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品零售物价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ARCH模型

商品零售物价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ARCH模型

商品零售物价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ARCH模型
商品零售物价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ARCH模型

商品零售物价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ARCH模型

计算B092 李宁

摘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消费物价指数(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零售物价的调整变动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供需平衡,影响消费与积累的比例。因此,计算零售价格指数,可以从一个侧面对上述经济活动进行观察和分析。本文应用EViews6.0软件,对1951—1998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进行ARCH模型分析,研究其动态特征。

关键字:EViews6.0;ARCH;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消费物价指数

一、ARCH模型:

ARCH模型(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model) ARCH模型由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罗伯特·恩格尔(Engle)教授1982年在《计量经济学》杂志(Econometrica)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此后在计量经济领域中得到迅速发展。所谓ARCH 模型,按照英文直译是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粗略地说,该模型将当前一切可利用信息作为条件,并采用某种自回归形式来刻画方差的变异,对于一个时间序列而言,在不同时刻可利用的信息不同,而相应的条件方差也不同,利用ARCH 模型,可以刻划出随时间而变异的条件方差。ARCH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指在以前信息集下,某一时刻一个噪声的发生是服从正态分布。该正态分布的均值为零,方差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量(即为条件异方差)。并且这个随时间变化的方差是过去有限项噪声值平方的线性组合(即为自回归)。这样就构成了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

二、数据说明:

表1 我国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其中:S代表商品零售物价指数,X代表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三、ARCH模型的建立

1.以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序列为因变量,为考察变量间的动态影响,采用分步滞后模型,其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分步滞后模型估计与检验结果

由结果可知所有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对于95%的置信度均通过,且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达0.9988,但对残差作p=2阶的序列自相关LM检验时,得到相伴概率为0.00053,故存在自相关。

2.对残差序列作ARCH效应检验,结果如图2。

图2 ARCH效应检验结果

χ2检验的相伴概率p值为0.0209,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原假设,残差序列存在ARCH(1)效应。

四、ARCH模型的参数估计

1.选择Quick/Estimate Equation,打开Method下拉菜单,点击ARCH项进入条件异方差模型,选择相应选项完成ARCH(1)模型的建模,结果如图3。

图3 ARCH(1)模型的参数估计与检验结果

可以看到序列S和X的分布滞后模型和残差序列ARCH(1)模型的参数估计值、估计标准差、显著性检验z统计量和检验的相伴概率模型包含因变量的滞后项,所以D.W.检验失效。

图4 ARCH(2)模型的参数估计与检验结果

与采用OLS估计的分布滞后模型比较,新建立的两个分布滞后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变化值不大,但LM检验表明新模型的残差没有ARCH效应。

在模型估计结果窗口选择View/Residual Tests/Correlogram-Q-statistics,滞后阶数选择6,得到两模型检验结果分别如下图所示。

图5 ARCH(1)模型参数独立性检验结果

图6 ARCH(2)模型参数独立性检验结果

ARCH(2)模型残差独立性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962,而ARCH(1)模型为0.871,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ARCH(2)模型的残差独立性检验通过。

五、参考文献:

[1]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Commodity retail price and consumer price index ARCH model

Mathematics class B092 Lining

Abstract: the retail price index ( RPI ) is defined to reflect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within the retail price trends and changes in the relative number of levels. Consumer price index ( CPI )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idents living related products and services price changes of commodity price index, usually as a measure of inflation. The change and adjustment in retail prices directly affect the living expenditur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nd the national financial revenue, purchasing power of residents and the market 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consumption and accumulation ratio. Therefore, the calculation of retail price index, can be from one aspect of the economic activitie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EViews6.0 software on 1998, 1951, the retail price index and consumer price index ARCH model analysis, research on it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Keyword: EViews6.0; ARCH; commodity retail price index consumer price index;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

评与关注!)

商品零售物价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ARCH模型

商品零售物价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ARCH模型 计算B092 李宁 摘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消费物价指数(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零售物价的调整变动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供需平衡,影响消费与积累的比例。因此,计算零售价格指数,可以从一个侧面对上述经济活动进行观察和分析。本文应用EViews6.0软件,对1951—1998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进行ARCH模型分析,研究其动态特征。 关键字:EViews6.0;ARCH;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消费物价指数 一、ARCH模型: ARCH模型(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model) ARCH模型由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罗伯特·恩格尔(Engle)教授1982年在《计量经济学》杂志(Econometrica)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此后在计量经济领域中得到迅速发展。所谓ARCH 模型,按照英文直译是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粗略地说,该模型将当前一切可利用信息作为条件,并采用某种自回归形式来刻画方差的变异,对于一个时间序列而言,在不同时刻可利用的信息不同,而相应的条件方差也不同,利用ARCH 模型,可以刻划出随时间而变异的条件方差。ARCH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指在以前信息集下,某一时刻一个噪声的发生是服从正态分布。该正态分布的均值为零,方差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量(即为条件异方差)。并且这个随时间变化的方差是过去有限项噪声值平方的线性组合(即为自回归)。这样就构成了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调查方案

(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调查方案 一、调查任务和目的 商品的零售价格是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的价格,是工业、商业、餐饮业和其他零售企业向城乡居民、机关团体出售生活消费品和办公用品的价格。商品零售价格调查的任务是系统地调查、搜集和整理市场商品零售价格资料,编制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此反映市场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其目的在于掌握商品价格的变动趋势,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编制其他派生价格指数。 二、调查范围和内容 商品零售价格的调查范围涉及到各种类型的工业、商业、餐饮业和其他行业的零售商品以及农民对非农业居民出售商品的价格。包括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纺织品、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日用品、体育娱乐用品、交通通信用品、家具、化妆品、金银珠宝、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燃料、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等1个大类,个基本分类的商品零售价格。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执行全国统一的分类标准。详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目录》。 三、选择调查城市和县的原则 (一)采用抽样方法,按照经济区域和地区分布合理等原则,在全国抽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型城市和县作为国家调查市、县,对价格进行经常性的直接调查。目前在全国共抽选出226个市县作为国家的价格调查点,其中城市146个,县80个。 (二)为增强各地区价格指数的代表性,部分省(区)如果需要增加调查市县,可参照抽样调查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增选一定数量的中小城市和县进行调查,所需调查人员的编制和经费,由当地政府负责解决。 四、选择调查商店(农贸市场)的原则和方法 (一)各市、县城调队应对当地零售企业、农贸市场的基本情况,包括经营品种、零售额等指标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选择经营品种齐全、零售额大的中心市场、农贸市场作为价格调查点。 (二)对于同一规格品,大城市应选择3-4个价格调查点,小城市和县应选择2-3个价格调查点。每个大城市应选择3-5个农贸市场作为价格调查点,小城市和县应选择

商品物价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目前,我国CPI的调查内容分为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共263个基本分类(国际分类标准),约7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主要是根据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模式、消费习惯,参照抽样调查原理选中的近12万户城乡居民家庭(城市近5万户,农村近7万户)的消费支出数据,并结合其他相关资料确定的。 价格调查范围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的500多个市县、50000多个调查网点。国家统计局直属的全国调查系统采取定人、定时、定点的直接调查方式,由近3000名专职物价调查员到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农贸市场和商店现场采集价格资料。对于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价格变动比较频繁的商品,至少每五天调查一次价格,从而保证了CPI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价格的变动情况。 1.调查方法:选择代表规格品。现行的国家方法制度对调查的内容规定到251个基本分类,以及每个基本分类下包括的代表规格品的最低数量。代表规格品由各省市自行确定,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地方消费特色的规格品。代表规格品一经确定,年内不能更换。 抽选价格调查点。首先对各种类型的商业网点销售额由高到低排队,然后再进行等距抽样。要考虑到大中小型商店兼顾、各种经济类型兼顾、综合性商店与专业性商店兼顾、各种商业业态兼顾、布局合理等因素,对抽样结果做些修正。价格调查点每年调整一次。 价格调查:根据商品或服务项目与人民生活的相关程度和价格的变动频率,确定价格调查的次数。鲜菜、鲜果、肉禽蛋、水产品等价格,每5天调查一次;粮食、油脂、烟酒饮料、餐饮业及其它穿用商品价格每10天调查一次;国家和地方政府定价的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价格,每15天调查一次。价格调查是定时、定点、定人直接调查。 2.权数的获取: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权数。权数是反映调查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在总指数形成中影响程度的指标,是根据居民家庭用于各种商品或服务开支占总支出比重计算的。权数资料来源于城市住户调查统计中的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数据。基本分类及以上类别权数,一年内固定不变。 (编制CPI所用权数是依据全国12万户城乡居民家庭调查资料中的消费支出构成确定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在不断变化。为此,我国的CPI权数每年都做一些小调整,每五年做一次大调整。因此,可以说经过20多年实践的检验,我国CPI的编制方法是科学可靠的,数据反映了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的实际情况,为我国价格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3.计算公式:价格资料采集来后,要计算月平均价格。即把每一代表规格品所有调查点的时点价格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得到月平均价格。例如:某种服装价格每月调查三次,有6个调查点,就是将18个时点价格相加,然后再除以18。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调查方案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调查方案

(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调查方案 一、调查任务和目的 商品的零售价格是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的价格,是工业、商业、餐饮业和其他零售企业向城乡居民、机关团体出售生活消费品和办公用品的价格。商品零售价格调查的任务是系统地调查、搜集和整理市场商品零售价格资料,编制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此反映市场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其目的在于掌握商品价格的变动趋势,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编制其他派生价格指数。 二、调查范围和内容 商品零售价格的调查范围涉及到各种类型的工业、商业、餐饮业和其他行业的零售商品以及农民对非农业居民出售商品的价格。包括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纺织品、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日用品、体育娱乐用品、交通通信用品、家具、化妆品、金银珠宝、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燃料、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等16个大类,225个基本分类的商品零售价格。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执行全国统一的分类标准。详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目录》。 三、选择调查城市和县的原则 (一)采用抽样方法,按照经济区域和地区分布合理等原则,在全国抽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型城市和县作为国家调查市、县,对价格进行经常性的直接调查。目前在全国共抽选出226个市县作为国家的价格调查点,其中城市146个,县80个。 (二)为增强各地区价格指数的代表性,部分省(区)如果需要增加调查市县,可参照抽样调查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增选一定数量的中小城市和县进行调查,所需调查人员的编制和经费,由当地政府负责解决。 四、选择调查商店(农贸市场)的原则和方法 (一)各市、县城调队应对当地零售企业、农贸市场的基本情况,包括经营品种、零售额等指标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选择经营品种齐全、零售额大的中心市场、农贸市场作为价格调查点。 (二)对于同一规格品,大城市应选择3-4个价格调查点,小城市和县应选择2-3个价格调查点。每个大城市应选择3-5个农贸市场作为价格调查点,小城市和县应选择

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相关性研究分析

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相关性分析

————————————————————————————————作者:————————————————————————————————日期:

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相关性分析 摘要 本文选取了若干因素,应用SPSS软件,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建立了回归线性模型。 一、研究意义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作为反映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经济指数。它的调整升降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费用的变动,直接关系国家财政的收支,直接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商品供需格局,还影响着消费和积累的比例。因此,从影响其变动的诸多因素中拨云见日,勾选出相对的主要因素,对于编制财政计划、价格计划,制定物价政策、工资政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因素选择及数据说明 从经济学相关原理及中国经济现状出发,我们认为影响当今中国市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因素可能有如下几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年=100,按现价计算,下同),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供需的平衡,影响到消费与积累的比例关系。进而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该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 3、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城市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职工货币工资的影响,作为研究职工生活和确定工资政策的依据,是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紧缩)程度的指标。 4、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农村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农村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直接反映农民生活水平的实际变化情况,为分析和研究农村居民生活问题提供依据。 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除了食品和服务,大部分属于工业制成品;同时, 工业品中的生产资料又是消费品的投入品,是成本的重要构成因素,这是成本推 动型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居民价格消费指数。 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指工业企业组织生产时作为中间投入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指数(含增值税、运费、关税等)。其反映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零售物价指数

零售物价指数 (重定向自零售价格指数) 零售物价指数(Retail Price Index),简称RPI [编辑] 什么是零售物价指数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etail Price Index)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 动程度的相对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为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纺织品、中西药品、化妆品、书报杂志、文化体育用品、日用品、家用电器、首饰、燃料、建筑装璜材料、机电产品等十四个大类,国家规定304种必报商品,需要予以特别说明的是,从1994年起,国家、各省(区)和县编制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不再包括农业生产资料。零售物价的调整变动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供需平衡,影响消费与积累的比例。因此,计算零售价格指数,可以从一个侧面对上述经济活动进行观察和分析。 在美国,这个数据由美国的商务部每个月对全国性商业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把用现金或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的商品均做为调查的对象,包括家具,电器,超市上销售的商品和药品等,不包括服务业的消费。零售物价指数是反映市场物价变动情况的基本标志。是反映不同时期商品零售价格水平变动程度和趋势的相对数。许多外汇市场分析人员十分注重考察零售物价指数的变化。 如果社会的经济发展迅速,个人的消费就会增加,供过于求,导致物价的上升,这个指数就会上升,将为后来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该国的政府就会收紧货币政策,利率趋于上升,相应对美元汇率带来利好支持。 [编辑] 零售物价指数与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区别

其一是零售物价指数的观察对象是城乡居民购买的全部商品价格,而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观察对象只限城市职工及其家庭所购买的消费品价格。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d40961.html,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作者:靖紫慧许海洋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8期 [提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上升,购买力不断增强。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能从侧面研究上述社会经济活动的状态,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根据1995~2015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人均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相关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建立回归模型,并先后进行多重共线性和自相关性检验,最后根据结论给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计量分析;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F714.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7月7日 一、引言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一个相对数,它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该指数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支出和国家财政收入,对市场状况有很强的灵敏度,是衡量市场供需状况的重要指标。 二、变量选取 在对市场经济活动规律及供需状况的研究中发现,商品零售价格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一)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一个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能够反映工业品物价水平,市场敏感度非常高。当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比预期高时,可能会造成物价上涨而货币购买力下降,反之结果也相反。 (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固定资产投资额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能够真实地反映各类商品在去除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的因素之后的价格趋势和变动幅度,为居民提供可靠的固定资产投资参考,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科学完整的依据。 (三)人均GDP: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用国内生产总值比人口数就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客观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结果由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民消费价格指数综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调查方案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调查方案

(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调查方案 一、调查任务和目的 商品的零售价格是商品在流经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的价格,是工业、商业、餐饮业和其它零售企业向城乡居民、机关团体出售生活消费品和办公用品的价格。商品零售价格调查的任务是系统地调查、搜集和整理市场商品零售价格资料,编制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此反映市场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其目的在于掌握商品价格的变动趋势,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能够在此基础上编制其它派生价格指数。 二、调查范围和内容 商品零售价格的调查范围涉及到各种类型的工业、商业、餐饮业和其它行业的零售商品以及农民对非农业居民出售商品的价格。包括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纺织品、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日用品、体育娱乐用品、交通通信用品、家具、化妆品、金银珠宝、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燃料、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等16个大类,225个基本分类的商品零售价格。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执行全国统一的分类标准。详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目录》。 三、选择调查城市和县的原则 (一)采用抽样方法,按照经济区域和地区分布合理等原则,在全国抽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型城市和县作为国家调查市、县,对价格进行

经常性的直接调查。当前在全国共抽选出226个市县作为国家的价格调查点,其中城市146个,县80个。 (二)为增强各地区价格指数的代表性,部分省(区)如果需要增加调查市县,可参照抽样调查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增选一定数量的中小城市和县进行调查,所需调查人员的编制和经费,由当地政府负责解决。 四、选择调查商店(农贸市场)的原则和方法 (一)各市、县城调队应对当地零售企业、农贸市场的基本情况,包括经营品种、零售额等指标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选择经营品种齐全、零售额大的中心市场、农贸市场作为价格调查点。 (二)对于同一规格品,大城市应选择3-4个价格调查点,小城市和县应选择2-3个价格调查点。每个大城市应选择3-5个农贸市场作为价格调查点,小城市和县应选择1-2个农贸市场作为价格调查点。 如果实际工作中某些代表规格品在不同调查点保持一致性比较困难,可采用适当增加代表规格品数量,而相应减少同一代表规格品采价点的方法加以解决。 (三)对于一些规格等级复杂多变的商品,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多选几个价格调查点作为辅助调查点。 五、代表规格品的选择原则 (一)根据商品零售量大小及其结构分布,国家统计局将编制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商品目录划分为225个基本分类,该基本分类在全国是统一的。考虑到地区间的差异,各地可将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列入上述基本分类项中相应的“其它”项。

关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研究

关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研究 作者:……zhu…… 摘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etail Price Index,简称RPI)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也是反映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经济指数。它是从卖方角度观察商品零售价格变动情况, 说明价格变动对卖者的影响。零售商品价格指数是采用选取在城市选商品350种左右,在县城选商品400种左右计算加权算术平均公式计算的。(每种商品的指数采用代表规格品的平均价格)。以下的物价指数是以上年同月价格为基期的指数(同期比)。 这里主要采用Spss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操作和处理,然后分析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在不同时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观察城市居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农村零售商品价格指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零售物价的调整变动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供需平衡,影响消费与积累的比例。因此,计算零售价格指数,可以从一个侧面对上述经济活动进行观察和分析。二:研究背景 我国的零售物价指数主要有:零售商品牌价指数、零售商品议价指数、集市贸易价格指数和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零售物价指数主要用来观察研究零售物价变动对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为平衡市场供求、加强市场管理、控制货币发行量提供参考。 零售物价的调整升降直接影响城乡居民的生活费用节约或多

支,直接关系国家财政的收支,直接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商品供需平衡,还影响消费和积累的比例。 二:研究内容 ·1:分析目标①:十六种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层次聚类分析分析目标②: 分析目标③: ·2:数据来源及数据本身: ·3:分析过程: ★利用Spss层次聚类Q型聚类对十六种商品零售价指数进行分类分析: 由聚类分析树形图和冰挂图可知,体育娱乐用品、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家具、化妆品、日用品、服装、鞋帽、饮料、烟酒、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纺织品、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相似性较高且较早聚成一类; 食品、燃料、金银珠宝、文化办公用品、交通、通信用品、家用电器及音响器材相似性也较高且较早聚成一类;

物价指标研究

物价指标研究 ——经济指标系列研究之一 经济指标是经济研究、分析、计划和统计以及各种经济工作所通用的衡量工具。通过对经济指标的掌握和分析,我们可以达到对整体经济和相关行业进行分析的目的。为此,我们推出经济指标系列研究专题,通过对各类经济指标的梳理和分析,将复杂的经济世界逐一展示。 物价指标的分类。按照产业链成本传导原理,物价指标分为四类: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工业品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中国和美国PPI的区别:首先,我国的PPI虽然考察了39个工业行业大类,但是却没有考虑第一和第三产业中的生产价格。第二,我国的PPI只考察了工业领域PPI指标中的产成品价格,而没有把投入品价格变动情况计入考察范围。 PPI与CPI的传导原理:第一种是成本推动的情况(PPI带动CPI):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成本上涨(如电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价格)推动的工业品价格上涨会顺利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上。第二种是需求拉动的情(CPI带动PPI):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供大于求,需求拉动的工业品价格很难传递到消费品价格上,企业需要通过压缩利润对上涨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结果表现为中下游产品价格稳定,甚至可能继续走低,企业盈利减少。对于部分难以消化成本上涨的企业,可能会面临破产,CPI反过来也影响了PPI。 PPI与CPI的传导的实证分析:2003年国际市场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猛涨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周期高涨,煤电油运的供应出现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局面, 原材料零售价格上涨带动PPI开始迅速上扬,随后在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推动下, CPI开始一路上涨并出现上涨加速的趋势。 我国自07年以来CPI与PPI倒挂的一个原因由于我国部分行业前期过度扩张,使得这些行业的产能出现过剩,这属于工业品价格向最终消费价格传导的第二种可能性,再加上大量热钱的涌入,形成强大的购买力,也推动了CPI领先于PPI。 物价指标研究 ——经济指标系列研究之一经济指标是经济研究、分析、计划和统计以及各种经济工作所通用的衡量工具。通过对经济指标的掌握和分析,我们可以达到对整体经济和相关行业进行分析的目的。为此,我们推出经济指标系列研究专题,通过对各类经济指标的梳理和分析,将复杂的经济世界逐一展示。 在各类经济指标中,为投资者直接感受到的,也最为投资者关注的是物价系列指标。当前中国高通胀压力下,物价系列指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更为重要。本文是对主要物价指标的经济意义和其相互传导性的介绍。 一.物价指标的分类 按照产业链成本传导原理,物价指标分为四类: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工业品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其中,工业品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是物价运行的两个核心指标,消费者价格指数主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衡量价格的变化,工业品价格指数PPI则是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衡量价格变化。两者是政策制订关注重点,也可以通过不同物价的变化计算各行业景气情况。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这一指

物价指数如何计算

物价指数如何计算 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期间内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要对几百万种商品集团、上亿种不同规格等级牌号的规格品在全国范围内一一进行调查,进而编制价格指数,既不可能,也无必要。那么,我国主要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是如何选择的呢? 1、地区样本的选择,主要是按照抽样调查的原则,同时兼顾不同经济区域和地区分布状况,采取"划类选点"方法确定的。首先,在各省(区、市)选定那些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型城市和县作为国家调查市、县。目前,由国家统一选定的调查市县共有226个(其中城市146个、县80个),若包括由各省(区)自增的调查市县,则共有550个市县。这些市、县遍及全国各地,既有内地的,也有沿海边疆的;既有平原的,也有山区的;既有经济比较发达的,也有经济比较落后的。其次,在各调查市(县)选择那些经营比较规范、商品种类齐全、价格变动有代表性的商店、农贸市场和服务网点作为价格调查点。目前,我国编制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所调查的商场、农贸市场以及服务网点共有30000余个调查样本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2、商品样本的选择。商品样本的选择包括代表商品集团和代表规格品的选择。我国用以计算各种价格指数的代表商品集团一般是根据其生产、销售、消费以及购进数量或金额大小确定的。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325种商品集团和服务项目,是根据全国3万多户城市居民家庭和6万多户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记帐资料,按居民实际购买数量或金额大小确定的;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中的250种商品集团也是根据农产品收购数量或金额大小确定的。这些抽选出来的商品的数量或金额之和约占全部商品总数量或总金额的80%以上,其价格变动趋势和幅度完全能够代表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幅度。 每一个商品样本都有许多不同规格等级牌号的规格品,不可能,也无必要调查每一种规格品的价格用以计算价格指数。因此,在确定商品样本后,还必须选择每一种商品样本的代表规格品,通过调查其价格计算价格指数。代表规格品的选择是严格的,国家价格统计制度规定各个编制价格指数的市、县必须遵循下列几项选择原则:生产、购进或消费量(金额)大;生产或市场供应相对稳定;价格的变动趋势和幅度有代表性。 3、价格资料的收集方式。从世界各国进行价格调查的方式看,一般都采用报表、电话、派员直接调查三种方式收集价格资料。在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流通消费环节的价格指数时,主要采用派员直接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收集基础价格资料。为确保基础价格资料的可靠性,国家价格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各个编制价格指数的调查市、县都必须做到:派员直接到各选定的调查点搜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