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教育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教育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教育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作业题目: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提交至平台。

温馨提示:根据教育部对本项目的要求,切实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课堂实录能真实的反映“教学实践”,请尽量提交视频格式的课堂实录或课堂片段,坊主在批改作业时将优先考虑视频格式的作业为优秀作业。

作业要求:

1.培训成果资源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教学课件(PPT)和课堂实录。

2.教学设计需体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若没有拍摄设备也可以提交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成果资源包。(注:由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之令狐文艳创作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令狐文艳 朱科蓉①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083)摘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具有“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特点,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整合优化学科专业基础课,开发面向行业与地方的特色课程,以能力为主线构建实践课程,选修课程的模式化,将创业课程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当中。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由地方政府管理,以地方财政拨款或集资作为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生源和分配大部分来自本地区,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高校;其基本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具有“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特点。即在给予学生足够的学科基础知识,尤其是跨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要把专业应用能力作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起点,将专业应用能力的特征指标转换成课程体系、内容,要围绕专业应用能力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使学生既能直接就业,又不缺乏发展后劲。其中“依托学科”是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与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根本区别,“面向应用”是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与研究型本科课程体系的根本区别。课程体系改革是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与建设。地方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如下: 一、公共基础课:加强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 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要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要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公共基础课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工具方法课(包括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语文等)和通识选修课。在这些公共基础课中,除了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内涵研究

MASTER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 大众化教育的逐渐转变,高等院校随之 分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应用型 本科院校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的,实践教学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意 义重大,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 学的内涵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三大有别 于一般类型实践教学的特点,并与其他 类型院校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院 校内涵研究 一、实践教学的概念 实践教学一般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 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广义的),掌握与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的教学活动。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 评估指标体系,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实 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也包括军训、创业活动、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活动、社会 实践等。其内容构成与理论教学既相互 联系,又相对独立。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涵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内涵:面向地 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应用学科 专业;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提高应用能 力;重视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 合;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理论应用 和技术能力,为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基 层单位服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外延 上基本等同于美国的工程教育与工程技 术教育、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英国的 多科技术学院、印度的工程技术学院和 技术大学、我国台湾的技术学院与科技 大学等。 按照美国卡内基分类:以学位高低 将全美高等教育划分为6个层次(博士学位颁发机构、硕士级学院及大学、学士级学院、副学士级学院、专门机构、族群学院及大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则相当于学士级学院。 按照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分类:先 按学科门类分类,再以科研规模大小分 层次,按科研规模大小分为研究型、研 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4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则相当于教学研究型或教学型院校。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内 涵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本 科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扎 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 业实践的人才类型,在知识上具有复合 性、应用性特点,在能力上具有综合 性、实践性特点,在素质上具有合作意 识、踏实作风的特点。 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应用型本 科院校实践教学应该有别于一般类型上 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设计必须处处 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 院校实践教学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别 于一般类型的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目标。不仅要重视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基础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专业技能 与行业技能结合起来培养,突出专业应 用能力,突出行业结合。 2.实践教学内容。实践内容要根据 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原有的教学与 训练内容进行大范围的选择、整合与扩 展,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 维、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 力。以综合性、技能集成性的系列技能 训练为目标合理整合实验内容,打破课 程之间的界线,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 验,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验证性实验保持与相关理论课的密切联 系,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综 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设 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不仅重视培养方案规定的实践教学安 排,而且不能忽视社会调查、社会服 务、创业活动、学科竞赛等非硬性规定 的社会实践安排,让学生了解社会、国 情、民情以及提高其科研能力与实践能 力。 3.实践教学途径。对于培养应用型 本科人才而言,除了现有的实践教学途 径之外,还需要寻找新的实践教学模 式。 (1)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树立 “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意识,全面开 放实验室,打破按自然班与按课表所规 定的时间进行实验的传统方式,实施开 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完 成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准 备、仪器组装及调试、实验操作、数据 处理、论文撰写等一系列过程,允许学 生分多次进实验室完成同一个实验项 目,允许学生对于同一个实验项目采取 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则根据 学生的工作表现、实验设计思路及撰写 的研究性实验报告进行综合评分;接纳 学生在实验室开展有关素质拓展项目和 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的研究,鼓励学生进 入实验室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开放式 实验教学有利于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意识与科研能 力。 (2)自主式实验教学模式。在组织 实验教学时,为学生提供创新能力培养 的条件,积极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 导”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仅仅是出题者、组织者、指导者与 裁判员,从查阅资料、制订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整 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整个实验 活动的实施主体是学生,对实验结果的 处理则进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要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加深学生 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实验原理的理解, 教师最后进行点评与总结,学生独立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表达能 力得到了提高。 (3)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师生通 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 的教学活动模式。项目来源于真实的工 作情景中的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与企 业的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直 接关系,项目必须基于专业知识、技能 的学习与应用,能将专业知识与实际技 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一般的日 常性工作事务,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 项目的完成能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 展,而同时项目应该是学生运用已有知 识、技能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而不是 纯粹、高深的科学研究项目。总之,通 过项目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将专业理论 应用于工作实际的能力,能为日后实际 工作奠定能力基础,缩短职业适应期。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与其 他类型院校实践教学的比较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与学术 型、技能型院校的实践教学有其共性, 但更主要的是区别,具体比较见表1: 从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来看应用型 本科院校比学术型本科院校多一个实训 环节,而技能型院校又比应用型本科院 校多一个技能训练环节,随着实践教学 内容的依次增多,对实践教学要求也依 次递增。 三类院校最能体现其实践教学特点 的实践环节分别是毕业论文(设计)、 专业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这是与其实 践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 199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 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与2004 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 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反复 强调:“高职教育应以‘应用’为主旨 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 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先 进教育思想指导下,改革与完善实践教 学,改变其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 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与教育部门各方面 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探索建立 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教育部2007年 2号文件规定,“要大力加强实验、实 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 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 习等重要环节”。教育部文件对两类高 校的实践教学环节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但实践教学课时占整个教学计划的比重 与地位还是有差别的,实践教学在高职 中占有更大的比重、发挥了更大的作 用。 作者: 夏江峰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基金项目: 此文为杭州师范大学教改项目的部 分成果,项目编号:J850。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内涵研究 夏江峰客座大家 139

应用文写作计划范文

篇一:学习《应用写作》计划 学习《应用写作》计划 谢景钺 在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当今时代,无论是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甚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应用文已经无处不在,无时不用。作为彼此交往、处理事务、治理社会、管理国家的重要载体,掌握好应用文写作也就成为适应时代要求,谋求生存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技能,因此,我以《现代应用写作》为学习教材,制定了为期50天的应用文写作学习计划,提升个人应用写作综合能力。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要求 按照整体提高、化整为零、重点突破、合理分配、循环学习的科学方法,循序渐进,依次达到学写、会写、写好的目标,掌握各类应用文写作。 二、基本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基本目标 在50天内,基本掌握各类应用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技能,达到根据具体要求写出符合要求的学习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行政公文和事务文书这两类常用文的写作技能。 (二)主要任务 1.了解现代应用文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功用。认识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思想上鞭策自己,坚定学习和掌握应用文写作的信念。 2.初步掌握经济文书和规章文写作。理解和掌握它们的含义、特点和结构,能按要求写出规范的经济文书和规章文。 3.基本掌握信函文书、专业文书和申论写作。理解和掌握它们的分类、含义、特点和结构,能按照要求进行紧扣主题,结构清晰,表达通顺的信函文、专业文和申论。 4.熟练掌握行政公文和事务文书写作。深入理解和掌握它们的分类、含义、特点和结构,能按照要求写出规范可用的行政公文和事务文。 三、实施措施 (一)全面梳理,总体把握。(第1天) 学习第一章内容,了解应用文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功用,认识应用文的广泛性、实用性和重要性,提高对学习应用文的重视程度,梳理现代应用文的基础知识,形成一个初步的应用文知识结构。 (二)重点突破,有的放矢。(第2~20天) 行政公文和事务文书是最常用的两种现代应用文,因此,要将这两种应用文作为训练重点。

我的一次教学实践改进案例

我的一次教学实践改进案例 设计理念: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自主探究,点拨启导,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蟋蟀的住宅。(分析“蟋蟀”的写法,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熟悉”的“悉”字加“虫”字旁,就是“蟋”;“率领”的“率”字加“虫”字旁,就是“蟀”。“宅”字是宝盖头,下面不是“毛”字。)写完后读一读。 师:你们见过蟋蟀吗? 生:我养过蟋蟀!蟋蟀就是蛐蛐,它叫起来很好听。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科学总结材料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科学总结材料王瑞芳戴一峰林育兹朱智强苏新春李兰英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王瑞芳、戴一峰、林育兹、朱智强、苏新春、李兰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型、多元化办学局面的形成,我国众多高等院校理应分别类型与层次,选择不同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办学定位,注重特色办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我院自建院伊始,便确立“以有效教学见长”,着力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12字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一、努力创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核心。我院将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定位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名校和兄弟院校课程体系的优点,重新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 几年来,我院课程体系的建设经历了两次规范与创新,由此形成一个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

系在兼顾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将所有的课程划分为3-4大模块,每个模块各包括2-3个课程类别,即课程组,每个课程组则包括若干门课程。其突出特点在于:第一,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突出了非专业课程的比重,专业课与非专业课的比例把握在50:50左右,专业口径被拓宽,学院的整个专业结构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能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获得更大的课程选择空间,获得更多身心健康自由发展的机会,我院大幅度增加选修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被掌握在40:60左右(不包括基本技能课)。第二,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人才培养更具社会适应性。为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训练,在课程体系中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文科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理工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35%.同时还创新性地设置“教学实践周”,将每学年第二学期的最后两周定为“教学实践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如2008年7月的“教学实践周”,各系都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对实践周的教学活动进行细心的设计与安排,在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热情、增进理论学习积极性上取得显著成效。国际经贸系电子商务专业在实践周期间将学生按项目分组实践,其中一组学生完成的“上海埃森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电子商务规划”项目得到该公司认可并采用。 为确保上述课程体系的有效、有序实施,我们还加大相关基础建设的力度。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处和改进措施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处和改进措施 用信息手段代替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管理教学、辅助教学,让学生进入新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重大改变,也对教育教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那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有什么好处呢? 一、信息技术拓展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信息服务能够广泛应用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对外宣传与联系、学籍管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寄宿生管理等;也广泛应用于校内课程教学、课外小组活动,以及校外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教师和专家相互联系提供讨论的平台,为教师提供课内外学习活动的网上备课环境和教学活动管理平台。信息技术还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学会了探索、实践,激发了联想、判断,从而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通过对信息实行积极、深入的加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些学生还意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而非考试分数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对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持续地获得成就感,持续的激发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水平。 三、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活动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地结合使用信息教学技术,能够协助学习者对教学的内容更明晰,使学习者的探究行为更易于发生,促动了高级思维活动。与所有其它工具一样使用者借助它可更灵巧地工作,它不但提升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最重要的还在于它促动了高级思维技能。实践表明,使用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 四、促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转换。 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在信息技术教学的环境下,因为对新事物的接受学生要快得多,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也集中得多,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更多,当然,在这之中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那么,又如何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呢? 一、循序渐进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水平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实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水平、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操作目标一般能够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及问题建议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及问 题意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也相应的跟上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在当前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也成了一线教师研究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将结合几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有关数据与信息的应用技术。它是一种技术,一种手段。从教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应用于提高教学的一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实现辅助教学,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之一。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是有了信息技术就可以抛弃一切常规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方式代替教师授课等。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各种教学手段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用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为了能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老师们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辅助教学。这样显得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单一化,而在有的课例中又显得不太恰当。 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体现方式。教师应认真备课,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忌“滥

用”,无论什么课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如果这样,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对学生而言,只会耽误他们的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又不能得到提高。 不同重、难内容采用不同的课件设计方式。有些抽象的东西在教学中利用课件来突破时就可以采用演示型课件,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不用绕弯子。而需要学生参与、合作完成的内容,可以采用网络型课件,授课环境也相应到计算机网络教室。通过网络平台,师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课件的设计应注重实效,尽量不要去追求的高技术性,能解决问题就行。 对于有些教学内容,学校已有教学资源的就直接利用。比如,学校有农远工程配套的视频教学光盘。教师可先观看光盘内容,再进行教学设计,直接利用这些光盘进行教学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当然,这种方式也不能忽略教学常规,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作用发挥好,教师不是光盘播放员。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不是什么高级产物,忌“穿新鞋,走旧路”,应走入教师的实际教学。不要认为信息技术是公开课、优质课中才能使用。这样纯粹浪费教学资源,更不能促进教学发展。 综上所述,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先解决问题: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才能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 当然,要使教育真正信息化,是一个艰巨漫长过程。要解决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问题及建议:

师范院校关于实践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师范院校关于实践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摘要:本文对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改进做了两方面的探讨:将创新概念应用于实验教学的改进,从五个方方面阐述了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提出了将大创项目与实验课相结合的观点和方法;对将师范生的校外教育实习分为两个阶段的实践实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创新;实践教学;大创项目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本科专业的创新定位是通过新教育模式的运行,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在我国还处在摸索阶段[1-3],尽管有各种形式和途径,但在根本上还没有突破传统模式,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仍是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实践教学是本科师范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基本上都依据专业教学计划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工作,主要包括实验、教育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方面。其中基础实验课通常是针对理论课而言的,实验课程的内容是为了验证并巩固和加深对本门理论课程内容或知识点的理解而开设的,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训练使用仪器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实验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师范院校的基础实验课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和完成的。实验课完成的方式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内容。既然实验方案有课本统一给出,也就避免不了实验内容单调一致,实验结果雷同,实验报告的撰写枯燥乏味等缺点。尽管学生认真听了,做了或者说也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由于实验内容相同,还为一些不主动参与实验的同学提供了方便,照抄照搬他人的实验报告。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也强调实验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验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育实习是实践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师范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师范生所学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学科素养的检验尺,同时也为师范生未来的教师生涯奠定基础。教育实习以教育见习、实践实习、研习为主要模块,其中实践实习尤为重要。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明确规定,师范生教育实习累计不少于1个学期。目前,各师范院校均通过延长师范生在中学里的实践实习时间,来保证教育实习的时间。师范生的实践实习时间由原来的5-6周增加为10-12周,由于实习时间的增长,给实习中学带来了很多不便。特别是中学新学期刚开始,实习生就进入实习的地点,开展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对于刚入学的新生,班主任的更替和任课老师的讲课方式和风格的改变,都不利于新生的学习和管理。特别是实习生缺乏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及教学经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从班主任工作角度而言,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和有力的工作方式和手段,也不利于良好班级班风的养成。这也是中学并不是很欢迎实习生进行长时间实习的主要原因。探索教育实践实习的新模式很有必要[4]。 一、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如何正确理解“创新”概念? 近年来,各师范院校都在尝试各种教学改革和改进,努力探讨适合自己院校的教学模式,争取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能有所突破,但在基础化学实验方面的改革和实践[5-6]多是从教师教学方面进行调整,比如改变“填鸭式”教学,采用提问式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微课等,同时针对课本内容,减少验证试验,增设综合性实验,但上述普遍性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学生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种情况,经过摸索和初步探索,将实验教学与大创项目相结合是一副针对上述弊病的良药。大创项目(创新实验项目)的实施也可以看成是实践教学中的一部分。将创新项目的形式和内容与实验教学相结合,需要换个角度理解“创新”二字。 大创项目即为“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何为“创新”?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 作者简介:张丽霞(1970-),女,汉族,河北藁城人,广西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广西南宁 53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6JGA256)的研究成果。 *联系人:huangcs@https://www.doczj.com/doc/1e11975884.html,

应用写作教学大纲

“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审定稿)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和要求 “应用写作”是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学类广告专业、社会学类秘书专业、政治学类行政管理专业、管理类乡镇管理专业等专业门类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实用性强,适用面广,是本门课程的特点。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获取为高级应用型人材所必备的文章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工作、学习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并为即将开始的毕业作业写作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以下三项具体要求: 第一,要使学生从理论上把握所学文体,掌握必备的写作理论知识。写作知识是对写作规律的总结,掌握写作知识,对于写好文章,特别是写好规范性极强的应用类文章是至关紧要的; 第二,要引导学生多接触文章实际,加深对所学文体的全面的认识。阅读是写作的先导和基础,通过范文的阅读,可以直接有所借鉴。同时,阅读能力本身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这项能力往往是同一个人的工作水平、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的。 在教学中,知识的讲授应当结合例文的分析进行,而例文的补充一定要慎重,要尽量选用写得规范的文章。 第三,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以通过写作实践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熟练的写作技巧。勤写多练,一直是写作教学中倍受重视的教学方法,本门课程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只有切实重视写作训练,并采用合理的训练手段,学生所学的写作知识才能转化为写作能力,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只讲不练,或练得不够,是不符合本门课程的教学规律,也无法实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的。 总之,本课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加强基本理论的讲授的同时,还应注重范文阅读和技能训练。在做到讲读结合,讲练并重的前提下,要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或者说写作训练的安排上多下功夫。 此外,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要注意同学生所学其他专业课程的配合和衔接,特别是在实际写作训练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体的写作,可使相关的专业知识直接得到应用。 二、课程的学时与学分 本门课程的课内学时数为72学时,共4分,开设一个学期。 学时的具体分配如下:

在Photoshop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探讨与实践

在Photoshop教学中应用案例 教学法的探讨与实践 王睿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是广大教师、学者和专家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一次案例教学课程的实例,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Photoshop教学;应用 Abstract:Case teaching is a kind of use case teaching method.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unit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 to demand more and more talents.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ety,is the teachers and scholars and experts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Through a case teaching examples,from theory and practi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is discussed. Key Words:Case teaching,Photoshop teaching,application Photoshop是技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介绍了Photoshop平面设计软件的使用。教学手段是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中讲解演示,学生在上机课中操作实例,教师辅导【1】。Photoshop是—

[应用型,课程改革,人才培养]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服务类专业礼仪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服务类专业礼仪课程改革与实践 一、服务类专业礼仪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课程改革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礼仪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具有易学、易懂、难养成的特点,不仅要学生了解礼仪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意识,掌握礼仪服务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该课程教学内容缺乏与行业对接、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这些都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鉴于此,为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礼仪教育是服务类专业教育的基础。对于服务类专业的学生,需要与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良好的礼仪素养在职场中显得尤为重要。从外在职业形象的塑造,到内在礼仪修养的展示,无不体现着对客人的尊重。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从基层到管理者,职业形象、待人接物、沟通交流等诸多能力都能体现于良好的礼仪素养。因此,礼仪教育是服务类专业的基础。 3.礼仪教育是职业礼仪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缺乏真实的职场环境,在礼仪课程学习中,如果单独按照传统模式教学,学生无法体会职业情景,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行业中去,也很难灵活地解决职场礼仪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此次课程改革,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再到考核方式,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紧密结合,礼仪知识与行业紧密结合,以达到提高学生职业礼仪素养和情感服务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措施 1.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任务为基础,以项目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对本学院的三个本科专业(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的礼仪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五大教学改革为指导思想,按照从出口往回找的思路进行调研,充分考虑行业的要求与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求,借鉴国内外旅游、酒店、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和礼仪类课程群教学改革经验,秉承学习的内容是工作任务,以完成工作任务深化学习内容的原则,编制课程教学大纲,面向行业岗位设计和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以1+4+1六大课程教学模块为项目依托(其中,第一个1为礼仪意识唤醒,4为职业形象塑造、待人接物处理、沟通交流应对、礼宾次序安排,第二个1为行业岗位礼仪),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模拟仿真实训来组织教学,使职业和岗位要求与仿真情境相符,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的紧密结合。课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设计了七大学习性典型任务和四个实训项目,这七大学习性典型任务为认知礼仪、职业妆容与职业着装、优雅姿态与服务手势、社会交往常用礼仪、如何有效沟通、学会次序安排、行业服务礼仪;四大实现项目为仪容仪表训练、仪态礼仪训练、服务用语训练、岗位礼仪训练。 2.教、学、练、做有机融合,注重教学过程实践性,建立基于提高学生情感服务能力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体系。以提高学生的情感服务能力为核心,从礼仪课程特点和本科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不断创新和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全面推广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仿真情境实训、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技能项目实训等,让学生在创设的工作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完成项目教学的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在仪容仪表礼仪训练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职业着装要求,会打领带、化淡妆;

希沃智慧教学平台实践应用的几点思考

希沃智慧教学平台有效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我校开办四年多来,始终重视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现代化教育教学变革工作,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开展智慧教育教学研究。为此,学校投入经费购买了31套希沃一体机,并相应安装了多种专业化教学应用工具软件,构筑了完整配套的希沃智慧教学平台。 为推动希沃智慧教学平台的应用,学校于2018年明确由笔者牵头,申报了《专业化教学软件在小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市级课题,对希沃智慧教学平台的实践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究。 一、希沃智慧教学平台的构成与功能 希沃智慧教学平台是由硬件设施和工具软件融合组建的集成化系统,是贯通备课和授课两个环节的一体化构件。一般来说,该平台由主机、投屏载体、传屏工具、智能笔、扩音套件、学生使用终端器等硬件构成,同时加载希沃智慧白板5.0、希沃授课助手、班级优化大师、视屏展台、微课、剪辑师等多种专业化教学应用工具软件。 从整个学校的希沃一体机应用来看,其主要具备如下功能: 1.资料检索功能。通过希沃智慧白板5.0,备课老师输入关键词,即能检索出相关的各类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 2.思维整理功能。主要体现在白板5.0的“思维导图”上。 在“思维导图”上,可以帮助师生把前面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逻辑架构的梳理,同时还可插入外部的图片、视频,从而能够形象生动地再现知识脉络。 3.素材编辑功能。希沃产品中提供了很多的教学素材,也集成了不少的半成品教学案例,老师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个性化修改。 尤其是“剪辑师”软件模块以及“扫描截图”功能的应用,让各类素材的编辑变得智能而便捷。

4.媒体融合功能。希沃具备了一般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所有常见功能,能够同时承载和传递包括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在内的各种媒体素材。更为难得的是,各类媒体素材在同一展示屏中的融合有相当多的方式可以实现。 5.人机对话功能。在希沃白板5.0上,师生通过触摸、拖拽、手绘等方式,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展示屏的媒体进行变更或重组;同时还能够输入语音和视频,从而实现多种方式的人机对话。 6.互动反馈功能。除了传统的师生互动之外,通过希沃白板 5.0,老师可以运用即时书写功能,对学生的答题进行现场批注和修改,并与其它学生进行集群地互动。另外,还可通过班级优化大师,实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授予星级,让学生时刻体验正向反馈的喜悦。 7.开放拓展功能。希沃具备将手机、PAD等外部媒介作为授课移动终端的支持功能,老师可以在讲课过程将手机、PAD通过WIFI链入到希沃智慧平台中,随时将手机、PAD的内容投映给全体孩子。 笔者最喜欢的一个典型应用是,在学生课堂练习之时,用手机将学生的解答过程录制下来,然后投映在大屏上,供全体学习点评或借鉴。 二、希沃智慧教学平台在实践应用中的优势体现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多媒体平台,希沃智慧教学平台的交互效果更为突出、应用操作更为便捷。概括来讲,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体现: 第一,备课素材的广泛可及性。在希沃白板5.0,备课和授课模式可以进行一键切换,从而灵活贯通了备课和授课两个环节。 老师在备课模式下,能够非常便捷地获得图片、文字、语音、视频等各类相关的素材。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希沃白板5.0还能提供半成品的课堂案例,老师可以对其进行个性化修改,形成适合班情学情的定制案例,既简便又实用。 第二,授课现场的灵活互动性。希沃白板5.0产品集素材编辑、媒体融合、人机交互、互动反馈等功能于一体,再加上希沃移动授课助手、剪辑师等软件模块的帮助,能够让老师与学生进行各种方式的现场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

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改革探索

河南教育(中旬)2011.8 近年,基于突出应用型、凝练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重要内容,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普遍原则和共识。实践教学是一个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涉及广泛的概念,实践教学改革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本文以电气信息类专业为例,对实践教学改革的现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立立足专业建设的实践教学时空结构体系,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和健康身心的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施应试教育,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传统教育模式惯性巨大,高校在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上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脱节、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创新能力弱、难以胜任实际工作等。因此,高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主要面向地方、面向社会经济建设一线培养高水平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要求理论以适用为标准,着重于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能力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也应有更大的、突出办学特色的舞台和空间。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现状 1.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已取得的成果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要形成强烈反差的背景下,许多同类院校都对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有益的成果和经验。如投入巨资改建改造传统实验室,重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管理模式,组建新的着重培养学生创新 能力的开放性实验室,着力丰富活跃第二课堂,积极创建实训、实习基地,鼓励教师参与纵向和横向工程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方案中要求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比保持在6:4以上,扭转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人才的“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状况,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 2.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实验题目大多为验证性实验,缺少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二是学生中学术氛围不浓厚,第二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外科技活动处于较低水平;三是课程设计环节被忽视,毕业设计质量低下;四是“双师型”教师数量少,教师总体实践动手能力有待提高;五是产学研合作处于低水平,实质性合作亟待深化;六是部分软硬件资源设备利用率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七是教学资源条块分割,缺乏有机整合。 三、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改革方案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电类专业已初步完成了第一阶段以硬件建设为主的实践教学改革,正面临着专业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制约,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注重软件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进而取得实践教学改革质的突破。应用型本科院校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到新阶段,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整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 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稳定现有理论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整体水平,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再上新台阶。具体方案是:建立与整体教学改革相协调、与理论教学环节互动沟通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学生、教师、院系、学校、社会全参与的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立体教学体系。 在涵盖各教学资源要素的立体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是实践教学深化改革方案的核心和关键。这个平台以本科院校院系建制和资源为依托,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实习见习、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产学研合作等模块,并通过这些基础实践模块的相互融合和互动,实现创新实践、创业实践的层次提升。这个方案强调实践教学平台与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单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为实现实践教学平台的有效运行和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要在方案中组建 收稿日期:2011-07-10 基金项目:本文系许昌学院教学研究课题(编号: 0200903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方波(1973-),男,许昌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王红艳(1980-),女,许 昌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装置及其应用。 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改革探索 方波,王红艳 (许昌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摘要:当前实践教学改革应从注重外延发展阶段逐步过渡到内涵提升的新阶段,建立立足专业建设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电气信息;实践教学 28

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稿)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和要求 “应用写作”是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学类广告专业、社会学类秘书专业及政治学类行政管理专业、管理类乡镇管理专业等其他有关管理专业、部分理工科专业等专业门类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实用性强,适用面广,是本门课程的特点。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获取为高级应用型人材所必备的文章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并为即将开始的毕业作业的写作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从本质上说,本门课程应为一门注重实用、讲求实效的技能型课程,强调学以致用,力求做到“教了便能学会”、“学会便能用上”,应是本门课程所依循的教学原则。 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以下三项具体要求: 第一,要使学生从理论上把握所学文体,掌握必备的写作理论知识。写作知识是对写作规律的总结,掌握写作知识,对于写好文章,特别是写好规范性极强的应用类文章是至关紧要的; 第二,要引导学生多接触文章实际,加深对所学文体的全面的认识。阅读是写作的先导和基础,通过范文的阅读,可以直接有所借鉴。同时,阅读能力本身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这项能力往往是同一个人的工作水平、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的。 在教学中,知识的讲授应当结合例文的分析进行,而例文的补充一定要慎重,要尽量选用写得规范的文章。

第三,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以通过写作实践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熟练的写作技巧。勤写多练,一直是写作教学中倍受重视的教学方法,本门课程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只有切实重视写作训练,并采用合理的训练手段,学生所学的写作知识才能转化为写作能力,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只讲不练,或练得不够,是不符合本门课程的教学规律,也无法实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的。 总之,本课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加强基本理论的讲授的同时,还应注重范文阅读和技能训练。在做到讲读结合、讲练并重的前提下,要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或者说写作训练的安排上多下功夫。 此外,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要注意同学生所学其他专业课程的配合和衔接,特别是在实际写作训练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体的写作,可使相关的专业知识直接得到应用。 二、课程的学时与学分 本门课程的课内学时数为72学时,共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学时的具体分配如下: 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时 1 概论 4 2 行政机关公文15 3 事务文书13 4 公关文书12 5 财经文书10 6 法律文书8 7 生活文书 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