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提升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土地调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中的林地变更调查,是指对自然年度内的全国林地利用状况、权属变化,以及各类森林经营活动(如造林、采伐、更新等)、自然灾害损害(如火灾、泥石流等)、非森林经营活动(如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违法毁林开垦等)等用地情况进行调查的活动。林地变更调查应当与土地调查及其变更调查数据有效衔接。

第三条开展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目的,是掌握林地利用现状及其消长变化情况,保持林地调查数据和林地数据库(指林地“一张图”数据库,下同)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以支撑林地保护管理和生态建设的需要。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与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共同负责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按照统一组织、多方参与、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分级实施、一查多用的原则,由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以下简称“资源司”)牵头组织,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实施。

国家林业局各直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以下简称“局直属院”)和省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负责技术指导。国家林业局各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以下简称“专员办”)负责督查督办林地变更调查中发现的违法使用林地重大案件。

第五条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所需经费,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分别列入本级政府相应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按时足额到位。地方财政暂不能列入年度预算的,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与同级财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调查经费从森林植被恢复费中列支的管理办法。重点国有林区所需经费由国家林业局协调解决。

第二章调查内容和方法

第六条林地变更调查应当以全国林地调查或上年度林地变更调查结果,利用林地管理档案信息和遥感技术,结合必要的现地调查,查清本年度内林地利用变化情况,更新林地利用现状图件和林地数据库,统计分析,编写成果报告,经审核论证后,逐级汇总上报林地变更调查成果。

第七条林地变更调查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调查单位。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等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是否作为独立的调查单位,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确定。

统一变更时点为每年12月31日。鼓励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实时变更。

第八条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统一要求,结合本地林地保护管理需要,负责本辖区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总体安排和进度控制。

第九条林地变更调查包括下列内容:

(一)行政单位、国有森林经营单位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界限变化状况;

(二)林地转为非林地(如建设用地、耕地、设施农用地等)、非林地(如耕地、废弃矿山等)转为林地的变化情况;

(三)林地内部地类、权属、林地保护等级、森林类别、林种、起源等变化情况;

(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公益林以及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国家储备林基地等林业工程的界线变化情况;

(五)自然灾害引起的林地利用状况变化情况;

(六)其他土地上的森林资源变化情况;

(七)国家林业局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条林地调查成果包括数据库成果、统计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成果报告。

林地调查成果实行逐级汇交、汇总统计制度。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将林地调查成果报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汇总。

第十一条林地变更调查应充分应用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强化日常档案管理,实现常态化林地变更监管,减少林地变更调查工作量,节约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二条林地变更调查执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Y/T1955)、《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LY/T1956)等,采用标记的方法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相衔接。

第三章工作内容

第十三条建立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图和林地管理档案信息系统。在上年度全国林地数据库的基础上,将造林、采伐、更新等森林经营活动和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毁林开垦等非森林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日常档案管理信息及时落界并记录有关信息。

第十四条统筹遥感数据。协调国务院相关部委共享遥感数据,补充购置部分遥感数据,获取当年覆盖全国的最新遥感数据,加工处理制作正射遥感影像图。

第十五条开展遥感监测。内业提取林地范围内新增建设用地、耕地等图斑,形成遥感监测结果,辅助开展林地变更调查、卫片执法检查,建立违法使用林地档案,清理违法用地等。

第十六条林地利用变化情况调查。全面调查林地利用变化情况,重点查清本年度林地范围内出现的建设用地、耕地和新增林地情况。

第十七条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变更调查。根据森林、林地权属等变化情况,随时记载或调查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变化情况。

第十八条林业经营管理情况调查。查清年度内工程建设合法使用林地,毁林开垦、违法占用林地等非法用地,以及人工造林、森林采伐、人工更新等森林经营引起的地类变化情况。已办理使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但未实施用地的,暂不变更。

第十九条更新林地数据库。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图,结合遥感监测结果,经检查和核实后,按照全国林地数据库和林地变更调查数据库建设标准和规范,更新林地数据库。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每年按统一时点要求,上报本年度林地数据库和林地变化数据库,更新全国林地数据库。

第二十条分析调查成果。对林地变更调查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年度林地范围、林地利用状况和管理属性等变化情况及其原因,林地定额指标使用情况、违法使用林地查处情况等,剖析林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编写成果报告。

第四章工作程序

第二十一条安排部署工作。国家林业局按照本规则,根据年度林地保护管理的具体需求,部署年度林地变更调查工作。

第二十二条协调购置处理遥感数据。国家林业局负责与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协调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遥感监测成果、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资源司负责组织,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以下简称“局规划院”)具体承担,按照《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LY/T 1954)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并下发到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

需要补充购买遥感数据的,采用政府采购方式确定数据供应商。

各地自行购买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数据正射校正等图像处理应当符合国家统一标准。不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应交由局规划院统一处理。采用航片的,数据处理自行解决,但必须符合国家统一标准。

第二十三条开展遥感监测。由资源司组织,有关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具体承担遥感监测,监测结果下发至县级林业主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年度林地变更调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统筹,强化有关林地档案信息化管理,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各类林业重点工程、执法检查、森林经营活动等各类档案管理信息,及时更新到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图和林地管理档案信息系统。充分利用林地管理档案等相关资料,对照遥感监测结果,辅以必要的现地调查,查清年度林地利用变化情况及相关林业经营管理情况。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本辖区本年度林地变化地块逐块核实调查。通过遥感影像与林地管理档案等信息,内业核实林地变化图斑及其属性因子。内业无法核实的须进行现地核实调查。根据核实情况,对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图上的林地变化图斑的地类、位置、界线进行确认或修正,如实转录或填写林地变化图斑属性信息记录表,标注林地变化原因等信息。

第二十五条调查成果汇交。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统一的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库标准要求,于每年年底逐级汇总年度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次年4月底前,将通过县级自检、省级复查的林地数据库和林地变化数据库报送各局直属院。

第二十六条调查成果核查。资源司组织,局直属院具体负责,对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报送的林地数据库和林地变化数据库进行质量检查,重点借助遥感影像、遥感监测结果及林地档案等资料,对林地变化地块的地类一致性进行核查。其中,对林地转为建设用地、其他农用地的变化地块开展全面的地类一致性内业核查,对森林经营不当引起的森林或林地退化地块开展内业地类一致性核查。根据核查结果,根据森林、林地的退化数量、分布等特点,选择重点地区开展外业现地核查,重点抽查遥感影像特征变化明显,但未变更的图斑。

核查与重点抽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省级林业主管部门。

第二十七条完善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局直属院反馈的核查结果,统一组织各县级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按各自职责分工,对疑问地块进行逐一对比核实,修改完善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查、汇总后报送国家林业局。

第二十八条更新国家级林地数据库。资源司组织,局规划院具体负责,将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上报的、经检查合格的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标准化处理后,更新国家级林地数据库,并将最终成果反馈给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分发给县级林业主管部门。

第二十九条汇总分析调查结果。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林业局统一要求,在本辖区林地变更调查数据库汇总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具体情况,编写成果报告,并逐级汇总报送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

局规划院负责汇总形成年度全国林地数据库、年度全国林地变化数据库。

资源司组织起草年度全国林地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第五章质量控制与成果管理

第三十条建立林地变更调查培训制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事权划分和林地变更调查工作需要,加强对林地变更调查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管理培训,提高调查人员业务水平。国家每年举办一次基层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培训,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基层管理与技术人员培训。

第三十一条设立专家库。全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设立专家库,根据需要从专家库中选择或抽取专家,成立专家组,负责对调查方案及有关成果的技术咨询、论证、审查等,解决调查工作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

第三十二条实行成果质量分级控制制度。采取县级自检、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核查的质量分级控制制度。各专员办应加强对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监督。

第三十三条实行奖惩制度。对调查成果质量高、在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国家林业局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附件3)(1份)

附件3 贵州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试点工作 实施细则(试行) 贵州省林业厅 二〇一三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目标任务 (1) 第二条技术路线 (1) 第三条变更时点 (2) 第四条变更内容 (3) 第二章技术要求 (6) 第五条参照标准 (6) 第六条地类划分 (6) 第七条地类变化原因 (7) 第八条遥感判读地类 (9) 第九条数据库结构 (9) 第十条其他要求 (9) 第三章变更方法 (11) 第十一条资料收集 (11) 第十二条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处理 (12) 第十三条遥感影像处理 (12) 第十四条遥感影像判读区划 (12) 第十五条核实调查 (13) 第十六条属性因子记载 (14) 第十七条林地变化数据库结构 (14) 第十八条数据汇总 (15)

第四章质量检查 (16) 第十九条组织方式 (16) 第二十条检查内容 (16) 第二十一条检查数量 (16) 第二十二条质量评定 (17) 第五章统计汇总 (18) 第二十三条统计汇总要求 (18) 第二十四条成果统计 (18) 第六章成果要求 (21) 第二十五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 (21) 第二十六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表 (21) 第二十七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22) 附件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统计表 (23) 表1 各类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3) 表2 公益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4) 表3 商品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5) 表4 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 (26) 表5 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 (27) 附件二 (28) 表1 林地数据库属性结构表 (28) 表2 林地变化图斑属性因子填写要求 (30) 表3 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属性记录表 (33)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提升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土地调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中的林地变更调查,是指对自然年度内的全国林地利用状况、权属变化,以及各类森林经营活动(如造林、采伐、更新等)、自然灾害损害(如火灾、泥石流等)、非森林经营活动(如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违法毁林开垦等)等用地情况进行调查的活动。林地变更调查应当与土地调查及其变更调查数据有效衔接。 第三条开展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目的,是掌握林地利用现状及其消长变化情况,保持林地调查数据和林地数据库(指林地“一张图”数据库,下同)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以支撑林地保护管理和生态建设的需要。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与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共同负责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按照统一组织、多方参与、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分级实施、一查多用的原则,由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以下简称“资源司”)牵头组织,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实施。 国家林业局各直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以下简称“局直属院”)和省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负责技术指导。国家林业局各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以下简称“专员办”)负责督查督办林地变更调查中发现的违法使用林地重大案件。 第五条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所需经费,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分别列入本级政府相应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按时足额到位。地方财政暂不能列入年度预算的,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与同级财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调查经费从森林植被恢复费中列支的管理办法。重点国有林区所需经费由国家林业局协调解决。 第二章调查内容和方法 第六条林地变更调查应当以全国林地调查或上年度林地变更调查结果,利用林地管理档案信息和遥感技术,结合必要的现地调查,查清本年度内林地利用变化情况,更新林地利用现状图件和林地数据库,统计分析,编写成果报告,经审核论证后,逐级汇总上报林地变更调查成果。 第七条林地变更调查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调查单位。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等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是否作为独立的调查单位,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确定。 统一变更时点为每年12月31日。鼓励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实时变更。 第八条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统一要求,结合本地林地保护管理需要,负责本辖区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总体安排和进度控制。 第九条林地变更调查包括下列内容: (一)行政单位、国有森林经营单位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界限变化状况; (二)林地转为非林地(如建设用地、耕地、设施农用地等)、非林地(如耕地、废弃矿山等)转为林地的变化情况; (三)林地内部地类、权属、林地保护等级、森林类别、林种、起源等变化情况; (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公益林以及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国家储备林基地等林业工程的界线变化情况;

林地变更调查报告

林地变更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全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有关情况的汇报3.21-周 全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主要结果数据 一、工作概况 1.接收和处理全省1:1万比例尺遥感影像8133幅。2.开展全省遥感对比判读工作,区划明显变化图斑9万多个。 3.开展全省技术培训,质量检查和统计汇总,现场核查变更图斑9300个,内业检查图斑32 4.4万个,属性检查324.4万条。 4.集成全省林地“一张图”,统计全省林地“一套数”。研究分析全省林地变化相关情况。 二、林地现状情况 按照国家林业局的统一要求,以20XX年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一张图”数据为基础,将全省林地现状情况变更新到20XX年12月底。 通过变更调查,全省林地面积963.02万公顷,森林面积808.60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708.62万公顷,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99.98万公顷)。疏林地面积10.49万公顷,其他灌木林地面积88.80万公顷,未成林地面积14.35万公顷,苗圃地面积2.68万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10.78万公顷,宜林地面积27.20万公顷,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面积0.15万公

顷。全省森林覆盖率为43.50%。 三、有关数据说明 1、林地面积和森林面积 全省林地面积963.02万公顷,较前期同口径比较,净增5.20万公顷。全省森林面积808.60万公顷,较前期同口径比较,净增7.1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净增长0.39个百分点。 2、宜林地面积和无立木林地面积 全省宜林地27.20万公顷,较前期同口径相比,净增0.58万公顷;全省无立木林地10.78万公顷,较前期同口径相比,净增2.97万公顷。其中宜林地面积较大的县市:随县(2.20万公顷)、崇阳县(2.08万公顷)、通山县(1.89万公顷)、利川市(1.81万公顷)、郧西县(1.50万公顷)、监利县(1.28万公顷)、阳新县(1.17万公顷)、宜城市(1.08万公顷)、竹溪县(0.74万公顷)、京山县(0.70万公顷)。 其中无立木林地较大的县市:京山县(1.06万公顷)、通山县(0.73万公顷)、枣阳市(0.53万公顷)、郧县(0.50万公顷)、浠水县(0.44万公顷)、蕲春县(0.43万公顷)、郧西县(0.38万公顷)、宜城市(0.38万公顷)、随县(0.31万公顷)。 3、造林更新 本期落实到“一张图”上的实际造林更新面积为11.03万公顷。 其中造林更新面积较大的县市:钟祥市(0.46万公顷)、赤壁市(0.46万公顷)、通山县(0.43万公顷)、随县(0.36万公顷)、咸安区(0.35万公顷)、京山县(0.35万公顷)、阳新县(0.33万公顷)、东宝区(0.32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汇报doc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汇报 篇一:分析美溪林业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 龙源期刊网 .cn 分析美溪林业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作者:葛绪忠 来源:《科学与财富》XX年第05期 摘要:美溪林业局根据国家林业局及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相关林地变更要求,进行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对林地“一张图”数据库进行更新,做到动态掌握林地变化情况,为提高林地监管能力,全面加强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对提交成果进行分析,提并出经验及建议。 关键词:林地变更;调查;分析成果 美溪林业局是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之一。隶属于伊春林业管理局管辖,为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行政上为伊春市美溪林业局.按年度开展的林地范围和林地保护利用等变化情况的调查,对林地“一张图”数据库进行更新,做到动态掌握林地变化情况,为提高林地监管能力,全面加强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通过林地年度变更调查,逐步建立林地“一张图”更新与应用机制,尽快将二类调查、公益林界定、森林资源变档等工作,都在林地“一张图”统一框架下开展,实现各级森林资源调查成果的协调统一,全方位扩展林地“一张图”在林业建设发展乃至跨行业、跨领域方面的应用。

1 林地变更基本情况及依据 美溪林业局根据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办资字[XX]82号)以及《龙江森工集团XX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方案》要求,局成立了美溪林业局林地变更调查领导小组,为扎实做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美溪资源林政局办公室下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美溪林业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检查和美溪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的成果汇总上报工作。依据《龙江森工集团XX年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 则》,进行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统计。以XX年林地落界数据为本底,通过XX年、XX年遥感影像与XX年影像对比后发生变化的地块进行区划,对区划新增的图斑进行内业资料核实和外业现地核实,形成本期林地更新数据库。 2 林地变更调查阶段 局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对每个阶段的工作,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周密地进行了工作安排。 2.1 业务人员培训。抽调林业局业务人员,参加林地变更调查业务培训。林业局林地变更领导小组分别把所指定专业技术人员安排参与对施业区内各个林场(所)林地变更具体外业调查任务,进行现地林地变更调查。 篇二: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编写细纲(推荐)XX版

第二次调查标准时点统一更新及200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

第二次调查标准时点统一更新及200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 会议提纲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一、工作目标 1、开展二次调查成果复核 2、以二次调查初始调查成果为基础(2009年3月),将二次调查成果统一更新到2009年12月31日标准时点。 3、查清2009年度各类土地变化情况,完成200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 二、工作任务 (一)、开展二次调查成果复核 根据省市要求,自2010年起我省全面启用二次调查数据。为做好二调数据启用前的各项工作,查缺补漏,最大限度的减少我们在二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完善我们的二次调查数据库,因此,就很有必要开展二调成果的复核。复核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各所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对二调图纸进行全面复核。主要是看图件地类和实地是否一致?是否有遗漏和错误调查情况(如实地为建设用地,图件为其他地类)?重点核实新一轮规划范围内的地类情况。对有疑问的图斑,各基层所进行详细记录并填写二调复核需修改图斑一览表(疑问图斑涉及行政村、所在图幅号、图斑号、变化前后地类等)。 2、各所对图件上标绘的行政村名称、道路、河流名称和单位名称等文字

注记等进行复核,看标注是否正确?有无别字? 3、参照分幅现状图、卫星影像和行政村界线,对行政村界线进行复核。由于更新调查影像分辨率的原因,原更新调查时确定的各级权属界线套合到二次调查影像上有偏差。为此,需对现有的行政界线走向说明和行政界线套合到影像图的位置进行对照核实,看有无上图偏差,有无明显切割影像地物现象。各基层所通知各行政村负责人,到国土所(参照放大的影像)对权属界线进行再次确认。这次复核,只是对县内的界线进行核实,不涉及县界。国土所根据各行政村的复核情况对需要调整的界线在分幅图纸上用铅笔进行标注。对相邻村在图纸上不能确认的界线经实地确认后确定。各所将权属界线复核情况于12月3日前报县局地籍管理科。县局将根据各所对界线的复核情况,配合济南四维公司的技术人员更新数据库。 在复核过程中,省调查办要求:原则上不允许对地方复核上报的成果进行修改。经实地复核发现错误的可以调整,但必须实地拍照,填写《土地调查外业调查记录表》。允许修改的是:行政区划变动;村级权属界线调整;地类认定错误;建设用地细化地类引起的属性变化、其他属性录入错误。“批而未用”土地经严格核实后可更改。 (二)、开展标准试点统一更新调查 因我县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外业调查完成是在今年的三月份,距离现在已经八九个月,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新增项目落地、农业结构调整、土地开发等,有很多地类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国家要求汇总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的时点要求,需要将现有的二次调查初步数据更新到2009年12月31日。因此,

林地及森林资源变更调查工作技术总结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11· 111 综述 本人先后参加了钦北区2016、2017年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2018年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正在如期进行。现就开展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作出如下总结,同时就在开展中工作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1.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意义 通过林地变更调查,可以及时进行林地变化信息更新,进而实现林地“一张图”,为我区林地保护、林地审核审批、生态公益林优化布局调整、天然林落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空间规划编制、编制自然资产负债表和构建绿色发展考核指标体系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建设提供坚实数据和科学支撑,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宏观决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主要调查内容和方法 2.1调查内容 林地变更调查重点是对林地利用状况、管理属性 变化,以及各类森林经营活动(如造林、采伐、更新等)、自然灾害损害(如火灾、泥石流等)、非森林经营活动(如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违法毁林开垦等)等用地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林地范围变化调查、林地范围内土地类型变化调查、管理属性变更调查、界线变化调查、其他土地上森林资源变化情况调查。 2.2主要技术方法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是在全国林地调查的基础上,按林地属地管辖范围和林地及森林资源变化情况,根据原国家林业局《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的相关要求,利用最新遥感影像图判断分析和现地核实调查等方式对林地进行调查分析,经过内业拓扑检查、属性数据逻辑检查、图形与属性数据关联检查等各项检查,产出了林地变更调查报告、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报告、林地现状数据库、年度林地变化数据库、年度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行政界线(含林班界)数据库、各类 林地变更调查统计变化表等。 3.开展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林地变更调查软件过于复杂,基层林业人员难以操作 林地变更调查软件是根据《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技术方案(试行)》规定的数据库标准以及林地更新数据变更流程等相关要求,以MapZone 平台为基础, 综合运用数据库技术、MIS 技术和GIS 技术研发的,其主要功能包括工程初始化、图斑更新、数据检查、成果数据制作和辅助工具五个方面。该软件虽然具有功能强、内容多的特点,但是操作程序比较复杂,相对基础薄弱的林业人员来说操作困难较大。又因该软件初始系统还不够完善和系统如果不及时升级时,数据量较大时,处理数据的时间较长,且处理内容容易丢失,或者在“变化生成”时有误,导致统计报表数据不平(尤 其是从非林地到林地的新增、净增不统计),从而影响工作进度与调查精度。3.2林地变更调查数据与土地调查变更数据有效衔接性低 一直以来,在林地概念、范围的界定上,林业部 门与国土部门都存在一定的分歧,新时期对林地管理工作有了新要求,《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总则第二条规定,“林地变更调查应当与土地调查及其变更调查数据有效衔接”;后又颁布了多项规章制度要求林地变更调查要适应“多规合一”需要,实现与土地调查成果的有效对接,这是新时期对林地管理工作的要求。但是在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过程中,林业部门的年度林地变更数据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没能充分有效衔接,成果数据没能及时共享,在实际工作中造成如下情况:国土和林业部门对林地的认定不统一、国土和林业部门的数据存在地类 林地及森林资源变更调查工作技术总结 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方秀舞 (钦州市钦北区自然资源局(钦州市钦北区林业局),广西 钦州 535000) 摘 要:根据原国家林业局的总体安排,统筹兼顾林业发展实际需求,钦北区从2014年起开展全国林地及森林资源 变更调查(以下简称“林地变更”)工作,并逐步推动该项工作常态化。钦北区按照原国家林业局及原自治区林业厅关于组织开展年度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新时期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本文总结本次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林地及森林资源;变更调查;技术总结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9-22-0111

调查报告 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引子:简述林地变更调查的目的、任务、主要内容,变更调查的依据,变更时点与变更范围(不多于300字)。 第一部分:工作概况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工作组织(不多于300字):简述工作组织方式,领导机构组成与分工情况、参加调查工作的技术人员数量、组成结构与分工情况。 (二)工作开展情况(不多于500字):简述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开展时间、阶段安排与工作完成情况,同时说明国家、省、市、县各级林业部门在该项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三)有关情况说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简述调查单位在《技术方案》基础上创新的方法或增加的内容,以及数据统计的依据、方法和结果。重点说明有关调查单位的特殊问题,如错划、漏划数量及原因,行政界限发生变化的要说明变化依据与范围,已批未占林地、非规划林地上的有林地等的统计依据、方法和统计结果等。 (四)调查成果质量(不多于300字):简述成果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工作流程,对于发现问题的处理方法,列示各级内外业质量检查结果,说明产出的调查成果质量、合格率。 二、工作量及资金使用情况 (一)投入工作量(不多于200字):说明累计投入工作量(以

人日表示),各主要工作环节投入的工作量,可列表说明。 (二)资金使用情况(不多于400字):说明累计投入的经费数量和经费来源、各主要工作环节投入的经费数量。 三、主要经验和问题与建议 (一)主要经验(500字左右):从工作机制、调查方法、技术创新、数据建库建设,以及质量管理、经费筹措等方面取得的经验。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700字左右):从工作组织和工作机制,调查技术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林地“一张图”与二类调查的统一协调、数据管理、成果应用等方面分析本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第二部分:调查成果 一、林地资源现状(字数不限):介绍自然概况(不超过200字),论述变更后林地资源的现状数量、结构(地类、权属、起源、经营类型、林种、林地保护等级)等现状,并列专栏或图表。 二、林地动态变化分析(字数不限) 对比分析变更前后两期的林地数量(图斑数量与面积)、质量、分布、保护利用状况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按以下内容分析论述。 (一)林地范围变化:论述总体及平均每县的林地面积增加、减少的总体变化量情况,新增林地和减少林地的地类、质量和分布情况,以及重点或敏感区域(可按县、乡等行政区域)的林地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原因。 (二)地类变化:论述林地各地类增加、减少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技术方案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技术方案 第一部分基本概况 1.1.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概念 为贯彻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296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2004]99号)的要求,XX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以下简称更新调查)指在土地详查成果基础上,依据土地调查的有关技术规程和规定,参考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的图件、数据等有关资料,并借助遥感影像图等现势性较强的数据资料,启用最新的国家勘界成果,采用新的土地分类体系,按照不小于详查的调查比例尺度,对调查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一次全新的实地调查,查清土地利用现状和所有权状况,在此基础上建设或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这是对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全面更新的调查。 1.2.目标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是新形势下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一项新任务,通过使用现代测绘、卫星遥感、GIS、GPS等新技术新方法,加快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速度、减轻调查强度,客观、准确地掌握土地利用现

状及其动态变化状况,提高国土资源调查的科技水平,保持土地利用基础图件和数据的现势性,全面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准确摸清XX县土地资源家底、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强耕地保护、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等农村集体土地权属调查提供基础。本次更新调查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查清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构成和分布,实现土地利用图件、数据、实地相一致,建立或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同时也为今后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奠定基础。 2、通过土地更新调查真正实现新旧土地分类的转换,使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都统一到新分类中去,发挥土地分类在城乡土地一体化管理中的作用。 3、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提供基础数据。 1.3.更新调查范围及地理概况 1、更新调查面积 XX县面积约3125.39平方公里,辖XX个乡;XX个国营农场。涉及1∶10000国际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153幅。 2、地理概况 XX县地处长江中游平原南端,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南依长江,与湖南省岳阳市、华容、临湘县一衣带水;北枕汉水支流东荆河,与仙桃、潜江市隔河相望;东滨洪湖,与洪湖市共水同渔;西搀荆沙,

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编写细纲(推荐)2015版

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编写细纲 (推荐) 引子:简述林地变更调查的目的、任务、主要内容,变更调查的依据,变更时点与变更范围(不多于300字)。 第一部分:工作概况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工作组织(不多于300字):简述工作组织方式,领导机构组成与分工情况、参加调查工作的技术人员数量、组成结构与分工情况。 (二)工作开展情况(不多于500字):简述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开展时间、阶段安排与工作完成情况,同时说明国家、省、市、县各级林业部门在该项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三)有关情况说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简述调查单位在《技术方案》基础上创新的方法或增加的内容,以及数据统计的依据、方法和结果。重点说明有关调查单位的特殊问题,如错划、漏划数量及原因,行政界限发生变化的要说明变化依据与范围,已批未占林地、非规划林地上的有林地等的统计依据、方法和统计结果等。 (四)调查成果质量(不多于300字):简述成果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工作流程,对于发现问题的处理方法,列示各级内外业质量检查结果,说明产出的调查成果质量、合格率。 二、工作量及资金使用情况

(一)投入工作量(不多于200字):说明累计投入工作量(以人日表示),各主要工作环节投入的工作量,可列表说明。 (二)资金使用情况(不多于400字):说明累计投入的经费数量和经费来源、各主要工作环节投入的经费数量。 三、主要经验和问题与建议 (一)主要经验(500字左右):从工作机制、调查方法、技术创新、数据建库建设,以及质量管理、经费筹措等方面取得的经验。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700字左右):从工作组织和工作机制,调查技术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林地“一张图”与二类调查的统一协调、数据管理、成果应用等方面分析本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第二部分:调查成果 一、林地资源现状(字数不限):介绍自然概况(不超过200字),论述变更后林地资源的现状数量、结构(地类、权属、起源、经营类型、林种、林地保护等级)等现状,并列专栏或图表。 二、林地动态变化分析(字数不限) 对比分析变更前后两期的林地数量(图斑数量与面积)、质量、分布、保护利用状况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按以下内容分析论述。 (一)林地范围变化:论述总体及平均每县的林地面积增加、减少的总体变化量情况,新增林地和减少林地的地类、质量和分

04森林植被恢复费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全县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 纳雍县位于贵州西北部、毕节地区中南部,是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东经104°55′40″—105°38′04″,北纬26°30′16″—27°05′54″之间。北抵毕节市,东北邻大方县,东南接织金县,南毗六枝特区,西与赫章、水城县接壤。国土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 县内最高海拔2476.4米,最低海拔1052米,相对高差1424.4米。山地面积占57.8%(25度以上的陡坡面积超过70%),丘陵面积占36%,山间坝地占6.2%。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喀斯特面积占68.8%。 县内河流属长江水系乌江流域的上游,主要河流有六仲河、三岔河,是乌江一级支流。河流总长545.7公里,积水面积1776平方公里,流域面积63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8.1%;其中:三岔河积水面积672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0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2.5%。 气候属北亚热带低纬度高海拔温凉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14℃,年均日照时数1486.4小时,大于10℃年积温4062℃,无霜期226—267天,年平均降雨量1226毫米,相对湿度81%。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暖湿共节的特点。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冰雹、洪涝、干旱等。 主要岩性为石灰岩、白云岩、砂岩、页岩、泥岩、粘土岩、玄武岩等,其中砂岩、页岩、泥岩、粘土岩、玄武岩等非可溶性岩类占全县面积的30%,碳酸盐岩可溶性岩类的面积占70%。成土母岩多以砂岩、页岩、碳酸岩、玄武岩为主,形成的土壤主要有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

植被属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带,常绿与落叶混交林,原生植被多被破坏,由人工植被所替代。常见树种有杉、桦木、云南松、华山松、柏木、毛白杨、响叶杨、山茶等100余种。 纳雍县矿藏丰富,已探明的地下资源有煤、铅锌、大理石、硫、铁、硅石、硫磺、铜、锑、钼、镍、锰、磷、重晶石、高岭土等。是全省无烟煤的主要产区,储量位居全省第四位,全县22个乡(镇)均有分布,可开采量为68亿吨,属低硫及特低硫煤,是贵州省“西电东送”发展火电及化工用煤的能源基地。 2、社会经济概况 纳雍县行政区划上隶属毕节地区,全县辖25个乡(镇),479个村,4003个村民组,18个居委会。总户数204286户,总人口818222人,人口密度334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77.6万,农村劳动力47.3万。全县有22个民族,是一个汉、苗、彝、白、布依、回、侗、壮等多民族聚居县。 201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71.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6亿元,第二产业36.1亿元,第三产业19.2亿元。财政总收入6.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60元。粮食总产量272847吨。大牲畜存栏11.97万头,其中:牛、生猪、羊出栏分别为3.2万头、23.6万头和1.6万头。通过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全县农村21.72万人的饮水问题。 3、土地利用概况 (1)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全县土地总面积367.2万亩。其中:农用地321.6万亩,占87.57%,建设用地10.9万亩,占2.98%,未利用地34.7万亩,占9.15%。在农用地中:耕地148.5万亩,占40.43%,林地170.4万亩,占46.4%,牧草地2.7万亩,占0.74%。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附件3)(1份)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附件3)(1份)

附件3 贵州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试点工作 实施细则(试行) 贵州省林业厅 二〇一三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目标任务 (1) 第二条技术路线 (1) 第三条变更时点 (2) 第四条变更内容 (3) 第二章技术要求 (6) 第五条参照标准 (6) 第六条地类划分 (6) 第七条地类变化原因 (8) 第八条遥感判读地类 (11) 第九条数据库结构 (11) 第十条其他要求 (11) 第三章变更方法 (13) 第十一条资料收集 (13) 第十二条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处理 (14)

第十三条遥感影像处理 (14) 第十四条遥感影像判读区划 (14) 第十五条核实调查 (15) 第十六条属性因子记载 (16) 第十七条林地变化数据库结构 (16) 第十八条数据汇总 (17) 第四章质量检查 (18) 第十九条组织方式 (18) 第二十条检查内容 (18) 第二十一条检查数量 (18) 第二十二条质量评定 (19) 第五章统计汇总 (20) 第二十三条统计汇总要求 (20) 第二十四条成果统计 (20) 第六章成果要求 (23) 第二十五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 (23)

第二十六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表 (23) 第二十七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24) 附件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统计表 (25) 表1 各类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5) 表2 公益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6) 表3 商品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8) 表4 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 (30) 表5 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 (32) 附件二 (33) 表1 林地数据库属性结构表 (33) 表2 林地变化图斑属性因子填写要求 (35) 表3 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属性记录表 . 44 表4 林地变化数据库增加的属性字段结构表 (45) 附件三因子代码表 (46) 表1 地类代码表 (46)

2021年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 告 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 the work or life. 姓名: 班级(单位): 日期:

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引子:简述林地变更调查的目的、任务、主要内容, 变更调查的依据, 变更时点与变更范围(不多于300字)。 第一部分:工作概况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工作组织(不多于300字):简述工作组织方式, 领导机构组成与分工情况、参加调查工作的技术人员数量、组成结构与分工情况。 (二)工作开展情况(不多于500字):简述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开展时间、阶段安排与工作完成情况, 同时说明国家、省、市、县各级林业部门在该项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三)有关情况说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简述调查单位在《技术方案》基础上创新的方法或增加的内容, 以及数据统计的依据、方法和结果。重点说明有关调查单位的特殊问题, 如错划、漏划数量及原因, 行政界限发生变化的要说明变化依据与范围, 已批未占林地、非规划林地上的有林地等的统计依据、方法和统计结果等。 (四)调查成果质量(不多于300字):简述成果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工作流程, 对于发现问题的处理方法, 列示各级内外业质量检查结果, 说明产出的调查成果质量、合格率。

二、工作量及资金使用情况 (一)投入工作量(不多于200字):说明累计投入工作量(以人日表示), 各主要工作环节投入的工作量, 可列表说明。 (二)资金使用情况(不多于400字):说明累计投入的经费数量和经费来源、各主要工作环节投入的经费数量。 三、主要经验和问题与建议 (一)主要经验(500字左右):从工作机制、调查方法、技术创新、数据建库建设, 以及质量管理、经费筹措等方面取得的经验。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700字左右):从工作组织和工作机制, 调查技术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 林地“一张图”与二类调查的统一协调、数据管理、成果应用等方面分析本工作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建议。 第二部分:调查成果 一、林地资源现状(字数不限):介绍自然概况(不超过200字), 论述变更后林地资源的现状数量、结构(地类、权属、起源、经营类型、林种、林地保护等级)等现状, 并列专栏或图表。 二、林地动态变化分析(字数不限) 对比分析变更前后两期的林地数量(图斑数量与面积)、质量、分布、保护利用状况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按以下内容分析论述。 (一)林地范围变化:论述总体及平均每县的林地面积增加、减少的

2019年整理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试行)》的通知资料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试行)》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1-11-10 国土资发〔2011〕18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部有关直属单位,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 《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试行)》经国土资源部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三日附件: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试行) 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 (试行) 第一章总则 一、为规范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提升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水平,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制定本规则。 二、本规则中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对自然年度内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变化,以及各类用地管理信息,进行调查、监测、核查、汇总、统计和分析等活动。

三、开展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目的是,掌握全国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保持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和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现势性,以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土地变更调查是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经依法公布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是实施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依据,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关专项规划的基础。 五、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应充分运用国土资源遥感监测全国“一张图”和土地“批、供、用、补、查”用地管理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等综合信息监管平台的日常实时监管信息,努力强化常态化变更监管,减少年度变更调查工作量,节约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六、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统一组织、统筹安排、一查多用、分级实施,各级国土资源相关业务部门分工协作、多方参与、各司其职、共同负责的原则组织开展。 七、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牵头组织,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具体实施,各相关司局和单位共同参与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以部专题会议方式,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工

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

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 操作细则 四川省林业厅 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二〇一五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林地变更调查 (1) 第二条总体目标 (1) 第三条主要任务 (2) 第四条总体思路 (3) 第五条变更时点 (4) 第六条工作流程 (4) 第七条调查范围 (7) 第八条工作内容 (7) 第二章技术要求 (10) 第九条参照标准 (10) 第十条地类划分标准 (10) 第十一条地类变化原因 (12) 第十二条管理变化原因 (13) 第十三条遥感判读地类 (13) 第十四条变化图斑类型 (15) 第十五条数据库结构 (17) 第十六条其他要求 (17) 第三章变更方法 (20) 第十七条资料收集 (20) 第十八条林业经营管理档案资料处理 (21) 第十九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应用 (22) 第二十条遥感影像处理 (23) 第二十一条遥感影像判读区划 (23) 第二十二条变化图斑分类与分析 (25) 第二十三条调查底图制作 (28) 第二十四条核实调查 (29) 第二十五条林地变化数据库结构 (30) 第二十六条林地现状数据库结构 (31) 第四章质量检查及进度管理 (31) 第二十七条组织方式 (31)

第二十八条检查内容 (31) 第二十九条检查数量 (32) 第三十条质量评定 (32) 第三十一条进度管理办法 (33) 第三十二条进度管理要求 (33) 第五章统计汇总 (34) 第三十三条统计汇总要求 (34) 第三十四条成果统计表 (34) 第六章成果要求 (36) 第三十五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 (36) 第三十六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表 (37) 第三十七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38) 附件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统计表 (39) 表1 各类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39) 表2 公益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40) 表3 商品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41) 表4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 (42) 表5 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 (42) 表6 林地保护等级变化分析统计表 (43) 表7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一张图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衔接统计表.. 44 表8 林地一张图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差异情况一览表 (46) 表9 拟变更林地保护等级小班一览表 (46) 附件二林地一张图数据库结构表 (48) 附件三林地变更调查外业用表 (51) 附件四林地变更调查报告及质检报告提纲 (51) 附件五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相关信息 (56)

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技术方案-2015版20150415

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技术方案 (试行) 国家林业局 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目的任务 (1) 第二条技术路线 (1) 第三条变更时点 (3) 第四条调查内容 (3) 第二章技术要求 (6) 第五条参照标准 (6) 第六条地类划分 (7) 第七条地类变化原因 (8) 第八条遥感判读 (10) 第九条数据库结构 (10) 第十条其他要求 (10) 第三章变更方法 (12) 第十一条资料收集 (12) 第十二条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处理 (13) 第十三条遥感影像处理 (13) 第十四条遥感影像判读区划 (13) 第十五条核实调查 (14) 第十六条属性因子记载 (15) 第十七条林地变化数据库结构 (16) 第十八条数据汇总 (16)

第四章质量检查 (17) 第十九条组织方式 (17) 第二十条检查内容 (17) 第二十一条检查数量 (18) 第二十二条质量评定 (18) 第五章统计汇总 (19) 第二十三条统计汇总要求 (19) 第二十四条成果统计 (19) 第六章成果要求 (23) 第二十五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 (23) 第二十六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表 (23) 第二十七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24) 附件一林地变更调查统计表 (25) 表1 各类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25) 表2 公益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26) 表3 商品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27) 表4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 (28) 表5 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 (29) 表6 林地保护等级变化分析统计表 (30) 附件二 (31) 表1 林地数据库属性结构表 (31) 表2 林地变化图斑因子属性填写要求 (33)

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

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 (试行) 第一章总则 一、为规范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提升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水平,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制定本规则。 二、本规则中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对自然年度内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变化,以及各类用地管理信息,进行调查、监测、核查、汇总、统计和分析等活动。 三、开展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目的是,掌握全国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保持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和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现势性,以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土地变更调查是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经依法公布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是实施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依据,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关专项规划的基础。

五、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应充分运用国土资源遥感监测全国“一张图”和土地“批、供、用、补、查”用地管理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等综合信息监管平台的日常实时监管信息,努力强化常态化变更监管,减少年度变更调查工作量,节约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六、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统一组织、统筹安排、一查多用、分级实施,各级国土资源相关业务部门分工协作、多方参与、各司其职、共同负责的原则组织开展。 七、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牵头组织,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具体实施,各相关司局和单位共同参与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以部专题会议方式,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 八、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应在各地日常变更工作的基础上,每年集中开展一次,统一时点是当年12月31日。 九、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所需经费,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据《土地调查条例》相关规定,商同级财政部门协调解决。

年度XX土地变更调查合同

合同编号:2016—2016年度合同 项目发包单位: 项承揽担单位: 年月日

项目发包单位(甲方): 项承揽担单位(乙方): 合同编号:2016 - ;签定时间:2016年11月21日承揽人测绘资质等级:乙级;签定地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经双方协商一致签定本合同。 第一条项目范围: 2016年度变更调查范围为XX市XX区行政辖区范围内2016年度国家下发监测图斑。 第二条土地变更调查内容: 第三条执行技术标准

其他技术要求:XX国土厅的其他要求。 第四条合同经费 1、取费依据: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将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价格)的通知。 2、困难类别按Ⅱ计算。 3、经双方协商,本次变更调查工作包干总经费为:¥元(大写:壹拾柒万陆仟元整)。 第五条甲方的义务 1、自合同签定之日起10日内向乙方提交有关资料。 2、应当保证乙方的测绘队伍顺利进入现场工作,并协助乙方对进场人员的工作、生活提供必要的条件。 3、甲方技术人员应全力配合乙方在变更调查工作中相关业务及技术协调工作。 4、甲方保证变更调查经费按时到位,以保证土地调查的顺利进行。 5、甲方负责组织乙方及相关部门,对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全面自检,县

级自检合格后,及时上交验收。 第六条乙方的义务 1、自收到甲方的有关材料之日起5日内组织专业测绘队伍进场作业。 2、乙方应当根据要求确保变更调查如期完成。 3、允许甲方内部使用乙方为执行本合同所提供的属乙方所有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 4、未经甲方许可,乙方不得将本合同标底的全部或部分转包给第三方。 5、乙方负责对甲方指定的人员进行成果数据库应用方面的培训。 第七条变更调查完成工期 土地变更调查全部成果应于前交甲方。 第八条乙方应当于变更调查完工之日起10日内书面通知甲方自检,甲方应当自接到完工通知之日起10日内,组织有关专家,依据本合同约定使用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对乙方所完成的变更调查项目进行自检,并出据变更调查成果自检报告,向上级变更调查管理单位(部门)提出预检申请。 对乙方所提供的变更调查成果的质量有争议的,由变更调查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裁决;其费用由败诉方承担。 第九条成果和资料的保密与使用: 1、乙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所有原始资料、中间及最终成果归甲方所有。 2、乙方应对从事项目所获得的资料及成果保密。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以任何方式、理由发表或向第三方披露提供,也不得用于其他目的。 3、乙方不得复制、丢失或涂改甲方的原始资料和电子数据。

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_调查报告.doc

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_调查报告 引子:简述林地变更调查的目的、任务、主要内容,变更调查的依据,变更时点与变更范围(不多于300字)。 第一部分:工作概况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工作组织(不多于300字):简述工作组织方式,领导机构组成与分工情况、参加调查工作的技术人员数量、组成结构与分工情况。 (二)工作开展情况(不多于500字):简述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开展时间、阶段安排与工作完成情况,同时说明国家、省、市、县各级林业部门在该项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三)有关情况说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简述调查单位在《技术方案》基础上创新的方法或增加的内容,以及数据统计的依据、方法和结果。重点说明有关调查单位的特殊问题,如错划、漏划数量及原因,行政界限发生变化的要说明变化依据与范围,已批未占林地、非规划林地上的有林地等的统计依据、方法和统计结果等。 (四)调查成果质量(不多于300字):简述成果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工作流程,对于发现问题的处理方法,列示各级内外业质量检查结果,说明产出的调查成果质量、合格率。

二、工作量及资金使用情况 (一)投入工作量(不多于200字):说明累计投入工作量(以人日表示),各主要工作环节投入的工作量,可列表说明。 (二)资金使用情况(不多于400字):说明累计投入的经费数量和经费来源、各主要工作环节投入的经费数量。 三、主要经验和问题与建议 (一)主要经验(500字左右):从工作机制、调查方法、技术创新、数据建库建设,以及质量管理、经费筹措等方面取得的经验。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700字左右):从工作组织和工作机制,调查技术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林地“一张图”与二类调查的统一协调、数据管理、成果应用等方面分析本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第二部分:调查成果 一、林地资源现状(字数不限):介绍自然概况(不超过200字),论述变更后林地资源的现状数量、结构(地类、权属、起源、经营类型、林种、林地保护等级)等现状,并列专栏或图表。 二、林地动态变化分析(字数不限) 对比分析变更前后两期的林地数量(图斑数量与面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