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疗常规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疗常规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疗常规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疗常规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acute nonspecific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由Brenneman(1921)首先提出,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发烧、急性腹痛为其临床特点,一般病例药物治疗有效,少数肠系膜淋巴结炎化脓后形成脓肿,则需外科治疗。

病因

主要由于细菌、病毒及其毒素引起的感染,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常见感染病原有:

1.柯萨基B病毒(Coxsackie B病毒) ?临床资料已证实,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Coxsackie B病毒及其毒素,病毒及其产物经血循环到达回肠系膜引起淋巴结的急性炎症。

2.链球菌及金黄葡萄球菌 ?也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这些化脓菌及其产物从原发病灶经血行或淋巴途径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的急性感染,炎症通常较为剧烈。

3.肠道内的细菌及寄生虫 ?如沙门氏菌、耶尔森菌、血吸虫、等,可经肠壁直接侵入肠系膜淋巴结内,引起特殊性炎症,但临床上较少见。

发病机制

1.好发部位 ?非特异性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发生于回肠末端的

肠系膜淋巴结内,空肠系膜淋巴结也可发生急性炎症,但临床上少见。感染与下列因素有关。

(1)解剖因素:回肠末端肠壁各层内含有极为丰富的淋巴管网,末端回肠系膜内淋巴结,特别是中间群淋巴结的数量,远远多于空肠系膜的淋巴结,常成群分布,数目高达数百个,这是感染好发于此的基础。

(2)生理因素:由于回盲瓣的影响,食糜在回肠末端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这虽有利于消化和吸收,但是也增加了肠道病原体及其产物的吸收量和肠系膜淋巴结感染的机会。

2.病理特征 ?炎症的早期,可见肠系膜内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相互不粘连,触之尚软,可以活动。后期淋巴结逐渐变硬,灰白色外观,同时腹腔内可有少量浆液性渗出液。镜下主要发现为淋巴组织增生、充血及水肿。少数病例,淋巴结呈化脓性改变,可形成脓肿,甚至相互融合成较大的脓肿,溃破后导致化脓性腹膜炎。受肠系膜炎症的影响,回肠末端、盲肠及阑尾等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存在,一般情况下,腹腔渗出液及肿大淋巴结穿刺做细菌培养大多为阴性。

症状体征

1.上呼吸道感染 ?患者近期内曾有低热、咽痛及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就医时正值上感期,表现为腹痛的同时有发热、头痛及咽部充血等(约占%)。

2.表浅??颈侧表浅淋巴结可有反应性增大,触诊可及肿大伴有压痛的淋巴结,病愈后肿大的淋巴结可恢复正常。

3.腹部症状与体征 ?腹部疼痛是患者主要就医的原因。

(1)腹痛发生较急,常呈绞痛性及阵发性的特点。间歇期腹痛明显好转,或毫无不适,照常活动。腹痛部位常较广泛,疼痛可始于上腹、脐周或全腹部,以后局限于右下腹部。常伴有轻度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腹泻等。

(2)腹部压痛以右下腹部为主,但范围较广泛,压痛明显的部位,经

常变化不恒定。左侧卧位时,压痛点也可移向左侧。腹肌紧张较轻或无,反跳痛常为阴性。部分患者在右下腹可触及结节状伴压痛的肿块,很可能是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常不升高或反而降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若发生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伴明显全身中毒症状时,常有外周血增多伴核左移。

2.淋巴结活检 ?剖腹探查时,可在切除阑尾的同时,作淋巴结活检。

3.细菌学检查 ?取腹腔净液行细菌学培养与药敏试验。

其他辅助检查:

超 ?声像显示:囊段回肠肠壁增厚,淋巴结肿大,未见阑尾。

扫描 ?可见阑尾正常,淋巴结肿大。

3.腹腔诊断性穿刺对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鉴别诊断

常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急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 ?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的机会最多。本病压痛部位较阑尾炎压痛点稍高,且偏内侧,压痛点不固定,少有反跳痛与腹肌紧张。而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明显固定压痛点的持续存在是阑尾炎的特点。

2.原发性腹膜炎 ?也多见于儿童,但女孩较多。腹痛较重,范围较广,下腹部的腹膜刺激征也较明显。腹腔诊断性穿刺可抽出稀薄的脓性分泌物,涂片镜检,可发现大量革兰染色阳性的球菌。

3.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多继发于肺结核、之后,病程较长,伴有明显的结核性中毒症状,腹痛不剧烈,部位不明确,腹部体征较轻。

并发症

偶发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其发病急骤,突发腹痛、畏寒与发热。腹痛多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当炎症波及肠管时可造成肠麻痹而出现肠梗阻症状。一旦脓肿溃破引起腹膜炎,则腹痛和腹胀加剧,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常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

治疗

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应以非手术为主,决定手术应慎重。

1.非手术治疗 ?考虑到本病时,应积极保守治疗24~48h,如诊断明确,措施得当,一般在24h内腹痛症状及体征可逐渐减轻和好转,具体措施为:

(1)卧床休息,暂禁饮食,严密观察体温及血象的变化,注意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发展。

(2)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调。

(3)采用广谱抗生素,迅速控制感染,中药解毒清热剂也有一定效果。

(4)腹部物理治疗,促进炎症的局限及吸收。

2.手术治疗 ?经积极非手术治疗后病情无好转,或因考虑同时合并有其他急腹症时,如不能排除,则应果断地施行手术治疗。

(1)采用或全身麻醉,经右下腹纵切口进行。

(2)适当探查:包括回盲部、阑尾与末端回肠及其系膜,女性病人还要探查卵巢及附件,以明确诊断。对于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作腹腔引流;当累及邻近肠管时,有时需作受累肠管的切除。

(3)关于阑尾切除:如误诊急性阑尾炎而行手术,术中发现阑尾病变轻,而常规探查发现回肠末端系膜淋巴结散在多个肿大,即可诊断为本病。阑尾无论是否合并炎症或炎症很轻,均应予以切除,以防日后腹痛发作时造成诊断困难。

(4)关于淋巴结活检:多数学者认为取肠系膜淋巴结活检应列为禁忌,因活检后可能带来局部粘连的发生,且此举意义不大。

(5)腹腔渗液:应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

(6)术后处理:继续应用以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措施。。

饮食保健

清淡饮食为宜。

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及预后

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属,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因此平时注意预防感冒发热和注意饮食规律。

本病预后良好,常在3~4天内自然缓解。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思路和按摩方法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思路和按摩方法! (2010-08-31 13:49:03) 转载 分类:小儿推拿 标签: 肚子痛 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儿推拿 求助。。。 老师。。。我是七岁栋栋宝的妈妈。。 自前学了推拿以后。一直以保健,增强抵抗力为目的在推拿。 有点小咳或小鼻塞。。立马也能见效。 最近碰到点难题了。。 最近一二个月里。宝宝经常会在半夜里腹部绞痛。已经有三次左右了。 每次持续个三分钟左右。还附带拉一点稀。但也只是一次性的。也不呈水状。 我在他痛的时候拿肚角和揉脐。。但是他痛得不让我动他。 后来我听别的妈妈会不会是回虫引起的。 昨天我带他去医院看了。 做了几个检查。 粪常规。。无异常。 血检查。。无异常。 b超。。。b超医生说发现淋巴结有点肿大。大约15mm。正常的是9mm 后来儿科医生说是病毒性的。 就象感冒会引起咽喉部的淋巴结肿大。引发咳呀什么的。 我家宝宝是肠胃里有炎症导致淋巴结肿大。 配了头包。 我记得老师说过。中医是指肠胃有垃圾了。 这个该以什么手法呢?这个头包还要吃吗? 我老公说,其实不去看,他自己本身也会好的。 谢谢栋栋宝妈妈抛砖引玉,我们来谈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问题。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近二、三年来在临床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有增长的趋势,好发年龄以2—6岁的患儿多见,其临床特点为脐周及小腹痛,其时间多发在2—5分钟左右,好发在活动后或晨起及饭后,饮食失节时。疼痛性质多为非痉挛性,锐痛,较难忍,其病多见于易感儿,反复发热者,素体痰热较重的患儿,多为恣食生冷、肥甘、鱼腥、油腻之品,少食蔬菜的肺胃积热的患儿。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一旦周围有感染,炎症就会激活淋巴结去工作,

中医临床病症护理学B

中医临床病症护理学B 第一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下列哪一项不属中风脱证的主要症状?B.大小便闭 2. 关于胃阴不足型呕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适当提高室温 3. 使用攻下逐水法注意事项下列哪项不正确?D.药液宜轻煎频服[1分 4. 使用膏药后,如出现皮肤发红,起丘疹、水疱、瘙痒、糜烂等,形成“膏药风”者,应停止使用膏药,皮损处擦:B.青黛散软膏[1分] 5. 感冒属于下列何种病证? [1分] A.外感病证 B.心脑病证 C.肺系病证 D.内伤病证 E.肝胆病证 6. 患者,女性,38岁,结喉正中靠左侧有一半圆形肿块半年,初如小核桃,现如鸡蛋大小,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无压痛,皮色如常,能随吞咽运动而上下活动,应为: [1分] A.瘿痈 B.血瘿 C.气瘿 D.肉瘿 E.石瘿 7. 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后状如蜂窝,范围较大,范围常超过9cm,大者可至30cm的是: [1分] A.流注 B.瘰疬 C.痈 D.有头疽8. 发于头部的黄癣中医称之: [1分 ] A.肥疮 B.鹅掌风 C.脚湿气 D.圆癣 E.白秃疮 9. 女性肛裂易发生在: [1分 ] A.截石位的6点处 B.截石位的12点处 C.截石位的3、7、11点处 D.截石位的11点处 E.截石位的3、7点处 10. 哮病发作时忌食? [1分 ] A.桑椹 B.蛤蚧 C.枇杷 D.荸荠 E.螃蟹 11. 干性坏疽不宜采用: [1分 ] A.75%乙醇消毒 B.新洁尔灭消毒 C.干纱布敷料包扎 D.软膏外敷 E.熏洗法 12. 可用于阳证肿疡的是: [1分 ] A.生肌玉红膏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求助。。。 老师。。。我是七岁栋栋宝的妈妈。。 自前学了推拿以后。一直以保健,增强抵抗力为目的在推拿。 有点小咳或小鼻塞。。立马也能见效。 最近碰到点难题了。。 最近一二个月里。宝宝经常会在半夜里腹部绞痛。已经有三次左右了。 每次持续个三分钟左右。还附带拉一点稀。但也只是一次性的。也不呈 水状。 我在他痛的时候拿肚角和揉脐。。但是他痛得不让我动他。 后来我听别的妈妈会不会是回虫引起的。 昨天我带他去医院看了。 做了几个检查。 粪常规。。无异常。 血检查。。无异常。 b超。。。b超医生说发现淋巴结有点肿大。大约15mm。正常的是9mm 后来儿科医生说是病毒性的。 就象感冒会引起咽喉部的淋巴结肿大。引发咳呀什么的。 我家宝宝是肠胃里有炎症导致淋巴结肿大。 配了头包。 我记得老师说过。中医是指肠胃有垃圾了。 这个该以什么手法呢?这个头包还要吃吗? 我老公说,其实不去看,他自己本身也会好的。 谢谢栋栋宝妈妈抛砖引玉,我们来谈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问题。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近二、三年来在临床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有增长的趋势,好发年龄以2—6岁的患儿多见,其临床特点为脐周及小腹痛,其时间多发在2—5分钟左右,好发在活动后或晨起及饭后,饮食失节时。疼痛性质多为非痉挛性,锐痛,较难忍,其病多见于易感儿,反复发热者,素体痰热较重的患儿,多为恣食生冷、肥甘、鱼腥、油腻之品,少食蔬菜的肺胃积热的患儿。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一旦周围有感染,炎症就会激活淋巴结去工作,这时淋巴结会有所增大.那为什么会痛呢? 是因为淋巴结有自己的包膜,淋巴结大了,包膜就会变紧,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就会引起痛感.可以想象吧? 西医的反思:由于近年来支原体感染的患儿较多,且反复使用红霉素、激素类药物从而增加了对胃肠道的刺激,减低自体免疫,导致淋巴免疫的激惹使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现象出现,促使肠淋巴结增生。但由于目前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病机理研究较少,不能断论,故此为愚之推论,有待于深入研究,仅供参考。系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疗常规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acute nonspecific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由Brenneman(1921)首先提出,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发烧、急性腹痛为其临床特点,一般病例药物治疗有效,少数肠系膜淋巴结炎化脓后形成脓肿,则需外科治疗。 病因 主要由于细菌、病毒及其毒素引起的感染,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常见感染病原有: 1.柯萨基B病毒(Coxsackie B病毒) ?临床资料已证实,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Coxsackie B病毒及其毒素,病毒及其产物经血循环到达回肠系膜引起淋巴结的急性炎症。 2.链球菌及金黄葡萄球菌 ?也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这些化脓菌及其产物从原发病灶经血行或淋巴途径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的急性感染,炎症通常较为剧烈。 3.肠道内的细菌及寄生虫 ?如沙门氏菌、耶尔森菌、血吸虫、等,可经肠壁直接侵入肠系膜淋巴结内,引起特殊性炎症,但临床上较少见。 发病机制 1.好发部位 ?非特异性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发生于回肠末端的 肠系膜淋巴结内,空肠系膜淋巴结也可发生急性炎症,但临床上少见。感染与下列因素有关。 (1)解剖因素:回肠末端肠壁各层内含有极为丰富的淋巴管网,末端回肠系膜内淋巴结,特别是中间群淋巴结的数量,远远多于空肠系膜的淋巴结,常成群分布,数目高达数百个,这是感染好发于此的基础。 (2)生理因素:由于回盲瓣的影响,食糜在回肠末端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这虽有利于消化和吸收,但是也增加了肠道病原体及其产物的吸收量和肠系膜淋巴结感染的机会。 2.病理特征 ?炎症的早期,可见肠系膜内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相互不粘连,触之尚软,可以活动。后期淋巴结逐渐变硬,灰白色外观,同时腹腔内可有少量浆液性渗出液。镜下主要发现为淋巴组织增生、充血及水肿。少数病例,淋巴结呈化脓性改变,可形成脓肿,甚至相互融合成较大的脓肿,溃破后导致化脓性腹膜炎。受肠系膜炎症的影响,回肠末端、盲肠及阑尾等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存在,一般情况下,腹腔渗出液及肿大淋巴结穿刺做细菌培养大多为阴性。 症状体征 1.上呼吸道感染 ?患者近期内曾有低热、咽痛及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就医时正值上感期,表现为腹痛的同时有发热、头痛及咽部充血等(约占%)。 2.表浅??颈侧表浅淋巴结可有反应性增大,触诊可及肿大伴有压痛的淋巴结,病愈后肿大的淋巴结可恢复正常。 3.腹部症状与体征 ?腹部疼痛是患者主要就医的原因。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

2018 年备战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学习笔记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
1、外感六淫致病特点: (1) 风邪致病,其肿宣浮,痛无定处 (2) 寒邪致病,不红不热,痛有定处 第一单元: 中 (3) 暑邪致病=湿+热+耗气+伤津 医 外 科 疾 病 (4) 湿邪致病=“流水” (5) 燥邪致病:干 的 病 因 病 机 (6) 火邪致病:热 在发病过程中,由于风、寒、暑、燥诸邪毒均能化热生火,故外科疾病发生,尤以“热毒”、“火毒”最常见。 (助理不考) 2、外来伤害致病: 凡跌仆损伤、沸水、火焰、寒冻及金刃竹木创伤等。 3、感受特殊之毒致病:特殊之毒除虫毒、蛇毒、疯犬毒、药毒、食物毒外,尚有疫毒及未能找到明确致病原因的病邪 4、常见病因: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但阴阳平衡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单元: 中 医外科疾病 辨证 (助理不 考)
2、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 多风温、风热 3、 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多为气郁、火郁
整理人:duanyuen 第 1 页 共 16 页

2018 年备战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学习笔记 4、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寒湿、湿热多见 5、局部辨肿:(记忆秒杀词) ① 热肿 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焮热疼痛,肿势急剧。见于阳证疮疡。 ② 寒肿 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见于冻疮、脱疽等。 ③ 风肿 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无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见于痄腮、大头瘟等。 ④ 湿肿 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浸淫皮肤。见于股肿、湿疮。 ⑤ 痰肿 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见于瘰疬、脂瘤等。 ⑥ 气肿 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红不热,或随喜怒消长。见于气瘿、乳癖等。 ⑦ 瘀血肿 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也有血肿染毒、化脓而肿。见于皮下血肿等。 ⑧ 脓肿 肿势高突,皮肤光亮,焮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见于外痈、肛痈等。 ⑨ 实肿 肿势高突,根盘收束,见于正盛邪实之疮疡。 ⑩ 虚肿 肿势平坦,根盘散漫,见于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 6、局部辨痛:(记忆秒杀词) ① 热痛 皮色焮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见于阳证疮疡。 ② 寒痛 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见于脱疽、寒痹等。 ③ 风痛 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见于行痹等。 ④ 气痛 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见于乳癖等。 ⑤ 湿痛 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出现可凹水肿或见糜烂流滋。见于臁疮、股肿等。 ⑥ 痰痛 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见于脂瘤、肉瘤。 ⑦ 化脓痛 痛势急胀,痛无止时,如同鸡啄,按之中软应指。见于疮疡成脓期。 ⑧ 瘀血痛 初起隐痛,胀痛,皮色不变或皮色暗褐,或见皮色青紫瘀斑。见于创伤或创伤性皮下出血。 7、局部辨痒:(记忆秒杀词)最常见病因:风胜、湿胜、热胜,虫淫、血虚。 ① 风胜 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见于牛皮癣、白疙、瘾疹等。 ② 湿胜 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最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多为湿性。见于急性湿疮;或有传染性,如脓疱疮。 ③ 热胜 皮肤瘾疹,焮红灼热作痒,或只发于裸露部位,或遍布全身。甚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常不传染。见于接触性皮炎。 ④ 虫淫 浸淫蔓延,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甚,最易传染。见于手足癣、疥疮等。 ⑤ 血虚 皮肤变厚、干燥、脱屑,很少糜烂流滋水。见于牛皮癣、慢性湿疮。 ⑥ 肿疡作痒 见于毒势炽盛,病变发展,或毒势已衰,气血通畅,病变消散之际。 ⑦ 溃疡作痒:一是脓区不洁,脓液浸渍皮肤,护理不善所致;二是应用汞剂、砒剂、敷贴膏药等引起皮肤过敏;三是毒邪渐化,气血渐 充,助养新肉,将要收口之象。
整理人:duanyuen 第 2 页 共 16 页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腔淋巴结肿大)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理分析 肠系膜淋巴结炎于1921年首先由Brennemann报告,故亦称为Brennemann综合征。因本病的病因并未阐明,故亦有称为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系由柯萨奇B病毒或其它病毒所致,由于远端回肠的肠系膜淋巴引流十分丰富,回肠未端及升结肠部分区域淋巴结很多,上呼吸道感染后病毒毒素可沿血循环到达该区域的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也有人认为,由于回盲瓣的关闭作用,使得肠内毒素或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在回肠末端滞留的时间较长而易于吸收,是造成肠系膜淋巴结炎好发于回盲部的又一重要原因。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腔淋巴结肿大)原因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常见病变,一般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后,链球菌或病毒的血行感染(即伤风感冒后),也有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有关。多见于回肠末端(临床表现右下腹、脐周痛等)。淋巴结呈多发性充血、肿大。腹腔内可有少量炎性渗液。镜下可见淋巴窦扩张,中性粒细胞由小血管进入淋巴窦内,吞噬细菌。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有联系。

小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机体免疫系统活跃,免疫功能旺盛,淋巴滤泡生发中心明显;而另一方面,由于儿童机体发育尚不完善,各种肠道细菌、病毒、毒素等都可能透过肠粘膜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肿大临床诊断) 由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好发于回肠末端,故临床上诊断本病相对困难,易误诊。目前诊断本病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及血常规检查。超声的应用为本病的诊断开辟了新的检查途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即回、结肠区域肠系膜淋巴结数目增多,径线增大,呈椭圆形,结构类似靶样或内呈均匀低回声,无融合,可根据这些特征做出定性诊断。 1、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核鉴别:急性肠系膜淋巴结核在超声上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大,包膜可不完整,可有融合,内部回声不均,晚期可出现散在的液化区以及伴声影的强光团或光点出现,可合并大量腹水,肠管粘连等改变,与本病不同。 2、与恶性淋巴瘤鉴别:肠系膜恶性淋巴瘤在超声上表现为肿大淋巴结趋向圆形,纵横比<2,累及节段较长,可有融合,中心坏死,点状钙化,与本病有明显区别。

中医病案讨论:慢性淋巴结炎

中医慢性能够并讨论——慢性淋巴结炎 邓小斌(中医针灸骨伤科医生) 患者邓某,女,24岁,公司职员,2015年10月27日就诊。 患者于2005年10月发现颈部一侧有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被某肿瘤医院确诊为慢性淋巴结炎,并于该院手术切除治疗;2008年6月份患者自觉病情复发,到所在乡镇卫生院检查,初诊为慢性淋巴结炎,经相关辅助检查,医院建议再次手术切除,并将切除病理物送至市级医院进行化验,化验结果仍为慢性淋巴结炎。 今日患者因病情再次复发,来我处就诊,欲用中医传统疗法进行治疗,经超声检查:双侧颈部课件数块团块,大小不等,最大约为1.3*0.5cm,形状呈椭圆形,境界清晰,内部为低回声;双侧甲状腺大小及形态正常。加上其他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结果于上述诊断(慢性淋巴结炎)一致。 患者自述颈部无任何不适,经用抗生素注射,外涂红霉素软膏结节未消,述其数日来口苦口渴,偶尔一过性头晕,烦躁易怒,溲黄,舌质淡红苔黄,脉弦数。中医诊断为瘰疡(疬子颈),辩证为肝胆热盛,血虚蕴结化毒所致。治宜清肝胆泻热,活血补血,解毒消炎散结;西医诊断:慢性淋巴结炎。 方药1、内服: 连翘9g 银花9g 夏枯球9g 牡蛎15g 全当归12g 熟地12g 川芎6 g 丹参12g 桂枝6g 羌活6g 龙胆草6g 黄芩6g 鳖甲9g 姜半夏6g 威灵仙9g 枳实6g 黄芪20g 甘草6g 柒剂 用法用量:水煎分2次服,日一剂。 方药2、外用: 白芥子10g(碎)百部9g 乌梅9g 桂枝9g 川芎6g 当归12g 生地12g 木瓜6g

枳实9g 生半夏6g 威灵仙15g 柒剂 用法用量:1、水煎外敷,日2次,3日/剂; 2、第一次7天,第二次5天,第三次3天;中间隔2~3天。

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例模板

入 院 记 录 姓名: 病区: 内科病区 性别: 男 出生地: 年龄: 2岁 住址: 民族: 汉族 入院日期: 2014-03-10 16:00 婚姻: 已婚 记录日期: 2014-03-10 20:17 职业: 农民 病史陈述者: 患者本人 主 诉:腹痛1天。 现病史:患儿于1天前无明显原因的出现腹痛,呈阵发性发作,无恶心及呕吐,无腹泻。无咳嗽及咳痰,无头痛及发热。在家口服消炎药物,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治疗,于近日来我院门诊就治,门诊以“肠系膜淋巴结炎”收治入院。自发病以来,患儿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急慢性传染病史,无外伤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无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进行。 个人史:出于原籍,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无疫区疫水等密切接触史,父母非近亲婚配,母亲孕期健康,营养良好。 家族史:无家族传染性、遗传倾向性疾病史。 体 格 检 查 T 36.1 ℃,P 90 次/分,R 20 次/分,BP / mmHg,体 重 14 Kg 男性儿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精神一般,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皮肤未见出血点、瘀斑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外形正常,无畸形、无肿块。睑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 ,调节对光反射灵敏。双耳粗测听力正常,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无畸形,通气差 ,有分泌物,各鼻副窦均无压痛。口唇无发绀,齿龈无出血、 无溢脓。口腔粘膜无出血点、无溃疡,伸舌居中,咽充血,扁桃

体Ⅰ度肿大。颈软、无抵抗,无颈静脉怒张、无异常搏动,甲状腺正常,气管居中。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无局部突出、无凹陷,无胸壁静脉曲张。两侧呼吸动度相等,肋间隙无增宽、无变窄。胸骨及胸壁无明显压痛,两侧语音震颤相等,无胸膜摩擦感。两肺叩诊音清,听诊双肺呼吸 音清,未闻及干性啰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尖搏动点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触无震颤,心率90次/分,心律整齐。心脏各瓣膜区无病理性杂音。腹平坦,对称,腹壁静脉无怒张,无皮疹、无瘢痕、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柔软,无压痛、无反跳痛,麦氏点无压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无振水音。腹部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外生殖器未查,肛门未查。脊柱弯曲度正常,无畸形,活动自如。无压痛、无叩击痛。四肢其余各关节无红肿,无肌肉萎缩,活动自如。无水肿,双膝腱及跟腱反射存在。 辅助检查 时间项目结果 2014-03-11 血分析WBC7.6×109/L RBC5.05×1012/L LY41.2% GR44.9% HGB123g/L PLT235×109/L 2014-03-11 CRP全血正常 2014-03-11 B超肠系膜淋巴结炎 初步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 医师签名:

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例

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例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入院记录 姓 名: 病区:内科病区 性 别: 男出生地: 年 龄: 2岁住址: 民 族: 汉族入院日期:2014-03-1016:00婚姻:已婚记录日期:2014-03-1020:17 职业:农民病史陈述 者: 患者本人 主诉:腹痛1天。 现病史:患儿于1天前无明显原因的出现腹痛,呈阵发性发作,无恶心及呕吐,无腹泻。无咳嗽及咳痰,无头痛及发热。在家口服消炎药物,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治疗,于近日来我院门诊就治,门诊以“肠系膜淋巴结炎”收治入院。自发病以来,患儿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急慢性传染病史,无外伤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无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进行。 个人史:出于原籍,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无疫区疫水等密切接触史,父母非近亲婚配,母亲孕期健康,营养良好。 家族史:无家族传染性、遗传倾向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 36. 1 ℃, P90 次/ 分,R20 次/ 分,BP/ mmHg,体 重14Kg

男性儿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精神一般,自主体位,查体 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皮肤未见出血点、瘀斑及皮疹,浅表淋巴 结无肿大。头颅外形正常,无畸形、无肿块。睑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 染,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调节对光反射灵敏。双耳粗测听力正 常,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无畸形,通气差,有 分泌物,各鼻副窦均无压痛。口唇无发绀,齿龈无出血、无溢脓。口腔 粘膜无出血点、无溃疡,伸舌居中,咽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颈软、 无抵抗,无颈静脉怒张、无异常搏动,甲状腺正常,气管居中。双侧胸 廓对称无畸形,无局部突出、无凹陷,无胸壁静脉曲张。两侧呼吸动度 相等,肋间隙无增宽、无变窄。胸骨及胸壁无明显压痛,两侧语音震颤 相等,无胸膜摩擦感。两肺叩诊音清,听诊双肺呼吸 音清,未闻及干性啰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尖搏动点位于第五肋间 左锁骨中线内0.5cm,触无震颤,心率90次/分,心律整齐。心脏各瓣膜 区无病理性杂音。腹平坦,对称,腹壁静脉无怒张,无皮疹、无瘢痕、 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柔软,无压痛、无反跳痛,麦氏点无压痛, 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无振水音。腹部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 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外生殖器未查,肛门未查。脊柱弯曲度正 常,无畸形,活动自如。无压痛、无叩击痛。四肢其余各关节无红肿, 无肌肉萎缩,活动自如。无水肿,双膝腱及跟腱反射存在。 辅助检查 时间项目结果 2014-03-11血分析WBC7.6×109/LRBC5.05×1012/L LY41.2%GR44.9%

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例

入院记录姓 名: 病区:内科病区 性 别: 男出生地: 年 龄: 2岁住址: 民 族: 汉族入院日期:2014-03-1016:00婚姻:已婚记录日期:2014-03-1020:17 职业:农民病史陈述 者: 患者本人 主诉:腹痛1天。 现病史:患儿于1天前无明显原因的出现腹痛,呈阵发性发作,无恶心及呕吐,无腹泻。无咳嗽及咳痰,无头痛及发热。在家口服消炎药物,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治疗,于近日来我院门诊就治,门诊以“肠系膜淋巴结炎”收治入院。自发病以来,患儿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急慢性传染病史,无外伤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无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进行。

个人史:出于原籍,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无疫区疫水等密切接触史,父母非近亲婚配,母亲孕期健康,营养良好。 家族史:无家族传染性、遗传倾向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 36. 1 ℃, P90 次/ 分,R20 次/ 分,BP/ mmHg,体 重14Kg 男性儿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精神一般,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皮肤未见出血点、瘀斑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外形正常,无畸形、无肿块。睑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调节对光反射灵敏。双耳粗测听力正常,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无畸形,通气差,有分泌物,各鼻副窦均无压痛。口唇无发绀,齿龈无出血、无溢脓。口腔粘膜无出血点、无溃疡,伸舌居中,咽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颈软、无抵抗,无颈静脉怒张、无异常搏动,甲状腺正常,气管居中。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无局部突出、无凹陷,无胸壁静脉曲张。两侧呼吸动度相等,肋间隙无增宽、无变窄。胸骨及胸壁无明显压痛,两侧语音震颤相等,无胸膜摩擦感。两肺叩诊音清,听诊双肺呼吸 音清,未闻及干性啰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尖搏动点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触无震颤,心率90次/分,心律整齐。心脏各瓣膜区无病理性杂音。腹平坦,对称,腹壁静脉无怒张,无皮疹、无瘢痕、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柔软,无压痛、无反跳痛,麦氏点无压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无振水音。腹部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

中西医病名对照表

中西医病名对照表 (一)中西医内科部分 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 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 心律失常---心动悸 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眩晕、厥证 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胀 急性肺部炎性病变---肺热病 气管、支气管炎---肺咳 支气管哮喘---哮病 肺脓肿---肺痈 肺结核---肺痨 胸腔积液---悬饮 肺性脑病---肺厥 胃溃疡、胃炎---胃疡、胃脘痛 胃下垂---胃脘痛、痞满、纳呆 幽门梗阻---胃结石 溃疡性结肠炎---胃反

肠结核---腹泻、腹痛、大瘕泄 习惯性便秘---肠痨 急性胰腺炎---脾约 慢性胰腺炎---胰瘅 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积聚、虚劳 肝硬化---肝积、胁痛、积聚、膨胀 肝硬化腹水---膨胀 肝脓肿---肝痈 肝结核---肝痨 脂肪肝---肝癖、肝痞 肝昏迷---肝厥 慢性肾盂肾炎---肾着、淋证 肾病综合征---肾水、水肿 急性肾小球肾炎---皮水、水肿 慢性肾小球肾炎---石水、水肿 慢性肾功能衰竭---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肾结核 ---肾痨 尿潴留---癃闭 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证 髓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病 神经性失眠---不寐 三叉神经痛---面风病

脑血管性痴呆---痴呆、呆病 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风、偏头痛 脑动脉硬化症---脑络痹、健忘、眩晕 面神经麻痹---口僻 帕金森病---颤病、脑风表 脑血栓---中风、偏枯 脑出血---中风 高血压脑病---厥头痛、真头痛 过敏性休克---风厥 流行性感冒---感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春温 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 (二)中西医外科部分 男性前阴病类 睾丸(附睾)炎---子痈 附睾结核---子痰 睾丸恶性肿瘤---子岩 隐睾---子隐 阴囊急性化脓性感染---(肾)囊痈 阴囊部特发性坏疽---脱囊 阴囊湿疹---绣球风、肾(阴)囊风 阴囊血肿---血疝

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例模板

入 院 记 录 姓名: 病区: 内科病区 性别: 男 出生地: 年龄: 2岁 住址: 民族: 汉族 入院日期: 2014-03-10 16:00 婚姻: 已婚 记录日期: 2014-03-10 20:17 职业: 农民 病史陈述者: 患者本人 主 诉:腹痛1天。 现病史:患儿于1天前无明显原因的出现腹痛,呈阵发性发作,无恶心及呕 吐,无腹泻。无咳嗽及咳痰,无头痛及发热。在家口服消炎药物,效果不佳,为 求进一步治疗,于近日来我院门诊就治,门诊以“肠系膜淋巴结炎”收治入院。自 发病以来,患儿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急慢性传染病史,无外伤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 无药物过敏史,无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进行。 个人史:出于原籍,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无疫区疫水等密切接触史,父母非 近亲婚配,母亲孕期健康,营养良好。 家族史:无家族传染性、遗传倾向性疾病史。 体 格 检 查 T 36.1 ℃,P 90 次/ 分,R 20 次/分,BP / mmHg,体重 14 Kg 男性儿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精神一般,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皮肤未见出血点、瘀斑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 外形正常,无畸形、无肿块。睑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3mm ,调节对光反射灵敏。双耳粗测听力正常,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 乳突无压痛。鼻无畸形,通气差 ,有分泌物,各鼻副窦均无压痛。口唇无发绀, 齿龈无出血、 无溢脓。口腔粘膜无出血点、无溃疡,伸舌居中,咽充血,扁桃

体Ⅰ度肿大。颈软、无抵抗,无颈静脉怒张、无异常搏动,甲状腺正常,气管 居中。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无局部突出、无凹陷,无胸壁静脉曲张。两侧呼 吸动度相等,肋间隙无增宽、无变窄。胸骨及胸壁无明显压痛,两侧语音震颤 相等,无胸膜摩擦感。两肺叩诊音清,听诊双肺呼吸 音清,未闻及干性啰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尖搏动点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 线内0.5cm,触无震颤,心率90次/分,心律整齐。心脏各瓣膜区无病理性杂 音。腹平坦,对称,腹壁静脉无怒张,无皮疹、无瘢痕、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柔软,无压痛、无反跳痛,麦氏点无压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无 振水音。腹部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外生殖器 未查,肛门未查。脊柱弯曲度正常,无畸形,活动自如。无压痛、无叩击痛。 四肢其余各关节无红肿,无肌肉萎缩,活动自如。无水肿,双膝腱及跟腱反射 存在。 辅助检查 时间项目结果 2014-03-11 血分析WBC7.6×109/L RBC5.05×1012/L LY41.2% GR44.9% HGB123g/L PLT235×109/L 2014-03-11 CRP全血正常 2014-03-11 B超肠系膜淋巴结炎 初步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 医师签名:

小儿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4版,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1)患儿可有外感风邪、乳食不节或不洁、情志不畅等病史或诱因。 (2)临床表现:疼痛部位: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脐周及右下腹为主;疼痛性质:隐痛、钝痛、胀痛、刺痛、掣痛;疼痛特点:时作时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发作后自行缓解;伴随症状:部分患者可伴发热、呕吐、腹胀、便秘或腹泻、啼哭不宁等。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1)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 (2)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史。 (3)典型症状: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腹痛可在任何部位,以脐周或右下腹最常见,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压痛部位靠近中线或偏高,无固定位置,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偶可在右下腹扪及具有压痛的小结节样肿物。 (4)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5)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多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在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长轴(最长直径)≥10 mm或短轴(最短直径)≥5 mm,纵横比>2),或淋巴结成集簇状排列、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淋巴结内血流信号丰富者。较重者可见腹腔积液。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4版,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1)腹部中寒证:腹部疼痛,拘急疼痛,得温则舒,遇寒痛甚,痛处喜暖,面色苍白,痛甚者额冷汗出,唇色紫黯,肢冷不温,或兼吐泻,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沉弦紧,指纹红。 (2)乳食积滞证:脘腹胀满,按之痛甚,嗳腐吞酸,不思乳食,腹痛欲泻,

2019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外科学习题(3)-中大网校共21页文档

2010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外科学习题(3)总分:100分及格:60分考试时间:120分 A1型(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人体接触冰点以下的低温所造成的局部组织伤害有() (2)恶性程度最低的甲状腺癌是() (3)门静脉高压的手术治疗方法不包括() (4)体克代偿期的临床表现是() (5)下列哪项不是甲状腺的基本生理功能() (6)正常成人24小时水的出入量为() (7)关予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8)不属于胸外心脏按压有效指征的是() (9)体外冲击碎石疗法不适用于() (10)疮疡初起,肿势散漫不聚,为促使疮形缩小,趋于局限,早日成脓和破溃,治疗应首选() (11)下列哪项不属于麻醉方法的分类() (12)当情况紧急,手术人员来不及作常规洗手消毒时,应首选() A. 普通肥皂、碘酊、酒精洗手 B. 含碘肥皂液、聚烯吡酮碘洗手 C. 普通肥皂、洗必泰乙醇溶液洗手 D. 氨水洗手 E. 肥皂、新洁尔灭洗手

(13)下列哪项不是肠梗阻的手术指征() (14)全身感染属中医学()的范畴 (15)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抗生素治疗应首选() (16)下列不属于“外感六淫”的是() (17)下列哪项不属于急腹症的常见中医病机() (18)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成立于() A. 1958年 B. 1964年 C. 1980年 D. 1981年 E. 1982年 (19)下列不属于下消化道出血的是() (20)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西医治疗原则主要是() A. 应用血管扩张剂 B. 降低血液黏稠度 C. 治疗高血压 D. 治疗糖尿病 E. 降低血脂,改善血压,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21)经常哮喘发作者,术前可选用(),以减轻气管黏膜水肿 (22)急腹症病人腹腔内穿刺液为带臭味的血性液,最可能为() (23)肿势高突,根盘收束,常见于正盛邪实之疮疡的是() (24)克罗恩病的手术适应证不包括()

中医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

中医药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 作者单位:温州市中医医院,浙江温州 【摘要】目的观察消积止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150例患儿经彩色多普勒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均服用消积止痛汤,15 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113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2 %。结论消积止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消积止痛汤 小儿腹痛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病症,其病因多种多样,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近年来在儿科门诊逐渐增多。幼儿及儿童在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或仅是高热时往往伴腹痛,以往临床主要考虑胆道蛔虫或胃肠道痉挛,现由于高分辨率超声仪的广泛应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能够清晰显示出来。目前国内外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且相关报道较少。为此将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10月对有腹痛且临床初步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150例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超声图像、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进行统计,旨在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体会。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04年6月至2006年10月以“腹痛”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人,共150例,其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2岁,平均7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年。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钝痛或胀痛,多位于脐周,食欲不振,恶心或腹胀,大便秘结,无发热、腹泻。查体: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脐周有压痛。因小儿腹肌不发达,腹肌紧张可不明显。约72 %的患儿曾有腹痛

病史,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高热腹痛剧烈的患儿进行血常规化验,显示13 %的患儿白细胞总数升高,45 %中性粒细胞升高。 1.2诊断方法 采用美国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 mhz。取仰卧位,扫查顺序依次为右侧腹、脐周、左侧腹,清晰显示肿大的淋巴结。观察并记录淋巴结位置、大小、回声、形态、长短轴比值(l/s值),并以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确认。结果显示:150例患儿皆为多发性淋巴结肿大,未见单发。淋巴结体积最大约24 mm×9 mm×9 mm,最小约7 mm×5 mm×5 mm。淋巴结长径5~10 mm 26例,占17 %;11~20 mm 118例,占79 %;>20 mm 6例,占4 %。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表现为低回团,结构清晰,cdfi可清晰显示淋巴结内血流灌注。 2治疗方法 方用消积止痛汤:木香5 g、槟榔10 g、陈皮3 g、枳壳5 g、茯苓10 g、白术5 g、蒲公英10 g、鸡内金5 g、白芍10 g、甘草3 g。临证加减:发热加金银花、连翘辛凉解表;咳嗽加杏仁、浙贝母止咳化痰;大便秘结加葶苈子、瓜蒌仁润肠通便;纳差加麦芽、谷芽消食健胃。配合中成药化积口服液以化积消食导滞,清热解毒口服液以清脏腑热毒。15 d后统计疗效。 3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自拟)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b超复查未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b超复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较治疗前缩小。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b超复查结果均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民间中医偏方治疗淋巴肿大祖传秘方治疗不看后悔

民间中医偏方治疗淋巴肿大祖传秘方治疗不看 后悔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民间中医偏方治疗淋巴肿大~祖传秘方治疗~不看后悔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一般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急慢性炎症,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引起如急性蜂窝织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牙龈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恙虫病、结核等。淋巴结肿大发炎问题是目前所有西医都没有很好的调理办法,患者意识到淋巴出问题去医院就医,就会得到以下回答:1,不疼不痒不需要管它,定期复查就可以2,如果疼痛严重了就会开一些消炎药或者输液消炎暂时控制(一般医院开方:头孢,夏枯草,蒲地蓝等治标不治本)3,50%医生为了业绩创收会建议患者手术切除淋巴器官。以上3点即使去最好的医院也是同样的回答,90%淋巴恶化患者都是被医院误导延误治疗。如果靠手术和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不但提高不了疗效,相反淋巴结类病还长的快,还容易扩散.但用药时间久,总疗程较长,而且难免开刀之苦,易留瘢痕影响美容,术后易复发,费用昂贵,给病人带来巨大损失是小事,问题是不除根,过不了多长时间又会长出很多个。患者朋友们可以通过食疗和去找民间偏方治疗。 一.中药偏方敷贴法: 敷贴:将祖传中草药打碎后敷于患处20分钟左右。 本人为中医世家,祖传秘方治疗各种淋巴病,治疗方法为中草药外敷,不用内服.用一次就有明显的效果。纯中药----不开刀-----不打针----对身体无任何伤害------ 本秘方治疗淋巴结病与众不同,必须要患者亲自上门医治,此药治疗用新鲜草药打碎后敷上效果最佳,想自己早日康复,想治病不走弯路必须亲自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 1.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瘛疭方》) 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3.提出“五善七恶”的著作是(《圣济总录》) 4.正宗派的代表(陈实功);全生派的代表(汪洪绪);心得派代表(高锦庭) 5.膏药―适用于一切外科病症初起、已成、溃后各个阶段。油膏―肿疡期;溃疡期。箍围药―肿疡初期促其消散。酊剂―疮疡未溃及皮肤病。洗剂―适用于急性、过敏性皮肤病 6.蛇头疔-指旁;蛇头疔-指尖;蛇肚疔-指肚;托盘疔-整个手掌;足底疔-足底;红丝疔-急性淋巴管炎 7.内发丹毒-躯干;抱头火丹-头面;流火-小腿足部;赤游丹毒-臀部 8.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疮疡 9.皮肤炎症在急性阶段若仅有红斑、丘疹、水泡而无渗液,宜用洗剂、粉剂、乳剂;若有大量渗液或明显红肿,则用溶液湿敷为宜。皮肤炎症在亚急性阶段,渗液与糜烂很少,红肿减轻,有鳞屑和结痂,则用油剂为宜。皮肤炎症在慢性阶段,有浸润肥厚、角化过度时,则用软膏为主 10.内痔好发于肛门齿线以上3、7、11点处;赘皮外痔多发生于6、12点处;血栓性外痔好发于肛缘3、9点处;肛裂好发于6、12点处;肛瘘瘘管外口多于3、9点前面(截石位) 11.烧伤面积计算:头、面、颈9%;双上肢2*9%=18%;躯干前后包括外阴3*9%=27%;双下肢包括臀部5*9%+1%=46% 12.截石位,肛门两侧坐骨结节划一条横线,当瘘管外口在横线之前距离肛缘4cm 以内,内口在齿线处于外口位置对应。4cm以外或外口在横线之后,内口多在后正中齿线处 13.脱肛:一度3-5cm,二度5-10cm,三度10cm以上 14.玉茎属肝,马口属小肠,阴囊属肝,肾子(附睾、睾丸)属肾,子系(精索)属肝 一、疖 1.内治:1)暑热浸淫证―清暑汤加味2)热毒蕴结证―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3)阴虚毒恋―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4)体虚毒恋-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2.外治:1)初期:千捶膏金黄散玉露2)成脓:切开排脓3)溃后:九一丹、太乙膏贴 三、痈 1.内治:1)火毒凝结证―仙方活命饮加减2)热胜肉腐证―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3)气血两虚证―托里消毒散加减 2.外治:1)初起:金黄膏2)溃后:八二丹、金黄膏、红油膏3)脓尽:生肌散、白玉膏 四、有头疽 1.内治:1)火毒凝结证-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2)湿热壅解证-仙方活命饮加减3)阴虚火炽证-竹叶黄芪汤4)气虚毒滞证-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2.外治:1)初期:金黄膏、千捶膏2)溃脓期:八二丹、金黄膏3)收口期:白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总结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总结 发表时间:2018-08-21T14:32:27.06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下第10期作者:李慧梅 [导读]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多发病,是造成儿童反复腹痛发作的常见病因之一。 (钦州市中医医院;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目的:总结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发作的特征,并可根据特征,较明确、迅速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经过治疗、观察30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分析总结。结果:300例患儿,264例治愈或者好转,有效率88%,36例无效。结论:本病多见于12岁以下小儿,多呈阵发性疼痛,脐周疼痛为主,疼痛多可耐受,上呼吸道感染时本病易发作,特别是本病患儿出现发热时,多会出现腹痛或者腹痛症状加剧。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治疗总结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多发病,是造成儿童反复腹痛发作的常见病因之一,现对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300例儿科门诊及住院的本病患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诊断、救治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0例患儿中,男167例,女133例;发病年龄1~17岁,其中1~6岁161例(53.7%),6~12岁135例(45%),12~17岁4例(1%)。 1.2 临床表现疼痛特点:阵发性疼痛250例(83.5%),持续性疼痛50例(16.5%);疼痛部位:脐周121例(40.3%),右下腹70例(23.3%),左下腹2例(0.7%),脐周伴右下腹104例(34.7%),具体位置诉说不清3例(1%);疼痛加剧时间段:吃饭前饥饿时加剧42例(14%),吃饭时加剧97例(3 2.3%),饭后加剧31例(10.3%),晨起加剧38例(12.7%),睡前加剧3例(1%),活动后加剧19例(6.3%),大便前加剧15例(5%),无明显规律例55(18.3%)。疼痛加剧诱发因素:食生冷海鲜等食物诱发89例(29.7%),腹部受凉诱发66例(22%),上呼吸道感染诱发125例(41.7%),无明显诱因发作20例(7%)。 1.3 伴随症状伴发热97例(3 2.3%),特别指出的是97例伴随发热患儿,疼痛加剧者95例,伴恶心、呕吐40例(1 3.3%),伴咳嗽76例(25.3%),伴鼻涕和(或)鼻塞111例(37%),伴腹泻32例(10.7%),伴便秘15例(5%)。 1.4 诊断方法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细致查体,行腹部彩超检查等检查,必要时行血常规、大便常规、血尿淀粉酶、腹部平片及CT等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1.5 治疗 300例患儿,其中200例患儿符合并由家长(监护人)同意选择纳入“中药烫熨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的课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使用中药烫熨疗法治疗,对照组100例使用头孢曲松针静脉注射。另有100例患儿因各种原因选择使用中药内服或者西药抗生素口服、静脉滴注等方法综合治疗。 2 结果 300例患儿,264例治愈或者好转,有效率88%,36例无效,无死亡病例。其中,随机选择纳入“中药烫熨疗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观察”课题的100例治疗组患儿,通过外敷中药,烫熨患儿腹部来治疗,临床疗效满意:治愈7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有效率93%,痊愈率78%。随机选择纳入对照组的100例患儿,使用头孢曲松针(过敏者使用其他抗生素)静脉注射,其中治愈50例,有效31例,无效19例,有效率81%,痊愈率50%。另外,未纳入课题,选择综合治疗的100例患儿,治愈57例,有效33例,无效10例,有效率90%,痊愈率57%。因而,本病临床中、西医治疗均可达到满意效果,积极治疗本病可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3 讨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主要表现是腹痛,由于小儿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差,大多不能准确描述病情,给临床诊断增加了许多困难,甚至因为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1]。通过观察300例的患儿临床症状可以看出,本病多见于12岁以下小儿,多呈阵发性疼痛,脐周疼痛为主,疼痛多可耐受,上呼吸道感染时本病易发作,特别是本病患儿出现发热时,多会出现腹痛或者腹痛症状加剧。确定本病主要检查是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超声提示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1个以上淋巴结显像,长轴直径>1cm或短轴直径>0.5cm,纵横比>2,或淋巴结成簇排列,彩色多普显勒血液显像(CDFI)显示淋巴结内血流增多[2],医生初步判断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确诊断本病。故临床出现小儿腹痛为主诉时,可根据疾病发作的特征,详细询问病史,细致查体,观察疼痛的特点,重视辅助检查,较明确、迅速的与阑尾炎、肠痉挛、肠套叠、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作出鉴别诊断,准确判断出本病,排除内、外科疾病,并积极做彩色多普勒超声明确诊断。同时,通过临床治疗对比可以看出,作为中医外治疗法,相比较西药抗生素静滴或者口服、以及中药内服,中药烫熨疗法治疗本病疗效好、患儿接受度高、治疗方便(可带回家治疗),为临床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开辟了中医外治的新途径。 另外,观察发现,本病的预防及护理[3]也要引起重视:忌食生冷海鲜、贪凉饮冷、防止过饥过饱,注意腹部保暖,餐后忌剧烈运动,注意预防调护,可有效缓解病情、减少本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利亚.腹痛贴治疗小儿腹痛58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7):1515-1516. [2]孙远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3):297-299.[3]张静,张云洲.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西医研究概况[J].贵阳中医学院报2010,32,(6):66-6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