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时罗斯福新政

一、教材分析

1.结构分析:本课时介绍了在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的“新政”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实质上就是对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进行改造,一方面使社会生产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使劳动人民的购买力提高,从而最终帮助美国从噩梦般的经济危机中走出,并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AVxbx7Wygk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重大影响。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初步具有历史思维能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一些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解决,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可以用学生所掌握的中国历史知识进行扩展延伸,进行探究学习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AVxbx7Wygk

五、教学方法:教法:问题式教学法和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人口图片。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20世纪80年代美国进行民意测验,评选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你知道是哪三位吗?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林肯率领美国人民消灭了黑人奴隶制,那富兰克林·罗斯福究竟为什么深受美国人民爱戴呢?引入本课内容。AVxbx7Wygk

播放录像片断:罗斯福就职演说和炉边谈话。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使美国人民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亲和的炉边谈话赢得了美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但大家知道,要想战胜经济危机,仅仅依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正确的方法,强有力的解决危机的对策。AVxbx7Wygk

假如你是1933年刚刚上任的富兰克林·罗斯福,面对病入膏肓的美国,你将怎样望闻问切,对症下药呢?

播放录像片断: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提问: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各国都在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德国和日本通过对外扩张来刺激经济恢复,今天我们看美国是怎样度过这场经济大危机的。AVxbx7Wygk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美国总统胡佛是如何对待这场危机的?结果怎样?

<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结果失败)

在美国新一届总统选举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承诺“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公民,你会投谁的票?根据以上学习,归纳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

<3)、美国民众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4)、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二、实施“新政” (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以下探究>

【探究1】:

材料: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AVxbx7Wygk 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罗斯福采取了什么政策?具体措施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其目的及作用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得出结论。

<政策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措施: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利;管制证券;

目的:恢复银行信用。

作用:恢复银行信用促进金融体系正常运转稳定人心为工农业生产恢复提供前提)

【探究2】:材料:1933年《全国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

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AVxbx7Wygk

问:《全国工业复兴法》是对什么进行调整?具体措施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其目的及作用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得出结论。

<政策2: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目的:防止盲目竞争。

作用: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的联合力量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下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到有控制的轨道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AVxbx7Wygk

;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

【探究3】:

材料一: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AVxbx7Wygk

材料二: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AVxbx7Wygk 问:根据材料二,罗斯福是如何调整农业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其目的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得出结论。

<政策3: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措施: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目的: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恢复。)

【探究4】:图片:美国公民领取的失业保险卡;

材料:1935的《社会保险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图片: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问:根据课本和提供的材料,在社会福利方面,罗斯福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分别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得出结论。

<1)举办救济;目的:稳定社会<2)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目的:稳定社会<3)推行以工代赈;目的:增加就业刺激消费。AVxbx7Wygk 【探究5】:材料: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敢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AVxbx7Wygk

问:请依据材料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是什么?谈谈这一举措在解决危机中起到什么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得出结论。

内容:社会立法,保护劳工权利

作用:缓和阶级矛盾,从而稳定社会秩序

三、摆脱危机(多媒体课件展示>

【探究6】:阅读书本材料,罗斯福新政产生了什么影响?

<1)、经济上: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2)、政治上:一定程度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3)、制度创新: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4)、影响深远: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期

<5)、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探究7】:(多媒体课件展示>

出示材料: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AVxbx7Wygk

思考: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到底是什么?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探究8】: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能成功?(多媒体课件展示>

出示材料:黄安年教授在《罗斯福新政改革》一文中指出:当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就处在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当时可供选择的道

路只有三条: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非民主手段的法西斯专政;对原有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策进行某些改革。AVxbx7Wygk

思考:美国选择了哪一条道路?为什么能成功?

选择第三条道路。

成功的原因:<1)、美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经济。

<2)、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4)、凯恩斯主义提供理论支持。

<5)、罗斯福的个人作用。

<6)、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探究9】:现在来思考一个问题,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时间,以4人一组进行分组讨论。(多媒体课件展示>AVxbx7Wygk

<学生先讨论,后师生对话、归纳。)

<1)、新理论——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

<2)、新特点——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

<3)、新起点——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4)、新模式——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创设情景】:罗斯福,一位出身高贵的总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空前绝后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优秀品质。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及其你对罗斯福个人的了解,你认为他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多媒体课件展示>AVxbx7Wygk

<学生讨论、相互补充得出)敢于直面困难、自信、果敢、信念坚定、乐观豁达、爱国、改革创新、自强不息的进取等精神。AVxbx7Wygk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不可否认的。然而当初罗斯福却遇到了种种阻碍和困难,“新政”曾一度陷入困境。“新政”的成功是他锐意进取精神和坚强意志的结果。在美国历史上,他同华盛顿、林肯一样有名,他们是代表了三个不同时代的三位杰出的美国总统。古今中外历史上值得肯定的人物,应该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与时俱进对历史发展作出贡献又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人,罗斯福正是这样的人。学习了本课,我们要试图吸取新政的启示以及学习罗斯福身上一些优秀品质,不断完善自己,为我们的社会献出力量。 AVxbx7Wygk

1、思维拓展:有人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他们是谁?你同意上面的观点吗?为什么?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的地方?AVxbx7Wygk

2、思维拓展:当今的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中挣扎,罗斯福新政能给我们提供哪些借鉴?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罗斯福通过改革干预经济取得了成功,这种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新变化,下一节我们学习《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请同学们认真完成导学案的相关内容,并进一步印证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AVxbx7Wygk

九、板书设计

新政背景:

内容:

实施新政

罗斯福新政

特点:

评价新政:

十、教学反思

本课是本单元的中心内容,主要讲述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与意义。在组织教学时,为让学生深刻理解罗斯福新政,在讲述相关内容时应联系学生以前所学知识,知识的前后贯通有利于学生形成牢固的知识体系。AVxbx7Wygk

如何保证开放性问题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如何处理教材内容简单但考试高要求的问题?

【导学案】

第18课时罗斯福新政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学习要求】1.列举罗斯福新政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生活保障方面的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4.感受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

【重点】新政的内容,新政的影响

【难点】金本位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预习内容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______年______给美国造成巨大危害

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的银行倒闭,13万家以上的企业破产,完全失业的人数达到了 1 300万,经济危机更加严重,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AVxbx7Wygk

2、_____反危机措施的失败,____危机和____危机不断恶化

美国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全国上下不满情绪和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AVxbx7Wygk

3、美国民众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____以实行“____”为竞选宣言,赢得选民的信任。在1932年的大选中,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____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 AVxbx7Wygk

二、实施新政

1、整顿________。<1)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2)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3)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4)管理证券业。 AVxbx7Wygk

2、复兴工业。<1)加强对工业的____,通过《________》,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2)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AVxbx7Wygk

3、调整农业政策。<1)成立____,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2)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3)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AVxbx7Wygk

4、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1)建立_______,发放紧急救济金;<2)加强____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3)推行“_______”,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垿。 AVxbx7Wygk

合作探究1:分析以工代赈”的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5、进行社会立法

联邦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签署《_______》、《_______》,《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利组织自己的工会;成立了阔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AVxbx7Wygk

【合作探揪2:罗斯福新政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

三、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影响

1、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也有显著改善;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对外贸易趋向活跃,失业人数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到1940年国民收入恢复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AVxbx7Wygk

2、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_______。新政为美国广大的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广大公众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从而缓和了经济危机引发的____。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在危机的影响下走_______。AVxbx7Wygk

3、新政开创了_______的新模式。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罗斯福新政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深刻的改造。 AVxbx7Wygk

4、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是最终形成了_______。这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政是美国经济制度的一次重大调整,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从此,

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AVxbx7Wygk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定义:它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它的表现形式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国家成为垄断资本家的代理人,是资本主义国家职能增强的反映。它的出现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AVxbx7Wygk

四、新政的特点、实质、局限性

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干预;

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学习要求】1.列举罗斯福新政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生活保障方面的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4.感受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

【重点】新政的内容,新政的影响

【难点】金本位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学习过程

1、课前预习检查,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指名学生阅读回答预习所列问题。

2、合作探究

【探究学习】

探究一、为什么罗斯福会在1932年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当选为美国总统?

探究二:阅读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思考相关问题:材料一:政府在整顿银行、对储户存款提供保证后采取措施,对那些把黄金和货币囤积起来的人施加压力,使他们把钱重新存进银行。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有占全国银行总数3/4的13500家银行复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纽约股票价格猛涨15%。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 ——岳麓版必修二AVxbx7Wygk

材料二:打起仗来,如果进行夜袭,士兵们都在肩上带上耀眼的标志,免得误伤自己人。根据这个原则,那些跟我们合作,参加全国复兴运动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AVxbx7Wygk

——罗斯福第三次炉边谈话

材料三:为了解决农业危机,提高农产品价格,罗斯福政府只得采取大规模毁灭农产品的办法。1933年,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000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二十多万头大猪和六百多万头小猪。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农产品价格回升,农业收入明显增加,农民的破产情况得到遏制。AVxbx7Wygk

1、材料一说明罗斯福新政哪方面措施?有何作用?

2、材料二是罗斯福哪方面的措施?有何作用?

3、材料三是罗斯福哪方面的措施?政府引导农民大规模毁灭农产品说明什么?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重要措施有

A、提高储蓄利率,吸纳民间资金

B、限制出口,实行进口替代工业政策

C、实行计划经济

D、扩大内需,刺激生产

2.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A、从根本上削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为美国夺取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

C、缓和阶级矛盾改善人民生活状况

D、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适当地对自由放任主义作出局部调整

C、竞选时用来拉选票的口号

D、向计划经济转变

4.1929-1933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修建了著名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使该地区变成富庶地区,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美国政府修建这一工程的目的是: AVxbx7Wygk

A、该地区水患严重,根治水患迫在眉睫

B、通过大办兴办公共工程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并扩大消费

C、国家在危机期间也不能放弃大型工程的修建

D、制造繁荣景象以增加美国人民反危机的信心

5.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从胡佛的自由放任变为罗斯福的国家干预。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内部严重分化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相互渗透

C、资本主义国家职能扩大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趋向缓和

6罗斯福新政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

①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②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③拓展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开创了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模式 A、

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Vxbx7Wygk

7.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的政策不包括

A.政府为农业提供补贴

B.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C.调整农产品结构

D.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8.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Vxbx7Wygk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失业者的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美国国会于1933 年6月16日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 年 5 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一起案件中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这一转变不能说明 < )AVxbx7Wygk

A.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分权制衡原则 B.最高法院信奉自由放任政策,敌视“新政”立法

C.美国国会有立法权,最高法院有解释宪法的权力

D.《全国工业复兴法》不适应当时美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3.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的措施是 < )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4.罗斯福说:“为了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Vxbx7Wygk

A.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B.用发展经济的手段来缓和社会矛盾

C.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政策调整 D.对世界经济旧秩序的一次新改革

5.罗斯福新政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计划经济的本质不同在于< )AVxbx7Wygk

A.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不同

B.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力度不同

C.所有制形式不同

D.对工人的措施不同

6.罗斯福推行新政所产生的影响有< ) AVxbx7Wygk

③改变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④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

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AVxbx7Wygk

7.1931年美国处于“过剩危机”时,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那些上街

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

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

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

爱国论”是

< )AVxbx7Wygk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8.罗斯福说:“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体制中严重缺点,我们依靠

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Vxbx7Wygk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扩大国营经济成分

二、非选择题: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优质课)

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通过通过学生分析“新政”革命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辨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革命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辅助教学工具或采用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地与学生一道在课堂上重现这一阶段的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作用 【难点】对新政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屏幕上展示罗斯福总统的图片] 他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是继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他被人们喻为”狮子”和”狐狸” 他就是罗斯福,带领美国人民克服危机,渡过难关。 (二)讲授新课一、提出问题:联系第一节知识,说一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的危害(2)胡佛政府反危机政策的失败 (3)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4)罗斯福上台————实干家罗斯福(“狮子”和“狐狸” ) 投影显示罗斯福的生平: 罗斯福全名: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882 —1945)18岁时考入哈佛大学,攻 读政治,历史和新闻专业,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后来从政,先后任过纽约州参议员和州长。中年时,他因患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 、Polio),双腿瘫痪,只能以轮椅代步。他任美国总统期间,实行新政,维护了 美国资本主义制度,领导美国参加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并取得胜利。 投影:我向你们保证,也向我自己保证,美国人民今后一定可以有一种新政……这并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宣传,这是一种进军的命令。--------------------------- 罗斯福竞选演说 再结合教材认识罗斯福为什么能够当选,并如何让他的国家和人民摆脱危机?116 页的材料能使学生加深理解,作出如下总结:恢复信心,战胜恐惧;大胆实验,坚持不懈;重用人才,确保正确。(通过对这一部分学习,让学生学习罗斯福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投影问题:“试验”指什么?从而引出罗斯福新政的含义。 、实施“新政” 带领学生回忆第一节经济危机的表现:金融领域崩溃,工农业生产下降,失业率激增,贫富悬殊严重等等,进而说明罗斯福新政就是从这些方面入手解决问题的。 (一)内容 1、金融领域: 投影材料:据统计,到1933 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在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信 用已经崩溃。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先从金融领域开始?

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学案

必修二专题六第二节罗斯福新政学案知识扩展1、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 1882年01月30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00年至1904年就读于哈佛大学,1905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参加了纽约律师考试合格后即辍学。 1910年任纽约市参议员,1912年连任。1913年任海军副部长。1921年8月休假期间患脊髓灰质炎症,仍为民主党积极分、子,由其妻代为参加会议。 罗斯福努力促进民主党内城、乡两派的团结。1920年作为詹姆斯·米德尔顿·考克斯的竞选伙伴参加总统竞选失败。 1920年至1928年在纽约任律师。1928年任纽约州州长;由于对农民实行减税,大得人心,1930年连任。1932年竞选总统,提出“新政”计划,以压倒多数选票获胜。1933年就职时,美国大多数银行纷纷倒闭,工业生产水平比1929年下降了56%,失业人数达1300万,农民极为贫困。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表达了他对复兴国家经济的决心。因而怀抱各种不同政见的人都成为他的同盟者,其“新政”得以顺利实施。罗斯福使其政府成员在地理上、政治上均保持平衡,其中有自由派民主党员,也有保守派民主党员;有三位共和党员,还有一位女部长。他的立法计划面向广大选民,设法帮助美国经济中主要的利益集团,并争取共和党员的支持。其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农业调整总署,提高农产品价格,恢复农业繁荣;向大中企业贷款,刺激商业;建立专门机构,对失业工人提供救济和就业机会。1936年竞选总统时,罗斯福得到农民、工人和一般下层社会人民支持。第二、届执政期间,尽管小有挫折,其新政中许多改革仍然受到大多数人欢迎。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请国会召开特别会议,修改中立法,允许交战国在“现购自运”的条例下从美国购买武器。1940年法国战败,罗斯福积极作防御准备,决定用参战以外的一切方式援助英国。为英国提供50艘超龄驱逐舰以换取西半球八个、基地。1940年竞选总统时,罗斯福和另一位候选人均表示美国不介入国外战争。但主张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者均支持罗斯福,结果罗斯福获胜连任第三任总统。他提出的租借法案在国会通过。这一法案使美国可在财政上对英国及其盟国给予援助。1941年08月,他和英首相丘吉尔会于军舰上,并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宣布《大西洋宪章》,包括民族自决、扩大经济机会、消除恐惧与匮乏、海上自由、裁军等内容。1941年12月07日,日本突然偷袭珍珠港。美国国会应罗斯福之请求,于12月08日开会,四小时内通过对日宣战的决议。12月11日,德、意对美宣战。参战后,罗斯福动员了全部工业积极从事军事生产。此时美国的军工生产约为德、日之总和;1944年则达到轴心国生产之两倍。战争期间,他将精力专注于战略问题,与盟国磋商未来之和平规划。1943年01月宣布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一原则。他认为战争与和平之维护有赖于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1943年罗斯福、丘吉尔与斯大林在德黑兰会晤。罗斯福与斯大林相处颇为融洽。1945年02月三巨头再度在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会晤,那时欧洲战场战争已近尾声。美国预计日本能再战一年半左右。原子弹虽在制造,但美未曾预计其威力能达到后来实际发生的巨大程度。罗斯福及其军事顾问急欲争取苏联在亚洲出一臂之力。斯大林许诺了对日作战。罗斯福、丘吉尔也在远东向苏联作出让步。罗斯福希望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以维护战后和平。他原拟参加预定于1945年04月27日在旧金山开幕的联合国成立大会。但自1944年以来健康情况每况愈下。1944年在总统竞选中,罗斯福曾发挥其最后活力,战胜杜威州长,第四次连任总统。任职后不久即赴温泉休养,1945年04月12日因脑溢血逝世。作为政治家,他在美国历史上既最受人尊敬,也最被人憎恨。他的政敌认为他浅薄、无能、狡猾、独裁;而其拥护者则称他是美国他获得广作为政治领袖,一般人都承认:经济的救星,认为他是全世界民主政治的保卫者。. 尽管偶尔有混乱许多专家认为:大人民的支持,在他的政府中容纳了各种观点的领袖人物。现

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第18课《xx新政》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作用的探讨、归纳与概括,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实现以古鉴今的教育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学习罗斯福迎难而上、战胜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自主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为主, 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罗斯福生平,当选总统过程,思考罗斯福新政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出台新政的?

一、新政背景 (一)xx反危机失败 1.银行倒闭 2.企业破产 3.农产品价格猛跌 4.失业人数激增 5.xx势力趁机抬头 (二)xx当选总统 二、新政内容 1、整顿金融 2、复兴工业 3、调整农业 4、社会救济 内容 具体措施 结果与影响 整顿金融 《紧急银行法》停业整顿;放弃金本位制;管制证券业恢复银行信用,金融体系正常运转,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复兴工业

《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包括工资、工时及集体合同权利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 稳定产品价格,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竞争 调整农业 《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署;减耕;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价格,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的斗争社会福利 发放紧急救济金,“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三、新政实质 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干预。 (史料)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 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 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在美国,从来没有哪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 四、新政影响 、使xx渡过经济危机 2、避免xx在危机下走上xx道路

高中历史必修2优质学案9: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课程标准】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难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行程中的作用 【课堂探究】 一.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作用 2.罗斯福新政“新”的含义 (1)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2)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 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 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探究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作为总统批注任何公平竞争法规的条件,总统得规定保护消费者、竞争者、雇员和其他人员及促进公共利益的条目…… ——王春良编《世界现代史文献与要论选编1900~1988》 (1)材料是罗斯福新政哪方面的措施?有何作用?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2)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富兰克林·罗 斯福总统为解决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1935年7月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世界史·现代史编》 (3)材料中政府此举的目的是什么?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同步练习: 1.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正视灾难、重建美好 【学习目标】 1.列举罗斯福新政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生活保障方面的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知识回顾】胡佛政府经济政策的主要理念是什么?反危机措施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合作探究一】罗斯福为什么能够当选总统? 材料一:信奉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胡佛政府认为,坚持了一百多年的自由市场既然能带来空前的繁荣,那么它也会在自我调节中克服这场危机。然而,胡佛政府的期待落空了,大萧条还在一天天地延续,国家徘徊在动荡的边缘,1700多万人失业,近200万人流浪在全国各地。——《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年出生于纽约一个百万富翁的家庭。1904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后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律学院学历史、政治和法律。1910年,当选纽约州的参议员,1921年三十九岁时,在休假期间一次游泳后,得了小儿麻痹症,他以惊人的毅力进行锻炼和温泉治疗,恢复走路能力,但终生借助拐杖。1924年重返政治舞台,1928年任纽约州长,连任两届。 材料三:1932年,他在芝加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说中说“I pledge you, I pledge myself,to a new deal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 【知识回顾】 罗斯福当政时面临的困难有哪些(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造成的严重后果有哪些?) First of all , let me assert my firm belief that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我首先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就职演说【合作探究二】有的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他的智囊团里有大学教授、社会工作者、工人活动家、律师、金融家等,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

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18课罗斯福新政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课堂知识演练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发生,随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国为解决危机采取了罗斯福新政。回答1~8题。 1.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时,美国经济() A.发展迅速 B.缓慢下滑 C.开始恢复D.面临危机 【答案】 D 2.罗斯福在新政中首先整顿银行,直接目的是() A.促使美元升值 B.抑制股价狂跌 C.恢复银行信用 D.兴办公共工程 【答案】 C 3.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中最能充分体现其特点的是() A.金融方面的改革 B.农业方面的改革 C.《全国工业复兴法》 D.“以工代赈”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就是通过国家干预经济,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全国工业复兴法》中,规定公平竞争的原则,要求各工业部门规定生产规模和价格,以消除生产过剩,最能体现国家干预经济、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的特点。 【答案】 C 4.罗斯福为摆脱农业方面的危机所采取的措施是() A.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举办乡村企业,转移农业人口 C.政府直接下达生产指标 D.调整产品结构,稳定产品价格 【答案】 D 5.罗斯福新政主要调整了() A.自由资本主义与垄断资本主义的矛盾 B.劳资矛盾 C.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解析】可以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分析出新政主要是围绕扩大国内市场和控制国内生产进行的,即调整的是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答案】 C 6.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以工代赈”办法解决失业问题 B.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摆脱经济危机 C.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 D.“新政”从整顿财政金融开始 【解析】A、C、D三项为新政采取的措施,B项才是特点。 【答案】 B 7.罗斯福新政的结果表明() A.资本主义的痼疾可以医治 B.罗斯福代表了美国人民利益 C.资本主义制度还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最新整理高一历史教案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一历史教案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 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 考纲课标解读 1.考纲内容:罗斯福新政 2.课标内容: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考点概括梳理 1.背景:__________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推行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点(实质):开创了__________经济的新模式。 4.作用: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__________,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__________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___________的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重点难点突破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选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作用的探讨、归纳与概括,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实现以古鉴今的教育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学习罗斯福迎难而上、战胜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自主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为主,

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罗斯福生平,当选总统过程,思考罗斯福新政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出台新政的? 一、新政背景 (一)胡佛反危机失败 1.银行倒闭 2.企业破产 3.农产品价格猛跌 4.失业人数激增 5.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 (二)罗斯福当选总统 二、新政内容 1、整顿金融 2、复兴工业 3、调整农业 4、社会救济 内容 具体措施 结果与影响 整顿金融 《紧急银行法》停业整顿;放弃金本位制;管制证券业

恢复银行信用,金融体系正常运转,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复兴工业 《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包括工资、工时及集体合同权利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 稳定产品价格,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竞争 调整农业 《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署;减耕;调整农产品结构 提高农产品价格,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的斗争 社会福利 发放紧急救济金,“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三、新政实质 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干预。 (史料)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 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 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

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内容标准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罗斯福新政出台的背景;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两个阶段。 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表格法、情景教学法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作用。 通过提供的历史资料进行讨论和探究活动,学会对历史人物罗斯福和新政的客观评价,掌握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感受到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学会直面人生、直面社会、直面危机与挫折时应有的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罗斯福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许会遇到一些困难、挫折甚至是灾难,我们将如何面对呢?面对1929年爆发的这场经济危机,美国民众又会有怎样的心理呢? 出示材料: 材料一: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 ——柯立芝“材料二:有人描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危机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成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在这种情境下,让学生深刻感受美国胡佛政府初步应对经济危机的失败给美国民众带来的恐惧心理以及对胡佛政府采用的“自由放任”政策的不满。 出示图片材料“胡佛与罗斯福竞选总统的PK”: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胡佛政府面对经济危机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失败;罗斯福上台,将用新政,也就是将采用政府加强干预经济的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新课学习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板书) 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并阅读本课第一部分内容,自主归纳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大萧条,大恐慌(板书) 2.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板书)

人教版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重大影响和启示。 教学设想 设计特点: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积极探究。 基本思路:揭示问题→探求对策→对症下药→理解意义→畅谈启示。 教学方法: “问题式”和“探究式”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大国崛起》中美国“罗斯福就职典礼”片段,引导学生回顾70多年前面对美国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是如何带领美国走出困境的。 【创设情境】播放录像片断:罗斯福就职演说

一、临危受命 教师讲述: 临危——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受命——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宣誓就职 【探究1】通过该材料请你概括出经济危机的病因在哪里?治理危机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提供资料: 材料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庭的妈妈和孩子的一段对话:天寒地冻,北风呼啸,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妈妈,天这么冷,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结论:生产和销售的严重脱节(生产的相对过剩);解决的策略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一方面抑过热的生产,另一方面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展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原因及解决策略“理论示意图” 二、实施“新政” 学生自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条目的第一段,强调:“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中的“加强国家的干预”和“政府承担起责任”等字眼。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学生总结相关措施:银行修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探究2】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要首先从整顿金融秩序开始呢? 提供资料: 归根结底,在我们调整金融体制时,有一个因素要比货币更为重要,比黄金更为宝贵,这就是人民的信心。执行我们的计划,其成功的要素计划就是信心和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教案】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熟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力。 2. 让学生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实质。 【教学重难点】 1.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力。 2. 罗斯福新政实质。 【教学时间】 1课时 【重难点“精讲”】 一、整体感知罗斯福新政 本课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力,然后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危机中的美国需要改革,让学生学习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

气,学习罗斯福总统为人民谋福祉的优秀品质,最后要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最终是要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要挽救资本主义制度。 二、罗斯福新政整体归纳: (1)一个理念: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尽快摆脱危机。 (2)两个阶段:①第一阶段:1933—1935年,着重于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提出复兴经济的法案和计划。 ②第二阶段:1936—1939年,着重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3)三个方面(3R) ①救济(Relief):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②复兴(Recovery):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 ③改革(Reform):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三、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必然性 1.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调整要求。资本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2.由美国国情决定的。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同时美国遭受经济危机打击较为严重。

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学案】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学习目标:1.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2.认识“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3.体会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 素养解读: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重点)2.从史料实证角度,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从历史解释角度,阐述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特点。(重点)3.运用多元史观认识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作用。(难点) [知识梳理] 一、临危受命 临危受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形势: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民主党人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 2.竞选总统:1932年罗斯福竞选美国总统。 3.临危受命: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二、实施“新政” 实施“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三、摆脱危机困境 1.恢复经济:20世纪30年代经济开始回升,1940年,国民收入基本恢

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缓和矛盾 (1)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 (2)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3.开创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4.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释疑解惑] [名师点拨] (1)罗斯福当选为总统的原因 ①时代环境决定:当时的胡佛政府不能解决经济危机,美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②罗斯福个人素质决定:罗斯福在竞选过程中,以自己渊博的学识、独到的政治见解、出众的口才、亲和的形象和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赢得了广大选民的心。 ③人民的支持: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人民渴望新的政府能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危机。 (2)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是相同的。都是国家干预经济,只是干预的方式不同,美国是全面干预经济,而德国、日本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走上法西斯道路。 [易错易混] (1)罗斯福新政≠消除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为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引起的,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就不可能消除这一基本矛盾,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并没有否定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在不改变其生产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和缓和社会矛盾的改革。其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并未触及生产资料私有制。 [轻巧识记] 罗斯福新政

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

第18 课罗斯福新政 学习目标:1.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2.认识“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3. 体会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 素养解读:1. 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重点)2.从史料实证角度,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从历史解释角度,阐述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特点。(重点)3. 运用多元史观认识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作用。(难点) [知识梳理] 一、临危受命临危受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形势: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民主党人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 2 .竞选总统:1932 年罗斯福竞选美国总统。 3 .临危受命:1933 年3 月,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二、实施“新政” 实施“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三、摆脱危机困境 1.恢复经济:20 世纪30 年代经济开始回升,1940 年,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缓和矛盾 (1)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 (2)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3.开创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4.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释疑解惑] [名师点拨] (1) 罗斯福当选为总统的原因 ①时代环境决定:当时的胡佛政府不能解决经济危机,美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②罗斯福个人素质决定:罗斯福在竞选过程中,以自己渊博的学识、独到的政治见解、出众的口才、亲和的形象和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赢得了广大选民的心。 ③人民的支持: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人民渴望新的政府能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危机。 (2)面对20 世纪30 年代的经济危机,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是相同的。都是国家干预经济,只是干预的方式不同,美国是全面干预经济,而德国、日本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走上法西斯道路。 [易错易混] (1) 罗斯福新政≠消除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为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引起的,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就不可能消除这一基本矛盾,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并没有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在不改变其生产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和缓和社会矛盾的改革。其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并未触及生产资料私有制。 [轻巧识记]罗斯福新政 思考探究1 :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首先从整顿金融业开始的原因?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解析与答案)

第六单元第十八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4·聊城高一检测)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①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③希望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④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从材料来看,④说法正确,排除C、D两项。①说法错误,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只不过不再是完全自由放任。②是罗斯福新政最主要的特点,材料中“要制订出一些计划”也表明国家要干预经济,因此是正确的。所以答案为B项。 答案:B 2.(2014·广州高一模拟)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罗斯福政府对经济实行全面干预政策。这里的“干预”的本质含义是( ) A.采取改革措施B.加强计划调控 C.实行计划经济D.全面整顿金融 解析:罗斯福新政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主要体现在恢复工农业生产的措施上,即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来加强计划调控,成立农业调整署来调控市场,B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不是“本质”,C 项说法明显错误,均可排除。 答案:B 3.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其中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工业生产 C.调节农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 解析:罗斯福临危受命,面对的首先是由于股票市场崩溃而陷入混乱的金融体系。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基础,因此,整顿财政金融对于恢复工农业生产等有着重大意义。 答案:A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失业者的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备银行 C.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理解能力。A、C、D三项是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出口的措施,只有B项才与恢复诚信有关。罗斯福新政致力于恢复银行信用,使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优质教案

《罗斯福新政》教案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本课是本单元的中心内容,前一课重点讲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后一课有关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涉及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本课既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也是《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本课教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与意义。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叙述了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内容,为分析新政的作用和意义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第二部分着重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两者体现了“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方略。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罗斯福新政的重大影响。 ●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条理比较清晰,主要涉及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所以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引导—启发式”教学法为主,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教师突出重点问题,进行引导和点拨,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2)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相关内容,培养归纳、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其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认识到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调整改革,克服了危机,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情境导入 (模拟美国大选,教师准备好材料,两位同学分别扮演胡佛和罗斯福,进行竞选演说) 胡佛:先生们,女士们,我们国家虽然现在仍处于经济危机中,但是,危机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持我们固有的传统经济政策,我相信“繁荣就在眼前”…… 罗斯福:“我可以肯定,我的美国同胞们希望我在就任总统时将不得不为我国目前形势所迫,以坦率和坚定的态度向他们发表一篇演说。显然,这是坦白、勇敢地说出真相,说出全部真相的时候了。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境况,而用不着畏缩逃避。这个伟大国家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将得到复兴,繁荣昌盛。因此,首先让我表明我的坚定信念,那就是我们应该恐惧的唯一东西,就是恐惧本身——这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没有理由的和不正当的恐怖,它使我们从退却转向进攻所需要的努力陷于瘫痪。在我们国家生活的每一黑暗时刻,坦率而精力充沛的领导总是得到人民本身的谅解和支持,这是取得胜利所必需的。我 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 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全班同学鼓掌配合) 画外音:罗斯福以他渊博的学识、独到的政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案(精)

第十八课罗斯福新政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新政的内容,新政的影响。 难点 金本位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教材分析与建议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课是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第三课是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产生深远影响的例证。本课共三目,分别讲述了三部分的内容。第一目承上启下,说明罗斯福上台的历史背景具有临危受命的特点。第二目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第三目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本课引言由彩图和文字两部分构成,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回顾本单元第一课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明确罗斯福上台及实行新政的历史背景。彩图描绘的是危机时期许多普通美国人栖身于破旧小屋,既能表明直观展示经济危机对美国人生活的打击,同时对引言中对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的文字说明起了补充作用,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充分加以利用。引领学生回顾上课的结论: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美国人民期盼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克服危机。引言的第二段文字中罗斯福在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说词中关键词是“新政”,这个词是本课的核心词,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紧紧围绕“新政”的“新”体现在哪里,引领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寻找与从前的不同之处,然后总结其特点。 第一目临危受命 本目条理清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罗斯福当选为第32任美国总统及战胜对手胡佛的原因。建议教师在分析原因时加入对罗斯福早年经历的介绍,说明为什么罗斯福的形象更具亲和力。建议教师利用数据证明罗斯福的确是以绝对优势当选。1932年,罗斯福获得了2280万张选票,比胡佛多705万张,选举人票为472张,比胡佛多413张。民主党同时也赢得了在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这次投票既是对胡佛政府的一次抗议,又是对罗斯福进行变革的明确授权。第二部分介绍了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准备应对危机的政策,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资料回放”的相关材料说明罗斯福任职期间与胡佛任职期间处理危机的不同政策。 第二目实施“新政” 本目大体上是总分结构,从各个方面介绍了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总体说明罗斯福新政涉及到的领域。建议教师从“一系列”入手,说明罗斯福新政各项措施的由来。罗斯福在提出“新政”时,心中并没有一幅清晰的蓝图。他只是认识到必须改变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运用政府的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至于干预的范围有多大、干预到什么程度,他并非成竹在胸,而是在实行中逐步摸索。根据新政在不同时期的重点,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3~1935年,着重于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提出复兴经济的法案和计划。第二阶段是1935年以后,着重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救济措施贯穿始终,所以新政的主要内容还可以用“3R”来概括,即复兴、救济和改革(recovery、relief、reform)。第二部分是新政在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建议教师在讲述新政措施时,为让学生此后总结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多讲述新政各方面措施相关的立法。

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教学设计

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Lesson 18 of Roosevelt's n ew deal

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识梳理】 1.背景 (1)面对不断恶化的_________和_______。 (2)1933年3月,________就任美国总统。 2.内容 (1)整顿________体系。 (2)政府加强对________的计划指导。 (3)调整农业。 (4)实行________政策。 (5)进行________。 3.特点:在不触动 _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通过_______形式,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

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 4.影响 (1)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 (2)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_______,使美国避免走上_______道路。 (3)开创了______________的新模式。 (4)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基础练习】 1.罗斯福新政的意义,不包括() a.使美国消除了经济危机 b.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提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d.推动资本主义内部机制的调整 2.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a.扭转经济危机造成的颓势 b.以强有力的政策改善经济状况 c.运用政权力量加强对经济干预 d.以侵略和扩张方式克服危机 3.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新”主要体现在() ①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②重视稳定社会秩序和缓和社会矛盾 ③政府全力推行国有化政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