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28例临床分析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28例临床分析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28例临床分析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2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7-14T10:22:48.4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5期供稿作者:韦正光[导读]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征,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

韦正光(宁波市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浙江宁波 315000)【中图分类号】R7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5-0210-0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征,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结果 ≤14岁者25例,男性20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25例,或伴恶心呕吐18例或腹泻13例;发热19例;脐周压痛20例;常合并急性咽峡炎或伴扁桃体炎21例;多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15例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18例。结论临床上遇到急

性腹痛、发热、脐周压痛或伴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时,医生应想到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可能,尤其儿童患者。B超检查是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内科治疗预后良好。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 B超检查

为探讨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笔者对我院近年收治的28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8例均为我院2003年至2008年间住院诊治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人。其中男20例,女8例,男∶女为

2.5∶1;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80岁,平均11.3岁;其中2~14岁25例,28岁1例,29岁1例,80岁1例。全部经腹部B超检查证实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排除了阑尾炎及肝、胆、胰、输尿管等可能引发腹痛的其他疾病。

1.2主要临床表现(1)胃肠道表现:①腹痛25例;②恶心呕吐18例,腹泻13例;③腹部压痛20例。(2)发热19例。(3)合并症:急生咽峡炎或伴扁桃体炎21例,多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15例,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18例。

1.3辅助检查

(1)血常规:28例病人均做了血常规检查,其中 WBC<4×109/L者2例,>10×109/L者15例;中性粒细胞比率<50%者3例,>70%者18例;其余病例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比率在正常范围。

(2)尿常规:26例病人做尿常规检查,其中1例RBC3~5/HP,另1例RBC3~6/HP,其余无异常。

(3)大便常规及培养:26例病人行大便常规检查,1例WBC+,另1例隐血+,其余病例无异常;2例病人大便培养均无细菌生长。

(4)肝功能:28例病人均做了肝功能检查。其中1例AST53U/L;另1例ALT61U/L,AST272U/L;还有1例入院时ALT239U/L,GGT130U/L,治疗4天后复查ALT79U/L,GGT78U/L(此例B超显示肝内胆管扩张伴结石);其余病例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

(5)放射学检查:12例病人行胸部X片检查,其中提示支气管炎1例,余11例正常;3例行腹部X片检查,均无异常。

(6)B超检查:28例病人经腹部B超检查均探及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一个或数个不等,其长径分别为11~21mm,其中7例合并肠间隙少量积液;除1例并肝内胆管扩张伴结石外,其余病例阑尾、肝脏、胆囊、胰腺、肾脏及输尿管均未见异常,也未探及腹腔其他异常情况。

1.4治疗及转归 28例患者经住院抗感染(抗菌素或加用抗病毒药物)、支持、对症等治疗后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腹部无压痛而出院。住院时间2~9天不等。

2 讨论

2.1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其临床特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本病多见于儿童,但成人也可以发生[1]。病因一般认为可由多种感染性疾病引起[2]。临床主要表现为:(1)腹痛:是本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可在任何部位,但以脐周常见。(2)发热:体温可上升达39℃左右,个别可达40℃以上。(3)常伴有咽峡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征象,少数病人可伴浅表淋巴结肿大或并压痛。(4)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多数升高。尿、粪常规检查一般无异常。少数病人一过性肝酶升高(可能与病原体毒素的吸收或发热等对肝脏的影响有关)。

2.2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注意事项(1)临床上遇到急性腹痛、发热、脐周压痛或伴上呼吸道感染征象病例时,医生应想到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可能,尤其儿童患者。(2)腹部B超检查可探及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及其位置、数目、形态、大小及有无炎性渗液等,且具有简便、可靠、无创伤、费用低等优点。(3)对病情的严密观察和腹部B超动态检查具有重要价值。(4)诊断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排除阑尾炎、胃肠、肝胆、胰腺疾病及泌尿系结石等所引起的腹痛,以免延误这些疾病的治疗或手术时机而造成不良后果。

2.3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及预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明确后通常采用内科治疗,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2],同时可加用抗病毒药物,并酌情给以支持、对症处理。一般3~4日后腹痛消失,体温正常,预后良好。笔者以为对出院患者最好随访1~2周,并嘱病人或其家属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复诊,以确保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郑芝田主编.胃肠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008.

[2]萧树东主编.江绍基胃肠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3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