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约空袭利比亚

北约空袭利比亚

北约空袭利比亚
北约空袭利比亚

非洲的乱局自3月19日波及利比亚以来,至今日整整10天。10天里,战争态势似乎并没有发生什么出乎意料的改变,看客们更加关注的是战争背后的事实:本次军事行动与伊拉克战争从战术上讲究竟有何具体区别,此次军事行动能否速战速决,都有哪些先进武器运用于行动中,法国为什么派出“阵风”战机和“戴高乐”航母一起参战……科技日报特约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军事专家,解读这些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8年前的3月20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打响了伊拉克战争,8年后几乎是同一日,以法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又开始了打击利比亚的“奥德赛黎明”军事行动。美军伊拉克战争从2003年3月20日正式爆发,到4月11日美军攻占巴格达。进攻者以区区十万余人的军队,在二十几天的时间里,几乎没经过像样的战斗就完全征服了一个世界中等强国。此次以法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就是希望能够像伊拉克战争那样,通过空袭,大规模的施压,速战速决,使得卡扎菲政权迅速倒台。然而,两场军事行动虽具有相当突出的类似之处,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全新作战理论是速战速决获得成功的秘诀,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之所以能够速战速决,除了整体军事实力的绝对优势外,得益于新的作战理论、高技术武器装备和良好的战备训练。美军在这场战争中自始至终贯彻“精确闪击战”和一体化作战战法,力求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根据美军新的战法,对伊作战主要依赖压倒性的空中力量、情报信息、特种部队和常规地面部队的快速行动,并且大量依托非直

接的战争手段,如心理战、宣传战、政治战等,从而使整个作战行动的效果成倍扩大。战争爆发后,美军采取“擒贼先擒王”策略,在2003年3月20日和4月7日两次实施“斩首行动”,地面部队则直取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在3月20日的第一轮空袭仅16小时后,美军第3机步师、英军第7装甲旅等地面部队便挺进伊拉克境内,兵分两路发起地面攻势。进攻中,美军一改常态,不是步步为营以保证后方和供应线绝对安全,而是尽量不同沿途城镇的伊军纠缠,采取二战时期的“越岛”战术,绕过伊南部多座城市,直奔巴格达。其中第3机步师第一天就飞奔160千米,进到纳西里耶城外。虽然美军这一战法在战争初期使世界为之惊讶,3月底也因一度受挫而使美军内部对其表示怀疑,但事实上,美军凭借空中兵力的绝对优势,调整兵力后直捣巴格达,并充分运用“联合城市战法”,采取围点打援战术,利用伊拉克战争一开始便出动大规模的地面部队,并且一路狂奔占领了巴格达。空、天、地多种侦察手段对城市实施全天候监视,当摸清守军布防后,便在4月11日一举控制了巴格达。这一速战速决的胜利使世界一片愕然。

反观美欧联军此次对利比亚发动的“非接触性战争”,与伊拉克战争极为类似:由巡航导弹和战斗机构成的远程打击火力,全面压制利比亚政府军的防空系统、地面部队,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军事打击行动刚开始,美国和英国海军就向利比亚发射了上百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瘫痪了其防空系统。与此同时,法国的“幻影2000”“阵风”战斗机和英国的“狂风”“台风”战斗机担负起空

中打击和空中威慑任务,极力压制利比亚政府军的装甲部队和炮兵力量,以减轻利比亚反对派受到的军事压力。西方的军事行动重点放在空中打击上,打击的重点仍然是在黎波里、米苏拉塔和班加西这几个方向。打击强度与伊拉克战争相比,比较有限。从战斗机出动架次来讲,大体维持在60架次到100架次之间,这个水平与伊拉克战争空袭的强度相比不是很大。在前几次行动取得成效,基本摧毁利比亚空防系统后,联军出动战机架次有减少的趋势。多国联军在不出动地面部队的条件下,即便将空中打击和远程精确打击常态化,重点打击其地面武装,但想要彻底打垮卡扎菲的军力也是不太实际的,很难取得速战速决的效果。

多种先进武器轮番上阵,“阵风”“戴高乐”出尽风头,这次利比亚军事行动中,多种先进武器轮番上阵,让看客大饱眼福。其中,法国可谓出尽风头,特别是“阵风”战机和“戴高乐”航母的参战。“阵风”战斗机是法国达索飞机公司设计开发和建造的双引擎、三角翼、高灵活性多用途战斗机,可携带多种空空和空地武器。“阵风”战斗机机长14.99米,机高5.1米,最大起飞重量18200千克,最大速度M2,作战半径556—926公里,武器装备:装1门机炮,最多可带6500千克武器,包括14个挂架(机身下4个,进气道下2个,翼下6个,翼尖2个),正常载弹量6000千克,最大载弹量8000千克。在执行截击任务时可挂8枚马特拉“米卡”空对空导弹和2个副油箱;对地攻击时可带16颗227千克炸弹、2枚“米卡”导弹和 2个1300升副油箱。在这次行动中,“阵风”战机出尽风头,发挥了极

佳的作用,“阵风”战机先是执行了侦察任务,在3月22日利比亚领空巡飞未遇任何阻力,然后出动打击利比亚政府军攻打班加西的地面部队,保住反对派的大本营,多次轰炸首都的黎波里,严重打击了政府军的士气。“阵风”战机是这次法国军事行动的主打机型,但法国本土距利比亚2000公里以上,不在“阵风”战机攻击范围内。由于目前法国战机中只有“阵风”拥有海军型,可以部署在航空母舰上,于是法国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派上了用场,这也是法国大量使用“阵风”战机的原因。3月20日,由“戴高乐”号航母、3艘军舰、一艘补给舰和一艘攻击型核潜艇组成的法军舰队从法国南部土伦军港出发,前往利比亚参与军事打击行动。此外,航母的运用也有其经济上的考虑,有了这个“巨无霸”作战平台,作战机可就近起降、加油,省去远程奔袭的费用。“戴高乐”号是法国海军首艘核动力中型航空母舰,是法国海军的旗舰,正式成军于2001年5月18日。该舰长261.5米,宽31.5米,飞行甲板最宽64.4米,吃水8.5米,标准排水量35500吨,满载排水量近4万吨,能以27节航速行进,核反应堆加一次燃料可工作5年以上。该舰全员编制1700人,戴高乐号舰载机的上限约为40架,主要包括海基版本的阵风式战斗机与超级军旗攻击机两款法制战机,以及美制的E-2C鹰眼式空中预警机。此外,戴高乐号还是史上第一艘在设计时加入隐身性能考虑的航空母舰。

除“阵风”和“戴高乐”外,亮相最多的要算是“战斧”导弹了。“战斧”式巡航导弹是美国研制的一种从敌防御火力圈外投射的

纵深打击武器,可以从水面作战舰艇或潜艇上发射,攻击舰艇或陆上目标,主要用于对严密设防区域的目标实施精确攻击。该导弹飞行速度快,在航行中采用惯性制导加地形匹配或卫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导,可以自动调整高度和速度进行高速攻击。导弹表层有吸收雷达波的涂层,具有隐身飞行性能,是美国军械库中最有威力的“防空区外发射”导弹。每枚“战斧”巡航导弹的价格为56.9万美元,被不少西方国家视为“经济型”武器。也正因如此,此次利比亚军事行动中,“战斧”被大量使用。其他在这次军事行动被大量使用的还有“幻影-2000”战斗机和B-2隐形轰炸机。“幻影-2000”是法国达索公司生产的轻型超音速战斗机,1983年开始装备法国空军,是法国空军上世纪80至90年代的主力战斗机。它的主要任务是截击和制空,也可执行对地攻击,还可担任战术核攻击任务。B-2是美国空军重型隐形轰炸机,它能从美国本土或前沿基地起飞,在无需支援飞机护航的情况下,穿透敌方复杂的防空系统,攻击高价值、强防御、最急迫的目标。

8年前的3月20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打响了伊拉克战争,8年后几乎是同一日,以法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又开始了打击利比亚的“奥德赛黎明”军事行动。美军伊拉克战争从2003年3月20日正式爆发,到4月11日美军攻占巴格达。进攻者以区区十万余人的军队,在二十几天的时间里,几乎没经过像样的战斗就完全征服了一个世界中等强国。此次以法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就是希望能够像伊拉克战争那样,通过空袭,大规模的施压,速战速决,使

得卡扎菲政权迅速倒台。然而,两场军事行动虽具有相当突出的类似之处,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全新作战理论是速战速决获得成功的秘诀,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之所以能够速战速决,除了整体军事实力的绝对优势外,得益于新的作战理论、高技术武器装备和良好的战备训练。美军在这场战争中自始至终贯彻“精确闪击战”和一体化作战战法,力求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根据美军新的战法,对伊作战主要依赖压倒性的空中力量、情报信息、特种部队和常规地面部队的快速行动,并且大量依托非直接的战争手段,如心理战、宣传战、政治战等,从而使整个作战行动的效果成倍扩大。战争爆发后,美军采取“擒贼先擒王”策略,在2003年3月20日和4月7日两次实施“斩首行动”,地面部队则直取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在3月20日的第一轮空袭仅16小时后,美军第3机步师、英军第7装甲旅等地面部队便挺进伊拉克境内,兵分两路发起地面攻势。进攻中,美军一改常态,不是步步为营以保证后方和供应线绝对安全,而是尽量不同沿途城镇的伊军纠缠,采取二战时期的“越岛”战术,绕过伊南部多座城市,直奔巴格达。其中第3机步师第一天就飞奔160千米,进到纳西里耶城外。虽然美军这一战法在战争初期使世界为之惊讶,3月底也因一度受挫而使美军内部对其表示怀疑,但事实上,美军凭借空中兵力的绝对优势,调整兵力后直捣巴格达,并充分运用“联合城市战法”,采取围点打援战术,利用伊拉克战争一开始便出动大规模的地面部队,并且一路狂奔占领了巴格达。空、天、地多种侦察手段对城市实施全天候监视,当摸清守军

布防后,便在4月11日一举控制了巴格达。这一速战速决的胜利使世界一片愕然。

反观美欧联军此次对利比亚发动的“非接触性战争”,与伊拉克战争极为类似:由巡航导弹和战斗机构成的远程打击火力,全面压制利比亚政府军的防空系统、地面部队,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军事打击行动刚开始,美国和英国海军就向利比亚发射了上百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瘫痪了其防空系统。与此同时,法国的“幻影2000”“阵风”战斗机和英国的“狂风”“台风”战斗机担负起空中打击和空中威慑任务,极力压制利比亚政府军的装甲部队和炮兵力量,以减轻利比亚反对派受到的军事压力。西方的军事行动重点放在空中打击上,打击的重点仍然是在黎波里、米苏拉塔和班加西这几个方向。打击强度与伊拉克战争相比,比较有限。从战斗机出动架次来讲,大体维持在60架次到100架次之间,这个水平与伊拉克战争空袭的强度相比不是很大。在前几次行动取得成效,基本摧毁利比亚空防系统后,联军出动战机架次有减少的趋势。多国联军在不出动地面部队的条件下,即便将空中打击和远程精确打击常态化,重点打击其地面武装,但想要彻底打垮卡扎菲的军力也是不太实际的,很难取得速战速决的效果。

多种先进武器轮番上阵,“阵风”“戴高乐”出尽风头,这次利比亚军事行动中,多种先进武器轮番上阵,让看客大饱眼福。其中,法国可谓出尽风头,特别是“阵风”战机和“戴高乐”航母的参战。“阵风”战斗机是法国达索飞机公司设计开发和建造的双引擎、三角

翼、高灵活性多用途战斗机,可携带多种空空和空地武器。“阵风”战斗机机长14.99米,机高5.1米,最大起飞重量18200千克,最大速度M2,作战半径556—926公里,武器装备:装1门机炮,最多可带6500千克武器,包括14个挂架(机身下4个,进气道下2个,翼下6个,翼尖2个),正常载弹量6000千克,最大载弹量8000千克。在执行截击任务时可挂8枚马特拉“米卡”空对空导弹和2个副油箱;对地攻击时可带16颗227千克炸弹、2枚“米卡”导弹和 2个1300升副油箱。在这次行动中,“阵风”战机出尽风头,发挥了极佳的作用,“阵风”战机先是执行了侦察任务,在3月22日利比亚领空巡飞未遇任何阻力,然后出动打击利比亚政府军攻打班加西的地面部队,保住反对派的大本营,多次轰炸首都的黎波里,严重打击了政府军的士气。“阵风”战机是这次法国军事行动的主打机型,但法国本土距利比亚2000公里以上,不在“阵风”战机攻击范围内。由于目前法国战机中只有“阵风”拥有海军型,可以部署在航空母舰上,于是法国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派上了用场,这也是法国大量使用“阵风”战机的原因。3月20日,由“戴高乐”号航母、3艘军舰、一艘补给舰和一艘攻击型核潜艇组成的法军舰队从法国南部土伦军港出发,前往利比亚参与军事打击行动。此外,航母的运用也有其经济上的考虑,有了这个“巨无霸”作战平台,作战机可就近起降、加油,省去远程奔袭的费用。“戴高乐”号是法国海军首艘核动力中型航空母舰,是法国海军的旗舰,正式成军于2001年5月18日。该舰长261.5米,宽31.5米,飞行甲板最宽64.4米,吃水8.5

米,标准排水量35500吨,满载排水量近4万吨,能以27节航速行进,核反应堆加一次燃料可工作5年以上。该舰全员编制1700人,戴高乐号舰载机的上限约为40架,主要包括海基版本的阵风式战斗机与超级军旗攻击机两款法制战机,以及美制的E-2C鹰眼式空中预警机。此外,戴高乐号还是史上第一艘在设计时加入隐身性能考虑的航空母舰。

除“阵风”和“戴高乐”外,亮相最多的要算是“战斧”导弹了。“战斧”式巡航导弹是美国研制的一种从敌防御火力圈外投射的纵深打击武器,可以从水面作战舰艇或潜艇上发射,攻击舰艇或陆上目标,主要用于对严密设防区域的目标实施精确攻击。该导弹飞行速度快,在航行中采用惯性制导加地形匹配或卫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导,可以自动调整高度和速度进行高速攻击。导弹表层有吸收雷达波的涂层,具有隐身飞行性能,是美国军械库中最有威力的“防空区外发射”导弹。每枚“战斧”巡航导弹的价格为56.9万美元,被不少西方国家视为“经济型”武器。也正因如此,此次利比亚军事行动中,“战斧”被大量使用。其他在这次军事行动被大量使用的还有“幻影-2000”战斗机和B-2隐形轰炸机。“幻影-2000”是法国达索公司生产的轻型超音速战斗机,1983年开始装备法国空军,是法国空军上世纪80至90年代的主力战斗机。它的主要任务是截击和制空,也可执行对地攻击,还可担任战术核攻击任务。B-2是美国空军重型隐形轰炸机,它能从美国本土或前沿基地起飞,在无需支援飞机护航的情况下,穿透敌方复杂的防空系统,攻击高价值、强防御、最急迫的目

标。

8年前的3月20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打响了伊拉克战争,8年后几乎是同一日,以法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又开始了打击利比亚的“奥德赛黎明”军事行动。美军伊拉克战争从2003年3月20日正式爆发,到4月11日美军攻占巴格达。进攻者以区区十万余人的军队,在二十几天的时间里,几乎没经过像样的战斗就完全征服了一个世界中等强国。此次以法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就是希望能够像伊拉克战争那样,通过空袭,大规模的施压,速战速决,使得卡扎菲政权迅速倒台。然而,两场军事行动虽具有相当突出的类似之处,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全新作战理论是速战速决获得成功的秘诀,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之所以能够速战速决,除了整体军事实力的绝对优势外,得益于新的作战理论、高技术武器装备和良好的战备训练。美军在这场战争中自始至终贯彻“精确闪击战”和一体化作战战法,力求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根据美军新的战法,对伊作战主要依赖压倒性的空中力量、情报信息、特种部队和常规地面部队的快速行动,并且大量依托非直接的战争手段,如心理战、宣传战、政治战等,从而使整个作战行动的效果成倍扩大。战争爆发后,美军采取“擒贼先擒王”策略,在2003年3月20日和4月7日两次实施“斩首行动”,地面部队则直取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在3月20日的第一轮空袭仅16小时后,美军第3机步师、英军第7装甲旅等地面部队便挺进伊拉克境内,兵分两路发起地面攻势。进攻中,美军一改常态,不是步步为营以保证后方

和供应线绝对安全,而是尽量不同沿途城镇的伊军纠缠,采取二战时期的“越岛”战术,绕过伊南部多座城市,直奔巴格达。其中第3机步师第一天就飞奔160千米,进到纳西里耶城外。虽然美军这一战法在战争初期使世界为之惊讶,3月底也因一度受挫而使美军内部对其表示怀疑,但事实上,美军凭借空中兵力的绝对优势,调整兵力后直捣巴格达,并充分运用“联合城市战法”,采取围点打援战术,利用伊拉克战争一开始便出动大规模的地面部队,并且一路狂奔占领了巴格达。空、天、地多种侦察手段对城市实施全天候监视,当摸清守军布防后,便在4月11日一举控制了巴格达。这一速战速决的胜利使世界一片愕然。

反观美欧联军此次对利比亚发动的“非接触性战争”,与伊拉克战争极为类似:由巡航导弹和战斗机构成的远程打击火力,全面压制利比亚政府军的防空系统、地面部队,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军事打击行动刚开始,美国和英国海军就向利比亚发射了上百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瘫痪了其防空系统。与此同时,法国的“幻影2000”“阵风”战斗机和英国的“狂风”“台风”战斗机担负起空中打击和空中威慑任务,极力压制利比亚政府军的装甲部队和炮兵力量,以减轻利比亚反对派受到的军事压力。西方的军事行动重点放在空中打击上,打击的重点仍然是在黎波里、米苏拉塔和班加西这几个方向。打击强度与伊拉克战争相比,比较有限。从战斗机出动架次来讲,大体维持在60架次到100架次之间,这个水平与伊拉克战争空袭的强度相比不是很大。在前几次行动取得成效,基本摧毁利比亚空

防系统后,联军出动战机架次有减少的趋势。多国联军在不出动地面部队的条件下,即便将空中打击和远程精确打击常态化,重点打击其地面武装,但想要彻底打垮卡扎菲的军力也是不太实际的,很难取得速战速决的效果。

多种先进武器轮番上阵,“阵风”“戴高乐”出尽风头,这次利比亚军事行动中,多种先进武器轮番上阵,让看客大饱眼福。其中,法国可谓出尽风头,特别是“阵风”战机和“戴高乐”航母的参战。“阵风”战斗机是法国达索飞机公司设计开发和建造的双引擎、三角翼、高灵活性多用途战斗机,可携带多种空空和空地武器。“阵风”战斗机机长14.99米,机高5.1米,最大起飞重量18200千克,最大速度M2,作战半径556—926公里,武器装备:装1门机炮,最多可带6500千克武器,包括14个挂架(机身下4个,进气道下2个,翼下6个,翼尖2个),正常载弹量6000千克,最大载弹量8000千克。在执行截击任务时可挂8枚马特拉“米卡”空对空导弹和2个副油箱;对地攻击时可带16颗227千克炸弹、2枚“米卡”导弹和 2个1300升副油箱。在这次行动中,“阵风”战机出尽风头,发挥了极佳的作用,“阵风”战机先是执行了侦察任务,在3月22日利比亚领空巡飞未遇任何阻力,然后出动打击利比亚政府军攻打班加西的地面部队,保住反对派的大本营,多次轰炸首都的黎波里,严重打击了政府军的士气。“阵风”战机是这次法国军事行动的主打机型,但法国本土距利比亚2000公里以上,不在“阵风”战机攻击范围内。由于目前法国战机中只有“阵风”拥有海军型,可以部署在航空母舰

上,于是法国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派上了用场,这也是法国大量使用“阵风”战机的原因。3月20日,由“戴高乐”号航母、3艘军舰、一艘补给舰和一艘攻击型核潜艇组成的法军舰队从法国南部土伦军港出发,前往利比亚参与军事打击行动。此外,航母的运用也有其经济上的考虑,有了这个“巨无霸”作战平台,作战机可就近起降、加油,省去远程奔袭的费用。“戴高乐”号是法国海军首艘核动力中型航空母舰,是法国海军的旗舰,正式成军于2001年5月18日。该舰长261.5米,宽31.5米,飞行甲板最宽64.4米,吃水8.5米,标准排水量35500吨,满载排水量近4万吨,能以27节航速行进,核反应堆加一次燃料可工作5年以上。该舰全员编制1700人,戴高乐号舰载机的上限约为40架,主要包括海基版本的阵风式战斗机与超级军旗攻击机两款法制战机,以及美制的E-2C鹰眼式空中预警机。此外,戴高乐号还是史上第一艘在设计时加入隐身性能考虑的航空母舰。

除“阵风”和“戴高乐”外,亮相最多的要算是“战斧”导弹了。“战斧”式巡航导弹是美国研制的一种从敌防御火力圈外投射的纵深打击武器,可以从水面作战舰艇或潜艇上发射,攻击舰艇或陆上目标,主要用于对严密设防区域的目标实施精确攻击。该导弹飞行速度快,在航行中采用惯性制导加地形匹配或卫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导,可以自动调整高度和速度进行高速攻击。导弹表层有吸收雷达波的涂层,具有隐身飞行性能,是美国军械库中最有威力的“防空区外发射”导弹。每枚“战斧”巡航导弹的价格为56.9万美元,被不少西

方国家视为“经济型”武器。也正因如此,此次利比亚军事行动中,“战斧”被大量使用。其他在这次军事行动被大量使用的还有“幻影-2000”战斗机和B-2隐形轰炸机。“幻影-2000”是法国达索公司生产的轻型超音速战斗机,1983年开始装备法国空军,是法国空军上世纪80至90年代的主力战斗机。它的主要任务是截击和制空,也可执行对地攻击,还可担任战术核攻击任务。B-2是美国空军重型隐形轰炸机,它能从美国本土或前沿基地起飞,在无需支援飞机护航的情况下,穿透敌方复杂的防空系统,攻击高价值、强防御、最急迫的目标。

8年前的3月20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打响了伊拉克战争,8年后几乎是同一日,以法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又开始了打击利比亚的“奥德赛黎明”军事行动。美军伊拉克战争从2003年3月20日正式爆发,到4月11日美军攻占巴格达。进攻者以区区十万余人的军队,在二十几天的时间里,几乎没经过像样的战斗就完全征服了一个世界中等强国。此次以法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就是希望能够像伊拉克战争那样,通过空袭,大规模的施压,速战速决,使得卡扎菲政权迅速倒台。然而,两场军事行动虽具有相当突出的类似之处,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全新作战理论是速战速决获得成功的秘诀,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之所以能够速战速决,除了整体军事实力的绝对优势外,得益于新的作战理论、高技术武器装备和良好的战备训练。美军在这场战争中自始至终贯彻“精确闪击战”和一体化作战战法,力求达到速战速决

的目的。根据美军新的战法,对伊作战主要依赖压倒性的空中力量、情报信息、特种部队和常规地面部队的快速行动,并且大量依托非直接的战争手段,如心理战、宣传战、政治战等,从而使整个作战行动的效果成倍扩大。战争爆发后,美军采取“擒贼先擒王”策略,在2003年3月20日和4月7日两次实施“斩首行动”,地面部队则直取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在3月20日的第一轮空袭仅16小时后,美军第3机步师、英军第7装甲旅等地面部队便挺进伊拉克境内,兵分两路发起地面攻势。进攻中,美军一改常态,不是步步为营以保证后方和供应线绝对安全,而是尽量不同沿途城镇的伊军纠缠,采取二战时期的“越岛”战术,绕过伊南部多座城市,直奔巴格达。其中第3机步师第一天就飞奔160千米,进到纳西里耶城外。虽然美军这一战法在战争初期使世界为之惊讶,3月底也因一度受挫而使美军内部对其表示怀疑,但事实上,美军凭借空中兵力的绝对优势,调整兵力后直捣巴格达,并充分运用“联合城市战法”,采取围点打援战术,利用伊拉克战争一开始便出动大规模的地面部队,并且一路狂奔占领了巴格达。空、天、地多种侦察手段对城市实施全天候监视,当摸清守军布防后,便在4月11日一举控制了巴格达。这一速战速决的胜利使世界一片愕然。

反观美欧联军此次对利比亚发动的“非接触性战争”,与伊拉克战争极为类似:由巡航导弹和战斗机构成的远程打击火力,全面压制利比亚政府军的防空系统、地面部队,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军事打击行动刚开始,美国和英国海军就向利比亚发射了上百枚

“战斧”式巡航导弹,瘫痪了其防空系统。与此同时,法国的“幻影2000”“阵风”战斗机和英国的“狂风”“台风”战斗机担负起空中打击和空中威慑任务,极力压制利比亚政府军的装甲部队和炮兵力量,以减轻利比亚反对派受到的军事压力。西方的军事行动重点放在空中打击上,打击的重点仍然是在黎波里、米苏拉塔和班加西这几个方向。打击强度与伊拉克战争相比,比较有限。从战斗机出动架次来讲,大体维持在60架次到100架次之间,这个水平与伊拉克战争空袭的强度相比不是很大。在前几次行动取得成效,基本摧毁利比亚空防系统后,联军出动战机架次有减少的趋势。多国联军在不出动地面部队的条件下,即便将空中打击和远程精确打击常态化,重点打击其地面武装,但想要彻底打垮卡扎菲的军力也是不太实际的,很难取得速战速决的效果。

多种先进武器轮番上阵,“阵风”“戴高乐”出尽风头,这次利比亚军事行动中,多种先进武器轮番上阵,让看客大饱眼福。其中,法国可谓出尽风头,特别是“阵风”战机和“戴高乐”航母的参战。“阵风”战斗机是法国达索飞机公司设计开发和建造的双引擎、三角翼、高灵活性多用途战斗机,可携带多种空空和空地武器。“阵风”战斗机机长14.99米,机高5.1米,最大起飞重量18200千克,最大速度M2,作战半径556—926公里,武器装备:装1门机炮,最多可带6500千克武器,包括14个挂架(机身下4个,进气道下2个,翼下6个,翼尖2个),正常载弹量6000千克,最大载弹量8000千克。在执行截击任务时可挂8枚马特拉“米卡”空对空导弹和2个副油

箱;对地攻击时可带16颗227千克炸弹、2枚“米卡”导弹和 2个1300升副油箱。在这次行动中,“阵风”战机出尽风头,发挥了极佳的作用,“阵风”战机先是执行了侦察任务,在3月22日利比亚领空巡飞未遇任何阻力,然后出动打击利比亚政府军攻打班加西的地面部队,保住反对派的大本营,多次轰炸首都的黎波里,严重打击了政府军的士气。“阵风”战机是这次法国军事行动的主打机型,但法国本土距利比亚2000公里以上,不在“阵风”战机攻击范围内。由于目前法国战机中只有“阵风”拥有海军型,可以部署在航空母舰上,于是法国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派上了用场,这也是法国大量使用“阵风”战机的原因。3月20日,由“戴高乐”号航母、3艘军舰、一艘补给舰和一艘攻击型核潜艇组成的法军舰队从法国南部土伦军港出发,前往利比亚参与军事打击行动。此外,航母的运用也有其经济上的考虑,有了这个“巨无霸”作战平台,作战机可就近起降、加油,省去远程奔袭的费用。“戴高乐”号是法国海军首艘核动力中型航空母舰,是法国海军的旗舰,正式成军于2001年5月18日。该舰长261.5米,宽31.5米,飞行甲板最宽64.4米,吃水8.5米,标准排水量35500吨,满载排水量近4万吨,能以27节航速行进,核反应堆加一次燃料可工作5年以上。该舰全员编制1700人,戴高乐号舰载机的上限约为40架,主要包括海基版本的阵风式战斗机与超级军旗攻击机两款法制战机,以及美制的E-2C鹰眼式空中预警机。此外,戴高乐号还是史上第一艘在设计时加入隐身性能考虑的航空母舰。

除“阵风”和“戴高乐”外,亮相最多的要算是“战斧”导弹了。“战斧”式巡航导弹是美国研制的一种从敌防御火力圈外投射的纵深打击武器,可以从水面作战舰艇或潜艇上发射,攻击舰艇或陆上目标,主要用于对严密设防区域的目标实施精确攻击。该导弹飞行速度快,在航行中采用惯性制导加地形匹配或卫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导,可以自动调整高度和速度进行高速攻击。导弹表层有吸收雷达波的涂层,具有隐身飞行性能,是美国军械库中最有威力的“防空区外发射”导弹。每枚“战斧”巡航导弹的价格为56.9万美元,被不少西方国家视为“经济型”武器。也正因如此,此次利比亚军事行动中,“战斧”被大量使用。其他在这次军事行动被大量使用的还有“幻影-2000”战斗机和B-2隐形轰炸机。“幻影-2000”是法国达索公司生产的轻型超音速战斗机,1983年开始装备法国空军,是法国空军上世纪80至90年代的主力战斗机。它的主要任务是截击和制空,也可执行对地攻击,还可担任战术核攻击任务。B-2是美国空军重型隐形轰炸机,它能从美国本土或前沿基地起飞,在无需支援飞机护航的情况下,穿透敌方复杂的防空系统,攻击高价值、强防御、最急迫的目标。

8年前的3月20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打响了伊拉克战争,8年后几乎是同一日,以法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又开始了打击利比亚的“奥德赛黎明”军事行动。美军伊拉克战争从2003年3月20日正式爆发,到4月11日美军攻占巴格达。进攻者以区区十万余人的军队,在二十几天的时间里,几乎没经过像样的战斗就完全征服了一个世界

中等强国。此次以法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就是希望能够像伊拉克战争那样,通过空袭,大规模的施压,速战速决,使得卡扎菲政权迅速倒台。然而,两场军事行动虽具有相当突出的类似之处,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全新作战理论是速战速决获得成功的秘诀,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之所以能够速战速决,除了整体军事实力的绝对优势外,得益于新的作战理论、高技术武器装备和良好的战备训练。美军在这场战争中自始至终贯彻“精确闪击战”和一体化作战战法,力求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根据美军新的战法,对伊作战主要依赖压倒性的空中力量、情报信息、特种部队和常规地面部队的快速行动,并且大量依托非直接的战争手段,如心理战、宣传战、政治战等,从而使整个作战行动的效果成倍扩大。战争爆发后,美军采取“擒贼先擒王”策略,在2003年3月20日和4月7日两次实施“斩首行动”,地面部队则直取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在3月20日的第一轮空袭仅16小时后,美军第3机步师、英军第7装甲旅等地面部队便挺进伊拉克境内,兵分两路发起地面攻势。进攻中,美军一改常态,不是步步为营以保证后方和供应线绝对安全,而是尽量不同沿途城镇的伊军纠缠,采取二战时期的“越岛”战术,绕过伊南部多座城市,直奔巴格达。其中第3机步师第一天就飞奔160千米,进到纳西里耶城外。虽然美军这一战法在战争初期使世界为之惊讶,3月底也因一度受挫而使美军内部对其表示怀疑,但事实上,美军凭借空中兵力的绝对优势,调整兵力后直捣巴格达,并充分运用“联合城市战法”,采取围点打援战术,利用

伊拉克战争一开始便出动大规模的地面部队,并且一路狂奔占领了巴格达。空、天、地多种侦察手段对城市实施全天候监视,当摸清守军布防后,便在4月11日一举控制了巴格达。这一速战速决的胜利使世界一片愕然。

反观美欧联军此次对利比亚发动的“非接触性战争”,与伊拉克战争极为类似:由巡航导弹和战斗机构成的远程打击火力,全面压制利比亚政府军的防空系统、地面部队,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军事打击行动刚开始,美国和英国海军就向利比亚发射了上百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瘫痪了其防空系统。与此同时,法国的“幻影2000”“阵风”战斗机和英国的“狂风”“台风”战斗机担负起空中打击和空中威慑任务,极力压制利比亚政府军的装甲部队和炮兵力量,以减轻利比亚反对派受到的军事压力。西方的军事行动重点放在空中打击上,打击的重点仍然是在黎波里、米苏拉塔和班加西这几个方向。打击强度与伊拉克战争相比,比较有限。从战斗机出动架次来讲,大体维持在60架次到100架次之间,这个水平与伊拉克战争空袭的强度相比不是很大。在前几次行动取得成效,基本摧毁利比亚空防系统后,联军出动战机架次有减少的趋势。多国联军在不出动地面部队的条件下,即便将空中打击和远程精确打击常态化,重点打击其地面武装,但想要彻底打垮卡扎菲的军力也是不太实际的,很难取得速战速决的效果。

多种先进武器轮番上阵,“阵风”“戴高乐”出尽风头,这次利比亚军事行动中,多种先进武器轮番上阵,让看客大饱眼福。其中,

以利比亚战争为例,谈谈你对新干涉主义的理解

以利比亚战争为例,谈谈你对新干涉主义的理解 摘要:利比亚战争,是以北约为首的西方国家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的一次武装侵略,在这次局部战争中,显示出了“新干涉主义”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干涉主义人权民主利比亚和平 新干涉主义,指的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的价值观为借口,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为手段,以推行霸权主义和构筑有利于西方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为目的的思潮和模式。以科索沃危机为契机,新干涉主义正在西方乃至全球日渐抬头。它作为一种处理国际问题的模式,日益显示出对国际关系的危害。而且在美国及其盟国的推动下,新干涉主义在理论上日渐完备,在行动上日渐机制化、制度化、模式化。 2011年3月19日,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发动了名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打击,以武力方式推翻了卡扎菲政权。这场战争成为西方国家强行武力介入一个主权国家内部事务的一个新“范例”,“新干涉主义”成为笼罩在国际关系中挥之不去的一块阴云。 新干涉主义的有两大理论支点: 其一是“人权高于主权论”。新干涉主义在人权和主权关系上大做文章,提出什么“人权高于主权”“主权有限论”“主权过时论”“人权无国界”,大力鼓吹所谓“人权外交”和“道德贸易”。这一次的利比亚战争,从一开始,西方社会,尤其是西方媒体,就极力凸显卡扎菲的独裁统治,在国内犯下了一系列反人类的有违人权、道德的罪行,为其下一步武力出兵,寻找法理依据。 其二是“捍卫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公开宣扬什么人道主义、民主与法治是西方共同的价值观,维护西方价值观与“被压迫民族”权利符合西方战略利益。这次的利比亚战争,北约国家从一开始就是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干涉利比亚内政,表面上看是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实际上是暗度陈仓,以此为掩护,向利比亚反对派提供大量的武器等军事支持。 最近,在西亚北非地区相继发生的所谓“阿拉伯之春”造成了这个地区一些国家的政治动荡,西方则借机鼓吹“民主化”,目的是将这些国家纳入自己所设置的所谓的“民主化”轨道。利比亚爆发社会动荡伊始,西方舆论便立即认定这

出大事 中国驻利比亚使馆突然宣布紧急撤侨

记者28日从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馆获悉,使馆当天发布安全提醒,提醒中国公民不要前往利比亚,并提醒在利比亚中国公民及早撤出。 使馆安全提醒说,利比亚战乱持续,多地有武装冲突,并向油田、港口等重要设施蔓延。大使馆提醒中国公民不要前往利比亚,在利比亚的中国公民也应及早撤出。 自今年7月13日利比亚冲突升级以来,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多次发布安全提醒,要求在利中国公民尽快撤离。1000多名在利中国公民在使馆积极协助下顺利撤离。 中国在利比亚的撤侨行动标志着一个深远的转变。它让中国达到美国、英国以及其它发达国家的水平,可在远离本土的地方保护本国公民。 但它同样是一个证据,证明随着中国更深地卷入遥远(而且有时是不稳定)国度的事务,中国置身事外的能力正逐渐下降。 长期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专家一直对于不断增多的海外中国公民的脆弱感到担忧。2007年,16名中国石油工人在尼日利亚遭到绑架,9名被埃塞俄比亚叛军杀害。此前,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之后,中国政府曾紧张地关注局势发展,当时瑞典等国家的政府因营救行动而受到批评。在那场危机中,中国派出了一艘货船,而美国出动了第七舰队。

利比亚的事件确实证明了中国的远程行动能力。但同样,它们似乎也表明中国正受到各种事件的冲击。 除了军事因素的问题,还有另一个重要新闻恐怕也是中国这次突然撤侨的原因之一。 利比亚:H5N1禽流感疫情 利比亚卫生部长礼达12月27日发表声明说,该国发生H5N1禽流感疫情,已导致4人死亡,其中3人死于首都的黎波里,另外一人死于东部靠近埃及边界的托布鲁克市。在托布鲁克医疗中心,目前还有一名疑似H5N1禽流感患者接受观察治疗。 解放军援利比亚医疗队收治首例埃博拉确诊患者 当地时间12月23日,笔者在利比里亚中国埃博拉诊疗中心获悉,在我军援利医疗队收治的留观者中,出现1例埃博拉病毒检测阳性患者。这是自12月5 日该诊疗中心开诊接收病人以来,出现的首例埃博拉确诊患者。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浅析利比亚事件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浅析利比亚战争的原因 市营(1)班庄倩2010125122 【摘要】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对于“社会基本矛盾”这一基本概念的解释与阐述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对于外国的剥削实施,分析和阐述了此前利比亚战争的内因和外因。认为分别是由其内部的阶级矛盾,以及外部对于其国家资源的虎视眈眈这两个原因而形成了这场战争。 【关键词】利比亚战争社会根本矛盾资本主义 一、事件简介 由于内部的动乱和外部资本主义势力对于利本身的资源窥视已久,2011年3月19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Operation Odyssey Dawn”)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美军在这次行动共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经过一个多月的演变,自北京时间2011年3月20日0:45,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 二、内因分析 众所周知,作为非洲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报告,2010 年利比亚的石油产业占其出口额的95%,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利亚的人均GDP 达到了将近一万五千美元,在世界各国的排名中并不低,但由于缺乏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利比亚的失业率达到了近30%。由此可见,利比亚最突出的社会矛盾之一便是失业率高。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当旧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生产力就必然要求改变或变革生产关系。1利比亚石油业的如此发达以及与之相较的其他行业的落后;高GDP以及低就业率的反差,使得其本国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产生了极大的矛盾,高失业率不但影响消费,还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群体事件、以及对国家和公共事务的信心丧失,使社会产生了动荡。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意义上来说,“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2 社会基本矛盾要通过一定社会的阶层或阶级的矛盾表现出来,或表现为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甚至冲突。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会导致代表或拥护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第114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8页。

《战狼2》观后感——有一种速度,叫中国撤侨!有一种自豪,叫祖国带我回家!

《战狼2》观后感——有一种速度,叫中国撤侨!有一种自豪,叫祖 国带我回家! 近期,华侨城云溪别院项目部组织大家观看了当下口碑与质量极佳的电影《战狼2》。怀着浓浓的激情、感动与敬意,大家经历了一场爱国主义的精神洗礼。 《战狼2》讲述了被开除军籍的冷锋为调查爱人龙小云死因来到非洲,却突然被卷入一场非洲国家的叛乱。 为了爱人,他漂洋过海、万里追凶。因为国家之间政治立场的关系,中国军队无法在非洲实行武装撤离华侨。一日为战狼,终生为战狼,作为退伍老兵的冷锋无法忘记曾经作为军人的使命,本来可以安全撤离的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了沦陷区,孤身一人带领身陷战火中的同胞和难民展开生死逃亡。 为了大义,他对中国同胞和外国难民一视同仁。救援的路上,他同凶恶的歹徒斗智斗勇,流血流汗,即使濒临绝境,也绝不言弃!最终他手刃仇人,同时成功救出同胞和难民,成为了民族英雄。纵观电影,冷锋让我深受感动,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责任、担当和坚持。 整部电影中,中国以最快的速度开展撤侨行动,并且在其他国家救援队均撤离的情况下,坚持不抛弃任何一个侨民,电影谢幕时字幕弹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你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现场无数国人感动哭了。 国力强盛,便是民之所幸,伟大的祖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有危险了就回家”,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战狼2》播出以来,“有一

种速度,叫中国撤侨!有一种自豪,叫祖国带我回家!”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这部电影点燃无数人的爱国热情,回顾利比亚暴乱、新西兰地震、以色列大火、日本大雪……中国的每一次撤侨速度,都令世界刮目相看。 在利比亚动荡撤侨行动中,人民日报载出了一位亲者的回忆:“在暴乱的第一天,祖国就开始准备营救方案。而印象里无所不能保护美国公民的美国政府,直到来接中国人的游轮撤走,仍一点反应都没有。”这和电影里面的情节刚好对应。中国撤侨速度,是我们的国家以实际行动庇护着我们。看完电影,相信所有人和我一样,民族自豪感和感动涌上心头,心里有千言万语却不知如何表达,正如从以色列大火中撤离的同胞所说,“我感受到了我们祖国的强大,感恩祖国,感恩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 作为建筑人,这部电影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工作中,我们有没有保留那一颗执着、拼搏的初心?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秉承我们的“信和”文化?思想上,我们的精神和价值观是否积极向上?如果我们都做到了,虽然我们成不了民族英雄,但是我们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五局人”!(周振)

利比亚撤侨行动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2011年第4期上半月·总第479期学习月刊2月16日以来,北非国家利比亚爆发的骚乱和流 血冲突不断升级,外国侨民争相逃离这块动荡之 地。为保护同胞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国政府果断决定 撤侨。从2月22日至3月5日短短240小时内,中国 海、陆、空联动,撤出在利的35860名华侨并接回国 内,这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撤侨行动。在 此次众多国家纷纷撤侨的“大竞赛”中,中国以其行动 之快、规模之大、效率之高和责任心之强赢得了国际 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尊重,多国媒体纷纷称赞中国。从 这些赞扬声和他国待撤侨民那投向华侨的羡慕眼神 中,我们不仅读出了中国国力的强大,也读出了中国 软实力的提升。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约 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理论以来,该理论迅速受到世界各 国政要和学者的重视。所谓软实力,就是能够吸引其他 人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的能力。它不同于军事或者经 济等硬实力手段是通过威胁或引诱来改变他人的行 为,它是一种吸引人的力量,其核心本质在于价值观的 认同。 中国古人非常重视软实力的作用,我国在相当一 段时间内是世界软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老子认为“天 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孔子强调“以德服人”,孙 子提出“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在 处理国际关系时,中国主张“德化”,不恃强凌弱,以先 进的文化、强大的国力树立国家形象。但近代以来,由 于中国的落伍和西方文明的侵蚀,中国的软实力损耗 殆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软实力出现上升态势,不 过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中国更 多精力用于经济等硬实力建设,对软实力建设关注相 对不够。一般认为,国家实力增强的基本路径是,硬实 力先上升,软实力提升随其后,但到了一定期间,软实 力必然成为制约硬实力及国家总体实力发展的重要因 素。伴随着中国硬实力的不断增强,这种制约性时隐时 现,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愈发明显。鉴于此,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在多次讲话中明确提出了软实力建设问题。国际政治的现实表明,硬实力和软实力有时相互扶持,有时相互干扰。怎样把中国日益强大的硬实力成功转化为软实力而不是损害它,对中国的发展尤为重要。这几年,中国高标准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等大型国际盛会,在世界各地兴建孔子学院传播中华文化等等,都是将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为软实力的有益尝试。这次撤侨行动也是如此。在这次行动中,中国政府共派出91架次民航包机、12架次军机,5艘货轮、1艘护卫舰,租用35架次外国包机、11艘次外籍邮轮和100余班次客车,为中国开创了多个“第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撤侨行动,第一次海陆空联动立体撤侨,第一次派遣军舰军机参与撤侨,第一次在撤离中动员众多友好国家协助撤侨。中国完美的撤侨行动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国力的强大根本做不到这一点。以前只有美英等发达国家能够做到大规模撤侨,而现在中国也能够做到且做得更好。英国《金融时报》3月4日刊发评论,中国在利比亚的撤侨行动标志着一个意义深远的变迁,即中国已达到与美、英等发达国家平起平坐的位置上,也有能力保护其远离祖国的公民。在信息化、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各国政府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并将风险控制到最小范围,是各国亟需解决的问题。应急管理能力的高低考验着各国政府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智慧和魄力,也直接影响到该国的软实力。约瑟夫·奈就认为,政府在国内外的政策是软实力的一个主要潜在来源,它既可能增强也可能减损国家的软实力。如果内政外交显得虚伪、傲慢、一意孤行,或是基于狭隘的国家利益来施政策,都会损害软实力。如2005年,美国政府由于在应对“卡特里娜”飓风时行动迟缓、救灾不力而导致灾区出现无政府状态和抢劫、强奸等恶劣事件,受到了新奥尔良市灾 ●马千里利比亚撤侨行动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为软实力能力助推软实力提升特别关注 T E B I E G U A N Z H U 31

从联合国制裁到军事打击利比亚—强

从联合国制裁到军事打击利比亚—强 博文收藏 2011-03-20 2230 大众民主 狼和羊在同一条河流里喝水,狼就对羊说,我要吃掉你,因为你弄脏了我的饮用水,污染了环境。狼和羊之间本来是纯粹的弱肉强食的关系,狼吃羊是出于本性,狼和羊之间的关系是兽性法则在起决定作用,但是让我极其鄙视的是,狼在发挥着兽性的同时还秀起了虚伪。对于狼,我可以理解它的凶残,但是我无法忍受本性凶残的狼展示的那份虚伪。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凶残的就是那些好话说尽却坏事做绝的人。现在世界上就活跃着这样一群生物,他们是所谓的民主国家和所谓的民主斗士,如果说金庸刻画的“满嘴的仁义道德”和“一肚子卑鄙凶残”的岳不群成为伪君子的代名词,那么现在的所谓西方民主国家和所谓的中国民主斗士,无耻和虚伪程度早就让岳不群相形见绌了。这种无耻和虚伪在最近的利比亚问题上又一次表现的淋漓尽致。 从利比亚本次危机开始,西方国家和中国的民主逗士就急不可耐且毫不掩饰的站在利比亚的反政府武装派别这边,又一次祭其其惯用手法,众口一词的配合西方媒体把卡扎菲塑造成一个独裁和暴君。其中,法国的表现更为抢眼,早早的就宣布承认利比亚反对派为利比亚的合法政府。可惜,利比亚的反对派后来表现不佳,很快就在政府军和支持卡扎菲的力量打击下节节败退,眼看最后一个大本营班加西就要失守。就在反对派就要树倒猢狲散的危急时刻,英法此刻出手,高举人道关怀的人权大旗,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制裁利比亚和建立禁飞区的议案,并于本月

17日获得通过。19日,英国和法国就迫不及待的对利比亚的首都进行了空中打击,把决议中的空中禁飞变成西方国家的“只有我可以飞”,于是乎,又一幕群狼围猎羊的故事开演了。 随着联合国干涉利比亚的决议的通过和西方国家摩拳擦掌的积极介入,利比亚的形势会如何发展呢?在此表达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西方国家打着人道主义关怀的旗号制造又一场人道主义灾难。 关于利比亚的联合国决议表面上体现的是对利比亚人民的人道主义关怀,授权外国力量以一切手段来制止针对平民的武力威胁,西方由此拿到了军事干预利比亚的“尚方宝剑”。事实真是如此吗?狼真的变的悲天悯人了吗?强盗真的成了民主斗士了吗?在决议通过的当天,英法等西方势力就跃跃欲试的叫嚣采取军事打击行动,还把打击目标对准了没有军事冲突的利比亚首都,首次行动就炸死炸伤200个利比亚人,又一次用行动把语言编织的西方国家的民主关怀的面纱给扯下来了。卡扎菲在联合国决议通过之后宣布停止军事行动,也无法阻止英法等国家启动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行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历来就是狼对付羊的通用手法,即便卡扎菲真的做出让步,西方列强们也总能找到理由,没有理由也能制造理由出来,制造不出理由也可以由掌握话语权的西方媒体配合发明出理由出来。这一点,早在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尽情的表演了。毫无疑问,西方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行为势必造成平民的伤

思想汇报--利比亚撤侨感想

尊敬的党组织: 最近,党和政府撤退在利比亚人员的行动已经圆满结束,作为中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撤离海外同胞的行动,党的指挥坚定有力、安然有序,使我深受鼓舞,也引发了我诸多的思考。 首先,这次行动面临的形势复杂、任务艰巨,但是党和政府以高效率的动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确保了撤侨行动的顺利开展。在撤侨行动中,中国政府不仅租用外国邮轮、客船、客车、旅店等,还大量使用国内的客机和货船,甚至动用了军舰和运输机。雄厚的经济实力条件和物质实力条件,彰显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做支撑,那么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我深刻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强大的经济基础是国家能力的坚强后盾。因此,要更加坚定不移的遵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战略,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国家发展了,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其次,这次撤侨行动的口号是“我们的目标是,一直到最后一位中国同胞安全撤离为止”向世界表达的是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对中国同胞生命价值至高无上的重视。党和政府在重重困难下的坚决和果敢,对撤侨行动的无偿性和彻底性,深刻反映出了党对人权的重视和保护,体现出了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一名积极分子,我不仅深深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尊严,也感受到了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巨大的团结力和凝聚力,这是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 最后,这次撤侨行动的成功,体现出了中国模式的巨大威力。在这次行动中,政府全程主导和指挥,国务院统筹协调,使馆联动,军民协作,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无论从汶川地震到舟曲泥石流,还是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的行为都及时有力、协调周密、立体高效,充分展现出党和政府巨大的国家能力,体现出中国的国家权威和体制优势,这是一些国家不可想象的。 这次成功的撤侨行动,回击了某些国家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恶意攻击,也给那些怀疑中国模式的人“上了一课”。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感到自豪;作为一名积极分子,我感到骄傲! 汇报人:jqx 2011年3月18日

世界重大事故10件

2011年我最关心的十大热点 日本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及核泄漏事故 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部分环太平洋国家受到影响。日本的宫城县、岩手县和福岛县等地遭受灾难性破坏。受地震和海啸影响,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放射物波及全球许多地区。截至当地时间31日,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在日本已造成11532人死亡、16441人失踪 多国联军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 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从19日开始,多国联军对利比亚有关目标实施多轮军事打击。利比亚政府说,军事打击造成利比亚大量平民伤亡,机场、海港等基础设施严重损坏。 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被击毙 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军当天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的阿伯塔巴德发动“定点”行动,将“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击毙。联合国安理会2日通过主席声明,认为这是全球反恐斗争中取得的“决定性进展”。 挪威发生爆炸和枪击事件 22日,在不到两个小时内,一名挪威男子先在奥斯陆市中心政府办公楼附近引爆汽车炸弹,后在奥斯陆以西约40公里处的于特岛开枪射杀参加挪威工党青年团活动的青少年,共造成76人死亡、80多人受伤 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逝世 5日,苹果公司网站宣布,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已经去世。乔布斯去世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以及欧洲多国政府官员、业界专家和民众纷纷对其表示哀悼 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被俘身亡 20日,利比亚执政当局完全占领卡扎菲武装最后一个据点苏尔特。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被执政当局武装抓获,随后因重伤身亡。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23日宣布利比亚全国解放。联合国安理会27日一致通过决议,决定于利比亚当地时间10月31日23时59分终止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中有关保护平民的规定,以及有关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规定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 5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美国AAA级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一级至AA+,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丧失3A主权信用评级 英国多个城市发生骚乱 6日,英国伦敦北部托特纳姆区一些民众在当地警察局附近示威,抗议警方4日射杀当地一名年轻男子,示威随后演变为骚乱,并迅速蔓延到伦敦多个区域及利物浦、伯明翰、布里斯托尔和曼彻斯特等多个城市。英国政府9日大幅增加警力,骚乱随后逐渐平息。骚乱导致5人死亡,2700多人被捕,1000多人面临指控 非洲之角地区旱情严重 14日,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阿莫斯呼吁全球加大对非洲之角地区,特别是索马里的人道主义援助力度。去年以来,这一地区遭遇60年一遇大旱,索马里的灾情尤为严重。目前,仅索马里就有370万人需要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奥巴马宣布从阿富汗撤军计划 2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在明年夏季结束前从阿富汗撤军3.3万人。目前美国在阿富汗驻军总数约10万人。在持续近十年的战争期间,美军死亡人数累计超过1500人

北约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的合法性研究

北约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的合法性研究 朱文奇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 摘要:2011年3月17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了针对利比亚的5第1973(2011)号决议6,授权联合国会员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但排除一切形式的外国军事占领以使利比亚平民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然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分成员国在随后发起的针对利比亚的一系列军事行动超出了5第1973(2011)号决议6的授权范围,违反了国际法上的不干涉内政原则、禁止使用武力原则以及国际人道法的有关规定,属于国际不法行为。 关键词:5第1973(2011)号决议6不干涉内政原则禁止使用武力原则国际人道主义 2011年2月26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以下简称安理会)通过了5第1970(2011)号决议6,1决定对利比亚实行武器禁运并对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及其家庭主要成员进行制裁。随着利比亚局势的恶化、暴力升级和平民伤亡的日益增多,2011年3月17日,安理会又通过了5第1973(2011)号决议6,o决定在利比亚上空设立禁飞区,授权联合国会员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但排除一切形式的外国军事占领以使利比亚平民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2011年3月19日晚,法、美、英三国开始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随后,加拿大、比利时、西班牙、挪威、丹麦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下简称北约)成员国也宣布加入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那么,北约对利比亚使用武力、采取一系列军事行动的行为是否符合5第1973(2011)号决议6的有关规定呢?如果这一行为没有得到5第1973(2011)号决议6的授权,那么其是否属于国际不法行为呢?以下笔者将结合联合国的有关法律文件和实践对上述问题作些论述。 一、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之法律依据:基于5联合国宪章6的分析 在国际社会中,任何人(国家或国际组织)都要遵守法律,安理会也不例外。而安理会必须遵守的法律就是5联合国宪章6。5联合国宪章6是联合国的根本大法。因此,在回答北约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是否得到安理会授权这一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考察一下安理会能否授权联合国会员国使用武力的问题。 应该说,从5联合国宪章6的有关规定看,安理会具有使用武力的权力。5联合国宪章6第24-25条明确规定,安理会是一个具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主要责任的联合国机构,联合国会员国有义务执行安理会通过的决议。不仅如此,5联合国宪章6还赋予安理会各种相应的权力。5联合国宪章6第7章第39-51条明确规定,安理会有权决定是否已经发生了威胁、破坏和平的或侵略性的行为;如果安理会认为有这样的行为发生,那么它就有权提出建议或采取行动;安理会可以采取海、陆、空行动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5联合国宪章6第7章甚至还设想成立联合国军,并赋予安理会对联合国军执行行动的决定权。由此不难看出,作为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强制措施之一,安理会可以依据5联合国宪章6第7章的规定建议或决定使用武力以履行联合国赋予它的维护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在北约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之前,安理会决议授权使用武力的实践曾经有6次,它们分别是:(1) # # 104

论述利比亚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利比亚战乱原因: 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 利比亚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在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利比亚由三个自治邦组成。东部地区和班加西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还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裏。报道认为,卡扎菲一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关键的安全岗位和决策岗位。他还通过定期改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基础或威信,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其他政治权力中心的生长。作为其伊斯兰革命意识形态招牌的体现,他还在20世纪80年代对全部民营企业实行国有化。 而路透社的评论认为,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40年的领导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人民的国家。相反的,利比亚是目前全世界贪污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2%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据利比亚知情者说,卡扎菲自己的部落“卡扎法”(Gadhafa)控制著部分武装部队,他们花费数年时间摧毁了对手“瓦尔法拉”(Warfalla)的基地。瓦尔法拉曾被认为是该国最大的部落联盟,但这已成过去。 现在,在利比亚的政治忠诚遭受严峻考验之时,很多曾被卡扎菲冷落或压迫的部落都在反对他。瓦尔法拉的几位部落首领日前就曾现身,号召人们推翻卡扎菲。来自利比亚东部的“扎维亚”(Al-Zawiya)部落也在周末加入了示威人群,一位首领曾威胁说,如果卡扎菲继续当权,就要切断至关重要的石油供应。 事实上,持续的冲突和内战的可能性已经惊扰了全球石油市场,国际油价跃升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外电分析称,利比亚动乱将影响整个地中海经济,而作为其前殖民统治者的意大利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目前,利比亚内务部长奥贝迪、司法部长亚利等已宣布辞职退出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奥贝迪并号召军队支持反对派以及履行“公民法定义务”。此外,至少有7名利比亚驻外大使以辞职来抗议国内的杀害事件,一些高级外交官则呼吁卡扎菲下台。 利比亚战争有两点原因:

看天下杂志分析

《vista看天下》杂志分析 姓名:刘娜学号:T00814166 专业:新闻系 《Vista看天下》(以下简称《看天下》)于2005年6月创刊,被推崇为中国期刊市场上,唯一一份面向高消费人群的新闻类文摘杂志。力争做“最好看的新闻杂志”。 其内容涵盖广泛,有时政、财经、社会、科技、文化、时尚、娱乐以及专栏等领域。在2010年的全国期刊杂志调查中,《看天下》以30.59%的零售市场份额,占据中国市场销售第二,仅次于《三联生活周刊》,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三,零售市场份额为6.86%的《南风窗》。是什么因素让这份本名不见经传的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迅速崛起为中国新闻杂志市场上的新秀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一、内容特色 对于以“内容为王”的新闻期刊来说,内容是品牌经营的核心。《看天下》杂志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脱颖而出,与其特色的栏目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1、栏目设置 《看天下》栏目设置广泛而多样,分别为: (1)封面故事; (2)时政:中国、两岸、海外看中国、海内看世界、世界观、环球、漫画; (3)社会:冷暖、世相; (4)财经:特别关注、商业、观察、趋势、速览; (5)娱乐:影响、影视、红人、八卦; (6)生活:新品、in生活、男女私房生活、天下填字; (7)文化:万象、趣读、阅读; (8)专栏 此外,除了这八大专题外,还有一些栏目如互动、社评、十日谈、浮世绘、时话拾说、天下看点、图说天下,老照片等。这些多姿多样的栏目设置,给读者更多的选择余地,不至于“众口难调”。而且严肃与趣味结合,避免了以往的新闻杂志单调枯燥的缺点,有兴趣才会进一步阅读。 2、内容特色 (1)新闻选题 《看天下》杂志的内容涉及面极广,正如其名,一览天下。政治、经济、文化、国际、

浅谈利比亚动荡成因

浅谈利比亚局势动荡成因 杨婷婷 1049721103449 资环1103班 摘要 利比亚局势一直是国际关心的重点,虽然最终以前政权领导人卡扎菲的被推翻并身亡为节点,且利比亚的局势也进入一个新的起点,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还是有很多复杂因素的。内有前政府的专制独裁,外有西方国家的“人道主义干涉”,终归原因是由于它特殊的战略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尽管局势已趋于稳定,在此也就各方面的因素稍作浅谈。 关键词:利比亚武力干涉卡扎菲石油利益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简称利比亚,位于地中海南岸,虽然是北非的一个国家,却靠近北美洲美国、西欧和亚洲的中东、西亚、南亚、东南亚、东亚之间的海运线的必经之路--地中海航路中间,是中东石油运到西欧、美国的必经之路,油轮运输必经之地,东接有苏伊士运河扼欧、亚、非三洲交通枢纽的埃及。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关乎整个国际的贸易,该国稳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加之利比亚还是石油盛产国,除沿海地区及南部山区外,利国大部分均为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植被类型属热带荒漠带。是非洲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但由于缺乏勘探,一半以上的油田都未经开采。利比亚战略位置相当重要,是欧洲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我想这也是法,美,英对其进行“人道主义干涉”的主要原因。 前政权领导人的专制统治 前政权领导人卡扎菲是在1969年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军事政变中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统治,成立了以卡扎菲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并宣布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以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里。他还通过定期改

利比亚撤侨事件

利比亚“大撤侨”事件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在此次利比亚政局发生动乱,我国共从利比亚撤侨近3万人,其效率和规模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直好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为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方面敲响了警钟。 利比亚国内政局的动荡致使我国在当地的几十家中资企业的业务活动无法持续,并导致大规模的人员撤离和后续业务的不确定性。由此而产生的实际和潜在的损失不仅对相关的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且也引发了我们对我国企业在外直接投资方面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关注。本文根据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特点,主要从企业在对外投资中的区位优势选择、当地化策略和政治风险防范的角度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此次利比亚事件给我们的直接教训是,在决定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方面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一是在当地投资是否安全;二是能否将区位优势与企业的垄断优势和内部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总而言之,企业“走出去”必须以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为指导进行理性的投资,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利用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合理的选择投资区位,这样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也更有效益。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本土化策略 我国对外投资企业在“本土化”策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谓的“本土化”就是尽可能的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资源来满足企业业务的运营需要,包括在当地融资、雇工,以及聘请当地人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等。这样做至少有两方面的必要性。 第一,可以减少意外风险可能造成的人员费用损失。 第二,可以使当地更多的利益相关者从投资中获得直接的好处,并给企业带来长期的回报。在对外投资中不仅要遵循市场规律,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且还应当 履行社会责任,将企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政治风险防范 利比亚“撤侨”事件所引发的直接反应就是企业应当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避免类似的政治风险。政治风险产生的根源主要有:政策不稳定性、民族主义、政局动荡、武装冲突、区域联盟等因素。 企业应当强化风险意识,在投资前应当对当地的政治风险进行认真的评估。应当尽量避免到政治不安定、民族主义和宗教情绪比较浓重以及为国际评估机构认为具有潜在政治风险的国家进行投资。 第一,企业应当尽可能到具有双边投资保护协议的国家去投资,以便使企业的投资得到必要的保护,从而避免政府没收等极端政策变动风险。

利比亚战争分析

利比亚战争—— 科索沃战争的打法,伊拉克战争的结局? 2011年3月19日,恰逢伊拉克战争开战8周年,美、英、法等国再次联手,对利比亚发动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空袭。利比亚战争由此拉开帏幕。同前几场战争一样,这场战争依然是由西方军事大国发起的影响地区安全和稳定的局部战争,依然是一场针对主权国家的非对称战争。 战争目的:争夺地中海霸权 利比亚战争虽因部族之争而爆发,但通过大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其战争企图暴露无遗:竞争地中海的主导权。“世界油库”——中东有两大富油区:海湾地区和濒临地中海的北非地区。通过两次海湾战争,美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海湾地区产油国的控制。此次利比亚战争,西方大国又对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北非国家打起了算盘。 法英看中的是利比亚的资源。利比亚卡扎菲政府建立后,法英等国与其虽有驱逐外军基地、空袭民航飞机等积怨,但基本上相安无事,甚至一度握手言欢。而今,法国拉着盟国挑头空袭利比亚,军事干预利比亚内乱,决非一时冲动。只要将地中海南北两岸作一下对比就会一目了然。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地中海北岸的老牌欧洲国家越来越不景气,地处南岸的北非“穷国”,却因丰富的石油资源,安然无恙。两岸的鲜明对比使得北岸国家蠢蠢欲动。此前,英法大国作为配角,曾参加过美国主导的多次战争,但在战后并未捞到好处。此次利比亚战争,法国打破谨小慎微的传统,跨海南下,无非就是想重新恢复在利比亚的传统利益,进而争夺地中海地区的领导权。而传统“大佬”美国的弱势,恰为“高卢鸡”飞向地中海对岸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美国看中利比亚的是,这里是控制地中海的要地。地中海地处美国三大司令部(欧洲司令部、中央司令部、非洲司令部)辖区的交叉地带,是美国战略关注的焦点区。地中海周边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不但是法国“南下”的重要诱因,同时也是美国在该地区苦心经营的主要动力。即使没有利比亚战争,地中海这一内陆海也不会平静。早在二战结束后,这一海域没就是西方军事大国军舰密集度最大的海域,美国第6舰队更是长期在此游弋,以保障美国的利益安全。发动利比亚战争虽然不是美国的初衷,但从与英法等欧盟国家竞争的角度考虑考虑,它也不敢麻痹大意。因此,此次利比亚战争,美国虽看似被英法拖进了战争,实则暗度陈仓、谋求实现其地中海大战略。而“别人搭台、我唱戏;别人打头,我收场”,恰好是美国“巧实力”战略的重要特征。 如今,利比亚已经成为地中海争霸的第一块蛋糕。历史上,卡扎菲曾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东最难对付的“硬骨头”。为了将卡扎菲赶下台,西方国家采用过经济制裁、斩首攻击等多种手段,均未奏效。此次由部族冲突而引发的利比亚内乱,无疑为西方提供了“下嘴”的机会。美英法等国的军事介入,使得卡扎菲陷入了内外夹击之中,政府的统治力已受到重创。作为一个部落国家,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是利比亚将陷入部落混战的危局之中。政府垮台,国家内乱,主权丧失,使得利比亚成为西方国家能够轻松摆布的“病鹰”,对利比亚资源更可尽收囊中。通过这场战争,地中海地缘政治格局大变动已经开始,美欧地中海大战略已经展开。美、英、法等国将再次踏上非洲的土地,取道北非直趋大陆内部。 战争过程:更像科索沃战争 利比亚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民主党政府继科索沃战争后发动的第二场针对主权国家的战争。这两场战争均发生在地中海地区。虽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依托,但美国“象”、“驴”两党在实施战争的模式上却截然不同。与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相比,利比亚战争将美国的战争模式又拉回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

主语残缺类病句解析

主语残缺类病句解析 武汉市近几年的大型考试中,病句修改题特别忠情于因为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这种类型,如: 【例1】2010年四调:冬奥会上,经过中国小将周洋的奋力拼搏,终于获得女子1500米短道速滑金牌。 【例2】2010年中考: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体冠军。 【例3】2011年四调:通过利比亚撤侨事件,使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更加令人瞩目。 【例4】2011年中考:通过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使学生的人生安全得到了保障。 2012年中考考查了“成分残缺”中“宾语残缺”这个类型后,2013年四调再次回到主语残缺这个题目上: 【例5】随着黄浦江死猪事件的曝光,引起了人们对病死动物如何善后这个 重要话题的热议。 从武汉市近年的考题上来年看,主语残缺主要是因为滥用介词而造成的。 滥用介词淹没句子的主语,造成了主语残缺。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当病句是一个由两个分句组成的复句时,原本两个分句的主语是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句子的简洁,所以后一分句就承前省略了相同的主语。现在因为介词的使用,前一分句变成了一个介宾短语,从而褪变成后一分句的一个成分:状语,现在第一分句变成了状语成分,自然就没有主语一说,所以后一分句的主语也就无从谈起了,整个复句也降级为一个带有状语成分的缺少主语的单句了。

所以要修改这类病句,只需要把省略掉的主语补充完整就行了。而补充主语有两种补充方法,在【例1】中,可以把状语中的“中国小将周洋”提前到“经过”之前,删除掉其后的助词“的”,整个句子就修改成: 冬奥会上,中国小将周洋经过奋力拼搏,终于获得女子1500米短道速滑金牌。 也可以把“中国小将周洋”这个主语直接从状语中提取出来放到后面作主语: 冬奥会上,经过奋力拼搏,中国小将周洋终于获得女子1500米短道速滑金牌。 上面5个例句中,【例1】、【例2】和【例4】都是同类型的题目。 第二种情况就是【例3】和【例5】这一类型的题目,本身就是一个单句,但是主语成分被逗号和后面的句子隔开了,而这一类的主语往往是一个较长的偏正短语,在这个主语前加上介词之后,看似强调了这个主语部分,却在这个句子的主语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介词后的宾语成分,这样整个句子又失去了自己了独立的主语成分。所以,只要去掉介词,还原主语的本来面目,就可以把病句修改过来了。【例3】就修改成: 利比亚撤侨事件,使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更加令人瞩目。 当然,这类病句另有一种修改方法,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使”字,让“使”字引导的成分上升为句子的主语,前面介词短语依然保留介词,使之充当整个句子的状语成分,这样【例3】就修改成 通过利比亚撤侨事件,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更加令人瞩目。 只有当学生真正理解了句子成分分析法这个语法知识后,这类病句修改就不再成为一个问题,但是实际情况远非想像中的那么简单,从学生答卷中反馈出来的情况来看,这类题却往往成为学生的一个失分点,而且人数往往还不低。 分析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究其根源当然是学生的句子成分分析这个语法知识没有过关,但是新课标又淡化了语法知识的传授和考查,要想让学生尽量少在此类题型上少丢分,还需要从其他方面寻找突破口。 以前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这类病句,给学生总结了一个修改病句的口诀:看到“通过”就去“使”。【例3】和【例4】就是一个典型。当学生机械记住了这个口诀后,面对这类“规范”的病句,学生当然知道判别和修改了。可是,不知其所以原的修改,往往当“规范”的病句摇身一变成【例5】的样式后,学生又开不知所措了。 只要用语法方法分析,【例5】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滥用介词短语造成的主语残缺的例子。但是因为“通过”变成了“随着”,后面又没有出现“使”,学生就糊涂了。所以,要想杜绝此类病句修改丢分情况的发生,只能让学生掌握一点相关语法知识,碰到“介词短语”作主语时,就要小心了。 说到介词这一语法用词,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会掩盖主语的介词,大致有如下一些:从、自、自从、由、往、朝、到、在、向、当、于、和、跟、与、同、以、用、将、把、被、比、对、对于、为、为了、为着、除、除了、根

利比亚战争各国的态度

一类:不插手插嘴的 1.俄罗斯:我打谁的时候不需要任何人插手,不需要任何理由,但是别人(特别是美国)打别人,我永远呼吁和平解决。 2.中国: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需要和平解决的,不论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还是丧子之痛,都强烈呼吁和平解决。呼吁任何事情都要在桌子上解决,谈判桌解决不了的事,饭桌解决,饭桌解决不了的事,歌厅解决,不能和平解决的,呼吁双方无论咋样也要创造条件和平解决,100年解决不了的事,1000年解决。 3.印度:对于此事表示遗憾,三哥我咋说也是个有声有色的大,大,大.....国,打架的事你们从来不和我商量,遗憾啊... 4.德国:奶奶的这次居然是法国带的头,你带头的事我不管,不参与。以后我带头的事你也要如此,知道不??? 5.波兰:我现在需要的是被世界同情,不是同情别人....... 6.巴西:关我毛事??我问你们关我毛事???这事问我干毛???我离得十万八千远,对了,为了争取联合国里弱国的支持,我永远对离我十万八千里远的祸事只表示遗憾,不参与. 7.以色列:你们干了,我就不能干,这是游戏规则。 二类:无力插手或不得已插手的. 1.意大利:哥们,不好意思,我,我...我是真说的不算啊,对不起了,算哥们对不住了只能干你了..... 2.日本:哥几个玩着,我家最近事太TM多了....... 3.韩国:哥,我家离的确实远啊...... 4.巴基斯坦:我两位大哥都说了,叫我先管好自己家的事. 5.西班牙,葡萄牙:问候你们祖宗,在我家门口打架,难民的钱你们出啊???? 三类:爽坏了或者内心暗爽的.

1.基地组织:乱,乱,乱,越乱越好,伊斯兰世界越乱,老子兵源越多. 2.北非其他国家:哈哈。菲哥,你不是要当非洲之王吗,你现在给我王一个我看看. 3.乍得:咋俩的仇,有人给哥报了......哈 3.阿盟:平时就见你咋咋呼呼的,尿炕了吧??? 4.土耳其:就你丫的还想当伊斯兰带头大哥?哥劝你以后出门办事的时候照照镜子,问问镜子里的那人,你是个啥??? 四类:揍人者 1.法国:我再不干你,没人把我当大国了,就这一条理由就够用了. 2.美国:你有核弹吗??没核弹的以后再发生这种事的,该吃点啥吃点啥,该喝点啥喝点啥,等哥收拾你吧..... 3.英国:大哥且慢,杀鸡焉用宰牛刀,待小弟上前取那厮首级.(另外小菲,洛克比那事你当我忘了???) 4.挪威:这次你们玩带上我啊. 五类:强烈抗议者 1.委内瑞拉查韦斯:早告诉你卡扎菲了,能动嘴不能动手,你看我每次嘴上骂的欢,实际上我和美国该咋做生意咋做生意,石油照样便宜卖,你看我从来都是嘴上惹事,行动上我从来不来真的,所以我离美国这么近,但从来不出事,你就是不懂.... 2.朝鲜:凡是和美国对着干的我都支持,凡是美国干的我都抗议. 3.伊朗:同上 4.古巴:顶楼上

2015高考备考幸福印象_利比亚撤侨(整理精校版)

2015幸福印象_利比亚撤侨 作文辅导 0307 1228 5日晚11时许,从利比亚归来的张春艳(左后)和她的四个孩子走出上海虹桥机场。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据外交部最新消息,北京时间3月5日23时15分,中国政府协调派出的上海航空公司包机FM608航班抵达上海虹桥机场,从马耳他接回最后一批中国从利比亚撤出人员149人。至此,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行动圆满结束,共撤出35860人,已全部回国。 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领事保护中心主任郭少春在6日表示,此次撤离中国在利比亚公民行动实现了“四个第一”:第一次采用了海陆空联动的撤离方式;第一次大规模动用民航飞机,租用外国邮轮和飞机;第一次采用将人员摆渡至第三国再撤回国的方式;第一次使用只有一张纸的中国公民应急旅行证件。 他说,为将3万5千多在利中国公民安全、迅速撤出,中国政府共调派了91架次民航包机、12架次军机、5艘货轮、1艘军舰、租用了35架次外航包机、11艘次外籍邮轮、100余班次客车。 链接 外交部披露利比亚撤侨细节内幕 中国政府安全有序撤出我在利比亚35860名中国同胞任务圆满完成之际。外交部会同商务部、国资委、公安部、北京出入境边检总站等6日对媒体披露了利比亚撤侨中的细节、内幕和一些鲜为人知的花絮。 ●中央连夜部署 外交部新闻司马继生副司长介绍,5日晚张德江副总理就撤侨圆满成功举行会议。马司长透露,这次撤侨中央命令坚决果断。2月21日半夜中央高层就利比亚局势举行会议。22日6点半左右,外交部、商务部等部官员就被叫到国务院参加会议,中央传达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指示,张德江副总理作为撤侨的总指挥,要求各部开始部署撤侨行动,解放军总参谋部也有列席。 外交部参赞费明星回忆,23日所有赴利比亚工作组的同事们在凌晨接到通知,11点到外交部报到,下午5点48分在首都机场乘飞机飞往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24日晚抵达。之后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三组协调有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