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下

【组成】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种子安胎.

【主治】少腹积块,或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小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血块,或崩或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或孕妇体壮气足,饮食不减,并无伤损,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常有连伤数胎者。对妇科多种疾患,如冲任虚寒、瘀血内阻的痛经,以及慢性盆腔炎、肿瘤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用于安胎时,一般多在习惯性流产的基础上,且孕妇身体壮实,确属血瘀所致,并有瘀症可查者,方可使用。>

【方解】方取《金匮》温经汤之意合失笑散化裁而成。方中小茴香、干姜、官桂温经散寒,通达下焦;元胡、没药利气散瘀,消肿定痛;蒲黄、灵脂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其中蒲黄生用,重在活血祛瘀,灵脂用炒,重在止痛而不损胃气;当归、川芎乃阴中之阳药,血中之气药,配合赤芍用以活血行气,散滞调经。全方能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医案】

1 .不孕证:道光癸未年,直隶布政司素纳公,年六十,因无子甚忧,商之于余。余曰:此易事耳。至六月,令其如君(妾)服此方,每月五付,至九月怀孕,至次年甲申六月二十二日生少君,今七岁矣。

2. 恶露不绝:王某某,女,农民。自诉产后已二个月,恶露不绝,中西药治疗均无效。患者面容愁苦,面色苍白,气短,恶露淋漓不断,出血量少,微有血块,小腹疼痛及下坠感,伴腰痠痛,舌质淡红,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此为瘀血阻滞胞宫,滞留不化。治宜活血化瘀。当归6g,赤芍药6g,川芎6g,没药9g,五灵脂6g(炒),延胡索6g(醋炒),生蒲黄15g,肉桂粉1.5g(冲),小茴香1.5g,炮干姜1.5g,黄耆20g,槐花15g(炒黑)。共服三剂,血止,症状消失。以归脾汤二剂调理善后。

3.痛经:用此方治疗54例痛经,症见经来少腹疼痛,腰痠痛,其痛可有胀痛、坠痛,痛时喜按、拒按等不同,或兼见月经不调,白带多,因痛而致恶心呕吐,不能食等,属于气滞血瘀者,服本方加减1-8剂后, 46例痊愈, 4例显效, 3例暂效,1例无效。

4.月经量少、淋漓、经闭、痛经、不孕、崩漏、症瘕、堕胎小产:共治疗上述六种病证各一例,六例患者均有少腹瘀血见证。辨证要点为: a.所见经血其色或黑,或紫,其质有块。 B.腹痛,少腹尤甚,疼痛性质,多见绞痛、冷

痛、胀痛,或刺痛,痛不移处,且疼痛拒按。C.瘀结不散,瘀久成块,故腹腔可触到积块。D.有诸内必形诸外,察舌尖、边或体有瘀点或瘀斑,或舌质紫暗,诊脉见沉弦或沉涩。以上四点,兼或具备两三点者,即认定为本方适应证。六种不同的妇科病证均用本方加减进行治疗,皆获痊愈。服本方最少者十剂,最多者五十余剂。

【文献】1.《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说》

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效不可尽述。更出奇者,此方种子如神,每经初见之日吃起,一连吃五付,不过四月必成胎。必须男女年岁与月合成阳数方生子,如男女两人,一单岁,一双岁,必择双月方生子;如两单岁或两双岁,必择单月方生子。择月不可以初一为定准,以交节为定准。要知偶有经过二十日结胎者,切记准日期,倘月份不对生女,莫谓余方不验。道光癸未年,直隶布政司素纳公,年六十,因无子甚忧,商之于余。余曰:此易事耳,至六月,令其如君服此方,每月五付,至九月怀孕,至次年甲申六月二十二日生少君,今七岁矣。此方更言险而不险之妙。孕妇体壮气足,饮食不减,并无伤损,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常有连伤数胎者,医书颇多,仍然议论

滋阴养血、健脾养胃、安胎保胎,效方甚少。不知子宫内,先有瘀血占其地,胎至三月再长,其内无容身之地,胎病靠挤,血不能入胎胞,从傍流而下,故先见血。血既不入胎胞,胎无血养,故小产。如曾经三月前后小产,或连伤三、五胎,今又怀胎,至两个月前后,将此方服三、五付,或七,八付,将子宫内瘀血化净,小儿身长有容身之地,断下致再小产。若已经小产,将此方服三、五付,以后成胎,可保无事,此方去疾、种子、安胎,尽善尽美,真良善方也。

2.《少腹逐瘀汤加味治卵巢囊肿https://www.doczj.com/doc/1d17442685.html, 2007-4-21 14:05:00 中华康网》

药物组成:小茴香6g 干姜6g 延胡索15g 当归20g 川芎10g 官桂3g 赤芍10g 蒲黄

10g 炒五灵脂10g 香附12g 乌药10g

制剂用法:上方每日1剂,水煎成400mi,分2次温服,月经期不停药。

适应病证:大部分患者感腰骶部疼痛不适,月经先后无定期,部分病人有痛经史,个别患者诉性交时下腹部胀痛,全部病例均经妇科检查及B超提示为卵巢巧克力囊肿。

评按:《妇人良方大全)指出:“妇人腹中瘀血者,由月经闭积或风寒凝瘀,久而不消,则为积聚瘤瘕矣。”根据中医理论,该病属于中医“瘀血”范畴,其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局部气血凝滞。治疗多以活血祛瘀为大法,选用活血祛瘀温

经止痛的少腹逐瘀汤为主。

应用上方时应注意:原方加入香附、乌药二味意在增强活血化瘀之效果。

【方歌】少腹茴香与炮姜,元胡灵脂没芎当,

蒲黄官桂赤芍药,种子安胎第一方。

少腹逐瘀汤在妇科中的应用举隅

少腹逐瘀汤在妇科中的应用举隅 发表时间:2018-02-06T13:51:12.77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28期作者:王艺霏1 王轶蓉2通讯作者 [导读] 少腹逐瘀汤的活血化瘀和镇痛、抗炎作用等作用在妇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 110032) 摘要:少腹逐瘀汤的活血化瘀和镇痛、抗炎作用等作用在妇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少腹逐瘀汤;痛经;盆腔炎;不孕症;症瘕 少腹逐瘀汤是王清任的五逐瘀汤之一,是清代《医林改错》中活血化瘀的名方,其组成为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其配有温里祛寒之小茴香、官桂、干姜,故温经止痛作用显著,同时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等加强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书中提到“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效不可尽述。”故本方在临床治疗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1.痛经 张某,女,26岁,公司职员,2017月1月30日初诊。患者自12岁月经初潮后至今,月经期间出现周期性腹痛,需要服用止痛片方可缓解。月经周期规律25-30天,经期6-7天,量少,色暗红,有少许血块,末次月经:2017年1月10日。自述近3月来经期腹痛受寒后明显加重,得温疼痛方可缓解。近日因工作压力较大,情志不畅,夜寐差,多梦,纳可,二便调,畏寒,手足欠温。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紧。中医辨证为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经,治以化瘀止痛,温经散寒。方选少腹逐瘀汤加减,方药:当归、益母草各15g,赤芍12g,川芎、生蒲黄、五灵脂、制附片、延胡索、小茴香各10g,干姜、没药、肉桂各6g,乌药10g,炒白术15g,陈皮6g,炙甘草6g,因其睡眠差故加首乌藤30g,情志不畅加柴胡15g,因其畏寒肢冷,故加桂枝10g。连服7剂,月经期间不停药,病情变化随诊。7日后复诊,自觉症状减轻,嘱其继续服药7日,并注意保暖。后随访,痛经至今未发。 按:痛经是临床中妇科常见的病种之一,主要变现为周期性的腹痛,正值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出现晕厥。方中肉桂、干姜、小茴香温通经脉搏,通达下焦;当归、川芎、芍药调营活血,散滞通经;延胡索、没药行气化瘀,消肿止痛;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散结止痛。方中既有四物汤(地、芍、归、芎)活血调经,又有失笑散(蒲黄、五灵脂)活血祛瘀,诸药组合具有温经活血逐瘀止痛作用,使寒散血行,冲任、子宫气血调和流畅,故痛经得到缓解。 2.慢性盆腔炎 林某,女,37岁,销售人员,2016年12月12日初诊。患者平素月经错后,35-40天一行,经期4-5天,血色暗红,有大量血块。下腹疼痛结块,日久不愈,痛引腰骶,经行加重,带下量多,质稀。无异味。查体: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子宫前位,常大,压痛,宫颈举摆痛。彩超显示:子宫前位,大小6.1cm×4.2cm × 3.3 cm,形态规则,实质回声均匀,子宫内膜厚0.8cm,左附件见3.2cm×2.5cm的囊性包块。盆腔积液3.6cm×4.2cm(2016年11月20日我院)。加之该患者的工作环境需常年在开放的室外,冬季北方温度较低,引发小腹疼痛等症状,故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黄芪30g,延胡索10g,小茴香6g,当归10g,川芎6g,赤芍10g,蒲黄10g,败酱草15g,桃仁10g,三棱10g,莪术10g,茯苓20g,五灵脂10g。嘱患者按时服药,注意避寒湿,并配合微波热疗。口服中药两个月后,复查。彩超见左附件囊性包块消失,盆腔积液缩小至1.2×1.1cm。患者自述下腹疼痛明显减轻,腰痛得到缓解,白带量色恢复正常。 按:慢性盆腔炎,中医学将其定义为“带下”、“痛经”、“月经不调”等,应用中医治疗在临床上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有相关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本方的药物成分可以有效改善全血比粘度、血浆纤维蛋白测定值以及全血比粘度,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凝集,如川芎、红花、桃仁、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的药物可以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使组织异常增生速度减缓,抑制胶原合成,促进其分解,转化和吸收增生变性的结缔组织。同时桃仁、三棱、莪术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炎症的吸收、使粘连组织软化,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和吞噬细胞的活力,它的作用类似于免疫增强剂。[3] 3.不孕症 宋某,女,31 岁,职员,2016年02月6日初诊。已婚3年,正常性生活未避孕至今未曾受孕。患者平素月经不规律,月经周期28 ~37 天一行,经期4~5天,量较少,色黑,经期腹部隐痛,少腹尤甚,遇凉痛增,得热则缓,白带量多,质清稀。末次月经:2016年1月25日。自诉夫妻感情和睦,夫妻双方孕前各项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患者平素畏寒,且感觉下身偏凉而不适,若厚其衣着则舒服,,纳可,眠可,二便调。舌质紫黯、尖有瘀点、苔白,脉沉迟。中医辨病为寒邪客于下焦,血瘀气滞的不孕症。治当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方选少腹逐瘀汤加减。方药:当归15g,赤芍、川芎、生蒲黄、五灵脂、延胡索各10g,肉桂、干姜、陈皮各6g,小茴香10g,丹参15g,丹皮10g,桃仁、红花各6g,菟丝子、车前子、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各15g,丹参15g,丹皮10g,陈皮6g,炙甘草6g。经行第1 天开始服药,每日1 剂,水煎服,连服6 剂。六日后复诊无明显不适,嘱其以此方连续治疗4 月,并注意避寒邪,畅情志,节房事。于2016年6月复诊时测血HCG阳性。后随访于2017年4月,生一男婴,母子健。 按语:中医认为本病属寒凝胞宫,瘀血内停,阻滞冲任胞宫,故月经错后,不能摄精成孕,因而婚久不孕;瘀血阻滞胞宫,冲任不畅,不通则痛,故经期腹痛;四肢不温,舌质,苔薄白,脉沉细均为寒凝血瘀之象。《医林改错》中有对少腹逐瘀汤的描述“种子如神,每经初见之日吃起,一连吃 5剂,不过 5个月必成胎”。本方中小茴香、肉桂、干姜性温而归脾、肾以温经散寒,使瘀滞胞宫之寒凝得散;当归、蒲黄、五灵脂、桃仁、赤芍、川芎、延胡索、丹皮,入肝以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菟丝子、车前子、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温补肝肾,调精助孕;陈皮、炙甘草养胃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经散寒、调精助孕之功。 4.癥瘕 刘某,女,46岁,自由职业,平素月经周期正常,白带稍多,近9个月,月经量逐渐增多、色紫黯。挟有血块,腰酸腹痛,伴有畏寒肢冷,今日偶然扪及脐下似有硬块如核桃大,重按则痛,于2016年7月在我院行B超检查,提示:子宫前壁肌瘤,4.5cm×2.7cm,建议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对手术存在恐惧情绪,故先以中药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疗效并定期复查。患者舌质黯,边有瘀点、瘀斑、苔白、脉沉涩及B 超提示,当属寒凝气滞,血瘀癥瘕。治则:活血散结,破瘀消癥,佐以温经行气。处方:当归20 g,赤芍15 g,川芎12 g,桂枝9 g,炒小

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下 【组成】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种子安胎. 【主治】少腹积块,或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小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血块,或崩或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或孕妇体壮气足,饮食不减,并无伤损,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常有连伤数胎者。对妇科多种疾患,如冲任虚寒、瘀血内阻的痛经,以及慢性盆腔炎、肿瘤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用于安胎时,一般多在习惯性流产的基础上,且孕妇身体壮实,确属血瘀所致,并有瘀症可查者,方可使用。> 【方解】方取《金匮》温经汤之意合失笑散化裁而成。方中小茴香、干姜、官桂温经散寒,通达下焦;元胡、没药利气散瘀,消肿定痛;蒲黄、灵脂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其中蒲黄生用,重在活血祛瘀,灵脂用炒,重在止痛而不损胃气;当归、川芎乃阴中之阳药,血中之气药,配合赤芍用以活血行气,散滞调经。全方能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医案】

1 .不孕证:道光癸未年,直隶布政司素纳公,年六十,因无子甚忧,商之于余。余曰:此易事耳。至六月,令其如君(妾)服此方,每月五付,至九月怀孕,至次年甲申六月二十二日生少君,今七岁矣。 2. 恶露不绝:王某某,女,农民。自诉产后已二个月,恶露不绝,中西药治疗均无效。患者面容愁苦,面色苍白,气短,恶露淋漓不断,出血量少,微有血块,小腹疼痛及下坠感,伴腰痠痛,舌质淡红,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此为瘀血阻滞胞宫,滞留不化。治宜活血化瘀。当归6g,赤芍药6g,川芎6g,没药9g,五灵脂6g(炒),延胡索6g(醋炒),生蒲黄15g,肉桂粉1.5g(冲),小茴香1.5g,炮干姜1.5g,黄耆20g,槐花15g(炒黑)。共服三剂,血止,症状消失。以归脾汤二剂调理善后。 3.痛经:用此方治疗54例痛经,症见经来少腹疼痛,腰痠痛,其痛可有胀痛、坠痛,痛时喜按、拒按等不同,或兼见月经不调,白带多,因痛而致恶心呕吐,不能食等,属于气滞血瘀者,服本方加减1-8剂后, 46例痊愈, 4例显效, 3例暂效,1例无效。 4.月经量少、淋漓、经闭、痛经、不孕、崩漏、症瘕、堕胎小产:共治疗上述六种病证各一例,六例患者均有少腹瘀血见证。辨证要点为: a.所见经血其色或黑,或紫,其质有块。 B.腹痛,少腹尤甚,疼痛性质,多见绞痛、冷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观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d17442685.html,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观察 作者:刘露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3年第11期 【摘要】通过临床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表明少腹逐瘀汤加 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少腹逐瘀汤;寒凝血瘀型;痛经 痛经,又称为经期疼痛,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常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继发性痛经是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见于育龄妇女。在临床上采用少腹逐瘀汤为主要方药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观察患者40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为16-40岁,平均年龄21.5岁。病程最长着为12年,最短者3个月。其中原发性痛经25例,继发性痛经1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医妇科学》[1]痛经的诊断标准,以及《妇产科学》[2]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予少腹逐瘀汤加减变化,原方组成: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加减变化:寒凝甚加艾叶、吴茱萸;血瘀甚加桃仁、红花;有气滞者加香附、柴胡;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有血虚者加熟地、阿胶;肝肾亏损者加枸杞子、女贞子。 煎服方法:每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温服,通常是饭前服用,经前一周开始服药,月经来潮后,继续服原方三天,按此法服用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痊愈:服药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后连续3个月未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好转,有复发,不能维持三个月以上。无效:治疗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

老中医: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的妙用

清代名医王清任的一部《医林改错》,对后世众多医家的影响还是挺深远的呢!尤其是书中记载的那些方剂,比如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现如今,依旧是临床上常用的方剂,而且被很多中医大家青睐。 1.通窍活血汤 赤芍3克,桃仁泥10克,红花10克,川芎7克,生葱10克,生姜10克,红枣7枚(去核),麝香0.15克(绢包)。用黄酒250克将前七味煎一小碗去渣,入麝香再煎三沸,临卧服。成人一连三晚服三剂;七八岁小孩两晚服一剂,麝香可煎三次,再换新的。 主治:头发脱落,眼痛眼红,糟鼻子,耳聋,白癜风,紫印,牙疳等头面疾病;此外,还治妇人干血痨,男子痨病,小儿疳积等。 邓氏用此方法治一脑膜炎后遗症,收到良效。患儿男性,11岁,5年前脑膜炎后遗症,癫痫经常发作,至9岁即开始有发育征,出阴毛,嘴唇有稀疏的须,身型矮胖,无小孩性格,举动如成人,日饮茶水达7茶煲(1煲约5磅),经治数年未效。曾经针灸治疗,癫痫发作稍减轻,其他症状无改变。邓氏诊其脉沉实而有力,舌诊如常,证无虚象,其病在头,与血瘀有关,因而采用王氏法,予通窍活血汤原方,

隔日一剂。约15天后,癫痫发作较轻,饮水减少,服至50剂,患者已愿和其他小孩玩耍,恢复小孩征象,体重减少5000克,并长高。桃仁、红花虽每剂各10克,而患者精神却日佳,智力逐步发育,能记一些单字(此前因病未上学读书),但癫痫未能完全控制,饮水已减少一半。前后治疗约1年,诸症皆愈,独余癫痫,后经精神病院治愈。追踪十多年,该患者发育基本正常,已当工人,唯智力稍差于正常人。又曾用此方治一患颅咽管瘤之男孩(15岁),症状有所改善,如视力有所提高,但一年后X线检查肿瘤未见缩小,亦无增大。 2.血府逐瘀汤 当归10克,生地10克,桃仁13克,红花10克,枳壳7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5克,川芎5克,牛膝10克。水煎服。 主治:头痛(无表证、里热证、元气虚、痰饮等证),胸痛,天亮汗出,心里热,瞀闷,急躁,夜睡梦多,不安,小儿夜啼,呃逆,干呕,心悸,易怒等。 此方为伤科医生普遍采用。邓氏曾治疗一位被手推车压伤胸部的患者,经其他法治疗十多天,胸痛仍甚,用此方内服,药渣复煎,加酒、醋各一两,热洗痛处,3日后痛消,继服数剂(并加外洗)以巩固疗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