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第一节黄庭坚的诗歌

一、知识点:

1.元祐时期:陈衍认为宋哲宗元祐时期(指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活跃于诗坛的北宋后期)是整个古代诗歌史的三个黄金时代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开元”、“元和”)

2.江西诗派:北宋末南宋初,追随黄庭坚的诗人逐渐形成了一个声同气应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这是两宋之际诗坛上最重要的现象。

3.苏黄:在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黄庭坚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他最终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

4.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

5.山谷体:黄庭坚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其典型特征是句法奇矫,音节拗健,想象奇特不凡,且有一股兀傲之气。但“山谷体”也具有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等缺点。所以当时后人批评宋诗时,“山谷体”往往首当其冲。

6.黄庭坚自编诗集《退听堂集》,把早年所作的涉及时政或抨击时弊的诗都删去了。黄诗中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目前存於《山谷诗外集补》中。

二、大题:

1.黄庭坚的创作道路:

(1)进士及第后的17年低级官员生活——这段时期内的黄诗比较关注社会现实,抨击时弊相当尖锐。

(2)旧党执政后,黄庭坚任职于馆阁,参与编写《神宗实录》,常与苏轼等人唱和,诗的内容则以书斋生活为主。

(3)旧党重又失势,黄庭坚被贬謫。直接原因是《神宗实录》引起的文字狱。惊悸之余,黄庭坚作诗较少,内容则以抒写人生感慨为主。

2.诗歌特色:

(1)就题材范围而言,黄庭坚诗没有显著的特点。大多是思亲怀友、感时抒怀、描摹山水、题咏书画的诗。

(2)黄诗的特点是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诗中的人文意象格外密集。

①黄庭坚喜爱吟咏书画作品、亭台楼阁以及笔墨纸砚、香、扇等物品,这些对象自身都是文化活动的产物或与文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自然会使诗歌充满文人色彩。

②黄庭坚写其他题材也努力抉发其中的文人意蕴。如黄诗从古代典籍的字里行间去认识禽鸟鱼虫这些自然意象。又如黄诗中茶成为文人雅致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文化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形态,以此为内容的黄诗微妙而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律动,书卷气与生活气息幷存。这正是宋诗别开生面的表现之一。

③过度的文人意识:如《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在8句诗中竟有12个典故,就损害了诗歌的形象性。

(3)黄庭坚整个诗歌创作都贯彻了求新求变的精神,从而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

①黄诗往往包含多层次的意思,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黄庭认为,作诗要在必要的地方来一个出乎读者意料之外的转折,以意脉的突然断裂而产生艺术张力。

②黄诗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

A.黄诗有意识的学习和借鉴前人,运用“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手法。

B.他有时也求奇过甚,不够自然。

C.黄庭坚还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

D.黄诗中最成功的则是那些用常见的字词组成新奇意象的作品。

③黄诗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

A.句中音节打破常规,矫健奇峭。

B.律诗中多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谐以至圆熟的声调。黄庭坚的三百多首七律中有一半是拗体,这也是形成其生新廉悍风格的重要因素。

(4)晚年的诗风:克服了“山谷体”的弊端,体现出归真返朴的倾向,求新求变的精神已达到炉火纯青、行迹尽泯、“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平淡质朴,精光内敛,体现出黄诗的老成境界。由此可见平淡之美是宋代诗坛的整体性追求,黄庭坚的创作道路也是以此为终极目标的。

第二节陈师道的诗歌

1.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是苏轼门下的重要诗人。

2.黄陈:陈师道作诗的方式是“闭门觅句”式的苦吟,学习重视推敲锻炼的黄庭坚。诗风最终自成一体,和黄庭坚并称为“黄陈”。

3.陈诗的题材内容:比较狭窄,主要是写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但写得真挚诚恳,是寒士生活的真实写照。

4.美学追求:作诗应该“宁拙毋巧,宁朴毋华”;艺术风格:简练朴拙。以苦吟形成了朴拙诗风,是“有意为拙”。但早年的诗风并不朴拙。

5.艺术特色:

(1)长处:简洁精练,质朴无华,外表浑朴而意味深长。运思遣词都很有工力,但字面上已洗净风华绮丽。这正是宋诗以平淡为美、以思理见长特色的一种表现。(2)缺点:过于追求言简意賅,有时把诗句压缩过甚,以至于语意破碎。此外有一些作品质木无文而缺乏情韵。陈师道诗的缺点也是刻意求新所造成的。

6、陈师道亲笔遗稿由其门人魏衍编次,后来任渊为之作注,成《后山诗注》。

第三节江西诗派的形成

1.黄庭坚的诗论:

(1)不轻视诗歌的思想内容,主张诗歌要有所寄托,要批判现实。

(2)认同“文以载道”的观点。

(3)强调诗歌应抒写性情,应以道德修养为其根本。

(4)因文字狱进而反对讪谤怒骂。(这种观点反映出宋代士大夫趋于内敛的心态,更反映出北宋后期严酷的政治气候中诗人们的畏祸心理。)

2.黄庭坚的诗歌艺术论:主张循序渐进

(1)要多读前人的作品,从中汲取艺术营养,力求熟练地掌握炼字、造句、谋篇等写作技巧。

(2)力求打破技巧的束缚而进入“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即超越绚烂而臻于平淡自然,并争取超越前人而自成一家。

(3)把晚期杜诗视为宋诗美学理想的参照典范,提倡精光内敛的老成境界。

3.黄庭坚的诗论能够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主要原因:

(1)黄庭坚的诗论内蕴丰富,既包括诗歌艺术的入门指南,也包括通向艺术极境的深刻启示。

(2)黄庭坚的诗论使初学者有法可循,这使他拥有为数众多的追随者。

(3)诗人可以从黄庭坚的诗论中汲取自成一家的精神,去创造各自的艺术风格。

4.杜甫典范地位的确立:

(1)北宋中叶,尊杜成为整个诗坛的共识。(王安石、杜甫都推崇杜甫) (2)黄庭坚举起了以杜甫为诗家宗祖的大旗。

(3)黄庭坚重视杜诗的思想意义,但他倡导学杜的重点则在于借鉴杜诗的艺术经验。

(4)黄庭坚把晚期杜诗视为宋诗美学理想的参照典范,实即倡导超越雕润绮丽而进入精光内敛的老成境界。在这重意义上,黄庭坚的尊杜观点最能体现宋代诗学的时代精神。

5.“点铁成金”:是黄庭坚诗论中影响很大的一个内容。唐诗成就登峰造极,宋代诗人难以超越。对此,黄庭坚提出了一种对策:对前代诗歌的语言艺术作积极地借鉴。黄庭坚在创作中比较成功的运用了“点铁成金”的方法,从而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点铁成金”之说往往被后人目为“剽窃”,但在北宋的特定时代里,不失为摆脱窘境的一种策略,所以当时发生了较大的影响。

6.黄庭坚对当时的青年诗人的典范作用:

(1)他的诗歌成就卓越,且鲜明地体现了宋代诗坛的美学风范。

(2)作诗的方式是字斟句酌,法度井然,便于别人仿效。

(3)诗论循序渐进,倡导以杜甫为诗家宗祖,为诗人们设计了摆脱窘境的策略,使后学者们有具体的门径可入。

7.江西诗派:宋徽宗年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宗派”,并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25人。诗派成员受到黄诗的影响,所以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都比较相近,成为一个声同气应的诗歌流派。这个流派一直沿续到南宋,吕本中、曾几等人也被看作诗派中人。至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一祖三宗”

之说。

第四节江西诗派的演变

一、吕本中

1.吕本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著有《东莱先生诗集》。又有《东莱诗外集》三卷。是后期江西诗派最重要的诗论家。

2.诗歌特色:早年作诗专以黄庭坚为典范,生新刻峭,旨趣幽深,力图创作自己的新风格。进入南宋以后,形成一种轻快圆美的新风格。

3.“活法”之说:吕本中在理论上提出“活法”之说,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其中并没有特定的风格论内容。但由于当时盛行的诗歌法则是源于黄庭坚的江西诗法,所以这意味着江西诗派内部的新变。

二、江西诗派的发展历程

(1)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发有组织的,有理论宗旨的诗歌流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师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25人。宋末的方回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2)黄庭坚、陈师道之后,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成为江西诗派的创作倾向,这也是当时整个诗坛的倾向。

(3)靖康之变让江西诗派诗人做出了一批忧国伤时的作品,即使在咏物、咏史一类的传统题材方面,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些作品对江西诗派的演变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宋金和议,江西诗派又渐渐恢复早期题材内容。

(4)南宋初年,江西诗派在艺术风格上发生了深刻变化。吕本中的“活法”之说产生了重大影响,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其中并没有特定的风格论内容。吕本中在诗歌创作中创造了一种轻快圆美,流动和婉的新风格,迥异于黄庭坚。

(5)南宋后期,永嘉四灵出现,江西诗派逐渐衰微。

(6)作为宋代江西诗派的殿军,方回论诗推崇江西诗风,他的诗作往往表达出低回沉重的心情。在艺术上,他大力发挥江西诗派的创作特点,在诗眼、句法上

深致功夫,其诗以意象生新,境界老成为主要特征。

(7)入元以后,江西诗派最终衰落。

第五节陈与义和曾几的诗歌

一、知识点

1.南宋初年,诗坛上转移风气的人物是吕本中,但创作成就更高的诗人则是陈与义和曾几。陈、曾二人都写了一些较成功的爱国主题的诗。

2.陈与义诗中爱国主题的内涵深广,伤时忧国的篇什在陈诗中很常见,他还把爱国的情感渗入到其他题材。

3.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著有《简斋诗集》。

4.曾几: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著有《茶山集》。风格:清新活泼。

5.吕本中和曾几都是江西诗派诗风转变的关键人物,南宋的其他诗人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大多是以他们二人为中介的。

二、大题

1.陈与义诗歌特色:(学习杜甫)

(1)青年时诗风没有突破黄、陈藩篱,早年主要着眼于借鉴杜甫的艺术手法。(2)南渡前多闲情逸致,尤其是那些描写山水和闲适生活的诗,风格宛肖陶渊明、韦应物和柳宗元。

(3)南渡后,努力学习杜甫的爱国精神,对杜诗艺术的借鉴也转以学习其沉郁、壮阔的风格为主,从而创造了雄浑深沉的诗风。

(4)主导诗风是雄浑。(对陆游产生影响)

2.陈与义与江西诗派:

(1)对黄庭坚、陈师道都很推崇,创作上也接受了黄、陈诗风一定的影响,然而他的主体风格及主要题材取向都已与江西诗派相去较远。

(2)被称为“新体”,诗风已突破黄、陈的藩篱。

(3)在江西诗派的发展过程中,陈与义所起的作用不如吕本中和曾几,但他是南宋初期与江西诗派有渊源关系的最杰出的诗人。

3.江西诗派的地位:

(1)在苏轼和黄庭坚以后,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之前的四五十年间,江西诗派

是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现象。

(2)江西诗派自身的演变同时也代表着北宋诗风向南宋诗风的转变。这种演变,固然受到了靖康事变等外部因素的激发,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

(3)江西诗派是宋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名词解释】

1.江西诗派:宋代影响量大的一个诗歌流派,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发有组织的,有理论宗旨的诗歌流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师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二十五人。到了宋方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江西诗派的创作主张及特色是: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江西诗派自身的演变同时也代表着北宋诗风向南宋诗风的转变。江西诗派是宋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山谷体: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祐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将黄庭坚的诗列为“山谷体”,其总体风格特征是生新瘦硬,主要艺术特点是喜欢用拗句,所谓“拗句”,主要是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有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这种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的做法,是形成山谷体生新瘦硬风格的重要因素。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落实于诗歌创作中的具体表现。

3.苏、黄:在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黄庭坚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他最终与苏轼齐名,二人并称“苏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诗清新豪健,充满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刚柔相济的风格,是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其诗讲究修辞造句,总体风格特征是生新瘦硬,提倡“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开创了江西诗派。

4.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1)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黄庭坚比较成功地运用了“点铁成金”的方法,从而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2)目的是“以故为新”,尚不失宋诗革新期的首创精神。宋诗重新走上了模仿前人,只在文字技巧、声韵格律方面颠来倒去的形式主义道路。

(3)直到南渡之际,陈与义等人由早期江西诗人对杜诗声律的偏爱转向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和苍凉沉郁的风格,在诗歌中反映出民族灾难降临之初知识分子的爱国感情,宋诗停滞不前的现象才有所改变。

【简答题】

1、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风格特征

(1)黄庭坚“山谷体”的总风格特征是“生新瘦硬”。以字句的奇崛造成一种陌生感,追求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和诗韵的兀拗美。“生新”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瘦”洗净铅华;“硬”刚健挺拔。

(2)工于炼字是山谷体的特征之一,以善用动词、形容词和语助虚词的炼字法著称。

(3)他也有浏亮芊绵的自然晓畅之作,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表现作者晚年历经磨难而不屈服的坚强性格,虽不乏劲峭气格,但运笔自然流畅,语句浅易。

2、山谷体:

(1)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祐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苏轼称“黄鲁直体”,黄庭坚自称“庭坚体”,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其“山谷体”。(2)其总体风格特征是生新瘦硬,主要艺术特点是喜欢用拗句。所谓“拗句”,主要是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有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这种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的做法,是形成山谷体生新瘦硬风格的重要因素。

(3)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落实于诗歌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如,《登快阁》“朱弦”、“青眼“一联,活用伯牙、

子期和阮籍的历史典故。

(4)黄庭坚和苏轼《送杨孟容》的诗中,有“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和“句法提一律,坚城受我降。枯松倒涧壑,波涛所舂撞。万牛挽不前,公乃独力扛”等句,句法奇矫,音节拗健,想像奇特不凡,且有一股兀傲这气,是典型的“山谷体”。

(5)如果以唐诗为参照标准,那么“山谷体”的生新程度是最高的,它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山谷体”也具有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等缺点。

3、陈与义的“简斋体”

(1)严羽《沧浪诗话》首次将陈与义诗歌视为宋诗之一体。他认为陈诗总体上不脱江西诗派的底色,但在某种程度上又与江西诗派背离,即对江西诗派的一般规范和宗趣有所突破和超越。

(2)陈与义在陈师道以简淡学杜之后,另辟蹊径,更多地发挥了韦应物、柳宗元诗风对于建构“中和”之诗体的作用,构成非常个性化的“韦柳与杜黄”互参的简斋体,最终避免了江西诗派拗峭生涩之弊病。

(3)雄浑与清平的风格,气格高昂、韵味悠长的美的特质平衡共生在简斋的诗歌当中,并且成为简斋新体最主要的诗体特征。

(4)代表作有:雄浑——《伤春》、《观雨》,清平——《中牟道中二首》、《独立》。

【论述题】

1、黄庭坚能在宋代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是什么?他的诗歌理论与创作有何特色?

(1)黄庭坚之所以能在宋代诗坛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产生广泛的影响,一是因为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诗歌创作理论,二是因为他诗歌本身的成就,三是因为在他的影响下产生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江西诗派。

(2)诗歌理论:它阐明了具体的写诗办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他主张创新,创新的办法是“以故为新”。“以故为新”的具体办法就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这意味着创新是建立在对前人作品的加工改造上,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此外,他还对诗歌句眼的设置、句律的运用、章法的安排等发表了具体的意见。

这样的办法切实可行,而且立竿见影,对学诗者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3)诗歌成就:黄庭坚的诗歌创作在宋代也是别具一格的。从内容来说,黄庭坚的诗不像他以前的宋代诗人那样比较关注政治、社会问题,而更多的是写景、酬唱,抒发内心感受。

(4)创作特色:一是用典多;二是务新求奇,为人所不为;三是具有一种独特的幽默诙谐感。黄庭坚的诗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并且律诗中多用拗句,晚期诗风臻于平淡。其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

2、黄庭坚诗歌的特点、贡献和影响。

(1)特点:见第一节“诗歌特色”

(2)贡献:见简答题“山谷体”

(3)影响:成就了江西诗派,具体可谈江西诗派的演变及其重要地位。

现代诗歌的朗诵及欣赏

现代诗歌的朗诵及欣赏 诗歌朗读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在现代文化生活中更为常见。诗歌的主要特点是:内容丰富,感情充沛,概括性强;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语言精练。朗读诗歌,必须抓住特点,深解诗意,全神进入意境,从心底产生共鸣,并进发出炽热的激情;在此基础上,再依照语节,运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读出来。“语节”即音步、节拍,语节的划分,古典诗和现代诗各有规律。 (一) 格律诗朗读 格律诗是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韵律写成的诗。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绝句都是格律诗。格律诗意境深远,节律鲜明,很适合朗读。五言诗和七言诗的语节划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用“∥”“/”表示)。例如: 48)王之涣: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二三两节)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划成“二三”两节,有利于诗意理解,朗读也顺口;后面三个音节中的小停顿,读者根据诗意可作灵活处理。例如: 49)小学课文《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七言诗的语节是在五言诗语节的基础上加一个节拍构成的。例如: 50)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二二三)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后三个音节中,读者也可适当确定小停顿,构成“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的四语节形式。例如: 51)陆游:游西山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穷∥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可见,朗读古典诗歌,要读出韵律美,必须划分好语节。同时,还要透过字面,产生联想,造成内心视象,挖掘诗的意境,用声音造型,给听众以美的熏陶和享受。 (二) 现代诗朗读 现代诗即自由诗。现代诗格律不像古典诗那样严,句数,字数,平仄,句子长短等,均可以依表情达意的需要“自由”确定。但自由诗毕竟是诗,不是散文,同样要讲究意境,韵律,语节等。朗读时,要深入意境,因境抒情,把握节奏,读出现代诗的“精神与形体的调和美”。例如:

江西诗派1

浅谈江西诗派诗风转变的现象 学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刘卫征 学号:1012425

浅谈江西诗派诗风转变的现象 摘要:以黄庭坚为宗主的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作诗多效法唐代大诗人杜甫,故形成一祖三宗的流派特征,其中一祖为杜甫,三宗分别是黄庭坚、陈与义、陈师道。在江西诗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作品的诗风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转变,故在此笔者将从历史背景以及作家作品的角度来浅谈江西诗派诗风转变的现象。 关键词:江西诗派诗风黄庭坚 一、江西诗派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 江西诗派,最初的名字是江西宗派,得名于宋代著名诗人,也是后来江西诗派代表作家之一的吕本中的《江西宗派图》。该图标举宗主黄庭坚的诗学观,勾勒出当时一个以黄庭坚为宗,其余二十五人为派的诗人群体,江西诗派的雏形就此产生。那么为什么会在这样一个时期产生江西诗派这一群体? 为此,我们不得不联系当时的文化政治环境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首先,从文化因素上来说,唐诗的极盛让北宋的诗坛陷入了一种极其尴尬的境地。如果延续唐诗那种重视主观感情抒发的模式,那么缺少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的北宋诗坛,几乎没有超越前人的可能性,甚至还可能会因此招惹上东施效颦的批评之声。因此,综上,为了能够摆脱唐诗的阴影,并且尽可能地开创诗歌的第二个盛世,那么宋代诗人只能选择创新诗歌的内容形式等,变随性的抒情为平淡的说理。而事实证明,北宋诗人的这一大胆创新确实获得了成功。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江西诗派的产生与宋诗的创新有何关系。宋初,在儒学复古运动和诗文革新运动的铺陈中,以欧、梅、苏、黄四大家的出现为标志,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面貌。宋诗发展有两个高峰,其一为庆历文学,领袖人物为欧阳修;其二为元祐文学,领袖人物苏轼。欧阳修与苏轼为师弟子关系,元祐文学沿庆历诗风的路线发展,却产生了一些转向。江西诗派又沿着元祐文学,继续新的转向,将元祐诗学的风流蕴藉变作峭拔瘦硬,故形成宋代一个影响较大的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综上,我们可以大致的知道一些江西诗派形成的文学因素,那么其政治因素呢?这时,我们不得不提及宋朝这个特别的朝代。因为宋朝的建立并不是自下而上的农民起义,而是统治阶级上层的兵变而造就了宋太祖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因此这种特别的朝代更迭形式虽然避免了战争伤亡,却也使得一些社会矛盾未被打破而继续加深,从而导致整个宋朝都表现出一种“虽富却弱”的尴尬局面。陈寅恪先生云:“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的确,重文政策的推进使得北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人文最盛的时代,但是文化盛世的同时,积贫积弱、外侮频仍、党争不断等政治危机逐渐显现。政治的混乱终于不可避免的延伸到文化领域,伴随着政治上的变革,诗文的革新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广义上的江西诗派正是出现于此起彼伏的诗文革新运动中,师承元祐诗学,却加之瘦硬的理学成分,自成一家。 两宋时期,文化与政治的矛盾不断加深,尤其是南迁之后,君主的沉迷享乐,怯懦无能,与诸多爱国文人的浓重的爱国情怀形成鲜明地对抗。报国无门的仁人志士多在文学作品中抒发自己的忧闷情绪,江西诗派亦是如此,南渡诗人或是南宋的中兴诗人等多在承继黄庭坚、陈师道瘦硬诗风的基础上加入了诸多自己的感伤情绪。 总体来说,江西诗派的产生与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江西诗派的诗风总体上呈现着由瘦硬的说理向说理与抒情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二、从代表人物看诗风转变 从吕本中的《江西宗派图》中我们可以得知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共二十五位,加上吕本人,共计二十六位。而在这二十六位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其一祖三宗,即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与义、陈师道。其中,黄庭坚被后世尊称为江西诗宗。原因是:在元祐文学的整体性中,他以自身独特的诗学范式开启了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诗风;他亲身奖掖和提拔的后学

浅谈江西文化

浅谈江西文化 历史学类151班王芸清 学号:5000415016 一、江西概况 1.地理位置 江西省(Jiangxi Province),简称赣(gàn),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属于江南地带,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境内主要河流赣江而得简称(赣)。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 2.组成 江西辖11设区市:南昌(江西省省、城市)、九江(江港口城市)、赣州(江西南门、世界钨都)、饶(旅游胜优秀旅游城市)、宜春(赣西城市)、景德镇(世界瓷都)、抚州(才乡)、吉安(革命圣)、新余(钢城)、鹰潭(道都)、萍乡(江南煤都),省会南昌市。3.人口与面积 人口4456.75万 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 4.文化简况 古时江西属移民之地,故方言较多,有赣语、吴语、客家话、闽南语、徽语和官话。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徐稚、陶渊明、綦毋潜、来鹄、林士弘、王安石、欧阳修、晏殊、晏几道、

曾巩、黄庭坚、姜夔、杨万里、朱熹、陆九渊、京镗、石孝友、文天祥、虞集、揭傒斯、解缙、汪大渊、宋应星、魏良辅、汤显祖、朱耷、王猷定、彭元瑞、蒋士铨、魏禧、詹天佑、陈寅恪、傅抱石、胡先骕、梅汝璈、程懋筠、罗隆基、黄秋园、欧阳竟无、古龙、袁隆平、李安、刘颁、刘敞等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 二、文化总览 文化,赣文化泛指赣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赣 神文明的所有成果。赣文化在上古时代脱胎于越文化、 吴文化,在两千多年中不断和中原文化融合,最终发展成赣文化。 总体看,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子系统。经长期发展,它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构成层次丰富、脉络清晰的网络。 从地域角度看:赣文化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等诸多子系统。 从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角度看:江西的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1.赣地人文 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赣文化的精髓所在,核心奥义为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宋诗史上一位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家。 ?山谷非常重视诗歌创新,认为“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黄庭坚对杜甫尤为推崇。 黄庭坚“诗法” ?黄庭坚主要诗学杜甫,并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总结出一套作诗法度,并以此指导后辈。 ?一,主张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 ?他认为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处”(《答洪驹父书》),又说“词意高盛,要从学问中来尔”(《论作诗文》)。 ?二、提出“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诗法。 1,借用前人诗文中的词语、典故,加以陶冶点化,化陈为新,使之在自己的诗中起到精妙的修辞作用。 2,师承前人的构思与意境,使之焕然一新,成为自己的构思与意境。 精神内涵:求新求变、自成一家。 3,去陈反俗,好奇尚硬,求奇求硬求新,厌俗厌熟厌常。 ?四,主张用拗律、拗句,改变一般诗句的平仄关系。有意造成一种不平衡不和 谐的效果,犹如书法中生硬曲折的线条,给人奇峭倔强的感觉。 1、句法方面,学杜甫多用拗句,“拗句”乃是在格律诗体中把一句或一联的 平仄加以改变,同时把诗句的语序组织加以改变,使音节和文气不顺畅,有意造成一种不平衡不和谐的效果,给人奇峭倔强的感觉。 2、诗的结构方面,黄庭坚非常注重奇变,有时跳跃,有时反折,很少一路连 绵衔接顺畅成文。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这首诗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主要特点:善于用典,时有跳脱,无一字无来处, 但又明白晓畅,有意用拗句,生新瘦硬。 黄庭坚的诗歌题材 ?黄庭坚诗歌是典型的文人诗歌,主要吟咏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工作,内容主要有:

古代文学-江西诗派

3、江西诗派的形成、涵义及影响。 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尽管苏门四学士和六君子是北宋中后期诗坛的重要创作力量,但从具有相同诗歌理论和创作特色的流派来说,江西诗派无疑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而黄庭坚的诗歌观念对于江西诗派的形成至关重要。黄庭坚论诗以“不俗”为高标,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他强调须多读书。他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只有“胸中有万卷书”,才能“笔下无一点尘俗气”。黄庭坚对多读书的强调,并非是为学问而学问,而主要有三层意思:其一在于认真学习、广泛吸取前人一切好的东西,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和发展。其二是作为一种学养的积累,以增加诗歌的内涵与意蕴,力去浅俗。其三在于主观修养和性情的陶冶,培养一种以儒家基本精神为底蕴而又超脱流俗、独具个性的气质,为人“不俗”,才能写出“出尘拔俗”之诗。黄庭坚最为著名的诗歌主张之一“点铁成金”实际上也与他所强调的主观修养有关。他在《答洪驹父书》中说:“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这段话往往被认为是指翻用古人陈言,因此是提倡蹈袭剽窃。事实上,黄庭坚借用了道家术语,用铁比喻被陶冶的万物即诗歌的素材,用金比喻点化后的成品即诗歌,灵丹则比喻诗人的主观思想和精神修养,所以他的意思是说出色的诗人善于将外界的事物拿来为己所用,而关键在于有诗人的主观思想和艺术修养作为统摄万物的根本,有了这个根本,即使取用古人陈言,也能变旧为新。所以黄庭坚虽然有以故为新之意,但重点在于强调诗人主观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 在对诗歌传统的选择过程中,从北宋庆历时期就被奉为道德和诗歌艺术典范的杜甫其人其诗,经过王安石和苏轼的大力褒扬,此时进一步得到推尊。黄庭坚曾说:“老杜虽在流落颠沛,未尝一日不在本朝,故善陈时事,句律精深,超古作者。忠义之气,感然而发。”(《潘子真诗话》引)“忠义之气”与“善陈时事”指出了杜甫的儒家道德追求和其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可看出黄庭坚作诗并非不关注现实,事实上他早期的很多诗作充满现实关怀和批判精神;随着文字狱的不断增多,黄庭坚的诗歌观念才有所改变,主张诗歌当吟咏情性,而“非强谏争于庭,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这一反对直刺现实的诗歌态度在政治形势日趋严峻的北宋后期为江西诗人所普遍接受。“句律精深”的评价则体现出黄庭坚对杜甫诗歌艺术的服膺。他对杜甫在炼字、造句、谋篇等方面的艺术特点以及杜诗的艺术境界都有许多细致的分析,而在这些分析中往往见出他自身的审美追求和宋诗的时代精神,如他对杜诗“无一字无来处”、“平淡而山高水深”等评价,实际上体现了他本人重读书、

江西诗派

?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一、黄庭坚 ?(一)生平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黄太史,豫章先生,涪翁,黔江居士(责授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黄文节。 ?(二)诗歌主张 ?1、强调诗歌的内容与社会功用。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戏呈孔毅父》)。?赞成“其兴托高远,则附于《国风》;其忿世疾邪,则附于《楚辞》” (《胡宗元诗集序》) ?认同“文以载道”的观点:“文章者,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叶也。”(《次韵杨明叔四首·序》) ?反对讪谤怒骂:“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庭,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2、主独创。 ?“文章最忌随人后” (《赠谢敞、王博喻》)“自成一家始逼真”(《题乐毅诗后》)。 ?3、忌尘俗。 ?《与党伯舟帖》:“诗颂要得出尘有远韵。” 《再次韵兼履中南玉》:“句中稍觉道战胜,胸次不使俗尘生。” ?4、重道德修养。 ?“孝友忠信是此物根本,极当加意,养以敦厚醇粹,使根深蒂固,然后枝叶茂尔。”(《与洪甥驹父》) ?5、讲法度。倡“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脱胎换骨”。?“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故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 ?惠洪《冷斋夜话》卷一记黄庭坚语云:“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无一字无来处”,就是搜猎奇书,穿穴异闻,在诗中多用典故。 ?“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就是变化前人的语言或诗意,推陈出新。 ?(三)诗歌的思想内容 1、反映社会现实:如《流民叹》。 ?2、表现自我。如《寄黄几复》、《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登快阁》。 ?(四)艺术特色 ?1、富有思致理趣,耐人寻绎回味。 ?黄庭坚善于即景宣情,托物寄意,借鲜明的形象,寓深邃的哲理。 ?《蚁蝶图》 蝴蝶双飞得意,偶然毕命网罗。?群蚁争收坠翼,策勋归去南柯。 ?2、章法细密,线索深藏,转折急陡,起结无端。 ?黄诗讲究章法布置,而布置常作曲折变化,绝不囿于固定套式,故能超出寻常滑俗蹊径。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3、讲究句法,字法,长于点化锻造,下语奇警,引人惊异。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寄黄几复》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晚楼明宛水,春骑簇昭亭,禾巴稏丰圩户,桁杨卧讼庭。” ?“愚知相悬三十里,荣枯同有百馀年”(《寄怀公寿》) ?4、语言色泽洗净铅华,独标隽旨。 ?不喜作艳语,绮语,软语,而以典雅劲峭胜。其用语,除博采经史诗赋外,还多取材于禅家,道家和小说。 ? “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 “习之实录葬皇祖,斯文如女有正色”(《次韵子瞻送李豸》) “定知逃禅入少林”(《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 “藏刀避肯綮”(《送李德素归舒城》) “群蚁争收坠翼,策勋归去南柯。”(《蚁蝶图》) ?5、诗风瘦硬峭拔,兼有老朴沉雄,浏亮芊绵的特色。 ?黄诗不但情思超迈,韵格高绝,而且造句奇崛,笔势雄健,加之又发展了杜甫诗用拗律拗句的手法,故能疗救晚唐的熟滑,矫正西昆的绮靡,形成瘦硬峭拔的独特风格。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依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江西诗派的发展大体分三个阶段

江西诗派的发展大体分三个阶段: 1.北宋后期 在黄庭坚的周围和身后,形成了两个追随他人品和创作风格的诗人群体。 2.南宋初期 由于最高统治者的提倡,出现“学者率宗江西”的局面。 3.南宋中期 一些诗人先后突破江西诗派的范围,各自走上新的创作道路。 烦请高人将这三个阶段的内容进行更为详细的扩充,从而系统清晰的阐明江西诗派的发展流变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影响 尽管苏门四学士和六君子是北宋中后期诗坛的重要创作力量,但从具有相同诗歌理论和创作特色的流派来说,江西诗派无疑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而黄庭坚的诗歌观念对于江西诗派的形成至关重要。黄庭坚论诗以“不俗”为高标,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他强调须多读书。他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只有“胸中有万卷书”,才能“笔下无一点尘俗气”。黄庭坚对多读书的强调,并非是为学问而学问,而主要有三层意思:其一在于认真学习、广泛吸取前人一切好的东西,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和发展。其二是作为一种学养的积累,以增加诗歌的内涵与意蕴,力去浅俗。其三在于主观修养和性情的陶冶,培养一种以儒家基本精神为底蕴而又超脱流俗、独具个性的气质,为人“不俗”,才能写出“出尘拔俗”之诗。黄庭坚最为著名的诗歌主张之一“点铁成金”实际上也与他所强调的主观修养有关。他在《答洪驹父书》中说:“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这段话往往被认为是指翻用古人陈言,因此是提倡蹈袭剽窃。事实上,黄庭坚借用了道家术语,用铁比喻被陶冶的万物即诗歌的素材,用金比喻点化后的成品即诗歌,灵丹则比喻诗人的主观思想和精神修养,所以他的意思是说出色的诗人善于将外界的事物拿来为己所用,而关键在于有诗人的主观思想和艺术修养作为统摄万物的根本,有了这个根本,即使取用古人陈言,也能变旧为新。所以黄庭坚虽然有以故为新之意,但重点在于强调诗人主观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 主张 在对诗歌传统的选择过程中,从北宋庆历时期就被奉为道德和诗歌艺术典范的杜甫其人其诗,经过王安石和苏轼的大力褒扬,此时进一步得到推尊。黄庭坚曾说:“老杜虽在流落颠沛,未尝一日不在本朝,故善陈时事,句律精深,超古作者。忠义之气,感然而发。”(《潘子真诗话》引) “忠义之气”与“善陈时事”指出了杜甫的儒家道德追求和其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可看出黄庭坚作诗并非不关注现实,事实上他早期的很多诗作充满现实关怀和批判精神;随着文字狱的不断增多,黄庭坚的诗歌观念才有所改变,主张诗歌当吟咏情性,而“非强谏争于庭,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这一反对直刺现实的诗歌态度在政治形势日趋严峻的北宋后期为江西诗人所普遍接受。“句律精深”的评价则体现出黄庭坚对杜甫诗歌艺术的服膺。他对杜甫在炼字、造句、谋篇等方面的艺术特点以及杜诗的艺术境界都有许多细致的分析,而在这些分析中往往见出他自身的审美追求和宋诗的时代精神,如他对杜诗“无一字无来处”、“平淡而山高水深”等评价,实际上体现了他本人重读书、提倡以故为新以及宋人追求平淡有味、涵咏深沉的审美境界的特点。 黄庭坚以其鲜明的诗学主张和体现宋诗美学风范的卓越诗歌成就而为诗坛所瞩目,更由于他为后辈诗人提供了具体的创作门径,使他们有诗法可循,黄庭坚因此受到众多学诗者的拥戴。陈师道即尽焚旧作,转学黄诗。而他的创作实绩使他很快与黄庭坚一起成为这一诗派的核心。 特色

浅论江西诗派文学主张及发展

浅论江西诗派文学主张及发展 摘要江西诗派这一名词初始于于宋代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而江西 诗派在宋代以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在诗学的发展历程中都起着相当大的影响。历来对江西诗派的文学主张,很多人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仿古,追求奇险硬涩的风格,追求“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的新境界是这个诗派对黄庭坚文学主张的极大师承,但同时江西诗派在发展过程中文学主张又有所发展。作为宋诗中的一个真正的派别,它既别与西昆,又反西昆,在欧、苏之后的宋代诗坛,都深受江西诗派的影响。江西诗派在学习黄庭坚的文学主张的同时,又强调"活法",这无疑是一种继承之上的发展。 关键词江西诗派黄庭坚夺胎换骨超俗出新活法 内容: 宋代对于诗词来说,是唐代以后的另一个繁华的时代。各类流派、风格辈出,诗词的宗师也不鲜见。江西诗派作为西昆之后的另一派别,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以黄庭坚为首,列入陈师道、潘大临、谢逸等二十五人,认为都是师法黄庭坚的诗法的,成为江西诗派。《苕溪渔隐丛话》也说:“吕居仁近时以诗得名,自言传衣江西,尝作《宗派图》。自豫章以降,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饶节、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錞、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夏倪、林敏功、潘大观、何凯、王直方、僧善权、高荷,合二十五人以为法嗣,谓其源流皆出豫章也。”以及后来的陈与义、吕本中、曾几等人都是典型的江西诗派人物,虽然未被列入《宗派图》,但是作为江西诗派确立与扩展期的代表人物,却是承前启后,体现了江西诗派的成熟与变化。后期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虽由江西诗派入不由江西诗派出,但是他们也深受江西诗派的影响。江西诗派的人物也并非都是江西人,杨万里《江西诗诗序》云:“江西宗派诗者,诗江西也,人非皆江西也。”但是单单从这一系列的名字里无疑可以看出江西诗派在当时的盛况以及在之后的影响之深远。 提及江西诗派,黄庭坚作为创始人,他的文学主张及创作的风格对后期的江西诗派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他师于苏轼又别与苏轼。苏轼的才学以及他的风格是受很多人景仰的,但是他虽然在诗词艺术上有着很大的艺术成就,但是他并没有形成一个宗派。黄庭坚深受苏轼的赞赏,在《沧浪诗话》中也有“至于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 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说:“靑琐祭文,语意甚工,但用字时有未安处。自作语虽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这便是著名的“点铁成金”说、以及“字字有来处”的根源,也是黄庭坚的文学主张之一。取古人陈言作诗,以故为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思想,使其成为自己的作品,这对于很多读书人来说,莫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创作方式。南宋刘克庄的《江西诗派小序》云:“豫章稍后出,荟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搜猎奇书,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至只字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第一节黄庭坚的诗歌 一、知识点: 1.元祐时期:陈衍认为宋哲宗元祐时期(指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活跃于诗坛的北宋后期)是整个古代诗歌史的三个黄金时代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开元”、“元和”) 2.江西诗派:北宋末南宋初,追随黄庭坚的诗人逐渐形成了一个声同气应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这是两宋之际诗坛上最重要的现象。 3.苏黄:在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黄庭坚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他最终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 4.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 5.山谷体:黄庭坚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其典型特征是句法奇矫,音节拗健,想象奇特不凡,且有一股兀傲之气。但“山谷体”也具有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等缺点。所以当时后人批评宋诗时,“山谷体”往往首当其冲。 6.黄庭坚自编诗集《退听堂集》,把早年所作的涉及时政或抨击时弊的诗都删去了。黄诗中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目前存於《山谷诗外集补》中。 二、大题: 1.黄庭坚的创作道路: (1)进士及第后的17年低级官员生活——这段时期内的黄诗比较关注社会现实,抨击时弊相当尖锐。 (2)旧党执政后,黄庭坚任职于馆阁,参与编写《神宗实录》,常与苏轼等人唱和,诗的内容则以书斋生活为主。 (3)旧党重又失势,黄庭坚被贬謫。直接原因是《神宗实录》引起的文字狱。惊悸之余,黄庭坚作诗较少,内容则以抒写人生感慨为主。 2.诗歌特色: (1)就题材范围而言,黄庭坚诗没有显著的特点。大多是思亲怀友、感时抒怀、描摹山水、题咏书画的诗。

(2)黄诗的特点是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诗中的人文意象格外密集。 ①黄庭坚喜爱吟咏书画作品、亭台楼阁以及笔墨纸砚、香、扇等物品,这些对象自身都是文化活动的产物或与文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自然会使诗歌充满文人色彩。 ②黄庭坚写其他题材也努力抉发其中的文人意蕴。如黄诗从古代典籍的字里行间去认识禽鸟鱼虫这些自然意象。又如黄诗中茶成为文人雅致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文化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形态,以此为内容的黄诗微妙而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律动,书卷气与生活气息幷存。这正是宋诗别开生面的表现之一。 ③过度的文人意识:如《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在8句诗中竟有12个典故,就损害了诗歌的形象性。 (3)黄庭坚整个诗歌创作都贯彻了求新求变的精神,从而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 ①黄诗往往包含多层次的意思,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黄庭认为,作诗要在必要的地方来一个出乎读者意料之外的转折,以意脉的突然断裂而产生艺术张力。 ②黄诗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 A.黄诗有意识的学习和借鉴前人,运用“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手法。 B.他有时也求奇过甚,不够自然。 C.黄庭坚还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 D.黄诗中最成功的则是那些用常见的字词组成新奇意象的作品。 ③黄诗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 A.句中音节打破常规,矫健奇峭。 B.律诗中多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谐以至圆熟的声调。黄庭坚的三百多首七律中有一半是拗体,这也是形成其生新廉悍风格的重要因素。 (4)晚年的诗风:克服了“山谷体”的弊端,体现出归真返朴的倾向,求新求变的精神已达到炉火纯青、行迹尽泯、“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平淡质朴,精光内敛,体现出黄诗的老成境界。由此可见平淡之美是宋代诗坛的整体性追求,黄庭坚的创作道路也是以此为终极目标的。

现代经典朗诵诗歌精选

现代经典朗诵诗歌精选 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现代经典朗诵诗歌,欢迎大家参考! 现代经典朗诵诗歌精选篇1止水幽兰 又是一场秋雨 下得竟这般淅淅漓漓 默不作声的哭泣 打破了这个千年古城的静寂 似喜非喜的面容 若同黛玉般弱柳拂风 伸手不见五指的朦胧 迷失了放学归去的顽童 是否还能看得见 被那稠雨沁润的模糊的笑脸 饱受折磨的苍颜 遗忘的角落还值得怀念 看那窗外的娇花 多情的雨啊你怎么忍心滴下 道着祈求的真话

求求你大发慈悲放她一马 无事垂钓的闲人 紧披蓑衣为何对我不闻不问 提指一个嘘声 原来是怕我让你分神 看看手腕上的小表 彼时相约的人啊为何迟迟还没来到这该如何是好 弄得伊人竟这般烦躁 布满纤尘的楼面焕然一新 首方其冲你是最大的功臣 调动时间的指针 微坐城楼静候你凯旋的佳音 风雨中与你相识 旁边的花儿以是瓣落花秃枝 乌云遮挡了落日 下一站相约请别来迟 现代经典朗诵诗歌精选篇2终穷我喜欢站在窗前,听雨 在静夜里,滴滴答答的声音 像一首欢快的音符 跳荡在我的心里

雨声滴答,静静的夜 弥漫的.气息 总会勾起我泛黄的往事 漾动在我眼前 往昔已逝去,永不消逝的是 心中的念想和希冀 海阔天空,我到哪里去寻找 我失落的梦 雨声滴滴答答,静静的夜里 跳动在我耳里啊是 一首顽皮的歌 萦绕在我梦里的啊 是你还是光阴的故事 现代经典朗诵诗歌精选篇3一场雨和另一场雨 在排队 等候一场雪起诉上帝 我 这条河流 却没有水的山径之旅 还没有 成为岸上的下午茶

春天 已成了一个不可预料的困境 我 这条河流 不能把自己拔出来 一场雨 和另一场雨 在排队 等不到一场雪起诉上帝 现代经典朗诵诗歌精选篇4深夜——下着细雨 撑着伞 行在街头的姑娘 披了黑发 轻轻地 哼着淡淡的曲子 穿过岔路口 走进了小巷 撑着伞彳亍的姑娘 在雨的深出 又悄悄地 ——出现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复古倾向】宋初文坛承接晚唐五代文风余绪,盛行骈俪声偶之辞,未能自出新意。柳开、田锡、穆修等人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为后来宋代的古文运动揭开了序幕。 【“三体诗”】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白体”、“昆体”“晚唐体”三派的分别。西昆体和晚唐体的繁盛,均在真宗一朝,而此前太祖、太宗两朝的诗风,则是以当时的文坛巨子李肪、徐铉及其后起之秀王禹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西昆体】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西昆”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创作特色是学李商隐的近体律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西昆体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 【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习惯于将发生于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新。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佑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元佑诗人以苏轼享名最盛,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均出其门,时称苏门四学士。四学士都能诗,唯黄庭坚能于苏诗之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与苏轼并称苏、黄,对宋诗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以其为宗主的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 【山谷体】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作诗以学杜为宗旨,喜欢用拗句。其诗被称为“山谷体”。 【后山体】陈师道号后山居士,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他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诗风瘦硬,被称为“后山体”,是典型的宋诗。 【简斋体】陈与义,号简斋,江西诗派 三宗之一。前期诗歌创作深受黄庭坚、 陈师道的影响,南渡之后取法杜诗,突 破了江西诗派瘦硬诗风的局限,形成了 雄浑、沉郁的独特艺术风格,被称为简 斋体。 【江西诗派】指宋朝时影响最大的一个 诗歌流派。黄庭坚在世时,其周围和身 后形成了一个追随他的人品和创作风 格的诗人群,但此时尚无“江西诗派” 一说。黄庭坚去世后,吕本中作《江西 诗社宗派图》,江西诗派由此得名。 【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他所创作的 诗歌被称为诚斋体。诚斋体一改以往宋 诗瘦硬生涩的旧格,以师法自然的白描 手法作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 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成为南 宋诗风转变的关键。 【朱熹生平】有很高文学修养的理学家, 在诗文创作和文学批评方面皆有成就。 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 《诗集传》、《朱文公文集》、《韩文考异》 等。 【永嘉四灵】指南宋后期诗坛的四位诗 人徐玑、徐照、翁卷和赵师秀。由于他 们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诗风极为 相近,又都是永嘉人,故被视为同一诗 派,称“永嘉四灵”。四灵作诗以唐诗 为号召,其实学的是晚唐体,诗风清苦 冷僻、局度狭小。 【江湖诗派】江湖诗派是继永嘉四灵而 兴起的一个诗派,因书商陈起刊刻的 《江湖集》而得名。江湖诗人大都是一 些落第的布衣文士或官场失意的小吏, 流落于江湖之中,在相互酬唱间自然形 成一种相近的诗风。后人以《江湖集》 内诗气味皆相似而称之为江湖派。江湖 派诗人多效四灵体和晚唐体。代表人物 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沧浪诗话》】是宋代理论性最强、影 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专著。他以禅喻诗, 强调“别材”、“别趣”,批评以苏、黄 为代表的宋诗,倡导“以盛唐为法”。 这对宋以后诗歌创作宗唐之风气的形 成,以及历时持久的唐宋诗风之争,影 响很大。 【清雅词派】【史达祖】《梅溪词》 【周密】《草窗词》【王沂孙】《碧山乐 府》【张炎】《山中白云词》、《词源》 咏物以描写见长,工丽的白描, 婉妙的诗情,笔调轻盈绰约,造语清俊 妩媚,词境婉约飘逸,有一种特殊的风 格。 与吴文英《梦窗词》旨趣相近,在当时 并称“二窗”。以写个人身世之感和离 情别绪为多,而且往往融入黍离之悲, 颇多沉咽凄楚之音。 以善于咏物而见称于世。因物起兴,触 景生情,感时伤世,但含蓄蕴藉,寓骚 雅于冲淡,以幽深之笔淡然写出。 提出“清空”“骚雅”之说,推举姜夔 词风。张炎是宋词的结束者,以后便是 新兴散曲的时代了。他根据自己的创作 实践,于理论上总结了宋词、尤其是南 宋清雅词派的创作经验。 “元诗四家”的作家都是元大德、延佑 年间才活跃于文坛的,因有文才而被选 入翰林院,在京师成为士子羡慕的著名 人物而称誉诗坛。 虞集:在元中期文坛名声最大,擅长诗 文,又是当时膺服程朱理学的道学家。 杨载:作诗非常重视诗法,著有《诗法 家数》。 范椁:曾编集唐人诗作为写诗的格式。 揭傒斯:从现存作品看,其诗歌内容在 四家里最丰富,风格也比较多样。 【前七子】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 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延相、徐 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七子中,康海、 王九思的主要成就在散曲和戏曲;徐祯 卿能诗,议论比较稳重;边贡、王延相 创作和理论均无特色。七子提出的文学 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目的 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从而为 “文道合一”向“文”、“道”分离这样 有利于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走向开启 门径。但由于他们的创作落后于理论,

现代诗歌朗诵技巧

现代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与散文都是文学艺术的一种,二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文学朗诵方面,大多数人更喜欢把诗歌与散文结合在一起,而朗诵则是表达内心情感世界的一种抒发形式,选择诗歌散文则能够更好的将自身情感展现出来,对于欣赏者来说,这不仅仅是朗诵,而是对艺术的一种欣赏。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诗歌需在不断的诵读中方能体现其神韵,现代诗歌更是如此。一般来说,朗读现代诗歌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如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诗歌朗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稳、不紧不慢。” 如我们今天学习的《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把握好诵读的“轻、重、缓、急”,恰当地分好“音步”,产生鲜明的节奏感,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 四、根据语境,正确处理诗句的停顿。这样才能使诗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 有时则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 总之,现代诗歌诵读,具有很大程度的表演性。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投入真情,反复吟咏,方能读出诗歌的感染力,用诗歌特有的魅力打动读者。 四、语气:包括诵读的抑扬(语势及语调)、顿挫(停连)轻重(重音)、徐疾(节奏)等的变化。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

文学流派 【复古倾向】宋初文坛承接晚唐五代文风余绪,盛行骈俪声偶之辞,未能自出新意。柳开、田锡、穆修等人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为后来宋代的古文运动揭开了序幕。 【“三体诗”】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白体”、“昆体”“晚唐体”三派的分别。西昆体和晚唐体的繁盛,均在真宗一朝,而此前太祖、太宗两朝的诗风,则是以当时的文坛巨子李肪、徐铉及其后起之秀王禹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 【西昆体】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西昆”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创作特色是学李商隐的近体律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西昆体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 【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习惯于将发生于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新。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 【开创宋代诗风的重要作家】 梅尧臣 苏舜钦 【“王荆公体”】 1、王安石的生平及思想:其性格刚毅果敢,世界观复杂,儒、道、墨、法、佛诸家的思想对他都有影响。 2、王安石的文论主张:主张为文要“以适用为本”,“务为有补于世”,属于经世派的政教文学说,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教合一。明确将文章看作“器”,即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崇尚自然、简洁的文风。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曾巩、苏洵、苏辙 【东坡体】 1、苏东坡的生平及思想:以贬谪黄州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后期掺入大量佛、道思想,外儒内佛,入世而超世,超世而入世,执着人生,又善处人生,以出世的态度作入世的事业。 2、苏东坡的散文创作:今存苏轼各体散文约四千余篇,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 1、题材分类:现存2700余首,可分为社会政事诗、山水景物诗、和陶(渊明)诗、题画诗四类。 2、分期特点:以贬谪黄州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以儒家经世致用思想为主,多为社会政事诗,创作风格豪健清雄;后期以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佛老思想为基调,主要抒写贬谪时期复杂矛盾的人生感慨,诗风清旷简远、自然平淡。 【简·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由五代到柳永,词为艳科,至苏轼,词风突变,他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的以诗为词,促进了词体的变革,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使词摆脱了对音乐的附庸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被视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这是苏轼对宋代文学发展的巨大贡献。

现代诗歌朗诵

小时候,您就是我的世界 从我呱呱坠地地时候, 便注定了我们的缘分。 我用黑亮的眼睛望向你们, 从那一刻起我就铭记, 你们就是我的世界。 我用充满疑惑的眼神看这个世界, 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我用小手抚摸这个世界, 充满了好奇; 我用一双小耳朵聆听这个世界, 听这世界最美的声音, 就是妈妈对自己的呼唤; 我用小鼻子闻这个世界, 为这个世界的最芬芳的花香。 是你们带我认识这个奇妙的世界,是你们让我感受到爱的厚重。 小时候, 您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 过马路的时候你会告诉我要看红绿灯, 红灯停,绿灯行。

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时候觉得很有安全感。 小时候, 您送我上幼儿园, 会告诉我, 要和小朋友们好好玩。 放学了您来接我, 问我在幼儿园乖不乖, 还让我给你唱今天老师新教的儿歌。 当我给您说, 今天我吃饭吃得好, 老师奖励我一朵小红花, 我看见你欣慰地笑了。 小时候, 被大孩子欺负, 他们抢走了我的糖果, 把我推在地上。 是你把我从地上抱起来, 擦干脸上泪水, 抱着我、摸着我的头。 或许, 那是你给我的最好的安慰,

温暖了我整个小世界。 你给我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棒棒糖, 对于一个小孩来说, 糖果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笑了, 可我却看见您眼眶里泛着泪花。 我对您说:“妈妈没事,我不疼了。” 小时候, 我半夜高烧不退, 那是天正下着鹅毛大雪, 是您忘记了寒冷,忘记了时间,忘了天色已晚, 抱着我跑向医院。 我知道, 疼在我身上,痛在你心里。 小时候, 我很害怕黑, 以至于初二还跟妈妈睡在一起。 你们也试着让我一个人睡, 可是我怕黑, 向你投去不舍的眼神, 您心软了,和我睡在一起。

第三章 北宋后期文学

第三章北宋后期文学 党争和政治腐败。 基础虚弱的繁荣。 文坛对形式技巧的讲究,抒情内涵的深藏。词的传统题材风格沿续。 理学禅宗对诗歌的影响。 第一节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一、苏门文士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 “二苏三孔”:苏轼、苏辙,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 “眉山先生”唐庚,李廤、李之仪、陈师道。 苏轼不专主一格,更不以齐一天下文风的宗师自居,所以并不构成宗旨鲜明的文学集团,各行其是,各有所长。 1、秦观(诗) 反映的生活面较窄,气格柔婉,景物观察细腻,语言精致流丽。 《后山诗话》: 《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泗州东城晚望》虽也偏于柔美,但境界稍开阔。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2、孔平仲 诗风与苏轼近似。相同的人生态度,散文化的笔法,好发议论,追求广阔高远的境界。但缺乏独特的人生感受和妙趣横生的才思,议论陈旧。 《晚集城楼》短篇古体。景象开阔,想象奇异,韵脚声调奇矫。 高楼百尺修木尾,对面南山翠相倚。凭栏谈笑青云里,秋标摩空日色死。海风萧萧东万里,吹襟洗鬓清如水。下视黄埃浊波起,车马纷纭只蝼蚁。 《睡起》随缘自适人生观的抽象表述。 物不求余随处足,事如能省即心清。山林朝市皆相似,何必崎岖隐钓耕。 《禾熟》不着议论,却颇含深意,饶有情趣。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3、张耒 学白居易、张籍,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反映民间疾苦、针砭社会现实。 但写诗粗率。政治诗主要表达观念而非深切的人生感受,少形象性和感染力。 《东山词序》:文章之于人,有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者,皆天理之自然而性情之至道也。 《劳歌》、《八盗》、《田家》、《和晁应之悯农》 《有感》角度新颖,讽刺辛辣。 群儿鞭笞学官府,翁怜痴儿傍笑侮。翁出坐曹鞭复呵,贤于群儿能几何?儿曹相鞭以为戏,翁怒鞭人血满地。等为戏剧谁后先?我笑谓翁儿更贤。 二、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分宁人。有《山谷集》。 1、奇峭的形式和曲折的抒情 ①文学观 宣扬“温柔敦厚”的诗学观念,不赞同苏轼相对纵恣的表现。 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内心苦楚。为了避祸而自我抑制。 《答洪驹父书》:老夫绍圣以前,不知作文章斧斤,取旧所作读之,皆可笑。绍圣以后始知作文章,但以老病惰懒,不能下笔也……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 《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廷,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坐之为也。” ②以语言形式的奇崛表现情绪的跃动 诗的形式成了特殊的抒情手段。曲折表现愤慨不平,较少涉及社会政治问题,也较少直接的抗争,强行抑制的情绪在暗中起伏涌动。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于音节尤别创一种兀傲奇崛之响,其神气即随此以见。 2、“诗法”和以学问为诗 ①以学识为写诗的基础 《答洪驹父书》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处。 《论作诗文》:词意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尔。 ②“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