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政治重难点分析之生产力专题

高考政治重难点分析之生产力专题

高考政治重难点分析之生产力专题
高考政治重难点分析之生产力专题

高考政治重难点分析之生产力专题

【生产力】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了解人类社会不同形态、不同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对学生充分感悟和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具有基础性作用。这既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课的重点。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深入理解生产力范畴,需要把握生产力的水平、性质、状况和发展要求等重要方面。生产力的水平表现为生产发展的现实程度;生产力的性质取决于生产的物质技术性质,主要是劳动资料的性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水平与性质的统一,表现为生产力的运行处运行状态或发展态势;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生产力上述三方面的规定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指现实的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如何,主要取决于生产工具的质量和数量,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二是劳动对象。一切自然物质都是可能的劳动对象,其中引人生产过程的部分则是现实的劳动对象。现实的劳动对象还包括生产深度加工的对象。劳动对象是现实生产的必要前提。劳动对象不同,往往会影响劳动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对象将日益扩大并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三是劳动者。劳动者是人,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劳动者。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所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劳动者一般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现代生产中,脑力劳动者的质量和数量日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高新技术领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具有直接同一的趋势。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与生产力中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等因素相结合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周期日趋缩短,对于生产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完整版)专题:二次根式重难点综合题型

专题:二次根式重难点综合题型 题型一:二次根式的性质 1.写出下列各式有意义时x 的取值范围. (1)12--x ; (2) . 2.已知:,x y 为实数,且311+-+-

※课后练习 1.若53+的小数部分是a ,5-3的小数部分是b ,求a +b 的 值。 2.已知411+=-+-y x x ,则xy 的平方根为______. 3.已知25-=x ,求4)25()549(2++-+x x 的值. 4.计算下列各题: (1) (2) (3) (4) 5.已知,23,23-=+=y x 求(1)x 2-xy +y 2; (2)x 3y +xy 3的值. 6.已知△ABC 的三边长a ,b ,c 均为整数,且a 和b 满足 .09622=+-+-b b a 试求△ABC 的c 边的长. 7 .已知:11a a +=221 a a +的值。 8.化简: 9.已知:x,y,z 满足关系式: y x y x z y x z y x --+-+=-++--+20122012223,试求x ,y , z 的值。 10.求值: 2004 20031431321211++ ++++++Λ x x x x x 1399413+-a a b b a a a 2129122+-+) 23(623 24b a a b b a ab b -?-÷2 310253b a b a ÷- ?

古代文学期末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部分)》课程复习大纲(试用) 标志:△重点 *难点 说明:有些题目含于纲要之中,需自加演绎。 规定背诵之文: (其中前有﹡号的为背诵篇目,下同。) 1《诗经》:﹡关雎﹡蒹葭氓七月东山﹡君子于役﹡黍离﹡伯兮 ﹡采薇﹡溱洧將仲子﹡靜女野有死麕﹡碩鼠 大雅:﹡生民(第一章) 2《楚辞》:﹡《越人歌》﹡《离骚》(从“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到“岂余心之可惩”;从“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到最后。)﹡《湘君》﹡《湘夫人》﹡《山鬼》﹡《国殇》 3先秦诸子: ﹡《老子》章二十一、章二十五、章七十八、章二、章十八、章二十、章八十 《论语》:﹡《楚狂接輿章》 ﹡孟子性善論觀點:“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民为贵章》 ﹡《庄子·逍遥游》(第一段:从“野马也,尘埃也”到“不亦悲乎”) ﹡《庄子·胠箧》(从“故绝圣去知,大盗乃止”到“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4《史记》:﹡《项羽本纪》(末段“太史公曰:……”)《李将军列传》﹡《报任安书》(从“古者富贵而名灭摩灭”到“难为俗人言也。”) 5《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客从远方来 6《汉乐府诗》:﹡上邪﹡有所思﹡东门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白头吟﹡上山采蘼芜 还有历史散文、汉赋、《史记》等重要篇章、句子。 温馨提醒:先读熟了,调子、句子熟了,再记忆,硬记会很难受的。 总绪论(2学时) 掌握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文学的演进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三古七段划分法。 第一编先秦文学 绪论 一、先秦文学概述 掌握1 先秦文学的范围 2先秦文学的发展概况△3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 * △4先秦文学的主要特征5先秦两汉文学作者的流变。 教学中注意学习本章节对以后学习的指导作用 二、文学的起源与原始歌谣 掌握 1文学艺术起源的诸种学说△2文学艺术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3 原始歌谣:A歌诗谣谚的含义△B原始歌谣的类别和内容。(熟悉《弹歌》《蜡辞》《屯·六二》《中孚·六三》《侯人歌》等)*△C原始歌谣的特征 D古代典籍中伪托的原始歌谣。 教学中注意用歌谣实例及相关材料讲清诗乐舞相结合的特征,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形象感。

高考政治重难点分析之生产力专题

高考政治重难点分析之生产力专题 【生产力】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了解人类社会不同形态、不同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对学生充分感悟和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具有基础性作用。这既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课的重点。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深入理解生产力范畴,需要把握生产力的水平、性质、状况和发展要求等重要方面。生产力的水平表现为生产发展的现实程度;生产力的性质取决于生产的物质技术性质,主要是劳动资料的性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水平与性质的统一,表现为生产力的运行处运行状态或发展态势;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生产力上述三方面的规定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指现实的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如何,主要取决于生产工具的质量和数量,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二是劳动对象。一切自然物质都是可能的劳动对象,其中引人生产过程的部分则是现实的劳动对象。现实的劳动对象还包括生产深度加工的对象。劳动对象是现实生产的必要前提。劳动对象不同,往往会影响劳动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对象将日益扩大并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三是劳动者。劳动者是人,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劳动者。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所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劳动者一般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现代生产中,脑力劳动者的质量和数量日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高新技术领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具有直接同一的趋势。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与生产力中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等因素相结合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周期日趋缩短,对于生产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二次根式重难点题型及易错题

特尔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讲义 学科:数学任课教师:授课时间:2014年9月日(星期 )

2、应用题 1、如图所示,某小区规划在一个长为40 m 、宽为26 m 的矩形场地ABCD 上修建三条同样宽的道路,使其中两条与AB 平行,另一条与AD 平行,其余部分种草.若使每一块草坪的面积为144 m 2 ,求道路的宽度. 2 西瓜经营户以2元/千克的价格购进一批小型西瓜,以3元/千克的价格出售,每天可售出200千克,为了促销,该经营户决定降价销售,经调查发现,这种小型西瓜每降价0.1元/千克,每天可多售出40千克,另外,每天的房租等固定成本共24元. (1)设销售单价为每千克a 元,每天平均获利为y 元,请解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 ①每天平均销售量可以表示为_____; ②每天平均销售额可以表示为______; ③每天平均获利可以表示为y=________; (2) 该经营户要想每天盈利200元,应将每千克小型西瓜的售价降多少元? (5分) 解析:(1)①)4001400(a -千克 ②a a )4001400(-元 ③24)4001400)(2(---=a a y (元) (2) 该经营户要想每天盈利200元,应将每千克小型西瓜的售价降多少元? 解法一:设应将每千克小型西瓜的售价降低x 元,根据题意,得: ()40322002420001x x ?? --+ -= ?.? ?; 解这个方程,得:120203x x =.,=. 因此 应将每千克小型西瓜的售价降低0.2或0.3元. 解法二:由(1)根据题意,得:(a-2)(1400-400a)-24=200 整理得 056.75.52 =-+a a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1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以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是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唐宋文学史和元明清文学史以及近代文学史几个部分。古代文学史1即指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教学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教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对我国古代文学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以及审美素质,为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工具,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探讨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文学史各阶段前后发展脉络之间的关系;各阶段文学现象的深度分析与正确评价;每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客观评价与准确定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艺术解读与审美鉴赏。 (二)教学难点 不同时代思想文化背景下作家的共性与独特性,以及对作家的客观评价和准确定位;文学史各个阶段文学现象和文学思潮的形成发展脉络。 四、学时分配计划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袁世硕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二)教学参考书 1.《中国通史》,范文澜,人民出版社1978 2.《先秦文学史》,褚斌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中国文学史》,章培恒,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4.《屈原集校注》,金开诚,中华书局1996 5.《诗经注析》,程俊英,中华书局1996 6.《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 7.《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58 8.《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中华书局1983 9.《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86 10.《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 11.《乐府诗集》,郭茂倩,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12.《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1959 13.《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中华书局1962 14.《史记选》,王伯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15.《全汉赋》,费振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6.《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中华书局1983 17.《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 18.《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19.《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曹道衡,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0.《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三曹诗选》,余冠英,人民文学出版社21.《八代诗史》,葛晓音,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二次根式重难点题型及易错题

学科:数学 姓名 1、 2、 3、 4、 5、 1、 3、 5、 6、 7、 8、 年级 特尔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讲义 任课教师: 性别 二次根式易错题及重难点题练习 、选择题 计算 A. 使式子 授课时间:2014年9月日(星期) 总课时 2008 2009 .7 2 2 . 7 2、2,正确的结果是( 2 ...2 7 B. ,7 2、、2 C.1 D. x(x 5) 2有意义的未知数x有()个. 0 B . 1 C . 2 D .无数 -2 x 1成立的条件是 ■ 7 2「2 B. x A -1 C . -1 w x w 1 已知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 A. 1 B. 1 C. 1 2a D. 2a 如图,数轴上A, 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 表示的数为( A. 2 3 C. 2 3 二、填空题 (2 .5)2 计算:327 4 1 .3 2、 4、 | 1 a |、a2的结果为( a ---- 1i ------- > 1 0 1 1和?、3,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贝惊C所 、、252 242 v a2x 2abx b2x = 丄中根号外面的因式移到根号内的结果是 a a j字1化简二次根式号后的结果是 若J m —1- 有意义,则m的取值范围是 m 1

9、 x 2 2X 1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10、 当 x < 0 时, 11 .比较大小:— 18 0的两个根是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14、在小明大学同学毕业五周年的聚会上,每两个人都握了一次手,所有人共握手 人参加这次聚会,则可列出方程 三.计算题 1、 4、若最简根式 3a b 4a 3b 与根式 2ab 2 b 3 6b 2是同类二次根式,求 a 、b 的值. 5、若 |1995-a | +、、a 2000 =a ,求 a-19952 的值. 6、已知 a=、3-1,求 a 3+2a 2 -a 的值 7、已知x 2 3x 1 0,求 x 2 E 2的值。 化简1 X v x 2 的结果是 12 .方程 X 2 9x 13. a — a 1 的有理化因式是 105次,设有X 3m 2 3n 2 亠 2a 2 如图:A ,B , C 三点表示的数分别为 a , b , c 。 C AO B 利用图形化简: a b l -3 (a>0)

古代文学唐宋-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唐宋部分)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唐宋部分)China Ancient literature (Tang and Song Dynasty) 课程编号:0111009 课程学时:102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建议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二、三卷唐代、宋代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开课单位:皖江学院中文系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唐宋部分)是汉语言专业本科阶段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任务:唐宋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本课程以继承和弘扬这一宝贵遗产为己任,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从唐代到宋代发生发展的历史,包括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文学流派、文学团体、重要作家、优秀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内容,系统地学习唐宋时期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唐代文学概论 课程教学内容: 一、唐代文学繁荣盛况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 三、唐诗的发展进程 课程的重点、难点: 唐诗的繁荣和分期。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唐代文学繁荣的状况和唐诗繁荣的原因有一定的认识,对唐诗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了解。 思考题: 1.唐诗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2.唐诗繁荣的原因。 3.安史之乱之后十年的诗歌是否属于盛唐诗歌?为什么? 4.盛唐诗歌的时代精神。 第二章初唐诗歌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一、贞观诗风与“上官体” 二、初唐四杰创作上的不同个性特点。 三、王勃作品选讲:《送少府之任蜀川》 ⑴诗中乐观豪迈的送别情调;⑵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 第二节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一、陈子昂诗歌的复古倾向 二、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 三、陈子昂作品选讲:《登幽州台歌》 ⑴写作背景;⑵感情特点;⑶抓住感情的爆发点,直抒胸臆,无景物描写,却有四顾苍茫之感。 第三节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一、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的诗歌意境美 二、张若虚、刘希夷对盛唐诗歌兴象玲珑之美的影响 三、张若虚作品选讲:《春江花月夜》 ⑴层次内容;⑵感情特点;⑶月亮在全诗的中心作用;⑷诗情、画意、哲理的融合;⑸语言、章法、修辞方面的技巧。 课程的重点、难点: 初唐诗风的演进与“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的诗歌创作对唐诗发展的影响;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对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的处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抒情特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创造的诗境。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初唐诗歌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和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思考题: 1.名词解释:上官体初唐四杰。 2.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3.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意义。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如何处理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的? 5.为什么《登幽州台歌》不写景却有四顾苍茫之感? 6.如何理解《春江花月夜》中的感伤情绪? 第三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 一、孟浩然的生平与创作 二、孟浩然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三、孟浩然诗歌选讲:《过故人庄》 ⑴淡而有味;⑵浑厚。 四、王维的生平与创作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的乘除 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乘除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和二次根式的化简,通过本节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和化简二次根式的常用方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探究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教材从具体例子出发,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地归纳给出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通过“探究”栏目,引导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从具体数字的运算中发现规律,进而得出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探究”栏目中的两个问题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然后是让学生对发现的规律进行类比,得出乘法法则的具体内容. 为了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二次根式的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也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教材在正文中设置了“选学例题”,采用举例的方式,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学到“根号下为字母的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数式通性,只要将二次根式中的实数看成字母,二次根式的运算实际上就是整式的运算. 将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反过来,就得到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利用这条性质可以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通过学习,应该使学生对化简二次根式的基本要求有所认识,即在化简时,一般先将被开方数进行因数分解或因式分解,然后再将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这一点教材利用了一个小贴士加以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教学难点是,在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二、重难点分析 1.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的理解 突破建议 1.教材对本节内容的处理,仍然沿用“从具体数字的算术平方根的运算中观察规律,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归纳得出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的方式展开,教学时,应充分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

《中国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2) 课程代码:1C11047 学分:4 总学时数:64 理论时数:64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1》 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2》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第二部分,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和元代文学。为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现对《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改由主讲教师大班讲专题、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分班讨论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学习与学生自学结合起来。其中,大班授课主要是勾勒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对其中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进行理论梳理,小组讨论部分由学生精读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在此基础之上,发挥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鉴赏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第1章初唐诗歌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讲解和课堂讨论三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有关初唐诗歌的文学知识,了解“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等诗人的创作概况。 课堂讲解,要求学生了解唐代诗歌发展的分期,了解初唐诗歌在整个唐代诗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组讨论让学生鉴赏具体的初唐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课前预习 (1)什么是“上官体”? (2)“初唐四杰”是指哪四位诗人?其代表诗作各是什么? (3)律诗是由谁完成最后定型的?

初中数学实数(二次根式)重难点题型梳理归纳

实数章末重难点题型汇编 【考点1 无理数的概念】 【方法点拨】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实质,归纳起 来有三类: (135,2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13 π 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例1】(2019春?博兴县期中)在3.14、√12、 227 、?√5、√273 、2π、0.2020020002这六个数中,无理数 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解:3.14、 22 7 、√273 、0.2020020002是有理数,√12、?√5、2π是无理数,无理数的个数是3, 故选:C . 【变式1-1】(2018春?新罗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中 ①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②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③﹣2是4的平方根 ④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答案】①无限不循环小数都是无理数,故①错误;②无理数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故②正确; ③﹣2是4的平方根,故③正确;④带根号的数不一定都是无理数,故④错误;故选:B . 【变式1-2】(2018秋?东台市期中)下列实数中,√12、√93 、?17、π 2 、﹣3.14、√0.1、 √?273 、0、0.3232232223…(相邻两个3之间依次增加一个2),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答案】解:√12=2√3,√0.1=√10 10,√?273 =?3, 则无理数有:√12、√93 、π 2 、√0.1、0.3232232223…,共5个.故选:D . 【变式1-3】(2019秋?安宁区校级期中)在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有( ) ?√(?5)2、√36、1 7、0、﹣π、√113 、3.1415、√1 5、2.010101…(相邻两个1之间有1个0).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故选:C .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重点内容及分析(明代文学)

文学通论(1)重点难点(明代文学) 第七编明代文学 一、填空题: 1、《项脊轩志》是▁▁▁▁▁的名篇。(归有光) 2、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中,以()的声势最为浩大。(公安派) 3、公安派理论的核心口号是()(独抒性灵) 4、《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合称为“”(临川四梦) 二、名词解释: 1、公安派: 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中,以“公安派”的影响最为浩大。其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由于他们是湖北公安人,因此称为“公安派”。 2、性灵说 为了评击七子派的复古之风,公安派的中坚人物袁宏道提出了“独抒性灵”的口号。所谓“独抒性灵”就是“从自己胸臆流出”的真感情的抒发。这种“性灵”与李贽的童心是一脉相承的,其唯一的标准就是真。 3、临川四梦: 是指汤显祖的四大传奇作品:《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因为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他的上述四个剧本又都和梦幻有关,所以就被称为“临川四梦”。“临川四梦”不仅奠定了汤显祖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且也在中国戏曲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4、童心说 所谓童心,即童子之心,即不含一丝一毫虚假的真心,是不受“道理”、“闻见”(指儒家的正统思想教条)熏染的心。李贽认为童心是一切作品创作的源泉,最是评价一切作品价值的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5、四大奇书 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西游记》与世情小说的代表作《金瓶梅》,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并称为明代小说的“四大奇书”。

三、问答题: 1、简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曹操形象。 诸葛亮是“智绝”的典型。关羽被塑造为“义绝”的典型,当作义气的化身。曹操则是被当作一个反面人物、一个暴君来塑造的,是“奸绝”的典型。 2、试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也是第一部章回体长篇通俗小说。其艺术成就体现为:第一,虚实结合的写法。第二,宏伟而严谨的结构。第二独具魅亨的战争描写。第四,雅俗共赏的语言。 3、简析《水浒传》中宋江形象。 宋江是一个忠义性格最突出的代表。宋江形象的忠义矛盾,是其典型意义所在。 4、试述《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是第一部成功的长篇英雄传奇。艺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主要表现为:第一,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第二,标志着白话语体的基本成熟。第三,“板块”串联的结构。 5、试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 杜丽娘是一余光彩动人的女性形象。对爱情的追求经历了三个阶段,三次升华。表现了她追求爱情的坚强意志,也是剧作者汤显祖本人的“至情”观的体现。 6、《牡丹亭》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艺术成就:第一,塑造了众多典型形象。第二,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氛,语言优美华丽。第三,讲究舞台效果。

最新二次根式重点难点

二次根式中中考题错解示例 —、在取值范围上只考虑二次根式,不考虑分母 例1(2010绵阳中考)要使3_x d —1有意义,则x应满足( ) J2x—1 (A)丄< x< 3 2(B) x < 3 且X M1 2 (C) 1v x v 3 2(D) 1v x < 3 2 错解:选A.由3-x>0且2x-1 >0,可知x< 3且x>丄,即丄< x 2 2 < 3. 错解分析:错解在取值范围上死板地应用二次根式的性质,思维单一,不顾整体.只考虑到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不考虑分母,结果扩大了代数式的取值范围,造成了错解?在1中,既要考 J2x-1 虑(2x-1)是被开方数,须使其值是非负数,又要考虑是分母,还 必须使2x-1不为0.综上可知2x-1 > 0. 正解:选D.由3-x>0且2x-1 >0,可知x< 3且x> -,即1v x 2 2 < 3. 二、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相混淆 例2 (2010 -济宁中考)4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2 ( B)—2 (C) 士2 ( D 4 错解:选C.由-2 2= 4,可知4的算术平方根是士2.

错解分析:错解对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概念模糊不清,误以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事实上,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另外,正数的那个正的平方根叫算术平方根.因为4的平方根是士2,所以4的算术平方根是2. 正解:选A. 三、不会把非负因式移到根号里面 例3(2010 ?绵阳中考)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2 3 6 (A)m ? m = (C)3 2 3 =2 3=5( D)(a「1)[a =n2;a 1「a(。 < 1) 错解:选A.由m2m3二m2 3二m6,可知选A. 错解分析:m2m3= m2 3= m5,故选项A错误.有些同学在D选项中不会把非负因式往根号里面移.在(a -1), 1中,使被开方数十 > 0,则必有分子、分母同号.由于分子1是正数,所以分母1- a必为正数.所以有隐含条件a< 1.另外,要注意把根号外的因式往根号内移时只有非负因式才能往里移.要把负因式a1往根号里面移,必须变形为-(1- a,然后把括号前面的负号留在外面.把正因式1- a加平方后移入根号里面.所以(a 一1);丄=一:(1 —a)'丄一J仁a . \1_a \ 1 -a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重点笔记

中国文学批评史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掌握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了解掌握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发展史;了解掌握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态。 教学重点: 百年来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建设与历史发展 教学难点: 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基本特点 教学学时: 2学时 一、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一)研究对象: 以中国历代(先秦迄近代)文学批评家的理论著作或篇章为依据,研究、探讨、总结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的基本规律。 (二)学科性质 以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中文艺学的三大分支、五小分支为指导,结合学科发展实际,辨析“中国文学批评史”与“中国古代文论”(中国文论)课程命名的优劣。 所谓“中国文学批评史”,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理论和思想的历史。 1、历史悠久。 2、内容丰富。 3、富有特色。 二、百年来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建设与历史发展 (一)作为学科意义上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产生的原因 1、“五四”时,文学史的编纂浪潮影响、刺激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诞生。郭绍虞在《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一文中回忆自己写作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缘起时说:“五四时期,我就开始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了,我当时的想法是要写一部中国文学史。后来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有许多文艺理论的材料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我也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个方面而写起中国文学批评史来了。”(《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下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郭绍虞的经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当时撰写中国文学批评史的陈中凡、罗根泽、方孝岳、朱东润等都是当时声望颇著的文学史家,所以文学史编撰对文学批评史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2、中外学术交流对于中国文学批评学术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日本汉学家铃木虎雄曾于1916年来华留学两年,这一时期,中国国内对批评史的个案研究已经起步许多报刊都刊登有关批评史的研究文章,铃木自然受到一些濡染和启发。1925年铃木出版《支那诗论史》(实为三篇长文:《周汉诸家的诗说》、《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论》、《格调、神韵、性灵三诗说》),由日本京都弘文堂刊行,并很快由北新书局易名为《中国文艺批评史》出版了汉译本,比国内陈中凡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还要早出两年。而且该书的一些主要章节早在1911年至1920年间,就以论文的形式付诸报端。 (二)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建设与历史发展 1、草创(20s) 在中国,1914年至1919年,黄侃在北京大学开设《文心雕龙》课,对于古代文论的认真研究才算开始。这一课程的讲稿,就是后来出版的《文心雕龙札记》。1923年,范文澜也在南开大学开设《文心雕龙》课,讲稿后来修订出版,成为《文心雕龙》研究的里程碑。近百年来的古文论研究从《文心雕龙》起步,亦最先从《文心雕龙》取得突出的成绩,与这本书在中国文论史上的地位十分相称。可以说,

高考政治命题特点及难点要点总结

高考政治命题特点及难点要点总结一.计算类选择题 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二.图示类选择题 【题型特点】 图示类政治选择题是指利用坐标系建立函数曲线展示变化过程和趋势,或绘制柱状图展示数量对比或变化,或以扇面图、饼状图表明比重关系的一类重要题型。此类题型以图示为信息载体,表现出事物的发展趋势(增减性、变化率),用直观的方式把信息呈现给学生,具有文字少、信息量大的特点,是综合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的一类题。 从示意图在题中的位置看,有的示意图是作为题干内容出现的,有的是作为备选选项出现的;从示意图的数量看,有的只有一幅示意图,有的有多幅;从示意图的形式看,有的是曲线图(包括直线、折线,分一条或两条及以上),有的是柱状图,有的是饼状图,以坐标系曲线图居多。三.原因类选择题 【题型特点】 原因类选择题属于高考传统题型,但常考常新。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把握事物的来龙去脉是认识事物的使命。原因类选择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其特点如下: 四.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图表类主观题是高考论述题中的常见题型,所限定的知识要求一般都是经济生活的内容,一般以时政材料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背景选取:反映当年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次根式重点难点

二次根式中中考题错解示例 一、在取值范围上只考虑二次根式,不考虑分母 例1(2010·绵阳中考)要使有意义,则x应满足( ) (A)≤x≤3 (B)x≤3且x≠ (C)<x<3 (D)<x≤3 错解:选A、由3-x≥0且2x-1≥0,可知x≤3且x≥,即≤x≤3、错解分析:错解在取值范围上死板地应用二次根式得性质,思维单一,不顾整体、只考虑到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得取值范围,不考虑分母,结果扩大了代数式得取值范围,造成了错解、在中,既要考虑(2x-1)就是被开方数,须使其值就是非负数,又要考虑就是分母,还必须使2x-1不为0、综上可知2x-1>0、 正解: 选D、由3-x≥0且2x-1>0,可知x≤3且x>,即<x≤3、 二、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得概念相混淆 例2(2010·济宁中考)4得算术平方根就是( ) (A)2 (B)-2 (C)±2 (D)4 错解: 选C、由=4,可知4得算术平方根就是±2、 错解分析:错解对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得概念模糊不清,误以为一个正数得算术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事实上,一个正数得

平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另外,正数得那个正得平方根叫算术平方根、因为4得平方根就是±2,所以4得算术平方根就是2、正解:选A、 三、不会把非负因式移到根号里面 例3(2010·绵阳中考)下列各式计算正确得就是( ) (A)m2 ·m3 = m6 (B) (C) (D)(ɑ<1) 错解:选A、由,可知选A、 错解分析: ,故选项A错误、有些同学在D选项中不会把非负因式往根号里面移、在中,使被开方数>0,则必有分子、分母同号、由于分子1就是正数,所以分母1-ɑ必为正数、所以有隐含条件ɑ<1、另外,要注意把根号外得因式往根号内移时,只有非负因式才能往里移、要把负因式ɑ-1往根号里面移,必须变形为-(1-ɑ),然后把括号前面得负号留在外面、把正因式1-ɑ加平方后移入根号里面、所以、正解:选D、 四、不会比较根式得大小 例4(2010·天津中考)比较2,,得大小,正确得就是( ) (A) (B)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学时:288学分:1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学科,是中文专业学生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学好这门课,对于掌握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和成就,对于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论能力,对于全面提高文学素养,对于将来胜任中学语文教师这一职业,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古代汉语》、《中国通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等。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历程。 2、认识各时代文学的基本特征、熟悉各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学流派。 3、认识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 4、熟悉各时期一些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文学史与作品选相统一,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重点和难点:各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品(详见各章)。五、建议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备注 总绪论 1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 1 第一章上古神话 2 第二章《诗经》 8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12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4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10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 1 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 2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3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4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4 第五章东汉辞赋 3 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 2 第七章东汉文人诗 3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2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4 第二章两晋诗坛 2 第三章陶渊明 3

高考政治重难点专练02 多彩的消费(解析版)

【命题规律】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从考查角度看,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属于高频考点,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等是近年高考的冷考点。从题型角度看,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主观题形式考查的几率较高,影响消费的因素偶尔会作为主观题的要点之一进入答案。主观题常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常通过有关消费的具体材料,考查某种消费状况、促进消费的原因或意义等知识。从命题背景材料看,通常会结合供给侧改革、新的消费热点、扩大内需、绿色消费、共享经济等热点问题。 【备考策略】 1.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注意区分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主要因素、重要因素、主观因素。 2.准确了解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3.知道如何正确评价从众消费心理、求异消费心理、攀比消费心理及求实消费心理;理解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消费原则。。 4.全面掌握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5.理解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积极意义。 【高考预测】 考向1 消费及其类型。2020年高考可能会以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变动情况为背景,或以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为素材,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结构,考查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会涉及,消费类型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考向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2020年高考可能会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为依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心理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消费行为则选择题、非选择题都会涉及。 考向3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2020年高考有可能会以生产生活中的新热点为载体,考查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二次根式 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第2课时

二次根式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 二次根式的性质是二次根式化简和运算的基础,应让学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 对于二次根式的性质,教材没有直接从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得到,而是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先通过“探究”栏目中给出四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学生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就具体数字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再分析这些结果的共同特征,由特殊到一般地归纳出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教学难点是:二次根式性质的灵活运用. 二、重难点突破 (一)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 突破建议 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质 对于二次根式的性质,重在让学生理解,而不是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去机械记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探究”栏目,让学生经历二次根式性质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得出一般性结论,并发现开方运算与平方运算的关系.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学时,可参考如下的问题设计: 问题1 你能解释下列式子的含义吗? ,,,. 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式子都表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 问题2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并说出得到结论的依据. ;;; .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后,重在让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看学生是怎样得出结论的.由于,,学生很容易得出,.对于、,学生理解起来有一

定得到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可设(),则,把代入,可得,同理可得. 问题3 从以上的结论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个规律吗?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质:(≥0). 对于(≥0)这个性质,可以类似设计如下三个问题: 问题1 你能解释下列式子的含义吗? ,,,. 问题2 填空: = ,= ,= ,= . 问题3 从以上的结论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个规律吗?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质:(≥0) 问题4 谈一谈你对与的认识. 引导学生从式子的读法、意义、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运算结果等方面加以辨别. (二)二次根式性质的灵活运用 突破建议 精心设计习题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 二次根式性质的灵活运用,关键在于精心设计好每一道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培养其灵活运用的能力.可参考如下的习题设计: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请各部门按要求认真填写附件有关表格,其中附件2《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申请表》和附件3《第二课堂学分审核汇总表》于4月2日前纸质一份(签字盖章)交教务处实践科、电子版发到实践科邮箱:sjjxk@https://www.doczj.com/doc/1d5254371.html,,附件4《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记录表》各部门自行记录留存待检查。联系电话: 62158062。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课程编号:0931020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 总学时数:48学时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文学》是对外汉语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对象为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中国古代文学是大学所有中文本科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以汉族为主)几千年来留存下来的经典文学作品;一部分是对这几千年文学发展变化之线索的梳理、描述,以及对于其中规律性问题的初步探讨。这两部分内容,既有区别又密切关联,本教程打破以往的惯例,尝试将其穿插、组编到一起,以利于实际的教学安排及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整体性把握。 2、教学目标和意义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脉络,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具体文学篇目的学习,领悟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提高对传统文学的鉴赏和分析能力,提升对古代文学现象的思考深度,为继承和弘扬古老的中华文化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较为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自先秦至近代的发生发展历史,包括各种文体、文

学思潮、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兴起与发展变化,同时还包括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等内容,重点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较为著名、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各种文学现象的来龙去脉,掌握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的艺术成就,背诵其中的一些重要名篇,领会其艺术精髓。 本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言先秦文学发展概况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先秦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言秦汉文学发展概况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二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第三章两汉辞赋第四章两汉诗歌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言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概况第一章建安诗歌第二章正始诗歌第三章两晋诗歌第四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第七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言隋唐五代文学发展概况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二章盛唐的诗人们第三章李白第四章杜甫第五章大历诗坛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言宋代文学发展概况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七编明代文学第八编清代文学第九编近代文学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种文体、文学思潮的演变、主要作家的艺术成就以及名篇的学习等。 难点:掌握各种文学现象的深层原因,作家创作的文化心理等。 5.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自学和课堂讨论为辅,对重要的作家作品及重要文学现象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对非重点的一般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简要列出提纲及参考书目,指导学生在课外自行学习,弥补本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缺憾。 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力求使本课程的教学更有活力和现代性。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