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期管理

交期管理

交期管理
交期管理

交期管理

1确保交期的重要性

交期管理是采购重点之一,确保交期的目的,是在必要的时间,提供生产所必需的物料,以保障生产并达成合理生产成本之目标。

1.1交期延迟的影响

(1)导致生产部门断料,从而影响效率。

(2)由于物料交期延迟,间接导致成品交期延迟。

(3)由于效率受影响,需要增加工作时间,导致成本费用的增加。

(4)由于物料交期延迟,采取替代品导致成本增加或品质降低。

(5)交期延迟,导致客户减少或取消订单,从而导致采购物料之囤积和其他损失。

(6)交期延迟,导致采购、运输、检验之成本增加。

(7)断料频繁,易导致互相配合的各部门人员士气受挫。

1.2交期提前太多的影响

(1)导致库存成本之增加。

(2)导致流动资金周转率下降。

(3)允许交期提前,导致供应商优先生产高单价物料而忽略低单价物料。(4)由于交期经常提前,导致库存囤积、空间不足。

(5)交期提前频繁,使供应商对交期的管理松懈,导致下次的延误。

2交期延迟的原因

2.1供应商的责任

因供应商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

(1)接单量超过供应商的产能。

(2)供应商技术、工艺能力不足。

(3)供应商对时间估计错误。

(4)供应商生产管理不当。

(5)供应商之生产原材料出现货源危机。

(6)供应商品质管理不当。

(7)供应商经营者的顾客服务理念不佳。

(8)供应商欠缺交期管理的能力。

(9)地理运输原因。

2.2供应科的责任

因供应科责任导致交期延迟的状况:

(1)供应商选定错误。

(2)业务手续不完整或耽误。

(3)价格决定不合理或勉强。

(4)进度掌握与督促不力。

(5)经验不足。

(6)下单超过供应商之产能。

(7)更换供应商所致。

(8)付款条件过于严苛或未能及时付款。

(9)缺乏交期管理意识。

2.3其他部门责任

因供应以外部门导致交期延迟的状况:

(1)计划科请购前置时间不足。

(2)技术科提供技术资料不齐备。

(3)业务落实样品确认太迟。

(4)紧急订货。

(5)生产计划变更。

(6)设计变更或标准调整。

(7)订货数量太少。

(8)供应商品质辅导不足。

(9)点收、检验等作延迟。

(10)请购错误。

2.4.沟通不良所致之原因

因本公司与供应商双方沟通不良交期延迟的状况。

(1)未能掌握一方或双方的产能变化。

(2)指示、联络不确实。

(3)技术资料交接不充分。

(4)品质标准沟通不一致。

(5)单方面确定交期,缺少沟通。

(6)首次合作出现偏差。

(7)缺乏合理的沟通窗口。

(8)未达成交期、单价、付款等问题的共识。

(9)交期理解偏差。

3确保交期要点

3.1事前规划

制订合理的购运时间

3.1.2供应科按请购内容将采购、供应商生产、运输及进料验收等作业所需

的时间予以确定,以《面辅料进度表》通知计划、业务,作为大货投产的参照依据。

3.1.3预先明确交期及数量,大订单可采用分批交货之方式进行。

(1)了解供应商生产设备利用率,可以合理分配订单,保证数量、交期、品质的一致性。

(2)请供应商提供交货时期,了解供应商之产能瓶颈与供应能力,便于采取对策。

(3)准备替代来源,采购人员应尽量多联系其他物料提供来源,以确保应急。

3.2事中执行

(1)提供必要的样品、技术支援给供应商,适时了解供应商之瓶颈,协助处理。(2)了解供应商生产效率及进度状况,必要时向供应商施加压力,以获得更多关照,适时考虑向替代供应商下订单之必要性。

(3)交期及数量变更的及时联络与通知,以确保维护供应商的利益,配合本公司之需求。

(4)尽量避免规格变更,如果出现技术变更,应立即联络供应商停止原规格生

产,并妥善处理遗留问题。

(5)加强交货前的督促工作,提醒供货商及时交货。

(6)必要的厂商辅导:及时协调技术、业务人员对供应商进行指导,必要时可以考虑到供应商处进行验货,以降低因进料检验不合格导致断料发生质情形。

3.3事后考核

(1)对供应商进行考核评鉴,依供应商评鉴办法进行考核,将交期的考核列为重要项目之一,根据供应商供货交期进行付款,以督促供应商提高交期达成率。

(2)对交期延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研拟对策,确保重复问题不再发生。

(3)考核是否更换供应商,依供应商考核结果与配合度,供应科考虑更换、淘汰交期不佳之供应商或减少其订单。

(4)执行供应商的奖惩办法,必要时加重违约的惩罚力度,并对优良厂商予以适当之回馈。

采购交期管理制度模板

采购交期管理制度 1

采购交期管理制度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了确保购用物为之交货期限, 使交期管理更为顺畅, 特制定本规章。1.2适用范围 本公司采购之物料的交期管理, 除另有规定外, 悉依本规章执行。 1.3权责单位 (1)采购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交期管理规定 3.1确保交期的重要性 交期管理是采购的重点之一, 确保交期的目的, 是必要的时间, 提供生产所必须的物料, 以保障生产并达成合理生产成本之目标。 2.1.1交期延迟的影响 交期延迟造成的不良影响有以下方面: (1)导致制造部门断料, 从而影响效率。 (2)由于物料交期延迟, 间接导致成品交期延迟。 (3)由于效率受影响, 需要增加工作时间, 导致制造费用的增加。(4)由于物料交期延误, 采取替代品导致成本增加或品质降低。(5)交期延误, 导致客户减少或取消订单, 从而导致采购物料之囤积和其它损失。 (6)交期延误, 导致采购、运输、检验之成本增加。 (7)断料频繁, 易导致互相配合的各部门人员士气受挫。 2.1.2交期提前太多的影响 交期提前太多也有不良之影响, 主要有:

(1)导致库存成本之增加。 (2)导致流动资金周转率下降。 (3)允许交期提前, 导致供应商优先生产高单价物料而忽略低单价物料。 (4)由于交期经常提前, 导致库存囤积、空间不足。 (5)交期提前频繁, 使供应商对交期的管理松懈, 导致下次的延误。2.2交期延迟的原因 2.2.1供应商责任 因供应商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 (1)接单量超过供应商的产能。 (2)供应商技术、工艺能力不足。 (3)供应商对时间估计错误。 (4)供应商生产管理不当。 (5)供应商之生产材料出现货源危机。 (6)供应商品质管理不当。 (7)供应商经营者的顾客服务理念不佳。 (8)供应商欠缺交期管理能力。 (9)不可抗力原因。 ( 10) 其它因供应商责任所致之情形。 2.2.2采购部责任 因采购部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 (1)供应商选定错误。 (2)业务手续不完整或耽误。 (3)价格决定不合理或勉强。 (4)进度掌握与督促不力。 (5)经验不足。

品质控制的方法

1.操作者控制阶段:产品质量的优劣由操作者一个人负责控制。 2.班组长控制阶段:由班组长负责整个班组的产品质量控制。 3.检验员控制阶段:设置专职品质检验员,专门负责产品质量控制。 4.统计控制阶段:采用统计方法控制产品质量,是品质控制技术的重大突破,开创了品质控制的全新局面。 5.全面质量管理(TQC):全过程的品质控制。 6.全员品质管理(CWQC):全员品管,全员参与。 二,品质检验方法 1、全数检验:将送检批的产品或物料全部加以检验而不遗漏的检验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形: ①批量较小,检验简单且费用较低; ②产品必须是合格; ③产品中如有少量的不合格,可能导致该产品产生致命性影响。 2、抽样检验:从一批产品的所有个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检验,并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来判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统计推断工作。 ①适用于以下情形:a. 对产品性能检验需进行破坏性试验; b. 批量太大,无法进行全数检验; c. 需较长的检验时间和较高的检验费用; d. 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品存在。 ②抽样检验中的有关术语: a.检验批:同样产品集中在一起作为抽验对象;一般来说,一个生产批即为一个检验批。可以将一个生产批分成若干检验批,但一个检验批不能包含多个生产批,也不能随意组合检验批。 b.批量:批中所含单位数量; c.抽样数:从批中抽取的产品数量; d.不合格判定数(Re):Refuse的缩写即拒收; e.合格判定数(Ac):Accept的缩写即接收; f.合格质量水平(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的缩写。通俗地讲即是可接收的不合格品率。 3、抽样方案的确定:我厂采用的抽样方案是根据国家标准GB2828《逐批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来设计的。具体应用步骤如下: ①确定产品的质量判定标准: ②选择检查水平:一般检查水平分Ⅰ、Ⅱ、Ⅲ;特殊检查水平分S-1、S-2、S-3、S-4,一般情况下,采用一般水平Ⅱ。 ③选择合格质量水平(AQL):AQL是选择抽样方案的主要依据,应由生产方和使用方共同商定。 ④确定样本量字码,即抽样数。 ⑤选择抽样方案类型:如一次正常抽样方案,加严抽样方案,还是多次抽样方案。 ⑥查表确定合格判定数(AC)和不合格判定数(Re)。 三、检验作业控制 1、进料(货)检验(IQC):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①进料检验项目及方法: a 外观:一般用目视、手感、对比样品进行验证;

交期控制奖罚制度

生产交期管控制度 一、目的 生产交货期,关系企业信誉、企业形象。为了规范本公司的交期管理,尤其是当出现交期延误时的处理原则和对策,特制定本办法,通过相应的管理制度约束和控制,确保产品交货期。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业务部、生产部、品质部、物控部、工程部。 三、生产前计划 产前计划内容。根据总体规划、客户订单和销售情况,包括订单编排、生产时间、交货日期和工序交接时间等内容。计划制定后,需经生产经理复核,并与营销部门、物料部门、生产车间及客户代表充分沟通,确保其可行性。 生产计划复核后,需由生产副总审批,强化其严肃性和指令性。生产计划批准后,由行政部组织发放给生产部及所属车间、品质部、物控部、销售部、财务部和仓库。生产计划发放后,各个部门应立即执行,由生产副总或总经理监督。生产部所属车间的工作由生产部监督、跟踪、统计和协调。 依据合同生产通知单上的交期及生产产能,来制订生产计划,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必要的生产插单或不可抗因素,需要更改生产应及时通知销售部门,销售部根据生产部生产计划与客户进行交期沟通。 3.1生产前准备 3.1.1人员配置、安排准备; 3.1.2生产指令单; 3.1.3产品签样样板; 3.1.4作业指导书; 3.1.5材料准备; 3.2生产中控制 3.2.1生产监督与检查;检查和督导生产过程中进度、品质、设备、材料、人员、作业方法和 现场管理,及时发现生产问题和生产交期影响因素,尽快协调解决。可采用现场巡视检查、生产进度日报、部门工作报告表和基层管理人员及员工生产情况汇报等常用方法。定期、定时巡视检查生产车间,车间巡视检查应目的明确,做好巡视记录,对于重大问题,应立即召集有关人员就地解决。 3.2.2生产中控;还需包括以下协调工作:交期协调、进度协调、任务协调、产品协调、设备 协调、物料协调、工艺协调、品质协调、时间协调、人员协调、生产控制。 3.3生产中跟进工作 3.3.1投入生产前必须有生产指令单、产品签样、作业指导书; 3.3.2各生产部门按生产指令单的生产起、止日期安排并完成; 3.3.3出现必要的生产插单或不可抗因素,需要修改计划的,由生产部参照“生产计划制订程 序”进行; 3.3.4上一道工序转下一道工序必须是品质部门确认盖章的才可发下一道工序部门生产; 3.3.5所有产品必须有品质确认并盖有PASS章才可进入成品仓并准备发货;

服务品质管理办法

服务品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做好公司生产经营的有力支撑,加强对外委物业、保安公司的管理、考核力度,推进全面实施服务品质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所述外委物业、保安公司是指与我单位签订相关服务合同及协议的单位。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三条设立由单位相关领导任组长的服务品质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服务品质管理办公室,负责对服务工作进行全面综合的管理、考核。 第三章服务品质考核内容 第四条秩序维护 1.保安人员要着装整洁,站姿端正,仪态严谨;要严于律己,团结一致,服从协作,文明礼节;应按要求对院落、楼宇进行巡查;门岗保安人员应按要求对出入院区、楼宇的车辆及人员进行通行证件的检查,不得空岗,不得无故脱岗,按要求换岗;保安人员在处理问题时,要以维护公司安全和利益为前提,遵循依法办事、依法执行的原则,不徇私情。 2.监控值守人员要着装整洁,应保持监控室内环境及设备的

清洁卫生;应遵纪守法、持证上岗;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如遇突发事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安全操作并如实记录;应按要求做好监控室进出记录、设备运行记录和交接班记录,不得空岗,不得无故脱岗。 第五条接待、收发、会议服务 1.接待、收发、会议服务人员要着装整洁,姿态端正,微笑服务,礼貌热情。 2.接待人员应按要求对来访人员进行身份核实、联系被访人员并做好登记记录。 3.收发人员应按要求对快递/信函/报纸/杂志等进行登记、联系收件人/收件单位并做好取件确认工作。 4.会议服务人员应按要求做好会前准备、会中操作、会后清洁等工作。 第六条保洁 1.保洁人员要着装整洁,保持朴素、大方;工作时注意“三轻”,即操作轻、走路轻、说话轻;工作使用的工具等要放置在不显眼的地方;应按相关要求进行清扫、巡视。 2.院落整洁,无暴露垃圾;院落绿化修剪整齐;车行道、人行道等公共区域无落叶、积雪、积水堆积;人工河道和水景里的水质应保持清洁无异味。 3.楼宇内公共区域地面、楼梯、通道整洁,无杂物;墙壁、

采购询价比价议价和采购交期管理学习心得

巧妙询价比价议价及采购交期管理学习心得 询价、比价和议价体现了一个采购员的基础素质,有效的交期管理是采购工作的重点之一。中小公司的物资采购种类众多,牵涉范围较大,所有物品都以招标与投标的形式进行购置是不现实的。而这时,采购时的询价、比价与议价就显得尤为关键了。如何巧妙的利用好这些技能,怎样提升询价、比价和议价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获取合理的价格,力图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益,如何有效的跟踪采购交期以保障生产并达成合理生产成本之目标,通过本次培训学习和对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分析思考,我有了一定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一、询价比价与议价的重要性 询价议价是采购专员在作业流程上的一个必要阶段。在接到请购单、了解目前库存状况及采购预算后,采购专员对至少三家合格供应商进行询价、比价、议价,最终获得有竞争性的价格,最大程度的降低采购成本。 伴随着供应链的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需要采购环节以更低的成本、更敏锐的速度响应内外部客户的要求,以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物资材料成本很高,除主要的生产原料外还有辅助性的大宗物资原料和制造设备用的各类零备配件,有机械的、电器的种类繁多,采购数量多价值高,如某公司要生产产值2个亿的产品,除主要的生产原料外,其辅助性化工原料,包装材料等大宗物资和零配件年采购量要达4000万的采购量。若能降低2%的物资材料成本,就可获利80多万元,所以,物资材料成本的变化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成本的下降与增加销售收入一样有效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供需价格频变的形势下,掌握好企业物资材料的采购价格至关重要,而充分利用询价比价议价的技能,做好询价比价与议价工作则是一个采购员的基础工作,也是企业控制好物资材料价格的核心。

采购交期管理办法(含表格)

采购交期管理办法 (ISO9001-2015)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确保采购交期管理更为顺畅,特制定本制度。 1.2适用范围 本公司采购之物料的交期管理,除另有规定外,需依本制度执行。 1.3权责单位 (1)采购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供应链副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预防欠料及欠料跟进管理规定 2.1预防欠料及欠料跟进管理的重要性 预防欠料及欠料跟进管理是采购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也是为了确保采购交期,确保交期的目的,是必要的时间,提供生产所必需的物料,以保障生产并达成合理生产成本之目标。 2.1.1欠料的影响 欠料造成的不良影响有以下方面: (1)导致制造部门断料,从而影响效率。

(2)由于物料交期延迟,间接导致成品交期延迟。 (3)由于效率受影响,需要增加工作时间,导致制造费用的增加。 (4)由于物料交期延误,采取替代品导致成本增加或品质降低。 (5)交期延误,导致客户减少或取消订单,从而导致采购物料之囤积和其他损失。 (6)交期延误,导致采购、运输、检验之成本增加。 (7)断料频繁,易导致互相配合的各部门人员士气受挫。 2.2欠料的原因 2.2.1供应商责任 因供应商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 (1)接单量超过供应商的产能。 (2)供应商技术、工艺能力不足。 (3)供应商对时间估计错误。 (4)供应商生产管理不当。 (5)供应商之生产材料出现货源危机。 (6)供应商品质管理不当。 (7)供应商经营者的顾客服务理念不佳。 (8)供应商欠缺交期管理能力。

(9)不可抗力原因。 (10)其他因供应商责任所致之情形。2.2.2采购部责任 因采购部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1)供应商选定错误。 (2)业务手续不完整或耽误。 (3)价格决定不合理或勉强。 (4)进度掌握与督促不力。 (5)经验不足。 (6)下单量超过供应商之产能。 (7)更换供应商所致。 (8)付款条件过于严苛或未能及时付款。(9)缺乏交期管理意识。 (10)其他因采购原因所致的情形。2.2.3其他部门责任 因采购以外部门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1)请购前置时间不足。 (2)技术资料不齐备。

交期管理

交期管理 1确保交期的重要性 交期管理是采购重点之一,确保交期的目的,是在必要的时间,提供生产所必需的物料,以保障生产并达成合理生产成本之目标。 1.1交期延迟的影响 (1)导致生产部门断料,从而影响效率。 (2)由于物料交期延迟,间接导致成品交期延迟。 (3)由于效率受影响,需要增加工作时间,导致成本费用的增加。 (4)由于物料交期延迟,采取替代品导致成本增加或品质降低。 (5)交期延迟,导致客户减少或取消订单,从而导致采购物料之囤积和其他损失。 (6)交期延迟,导致采购、运输、检验之成本增加。 (7)断料频繁,易导致互相配合的各部门人员士气受挫。 1.2交期提前太多的影响 (1)导致库存成本之增加。 (2)导致流动资金周转率下降。 (3)允许交期提前,导致供应商优先生产高单价物料而忽略低单价物料。(4)由于交期经常提前,导致库存囤积、空间不足。 (5)交期提前频繁,使供应商对交期的管理松懈,导致下次的延误。 2交期延迟的原因 2.1供应商的责任 因供应商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 (1)接单量超过供应商的产能。 (2)供应商技术、工艺能力不足。 (3)供应商对时间估计错误。 (4)供应商生产管理不当。 (5)供应商之生产原材料出现货源危机。 (6)供应商品质管理不当。 (7)供应商经营者的顾客服务理念不佳。 (8)供应商欠缺交期管理的能力。 (9)地理运输原因。 2.2供应科的责任 因供应科责任导致交期延迟的状况: (1)供应商选定错误。 (2)业务手续不完整或耽误。 (3)价格决定不合理或勉强。 (4)进度掌握与督促不力。 (5)经验不足。 (6)下单超过供应商之产能。 (7)更换供应商所致。 (8)付款条件过于严苛或未能及时付款。 (9)缺乏交期管理意识。

采购交期管理规定

采购交期管理规定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CGZD-008采购交期管理办法 采购交期管理办法 1目的 为了确保购用物为的交货期限,使交期管理更为顺畅,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公司采购的物料的交期管理,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规章执行。 3.交期管理规定 3.1保交期的重要性 交期管理是采购的重点之一,确保交期的目的,是必要的时间,提供生产所必需的物料,以保障生产并达成合理生产成本的目标。 交期延迟造成的不良影响有以下方面: (1)导致制造部门断料,从而影响效率。 (2)由于物料交期延迟,间接导致成品交期延迟。 (3)由于效率受影响,需要增加工作时间,导致制造费用的增加。 (4)由于物料交期延误,采取替代品导致成本增加或品质降低。 (5)交期延误,导致客户减少或取消订单,从而导致采购物料的囤积和其他损失。 (6)交期延误,导致采购、运输、检验的成本增加。 (7)断料频繁,易导致互相配合的各部门人员士气受挫。 交期提前太多也有不良的影响,主要有: (1)导致库存成本之增加。 (2)导致流动资金周转率下降。

(3)允许交期提前,导致供应商优先生产高单价物料而忽略低单价物料。 (4)由于交期经常提前,导致库存囤积、空间不足。 (5)交期提前频繁,使供应商对交期的管理松懈,导致下次的延误。 3.2交期延迟的原因 因供应商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 (1)接单量超过供应商的产能。 (2)供应商技术、工艺能力不足。 (3)供应商对时间估计错误。 (4)供应商生产管理不当。 (5)供应商的生产材料出现货源危机。 (6)供应商品质管理不当。 (7)供应商经营者的顾客服务理念不佳。 (8)供应商欠缺交期管理能力。 (9)不可抗力原因。 (10)其他因供应商责任所致的情形。 因采购部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 (1)供应商选定错误。 (2)业务手续不完整或耽误。 (3)价格决定不合理或勉强。 (4)进度掌握与督促不力。 (5)经验不足。 (6)下单量超过供应商的产能。 (7)更换供应商所致。 (8)付款条件过于严苛或未能及时付款。 (9)缺乏交期管理意识。

品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品質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1 直方狀 統計圖測定值的存在範圍分成幾個區間,每個區間為底邊,然後以這個區間所測定值,出現次數之比例面積排列成長方形圖。又名直方圖,這就是所謂在可看見的測定值分佈狀態以圖形表示,容易看得見,分佈的情況,也易瞭解,測定值偏心及瑕疵的程度,此圖乃在核對規格值及看製造工程狀況時用的。 2 柏拉特圖以不良率,不良個數,損失的件數為縱軸,而以原因別、工程別、品種別等的不同層別而以次數多的放在橫軸最左邊,然後依次排列,以直形圖示之。同時也是累積次數曲線表示圖,這種圖表對最有問題的不良、工程、成品最具功效。同時如果想要解決的話,也可以預測其所達到的功效如何?以上所謂不良解析的工作就叫柏拉特圖解析。 3 檢查表取測定值的方法,是最能夠和所欲之目的相吻合,並且為了能讓測定值整理起來方便,預先設計一個圖表,然後紀錄缺點數,不良項目等所發生的原因,當然在改進作業標準的檢討確認(檢討用)時,也可使用到,只要簡單地作張圖表,就可以得到許多已經整理好的情報。 4 特性要因圖如果想要瞭解品質之特性及其所波及之影響整理主要原因及其因果關係,使其一目了然的方法,就是做張魚骨形的圖,石川圖表即可全部涵蓋了。 5 散佈圖取測定值XY,X做橫軸,Y做縱軸,劃上刻度,以測定值作定值打點出來,做成圖形。將品質特性及其所受到影響的主要原因之間的關係,主因及主因間的關係,或是品質特性及其他品質特性的關係,比如說兩變量間的相關關係以圖表之,這在調整的時候可以用得著。 6 製程能力圖以測定順序做橫軸,特性值做縱軸定點,然後規定期規格中心及其規格上下限,以製成品的測定值按其測定之順序,一點一點地按順序做,只要看一眼就可以瞭解分佈中心的傾向以及瑕疵的程度,同時,有關時間順序的情報也可掌握住,以上的方法就是在掌握製程能力的現狀圖的方法。 7 管制圖為了要了解工程的安定狀態如何,就用一種保持工程安定狀態的圖,用一中心線(CL)和上下管理制界限(UCL、LCL),然後以品質、工程的條件等以點的方式在圖上逐步標明之。 8 層別法測定值是依據所取得之特徵(例如製品種類、機械裝置、工具或原料、材料、零件、作業種類等),分成兩個以上不同的集團。假如有任何因作業員、機械或原料的不同而影響到成品品質時,我們即可將測定值按其層次之不同分別整理,使其更容易瞭解,而在獲得有益的情報時能夠派上用場。 9 腦力 激盪法提出一個問題,集合大眾討論,然後一邊互相刺激,一邊互相想點子,將各人所提供的較好方法做一總結做成方案,再另行運用到改善問題上。 10 問題 列舉法集合大眾,不管有多好的想法都不要整理,只要將這些想法再黑板上衣一列舉,再

采购交期管理制度

采购交期管理制度 1.总则 1.1制定目的:为确保采购交期管理更为顺畅,特制定本制度。 1.2适用范围:本公司采购之物料的交期管理,除另有规定外,需依本制度执行。 1.3权责单位 (1)采购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供应链副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预防欠料及欠料跟进管理规定 2、1预防欠料及欠料跟进管理的重要性 预防欠料及欠料跟进管理就是采购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也就是为了确保采购交期,确保交期 的目的,就是必要的时间,提供生产所必需的物料,以保障生产并达成合理生产成本之目标。2、1、1欠料的影响 欠料造成的不良影响有以下方面: (1)导致制造部门断料,从而影响效率。 (2)由于物料交期延迟,间接导致成品交期延迟。 (3)由于效率受影响,需要增加工作时间,导致制造费用的增加。 (4)由于物料交期延误,采取替代品导致成本增加或品质降低。 (5)交期延误,导致客户减少或取消订单,从而导致采购物料之囤积与其她损失。 (6)交期延误,导致采购、运输、检验之成本增加。 (7)断料频繁,易导致互相配合的各部门人员士气受挫。 2.2欠料的原因 2.2.1供应商责任 因供应商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 (1)接单量超过供应商的产能。 (2)供应商技术、工艺能力不足。 (3)供应商对时间估计错误。 (4)供应商生产管理不当。 (5)供应商之生产材料出现货源危机。 (6)供应商品质管理不当。 (7)供应商经营者的顾客服务理念不佳。 (8)供应商欠缺交期管理能力。 (9)不可抗力原因。 (10)其她因供应商责任所致之情形。

2.2.2采购部责任 因采购部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 (1)供应商选定错误。 (2)业务手续不完整或耽误。 (3)价格决定不合理或勉强。 (4)进度掌握与督促不力。 (5)经验不足。 (6)下单量超过供应商之产能。 (7)更换供应商所致。 (8)付款条件过于严苛或未能及时付款。 (9)缺乏交期管理意识。 (10)其她因采购原因所致的情形。 2.2.3其她部门责任 因采购以外部门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 (1)请购前置时间不足。 (2)技术资料不齐备。 (3)紧急订货。 (4)生产计划变更。 (5)设计变更或标准调整。 (6)订货数量太少。 (7)供应商品质辅导不足。 (8)点收、检验等工作延误。 (9)请购错误。 (10)其她因本公司人员原因所致的情形。 2.2.4沟通不良所致之原因 因本公司与供应商双方沟通不良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 (1)未能掌握一方或双方的产能变化。 (2)指示、联络不确实。 (3)技术资料交接不充分。 (4)品质标准沟通不一致。 (5)单方面确定交期,缺少沟通。 (6)首次合作出现偏差。 (7)缺乏合理的沟通窗口。

(推荐)供应商交期管理的七个办法

供应商交期管理的七个办法 以往,在面临供应商很长又不可靠的交期时,通常都会直接采取较被动的方法,如准备安全库存、催货等,这都无法根本解决问题的存在。较主动的方法是从了解交期的构成基本前置时间要件开始,只要找到问题的源头,就能有效的管理供应商的交期,在此介绍七种有效作法。 一、降低供应商的变异性 供应商的产能短期来看是固定的,需求的变动会影响供应商的工作量,也直接影响到交期。在依订单生产的型态下尤其明显,交期时间通常较长。 供应商面临的需求变动,实际是由客户下单的模式所造成的,当客户(采购)更改数量、更改交货日期、或频繁地更换供应商,供应商所面临的需求也跟着变动。客户(采购)的下单模式,则与其主生产排程有极大的关系,因此,采购最好将重点放在与供应商沟通上,让采购了解供应商的产能分配状况,而供应商也要能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使供应商的产能的分配能配合实际客户需求的变动。二、缩短整备时间 供应商整备时间的改善可以增加生产排成的弹性,并且降低生产的时间,在JIT 的生产环境下,其影响尤其显著。降低整备时间有以下的方法: 1、购买新机器设备,或机台重新设计变更 2、使用电动或气动辅助设备 3、安装快速夹持装置 4、透过工业工程,进行工作流程分析改善 5、使用标准零件与工具 三、解决生产线上的瓶颈 非连续性制程中,要依需求量来平衡每一个工作站的可利用产能,是非常难的事,总会有一些工作站忙不过来,而一些工作站却闲置着。那些忙不过来的工作站就会造成瓶颈现象,而瓶颈会影响产出量的多寡,也会影响整个制造交期。 以下是有关瓶颈现象的一些重点:

1、非瓶颈工作站的利用,并不在其产出量,而在其他工作站的限制。 2、非瓶颈工作站并不因为每次被使用到,而会有百分之百的产出。 3、生产线的产能,主要是由瓶颈工作站的产能所决定。 4、非瓶颈工作站时间的节省,对交期没有任何帮助。 5、产能与需求优先级,必须同时被顾及到。 6、工作量可以,也必须作一适当的分配,对于瓶颈,可采取下列对策: (1)在每一瓶颈工作站前,安排一缓冲库存区 (2)控制材料进入瓶颈工作站的速度 (3)缩短整备时间,以增加瓶颈工作站的产出量 (4)调整工作量的分配 (5)变更生产排程 四、改善运送时间 运送时间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距离、交货频率、以及运输模式有直接的关系。使用当地的供应商可大幅降低运送的时间,如果供应商位于海外,无论海运或空运,寻求一个信用良好、价格合理、效率高的货运承揽业者是非常重要的,如货物需要上栈板,货柜内的空间利用也要加以详细计算.若是货品不多,也可考虑并货的方式,来节省出货成本及时间. 五、减少行政作业时间 行政作业时间的减少,可透过良好的沟能,正确的资料,以及有效率的采购作业流程来进行。采购作业在公司内部与各公司间信息的流通占有相当多的比重。快速的信息沟通可透过不同型态的工具来达成,这包括了利用电子资料交换,条形码,传真,电子邮件,电话或是交互式多媒体,加上人造卫星的作用,信息可快速的传递到任何角落。另外,在主生产排程确定后,要避免紧急插单的情况发生,任何插单的动作都会引起排程的混乱,对交期的延误有扩大加乘的效果。六、及时供货采购

采购交期管理规定

采购交期管理规定 1

采购交期管理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了确保购用物料之交货期限,使交期管理更为顺畅,特制定本规章。 1.2.适用范围 本公司采购之物料的交期管理,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规章执行。 1.3.权责单位 1)采购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交期管理规定 2.1.确保交期的重要性 交期管理是采购的重点之一,确保交期的目的,是在必要的时间,提供生产所必须的物料,以保障生产并达成合理生产成本之目标。 2.1.1.交期延迟的影响 交期延迟造成的不良影响有以下方面: 1)导致制造部门断料,从而影响效率。 2)由于物料交期延迟,间接导致成品交期延迟。 3)由于效率受影响,需要增加工作时间,导致制造费用的增 2

加。 4)由于物料交期延误,采取替代品导致成本增加或品质降 低。 5)交期延误,导致客户减少或取消订单,从而导致采购物料之 囤积和其它损失。 6)交期延误,导致采购、运输、检验之成本增加。 7)断料频繁,易导致互相配合的各部门人员士气受挫。 2.1.2.交期提前太多的影响 交期提前太多也有不良影响,主要有: 1)导致库存成本之增加。 2)导致流动资金周转率下降。 3)允许交期提前,导致供应商优先生产商单价物料而忽略低 单价物料。 4)由于交期经常提前,导致库存囤积、空间不足。 5)交期提前频繁,使供应商对交期的管理松懈,导致下次的延 误。 2.2.交期延迟的原因 2.2.1.供应商责任 因供应商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 1)接单量超过供应商的产能。 2)供应商技术、工艺能力不足。 3

软件质量管理方法

软件质量管理方法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XXXX项目质量保证计划 ***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版本历史 目录 1.介绍 1.1目的 本质量保证计划制定(某项目)项目质量保证工作相关的一些措施和规定,作为质量保证工作的整体指导方向,是质量保证人员展开质量活动的依据,也是检查项目质量的基础。 本质量保证计划的目的是保证所发布的(某产品)能够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各项需求。

1.2术语 1.3参考资料 《**-项目计划》2.管理 2.1职责

3任务 3.1过程与产品质量检查计划 提示:质量保证员根据本项目的特征,确定需要检查的主要过程域和主要工作成果,并估计检查时间和人员。 注意:对某些过程域的检查应当是周期性的而不是一次性的,例如配置管理、需求管理等。 3.2参与技术评审的计划 提示:

(1)技术评审计划一般由研发经理或者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制定。 (2)质量保证员应当参与并监督重要工作成果如需求、设计、代码的技术评审。 质量保证员根据技术评审计划,制定“参与技术评审”的计划。 (3)工作成果的技术评审有两种形式:正式技术评审(FTR)和非正式技术评审 (ITR)。FTR需要举行评审会议,参加评审会议的人数相对比较多。ITR形式比 较灵活,一般在同伴之间开展或以邮件等的方式进行评审。 3.3审计流程 提示:此处定义针对软件工作产品的审计过程。 下面是审计过程示例: 1.确定当前要审计的软件工作产品。 2.确定与当前审计有关的标准。 3.使用《QA产品审计报告》中的检查表实施工作产品审计。 4.使用《QA过程审计报告》中的检查表实施工作过程审计。 5.制定和发布《软件质量保证报告》 6.对不能在项目组内部解决的不符合问题报告给高层经理。 7.对不符合问题进行记录、跟踪直至解决。 4.输出产物

采购交期管理制度

采购购交期管理制度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确保采购交期管理更为顺畅,特制定本制度。 1.2适用范围 本公司采购之物料的交期管理,除另有规定外,需依本制度执行。 1.3权责单位 (1)采购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供应链副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预防欠料及欠料跟进管理规定 2.1预防欠料及欠料跟进管理的重要性 预防欠料及欠料跟进管理是采购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也是为了确保采购交期,确保交期的 目的,是必要的时间,提供生产所必需的物料,以保障生产并达成合理生产成本之目标。2.1.1欠料的影响 欠料造成的不良影响有以下方面: (1)导致制造部门断料,从而影响效率。 (2)由于物料交期延迟,间接导致成品交期延迟。 (3)由于效率受影响,需要增加工作时间,导致制造费用的增加。 (4)由于物料交期延误,采取替代品导致成本增加或品质降低。 (5)交期延误,导致客户减少或取消订单,从而导致采购物料之囤积和其他损失。 (6)交期延误,导致采购、运输、检验之成本增加。 (7)断料频繁,易导致互相配合的各部门人员士气受挫。 2.2欠料的原因 2.2.1供应商责任 因供应商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 (1)接单量超过供应商的产能。 (2)供应商技术、工艺能力不足。 (3)供应商对时间估计错误。 (4)供应商生产管理不当。 (5)供应商之生产材料出现货源危机。 (6)供应商品质管理不当。

(7)供应商经营者的顾客服务理念不佳。 (8)供应商欠缺交期管理能力。 (9)不可抗力原因。 (10)其他因供应商责任所致之情形。 2.2.2采购部责任 因采购部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 (1)供应商选定错误。 (2)业务手续不完整或耽误。 (3)价格决定不合理或勉强。 (4)进度掌握与督促不力。 (5)经验不足。 (6)下单量超过供应商之产能。 (7)更换供应商所致。 (8)付款条件过于严苛或未能及时付款。 (9)缺乏交期管理意识。 (10)其他因采购原因所致的情形。 2.2.3其他部门责任 因采购以外部门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 (1)请购前置时间不足。 (2)技术资料不齐备。 (3)紧急订货。 (4)生产计划变更。 (5)设计变更或标准调整。 (6)订货数量太少。 (7)供应商品质辅导不足。 (8)点收、检验等工作延误。 (9)请购错误。 (10)其他因本公司人员原因所致的情形。 2.2.4沟通不良所致之原因 因本公司与供应商双方沟通不良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1)未能掌握一方或双方的产能变化。 (2)指示、联络不确实。 (3)技术资料交接不充分。

四种质量管理方法

广义动量定理与系统思考——战争、管理学与经济学通论 1 3.3.10 质量管理 在广义动量定理公式F αt=MV 中,MV 表示成果,如果要增加成果,要么增加广义质量M ,要么增加广义速度V 。增加广义速度是生产方法的核心目标,代表包括福特的流水线生产,大野耐一的精益生产和高德拉特的TOC 管理。上一节已经做了分析。 增加广义质量是质量管理的核心目标,主要代表人物和方法包括爱德华兹?戴明,约瑟夫?朱兰,菲利浦?克劳士比和摩托罗拉及GE 的六西格玛。此节将对质量管理做简要概述。 3.3.10.1 爱德华兹·戴明——14要点 戴明(W .Edwards .Deming )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因对世界质量管理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而享誉全球。他认为,“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一旦改进了产品质量,生产率就会自动提高。” 1950年,戴明对日本工业振兴提出了“以较低的价格和较好的质量占领市场”的战略思想。许多质量管理专家认为,戴明的理论帮助日本从一个衰退的工业国转变成了 世界经济强国。 戴明十四点: 1、树立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长久使命,以使企业保持竞争力,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能够向人们提供工作机会。 2、接受新的理念。在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管理者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直面挑战,领导变革。 3、不要将质量依赖于检验。 4、不要只是根据价格来做生意,要着眼于总成本最低。要立足于长期的忠诚与信任,最终做到一个物品只跟一个供应商打交道。 5 、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来实现质量和生产率的改进和成本

的降低。 6、做好培训。由于缺乏充分的培训,人们常常因为不懂得如何工作而不能把工作做好。 7、进行领导。领导意味着帮助人们把工作做好,而非指手画脚或惩罚威吓。 8、消除恐惧以使每一个人都能为组织有效的工作。许多雇员害怕提问或拿主意,即使他们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或不明白对或错时。“最愚蠢的提问也胜于不提问”。 9、拆除部门间的壁垒。不同部门的成员应当以一种团队的方式工作,以发现和解决产品和服务在生产和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0、取消面向一般员工的口号、标语和数字目标。质量和生产率低下的大部分原因在于系统,一般员工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11、取消定额或指标。定额关心的只是数量而非质量,人们为了追求定额或目标,可能会不惜任何代价,包括牺牲组织的利益在内。 12、消除影响工作完美的障碍。人们渴望把工作做好,但不得法的管理者、不适当的设备、有缺陷的材料等会对人们造成阻碍。这些因素必须加以消除。 13、开展强有力的教育和自我提高活动。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不断发展自己,以使自己能适应未来的要求。 14、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去实现转变。 PDCA循环又名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运转的。PDCA 循环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

订单交期管理制度

有限公司 ?? 订单交期管理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状态:□受控文件□非受控文件 的 为 满 足客户交期,确保订单流畅运行,让生产经营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特 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 公司销售部、生产部、采购部、质检部、工程部、技术部均属之。名词解释 交期:满足客户或下一道工序的需求时间。 职责

销售部:负责订单的接受及客户的沟通协调工作。 采购部:依生管员提供的物料需求进行采购,确保物料满足生产需要。工程部: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行。 生产部:严格执行生控中心计划,按质按量按期完成。 质保部:订单品质要求之审查及管理。 技术部:技术资料的制订、提供与审查、技术性问题的解决。 生控中心: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及产前生产资料的追踪落实工作,协调各方资源,确保交期顺利达成。 内容 订单评审 5.1.1销售部于每周二下发《周订单汇总》于生控中心。需下达紧急订单的,以《周紧急订单》交生控中心处理。 5.1.2生控中心依订单评审流程,让生产资料的对应部门评审交期,(模具、技术图纸、工装夹具等)确认好后以电子档的形式发送至出品部门的生管员。 5.1.3生管员作好物料分析,依分析结果下达《物料交期评审表》电子档于相关部门,各部门24H内作好交期回复。有特殊原因的需提前知会生管员,双方沟通需达成一致。 5.1.4出品部门生管员确定最后交期,不能达成客户交期的,生管员需提出如满足客户交期需具备哪些条件。(物料交期提前或影响其它订单的交期),由各部生管员与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如物料交期提前需增加成本的,由采购部呈报总经理批准。需生产日程提前而影响其它订单的,须提出插单申请。

采购成本控制,供应商质量与交期管理

采购成本控制,供应商质量与交期管理 主办单位: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时间:2010年11月05-06日深圳 11月12-13日上海 11月26-27日广州 培训费用:2880元(含培训费、资料费、午餐、培训证书等) 课程背景: 采购天天在研究如何降低成本, 与供应商谈降价, 怎么降, 供应商往往回馈, 现在的成本越来越高, 没办法降, 你又将如何呢! 供应商的质量出现问题,直接导致企业效率降低。那么,我们将如何设置供应商的绩效考核,把握供应商的质量呢! 急单插单频率越来越高,计划总在变,花了大笔资金改造设备,增加产能,但仍然无法如期交货。面对老板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响应速度”的压力,感觉自己“在夹缝中生存” 同时,你还得面对诸多的管理问题:生产部门的“不配合”,产品质量问题,库存不准,物料主数据的不维护,维护不及时,不准确,工程修改沟通不及时,不充分;物料进出口清单及货运安排的滞后,低效,不协调,应付款的问题;ERP(MRP)系统不被企业所重视,以致于昂贵的系统设备形同虚设等等。 课程收益: 本课程以采购成本,供应商质量,与交期管理的观念来谈采购如何降低采购成本,为公司省钱, 在供应商质量与交期管理上有一个新的突破.加上高效的物流,从而提升供应链的价值, 将企业的利润增加到最大化。 课程设有实战仿真模拟演练,让学友们共同组成供应链管理团队,扮演实战角色,亲历供应链管理的成功与失败模式;而且,先进企业经典案例和10多年跨国公司的经验分享,让您在两天之内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精髓。 课程内容: 第1单元课程---采购核心价值与采购成本控制---采购是为公司省钱还是挣钱 A.采购核心价值与供应商关系策略 1.采购对公司的核心价值---采购是为公司省钱还是挣钱! 2.公司产品与物料采购的关系 3.物料采购策略的制定 B.采购流程的合理化设计 1.采购流程8部曲<成交条件,订单管理,交货通知,供应日产量 ,ETD/ETA管制,VMI与Min/Max,一步到位冲刷,倒流管制> C.采购中的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1.物权转移---JIT&VMI 2.供应物料质量保证---IQC走出去 3.物流成本与国际物流 D.采购如何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1.降低采购成本的策略 1.1.依产品生命周期来订定 1.2.依采购特性及与供应商关系来订定 1.3.物料分级分类与采购策略(案例)

质量管理计划的五大工具和八大手法

01、五大工具 一,APQP APQP(AdvancedProductQualityPlanning)即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某产品使顾客满意所需的步骤。 产品质量策划的目标是促进与所涉及的每一个人的联系,以确保所要求的步骤按时完成。有效的产品质量策划依赖于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努力达到使顾客满意这一宗旨的承诺。 产品质量策划有如下的益处: 引导资源,使顾客满意; 促进对所需更改的早期识别; 避免晚期更改; 以最低的成本及时提供优质产品。 二,FMEA FMEA(PotentialFailureModeandEffectsAnalysis)即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是在产品/过程/服务等的策划设计阶段,对构成产品的各子系统、零部件,对

构成过程,服务的各个程序逐一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分析其可能的后果,评估其风险,从而预先采取措施,减少失效模式的严重程序,降低其可能发生的概率,以有效地提高质量与可靠性,确保顾客满意的系统化活动。 FMEA种类: 按其应用领域常见FMEA有设计FMEA(DFMEA)和过程FMEA(PFMEA),其它还有系统FMEA,应用FMEA,采购FMEA,服务FMEA。 三,MSA MSA(MeasurementSystemAnalysis)即MSA测量系统分析,它使用数理统计和图表的方法对测量系统的误差进行分析,以评估测量系统对于被测量的参数来说是否合适,并确定测量系统误差的主要成份。 四,PPAP

PPAP(Productionpartapprovalprocess)即生产件批准程序,是对生产件的控制程序,也是对质量的一种管理方法。 PPAP生产件提交保证书:主要有生产件尺寸检验报告、外观检验报告、功能检验报告,、材料检验报告、外加一些零件控制方法和供应商控制方法; 制造型企业要求供应商在提交产品时做PPAP文件及首件,只有当PPAP文件全部合格后才能提交;当工程变更后还须提交报告。 五,SPC SPC(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即统计过程控制,主要是指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适时监控,科学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

采购交期管理

采购交期管理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了确保购用物料之交货期限,使交期管理更为顺畅,特制定本规章。 1.2.适用范围 本公司采购之物料的交期管理,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规章执行。 1.3.权责单位 1)采购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交期管理规定 2.1.确保交期的重要性 交期管理是采购的重点之一,确保交期的目的,是在必要的时间,提供生产所必需的物料,以保障生产并达成合理生产成本之目标。 2.1.1.交期延迟的影响 交期延迟造成的不良影响有以下方面: 1)导致制造部门断料,从而影响效率。 2)由于物料交期延迟,间接导致成品交期延迟。 3)由于效率受影响,需要增加工作时间,导致制造费用的增加。 4)由于物料交期延误,采取替代品导致成本增加或品质降低。 5)交期延误,导致客户减少或取消订单,从而导致采购物料之囤积和其他损失。 6)交期延误,导致采购、运输、检验之成本增加。 7)断料频繁,易导致互相配合的各部门人员士气受挫。 2.1.2.交期提前太多的影响 交期提前太多也有不良影响,主要有: 1)导致库存成本之增加。 2)导致流动资金周转率下降。 3)允许交期提前,导致供应商优先生产商单价物料而忽略低单价物料。 4)由于交期经常提前,导致库存囤积、空间不足。 5)交期提前频繁,使供应商对交期的管理松懈,导致下次的延误。 2.2.交期延迟的原因 2.2.1.供应商责任 因供应商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 1)接单量超过供应商的产能。 2)供应商技术、工艺能力不足。 3)供应商对时间估计错误。 4)供应商生产管理不当。 5)供应商之生产材料出现货源危机。 6)供应商品质管理不当。 7)供应商经营者的顾客服务理念佳。 8)供应商欠缺交期管理能力。 9)不可抗力原因。 10)其他因供应商责任所致之情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