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橡胶沥青流变性能进展

橡胶沥青流变性能进展

橡胶沥青流变性能进展
橡胶沥青流变性能进展

橡胶沥青流变性能研究进展

摘要:橡胶沥青的流变性能对进一步提高橡胶沥青的优越性具有指导意义,针对目前国内外关于橡胶沥青流变性能的研究状况,本文对橡胶沥青流变性的评价方法、影响因素进行了评述。针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橡胶沥青流变性研究的不足:1、橡胶沥青的流变模型与传统沥青不同,仍然用传统的方法来评价橡胶沥青显得不足;2、沥青流变性的优劣不等价与混合料的性能,评价不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要结合影响混合料性能特定的因素:油石比、混合料级配等。

关键词:橡胶沥青流变性能评价方法影响因素性能对比

引言:从轮胎中回收的橡胶作为一种弹性粘合添加剂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路面工程中。破碎轮胎胶粉改性沥青展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提高了路面的耐久性,减少了反射裂缝和良好的抗疲劳性能。此外,从环境的角度来看,废旧轮胎橡胶作为沥青改性剂来使用对解决资源的浪费和轮胎的处置是有利的。

1、橡胶沥青流变性能的评价方法

1.1brookf ield 试验方法

t.j.lougheed 等人用brookf ield 试验来研究废胶粉(crm)沥青混合料的粘度性质,发现crm加入混合料后,由于芳香族油的吸收和橡胶颗粒膨胀,混合料粘度增加。随着橡胶比例的增加,对粘度的影响越明显。brookf ield试验方法是astm标准中橡胶沥青制定的测试方法,其测试过程如下:要求黏度计具有四个以上的可

橡胶沥青对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2年12月第12期 橡胶沥青对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研究 0前言 路面设计和修复的重点在于结构设计部分。 然而,现在有大量关于路表特征影响道路使用性 能的研究。因此, 提高新建、改建及现存道路的表面特性是研究重点。 道路是否需要重建、表面重修及养护处理的关键是道路结构的完整与否。道路损坏可能是结 构破损或者表面破损。设计不当、 荷载超重、排水不良或者施工管理不当也会导致结构破损,沥青层间的粘度不够也是原因之一。导致表面破损和结构破损的原因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表面破损是由使用年限的增长、路表面磨耗、沥青含量不当、材料(集料质地较软)、施工管理不当以及沥青表处的不合理使用等引起的。 要研究表面特性,重要的是明确“摩擦力”和“抗滑性”的区别。摩擦力是指轮胎和路表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及特殊的条件下产生的力。摩擦力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道路、轮胎和车辆停驻特性,环境温度和水。抗滑性一般用来描述道路对摩擦力产生的贡献。把路面抗滑性定义为一个行车道表面防止滑溜的能力。“抗滑性”可应用于任何涉及路表面摩擦性能的测试中。 在潮湿条件下,路表摩擦力是路面设计、维修及修复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安全因素之一。在潮湿条件下,随着车辆行驶速度增加,抗滑性会降低,降低的程度取决于路表面构造深度。一般地,构造 深度越小,摩擦力随之越低。因此, 路面必须保证具有足够的摩擦力和抗滑性。 现在已有许多仪器和方法可以检测道路的摩 擦力和构造深度。本文对试验室制备的试件用体积分块法测量宏观构造,用英式摆式仪法测量微观构造。研究采用两种级配和三种沥青结合料: (1)常规沥青;( 2)湿法橡胶沥青;(3)干法橡胶沥青。在相同的混合料配比基础上,以增加1%的橡胶沥青来测试其含量对路面质量的影响。 1路表面构造 国际道路协会PIARC在1987年布鲁塞尔国 际会议中,通过微观构造(microtexture )、宏观构造(macrotexture)和最大构造深度定义了三种表面构造深度范围[1]。 道路宏观构造是指路面与实际水平面的偏差。宏观构造的特征尺寸变化范围为0.5 ̄50mm。峰间振幅通常取值范围为0.01 ̄20mm。这种类型的构造在轮胎与道路接触面处产生的波长相等。 道路微观构造是指骨料与实际水平面的偏差。微观构造的特征尺寸不超过0.5mm。峰间振幅通常的取值范围为0.001 ̄0.5mm。这种微观构造可或多或少的增加表面粗糙度,但是这种构造太小不能用肉眼观测到。 微观构造提供了砂质表面来渗透薄水膜,并且在轮胎和路面之间产生良好的摩擦阻力。宏观构造提供了排水沟等,排除轮胎和路面之间的积水,增强了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接触,从而提高了摩阻力。现在还不能测量到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微观构造剖面图,只能用低速行驶时产生的摩擦力来评价微观构造。图1为宏观构造和微观构造的区别。 表1根据道路使用者的需要提供了关于路表特征的指南。 2宏观构造和微观构造的测量 2.1体积分块法 体积分块法也被称为铺砂法,在很多年前就被 摘 要:在柔性路面设计、养护和修复中,抗滑性和构造是应当考虑的重要的安全特征。主旨是优化橡胶沥青路面的表面构造特性,宏观上减少溅水、喷射及滑水现象;微观方面增强低、高速行驶时的摩擦力。采用英式摆式仪法和体积法来测量摩擦表面特性,取试验室制备的试件代表实际道路表面。研究采用两种级配和三种沥青结合料:常规沥青;湿法橡胶沥青;干法橡胶沥青。在相同的混合料配比基础上,以增加1%的橡胶沥青来测试其含量对路面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用来评价橡胶沥青的生产工艺和混合料级配对路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比密级配具有更大的构造深度。与常规混合料相比,橡胶沥青混合料能提高路面抗滑性。该研究表明,用不同工艺生产的橡胶沥青对路表面特性的影响不同。关键词:橡胶沥青;表面特征;构造深度中图分类号:U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16(2012)12-0166-03 收稿日期:2012-05-21作者简介:任京州(1977-),男,陕西西安人,工程师,从事道路工程勘测设计工作。 任京州 (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8) 科技研究166

橡胶沥青与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技术经济比较

橡胶沥青、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经济比较 橡胶沥青是基质沥青与废胎胶粉按照一定比例拌和而得到的满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的沥青胶结材料。废胎胶粉和沥青在高温下共混时,二者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同时胶粉又在沥青中天然存在,这使得橡胶沥青既具有了沥青介质的部分性能也具有了废胎胶粉的一些性能。在这种双重作用下,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表现出与一般沥青混合料不同的路用性能,使其受力特性发生了变化,赋予了橡胶沥青混合料良好的抗高温和重载性能、抗疲劳性能、延缓反射裂缝能力、优良的冬季柔性以及明显的降噪效果,但废胎胶粉是由各类废旧轮胎加工而成,其天然橡胶含量各异,橡胶沥青的稳定性及性能有较大影响。 (1)从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来看,在相同的级配条件下: 对于高温性能:橡胶沥青混凝土与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均较好,且都能够达到4000~5000次/mm。 从水稳定性角度看:橡胶沥青混凝土与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均较好,但前者的残留稳定度或者冻融劈裂强度比要比后者低2-3%左右。 从抗裂角度看:由于橡胶沥青高黏度、高弹性的特点,其抗裂性能要比一般SBS改性沥青提高很多。 可见,从技术角度来讲,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各有所长。 (2)从生产工艺上看,橡胶沥青与SBS改性沥青相比,需要增加一套橡胶沥青现场加工设备,现有的拌和设备并不需进行调整和改造。再者,橡

胶沥青混合料在生产时需要增加5-10s的拌和时间,其生产能力与SB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相同。因此,总体来看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成本要高于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 (3)从材料成本看,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要高于SBS改性沥青,但由于橡胶沥青中含有20%左右的废胎胶粉,除去这部分胶粉后,混合料中总沥青用量与SBS改性沥青十分接近。当前SBS改性沥青的价格一般比普通沥青价格增加1000~1200元/吨,也就是当普通沥青为4000元/吨时,SBS 改性沥青一般为5000~5200元/吨;湿拌法橡胶沥青采用普通沥青掺入废胎胶粉的方式生产,目前废胎胶粉为3500元/吨,按照废胎胶粉掺量20%计算,并考虑到投入的现场加工设备和生产运营费900~1100元/吨,则橡胶沥青的价格一般为4900~5100元/吨左右。橡胶沥青的材料成本稍低于SBS改性沥青。 总体来说,SBS与橡胶沥青比,价格相差不大,高温稳定、水稳定性SBS 要优于橡胶沥青,防裂较橡胶沥青差点,但橡胶沥青稳定性较SBS差,工效低于SBS.

橡胶耐疲劳性能影响因素

橡胶耐疲劳性能影响因素 就橡胶材料而言,疲劳寿命是指橡胶材料在重复变形的过程中,当其承受的局部变形应力超过橡胶的延伸率或应力极限时,疲劳过程开始,以至于最后达到破坏。这种疲劳破坏的开始点是由于橡胶表面或内部的不均匀性所造成的。 橡胶材料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其内部的缺陷或微裂纹引发的裂纹不断传播和扩展而导致的。按照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橡胶材料的动态疲劳破坏归因于材料本身分子链上化学键的断裂,即试样在受到周期应力一应变作用过程中,应力不断地集中于化学键能比较弱的部位而产生微裂纹,继而发展成为裂纹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扩展开来。裂纹发展是一个随着时间而发展,涉及到橡胶材料的分子链连续断裂的粘弹性非平衡动态变化过程。这一微观发展过程在宏观上的表现是,橡胶材料在动态应力一应变的疲劳过程中,裂纹穿过试样不断扩展,直到断裂以及产生与之所伴随的热效应。 橡胶材料的动态疲劳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应力剧烈变化,出现橡胶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变软的现象;第二阶段是应力缓慢变化,橡胶材料表面或内部产生微裂纹,经常称之为破坏核;第三阶段是微裂纹发展成为裂纹并连续不断地扩展开,直到橡胶材料完全出现断裂破坏现象,最后这一阶段是橡胶材料疲劳破坏的最重要的阶段。 使用炭黑填充的天然橡胶硫化胶在一定负荷下多次拉伸变形时,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在疲劳过程中,拉伸强度先是逐步上升的,经过一个极大值后再开始下降,而撕裂强度、动态弹性模量和力学损耗因子的变化则相反。在疲劳过程中,胶料的拉伸强度几乎保持不变。300%定伸应力的疲劳开始阶段明显增大,然后增大趋于缓慢;扯断伸长率则随疲劳周期的变化而下降,在高应变疲劳条件下,具有拉伸结晶性的橡胶抗疲劳破坏性能较好。未使用补强剂补强的橡胶材料,其破坏形态一般表现为塑性破坏,而使用炭黑或其它活性填料作补强剂的橡胶材料则表现为脆性破坏,且随着各种防老剂的加入,其破坏形态由脆性破坏逐步向准塑性破坏形态转变。 天然橡胶在受到一定频率的应力作用的条件下,由于分子链的内摩擦而生热是其动态疲劳破坏的另外一种因素。当疲劳生热的温度低于120℃时,天然橡胶制品内部将发生化学交联键的结构变化,主要是发生交联键及链段的热裂解反应,首先是多硫交联键减少,而单、双键逐渐增加。总的表现是交联键的密度在增加,宏观的表现为胶料的硬度和定伸应力增加。由于胶料内部发生了以上微观结构的变化,从而进一步造成产品内部的生热继

橡胶沥青生产突发情况及处理

橡胶沥青生产突发情况及处理 1、胶粉出现质量问题 (1)胶粉潮湿 处理方法: 如遇胶粉潮湿,首先观察混拌电机与斜螺旋电机的电流,适当调节基质沥青泵与斜螺旋的频率,降低胶粉与基质沥青上料速度配比,以保持混拌电机电流稳定,预混罐类液面在内胆上沿以下,且保持稳定高度为宜。但需注意基质沥青的频率不要太小,以防胶粉糊罐。 如遇胶粉质量问题,粘度太高,再打入适当基质沥青;若粘度太低,就要利用反刍系统,二次添加适当胶粉。 (2)新到的胶粉与之前使用的胶粉质量有变化 处理方法: 每次新到胶粉,按之前使用胶粉的掺量计算生产每吨橡胶沥青的比例,试生产一定数量橡胶沥青,再根据粘度进行调整。 例如:生产量为15吨时,应按计算好的胶粉比例先生产10吨左右橡胶沥青,反应好后测橡胶沥青的粘度。 如实测的粘度偏大,则适当减小胶粉的掺量,按照新的掺量,重新计算生产10吨的胶粉量,会比之前计算的量少,这时将差出来的胶粉量除以新胶粉掺量,计算出来一个数字,再用这个数字减去多出来的胶粉量,就是需要新加的基质沥青量,按照计算出来的量添加基质沥青25min后检测粘度,如果粘度依然偏大,就按照上述方法再进行调节,直至粘度达到要求为止。 如实测的粘度偏小,则适当增加胶粉的掺量,按照新的掺量,重新计算生产10吨的胶粉量,会比之前计算的量多,这是将差出来的胶粉通过反刍方式重新添加到试生产的10吨橡胶沥青里,添加结束后反应25min,再检测粘度,若仍然偏小,则按照上述方法继续调整,直至粘度达到要求为止。 2、拌合楼沥青称计量故障 故障描述:计量系统正常,但计量称重罐冒罐或未按计量流程的进行。 处理方法: ①查看气泵气压是否在4个压以上,如果不是则检查气泵原因。

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附1: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1.规范要求 本设计所指橡胶沥青是指以废旧轮胎加工生产的硫化胶粉通过反应设备经恒温加热、搅拌与基质沥青高温状态下反应生成的橡胶改性沥青。橡胶沥青混凝土的材料要求、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碾压等工艺环节均应严格满足 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 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交通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建设部《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1—90)。 同时,作为新工艺新材料技术采用,工程实施中应参考 美国加利福利尼州(California)橡胶沥青施工规范(Type-G) 美国道路材料实验协会(ASTM)实验规程。 2.材料要求 2.1沥青 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道路石油沥青的质量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2.1-2规定的技术标准。 2.2橡胶屑 本工程橡胶沥青中的橡胶屑是用载重车、大客车、公共汽车废轮胎为原料加工生产的硫化胶粉,这里所指的轮胎为斜交胎。包括轮胎翻新时从胎面、胎肩打磨下来的橡胶屑加工的胶粉。废旧橡胶屑中可加入天然橡胶粉和改善剂,但总量不宜超过废旧橡胶屑重量的25%。橡胶沥青改性用胶粉的技术指标应满足表2.2-1的要求。 表2.2-1 橡胶沥青用胶粉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 为达到橡胶沥青的改性效果和橡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消音和使用寿命,要求橡胶沥青改性时使用的橡胶粉级配,应按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橡胶沥青规范的要求从0~2.36mm范围配置,杜绝使用单一规格或混杂级配的橡胶屑。 2.3石料 橡胶沥青混凝土的粗集料采用峨眉山地区产玄武岩石料,其质量技术标准应满足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4.8章节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细集料应同样满足4.9章节中的相关规定。

沥青路面疲劳开裂的分析与防治

沥青路面疲劳开裂的分 析与防治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沥青路面疲劳开裂的分析与防治 一、前言 随着公路交通量日益增长, 公路建设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截至2006 年底, 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48 万km, 高速公路达万km。2007 年, 我国计划建成高速公路5 000 km 以上, 并确保完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最后2 385 km 的建设任务。而沥青路面在整个公路网中的比例占到70%以上, 已经成为高等级公路的主要结构形式。但是,经过多年的使用和观测表明, 许多高速公路通车一年后路面就出现严重的桥头跳车和早期损坏, 有的通车几年后由于损坏严重、疲劳裂缝过多就不得不进行翻修, 使其使用性能大大降低。因此对疲劳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 提出经济、合理、适用的沥青路面结构, 并从设计、施工和养护等多方面对防止疲劳开裂和路面破坏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使其在高等级公路和地方公路建设中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开裂原因 随着传统的疲劳破坏理论的发展, 人们认识到,路面的破坏, 是由于荷载在路面材料中引起的重复加载疲劳应力, 超过了路面混合料的抗拉强度而发生的。美、英、苏、德等国, 根据十多年的大量试验,相继进行了基于疲劳强度理论在设计上的重大改革。并且, 目前各国沥青类路面设计仍主要沿用这种疲劳强度理论。 道路上的行车, 主要是汽车。汽车是路面服务的对象, 也是使路面结构破损、路基失稳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轴载的增大和公路上行车速度的提高、交通荷载的振动特性以及交通参数确定的合理性等交通荷载因素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完整版)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与改性沥青卷材防水施工方案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与改性沥青卷材防水施工方案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与改性沥青水施工方案 1. 施工准备 1.1 作业条件:材料、人员按要求进场,工地满足防水施工、及安全防护条件, 1.2 施工机具、机器设备 1.2.1 清理基层的施工工:平铲、钢丝刷、铁锨、扫帚、吹风机、吹尘器等。 1.2.2 裁剪工具:裁刀、剪刀、美工刀。 1.2.3 定位工具:卷尺、钢板尺、弹线盒、粉笔等。 1.2.4 涂料加热设备:燃油加热设备(喷涂机用于面积较大)、普通加热设备及手提搅拌器(用于小面积施工)。有条件基层可用基层抛丸机清理基层浮桨。 1.2.5 卷材铺贴工具:热熔加热器、抹子等。 1.2.6 压实工具:压辊等。 1.2.7 运输设备:汽车、手推车等。 1.2.8 消防器材:干粉灭火器等。 1.2.9 其它工具:维修用品。 (以上工具应根据工程现场的实际需要进行选用) 1.3 材料准备 1.3.1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1.3.2 4mm 聚合物改性沥青耐根穿刺防水材料 1.3.3 3mm 厚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2、上人屋面、车库顶板、种植屋面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防水涂料可采用机械喷涂或人工刮涂,卷材采用热熔法作业施工方法。 2.1 施工流程清理基面→卷材定位、弹线→试铺卷材→卷起卷材→细部结构加强层施工、非固化涂料施 工→铺贴卷材→卷材搭接热熔施工→细部结构收头处理→检查验收→蓄水试验 2.2 基层要求 2.2.1 防水基层应平整、坚硬、不空鼓、不起灰砂、无蜂窝现象等缺陷,如存在缺陷应用砂浆修补完成后 方可施工。阴阳角处按规范要做成圆弧。 2.2.2 施工时基面不得有明水,如有积水部位,则需进行排水后才可施工; 2.2.3 各种出屋面管道、孔口、设备基础、排气通道、烟道等等施工安装完毕,固定牢固。 2.3 施工方法 2.3.1 清理基层:基层表面杂物、垃圾清理、强力吹尘器顺风吹净基层浮灰、(基层浮浆严重的用抛丸机

基于填充橡胶中炭黑分散程度的橡胶疲劳破坏模型

第38卷第6期2011年6月世界橡胶工业World Rubber Industry Vol.38No.6:20 23 Jun.2011 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殎殎 殎 殎 理论研究基于填充橡胶中炭黑分散程度 的橡胶疲劳破坏模型 关兵峰,马国富,魏荣梅,陈兵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四十二所,湖北襄樊441003) 摘要: 该文研究了炭黑分散程度对橡胶疲劳性能的影响,利用SEM (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 橡胶疲劳前后炭黑形态的变化。从断裂力学理论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炭黑分散程度对橡胶疲劳寿命影响的橡胶疲劳破坏模型,结合已报道过的实验对此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炭黑分散程度;疲劳;模型 中图分类号:TQ 330.1+ 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232(2011)06-0020-04橡胶制品具有独特的高弹性因而在各种减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橡胶材料的疲劳破坏机理有助于人们设计出疲劳寿命更长的橡 胶材料[1] 。目前, 被人们广泛接受的疲劳机理主要是断裂力学理论及唯象理论 [2] 。尽管出 发点不同,但这二种理论均认为疲劳破坏源于 外加因素的作用,使橡胶内部的微观缺陷或薄弱处逐渐遭到破坏。由于橡胶材料的疲劳寿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3] ,破坏机理可能大相径 庭,本文从炭黑分散程度对疲劳寿命影响的实验出发,借助SEM (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橡胶疲劳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综合文献中报道的一些实验,提出了一个基于炭黑分散程度对疲劳性能影响的橡胶疲劳破坏模型。 1 实验 1.1 基本配方及试样制备 胶料基本配方:NR , 100;促进剂CZ ,1.5;促进剂M , 1.2;硫磺,2;防老剂D ,2;硬脂酸,2.5;氧化锌,5;N330,50。原材料牌号及产地为天然橡胶,标准胶5# ,云南农垦产品;炭黑,N330,龙星炭黑公司产品;其他配合剂均为市售工业品级。 使用XK160型开炼机按常规步骤制备混炼胶,硫化条件为:160??t 90?20MPa ,试片放 置24h 后进行疲劳寿命测定。 1.2仪器及性能测试 疲劳寿命 使用江都明珠实验机械厂生产 的立式疲劳试验机测定试样的定伸疲劳,测定条件:温度25?;80%定伸;频率, 4Hz 。混炼胶应变扫描采用美国TA 公司生产 的ARES 高级扩展流变仪进行测试,测试条件:温度80?,频率1Hz ,试样厚度为2?0.1mm 。采用日本JSM —6030LV 型SEM ,在试样新 切出的断面表面喷金后进行观察,疲劳后试样切面与拉伸方向平行。 2 疲劳模型的提出 2.1 炭黑分散程度对橡胶疲劳寿命的影响 根据Palmegren 的观点[4] ,填料与橡胶的 混炼工艺可分混入、分散、混合和塑化四个阶 段。通常使用开炼机进行混炼的步骤为:生胶使用小辊距薄通使之包辊后,逐步放大辊距,加入各种配合剂进行混炼。待胶料吃粉完毕后再进行薄通使填料均匀分散。混入阶段可理解为 橡胶在较大辊距下的“吃粉” 过程。因此,可以通过控制薄通次数来获得不同分散程度的样品,制备大批混炼胶至吃粉结束后,将其分为八 份,每份进行X 遍薄通后编号FX ,对不同薄通次数的样品进行应变扫描,结果如图1所示。

橡胶沥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1845年,英国就进行了往沥青中掺加橡胶以改善其性能的尝试,1901 年法国修筑了试验路段,1937年英国在波兰修筑了几段路面,1947年美国也采用合成橡胶粉和胶乳改性修筑路面,日本于1942年开始采用天然橡胶胶乳掺入沥青乳液中。1952年在东京,1945年北海道,都修筑了这种改性沥青的路段。以后,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或掺入乳胶的沥青于1960年左右就开始在日本其它地方的路面工程中使用,并且用量剧增。由此可见,在国外橡胶改性沥青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美国、瑞典、英国、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日本、南非、印度等国家先后开展了橡胶沥青和橡胶沥青混凝土的应用研究。 近20年来,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成功的应用胶粉改性沥青修筑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 美国用废轮胎作为改性剂制造改性沥青用于修筑公路已经有了20年的历史。1982年~ 1986年间已试验铺筑210多个路段,共1.1万km,这种路面的热稳定性能和防冻性能都比较好,并可以减少维修费用。美国联邦法院在1991年颁布了在新修筑的沥青路上必须掺用20%的胶粉的立法,极大地促进了废旧胶粉的利用,橡胶粉改性沥青已在美国加州、佛罗里达州、俄亥俄州等广泛使用。据美国联邦统计局统计,到1997年废胶粉改性沥青已消耗了8000万t废轮胎。 德日耗200t废轮胎用于修筑公路、运动场及机场跑道。法国、比利时、奥地利在公路建设中亦广泛采用废胶粒、胶粉配料;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公路交通部门将废轮胎粒用于铺设路面,可有效地预防冬季路面结冰而产生交通事故。他们的做法是在用沥青铺筑路面后,当沥青尚未干时在上面洒一层废轮胎胶粒。这样,冬季路面的冰块容易被压碎,车辆行驶就不会因为打滑而发生冲撞事件。为了减少车辆行驶时的噪音,英国在萨里郡交通繁忙的4条道路上用废轮胎胶粒铺设路面,测定胶粉配料路面与传统配料路面是否坚固耐用,如果结果令人满意,英国柯拉斯将获得这种方法的广泛使用权。据称,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噪音减少70%。这种技术是将3mm粒径的废轮胎胶粉混入热沥青中并搅拌均匀,用量为沥青总量的3%。这种技术优点之一是胶粉粒取自于再回收利用的废旧轮胎,有利于环境保护。此外, 这些橡胶颗粒还具有吸收光线, 缓减强光刺眼的好处, 与传统的

沥青混合料的疲劳试验及其影响因素

沥青混合料的疲劳试验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疲劳特性的研究方法概括起来包括两种即现象学法和力学近似法。应用现象学法主要是进行疲劳试验,得出疲劳寿命与施加应力或应变的关系。力学近似法是将应力状态的改变作为开裂、几何尺寸及边界条件、材料特性及其统计变异性的结果来考虑,并对裂缝的扩展和材料中疲劳的重分布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它有助于人们认识破坏的形成和发展的机理。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疲劳特性现象学法力学近似法 1 概述 路面使用期间,在气侯环境因素和车轮荷载的重复作用下,损伤逐渐累积,路面结构强度逐渐下降,当荷载作用次数超过一定次数之后,在荷载作用下路面内产生的应力就会超过性能下降后的结构抗力,使路面出现裂纹,产生疲劳断裂破坏。这是由于材料内部存在缺陷或非均匀性,引起应力集中而出现微裂隙,应力的反复作用使微裂隙逐渐扩展、汇合,从而不断减少有效的承受应力的面积,造成材料的刚度和强度逐步下降,最终在反复作用一定次数后导致破坏。材料抵抗疲劳破坏的能力,可用达到疲劳破坏时所能经受的重复应力大小(或称疲劳强度)和作用次数(称为疲劳寿命)来表示。疲劳破坏是当前沥青路面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沥青路面的耐久性是指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承受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其性质能保持稳定或较小发生变化的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是评价沥青路面耐久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2沥青混合料的疲劳试验 疲劳破坏作为沥青路面的三大破坏形式之一,人们对其试验研究方法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实际路面在真实行车荷载作用下的疲劳破坏试验,如美国的AASHO试验路,历时三年才完成;二是足尺路面结构在模拟行车荷载作用下的疲劳试验,包括环道试验和加速加载试验,如南非的重

橡胶改性沥青指标要求、生产及混合料施工工艺

橡胶粉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施工 技术手册 吉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鹤大高速公路雁大段技术服务 2015年7月

1原材料性能指标要求 (1) 1.1橡胶粉性能指标及掺量要求 (1) 1.2沥青性能指标要求 (1) 2工厂化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工艺 (3) 2.1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设备及场地配置要求 (3) 2.2橡胶粉改性沥青加工 (3) 2.3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检测 (4) 3橡胶粉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施工工艺 (5) 3.1原材料指标要求 (5) 3.2施工工艺 (5) 3.3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6) 4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7) 4.1橡胶粉改性GAR-AC吉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7) 4.2橡胶粉改性GAR-SM结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8) 5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10) 5.1一般要求 (10) 5.2橡胶粉改性沥青现场储存工艺 (11) 5.3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合工艺要求 (12) 5.4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运输 (12) 5.5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工艺 (13) 5.6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碾压工艺 (13) 5.7开放交通及其它的要求 (15) 6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16) 6.1一般规定 (16) 6.2施工前检查 (16)

6.3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与检测 (16) 1原材料性能指标要求 1.1橡胶粉性能指标及掺量要求 1.1.1橡胶粉宜选择斜交胎胶粉或天然胶含量较高的废轮胎加工而成的橡胶 粉。 1.1.2橡胶粉细度宜控制在40目~60目范围内,其性能指标应满足表1.1.2中相关要求。 1.1.3橡胶粉应存储在通风、干燥的仓库中,并应采取有效的防淋、防潮措施及消防措施,储存时间不宜超过180d。 1.1.4橡胶粉改性沥青中胶粉的掺量应根据实际使用的技术要求确定,推荐为基质沥青质量的18%~20% (内掺)。 1.2沥青性能指标要求 1.2.1为保证橡胶粉改性沥青的稳定性,需采用工厂化生产的橡胶粉改性沥青。 1.2.2基质沥青应采用A级90#沥青,性能指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中相关要求,同时考虑橡胶粉与沥青反应中对轻质油分的吸附特性,推荐选用饱和分、芳香分等轻质油分含量较高的基质沥青。

橡胶沥青原材料及成品指标控制检测

橡胶沥青的动态粘度的测量用一个旋转粘度计 1 范围 这种方法描述的是使用一个小型的电动的旋转粘度计来测量橡胶沥青的动态粘度。 2 使用仪器 2.1 一个微型的旋转粘度计,旋转粘度计由一个转子和量程为10 PaS,精确的0.1 PaS 的度量器组成。因为这种工具是在实验室中使用的,所以应装在操作台上(见5.2)。 2.2 用来支撑和夹紧操作台或曲颈瓶。 2.3 一个带有温度调节装置的烤箱。最高温度为150-300摄氏度,精度为正负5摄氏度。 2.4 0-300摄氏度的温度计。精度为1摄氏度。 2.5 石棉手套 2.6 一个用来混合沥青的搅拌棒或刮刀。 2.7 一个直径至少为100 mm,深度至少为80 mm,容积为一公升的玻璃杯或锡制容器。如果使用锡制容器时,它应该配有一个合适的盖子。 3 实验方法 3.1 用2.7中所描述的容器装上符合BR1T测试方法的具有代表性的橡胶沥青样品,用搅拌棒来搅动。测量并且记录温度(见5.1)。 系在粘度杯上的粘度计上的转子测出粘度在0.5-10PaS 之间(见5.2)。要确保在转子上的排气孔是敞开的。

放置在锡制或玻璃杯上的样品一直浸入到粘度计转子的中心位置。大约30秒后转子开始旋转直至装置完全水平(见5.3),如果可能的话只用一个操作台。转子开始旋转后大约十秒后开始记录粘度值,精确到0.1PaS。拿出并清理转子。 3.2 实验步骤(在实验室中) 按照BR1T测试方法中抽取具有代表性样品。在烤箱内将样品加热到喷洒温度。如果将样品从一个容器移到另一个容器内,粘度是发生变化的。当检测温度时应用搅拌棒搅动样品。当达到测试温度(见5.4)时,拿出搅拌棒和粘度计并确定如3.1中描述的粘度。 粘度计应被固定,并使它牢固和水平。 4 计算 粘度值的记录应精确到0.1PaS,在正确结果后面应附有日期,时间,取样位置和沥青温度。 5 注意事项 5.1 在确定喷洒性时,橡胶沥青粘度计在工作之前密封是必要的。5.2 表达动态粘度的单位是PaS,然而大多数的粘度计的单位是百分之一泊, 1cp=1 dPaS*10-2=1PaS*10-3 因此1.5PaS=15dPaS=1500cp。 5.3 为了避免工作时受到伤害。制造商规定了放置粘度计的杯子是密封的(被浸入)。为了遵守这一规定,因此提议当杯子加热到橡胶沥青温度时应浸水30秒。为了方便拉出沥青,当工作时杯子要浸到规

橡胶沥青在公路工程中应用论文

浅谈橡胶沥青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摘要: 对橡胶沥青的优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着重介绍了橡胶沥 青的施工技术和操作要点, 指出橡胶沥青能有效改善道路抗变形 能力和抗疲劳开裂性能, 提高行车安全系数, 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橡胶沥青, 优点, 施工技术 abstract: the advantages of rubber asphalt has summarized, and emphaticall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rubber asphalt and the key operation points, points out that the rubber asphal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road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and resist fatigue cracking resistance ability, improve safety coefficient,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road, is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keywords: rubber asphalt, advantage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橡胶沥青的优点 1)有较强的粘性。粘性是沥青高温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粘性高 的沥青不仅抗变形能力增强, 而且加强了沥青与碎石的粘结力, 具有更好的封水性能。沥青中由于橡胶粉的加入, 提高了胶结料的稠度, 混合料油膜较厚而不易析漏或泛油, 从而提高了沥青混合

橡胶改性沥青重点

橡胶改性沥青 一、填空题(写出化学构造或化学式或分子结构式) 1.天然橡胶: 2.丁苯橡胶: 3.丁腈橡胶: 4.氯丁橡胶: 5.丁基橡胶: 6.乙丙橡胶:(二元乙丙橡胶结构)

7.硅橡胶:(二甲基类) 8.氟橡胶:(四丙氟橡胶) 二、简答题 1.简述丁苯橡胶SBR基本技术性能及用途; 1)性能:是一种不饱和的烃类高聚物,能溶于大部分溶解度参数相近的烃类溶剂中,其胶料不易烧焦和过硫,高温耐磨性好;能进行多种聚烯烃型反应,如氧化、臭氧破坏、卤化和氢化等;在光、热、氧和臭氧的作用下,SBR会发生物理化学反应;SBR的低温性能稍差; 2)用途:可用于制造电线和电缆包皮、胶管和胶鞋、汽车零件以及用于轮胎行业。 2.简述丁腈橡胶NBR基本技术性能及用途以及优缺点; 1)性能及优缺点:具有良好的耐油性、耐热性、耐磨性、气密性以及耐腐蚀性;但其绝缘性差,耐臭氧性能差,耐寒性差、生热大,无自补强性且加工性能差; 2)用途:可用于各种耐油制品,如邮箱、油封等;防静电制品,如皮圈等;用于改性,既与其他橡胶或塑料并用以改善各方面的性能。 3.简述氯丁橡胶CR基本技术性能及用途; 1)性能:是一种浅黄色乃至褐色的弹性体,密度大;有较强的结晶性和自补强性,耐热性、耐候性(耐臭氧)好;耐化学腐蚀性、耐水性优于NR,对氧化性物质的抗耐性差;耐油、耐非极性溶剂、阻燃、气密性等性能好;耐寒性、绝缘性及贮存稳定性均较差; 2)用途:轮胎胎侧、耐热运输带、耐油及化学腐蚀的胶管、垫圈、电线,橡胶水坝,公路填缝材料、建筑密封胶条,某些阻燃橡胶制品及胶粘剂等。 4.简述丁基橡胶IIR基本技术性能及用途; 1)性能:气密性好,耐热、耐氧化性能均优于其他通用橡胶,耐侯性特别好,对阳光及臭氧抵抗性好,耐酸碱及极性溶剂能力强;吸水性和耐寒性较好;但内

橡胶粉改性沥青的工艺研究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每年的轮胎产量超过1亿条,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每年生成的废旧轮胎达到5000多万条,约合重量1400kT,而每年的处理量只有200kT,大量的废旧轮胎未得到充分的再生利用。近几年我国在北京、上海、江西、浙江、广东等部分省市引用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铺筑了上千公里的高速路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用橡胶粉改性沥青铺筑路面既节省了资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有光明的前景。 橡胶粉改性沥青材料具有高温稳定性好、水稳定性强、低温抗裂性明显改善等优点,可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路面行驶噪音,防止打滑,提高了安全系数,尤其价格低廉。橡胶粉改性沥青材料可以用来拌制沥青混合料,铺筑沥青路面上面层,也可以用单层表处的施工方法铺在路面上基层与下面层之间,或上面层与中面层之间,作为一种应力吸收层,以抑制路面基层裂缝向上的反射。 1胶粉改性沥青的生产工艺 在道路工程中橡胶粉改性沥青的生产方法多采用以沥青为加热载体,将胶粉混入沥青材料中直接进行再生脱硫,常用的生产方法有高温脱硫法、吹风氧化法、专用脱硫机法和塑炼混炼法。其中以脱硫机法效果最好。该生产方法综合了工业上生产橡胶的水油法的高压( 0.98MPa)、快速脱硫法的高温(180℃)、机械处理法的的高速剪切作用等功能,脱硫速度快、产品质量好,是理想的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方法。 脱硫机法所用的设备是由沥青熔融釜、齿轮泵、喷射分散器、搅拌器和加热系统组成。在生产时先将熔融沥青用齿轮泵注入脱硫机的熔融釜内,加入胶粉和再生剂,开动搅拌器使混合物在搅拌器的作用下,分散均匀,再开动齿轮泵循环系统,通过喷射分散器和齿轮泵进行再生循环,胶粉和沥青在脱硫机内由于机械作用和流体力学作用,高温高压的作用,胶粉吸收了沥青中的油份而溶胀和溶解,经过齿轮泵和喷射分散器的剪切作用,加快胶粉的脱硫速度,缩短了脱硫时间,提高胶粉与沥青的混合均匀性,胶粉的溶解度和添加量,形成均匀、细腻而又具有柔性的再生橡胶粉改性沥青。 2材料的选择 2.1橡胶粉2.1.1橡胶粉粒径 橡胶粉又称硫化橡胶粉(VRP),它是由硫化橡胶制品经 过粉碎加工而成的弹性粉状物,常用的有废旧轮胎、橡胶鞋等。按照胶粉的粒度大小不同可分为粗胶粉、细胶粉、微细胶粉和超微细胶粉。道路工程中,从应用和经济角度综合考虑,采用微细胶粉中橡胶粉粒径为60、80和100目为宜。2.1.2胶粉的加量 对胶粉合理加量的选择应从三个方面考虑:①路面的使用性能;②加工、运输、摊铺性能;③成本。有关资料显示,一般情况下低于10%的胶粉用量对沥青的改性作用不大。佘玉成等人采用橡胶粉粒径80目,胶粉加量在10%、15%、20%三个比例下改性沥青的性能及加工性能进行了试验。从改性性能方面看,加量10%的胶粉对基质沥青改善幅度无明显变化当加量20%时,沥青的性能有较大提高,但粘度太大,不宜加工。当胶粉的加量为15%时的沥青性能,加工性能都较好。应该注意的是胶粉的加量15%不是对任何粒径的胶粉都合适,随着胶粉粒径的变细,改性沥青的性能提高,粘度也随之提高,需要根据试验来确定胶粉的添加量。2.2再生剂 顾名思义是使胶粉再生的物质,通过再生剂的加入,把硫化橡胶高分子弹性体的弹性转变为塑性恢复其粘性,并使之具有再生硫化的能力。借助渗透作用,再生剂被吸附在橡胶分子上,缩短再生时间, 增加产量,改善再生橡胶的性能.使硫化胶粉中的三维交联网状分子结构松弛和展开,产生溶胀或部分溶胀,以利于同沥青的共混。再生剂的掺量一般为胶粉重量的1% ̄2%。 3加工温度 加工温度严重影响橡胶粉改性沥青的性能,加工温度一般为160℃ ̄180℃。胶粉的品种不同,加工的温度略有区别。当温度低于160℃时,胶粉颗粒不能充分溶胀和脱硫,当温度高于200℃时,易导致胶粉炭化,随着分解温度和时间的增长可导致胶粉完全破坏而生成低沸点的烃类,在这种情况下,胶粉中的碳黑和无机组分起着沥青填充剂的作用,而胶粉分解的低分子产物则起着对沥青的稀释作用,从而造成沥青性能的恶化,沥青的三大指标的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随着温度的升高,沥青的延度、针入度呈现上升趋势,软化点则是先上升而后下降。 4搅拌时间 在加工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搅拌时间越长,胶粉被剪切的细度越细,改性沥青的延度和软化点明显上升,但长时间加热对沥青性能影响也较大,因此,应结合不同的加工温度, 橡胶粉改性沥青的工艺研究 马献忠 安阳市政建设维护管理处(455000) 摘要:对废旧轮胎胶粉的材料选择、胶粉的添加量、再生剂的用量、加热温度、搅拌时间、生产方法等详细论述。关键词:橡胶粉改性沥青工艺 试验研究 Shiyanyanjiu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研究进展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研究进展 宋磊磊李嘉禄 (天津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天津市和教育部共建先进纺织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60)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众多领域。然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对应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有关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的研究和探索,综述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的定义、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疲劳 1 前沿 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工业对材料的要求不断提高。复合材料由于比强度和刚度高、质量轻、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船舶、汽车、基础设施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以及文体用品、医疗器械、生物工程、建筑材料、化工机械等方面。 在复合材料构件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应力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逐渐产生构件的损伤以至破坏,其主要破坏形式之一是疲劳损伤。疲劳损伤的产生、扩展与积累会加速材料的老化,造成材料耐环境性能严重下降以及强度与刚度的急剧损失,大大降低其使用寿命,甚至报废。为了使复合材料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疲劳性能方面的研究。 2 复合材料疲劳性能及损伤机理 在周期性交变载荷作用下材料发生的破坏行为称为疲劳,它记述了材料经受周期应变或应变时的失效过程。复合材料疲劳主要是指复合材料构件在交变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损伤机理、疲劳特性(强度、刚度随着时间变化规律及其破坏规律)、寿命预测及疲劳设计。 复合材料是非均质(在大尺度上)和各向异性的,它以整体的方式积累损伤,且失效并不总是由一个宏观裂纹的扩展导致。损伤积累的微观机构机理,包括纤维断裂基体开裂、脱粘、横向层开裂和分层等,这些机理有时独立发生,有时以互相作用的方式发生,而且材料参数和试验条件可能强烈影响其主要优势。多种损伤及其组合,使疲劳损伤扩展往往缺乏规律性,完全不像大多数金属材料那样能观察到明显的单一主裂纹扩展,复合材料不仅初始缺陷/损伤大,而且在疲劳破坏发生之前,疲劳损伤已有了相当大的扩展。 3 影响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的主要因素 3.1 基体材料 Boller研究了基体材料对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证明,不同的基体材料具有完全不同的疲劳性能。一般情况下,疲劳性能最好的是环氧树脂。 很多复合材料的疲劳试验证明,基体和界面是薄弱环节。尽管树脂含量的变化在106次循

橡胶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橡胶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摘要:通过橡胶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实践,系统总结了橡胶改性沥青路面的沥青性质、配合比设计以及施工技术方案,并针对施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进一步了解橡胶改性沥青路面的技术性能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橡胶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 S238省道镇江(扬中)段改造工程全长约33km,部分标段路面上面层采用橡胶改性沥青路面,现就A5标为代表阐述橡胶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本合同段路面结构型式为:20cm12%石灰土+36cm5%水稳碎石+1cm沥青下封层+8cmSUP-20沥青砼+4cmSUP-13沥青砼。 二、橡胶改性沥青的特点 橡胶改性沥青是轮胎橡胶粉粒在充分拌和的高温条件下(180℃以上)与基质沥青充分溶胀反应形成的改性沥青胶结材料。不仅有利于废旧轮胎的再生利用,使其变废为宝,同时能解决一般沥青路面容易渗水、路基易变形的难题,具有抗滑、抗老化、抗高温等特点,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采用橡胶改性沥青铺筑的路面可以降低噪声,提高行车舒适性、安全性,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三、橡胶改性沥青的生产 本标段使用的是本地产的文盛牌HW型橡胶粉改性沥青。HW型橡胶粉改性沥青是江苏文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独有的专利技术,将废弃轮胎粉进行物理化学处理后与基质沥青混合,同时加入特制的助剂经剪切、反应而制成。由于采用高剪切胶体磨,胶粉和沥青粒子被剪切研磨的很细,胶粉在沥青中的分散更加均匀,显著提高了改性效果及成品的储存稳定性。 四、橡胶改性沥青砼路面施工工艺 1、准备工作:选择技术指标满足要求的原材料,完成配合比设计及试拌。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质保体系、人员、机械设备、检测设备、通讯及指挥方式。对中面层进行全面质量检测,彻底清除表面杂物及污染面,对平整度不满足要求的路段进行铣刨处理。 2、混合料拌制:(1)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集料温度控制在沥青加热温度以上10~15℃,热混合料成品在贮料仓储存后,其温度下降不应超过10℃,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较普通沥青高10~15℃。 (2)拌和时间由试拌确定。必须使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并

橡胶沥青标准(天津)

1 总则 1.0.1为了适应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铺筑路面的需要,保证天津市道路胶粉改性沥青路面设计施工的质量,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天津市新建、改建道路热拌热铺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路面设计、施工及养护。 1.0.3 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路面设计、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0.1 废轮胎胶粉 waste tire rubber powder 由废轮胎经过粉碎加工而成的一种颗粒状或粉状、具有一定细度的橡胶产品。 2.0.2 废轮胎胶粉改性剂 (CRM) waste tire rubber powder modifier 为改善或提高沥青的路用性能,以熔融和分散的方式,掺加在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的废轮胎胶粉。 2.0.3 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 waste tire rubber powder modified asphalt 基质沥青与废轮胎胶粉改性剂通过适宜的加工工序形成的混合物。 2.0.4 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 waste tire rubber powder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 由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与矿料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2.0.5 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路面 waste tire rubber powder modified asphalt pavement 沥青面层中任一层采用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为结合料铺筑的路面。 2.0.6 助剂 reagent 在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或无机材料,可熔融和分散在沥青中,以改善或提高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