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适用

浅析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适用

浅析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适用
浅析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适用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浅析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适用

林文捷

【学科分类】刑事诉讼法学

【关键词】恢复性司法价值中国适用

【作者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专业方向:传媒与信息法专业法律硕士;联系方式:河北省廊坊市东方大学城圣陶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生教学基地(065001);电子信箱:wenjie930@https://www.doczj.com/doc/1d3954622.html,

【收稿日期】2010年9月20日

【版权声明】作者授权本网首发,转载请注明"中国法学网首发"

【责任编辑】刘小妹

【摘要】恢复性司法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了将近三十年的历史,它是一种新型的司法模式,旨在弥补报应性司法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这种司法模式在我国实践中,有部分省市已经开始适用,而且取得不错的效果,然而仍有部分人对这种司法模式产生质疑,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恢复性司法的分析,进而提出其在本土化中适用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一、恢复性司法的含义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恢复性司法"一词,作为一个规范化概念,涵盖了一系列现代刑事司法理念、原则和制度,在西方法治国家已有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史。它作为一项刑事司法改革运动,首先是缘起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存在的"司法危机",传统的刑事司法理念已日趋无力应对现代社会的犯罪压力与民众对司法正义的诉求,因此,恢复性司法以现有刑事司法模式的替代(而非局部改良)方案的面目,登上了历史舞台。1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通过恢复性程序实现恢复性后果的非正式犯罪处理方法。所谓恢复性程序,实质通过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面对面的协商,并经过以专业人员或社区志愿者充当的中立的第三方的调解,促进当事方的沟通与交流,并确定犯罪发生后的解决方案。所谓恢复性结果,实质通过道歉、赔偿、社区服务、生活帮助等使被害人的受犯罪影响的生活恢复常态,同时,也使犯罪人通过积极的负责人的行为重新取得被害人及其家庭和社区成员的谅解,并使犯罪人重新融入社区。2

恢复性司法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参与性。传统的司法模式更多的是以被告人为中心,追究刑罚权的主体是国家公权力,那么被害人的权利很难得到司法的重视与保护。实际上,在这种模式下,被害人因为犯罪人的犯罪行为遭受伤害是第一次伤害,而在刑事诉讼中,应该得到的权利不能得到,应该恢复的创伤不能恢复,实际上是经受了"再次被害"。3然而在恢复性司法中,被害人与被告人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被害人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也拥有了参与的权利,而且其他所有与犯罪有关的人也参与到恢复性司法中来。可见,恢复性司法的参与性是呈现多元化的。

第二,恢复性。恢复性司法关注的核心是将被犯罪行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恢复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而不是仅仅对犯罪行为人苛以重刑、威慑使其不再犯罪。这里所讲的社会关系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该犯罪行为发生前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和谐的,也可能已经蕴含了冲突或危机,如因琐事发生积怨而怀恨在心的预谋故意伤害。由此来看,将社会关系恢复到犯罪行为发生以前的状态,未必是种和谐,而恢复性司法旨在恢复或者构建社会关系的和谐。4

第三,全面性。恢复性司法不像刑事和解,刑事和解更多的是围绕着赔偿数额来展开的,更多的是金钱方面的协商、对话以及交易。正如陈瑞华教授提到的:"恢复性司法则跟多强调的是一种同侦查、起诉、一审、二审乃至执行阶段全方位的、各方的参与,而且方式多种多样,非常灵活。它是对传统性对抗模式的一种替代,一种补充。"

二、恢复性司法的价值

恢复性司法作为一种现代刑事司法模式,其对加害人、被害人都有着极为不容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恢复社会关系上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恢复性司法提高被害人的地位。在传统的刑事司法观念中认为"犯罪时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认为犯罪侵犯了国家的利益,因此被害人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处于边缘化地位。然而,恢复性司法则认为,犯罪实质上也侵犯被害人个体的权利,因此,恢复性司法一方面允许被害人与被告人面对面的对赔偿问题进行协商,这样一经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被害人一般可以拿到相应的赔偿金额,解决了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执行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允许被害人诉说自己心中的情感,无论是愤怒的还是悲伤的情感都可以得到有效地纾解。

第二,恢复性司法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一个刑事案件经历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等多个程序下来,必然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或者加害人不肯认罪的情况下,大大的浪费了宝贵的司法资源,降低了司法效率,拖延了办案周期,在恢复性司法中,加害人主动认罪,而且加害人与被害人面对面的进行沟通、协商有利于矛盾的解决,而且大大的节省了宝贵的司法资源,而且提高了司法效率。

第三,恢复性司法减少矛盾的冲突。在传统的司法模式下,法院只是解决了被告人因自己的犯罪而接受刑事处罚,而没有解决被告人和被害人的矛盾冲突问题,虽然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但是该诉讼一般只是解决金钱赔偿问题,而且还经常出现执行难的问题,然而事实上被害人除了希望得到金钱赔偿外,更多的是需要精神上的安慰。恢复性司法促使被害人和加害人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这样可以让被害人的情绪得到释放,而且能够让被害人知道加害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化解双方的矛盾。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第四,恢复性司法有利于被告人回归社会。在传统的司法模式中,虽然也有感化和教育的职能,但是更多的是体现对罪犯的惩罚,而在恢复性司法中,更多的是让加害人认识到因为自己的一时之气而给被害人带来的伤害,促使其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及得到被害人及其相关的人的谅解,社会对加害人犯罪行为的宽恕,从而有利于被告人回归社会,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利于降低加害人再犯的几率。

三、恢复性司法在我国可行性分析

(一)中国传统文化基础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墨家主张"兼爱"。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睦相融洽是"仁"与"兼爱"思想在群体关系上追求的最终目标。这一"和睦相处"思想已经长久的融入到中国的文化和民族心理之中。而"讼"被认为是破坏或有损于群体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息讼""无讼"是我国长久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重视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司法过程中通过道德教化而化解纷争。这些无疑与恢复性司法的"恢复社会关系和谐稳定"理念相契合,儒墨思想为恢复性司法在中国的推行提供了文化基础。

(二)弥补中国传统司法模式的缺陷

我国传统司法模式更多的是认为犯罪行为侵犯了国家的利益,主要是以被告人为中心,而没有更多的考虑被害人的权益,而且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经常出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现执行难的问题。而在恢复性司法中,被害人开始主导程序的基本进程,而且被害人渴望得到的赔偿金额,在双方的协商下趋于一致,这样解决了执行难的问题。并且,在恢复性司法中,不仅关注被告人"回归社会"的需要,而且关注被害人"回归社会"的渴望,将被害人、被告人、社区均放在中心位置。

(三)符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元互动、合作互助的社会。可见,和谐社会就是要以解决矛盾、减少冲突、稳定社会、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为主要内容。犯罪是对社会有害的行为,是社会矛盾的表现。因此,即使我们能够通过严厉的惩罚来解决犯罪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如果不在消除引起犯罪产生的原因上下功夫进行治理,这种触犯并不能必然带来原有矛盾的减少;相反,可能会使原有矛盾进一步激化,或者形成新的矛盾,从而在惩罚的同时也就孕育着新的,甚至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的发生,这显然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5然而,恢复性司法则要求被害人、被告人面对面的进行沟通、协商,化解双方之间积怨已久的矛盾,避免两家冤冤相报,进而实现和睦的状态,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我国实践已有成功案例

早在2005年无锡市就在轻微刑事案件中开始探索和解工作机制和恢复性司法模式。2006年初,无锡市中院依托各基层院的探索实践,以"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工作机制恢复性司法模式"为题申报了创新项目,并以此为契机,在检察系统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全面推行恢复性司法工作机制。他们在实施恢复性司法工作后,取得具体的效果:一是促进犯罪人真诚悔改,有效遏制再犯罪。如在办理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小薛盗窃案时,小薛面对因自己失足而几欲轻生的母亲和接受自己真诚道歉、全额赔偿的被害人以及真心帮教的单位领导、社区成员,当场痛下决心要重新做人。现在他已恢复成为一名人人称赞的好青年。二是保障被害人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传统刑事司法制度缺少对被害人的应该有关注,如果检察官不愿意让被害人作证,被害人就几乎被排除在刑事诉讼之外,而恢复性司法克服这个弊端。如2005年长寿是某铜业有限公司等三家单位派专人将三面上书"为人民服务"等字样的锦旗送到惠山法院。他们真诚地说:"我们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处理方法,你院的恢复性司法让我们物质上得到赔偿、精神上得到安慰,犯罪人能够真诚悔罪,这对老百姓来讲真是一件大好事。"而这源于一起七万余元的收购赃物案。该案移送审查起诉后,犯罪嫌疑人吴某通过其辩护人,转达了愿意退赔失主损失、重新做人的决心。惠山区院征求双方意见后,决定使用处刑轻缓化得恢复性司法程序。和谈会议上,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吴某诚恳的悔罪、致歉、赔偿,使被害单位尽释前嫌,一场干戈化为玉帛。6

当然,恢复性司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恢复性司法是对无罪推定原则的挑战,因为恢复性司法的前提就是要加害人主动认罪,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双方面对面谈判的基础,因此恢复性司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无罪推定原则的挑战。第二,恢复性司法违背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按照传统的司法模式,加害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应该根据我国刑法受到相应的制裁,然而适用恢复性司法,那么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加害人可能会减轻处罚甚至会无罪释放,这样就颠覆了我国刑法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第三,恢复性司法可能侵犯了被告人权益,因为恢复性司法要求被告人认罪,这样是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不排除有这么一种可能,即被告人并不是加害人,但目前的证据对被告人极为不利,被告人为了不受刑事处罚,而违心的承认自己犯罪,这种情况是侵犯了被告人的人权的表现。

虽然恢复性司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瑕不掩瑜,恢复性司法总体上在我国还是具有可行性的。

四、实行恢复性司法的条件

笔者认为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案件中都应该适用恢复性司法,恢复性司法的适用应该是有条件的。

第一,恢复性司法应该是居于补充性地位,而不是主导性地位。恢复性司法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刑事司法制度,"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仍应该是我们长期而且努力去遵守去实现的原则,不能一味的追求恢复性司法,而背离这些原则。恢复性司法应该只适用于特定的案件。

第二,恢复性司法应该只适用于特定的案件,笔者认为可以适用于过失犯罪且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自诉案件、轻微刑事案件以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上。对于前三种犯罪毕竟主观恶性不大,对社会危害不大,所以笔者认为可以适用恢复性司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之所以也纳入恢复性司法的范畴,是因为未成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年人在认识方面与成人存在差距,未成年人年龄小、思想不成熟,更需要鼓励和引导,包含协商、沟通的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无疑更易于帮助未成年加害人回归社会。7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恢复性司法在作为我国现代的司法制度的补充,具有可行性,而且其在我国本土化的适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注释:

1叶青,徐翀.《正义视角下的恢复性司法理念之检讨》.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9

2黄伟明.《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及其运作》.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5

3康均心、胡春莉.《恢复性司法的价值取向探析》.山东大学学报, 2007,(4):36 4陈晓宇.《论我国和谐社会构建视角下的恢复性司法的引入》.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24

5张绍谦,张静,王雪《论恢复性司法》,载周长军、于改之主编《恢复性司法:法理及其实践展开》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

6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检察院《无锡市检察机关恢复性司法工作总结》,载周长军、于改之主编《恢复性司法:法理及其实践展开》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7高树勇,张晶《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制度研究》.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8):165

浅谈罪犯心理矫正的意义及其工作方法

浅谈罪犯心理矫正的意义及其工作方法 张易阳 摘要:犯罪行为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为了保持社会秩序的正常进行和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他人的侵害,世界各国都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刑罚制度来惩罚犯罪。但是,惩罚犯罪并使罪犯受到社会的惩罚是设置刑罚制度的最终目的吗?从人权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不应当是这样,是罪犯接受惩罚在一定成度是为了给予受害人的心理补偿,也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通过对罪犯的严厉惩罚使他人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减少犯罪),但是,从犯罪者方面来看,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正以使其回归健康心理从而使其能够顺利回归社会才是最终目的。在此,笔者简谈一下罪犯的心理矫正的意义及其方法。 关键词:罪犯心理矫正工作方法 贝卡利亚曾在《犯罪与刑罚》一书中谈到:犯罪是社会遭受的危害是衡量犯罪的真正标准①。比伦巴莫等人主张犯罪就是对国家、社会、个人生活之侵害。那么我们了解一下犯罪的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对我们更深入的探索罪犯的心理矫正有重要的意义。 一、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从我国刑法所保护的利益来看,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损害的统一,犯罪会严重侵害人民的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也会对国家的正常秩序造成冲击,甚至有可能会颠覆国家政权;从犯罪的结果来看,犯罪行为不仅对社会造成了现实的的危害,还包括对社会未来的一种威胁,如杀人、强奸、抢劫等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还有另外一些的危害国家政权的犯罪即使没有给现实社会带来危害也构成犯罪,因为它有可能对社会未来造成威胁,如我国的反革命宣传煽动罪,无论被煽动者是否被煽动起来去革命并不影响罪名的成立。由此可见,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则我们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正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② 二、罪犯心理矫正的意义 心理矫正是指由心理咨询师、矫治社会工作者、犯罪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等专业方法,对罪犯开展心理测心理咨询与治疗、生存技能辅导等社会支持,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不良心理并促进其人格再社化的过程,心理矫正的宗旨是平等尊重、科学实效、助人自助、用生命影响生命,衡量与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主看人的常态心理状态是否与社会公众的心理状态相一致。 有很多服刑人员当初就是因为心理健康出了问题而走入歧途,在消极内在因素和外在不良环境的支配下,他们犯了罪,被关进监狱,在监狱改造中又形成了罪犯心理,即罪犯被判决执行刑罚后,在服刑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是刑罚承受者在受刑过程中的特殊心理现象。那么,对罪犯的这些心理问题进行矫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是保障罪犯人权的需要。随着国家法治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作为社会人权发展水平标志的罪犯人权保障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罪犯从收押到刑满释放整个过程,对罪犯应享有的权利都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其中健康权作为罪犯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需要行刑机关给予根本保障。以往在我 ①贝卡利亚.《犯罪与刑罚》 ②

论恢复性司法制度的实体法冲突

论恢复性司法制度的实体法冲突 自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并适用的现代恢复性司法制度与传统刑事司法模式相背离,但因其具备的经济性、效率性等特点,@前已经被很多国家和地区接受,尤其是,1999年7冃28B,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作出了《制定和实施刑事司法调解和恢复性司法措施》的第1999/26号决议,2000年7月27曰,又作出了《关于刑事事项中采用恢复性司法基本原则宣言要素草案初稿》的第2000/14号决议;2002年4月16曰至25曰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第十一届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刑事事项中采用恢复性司法方案的基本原则》的法案,上述文件更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恢复性司法制度的研究和饯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国法学理论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课程中应用的具体“假论文”背后有什么真问题(共3篇)浅论学习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浅谈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怎样写研究性论文撰写方法(共3篇)运用政治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意义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界对此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m司法实务界也进行了积极的採索。121

诚然,现代恢复性司法制度的确立,符合以人为本、和谐有序的现代刑事司法理念和现实需要,而且中国也存在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蕴涵,恢复性司法制度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和当下的和谐社会理念,它融合了更多的道德情感和人文关杯。正是由于恢复性司法的价值理念与我国传统的“和”的思想不谋而合,更是因为恢复性司法制度中注人了浓浓的人文关杯更与当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相合拍,因此,移植西方现代恢复性司法制度似乎成为我国刑事司法模式改革中不可撼动的趋势。但是,笔者以为,恢复性司法制度能否契合中国社会理念和中国刑事司法的多重价僵诉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现代西方恢复性司法制度的理念和辋神与中国传统司法模式中的“调解”无论在价值取向上还是在运行模式上都相去甚远,虽然在革命根据地时期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曾经得到过推广,但是这二者之间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恢复性司法制度对我国实体法中的很多根本性的原则和制度形成沖击和威?)。恢复拥法价值根钃的II认识 (一)平衡理论、述说理论和恢复正义理论 现代西方恢复性司法制度的理论根据来源于以下三种理论,即平衡理论、述说理论和恢g正义理论,而这三种理论由于其所关注的视点的“新颖性”成为@前支撑恢复性司法制度的理论根基,笔者以为,

江必新:正确认识司法与政治的关系

江必新:正确认识司法与政治的关系 2009年12月16日11:06 来源:《求是》 近些年来,在司法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有些人从理论上提出司法应当“去政治化”,主张司法独立于政治;也有一些司法工作人员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不知如何正确处理司法与政治的关系。为此,有必要对司法与政治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 一、司法与政治的关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司法与政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司法权是政治权力的组成部分。国家政治权力主要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司法独立于政治的理论与实践,有悖于国家权力配置和组成的原则和原理。 第二,司法本身就是政治的创造物。司法部门归根到底是国家政权机关的一个部门。 第三,司法的结构和布局是应政治的需要而构成的。国家权力无论是鼎立还是分立,是分散还是集中,是相互监督还是相互制衡,都是为实现特定的政治目的、适应特定的政治需要而配置的。司法权作为整个国家权力体系中的一个分支,不能违背政治需要而存在。 第四,司法是政治过程的一个环节。现代国家权力的行使都表现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主要环节。此外,司法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系统维系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彼此相互影响。 第五,政治力量决定着司法机构的人员组成。为控制和影响司法权力,执政党向司法机关输送司法机构的重要人员,有的国家的大法官直接由总统或首相提名和任命。 第六,司法承载着重要的政治功能。统治阶级政治意志的体现有赖于司法权的实现。当今世界各国的法院,已经不是一种纯事务型或纠纷解决型的机构。法院通过裁判纠纷形成公共政策以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通过填补法律漏洞或发挥造法功能以干预社会生活,甚至通过判断政治行为的合宪与否以维护宪法制度。法院因此成为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发挥着规范政治权力运行并维护宪法制度的政治功能。 第七,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实际影响着司法的运作过程。法官不可能不受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主流政治意识形态是法官必须接受的观念。 第八,司法权离不开政治力量的支撑和保障。事实上,司法不能脱离政治而存在,而司法只有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其作用才能真正显现。 司法作为政治的组成部分,亦可对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例如,通过严格执行法律贯彻人民和执政党的政治意志;通过解释性司法活动扩大这种政治意志的覆盖范围;通过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执行公共政策;通过受理和审判政治性案件(将政治问题变成法律问题)解决政治争端。毫无疑问,司法能够对政治体制、国家政权或特定的政治力量产生极大的反

浅析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适用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浅析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适用 林文捷 【学科分类】刑事诉讼法学 【关键词】恢复性司法价值中国适用 【作者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专业方向:传媒与信息法专业法律硕士;联系方式:河北省廊坊市东方大学城圣陶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生教学基地(065001);电子信箱:wenjie930@https://www.doczj.com/doc/1d3954622.html, 【收稿日期】2010年9月20日 【版权声明】作者授权本网首发,转载请注明"中国法学网首发" 【责任编辑】刘小妹 【摘要】恢复性司法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了将近三十年的历史,它是一种新型的司法模式,旨在弥补报应性司法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这种司法模式在我国实践中,有部分省市已经开始适用,而且取得不错的效果,然而仍有部分人对这种司法模式产生质疑,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恢复性司法的分析,进而提出其在本土化中适用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一、恢复性司法的含义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恢复性司法"一词,作为一个规范化概念,涵盖了一系列现代刑事司法理念、原则和制度,在西方法治国家已有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史。它作为一项刑事司法改革运动,首先是缘起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存在的"司法危机",传统的刑事司法理念已日趋无力应对现代社会的犯罪压力与民众对司法正义的诉求,因此,恢复性司法以现有刑事司法模式的替代(而非局部改良)方案的面目,登上了历史舞台。1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通过恢复性程序实现恢复性后果的非正式犯罪处理方法。所谓恢复性程序,实质通过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面对面的协商,并经过以专业人员或社区志愿者充当的中立的第三方的调解,促进当事方的沟通与交流,并确定犯罪发生后的解决方案。所谓恢复性结果,实质通过道歉、赔偿、社区服务、生活帮助等使被害人的受犯罪影响的生活恢复常态,同时,也使犯罪人通过积极的负责人的行为重新取得被害人及其家庭和社区成员的谅解,并使犯罪人重新融入社区。2 恢复性司法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参与性。传统的司法模式更多的是以被告人为中心,追究刑罚权的主体是国家公权力,那么被害人的权利很难得到司法的重视与保护。实际上,在这种模式下,被害人因为犯罪人的犯罪行为遭受伤害是第一次伤害,而在刑事诉讼中,应该得到的权利不能得到,应该恢复的创伤不能恢复,实际上是经受了"再次被害"。3然而在恢复性司法中,被害人与被告人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被害人

刑事暂缓起诉制度研究

刑事暂缓起诉制度研究 [摘要]随着司法实践的开展及恢复性司法、和谐社会等观念的提出,暂缓起诉问题逐渐引起我国理论及实务界的关注,走入刑事法学视野,成为刑事诉讼法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暂缓起诉源于上个世纪的德国和日本,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确立了暂缓起诉制度。暂缓起诉体现了起诉便宜主义和诉讼经济原则,并在深层次上反映了恢复性司法的价值理念,顺应了非犯罪化、非刑罚化、非监禁化的世界刑事法改革趋势。在我国现阶段,引进、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法学理论,对研究刑事暂缓起诉制度既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刑事诉讼;暂缓起诉;制度 一、暂缓起诉的涵义及性质 (一)刑事暂缓起诉的涵义 关于暂缓起诉的名称,各国规定不一。在美国,相关的制度被称为“延缓起诉”或“审前考察监督”;在日本,类似的制度被称为“起诉犹豫”;在德国,被称为“附条件不起诉”。所谓暂缓起诉制度,即检察官在审查起诉时,对于具备法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在规定的保留起诉期内,附条件暂不起诉的起诉裁量制度。也有学者认为,暂缓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针对某些应当起诉的案件,本着预防、教育、感化与打击并举的原则,根据案件自身条件对一些特殊群体在一定考察期限内不作处理,期满后再视具体情况做出起诉或不起诉决定的一项制度。 (二)刑事暂缓起诉的性质 1.暂缓起诉是起诉制度的延伸和发展 正是考虑到司法实践中个案差异性,犯罪情节、手段,犯罪人社会危险性的不同,若不加区分实行起诉或不起诉,显然有失公正。因此在起诉与不起诉间加上一个暂缓起诉,作以价值衡量;同时也给犯罪人一个考验期,以体现对犯罪人的关护。 2.暂缓起诉是一种具有教育性和惩罚性且以教育性为主的制度 从国外及我国一些地区实行暂缓起诉的实际情况来看,适用暂缓起诉的对象大都为未成年人、初犯、偶犯等,社会危险性较小,致罪因素也较为简单。暂缓起诉制度体现了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策略,一方面对于那些主观恶性较深、屡教不改的犯罪分子予以严惩;另一方面又给了那些涉世不深、有改造空间的犯罪人以机会,帮助他们复归社会。

司法所干部个人述职报告

司法所干部个人述职报告 20XX年,作为xx司法所长的我,在镇党委、政府和县司法局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稳定、改革、发展这一主题,团结带领全所3名同志,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抓普法打基础、重调解破难题、强服务增意识、勤帮教抓重点,强化基础建设,落实责任措施,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中较好地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实现建设“平安xx”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显著提升司法所在党委、政府各部门中的重要地位,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现将我今年来的工作作述职述廉报告,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为了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更好地履行所长职责,我始终注意把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工作中或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学习有关文件、法律法规及《云南司法》、《人民调解》、《云南省社区矫正工作文件资料汇编》等司法行政有关内容,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掌握司法行政业务,合理运用方式方法,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促进理论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以弥补自己不足,努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不断夯实从事司法行政工作的理论基础,以务实的作风踏实干好本职工作,履行所长职责。 xx司法所,在迎接今年“五五”普法法制宣传教育中,按照“五五”普法验收标准,紧扣构建和谐社会主体,充分

发挥法制宣传教育思想教育,舆论导向、疏导矛盾、法律服务等功能作用,整合资源,巩固学法用法阵地,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着力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镇进程。我带领3名同志,一是认真抓好阵地宣传,做好每月一期的黑板报法律宣传活动。二是认真抓好阶段性工作宣传,以组织抓好“禁毒防艾,构建和谐”为主题的“”、“”两个禁毒日和“”一个法制宣传日的宣传活动,强化舆论氛围。三是积极组织农民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在各村、各小组组织辅导和培训,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掌握了解这部法律的基本知识,找到解决农村土地承包调解和仲裁的法律依据和法律效率。四是亲临中、小学上法制课开展讲座,到各村宣讲《教师法》、《九年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和各种文件,出黑板报,挂大幅标语,有力地使政府“普九”和“林改”两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五是组织xx中心学校认真开展“学法守法用法,建设美好祖国”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有效性。今年普法对象49000人,参训人数36700人,参训率达70%以上,建立学法制度单位2个,创建平安校园3个,宣讲法制场次23次,开展法律咨询及解答99人次,发放传单1000余份,知识小册100余册,出黑板报12期,张贴标语48条,

高一政治专题练习:司法机关

司法机关专题练习 3.18 1.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 ①人民检察院②人民政府③人民法院④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有() ①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②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 ③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④对刑事犯罪行为代表国家提起公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热播剧《人民的名义》讲述了以侯亮平为代表的检察官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故事,开播以来引起了各方的极大关注。检察官所在的人民检察院() ①贯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所决定的事情 ②作为监察部门对行政机关发挥着监督的作用 ③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法律监督 ④作为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从2017年7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所有公开开庭的庭审活动原则上均通过互联网直播,庭审互联网直播将成为司法新常态。网上庭审直播打破了时空限制,公众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渠道以看得见的方式“旁听” 案件整个审判过程。网上庭审直播() ①创新了庭审公开方式,有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 ②为公民实现知情权、加强对司法监督提供便利 ③有利于激发网民热情,积极参与行使审判权力 ④改变了我国政体形式,实现了人民民主广泛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延长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期限的决定》,决定将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期限延长一年,延长期满,最高人民法院应就试点情况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报告。这一制度的建立() ①有利于司法公开和司法民主的落实②有利于人民群众参与审批权的行使 ③表明我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④能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2017年8月18日,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揭牌成立。该法院将集中管辖杭州地区的网络购物合同纠纷等涉网案件,通过标准化、结构化的新型互联网审判方式实现“涉网纠纷在线审”。这一举措() ①方便当事人维权和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②提高审判机关的立法效率和立法科学化 ③更好发挥法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作用④是司法机关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的创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2018年1月22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政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全国政法战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落实这一要求,司法机关需要() ①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②践行履职为民的理念 ③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④切实依法履行国家职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2018年。S市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办理相关案件。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更好地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②完善法律监督机关内部权力监督机制 ③实现审判权从行政权中分离④减少地方保护主义对审判工作的干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老赖”现象由来已久,如果不能有效惩治“老赖”,不能严格执行法院判决,那么法律就会变成失去约束力的“稻草人”,不仅难以实现正义,更会对公序良俗、世道人心带来负面影响。减少“老赖”现象需要()①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加大打击力度②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出台法律,履行专政职能 ③公众提高守法意识,履行义务,自觉执行判决④人大领导司法机关,进行质询,实施责任追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恢复性司法

主要有恢复性司法的概念、特征、目的、优点、弊端、程序、适用范围、理论基础等 一、概念 1、恢复性司法是对刑事犯罪通过在犯罪方和被害方之间建立一种对话关系,以犯罪人主动承担责任消弭双方冲突,从深层次化解矛盾,并通过社区等有关方面的参与,修复受损社会关系的一种替代性司法活动。 2、恢复性司法是指对犯罪的受害者进行赔偿和补偿的一系列司法措施,包括在案件的调查的初级阶段使用包括调解在内的措施,以便能在审判前弥补损害和向受害者提供赔偿。它可包括对被害人的赔偿、补偿、援助以及犯罪人社区服务和重返社会等内容。 二、特征 1、它关注司法过程中对被害人的补偿、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关系的修复,以及补救由犯罪造成的其他损害。 2、它以谋求对被害人的物质和精神补偿为主,同时也关注犯罪人、社会关系或社会安全感的恢复,达到多方受益的效果;这种效果的实现,是通过对犯罪惩罚方式的改进即恢复性司法来完成的;在涉及具体的犯罪惩罚方式时,被害人的意见是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内容。 3、它既可以在开庭审理前或审理中实施,也可以在犯罪人服刑中或服刑后进行;参入和解、协商的人不仅包括被害人和犯罪人,还可以包括他们的近亲属、社区人员;在实施过程中,法官是重要程序的主持者和调解者。 三、目的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新的刑事处理方式,其目的在于:1、犯罪人主动承担个体责任,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进行赔偿;2、受害人利益得到救济、补偿,既包括物质财产方面,也包括精神人格方面;3、受损的社会关系得到修整、恢复。4、促进犯罪者早日回归社会,恢复一种正常的生活秩序。根本目的在于消除仇恨,化解矛盾,使当事方都能够不因犯罪和被害而影响融入社会重新生活和工作。 四、优点: 1、对被害人:(1)保护被害人权益。被害人可以当面告诉犯罪人犯罪行为对他们造成的影响, 犯罪人的道歉与补偿将使被害人的心理受到很大的慰藉。 (2)提升被害人在刑事追诉程序中的地位,使被害人有更多的发言权,而不只是充当证人角色。可以说,在该程序中,在某种程度上,被害人居于检察官或法官之角色; (3)确保被害人的实质利益,使被害人可以获得完全或适度的赔偿,而且加害人真挚的道歉也可以弥补被害人精神上的损害,有助于被害人的再社会化;(4)这种方法为受害人提供了获得补偿、增强安全感和寻求将事情了结的机会,使罪犯能够深刻认识其行为的原因和影响并切实承担责任,同时使社区能够理解犯罪的根本原因,促进社区福利并预防犯罪; 2、对司法制度:(1)实现我国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目的。刑法第一条开宗 明义“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从完全的意义上讲,实现刑法的目的的标准不是唯一的惩罚犯罪,而是既惩罚了犯罪,又使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包括

恢复生态环境学复习资料题

恢复生态学 第一章绪论 1.生态恢复 国际恢复生态学会(Society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先后提出三个定义 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1994); 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1995); 生态恢复是帮助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生态整合性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结构、区域及历史情况、可持续的社会实践等广泛的范围(1995)。 2.1985年,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成立。 3.近几届恢复生态学大会所关注的热点和趋势: 强调生态恢复的实践性恢复生态学应以解决社会实践为目的,应该通过理论创新推进生态恢复的实践. 强调以跨越边界的生态恢复。跨越行政边界,是跨学科的综合交叉性领域 强调以生态系统为基点,在景观尺度上表达。 认为生态恢复具有工程设计的属性,强调景观设计。 强调全球变化中的生态恢复 第二章恢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原理 1.群落的性质(争论): 1)有机体观点(organism viewpoint) :强调组成群落的各个种是高度结合的、相互依存的,一个群落从其先锋阶段(pioneer stage)到稳定的顶极阶段(climax stage)和有机体一样有其出生、生长、成熟、繁殖和死亡。在其特征方面群落这个生活史和植物个体生活史一样。(建立了群落单元顶极理论monoclimax theory)(接力植物区系演替机制)(群落是间断性的)

2)个体性观点(individualistic viewpoint):成群落的种群具有“独立”性,即各个种都是单独地对外界因素起反应,并作为独立的一员进入群落,它们在不同的群落之间往往互相交织,而以不同的比例出现在不同的群落中。梯度分析理论认为:种是按照环境梯度分布的,每一个种都有各自的分布范围,没有两个种的分布范围是完全一样的,由于生态因素的多样性和种群分布的非均匀性,种并不组成明显的集群,因此,群落不可能是整齐的、均匀的、而是连续存在的。(建立了梯度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初始植物区系演替机制)(群落是连续的)(实际上)群落是连续的又是间断的:大量的样地调查发现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段会有种类组成相似的一群植物出现。但是即使两个相邻的群落地段其种类组成也不会百分之百完全相同。 3)拟有机体观点(Quasi-organism viewpoint):有机体观点过于强调组成群落的有机体的密切相互关系,虽然有些种确有强烈的附依性,但是,某些种群确是独立的,它们可以在其他群落中很好地发育。所以群落结构不能和有机体严密结构相比拟,把它当作拟有机体比较合适。这种观点后来发展成“生态系统”的观点。(多元顶极学说polyclimax theory) 2.演替机制及其五个学说: 演替机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存在不同的观点,并没有那种观点占有绝对支配地位。生态学研究的重点挑战之一。 接力植物区系说:演替是由若干不连续的系列群落所组成,构成每一种系列群落的种类在一起经历若干阶段后,改变了他们的生境,使得组成下一个系列群落的新种以较强的竞争力代替前一个系列群落,这个过程依次重复,直至形成稳定的顶极群落。演替的动力是生境对生长在其中的植物的反应;演替中植物种是成批的出现或消失。 初始植物区系组成说:演替进程是由该立地初期所拥有的植物种类决定。演替早期阶段不但存在先锋植物,而且也存在演替系列群落种和顶极植物种。在演替过程中个体较小、生长较快、寿命较短的种逐渐被个体较大、生长较慢、寿命较长的种所替代。种间替代是逐渐的、演替系列是连续的,而不是离散的。 竞争和资源比例说:一个特殊的种在某一特殊的环境资源比例范围内竞争最为成功。环境资

司法系统干部述职报告

司法系统干部述职报告 司法系统干部述职报告 现在我就20xx年度老干工作做述职报告。老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实践者和见证者。做好老干工作使他们有个幸福,安宁,健康愉快的晚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老干科20xx年度在局党组的领导下,注重从以下方面落实上级领导部门关于老干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并开展老干工作: 一、建全和完善老干工作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为老干工作规范管理提供保障 我局现有离退休老29人,他们最大年龄87岁。老干中既有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南下干部,也有建国后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既有从其他部门调入的同志,也有从部队回到地方的转业干部。为确保老干工作管理有序,工作开展有章可循,20xx年度老干科对原有管理工作制度进一步充实,健全和完善。现基本形成系统而完善的管理工作制度,其内容包括:《老干部工作管理制度》,《老干部工作管理责任制》,《老干活动室管理规定》等。并建立《老干信访制度》,及时反应老干政治上生活上等关系到切身利益的问题和呼声。为局党组与老干部之间搭起联系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及时处理解决老干们反映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以保

障老干正当利益维护和谐社会发展的构建。 二、20xx年局老干科工作重点做到:让老干同志们老有所知,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1、老有所知.一是知上情:学习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情况,了解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工作的重要决定和部署;二是知局情:知道了解局里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日常工作安排;三是知下情:了解本市各县市区司法行政工作开展的情况。 2、老有所学。积极组织老干部参加学习中央重大决策有关文件精神,参加上级领导部门要求的公务员必要的学习活动。在局里统一组织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和“党的十七大报告”等一系列重要学习活动中,老干部积极参与认真学习,表现出了革命老前辈的优良学习作风和良好精神风貌。 3、老有所为。司法局领导历来重视发挥老干部的余热作用,在局里工作重大决策和安排方面,均组织老干部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广大老干以他们对司法行政事业的忠诚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积极出谋划策。为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开创新局面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4、老有所乐。为保障老干部们有一个安宁,愉快,幸福的晚年生活,老干科在今年的工作中注重从以下方面丰富老干的娱乐生活:一是在原有基础上丰富完善“老干活动室”活

人教版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3 政治与法治:9.3 公正司法 教案

公正司法 【教学目标】 1.描述与分类:明确公正司法的内涵和内容。 2.解释与论证:理解推进公正司法的要求。 3.预测与选择:推进公正司法,推动法治国家建设。 4.辨析与评价:程序公正是否必然带来结果公正。 【教学重难点】 1.政治认同:旁听具体司法活动,体验、认同司法公正。 2.科学精神: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意义、要求。 3.公共参与:自觉参与司法过程,感受我国司法实践。 【教学过程】 一、基础铺垫 (一)公正司法的内涵 1.内涵: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具体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2

[辨一辨]有人认为,程序公正必然带来结果公正。对此,应如何认识? 提示:①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具体到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②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但程序公正只是结果公正的条件之一。 (二)推进公正司法 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1)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2)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 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 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1)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 (2)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判一判](1)各级党政机关应积极参与司法机关的司法过程,以促使司法公正。 (×)(2)我国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原则。(√) 二、合作探究 (一)公正司法的内涵 [创设情景] 公平正义是人们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更是司法的生命和灵魂。司法只有坚持了公正、主持了正义、维护了公平,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而司法不公则导致社会戾气,影响公平正义,破坏营商环境,阻碍经济发展,损害司法公信力,影响社会稳定。公正是司法的灵

工作心得:恢复性司法理念在生态环境刑事司法中的应用

工作心得:恢复性司法理念在生态环境刑事司法中的应用 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生态文明建设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我国正在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并且不断完善生态修复制度。全国人大通过了“十三五规划纲要”,生态环境保护是其中重要的一篇。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 环境司法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为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正确认识生态环境司法的本质特征以及设计生态环境司法的具体程序,并且完善配套相关制度,有助于生态环境司法的开展和深人,有助于保护生态利益,有助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一、生态环境修复性司法的渊源 生态环境修复性司法是以环境损害为前提,以环境修复为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对环境损害进行法律救济的新发展,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损害环境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两手抓,实现环境修复一环境损害一环境修复的循环发展模式,既不因为环境受损而阻碍经济发展,也不因为经济发展而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环境修复性司法可以对污染的水体、土壤、空气和被破坏的植被、资源以及缺失的生物多样性进行有效修复,保证生态系统恢复到损害之前或者生态保持平

衡之际。也就是说,生态环境修复性司法是一种凡是环境损害发生之处,皆能以环境修复性司法进行救济的法律模式。 生态环境修复性司法程序把生态文明当作最髙价值追求,把和谐社会作为最终价值目标。现今司法体系中,一旦环境遭到破坏,处罚或惩罚相应而至,人与社会的和谐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对人进行处罚和惩罚,从而消减了对环境修复的责任心,导致环境损害加剧,人与自然亦不再和谐—环境修复性司法则恰到好处地避免了此类情况发生。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引,环境修复性司法更加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和谐。 关于“恢复性司法”(Restorativejusticeprogram)的定义,各国学者和法律实务工作者的认识并不一致。通说认为,恢复性司法是通过一种非对抗的方式解决受害者和加害者之间的冲突,促使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内的犯罪主体主动承担法律责任,并对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进行对价性赔偿;旨在将受害者和加害者放在一个更公平的位置上,最大程度地满足被害人基于犯罪侵害而逻辑地产生的经济上、情感上和社会方面的正当而合理的需求,是减少冲突规模,有效支持犯罪者回归、促使被害人相关形态恢复“原状”,从而最大可能的达致修整恢复受损的社会关系。恢复性司法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因国别不同亦有所不同,但是各国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目标却是殊途同归。可见,恢复性司法提供了一条避免法治运作成本不断增长,防止司法正义被无效率拖延的新的进路。诚然,社会控制不止一种方式,更非严厉的刑罚一种方式。美国法学家布莱克认为,“法律的社会控制一般有刑罚控制、赔偿控制、治疗控制与和解控制等形式。在其他因

生态修复生态恢复

生态修复、生态补偿与生态赔偿之比较 生态修复、生态补偿与生态赔偿这三个概念,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并没有明确规定,就是在刚刚生效的新环保法中也没有给出直接、明确的表述,新环保法只是在第六十四条中规定,“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直到在1月7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十条、二十一条中才有了相应的表述。该司法解释中二十条规定:“原告请求恢复原状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判决被告将生态环境修复到损害发生之前的状态和功能。无法完全修复的,可以准许采用替代性修复方式。人民法院可以在判决被告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确定被告不履行修复义务时应承担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也可以直接判决被告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第二十一条规定:“原告请求被告赔偿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恢复原状期间服务功能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予以支持。”从上述规定看,在恢复原状的请求下可以针对受损环境进行生态修复和生态赔偿,但生态补偿还未有明确的表述。具体的有关上述概念的定义我们只能在其他相关的环境保护文件中去查询。 关于生态修复问题。在国家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环发[2011]60号)文件中的环境污染损害数额计算推荐方法(第II版)4.11明确:生态恢复指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为将生态环境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及其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恢复至基线状态,同时补偿期间损害而采取的各项必要的、合理的措施。这里的定义为生态恢复而不是生态修复。我国《侵权责任法》第15条规定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

刑法激励制度研究

刑法激励制度研究 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根源,而动机是人类行为的直接动力,欲望是需要的主观反映,是需要的具体化。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催生了制度,制度是规则的系统化。 法律是因调控人的欲望的内容和满足方式而产生的制度形式,刑法不仅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也是其他社会制度的保障法。制度的功能是制度的性能、效能,而惩罚(约束)和激励是制度功能发挥的两种手段,也是管理、调控人的行为的方法和策略。 惩罚就是对违反规则的行为人施加的痛苦以压制违反规则的行为,惩戒是带有明确目的性的惩罚,而激励就是通过对行为人欲望的满足和对行为动机的刺激来调动行为人的行为积极性。惩罚的根据是报应或功利,而激励总体上趋向于功利,惩罚的目的是压制人性之恶,而激励的目的是将人性中的趋利性(趋利避害)导向善,不使趋利性为害作恶。 好的激励制度能有效防止坏人作恶,甚至诱导、引导、劝导坏人弃恶从善。刑法使用惩罚和激励两种手段防治犯罪,由此可将刑法制度分为刑法惩罚制度和刑法激励制度,刑法惩罚制度在刑法中占主流,刑法是惩罚法。 刑法根本目的是“善”——保护法益,刑法的惩罚手段是“恶”,激励手段是“善”。惩罚和激励的目的都是“善”,前者是“以恶祛恶”,后者是“引善消恶”,前者是“惩恶”,后者是“扬善”。 简言之,刑法的目的是“善”,达致目的的手段有“恶”有“善”,惩罚的手段居主导地位,激励的手段居于从属地位。刑法要“恩威并施”,“宽严相济”,即重视“惩恶”,也不忽略“扬善”,刑法要有“菩萨心肠”,必要时不惜使用“霹

雳手段”。 刑法激励(手段)就是利用罪、刑减让来激发、诱导、推动犯罪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做出刑法规定的善行,其是国家刑罚权使用的方式之一,属于报偿性权力,刑法激励制度为犯罪人架设了一座退出已然犯罪或未然犯罪的“黄金桥”。犯罪人自主做出的“良善行为”不是其履行法律义务的行为,而是获取利益的行为。 虽然刑法激励从刑法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刑法典中既有惩罚性刑法规范,又有激励性刑法规范,但迄今为止,尚未有学者从激励的角度来系统地研究刑法制度、刑法规范,或者为刑法中的罪、刑减让找到理论根据,本研究有利于填补这一空白点。在实践中,我们过于强调发挥刑法惩罚制度的惩罚功能,客观上导致刑法激励制度的激励功能发挥不足,在惩罚无依据、无必要、无益、无效时,可以尝试激励。 本文分为七个部分:绪论、刑法激励制度之基本界定、理论基础、人性假设、功能与价值、梳理与解析、不足与完善,对刑法惩罚制度和刑法激励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在于论证刑法激励制度的成立和解析蕴含在刑法激励制度中的原理与逻辑,文中渗透了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第一章刑法激励制度之基本界定。 在现代社会,刑罚是国家垄断的合法暴力,是国家刑罚权的表现形式。刑罚是犯罪的必然结果,刑法是国家以刑罚作为主要手段应对犯罪的法律规范,体现了国家与个人的对抗关系。 犯罪的本质是应受刑罚惩罚性,刑罚的本质是惩罚。刑法本质上是一部惩罚(戒)法。

2019年司法局干部个人年度工作总结(四篇)

工作报告参考范本 2019年司法局干部个人年度工作总结(四篇)目录: 2019年司法局干部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一 2019年司法局干部个人年终总结二 2019年司法所信访工作年度总结三 2019年司法所年底个人工作总结四

2019年司法局干部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一 篇一:司法局干部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一、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及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情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维护人大权力机关 的地位,认真贯彻落实人大权力机关的决议、决定是每一名领导干 部的应尽义务。全年工作中,我们坚持自觉把整个司法行政机关的 工作置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之下,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 会的决议、决定,主动向人大汇报工作,虚心接受人大代表的意见 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提案。去年人大代表“关于建立×× 市企业及个人信用惩戒制度的议案”涉及到我们的法律服务行业。 虽然,诚实守信是我们开展的整顿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的主要内容, 已进行了安排部署,但我们还是即刻就此问题进行研究,责成专人 就我们计划采取的强化措施,向提案人进行反馈,提案人对我们采 取的措施表示满意。 二、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和兑现承诺公示情况 (一)以普法重点对象培训工作为核心,大力实施依法治理三大 工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推进。 1、抓培训,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去年的法制宣传教育我们重点抓了普法重点对象的培训。20XX年X月,组织了建市 以来规模的一次国家依法行政及WTO知识培训,用一个月时间对市 直及各县(市、区)5000余名科级以下分期分批进行了培训。X月中旬,依据我局年初制定的《农村“三职”干部及调委主任法律道德知识培训大纲》,又对全市的农村“三职”干部及调委主任进行了培训、考试。与市经贸委对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普法培训进行了安排。X月,又分别对全市地厅级和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法律知识考试。在青少年的培训上,我们落实了中小学生法律教材进课堂,开展了

司法为何必须去政治化

司法为何必须去政治化? 编者注:5月9日,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周永坤在“暨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讲堂”做题为《政治应当如何介入司法》的演讲。他认为一个国家最大的政治就是法律有权威,法治统一,并且得到贯彻。一旦权力干预个案司法,使权威的统治退化为个案化处理而非规则化处理,最终会形成无规则的自由。司法政治化的实质就是司法人治化、非规则化,不具有正当性,从维护统治角度而言,也不具有有效性,是对人的尊严的侵犯,最终将导致法律失效。 周永坤,法学家,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苏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法理学——全球视野》、《规范权力——权力的法理研究》、《宪政与权力》等。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晚上好。我是苏州大学的一位老师,有机会来到暨南大学,深感荣幸,谢谢大家在大雨天冒雨来听我的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政治应当如何介入司法》,这是法学界应该重视,而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 司法与政治应该是什么关系?一个国家最大的政治就是法律有权威 我为什么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有什么价值?若干年来,中国人信访不信法,对司法说什么的都有,连法官都有很多不满。十八大使中国法学界再次燃起希望,社会各界和法学界都在问,十八大后的司法改革,应该朝什么方向走? 一个走向法治的国家,司法有许多东西要做,从人治的司法走向法治的司法,政治和司法的关系是回避不了的问题。 先从一件冤案讲起,周某挪用公款案。案情非常简单,周某向他的朋友借钱炒期货,赚钱后买了房子,结果被控挪用公款。2001年,该案经审法院的院长忽然患了绝症,良心发现,就找到被冤枉的周某,交给他一份有关案情的档案记录副本,副本上记录着,该案的公诉人员、律师、审判人员都不认为周某的行为构成犯罪,但法官考虑到这是相关部门关注的案子,最后由院长说就判五年吧,其他人员一致同意。二审情况也是如此。一审判决并不是由哪个法庭或法官做出的,二审也不是由合议庭组成人员做出判决,而是由上面意见决定。这些法官应不应当承担责任? 就在前两天,最高人民法院一位副院长针对冤案问题说,“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些案件,包括河南赵作海杀人案、浙江张氏叔侄强奸案,审判法院在当时是立了功的,至少可以说是功大于过的,否则人头早已落地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干预和压力,法院对这类案件能够坚持作出留有余地的判决,已属不易。”制造冤案有功,这是什么逻辑? 如果他说得对,我们就应当进一步问,既然法院对冤案立了功,谁应当为制造冤案负责?法官作出枉法裁判,理当有罪,但是,真正应当负主要责任的是领导。领导自己没有调查,没有参与审判,没有参与到审判程序中来,而他做出怎么判决,这不是有罪吗?但是,在我们的制度下,领导是躲在幕后的,他不用担责,因此,问题出在我们的司法制度本身,是制度造成的冤案。 在法治国家,司法去政治化不仅仅是政治原则、社会习惯,也是学界的共识。但是,在走向法治的当下中国,恰恰相反,司法政治化不仅是法上之法,且早已成为习惯,在理论上,司法政治化现在是共识,要服从一个大局,服从社会效果,这都是司法政治化的口号。一位政法系统的领导干部在某个法学研讨会上做报告就讲,司法是“小技”,政治是“大道”,司法要服从政治“大道”。 司法与政治的关系是所有声称要走向法治、保障人权、甚至仅仅是要把冤案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国家和人民所无法回避的问题。政治和司法的关系涉及到中国未来的走向,这个问题搞不好,中国绝对不可能建成法治国家,人权问题也绝对不可能解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