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化系统管理规程

计算机化系统管理规程

计算机化系统管理规程
计算机化系统管理规程

1目的

规范管理我公司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的计算机化系统,确保其运行稳定、准确、真实、可靠。保证计算机化系统代替人工操作时,不会对产品的质量、过程控制造成负面影响,不增加总体风险。

2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在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的所有的计算机化系统。

3职责

3.1设备动力部

3.1.1负责协同相关部门对公司计算机化系统的规划、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验证、登记、配备、维修、检查、改造、报废和更新,进行综合管理。

3.1.2负责为各车间计算机化系统的使用及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3.1.3负责对通用的商业化计算机软件进行审核,确认其满足用户需求。

3.1.4协助质量保证部从技术角度完成计算机化系统供应商评估审计工作。3.2生产技术部

3.2.1指导各生产车间执行计算机化系统的风险管理。

3.2.2指导各生产车间正确使用、维护、验证计算机化系统。

3.2.3协助设备动力部对各生产车间计算机化系统的全过程管理。

3.3.1在设备动力部协助下,负责计算机化系统供应商管理。

3.3.2负责监督公司计算机化系统的全面管理工作。

3.3.2负责管理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工作。

3.4质量控制部

3.4.1负责本部门计算机化系统风险管理的执行。

3.4.2正确使用、维护、验证质量控制部计算机化系统。

3.5生产车间

3.5.1在生产技术部指导下,执行本车间计算机化系统风险管理工作。

3.5.2协助设备动力部完成本车间计算机化系统的规划、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验证等工作。

3.5.3在生产技术部和设备动力部的指导下,正确使用、维护、验证各车间计算机化系统。

3.6设备动力部、生产技术部、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生产车间等相关部门负责计算机化系统的购置、安装、验证、使用、维护、管理的人员均应详细了解本规程。

4 定义

4.1计算机化系统:由一系列硬件和软件组成,以满足特定的功能的体系。

4.2关键系统:直接影响产品关键质量属性和关键控制参数的计算机化系统。

4.3计算机化系统类别

根据GAMP5分类原则,将本公司计算机化系统分为以下四类。

4.3.1 A类:嵌入式系统

4.3.1.1分类原则:

①没有用户界面

②软件程序固化在系统的内部存储器中,但不能对软件进行修改和配

③能够产生原始数据及测试结果但不进行存储及处理

④功能的失效不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4.3.1.2举例:

a. 在线安装的智能化传感器、显示仪、温度、压力、流量、风速、转速、pH、电导率等。

b. 在线安装的智能化仪表自动控制系统、温控仪、压力控制器、带调节信号、报警信号的智能仪表等。

c. 电子衡器、数显式检验检测仪器、测试工具、离线仪表等。

4.3.2 B类:工业过程控制类系统

4.3.2.1分类原则:

①有简单用户界面

②控制参数可存储及再使用,但软件不能进行配置

③能够产生原始数据,具备显示、控制功能

④结构复杂,可对运行中采集的数据的处理实现相应的反馈,最终实现对

设备的调整。

⑤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部分功能的失效有可能带来法规风险。

4.3.2.2举例:

HMI+PLC控制系统,如生产工艺设备(配制系统、洗烘灌轧联动线、仅带PLC 控制的灭菌柜)、纯化水系统、注射用水系统、纯蒸汽系统等。

4.3.3 C类:数据处理类系统

4.3.3.1分类原则:

①有多个用户界面,

②配置参数可存储及再使用,但软件不能进行配置;

③产生原始数据及测试结果存储及处理,具备显示、控制、软件数据处理、贮存功能。

④对物料和产品放行有直接影响或对产品质量有间接影响,部分功能的失效有可能带来法规风险。

4.3.3.2举例:

a. 实验室分析系统,如HPLC(液相)、GC(气相)、IR(红外光谱)、UV(紫外)等

b. 集散分布式控制系统,如带电脑控制的灭菌柜系统。

c. SCADA系统即分布式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如洁净区环境监测控制系统、注射用水自动控制系统。

4.3.4 D类:管理类系统

4.3.4.1分类原则:

①多个用户界面

②配置参数可存储及再使用

③产生原始数据及测试结果存储并有应用软件处理,具备显示、控制、软件处理数据、贮存功能

④可通过配置来满足特殊用户需求,代码不可更改

4.3.4.2举例:

a.LIMS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b.仓库物料管理系统

c.ERP类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

d.提取自动控制系统

4.3.5个人电脑

用于存储计算机化系统备份数据、管理GMP文件,以及其他与生产质量管理

相关的个人电脑。

5程序

5.1计算机化系统清单

5.1.1 应当制定各车间及质量控制部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的所有计算机化系统的清单,并编号管理。

5.1.2 计算机化系统清单内容包括:系统名称、类别,安装位置,系统硬件名称/型号、硬件编号,系统软件名称、软件类别、软件版本号,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相关功能等项目。

5.1.3计算机化系统出现新增、报废、安装位置变更、软件升级、功能变动等情况,应对计算机化系统清单及时更新。

5.2计算机化系统验证

见SMP-QA-040《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管理规程》

5.2.1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包括硬件确认和软件功能验证,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验证范围和验证程度,并充分考虑计算机化系统的使用范围和用途,以及对产品质量关键质量属性和关键工艺参数的影响程度。

5.2.2当计算机化系统替代某一人工系统时,可采用两个系统(人工和计算机化)平行运行的方式作为测试和验证内容的一部分。

5.3计算机化系统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应当贯穿计算机化系统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并应当考虑患者安全、数据完整性和产品质量。

5.3.1公司新增计算机化系统时,应当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要求计算机化系统供应商提供其质量体系和审计信息相关的文件。

5.3.2各车间和质量控制部应对于本部门计算机化系统应当的当根据书面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数据完整性和验证控制的范围和程度。

5.3.3各车间和质量控制部对于代替人工操作的计算机化系统,应当有书面风险评估,确保其不会对产品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不增加总体风险。

5.3.4各车间和质量控制部应当根据书面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关键系统,并制定关键系统详述报告。内容应包括:

①工作原理描述

②硬件、软件结构简述

③使用目的

④适用范围

⑤功能描述

⑥安全措施

⑦操作、运行、维护说明

⑧硬件、软件与其它外部设备、其它系统的接口关系

⑨硬件原理图、软件功能方框图

⑩控制系统图和输入、输出接线图

5.4数据完整性

5.4.1公司以纸质数据为主数据,相应的电子数据应当定期备份,并在系统验证中证明备份数据的意义没有发生改变。

5.4.2当人工输入关键数据时,应当复核输入记录以确保其准确性。这个复核由另外的操作人员完成。必要时,系统应当设置复核功能,确保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和数据处理过程的正确性。

5.4.3计算机化系统应当记录输入关键数据人员的身份。只有经授权人员,方可修改已输入的数据。修改已输入的关键数据应当填写数据修改申请表,记录更改数据的理由,并应当经过审核批准。

5.4.4数据备份方式、周期、保存位置应在相关文件中进行规定。

5.5计算机化系统安全管理

5.5.1系统应当安装在适当的位置,以防止外来因素干扰。

5.5.2计算机化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应设置登录用户名与密码,应设置系统屏保不超过10分钟,退出屏保进入操作系统时需要重新输入密码。

5.5.3密码至少6位,由大小写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组成,每季度应当进行更换。

5.5.4 计算机系统最高权限至少有两个,并且不能同时出差或休假,若必须,则进行临时授权,出差或休假完成后立即收回。

5.5.6有人离开公司,该人使用的计算机系统要进行一次安全性评价。

5.6应急方案

应当建立应急方案,以便系统出现损坏时启用。应急方案启用的及时性应当与需要使用该方案的紧急程度相关。例如,影响产品召回的相关信息应当能够及时获得。

5.6.1各车间和质量控制部应当建立系统出现故障或损坏、断电时,进行处理的操作规程,尽可能考虑全部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如设置系统自动备份或自动回复功能,设置备用电源等。

5.6.2包括系统故障和数据错误在内的所有事故都应当被记录和评估,执行偏差管理。重大的事故应当进行彻底调查,识别其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5.7系统权限管理

只有经许可的人员才能进入和使用系统。各车间计算机化系统最高权限为生产技术部部长和车间主任;QC计算机化系统最高权限为QC部长和QC主任。

5.7.1授权

员工经培训合格,由系统最高级权限在系统内增加与权限相应用户名,并发

给密码。系统应在操作规程中列出权限清单。权限清单应及时更新。

5.7.2权限变更

发生权限变更时,由最高权限负责升级或降级原用户权限,发给新密码。5.7.3权限取消

发生权限取消时,由最高权限及时在系统内删除其用户名和密码。

5.8计算机化系统变更管理

计算机化系统发生安装位置变更、硬件变更、软件升级、关键参数变更、功能变动等情况时,应执行SMP-QA-004《变更管理规程》。

5.9计算机化系统引退

当一个计算机系统的现行功能不再适用,或执行一个新系统替代现有系统的功能时,该系统就执行系统引退。系统引退应当有计划和报告。

5.9.1引退计划应确定引退工作的步骤、引退过程的期限及相关责任等内容。

5.9.2如果原系统被另一个系统替代,存档的数据应该被装载在替代系统中,数据转移应是新系统验证的一部分。

5.9.3系统引退前应进行回顾和必要的验证,确认系统所有偏差和变更都已关闭,保证运行期间的有效性。

5.9.4原系统数据应按照一定的格式存档,并保证5年内至少有一台仪器能够打开原有的资料。

5.9.5完成引退报告。总结整个系统引退工作的实际执行结果,确认是否按要求正确实施引退活动。

5.10个人电脑的管理

5.10.1对用于存储计算机化系统备份数据和用于文件管理的个人电脑,应当列入计算机化系统清单。

5.10.2个人电脑使用者应当设置密码,密码至少6位,由大小写英文字母与阿

拉伯数字组成,每季度应当进行更换。

6 参考资料及附录

6.1提取车间计算机化系统清单(SMP-QA-039-R01)

6.2针剂车间计算机化系统清单(SMP-QA-039-R02)

6.3实验室计算机化系统清单(SMP-QA-039-R03)

6.4固体车间计算机化系统清单(SMP-QA-039-R04)

6.5数据修改申请表(SMP-QA-039-R05-01)

6.6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管理规程(SMP-QA-040)

6.7变更管理规程(SMP-QA-004)

7文件历史

版本号生效日期主要变更描述

01 —本文件为新定。

计算机化系统管理规程

计算机化系统管理规程 1.目的:规范我公司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的计算机化系统管理,确保其运行稳定、准确、真实、可靠,计算机化系统代替人工操作时,不会对产品的质量、过程控制和其质量保证水平造成负面影响,不增加总体风险。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我公司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的计算机化系统管理。 3.责任者:计算机管理员、操作员、技术员及其他使用计算机化系统的人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4. 内容: 4.1定义 4.1.1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相关外围设备组成的,可执行某一功能或一组功能的体系。 4.1.2计算机化系统:指受控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以及人机接口的组合体系。 4.2计算机化系统管理原则 4.2.1 风险管理应当贯穿计算机化系统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应当考虑患者安全、数据完整性和产品质量。作为质量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应当根据书面的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验证和数据完整性控制的程度。 4.2.2针对计算机化系统供应商的管理制定操作规程。供应商提供产品或服务时(如安装、配置、集成、验证、维护、数据处理等),应当与供应商签订正式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并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开展供应商质量体系审计。 4.3 计算机化系统分类与验证管理:其他验证活动如本规程未规定的,可依据公司《验证管理规程》的规定执行。 4.3.1 一类基础软件:即底层软件(ie,操作系统、编程软件)及用于管理运行环境的软件 4.3.1.1 典型例子:操作系统(DOS/UNIX/Windows/Linux)、数据库软件、电子表格、网络监控工具、中间软件、编程语言、统计软件等。 4.3.1.2 验证管理:记录软件版本、检查版本的正确性,按批准的程序安装 4.3.2 二类固件类(已取消) 4.3.3 三类不可配置软件:即可以输入并储存运行时间和参数。但是软件不可以通过配置来适合业务流程。 4.3.3.1 典型例子:以固件为基础的应用系统、标准的商用软件、在市场货架销售的商用仪器软件。如Ph计、天平、人机界面、化学工作站等。 4.3.3.2 验证管理:URS;基于风险的供应商评估,记录软件版本确认版本的正确性,按批准的程序安装;基于URS经行风险测试(对于简单系统,可通过校验

新版GMP-文件管理规程

1 目的 建立完善公司文件系统,质量课保证文件的权威性、系统性。 2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撤销、复制、发放、培训、执行、检查、归档、变更、复审、保管、借阅、销毁,适合于本公司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所有文件的管理。 3 责任人 各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复制、发放、执行、保管、撤销、归档人员。 4 内容 文件定义:一切涉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书面标准和实施中的记录结果。 文件管理:是指文件的设计、起草、审核、批准、复制、分发、培训、执行、归档、变更(修订)、撤销、保存(保管)和销毁的一系列过程的管理活动。 文件的分类:本公司GMP文件分为技术标准类文件、管理标准类文件、操作标准类文件、记录类文件。 4.3.1 技术标准类文件:是指药品生产技术活动中,由国家、地方、行政及企业颁布和制订的技术性规范、准则、规定、办法、规格标准、规程和程序等书面要求。如产品质量标准,产品工艺规程等。 4.3.2 管理标准类文件:是指由国家、地方或行政所颁发的有关法规、制度或规定等文件以及企业为了行使生产计划、指挥、控制等管理职能,使之标准化、规范化而制订的规章制度、规定、标准或办法等书面要求。 4.3.3 操作标准类文件:是指以人或人群的工作为对象,对工作范围、职责、权限、工作方法及工作内容考核等所制订的规定、标准、程序等书面要求。 4.3.4 记录类文件:记录是反映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执行标准的书面凭证或结

果。一般包括记录、台账、单和凭证等。 文件的的编制原则 4.4.1 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有关的各项工作均应制定正确的书面文件及记录类文件。 4.4.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写本部门使用的文件。 编写文件的依据 4.5.1 现行版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4.5.2 有关的法律、法规、法定文件、行业文件、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经验。 4.5.3 文件的内容应当与药品生产许可、药品注册等相关要求一致,并有助于追溯每批产品的历史情况。 文件编制的要求:文件编制应符合系统性、适用性(可操作性)、严密性(科学性)、可追踪性、稳定性、相关一致性、动态性要求。 4.6.1 系统性:质量体系文件要从质量管理总体出发,涵盖所有要素及活动要求。做出的规定应反映质量体系本身所具有的系统性。 4.6.2 适用性(可操作性):文件的编制应切实可行,文字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符合企业的实际操作需求。 4.6.3 严密性(科学性):文件的书写应用词确切,清晰、易懂、不能模棱两可,标准应量化。文件的表述用词必须与GMP及其相关规定、药典、行业文件和其他法律、法规中的用词一致。尤其是药物名称,应与药典、部颁文件中的用词一致。文件的标题应能清楚的说明文件的性质,文件使用的语言应逻辑严密并确切易懂。文件中的数学符号、物理量符号、计量单位符号及其他符号代号,应分别符合国家的有关法令和文件规定。文件中一律采用国家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 4.6.4 可追踪性:文件中的标准涵盖了所有要素,文件及记录的编制应能实现文件的追踪。文件与编码一一对应,一旦某一文件终止使用,此文件编码即告作废。根据文件编码系统规定,可随时查询文件的变更历史。 4.6.5 稳定性:文件编码系统一经规定,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动,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4.6.6 相关一致性:文件一经修订,必须给定新的修订号,同时调整因该文件修订时引起的相关变动。同一事件在不同文件表述中,其职责、内容、名词等,应有一致性。

计算机化系统管理规程2016.11.21

计算机化系统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 文件版次:00 执行日期: 拷贝编号:

1. 目的:规范公司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的计算机化系统管理,确保其运行稳定、准确、真实、可靠,计算机化系统代替人工操作时,不会对产品的质量、过程控制和其质量保证水平造成负面影响,不增加总体风险。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我公司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的计算机化系统管理。 3. 责任: 3.1设备科:负责生产板块计算机化系统的维护、维修以及配合计算机化系统的验证工作。 3.2信息中心:负责公司ERP系统的维护及配合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性能的验证。 3.3质检科:负责检验板块计算机化系统的维护及相关验证工作;负责相关文件的起草和培训工作。 3.4质量保证科:负责组织、协调、推动公司计算机化系统管理体系的建立;相关验证的组织实施;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供应商的评估管理。 3.5制造部:参与计算机化系统软件的规划、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验证、维修、检查及供应商审计等工作,并协助设备科完成本部门计算机化系统的维护工作。 4.内容: 4.1计算机化系统定义 由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相关外围设备组成的,可执行某一功能或一组功能的体系。是指在适宜的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将这种系统与具体的工艺或操作相结合,实现最终管理和控制目标的系统。 4.2计算机化系统管理原则 4.2.1 风险管理应当贯穿计算机化系统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充分考虑患者安全、数据完整性和产品质量。根据书面的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验证和数据完整性控制的程度。 4.2.2加强计算机化系统供应商的管理。供应商提供产品或服务时(如安装、配置、集成、验证、维护、数据处理等),应当与供应商签订正式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并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开展供应商质量体系审计。 4.3 计算机化系统软件分类 基于GAMP5的计算机化系统软件分类原则: ●类别1:分层式软件或用于管理操作环境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引擎、版本控制软件、网络监控工具等。 ●类别3:不可配置软件,可以输入并储存运行时间和参数,软件不可以通过配置来适合业务流程,比如压片机、包衣机、纯化水、灭菌柜等。 ●类别4:可配置软件,可以通过配置来满足用户的特殊业务流程需求,软件代码不可以修改,如液相、气相、色谱工作站、LIMS、ERP、数据控制与数据管理系统等。 ●类别5:定制软件,如内部和外部开发的IT应用程序,定制固件,电子表格软件(宏)等。 4.4 计算机化系统清单管理 4.4.1公司制定包含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所有计算机化系统清单,以GMP文件管理模式编号管理。清单内容模板见(附件1)。

计算机系统操作权限管理制度

计算机系统操作权限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部门业务工作,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特对岗位权限设置做以下规定: 一、本规定适用范围为**业务岗位。 二、**业务岗位人员应当由正式担任,并经上级**部门业务培训,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资格。 三、岗位设置要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利于相互监督,突出便民利民,符合《机动车登记规定》、《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机动车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车辆管理所业务岗位规范》和《十七项便民利民措施》等规定。 四、**所各岗位权限设置由**所办公会集体研究后,制定详细的权限,交**所系统管理员进行设定。 五、部门新增用户和更改用户权限,应当以正式文件报支队**所审批后,交**所系统管理员设置。 六、发生人事变动和**所人员调整交流,**所应当及时与上一级**所联系,组织有关培训学习。经考试合格后按照本规定第四、五条办理。 七、系统权限设置后,操作人员要及时更换密码,妥善保管个人由工号和口令,因工号、口令遗失造成后果的,由

操作员本人负责,操作员严禁使用他人工号登录办理业务。 八、严禁把系统密码交给聘用(工勤)人员并直接办理业务;严禁私自更改计算机 IP地址;严禁在办理

**业务的计算机上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 九、系统管理员要定期核查业务办理和权限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所领导汇报。 十、系统管理员应将所有授权人员登记造册,备案;对因工作调动等原因不再办理业务的,应及时取消授权。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配流程图

药品经营企业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 目的:通过制定和实施计算机操作规程,能实时控制、记录药品购进、储存、销售等经营和物流环节质量管理的全过程。 依据: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计算机系统药品管理的全过程。 责任人:质量管理部、信息管理员 正文: 一、建立与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计算机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能够实时控制并记录药品经营各环节和质量管理全过程。 二、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相关规定,在系统中设置各经营流程的质量控制功能,与采购、销售以及收货、验收、出库复核、运输等系统功能形成内嵌式结构,对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判断,对不符合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以及《规范》的行为进行识别及控制,确保各项质量控制功能的实时和有效。 三、操作规程: 1、系统质量控制功能和使用权限设定:由质量管理部门设定系统质量控制功能、系统操作权限 2、基础数据录入:由信息管理员录入质量管理基础数据。 3、系统使用权限分配:各部门岗位向质量管理部申请操作权限,由质量管理部分配各操作岗位操作权限,通过输入用户名、密码等身份确认方式登录系统,并在权限范围内录入或查询数据,未经批准不得修改数据信息。

4、数据的修改:需要修改各类业务经营数据的,操作人员在职责范围内提出申请,经质量管理人员审核批准后方可修改,修改的原因和过程在系统中予以记录。 5、数据的备份:每天各业务部门结束工作,信息管理员进行系统数据备份, 备份记录和数据的移动硬盘存放于铁文件柜,防止与服务器同时遭遇灾害造成损坏或丢失。 6、数据处理:当服务器主机数据库中数据丢失或数据库毁坏时,用备份数据进行恢复。信息管理员和质管部人员共同处理,严禁其他人员进行数据(尤其是数据备份文件)的删除和备份数据恢复操作。 7、系统正常维护:系统管理员定期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检测,并对其数据、病毒进行检测和清理。定期与软件公司联系,有升级软件包则进行升级安装。 8、计算机异常处理:各种计算机及相应外设异常时、通知系统管理 员和质管部。如果软件发生异常应先检测操作系统、参数文件等是否正常。如果是硬件故障应及时进行硬件修理和更换。 9、网络异常处理:网络发生异常时应明确发生异常的范围,因网络发生异常除与网络硬件设备:介质、接头等有关外还与系统、网络软件、应用软件有关,故应自上而下分别检测,明确范围或部位进行处理。进行异常处理时应在尽可能保证整体网络的前提下进行。因网络故障丢失或毁坏的数据,在系统恢复正常后应立即补上,以保证网络数据的连续性和正确性。 10、培训、指导相关岗位人员使用系统:新聘员工由信息管理员培训,使其能正确运用岗位模块功能,规范操作。

文件分类标准管理规程SMP

文件分类标准管理规程SMP 一、目的:明确公司所有文件的分类管理办法,使文件的管理规范有序,方便查阅。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现行的所有文件。 三、责任者:综合管理部。 四、管理办法: 1公司文件从文件、机构与人员、厂房和设施、设备、物料、卫生、生产、检验、 销售、验证等十个系统对文件进行分类,每个系统又分为管理标准和记录表格。 1.1机构与人员管理文件系统又可分为行政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两类。其中行政管理制度分为:人事管理制度、工作(劳动)纪律管理制度、财经管理制度、安全消防管理制度、文明卫生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责任制)系指:从总经理到科员的各级行管干部的工作职责(责任制)。 1.2生产和质量管理文件系统包括标准类和记录(凭证)类。其中标准类分为: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操作标准三部分;记录(凭证)类分为:生产管理记录、质量管理记录、质量检验记。 1.2.1技术标准文件是由国家与地方、行业与企业所颁布和制定的技术性规范、准则、规定、办法、标准、规程和程序等书面要求,包括:产品工艺规程、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工艺用水、中间体、成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操作规程。 1.2.2管理标准文件是指企业为了行使生产计划、指挥、控制等管理职能并使之标准化、规范化而制定的制度、规定、标准、办法等书面要求,包括: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卫生管理、验证管理、人员培训、文件管理、辅助部门管理、紧急情况处理。 1.2.3工作标准文件是指以全体工作人员为对象,对工作范围、职责、权限以及工作成绩考核等所提出的规定、标准、程序等书面要求。包括:工作指令、岗位责任制、岗位操作法、各项工作标准操作规程。 1.2.4记录(凭证)是反映实际生产和质量控制活动中执行标准情况的实施结果。其中记录包括:生产操作记录、质控质检记录、报表、台帐等。凭证是表示物料、物件、设备、房间等状态的单、证、卡、牌等,如产品合格证。 2 该文件自总经理批准之日起,公司的文件分类管理一律按上述办法执行。..

计算机化系统标准管理规程

第 1 页共 8 页 计算机化系统标准管理规程 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本公司计算机化系统标准管理。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的计算机化系统管理。 3 责任者 工程设备管理部门(质量控制部门):对公司计算机化系统全面负责,负责协同相关部门对公司主要计算机化系统的规划、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验证、登记、配备、维修、检查、改造、报废和更新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协从技术角度完成供应商审计工作,包括供应商技术能力评估、软件开发标准及软件测试能力审核、程序编制人员的资格审定、硬件开发及制造能力评估等。质量控制部门对实验室计算机化系统全面负责。 计算机管理部门:配合工程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计算机化系统软件方面的管理,参与计算机化系统软件的规划、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验证、维修、检查、改造及供应商管理等管理工作,并在计算机化系统使用及维护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 使用部门:在工程设备管理部门、计算机管理部门指导下正确使用、维护、验证计算机化系统。 质量管理部门:监督计算机化系统的管理工作,管理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工作。 工程部、生产部、供应部、质量部、营运部等相关部门计算机化系统验证、使用、维护、管理人员均应详细了解本规程。 4 内容

4.1 目的 规范我公司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的计算机化系统管理,确保其运行稳定、准确、真实、可靠。 4.2 计算机系统 由硬件、软件、网络组件和可控的功能和相关的文件组成。 4.3 计算机化系统管理原则 4.3.1 计算机化系统代替人工操作时,应当确保不对产品的质量、过程控制和其质量保证水平造成负面影响,不增加总体风险。 4.3.2 风险管理应当贯穿计算机化系统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应当考虑患者安全、数据完整性和产品质量。作为质量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应当根据书面的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验证和数据完整性控制的程度。 4.3.3 针对计算机化系统供应商的管理制定操作规程。供应商提供产品或服务时(如安装、配置、集成、验证、维护、数据处理等),应当与供应商签订正式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并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开展供应商质量体系审计。 4.4 计算机化系统分类 4.4.1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 运行环境 (包括其他联网的或独立的计算机化系统,其他系统,人员、设备与规程) 计算机化系统 计算机系统 (控制系统) 受控的功能和流程 软件 硬件(固件) 操作规程与人员 设备

系统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419 系统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系统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上班前四小时内不准喝酒,正确穿戴好劳保用品,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2、设备运转前及运转中必须确认风、油、水、气是否符合标准,检查传动部件是否良好,各阀门是否正常。 3、开机前必须检查各人孔门是否关闭,机内无漏物,方可关闭人孔门,下属设备无故障方可开机。 4、停机检修检查时,应和中控人员取得联系,必须通知电工切断高压电源,将转换开关置于“闭锁”位置;慢转磨机时确认各油泵是否工作正常,并同各现场作业负责人取得联系,确认安全,磨内无人,方可慢转。 5、进入设备内部检查必须两人以上,并配备低压照明或手电筒,并在设备控制盘上挂上“禁止合闸”牌。 6、巡检时不要接触设备运转部位,确保巡检通道畅通无障碍物。 7、斗提跳停后,必须确认斗提物料量是否超过正常值,如超过正常值,打开斗提下部放料,具备慢转条件的必须慢转,在其正常后方可开主电机。

SMP-WJ-001-01 文件系统管理规程

1目的 文件是指一切涉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书面标准和实施的记录,上述文件的总和即为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管理是企业质量保证系统的基本要素。其目的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按书面文件规定进行运转。明确管理责任,如实反映执行情况,减少因用口头方式交接而产生差错的危险,保证工作人员按文件正确操作,并能积累每批产品的全部资料和数据,有助于追溯每批产品的历史情况。 2 范围 本标准包括了文件制订要求,文件应标明题目、种类、目的以及文件编号和版本号,文件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撤销、复制、保管、销毁、复审废止程序等管理制度,并有相应的文件分发、撤销、复制、销毁的记录。文件培训执行,文件的编码办法,编码的登记与管理,电子管理的要求,文件和记录的保存时限,文件的编写格式等,适用于本公司内所有涉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书面标准和实施的记录。 3 责任 3.1 质保部负责本文件的起草 3.2 质保部负责人负责本文件的审核 3.3 质量负责人负责本文件的复审审核 3.4 质量受权人负责本文件的批准 3.5 质保部具体负责本文件的培训、落实及文件执行过程中的监督 3.6 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实施执行

4 内容 4.1 文件制订要求 4.1.1 文件的标题应简练,能确切表明文件的性质和涵盖的内容。 4.1.2 语言详尽,数据可靠,保证技术标准文件可以被正确理解和使用。 4.1.3 内容不可模棱两可,应简洁、易于理解。不得与药事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相抵触,与法定标准及产品批文有关的部分必须一致,不得修订和偏移。 4.1.4 企业内控标准原则上不低于国家法定标准。 4.1.5 物料、成品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法定的通用名。 4.1.6 文件中涉及到的单位应采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 4.1.7 物料名称、法规依据以最新颁布实施的法定标准为准。 4.1.8 文件不得使用手抄件,以防差错。 4.1.9 文件制订要保持同一文件前后的一致性及与其他文件的连贯性。 4.1.10 有起草、审核和批准人的签名和日期,并注明执行日期。 4.1.11 记录应留有数据填写的足够空格。记录应及时填写,内容真实,字迹清晰、易读,不易擦掉。 4.2 文件系统概述

GMP计算机化系统管理规程

计算机化系统管理规程 目的:规范我公司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的计算机化系统管理,确保其运行稳定、准确、真实、可靠,计算机化系统代替人工操作时,不会对产品的质量、过程控制和其质量保证水平造成负面影响,不增加总体风险。 范围:适用于我公司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的计算机化系统的管理。 责任:设备部、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生产研发技术中心、综合制剂生产部、原料药生产部、物料部等相关部门计算机化系统验证、使用、维护、管理人员均应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内容: 1. 制订依据 1.1 中国法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修订)》及GMP附录1 计算机化系统 1.2 ISPE国际制药工程协会:《ISPE GAMP5 良好自动化生产实践指南》 1.3 美国法规:21 CFR Part 211,药品制剂cGMP;21 CFR Part 11,电子记录和电子签名 1.4 欧盟法规:欧盟GMP附录11,计算机化系统 2. 相关部门职责 设备部:对公司计算机化系统全面负责,负责协同相关部门对公司主要计算机化系统的规划、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验证、登记、配备、维修、检查、改造、退役和更新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协同质量保证部、信息部从技术角度完成供应商审计工作,包括供应商技术能力评估、软件开发标准及软件测试能力审核、程序编制人员的资格审定、硬件开发及制造能力评估等。 信息部:配合设备部负责计算机化系统软件方面的管理,参与计算机化系统软件的规划、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验证、维修、检查、改造及供应商管理等管理工作,并在计算机化系统使用及维护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 质量保证部:监督计算机化系统的管理工作,按照《计算机化系统验证总计划管理规程》规定的职责管理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工作。 各使用部门:在设备部、信息部指导下正确验证、使用、维护计算机化系统。 3. 具体内容:

计算机系统管理制度

5.1.3.6上述各项,如有违反,按公司有关规章制度严肃处理。 5.2局域网管理 5.2.1集团计算机网是集团信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其主要任务是 提供基于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工作条件和手段。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高效适用"为管理原则。 5.2.2网络用户 新增网络用户或更改网络用户,必须经部门主管/经理批准,由系统管理员统一处理;离职或岗位调动一周内,由部门文员将相应的用户名提交给系统管理员,由系统管理员重新分配或消户。 5.2.3IP地址及域名 每台计算机正式投入使用后,电脑部已经分配固定的IP地址和域名,对IP地址和域名,由电脑部统一负责管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私自更改。 5.2.4机房管理 计算机房是集团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机房重地,由电脑部全权负责,非工作人员不经允许不得入内。 5.2.5设备管理 网络中心和计算机室的网络设备由电脑部统一负责,各种设备的技术参数由电脑部负责设置。 任何人不得随意移动网络设备,不得擅自修改设备技术参数。 5.2.6网络系统管理员职责 5.2. 6.1.对网络设备和各种服务器的操作要遵循“系统管理员操作规范”。 5.2. 6.2.不为无上网申请手续者提供上网方便。 5.2. 6.3定期检查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5.2. 6.4对网络用户负责技术培训。 5.2.7文明用网 5.2.7.1网络用户不许在网上制黄、贩黄、传黄。 5.2.7.2不许制造和扩散病毒。 5.2.7.3不盗用他人的IP地址。 5.2.7.4.不发表不礼貌的言论。 5.2.7.5不借用网络诽谤攻击他人。 5.2.7. 6.不发表未经部门审查并经公司获准公布的文章。 5.3互联网管理 5.3.1电脑部负责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的安全保护管理工作。 5.3.2互联网使用申请

药品2010新版GMP文件管理规程2012-2015

药品2010年新版 GMP文件管理规程 一、目的:阐述公司药品管理等文件的制定、起草、修订、审核、批准、 废止等一系列制作、使用过程的管理制度。确保其程序符合 药品GMP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生产管理文件、质量管理文件、技术标准文 件、验证文件等制定、修订、审核、批准和管理的全过程。 三、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 四、内容: 文件管理是质量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使企业各项生产质量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和方法制度化、法规化。通过GMP文件系统的实施来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本管理规程所称的文件是指:用于生管理和质量管理的文件、各种质量标准、生产处方工艺规程、生产原始记录、标准操作规程(SOP)、配制生产指令记录及包装生产指令记录、各类用于生产的表格、检查记录、报告、其他等。 1、管理原则 1.1 文件准确无误; 1.2 文件使用最新版本; 1.3 文件具有规范、可操作性; 1.4 批准使用的文件是公司一切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任何人无权任意修改。

2、文件的编制、起草 文件编制、起草主要由文件使用部门负责起草,特殊情况由质量部指定相关人员起草,以保证文件内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杜绝文件的片面性,增加文件的可行性。 2.1 文件的编制、起草依据: (1)国家药事管理法律法规; (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及其附录; (3)《中国药典》; (4)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其他药品国家质量标准; (5)公司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注册批件等官方注册证件; (6)其他医药国家技术标准、要求; (7)其他相关技术国家标准、要求; (8)国家药监局认证管理中心编写的《药品GMP指南》; (9)国家药监系统组织的正式培训(教材); (10)公司厂房设施、设备、仪器等硬件的技术指标、要求; (11)公司组织的各种验证(结论); (12)其他参考文献。 2.2 起草的文件应达到下列要求: (1)文件标题明确,能确切表明文件的目的、范围、内容; (2)文件的语言要严谨、规范、精炼、明确、通俗、易懂;不可模棱两 可; (3)文件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 (4)文件如需记录,应留有足够空间; (5)提倡实事求是,可借鉴别人先进经验,但绝不能生搬硬套,一时难

8066计算机化系统管理规程

目的: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附录《计算机化系统验证》要求,规范我公司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的计算机化系统管理,确保其运行稳定、准确、真实、可靠, 计算机化系统代替人工操作时,不会对产品的质量、过程控制和其质量保证水平造成负 面影响,不增加总体风险。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我公司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的计算机化系统管理。 职责:设备工程部门:对生产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化系统进行管理,负责对公司主要计算机化系统的规划、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验证、登记、配备、维修、检查、改造、 报废和更新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 生产部门:在工程设备管理部门指导下正确使用、维护、验证计算机化系统。 质量管理部门:监督计算机化系统的管理工作,按照《验证管理规程》(SMP-YZ-1001-00)规定职责,管理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工作。 质量控制部门:对本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化系统进行管理,负责对公司主要计算机化系 统的规划、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验证、登记、配备、维修、报废和更新的 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 内容: 1计算机化系统组成和计算机化系统相关定义 1.1计算机化系统指:由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相关外围设备组成的,可执行某

一功能或一组功能的体系。 1.2计算机化系统指:受控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以及人机接口的组合体系。可以说计算 机系统是计算机化系统的一部分。如果计算机系统只是用于数据处理,则计算机系统本身就代表着待验证的全系统。 1.3数据可靠性:是指数据的完全性、一致性和准确性。 1.4元数据:是描述、解释或以其它方式更容吻地获取、使用或管理数据的结构化信息。 1.5追踪审计:是指安全的、计算机生成的、时间标记的电子记录。包括对数据创建、修 改或删除的记录以及那些在记录和系统层面的行动。 1.6备份:用来指在整个记录保存期间安全地保存的原始的数据的真实有效副本。 1.7可配置软件:由供应商开发的程序,该软件可提供通用功能,使用户可按某种途径为 自己设计程序。 1.8系统软件:是操作系统和通用功能的一套程序。在硬件及应用软件之间起接口的作用, 且管理计算机的使用。 1.9应用软件:针对用户的特殊需求而开发、购买或修订的程序,它可执行数据的收集、 处理、报告、存档及过程控制。 2计算机化系统管理原则 2.1 风险管理应当贯穿计算机化系统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应当考虑患者安全、数据完整性 和产品质量。作为质量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应当根据书面的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验证和数据完整性控制的程度。 2.2针对计算机化系统供应商的管理制定操作规程。供应商提供产品或服务时(如安装、 配置、集成、验证、维护、数据处理等),应当与供应商签订正式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并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开展供应商质量体系审计。 3 计算机化系统分类:通常按照其标准化程度及用户自行设计程度分为以下四类:

计算机系统验证管理规程完整

为了测试、评估计算机和PLC采取的URS、设计、采购、安装、验证、使用过程,确保计算机和PLC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2.适用围 本规程适用公司所有的计算机、PLC控制系统。 3.职责 3.1计算机系统的使用部门负责提出需求计划。 3.2计算机系统使用部门、设备管理员、网络管理员负责计算机系统开发阶段的所有业务。 3.3计算机系统使用部门负责进行计算机系统的验证,网络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及供应商提供验证支持。 3.4计算机系统使用部门负责按要求使用计算机系统,并指定本计算机系统的责任人。 3.5总经理负责计算机系统废弃的批准。 4.概念 4.1.1计算机化系统(PCI/S定义): ●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和其它固件 ●受控功能和过程:包括操作规程、人员和设备 ●运行环境:其它联网或独立计算机化系统、其它系统、媒介、人员、设备和规程。 4.1.2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可编程控制器 4.1.3计算机系统验证:对用于药品开发及生产的计算机系统,是否按照要求的规格进行合理的开发,且在运用开始后是否进行合理的管理,作出评估和确认的行为称为计算机系统验证。 4.1.4软件分为四类(GAMP5): ●第1类软件:基础结构软件(Infrastructure Software ) ●第3类软件:不可配置软件 ( Non-Configured Products ) ●第4类软件:可配置软件 ( Configured Products ) ●第5类软件:定制应用软件 (Custom Application) 4.1.5硬件分为二类(GAMP5): ●第1类硬件:标准硬件组件Standard Hardware Components,目前采用的大部分的都是这类硬件) ●第2类硬件:定加工硬件组件Custom Build Hardware Components,这类硬件是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开发的,是对标准硬件件组件的补充。 5.原则上,计算机体系的导入、变更、更新等药按照变更管理的程序进行。

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

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 1、目的:为规范公司计算机系统操作,实现药品质量及流通数据的可追溯性。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12年修订》及其附录等有关法律、法规。 3、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计算机系统操作过程的控制管理。 4、职责:信息员、质管科、业务科、行政科、财务科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5、内容: 5.1计算机系统指定专人管理,不得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操作。 5.2被指定的系统管理人员,并由其依据岗位的质量工作职责,管理相关人员的系统操作权限并设置密码,任何人不得越权、越岗操作。系统权根据各部门人员配置的变化而收回或更改相关人员的系统操作权限。 5.3药品的采购: 5.3.1业务人员把拟购药品的厂商、药品资质录入系统基础信息,交质管科审核,经审核符合规定后方可发生业务关系; 5.3.2业务人员应当依据系统数据库生成采购订单,拒绝出现超出经营方式或经营范围的订单生成。 5.3.3药品到货时,收货人员查看系统生成的收货记录,对照实物确认相关信息后,方可进行收货,符合规定的在系统上点击确认,不符合的点击拒收。 5.3.4验收人员按规定进行药品质量验收,对照药品实物在系统收货记录的

基础上,在系统上填写药品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合格数量、拒收数量等内容,并在系统上确认后,通知保管员进行系统入库,生成验收记录。 5.3.5保管员经系统提取验收记录后对照药品实物,查看系统上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到货数量、等内容并确认。 5.4药品的储存养护:系统按照药品的管理类别及储存特性,自动分配储存库区。系统依据质量管理基础数据和养护制度,对库存药品按期自动生成养护工作计划,养护人员依据养护计划对库存药品进行有序、合理的养护。 5.5系统根据对库存药品有效期的设定自动进行跟踪和控制,由养护员依据系统的 提示制作近效期药品催销表。 5.6药品销售 5.6.1销售药品时,系统应当依据质量管理基础数据及库存记录生成销售订单,系统拒绝无质量管理基础数据或无有效库存数据支持的任何销售订单的生成,拒绝超出经营方式或经营范围销售订单的生成,销售订单确认后,系统自动生成销售记录,打印《销售清单》,并进行销售收款。 5.6.2保管员对照系统自动生成《销售发货单》并对照纸质的《销售清单》出库及复核。复核员完成出库复核操作后,系统自动生成出库复核记录。 5.6药品退回 5.6.1药品销后退回 5.6.1.1药品退回时保管员及业务员应系统调出原对应的销售、出库复核记录并进行查对,信息无误后开票员填写《销后退回单》并打印开具《销售退货质

附录:计算机化系统

附件1 计算机化系统 第一章范围 第一条本附录适用于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的计算机化系统。计算机化系统由一系列硬件和软件组成,以满足特定的功能。 第二章原则 第二条计算机化系统代替人工操作时,应当确保不对产品的质量、过程控制和其质量保证水平造成负面影响,不增加总体风险。 第三条风险管理应当贯穿计算机化系统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应当考虑患者安全、数据完整性和产品质量。作为质量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应当根据书面的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验证和数据完整性控制的程度。 第四条企业应当针对计算机化系统供应商的管理制定操作规程。供应商提供产品或服务时(如安装、配置、集成、验证、维护、数据处理等),企业应当与供应商签订正式协议,明确双方责任。

企业应当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提供与供应商质量体系和审计信息相关的文件。 第三章人员 第五条计算机化系统生命周期中所涉及的各种活动,如验证、使用、维护、管理等,需要各相关的职能部门人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应当明确所有使用和管理计算机化系统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接受相应的使用和管理培训。 应当确保有适当的专业人员,对计算机化系统的设计、验证、安装和运行等方面进行培训和指导。 第四章验证 第六条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包括应用程序的验证和基础架构的确认,其范围与程度应当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应当充分考虑计算机化系统的使用范围和用途。 应当在计算机化系统生命周期中保持其验证状态。 第七条企业应当建立包含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所有计算机化系统清单,标明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相关的功能。清单应当及时更新。 第八条企业应当指定专人对通用的商业化计算机软件进行审核,确认其满足用户需求。

计算机系统验证管理规程

计算机系统验证1.目的 为了测试、评估计算机和PLC采取的URS、设计、采购、安装、验证、使用过程,确保计算机和PLC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公司所有的计算机、PLC控制系统。 3.职责 3.1计算机系统的使用部门负责提出需求计划。 3.2计算机系统使用部门、设备管理员、网络管理员负责计算机系统开发阶段的所有业务。 3.3计算机系统使用部门负责进行计算机系统的验证,网络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及供应商提供验证支持。 3.4计算机系统使用部门负责按要求使用计算机系统,并指定本计算机系统的责任人。 3.5总经理负责计算机系统废弃的批准。 4.概念 4.1.1计算机系统(PCI/S定义): 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和其它固件 受控功能和过程:包括操作规程、人员和设备

运行环境:其它联网或独立计算机化系统、其它系统、媒介、人员、设备和规程。 4.1.2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可编程控制器 4.1.3计算机系统验证:对用于药品开发及生产的计算机系统,是否按照要求的规格进行合理的开发,且在运用开始后是否进行合理的管理,作出评估和确认的行为称为计算机系统验证。 4.1.4软件分为四类(GAMP5): 第1类软件:基础结构软件(Infrastructure Software ) 第3类软件:不可配置软件 ( Non-Configured Products ) 第4类软件:可配置软件 ( Configured Products ) 第5类软件:定制应用软件 (Custom Application) 4.1.5硬件分为二类(GAMP5): 第1类硬件:标准硬件组件Standard Hardware Components,目前采用的大部分的都是这类硬件)? ?第2类硬件:定加工硬件组件Custom Build Hardware Components,这类硬件是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开发的,是对标准硬件件组件的补充。 5.原则上,计算机体系的导入、变更、更新等药按照变更管理的程序进行。 6.本文件规定了计算机体系的开发阶段、验证阶段、运用阶段的各个程序。开发阶段和验证阶段的程序,根据文件不同,除了程序,也规定了输出计划及报告书的样式内容。

计算机的操作规程

计算机操作规程 为了减少计算机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损坏以及病毒原因造成网络瘫痪等问题,提高电脑的使用效益,切实加强管理,特制定我公司计算机日常使用操作规程。 一、一般操作规程 1、必须严格执行正常开机、关机,若因人为非正常关机,轻则长时间开机检测,重则整个系统瘫痪。开机前先接通本次工作所需使用的外部设备的电源开关,最后接通主机开关。正常的开关机步骤为: (1) 开机前先开显示器、打印机,再开主机。 (2) 关机前须关闭所有运行程序,再关外部设备(如交换机、打印机等),最后关闭电源开关。 2、计算机启动后不得连接带电移动设备,严禁带电插拔电缆线插头。 3、防止大头针、回形针及其它异物掉进键盘、打印机或磁盘驱动器中,不得将杂物放在键盘或机器上。 4、任何外来软件、磁盘、U盘、移动硬盘等未经计算机中心检测杀毒不得在机器中运行。 5、关机前要取出机内所有软磁盘和光盘。 6、运行中如发现设备运行异常(异声、异味、异常提示等),要采取存盘、中断、关机并及时向计算机管理员汇报详细情况。 7、爱护电脑,操作要轻柔,定期清洁除尘,做好散热工作,下班后或者长时间不用时要关闭或让电脑休眠。

8、各部门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拆装计算机,不得自行任意拆换、添加计算机硬件,若因工作需要改动,应先向计算机管理员说明情况经同意后方可实施,若擅自安装拆卸造成损坏的由责任人按价赔偿。9、计算机非硬件故障维修由各办公室自己负责处理,若确需专业人员维修的请先签写维修申请单,由计算机管理员负责维修。 10、各部门电脑应保持计算机整洁,注意防尘,确保用电安全,下班时务必切断电源。注意防火、防盗。若造成计算机损坏、被盗,由责任人赔偿。 11、保持设备干燥、清洁,不得将计算机靠近水池、暖气等设备旁。最好独立使用多功能插座,不与其它大功率电器共用插座。 二、日常使用维护 1、不要长时间开机,特别是散热困难的夏天。长时间离开请关机。关机请采用程序关机,从“开始”菜单处关闭,不要硬性关机。 2、注意保持电脑清洁,不要在电脑前吃东西、喝水,以免将碎屑残物和水弄到键盘鼠标里去。注意清洁前先关机断电! 3、不要经常插拔电脑上的插头,包括键盘,鼠标,网线等等,以免造成接触不良,影响使用。 4、共用计算机注意协商合作,共同维护。重要部门及保存重要数据的计算机,应做到专机专用,由专人负责。使用者应设置开机密码或系统登陆密码,防止他人乱用。 5、备份重要的文件,重要的文件数据不要存放在系统盘(C盘)上。如桌面文件夹等。在日常使用中,请不要图方便,把自己的文档放在

公司文件系统维护管理规定

公司文件系统维护管理 规定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1 目的 对公司各类文件的编制、更改等工作进行控制,明确各类文件的编制、更改程序。确保各类文件的出处及内容的规范。 1.2 释义 本制度及公司其他管理制度中提及的业务支持部门,在现 阶段是指办公室、财务/物料部、资源质量管理部、工程服 务中心、战略发展部等部门。

1.3 文件分类及定义 根据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将公司文件分类如下:见下图: 1.4 应用范围 本制度仅对文档结构中“管理文件”部分的编制、更改程序及权限进行规定。 1.5 文件编制层级依据 见下图: 1.6 编制原则 各部门编制的文件原则上不能和公司相关文件的规定相冲突;部门内部文件内容及规定不能相互冲突。 各类文件的编制应遵循以公司“质量管理系统文件”为核心的原则。 1.7 说明 各类文件的编号、保存、查询、借阅、销毁等程序详见公 司《档案资源管理制度》及《质量手册》之相关规定。本 制度编制时已充分考虑了与上述文件的相容性,与上述文 件的规定互为补充,没有冲突。

第二章文件的策划、编制、审核、批准程序 2.1 策划、审核、批准原则 1.本制度所定义的文件发布前必须得到批准,以保证文件 的适宜性。 2.文件策划时必须系统策划文件类,即每类文件应该包含 的内容。以保证每类文件有相同或相近的格式。 3.多个需审批的文档组成一个系统文件时。可分单个文档 进行审批,如需对系统文件进行总体审批时,必须完整 列出所需审批文档的目录,以确保系统文件是通过审批 的。 4.文件有附件时,必须在审批页完整列出附件目录,以确 保附件是通过审批的。 2.2 董事会管理文件 公司董事会文件由公司董事会策划,公司CEO负责组织编制,董事会讨论发布。 2.3 总经理直管文件 企业战略文件 由CEO策划,CEO组织编制,并提交董事会讨论通过,董事会批准发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