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业杠杆利益与风险的衡量

营业杠杆利益与风险的衡量

营业杠杆利益与风险的衡量

一、营业杠杆利益与风险的衡量

杠杆本是物理学名词,是一种省力的工具。杠杆在财务学中借用,表示一种因素的变化引起其他因素更大程度的变化的效应。

(一)营业杠杆原理

1.营业杠杆的概念: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营业成本中固定成本的利用,即公司销售额(量)的变化,引起公司利润更大程度的变化的效应。

明显。固定成本产生营业杠杆现象原因分析:随着销售的变动,单位销售额(量)负担的固定成本,即单位固定成本反方向变动,从而销售利润率同方向变动。这样,企业的利润不仅随销售量(额)同比例变动,而且还随销售利润率的变动进一步变动,结果其变动的程度大于销售变动的程度。如下所示:

营业杠杆效应包括营业杠杆利益和营业杠杆风险两个方面。

2.营业杠杆利益:在公司营业收入增加的条件下,公司利润以更大幅度增加。

1.财务杠杆:公司在筹资活动中对资本成本固定的债务的利用,即在资本与负债结构保持不变时,息税前利润的变化引起所有者权益收益率更大幅度变化的效应。

产生财务杠杆效应的原因:负债利息的固定性。如下图所示:

当采用普通股筹资时,N 较大,从而相应直线较平坦。而负债或优先股筹资相应的直

线较陡峭。这些不同直线的交点即为无差别点。其原理如右图所示。

如果EBIT >EBIT ,则

采用负债或优先股筹资方式有利;反之,则采用普通股筹资方式有利。据此将预计的息税前利润同每股利润无差别点对比,可以确定最有利的追加筹资方式。

参见课本P206

例7-27。P209例7-28

销售量(额) 单位产品固定成本 销售利润率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固定成本 )/ 单价 销售利润 = 销售量(额) × 销售利润率

企业筹资案例分析教学提纲

企业筹资案例分析

企业筹资案例分析 一、案例资料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高性能计算机研发与生产企业,拥有国内最全的服务器产品线。连续五年蝉联"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市场份额第一。 曙光公司于2000年成功市场化,在上交所成功上市,编号603019中科曙光。 截止2018年末,公司的总资产已达122亿元,总股本为64302万股,净利润为54亿元。 (一)筹资方式 1、概念:筹资方式是指可供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选用的具体筹资形式。我国企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筹资方式:①吸收直接投资;②发行股票;③利用留存收益;④向银行借款;⑤利用商业信用;⑥发行公司债券;⑦融资租赁;⑧杠杆收购。其中前三种方式筹措的资金为权益资金,后几种方式筹措的资金是负债资金。 2、各种筹资方式在理论上的优缺 (1)权益性筹资 吸收投资优点:①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②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③降低财务风险缺点:①资金成本较高②容易分散企业控制 发行普通股优点:①没有固定利息负担②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用偿还③筹资风险小④能增加公司的信誉⑤筹资限制较少 缺点:①资金成本较高②容易分散控制权 发行优先股优点:①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用偿还本金②股利支付既固定,又有一定弹性 ③有利于增加公司信誉 缺点:①筹资成本高②筹资限制多③财务负担重 (2)负债资金的筹资 银行借款优点:①筹资速度快②筹资成本低③借款弹性好 缺点:①财务风险大②限制条款较多③筹资数额有限 公司债券优点:①资金成本较低②保证控制权③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缺点:①筹资风险高②限制条件多③筹资额有限 融资租赁优点:①筹资速度快②限制条款少③设备淘汰风险小④财务风险小 ⑤税收负担轻 缺点:资金成本较高 3、对曙光公司的筹资方式研究 (二)增发新股 1、概念:公开增发也叫增发新股:所谓增发新股,是指上市公司找个理由新发行一定数量的股份,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上市公司“圈钱”,对持有该公司股票的人一般都以十比三或二进行优先配售,(如果你不参加配售,你的损失更大.)其余网上发售。增发新股的股价一般是停牌前二十个交易日算术平均数的90%,对股价肯定有变动。 三、对案例的解析 (一)在不断增股情况下,流通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重变动的具体情况如下: 1、公司于1997年6月12日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了普通股(A)4200万股每股发行价8.28元,所发行股票于1997年6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为11070万股其中已流通股占37.94%。 2、公司于1998年1月13日公告了向全体股东以每10股转增5股的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银行承兑汇票杠杆收购经典案例

某公司利用敞口银行承兑汇票进行杠杆收购的经典案例 目录 一、杠杆收购及其融资方式 二、本案例的公司结构及融资设想 三、方案的制定 四、方案的实施 五、结论:方案的利弊 一、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 )及其融资方式 (一)杠杆收购的定义及本质 杠杆收购(LBO)指收购者利用自己少量的自有资金为基础,然后从投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举债融资的方式完成对一家公司(常常是上市公司)的收购活动。 杠杆收购是一种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有效的收购融资工具。优势企业按照杠杆原理,可以用少量自有资金,依靠债务资本为主要融资工具来收购目标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因此,杠杆收购被称为“神奇点金术”。杠杆收购的本质就是举债收购,即以债务资本作为主要融资工具。这些债务资本多以被收购公司资产为担保而得以筹集。

(二)杠杆收购的融资方式 杠杆收购的融资方式以资金来源划分,可分为内部融资来源和外部融资来源。其中外部融资来源是杠杆收购的主要途径,又分为权益融资、债务融资和准权益融资三大部分。 权益融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指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包括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和定向募集等形式,该类形式往往以向目标公司支付现金的方式完成并购。另一类是股权支付,即通过增发新股,以新发行的股票交换目标公司的股票,或者发行新股取代收购方和被收购方的股票,从而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股权。 债务融资包括向金融机构贷款、发行债券和卖方融资等。从西方各国并购的经验来看,债务融资是杠杆收购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不仅有商业银行,还有大量的保险公司、退休基金组织、风险资本企业等机构都可以向优势企业提供债务融资。 贷款与发行债券两种债务融资方式可以说是各有千秋:相对而言,贷款速度快、灵活性大,但用途往往受到限制;而在我国,发行债券由于金融政策对发行主体的硬性规定而使其在应用中受到了较大限制。

如何认识高杠杆和低杠杆,收益VS风险

如何认识高杠杆和低杠杆,收益VS风险 贵金属投资选择平台或者进行交易时,常谈到杠杆这个词,杠杆是什么呢,有什么优势或者风险。简单的说可以归纳为下面的两句话。 高杠杆高利润高风险 低杠杆低利润低风险 一般低于20倍的杠杆都是低杠杆,如君泰银10倍杠杆。高于20倍的杠杆属于高杠杆,如期源银100倍的杠杆。 打个比喻: 张生的手上有1000元的资金。用10倍杠杆持有一批鸡蛋。如果鸡蛋价格涨2%。就等于涨了20%。即现在张生拥有1200元。赢200元,反之就亏损200元钱。 李生的手上也有1000元的资金。用100倍的杠杆持有和张生相同的一批鸡蛋。如果鸡蛋价格涨2%。就等于涨了200%。即现在李生拥有了2000元。赢1000元,反之则亏损1000元。 这个比喻中可以看出。不管选择何种杠杆,相同资金卖得的产品数量一样。但是产品价格放大或缩小产生的效应却会按照杠杆的比列来放大。在鸡蛋价格上涨2%时。选择10倍杠杆的张生赚取了200元的利润。而选择100倍杠杆的李生却获得了1000元的利润。这时做高杠杆的挣了一倍的利润回来这是高杠杆的优势。做杠杆的挣得少。 但是当鸡蛋价格下跌2%时,选择10倍杠杆的张生只亏损200元。而选择100倍杠杆的李生却亏损了1000元。可以看到这时做高杠杆的亏得血本无归这是高杠杆的风险。而低杠杆亏得少之有200元不至于爆仓等价格再涨回来还可以解套。这就是低杠杆的优势。 这里举得这个例子是比较极端的。贵金属实战中在持仓的控制,行情分析,止损等一系列办法下,一般不会发生爆仓的现象。开门红投资公司开展定期的“现货黄金白银系统化培训”,特邀知名投资高手李志尚先生担当讲师。高杠杆和低杠杆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进行白银现货投资的时候,投资人可根据自己的技术实力和操作口味来选择不同杠杆的产品。选择好的服务商也有很大的关系,可最大的规避风险并且得到更好的投资建议或策略。

营业杠杆利益与风险的衡量

一、营业杠杆利益与风险的衡量 杠杆本是物理学名词,是一种省力的工具。杠杆在财务学中借用,表示一种因素的变化引起其他因素更大程度的变化的效应。 (一)营业杠杆原理 1.营业杠杆的概念: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营业成本中固定成本的利用,即公司销售额(量)的变化,引起公司利润更大程度的变化的效应。 明显。固定成本产生营业杠杆现象原因分析:随着销售的变动,单位销售额(量)负担的固定成本,即单位固定成本反方向变动,从而销售利润率同方向变动。这样,企业的利润不仅随销售量(额)同比例变动,而且还随销售利润率的变动进一步变动,结果其变动的程度大于销售变动的程度。如下所示: 营业杠杆效应包括营业杠杆利益和营业杠杆风险两个方面。 2.营业杠杆利益:在公司营业收入增加的条件下,公司利润以更大幅度增加。 1.财务杠杆:公司在筹资活动中对资本成本固定的债务的利用,即在资本与负债结构保持不变时,息税前利润的变化引起所有者权益收益率更大幅度变化的效应。 产生财务杠杆效应的原因:负债利息的固定性。如下图所示: 当采用普通股筹资时,N 较大,从而相应直线较平坦。而负债或优先股筹资相应的直 线较陡峭。这些不同直线的交点即为无差别点。其原理如右图所示。 如果EBIT >EBIT ,则 采用负债或优先股筹资方式有利;反之,则采用普通股筹资方式有利。据此将预计的息税前利润同每股利润无差别点对比,可以确定最有利的追加筹资方式。 参见课本P206 例7-27。P209例7-28 销售量(额) 单位产品固定成本 销售利润率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固定成本 )/ 单价 销售利润 = 销售量(额) × 销售利润率

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以及杠杆率是什么意思

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以及杠杆率是什么意思? 先来讲三个故事。 故事1:散户张三张三喜欢炒股,很自信,只是感叹自己资金不足,否则咸鱼翻身,指日可待。听朋友介绍,有一种配资业务,可以用10万,借20万,于是,他开通了这项服务。张三眼光很好,今年这一年,买的股票赚了30%,30万收获了9万的利润,还去20000的利息和20万的借款,自己还能净赚70000,自己手头的10万现金在杠杆的帮助下,一下净赚70%。 于是张三想了个好办法。 还是10万,张三在A处获得20万的授信,拿到20万,买了30万的股票。 张三拿着这30万的股票,又去B处,B一看有你账户上有30万的股票,于是又给你60万的额度,买完这60万的股票,你手头已经有90万的市值了。 张三还不满足,于是拿着这90万的市值找到C,C同样给了他2倍杠杆的额度,180万,终于,张三这下成大户了。 他还记得自己当时投入股票市场的本金是多少吗? 10万,可是他的市值已经是270万了。杠杆倍数是多少,27倍。 如果股票市场像去年一样上涨,别说涨30%,就是涨个10%,

就是27万。 投入10万净赚20万,200%的收益,多么诱人。 在杠杆的帮助下,小额投入获得巨大回报,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和美好的希望。 可惜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今年股票市场不是很好,微微跌了3%,别看这3%的浮动,在27倍的杠杆下产生了巨大的威力,270万的3%就是81000,张三投入的本金是瞬间只剩不到2万元,亏损幅度80%。 还有另外一种假设,那就是股票市场不涨不跌会发生什么?还记的张三借钱时的年化利率吗? 他总共借了多少?260万,10%,他的资金借用成本,一年就是26万。 也就是说,短短30天即使股票市场没有波动,张三也要亏损26%。 只剩下8万本金的张三,在A处的授信只能从20万变成16万,在B处变成48万,在C处变成144万。 为了把这些钱还回去,张三不得不忍痛割爱,卖掉手头一些股票,大概100万的样子,行情不好,成交量也发生明显萎缩,他这一把梭哈,还差点让这只股票奔跌停去了。 市场上和张三一样不知不觉上了巨大倍数杠杆的人不再少数,盘桓了一段时间的股票市场没有变化,看似没有亏损。没曾想,资金借入时被忽略的高额成本,露出狰狞面目了。

财务杠杆利益与风险分析

财务杠杆利益与风险分析 【导言】: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财务管理这门课程,对财务管理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财务风险和财务杠杆更甚,每个企业创立.发展都离不开风险。企业的每一次投资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经过财务杠杆利益和风险分析。才可以对投资的收益或损失有更精确的了解,也才可以使投资商运筹帷幄,所以财务管理是每一个投资商必须要了解的 【摘要】: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是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合理运用债务筹资这个杠杆能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在获的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不应忽视举债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应关注财务杠杆发挥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认真考虑其影响因素,搞清其性质以及对企业权益资金的影响,这样才能合理运用财务杠杆,使其得到有效发挥。 【关键字】:财务杠杆财务杠杆利益财务风险因素 一、财务杠杆的概念 我们在过去学物理的时候,都学过杠杆这一种简单机械。所谓杠杆作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杠杆的一端用力,杠杆的另一端可以形成一个大得多的力。在企业的财务活动过程中也经常使用杠杆这一概念,在这我主要谈的是财务杠杆。 如果以固定的资金成本作为“支点”,或者说筹措和使用固定成本的债务资金来对企业进行资金融通,从而使的息税前利润的某个变化能引起普通股每股净收益更大程度的变化,就被认为在使用财务杠杆,因为企业负债经营且债务资金成本固定,不论息税前利润的多少,债务利息是不变的。如果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对减少,从而给投资者收益带来更大幅度的提高。企业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这种影响称作财务杠杆。财务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不同人有不同定义,在这我说三种不同说法,并分析有何异同。 第一: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是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此又被称融资杠杆或者资本杠杆,还有的称作负债经营。此种定义强调财务杠杆是对负债的一种利用。 第二:认为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作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便称作负财务杠杆。这种定义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

中国第一例“杠杆收购”融资案例

中国第一例“杠杆收购”融资案例 2006年1月底,私募投资基金太平洋联合(Pacific Alliance Group,简称PAG)以1.225亿美元的(公司)总价值购得原来由香港第一上海、日本软银集团(SB)和美国国际集团(AIG)持有的67.6%好孩子集团股份。至此,PAG集团成为好孩子集团的绝对控股股东,而包括好孩子集团总裁宋郑还等管理层持32.4%股份为第二大股东。据介绍,这是中国第一例外资金融机构借助外资银行贷款完成的“杠杆收购”案例。 PAG是一家在香港注册、专门从事控股型收购的私募基金。据资料显示,PAG旗下管理着大约4亿美元基金,投资好孩子集团是其在中国的第五宗交易。在过去的12个月,PAG 在中国累计投资约2亿美元,其中包括收购好孩子集团。 2005年10月PAG接触好孩子,12月13日就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根据协议,第一上海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第一上海)会同其他几家机构投资人将其在好孩子集团中持有的全部股权转让给由PAG控制的名为G-baby的持股公司。PAG借助外资银行贷款完成了此次杠杆收购交易,交易所需部分资金来自台北富邦商业银行(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的贷款,贷款金额5500万美元。 易凯资本是好孩子的财务顾问,全程参与了这个历时一年多的交易。易凯资本的首席执行官王冉对于新投资者PAG的评价是:非常低调,反应速度很快。其它一些知名的基金,受到的监管比较多,在法律等方面的细节也考虑很多,决策比较犹豫。而PAG行动非常迅速,善于避开枝节,因此仅跟好孩子集团短暂谈判两个月,就达成协议。 以小搏大的收购手段 30多年前,华尔街著名的投资公司Kohlberg Kravis Roberts(KKR)创造了名为“杠杆收购(LBO)”的交易模式。这种收购模式是指收购者用自己很少的本钱为基础,以目标企业的经营现金流或部分乃至全部业务的变现值为抵押,从其他金融机构筹集、借贷足够的资金进行收购活动。收购后公司的收入刚好支撑目标企业因收购而产生的高比例负债,这样就能够达到“以很少的资金赚取高额利润”的目的。根据业界惯例,收购者只需要有10%的自有资金即可完成收购。因此,杠杆收购造就了很多“小鱼吃大鱼”的收购案例。 杠杆收购模式的出现带来了金融工具、公司治理乃至文化理念的一场革命。但是,中国内地金融市场环境制约了公司控制权交易的发展,因此一直被从事杠杆收购的投资银行和股权基金列为投资禁区。近两年来,随着资本市场逐渐完善以及外汇管制政策的松动,股权基金开始试探性地针对内地企业控制权发动攻击,如新桥收购深发展、凯雷收购徐工集团,等等。但是,这些交易的收购资金筹措环节与收购环节以及购后整合环节,是分离的。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06年前的中国内地尚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杠杆收购。 此次PAG是用好孩子集团的资产和现金流做抵押,向银行获得过渡性贷款,并以此贷款完成收购。在获得好孩子集团控股权之后,PAG将通过对公司的经营以及最终包装上市,获得投资回报和退出通道。 证券业分析人士认为,杠杆收购的方式对那些具有一流的资本运作能力和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的产品需求和市场占有较为稳定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融资手段。在国际上常被应用于大型上市公司。此次交易杠杆设计的核心风险在于:好孩子的经营现金流能否至少覆盖融资利息?以及现金流入的持续期能否满足融资的期限结构。一般认为,在杠杆收购模式下,被收购者往往要承担更多的债务风险。因此好孩子集团接受这种收购方式,前提是公司有健康的现金流,业务稳步增长。 投资者为什么选择好孩子 作为国内最知名的童车及儿童用品生产企业,好孩子集团已经成功地占领了消费市场。其产品进入全球4亿家庭,在中国也占领着童车市场70%以上的份额。2005年,好孩子集

财务杠杆效应的利益与风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e12696680.html, 财务杠杆效应的利益与风险 作者:邓斯梅 来源:《财税月刊》2015年第01期 摘要财务杠杆效应是指通过使用财务杠杆对企业产生的结果或影响,这个影响可能是正面的,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同时也可能是负面的,致使企业蒙受巨大的财务损失,甚至面临破产。本文下面从对财务杠杆利益和风险的分析中阐述如何在企业资本运作的过程中,合理有效的利用财务杠杆效应获取利益,适度负债来控制和规避财务风险。 关键词财务杠杆;财务风险;融资;负债 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通过适当举借外债、调整资本结构等,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所以财务杠杆又可以称作融资杠杆或者资本杠杆。合理地利用财务杠杆效应,可以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可观的额外收益,当然同时也会给企业增加财务风险。 一、财务杠杆效应 (一)财务杠杆原理 企业在负债经营时,无论企业利润多少,固定债务利息和优先股股利是不会变化的,股东的投资报酬是在缴纳所得税之后支付的,而固定的债务利息却可以作为财务费用在缴纳所得税之前扣除,这样一来,就为公司起到了节税的作用,使股东的财富有所增加。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和优先股股利是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每股盈余。反之,当息税前利润减少时,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增加,这会大幅度减少普通股股东的每股收益。这种由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使得每股收益额增长速度要大于息税前利润增长速度的现象就是财务杠杆原理。 (二)财务杠杆的利益 财务杠杆利益,是指利用财务筹资这个杠杆效应给企业所有者带来的额外利益。具体而言,是指在资本结构一定,债务利息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增加导致税后每股净利润增加速度更快,从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例如,A公司生产某个经营活动需要筹集资金10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占500万元,借入资金占500万元。借入资金每年需要支付固定利息5%。在经营状况好的情况下预期报酬率是6%。如果没有借入资金,那么公司预期盈利30万元。利用负债经营,这样一来,预期的利润可以是60万元,扣掉25万利息,预期盈利是35 万元。这5万元就是利用了财务杠杆效益所带来的利益。 (三)财务杠杆风险

企业筹资案例分析

企业筹资案例分析 一、案例资料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高性能计算机研发与生产企业,拥有国内最全的服务器产品线。连续五年蝉联"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市场份额第一。 曙光公司于2000年成功市场化,在上交所成功上市,编号603019中科曙光。 截止2018年末,公司的总资产已达122亿元,总股本为64302万股,净利润为54亿元。(一)筹资方式 1、概念:筹资方式是指可供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选用的具体筹资形式。我国企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筹资方式:①吸收直接投资;②发行股票;③利用留存收益;④向银行借款;⑤利用商业信用;⑥发行公司债券;⑦融资租赁;⑧杠杆收购。其中前三种方式筹措的资金为权益资金,后几种方式筹措的资金是负债资金。 2、各种筹资方式在理论上的优缺 (1)权益性筹资 吸收投资优点:①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②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③降低财务风险缺点:①资金成本较高②容易分散企业控制 发行普通股优点:①没有固定利息负担②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用偿还③筹资风险小④能增加公司的信誉⑤筹资限制较少 缺点:①资金成本较高②容易分散控制权 发行优先股优点:①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用偿还本金②股利支付既固定,又有一定弹性 ③有利于增加公司信誉 缺点:①筹资成本高②筹资限制多③财务负担重 (2)负债资金的筹资 银行借款优点:①筹资速度快②筹资成本低③借款弹性好 缺点:①财务风险大②限制条款较多③筹资数额有限 公司债券优点:①资金成本较低②保证控制权③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缺点:①筹资风险高②限制条件多③筹资额有限 融资租赁优点:①筹资速度快②限制条款少③设备淘汰风险小④财务风险小 ⑤税收负担轻 缺点:资金成本较高 3、对曙光公司的筹资方式研究 (二)增发新股 1、概念:公开增发也叫增发新股:所谓增发新股,是指上市公司找个理由新发行一定数量的股份,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上市公司“圈钱”,对持有该公司股票的人一般都以十比三或二进行优先配售,(如果你不参加配售,你的损失更大.)其余网上发售。增发新股的股价一般是停牌前二十个交易日算术平均数的90%,对股价肯定有变动。 三、对案例的解析 (一)在不断增股情况下,流通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重变动的具体情况如下: 1、公司于1997年6月12日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了普通股(A)4200万股每股发行价元,所发行股票于1997年6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为11070万股其中已流通股占%。 2、公司于1998年1月13日公告了向全体股东以每10股转增5股的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方案,所转增股份的上市交易日为1998年1月16日转增后,公司总股本16605万股其中已流通股占%。

现阶段我国居民杠杆特点、风险及防范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启动了经济去杠杆进程。2018年4月,中央首次提出“结构性去杠杆”,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分部门、分债务类型去杠杆。鉴于2008年以来我国居民杠杆率快速提高,2018年1月,在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银监会强调要努力抑制居民杠杆率,重点是控制居民杠杆率的过快增长。2018年3月,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再次提出要努力抑制居民杠杆率,遏制房地产泡沫化。 杠杆率有宏观、微观之分。宏观杠杆率是指债务总规模与GDP 的比值,通常被作为判断经济风险的重要指标。微观杠杆率则是指权益资本与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的比率,用来衡量经济主体(企业或居民家庭)通过负债实现以较小的资本金控制 较大的资产规模的比例。杠杆率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潜在的负面影响。居民部门杠杆率适度提高有利于增强其融资能力,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但杠杆率过高,可能导致债务风险加大、经济过热、泡沫积聚(李佩咖、梁蜻,2015)。阿代尔·特纳所著的《债务和魔鬼》指出,在经济下行期,居民信贷助推了房地产繁荣和经济萧条,导致金融危机以及危机后的债务积压和经济衰退。吴卫星等(2018)指出,适度负债既可以平滑不同时期的消费,提高家庭跨期总效用水平,又能加快家庭财富增长速度。但过度负债会增加家庭还款压力,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一、现阶段中国居民杠杆特点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日本等 现阶段我国居民杠杆特点、风险及防范 华红梅 【摘要】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居民债务余额及杠杆率均快速上升,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居民杠杆率增速过快,家庭部门债务水平不断上升,其影响并不仅局限于家庭部门内部,还有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宏观经济风险,甚至引发经济危机。文章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居民杠杆特点,再分析了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所带来一系列风险,如加剧房地产泡沫风险、对实体经济和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引发局部地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等,最后提出了防止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的对策。【关键词】居民杠杆;结构性去杠杆;经济新常态;房地产泡沫 【基金项目】2018年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投资者情绪对A 股收益反转的影响机制研究”(FJ2018C048)。【作者简介】华红梅,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 经济论坛Economic Forum Apr.2019No.4 Gen.585 2019年4月第4期 总第585期 ◆金融研究◆ · ·45

请问杠杆大风险越大吗

杠杆越大——占用资金越少,风险越小! 举例1: 比如1:100和1:200的杠杆交易,做多(买进)欧元兑美元0.1手,变动一个点,哪个账户的收益大? A.1:100的损益大 B.1:200的损益大 C.一样大 正确的答案是:C.一样大 很多投资者会存在这样的疑问,担心若把资金放大100倍甚至400倍去做,杠杆越大那风险不是就越大了吗?这项投资风险太大???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不同的杠杆,不管是1:100还是1:200甚至是1:400,其实无论杠杆多大,若是做1手,每变动一个点,都是10美金;做0.1手每变动一个点都是1美金。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因杠杆的大小而资金有所变动,变动的只是保证金占用的多与少,能承受的风险多与少而已。 很多投资者也许还不明白,我再举一个例子:很多投资者都喜欢做黄金,我就用黄金来举例就更明白了。 举例2: 比如说一个投资者做0.1手的黄金现货(伦敦金),他1700美元买进,分别做1:10的杠杆和1:200的杠杆。 请问:当黄金涨到1701美元的时候,他哪个账户赚的钱多? A.1:10的赚的多 B.1:200的赚的多 C.一样多 正确答案是:C.一样多 很多刚开始接触的投资者肯定会问为什么呢? 0.1手的黄金就是10盎司,(100盎司为1手),投资者买进10盎司黄金,每盎司黄金价值是1700美金,每一盎司黄金上涨了1美金,那投资者买进10盎司,那么他就赚到了10美金。无论投资者买进黄金的时候是选择的1:10的杠杆,还是1:200的杠杆,他都是买进的10盎司(0.1手)的黄金,自然都是赚10美金了。 那么杠杆拿来又有什么用呢? 在传统的黄金投资里面当然是没有用了,比如说投资者去金店买实物黄金或者去银行买纸黄金,那都是1万的黄金,真的需要付1万的RMB去购买的。但是在有杠杆的黄金现货合约里面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客户明知道黄金会涨,但是他只有1万的RMB去买,那他只能买到大约30克的黄金,杠杆交易的优势就在于,可以用更小的资金去买更多的物品。都明知道会赚钱的事情,那用1万买60克,100克,甚至1000克不是更好吗?这样赚钱更多,杠杆交易就可以,只需要用更少的保证金就可以买到。 但是你要会合理的运用杠杆的交易,保证金交易的关键就在于下单量,控制好了下单量,保证金交易就会很好提高资金使用率,提高盈利点;控制不好下单量,保证金交易就会带来很大的亏损。 杠杆的主要作用是体现保证金的数额上,也就是说,同样地下单量,越高的杠杆,所需要的保证金数额越少。因为保证金数额=下单量/杠杆。10000美元的账户,以美元/瑞郎为例:

杠杆收购案例分析

杠杆收购案例分析——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 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此项交易预计于2010年三季度完成,当然此交易还要符合通常交易完成条件,包括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复。此次交易得到中国、瑞典两国的高度重视,中国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以及瑞典副总理兼企业能源部长Maud Olofsson出席了签署仪式。作为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吉利上演了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 现状分析(SWOT) 优势(S) 1、收购双方的销售市场互补,无重叠 沃尔沃公司一直坚持的销售理念就是造安全、环保、设计和品质都一流的高端豪华车型,而吉利公司是以造低成本的中低档车而发家的,直到现在吉利一直坚持这样的传统。这样看两个公司的销售市场不单毫无重叠,反而互补,形成了更强、更全面的销售整体。 2、吉利对此次收购作了充分准备 李书福早在2002年就开始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并于2007年敏锐洞察到并购沃尔沃的可能性,开始和福特进行正式沟通,同时要求财务负责人张芃着手研究并购可能性与准备工作,李书福则亲自飞赴福特总部进行协商。虽被福特多次拒绝,但李书福坚信福特是战略性出售,继续跟踪并聘请了庞大的外部专业收购团队来进行辅导与协助,如并购事务顾问洛希父子公司、法律事务顾问富尔德律师事务所、财务事务顾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汽车公司整合咨询顾问罗兰贝格公司,以及全球知名的并购公关公司博然思维等。在专业机构帮助下,并购活动所有的危机点都在吉利的掌控范围内。正如中国古语所云:有备而无患,又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吉利凭借精心的准备和对并购的熟知程度打了一场有备之仗,最终击败众多竞争者并购 成功。 3、吉利收购后的运营整合方案符合福特方面要求 福特作为此次金融危机中唯一没有倒下的美国大型车企,是美国汽车及底特律工业尊严的捍卫者,且时刻都努力体现一个负责任的形象,其十分关注出售后沃尔沃

杠杆收购的经典案例

美国RJR Nabisco公司争夺战 说到杠杆收购,就不能不提及20世纪80年代的一桩杠杆收购案——美国雷诺兹-纳贝斯克(RJR Nabisco)公司收购案。这笔被称为“世纪大收购”的交易以250亿美元的收购价震动世界,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杠杆收购,而使后来的各桩收购交易望尘莫及。 这场收购战争主要在RJR纳贝斯克公司的高级治理人员和闻名的收购公司KKR (Kohlberg Kravis Roberts%26amp;Co.)公司之间展开,但由于它的规模巨大,其中不乏有像摩根士丹利、第一波士顿等这样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直接或间接参与。“战争”的发起方是以罗斯·约翰逊为首的RJR纳贝斯克公司高层治理者,他们认为公司当时的股价被严重低估。1988年10月,治理层向董事局提出治理层收购公司股权建议,收购价为每股75美元,总计170亿美元。虽然约翰逊的出价高于当时公司股票53美元/股的市值,但公司股东对此却并不满足。不久,华尔街的“收购之王”KKR公司加入这次争夺,经过6个星期的激战,最后KKR 胜出,收购价是每股109美元,总金额250亿美元。KKR本身动用的资金仅1500万美元,而其余99.94%的资金都是靠垃圾债券大王迈克尔.米尔肯(Michael Milken)发行垃圾债券筹得。 一、相关背景 关于RJR纳贝斯克公司 作为美国最大的食品和烟草生产商,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是由美国老牌食品生产商Standard Brands公司、Nabisco公司与美国两大烟草商之一的RJR公司(Winston、Salem、骆驼牌香烟的生产厂家)合并而成。在当时它是美国排名第十九的工业公司,雇员14万,拥有诸多名牌产品,包括奥利奥、乐芝饼干、温斯顿和塞勒姆香烟、Life Savers糖果,产品遍及美国每一个零售商店。虽然RJR纳贝斯克公司的食品业务在两次合并后得到迅猛的扩张,但烟草业务的丰厚利润仍占主营业务的58%左右。 在约翰逊任期两年的时间里,RJR纳贝斯克公司利润增长了50%,销售业绩良好。但是随着1987年10月19日股票市场的崩盘,公司股票价格从顶点70美元直线下跌,尽管在春天公司曾大量买进自己的股票,但是股价不但没有上涨,反而跌到了40美元。12月,公司的利润虽然增长了25%,食品类的股票也都在上涨,但是RJR纳贝斯克公司的股票受烟草股的影响还是无人问津,60%的

我国保险公司的财务杠杆风险分析

商业保险公司财务杠杆风险与应急资本运用 【内容摘要】本文选取商业保险公司2004年到2010年7年间的经营数据,通过对其财务杠杆率进行计算分析,如实反应出各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并分析其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以应急资本这一ART为风险管理手段来应对高财务杠杆之害,阐释其运作原理及价值。 【关键词】商业保险公司;财务杠杆率;应急资本;风险控制 一.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现状 (一)商业保险市场概述 商业保险公司一直是我国金融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保险集团公司8家,保险公司126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0家。从保险公司资本结构属性看,中资保险公司共有73家,外资保险公司共有53家。其中,中资产险公司36家,中资寿险公司34家,中资再保险公司3家,外资产险公司19家,外资寿险公司28家,外资再保险公司6家。 2010年,全国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4527.97亿元,同比增长13.83%,增幅较上年上升16.61个百分点。2010年保费规模是2000年的9.03倍。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895.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19.81亿元,同比增长35.46%;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9679.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22.07亿元,同比增长29.8%;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677.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3.49亿元,同比增长18.03%;人身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75.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5.3亿元,同比增长19.69%。 (二)保费高增长下隐藏的风险 如上所述,保险公司的保费节节攀升,看似经营状况一片大好,但是高保费增长最易引发的财务杠杆风险却极易被忽略。因为对于保险公司来讲,保费的实质其实是保险公司的负债,保险公司面临风险而经营,高保费既是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效,同时也是保险公司的或有负债,高保费的“双重身份”使之成为一把“双刃剑”,在为保险公司带来利润的同时,也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曾经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AIG在金融海啸中轰然坍塌,笔者发现其破产跟其财务杠杆风险的蔓延有着巨大的关系,可以此为佐证探究财务杠杆风险之影响。下图为2001至2007年间AIG的总资产、总负债的变化趋势图,我们不难发现,AIG在期间内的资产增长大部分是源于负债增加所带来的贡献,而这背后所隐藏的便是财务杠杆的扩大。

好孩子收购案例分析

从两年前被国外PE并购到今天收购国内同行业企业,江苏好孩子集团的成长历史摆脱不了资本的影子。数次成功的海外融资,成就了好孩子在市场的绝对霸主地位。而在其中,那场轰轰烈烈的杠杆收购无疑又是最关键的一步。 今年6月,这家国内最大的婴童用品供应和服务商,完成了对哈尔滨一家年销售6000万元的目录销售商的收购,按照好孩子集团总裁宋郑还的构想,集团未来在并购方面还会有更多举措。 除了国内并购,好孩子还计划于今年赴港上市,融资2亿美元。这恰恰也是当初外资投资人的目标。 四个月“闪婚” 好孩子集团创立于1989年,截止到2005年,年生产各类童车300万辆,销售额25亿元,纯利润超过1亿元。据国家轻工总会统计,好孩子集团在中国中高档童车市场当时已占据近70%份额。更为吸引人的是,它在美国的童车市场占有率也已达到了30%以上。 在此背景下,好孩子被纳入了投资公司的视野中。2006年1月,总部设在东京的海外私人直接投资基金PacificAl-lianceGroup(太平洋同盟团体,PAG),以1.225亿美元收购好孩子100%股权,同时向管理层支付32%的股份。 即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案子的交易模式创新之处仍不多见。这是中国第一宗杠杆收购(LBO)。 一个细节是,当好孩子进入PAG视野的时候,花旗和好孩子的谈判已经相当深入了,PAG连夜赶往德国和好孩子方面商定了收购事宜。与国际知名的老牌投资公司相比,名不见经传的PAG这次出手极其犀利,此次收购前后耗时不到4个月,从2005年10月开始接触,2006年1月底就完成了支付对价与股权交割的全部动作。 好孩子集团杠杆并购的另一意义在于,国外基金对国内中小企业的关注。在好孩子交易曝光前几天,《华尔街日报》报道了这类小企业,他们从事的行业或许比童车更不起眼,比如指甲刀、扑克、警灯、警报器、油画布等等。 蛇吞象四阶段 这起收购的典型意义在于:由PAG以好孩子集团的资产作为抵押,向外资银行筹借收购所需部分资金, 实现“蛇吞象”的一幕。其具体运作过程分为收购对象选择、收购谈判、资金运作、收购后整合四个阶段。 在收购对象选择上,好孩子之所以被PAG相中,主要得益于好孩子的长期负债少,市场占有率高,流动资金充足稳定,企业的实际价值超过账面价值。 在收购谈判阶段,由于收购中新旧投资者以及好孩子管理层等三方利益盘根错节,谈判所涉及到的关系非常复杂。但从谈判的结果来看,从开始谈判到最后达成协议所耗费的时间差不多为两个月,效率极高。 在收购资金的运作方面,PAG经过精心的测算和设计,通过资产证券化及间接融资等手段,设计了一个颇为漂亮的杠杆。在确定收购意向后,PAG先通过好孩子管理层组成的集团筹集收购价10%的资金,然后以好孩子公司的资产为抵押,向银行借入过渡性贷款,相当于整个收购价50%的资金,并向PAG的股东们推销约为收购价40%的债券。 PAG进入好孩子后,对好孩子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了改造。好孩子集团的董事会从原来的9人缩为5人,董事长还是由好孩子的创始人宋郑还担任,通过此次资本运作,好孩子集团的股东由4个减少到2个。 国企并购标杆 易凯资本是好孩子集团当时的财务顾问,也是此次交易的“幕后推手”。其CEO王冉事后认为,此次杠杆收购对国企改革将有直接的启示作用。 王冉的解释是,许多国企都在引入投资人。如果盘子大,就可能会动用杠杆收购手段。通过这种方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全部或部分退出,管理层获得一定股份,同时大牌投资人顺利进入,可以说是一石三鸟。 王冉认为,能够进行杠杆收购的企业,应具备三个特点:健康充足的现金流;业务处于成熟阶段,这决定了 财务预测相对可靠,传统行业更容易符合这一标准,因为他们的发展轨迹可以预测;行业中的佼佼者,比如位列前5名的公司。

杠杆收购经典案例KKR

杠杆收购经典案例 https://www.doczj.com/doc/1e12696680.html,/index.php 2007-11-23 14:26:26 《董事会》 说到杠杆收购,就不能不提及20世纪80年代的一桩杠杆收购案——美国雷诺兹-纳贝斯克(RJR Nabisco)公司收购案。这笔被称为“世纪大收购”的交易以250亿美元的收购价震惊世界,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杠杆收购,而使后来的各桩收购交易望尘莫及。 这场收购战役主要在RJR纳贝斯克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和著名的收购公司KKR (Kohlberg Kravis Roberts&Co.)公司之间展开,但由于它的规模巨大,其中不乏有像摩根士丹利、第一波士顿等这样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直接或间接参与。“战役”的发起方是以罗斯·约翰逊为首的RJR纳贝斯克公司高层管理者,他们认为公司当时的股价被严重低估。1988年10月,管理层向董事局提出管理层收购公司股权建议,收购价为每股75美元,总计170亿美元。虽然约翰逊的出价高于当时公司股票53美元/股的市值,但公司股东对此却并不满意。不久,华尔街的“收购之王”KKR公司加入这次争夺,经过6个星期的激战,最后KKR胜出,收购价是每股109美元,总金额250亿美元。KKR本身动用的资金仅1500万美元,而其余99.94%的资金都是靠垃圾债券大王迈克尔.米尔肯(Michael Milken)发行垃圾债券筹得。 一、相关背景 关于RJR纳贝斯克公司 作为美国最大的食品和烟草生产商,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是由美国老牌食品生产商Standard Brands公司、Nabisco公司与美国两大烟草商之一的RJR公司(Winston、Salem、骆驼牌香烟的生产厂家)合并而成。在当时它是美国排名第十九的工业公司,雇员14万,拥有诸多名牌产品,包括奥利奥、乐芝饼干、温斯顿和塞勒姆香烟、Life Savers糖果,产品遍及美国每一个零售商店。虽然RJR纳贝斯克公司的食品业务在两次合并后得到迅猛的扩张,但烟草业务的丰厚利润仍占主营业务的58%左右。 在约翰逊任期两年的时间里,RJR纳贝斯克公司利润增长了50%,销售业绩良好。但是随着1987年10月19日股票市场的崩盘,公司股票价格从顶点70美元直线下跌,尽管在春天公司曾大量买进自己的股票,但是股价不但没有上涨,反而跌到了40美元。12月,公司的利润虽然增长了25%,食品类的股票也都在上涨,但是RJR纳贝斯克公司的股票受烟草股的影响还是无人问津,60%的销售额还是来自纳贝斯克公司和德尔·蒙特食品公司。公司试图把烟草和食品生意放在一起,但丝毫没用,分散化经营也失去了效用。 关于RJR纳贝斯克公司管理层 以罗斯·约翰逊为首的RJR纳贝斯克公司高层管理者是这次收购事件的发起者,这个团体包括雷诺兹烟草公司的头儿——埃德·霍里希根,纳贝斯克公司董事会主席吉姆·维尔奇、法律总顾问哈罗德·亨德森,独立董事及顾问安德鲁G.C.塞奇二世等。 罗斯·约翰逊,此人在经营管理上没有太多能耐,40岁的时候在美国企业界还默默无闻。在一家猎头公司的帮助下,他成了标牌公司的总裁,1984年罗斯·约翰逊出任纳贝斯克公司CEO,1985年完成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的合并,下一年,他成为RJR纳贝斯克公司的CEO。约翰逊敢于创新,在他的领导下,雷诺兹烟草公司在一年内就产生了10亿美元产值的产品。但是,在控制了RJR纳贝斯克的董事会后,约翰逊彻底改变了这家企业,尤其是雷诺兹烟草公司。这家公司虽然现金充足,但是文化上相对保守、封闭,企业管理者早已没有了创始人的创造性和进取心,决策上也是谨小慎微,鲜有突破。约翰逊的到来并没有给其经营管理带来多少创新,他最大的爱好是花大把的钱。

企业风险与杠杆效应

2000年11月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v.,2000第23卷 第4期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 Vol.23 No.4【经济学研究】 企业风险与杠杆效应 邵希娟1,崔 毅2 (1.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0;2.山西大学经济系,山西太原030006) 关键词:决策;财务杠杆;财务风险;经营杠杆;经营风险 摘 要:企业承受的全部风险来自于销售收入的波动及杠杆的大小,杠杆的存在会加大企业风险;但在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增长的情况下,杠杆会使经营收入和股东回报锦上添花。杠杆的大小最终取决于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因此,企业管理者通过掌握杠杆知识,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所承受的全部风险的大小;另一方面可以科学地决策,熟练地操纵杠杆,使企业安全、有效地运营。 中图分类号:F2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35(2000)04-0057-0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将直接面对市场,而市场又充满了风险和机遇;同时只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固定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就产生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无论企业管理者是否意识到,这些杠杆都是存在的,它们会加速扩大风险带来的损失及机遇带来的利益。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掌握风险、杠杆和决策之间的关系,面对市场的风险和机遇能熟练操纵这些杠杆,以保证企业安全、有效的运营。本文正是出于这一目的,通过企业风险及杠杆的产生和作用过程,揭示企业风险、杠杆效应与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风险定义为预期收入可能的波动程度,即不能达到期望收入的可能性。若预期收入的波动很大,其结果是很有可能不能达到期望收入,甚至使企业收不回成本或无力偿还债务。企业风险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以下分别阐述: 一 经营风险与经营杠杆 经营风险是指公司利息及税前预期收入(简称EBIT)的波动程度,即预期经营收入的波动程度。[1](第226页) EBIT=S-b·S-F=(1-b)S-F 其中:S—销售收入 F—固定成本总额(不包括利息费用) b—单位变动成本 b·S—变动成本总额 可见EBIT大小取决于销售收入(S),固定成本总额(F),利用回归分析法可将企业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b)的大小,EBIT的波动程度(即经营风险大小)取决于销售收入(S)的波动程度以及EBIT对销售收入变化的敏感性(简称为经营杠杆)。 (一)影响销售收入(S)波动的主要因素有: 1.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企业产品需求产生什么影响?例如GNP下降是否会引起产品需求更大幅度的下降? 2.市场竞争程度: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如何?是属于垄断型还是竞争型?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份额比竞争对手如何? 【收稿日期】 1999-03-24 【作者简介】 邵希娟(1965-),女,山西运城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金融与公司财务方面的研究; 崔 毅(1951-),女,山西盂县人,山西大学经济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与公司财务。 5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