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xx小学《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课题中期报告

7月份,我们学校申报了武汉市“十一五”课题《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本课题得到了市教院,黄陂区教科规划办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并被列为武汉市“十一五”重点课题之一。

一、课题研究背景。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指那些不会学习的人。”这给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又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任务,而且是适应社会的需要。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不同基础层面的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是我校老师的一致追求,这几年随着我街学校布局的调整拆校合并到我校的学生不少,由于路途的遥远,生活的不便,加之在原村小形成的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给学习造成了很大影响,另全校大多数是农村子女,且留守生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弱化,单靠以前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师感到很不轻松,且教育效果不佳。

3、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的认识盲目而又盲然。但是,在各年级各班总有一小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很多学习行为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作用下,在他们身上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只是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需要老师加以有意培养,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二、准备工作概况

(一)开题前期研究概况

1、开展前期调查,定准课题。

我校是一所街级中心小学,教师们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家访、开家长会、与学生的访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中调查了解到我校学生中留守生多,家中由老人带孩子,老人的溺爱、文化层面的低下、家校的路途遥远、老师的困惑等情况,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学校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结合武汉市“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进行了认真的选题,决定选择《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这个课题为我校下一步研究的课题。

2、申报立项签合同。

课题确定后,我们认真填写了申报表,向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申请报批,于二00九年九月得到批准,并于11月份,与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签订了“研究合同”。

3、成立课题组。

根据上级的有关意见,由钟校长牵头,胡捷主抓,我们教科室迅速成立了九人的课题组,确定人员时,考虑了年龄结构、研究能力、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问题,主要成员由副校长、教科室主任,市、区、校教学骨干老师组成。

4、聘请专家,制订方案

为了避免闭门造车,为了使研究具有命力,我们的课题研究离不开专家的支持、指导,因此,由学校特邀、下聘书,聘请了区教科室陈主任和区教研室陈老师为我校课题研究指导专家。

经学校课题组成员讨论,结合各级领导、专家意见和建议,由教科室执笔,制订了研究方案。

5、加强了学习和调查研究。

做课题研究,著作要读,专家的理论要学,“教育学”、“心理学”要重温。因此,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阅读和学习与课题相关的一些书,上网查找前人对该课题的研究资料为,观察、访谈学生,了解学习习惯,思考存在哪些好习惯及成因。

(二)开题论证过程概况

做好一系列的前期工作后,我校于2009年11月23日,在本校多功能室隆重开题,开题方式采取的是研讨交流的方式,参加会议的领导有武汉市教科所张处长、陈敏利教授,区教育局肖局长、黄科长、陈主任、王新华老师,另外,全街中小学教科室、教导处主任都爱邀参加了会议,加上我校领导、课题组全体成员,人数达数十人,会议由校长钟运来同志主持。

会上,专家和课题组成员经过充分讨论后,专家肯定了我校课题组前期做的大量细致的工作,每个成员准备充分,赞扬了成员能积极思考、探讨问题,对课题方案思路清晰,表示了赞赏,肯定了课题选得好、有意义、有价值,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研究内容”作了调整。通过讨论互动,市、区专家进一步了解了我校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课题组成员也更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三、研究阶段工作概况

(一)开展调查研究。

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所教学段的学生特点,结合学科实践的心得体会,结合自己与家长、教师沟通所获,结合课题方案,选定研究对象,确定研究的课题。首先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归纳,用正确的理论观点去指导课题的研究与探索。同时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实验前测,对研究对象现阶段的学习习惯进行调

查、分析,找出现阶段学生学习表现方面的共性和个性,分析优缺点,以及影响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各种因素,撰写调查报告,调查的结果与分析如下:

1、农村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良好学习习惯。

从座谈、访问和调查问卷统计的结果看。上课准备工作充分,占92%,上课认真听讲的占90%,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占94%,作业质量“甲”等的占80%以上,每天早睡早起的习惯比较好,绝大多数学生对待教师的批改能及时订上,能珍惜、整理学习用品。

以上这些较好的学习习惯说明:学校领导、教师逐渐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大多数教师认识到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可以从老师的开口、闭口就说的“某同学学习习惯好,某同学学习习惯不好”看得出来。还说明我们农村的孩子勤俭、能吃苦、有毅力。由于拆校合并,有的学生家离学校3公里以外,要走40多分钟的路程,而且每天到校是7:30以前,看着有的只有七、八岁的“小脚”,迈得那么快,我们调查小组成员不得不为之感动。

2、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一些与学习成绩提高密切有关的学习习惯欠缺。

(1)作业习惯比较差。

能做到“一尺一拳一寸”的学生不多,很随意,特别是握笔出现了一些怪姿势,如:三指头掐笔,笔杆向前倾或竖得笔直笔直,大拇指压住食指,中指用力顶住笔杆的地方竟到了第二个骨关键处,发倒笔的现象严重,写出的字迹不能达到匀称、端正、美观的效果。

做作业时,特别是家庭作业拖拉,耗时长,做一会儿,“玩”一会儿,不能

一次做完,效率不高,做完后没有认真检查的习惯,包括考试也一样。

(2)认真倾听、做笔记的习惯欠缺。

上课能认真听老师讲课的习惯是很好的,但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至于评价或补充意见就更谈不上,他们往往只顾自己发言,而不顾他人说什么,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师我”的声音此起彼伏,中高年级回答重复的现象也有,说明没认真倾听别的发言。

做笔记的自觉性很差,几乎一半的学生没有预习笔记、听课笔记,老师不说“请做笔记”就不知道动笔。

(3)积累的习惯还没普遍养成。

“新课标”对积累提出了要求,可是,不仅只有部分教师重视这一习惯的培养,而且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只重视课内积累,不重视课外积累;只重视课后积累,不重视课前积累;只重视书面积累,不重视读、诵积累;只重视积累的形式,不重视积累的作用。

(4)阅读的习惯存在问题。

有些学生阅读面狭窄,除了读课本外,几乎没有读其它的书,连一本作文书也没有。学生普遍默读速度太慢,80%的学生朗读不自信,错误现象严重,更谈不上有感情地读。学生对精读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不明确。

学生基本上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总是等待老师来一起上新课。即使少数学生有课前预习,也只是读读课文而已,没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随着年级的增高,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少,而且越“鼓励”越不愿意举手。

(5)缺乏学习的内驱动力。

许多学生都是在老师的督促下参加学习活动,一旦老师把注意的视线转向别

的学生,他就不能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回家后,由于农村父母文化层面低,农活多而杂,又由于很多学生是留守生,父母根本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习,所以回去的学习更是不自觉,甚至滋生了很多毛病,比如:撒谎、搪塞等。

3、存在问题原因初探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影响很大。农村的经济条件有限,对孩子学习的投资少。家长的认识水平低,例如:给孩子买课外书觉得浪费。家长不能言传身教给孩子示范,例如:很少有家长读书、看报,回答孩子的提问,有些家长不懂教育方法,孩子在思想上走入误区,不能正确引导,导致养成不良的学习。另外,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更大,我校六(3)班49人中,父母都不在身边的有11人,占22.4%;父母中只有一人在身边的有13人,占26.5%。这些缺少父母关心的学生中,有50%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

(2)学校方面的原因。

我校学生在书写、倾听、预习、积累、作业、阅读等方面存在问题,这跟老师的教育有很直接关系,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存在如下问题:①老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出的要求不明确。学生不明白这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内涵,自然也不知道怎么做。例如:默读要不出声、不指读,要“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认真看,边看边想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动笔画重点、作标记,找出不懂的地方。可是,老师没胡明确要求。②有的教师不注意以身示范。例如: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自己却不按时批改作业。特别是作文的批改拖拉;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自己却在“发倒笔”;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朗读、背诵,自

己却读得结结巴巴。③教师的培养措施不多,效果不是很好。例如:培养学生的积累的习惯,有些教师就是让学生积累了好词、好句,抄写在本子上,措施非常简单。

(3)社会和自身方面的原因。

社会上歪风邪气和腐朽思想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不能低估。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小学生年龄小,缺乏较强的辨别能力,自控能力差,无法坚持。

(二)修改方案,学习方案

课题组召开专题会,针对开题论证会上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对课题进行了修改,使之更科学、更具有操作性。通过学习方案,让课题组成员更加明确课题研究的意图,明确各自的具体分工和完成的程度,提高工作认识。

(三)制订了“课题管理手册”

为了督促课题研究扎实开展,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研究、总结,我校设计了一个“课题管理手册”,这个手册主要有十三项内容:1、课题基本情况介绍;

2、课题立项通知书;

3、课题研究方案;

4、课题开题论证记录表;

5、课题研究参阅资料一览表;

6、课题研究计划书;

7、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8、外出学习活动及体会;

9、课题研究课记录表;10、教育个案的研究记录;11、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12、课题组成员相关成果记录;13、课题成果鉴定记录表。

(四)每学期制订了具体的课题研究计划并进行总结

由课题组全体成员并带动全校教师紧紧围绕课题研究计划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展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在课题分步、交流研讨、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并举办

了一次全区性阶段性成果推介活动,基本达到了本阶段的研究目标。

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应用的策略

(一)编诵歌谣,入脑入心的策略。针对“第一阶段”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学生在写字、倾听、预习、作业、积累、阅读、复习等几个方面的习惯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我们分年段制定了培养目标,并把对学生的要求编写提炼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歌谣,每班印发一份,让学生抄写,诵记,并将诵读歌谣纳入常规管理之中。要求每天上午第一节课课前十分钟由任课老师负责引导学生诵读歌谣,并由专人督促检查记载,与学校常规检查中的教科研部分挂钩。为了让学生入脑入心,我们利用班会活动阵地,开展“如何将歌谣变为行动”的班会活动。我校还在走廊、教室张贴歌谣,在这样的强化训练下,学生不仅人人会背诵歌谣,而且不断用歌谣内容规范着自己的学习行为,促使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七首歌谣内容如下:

①写字的习惯。

【小朋友,学写字,肩放平,头摆正,腰挺直,脚踏实;握笔紧,用劲匀,书写速度量力行。记字形,按笔顺,一尺一拳和一寸,姿势须端正。】

②倾听的习惯。

【专心听,不插嘴,姿势正确益终身,眼、耳、脑,一齐用,意见不同作补充,有理大家都赞同】

③预习的习惯。

【生字词,是基础,查字典,动笔头,读与写,记心头,句、段、篇,是重点,多诵读,思难点。有想法,写旁边,有疑问,作记号。简单题,自己做,难与疑,多合作,不明白,课中听,常预习,自受益】

④积累的习惯。

【好词语,妙佳句,常积累,有益处。精彩段,优秀文,动动手,张张口,多诵忆,见面熟。常读书,常看报,课外积累不可少。可剪贴,可摘录,灵活运用效果好】

⑤作业的习惯。

【身坐直,纸放正,笔杆稳,题看清,格式正确版面行。简单题,莫大意,遇困难,独立思,不敷衍,不拖拉,按时完成老师夸】

⑥阅读的习惯。

【一朗读,坐姿好,不读破,不添漏,不重复,不颠倒,流利读,同话速,据内容,读感受。二默读,讲速度,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静心睢,画重点,作记号,抓内容,把疑挑。三精读,概主要,理顺序,清思路,扣词句,抓重点,体会情,法悟透,好诗文,课外读,每周“1”,终身益】

【摘录积累定时查,朗读指导要得法,课中实践抓要领,传情达意悟感情。针对“第一阶段”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学生在写字、倾听、预习、作业、积累、阅读、复习等几个方面的习惯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我们分年段制定了培养目标,并把对学生的要求编写提炼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歌谣,每班印发一份,让学生抄写,诵记,并将诵读歌谣纳入常规管理之中。要求每天上午第一节课课前十分钟由任课老师负责引导学生诵读歌谣,并由专人督促检查记载,与学校常规检查中的教科研部分挂钩。为了让学生入脑入心,我们利用班会活动阵地,开展“如何将歌谣变为行动”的班会活动。我校还在走廊、教室张贴歌谣,在这样的强化训练下,学生不仅人人会背诵歌谣,而且不断用歌谣内容规范着自己的学习行为,促使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问题设计要精心,带着问题默课文,边读边思做批注,限时读完测理解。基本程序要搞清,先读整体来感知,再来细读逐句思,然后品读体会情,最后领悟写法精】

⑦复习的习惯。

【课中及时做记录,课后再把重点梳,互相交流作补充,虚心请教把错纠,学以致用精练习,“独立”“定时”才有益】

【教给方法和规律,还有提醒生“注意”,烂笔头,胜记忆,边读边思边笔记,查漏补缺再练习,批改反馈不放弃】

﹙二﹚常规教学管理渗透的策略。

备课要求:所有任课老师应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内容的实际情况,教案中要有体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不同的学科培养习惯的内容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并且将教案中是否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内容作为评定教案优、良、中、差的指标之一。

上课要求:学校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应时时规范学生读书、写字、听课、做笔记的习惯,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下课铃响,老师应提醒学生准备下一节课所需的书本。

评课要求:教师上的公开课、示范课、教研课在评价时,要将在课中是否有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作为评课优良中差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还专门制定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学评价表。

作业批改要求:所有任课老师在批改作业时都应从学生答题的正误、书写、格式三个方面进行批改评价,并时常配有简单的文字、图案进行鼓励,改变过去只用“√”“×”作为评价的简单做法。

我们知道过程影响结果,过程决定结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了全面渗透习惯培养课题研究内容,我校用制度来规范教学,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成为了全体教师的中心任务,各科教师在教学中都把“培养什么”“怎样培养”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形成了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氛围。

﹙三﹚班级管理渗透的策略。

班会活动课管理:要求每班每学期开展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不得少于八次,由政教处定时检查,并与每月评选“优秀班级体”挂钩。

班级日常教育管理: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我校做到了“三结合”:背诵歌谣与行为教育相结合,领导、教师监控与学生会干部管理相结合,班委会干部负责监控与学生互相督促相结合。

这样持之以恒,不断强化训练,使学生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同时,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制订激励制度的策略。

常言道:“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主任就有一个好班集体”。为了使一个班集体朝着自己所期望的理想方向发展,各班主任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例如开辟各种评比专栏,给课堂上认真倾听、积极发言、注意力集中的学生每周送一朵小红花,每两朵红花送一张笑脸,每三张笑脸送一面红旗,一学期下来,比一比谁的红旗多。以此作为评价优秀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样对学生进行公正、公开、公平的评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进取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时教师又及时总结经验,形成论文,又丰富和巩固了科研成果。

我校采取“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策略,使全校教师都参与课程研究中,为了激发全体教师努力钻研教育教学业务,踊跃参与课题研究,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广大教师教科研素质,使课题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学校专门筹措一定资金作为专项经费,对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因此,制订了《xx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奖励条例》,一年来,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科研骨干。

﹙五﹚、分年段,抓重点,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习习惯从低年级抓起,中年级强化,高年级纠正。而各阶段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不同,低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写字、倾听的习惯,中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积累、预习和作业的习惯,高年级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复习的习惯。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失,因此,老师要反复训练,耐心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直到巩固为止。

﹙六﹚、树立榜样,促进学生自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好,然而他本人并未意识到自己是否形成以及是怎样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只是在教师、父母、社会的合力作用下,他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他身上发挥了作用。然而,学生的认识能力发展水平较低,我们当教师的就要善于观察、总结他们的方法,并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在全校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榜样的氛围。我们组织过一班级为单位的“我有一个好习惯”的主题班会活动,也组织过优秀毕业生的“留给学弟学妹的宝贵经验”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学习身边的人和事,而且还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条件,如每班增设“图书角”书的来源有的是借的学校图书室的书,

有的是师生赠的书,以借还登记的形式,鼓励学生多读古今名人书籍。学习古人、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等方面的动人故事,感化教育学生,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家校联手的策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只有加强家校联系,才能有效保证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首先,开好家长座谈会。学校高度重视,充分准备,让优秀学生的家长现身说法,由成绩好的学生介绍经验。其二,加强书面沟通交流。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开展部分学生“家庭学校实践活动调查”,使家长对如何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有了新的认识,受益匪浅。其三,邀请家长来校听课,关注孩子成长,使家长参与班级管理,谏言谏策。其四,每月与部分学生家长面对面交流,并做好家访记载,以便跟踪培养。通过以上家校沟通活动,家长知道了学校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举措和意义,明白了学校这项工作有利于自己孩子将来的发展,从而主动配合学校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八﹚优化环境,营造氛围的策略

1、室外环境重培养。

校园环境是丰富的育人资源,我校虽然校园不大,但力争做到墙面有生气,地面有活力,校园围墙上的标语,张显着蓬勃的运动气息;教学大楼上的标语,体现出学校办学的理念和教师们的科研信心;寄宿楼前的标语,充满着人文情怀;优美的文化长廊、活动展板上,一段段文字描述,一幅幅人物画面,展现着学校教育科研的生机,张扬着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的榜样力量。这些无声的语言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取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室内布置重培养。

打造教室氛围,营造培养环境,是我校关注的焦点之一,我校各班教室的布置各具特色,文化专栏丰富多彩,墙面标语激情洋溢,卡通图案妙趣横生,有关于书写展示的,有关于作业评比的,有关于背诵课文的,有关于上课倾听的,有关于阅读积累的……每个内容都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字,而且年段培养目标的特点非常突出,低年级有“把红花带回家”“我进步、我快乐!”“我最棒!”……中年级有“品品擂台”“纤纤秀场”“勤积累、巧运用”“一朝习惯、万事易办”……高年级有“墨香台”“我采撷的”“如蜂采密多积累”“今天你提了几个问题?”……这些激励性的语言无疑像一针针催化剂,鼓舞着学生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九﹚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习惯的策略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尝试了很多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其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能让学生愉悦身心,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自觉养成好习惯,这比老师、家长苍白的说教有力得多,效果甚佳,如:我校开展了全校性的作业展示,朗读比赛,专题演讲,课堂研讨等活动,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巩固。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怀揣期望,做了一些扎实的工作,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实践中,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整体风貌都有一些明显的转变,家长、社会反映良好。

(一)学生学习习惯转变看得见。

1、写字:以前,在对学生书写习惯的调查中发现,有许多学生握笔姿势不对,有的三指头掐笔杆,有的笔杆向前倾斜,有的竞握到了中指的第二关节处;

写字时有的斜放本子,有的趴在桌子上写,有的偏着头,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握笔、写字姿势后,有不正确写字姿势的学生人数减少了,现在有90%以上的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

2、倾听:以前,每班总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上课频繁开小差,影响了老师上课的情绪和质量,通过培养学生下课后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规范学生上课时听讲、读书、举手的要求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学生变得乐于倾听、善于倾听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作业:学生作业的明显变化体现在书写格式、答题正误,字迹规范上的转变,以前只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简单评价,这样有可能会抹杀学生某方面的优点或滋长学生某方面的缺点,不利于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现在,我校教师从三方面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后,学生很在乎:我得了几个甲,我是哪方面得了甲,还有哪方面没有得到甲,下次做作业时要争取得到。很多老师发现,以前要老师反复强调多次都难以纠正的问题,现在容易解决了,例如:做作业要讲究格式的问题,学生们现在都能按要求做得越来越规范、美观。

4、积累:以前,学生们不知道积累什么,如何积累,通过一年时间的有意培养,现在学生学会了记忆积累,书面积累等方法,他们按书本要求背诵课文,诗词等,会背的学生就在老师设计的“背诵一览表”中自己的姓名后面打“√”,中高年级学生每人都有一个积累本,学生们称它为“百宝箱”,里面积累的内容有:成语、格言警句、歇后语、古诗词、俏皮话等,还有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通过培养学生积累习惯后,课外阅读和积累成为了学生的自觉行动,学生每天坚持积累,并能将积累的东西逐渐运用于说话和作文之中,从中享受到了积累的快乐。

5、预习:中高年级学生基本能做到八个字:诵读、标划、查议、质疑,很多学生养成了在书上做简单批注的习惯。

(二)教师的转变有目共睹。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不仅学生受益,而且老师也受到了感染。他们认识到要育人,先育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当好学生的榜样。因此,老师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方面,不断规范教学行为。例如及时批改作业,批改时讲究字迹工整,排列美观,具体细致。学生们都说:“现在老师改一次语文作业像改作文一样,老师们太辛苦了。”但老师们一致认为,自己的辛苦付出换来了学生的转变和进步,是值得的

(三)和谐校园初步形成。

开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促进学校形成了更科学、更规范的管理体系,学校花大力气改变了校园面貌,为学生创设了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健全了各种制度,如《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班级管理条理》《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奖励制度》等,学生开展活动形成了有计划、有方案、有过程、有效果、有档案的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学校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得到了家长、社会的充分认可,周边学校撤校后,许多家长舍近求远,慕名而来,他们说“我们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读书,学校注重习惯培养对孩子一生都有用。”

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家长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认识差异较大。

2、老师研究的经常性存在时间保障。

3、缺乏对研究效果的测评机制。

4、教师的流动对目标的研究不利。

5、学习和培训的经费不足。

六、对后阶段研究工作的几点设想

1、完善教育科研奖励制度,发挥教师群体自主研究的作用,做到以教师的个人发展促进学校课题研究的发展。

2、收集、整理前期资料,整编教育案例集、论文集。

3、撰写研究工作报告,结题报告。填写好结题申请书。

关于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撰写 要求及范例

关于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撰写要求及范例 课题简介:课题由来、课题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研究情况:按时间顺序或内容板块有条理地说明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地陈述研究过程中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阶段成果:客观地阐明本课题组完成研究内容、达成研究目标的情况;简要说明已经形成的基本观点或理性思考以及澄明了什么、示明了什么、探明了什么;介绍产生的客观效果和社会影响;概括性地叙述已形成的研究成果(体例、数量、影响等);具体罗列主要的研究成果(作者、名称、体例、发表或获奖情况等)。 疑难困惑:具体明白地提出研究过程中遭遇的问题(课题研究本身);实事求是地提出研究工作中面临的困难(课题研究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 后段设想:前段应做而没有完成的工作如何补救;课题组面临的疑难困惑如何解决;后段研究思路有何调整;后段主要研究活动怎么安排。附件资料:主要成果资料内容;有特色、有影响的研究活动资料。 注意:以下为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范例,其中著明“略”的地方需要我们在撰写中期报告的时候进行充实。 范例: 《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具有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改变数学教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严重脱节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意义。在国外,从数学课本看起,每一章都是从实际出发,然后解释数学内容,最后总结实际问题的解决。但是,我们的广大基层一线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思路大都局限于“解题方法”、“一题多解”、“考试题解”等,往往忽视了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培养。由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界定: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是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构建出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运行机制,在目标、原

家校共育的案例研究课题

《家校共育的案例研究》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家和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教育部等七部委下发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家庭的重要教育功能,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而探索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在品德、学业以及身心各方面的良好发展。我校响应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提出《家校(园)共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在本校范围内开展家校共育的案例研究的探索与实验。特制定实验的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马卡连柯说“从最广义的教育来说,它是一个社会的过程。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在教育着儿童,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在人当中,父母和老师占首要的地位”。可见,孩子这棵小树的茁壮成长是父母和老师协同合作,科学合理的浇水、施肥的结果。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支柱和基础。它早于学校教育,更早也更直接的影响着孩子,决定着孩子的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父母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是对孩子的隐性教育,是人类行为举止在孩子心中的刻画。所以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长久的,是至关重要的。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而老师是学生能否接受科学的、领先的教育的关键。正如我前面说的那样,“孩子这棵小树的茁壮成长是父母和老师协同合作,科学合理的浇水、施肥的结果”。由此,探索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对于新时期的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丰富学校教育的内涵,提高老师和家长的素质,从而使家校形成合力,共同

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创建及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创建及实践研究》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张家口市张北县师范路小学课题组 2012年7月 2011年6月,我校确立的研究课题《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创建及实践研究》被省教师教育学会批准立项为“十二五”教育科研一般课题,2011年11月举行了开题仪式,开始投入研究。 从开始课题研究以来,学校领导一直高度重视,为使课题研究取得实效,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大力投入,鼓励全体教师参与共建,各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积热情高涨,都较好地完成了课题组的相关任务。阶段性目标初步得到了具体落实。为了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组研究的水平和效益,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使课题组研究步入更科学、规范、高效的轨道,以便为课题的总结评估做准备。使各项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一、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一)明确分工。成立了以副校长(课题主持人)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德育主任兼任,成员为全体学校中层领导,德育处重点负责抓校园静态环境、活动文化、家长学校建立,少先队负责抓第二课堂、特色节日文化建立等,教导处负责教学文化,办公室负责制度文化,同时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 1、环境文化建设专题组: 组长:胡天军,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张北县师范路小学后勤主任。 成员:张明 主要工作:主要包括如何挖掘校园建筑中体现的人文教育因素、如何提高学校园林化建设的水平、如何在教室和走廊布置方面体现文化育人的理念等等。包括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道路景观建筑物的命名、校徽校旗的设计、校歌的制定、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

2、制度文化建设专题组: 组长:孙素琴,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师范路小学办公室主任 成员:许彩艳 主要工作:包括日常规范、奖惩条例、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学生活动、饮食卫生等等。研究如何使学校管理制度符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各种制度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及如何保证行之有效的制度的贯彻落实,真正做到制度管人、制度育人。 3、班级文化建设专题组: 组长:李潇锦,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师范路小学德育副主任。 成员:王利琴各班班主任 主要工作:主要包括研究如何加强班级管理促进班风建设、如何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如何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如何增强班主任老师培训和工作的科学性,如何在每个班级中体现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发展特点,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等等。 4、舆论文化(心理文化、人际文化)建设专题组: 组长:李小艳,本科学历,小学高级,师范路小学少先队辅导员。 成员:王建梅 主要工作:主要包括研究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学校精神的打造、师生心灵的呵护、团队价值观的形成;如何在学校大型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体现文化育人的理念、如何在教工活动中提高教工的凝聚力、如何在学生社团活动贯穿思想教育的因素等等。 5、学术文化建设专题组: 组长:霍彪,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师范路小学科研主任。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总结归纳

关于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博山区第六中学黄淑栋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由来 本课题为博山区第六中学申报的市级“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2007年5月,由淄博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编号:115ZJA2G119),研究周期为三年半。由于在课题研究中出现了新情况,所以课题延期结题。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1.教师 在学校工作,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所规定的能够承担中小学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 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的程序,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样式,长期而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3.教学方式变革 “以学生为中心,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新课程的主题思想,作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框架下的教学正面临新的挑战,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必须全面转型,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主题思想,有效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必然的选择。 (三)研究目标 坚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人格,信任学生,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提倡创新与实践,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来培养,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关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创新火花。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使每个学生自主地学习,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以面向全体学生,张扬主体性为主要特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适时点拨为主要教学形式,教师能否驾驭教材、调控课堂,能否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迎接新课程教学的挑战,已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家校共育研究微型课题申报表

纳溪区微型课题申报表 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学科职称职务教师电话单位 主要 成员 课题 名称 农村初中家校共育的研究 选题缘由 我校在城区边缘,优秀的学生进入城区学校就读,而进入我校的学生整体基础差,学习行为也不太好,大部分是进城务工子女,家长没能力,没精力管理学生。还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学生家庭教育严重与学校脱节,部分学生还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在校得过且过,凭兴趣学的占多数。不做作业,行为习惯差,学校和家长达不成共识等等问题让班主任头疼不已。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校和家庭自古代起就是一体的,在现代教育体制下,更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共同教育。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很好的完成培养孩子这一及其细微而重要的工作。家长和学校都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为着眼未来,达到规范学生行为,让其健康成长,我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班主任角度抓好学习管理;让学生懂孝道,有爱心,促进家庭和谐,激发学生责任感;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处理好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最终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孝道,有爱心,快乐学习,提高整体成绩 研究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的目标:从班主任角度抓好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管理;让学生懂孝道,有爱心,促进家庭和谐,激发学生责任感;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处理好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最终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孝道,有爱心,快乐学习,提高整体成绩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家长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学生的学习,共同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 范的形成。 2、家校共同教育学生懂孝道,有爱心,促进家庭和谐,激发学生的 责任感。 3、教育好留守儿童,家校形成教育合力的探究。

课题中期报告专家评议要点名师优质资料

[标签:标题] 篇一:开题报告专家评议要点 开题报告专家评议要点 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审阅了课题研究的有关前期准备材料,经过认真评议,形成如下论证意见: 1. 课题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立足于学校实际,在推行新课改的前提下开展“三案六步”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进“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课题符合国家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总要求,对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的主导思想及其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及推广意义。 2. 课题研究目标明确. 旨在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来探究“三案六步”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来打造“高效课堂”。课题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有较强的可行性。课题定位了理论目标和实践目标,既兼顾了学术价值又突出了实践意义。 3. 课题研究内容具体。课题明确了以“三案六步”教学法为依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及教师教学方式为核心的研究内容,较为准确地把握了课题研究的方向,面向实际,有较强的实用性。建议对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做更清晰的界定,加强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的关联度,并适当细化和具体化。 4. 课题研究方法得当。如课题中的行动研究法,能保证课题研 究真正服务于教学改革。建议由于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其他的研究方法,请酌情补充并注意研究方法实施时的科学性、规范性。 5. 课题研究计划全面。首先,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研究任务的分工较明确。其次,在研究计划中,按时间序列、班级序列进行了详细的过程设计,并对实施阶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划分。建议为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施,课题组应加强“课题研究、反馈总结”的保障条件,可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并把课题研究和学校教研工作结合起来,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中。 6. 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多样化。根据研究目标,建议教师多渠道收集新课程改革“三案六步”教学法的教学信息资源,对实施计划不断完善与总结,形成预期成果。成果形式不局限在教研论文、研究报告、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上,可酌情增加值得推广的模式、评价标准等,并注意成果的学术性、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专家组最后建议,课题组应进一步修改并完善开题报告,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合理分工,展开课题研究并定期交流研究心得与成果,还要根据时间顺序分阶段对研究过程性材料及佐证材料进行归档与整理。 专家组一致同意本课题按开题报告进行研究。 篇二:课题中期报告表 晋中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课题 中期报告 课题批准号 课题名称基于新课标、教材的核心概念、思想方 法、结构体系及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圆》课题负责人闫建梅 所在单位太谷县明星镇中学校

(完整版)新型家校共育探讨和研究开题报告

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1、背景依据:

课题设计研究中期报告

黔江区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学校、社区、家庭有机结合增强教育合力研究》 中期报告 (2009年1月---2010年12月) 黔江区濯水镇蒲花小学课题组 2008年5月,我校确立的研究课题《学校、社区、家庭有机结合,增强教育合力研究》获得立项审批,并被黔江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黔江区区级重点课题”,2008年12月举行了开题论证仪式。 在开题论证仪式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市场经济时代变化万千,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本课题的选题针对性强,无论从大环境的复杂性,还是当前德育教育的困难性,都证明了该课题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明显的现实意义;课题方案的设计具体细致,价值性强,有独到的创新之处;方案对核心概念的界定较为准确;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设计科学合理;研究中重点探索的几个问题既具有前瞻性,又符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 从开始课题研究以来,区教科所以及学校领导一直高度重视,白校长曾多次亲临第一线,认真指导工作,使各项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各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性也很高,课题组活动时,能按较好地完成课题组的相关任务。第一、二阶段的目标初步得到了现实性的落实。为了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组研究的水平和效益,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使课题组研究步入更科学、规范、高效的轨道,进一步落实课题研究,以便为课题的总结评估做准备,现将我们在前期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完成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一)提出人员变更申请,成立中心课题组,调整研究目标,确定研究策略。 本课题初期由我校小学高级教师费春华负责,李祖锦、刘永素、张兴琼、李光禄、李达明、汪平安、李成科等参研。2010年课题负责人费春华由于工作需要调至黔江区水市小学后,他随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了课题人员变更的申请并获得批准。我校于2010年9月6日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

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家校共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家校共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承担单位:重庆三峡教育文化研究院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问题的提出(解决为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案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要全盘地、全面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的重大问题。《决定》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把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的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根本任务,首先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要转变教育观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其次,各项改革都要落实到制度上,转变教育观念要用制度来促进、来保证。 人的成长综合了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的因素,是一个综合体。英国教育家克拉克认为教育的功能:“首先是家庭,家庭为一切目的而存在,是有最强烈的情感生活,同时家庭是我们称作道德心的价值观和标准体系的制定者。其次是学校,学校的主要功能在于传达家庭

不适宜传达的思想,即抽象、正义的思想。学生在学校中是唯一与同辈或上级没有特殊钟爱纽带的人,有他被配给的有其权利和义务的位置。再次是行为或职业。作为社会组织,他们对提出了人的自我意识和价值意识作出了贡献。”人的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人共同努力合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在教育机会匮乏的时代,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在教育大众化的时代,仅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决定学生命运的是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不仅仅是知识性教育的被传输。因此,学校不能把教育局限在自己内部,要用大教育观来发展教育,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应该把家庭、社会看成最丰富的资源,建立学校、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才能圆满完成《决定》中提出的教育改革任务。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习惯养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都是社会组织的一个小细胞,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人体,离开整体去谈个体是不可能的,是片面的。这就意味着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不是单一的,是多方面的。对学生的教育绝对不单单是老师、学校一方面的事。尤其是当今的许多学校,外来人口子女入校越来越多,参差不齐的家长素质、对独生子女的关心和爱护、对现行教育体制的不同看法等,越来越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要和关键性因素。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校、教师的工作也绝对不是孤立的,要实现和家长、和社会的横向联

德育中期报告

**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中期报告课题批准号160197 课题名称关于校本德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课题负责人*** 所在单位 **市**区***中心学校 填表日期 **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制

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根据课题研究计划,2016年9月24日,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在***中心学校会议室召开了课题中期报告会,并邀请了课题外专家***老师和***老师光临指导。在会上,课题组成员详细汇报了本课题开展研究以来所取得的成果、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商讨、拟定下一步研究方案、改进措施等。本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为后期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精神保障。

二、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一)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1、认真学习、熟悉研究过程。 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等德育文件,学习《整体构建德育引论》、《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导论》、各学段《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导引》,认真回顾总结几年来学校德育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了此项实验和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统一了思想,树立了信心,使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 2、重视实践、开展研究。 课题组全体成员抓好实验班工作,抽取五年级(1)(2)班和四年级(1)(2)班作为本次研究实验班级,并进行记录、评定、考核。进行《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实验。在研究中,注重发挥其评价、激励作用,在指导学生填写的同时,还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并对学生评价一次。我们要求实验班以读本为活动教材,组织开展班队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注意观察实验班学生在道德行为习惯及其它各方面素质的变化,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方法,对学生施以积极影响。 3、开辟家校沟通渠道。 首先,我们认真办好每一期家长学校,定期集中授课,系统讲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独生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原理等课程,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现代家教知识培训。我们设立了固定的“对外开放日”,以班级为单位,通过评教评学、请家长进课堂听课、学校主题教育活动汇报及获奖作品汇报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家长感受学校的运作,用学校的诚心和实效换得学生家长的认同和信任。 4、开辟第二课堂,满足学生个性成长需要。 我们结合《德育》读本,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论辩活动、宣传活动、科技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融合德育,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认识兴趣,而且发展了各种特殊的认知能力,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去接受德育的熏陶。第二课堂的开辟,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才华施展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二)阶段性成果 1、撰写出一些校本德育科研论文,有些年级举行科研为主题的知识竞赛。 2、整理、编着德育课堂整合的校本课程教材、教案、课例文集。 (三)主要创新点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研究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现状、规律以及因社会、学校及家庭等复杂元素具有动态变化和可塑性特征,探讨在各科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模式。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2015-2016学年家校共育工作计划

龙门浩小学2015-2016学年家校共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把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校、教师的工作也绝不是孤立的,要实现和家长、社会的横向联合,才能让自己的工作充满时效性、艺术性和专业性。因此孩子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事情,必须家校平等交流沟通,家长、老师携手共育,才能共同促进孩子额健康成长。 二、重点工作 1、成立学校家校共育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和实施家校工作。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制定计划,扎实工作,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推动家校共育工作的持续发展。 2、课题研究小组组织研讨家长参与学校“微课程”项目的方式方法,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体验共同成长。 3、修改家校共育研究方案。 4、开办家长夜校第五期,成立家校共育工作小组。确定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明确分工。 5、制定学校2015-2016学年度家校共育工作计划,重点工作按月列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 6、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微课程相关资料,为家长培训做准备 7、聘请微视频制作领域相关专家,为家校共育工作小组成员进行理论,技术培训。

8、开办第六期家长夜校,普及家校共育观念,通过问卷调查、网络平台、走访等形式对家长情况进行摸底,根据家长资源进行分类,公开招募“微课程”家长志愿者。 9、开办第七期家长夜校,培训微课程制作技术,分小组进行实践操作,设计、修改教案,视频。 7、探索特色家长微课程体系,细化家长微课程类型。 三、家校共育工作室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吴红川 副组长:杨红 组员:程燕燕、曾建、张鸥、黄继、赵玉婷、王星星 四、具体工作安排:

4、德育中期报告

**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中期报告 课题批准号160197 课题名称关于校本德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课题负责人*** 所在单位 **市**区***中心学校 填表日期2016.9.29 **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制

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根据课题研究计划,2016年9月24日,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在***中心学校会议室召开了课题中期报告会,并邀请了课题外专家***老师和***老师光临指导。在会上,课题组成员详细汇报了本课题开展研究以来所取得的成果、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商讨、拟定下一步研究方案、改进措施等。本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为后期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精神保障。

二、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一)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1、认真学习、熟悉研究过程。 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等德育文件,学习《整体构建德育引论》、《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导论》、各学段《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导引》,认真回顾总结几年来学校德育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了此项实验和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统一了思想,树立了信心,使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 2、重视实践、开展研究。 课题组全体成员抓好实验班工作,抽取五年级(1)(2)班和四年级(1)(2)班作为本次研究实验班级,并进行记录、评定、考核。进行《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实验。在研究中,注重发挥其评价、激励作用,在指导学生填写的同时,还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并对学生评价一次。我们要求实验班以读本为活动教材,组织开展班队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注意观察实验班学生在道德行为习惯及其它各方面素质的变化,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方法,对学生施以积极影响。 3、开辟家校沟通渠道。 首先,我们认真办好每一期家长学校,定期集中授课,系统讲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独生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原理等课程,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现代家教知识培训。我们设立了固定的“对外开放日”,以班级为单位,通过评教评学、请家长进课堂听课、学校主题教育活动汇报及获奖作品汇报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家长感受学校的运作,用学校的诚心和实效换得学生家长的认同和信任。 4、开辟第二课堂,满足学生个性成长需要。 我们结合《德育》读本,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论辩活动、宣传活动、科技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融合德育,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认识兴趣,而且发展了各种特殊的认知能力,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去接受德育的熏陶。第二课堂的开辟,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才华施展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二)阶段性成果 1、撰写出一些校本德育科研论文,有些年级举行科研为主题的知识竞赛。 2、整理、编著德育课堂整合的校本课程教材、教案、课例文集。 (三)主要创新点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研究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现状、规律以及因社会、学校及家庭等复杂元素具有动态变化和可塑性特征,探讨在各科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模式。

成长体验式教育中期总结

“成长体验式教育”德育课题中期总结 长沙县五美中学德育课题组 执笔人:毛合群 2013年9月,我校开始了长沙县课题“成长体验式教育”的实验与研究。自课题成立以来,在各级科研部门领导的悉心指导下、在学校课题领导小组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已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现将两年来的实验工作报告如下: 一、实验研究的背景 (一)理论背景 我们开展“成长体验式教育”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理论: 1、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的理论给我们深刻的启发:学校,是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在这个生活世界中,最基本的是人的生活、精神、价值和交往关系。学校教育要关注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作为“人”的多方面需求,要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生活过程,并通过学校学习这种生活过程去影响学生的其他生活,并从中创造出他们新的生活,不断提升生活质量。 2、活动教育理论。活动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认识和能力发展主要是在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感知、体验、学习、提高,教育从儿童当前的实际需要出发,因此具有实效性。学生的德育过程同样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内化为道德认识,并在生活实践中外化为道德行为。 3、现代德育价值观。现代德育充分关注人在生活中的境遇和感受,道德教育是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服务的,引导人去构建完美的道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和人格的不断完善,实现德育目的。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正是现代德育价值观的充分体现。 4、根据当代少年儿童自身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对当代少年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一方面要从他们日常所能接触到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具体情景入手,才能使道德教育入脑入心;另一方面,在现实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他们遇到各种各样有关道德的问题,甚至是有疑问、有困惑的问题,只有通过他们乐于接受,并以主人身份参与的生活实践活动,获得真是的体验,才能使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内在的品质,把德育目标内化为基本素质。这正是此课题的实践价值所在。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背景 纵观中外教育,关于生活教育的论述与研究可谓源远流长。在西方,以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的自然教育和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最有影响。在我国,陶行知先生将生活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撰写要求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撰写要求 课题简介:课题由来、课题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研究情况:按时间顺序或内容板块有条理地说明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地陈述研究过程中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阶段成果:客观地阐明本课题组完成研究内容、达成研究目标的情况;简要说明已经形成的基本观点或理性思考以及澄明了什么、示明了什么、探明了什么;介绍产生的客观效果和社会影响;概括性地叙述已形成的研究成果(体例、数量、影响等);具体罗列主要的研究成果(作者、名称、体例、发表或获奖情况等)。 疑难困惑:具体明白地提出研究过程中遭遇的问题(课题研究本身);实事求是地提出研究工作中面临的困难(课题研究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 后段设想:前段应做而没有完成的工作如何补救;课题组面临的疑难困惑如何解决;后段研究思路有何调整;后段主要研究活动怎么安排。 附件资料:主要成果资料内容;有特色、有影响的研究活动资料。 注意:以下为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范例,其中著明“略”的地方需要我们在撰写中期报告的时候进行充实。 范例: 《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随着我国新课程变革如火如荼地深入开展,最突出的变革重心就是如何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创客文化的核心思想正好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不谋而合。当前,我国许多中小学校以学校创客空间建设、开设创客教育校本课程为主线索,积极开展创客教育,创客文化正在学校生根发芽,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创客教育在我校还缺乏健全的教学设计模式,创客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步骤有待完善。教育创客人才缺乏,教师虽然有着教学技能,但在技术应用和技巧传授上却不能像创客那样灵活丰富,校内创客空间建设有待完善,资源与资金不足。 由此,我们提出了“农村中小学创客教育现状与教育实践研究”这个课题进

家校共育 实施方案

xxx有限公司 家校共育实施方案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 分发号: 修订次数:第 1.0 次更改持有者:

“家校共育”的家长学校工作特色实施方案 一、创建背景 社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尤其离不开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成分、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社会联系、社会流动日益频繁,各种大众传媒、精神文化产品对家庭的影响不断增强,由此带来了未成年人教育的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价值取向、文化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态势,家长学校的建设面临着对象覆盖难、方法奏效难、效果实现难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麻城城市圈的扩大,城区人口增长越来越多,市民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严,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加之独生子女的增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增多,造成班额越来越大,学生越来越难教,使老师的精神压力、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有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觉得现在的书难教,家长难缠;而有些家长只顾自己挣钱,把教育孩子完全推给了学校;也有些家长对学校教育十分挑剔,稍有意见就在公众场合或网站上发泄不满,攻击老师、攻击教育,既有损教师尊严、又有损教育形象,极大地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国妇联、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亲情观,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从而优化教育环境,培育出思想高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时代新人,我校专门就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家长学校办学有效性进行探索和实践,想闯出一条具有二小特色的“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家长学校工作之路。 二、特色介绍 石莱镇中心小学家长学校创办于1998年。回顾十余年的办学历程,家长学校在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克难奋进,积极探索办学路子,围绕“家校融通、共育共进”的思路,成立了石莱镇中心小学家长学校的组织机构,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交流活动,学校在办学模式上坚持了“六定六建”,“六定”即: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定期家访、定期举行家长及社会人士座谈会、定期以书信的形式向家长通报情况、定期举行亲子活动;“六建”即: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建立“家长信箱”、建立“校长接待日”、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建立“留守儿童心灵驿站”,达到了“十有”,即:有机构、有制度、有教室、有教师、有教材、有培训、有经费、有计划、总结、有活动、有档案。家长学校的工作逐渐走上正规化、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的轨道。为了总结经验,继续深化家长学校的教育工作,形成独具中心小学特色的“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家长学校工作特色,我们将逐步实现以下新目标: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课题中期报告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课题中期报告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课题中期报告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从课题确定、申报、制定研究计划、理论学习研究、教研探讨等方面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困惑,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阶段性小结。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教师传统的观念,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负面效应和“应试”带来的对学生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造成学生主体定位转轨不到位,特别是研究中学生学习心理、品德行为很少顾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自控能力差、自学能力弱,不注重创造性地探究知识,学习处于麻痹状态,缺乏兴趣,导致出现厌学情绪。常规的德育工作不适应农村城镇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地方较多。表现为德育途经单一,方法和手段滞后,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通过调查分析,本地区农村经济较为发达,外来子女就读较多,造成我镇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有不少薄弱的地方:中学生物质拥有“过剩”,精神营养“不良”,社会商品与金钱背后不良风气 * ,由此导致少年儿童思想迷茫,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偏向,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而各种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 * 不断增强,学校正面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调查发现,学生校内校外的表现差别很大,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 * 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症状。学校的德育工作遇到了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在新的世纪,中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应通过什么方法途径有效地实施思 想道德素质教育?这的确是一个事关中华前途未来的大问题。为此,我校确定了《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实验课题,全方位多角度地认真探讨德育途径和方法,实践求真,探索前进。 二、实验的目标和内容 “中学生德育途经的探索”实验的目标是努力协调学校和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网络,使社会各方面从不同角度都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其成为 * 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基于上述实验宗旨,结合我校实际,确定实验内容是: (一)研究和探讨德育的途经:德育活动课、思想品德课、各种学科课、工作、团队工作、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均可与德育挂钩进行研究。 (二)研究和探讨德育的方法: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趣味引导法、激励指导法等。各个年级实验班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确定实验内容,拟定实验措施,进行探索。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模板【精选】

课题中期报告 一.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自从课题开题以来,为了提高理论水平,加深对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性的理解,本人经常积极参与年级的集体备课、组内研讨课等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活动的机会,紧紧围绕“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对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实践活动和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了实实在在的研究,这一阶段,本人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合理搭配小组成员,促进学习活动有效开展。 在上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我没有严格按照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进行分组,只是简单的按照座位,将前后4人指定为一组。由于小组成员能力、学习、性格等等因素参差不齐,导致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小组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差异过大,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不强。 在这学期开始的一个星期中,我集中进行了小组建设。因为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在进行小组建设时,我遵循了以下原则: 1.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等因素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同时也要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2.分组方法: ①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以4人为单位,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利于两人对学,四人群学,八人共同体学习的需求。人数安排合理,成员异质结对,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帮扶成长。小的问题对学交流,难的问题群学或共同体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②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我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③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各种角色分工并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④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果不平衡,甚至出现较大差异时,就要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二)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促进学习活动有效开展。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一直在不断思索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学习任务适宜于小组合作学习?这些学习任务需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呈现?怎样在问题中体现?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和学习任务有效结合?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家校共育计划

马庄镇临汶小学 2015-2016学年度家校共育工作计划为认真落实《2012年泰安市基础教研室工作计划》,努力打造“家校共育”泰安素质教育靓丽品牌的要求,按照“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提高父母,成就孩子”的理念,继续完善以学校为基地,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切入点,以家长培训为突破口,将国民素质教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完善“三通过三统一”的“家校共育”基本模式,即通过对对家长、老师的分别培训,使他们在教育理念上达到统一;通过倡导互访(家访、校访),使家长、老师在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管理方法上达到统一;通过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使家庭和学校在教育目标和教育效果上达到统一。完善家长培训、家长义教(义工)、在线班级立体化的“家校共育”运行机制,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为了取得家长和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格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实施目标 1、成立家长委员会,创新“家长会”形式,办好家长学校,构筑家校育人渠道。 2、通过《家校联系册》起到沟通家长和学校的作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学生将来有能力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困扰。 3、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观念,努力

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充分发挥校讯通作用,开展父母、学生共同参加的亲子交流、读书、娱乐活动,构筑家校沟通的平台,倡导父母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共享成长。 4、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达到“育分又育人”的目的。把学生养成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使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齐头并进。 5、学习推广家校联系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研究型、改革创新性教师。 6、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学、管理、生活各个层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逐步形成教风正、学风浓、积极自主合作学习,积极进行研讨的良好风气。 7、发挥好学校的门户网站,在校园网上开辟“家教专栏”,介绍各地先进教子经验,发表本校优秀家长的育儿心得,促进学习型家庭建设,构建青少年全方位、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家校共育工作室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李东 副组长:田福亮 组员:公华贞张宪明公华东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一月份 1、成立学校“家校共育工作室” 2、总结本学期家校共育工作 3、组织工作室人员学习新教育相关文件,讨论如何开展好学习校共育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