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册)

2018年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册)

2018年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册)
2018年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册)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册)》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

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时间:

教学内容: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数。

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突破方法:讲解法

教具:小黑板、数位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出示数位表写13

问:这个数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十九是由几个十组成的?20里面有几个一?

二、新授:

1、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数,我们以前所学的数都没有超过20的,如果物体的个数超过了20怎么办?所以我们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认识100以内的数,这节课的任务是要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和100以内数的组成。

2、例1、

(1)引导学生数小棒,一根一根的数,数10根捆一捆。说明:10个一是一十。

(2)100根小棒有几捆?一捆是几根?

(3)10根10根地数小捧,数完后把10捆小棒用小绳捆在一起。说明:10个十是一百。

3、例2

(1)数小棒从二十五数到三十二,32根小捧是几捆?又几根?

刚才数小棒数到二十九的后面是数多少?

(2)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八十九数完数多少?九十九数完数多少?

(3)完成例2下面做一做

4、例3

出示35根小棒有几捆几根?3捆是几个十?5根是几个一?

(2)完成2页的做一做

三、练习

完成1-4题。

板书设计: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十个

位位

3 5 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第二课:读数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3页例4,4页做一做,练习一的5-7题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表示的意义。

能力:能正确的读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重难点:理解个位十位表示的意义。

突破方法:用数位表演示法

教具:小黑板、数位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的数,从37数到60、从75数到100

(2)十个十个的数,从30数到70从1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3个十和4个一组成()5个十和8个一组成()

(4)4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60里面有()个一。

二、新授

1、教学例 4

(1)出示计数器

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第二位叫什么位?

(2)出示1捆小棒问

这里有几根小捧?有几个十?这1个十根小棒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

1个十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

说明:十位上的1颗珠子就表示一个十,读作:十

拿20根小棒30根小棒40根小棒,分别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并读出来。

(3)学生拿出2捆小棒和上根小棒问:这里有几个十根和几个一根,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

说明:计数器的十位上2颗珠子表示2个十,个位1颗珠子表示1个一,合起来是21,读作二十一。

看书3页例4的图和数,引导学生比较上下两图使学生明白,上图个位上没有珠子就是0,十位上几颗珠子就读几十,下图十位上个位上

都有珠子,要先读十位上的几十,再读个位上的几个。

2、做课本上4页做一做第一题

三、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5-7题

板书设计:第二课:读数

十个说明: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

位位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第三课时:写数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3页、4页、例5、例6,练习一的9-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进上步理解和掌握数位的意义。

能力:能正确地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突破方法:讲解法

教具:小黑板、数位卡片、计数器、投影机、多媒体

教学教程

一、复习

1、一个一个的数从75数到100

2、一十一十的数从10数到100

3、看卡片读数:36、63、80、40、2

4、42

二、新授

1、教学例 5

(1)出示计数器

在计数器十位上拨3颗珠子,在个位上拨4颗珠子,问:这个数读作多少?十位上3颗珠子表示什么?个位上4颗珠子表示多少?要把这个数写出来怎样写呢?我们今天就来学100以内数的写法。写数的时候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有3个十,就写3,个位上有4个一,就写4,这个数写作34。

(2)练写42、57

(3)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6颗珠子,问:这个数读作多少?这个数

十位上写几?个位上写几?这个数的个位不写0行吗?为什么?强调0起占位作用。看书3页例5。

2、教学例 6

在计数器百位上挂10捆小棒,这里有几捆小棒?一共有多少根?怎

样在计数器上表示一百呢?百位上一颗珠子表示1个百,读作一百。一百怎么写?100

3、小结后指导看书 4

三、练习

练习一、8-14题

板书设计:第三课时:写数

百十个

位位位

1 0 0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第四课: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7页例7 8页例8 练习二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能力: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突破方法:讲解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46、64、38、58、80、100

2、写数

八十五、七十九、六十、二十、九十七、一百

二、新授

1、教学例7

(1)看书7页,100以内数目表填、填写

(2)回答例7、3个问题

2、例2

(1)出示羽毛球图

左边有多少个羽毛球?右边有多少个羽毛球?

左右两边的羽毛球哪边的多?25和23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

(2)出示计数器图

先观察: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38()45

38和45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

3、做课本8页做一做

三、练习

1-5题

板书设计:第四课: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第五课: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9页例9和做一做练习九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数的组成。

能力:比较熟练的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学重难点:比较熟练的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突破方法:练习法,讲解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教程

一、复习

1、在()里填上><或=

68()78 70()69 89()98

2、口答

(1)4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3 个十和8个一是()。

(3)67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4)5个一和3个十组成()。

二、新授

1、教学例9

(1)看图,图上的方块,每条有几个方块?一共有多少方块?又出

现5个方块,问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方块?怎样列式?40+5=?40加5应该怎样想?等于多少?

(2)从45个方块图中去掉5个方块,问:还剩几个方块?怎样列式?45-5=?

(3)、先出示5个方块再出示4条方块,一共多少个方块?怎样列式?

5+40=?

2、做课本上35页做一做题

三、练习

做练习二的第6题

板书设计:第五课: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例9:(1)40+5=45 (2)40-5=35 (3)5+40=?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第六课:综合练习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练习二的7-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

能力:熟练地口算整十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熟练地口算整十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突破方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四十二里面有()个和()个一。

(2)6个一和5个十组成()。

(3)87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是(),表示(),十位上的数字是(),表示()。

2、看卡片写得数

90+8=77-7=4+60=28-8=

17-9=95-5=11-5=6+30=

二、练习

1、做第8题,按小组参加

2、第9题,

32=(30)+2举例说明,理解后在书上完成。

3、第10题

让学生先独立做,可指名回答。

4、做12题

强调先看清题目要求,再把各数排列起来

5、做第7、11、13题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第六课:综合练习

1)四十二里面有()个和()个一。

(2)6个一和5个十组成()。

(3)87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是(),表示(),十位上的数字是(),表示()。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二、厘米和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12-13页的例1-例3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概念。

能力:初步会用“厘米尺”量整厘米的物体长度

教学重难点:会用“厘米尺”量整厘米的物体长度

突破方法:动手操作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新授

1、认识米尺,出示米尺的一部分放大图,刻度的左端“0”表示什么?米尺从0厘米开始,从0到1的长度是1厘米,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

2、教学例1、例2

(1)在刻度尺上找出1厘米、2厘米、3厘米。。。。。。

再分别指出从哪里到哪里是1厘米、2厘米。。。。。。

(2)1厘米究竟有多长地?看课本12页

(3)看一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3、教学例3学习用厘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1)出示蓝条纸条,要知道这一张纸条有多长,就要用米尺量,怎

样量呢?

(2)让学生看书13页的例3

(3)说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4、小结

三、巩固练习

做13页的做一做、练习三的1-3题

板书设计:二、厘米和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刻度的左端“0”表示什么?米尺从0厘米开始,从0到1的长度是1厘米,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第2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14、15页例4-例6、练习三第4-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初步建立厘米的概念

能力:要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重难点:要知道1米=100厘米

突破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定一学生量小绳,量出4厘米,6厘米、10厘米;量得最长一段是多少厘米?这条小绳量了没有?要知道这条绳子有多长?还要接着

量。用厘米尺量小绳量的次数多,很慢,有没有别的办法能快量出为

条绳子的长度呢?揭示“认识米,用米量”

二、新授

1、初步认识米尺

2、教学例 4

(1)拿出米尺,把两臂伸平放到米尺上,量一量看一看到1米的什么地方?

(2)借助自己的身体,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3、做课本14页,做一做

4、教学例 5

(1)出示折尺,把折尺拉直和米尺比一比,问这把折尺正好多长?(2)看折尺上的刻度,一共有多少厘米?说明1米=100厘米

5、教学例 6

(1)出示卷尺,认识卷尺,用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量两地

间的距离,在量的时候,一定要把尺子放平拉直,从物体的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

(2)量教室的长度

三、练习:做练习三的第4-7题

板书设计:第2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1米=100厘米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第三课:直线、线段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17、18页例7-例9 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直线和线段的概念

能力:学会用直尺画直线和线段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直尺画直线和线段

突破方法:动手操作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下面的()里填上“厘米”或“米”

课桌高80()。跳绳长2()。楼房高30()。

黑板宽1(),粉笔长8()小芳身高100()。

二、新授

1、教学例7

(1)介绍什么叫直线?(2)完成17页做一做

2、教学例8

(1)介绍怎样画直线(2)完成17页做一做第2题

3、教学例9

(1)介绍什么叫线段?(2)看书18页量例9线段的长度并把它写出来。

(3)做18页做一做第1题

4、练习:做一做练习四的1-3题

板书设计:第三课:直线、线段

直线

线段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第四课:综合练习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19页例10和练习四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能力: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突破方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出下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

1 2 3 4 5

2、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1 2 3 4

二、教学例10

我们学过了画线段,线段是有长度的,现在我们来学习按指定的长度画线段,下面来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画法:从尺的“0”刻度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长在两端做上端点,这就是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自己练习画3厘米的线段。

三、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4题

2、做练习四的5-8题

板书设计:第四课:综合练习

3厘米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三、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21页例1练习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法的口算加法。

能力: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重难点:掌握口算方法,整十数的个位都是0的,在运算中的作用。

突破方法:练习法。讲解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二、新授

1、教学20+10

20+10是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就是30

2、教学30-10

拿3捆小捧。问:演示移动出一捆小棒,怎样列式?问题什么?30是几个十?10是几个十?3个十减去1个十就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

三、达标测评

1、做一做第一题第三题

2、练习册

板书设计:三、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例1、20+10=30

例2、30-10=20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第二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减的口算方法,

进一步巩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德育:教育学生要用心计算。

教学重难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减的口算方法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20+60 40-10 30+40 80-50 30-20

9-5-2 3+1+4 5+2+2 8-3-5 90+80

二、新授

1、板书例2中的两道题做完以后,再说出每道题是怎样计算的?(3个十2个十是5个十得3个十,再减去2个十是一个十就是10)(8个十减去5个十得3个十再减去2个十是一个十就是10)

2、试算做一做中的

20+50+10 90-40-30 2+6+40 74-4-20

三、达标测评

练习八中的3-8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内容: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p1----P13 一、认数 一年级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整十数 第一周星期二第二节 2003--.02--.1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的例题,第2~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导入。 谈话:新学期来了,爸爸、妈妈一定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新的学习用品,那么,爸爸妈妈为你买了哪些学习用品呢当然,铅笔是不能少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妈妈给你买了多少支铅笔 2、复习十和二十。 谈话: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数完后,提问:数满10根小棒可以怎样呢(数满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那么一捆小棒是几根 教师在摆已捆小棒,继续提问:现在一共有多少捆小棒有多少根 3、认识整十数。 谈话:蘑菇宝宝看到小朋友数小棒数得又对又快,就拿出了许多铅笔奖给小朋友。(出示2捆铅笔)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蘑菇宝宝带来了多少支铅笔你是怎样才出来的 小辣椒也带来了许多铅笔,(出示3捆铅笔)你知道这是多少枝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番茄也带来了几捆铅笔,(出示6捆铅笔)你知道是多少枝吗小萝卜带来的铅笔更多,(出示10捆铅笔)请同学们十枝十枝地数,看看一共有多少枝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进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进左右

NO:1 教学内容: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 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B:过程性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 价值 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小鸟卡片房子卡片题纸一张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全套详细版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小学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2018年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册)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册)》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 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时间: 教学内容: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数。 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突破方法:讲解法 教具:小黑板、数位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出示数位表写13 问:这个数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十九是由几个十组成的?20里面有几个一?

二、新授: 1、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数,我们以前所学的数都没有超过20的,如果物体的个数超过了20怎么办?所以我们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认识100以内的数,这节课的任务是要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和100以内数的组成。 2、例1、 (1)引导学生数小棒,一根一根的数,数10根捆一捆。说明:10个一是一十。 (2)100根小棒有几捆?一捆是几根? (3)10根10根地数小捧,数完后把10捆小棒用小绳捆在一起。说明:10个十是一百。 3、例2 (1)数小棒从二十五数到三十二,32根小捧是几捆?又几根? 刚才数小棒数到二十九的后面是数多少? (2)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八十九数完数多少?九十九数完数多少? (3)完成例2下面做一做 4、例3 出示35根小棒有几捆几根?3捆是几个十?5根是几个一? (2)完成2页的做一做 三、练习 完成1-4题。

板书设计: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十个 位位 3 5 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第二课:读数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3页例4,4页做一做,练习一的5-7题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表示的意义。 能力:能正确的读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重难点:理解个位十位表示的意义。 突破方法:用数位表演示法 教具:小黑板、数位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教学内容: 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课本P106~111页,第八单元(统计)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让学生 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教学内容: 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元)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等。例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物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 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 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统计(一)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 第二单元

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 第二单元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 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进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进左右

NO:1 教学内容: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 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 算。 B:过程性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 的价值 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小鸟卡片房子卡片题纸一张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发现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设计 快乐运算 青岛华侨国际小学袁蓉蓉 活动目标: 1、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维能力。 2、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智 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3、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 乐趣。 活动重点与难点: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活动过程: 一、数学故事: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听吗?生:想?! 出示《小狐狸的故事》:从前,山上住着一只粗心的小狐狸。这一天,妈妈让它背着8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去。一接到这个任务,小狐狸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马上背起马铃薯出发了。一路上,它哼着歌往前走。可是,走着走着,小狐狸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越背越轻了。它赶紧停下脚步,打开袋子一看,怎么只剩下3块

马铃薯了?原来,小狐狸背的袋子破了一个洞,马铃薯就从这个破洞掉下去的。后来,小狐狸到了外婆家。小朋友,你能猜猜看,小狐狸可能背了几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呢? 生:0块,小狐狸很粗心继续往前走,马铃薯都丢光了。 生:3块,小狐狸绑好破洞,带着剩下的马铃薯到了外婆家。生:8块,小狐狸绑好了破洞,又回去捡丢掉的5块马铃薯。生:6块,小狐狸捡回3块,还有2块被小兔捡走了。 生:5块,小狐狸在路上碰到一只饿了的小狗,就送给它3块。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其实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想,用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还可以说出更多、更精彩的原因。同学们,你们认为像这样从多种角度来想问题,有趣吗?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都来开动脑筋,从多种角度去想问题(板书课题)

数学-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二单元_一年级数学教案.doc

? 教学内容:练习课 ?? (第16页的第3题―――――第17页的第7题)? 教学要求: ?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 ?

教学重点: ? 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计算卡片 ?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听算 ?? 12-7

12-4 12-3 14-816-9? 8+9 13-6 14-5 11-215-7 ? ? 17-8 15-9?

(集体订正) ? 评讲:说一说:11-2 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2、说得数,再写算式? ? 书中第16页的第3题:? ? 要求:每一个四人小组先在组里互相说出算式、得数,最后写出算式。(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 二、游戏提高练习 ?? 1、找座位? ? (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把贴有3、4、

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 ? ?? (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 那你们想不想也他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找个家。(学生活动)?? ? 2、找朋友?? (书中第17页的第8题)??? 活动要求:教师先将书中的题目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请8个小朋友分两组比赛,看哪一个组的小朋友找的又对又快。 (集体订正,对于做的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三、全课小结: ? ? (略) ? ?? 四、完成作业?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

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

最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2)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2)

教案 (学年第二学期) 学校 学科数学教案 二年班 执教者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调查一下,还可以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刚才你们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最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最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 师: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为什么?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订做校服的人员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出示统计表) 最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教师记录在统计表中。采用同样的方式统计其余三种颜色的数据。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师: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各种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就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最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最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

内容: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p1----P13 一、认数 一年级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整十数 第一周星期二第二节2003--.02--.1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的例题,第2~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导入。 谈话:新学期来了,爸爸、妈妈一定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新的学习用品,那么,爸爸妈妈为你买了哪些学习用品呢?当然,铅笔是不能少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妈妈给你买了多少支铅笔? 2、复习十和二十。 谈话: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数完后,提问:数满10根小棒可以怎样呢?(数满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那么一捆小棒是几根? 教师在摆已捆小棒,继续提问:现在一共有多少捆小棒?有多少根? 3、认识整十数。 谈话:蘑菇宝宝看到小朋友数小棒数得又对又快,就拿出了许多铅笔奖给小朋友。(出示2捆铅笔)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蘑菇宝宝带来了多少支铅笔?你是怎样才出来的? 小辣椒也带来了许多铅笔,(出示3捆铅笔)你知道这是多少枝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番茄也带来了几捆铅笔,(出示6捆铅笔)你知道是多少枝吗?小萝卜带来的铅笔更多,(出示10捆铅笔)请同学们十枝十枝地数,看看一共有多少枝? 请小朋友围成小小组,先在小组里数一数。 数完后,提问:小萝卜有几个十枝铅笔?10个十枝是多少呢? 组织学生交流:那么10个十是多少呢?(贴出: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呢? 4、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再指名回答。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 页至第3 页例1、例2 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 至第3 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 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 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 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学生回 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 认识米尺。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 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 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 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 厘米) (2) 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 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2 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 至3 题。 3、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 没有对准0 刻度的。 (2) 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刻0 刻度线,怎么办? 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先让个别学生说,然后教师再小结。 五、作业设计: 1、填空 (1) 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 作单位。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 )=13 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 ,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

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 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 9加(4)等于13. (编制者) 教学后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 Teaching plan for unit 6, Volume 2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 y Edition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第六单元教案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内容;教科书70—71页主题情景图“买文具”,认一认,填一填。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换算关系。 2、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重点:1、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2、掌握元角分的关系。 3、体会一元的币值。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人民币之间的正确兑换。 教学过程: 一、创设购物情境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要购买这些文具需要什么? 3、揭示课题 二、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1、说说你认识哪些人民币? 2、看“认一认” 图中有哪些人民币?给他们进行分类 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 3、游戏 我举你认,我说你举。 三、开展换币,购物活动。 1、说说元角分的关系 2、进行换币活动。 3、那一元能买多少东西呢,我们来开展一项购物活动。 出示主题图,图中文具个卖多少钱,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完成71页练习。 四、填一填 独立完成 五、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有什么用处? 教学内容:教科书72页主题图,认一认,说一说,73页练一练和数学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及换算关系。 2、体会人民币的用处。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小学数学第二册单元教案人教版

小学数学第二册单元教案人教版 单元认识图形 ★单元要点分析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2-3页例1及做一做的内容,练习一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初步认识]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 复习立体图形。 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 ] 画。二、展示交流,探究新知 想一想: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2、教师小结: 不同点:共同点: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长方形对边相等 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边相等正方形44 圆没有角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三、反馈与检测: .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2 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四、拓展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五、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苏教版小学第二册数学教案全

苏教版小学第二册数学 教案全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内容: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p1----P13 一、认数 一年级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整十数 第一周星期二第二节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的例题,第2~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导入。 谈话:新学期来了,爸爸、妈妈一定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新的学习用品,那么,爸爸妈妈为你买了哪些学习用品呢当然,铅笔是不能少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妈妈给你买了多少支铅笔 2、复习十和二十。 谈话: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数完后,提问:数满10根小棒可以怎样呢(数满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那么一捆小棒是几根 教师在摆已捆小棒,继续提问:现在一共有多少捆小棒有多少根 3、认识整十数。 谈话:蘑菇宝宝看到小朋友数小棒数得又对又快,就拿出了许多铅笔奖给小朋友。(出示2捆铅笔)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蘑菇宝宝带来了多少支铅笔你是怎样才出来的 小辣椒也带来了许多铅笔,(出示3捆铅笔)你知道这是多少枝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番茄也带来了几捆铅笔,(出示6捆铅笔)你知道是多少枝吗小萝卜带来的铅笔更多,(出示10捆铅笔)请同学们十枝十枝地数,看看一共有多少枝请小朋友围成小小组,先在小组里数一数。 数完后,提问:小萝卜有几个十枝铅笔10个十枝是多少呢 组织学生交流:那么10个十是多少呢(贴出: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呢 4、组织练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