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引用】朱良春鼻药疗法临床经验和用药特色

【引用】朱良春鼻药疗法临床经验和用药特色

【引用】朱良春鼻药疗法临床经验和用药特色
【引用】朱良春鼻药疗法临床经验和用药特色

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临床经验系列之十八

邱志济

摘要:早在60年代初,朱良春老师就广搜博采古令医家鼻药疗法,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写成“鼻药疗法初探”。即鼻腔塞药或滴凡或嗅入鼻腔而达到治愈痼疾的目的,且有确切的疗效。是中医学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整理者历年来仿朱师之法。亦将“鼻药疗法”广泛用于治疗杂病,获效良多,现选朱师治法部分加以浅析,以举一反三。

关键词:鼻药疗法;用药特色;名老中医;朱良春

朱良春老师指出,“鼻药疗法不但能治愈局部病变,如鼻渊、鼻息肉等疾患,而且能治愈多种周身性或远离脏器的疾病”。其奏效机理乃据《灵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旨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之理。故纳药鼻内,可借其内在经络之联系,以达到调其气血,和其营卫,平其偏胜,开其闭塞,使病邪得驱除。朱师历年使用鼻药疗法所治病例有哮喘、外感时邪、痧气、黄疸、疟疾、偏正头风、鼻渊、鼻息内、乳痛、瘰癌、闪腰疼痛、疗疮、牙痛、多种眼疾等等。

现选朱师常用之鼻药疗法用药特色效则加以浅析。披陈如下。

1、巴豆霜和巴豆在鼻疗法中的应用

巴豆霜药物制备;巴豆去两层硬壳后,捣烂或碾烂,用7~10层棉纸包裹,注意包裹要宽松,然后用手动带螺杆的压机挤压,或夹在两硬木板中放大型钳工台虎钳上,螺杆扳手加套管(即加长)缓缓用力挤压即成(巴豆霜密封瓶放备用)。

1.1、治哮喘证属寒痰者朱师拟巴豆霜适量,生姜汁适量拌调为丸如枣核大,即比黄豆稍大,用药棉包裹留头。塞鼻内1~2 h,塞入片刻后,鼻内有热灼感,而喘逆渐平,喘平后即可将药取出。笔者历年来将朱师此法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较多病例.尤有著效。成人之实证咳喘。证见:痰壅气喘,不能平卧,有喉间痰鸣,吐大量白粘痰,且大便多日不解,或下肢稍肿,面暗黑,唇绀,舌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滑。笔者用上法鼻疗外,均配合豆蜡丸”( 巴豆霜蜜蜡为丸) 每丸约含巴豆霜0.1克用稀饭汤进服,大便控制在每日2~3次为度。而增减药量,善后用中成药固本,每收佳效。

1.2 治乳疖乳痈初起(急性乳腺炎) 朱师以巴豆霜、生旱半夏粉各3g,冰片1g,用姜汁拌调成丸,较枣核稍大,交替塞入左右鼻孔,治疗急性乳腺炎、乳疖屡收著效,笔者仿朱师之法,历年每遇此等急症用上法施治均应手治愈,尤其是发热,疼痛均速见消失。

1.3治瘰疬朱师拟巴豆10粒(不去油),制芫花10g, 雄黄15g, 糖酥10g,共碾细面,取黑枣250g,煮去皮核,捣泥,晒半干,和药末作丸,较枣核稍大,放酒精缸备用,用时左右交替塞鼻,戒房事,连用30~100日,重证亦愈。如属颈部瘰病,每料药加白砒石10 g,塞鼻时用纱布包裹,线扎留线头塞入患侧鼻道,每天塞8~10 h为1疗程。用塞鼻药感辣味难忍或出汗太多,可间日塞,塞药后静卧1 ~2 h为宜。本法治瘰疬不论已溃未溃,坚持用药者,均能治愈。加白砒石后,巳溃者亦能愈合。笔者历年门诊中所遇颈部瘰疬者,每仿朱师之法,均用上药1~2料治愈。巴豆推荡脏腑,开通闭塞之药也,以其味甚辛敛,气甚热烈,性甚刚猛,攻关拨固,功过牵黄,摧滞逐实,力浮硝戟。追逐一切有形留着,久顽不逊之疾,如留饮痰癖,死血败脓,休息结痢。寒痰哮喘…及一切癥瘕诸证”。仅举3法,朱师善用巴豆霜、巴豆,在鼻药疗法中的配伍应用巳略见妙蒂。

2、六神丸在鼻疗法中的应用

2.1 治黄疸朱师据清-邹存琻著之《外治寿世方》甜瓜蒂、丁香、赤小豆各等量碾粉面,吹入鼻内治黄疸阴黄及身面浮肿之理,又据《河北中医展览会医药集锦》于上方加麝香(去丁香)吹鼻治阳黄之法,因麝香市售紧缺,地县药材公司难以购到,遂以市售六神丸碾成细面,合一味瓜蒂散吹鼻治阳黄,每收著效。六神丸是著名的解毒消炎中成药,除借其内含麝香成

份香窜透络之功外,其药含牛黄、雄黄、珍珠、蟾群、冰片等。有攻毒消肿,辟恶通窍,清热化瘀,强心定痛之功。颇合痰热和瘀血互结之黄疸病机。甜瓜蒂别名苦丁香,即甜瓜未成熟之蒂也,味苦性寒,苦能涌泄,亦能挂湿,故本品除湿热,蠲痰壅,消食积之效药。在方书中有农历七月七日收药最佳之说,虽非绝对,但据笔者昔日托瓜农于七月初收取未成熟之瓜蒂晒干碾粉用于临床,较中药市场购到之甜瓜蒂疗效大不相同,故古方书之说确有原由。瓜蒂散吹鼻治黄疸,法始仲景,后世医家使用均据《千金翼》《外台》补载《金匮》脱漏方,今朱师遵仲景法而有创新,拟六神丸合瓜蒂散吹鼻日3~5次,黄水流尽,黄疸即愈。笔者仿师法,历年来用治小儿急性黄疸,屡屡效出意外,颇合小儿脏腑娇嫩,不堪攻伐,不喜服药之特性。如对10岁以下之小儿,每日加吞六神丸1~5粒能提高疗效,对黄疽误治日久,低热口渴之患儿加用地骨皮10~30g,沸水冲泡代茶,更能提高疗效,所治病例一般均在周日左右治愈,有肝功能损害之患儿,均速转正常。地骨皮味甘代茶,小儿均喜接受,(药品化验)谓地骨皮治湿热黄疸最神,考古方亦有地骨皮治“身黄”“劳黄”“遍身面目悉黄”等记载。此等简便廉验之方药或类似民间流传之验方、单方,如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妙用巧合,则可免除小题大作,动则住院,五验六查,杂药乱投,劳民伤财之苦。

2.2 治面瘫六神丸6瓶18O粒(约0.6g)研极细末,炙马钱子细末12g,共为1料药,贮瓶备用,用时以葱根汁拌调成丸,较枣核稍太,用薄绷或纱布剪成小块包裹线扎。塞患则鼻孔,每日早晚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新病面神经麻痹(即面瘫),均能在1疗程内治愈。笔者历年仿朱师之法,治愈面瘫者多例,每收著效,法简效宏,此乃朱师妙用六神丸之又一典范。朱师对六神丸的临床发挥早有专论,治内科急症尤多应用,待另撰文讨论。

3、辛夷鹅不食草在鼻药疗法中的应用

治慢性鼻窦炎(中医属鼻渊范畴),朱师经验方:辛夷、鹅不食草各12g,黄连6g,鱼脑石3g,冰片0.6g,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用时每取少许嗅鼻,每日4次。又一用法,取纱布剪成3O小块,平分药末后,用线扎成3O个药球,浸入60%酒精中3天即可用,用时将棉球手捏成长型塞入鼻孔内早晚换药,左右交替轮塞5日大效,此法较嗅鼻疗法能缩短疗程,但因年龄和患者个性关系,不喜塞鼻者当以嗅鼻为宜。此法宜治湿热型之鼻渊。要坚持塞药1个月以上,才能根治。肺开窍于鼻,而阳明胃脉环鼻上行,脑为元神之府,鼻为命门之窍。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九窍为之不利。辛夷辛温,轻清走气,祛风通窍,能升能降,能助胃中清阳上行通于巅。故利九窍,通鼻塞,《玉揪药解》谓“能泄肺降逆,利气破壅”。不食亦辛温,亦能祛风散寒胜湿,利九窍通鼻塞,治鼻渊、鼻息肉,《纲目》云“鹅不食草,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息肉。黄连泻火,燥湿,解毒,杀虫,并取其有广普抗菌消炎之作用;鱼脑石咸平,咸以软坚,故能化石,通淋,消炎;冰片通诸窍,散郁火;辛夷、鹅不食草为主,辅以黄连、鱼脑石、冰片共奏祛风通窍、活血化瘀、消炎排脓之作用。笔者历年使用朱师之验方,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偏于湿热型之病例屡有著效。但慢性鼻窦炎病例虚多于实,而脾虚内湿生痰一证临床所见过半,此证型鼻堵塞为持续性,涕量奇多,泻之不尽,稠粘如糊,色白多于淡黄,并有消化不良,或便溏,畏寒,面色不华等症状,脉多濡软,舌多胖大有齿痕,笔者用朱师之验方塞鼻外,均加巴蜡丸内服。制丸服药法:巴豆去硬壳用蜂蜡炸成焦黄色备用,用药视年龄体质,每次5~10粒白开水囫囵吞下,不可嚼碎巴豆,以免致泻腹痛,此乃微取巴豆之气味,排脓解毒,散结痰,通清窍之法,更有调中健脾,杜绝痰源之妙。巴豆生猛熟缓,可升可降,温脾暖胃,振奋脾阳,逐痰涤饮。盖清升浊降,痰涕如失,鼻炎自愈。现代药理证明:辛夷、鹅不食草等有很好的抗菌消炎,收缩鼻粘膜毛细血管,抑制粘液分泌作用,但如用于煎剂,经高温煮煎后,其有效成份则太多消失,其疗效则大大降低故生药塞鼻,药少而效密。

4、硫黄川草乌在鼻药疗法中的应用

4.1 治偏头痛朱师经验方“硫黄二乌散”:生硫黄2份(水飞后无效),川草乌1份,冰片少

许,共碾细面,贮瓶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姜汁拌调为丸如黄豆大塞鼻,治疗偏头痛。虚寒证型,多1~3次即头痛如失,但证属风痰或湿热兼夹,朱师则用一味全蝎粉2g左右醋调外敷太阳穴,小块伤湿膏固定,多获速效。

4.2 治妇人痛经取硫黄二乌散适量,葱根汁拌调为丸如黄豆大,纱布包扎塞入鼻内10~30min内即能止痛,2~3次痛全消。硫黄二乌散塞鼻后即有冲脑流泪之感,但绝对安全,疗效确切。中药所用硫黄,系天然矿产,中杂信石,性燥而烈,既热又宣。硫黄直入命门,以培命火之根。盖寒闭非大温大热无由通解,川、草乌助硫黄如火益热,行速力大,共奏温里通经,彻上彻下,期彻内彻外,无所不到之功。且大辛大热,原属鼓荡正气,借其冲动驱除病邪。故本方可疗实证,亦可治虚证,本方之精蕴、奥窍亦在此也。本非去风而能去风,本非除湿而能除湿,风寒湿三邪分消,痛痹自愈。

5、体会

因篇幅所限,朱师鼻疗用药特色只述部份,加以浅析,通过局部塞药而能治疗许多难病,不仅廉便,而疗效多非常显著,足见祖国医学丰富多彩,诚望后学同道,读笔者的朱师经验系列”,以实际疗效力挽中医西化的危机。专业中医者,仅知以汤药治病,往往易束手无策,乃目老人小儿不喜服药者多,且有久病精血耗竭者、小儿脏腑娇嫩者,均不堪汤药攻伐,产妇和虚痨者用药更难。古方有熨、浴、熏、蒸诸法。以补汤药之不足,故鼻药疗法既有益于穷乡僻壤、缺医少药之区,又能为当前城市的社区医改,送去中医传统的简、便、廉、验特色。更能为弘扬中医疗效、中医特色,提供有力证明。朱师于60年代初就期望我辈深入研究,广发扬,交流切磋。遵师嘱乃是笔者撰写此文的动机。

国医节演讲稿我学医心得

国医节演讲稿:我的学医心得 国医节演讲稿:我的学医心得 演讲人:余浩网名:任之堂主人 中医的学习,有他的特殊性,它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每个人对于这套理论体系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各不相同,对中医中很多东西的理解,都有差异,结合我自己学习中医的过程,我想从如下五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学中医!这五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五个字: “信”、“求”、“疑”、“悟”、“行” 信,就是“信念”,也就是学习中医首先的信中医,相信中医。 求,就是“求知”,有了信,就得去求,要有求知的渴望,求知的动力。 疑,就是“存疑”,求到了知识,在对知识理解的过程中要存疑,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悟,就是“开悟”,脑海中有了疑惑,就要想,要悟,想通了,就开悟了。

行,就是“身体力行”,也就是“亲身体验,努力实践”,在实践中验证你所悟的结果。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信” 信,两个问题,信什么?为什么要信? 信什么,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讲: 第一、要信中医基础理论。 我们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讲到: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肝主筋,膝为筋之府”;“肺主皮毛,肾主骨”;这些基本的中医理论必须要信,因为这是中医的骨架,中医的标准。如果我们不信这些,只相信中药能够解决一些问题,那是买椟还珠。 临床上很多西医大夫不相信中医,首先就是不相信这些中医的基本理论,认为它是错的,认为中医水平的高低在于用药经验的积累,及这些基本理论无关。更有废医存药之说。

在这里,结合我个人的学习心得,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些基本理论非常有用,它就是我们进入中医之门的钥匙。 举几个例子: 1、临床上经常遇到面部长痤疮、长黄褐斑的患者,治疗时如果思路不对,效果就很差,但如果我们想到“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认识到面部疾病要从心入手,面部的所有问题,都及心有关,当我们把治疗的重点放在心脏的调理上,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临床上遇到湿疹、荨麻疹的患者时,我们要首先想到“肺主皮毛”,而是不把目光放在是否过敏这个问题上。立足于肺,从肺求找答案,才能够治愈这些疾病。 3、当我们遇到膝关节疼痛的病人,患者膝关节屈伸不利,活动受限。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往往采用注射玻璃酸钠来治疗,如果你相信中医理论,相信:“肾主骨,肝主筋,膝为筋之府”,从肝肾入手,养阴柔筋来治疗,三五天往往就能解决问题。 4、对于骨折后延迟愈合的患者,我们首先用该想到“肾主骨”,从肾入手进行调理,而不是只想到接骨疗伤,活血化瘀。

从痹病三个主症谈用药经验 朱良春

从痹病三个主症谈用药经验朱良春 “痹病”是风湿类疾病之总称,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质增生及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其共同特征均以关节疼痛、肿胀、拘挛僵直为主证。其病因、病机均以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气、血、痰、瘀内阻,导致经脉闭阻,凝涩不通,气血壅滞,痰瘀胶结,深入经隧骨骱,如油入面,难以化解,以致病情反复缠绵,施治颇感棘手,绝非一般祛风、散寒、燥湿、清热、通络、止痛之品所能奏效。且久痛多虚,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必及肾,故在治疗上需于常规辨治基础上,参用益肾培本、涤痰化瘀、钻透剔邪之品,庶可奏效。兹就疼痛、肿胀、僵直拘挛三个主证,结合临床实践,谈谈用药经验。 一、疼痛 疼痛是痹病最主要的症状之一,如果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则患者信心增强,病情易趋缓解。根据疼痛的临床表现,可分为风痛、寒痛、湿痛、热痛、瘀痛,此五者只是各有侧重,往往多是混杂证型,难以截然分开。 1.风痛:其疼痛多呈游走状,走注无定,因“风者善行数变”之故。祛风通络以治其痛,是为正治。在辨治基础上,轻者可以加用独活,因《名医别录》谓其“治诸风,百节痛风,无问久新者”;《本草正义》称“独活为祛风通络之主药,……能宣通百脉,调和经络,通筋骨而利机关,……故为风痹痿软诸大证必不可少之药。”本品确有镇痛、抗炎镇静、催眠之作用,用量以20~30g为佳,惟阴虚血燥者慎用,或伍以养血之品,始可缓其燥性。或用海风藤30~45g亦佳,以其善解游走性之疼痛。重证则宜选用蕲蛇,《玉楸药解》谓其“通关透节,泄湿驱风”;《本草纲目》称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本品透骨搜风之力最强,乃“截风要药”。不仅善于祛风镇痛,而且具有促进营养神经的磷质产生之功,对拘挛、抽搐、麻木等症有缓解改善作用;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使抗原、抗体的关系发生改变,防止组织细胞进一步受损,促使痹证病情之稳定,提高疗效。以散剂效佳,每次2g,1日2次,如入煎剂需用10g。 2.寒痛:因寒邪内阻经脉而致之疼痛,临床最为多见,受寒加剧,得温稍舒,治宜温经散寒,而止其痛。川乌、草乌、附子、细辛四味乃辛温大热之品,善于温经散寒,宣通痹闭,而解寒凝。川乌、草乌、附子均含乌头碱,有大毒,一般多制用,每日15~30g;生者应酌减其量,并先煎1小时,以减其毒。细辛可用8~15g,有人曾报道用60~120g,未见毒副作用,可能与地域、气候、体质有关,仍宜慎重为是。或用穿山龙30g,徐长卿15g,亦有祛寒止痛作用。 3.湿痛:痛处有重着之感,肌肤麻木。治当健脾化湿,参用温阳之品。湿去络通,其痛自已。生白术45g,苍术15g,熟苡仁30g,制附子15g,具有佳效。或用钻地风、千年健各30g,善祛风渗湿,疏通经脉,以止疼痛。 4.热痛:多见于痹证急性发作期,或邪郁已久而化热者,其关节红肿热痛,得凉稍舒,伴见发热、口干、苔黄、脉数等一派热象。常规用药收效不著时,加用羚羊角粉0.6g,分2次吞,可以奏效。黄宫绣《本草求真》明确指出:“历节掣痛,

朱良春治疗腰椎病经验和特色分析

朱良春治疗腰椎病经验和特色分析 发表者:郭永红 (访问人次:203) 1 治椎间盘突出症证病合辨方药议经藏兼治用虫蚁 朱师治疗椎间盘突出提倡辨证和辨病相结合,认为本病内因多肾虚、局部气血不畅而致椎体纤维环退变,破裂,或椎管内部增生,导致椎管狭窄,髓核突出后压迫神经根。加之久坐,弯腰工作,更增其病变程度。虽有人认为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病变在脊柱,而督脉又循行于脊柱之中,但临床所见椎间盘突出患者继发的腰腿痛、酸、胀、麻、冷等病变部位,大多发生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只有少数病人病变部位在督脉循行部位上。本病的外因多为风寒湿邪侵入太阳经脉,使局部气血阻滞、不得流通,络脉瘀阻,或骨质增生对周围组织压迫,又加重了络脉瘀阻之病理改变,二者相互作用,使纤维环这原本供血就少的组织更加代谢减慢,退化加速,弹性日渐减退,故一旦遇负重、弯腰、蹦跳、或极少的扭身等诱因均可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诸症蜂起。张景岳云:“腰为肾之府,肾与膀胱为表里,故在经属太阳,在藏属肾气。“张氏把腰部疾病(包括本病痛、酸、胀、麻、冷诸症)分为“在藏”与“在经”两类。在藏者乃因肾亏患者脏腑阴阳气血失去平衡、此即“在藏属肾气”之意。有医者凡遇腰痛、即诊为肾虚,用方总不外左归、右归、六味之属,殊不知有许多腰腿痛并非单纯肾虚引起.尤其是风寒湿等外邪侵入足太阳膀胱经、致经气不利、经脉不通。盖“不通则痛”,故此类腰痛其病位在经络,尚未涉及脏腑,椎间盘突出所继发的腰腿痛,临床体会大多部位滞留在太阳经脉上,朱师临床用药选用麻黄、桂枝、川草乌、羌活、北细辛、制附片等温通太阳经脉之品,往效

出意外。此乃遵张景岳“在经属太阳之旨,从足太阳膀胱经论治。”笔者仿朱师之法.历年来用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合自拟之“补骨脂益损散”加减化裁,或配合朱师创制之“益肾蠲痹丸”通络搜剔,益肾壮督,“经、藏”同治颇有佳效。每单纯的中药治愈众多的椎同盘突出患者。事实证明,急慢性椎同盘突出并发之各种腰腿痛、酸、胀、麻、冷大多可用单纯的中药治愈。只要辨清在经在藏、或“经藏”兼夹,对症用药,均收满意疗效。椎间盘突出继发的腰痛、压痛、又放射下肢过膝,其腰痛部位多在脊柱两侧的骶脊肌正中或外缘,而很少在后正中线上,下肢反射痛则多沿坐骨神经的分布区放射,从臀部坐骨大孔到帼窝.再循小腿外侧。《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帼中,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下合帼中,以下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此述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正好和椎间盘突出继发的疼痛、压痛、放射痛部位相合。盖足太阳膀胱经主表,风寒束表,则经脉阻滞,亦有外伤闪挫致瘀血阻于经脉,更有因腰部劳损日久.气血津液化生痰瘀、阻滞经络,导致经气不通。故椎间盘突出继发的腰腿痛、酸、胀、麻、冷太多病位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奇经,受十二正经之余气,亦受十二正经之邪气,风寒湿或痰瘀诸邪如滞留足太阳膀胱经,久之则邪气溢于督脉,以至督脉经气不利,即出现下肢瘫痪,二便失禁等症。临床多见于“正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亦可见长期误治之他型椎间盘突出症后期。朱师指出:“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关键是首先辨明病因、病机,更要辨清病位”。朱师曾治周某,男,68岁,双侧腰腿痛、酸、胀、麻,不能行走两个月,曾

发挥中医药特色的管理措施

发挥中医药特色的管理措施 一、继承传统,发展创新,全面挖掘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一)强化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构建学科发展优势 要建设中医名院,必须重视专科建设,专科建设是中医名院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形成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以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构建学科发展优势,在全院范围内推进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形成。 1、挖掘和继承中医药药精华,奠定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形成基础。 一是努力挖掘中医药药伟大宝库中的精华。为了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本领域历代医家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我们要求各个专科全面挖掘历代典籍中的相关文献和国内外现代研究进展,理顺思路,找准研究切入点,提炼研究方向。要求从历史源流、病因病机、辨证规律、治则治法、典型医案、效验良方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总结,为提高临床疗效和推动专科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二是努力挖掘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是名老中医药药专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辨治思想和诊疗技术的结晶,包含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丰富的临证经验和鲜为人知的独门绝活,是专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三是努力挖掘具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适宜技术。特色疗法是体现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治疗手段,挖掘和发挥这些特色疗法和适宜技术的作用,吸收、开展、研究各种具有疗效的中医药特色疗法。吸收引进中风单元等适宜技术。四是努力挖掘民间中医药具有疗效的单方、验方。为打造“中医药特色专科”提供重要的支撑。 2、扩展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技术平台。“中医药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是我们在专科专病建设中追求的目标。现代医学的引进,让中医药药在更高的技术平台上发挥作用,为中医药特色的保持和优势发挥赋予了新的

任之堂用药经验

任之堂用药经验 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强大心脏,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应与“通肠六药”配合用。) 2、通脉三药(头三药);葛根、川芎、丹参。(治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头颈部疾病)。 3、安神三味;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 4、升督四药;鹿角片、狗脊、葛根、土蹩虫;(常与“心三药”、“胸三药”配合用,治疲倦困倦、哈欠、懒腰,助腰脊督背阳气升发) 5、鼻三味;苍耳子、辛荑花、通草。鼻塞鼻炎:“鼻三味”+桂枝汤。 6、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 7、肺三味;麻黄、杏仁、炙甘草(开宣肺气)。感冒发热后,热退咳嗽不止,用“肺三味+胸三药”。 8、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加豆豉、枝子为清理五味。病人多犹豫胆决断下降。加枣仁火麻仁,凡仁皆润,润通心脉也要润通小肠。 9、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苡仁。一补一敛一利,是一个阵法。 10、胃胀三味;枳壳15克、枳实15克、通草8克。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11、开胃三味;木香、山楂、鸡矢藤各50克。脂肪肝或减肥常用木香、山楂。 12、口臭三组药:第一组:射干、马勃;第二组:竹茹、谷芽、麦芽;第三组: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 13、消食三味;鸡矢藤、山楂、木香用于小儿过度食滞胃肠。小儿病不外太阳和太阴病,后者用消食三味消积化食加枳壳、桔梗、木香升降气机,再用焦三仙开胃气。四君补脾。 14、口苦三味;柴胡、半夏、黄芩。 15、中空三味;竹茹、芦根、苏梗(能使胸肺中浊气排空肃降)。 16、乳胀三味;橘叶、牡蛎、丝瓜络。 17、养筋五味;酸枣仁、白芍、麦冬、熟地、巴戟天。治筋骨肌肉劳伤。血脉不太通畅的加当归、鸡血藤;下肢关节不利索的加川牛膝;上肢肩臂伸展不开的加桂枝、小伸筋草。 18、解郁三味;香附、郁金、玫瑰花。解肝气之郁。香附乃气病之总司;郁金乃解郁之金品;玫瑰花乃女人气滞血瘀、养颜美容之良药。 19、眼痒二药;蒲公英、白蒺藜各50克,打成粉冲服,一日两次,一次5克。白睛出血用桑叶加生麻黄。 20、腰湿四味;白术、干姜、茯苓甘草。肾着汤 21、腰三味;桑寄生、杜仲、川断;抽筋二味;淫羊藿、伸筋草 22、腰椎间盘突出;第一组:桑寄生、杜仲、川断(平补腰肾);第二组:黄芪、青风藤、黑豆(举气、通经、利水);第三组:党参、猪鞭。第四组:鹿衔草、小伸筋草、透骨草(伸经、透骨)。第五组:鹿角片、狗脊(通督脉)。腰部淤血严重的改用土鳖虫和蜈蚣。第六组:竹茹30克(化痰,使药往下面腰部走)、乌梢蛇或穿山甲(或穿破石)。土鳖虫治腰疼,三只研细用温水或黄酒冲服。每晚一次。可连服一周。 23、润肠三药;火麻仁、杏仁、郁李仁。 24、痔疮三组药;第一组:猪甲、炒薏苡仁;第二组:黄芪、地龙;第三组:“乙字汤”(大黄、黄芩、升麻、柴胡、当归、生甘草)。 25、泻痢便溏六药;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川芎。

任之堂用药心得药组

任之堂用药心得 任之堂用药心得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肝三药:柴胡、白芍、当归 脾三药:山药、芡实、薏苡仁 胃三药:芦根、竹茹、葛根 肺三药:麻黄、杏仁、甘草 肾三药:附子、龙骨、牡蛎 治胃四药:黄莲黄芩干姜半夏 肾四药:杜仲、桑寄生、川断、川牛膝 脾湿气化三药:葛根、白术、木香 肝郁热四药:柴胡、黄芩、当归、龙胆草眼花二药:枸杞子、菊花 眼干痒二药:蒲公英、白蒺藜 白睛溢血二药:桑叶、生麻黄 耳鸣三组药: 第一组,重镇三药:龙骨、牡蛎、磁石 第二组,通气三药:香附、柴胡、川芎 第三组,通窍二药:通草、木贼草 鼻三药:苍耳子、辛夷花、通草 通鼻四药:苍耳子、辛夷花、通草、白芷

口苦三药:柴胡、半夏、黄芩 口臭三组药: 第一组:射干、马勃 第二组:竹茹、麦芽、谷芽 第三组:猪甲、火麻仁、艾叶、苦参 牙痛四药:麻黄、大黄、薄荷、甘草 咽三药:荆芥、蝉蜕、僵蚕 喑哑二药:凤凰衣、木蝴蝶 扁桃三药:威灵仙30g、白英30g、青皮10g 颈三药:葛根、黑豆、生牡蛎 背三药:防风、姜黄、小伸筋草 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 胸五药:枳壳、桔梗、木香、瓜蒌、薤白 乳胀三药:橘叶、牡蛎、丝瓜络 胃胀三药:枳实、枳壳、通草 开胃三药:木香、山楂、鸡屎藤 脾胃三药:黄连、干姜、延胡索 少腹三药:蒲黄、五灵脂、小茴香 腰椎间盘突出五组药: 第一组:杜仲、川断、桑寄生

第二组:黄芪、黑豆、青风藤 第三组:党参、猪鞭 第四组:鹿含草、伸筋草、透骨草 第五组:狗脊、鹿角片 附加组:蜈蚣、土鳖虫、竹茹30g 腰三药:杜仲、川断、桑寄生 阳痿三药:蜈蚣淫养藿鹿角片 遗精三药:白术、芡实、薏苡仁 腰湿四药:白术、茯苓、干姜、甘草 前列腺三药:白术、冬瓜子、薏苡仁 润肠三药:杏仁、郁李仁、火麻仁 通肠二药:火麻仁猪甲 通肠六药:火麻仁、猪甲、苦参、艾叶、鸡屎藤、红藤 通肠八药: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 鸡屎藤、红藤、扣子七、金荞麦 痔疮三组药: 第一组:乙字汤(大黄、黄芩、升麻、柴胡、当归、甘草)第二组:猪甲、炒薏苡仁 第三组:黄芪、地龙 阴痒三药:丹参、菖蒲、蜈蚣 排尿酸三药:土茯、萆薢、威灵仙

国医大师朱良春谈方药量效关系_倪胜楼

更是占据了榜首地位,这与辽宁对脾主运化研究的重视程度是密不可分的。 脾主运化研究的疾病以消化系统和内分泌代谢系统为主,并涉及到血液、泌尿、循环等多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从2007年达到巅峰后呈下降趋势,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的研究逐年稳步上升。具体疾病的研究方面,糖尿病、胃炎和血脂异常症是热点,而结肠炎、哮喘、贫血、冠心病、高血压病、肝炎、脂肪肝、肥胖及痛风文献量都达10篇以上。 收稿日期:2013-01-0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0CB530604) 作者简介:倪胜楼(1985-),男,江苏盐城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量效关系的文献理论研究。 通讯作者:傅延龄(1959-),男,湖北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量效关系的文献理论研究。E-mail:fuyanling @bucm.edu.cn。 脾主运化做为主题词组配的8个副主题词中,属于生理学的51篇,属于药物作用的6篇,属于针灸效应的1篇,其余尚无文献报道,说明在免疫学、遗传学、伦理学、气功效应、辐射效应方面是研究的薄弱环节,与其他副主题词组配检索可得到治疗416篇,病理学42篇,化学15篇,诊断13篇,细胞学4篇,酶学2篇等,说明脾主运化研究的重点还是在治疗方面。 通过以上的计量分析,希望能帮助科研工作者了解脾主运化研究概况,发展趋势,开阔科研思路,确定研究方向,为中医的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2]文庭孝,邱均平.科学评价中的计量学理论及其关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6):650-656. [3]曹小玉,彭成.1994 2004年脾虚文献计量学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63-64. [4]于琦,崔蒙,李园白,等.基于1999 2008年CBM数据库中医基础理论文献计量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4):626-629. 国医大师朱良春谈方药量效关系 倪胜楼,傅延龄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 摘要:近年来,中医界对中医量效关系十分关注,研究很多。研究主要从文献、实验和临床三个方面展开。文章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方法,对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进行了访谈。其主要内容包括量效相互关系,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大剂量用药不良反应控制策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饮片剂量等,以期从量效关系角度挖掘名老中医经验,为临床用药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今后的修改提供经验支撑。 关键词:量效关系;访谈;国医大师;朱良春 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3)07-1338-02 Opinions of Dose-effect Relation of Prepared Herbs by National Top Chinese Physician Professor ZHU Liangchun NI Shenglou,FU Yanling (School of Preclinical Medicine,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dose-effect relation has been paid great attention in Chinese medical field.There are many resear-ches which principally focus on literatures,experiments,and clinics.The article adopted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and profes-sor ZHU Liangchun who is one of the national top Chinese physicians was invited.The main contents during the interview included interrelationship of dose and effect,influencing factors of dose-effect relation,controlling strategies of adverse reaction in large dose medication,and dose of prepared herbs in pharmacopeia.Aiming at revealing distinguished veteran physician's experie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dose-effect relation perspective,it provides empirical support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and amend-ment of pharmacopeia in future. Key words:dose-effect relation;interview;national top Chinese physician;ZHU Liangchun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在读中学时,不幸感染肺结核,后用中医治愈,遂有志于岐黄。朱老先师从马培之之孙马蕙卿先生,后考入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因抗日战争的爆发而辗转到上海,又师从中医大家、教育家章次公先生,思路得以开拓,经验与知识更加丰富。毕业后,到其父亲工作所在地南通工作并定居。朱老从事中医事业74年,对风湿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善于使用虫类药。作为973课题的一项研究内容,

【引用】朱良春鼻药疗法临床经验和用药特色

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临床经验系列之十八 邱志济 摘要:早在60年代初,朱良春老师就广搜博采古令医家鼻药疗法,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写成“鼻药疗法初探”。即鼻腔塞药或滴凡或嗅入鼻腔而达到治愈痼疾的目的,且有确切的疗效。是中医学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整理者历年来仿朱师之法。亦将“鼻药疗法”广泛用于治疗杂病,获效良多,现选朱师治法部分加以浅析,以举一反三。 关键词:鼻药疗法;用药特色;名老中医;朱良春 朱良春老师指出,“鼻药疗法不但能治愈局部病变,如鼻渊、鼻息肉等疾患,而且能治愈多种周身性或远离脏器的疾病”。其奏效机理乃据《灵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旨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之理。故纳药鼻内,可借其内在经络之联系,以达到调其气血,和其营卫,平其偏胜,开其闭塞,使病邪得驱除。朱师历年使用鼻药疗法所治病例有哮喘、外感时邪、痧气、黄疸、疟疾、偏正头风、鼻渊、鼻息内、乳痛、瘰癌、闪腰疼痛、疗疮、牙痛、多种眼疾等等。 现选朱师常用之鼻药疗法用药特色效则加以浅析。披陈如下。 1、巴豆霜和巴豆在鼻疗法中的应用 巴豆霜药物制备;巴豆去两层硬壳后,捣烂或碾烂,用7~10层棉纸包裹,注意包裹要宽松,然后用手动带螺杆的压机挤压,或夹在两硬木板中放大型钳工台虎钳上,螺杆扳手加套管(即加长)缓缓用力挤压即成(巴豆霜密封瓶放备用)。 1.1、治哮喘证属寒痰者朱师拟巴豆霜适量,生姜汁适量拌调为丸如枣核大,即比黄豆稍大,用药棉包裹留头。塞鼻内1~2 h,塞入片刻后,鼻内有热灼感,而喘逆渐平,喘平后即可将药取出。笔者历年来将朱师此法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较多病例.尤有著效。成人之实证咳喘。证见:痰壅气喘,不能平卧,有喉间痰鸣,吐大量白粘痰,且大便多日不解,或下肢稍肿,面暗黑,唇绀,舌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滑。笔者用上法鼻疗外,均配合豆蜡丸”( 巴豆霜蜜蜡为丸) 每丸约含巴豆霜0.1克用稀饭汤进服,大便控制在每日2~3次为度。而增减药量,善后用中成药固本,每收佳效。 1.2 治乳疖乳痈初起(急性乳腺炎) 朱师以巴豆霜、生旱半夏粉各3g,冰片1g,用姜汁拌调成丸,较枣核稍大,交替塞入左右鼻孔,治疗急性乳腺炎、乳疖屡收著效,笔者仿朱师之法,历年每遇此等急症用上法施治均应手治愈,尤其是发热,疼痛均速见消失。 1.3治瘰疬朱师拟巴豆10粒(不去油),制芫花10g, 雄黄15g, 糖酥10g,共碾细面,取黑枣250g,煮去皮核,捣泥,晒半干,和药末作丸,较枣核稍大,放酒精缸备用,用时左右交替塞鼻,戒房事,连用30~100日,重证亦愈。如属颈部瘰病,每料药加白砒石10 g,塞鼻时用纱布包裹,线扎留线头塞入患侧鼻道,每天塞8~10 h为1疗程。用塞鼻药感辣味难忍或出汗太多,可间日塞,塞药后静卧1 ~2 h为宜。本法治瘰疬不论已溃未溃,坚持用药者,均能治愈。加白砒石后,巳溃者亦能愈合。笔者历年门诊中所遇颈部瘰疬者,每仿朱师之法,均用上药1~2料治愈。巴豆推荡脏腑,开通闭塞之药也,以其味甚辛敛,气甚热烈,性甚刚猛,攻关拨固,功过牵黄,摧滞逐实,力浮硝戟。追逐一切有形留着,久顽不逊之疾,如留饮痰癖,死血败脓,休息结痢。寒痰哮喘…及一切癥瘕诸证”。仅举3法,朱师善用巴豆霜、巴豆,在鼻药疗法中的配伍应用巳略见妙蒂。 2、六神丸在鼻疗法中的应用 2.1 治黄疸朱师据清-邹存琻著之《外治寿世方》甜瓜蒂、丁香、赤小豆各等量碾粉面,吹入鼻内治黄疸阴黄及身面浮肿之理,又据《河北中医展览会医药集锦》于上方加麝香(去丁香)吹鼻治阳黄之法,因麝香市售紧缺,地县药材公司难以购到,遂以市售六神丸碾成细面,合一味瓜蒂散吹鼻治阳黄,每收著效。六神丸是著名的解毒消炎中成药,除借其内含麝香成

中医药验方和特色疗法

医院中医药验方和中药特色疗法 收集整理工作方案 为保护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医药优秀文化,挖掘医院中医药技术资源,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提升中医药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促进我院中医药事业发展,决定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开展中医药(含草药,下同)验方和特色中药疗法收集整理工作。 一、组织机构 成立院中医药验方和特色中药疗法收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成员及职责见附件1)。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药剂科(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二、工作内容 (一)收集和整理本院人士编著的各种图书和期刊中记载的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 (二)研究和开发具有较高学术和临床价值的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 (三)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三、工作原则 (一)注重自愿无偿捐献 收集整理工作遵循自愿无偿捐献的原则。尊重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持有人(单位或个人)的意愿,鼓励持有人主动无偿

捐献。如果持有人同意捐献,须填写《中医药无偿捐献自愿书》(见附件2)。 (二)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严格执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尊重捐献人的知识产权。捐献人完成捐献行为后,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收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将及时为捐献人出具收取证明、清单;协助捐献人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妥善协调处理好在收集、整理、出版、应用中涉及知识产权的相关事宜。 (三)注重科学严谨保密 对收集的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要进行鉴定、验证和评估,切实保证安全有效。受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参与论证评估的人员,负有为捐献者及其捐献物保密的义务,不得私自对外宣传、出版、使用和开展研发等活动,违反者将依据国家科技保密有关规定处理。 四、工作步骤与分工 (一)科室收集(2016年9月至2016年10月) 1.药剂科负责收集院内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并审核,报院中医药验方收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院中医药验方收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全院收集的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进行技术审查。需要补充完善材料或需要调查核实的,将派专家组实地考察。 (二)资料处理(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

任之堂用药经验

任之堂用药经验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任之堂用药经验 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强大心脏,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应与“通肠六药”配合用。) 2、通脉三药(头三药);葛根、川芎、丹参。(治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头颈部疾病)。 3、安神三味;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 4、升督四药;鹿角片、狗脊、葛根、土蹩虫;(常与“心三药”、“胸三药”配合用,治疲倦困倦、哈欠、懒腰,助腰脊督背阳气升发) 5、鼻三味;苍耳子、辛荑花、通草。鼻塞鼻炎:“鼻三味”+桂枝汤。 6、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 7、肺三味;麻黄、杏仁、炙甘草(开宣肺气)。感冒发热后,热退咳嗽不止,用“肺三味+胸三药”。 8、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加豆豉、枝子为清理五味。病人多犹豫胆决断下降。加枣仁火麻仁,凡仁皆润,润通心脉也要润通小肠。 9、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苡仁。一补一敛一利,是一个阵法。 10、胃胀三味;枳壳15克、枳实15克、通草8克。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11、开胃三味;木香、山楂、鸡矢藤各50克。脂肪肝或减肥常用木香、山楂。 12、口臭三组药:第一组:射干、马勃;第二组:竹茹、谷芽、麦芽;第三组: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

13、消食三味;鸡矢藤、山楂、木香用于小儿过度食滞胃肠。小儿病不外太阳和太阴病,后者用消食三味消积化食加枳壳、桔梗、木香升降气机,再用焦三仙开胃气。四君补脾。 14、口苦三味;柴胡、半夏、黄芩。 15、中空三味;竹茹、芦根、苏梗(能使胸肺中浊气排空肃降)。 16、乳胀三味;橘叶、牡蛎、丝瓜络。 17、养筋五味;酸枣仁、白芍、麦冬、熟地、巴戟天。治筋骨肌肉劳伤。血脉不太通畅的加当归、鸡血藤;下肢关节不利索的加川牛膝;上肢肩臂伸展不开的加桂枝、小伸筋草。 18、解郁三味;香附、郁金、玫瑰花。解肝气之郁。香附乃气病之总司;郁金乃解郁之金品;玫瑰花乃女人气滞血瘀、养颜美容之良药。 19、眼痒二药;蒲公英、白蒺藜各50克,打成粉冲服,一日两次,一次5克。白睛出血用桑叶加生麻黄。 20、腰湿四味;白术、干姜、茯苓甘草。肾着汤 21、腰三味;桑寄生、杜仲、川断;抽筋二味;淫羊藿、伸筋草 22、腰椎间盘突出;第一组:桑寄生、杜仲、川断(平补腰肾);第二组:黄芪、青风藤、黑豆(举气、通经、利水);第三组:党参、猪鞭。第四组:鹿衔草、小伸筋草、透骨草(伸经、透骨)。第五组:鹿角片、狗脊(通督脉)。腰部淤血严重的改用土鳖虫和蜈蚣。第六组:竹茹30克(化痰,使药往下面腰部走)、乌梢蛇或穿山甲(或穿破石)。土鳖虫治腰疼,三只研细用温水或黄酒冲服。每晚一次。可连服一周。 23、润肠三药;火麻仁、杏仁、郁李仁。

任之堂跟诊笔记总结4

1、阴阳升降为体,脏腑气血变化为用。病情复杂,毫无头绪,不要钻牛角尖。要观山退到山外来,从大处着眼,从阴阳入手,从升降去调。 2、《黄帝内经》人与天地相参,左尺为肾阴肾水,像大地之中的江河湖泊。肝木得此则生,草木逐水泽而生。故经常熬夜上网、房劳过度耗伤肾水,毛发总是容易花白枯槁脱落。 左关,就像各种绿色植物,根不断往土壤中扎,疏通土壤,枝条树叶往天空中条达舒展,因此肝喜条达,恶抑郁。 左寸代表心脏,就像人身太阳。心阳振奋能够温暖周身,推动血脉。右寸是肺,它和天空中的云彩相应,上焦肺气要清朗,受不得半点污染。一个地方日久不下雨,表现为肺脉亢盛。相当于把五脏精水往上蒸发,此时补水,不如下一场雨,降肺气,肺气一降,金能生肾水。右关是脾胃,是土,能够生发万物,承载万物。要靠天空中所降雨露来滋润(肺降),要靠太阳使之温和,适合万物生长(心阳温煦)。脾胃阳气不足,靠心来温壮;脾胃阴液不足,要靠肃降肺气来滋润。右尺是肾,命门。相当于大地核心,地底岩浆,向上可以温暖脾胃土壤,旁可以温暖地下水,水得温暖之气可以滋润草木。 3、记诵是学医的第一步,好比把稻谷小麦收割回家。参悟就像把他们做成可供食用的食物一样。 4、地气上为云。 需要阳气蒸腾,人体阳气源于心肾,肾就像地底岩浆,能够温暖水气。《黄帝内经》说,阳化气阴成形。阴随阳升,如果不是阳气的作用,这些阴水是升不起来的。 5、阴无阳则不化,就像水能流动,在于它拥有坎中一点阳,所以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上附子和肉桂,就能把心肾的阳气给蒸腾制造出来,这样阴液被蒸腾上去后,口受津液则不干。 6、有个年轻女性,二十多岁,在超市里工作,长期处于空调下,经常用电脑,小小年纪患上颈椎病,颈肩部关节严重板结僵硬。背部酸痛难忍。左寸严重不足,背部容易受凉。葛根汤加背三药,防风,姜黄、小伸筋草。配合撞墙。重用葛根,桂枝,生姜,就是一股阳气,把阴液从脾胃往肩背头部蒸腾升发。阴随阳升。 7、右寸上越用黄连温胆汤,左寸上越,导赤散。治疗双寸上越,少阴脉亢盛,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new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朱良春,男,字伦,1917年7月生于江苏省丹徒县。中医主任医师、兼职教授,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从医已近60载。他因擅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饮誉医坛,有“虫类药学家”的美称;其实,这仅是其学术成就的一个方面。他博览群书,上自《内经》,下及诸家,尝取苏东坡“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为座右铭。对张景岳《类经》尤为推重,以其彰明经义,析理精深;又折服孙一奎《赤水玄珠》之辨治精要;章次公先生之“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之主张和张锡纯氏之求实精神,对他的启迪教益殊深,故友人对他有得力于“南章北张”之说。他治学严谨,精勤不懈,师古不泥,锐意创新,早年曾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及治疗热性病当“先发制病,发于机先”,治慢性久病宜“从肾论治”的观点。他善于继承前人之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加以升华提高,颇多创见。如以“肝开窍于目”的理论,通过眼血管变化的望诊,来协助肝炎的诊断;用目测人中的长短宽狭来诊断生殖系统疾病,为望诊增添了内容。他不仅对虫类药有较为深刻、系统的研究,而且对部分常用药物,还阐述了它的潜在功能,发前人之未发,而写成《用药经验》一书,深受同仁称道。他对内科杂病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对痹证、脾胃病、肝病、肾病、老年病的诊治,有独到的体会,创制“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曾获首届国际博览会银牌奖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并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八·五”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的“金桥计划”。朱氏思维敏捷,著述宏富。1982年中央卫生部聘为《实用中医内科学》专家审稿组成员。先后著有《虫类药的应用》、《章次公医案》、《用药经验》、《现代中医临床新选》(日文版)等书8部,发表论文140余篇。受各地邀请讲学,足迹几遍及全国。四次受日本东洋医学国际研究财团等三个医学团体之邀,去东京、札幌、西尾等地作学术演讲,载誉而归。1987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杰出高级专家”,暂缓退休;同年中央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7月国务院颁给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3年10月江苏省政府授予“中医药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朱氏曾任南通市中医院院长(1956~1984年)、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江苏省政协常委、南通市人大常委、市政协副主席、市科协副主席等职;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暨江苏分会名誉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中医管理局科委会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厦门国际中医培训交流中心客座教授、沪港台当代中医技术中心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顾问、《中医杂志》特约编审、《江苏中医》常务编委、南通市中医院技术顾问、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董事长等职。由其子女编制的“朱良春主任医师痹证诊疗系统”软件,1989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并于1991年12月应邀去新加坡演示推广。朱氏事迹已载入《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及英国剑桥传记中心《世界名人词典》等书。※目录根深叶茂,硕果累累——记朱良春老师生平及学术思想 1、附子温五脏之阳,要善用,不可滥用 2、苦参性苦寒沉降,调心律,抗菌止痢 3、白芥子利气豁痰、搜剔内外 4、白附子祛风定痛,兼疔室早 5、黄药子降火消瘤、止咳止血 6、路路通行气活血、利水消肿 7、茜草止血活血、兼能利水 8、泽泻利大小便、轻身减肥 9、桑寄生降压平肝,兼疗胸痹 10、牵牛子泻水逐痰,消积通便 11、生栀子为主治疗胰腺炎有特效 12、人参、五灵脂同用效佳而无弊 13、台乌药解痉排石,又疗清稀涕涎 14、油松节固卫生血,亦治痹嗽不眠 15、香甘松醒脾、解郁安神 16、马钱子健胃、宣痹疗瘫 17、六神丸之妙用 18、天花粉的五用 19、天南星善止骨痛 20、鬼箭羽活血降糖 21、北细辛治咳逆、水肿、痹痛,善愈口疮 22、威灵仙疗痛风、黄疸、骨刺,功在通利 23、十大功劳善清虚热,补而不腻 24、一枝黄花清热解毒、疏风达表 25、疏肝妙品生麦芽 26、为“十八反”平反 27、半夏应用新探 28、萆薜功效阐析 29、黄芪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性关节炎(痛风) 研究进展 淄博市中医医院·刘允辉 摘要:通过对痛风性关节炎有关文献进行复习,了解古代、现代中医医家对痛风的认识、辨证论治、内外合治、特色外治,对其经验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痛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研究进展高尿酸肾病(Hyperuricemia)是嘌呤代谢异常,血尿酸升高所引起肾脏损害,可以表现为急性尿酸肾病、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结石三种情况。其中,急性尿酸肾病,常因过高的尿酸负荷超过肾脏的清除能力,尿酸结晶沉积于集合管、肾盂和尿道,产生肾内、甚至肾外梗阻,导致少尿性急性肾衰。慢性尿酸盐肾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常伴有痛风关节炎和痛风石。早期可表现为尿浓缩功能减退,其后逐步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升高,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近年来,随着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的日益提高,高尿酸肾病发病率显著逐年增高。因此,寻求包括中医药方法在内的高尿酸肾病的有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而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是由于体内尿酸增高致使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膜、软骨、骨质或/和伴有肾脏、皮

下、其他组织的尿酸盐沉积而引起组织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血尿酸升高是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特征。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中高脂肪、高蛋白成分增加,我国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近期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已超过0.3%,50岁以上干部、知识分子中痛风患者已达1%左右。痛风已成为临床常见多发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根据痛风发作时的临床表现,类似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但古人又认识到痛风发病有别于一般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痹证,故又分出白虎历节、历节病、痛痹等名称,并有不少诊治专论而且疗效肯定,可见痛风在中医早有认识。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过去中医对痛风的认识与实践仅限于临床,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带有臆测性、是零碎的、不系统的。 1 病因与病机的认识 1.1古代中医医家的认识 中医古代医家对痛风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内经》,其间多归于“热痹”的范畴,其名首见于《素问·四时刺逆论》,其中还提出了热痹形成的机理为“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盛,阳遭阴,故为痹热。”所谓痹热,是热痹出现的以关节肿胀、灼热、疼痛、屈伸不利,伴有发热为临床表现的痹病。故痛风急性期的临床表现属于“热痹”的范畴。【1】汉代以后,有关“历节病”、“白虎病”、“白虎历节”等描述与本病的临床表现基本合拍。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对其临床

(完整word版)任之堂用药经验(必看)

任之堂用药经验(必看) 之堂之大名即余浩先生也。其理论以传统取象悟之中医核髓,为中医理顺思路,发前人之未发,不可不学也不可不读。我将自已认为是其精华推荐出来。有值得借鉴之处。第一部分; 中药; 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 2、通脉三药;葛根、川芎、丹参。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 3、安神三味;酸枣、合欢皮、夜交 4、升督三药;狗脊、葛根、土蹩虫; 5、鼻三味;苍耳子、辛荑、通草。心肝脉 不足合桂枝汤,桂枝从心肺打开,玉屏风从脾胃打开。怕

冷,晚上加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苍耳治项背拘挛、风湿痹。通草有通鼻塞,还用于耳呜。 6、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 7、肺三味;麻黄、杏仁、甘草。 8、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加豆豉、枝子为清理五味。病人多犹豫胆决断下降。加枣仁火麻仁,凡仁皆润,润通心脉也要润通小肠。 9、咳嗽喑哑二味;凤凰衣、木蝴。外感内伤、老人小儿的虚炎上冲、咽喉不利咳嗽喉痒有特效。一般用鼻三味、肺三味、胸三味加此二味。 9、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米。劳伤心脾,右关脉下凹。 10、胃胀三味;枳壳、枳实、通草。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11、胃开三味;木香、山查、鸡屎藤。口臭心烦加射干、

马勃,一个是竹茹、谷芽、麦芽,一个是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右脉郁大木香要重用30-50克。脂肪肝山查可用到50克。 12、消食三味;鸡屎藤、山查、木香用于小儿过度食滞胃肠。小儿病不外太阳和太阴病,后者用消食三味消积化食加枳壳、桔梗、木香升降气机,再用焦三仙开胃气。四君补脾。 13、口苦三味;柴胡、半夏、黄芩。 14、中空三味;竹茹、芦根、苏梗。 15、乳胀三味;桔叶、牡蛎、丝瓜络。 16、养筋五味;酸枣仁、白芍、麦冬、熟地、巴戟天。治膝关节退化性病变,疗筋伤疼痛、手足酸麻。养肝明目,筋骨的养后用鹿含草、透骨草、伸筋草解决疼痛问题。如膝关节积水,加薏米、川牛膝、木瓜、白芍。 17、气郁三味;香附、郁金、玫瑰

【国医讲堂】朱良春治疗痛风常用处方三个医案

【国医讲堂】朱良春:治疗痛风常用处方及三个医案 朱良春首届国医大师 1917年生于江苏镇江丹徒,后迁居南通市,2015年12月13日去世。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朱良春18岁拜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学习中医,后跟随沪上名医章次公先生临诊,被弘一法师称为“善疗众病”的“大医王”。擅用虫类药治疗风湿骨病和肿瘤等疑难病症,有“虫类药学家”、“五毒医生”之称。他撰写的《虫类药的应用》,是中医药院校师生、临床医师学习、研究、应用虫类药的范本,也是继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后,系统、详细论述虫类药,并作实物对照的第一人。 【摘要】我治痛风常用的处方用药:土茯苓、萆解、苡仁、威灵仙、泽兰、泽泻、秦艽是泄浊解毒之良药,伍以赤芍、地鳖虫、桃仁、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则可促进湿浊泄化,溶解瘀结,推陈致新,增强疗效,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尿酸浓度。 1痛风患者多为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体,并有嗜酒、喜啖之好痛风之名,始于李东垣、朱丹溪,但中医之痛风是广义的历节病,而西医学之痛风,则系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继发症,所以病名虽同,概念

则异。从临床观察,有其特征,如多以中老年,形体丰腴,或有饮酒史,喜进膏粱肥甘之人为多;关节疼痛以夜半为甚,且有结节,或溃流脂液。从病因来看,受寒受湿虽是诱因之一,但不是主因,湿浊瘀滞内阻,才是其主要病机,且此湿浊之邪,不受之于外,而生之于内。因为患者多为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体,并有嗜酒、喜啖之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因之痰湿滞阻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滞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脂膏。或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损及脾肾,初则腰痛、尿血,久则壅塞三焦,而呈“关格”危候,即“痛风性肾炎”而致肾功能衰竭之症。凡此悉皆浊瘀内阻使然,实非风邪作祟,故我称之为“浊瘀痹”,似较契合病机。 2应坚守“泄化浊瘀”这一法则由于痛风之发生,是浊瘀为患,故应坚守“泄化浊瘀”这一法则,审证加减,浊瘀即可逐渐泄化,而血尿酸亦将随之下降,从而使分清泌浊之功能恢复,而趋健复。这也说明:痛风虽然也属于痹证范围,具有关节疼痛、肿胀等痹证的共同表现,但浊瘀滞留经脉,乃其特点,若不注意及此,以通套治痹方药笼统施治,则难以取效。3我治痛风常用的处方用药我治痛风常用的处方用药:土茯苓、萆解、苡仁、威灵仙、泽兰、泽泻、秦艽是泄浊解毒之良药,伍以赤芍、地鳖虫、桃仁、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则可促进湿浊泄化,溶解瘀结,推陈致新,增强疗效,能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