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含煤岩系的特征

含煤岩系的特征

含煤岩系的特征
含煤岩系的特征

含煤岩系的特征

伍勇勇

摘要:含煤岩系是一套含有煤层并具有一定成因联系的沉积岩系,亦称含煤构造、含煤地层、煤系等。含煤岩系是在一定古构造、古地理和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特征、包括煤层、岩性、沉积岩、旋回构造等特征。

关键字:含煤岩系含煤岩系的特征煤层特征含煤岩系岩性沉积相旋回构造

一、煤层的特征

煤层是由植物遗体转变而来的可燃有机沉积岩层。煤层的层数、厚度、结构、赋存状态及其变化,是确定煤田开发规划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煤层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1.煤层的形成

煤是植物遗体经成煤作用转变而来。成煤植物在泥炭沼泽中生长、繁殖、死亡乃至遗体的堆积、埋葬,直到形成泥炭层的整个过程中,都与沼泽水位的相对升降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变现有如下三种情况:

(一)沼泽水位上升速度小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即过渡补偿。此时,沼泽供水越来越困难,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而且还会使已堆积的泥炭层因暴露

而遭到剥蚀,因此很难形成厚煤层。

(二)沼泽水位上升速度大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即补偿不足。这种情况下,沼泽覆水不断加深,植物也将难于生存。泥炭堆积作用暂停,呆滞于泥、

砂等沉积物,形成煤层顶板或夹矸

(三)沼泽水位上升速度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基本一致,即均衡补偿。这时植物生长、繁殖,泥炭堆积作用得以持续进行,可形成厚煤层和特厚煤层自然界中沼泽水面上升速度和植物遗体堆积速度之间的平衡是由条件的、相对

的、暂时的。由于泥炭层堆积的整个过程中,往往是上述三种情况反复交替,

因而形成的煤层有各种不同的形态和结构。

2.煤层的结构

(1)煤层的结构

根据煤层中有无其它岩石夹层的存在,可分为简单结构煤层和复杂结构煤层两种。前者不含夹石,而后者则含层数不等、厚薄不一的夹石层。

夹石层的多少及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聚煤期古构造和古地理条件。一般来说,聚煤期沉积环境比较稳定时,煤层中的夹矸层数少,厚度小且稳定,多为

薄层状;当聚煤期沉积环境不稳定时,煤层中的夹矸层数多,形态多样,且常

不稳定。一般夹矸可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不等,一些薄而分布稳定的夹矸常是

煤层对比的良好标志。

3.煤层的结核、包体和化石

煤层中常含有各种结核、包体和化石。其中,结核是一种以无机质为主的团块,形态多呈串珠状、瘤状、豆状及鲕状,多为同心球状结构,结核中心常为泥质或粉砂质,有时则发现有植物残骸。其成分有黄铁矿质、白铁矿质、方解石质,以及菱铁矿质及硅质等。结核常按一定层位有规律地断续分布在煤层中。一般认为,不同成分的结核能反映不同的泥炭沼泽水介质条件。

4.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

煤层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之间垂直距离。总的来说分为两类:原生变化和后生变化

(一)煤层厚度的原生变化

煤层厚度的原生变化是指在煤层顶板岩层的沉积物形成之前,由于泥炭层受到某些地质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沉积环境及古地形对煤厚的影响

2)沼泽基底部均衡沉降对煤厚的影响

3)同生冲蚀对煤厚的影响

(二)煤层厚度的原生变化

煤层厚度的后生变化是指泥炭层被顶板沉积物覆盖以后或含煤建造形成之后,遭到各种地质作用而引起的煤层厚度变化。

1)河流的后生冲蚀对煤厚的影响

2)构造变动对煤厚的影响

3)岩浆侵入对煤厚的影响

4)岩溶陷落柱对煤厚的影响

5.煤的风化及煤层的风氧化带

煤系形成以后,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发生形变,并受到各种地表营力的冲刷剥蚀。出露于地表或埋藏在地表浅处的煤,在大气和水的作用下受到不同程度的风华,使其物理、化学和工艺性质发生一系列变化,降低甚至完全丧失了工业价值。

煤层风化带和氧化带的划分,一般习惯吧接近地表浅处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变化的地带,称风化带;把较深处煤的物理性质变化不大而化学工艺性质变化了的地带,称次风化带。风化带及次风化带合成氧化带。

二、含煤岩系岩性、岩相、旋回构造特征

1.岩性特征

含煤岩系是在潮湿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岩石的颜色一般较深,多呈灰黑、灰、灰绿等。个别情况下可出现带紫、绿斑的杂色。

含煤岩系主要由砾岩、砂岩、泥岩等陆源碎屑岩和煤层组成,灰岩也比较常见。

碎屑岩的结构、矿物成分能反映陆源区的母岩特征,构造条件和沉积环境。例如。长石砂岩表明在母岩主要是富含长石的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同时是在构造运动比较强烈且地形高差起伏较大的条件下快速堆积的产物;砾岩和粗砂岩,反映了沉积区里剥蚀区较近;灰岩则是近海岸条件形成的煤系的主要成分。

2.沉积相特征

沉积相是古代沉积环境的物质体现。任何一套煤系,都是多种沉积相的组合。研究表明,煤系中最常见的沉积相主要有山糜相、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三角洲相、滨海相和浅海相等

3.旋回结构特征

旋回结构是含煤岩系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是指在煤系的垂直剖面上,一套有共生关系的岩性或沉积相的规律性组合和反复交替现象。前者称岩性旋回,后者称沉积相旋回。煤系的旋回结构特征,反映了含煤建造在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古地理、古气候等控制因素的周期性变化。不同古地理条件下形成的旋回结构具有不同的特征,现分述如下:

(一)内陆型含煤岩系的旋回构造

1)河流型旋回

河流型旋回的特点:旋回常由河床相或山麓相开始,向上逐渐过渡为河漫相、湖泊相、沼泽相、泥炭沼泽相。底部较厚的冲积层常具有多阶性,每阶下部是粒度最粗的砂岩、砂砾岩或砾岩覆盖在下伏的冲刷面上;其上为具有大型交错层理的河床相砂岩,继之层理倾角逐渐变化并转为小型交错层理;再往上则交错层理消失,代之于波状层理或水平层理。与此同时,沉积物粒度也逐渐变细,最后旋回顶部通常以静水沉积而告终。

2)湖泊型旋回

湖泊型旋回一般以湖滨三角洲或河流等冲积相的较粗粒沉积开始,向上为滨湖相、浅湖相或沼泽相,最后以深湖相油页岩或泥灰岩结束。它反映了湖盆收缩与扩张的全过程:湖面先是下降,接受由河流带来的陆源碎屑沉积,在湖滨及湖滨三角洲平原发育沼泽或泥炭沼泽沉积;随后湖面上升,湖水逐渐变深,继而发育半深湖、深湖沉积。这是一个完整的湖泊型旋回。但由于湖泊各亚环境组成的复杂性,使湖泊型旋回相变化较大,不同地方旋回相组合可能不一样。

(二)近海型含煤岩系的旋回构造

1)滨海型旋回

2)三角洲型旋回

(三)旋回的划分与命名

内陆型旋回的划分通常是以侵蚀面或以河床相作为旋回起点。一般近海型旋回的划分是以海退相开始作为起点,煤层位于旋回的中部。

关于旋回的命名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根据旋回形成的古地理环境命名,如陆相旋回、滨海相旋回等;第二种是根据旋回的起止相命名,如冲积相—湖湘旋回,泻湖相—浅海相旋回等;第三种是根据旋回的完整程度,可命名为完整旋回和不完整旋回;第四种是根据含煤与否,命名为含煤旋回和不含煤旋回。

三、含煤岩系古地理类型

含煤岩系古地理是指含煤岩系形成过程中,持续存在的总的沉积环境或地貌景观。含煤岩系古地理类型至少包括:聚煤盆地距侵蚀区的远近、侵蚀区的地形地貌特点、聚煤盆地距海岸线的远近、聚煤盆地本身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及聚煤盆地中的水动力条件、介质化学特性、生物群落等。含煤岩系古地理类型就是指依据煤系形成时的地貌景观而进行的含煤岩系分类。不同古地理条件下形成的含煤岩系在岩性、相、旋回结构及含煤系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特点,而相同或类似古地理条件下形成的古地理含煤岩系则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和基本类似的含煤性变化规律。

我国煤田地质工作者在分析国外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各时代、各地区含煤岩系的具体特点将含煤岩系古地理类型划分为三大类八大类型。

1.浅海型

在含岩煤系形成过程中,聚煤盆地基本处于浅海环境。岩性以灰岩为主。也可有泥岩;沉积相主要为浅海相;富含海相动物化石;煤层一般较薄但较稳定,含硫量高;含煤岩系旋回结构清楚,煤岩层易于对比。

2.近海型

近海型一般是指海岸附近的广阔沉积区,这里地形比较平坦、简单,受海水进退影响很大。形成的煤系分布广,岩性、相比较稳定;碎屑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旋回结构清楚;煤、岩层易于对比;含煤性一般较好,但煤层的厚度与海水进退频繁程度有关,过于频繁形成许多薄煤层,反之则可有较厚煤层形成,根据煤系形成时所处环境的不同,又可划分出如下类型:(一)滨海平原型

滨海平原型是指处于岸线附近地形低洼平坦而开阔的广大地区。远离剥蚀

区,受海水进退影响较大。

(二)滨海冲击平原型

含煤建造的形成环境距海岸线比较近,并有晚年期河流发育,因而冲积平原

广泛发育,海面抬升时仍可被海水短期淹没。

(三)滨海三角洲型

滨海三角洲型主要是指滨海海岸线附近、陆海之间,河流入海处形成三角洲的一种特殊环境。这里虽然离剥蚀区较远,但沉积速率比较高,因而煤系大多是在海退情况下形成的。

(四)滨海山前(山间)平原型

聚煤盆地距侵蚀区与海均较近,沉积区与剥蚀区高差显著,地形复杂。岩性复杂,以中、粗粒碎屑岩为主,煤系底部常有砾岩层,分选、磨圆度差,自下而上粒度变细,泥岩比例增加;沉积相组合也较复杂,陆相、过渡相和海相均有,一般煤

系下部以陆相为主,而上部则以过渡相和海相为主;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大,;但旋回结构仍较清楚;煤层层数比较多,并有较厚煤层出现,但厚度变化大,稳定性差;时代由老到新,本类型聚煤盆地常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所以超覆现象常见。

3.内陆型

内陆型是指远离海洋的大陆区和山间区,由于侵蚀区就近分布,煤盆地本身地形也较复杂,各种局部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所形成的含煤岩系的岩性、沉积相及厚度在横向上变化较大;碎屑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比较低;旋回结构欠清晰;煤、岩层对比比较困难;含煤性一般较差,有些较好,分布范围小;煤层以中厚层为主,可有巨厚煤层,但结构复杂且稳定性差。根据煤系形成时的环境特点,又可划分如下类型:

(一)内陆盆地性

聚煤盆地四周为低山、丘陵所围绕,中年期河流比较发育,盆地中部最低处有持续发育的湖泊,在河流也有一些湖泊、沼泽分布。岩性以粗、中粗砂岩为主,从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碎屑粒度逐渐变细,砂岩比例减少,泥岩比例显著增高;沉积相的分布有分带现象;盆地边缘以冲积相为主;旋回结构不清楚、岩性、相横向变化大;煤层形成于滨湖平原上或盆缘的冲积-湖沼相带内,向盆地中心含煤性变差,并逐渐过渡为油页岩及湖相生油层,煤层层数较多,但一般为薄煤层,有时在边缘可出现厚煤层,且稳定性较差。

(二)山间盆地性

聚煤盆地为群山所环抱,侵蚀区地形切割较强烈,沉积区与侵蚀区高差较大,盆地中部有较稳定的湖盆。岩性、沉积相分带较明显,从盆地边缘到中心依次出现;旋回结构一般不清晰;岩性、相横向变化大;煤层层数不多,但厚度较大,结构复杂且很不稳定

(三)山间谷地型

聚煤盆地为群山所环抱,侵蚀区距沉积区较近,且高差较大,盆地中部有比较稳定的山间河流发育。盆缘主要为山麓相的砾岩、砂砾岩堆积,而盆地中央则主要为呈带状延伸的河流相砂岩沉积;随着地形高差的减小,冲积扇前缘、河漫滩等地带逐渐沼泽化。本类型含煤岩系旋回结构复杂,旋回数目多且不完整;冲刷面发育;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大;煤层层数、厚度也变化大,因而含煤性在同一盆地中各地差别较大,局部可形成一些富煤带,通常富煤带的宽度与冲积扇带和河流砂岩带的宽度呈互为消长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定武王运泉:煤田地质与勘探方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2]武汉大学地质学院煤田教研室:煤田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79年

[3]路春元:煤田地质学煤炭工业出版社1989年

[4]杨起:中国煤田地质学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年

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第41卷 第1期 煤田地质与勘探 Vol. 41 No.1 2013年2月 COAL GEOLOGY & EXPLORA TION Feb. 2013 收稿日期: 2011-07-3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1ZX05023-001) 作者简介:魏恒飞(1983—),男,安徽亳州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层序地层及油气资源评价工作. 文章编号: 1001-1986(2013)01-0001-07 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魏恒飞,陈践发,王冠男,李 伟,刘娅昭,吴雪飞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 摘要: 层序地层学是分析聚煤规律的一种有效方法。层序地层学应用于含煤地层的分析始于20世纪90年代,Diessel 最先在经典层序地层格架中建立了煤层的聚集模式;之后,Bochacs 和Stuer 通过讨论可容纳空间的变化速率和泥炭聚集速率之间比值的变化,具体分析了不同可容纳空间的煤层厚度、连续性及形态。通过对层序地层中煤层发育和分布的研究,多数煤田地质学家们认为,厚煤层主要发育于低位体系域晚期至海侵体系域早期及海侵体系域晚期至高位体系域早期。由于巨厚煤层往往是许多次级层序及界面的复合体,因此巨厚煤层不能简单地作为成因层序地层的界面,但可以通过煤岩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指标对其进行精细划分确定。我国煤田地质学家通过对国内海相煤层的研究,提出了海侵事件聚煤和海相层滞后时段聚煤等观点,从而大大促进了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的发展。 关 键 词:旋回层;层序地层学;煤层;可容纳空间;巨厚煤层 中图分类号:P618.1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3.01.001 Developments of coal measures sequence stratigraphy WEI Hengfei, CHEN Jianfa, W ANG Guannan, LI Wei, LIU Yazhao, WU Xuefei (College of Earth Scieces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Resource and Prospect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 Beijing 102249, China ) Abstract: It is beneficial for exploit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coal resources and resources relating to coal to analyze developing strata and distribution of coal seam in sequence stratigraphy. The time that sequence stratigraphy began to use in coal strata was 90's of last century, Diessel firstly established coal accumulation model in classical se-quence stratigraphy framework, then Bochacs and Stuer discussed the change of ratio of accommodation rate/peat production rate and concretely analyzed thickness, continuity, configuration of coal seam in different accommoda-tion. Based on studied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coal seam in sequence stratigraphy, most coal geologists think that thick coal seams were mostly developed during late low stand-early transgression and late transgres-sion-early high stand periods. Extremely thick coal seam is composed of many para-sequence and interface of para-sequence, so we can not easily believe extremely thick coal seam is interface of genetic stratigraphy, but we can use index of coal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to finely divide extremely thick coal seam and to confirm inter-face of genetic stratigraphy. In China, coal geologists studied paralic coal seam and raised ideas of coal formation in the transgressive event and coal accumulation during a lag time of marine limestone beds, and that let idea of coal accumulation in sequence stratigraphy to develop. Key words: cyclothem; sequence stratigraphy; coal seam; accommodation; extremely thick coal seam 层序地层学自从20世纪80年代后被人们广泛应用以来,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并得到极大的丰富[1-2],但其多集中在油田地质方面的研究,而在煤田地质上的应用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3],并且其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油田地质方面。煤炭是重要的有机矿产资源,煤层不仅是液态和气态烃类的源岩体,而且 还是气态烃类的储集体[4-7]。在我国,煤成气探明储量占全国气层气储量的近十分之七[8],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煤在我国能源矿产中的重要性。煤的形成过程就像生物礁的形成过程一样,受水体深度的影响较大,煤层的发育和中断可以作为很好的预测水深(地下水顶面)变化的沉积物类型。因此,研究煤层在层 网络出版时间:2013-01-30 09:54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1e18575474.html,/kcms/detail/61.1155.P.20130130.0954.018.html

含煤岩系的特征

含煤岩系的特征 伍勇勇 摘要:含煤岩系是一套含有煤层并具有一定成因联系的沉积岩系,亦称含煤构造、含煤地层、煤系等。含煤岩系是在一定古构造、古地理和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特征、包括煤层、岩性、沉积岩、旋回构造等特征。 关键字:含煤岩系含煤岩系的特征煤层特征含煤岩系岩性沉积相旋回构造 一、煤层的特征 煤层是由植物遗体转变而来的可燃有机沉积岩层。煤层的层数、厚度、结构、赋存状态及其变化,是确定煤田开发规划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煤层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1.煤层的形成 煤是植物遗体经成煤作用转变而来。成煤植物在泥炭沼泽中生长、繁殖、死亡乃至遗体的堆积、埋葬,直到形成泥炭层的整个过程中,都与沼泽水位的相对升降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变现有如下三种情况: (一)沼泽水位上升速度小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即过渡补偿。此时,沼泽供水越来越困难,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而且还会使已堆积的泥炭层因暴露 而遭到剥蚀,因此很难形成厚煤层。 (二)沼泽水位上升速度大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即补偿不足。这种情况下,沼泽覆水不断加深,植物也将难于生存。泥炭堆积作用暂停,呆滞于泥、 砂等沉积物,形成煤层顶板或夹矸 (三)沼泽水位上升速度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基本一致,即均衡补偿。这时植物生长、繁殖,泥炭堆积作用得以持续进行,可形成厚煤层和特厚煤层自然界中沼泽水面上升速度和植物遗体堆积速度之间的平衡是由条件的、相对 的、暂时的。由于泥炭层堆积的整个过程中,往往是上述三种情况反复交替, 因而形成的煤层有各种不同的形态和结构。 2.煤层的结构 (1)煤层的结构 根据煤层中有无其它岩石夹层的存在,可分为简单结构煤层和复杂结构煤层两种。前者不含夹石,而后者则含层数不等、厚薄不一的夹石层。 夹石层的多少及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聚煤期古构造和古地理条件。一般来说,聚煤期沉积环境比较稳定时,煤层中的夹矸层数少,厚度小且稳定,多为 薄层状;当聚煤期沉积环境不稳定时,煤层中的夹矸层数多,形态多样,且常 不稳定。一般夹矸可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不等,一些薄而分布稳定的夹矸常是

中国的含煤岩系变形分区_曹代勇

第23卷第5期煤炭学报V ol.23N o.5 1998年10月JOURNAL OF CH INA COAL SOCIETY Oct.1998 中国的含煤岩系变形分区 曹代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景玉龙邱广忠张德民王永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 摘要从煤炭资源评价和开发角度,提出煤系变形分区的概念,讨论了华北、华南、东北和西北等四大主要聚煤区煤系变形分区的基本特征.我国大陆范围内的煤系变形分区组合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1以稳定/地台0为基底的同心环带结构;o以构造活动带为基底的平行条带结构.受中国大陆岩石圈地球动力学格局控制,煤系变形分区的平面展布划分为东部北东向改造区、西部北西向改造区和中部过渡带. 关键词煤系变形分区煤田构造改造板内变形 中图分类号P542 在适宜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植物条件下发育起来的聚煤盆地,经历了地质演化历程中地壳运动和构造作用的改造,被分割为不同类型、不同面积的煤田或含煤区,充填于聚煤盆地中的含煤岩系,则发生不同程度的构造变形,形成现今千姿百态的煤田构造样式. 中国煤田地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聚煤盆地构造类型的多样化、煤系后期改造明显、煤田构造样式丰富.我国煤田地质工作者很早就注意到构造作用对煤矿床形成和形变过程的全面控制,逐渐形成/构造控煤0的概念[1];70年代,煤田地质工作者应用地质力学理论,提出了构造体系控煤的观点[2]. 80年代以来,随着当代构造地质理论的发展和新技术手段的应用,相继对逆冲推覆、伸展滑覆、反转构造等煤系后期改造形式[3~7]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八五0期间开展的全国第三次煤田预测,系统总结了我国煤系的改造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资源评价开发角度,提出/煤系变形分区0的概念. 我国煤田地质工作者根据聚煤作用特点,划分出华北、东北、西北、华南、滇藏等五大聚煤区或六大聚煤区(包括沿海和台湾省)[8].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这一区划,同时也具有构造赋煤单元的涵义,反映了含煤岩系的改造(构造演化、赋存状况)特征,体现了大地构造格局对煤盆地形成和形变的一级控制.煤系变形分区则是在构造赋煤单元的框架内,着重从煤系改造角度所进行的二级划分,其依据主要包括:煤系具有相似的主体构造样式、经历了大致相同的构造演化历程、即同时代的煤系的赋存状况相似.变形分区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系开发利用的价值和难易程度,因而对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华北聚煤区煤系变形分区特征 111大地构造背景及煤系发育 华北聚煤区系指天山)兴蒙褶皱系阴山造山带以南、秦祁昆褶皱系秦岭)大别山造山带以北、贺兰山)六盘山以东的大华北和东北南部地区,与作为华北古大陆板块主体的华北地台的范围相当.本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占全国资源量的53%,煤炭产量居各聚煤区首位.区内广泛发育石炭-二叠纪煤系,收稿日期:1997-07-15

煤的形成与分类

煤的形成与分类 煤是一种固体可燃的有机生物岩;是以含碳、氢元素为主,同时含有少量氧、硫、氮等元素的矿物燃料;是千百万年前远古时代植物残骸经过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作用缓慢的转变而成的。 一.煤的形成 从远古时代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变为煤经过一系列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称为成煤作用。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泥炭化阶段和煤化作用阶段。成煤的原始物质主要是植物,其组成不同是影响煤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成煤植物不同可以划分出以高等植物为主形成的腐植煤和以低等植物为主形成的腐泥煤两大类,自然界腐泥煤很少见,工业开采中绝大多数是腐植煤,在以后的篇幅中提及的都是腐植煤。 1.泥炭化阶段 植物遗体是成煤原始物质的来源,并不是任何条件下植物遗体都能够顺利地堆积并转变,首先需要的大量的远古植物持续的繁殖、生长、死亡;其次是需要保存植物遗体的环境即原地堆积并且不至于完全被氧化,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便是沼泽。植物残骸大量堆积在沼泽浅部,在需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一部分被彻底破坏分解成气体和水,未被分解的稳定部分则保留下来,在沼泽水的覆盖下,植物遗体逐渐和空气隔绝,厌氧微生物利用植物有机质中的氧发生氧化分解、去羧基和脱水作用,放出了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形成一种凝胶状、含水分很高的棕褐色物质。这个过程就是泥炭化过程(阶段);形成的物质也就是泥炭(也称为泥煤)。随着地球地壳的不断运动、下沉,泥炭层被深埋于地下,一泥炭层被无机沉淀物覆盖为标志,泥炭化过程结束。

2.煤化作用阶段 当泥炭化过程终止后,生物化学作用也逐渐减弱以至停止,在物理化学和化学作用下,泥炭开始向褐煤、烟煤和无烟煤转变,这个过程称为煤化阶段。由于作用因素和结果不同,这个阶段可以划分为成岩阶段和变质阶段。 A.成岩阶段 无定形的泥炭因受到上面覆盖无机沉积物的巨大压力逐渐的发生压紧、失水、胶体老化硬结等物理和物理化学变化,转变为具有生物岩特征的褐煤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深度不大的地下,泥炭上面覆盖层大约为200~400mm,温度约为60℃,在成岩过程中,除了发生压实和失水等物理变化外,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分解和缩聚反应,泥炭中残留的植物成分逐渐减少,腐植酸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当地层继续下沉和顶板加厚时,由于温度明显升高,压力继续加大,煤质的变化转入变质阶段。 B.变质阶段 具有生物岩特征的褐煤沉降到地壳深处,在长时间地热和高压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其组成、结构和性质都在发生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温度、时间和压力。 a.温度 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热库,巨大的地热使地温自地表常温层以下随深度加大而逐渐升高,由于地温分布的这种规律性,在穿过含煤岩系的深孔中发现煤的变质程度向深部依层递增。大量资料表明,转变为不同煤化阶段所需的温度大致为:褐煤40~50℃;长焰煤﹤100℃;烟煤﹤200℃;无烟煤﹤350℃。 b.时间

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试题

煤田勘探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 煤炭储量:指蕴藏于地下,经过一定地质勘查工作,确定符合储量计算标准,具有一定工业开发利用价值的煤炭资源量。 煤矿床的工业要求:在煤炭勘查各阶段结束时,为了全面而正确地评述煤矿床的经济价值, 需有一定的衡量标准,它包括各种定量的和定性的标准。这些标准是 工业对煤和煤矿床的技术要求,简称工业要求。 勘查工程布置系统:指勘查工程在平面上的排列形式。 原始地质编录:是指在煤田勘查工作中,对勘查工程所揭露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描述和记录,并整理成原始图件、数据和文字表格等 综合地质编录:在煤田勘查过程中,把所获得的各种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研 究,然后用文字、图件、表格等形式表示出来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二、填空题:(10分) 1、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每一个阶段,大体上都包括四个步骤:(1)收集资料,编制设计;(2)勘查施工;(3)地质资料的编录和综合研究;(4)编制地质报告。每一个阶段,实质上均可以概括为两个过程:第一是获取基础资料,揭露和描述各种地质现象,属于科学实践的过程;第二是分析研究各种资料,探讨各种地质现象的内在联系,属于理论研究的过程。 2、煤炭地质勘查的任务主要包括查明煤层赋存状态并探明煤炭储量、查明煤炭质量、研究煤炭开采技术条件、对与含煤岩系伴生或共生的其它有益矿产进行勘查评价等。 三、问答题:(30分) 1、煤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主要考虑哪些因素?是如何划分的?(5分)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这两个指标。(1分) 按照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2分)简单构造、中等构造、复杂构造、极复杂构造 按照煤层的稳定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2分) 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极不稳定煤层 2、钻探工程的地质编录一般包括哪些内容?(6分) 1)岩(煤)心的分层鉴定和描述 2)分层深度的计算 3)岩层倾角测量 4)岩(煤)层真厚度的计算 5)钻孔弯曲及校正 6)钻孔地质资料的整理与评价 4、资源/储量估算面积的确定中的边界线有几种?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有那些?(11分) 边界线有:1)井田边界线;2)内边界线;3)外边界线;4)最低可采边界线(4分) 估算方法有:1)算术平均法;2)地质块段法;3)等高线法;4)地质块段—等高线法;5)断面法;6)多角形法;7)采用计算机手段估算资源/储量(7分) 2、勘查线有那些种类?基本勘查线的布置方式有那些?(8分) 种类:勘查线可分为主导勘查线、基本勘查线和辅助勘查线三种。(3分) 布置方式:(5分) (1)当地层产状明显且沿一定方向变化不大、为简单的单斜时,勘查线垂直地层走向成平行排列的方式布置。 (2)当地层褶皱紧密,两翼走向虽有变化但基本与褶皱轴向一致,且为线状褶皱时,勘查线垂直褶皱轴向成平行排列。 (3)当地层走向有大的方向性变化,且主要走向呈弧状时,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勘查线可在其延长方向上相互斜交。 (4)当地质构造为盆地或穹窿构造时,勘查线呈放射状排列 (5)当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地层产状在勘查区内变化大且无规律时,则在勘查区内采用平行、斜交或放射状排列的综合布置方式。

煤地质学复习整理

第一章 1成煤原始物质的特点 答:1.低等植物(菌、藻类)腐泥煤(又称石煤,南方多,成于€纪)2.高等植物(裸蕨、蕨类、裸子、被子)腐殖煤。(裸蕨,根叶不分化,泥盆纪登陆。蕨类根生。) 2成煤环境形成条件 答:必备的两个条件:一,大量的植物持续的繁殖和发展,这是成煤的物质基础;二,植物遗体堆积起来后应及时与空气隔绝,使其不被分解。主要的形成条件是沼泽。 第二章 1泥炭化作用与腐泥化作用 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遗体在泥炭沼泽中,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分解及合成,逐渐转变成泥炭的作用。腐泥化作用:在湖泊、沼泽水深地带、海湾、浅海等水体中,低等植物藻类和浮游生物遗体在还原环境中厌氧微生物的参与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 2泥炭物质的组成与影响因素 答:一,植物,植物是形成煤的原始物质,因此植物群落不同就会影响泥炭的性质;二,营养供应,分为三类,富营养,中营养,低营养滋育类型;三,介质得酸度,沼泽中的酸度直接影响到细菌的生存和活动,因此对泥炭化有重要影响。四,介质的氧化还原条件,沼泽中的氧的供应,决定了介质的氧化还原条件,从而对细菌产生重要的影响。五,古地理环境,(1)聚集环境与硫含量,近海型煤田硫含量高(2)聚煤环境与煤的还原程度。 3泥炭化三个作用(凝胶作用、丝碳化作用、残质化作用) .凝胶化作用: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的过程。 丝炭化作用:(黑)经强氧化或弱氧化作用形成的以炭为主的物质, 残质化作用:由水流等作用将先期形成的不稳定物质氧化、溶解、冲蚀后,留下稳定成分的过程。 第三章 1煤化作用划分为几个阶段,各具有什么特点 1、煤化作用的两个阶段:①煤的成岩作用:泥炭形成后,由于盆地沉降,在上覆沉积物的覆盖下埋藏于地下,经压实、脱水、增碳作用,逐渐固结,经过物理化学作用转变成年轻的褐煤,称为煤的成岩作用。②煤的变质作用:年轻的褐煤在较高的温度、压力和较长的时间作用下,进一步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变成老褐煤、烟煤、无烟煤和变无烟煤的过程。 2、煤化作用特点:①增碳化趋势。挥发分减少,碳相对含量增加。②结构单一化趋势。泥炭阶段含多种官能团,到无烟煤阶段只含缩合芳核,最后演化为石墨。③显微组分均一化趋势。④具有不可逆性。⑤发展的非线性。⑥结构致密化,定向排列化。第四章 1什么是希尔特定律 答:在地层大致水平的条件下,每百米煤的挥发分降低约2.3%,即煤的变质程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2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高,煤质有什么变化 答:硬度增大,光泽增强,温度升高,碳含量增加,结构单一化趋势,发热量增高,水分减小,挥发分降低,镜质组反射率增加 3煤的成因分类(成煤植物与环境、腐植化、腐泥化) 答:①腐植类:腐植煤、残植煤。高等植物在沼泽环境中形成。②腐植腐泥类:腐植腐泥煤。高低等植物混合,在湖泊和沼泽环境中形成。③腐泥类:腐泥煤。低等植物和少量动物在湖泊、沼泽深水部位形成。 第五章 1随着变质程度的增高,呈现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答:煤的颜色变深后变浅,和光泽亮度升高,折射率升、硬度升、比重升、表面积升、孔隙率先降后升。原因在于受到煤化程度、煤岩组成和煤风化程度的影响。 2煤的宏观煤岩类型和成分有哪些(镜煤、丝炭、亮煤、暗煤) 答:成分:①镜煤。颜色深黑,光泽最强,贝壳状断口,内生裂隙发育,呈条带状或透镜状,由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凝胶化作用形成。②丝炭。颜色灰黑,纤维状结构,丝绢光泽,疏松多孔,被矿物充填后坚硬致密,比重较大,由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丝炭化作用形成。③亮煤是复杂的宏观煤岩成分,由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凝胶化作用,并掺入一些由风或水带来的矿物杂质形成。光泽和亮度仅次于镜煤,断面平坦,内生裂隙不如镜煤发育,常呈较厚分层。④暗煤是复杂的宏观煤岩成分,富含壳质组、惰质组或矿物质,光泽暗淡,灰黑色,致密坚硬,比重大,韧性大,不易破碎,断面粗糙,一般不发育内生裂隙。 类型:(1)光亮煤,主要由镜煤和亮煤组成,大于80%(2)半亮煤,亮煤和镜煤占多数50—80%(3)半暗煤,亮煤和镜煤占

含煤岩系岩性鉴定标准

含煤层系沉积岩标准鉴定手册

岩层的分层鉴定与描述 2007年8月20日 岩层的分层鉴定与描述 第一节岩石的分层 1.凡厚度大于0.5米的不同岩层应单独分层。 2.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层、煤层顶底板、有益矿层等,厚度虽小于0.5米,亦应单独分层。

3.厚度大于0.7米的夹矸应单独分层。 4.岩层的倾角变化较大时,须在骤变点注明深度或按倾角变化单独分层。 5.分层时不用“互层”一词。当两种不同岩石厚度均小于0.5米,且交替出现时,应取其厚 者确定岩石基本名称,描述时应在“其他”栏中注明。 第二节岩石的鉴定与描述 一、各类岩石的鉴定与描述内容 各类岩石的鉴定与具体描述内容,按表2-1各“√“符号所表示,逐项填写。各类有益矿产达到国家工业品者,均按不同矿种进行鉴定与描述。 二、各项鉴定、描述的具体规定(表2-1种各项,须按下列规定进行鉴定与描述。) 1.颜色

2.不准使用实物形容颜色。 2.岩层单层厚 3.结构 01~09主要指陆源碎屑岩的结构; 10~12主要指火山碎屑岩的结构; 13~22主要指机械—生物—化学岩的结构;23~32主要指可燃有机岩的结构。 4.成分

5.圆度(图2) 6.分选性 注:百分数系指主要粒级数量所占比例。 7.填隙物质 需要说明的是: (1)砾岩(角砾岩)的填隙物质,包括充填物和胶结物。充填物质指粒径小于2mm(φ=-1)的陆源碎屑物质;胶结物指化学及胶体成因的、起胶结作用的物质。 (2)砂岩填隙物质,包括杂基(粒径<0.03mm,>5φ)和胶结物。 8.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结构(图3、图4) 需要说明的是: (1)胶结类型指胶结物的分布状况及胶结物与碎屑颗粒之间的关系。 (2)胶结物结构主要指胶结物的晶体大小、晶体生长方式及重结晶程度等。 9.结核

含煤岩系岩性鉴定标准

含煤层系沉积岩标准鉴定手册 岩层的分层鉴定与描述 2007年 8月20日 岩层的分层鉴定与描述 第一节岩石的分层 1.凡厚度大于0.5 米的不同岩层应单独分层。 2.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层、煤层顶底板、有益矿层等,厚度虽小于0.5 米,亦应单独分层。

3.厚度大于0.7 米的夹矸应单独分层。 4.岩层的倾角变化较大时,须在骤变点注明深度或按倾角变化单独分层。 5.分层时不用“互层”一词。当两种不同岩石厚度均小于0.5 米,且交替出现时,应取其厚者 确定岩石基本名称,描述时应在“其他”栏中注明。 第二节岩石的鉴定与描述 一、各类岩石的鉴定与描述内容 各类岩石的鉴定与具体描述内容,按表2-1 各“√“符号所表示,逐项填写。各类有益矿产达到国家工业品者,均按不同矿种进行鉴定与描述。 二、各项鉴定、描述的具体规定(表2-1 种各项,须按下列规定进行鉴定与描述。)岩石鉴定与描述的内容表

1.颜色 注:1.复色命名法:深浅度+次要色+ 基本色; 2.不准使用实物形容颜色。 2.岩层单层厚 注:岩层单层厚系指岩层内上、下层面之间的垂直厚度。3.结构 01~09 主要指陆源碎屑岩的结构; 10~12 主要指火山碎屑岩的结构; 13~22 主要指机械—生物—化学岩的结构; 23~32 主要指可燃有机岩的结构。

4.成分 5.圆度(图 2) 6.分选性 7.填隙物质 需要说明的是: (1)砾岩(角砾岩)的填隙物质,包括充填物和胶结物。充填物质指粒径小于2mm(φ =-1)的陆源碎屑物质;胶结物指化学及胶体成因的、起胶结作用的物质。 (2)砂岩填隙物质,包括杂基(粒径<0.03mm ,>5φ)和胶结物。 8.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结构(图 3、图 4) (1)胶结类型指胶结物的分布状况及胶结物与碎屑颗粒之间的关系。

含煤岩系岩性鉴定标准

含煤层系沉积岩标准鉴定手册 岩层的分层鉴定与描述 2007年8月20日

岩层的分层鉴定与描述 第一节岩石的分层 1.凡厚度大于0.5米的不同岩层应单独分层。 2.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层、煤层顶底板、有益矿层等,厚度虽小于0.5米,亦应单独分层。 3.厚度大于0.7米的夹矸应单独分层。 4.岩层的倾角变化较大时,须在骤变点注明深度或按倾角变化单独分层。 5.分层时不用“互层”一词。当两种不同岩石厚度均小于0.5米,且交替出现时,应取其 厚者确定岩石基本名称,描述时应在“其他”栏中注明。 第二节岩石的鉴定与描述 一、各类岩石的鉴定与描述内容 各类岩石的鉴定与具体描述内容,按表2-1各“√“符号所表示,逐项填写。各类有益矿产达到国家工业品者,均按不同矿种进行鉴定与描述。 二、各项鉴定、描述的具体规定(表2-1种各项,须按下列规定进行鉴定与描述。)岩石鉴定与描述的内容表2-1

2.不准使用实物形容颜色。 2.岩层单层厚 注:岩层单层厚系指岩层内上、下层面之间的垂直厚度。3.结构 01~09主要指陆源碎屑岩的结构; 10~12主要指火山碎屑岩的结构; 13~22主要指机械—生物—化学岩的结构; 23~32主要指可燃有机岩的结构。

5.圆度(图2) 6.分选性 注:百分数系指主要粒级数量所占比例。 7.填隙物质 需要说明的是: (1)砾岩(角砾岩)的填隙物质,包括充填物和胶结物。充填物质指粒径小于2mm (φ=-1)的陆源碎屑物质;胶结物指化学及胶体成因的、起胶结作用的物质。 (2)砂岩填隙物质,包括杂基(粒径 <0.03mm ,>5φ)和胶结物。 8.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结构(图3、图4) 需要说明的是:

煤田地质学考试复习题

1煤田地质学是研究煤层以及含煤岩系成因,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煤炭地质勘查的的理论基础。 2由植装物死亡,堆积到转变为煤,经过了一系列演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所经受的各种作用的总称为成煤作用。 3煤的变质作用是指年青褐煤在较高的温度,压力及较长地质时间等因素作用下,进一步受到物理化学变化而变成老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的过程。 4煤的变质作用类型:1深成变质作用<煤成因沉降而埋藏于地下深处由于地热和静压力作用。2岩浆变质作用<由于岩浆热,挥发分气体和压力的影响分为区域岩浆热力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3动力变质作用:地壳构造变动等直接原因而造成的煤变质作用 5煤的物理性质:颜色,光泽,反射率,折射率,吸收率,硬度,脆度,压缩性,断口,相对密度和体积,表面积,孔隙率,导电性,磁性,导热性 成煤作用阶段:泥炭化阶段和煤化作用(泥炭化、成岩作用、变质作用) 煤的变质作用类型:深成变质作用、岩浆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含煤岩系的沉积体系类型:冲积扇沉积体系、湖泊()、三角洲、滨岸带 三个分类轴分别为:①地质轴,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等4级;②可行性轴,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等3级;③经济意义,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等4级,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资源/储量分类: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 面积的测定方法:几何计算法、方格纸法、求积仪测定法 我国聚煤作用基本特征1)成煤期多,聚煤作用的时空不均匀性2)聚煤作用和煤炭资源赋存受地壳运动和构造格局的3)聚煤模式与聚煤古地理演变 4)煤层煤质特征由于含煤岩系形成以后的强烈沉降、岩浆活动显著等原因,煤变质作用类型多、变质程度较高、空间差异显著 开采技术条件系指影响煤矿建设、生产与安全的各种地质因素;也包括:煤层的厚度、结构、煤的物理性质、煤层的产状及其变化,煤层顶底板及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和地温等。开采技术:一,煤层厚度、结构及其稳定性,煤层厚度、结构及其变化可影响采煤方法的选择、采区的布置以及矿井生产能力和煤炭质量。二、煤的物理性质,煤层的机械物理性质对煤矿采煤机械设备的选型与采煤效率的提高有密切关系。三、煤层产状,煤层产状对煤矿的设计、建设和生产至关重要,它是拟定矿井开拓方案和选择采煤方法及采煤机械的基本依据。四、煤层顶、底板及其稳定性,涉及对矿山压力的控制。五、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地形地貌、岩石和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物理地质作用等有关地质条件的总和。评价煤矿床的工程地质条件、预测煤矿开采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产生的作用,以便于选择煤矿开拓、开采的有利地区,或提出克服不良地质条件应采取的工程措施。为保证煤矿合理设计、顺利施工提供可靠依据。六、水文地质条件,煤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是觉得矿井开拓和开采条件的重要因素之一。七、瓦斯,矿井瓦斯,指井下煤体的围岩中涌出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总称。八、煤尘,指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的微粒。九、煤的自燃倾向性,是煤矿火灾的基本原因。十、地温,影响煤矿生产安全和矿工身体健康。十一、其他地质异常,岩浆侵入体、岩溶陷落柱和煤层中的流砂层均可造成煤层厚度、煤质和煤层产状的变化,从而影响矿井正常生产和煤炭资源质量。 4、资源/储量估算面积的确定中的边界线有几种?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有那些? 边界线有:1)井田边界线;2)内边界线;3)外边界线;4)最低可采边界线

煤层的形态

1矿产勘查学亦称找矿勘探地质学,或矿产普查勘探学。 2矿产勘查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矿产分析,矿产勘查和矿产评价三个基本方面 3矿产勘查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察研究,统计分析,模型类比和综合评价。 4可以把矿产勘查学概括为:以地质科学为基础,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本方法,以各种工程技术方法为手段,以提高矿产勘查的地质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为目的的应用地质学。 5矿产勘查学的研究方法:1地质观察研究法2勘查统计分析法3勘查模型类比法4技术经济评价法 6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2循序渐进原则3全面研究原则4综合评价原则5经济合理原则 7矿产勘查工作一般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 8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主要是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和经济意义 9编号对应的意义:第一位数字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第二位数字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三位数字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10矿业权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享有的,在一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矿产资源勘察或开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权力。矿业权包括:矿权,采矿权,探矿权。采矿权是指采矿人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和期限内,开采矿产资源的权力。 11富煤中心:富煤带内煤或煤层更为富集的部位。 13矿业权评估的目的是为矿业权交易或其他市场经济行为提供为矿业权定价的参考意见或依据。 14矿业权评估主要有收益,成本和市场三种途径。 15矿床勘查类型:将相识特点的矿床加以理论综合与概括而划分的类型 16划分矿床勘查类型的主要依据是:矿体规模的大小,主矿体形态的变化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性,矿体受构造和脉岩影响程度及矿体中主要有用组分的分布均匀程度等。 17矿床勘查类型确定的原则:1追求最佳勘查效益2从实际出发3以主矿体为主4类型三分,允许过渡5在实践中验证并及时修正 18根据矿产勘查技术方法的原理可以分为:地质测量法,种砂测量法,地球科学法,地球物理法,遥感遥测法,探矿工程法。19重砂测量法是以各种疏松沉积物中的 自然重砂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解决与 有重砂矿物有关的矿产及地质问题为主 要内容,以重砂取样为主要手段,以追索 寻找砂矿和原生矿为主要的一种地质找 砂方法。 20重砂法测量采用的水系法点的布置原 则:1大河稀,小河密,同一条水流上流 密下流稀,越近源头,取样密度越大2 河床坡度大,跌水崖发育,流速大流量小 的溪流应密,反之应较稀。3主干溪流的 两侧支沟发育且对称性好,取样点可放 稀,反之加密4垂直岩石层主要走向的溪 流应密,平行岩石层主要走向的溪流可放 稀5对矿化,围岩蚀变发育地段,岩体接 触带,岩性发生重大变化处的溪流冲积层 加密取样。 21浅坑法运用一点多坑的方式几星采 样。 22重砂成果图表示方法:圈式法,符号 法,带式法等值线法 23地球物理测量结果的多解性一直是影 响地质矿产勘查效果的重要因素。 24矿产预测是在成矿地质理论指导下建 立矿床成矿模式,以地质物探化探遥 感等地质信息为依据,建立找矿模式,依 据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式建立切实可行的 矿产预测准则,对预测区域内的潜在矿产 资源做出预测,圈定成矿远景区段和优选 成矿靶区,并提出进一步的找矿部署意 见。 25矿体地质是以矿体为研究对象,其基 本任务是研究矿体各种标志的变化性,目 的在于阐明矿体各种标志的变化特征或 变化规律,为选择合理勘查方法及矿床的 工业评价提供依据。 26矿体地质研究的中心:矿体变化性, 它包括变化性质,变化程度,变化因素 27瓦尔特定律:全部侧向上可追溯的非 火山成因的浅海成绩的岩石,底层单位, 都必须是穿时的,--相与相之间的关系— 时间界面与岩相界面之间的关系 28穿时: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底层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之间的关系 29岩石地层划分方法:1岩性与岩石组合 分析法2标致层法,成层不厚,岩性稳定, 特征明显,容易识别的岩层或矿层3旋回 结构法 30煤层:植物遗体变成泥炭后形成的层 状可燃矿产 31煤线:在剖面上出露的极薄的煤层。 32聚煤盆地:同一聚煤期内形成含煤岩 系的盆地。 33夹矸:夹在煤层中的其他岩层 34煤核:产在煤层中的钙质或镁质结核 35煤组:集中发育的含煤地层中的某一 些层段,并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组煤层 36后生冲刷:泥炭层顶板沉积后,河流 冰川等的活动对泥炭层的冲刷。 37中国聚煤期:1华北聚煤期2东北侏罗 白垩3西北侏罗纪4华南二叠纪5台湾新 进纪6西藏滇西二叠新进纪。 38煤田;1暴露式半暴露式隐伏式。 39煤层的形态:1)层状:煤层连续,厚 度变化不大,煤层全部或绝大部分可采。 2)似层状:煤层不完全连续或大致连续 而厚度较大3)不规则状:煤层断续,鸡 窝状,扁豆状,其可采面积小雨不可采面 积4)马尾状:是后煤层分岔以至尖灭形 成的因而其厚变薄以至完全消失 40煤层的变形:地址构造变动引起的煤 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 41煤层:由植物遗体沉积形成泥炭后又 转变为成层的固体可燃矿产 42富煤中心:富煤带内煤或煤层更为富 集的部位 43煤层结构:指煤层有无夹矸存在1)简 单结构2)复杂结构 44煤层的冲刷:煤层在形成过程中或形 成之后,因河流海浪等流水的冲蚀或冰川 作用遭到局部或全部的破坏 45煤层对比:根据煤层本身特征或含煤 地层中各种标志确定露头或专控内各个 煤层的相应关系1)根据煤岩系的特点进 行对比:利用标志层,顶地板特征,古生 物岩性岩相,旋回结构2)根据煤层本身 特点进行对比:煤层厚度,夹矸,煤层结 构,煤质,煤层间距离 46煤系:是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没形成的, 在成瘾上密切相关的,含有煤层后炭质岩 层的沉积岩层系列 47含煤岩系类型:浅海型,进海型,内 陆型 48含煤岩系旋回结构:一套有共生关系 的岩性和岩相,在垂直剖面上有规律交替 1)粒度旋回2)岩相旋回 49煤田:同一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并连 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的区域 50煤层厚度:1)总厚度2有益厚度3)可 采厚度4)最低可采厚度(薄:0.5~13m中 厚1.3~3.5m厚3.5~8m巨厚>8m) 51煤层稳定性1)稳定2)较稳定,不稳 定,极不稳定 52矿产勘查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即地质条件的可能, 寻找和查明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床,为 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矿产资源的依据,为矿 山企业建设提供矿物原料基地和矿产储 量 53矿产勘察学:又称找矿勘探地质学, 他是研究矿产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矿 床赋存规律框体变化特征和研究工业矿 床最有成效的勘察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地 质学本学科主要研究的是(矿产预测,矿 产勘察,评价)1)他们主要研究的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