有上涨,但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由09年的15.1%下降10年的12.9%,下降了2.1%。

投资收益也上涨,但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由0.5%下降到0.44%,海尔集团作为生产企业,投资收益太大的话,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营业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由0.35%上涨到1.21%,虽有上升,但比例不大。

净利润率4.7%

2.收入结构的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但主营业务成本下降。

二、

1.费用具体项目分析

主营业务成本随着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而增长,收入增加,但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73.6%上升到76.6%,需要降低成本。

所得税按时缴纳,

企业的销售费用上涨56.8%,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未来发展,市场开拓和扩大品牌知名度。

管理费用上涨课了61.5%,管理费用适当增长能促进管理层的积极性,但是过高的增长,会打击普通员工的积极性。

财务费用的增加说明海尔集团的筹资能力增强,筹资数量的增加会导致财务费用的上涨。但是财务费用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幅度,应该查明原因,采取对策,控制和降低费用,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

资产减值损失变动不大,没有盈余管理的倾向。

三、

1.利润具体项目分析

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由93.7%下降到80.4%,企业的多种经营业务逐渐发展,并且其他利润没有过大。

营业外利润上升,从6.3%上升到19.5%,10年的营业外利润过高。

四、

1.纵向结构分析

2010年的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最大为76.6%,企业要降低费用,提高利润应该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可以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来进行。营业外收、支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和0.02%,营业外收支净额与营业收入比例为1.08%,说明企业中非日常活动产生的影响不是很大,属于正常情况。与2009年比,营业外收支变动不大。

2.横向结构分析

2010年与2009年相比,营业收入上涨83.7%,成本上涨91.3%,营业税上涨18.9%,销售费用上涨56.8%,管理费用上涨61.5%,财务费用上涨183.5%,投资收益上涨57.8%,营业利润上涨83.2%,营业外收入上涨535.0%,营业外支出80.5%,利润总额上涨113.3%净利润上涨105.5%。企业经营良好。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销售毛利率23.4%

销售利润率2009年为10.9%,2010年为10.2%。海尔的产品附加值不够高,竞争力

不够强,发展潜力一般,获利水平较低。

销售净利润率2009年为4.2%,2010年为4.7%。说明海尔集团产品附加值低,净利率也低。

4.与投资有关的盈利能力分析

2010年总投资报酬率为19.5%。说明企业的投入产出水平好,企业的运营就越有效。

净资产收益率15.4%。

资本金收益率5.9%

5.与费用有关的盈利能力分析

每股收益0.842元

青岛海尔财务报表分析

目录 题目:青岛海尔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 【行业背景】 (1) 一、总体分析 (1) (一)资产变动与结构分析表 (1) (二)流动资产变动与结构分析表 (1) (三)主营业务利润变动分析 (1) (四)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1) 二、偿债能力状况分析 (1) (一)流动比率 (1) (二)现金比率 (1) (三)资产负债率 (1) 三、盈利能力分析 (1) (一)销售利润率 (1) (二)总资产利润率 (1) 四、综合分析 (7) 【参考资料】 (7) 海尔集团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过去及现在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风险状况进行的分析活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对财务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以海尔集团为研究对象,以其近六年的财务报表为基础,对海尔集团的经营现状及其财务状况作深层分析(包括经营状况分析,以及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运营效率、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现金充足能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经营业绩做出评价。本文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基本财务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海尔集团的财务状况 行业背景分析 家用电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国内外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家用电器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极好条件。得益于经济全球化提供的国际市场机遇,历经二十多年的超高速发展,中国家用电器产业已经形成具有相当规模,拥有相当水平的生产体系,形成了超过 3000 亿元市场规模的成熟产业。空调产业作为电器行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近十年里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以前,中国的空调业都以10%以上的速度发展,2004年,尽管原材料涨价趋势很猛,但是中国空调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2005年,空调业发展趋势减缓,市场竞争加剧,但是,就一年整体来说,2005年中国的空调业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根据该公司已公布的2004-2006年度的财务报告,结合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现对该企业财务报告作出如下分析: 一、总体分析 (一)资产变动与结构分析 资产结构表分析单位:万元 200 4 2005 2006 2005增 减 2005 2006增 减 2006增 减%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总资产合计710 706 677750 847675 -32956 -4.64 169925 25.07 100 100 100 流动资产合计395 779 384459 558395 -11320 -2.86 173936 45.24 55.69 56.73 65.87

(完整word版)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黑龙江财经学院 《高级财务管理》 案例分析 班级会计学-8班 小组成员陈瑞琪.陈征.王艳辉小组成员董庆波.刘砾瞳 小组成员杨晓丽.李艳艳

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海尔集团(Haier)是中国大陆最大、也是世界上10大综合家电厂商之一。创立於1984年,22年来持续稳定发展,产品从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在中国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3%,海外销售营收28亿美元 海尔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在印尼等地投资);1999年以后,本土化阶段(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计、生产、销售)。 二、案例分析 1.社会因素 创业25年以来,在“真诚到永远”的理念指导下,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带领海尔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贯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用真情回报社会,以海的品格年复一年地为社会默默地奉献:1993年开始海尔投资制作了212集的动画片《海尔兄弟》;1994年海尔开始投资参加希望工程,在莱西援建了第一所海尔希望小学,从来拉开了援建海尔希望小学的序幕以及各种活动。海尔集团先后被云南团省委、青岛团市委、希望办授予“希望工程贡献奖”和“社会的海尔”等奖项。同时,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也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政治因素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腾飞发展,国家各级政府机构对于经济企业的发展机遇了许多较开放优惠的政策,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许多落后的商业思想观念逐渐被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商业思想所取代,国有企业、集体及民办小厂也随之经历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有许多亏损严重濒临破产的厂子因此而起死回生,而海尔集团正是在这种机遇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3.经济因素 2008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03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7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2008年6月,在《福布斯》

海尔集团跨国经营分析

完成时间:2011/12/4 摘要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本文运用PEST、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SWOT分析等多种战略分析方法,并结合该企业的相关数据对企业内外部进行分析,总结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最后为海尔公司提出相关战略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海尔电器、战略分析、SWOT分析、市场分析、白色家电行业

目录 一、海尔亚太市场综述 (1) 二、海尔经营环境分析(PEST模型) (2) 2.1政治法律环境p (2) 2.2经济环境e (2) 2.3社会环境s (3) 2.4技术环境t (3) 三、海尔SWOT分析 (4) 3.1优势分析s (4) 3.2劣势分析w (5) 3.3机会分析o (5) 3.4威胁分析t (6) 四、海尔集团波特五力模型 (6) 4.1新进入者威胁 (6) 4.2现有竞争者的抗衡 (7) 4.3替代品的威胁 (8) 4.4购买者的价格竞争 (8) 4.5供应商的价格竞争 (8) 五、总结 (9)

一、海尔亚太市场综述 海尔率先进入的是欧美市场,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海尔盯上了亚太地区这个市场。海尔凭借在欧美市场创出的美誉,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东南亚发展中国家。2001年4月,海尔海外第二个工业园在巴基斯坦奠基,标志着海尔正式进入亚太地区市场。紧接着在亚太地区的市场扩展迅速开展起来。2002年5月6日,第一台海尔洗衣机在巴基斯坦海尔工业园走下生产线。巴基斯坦海尔工业园的建成投产用事实证明了海尔“先难后易”战略的正确性。正是因为东南亚国家虽然经济欠发达,缺乏知名家电品牌,这个市场才成为世界众多家电名牌争夺的焦点,如果没有海尔在欧美发达国家创出的美誉,将很难在这个市场立足。 目前,海尔在东南亚地区已分别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越南等国建立工厂,在新加坡建立贸易公司。海尔在东南亚地区市场的拓展已迈上快车道。 二、海尔经营环境分析(PEST模型) 2.1政治法律环境p 19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这便有了海尔集团的前身。 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招标中,海尔冰箱战胜十多个国家的冰箱产品,第一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海尔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2007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而现在,海尔集团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海尔集团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在海尔发展的将近30年来,一直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秉持着遵纪守

青岛海尔财务报表分析报告

大学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作业 题目:海尔2010-2014年度财务报表分析 Qingdao Haier 2010-2014 annual financial statements analysis 课程财务报表分析 授课教师波 班级12级会计四班 作者磊、牛丽丽、高贵莹、侯利群、岳园、越、子奇海尔2010-2014年度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目的是通过分析,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评判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分别对海尔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现金流状况及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所需要的经营决策信息。 目录 二、公司资料 (7) 海尔股份(股票代码600690 以下简称海尔)1984年创立于中国,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在接近3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到海外的卓效成绩。1993年上市时主营冰箱业务,2001年新增空调业务,2010年又新增洗衣机业务,热水器业务,渠道综合服务业务。目前,海尔继续保持全球白电行业引领地位。其中14年,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产品份额继续保持行业第一,空调产品市场份额位居第三。在互联网时代,海尔打造开放式的自主创新体系支持品牌和市场拓展,目前拥有33个研究所,冰箱空调实验室是中国仅有的国家级实验室,海尔所有的产品设计,开发,检测都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在海外设立的信息站和设计分部使海尔可以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在全球白色家电领域,海尔正在成长为行业的引领者和规则的制定者。 (7) 三、海尔集团财务报表分析 (12) 1.偿债能力分析 (12) 表3.1.1 2010-2014财务报表概要 (12) 纵向对比: (13) Current ratio(流动比率)=current assets/current liabilities (13) Quick ratio(速冻比率)=(current assets—inventory)/current liabilities (13) Cash ratio(现金比率)= (cash+CE)/current liabilities (13) 表3.1.2 短期偿债相关比率 (13) 图3.1.1 (13) (14) 表3.1.3 流动比率与同行业横向相比 (14) 图3.1.3流动比率与同行业横向相比 (14)

海尔集团企业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的战略分析 摘要:海尔自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从一个亏损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彩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海尔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战略,它的发展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不同发展阶段的成功战略进行总结,重点分析海尔先难后易的战略思想,以期能给企业以启发。 关键词:海尔;战略;多元化战略 1 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1]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25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2 海尔集团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 2.1 创业期—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海尔集团创业期以发展名牌战略作为公司战略。名牌战略的核心是高质量,“高质量”的内涵远远不仅是符合工厂或国家规定的标准,而是要适应市场需求,占领市场,并进一步创造高效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海尔利润表分析

一、 1.收入具体项目分析 营业收入逐年上涨,没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他营业收入比例占主营业务收入由09年的0.35%上涨为10年的1.2%,营业外收入虽有少数上涨,但主营业务收入上涨83.7%,所以企业的营业收入是健康的,上扬的。销售费用虽有上涨,但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由09年的15.1%下降10年的12.9%,下降了2.1%。 投资收益也上涨,但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由0.5%下降到0.44%,海尔集团作为生产企业,投资收益太大的话,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营业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由0.35%上涨到1.21%,虽有上升,但比例不大。 净利润率4.7% 2.收入结构的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但主营业务成本下降。 二、 1.费用具体项目分析 主营业务成本随着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而增长,收入增加,但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73.6%上升到76.6%,需要降低成本。 所得税按时缴纳, 企业的销售费用上涨56.8%,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未来发展,市场开拓和扩大品牌知名度。 管理费用上涨课了61.5%,管理费用适当增长能促进管理层的积极性,但是过高的增长,会打击普通员工的积极性。 财务费用的增加说明海尔集团的筹资能力增强,筹资数量的增加会导致财务费用的上涨。但是财务费用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幅度,应该查明原因,采取对策,控制和降低费用,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 资产减值损失变动不大,没有盈余管理的倾向。 三、 1.利润具体项目分析 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由93.7%下降到80.4%,企业的多种经营业务逐渐发展,并且其他利润没有过大。 营业外利润上升,从6.3%上升到19.5%,10年的营业外利润过高。 四、 1.纵向结构分析 2010年的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最大为76.6%,企业要降低费用,提高利润应该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可以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来进行。营业外收、支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和0.02%,营业外收支净额与营业收入比例为1.08%,说明企业中非日常活动产生的影响不是很大,属于正常情况。与2009年比,营业外收支变动不大。 2.横向结构分析 2010年与2009年相比,营业收入上涨83.7%,成本上涨91.3%,营业税上涨18.9%,销售费用上涨56.8%,管理费用上涨61.5%,财务费用上涨183.5%,投资收益上涨57.8%,营业利润上涨83.2%,营业外收入上涨535.0%,营业外支出80.5%,利润总额上涨113.3%净利润上涨105.5%。企业经营良好。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销售毛利率23.4% 销售利润率2009年为10.9%,2010年为10.2%。海尔的产品附加值不够高,竞争力

青岛海尔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 青岛海尔2012-2015年度财务报表分析 学院名称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2016 年 6 月 10 日

青岛海尔2012-2015年度财务报表分析 目录 一、青岛海尔外部环境分析 (1) (一)PEST分析 (1) (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2) 二、青岛海尔SWOT分析 (4) (一)SWOT分析基本原理 (4) (二)SWOT分析模型 (5) (三)海尔公司的SWOT分析 (5) 三、用价值链方法分析海尔竞争优势的来源。 (10) (一)辅助活动 (10) (二)基本活动 (12) 四、会计分析 (14)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14) (二)、利润表分析 (18)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 (19) 五、基于财务能力的财务分析 (22) (一)盈利能力分析 (22) (二)营运能力分析 (26) (三)偿债能力分析 (29) (四)发展能力分析 (36)

一、青岛海尔外部环境分析 (一)PEST分析 PEST分析法是战略外部环境分析的基本工具,它通过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技术的角度或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 1、P即Politics(政治要素),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因素。 ①“家电下乡”政策。“十一五”期间,为拉动内需,国家出台了“家电下乡” 的政策。为进一步发挥家电下乡的作用,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2月1日起,在原来14个省市的基础上,开始向全国推广。产品也由过去的“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四个增加“摩托车、电脑、热水器、空调”至八个,且它们和彩电等产品同样享受国家13%的补贴。这期间,海尔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改善企业结构,提高产品档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小家电产品普及率得到提高,家电工业实现了快速、稳步的增长,在全球家电业的地位持续提升。 ②国家家电产业政策。为了加强对家电品牌建设宏观指导、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我国家电行业的品牌建设,工信部规定了《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自主知名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家电品牌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③为增强我国家电行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和促进家电行业的长远发展,国家实行了对家电产业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如产品质量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能源促进法以及出口方面的法律法规,不仅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家电行业的发展模式由开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这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促使企业革新淘汰一部分竞争对手,优化产业结构。 2、E即Economic(经济要素),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因素。 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领先家电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布局全球,不断开拓国外市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海尔

海尔公司分析资料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签名):
二、本次课程设计(论文)应达到的目的
1. 加 深 学 生 对 《企业战略管理》课 程 基 本 知 识 的 理 解 , 提 高 综 合 运 用 知 识 的 能力;
2. 掌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撰写论文的步骤和方法; 3. 学会使用战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处理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次课程设计(论文)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 参数、设计要求等)
1. 课程设计的成果为一篇完整的有关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论文(原则上不少于 5000 字),提交截止时间为周五下午 5 点;
2. 论文应包括封面、任务书、摘要(约 300 字左右)和关键词(一般为 3-5 个)、目 录、正文及参考文献(资料)等内容,要符合学校的有关撰写规范;
3. 论文应突出自己的观点和贡献,文中涉及具体企业的,可对该企业情况进行简要 介绍,但所占篇幅不宜过大;
4. 在设计过程中提倡集体讨论,但论文必须独立完成; 5. 论文中出现的数据、资料等必须注明来源。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及企业内部环境方面的资料; 2.有关战略管理的期刊和文献; 3.《企业战略管理》(第 1 版),蓝海林编著,科学出版社,2011.01 4.《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杨锡怀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5.《企业战略管理》,徐二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 6.《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2001.1。

战略成本管理海尔集团

战略成本管理: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SCM)思想,是上世纪80年代在英美等国管理会计学者的倡导下逐步形成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这一思想与相关方法的讨论日趋深入,日本和欧美的企业管理实践也证明了这是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一)海尔集团基本情况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海尔集团2010年实现全球营销业额1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其中海尔品牌出口和海外销售额55亿美元。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9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2010年,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进入第五年。海尔将继续发扬“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深入推进信息化流程再造,以人单合一的自主经营体为支点,通过“虚实网结合的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商业模式创新,努力打造满足用户动态需求的体系,一如既往地为用户不断创新,创出中华民族自己的世界品牌。 (二)海尔集团日常成本管理状况 本文从四个角度探讨海尔集团成本管理状况。 1.海尔集团成本管理组织机构 (1)海尔集团组织结构概况 关注“海尔”的人都知道,为了应对网络经济和加入WTO带来的挑战,“海尔”从1998年就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在第一个五年中,“海尔”主要实现了组织结构的再造:变传统企业金字塔式的直线职能结构为扁平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市场链流程;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动,加快了用户零距离、产品零库存和营运零资本的“三零”目标的实现。 (2)海尔组织结构分析 海尔集团理念的确立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从传统的职能管理下的业务流程,发展到矩阵型结构的项目流程;然后从解决基于矩阵结构所构建的业务流程,在运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发展到新流程的确立和业务流程的重组。 第一、“海尔”的组织结构是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的转移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从实现“海尔”名牌战略的职能型结构,到实现“海尔”多元化战略的

海尔集团的swot分析

海尔集团的swot分析 众所周知,海尔集团是国内著名的家电生产企业,自1984年成立以来,它以强劲的势头跃居国内家电品牌榜首。但与此同时,海尔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它大刀阔斧开拓各类市场,导致原有的优势丧失,品牌信誉下降,售后服务跟不上,也同样成为其一大败笔。下面,我将对海尔集团做一个全面系统的swot分析,找出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同时试着指导其以后的发展。 一、内部优势条件分析(S): 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100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产品已远销世界各地。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22年的创业之路,每一步,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受到了高度赞誉与评价。海尔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制订了不同的价格,通过制造差别化产品来满足差别消费人群,制订差别的价格歧视。从而使企业形象在提升,销售量在增长,市场份额在扩大。到目前为止海尔集团已在国内建立营销网点数万个,海外营销网点38000多个。产品已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实现出口创汇2.8亿美元,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在山东省,海尔超过专业外贸公司成为进出口额第一的企业。海尔集团经过19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有冰箱辐射到空调、洗衣机彩电热水器乃至手机的庞大家电产业群。这个产业链从青岛出发,一直延伸到个大洲的疆域,形成一条黄金产业带。规模促进上下游企业发展,产业链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制造链湖动区域经济发展。 技术优势:海尔有9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位居行业之首,3种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位,有其专利优势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在许多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创新优势: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 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管理优势: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优势: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员工素质的相对较高;多年规范化管理相当好的基础;真正把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难得有一名老总能够对信息化分析得如此透彻,阐述得头头是道;观念转变在前,流程再造在后,二者相辅相成,交互前行,从张瑞敏砸冰箱开始,首开海尔观念转变之先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才有现在的海尔;等等。相对于国外企业,海尔的信息化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 二、内部劣势条件分析(W):

海尔集团财务报表分析

海尔集团财务报表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定义及相关内容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定义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基本活动为对象、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信息来源、以分析和综合为主要方法的系统认识企业的过程,其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以帮助报表使用人改善决策。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各项基本活动。 (二)、财务报表的构成 1、资产负债表 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其中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资产。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所有者公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这里有个等式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利润表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利润;销售利润+其它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 3、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的三个基本报告之一,也叫账务状况变动表,所表达的是在一固定期间(通常是每月或每季)内,一家机构的现金 (包含现金等价物) 的增减变动情形。 (三)、财务报表比率基本分析方法 比率分析法是以同一期财务报表上若干重要项目的相关数据相互比较,求出比率,用以分析和评价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公司目前和历史状况的一种方法,是财务分析最基本的工具。主要是掌握和运用四类比率,即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成长能力比率、周转能力比率这四大类财务比率。 1、盈利能力分析 比较常用的指标有: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 营业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净额 以上三个指标值越大,盈利能力越强。 2、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应大于1,否则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有问题,最佳值为2以上。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该指标大于1较好。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可与行业平均值比较。 3、周转能力分析

海尔集团发展战略

海尔集团发展战略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海尔集团的发展战略 一、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海尔集团实施名牌战略所采取的措施 (一)追求卓越定位名牌的策略 “名牌战略”的核心是名牌产品,而名牌产品的基础在于质量。张瑞敏上任不久,发现厂里生产的76 台电冰箱不合格。他让全厂职工轮流参观后当众宣布:由生产这批产品的直接责任人亲手砸毁这些冰箱。(二)立足市场发展名牌的策略 为了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地位,海尔集团根据市场细分原则,结合产品的特点和消费者的需求,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营销组合策略,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如宽电压冰箱新品种的问世,打开了广阔的农村市场;集洗、脱、烘于一体的海尔“玛格丽特”三合一全自动洗衣机,以其独特的烘干功能,迎合了饱受“梅雨”之苦的江南地区消费者。 (三)强化管理巩固名牌的策略 海尔集团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创造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模式———OEC,即日清日高管理系统。OEC 是英文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 的缩写,即全方面地对每人、每天、每事进行清理、控制,其主要内涵,就是贯穿在企业各项工作中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四)以人为本弘扬名牌的策略

在企业管理中,海尔强调“人人是人才”的观念。所有的员工都是可造就的人才,应该设法把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发挥出来,使之对企业达到“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的境地。为此,海尔制定了许多有关的制度,如通过实行公开招聘上岗制度,发现人才和促进了人才流动,使许多年轻有为的员工走上了领导岗位。对待被兼并的企业,海尔集团不断地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促使广大干部重新振作起来。(五)联合舰队延伸名牌的策略 在长期的经营中,海尔人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一只战舰的实力再强也是有限的,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孤军作战很难应付复杂的情况,也难免顾此失彼,惨遭败局。海尔创出名牌后,必须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组建联合舰队。1991 年12 月20 日,青岛电冰箱总厂兼并了处境艰难的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厂。1994 年,两厂双双通过了ISO9001 国际认证,从而使海尔集团成为我国唯一3 个主导产品都通过ISO9001国际认证的家电企业。 二、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失败的案例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1984年只有冰箱,1998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纵观海尔集团的多元化战略阶段可以大致的分为5个阶段: (一)单一产品——电冰箱 (二)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

海尔2014年财务报表分析

青岛海尔财务报表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根据海尔2014年资产负债表,编制资产负债表的趋势分析表,如下表所示。 表1 资产负债表趋势分析表 (一)资产负债表总体状况的初步分析 1.资产状况的初步分析 从资产结构来讲,流动资产占比为79.33%,这一比例很高,说明公司经营较为灵活,但应注意自身的稳定性。非流动资产占比由年初的19.31%上升为年末的26.05%,公司的资产结构略有调整。 2.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初步分析

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结构来看,流动负债占比为55.47%,非流动负债占比为5.68%,所有者权益占比为38.80%。由这些比例可见,公司对短期资金的依赖性非常强,面临的偿债压力非常大,风险水平相对较高。 (二)资产主要项目分析 1.货币资金及其质量分析 从总体规模来看,公司货币资金同比增长了38.13%,略大于资产的增幅。公司货币资金持有量在同行业中也处于较高的位置。相对来说,资产的安全性较强,质量较高。 另一方面,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重有所上升,公司自身创造现金的能力较强。在公司筹资渠道畅通的情况下,仍持有过多的货币资金,表明公司在运用资金方面可能比较保守,存在资金闲置问题。 2.应收账款及其质量分析 应收账款同比上升了22.40%,其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由年初的7.09%下降到年末的7.07%。 3. 其他应收款及其质量分析 其他应收款同比下降了3.19%。就其他应收款的规模而言,它由年初的2.82亿元下降至年末的2.73亿元。从附注中了解到,其他应收款增按照账龄来看,则主要是账龄在1年以内的其他应收款。而对于账龄较长和风险较大的其他应收款公司管理较为充分。 4.存货及其质量分析 存货同比增长了9.41%,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由年初的11.29%下

青岛海尔财务报表分析

青岛大学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作业 题目:青岛海尔2010-2014年度财务报表分析Qingdao Haier 2010-2014 annual financial statements analysis 课程财务报表分析 授课教师张波 班级12级会计四班 作者张磊、牛丽丽、高贵莹、侯利群、岳园、李越、李子奇

青岛海尔2010-2014年度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目的是通过分析,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评判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分别对青岛海尔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现金流状况及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所需要的经营决策信息。 目录 二、公司资料 (7)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690 以下简称青岛海尔)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在接近3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内到海外的卓效成绩。1993年上市时主营冰箱业务,2001年新增空调业务,2010年又新增洗衣机业务,热水器业务,渠道综合服务业务。目前,海尔继续保持全球白电行业引领地位。其中14年,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产品份额继续保持行业第一,空调产品市场份额位居第三。在互联网时代,海尔打造开放式的自主创新体系支持品牌和市场拓展,目前拥有33个研究所,冰箱空调实验室是中国仅有的国家级实验室,海尔所有的产品设计,开发,检测都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在海外设立的信息站和设计分部使海尔可以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在全球白色家电领域,海尔正在成长为行业的引领者和规则的制定者。 (7) 三、海尔集团财务报表分析 (12) 1.偿债能力分析 (12) 表3.1.1 2010-2014财务报表概要 (12) 纵向对比: (13) Current ratio(流动比率)=current assets/current liabilities (13) Quick ratio(速冻比率)=(current assets—inventory)/current liabilities (13) Cash ratio(现金比率)= (cash+CE)/current liabilities (13) 表3.1.2 短期偿债相关比率 (13) 图3.1.1 (13) (14) 表3.1.3 流动比率与同行业横向相比 (14) 图3.1.3流动比率与同行业横向相比 (14)

海尔公司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海尔公司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二十年来,海尔集团已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4年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产品已经从当时的单一电冰箱到现在的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热水器、国旅、家居等十几个大门类。2004年,海尔品牌价值实现616亿元,蝉联中国第一品牌。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按公司销量统计,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中排名第四,按品牌销量统计,海尔跃升全球第二大白色家电品牌。 海尔的成功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但其正确而超前的营销战略则具有决定性作用。海尔从创建之初到今天,营销战略在三个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代表了市场经济走向成熟时企业营销战略的发展方向。 一、营销客体从“有形具体产品”到“无形 企业整体形象” 海尔对营销客体的认识就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把每一件产品做好,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要求。在冰箱是奢侈品且质量高销路就好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下,海尔人很自然地把以“市场导向”为

核心内容的市场营销观念作为自己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因此也便产生了海尔创建之初的一系列旨在提高产品质量的管理标准与措施。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当时他们对电冰箱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规定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重要的七项指标的实测值均优于发达国家水平。为了满足当时用户对高档家电的特殊需求,他们对外观、噪音等指标还作出了特别要求。如冰箱外观,国家标准要求1.5米以内看不出划痕,而他们要求则是0.5米以内不得看出划痕;噪音,国家规定为52dB,海尔企业内控标准为50dB。然后是对少数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措施严厉。如1985年,检查出76台电冰箱不合格,而是抢起大锤把它们砸碎,以显示海尔人生产一流产品的决心与信心,这才有了80年代末的一系列质量优势与声誉。 但是,到90年代,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产品日趋多元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尤其是随着供过于求逐渐成为我国家电行业市场供求关系的主旋律,这种单纯依靠技术手段管理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海尔人开始逐步认识到“企业只有在经营观念上领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领先,即没有思路便没有出路”。海尔对产品和产品质量问题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着手从理念上、制度上、全员意识上和生产全过程上采取措施,力争在经营观念上有所突破,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解决产品问题:1、根据自己几年来在产品管理上积累的经验,总结提炼出“日清日高管理理念(OEC)”。率先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标准ISO9001系列标准管理法,并于1992年在我国电冰箱行业率先通过了国际认证,1994年又

海尔集团swot分析及五力分析报告

海尔XQG60-10866洗衣机的SWOT分析 1. 优势——Strength 1.品牌优势海尔集团旗下洗衣机被评为中国名牌,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海尔XQG60-10866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 国际标准提案,已达世界级水平。 2.创新优势海尔XQG60-10866洗衣机泡沫自检、智能断电记忆技术、AMT防霉抗菌窗垫等功能有效的避免洗涤残余刺激皮肤,也便面洗涤资源的浪费和衣服的磨损,呵护家人的健康,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3.文化优势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员工素质的相对较高;多年规范化管理相当好的基础;海尔的信息化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在全球大范围普及和国际化大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扩张局势下,海尔在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当然更容易取得成绩。 2. 劣势——Weakness 海尔在传播和公关技巧方面十分欠缺,这将使中国未来的收购企业十分困难。海尔公关方面欠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在聘任机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注重对技术、知识的考察而忽略了对个人能力的考察。海尔这些年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以至于我们毫不怀疑它的国际化、信息化进行得如火如荼。其内部的信息化还好说,外部的信息化,尤其是与国内供应商、分销商的电子数据交换,却一直处于两难境地,采购和分销成本的降低仍然难以彻底实现。海尔希望它的供应商和分销商的信息化水平都能够跟上它自己,但实际情况与预计却是大相径庭,没有人能跟得上海尔的步伐,海尔最终是孤掌难鸣。

3. 机会——Opportunity 有13亿庞大的人口做后盾,在“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口号下,具有中国品牌优势的消费类概念的海尔近年来的走势特别牛,家电行业作为大众消费品,在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正迎来消费升级换代的背景下即将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国家的支持,国际市场的开拓。中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 4. 威胁——Threat 目前,海尔仍然面临着很多威胁,伴随着家电企业的不断兴起,技术的不断完善,海尔必须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提高自己的优势。此外还而应该向多产业方向发展,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面对海尔的信息化,国内同行们是一边看海尔外部信息化的热闹,一边加紧自身内部信息化的推进,这就是海尔所面临的威胁,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使海尔如芒刺在背,敢于吃螃蟹的也许是英雄,但不一定是成功者。海尔外部信息化的停滞不前,也给国内的信息化产业当头一棒;可以预见到,一旦外部信息化的时机成熟,从技术角度上讲,谁也不会比谁慢多少;倘若撇开这些年来的海尔品牌宣传效应不谈,海尔竞争对手们外部信息化的成长也只是旦夕之间。

青岛海尔利润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作业》 青岛海尔财务报表分析 --2009-2010年利润表分析 第三组 2011年10月

目录 一、2011年10月公司简介 (2) 二、利润表总体状况的初步分析 (2) 三、利润表主要项目的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对营业收入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对营业利润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营业成本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较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结构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利润表的增减变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营业总成本的结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营业总成本项目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错误!未定义书签。 4.营业外收入占利润总额的比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趋势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盈利能力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发展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海尔集团2009年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设计

海尔集团 2009年财务报表分析 班级:会计072班 组别:第一组 组员:张雪芬 070808110 周群 070808121 王松070808204 帅将 070808211 龚洁 070808222

一、海尔集团公司简介 海尔集团总部在中国青岛.海尔集团是中国第一大白色家电制造商。它与IT 行业的联想、化妆品行业的贝雅诗顿、乳制品行业的蒙牛、网络行业的阿里巴巴等都是行业的顶级品牌.也是中国最具价值品牌。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二十五,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二十八。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4月28日,它是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3年10月12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于11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简称:青岛海尔,股票代码:600690。上市十多年来,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营业务收入由上市初的6.8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96.23亿元,在股本大比例扩张的情况下,2006年实现每股收益0.262元。同时,公司由原先只生产电冰箱这一个产品扩展到目前涉及电冰箱、空调、冷柜、系列小家电、电脑板、注塑件、电子商务等业务。公司良好的业绩也渐为广大投资者所认同,公司挂牌证券“青岛海尔”连续入围上证180指数和道中88指数,是证券市场蓝筹绩优股的典型代表。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9年,海尔冰箱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冰箱销量第一,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二、2007—2009年度海尔集团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