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科大机械设计作业第1213章作业解答[1]

河科大机械设计作业第1213章作业解答[1]

河科大机械设计作业第1213章作业解答[1]
河科大机械设计作业第1213章作业解答[1]

第十二章滑动轴承

一、分析与思考题

12-20 在滑动轴承上开设油孔和油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 1 、应开设在非承载区;

2、油槽沿轴向不能开通。

12-21 一般轴承的宽径比在什么范围内?为什么宽径比不宜过大或过小?

答:一般B/d 为0.3 — 1.5 ;

B/d 过小,承载面积小,油易流失,导至承载能力下降。但温升低;

B/d 过大,承载面积大,油易不流失,承载能力高。但温升高。

12-22 滑动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些?

答:磨粒磨损,刮伤,咬粘(胶合),疲劳剥落和腐蚀。

12-23 对滑动轴承材料的性能有哪几方面的要求?答: 1 、良好的减摩性,耐磨性和抗咬粘性。

2 、良好的摩擦顺应性,嵌入性和磨合性。

3、足够的强度和抗腐蚀能力。

4、良好的导热性、工艺性、经济性。

12-24在设计滑动轴承时,相对间隙”的选取与速度和载荷的大小有何关系?

答:速度愈高,"值应愈大;载荷愈大,2值应愈小。

12-25验算滑动轴承的压力 p、速度v和压力与速度的乘积 pv,是不完全液体润滑滑轴承设计的内容,对液体动力润滑滑动轴承是否需要进行此项验算?为什么?

答:也应进行此项验算。因在起动和停车阶段,滑动轴承仍处在不完全液体润滑状态。另

外,液体动力润滑滑动轴承材料的选取也是根据[p]、[pv]、[V]值选取。

12-26试说明液体动压油膜形成的必要条件。

答:相对滑动的两表面间必须形成收敛的楔形间隙;有相对速度,其运动方向必须使油由大端流进,小端流出;润滑油必须有一定的粘度,且充分供油;

12-27对已设计好的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试分析在仅改变下列参数之一时,将如何影响该轴承的承载能力。

⑴转速 n=500r/min 改为 n=700r/min ;

⑵宽径比B/d由1.0改为0.8;

⑶ 润滑油由采用46号全损耗系统用油改为 68号全损耗系统用油

⑷ 轴承孔表面粗糙度由R Z=6.3卩m改为R z=3.2卩m

答:(1)承载能力T

(2)承载能力J

(3)nf,承载能力f

(4)R Z J ,允许h min 偏心率f,承载能力f。

12-28在设计液体润滑轴承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后,可考虑采取什么措施(对每种情况提出两种改进措施)?

⑴ 当 h min<[h min]时;

⑵当条件p<[p]、v<[v]、pv<[pv]不满足时;

⑶ 当计算入口温度t i偏低时。

答:(1)说明承载能力不够。可:d f;B f;nf;"J等。

(2)可改选材料;B f。

(3)说明轴承的温升过高,承载量过大。可:

d f, B f;"fnf等。

12-29液体动力润滑轴承承载能力验算合格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答; p W[p] ;pv < [pv] ;v w [v] ;h min > [h min ];t i >350—400C 。

12-30就液体动力润滑的一维雷诺方程-2 6 v h-3h

° ,说明形成液体动压润滑的必要条

x h3

件。

答:能承载,_2应大于0,所以:

x

n> 0,润滑油应有一定的粘度;

V >0,有相对速度;

h丰h° ,有楔形间隙,油由大端流进小端流出。

12-31图所示为两个尺寸相同的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其工作条件和结构参数(相对间隙

动力粘度n 、速度v 轴径d 、轴承宽度B )完全相同。试问哪个轴承的相对偏心率 x 较大

些?哪个轴承承受径向载荷 F 较大?哪个轴承的耗油量 Q 较大些?

答:偏心率:x =e/ S 半径间隙:S =R-r

题12—31图

后减

?「x 值不详 二q a

> q b

谁大无法判断

或当 x 在顶点左侧时,q a > q b

x 在顶点有侧时,q a

v q

b

二、 设计计算题

12-32起重机卷筒轴采用两个不完全液体摩擦径向滑动轴承支承, 已知每个轴承上的径向载

荷F=100KN 轴颈直径d=90mm 转速n=90r/min 。拟采用整体式轴瓦,试设计此轴承,并选 择润滑剂牌

号。

解:1、选宽径比 B/d=1, B=90mm

由表 12—2 ZCuZn16Si4 (16-4 硅黄铜)[p]=12Mpa [pv]=10Mpa 或:ZCuAI10Fe3 (10-3 铝青铜)[p]=15Mpa [pv]=12Mpa 表12—3 1号钙钠基脂。

没有合适的润滑油。

12-33有一不完全液体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轴颈直径 d=200mm 轴承宽度B=250mm 轴承材

(1)

X a >X b

F 22

2BC p

C P T 承载能力F f ; xf C p f

,所以,F a > F b ;

(3)令耗油量(或流量)系数为 G C q

q vBd

则:润滑油流量

q=C q 4 vBd ,由书中图12—16可知:

C q 随着X 的增大先增

Pv F Bd

100000

90 90 dn

60 1000

12.35Mpa

0.42

5.187Mpa.

m s

m/s [v]=2m/s m/s [v]=4m/s

a)

b)

料选用ZCuAI10Fe 3,当轴转速为 60r/min 、100r/min 、500r/min 时,轴承允许的最大径向载 荷各为多少?

解:由表 12— 2 ZCuAI10Fe3 ( 10-3 铝青铜)

[p]=15Mpa [pv]=12Mpa m/s [v]=4m/s F W B.d[p]=250 X 200 X 15=750KN

dn

v ---------

60 1000

V 3 >[v]

材料不合适。

F W [PV]Bd/v F 1 W 955.414 KN

F 2

W 573.065 KN

n=500r/min

时,v>[v] 12-34 一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 ,承受径向载荷 F=70kN,转速n=1500r/min 轴径直径 d=200mm 宽径比B/d=0.8,相对间隙? =0.0015,包角a =180°,采用32号全损耗系统用油

(无压供油),假设轴承中平均油温 t m =500

C,油的粘度n =0.018Pa.s ,求最小油膜厚度 h min 。 n =0.018

? =0.0015 C p

=1.74

h min =r ? (1- x )= 0.041445mm = 41.4 卩 m

v 3 5.236

???取 F=750 KN

取 F=573.065 KN

不满足。

解:由F

dBC

2 C

p

C p

Bd

n

30

157.08 1/s

d=0.2 m B=0.8d=0.16 m

表 12— 7 B/d=0.8 插值可得:

x =0.7237

12-35某转子的径向滑动轴承, 轴承的径向载荷 F=10000N,轴承宽径比B/d=1.0,轴径的转 速n=1000r/min ,载荷方向一定,工作情况稳定,轴承相对间隙

颈圆周速度,m/s ),轴颈和轴瓦的表面粗糙度 R Zi =3.2卩m R z2=6.3卩m 轴瓦材料的[p]=20MPa ,

[v]=15m/s , [pv]=15MPa.m/s ,油的粘度n =0.028Pa.s 。

⑴求按混合摩擦润滑(不完全液体润滑)状态设计时,轴颈的直径 d =?。

⑵ 将由⑴求出的轴颈直径进行圆整, (尾数为0或5),试问在题中给定条件下此轴承

能否达到液体润滑状态?

解:(1) 按不完全液体润滑状态,设计轴颈直径:

由 F/(dB ) < [P] , B/d=1 得

F :1 104 d

------ mm 22.36mm

[P] 20

,

F dn

「 、 /曰

F n

由 pv .

[ pv]得 d

34.907 mm

Bd 60 1000

60000[pv]

???应取 d=35 mm 验算 v= n dn/60000=1.8326m/s v [v]=15m/s ⑵按液体润滑状态计算

h min

[h min ]=S(R z1+F Z2)=2(3.2+6.3)=0.019 mm

因为h min <[h min ],故该轴承在题中给定的条件下不能达到液体润滑状态。

计算承载量系数: C p F

p

2 2

10000

2

0.0009308

vB 2

0.028 1.8326 0.035

再由C p 和B/b=1,查表12 — 7得: 偏心率 X~ 0.75

计算最小油膜厚度

h min

=r 书

(1- X )=17.5 X

0.0009308(1-0.75)=0.00407225mm

计算许用最小油膜厚度,取S=2

计算轴承相对间隙

0.84 v 10 3

(v 为轴

0.84

v 10 3

0.0009308

第十三章滚动轴承

三、分析与思考题

13— 26滚动轴承共分几大类型?写出它们的类型代号及名称,并说明各类轴承受何种载荷 (径向或轴向)。 答:

13— 27为什么30000型和70000型轴承常成对使用?成对使用时,什么叫正装及反装?什 么叫“面对面”及“背靠背”安装?试比较正装及反装的特点。

答:30000型和70000型轴承只能承受单方向的轴向力,成对安装时才能承受双向轴向力。 同时这两类轴承的公称接触角

a 大于零,承受径向载荷时会产生内部轴向力, 为避免轴在内

部轴向力作用下产生轴向移动, 30000型和70000型轴承通常应成对使用。 正装和反装是对轴的两个支承而言, 两个支承上的轴承外套圈薄边相对

(大口径)安装叫正

装,外套圈厚边相对(小口径)安装叫反装。 “面对面”和“背靠背”安装是对轴的一个支 承而言,一个支承上的两个轴承大口径相对为“面对面” 安装,小口径相对为“背靠背”安装。 正装:轴热伸长可能会使轴承卡死; 反装:轴热伸长会使受载滚动体个数减少。

13— 28滚动轴承的寿命与基本额定寿命有何区别?按公式 L=(C/P) £

计算出的L 是什么含

义?

答:轴承的寿命是指出现点蚀前的寿命(转速)

,是一般概念的寿命。在一批轴承中,各个

轴承的寿命离散性很大。而基本额定寿命是指对于点蚀失效具有 90%可靠度的寿命。是一

个特定意义的寿命。L=(C/P) £

中的L 为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单位为

106

转。

13— 29滚动轴承基本额定动载荷 C 的含义是什么?当滚动轴承上作用的当量动载荷不超过 C 值时,轴承是否就不会发生点蚀破坏?为什么? 答:C 的含义见教材。

当PC 时,轴承是否发生点蚀要具体分析。 当说要求的工作寿命等于 (C/P)'时,出现点蚀的 概率为10%;大于(C/P)'时,概率大于10%;小于(C/P)'时,概率小于10%。总有点蚀出现 的可能性,仅概率大小不同。

13— 30对同一型号的滚动轴承,在某一工作状况下的基本额定寿命为 仅将轴承所受的当量动载荷增加一倍,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将为多少? 答:对于球轴承,当P T 2P, L (-C)3

-(C)3

-L

2P 8 P 8

13— 31滚动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些?公式 L=(C/P) £

是针对哪种失效形式建立起来

的?

答:滚动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有:疲劳点蚀、塑性变形、磨粒磨损、粘着磨损(胶合)等。 公式 L=(C/P ) 是针对疲劳点蚀失效形式建立起来的。

(C)10

1

1 , L 2P

10.1 P

10.1

对于滚子轴承,当 P T 2P, L

L 。若其它条件不变,

13— 32 你所学的滚动轴承中,哪几类滚动轴承是内、外圈可分离的?

答: 29000、30000、N0000 、NU0000 、NJ0000、NA0000 型轴承的内外圈是可以分离的。推力轴承51000 和 52000 型轴承的轴圈和座圈是可以分离的。

13— 33 什么类型的滚动轴承在安装时要调整轴承游隙?常用哪些方法调整轴承游隙?答:29000、30000、70000、51000、52000 型轴承的游隙大小是可变的,安装时应根据使用要求进行调整。其它轴承都有规定的游隙系列,使用时通常不调整游隙。游隙的大小可通过垫片、调整螺母等方法进项调整。

13— 34 滚动轴承支承的轴系,其轴向固定的典型结构形式有三类:

(1)两支点各单向固定:

( 2)一支点双向固定,另一支点游动:

(3)两支点游动。试问这三种类型各适用什么场合?答:两支点各单向固定的支承方式用于工作温度变化较小且支承跨度不大的短轴;一支点双向固定,另一支点游动的支承方式用于工作温度变化较大且支承跨度较大的长轴;两支点游动的支承方式用于人字齿轮的游动齿轮轴。

13— 35 一高速旋转、传递较大功率且支承跨距较大的蜗杆轴,采用一对正装的圆锥滚子轴承作为支承。是否合适?为什么?答:因为蜗杆传动效率低。若传递功率大,转速高,则温升大。蜗杆采用正装结构时,蜗杆轴热伸长会使轴承卡死。如果采用反装结构,轴伸长不会使轴承卡死,但会使受载滚动体个数减少。因此,对这种蜗杆传动应采用一端双向固定,一端游动的支承方案。

13— 36 滚动轴承的回转套圈和不回转套圈与轴颈或机座装配时所采用的配合性质有何不同?常选用什么配合?其配合的松紧程度与圆柱公差标准中相同配合有何不同?答:滚动轴承回转套圈与轴颈或机座的配合应紧一些,常选用过盈配合;不回转套圈与轴颈或机座的配合应松一些,常选用间隙或过渡配合,目的在于允许其略有转动,工作中可适当改变套圈的受力位置,对提高寿命有利。滚动轴承是标准件,配合应以它为基准。滚动轴承内孔的尺寸公差带采用上偏差为零、下偏差为负的分布,这与通常的基孔制配合中基准孔的尺寸公差带不同,因而滚动轴承内圈配合在采用同样的配合符号时,比通常圆柱公差标准中的基孔制配合略紧。滚动轴承外圈与机座孔的配合与圆柱公差标准中规定的基轴制同类配合相比较,配合性质的类别基本一致,但由于轴承外径的公差值较小,因而配合也较紧。

13— 37 在圆锥齿轮传动中,小圆锥齿轮的轴常支承在套杯里,采用这种结构形式有何优点?答:采用这种结构形式有利于调整小圆锥齿轮轴的位置,目的在于保证锥顶重合,保证全齿宽啮合。同时通过调整轴承外圈或内圈的轴向位置,可使轴承达到理想的游隙或所要求的预紧程度。

13— 38滚动轴承常用的润滑方式有哪些?具体选用时应如何考虑?答:滚动轴承常用的润滑方式有油润滑、润滑脂及固体润滑剂润滑。

具体选用时主要根据滚动轴承的dn值选取适当的润滑方式,参见教材p324

13— 39接触式密封有哪几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分别适用于什么速度范围?

答:接触式密圭寸有:

1.毡圈密封:这种密封主要用于润滑脂的场合,用于滑动速度小于4~5m/s的地方;

2.唇形密封圈:用于滑动速度小于10~15m/s的地方;

3.密封环:用于滑动速度小于60~100m/s的地方。

13— 40在唇形密封圈密封结构中,密封唇的方向与密封要求有何关系?

答:在唇形密封圈密封结构中,密封唇的方向要朝向密封的部位,即如果主要是为了封油,密封唇应对着轴承(朝内);如果主要是为了防止外物侵入,则密封唇应背着轴承(朝外)如果两个作用都要有,最好使用密封唇反向放置的两个唇形密封圈。

四、设计计算题

13— 41某转轴由一对代号为30312的圆锥滚子轴承支承,轴上斜齿轮的轴向分力F a=5000N 方向如图。已知两轴承的径向支反力Fn=13600N,F2=22100N轴的转速n=720r/min,运转中有中等冲击,轴承工作温度小于120° C试计算轴承的寿命。

F

r1

F r2

解:由《机设》表 13-7知:F d=F r/(2y)

由《机设课程设计》查得30312圆锥滚子轴承:e 1.5tg , y

0.4ctg ,C r 162KN

12 57 10 12.95278 , e 0.345, y 1.74

题13—41图

F d1

F r1 13600

2 y 2 1.74 3908N, F d2

F r2 22100

2 1.74 3.48

6351N ,方向如图示,

F a 3908 5000 8908N F d2,轴承 2 压紧,轴承 1 d2 , 放松

F d1 3908N, F a2 F d1 F a 8908N

F 1

F

r1

08

0.287 e,

13600

f p F M (1.2 1.8) 13600 (16320 24480) N F a2

8908 22100 0.40 e

,

f p (XFd

yF a2) (1.

2 1.8)(0.4

22100 1.74 8908) (29208 43812)N

P L h 106

C r 10

~3

60n F 2

106

60 720 162000

10

~3

29208 43812

(6987 1809) h

13— 42 两齿轮上的轴向分力分别为

F r2=12500N 求两轴承的轴向力 F a1、冃2;当量动载荷 R1、R 2。 如图所示, 安装有两个斜齿圆柱齿轮的转轴由一对代号为 F ae1=3000N F ae2=5000N 方向如图。

7210AC 的轴承支承。已知 轴承

所受径向载荷 F r1 =8600N

解:由《机设》表 13-7知:F d =0.68F r 由《机设课程设计》查得 7210AC 轴承: x 0.41, y 0.87,e 0.68 C r

31.5KN,C 0r 25.2KN F d1 F

d2 0.68 0.68 方向如图示, F

d1

F

ae1

8600 12500 5848N, 8500N, X

F ae2

题13—42图

8848N F d2 F ae2 13500N ,轴承 1 “压紧”,轴承 2 “放松”,

F d2

10500

F r1

8600

e,

P rl f p(XFn yFaJ (1.0~1.2)(0.41 8600 0.87 10500) (12661~ 15193)N

F a2 8500 0.68 e,

F r2 12500

P r2 f P F r2 (1.0 ~1.2) 12500 (12500 ~ 15000) N

13— 43 一对7210AC轴承分别受径向力F“=8000N F「2=5200N轴上作用F A力(方向如图)。试求下列情况下各轴承的内部轴向力F d及轴向力F a°( 1) F A=2200N( 2) F A=900N( 3) F A=1904N

(4) F A=0N(

解:由《机设》表13-7 知:F d=0.68F r F d10.68F r10.68 8000 5440N,

F d2 0.68F r2 0.68 5200 3536N,

(1) F A=2200N时:

题13—43图

13— 44圆锥齿轮减速器输入轴由一对代号为30206的圆锥滚子轴承支承,已知两轴承外圈

间距为72mm锥齿轮平均分度圆直径d=56.25mm齿面上的圆周力F=1240N径向力F「=400N 轴向力F a=240N各力方向如图所示。求轴承的当量动载荷

解:由《机设课程设计》查得30206轴承:

接触角a=14°2' 10〃=14.036111 °

e=1.5tg O=0.375

,y=0.4ctg a=1.6

x=0.4 , a=14

???L=72+2a=100,L1=64-a=50

F r1H L F a d m /2 F r L1

F r1H

132.5N

F r2H F r1H F r 532.5

F r1V F t/2 620N,

F r2V F r1V F t 1860N

L 1L1

a

■ ■

72

a

■ ■,

W1JR

64」|

■ [

F d2 V

—?

k L?

pd

L1

----

F r

F r

F r2H

d m/2

F d2 F A 3536 2200 5736 F di 轴承 1 “压紧”,轴承 2 “放松”,

F ai F d2 F A 5736N,F a2 F d2 3536N

(2) F A=900N时:

F d 2 F A3536 900 4436 F d1 轴承1 “放松”,轴承2 “压紧”,

F a1 F d1 5440N,F a2 F d1 F A 4540N

(3) F A=1904N时:

F d 2 F A3536 1904 5440 F d1 轴承1和2的轴向力等于各自的内部轴向力,

F a1 F d1 5440N,F a2 F d2 3536N

(4) F A=0N时:轴承1和2的轴向力相等且等于两内部轴向力中的大值,

F al F a2 max( F d1, F d2 ) F d1 5440N

F r1

p1、P r2 o

F r1H

F r 2 ■, F r 2H F r2V 1935 N

由《机设》表13-7

F d1 F M/(2 y) 198N

F d2 F r2/(2 y) 605N 题13—44图

F d1 F a 438 F d2 605 轴承1 “压紧”,轴承2 “放松”,

F a1 F d2 F a 365N,F a2 F d2 605N

F a1 F r1 3650.575 e, P r1

634

(1.0~ 1.2)(0.4 634 1.6 365) (838 1005) N

F a2

FZ

0.312 e, P r2(1.0~ 1.2) 1935 (1935 ~ 2322)N

1935

五、结构设计与分析题

13— 45按要求在给出的结构图中填画合适的轴承(图中箭头示意载荷方向)。

知:F d=R/(2y)

小游动支承 小单向周定支承

。廉受甲洶性力袁祇

题13—45图

13— 46图示为采用一对反装圆锥滚子轴承的小锥齿轮轴承组合结构。指出结构中的错误, 加以改正并画出轴向力的传递路线。

题13

46

町单佝固定支祇

b )双向曲定支

13- 47试分析图示轴系结构的错误,并加以改正。齿轮用油润滑、轴承用脂润滑。

机械设计作业集第3章答案解析

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 一、选择题 3—1 零件的截面形状一定,当截面尺寸增大时,其疲劳极限值将随之 C 。 A 增加 B 不变 C 降低 D 规律不定 3—2 在图中所示的极限应力图中,工作应力有C 1、C 2所示的两点,若加载规律为r=常数。在进行安全系数校核时,对应C 1点的极限应力点应取为 A ,对应C 2点的极限应力点应取为 B 。 A B 1 B B 2 C D 1 D D 2 3—3 同上题,若加载规律为σm =常数,则对应C 1点 的极限应力点应取为 C ,对应C 2点的极限应力点 应取为 D 。 A B 1 B B 2 C D 1 D D 2 题3—2图 3—4 在图中所示的极限应力图中,工作应力点为C ,OC 线与横坐标轴的交角θ=600 ,则该零件 所受的应力为 D 。 A 对称循环变应力 B 脉动循环变应力 C σmax 、σmin 符号(正负)相同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 D σmax 、σmin 符号(正负)不同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 3—5 某四个结构及性能相同的零件甲、乙、丙、丁,若承受最大应力的值相等,而应力循环特性r 分别为+1、-1、0、,则其中最易发生失效的零件是 B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6 某钢制零件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σ-1=300MPa ,若疲劳曲线指数m=9,应力循环基 数N 0=107,当该零件工作的实际应力循环次数N=105 时,则按有限寿命计算,对应于N 的疲劳极限σ-1N 为 C MPa 。 A 300 B 420 C D 3—7 某结构尺寸相同的零件,当采用 C 材料制造时,其有效应力集中系数最大。 A HT200 B 35号钢 C 40CrNi D 45号钢 3—8 某个40Cr 钢制成的零件,已知σB =750MPa ,σs =550MPa ,σ-1=350MPa ,ψσ=,零件危险截面处的最大工作应力量σmax =185MPa ,最小工作应力σmin =-75MPa ,疲劳强度的综合影响系数K σ=,则当循环特性r=常数时,该零件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S σa 为 B 。 A B 1.74 C D 3—9 对于循环基数N 0=107 的金属材料,下列公式中, A 是正确的。 A σr m N=C B σN m =C C 寿命系数m N N N k 0/ D 寿命系数k N < 3—10 已知某转轴在弯-扭复合应力状态下工作,其弯曲与扭转作用下的计算安全系数分别为 S σ=、S τ=,则该轴的实际计算安全系数为 C 。 A B 6.0 C D 3—11 在载荷和几何尺寸相同的情况下,钢制零件间的接触应力 A 铸铁零件间的接触应力。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小于等于 3—12 两零件的材料和几何尺寸都不相同,以曲面接触受载时,两者的接触应力值 A 。 A 相等 B 不相等 C 是否相等与材料和几何尺寸有关 D 材料软的接触应力值大 3—13 两等宽的圆柱体接触,其直径d 1=2d 2,弹性模量E 1=2E 2,则其接触应力为 A 。 A σH1=σH2 B σH1=2σH2 C σH1=4σH2 D σH1=8σH2 S m σa O σ

(完整版)《机械设计基础》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作业答案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1-1 1-2 1-3 1-4 1-5

自由度为: 1 1 19 21 1 )0 1 9 2( 7 3 ' )' 2( 3 = -- = - - + ? - ? = - - + - =F P P P n F H L 或: 1 1 8 2 6 3 2 3 = - ? - ? = - - = H L P P n F 1-6 自由度为 1 1 )0 1 12 2( 9 3 ' )' 2( 3 = - - + ? - ? = - - + - =F P P P n F H L 或: 1 1 22 24 1 11 2 8 3 2 3 = -- = - ? - ? = - - = H L P P n F 1-10

自由度为: 1 128301)221142(103')'2(3=--=--?+?-?=--+-=F P P P n F H L 或: 1 22427211229323=--=?-?-?=--=H L P P n F 1-11 2 2424323=-?-?=--=H L P P n F 1-13:求出题1-13图导杆机构的全部瞬心和构件1、3的角速度比。 1334313141P P P P ?=?ωω

1 1314133431==P P ω 1-14:求出题1-14图正切机构的全部瞬心。设s rad /101=ω,求构件3的速度3v 。 s mm P P v v P /20002001013141133=?===ω 1-15:题1-15图所示为摩擦行星传动机构,设行星轮2与构件1、4保持纯滚动接触,试用瞬心法求轮1与轮2的角速度比21/ωω。 构件1、2的瞬心为P 12 P 24、P 14分别为构件2与构件1相对于机架的绝对瞬心 1224212141P P P P ?=?ωω

机械设计习题与参考答案

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给出的A、B、C、D中选一个答案) 1 当螺纹公称直径、牙型角、螺纹线数相同时,细牙螺纹的自锁性能比粗牙螺纹的自锁性能。 A. 好 B. 差 C. 相同 D. 不一定 2 用于连接的螺纹牙型为三角形,这是因为三角形螺纹。 A. 牙根强度高,自锁性能好 B. 传动效率高 C. 防振性能好 D. 自锁性能差 3 若螺纹的直径和螺旋副的摩擦系数一定,则拧紧螺母时的效率取决于螺纹的。 A. 螺距和牙型角 B. 升角和头数 C. 导程和牙形斜角 D. 螺距和升角 4 对于连接用螺纹,主要要求连接可靠,自锁性能好,故常选用。 A. 升角小,单线三角形螺纹 B. 升角大,双线三角形螺纹 C. 升角小,单线梯形螺纹 D. 升角大,双线矩形螺纹 5 用于薄壁零件连接的螺纹,应采用。 A. 三角形细牙螺纹 B. 梯形螺纹 C. 锯齿形螺纹 D. 多线的三角形粗牙螺纹 6 当铰制孔用螺栓组连接承受横向载荷或旋转力矩时,该螺栓组中的螺栓。

A. 必受剪切力作用 B. 必受拉力作用 C. 同时受到剪切与拉伸 D. 既可能受剪切,也可能受挤压作用 7 计算紧螺栓连接的拉伸强度时,考虑到拉伸与扭转的复合作用,应将拉伸载荷增加到原来的 倍。 A. B. C. D. 8 采用普通螺栓连接的凸缘联轴器,在传递转矩时,。 A. 螺栓的横截面受剪切 B. 螺栓与螺栓孔配合面受挤压 C. 螺栓同时受剪切与挤压 D. 螺栓受拉伸与扭转作用 9 在下列四种具有相同公称直径和螺距,并采用相同配对材料的传动螺旋副中,传动效率最高的是。 A. 单线矩形螺旋副 B. 单线梯形螺旋副 C. 双线矩形螺旋副 D. 双线梯形螺旋副 10 在螺栓连接中,有时在一个螺栓上采用双螺母,其目的是。 A. 提高强度 B. 提高刚度 C. 防松 D. 减小每圈螺纹牙上的受力 11 在同一螺栓组中,螺栓的材料、直径和长度均应相同,这是为了。 A. 受力均匀 B. 便于装配. C. 外形美观 D. 降低成本

机械设计B,次作业客观题答案

机械设计B第1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3道小题) 1. 对于大量生产,形状较复杂、尺寸大的零件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毛坯。 (A)自由锻造 (B)冲压 (C)模锻 (D)铸造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2. 对于联接用螺纹,主要要求联接可靠,自锁性能好,故常选用________。 (A)升角小,单线三角形螺纹 ??(B)?升角大,双线三角形螺纹 ??(C)?开角小,单线梯形螺纹 ??(D)?升角大,双线矩形螺纹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3. 在螺栓联接中,有时在一个螺栓上采用双螺母,其目的是_______。 ??(A)?提高强度 ??(B)?提高刚度 ??(C)?防松 ??(D)?减小每圈螺纹牙上的受力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4. 在螺栓联接设计中,若被联接件为铸件,则有时在螺栓孔处制做沉头座孔或凸台,其目的是_______。 ??(A)?避免螺栓受附加弯曲应力作用 ??(B)?便于安装

??(C)?为安置防松装置 ??(D)?为避免螺栓受拉力过大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5. 普通平键联接工作时,键的主要失效形式为_________。 ??(A)?键受剪切破坏 ??(B)?键侧面受挤压破坏 ??(C)?剪切与挤压同时产生 ??(D)?磨损和键被剪断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6. 采用两个普通平键时,为使轴与轮毅对中良好,两键通常布置成_________。 ??(A)?相隔180度 ??(B)?相隔120~130度 ??(C)?相隔90度 ??(D)?在同一母线上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7. 带张紧的目的是_______。 ??(A)?减轻带的弹性滑动 ??(B)?提高带的寿命 ??(C)?改变带的运动方向 ??(D)?使带具有一定的初拉力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机械设计作业答案

第五章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 一、选择题 5—1 螺纹升角ψ增大,则联接的自锁性C,传动的效率A;牙型角 增大,则联接的自锁性A,传动的效率C。 A、提高 B、不变 C、降低 5—2在常用的螺旋传动中,传动效率最高的螺纹是 D 。 A、三角形螺纹 B、梯形螺纹 C、锯齿形螺纹 D、矩形螺纹 5—3 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需要经常装拆时,往往采用A 。 A、双头螺柱联接 B、螺栓联接 C、螺钉联接 D、紧定螺钉联接 5—4螺纹联接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C。 A、增加螺纹联接的轴向力 B、增加螺纹联接的横向力 C、防止螺纹副的相对转动 D、增加螺纹联接的刚度 5—5对顶螺母为A防松,开口销为B防松,串联钢丝为B防松。 A、摩擦 B、机械 C、不可拆 5—6在铰制孔用螺栓联接中,螺栓杆与孔的配合为B。 A、间隙配合 B、过渡配合 C、过盈配合 5—7在承受横向工作载荷或旋转力矩的普通紧螺栓联接中,螺栓杆C作用。 A、受剪切应力 B、受拉应力 C、受扭转切应力和拉应力 D、既可能只受切应力又可能只受拉应力 5—8受横向工作载荷的普通紧螺栓联接中,依靠A来承载。 A、接合面间的摩擦力 B、螺栓的剪切和挤压 C、螺栓的剪切和被联接件的挤压 5—9受横向工作载荷的普通紧螺栓联接中,螺栓所受的载荷为B;受横向工作载荷的铰制孔螺栓联接中,螺栓所受的载荷为A;受轴向工作载荷的普通松螺栓联接中,螺栓所受的载荷是A;受轴向工作载荷的普通紧螺栓联接中,螺栓所受的载荷是D。 A、工作载荷 B、预紧力 C、工作载荷+预紧力 D、工作载荷+残余预紧力 E、残余预紧力 5—10受轴向工作载荷的普通紧螺栓联接。假设螺栓的刚度C b与被联接件的刚度C 相等,联接的预紧力为F0,要求受载后接合面不分离,当工作载荷F等于预紧力F0 m 时,则D。 A、联接件分离,联接失效 B、被联接件即将分离,联接不可靠 C、联接可靠,但不能再继续加载 D、联接可靠,只要螺栓强度足够,工作载荷F还可增加到接近预紧力的两倍 5—11重要的螺栓联接直径不宜小于M12,这是因为C。 A、要求精度高 B、减少应力集中 C、防止拧紧时过载拧断 D、便于装配

机械设计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机械设计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零件 2.通用零件专用零件 3.零件构件 4.直接接触可动 5.运动副构件传递运动和力 6.主动构件从动构件机架 7.平面高副平面低副 8.机器机构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三、选择题: 1.C 2.B 3.B 4.D 5.C 6.D 四、综合题: 1.答:机器基本上是由动力部分、工作部分和传动装置三部分组成。动力部分是机器动力的来源。工作 部分是直接完成机器工作任务的部分,处于整个传动装置的终端,其结构形式取决于机器的用途。 传动装置是将动力部分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作部分的中间环节。 2.答:低副是面接触的运动副,其接触表面一般为平面或圆柱面,容易制造和维修,承受载荷时单位面 积压力较低(故称低副),因而低副比高副的承载能力大。低副属滑动磨擦,摩擦损失大,因而效率较低;此外,低副不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高副是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承受载荷时单位面积压力较高(故称高副),两构件接触处容易磨损,寿命短,制造和维修也较困难。高副的特点是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3.答:机构运动简图能够表达各构件的相对运动关系、揭示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其绘制步骤如下: (1)分析机构运动,确定构件数目。(2)确定运动副的类型和数量。(3)确定视图平面。 (4)徒手画草图并测量各运动副之间的相对位置。 (5)选择适当的长度比例尺μl= a mm/mm,并将实长换算为图长。(6)完成机构运动简图。 作业二 一、填空题: 1.转动副 2. 2 1 1 3.曲柄摇杆双曲柄双摇杆 4.双曲柄 5.曲柄滑块 6.转动导杆 7.对心曲柄滑块偏置曲柄滑块 8.整周转动往复直线移动 9.转动导杆摆动导杆 10.工作行程比空回行程所需时间短 11.凸轮从动件机架 12.低高 13.高副预期 14.盘形凸轮移动凸轮 15.尖顶滚子平底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选择题: 1.B 2.A 3.D 4.A 5.A 6.D 7.A 8.A 9.A 10.C 四、综合题:

机械设计作业集(答案)

机械设计作业集(答案) 第五章螺纹 一、简答题 1.相同公称直径的细牙螺纹和粗牙螺纹有何区别? 答普通三角螺纹的牙型角为60 0,又分为粗牙螺纹和细牙螺纹,粗牙螺纹用于—般连接,细牙螺纹在相同公称直径时,螺距小、螺纹深度浅、导程和升角也小,自锁性能好,适合用于薄壁零件和微调装置。细牙螺纹的自锁性能好,抗振动防松的能力强,但由于螺纹牙深度浅,承受较大拉力的能力比粗牙螺纹差。 2.螺栓、双头螺柱、紧定螺钉连接在应用上有何不同? 答 (1)普通螺栓连接:被连接件不太厚,螺杆带钉头,通孔不带螺纹,螺杆穿过通孔与螺母配合使用。装配后孔与杆间有间隙,并在工作中不许消失,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可多个装拆,应用较广。 (2)精密螺栓(铰制孔螺栓)连接:装配间无间隙,主要承受横向载荷,也可作定位用,采用基孔制配合铰制扎螺栓连接。 (3)双头螺柱连接:螺杆两端无钉头,但均有螺纹,装配时一端旋入被连接件,另一端配以螺母,适于常拆卸而被连接件之一较厚时。装拆时只需拆螺母,而不将双头螺栓从被连接件中拧出。 (4)螺钉连接:适于被连接件之一较厚( 上带螺纹孔) 、不需经常装拆、受载较小的情况。一端有螺钉头、不需螺母。 (5)紧定螺钉连接:拧入后,利用杆末端顶住另一零件表面或旋入零

件相应的缺口中以固定零件的相对位置。可传递不大的轴向力或扭矩。 3.为什么多数螺纹连接都要求拧紧?预紧的目的是什么? 答绝大多数螺纹连接在装配前都必须拧紧,使连接在承受工作载荷之前,预先受到力的作用。这个预先加的作蝴用力称为顶紧JJ 力。预紧的目的在于增强连接的紧密性和可靠性,以防止被连接件在受力后出现松动、缝隙或发生滑移。 4.连接用螺纹已经满足自锁条件,为什么在很多连接中还要采取防松措施? 答; 对于一般单线螺纹,螺旋升角小于螺旋副的当量摩擦角,本身能满足自锁条件,但是在冲击、振动或变载荷作用下,螺旋副摩擦力可能减小或瞬时消失,多次反复作用后,就可能松脱。另外,在温度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反复的热胀冷缩,也会造成松脱。 5.防松原理和防松装置有哪些? 答防松的根本在于防止螺旋副在受载荷时发生相对转动,防松的方法分为:摩擦防松、机械防松和破坏螺旋副关系的永久防松。具体装置如下; (1)摩擦防松:对顶螺母,弹簧垫图,自锁螺毋。 (2)机械防松:开口销与六角开槽螺母,止动垫圈,串联钢丝。 (3)破坏螺旋副关系的永久防松:铆合,冲点,涂胶粘剂。 6.为什么只受预紧力的紧螺栓连接,对螺栓的强度计算要将预紧力增大到它的1.3 倍按纯拉伸计算? 答受顶紧力的紧螺栓连接在拧紧力矩的作用下,螺栓除了要受到顶

《机械设计基础》答案.. ()()

《机械设计基础》作业答案 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1-1 1-2 1-3 1-4 1-5 自由度为: 或: 1-6 自由度为 或: 1-10 自由度为: 或: 1-11 1-13:求出题1-13图导杆机构的全部瞬心和构件1、3的角速度比。 1-14:求出题1-14图正切机构的全部瞬心。设s rad /101=ω,求构件3的速度3v 。 1-15:题1-15图所示为摩擦行星传动机构,设行星轮2与构件1、4保持纯滚动接触,试用瞬心法求轮1与轮2的角速度比21/ωω。 构件1、2的瞬心为P 12 P 24、P 14分别为构件2与构件1相对于机架的绝对瞬心

1-16:题1-16图所示曲柄滑块机构,已知:s mm l AB /100=,s mm l BC /250=, s rad /101=ω,求机构全部瞬心、滑块速度3v 和连杆角速度2ω。 在三角形ABC 中, BCA AB BC ∠= sin 45sin 0 ,52sin = ∠BCA ,5 23cos =∠BCA , 0 45 sin sin BC ABC AC =∠,mm AC 7.310≈ 1-17:题1-17图所示平底摆动从动件凸轮1为半径20=r 的圆盘,圆盘中心C 与凸轮回转中心的距离mm l AC 15=,mm l AB 90=,s rad /101=ω,求00=θ和0180=θ时,从动件角速度2ω的数值和方向。 00=θ时 方向如图中所示 当0180=θ时 方向如图中所示

第二章 平面连杆机构 2-1 试根据题2-1图所注明的尺寸判断下列铰链四杆机构是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还是双摇杆机构。 (1)双曲柄机构 (2)曲柄摇杆机构 (3)双摇杆机构 (4)双摇杆机构 2-3 画出题2-3图所示各机构的传动角和压力角。图中标注箭头的构件为原动件。 2-4 已知某曲柄摇杆机构的曲柄匀速转动,极位夹角θ为300,摇杆工作行程需时7s 。试问:(1)摇杆空回程需时几秒?(2)曲柄每分钟转数是多少? 解:(1)根据题已知条件可得: 工作行程曲柄的转角01210=? 则空回程曲柄的转角02150=? 摇杆工作行程用时7s ,则可得到空回程需时: (2)由前计算可知,曲柄每转一周需时12s ,则曲柄每分钟的转数为 2-5 设计一脚踏轧棉机的曲柄摇杆机构,如题2-5图所示,要求踏板CD 在水平位置上下各摆100,且mm l mm l AD CD 1000,500==。(1)试用图解法求曲柄AB 和连杆BC 的长度;(2)用式(2-6)和式(2-6)'计算此机构的最小传动角。 解: 以踏板为主动件,所以最小传动角为0度。 2-6 设计一曲柄摇杆机构。已知摇杆长度mm l 1003=,摆角030=ψ,摇杆的行程速比变化系数2.1=K 。(1)用图解法确定其余三杆的尺寸;(2)用式(2-6)和式(2-6)'

机械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9章 齿轮传动设计 习题解答 9.2 有一渐开线直齿轮如题图所示,用卡尺测量得两个齿和三个齿反向渐开线之间的法向距离(称为公法线长度)分别为mm 11.382=W 和mm 73.613=W ,齿顶圆直径mm 208=a d ,齿根圆直径mm 172=f d ,数得齿数其24=z 。试求: (1)该齿轮的模数m 、分度圆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 a h 和顶隙系数?c ; (2)分度圆直径d 、、基圆直径b d 、齿厚s 及齿顶厚a s 。 题9.2图 解:(1)απcos 23m p W W b ==?。 取°=20α进行试算,则mm 001.820cos 11 .3873.61=° ?=πm , 考虑测量误差,可知该齿轮的模数应为mm 8=m 。 因)2(?+=a a h z m d ,即)224(8208?+=a h ,故1=? a h 因)22(????=c h z m d a f ,即)224(8172???=c ,故25.0=?c (2)mm 192248=×==mz d ,mm 421.18020cos 248cos =°×==αmz d b 以下按标准齿轮进行计算:mm 566.122/82/===ππm s )(2ααinv inv r r r s s a a a a ??=,°===842.29)104/21.90arccos()/arccos(11a b a r r α 052838.0180/842.29842.29tan tan =°°?°=?==παααθa a a a inv (也可查表9.2) 014904.0180/2020tan tan =°°?°=?==παααθinv mm 723.5)014904.0052838.0(104296 104 566.12=?×?×=a s 9.3 试问渐开线标准直齿轮的齿根圆与基圆重合时,其齿数应为多少?又问当齿数大于求得的齿数时,齿根圆与基圆哪一个大? 解:)22(?? ??=c h z m d a f ,αcos mz d b =, )](2)cos 1([cos )22(?? ??+??=???=?c h z m mz c h z m d d a a b f αα 当齿根圆与基圆重合时:b f d d =,4145.4120cos 1) 25.01(2cos 1)(2≈=° ?+= ?+=?? αc h z a (按正常齿制进行计算) 因此,当41=z 时,齿根圆和基圆接近重合,实际是齿根圆略小于基圆。 而当45.41>z 时,齿根圆将大于基圆。

机械设计作业集答案-第四版-西北工大版

《机械设计作业集》(第四版)解题指南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2012.7

前言 本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西北工业大学濮良贵、纪名刚主编《机械设计》(第八版)和李育锡主编《机械设计作业集》(第三版)的配套教学参考书,其编写目的是为了帮助青年教师使用好上述两本教材,并为教师批改作业提供 方便。 本书是机械设计课程教师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自学机械设计课程的读者和 考研学生参考。 《机械设计作业集》已经使用多年,希望广大教师将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和错误、希望增加或删去的作业题、以及对《机械设计作业集》的改进建议告知编 者(电子信箱:liyuxi05@https://www.doczj.com/doc/1e11452975.html,),我们会认真参考,努力改进。 本书由李育锡编写,由于编者水平所限,误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使用 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2.7

目录 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 (1) 第四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5) 第五章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 (6) 第六章键、花键、无键连接和销连接 (9) 第七章铆接、焊接、胶接和过盈连接 (11) 第八章带传动 (15) 第九章链传动 (18) 第十章齿轮传动 (19) 第十一章蜗杆传动 (24) 第十二章滑动轴承 (28) 第十三章滚动轴承 (30) 第十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 (34) 第十五章轴 (36) 第十六章弹簧 (41) 机械设计自测试题 (43)

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 3—1 表面化学热处理;高频表面淬火;表面硬化加工;3—2 (3); 3—3 截面形状突变;增大;3—4 (1);(1);3—5 (1); 3-6 答: 零件上的应力接近屈服极限,疲劳破坏发生在应力循环次数在 103~104范围内,零件破坏断口处 有塑性变形的特征,这种疲劳破坏称为低周疲劳破坏,例如飞机起落架、火箭发射架中的零件。 零件上的应力远低于屈服极限,疲劳破坏发生在应力循环次数大于104时,零件破坏断口处无塑性 变形的特征,这种疲劳破坏称为高周疲劳破坏,例如一般机械上的齿轮、轴承、螺栓等通用零件。 3-7 答: 材料的持久疲劳极限σr∞ 所对应的循环次数为N D,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N D值,有时N D很大。为 了便于材料的疲劳试验,人为地规定一个循环次数N0,称为循环基数,所对应的极限应力σr称为材料 的疲劳极限。σr∞ 和N D为材料所固有的性质,通常是不知道的,在设计计算时,当N > N0时,则取 σrN= σr。 3—8 答: 图a 中A点为静应力,r = 1 。图b 中A点为对称循环变应力,r= ?1。图c 中A点为不对称循环变 应力,?1 < r < 1。 3—9 答: 在对称循环时,Kσ是试件的与零件的疲劳极限的比值;在不对称循环时,Kσ是试件的与零件的 极限应力幅的比值。Kσ与零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σ、尺寸系数εσ、表面质量系数βσ和强化系数βq 有关。Kσ对零件的疲劳强度有影响,对零件的静强度没有影响。 3—10 答: 区别在于零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相对于试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下移了一段距离(不是平行下移)。 在相同的应力变化规律下,两者的失效形式通常是相同的,如图中m1′和m2′。但两者的失效形式也有可 能不同,如图中n1′和n2′。这是由于Kσ的影响,使得在极限应力线图中零件发生疲劳破坏的范围增大。 题解3—10 图 3—11 答: 承受循环变应力的机械零件,当应力循环次数N≤ 103时,应按静强度条件计算;当应力循环次数 N > 103时,在一定的应力变化规律下,如果极限应力点落在极限应力线图中的屈服曲线GC上时,也 应按静强度条件计算;如果极限应力点落在极限应力线图中的疲劳曲线AG上时,则应按疲劳强度条件

(完整版)机械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2 现代机械系统由哪些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具有什么功能? 答:组成子系统及其功能如下: (1)驱动系统其功能是向机械提供运动和动力。 (2)传动系统其功能是将驱动系统的动力变换并传递给执行机构系统。 (3)执行系统其功能是利用机械能来改变左右对象的性质、状态、形状或位置,或对作业对象进行检测、度量等,按预定规律运动,进行生产或达到其他预定要 求。 (4)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其功能是控制驱动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各部分协调有序地工作,并准确可靠地完成整个机械系统功能。 第二章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2-2 什么是机械零件的失效?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断裂失效主要表现在零件在受拉、压、弯、剪、扭等外载荷作用时,由于某一危险截面的应力超过零件的强度极限发生的断裂,如螺栓的断裂、齿轮轮齿根部的折断等。 (2)变形失效主要表现在作用在零件上的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零件产生塑性变形。 (3)表面损伤失效主要表现在零件表面的腐蚀、磨损和接触疲劳。 2-4 解释名词:静载荷、变载荷、名义载荷、计算载荷、静应力、变应力、接触应力。答:静载荷大小、位置、方向都不变或变化缓慢的载荷。 变载荷大小、位置、方向随时间变化的载荷。 名义载荷在理想的平稳工作条件下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 计算载荷计算载荷就是载荷系数K和名义载荷的乘积。 静应力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变化很小的应力。 变应力随时间变化的应力,可以由变载荷产生,也可由静载荷产生。 2-6 机械设计中常用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机械中材料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决策问题,其基本原则如下: (1)材料的使用性能应满足工作要求。使用性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力学性能 ②物理性能 ③化学性能 (2)材料的工艺性能应满足加工要求。具体考虑以下几点: ①铸造性 ②可锻性 ③焊接性 ④热处理性 ⑤切削加工性 (3)力求零件生产的总成本最低。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材料的相对价格 ②国家的资源状况 ③零件的总成本 2-8 润滑油和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有哪几项? 答:衡量润滑油的主要指标有:粘度(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粘度指数、闪点和倾点等。 衡量润滑脂的指标是锥入度和滴度。

机械设计作业集10、11答案

第十章齿轮传动 一、选择题 10—1 在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中,对下列参数和尺寸应标准化的有__A、G__;应圆整的有D、E__;没有标准化也不应圆整的有B、C、F、H、I、J。 A斜齿轮的法面模数m n B斜齿轮的端面模数m t C直齿轮中心距a D斜齿轮中心距a E齿宽B F齿厚s G分度圆压力角α H螺旋角βI锥距R J齿顶圆直径d a 10—2 材料为20Cr钢的硬齿面齿轮,适宜的热处理方法是______B____。 A整体淬火B渗碳淬火C调质D表面淬火 10—3 将材料为45钢的齿轮毛坯加工成为6级精度的硬齿面直齿圆柱齿轮,该齿轮制造工艺顺序应是_______A______为宜。 A滚齿、表面淬火、磨齿B滚齿、磨齿、表面淬火 C表面淬火、滚齿、磨齿D滚齿、调质、磨齿 10—4为了提高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应__B__。 A分度圆直径不变增大模数B增大分度圆直径 C分度圆直径不变增加齿数D减小齿宽 10—5为了提高齿轮齿根弯曲强度应___A_____。 A 增大模数B增大分度圆直径C增加齿数 D 减小齿宽10—6一减速齿轮传动,主动轮1和从动轮2的材料、热处理及齿面硬度均相同,则两轮齿根的弯曲应力_A_。 A σF1>σF2 B σF1<σF2 C σF1=σF2 10—7一减速齿轮传动,小齿轮1选用45钢调质,大齿轮2选用45钢正火,它们的齿面接触应力__C__。 A σH1>σH2 B σH1<σH2 C σH1=σH2 10—8 一对标准圆柱齿轮传动,若大、小齿轮的材料或热处理方法不同,则工作时,两齿轮间的应力关系属于下列第 C 种。 A σH1≠σH2,σF1≠σF2,[σH]1=[σH]2,[σF]1=[σF]2 B σH1=σH2,σF1=σF2,[σH]1≠[σH]2,[σF]1≠[σF]2 C σH1=σH2,σF1≠σF2,[σH]1≠[σH]2,[σF]1≠[σF]2 D σH1≠σH2,σF1=σF2,[σH]1≠[σH]2,[σF]1≠[σF]2 (σH、σF、[σH]、[σF]分别为齿轮的接触应力、弯曲应力、许用接触应力、许用弯曲应力) 10—9一对正确啮合的标准渐开线齿轮作减速传动时,若两轮的材料、热处理及齿面硬度均相同且寿命系数K N1=K N2,则两轮的弯曲强度为___A_____。 A大齿轮较高B小齿轮较高C相同 10—10一对正确啮合的标准渐开线齿轮作减速传动,若两轮的许用接触应力[σH1]= [σH2],则两轮的接触强度___C_____。 A大齿轮较高B小齿轮较高C相同 10—11有两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齿轮1模数m1=5mm,z1=25;齿轮2模数m2=3mm,z2=25,它们的齿形系数___ C___。 AY Fa1>Y Fa2 B Y Fa1

机械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徐锦康 top

机械设计答案 第1章机械设计概论 1-2 设计机器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答:1、功能要求 满足机器预定的工作要求,如机器工作部分的运动形式、速度、运动精度和平稳性、需要传递的功率,以及某些使用上的特殊要求(如高温、防潮等)。 2、安全可靠性要求 (1)使整个技术系统和零件在规定的外载荷和规定的工作时间内,能正常工作而不发生断裂、过度变形、过度磨损、不丧失稳定性。 (2)能实现对操作人员的防护,保证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3)对于技术系统的周围环境和人不致造成危害和污染,同时要保证机器对环境的适应性。 3、经济性 在产品整个设计周期中,必须把产品设计、销售及制造三方面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用价值工程理论指导产品设计,正确使用材料,采用合理的结构尺寸和工艺,以降低产品的成本。设计机械系统和零部件时,应尽可能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以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制造成本。 4、其他要求 机械系统外形美观,便于操作和维修。此外还必须考虑有些机械由于工作环境和要求不同,而对设计提出某些特殊要求,如食品卫生条件、耐腐蚀、高精度要求等。 1-4 机械零件的计算准则与失效形式有什么关系?常用的设计准则有哪些?它们各针对什么失效形式? 答:在设计中,应保证所设计的机械零件在正常工作中不发生任何失效。为此对于每种失效形式都制定了防止这种失效应满足的条件,这样的条件就是所谓的工作能力计算准则。它是设计机械零件的理论依据。 常用的设计准则有: 1、强度准则:确保零件不发生断裂破坏或过大的塑性变形,是最基本的设计准则。 2、刚度准则:确保零件不发生过大的弹性变形。 3、寿命准则:通常与零件的疲劳、磨损、腐蚀相关。 4、振动稳定性准则:高速运转机械的设计应注重此项准则。 5、可靠性准则:当计及随机因素影响时,仍应确保上述各项准则。 1-7 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有哪些?其中哪个步骤对零件尺寸的确定起决定性的作用?

机械设计作业集第13章答案

第十三章滚动轴承 一、选择题 — 各类滚动轴承中,除承受径向载荷外,还能承受不大的双向轴向载荷的是 ,还能承受一定单向轴向载荷的是 、 。 深沟球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圆柱滚子轴承 圆锥滚子轴承 — 选择滚动轴承类型时为方便拆卸常用 ,需有一定调心性能时选 ,作为游动轴承时适宜选 、 。 深沟球轴承 圆锥滚子轴承 圆柱滚子轴承 调心球轴承 — 转速 ,一端固定一端游动的蜗杆轴其固定端轴承应选用 。 推力球轴承 深沟球轴承 一对角接触球轴承 一对圆锥滚子轴承 — 适用多支点、弯曲刚度小的轴及难于精确对中的支承。 深沟球轴承 圆锥滚子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调心球轴承 — 载荷一定的深沟球轴承,当工作转速由 变为 时,其寿命变化为 。 增大为 ( ) 下降为 ( ) 增大为 ( ) 下降为 ( ) — 若一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为 转,则该轴承所受的当量动载荷 基本

额定动载荷。 大于 小于 等于 大于等于 — 某滚动轴承按寿命公式计算得寿命 ,其可靠度 ;若要求工作寿命达 可靠度 。 为 为 — 直齿圆柱齿轮轴系由一对圆锥滚子轴承支承,轴承径向反力 ,则作用在轴承上的轴向力 。 —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配合的正确标注为 。 6 7 50 k H φ 750H φ 650k φ 7 650 H k φ —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外圈与座孔的配合 。 均为基轴制 前者为基轴制,后者为基孔制 均为基孔制 前者为基孔制,后者为基轴制 — 为保证轴承内圈与轴肩端面接触良好,轴承的圆角半径 与轴肩处圆角半径 应满足 的关系。 — 不是滚动轴承预紧的目的。

机械设计各章习题答案

1章 齿轮传动 一、补充题 1、 在齿轮传动的设计与计算中,对于下列参数与尺寸应标准化的有 (1)、(6) ;应圆整的有 (5)、(9) ;没有标准的化也不应圆整的有 (2)、(3)、(4)、(7)、(8)、(10) 。 (1)斜齿圆柱齿轮的法面模数m n ;(2)斜齿圆柱齿轮的端面模数m t; (3) 分度圆直径d; (4)齿顶圆直径d a ; (5) 齿轮宽度B; (6)分度圆压力角α;(7)斜齿轮螺旋角β;(8) 变为系数x; (9)中心距a; (10)齿厚s 2.材料为20Cr 的齿轮要达到硬齿面,适宜的热处理方法就是 (2) 。 (1)整体淬火;(2)渗碳淬火;(3)调质;(4)表面淬火 3.将材料为45钢的齿轮毛坯加工成为6级精度硬齿面直齿圆柱外齿轮,该齿轮制造工艺顺序应就是 (1) 为宜。 (1) 滚齿、表面淬火、磨齿;(2)滚齿、磨齿、表面淬火; (2) 表面淬火、滚齿、磨齿;(4)滚齿、调质、磨齿 4.在下列措施中, (2) 不利于减轻与防止齿面点蚀发生。 (1) 提高齿面硬度;(2)采用粘度低的润滑油; (3)降低齿面粗糙度值;(4)采用较大的变位系数 5.一对正确啮合的标准渐开线齿轮做减速传动时,如两轮的材料、热处理及齿面硬度均相同,则齿根弯曲应力 (1) 。 (1)21 F F σ>σ; (2)21F F σ=σ;(3)21F F σ<σ 6.有两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齿轮1的模数30511==Z ,mm m 齿数;齿轮2的模数50322==Z ,mm m 齿数,则齿形系数与应力校正系数的乘积11Sa Fa Y Y (1) 22Sa Fa Y Y (1)大于;(2)等于;(3)小于;(4)不一定大于、等于或小于 2章 V 带传动 一、 选择与填空 1.带传动正常工作时,紧边拉力F 1与松边拉力F 2满足关系 (2) 。 (1)F 1 =F 2 (2)F 1 - F 2 = F e (3)F 1 /F 1 =e f α (4)F 1 +F 2 =F 0 2、 若将传动比不为1的平带传动的中心距减少1/3,带长做相应调整,而其它条件不变,则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F ec (3) 。 (1) 增大 (2)不变 (3)降低

机械设计作业集答案

第十五章 轴 一、选择题 15—1按所受载荷的性质分类,车床的主轴是 A ,自行车的前轴是 B ,连接汽车变速箱与后桥,以传递动力的轴是 C 。 A 转动心轴 B 固定心轴 C 传动轴 D 转轴 15—2 为了提高轴的刚度,措施 B 是无效的。 A 加大阶梯轴个部分直径 B 碳钢改为合金钢 C 改变轴承之间的距离 D 改变轴上零件位置 15—3 轴上安装有过盈联接零件时,应力集中将发生在 B 。 A 轮毂中间部位 B 沿轮毂两端部位 C 距离轮毂端部为1/3轮毂长度处 15—4 轴直径计算公式3n P C d ≥, C 。 A 只考虑了轴的弯曲疲劳强度 B 考虑了弯曲、扭转应力的合成 C 只考虑了扭转应力 D 考虑了轴的扭转刚度 15—5 轴的强度计算公式22)(T M M e α+=中,α是 C 。 A 弯矩化为当量转矩的转化系数 B 转矩转化成当量弯矩的转化系数 C 考虑弯曲应力和扭转切应力的循环性质不同的校正系数 D 强度理论的要求 15—6 轴的安全系数校核计算,应按 D 计算。 A 弯矩最大的一个截面 B 弯矩和扭矩都是最大的一个截面 C 应力集中最大的一个截面 D 设计者认为可能不安全的一个或几个截面 15—7 轴的安全系数校核计算中,在确定许用安全系数S 时,不必考虑 A 。 A 轴的应力集中 B 材料质地是否均匀 C 载荷计算的精确度 D 轴的重要性 15—8 对轴上零件作轴向固定,当双向轴向力都很大时,宜采用 C 。 A 过盈配合 B 用紧定螺钉固定的挡圈 C 轴肩—套筒 D 轴肩—弹性挡圈 15—9 对轴进行表面强化处理,可以提高轴的 C 。 A 静强度 B 刚度 C 疲劳强度 D 耐冲击性能 15—10 如阶梯轴的过渡圆角半径为r ,轴肩高度为h,上面安装一个齿轮,齿轮孔倒角为C 45°,则要求 A 。 A rC>h D C

10 机械设计作业参考答案_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 1、齿轮传动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些?简要说明闭式硬齿面、闭式软齿面和开式齿轮传动的设计 准则。 【答】 齿轮传动常见的失效形式有以下几种:(1)轮齿折断;(2)齿面点蚀;(3)齿面磨损;(4)齿面胶合;(5)塑性变形。 闭式硬齿面的设计以保证齿根弯曲疲劳强度为主;闭式软齿面的设计通常以保证齿面接触疲劳强度为主;开式齿轮传动的设计目前仅以保证齿根弯曲疲劳强度作为设计准则。 2、简要分析说明齿轮轮齿修缘和做成鼓形齿的目的? 【答】 齿轮轮齿修缘是为了减小齿轮传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载荷。做成鼓形是为了改善载荷沿接触线分布不均的程度。 3、软齿面齿轮传动设计时,为何小齿轮的齿面硬度应比大齿轮的齿面硬度大30--50HBS? 【答】 金属制的软齿面齿轮配对的两轮齿中,小齿轮齿根强度较弱,且小齿轮的应力循环次数较多,当大小齿轮有较大硬度差时,较硬的小齿轮会对较软的大齿轮齿面产生冷作硬化的作用,可提高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所以要求小齿轮齿面硬度比大齿轮大30~50HBS。

4、试分析图示斜齿圆柱齿轮所受的力(用受力图表示出各力的作用位置和方向)。 【解】 题 5 图 5、计算题 【解】 (1)由于中间轴上两齿轮分别为主动和从动轮,且旋转方向相同,因此为使轴向力方向相反,必须使齿轮3的螺旋方向与齿轮2的相同。齿轮2为左旋,故齿轮3必须左旋,齿轮4右旋。 (2)使中间轴上轮2和轮3的轴向力互相完全抵消,需要满足32a a F F 。 333222tan =,tan =βF F βF F t a t a 因齿轮2和齿轮3传递的转矩相同 2 =2=332 2d F d F T t t ,且 33332222cos /=,cos /=βm z d βm z d n n 整理后可得 3 222 33233223cos cos = ==tan tan βm z βm z d d F F ββn n t t 因此 1438.0=15sin 51 ×317 ×5=sin =sin 222333 βm z m z βn n "2'168=27.8=3 β 6、齿轮传动设计时,为何小齿轮的齿宽硬币大齿轮的齿宽大5--10mm ? 【答】 将小齿轮的齿宽在圆整值的基础上人为地加宽5~10mm ,以防止大小齿轮因装配误差产生轴向错位时导致啮合齿宽减小而增大轮齿的工作载荷。 F t2 F r1 F r2 F r3 F r4 F t1 F t3 F t4 F a2 F a1 F a3 F a4

机械设计作业集答案

《机械设计作业集》(第三版)解题指南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2008.7

前言 本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西北工业大学濮良贵、纪名刚主编《机械设计》(第八版)和李育锡主编《机械设计作业集》(第三版)的配套教学参考书,其编写目的是为了帮助青年教师使用好上述两本教材,并为教师批改作业提供 方便。 本书对《机械设计作业集》(第三版)中的大部分作业题给出了参考解答。 对于设计计算类题,由于选材、取值等的不同,会得出不同的解答,这类题的 设计计算方法可参考《机械设计》教材中的例题,本书略去解答。 本书是机械设计课程教师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自学机械设计课程的读者和 考研学生参考。 《机械设计作业集》已经使用多年,希望广大教师将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和错误、希望增加或删去的作业题、以及对《机械设计作业集》的改进建议告知编 者(电子信箱:liyuxi05@https://www.doczj.com/doc/1e11452975.html,),我们会认真参考,努力改进。 本书由李育锡编写,由于编者水平所限,误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使用 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8.7

目录 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 (1) 第四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5) 第五章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 (6) 第六章键、花键、无键连接和销连接 (9) 第七章铆接、焊接、胶接和过盈连接 (11) 第八章带传动 (15) 第九章链传动 (18) 第十章齿轮传动 (19) 第十一章蜗杆传动 (24) 第十二章滑动轴承 (28) 第十三章滚动轴承 (30) 第十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 (34) 第十五章轴 (36) 第十六章弹簧 (41) 机械设计自测试题 (43)

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 3—1 表面化学热处理;高频表面淬火;表面硬化加工;3—2 (3); 3—3 截面形状突变;增大; 3—4 (1);(1); 3—5 (1); 3-6 答: 零件上的应力接近屈服极限,疲劳破坏发生在应力循环次数在103~104范围内,零件破坏断口处 有塑性变形的特征,这种疲劳破坏称为低周疲劳破坏,例如飞机起落架、火箭发射架中的零件。 零件上的应力远低于屈服极限,疲劳破坏发生在应力循环次数大于 104时,零件破坏断口处无塑性 变形的特征,这种疲劳破坏称为高周疲劳破坏,例如一般机械上的齿轮、轴承、螺栓等通用零件。 3-7 答: 材料的持久疲劳极限σr∞ 所对应的循环次数为N D,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N D值,有时N D很大。为 了便于材料的疲劳试验,人为地规定一个循环次数N0,称为循环基数,所对应的极限应力σr称为材料 的疲劳极限。σr∞ 和N D为材料所固有的性质,通常是不知道的,在设计计算时,当N > N0时,则取 σrN= σr。 3—8 答: 图 a 中A点为静应力,r = 1 。图 b 中A点为对称循环变应力,r = ?1。图 c 中A点为不对称循环变 应力,?1 < r < 1。 3—9 答: 在对称循环时,Kσ是试件的与零件的疲劳极限的比值;在不对称循环时,Kσ是试件的与零件的 极限应力幅的比值。Kσ与零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σ、尺寸系数εσ 、表面质量系数βσ和强化系数βq 有关。Kσ对零件的疲劳强度有影响,对零件的静强度没有影响。 3—10 答: 区别在于零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相对于试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下移了一段距离(不是平行下移)。 在相同的应力变化规律下,两者的失效形式通常是相同的,如图中m1′ 和m2′ 。但两者的失效形式也有可能不同,如图中n1′ 和n2′ 。这是由于Kσ的影响,使得在极限应力线图中零件发生疲劳破坏的范围增大。 题解 3—10 图 3—11 答: 承受循环变应力的机械零件,当应力循环次数N≤ 103时,应按静强度条件计算;当应力循环次数 N > 103时,在一定的应力变化规律下,如果极限应力点落在极限应力线图中的屈服曲线GC上时,也 应按静强度条件计算;如果极限应力点落在极限应力线图中的疲劳曲线AG上时,则应按疲劳强度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