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讨 教育文档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讨 教育文档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讨 教育文档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讨 教育文档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讨

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

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创业信心的建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影响[1-4] 。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而且更好地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和自我提高的空间,也锻炼了学生多方位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成为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交通工程专业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交通工程、土木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从事交通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土建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科研人才。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多数属于交叉性和应用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特点,由此可见该专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仍作为主要教学模式,学生依然缺少动手实践和接触实际项目的机会,教学效果更多限于学生对概念、方法的理解和记忆上,缺少一种直观的创新环节和实践环节,在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上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本文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革新为先导、实验教学与体系创新为核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构建一

套能适应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机制,全面推动交通工程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二、基本型、综合型、创新型的三层次教学方法

结合交通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所面向的专业特点,确定了以

加强基本训练、着重能力培养、强化创新意识”的实验课程建设原则。构建了基本型、综合型、创新型三层次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1.设计性实验:给定设计资料、数据和基本要求,指导学生能够完成基本的设计性实验。

2.综合型实验:实验为综合性实验,需要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外的拓宽知识,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

3.创新型实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素质,逐步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成才、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三、CAI教学系统研制与实验应用

集成声音、视像、动画、视频于一体的CAI 教学辅助软件,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了为实验教学提供实验平台,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验,基于Microsoft visual C# 2008

和Oracle 数据库,自主开发4 个CAI 教学系统,涵盖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图1)、列车牵引计算等。

四、信息化的资源与管理平台

构建了信息化教学平台一一交通工程之家(图6),将课堂

教学、实验教学、毕业设计、创新实践、生产实践等教学模块整合在一起。内容包括:课程信息(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组卷考试、资料下载(课件下载、论文下载、视频下载、其它下载等)、成果展示(科研成果、教研成果、优秀论文、成果应用)、科普教育、社会服务、留言咨询、新闻资讯(与交通相关的校内新闻、校外新闻、国际新闻)等十余项功能模块。通过几年的运行,从网站的点击率、学生的注册人数、发表的留言、教学资料的下载、视频的点播、教师的在线答疑等多方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建立“本科研究机会计划”

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根据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给学生提供充分接触工程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针对为学生立项多个课题,并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实践证明。资助立项的学生应具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在同等条件下,有公开发表过文章者,在全国“大学生交通大赛”、“挑战杯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名次者优先资助。

在一个项目中,项目组成员得出的成果不一定是完整的,但是只要能达到一定效果,取得一点进展,给予鼓励,使学生产生研究问题的巨大兴趣。

六、结论

通过实施改革三年来,先后有近百名学生先后参与科研课题十余项,学生作品获得了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国家级二等奖1 项、三等奖1 项、全国大学生科技大赛二等奖、三

等奖共4 项、河北省“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 2 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 项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以及铁道大学一、二、三等奖共13 项,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名翻译

工程造价 Course 工学学士Bachelor of Engineering Major 工程造价Cost Engineering Unit Type Year 1 Unit Name Credit Points 通识必修课 General compulsory courses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odern History of China 2 通识选修课 General elective course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Cultivation of ethics and fundamentals of law 0.5 公共必修课 Public compulsory 大学英语1级College English 1 levels 2.5 大学英语2级College English 2 levels 2.5 计算机操作基础Basic computer skills 0.75 文字处理技术Word processing skills 1.25 电子表格应用Spreadsheet applications 1.25 演示文稿制作Making presentations 0.75 高等数学2-1 Advanced Mathematics 2-1 4 专业必修课Professional courses 土木工程概论Introdu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2 工程制图Engineering drawing 3 认识实习Cognition practice 1 管理学Management 2 课外教学 The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体育4-1 Physical education 4-1 1 军训和军事理论Military training and military theory 2 导师课The tutorial 0.5 管理学分Management of credit 0.5 1st Half Total 通识选修课General elective course 大学生礼仪与修养Etiquette and Culture 2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Cultivation of ethics and fundamentals of law 0.5 公共必修课 Public compulsory 大学英语3级College English 3 levels 2.5 大学英语4级College English 4 levels 2.5 程序设计Program design 2 高等数学2-2 Advanced Mathematics 2-2 4 专业必修课Professional courses 土木工程CAD Civil engineering CAD 2 土木工程CAD课程实训Civil engineering CAD course training 1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方案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方案 鉴于我专业会计教学中依旧存在着多年来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如会计教学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粉笔”的模式,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法教学还远离课堂;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语言教学没能达到运用的目的;会计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针对目前我国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当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专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几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对策。 一、总体原则: 以应用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提高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首先应转变把会计考试看作是会计教学的终点的错误的观念与认识。教学内容必须从知识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动手做账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地位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 (二)开展教学内容改革 会计教学内容包括传授会计基本知识,训练学生识别审核原始凭证技能,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能力等,其目标是通过会计的理论教学把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经济业务处理能力培养起

来,并最终把学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并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1、调整课程设置 (1)教学法课中将加大实践内容,突出教学技能的训练,学习课堂教学设计,班级管理;增加教学评价方面的基本知识。 (2)建立和完善实习要求和评分标准,在写好实习报告、课堂设计、标准教案之外,增加会计教师企业社会实践的调查。 (3)增设最能体现师范性特点的课程,如试讲。同时,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拓宽知识能力领域,如增加《会计实训》课程的课时数,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2、更新教材 更新学生上课教材,由于会计准则的更新使得大部分的教材不能及时满足需要,所以在教材选定方面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并且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更加切合实际的校本教材。其它课程的教材也要相应更新。 (三)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向改革方法要质量一定的教学目的总是要求一定的教学方法为其服务。当前,制约会计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方法改革滞后,可以说,如果不能大面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就很难有指望。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培养会计教学的目的,必然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因此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会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方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方案 为了推进我校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号)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验室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必要环节,实验室工作水平及实验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和关键所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教育部为了全面贯彻《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我校要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申报为契机,依据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标准,规范管理,注重改革,全面改进并提升我校的实验室工作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建立起“理念先进,管理科学、队伍合理、设备精良、资源共享、质量上乘、特色显明、开放服务”为特征的实验教学示范体系。 二、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至2007年,我校在经济管理、法学、传媒和计算机等学科类别应有2~3个实验中心获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一个实验中心获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由此进一步加强我校实验室管理,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益和实验教学质量,并逐步实现“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目标。 三、建设内容 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要依托我校经济、法学和管理学三大学科门类的整体优势,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建立“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进一步推动我校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努力构建一套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实验教学体系和管理机制,争创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相关学科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发挥应有的作用。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实验教学要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讨 教育文档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讨 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 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创业信心的建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影响[1-4] 。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而且更好地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和自我提高的空间,也锻炼了学生多方位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成为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交通工程专业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交通工程、土木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从事交通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土建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科研人才。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多数属于交叉性和应用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特点,由此可见该专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仍作为主要教学模式,学生依然缺少动手实践和接触实际项目的机会,教学效果更多限于学生对概念、方法的理解和记忆上,缺少一种直观的创新环节和实践环节,在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上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本文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革新为先导、实验教学与体系创新为核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构建一 套能适应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机制,全面推动交通工程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二、基本型、综合型、创新型的三层次教学方法 结合交通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所面向的专业特点,确定了以 加强基本训练、着重能力培养、强化创新意识”的实验课程建设原则。构建了基本型、综合型、创新型三层次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1.设计性实验:给定设计资料、数据和基本要求,指导学生能够完成基本的设计性实验。

实验教学改革综述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综述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发展主要依赖知识不断创新和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这就需 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标准主要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发展能力为主, 其中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高等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 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大任,相对于比较成熟的基础知识教育模式,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 力培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密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创新意识、综合应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我们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认真分析传统物理化学实验教 学的弊端,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探索,获取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1 高校物理化学实验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高校物理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只是对理论的验证,实验项目都是一些系统物理性 质测定,实验课对学生要求很低。一个实验往往简单重复测量一个物理量,实验课内容单一, 缺乏综合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内容。并且随着现代教学仪器的改进,目前高校实验设备大多是厂 家组装好的成品,学生操作简单,基本上是按键操作。学生对仪器构造、工作原理仅通过看图 和听教师讲解,仍是不甚了解。在实验方式上,采取的是“保姆式”方法:即在确定时问内, 让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统一方法和既定仪器设备进行简单操作,获 取一串相关数字,实验即可完成,而且所有学生做同一件事。实验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 态,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上探索创新。学生对反复测定一个物理量麻木、厌烦、应付,不认 真观察实验现象,甚至相互之间抄袭数据,减少测量次数,以拼凑的数据完成实验报告。使得 物理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方面没有起到应有作 用,对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毫无体现。这种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不符合教学规律, 很难培养出适合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因此,实验教学内容必须从单纯验证理论转化到加强学 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训练上来。必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优化内容、充实及开发 新的实验,使其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物理化学实验内容改 革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 科学设定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知识经济兴起,传统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面临着挑战。 一些过去属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实验技能转化来的实验项目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般性、常规 性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项目在今天来看已经缺少探索性、创新性。虽然物理化学实验提出的目 的是“要求学生在实验中了解实验仪器设备工作原理,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高等数学》(少学时)课程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少学时)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与三年/五年高职工程造价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高等数学》是高职技术院校建筑类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建筑技术和建筑管理专门人才服务的。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及其图形;2. 极限与连续;3. 导数与微分;4.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5. 不定积分;6. 定积分及其应用;7.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中,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特征等概念的内容要求,由低到高分“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有关计算、解法、公式、法则等方法的内容要求,由低到高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其含义: (1)了解:对知识的含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这一知识是什么,能够(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 (2)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不仅能够说出概念和规律是什么,而且能够知道它是怎样得出来的,它与其他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什么用途。 (3)掌握:一般地说,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技能,能够(或会)用它去解决一些问题。 (4)灵活运用:是指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并达到了灵活的程度,从而形成了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一、函数及其图形 知识点: 1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运算及集合的运算规律 2 函数,分段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表达式、定义域、值域、图形和几 种特性(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有界性)。 3复合函数和反函数 4基本初等函数和初等函, 5建立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docx

盘县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传统的汽修课程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为本位”,强调根据汽车维修专业各学科的基础性、系统性、完整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汽修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尽管这一体系考虑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情况, 方便教学管理、节省财力等因素,但由于课程内容的编排,是根据结构庞大且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这对学生来说,虽然学到的知识体系是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为过程来说却是支离破碎的。 以课程为中心,课程界限分明,各课程之间、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授课方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采用“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其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尤其体现在汽车维修专业,操作实习课程将汽车实际维修工作过程分解后再分别进行,无法体现汽车维修过程的完整性,维修技术的掌握周期长。因此,对汽修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项目式教学法的探索 项目式教学法提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学习,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其以独立技术为单元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职业工作的行为过程,解决了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更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针对传统的汽修课程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在项目式教学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1、教材的选用教材,作为教师和学生据以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它

的选择甚为关键。现行职业教育培训教材的内容结构基本上是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的“压缩本”,大多数的职业学校仍在按照学科系统化课程和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生、考学生,技能人才培养效率低下,中高级技能人才长期供不应求。近年来,不少学校对传统教材进行改革探索,但还是停留在某些章节的“加” 、“减”,或只对版面加以设计,使之生动活泼一些。但是,知识和技能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拼凑,而是靠教材开发者对职业活动的理解与把握。 目前缺乏与项目式教学相配套的教材,为确保项目式教学的实施,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我们根据项目式教学需要,正组织子模块教师编写《汽车维修实训》、《汽车销售基础》、《汽车发动机与技能训练》、《汽车底盘与技能训练》、《汽车电器基本技能训练》、《汽车新技术与技能训练》等几种项目教材。 2、实训场地的建设 好的教材必须有好的课程实施环境相匹配,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材的改革必须与教学的整体改革同步,才能使整个教学资源得到改造和提升。建立设备齐全、现代化的实验室、实训中心,也是搞好项目式教学的根本保证。 我校组织实验实训教学、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对多项技能进行了专门训练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建设专业教室,实行“讲练一体化” 。每个项目都有专门的专业教室,按照专业环境要求,布置挂图,配备必要设备、工具和教学模型,把理论教学搬到专业教室和实验室里,为项目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师资队伍的提高

《交通运输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报告剖析

《交通运输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报告 一.课程内容概述 本课程主要包括安全基础理论、交通安全管理概述、驾驶员安全管理、车辆安全管理、事故处理五个方面的内容。 1.安全基础管理 1.1 系统观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特性包括整体性、有序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其中整体性包括内容联系的整体性、功能的整体性、与外界联系表现出的整体性。 系统根据不同的特性可以分类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复合系统、外物质系统。自然系统的组成为自然物,人造系统的组成为人类,复合系统为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的组合,外物质系统则是一个概念系统。 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系统的基本结构图 1.2 安全原理 安全的定义,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 从社会角度的定义,安全是指不因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受损失,人员受伤害,任务受影响或时间的损失。 对一般生产系统的定义,安全是指不存在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设备损坏或环境危害的条件。 系统安全是运用系统的观念,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对系统进行全寿命周期安全管理与控制,使系统在实现规定功能的条件下,具有最佳的安全品质。 安全管理与控制的核心——对系统中的危险进行辨识与控制。 事故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了违反人意志的事件,致使该行动暂时或永久地中断。

事故的基本特征包括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潜在性、再现性与可预测性。 海因里希法则揭示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程度之间的一般性规律。它是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这说明一般事故与重大事故之间存在相关性以及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 1.3 事故模式理论 1.多米诺骨牌理论 多米诺骨牌理论是指伤亡事故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呈因果关系依次发生的结果。它指出事故与事故原因间呈链式关系且具有传递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破链以阻断事故的传递途径,达到防止事故发生的目的。 2.以人的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 人失误是人错误地或不恰当地回答了一个刺激。 3.事故结构模型 集中性事故结构模型是指各因素分别独立,联合作用引起事故。 连续性事故结构模型是指以某因素为起源,顺序引发若干因素,导致事故。 综合性事故结构模型是指集中性和连续性的综合,更符合实际。 1.4 事故原因分类 事故原因可分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等。 2.交通安全管理概述 2.1 交通安全管理对象 交通安全管理对象为人、车、路与环境。其中人包括管理人员、驾驶员、行人;车包括货车、客车;路与环境包括道路环境、交通环境、自然与人文环境。 2.2 管理机构及其功能 公安部制定法规、规范、标准(全国城乡)。 交通部贯彻、监督、指导、制订各类交通法规、规范、标准。 运输企业执行各类法规、规范、标准。 2.3 运输企业管理内容 1.执行国家的法规、规范、标准;

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和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沿海都市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构架 3、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路 以“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体系、内容为重点,以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为尺度,以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为切入点,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各核心课程的持续均衡发展。 4、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措施 4.1 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胜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为基点,不断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人才既看学历、职称,更注重实际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和职业道德,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 充分利用学院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引进或培养高水平旅游管理学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学期 旅游学概论 I 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54 3.0 二 导游实务 tour guide practice 36 2.0 二 旅游市场营销学 Tourism Marketing 36 2.0 三 旅游经济学 Tourism Economics 36 2.0 三 旅游商务英语 Tourism Business English 72 4.0 五 旅行社经营管理 Travel agency management 54 3.0 五 休闲农业 Leisure Agriculture 36 2.0 五 会展经济 Economics of MICE Industry 54 3.0 六 旅游地理学 Tourism Geography 36 2.0 六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54 3.0 七

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方案

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长清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平面设计专业教育质量,为“长清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平面设计专业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 (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平面设计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因此,我们确定我校平面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 针对传统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以新型教育理念为指导,为优化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现从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三方面对平面设计专业进行改革。 1、文化基础课程改革遵循“服务素质、服务技能”的原则,分为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模块,前者面向全体学生,后者面向专业大类。一方面重视文化课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功能,另一方面强化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 2、专业基础课改革遵循综合化原则,以技能为中心,以够用为度,开发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综合基础理论课程。

交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交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交通行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终身学习的信念、开阔的学术视野、理性的思维、系统的基础知识、综合交通的底蕴、全面的专业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兼备;能够从事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智能交通系统设计、交通发展政策等方面的技术、技术管理与研究开发工作。 二、专业毕业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涵盖工具性知识、人文及管理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具备政治、语言、文学等人文社科基础知识; 具备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以及经济管理知识; 具备交通系统规划、交通系统管理与控制、交通系统设计、交通系统仿真、智能交通系统设计、公共交通运输组织的基础理论和设计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 了解交通工程学科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其基本思维与基本研究方法; 掌握城市及区域交通系统的问题分析方法; 具备交通工程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交通工程专门技术的相关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具有信息检索、阅读及撰写科技论文与技术报告的能力;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具备交通工程专门技术和设备的运用、操作能力,以及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能力,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制约因素; 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创业和择业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交通工程师职业道德; 具备求实创新态度和意识,以及严谨科学素养; 了解本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正确认识交通工程学科及其技术对客观世界及社会的影响; 具备工程实践观、效益意识及交通运输基本认识; 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心健康; 具备良好的工程意识和一定的工程素养。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 学位:工学学士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职业教育的教学现状迫切需要实施课程体系改革。一是课程体系的陈旧,造成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就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提出新的要求,学生感觉学不到实用的东西;二是从学生学习现状来看,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弱,学习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基础,致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大部分时间只好在课堂上睡觉,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要求。以至于造成学生 “学不懂,用不上,留不住”教师感觉“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劳动得不到认同。”因此要结合实际探索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实用、够用”为依据的新型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 2010 —2020)?的具体要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遵循“加强实践、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原则,以建设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为先导,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前提,以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教材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为依托,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建设工作,构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学生技能一流”的课程教学体系。 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立足瑞安,服务机电行业,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质量,为“瑞安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和目标 意义: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大纲新

工程造价专业 主干课程与核心课程 教学大纲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资源环境系 (2010年9月)

目录 1.《建筑与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1) 2.《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大纲 (6) 3.《建筑构造与识图》实训大纲 (14) 4.《工程施工与进度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6) 5.《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20) 6.《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训大纲 (24) 7.《建筑装饰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大纲 (27) 8.《建筑装饰工程造价》实训大纲 (32) 9.《建筑设备安装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大纲 (35) 10.《建筑设备安装工程造价》实训大纲 (40) 11.《建筑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大纲 (42) 12.《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大纲 (47)

《建筑与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据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级)》制定本大纲。 课程代码:07702010 课程学时数:48 课程学分数:3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是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确定建筑工程和装饰工程材料费用的基础知识。其任务是使学生具有建筑、装饰材料的基础知识和在实践中合理选择与使用建筑、装饰材料,并获得主要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掌握常用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制品的品种、规格、性能、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在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熟悉建筑与装饰工程施工图中所使用的各种建筑或装饰材料,为准确地确定材料价格和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奠定基础。 3.德育目标 在教学中灌输、培养学生科学、缜密、严谨的思想作风和积极主动认知事物的热情。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绪论 1.主要内容 建筑与装饰材料对建筑工程、装饰工程的影响,以及在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例;建筑与装饰材料的分类、发展概况和发展方向;建筑材料产品的技术标准;本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2.教学要求 了解建筑与装饰材料对建筑工程、装饰工程的影响,了解建筑与装饰材料的分类、发展概况和发展方向,了解建筑材料产品的技术标准。 教学重点:建筑与装饰材料分类;建材产品技术标准 教学难点:建筑与装饰材料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同时,促进我部内涵的发展及教师的成长发展,使计算机部形成品牌,办出专业特色。 二、组织机构: 我部成立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负责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服务、咨询、具体操作、实施。 负责人:曹丽丹 工作小组:康淑芬焦庆辉陈艳蕊贾敬肖彭秀卿王安杰 三、目前存在问题 1、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任务重,感觉到成天只忙于教学,应付教学,无法开展第二课堂,无法和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的开发。 2、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软硬件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且教材内容严重滞后。 3、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机房条件、教师队伍、学生素质、教学评价等相关)。 4、师资力量及其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了理论课、实践课、项目实训课的衔接问题。

四、课程改革的目标 在课程改革研究中,其目标定位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课程结构、 专业口径、人才培养目标乃至教学方法实施等问题。在课程改革目标选择上,不仅要有助于学生树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就业观念,增强学生的就业素质,同时又不能以浪费教育资源为代价。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因此,就计算机课程改革在目标定位上,我们认为应充分考虑学生能多次就 业、转岗的需要,坚持“宽基础、多方向、厚基础、强技能”的原则,实施“做中教,做中学”。既掌握一类职业岗位共同的专业理论,又能在这些专业理论基础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应职业岗位范围内发生转移,达到上岗无须过渡,转岗不必培训之目的。具体是: 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倾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 1 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与人文学科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 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多证书”制度。 4.在2009年的基础上在计算机应用专业课中继续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总结经验,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河海大学交通工程专业

河海大学交通工程专业 培养方案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交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交通运输类专业名称:交通工程 专业代码: 081802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技能,以及交通、土木、水利等学科交叉的相关知识,能够胜任交通规划、交通工程、道路工程和物流运输等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控制、管理和施工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人才应能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 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应有能力成为其部门负责人,具有:1)扎实的交通工程学科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2)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3)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4)能胜任交通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二、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具有从事交通工程所需的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工程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够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交通规划、管理及控制,以及道路工程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3. 能够设计针对交通规划、管理与控制及道路工程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交通规划、管理与控制及道路工程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能够针对交通规划、管理与控制及道路工程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熟悉国家和地方关于交通工程领域的方针、政策与法规,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交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9.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能够就交通规划、管理与控制及道路工程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有交通工程专业领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和合作能力。 11.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专业教育质量,为“黄岛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 (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市场调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因此,我们确定我校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要求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基础,要掌握技术必需的应用、电气、信息和控制等理论知识,对掌握典型产品设备及元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较为了解,具有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1-2种技能。 (二)确立新型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传统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以新型教育理念为指导,为优化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现从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三方面对进行改革。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XXX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参考格式) 一、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本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对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岗位技能需求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习训练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合一,在专家指导下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三、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1、通过调研论证,确定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层次要求与职业能力标准。 2、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为前提,安排文化基础课程结构。 3、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为前提,本着“适度够用”原则,依据本专业的发展方向设置专业课程。 4、本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由公共基础能力模块、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拓展能力模块组成。 四、课程体系建设内容 1、根据岗位确定能力模块,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 2、构建提高“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框架 (1)通识类模块 (2)专业技能模块 (3)专业核心模块 (4)拓展模块 (5)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表

3、课时说明 五、课程体系实施保障 1、一体化教学环境 2、师资队伍建设 3、建设精品课程 4、校企合作共同编写专业课程教材 5、建设教学资源库 通过产学结合从企业收集生产装置、生产过程的影像、录音、图片、资料等,制作成具有系统性、真实性的多媒体课件。 6、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教学法 (2)项目教学法 (3)情景教学法 (4)案例教学方法 7、考核与评价的改革 8、总结课程改革研究阶段成果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工程造价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工程造价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建筑经济 基本内容——建筑业、建筑企业、建筑市场、建筑产品。 基本要求——了解建筑业、建筑企业、建筑市场之间的关系,熟悉建筑产品价格的形成理论,了解建筑市场的运作过程。 ●建筑与装饰材料 基本内容——材料基本性质,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及砂浆、建筑钢材、木材、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等。 基本要求——掌握常用建筑材料及制品的名称、规格、性能、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储运保管和使用方面的技术知识。 ●建筑构造与识图 基本内容——建筑制图基本知识,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识读。工业与民用建筑构造,建筑装修、装饰构造 基本要求——了解制图原理,掌握制图标准和施工图绘制方法,能识读建筑施工图。掌握民用、公共和工业建筑的一般构造;掌握建筑装修、装饰的一般构造。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 基本内容——静力学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石结构,建筑结构图绘制。 基本要求——了解建筑力学和结构的基本原理,理解建筑结构几何稳定性、内力和刚度的简单知识,掌握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 ●建筑施工工艺 基本内容——土方工程、砌体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

基本要求——理解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各重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程序、工艺、方法、质量标准和施工要求。 ●建筑设备安装识图与施工工艺 基本内容——室内给排水、采暖、电气照明、电话、电视、宽带网、建筑防雷。 基本要求——了解室内给排水、采暖、电气照明、电话、电视、宽带网工程主要设备及配件的性能、工作原理和施工要求,掌握一般建筑的水、暖、电施工图的识图方法。 ●工程建设定额原理与实务 基本内容——施工过程及其划分,工作时间及其划分,技术测定法,人工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定额、企业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编制。 基本要求——熟悉施工过程及其划分、工作时间及其划分的方法,掌握技术测定法,掌握人工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定额、企业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编制方法。 ●建筑工程预算 基本内容——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定额,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 基本要求——了解建筑工程造价基本原理,掌握预算定额的使用方法,掌握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根据有关资料熟练地编制建筑工程预算;企业定额的应用,能熟练应用企业定额控制工程造价及编制工程投标报价。●建筑装饰工程预算 基本内容——装饰工程预算定额,装饰工程量计算,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 基本要求——熟练使用装饰工程预算定额,掌握装饰工程量计算方法,掌握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方法。 ●建筑设备安装工程预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