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性和时代性

民族性和时代性

民族性和时代性
民族性和时代性

新中式沙发的设计探析-

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家具谈现代中国风格家具的创新与发展当代家具设计中本原文化运用

传统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家具造型设计的文化底蕴探析

崛起于逆境中的泰式家具设计

论建筑设计的传统、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

浅谈艺术设计的民族文化价值

浅谈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浅析当代艺术设计的民族性

中国民俗家具与民族风情略论

中国家具创新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中国现代家具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国现代家具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民族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广西少数民族织锦图案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关于符号学和民族文化符号的研究与阐述

民族传统与现代设计的同构

家具设计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家具设计基础理论

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试论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新中式沙发的设计探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学院张丽戴向东

当前,中国的家具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其总产值和出口量逐年增加。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贾清文先生在2008年3月参加“斯帝罗兰”举行的极品沙发鉴赏会时指出:去年在出口家具中,坐具和沙发类占到出口总额的45%,其中以沙发类居多,达到103亿美元。可见,中国沙发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比重不容忽视。中国沙发制造企业在现今如此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之道不仅只在于沙发的大量输出,更要注重质的保证。品牌和文化的价值始终处于企业的内核并成为核心竞争力,中国的沙发产业要奋力走出产业链的最低端和简单的模仿改良,以创意作为新的经济符号,自主创新打造“新中式”这一国际品牌,这种模式应作为企业持续坚持的道路。

新中式沙发顺应当前重视文化的时代背景和现代生活方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也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它是对现代社会人的审美情趣和多元化需求的一种科学认识,反应出设计的人性关怀。

1 新中式沙发

“新中式沙发”是指运用用现代技术、设备、材料与工艺,既符合现代沙发的标准化与通用化的要求,体现时代气息,又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适应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沙发。其主要特性是“中而新”,民族性和时代性兼备,本土化且国际化。“新中式沙发”要以现代的生活习惯和意识形态为出发点,创新性地传承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 新中式沙发的设计源泉——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全球各国文化之间同质化的加速,发掘地域文化精华和民族传统艺术也愈显迫切,现代家具的地区化与传统家具的现代化殊途同归,共同推动着现代家具的进步和丰富多彩。也正是由于这点,一个民族或国家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和传统艺术成了现代家具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宝库。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底蕴是新中式沙发的设计源泉,对其创新性的继承是对新中式沙发“中而新”这一特性的最优化诠释,具体包括内在和外涵两方面。

2.1 内涵

内涵指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美学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是以儒家和道家思想为核心,其它思想作为补充的多元文化体系。儒家与道家的哲学思想和美学理念反应在艺术领域,其精髓归结为以下五点。第一,根本思想“天人合一”,讲求万物和谐;重视人的核心价值,即以人为本。第二,主张“文质兼备”,即要求功能与形式的高度统一。第三,认为“少则多,多则惑”、“大道至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倡导简约风格。第四,主张“道法自然”,崇尚自然之美。第五,追求“韵外之致”和“境生象外”,追求空灵、虚无、含蓄的意蕴和艺术境界。

2.2 外延

外延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物化形式。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通常以建筑、家具、园林、图案及书法艺术等为载体呈现出来。

地域特色浓厚的传统建筑。家具与建筑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关系。中国传统建筑中讲究形制的大门、装饰精美的影壁、造型奇特的门、多姿多彩的窗户、无处不在的雕刻装饰、富于变化的屋顶以及毫不逊色的地面装饰等都是传统文化的生动写照。

神形并茂的明式家具。明式家具的隽永之美来自于中国民族性的设计意识和表现——线条韵律的张力,愉悦完美的比例,朴素和谐的形式,适度的由结构限定的“负空间”,精致的装饰和打磨,还有极其精妙的榫卯节点构造,结合紧密又易于拆除,每个节点的两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彼此留有余地但又互补。同时,充分考虑结构的逻辑性和功能。

时空流动的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注重经营位置和布局,巧于因借,步移景异。运用“小中见大、无中见有、乱中得序、静中藏动”等方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观,艺术的审美观和怡情的价值观。

丰富多彩的传统图案。主要包括具有传统象征内涵和比喻意义的图形和纹样,图腾和宗教纹饰和民族服饰纹样等。它传达着语义信息,蕴藏文化底蕴,对其符号化的提炼则会产生易辨认和易传播的效果。

写形写意的书法艺术。具有画的形质美,笔调的韵律美,用笔的力度美,结构的形式美,章法的布局美,通篇的气势美,和风格的个性美等。符号性和表意性的完美融合就成为了装饰。

3 新中式沙发设计的思路

明晰设计思路能有效指引设计行为的正确方向,把握设计的宏观格局。新中式沙发的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坚持“产品整合”的设计路线

“整合战略设计”,将设计素材加以综合与提炼,用于新的设计。以“形态追随情感”为基本核心,将非生命的结果赋予灵魂。设计涉及到产品功能、外形与结构、使用与质量、生产、市场定位及企业品牌战略实施,一件产品的创新,要将以上内容整合到一起,才能产生出消费者期盼的优秀产品。新中式沙发的设计,是具有整体观念的物化过程,涉及到产品开发的方方面面,不是单一地为表现中国传统文化而表现。

3.2 以系统论的视角,解决新中式沙发设计中的矛盾

如形式与功能、造型与结构、统一与多样等等。任何设计都需要合理、秩序的设计策划来协调,新中式沙发设计也是如此。

3.3 以取形传神延意的方式追寻意境之美

美学家宗白华提出对意境的三个层次:“直观感相的渲染”、“活跃生命的表达”、“最高灵境的启示”。简单理解就是表层静态的具体形象,中层动态的精神意想,深层意境的天人合一。设计新中式沙发则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完美体现这三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3.4 注重传达新中式沙发的设计语义——中而新

设计语义可理解为关于艺术设计造型语言观念的传达,发挥设计语言和符号的作用,并使这种语言能为受众所接受和喜好,它体现了设计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传达新中式沙发的设计语义,是建立在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价值和意义之上传情达意,强化人文要素。

3.5 开拓新中式沙发的创意方法

运用创新设计的方法,比如极限法、去繁法、精简法、功能组合法、仿生法等。

4 新中式沙发设计的创新方法

一些学者认为新中式家具应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中国传统家具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二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针对新中式沙发设计而言,基本的表达指传统中式沙发的现代化和现代沙发的文化赋新,当然其前提是充分理解民族性和时代性、本土化与国际化这一基本关系。

创新的方法有如下四个:

4.1 功能的多样化

人体工程学的宗旨是必须以达到舒适、安全和高效为目的进行设计。充分考虑人体尺度和使用者的姿势等要素,使人在沙发上的状态最佳。沙发在功能设计上趋向于追求可调性、可变性和可组合性,如适合几种坐姿、增设一些附属设施,扩大使用范围等。

4.2 传统造型形态与装饰图案的符号化

传统造型形态与装饰图案的形成和产生受到文学、艺术、宗教等多方面影响,蕴含其背后的是经过历史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一般运用抽象简约、打散重构、移植拼贴的手法使其产生新的艺术形象和典型性符号。其形式具有现代特质,但文化内涵却是中国化的。

4.3 材料与技术的多元化

沙发的材料主要有蒙面材料和结构材料两类。沙发设计中强调原始自然就选用真皮、毛麻类天然面料;采用织物布艺则具有花色繁多,图案丰富的效果。现代沙发的框架已从单一的木框发展到曲木、层压木、金属以及塑料等多种材料构成的框架。电镀的钢管或扁钢或铝合金制作的框架,工艺简单,形势多样,显得轻巧,采用的较多。目前,出现了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新材料的主流是高分子材料,如有机玻璃,积层塑料板、各种聚氨基树脂、天然和合成的橡胶制品、各种发泡的树脂,各种合金,各种新型的玻璃等,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而新技术则表现在数码技术印刷的装饰、激光切割、超高压水切割等,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沙发设计新中式表现的可能性,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雕花、编织、印花以及造型形式来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生活方式。

4.4 结构的标准化与拆装化

新中式沙发要进行批量化大生产,就要加强对结构的研究,使之向零部件规格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将沙发各零部件的信息编号入网,尽量考虑零部件的互换性和模数化,如长、宽、高参数尽可能相同或成比例,并以此来达到沙发结构的拆装化。这样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运输方便,节省成本。

目前,国内也有一些值得推崇的新中式沙发设计的典范,如联邦沙发(本文插图)。它不仅仅是沙发而已,其造型、色彩都是深含寓意的,充满着文化内涵,暗喻居家待客之道。在注重功能尺度、靠背曲线和软垫性能的前提下,联邦沙发更追求造型的多样变化和个性特征。如软垫层的组合,过渡和叠加,外形的变异,色彩的搭配,以及采用非结构性木材构件的外装饰等,均为现代居室沙发造型开拓了视野。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新中式沙发将使沙发企业实现从制造——设计——创造的跨越,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和中国的创意产业。(原文刊载于2009年第1期《家具与室内装饰》杂志)

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家具谈现代中国风格家具的创新与发展

北京林业大学张帆

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对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艺术设计的发展有着本质的影响和推动,中国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十分丰厚而悠久的文化底蕴,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延续性最好,影响最广泛和深远的文明。中国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丰厚土地的滋养下也蓬勃发展,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美学传统和审美情趣。

家具是一种深具文化内涵的产品,它与文化的关系可谓密不可分。中国家具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有过曾经的辉煌,而今也正经历着不可否认的没落。中国的明式家具更是世界家具史上璀璨的瑰宝,以其永恒的魅力而占有重要的一席。但是现代的中国家具,在国际上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重振中国家具业当务之急就是要重塑中国品牌,因此也就引出了业内、业外人士对“现代中国风格家具”的热切呼唤。家具同其它工业产品一样,不可避免地受文化、审美、意识形态等的影响,所谓“家具风格”也正是某地区、某民族、某个时代文化内涵在家具上的某种程度的体现。传统文化对中国家具风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想重新创立中国家具风格,就必须以中国的文化为发展根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树立属于我们自己的风格。

1.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具的影响

家具同其它工艺美术品一样,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和民族特征。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在家具的风格样式、结构工艺、材料及装饰手法上,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中国古代家具不论是孕育浪漫主义的楚式家具,或是表现圆润华丽的大唐风貌的唐式家具,还是饱含文人气质、古朴典雅的明式家具等等,都深深地打下了中华民族的烙印”。中国传统家具风格的演变,在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变迁。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

一种文化的产生必有其特定的背景,与时代、民族、地域息息相关。中国历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曾长期占有统治地位。“靠天吃饭”成了人们理所当然的一种生活态度,中国人自然而然地将自己与天地联系到了一起,这种意识长久以来影响了各个艺术门类。因此具有深奥哲学思想的《周易》美学、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以及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及审美观的基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同时中国人还主张“以理节情,情理结合,注意行为举止的理规风范,崇尚稳重端庄、温文儒雅的品行”。这种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在许多艺术作品和器物的设计种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正如中国传统绘画,讲求‘道’、‘气’、‘虚’、‘无’,主张‘天人合一’,在造型上不求形似而注重意境的渲染。含蓄、圆润,讲求意境与情趣,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在艺术作品上最显著的特色。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也孕育出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无尽的财富,珍视传统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也是我们当代人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

1.2 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家具的影响

基于这样的文化观念,中国传统家具在形象思维上就与西方古典家具有很大的不同,强调家具在意境

上的渲染作用,善于用写意的手法提取其它器物和建筑上的精华部分而加以简洁和浓缩,表现的是一种含蓄深刻、着意于形的美。与中国绘画和书法相似,中国古代家具也追求含蓄的美和由内而发的韵味,具有文人风范。如屏风原本的实际作用是屏蔽风寒、分割空间,但后汉李尤在《屏风铭》中却说道:“舍则潜避,用则设张,立必端直,处必廉方,雍瘀风雅,雾露是抗,奉上蔽下,不失其常。”在这里屏风已不仅仅是一件简单的家具,而成为儒家道德伦理的一种具体的象征,它包含了中国文人试图从家具中寻觅某种精神和道德的力量(图1)。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古代家具中随处可见,又如圈椅是中国明式家具的典范,其“上圆下方”的造型又可以被理解为源自中国古代“承天象地”、“天圆地方”的哲学观念(图2)。中国传统家具还将《周易》的“阴阳互动”的思想蕴涵于家具的造型之中。在造型、装饰的美感上,往往也是追求美好的比例,变化中求统一,繁简相宜。直线和曲线的对比,方和圆的对比,实与虚的对比,尤其是明式家具,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外柔内刚”的气质,如:方腿内显方而外倒圆;圈椅扶手的曲线先敛后放;三弯腿看似柔美,实则有马步的蓄势(图3)。

除了造型,家具的细部装饰手法上也可见文化的印记,如传统家具的装饰图案题材丰富多样,其中还常见有关仁、义、礼、智、信的情节故事,或者吉祥含义的图案。这些装饰图案已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家具的装饰效果,而是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观念意识和审美情趣及当时的物质和科学技术等。

从家具在室内空间的布局上来看,明清以来的室内配置,一般都遵循儒家的“中庸之道”,讲究“不偏不倚”,因此家具的件数,都是成双成对的。皇室则以宝座为中心,左右对称,民间则是以供奉祖先牌位的条案、条桌为中心,左右也对称。这也恰恰体现了儒家思想注重人伦教化,上下尊卑的等级伦理秩序(图4、5)。

2. 中西方文化及文化对家具影响之比较

2.1 西方文化理念及对家具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源自不同的社会背景,经历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因而也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西方的绘画、建筑、工艺美术等艺术风格的形成也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独具特色。追溯西方古典家具所处的文化背景,其传统文化观念是基于“神人立约”的宗教观念,追求的是人向神、自然的虔诚的奉献。在形象思维上更多地用哲理观念去衡量家具的造型及其结构等方面,表现的是一种理性和现实的美。与中国传统家具以线造型的手法不同,西方的家具更多是以体、块为造型的基础,重视家具个体的夸张气势,善于单纯地去模仿建筑式样。在家具的装饰上极力采用狮爪、鹰、牛、羊等形象来装饰家具,以显示神或帝王的端庄和威严,起到一种接近宗教情绪的净化作用。

西方的家具演变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一种宗教情绪的寄托。在古罗马家具身上,透过战马、雄鹰与胜利花环可以看到罗马人阳刚的气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男性化的艺术形象。中世纪家具则折射出浓厚的宗教色彩,哥特式教堂显示了宗教教权的神圣,而哥特式家具又装饰了教堂的室内,纵向的线条、平板状的座面、高耸的靠背,朴素挺直但十分庄重的造型都在渲染着宗教的神圣。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家具与西方古典家具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不论是在审美观念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形成了东西方不同的家具风格和审美意趣。

2.2 中西方家具风格的相互影响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其传统文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又屡屡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不断丰富充实和变化发展。表现在家具风格上也不乏相互影响的实例。西方受中国古代家具风格的影响也是渊源已久。17-18世纪,随着中国外销艺术品大量输入欧洲,中国的传统家具风格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欧洲巴洛克及洛可可的家具艺术风格。杨耀先生在其论文《明式家具艺术》中曾指出:“西洋家具在式样上,有许多地方是受到我国家具的影响。在理论上他们也承认这一点。欧洲人经阿拉伯与印度人的转介,与我国非正式通商。这在宋、元时代,当时我国的家具艺术正在蓬勃发展时期,自然不免流出国外。此后明、清之间,因传教士往来更替,也会有些东西文化交流的踪迹,在英国安妮皇后式(Queen Anne)和乔治早期(Early Georgian)的椅子上,可以见到这种影响。法国路易十四与路易十五式的家具,也曾受到同样的影响。”

3.从文化内涵的角度谈“现代中国风格的家具”

中国家具在经历了古代家具的辉煌之后,渐渐落后于了时代,新的时代呼唤新的风格。如今的中国家具已淹没在对古代家具的简单复制和对西方外来家具的疯狂模仿之中,重塑“中国风格”确是当务之急。

现代中国的家具风格必须以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为基础,本文上述章节对家具的精神功能、中西方传统文化对家具的影响的论述也正是想说明,风格不是主观臆造的,民族的传统文化正是设计者创作的思想源泉。

3.1 植根于传统文化

创造现代需要透析过去,对传统没有透彻的了解就不可能开创出现代的中国式家具。传统文化是积淀的,这种积淀是我们可遵循的思维源泉。有传统文化为基石,作品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文化也面临着新时代、全球化等诸多问题,但积淀在传统艺术作品中的情理结构和中国的人文精神依然能引起很多当代人的认同和共鸣。这也说明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影响,而且是割不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中国的家具业出现了新的面貌,但现代家具在一味追求机械化生产、强调经济效益、开掘实用功能的同时,却常常会忽视了情感的体现和精神的寓寄。因此在当代设计中“文脉”、“人性化设计”、“民族化与国际化”、“地域性”这样的主题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以及国际化与民族文化的交融,并强调在高科技的设计中突显高情感。因此当今的设计师当然不应忽视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只会使设计出的家具失去灵魂和依托,是不会具有民族性,也不会有持久永恒的艺术魅力的。

3.2 把握时代脉搏

但现在人们一提到“中国风格”,往往会习惯性地联想到明清家具或“红木家具”。而将中国传统装饰符号简单叠加,或堆砌传统材料,成了当今很多家具设计者或厂家的惯用手法。这一现象使越来越多的人在对“现代中国风格”的理解上走入了误区。开创中国风格不仅仅意味着对传统的刻意模仿,这样的设计只会走进死胡同里去。设计应该以现代的生活为基础,自然而然地将中国文化的根和西方文化之长融合起来。我们需要的不是对传统设计的单纯的简化或忠实的拷贝,而是用一种进化的方式,对过去的特点,做出延续,对历史中、传统文化中的本质形象进行提炼。家具的发展和演变有其自身的轨迹,它随历史时期的变更而不断更新、演替。现代生活方式较之古代生活已有巨大变化,家具风格、功能也应相应变化。要创造“现代中国风格”,必须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把握时代脉搏,提出新的观念,设计新的生活方式。

3.3 吸收外来文化,立足民族迈向国际

中西方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是相互影响,互为补充的。中西方家具风格也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外来的理念。西方现代家具的设计思想以新材料、新技术为先锋,中国的家具业面临这样冲击的同时,必须以一种从容坦然、而又审慎理智的态度去面对。吸收外来文化营养,加强各民族间文化艺术的交流必然有利于传统民族风格的更新发展。在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人文背景下,如何融合东西方文化来架构现代的家具设计,是探讨“现代中国风格家具”中重要的一部分。

当今中国家具不是完全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需要充分的挖掘。当今的设计师必须正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文化背景,以中国民族文化为载体,并融入现代文明发展的气息。这样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和艺术追求将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中产生。设计者应从模仿和东南西北大同小异的怪圈中跳出来,并以开阔的胸襟面对世界家具设计领域,在古今文化交融与中西文化合壁的构思下,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中国风格家具!

当代家具设计中本原文化运用

西安美术学院刘亚国

家具作为室内陈设的主要设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具,同时也是一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从中国文明发展史来看,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最为辉煌的时代,而明式家具尤为突出。明式家具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物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比较突出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文化的特点与内涵。因此,明式家具,无论是在造型上,材料上,装饰上,工艺上都体现出传统文人文化的特有追求;自然而空灵,高雅而委婉,超逸而含蓄的韵味,透射出一股浓郁的书卷气。

1中国传统家具的价值

中国历代家具的特质,在于它不仅仅通过各历史时期的演变、完善,其服务于人类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出在其特定环境里形成的不同的艺术风格,在现存的如数众多的明清家具中,比较集中的体现出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沉重的历史文化价值,这就使家具成为中华民族值得骄傲并珍视的

文化遗产之一。

世界各国的博物馆都把中国家具作为重点收藏,比如美国大都会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内专门辟出一个展厅,把苏州园林和中国家具布置其中,非常震撼。

美国明那波里斯博物馆,将苏州古建筑原封拆完后,再移至博物馆里重新搭起来,并放置中国明式家具,在馆入直接呈现出一座苏州小院,在美国的博物馆中把中国文化供起来,让人们瞻仰学习。

1996年纽约佳士得拍卖一场中国家具,共107件,折合人民币1个多亿,连大带小平均每件100万元,当时这个价格给所有中国家具界的人一个震撼,这不仅仅是经济价值,更是中国人所有才智,文化积累的一个体现,一个坐标,这场拍卖里最昂贵的一件家具是一座大地屏,当时成交价110.25万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1000万元,令所有家具人觉得不可思议,我们的家具能卖出一座楼的价钱。

可一百多年来,由于诸多原因,我们远离了自己的家具文化。今天,当面对古人如此丰厚遗存的时候,我们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和无限的敬意。

2传统家具的回归

传统家具如何以应有的尊严回归我们的生活空间,如何在传承中国古典家具人文精神内核的同时,以革新后的造型和与环境相和谐的姿态才能赢得更多的掌声。生活是具体的,除了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活当中的实际需要,反映到家具上,就是要求其功能和款式更贴近生活所需,功能要求多元化,符合日益丰富的生活内容,要求符合人体工程学,使人们在使用中倍感舒适,款式要求符合日益强烈的个性审美所需。

而以功能为主简单的现代家具,是在工业革命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物资缺乏时期的情形下,人们只仅仅为了满足基本的功能要求而流行,中国在七八十年代组合家具的出现,是文化大革命后,人们对家具追求的一个新的起点,但总的来说,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家具是缺乏个性的,如同人们的穿着,一般千篇一律。

现在许多设计师企图利用中式传统风格的家具来营造一种中国的古拙清雅的文化氛围,然而由于不得其要领,这些家具的造型与功能和现代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几乎格格不入,这就要求设计师即要有很深的文化修养,特别是对本土文化的深层理解,还要设计师对现代材料熟悉,并了解各种材料的深加工等各种工艺流程,实际上对于本土文化的理解应是所有艺术工作者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当代家具设计两个方向

3.1以中国传统家具为本,对传统家具做材质与款式的时代更新(图1.2.3)

中国传统家具装饰的象征结构模式包括象征符号和象征意义,即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象征系统,指具体的象征事物和相关的象征性行为,传统家具中的象征符号包括:装饰的母题象征,色彩象征,形式象征和功能象征,深层结构是指象征符号的象征意义,即传统象征符号的文化观念表达,它根据人类的心灵,隐藏在文化现象背后的“无意识”层次,最能反映人的普通心理。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始终追求吉祥美满的生活方式,古时以祭祀为“吉事”,祭祀之礼为“吉礼”,称善者贤人为“吉人”,帝王人居之地为“吉土”,如日子为“吉日”、“吉月”等,中国装饰艺术的寓意特征是在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中即在礼乐文化的氛围中被强化的,在装饰艺术中,图案纹样,都表达了一个专题“吉祥”,“吉祥”本意为美好的预兆,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吉祥观念主要包括“纳福迎祥,驱邪避恶,多子长寿,升官发财,喜庆如意,长命富贵等。

中国的福禄寿图案,重视结构形式的运动感和生命感,不追求自然形象的逼真摹写,又不在乎自然形象的形态,它追求的是具有吉祥意义的抽象美以及具有吉祥意义的韵律美,它力图通过中国语言中所特有的谐音来表现人们心目中的追求与愿望,将谐音物及字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打造新的民族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吉祥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先进的设计手法,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通过市场调查,我们知道有57.9%的人对中国传统家具有兴趣或很有兴趣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潜在市场,更得要的是56.1%受访者能接受中国传统家具不一定非使用红木不可,这是非常重要的答案。

家具设计的造型所以能够给人以美感,也是基于它的形态,色彩材质三个方面因素,任何家具的造型都是通过材料去创造形态的。没有合适的材料,那独特的造型则难以实现,就家具的形态色彩材质而言,其实是依附于材料和工艺技术的,并通过工艺技术去体现出来,家具材料有二大类,一为传统材料(如木、

竹、藤、席等);二为现代材料(如塑料、金属、玻璃、碳纤等),材料不同,使得家具在加工技术上带给人视觉和触觉上的感受不同,由于材料本身固有的特性,通过人工处理令其表面质感更为张扬,使光滑的材料有流畅之美,粗糙的材料有古朴之貌,柔软的材料有肌肤之感,这些材质的处理还能使家具产生轻重感,软硬感,明暗感,冷暖感,因此我们可以说家具材料的恰当运用,不仅能强化家具的艺术效果,而且也是体现家具品质的重要标志。

家具设计强调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的有机结合,例如金属与玻璃等人工材料与实木、藤竹等自然材料搭配,人工材料的精致,规整与竹木藤等自然材料所体现的手工痕迹相映成趣,传递出一种都市人性化的品味,将粗犷与细腻精致与粗放,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中体现一种质感的对比,通过不同材料的视觉反差,让人品味到不同材质的各自韵味,以及呈现出家具设计的材质之美。

硬木配合其它人造木材或合金,树脂等通过合理设计,现代结构及现代工艺技术的采用,所制作出的家具,既符合国家标准,也能与国际对家具质量的要求接轨。

而使用另一种材料,透视材料:包括亚克力、玻璃等也将是继续发展的一种趋势,一种是完全的通透,另一种是在透明的表面下它可能会体现出一种精致的结构,这种设计手法在很多家电及电子产品中应用较多。

现代人喜欢求新求异,传统家具的创新设计方法与方式应不拘形式,但也不能仅局限于提点花样翻新和表面形式的模仿简化,神似胜于形式,要从家具整体关系上去体现出传统家具的永恒价值和文化气质,关键在于主次关系明确和层次划分清楚的造型统一效果,新中式家具由于受设备与技术工,人们生活节奏成本等影响,纹样装饰比传统家具要简洁许多,新中式家具要求视觉中心,力求传统符号具有典型性,力求醒目,次要位置相应简化淡化处理,并采用现代材料,主次搭配得当家具整体感觉才会越强,现代家具更倾向于运用对比因素,如线条的疏密,面积的大小、空间的虚实、质地的软硬,色彩的冷暖等诸多强化对比手法的运用。

3.2以现代家具为本,引入中国传统纹样的基本元素,进行创新(图

4.5)

作为当代的家具设计还应该加入更多的中国传统纹样,如云纹、回纹、瑞兽等纹样造型与西方实用主义相结合,创造出舒适实用的现代中国家具风格,很多中国家具设计大师都曾说过“当代家具如果少了中国传统纹样就失去了富贵感”。

把这些耳熟能详的“符号”创造性的重新运用于现代家具设计中,主要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这不仅仅是点缀和装饰的需要,更是文化的传承和超越。

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而艺术与技术,又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虽然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与设计师,总是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阴影,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里程碑,但传统文化还是如影随形,随处可见。因此,任何传统文化,都必然对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并通过艺术与科技或直接或间接对现代设计产生连带的影响。

就设计趋势的五点见解——广州大学室内与建筑环境艺术系主任吴家敏先生:

(1)重品质轻繁琐,简约主义家具将继续流行,以简洁、实用、明快、时尚的设计手法,以“简约”为主要出发点,用一种高品质的简单手法净化家具设计的审美内涵。

(2)文化和原创并存,独一无二的个性家具,将引领时尚,以“度身定做”的原创设计手法,创造出具有文化内涵和主题风格的,并与室内环境空间相配套的独一无二的个性家具。

(3)现代和传统融合,现代中式家具将大行其道。它既尊重了传统和本土的艺术,又是传统审美和现代艺术的结合,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但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4)演绎人本与科技,新奢华主义家具,将占领高端市场,新奢华主义主要反映在高科技的应用和转代为生活的高标准,高新技术的完善配套,科技是用来确保家具设计的人本性、安全性、环保性和智慧性。

(5)提倡健康环保,绿色生态,家具将更多地走进家庭,通过艺术与科技的应用,强调家具材料的生态,环保理念,减少木材,金属,皮革等天然材料的使用,选择无污染易降解可再生的健康环保材料,提倡“以人为本,以环境为重,以生态为伴”的设计理念,从舒适、健康、环保的概念出发。

只有植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实现中国家具的原创设计,而深刻认识中国传统

文化,必须了解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界古老文化传统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其中家具文化作为这个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通过祖先们的劳动创造,还形成了一段段各具风格特色的独特形式,对历代家具的研究,会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趣等,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对东西方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世界家具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原文刊载于2008年第10期《家具与室内装饰》杂志)

传统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 对传统图形, 要得“意”而忘“形”地继承,不是照搬照抄,而在于体会它的意味,创造出新的东西;在肯定本土文化的同时,又不囿于传统的樊篱,应该借鉴国外一些精妙的设计内涵,从形式上升华。

[关键词] 传统图形平面设计得“意”而忘“形”传统文化发展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极具民族特色的图形。从原始时代的洞窟岩画起始,传统图形演变出多样又统一的格调,带有浓郁的东方民族的特色,成为传统文化中一个典型的代表。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中说道:“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寻找各种方法,用视觉符号来表达思想情感,用图形储存自己的记忆和知识,为信息带来秩序和清晰性,使信息的传达与交流简单化,快捷化,深入化。”中国传统图形是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如下的基本精神特征:——缘象寄情。中国传统图形所描绘的种种形象,通过象征、隐喻、谐音或借助文学故事等手法,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情感;

——和中之美。中国传统图形没有纯抽象,也没有纯写实,美丽而不艳俗,愉悦而不狂热,体现了中国哲学中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关系;

——圆满完好。将理想化的美好的意义寄寓于图形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乐观自信和理想主义的性格。例如“太极图形”、“六子争头”、“子孙万代”、“因和得偶”等等,都寄托着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与期盼。传统图形正是借助于用一定的物象来表达一定的精神内涵与情感特征,从而在当代平面设计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展现着独特的风采。

传统图形作为力量、权利、生命、吉祥的象征,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海报设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国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先生的个标就是由中国传统图形中的“四喜图形”变化而来;凤凰卫视标志得意于古代传说中的神灵鸟——凤凰;而在靳埭强先生的海报中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激情碰撞。这许多生动的例子说明了中国要屹立于世界平面设计之林,成为世界设计强国,必须要发挥本民族的特性,走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单一的模仿对中国本土的设计毫无益处。

鲁迅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阐述了这一观点:“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我们设计出具有中国气派的作品,才能凸显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要在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正确地弘扬本民族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一条适合于中国平面设计发展的道路。祖先留下如此光辉灿烂的文明,我们不仅要很好地继承,更要让传统图形发挥出更大的功效,有更大的发展。

继承不是固守传统。要继承,还要发展。我们的问题还有很多。一个好的作品,绝不是今天看了一个概念、一个图形、一本书就能设计出来的,那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对中国传统图形文化的学习,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否则不会有好的作品。中国是典型的东方民族,擅长圆道的、整体的、辨证的思维,我们在了解传统图形的同时,还必须要了解哲学、文学、历史、民族等知识,尤其是了解同时代的艺术,才能更好地利用传统图形资源。肤浅的传统文化知识,必然会导致设计作品浮躁、设计之路闭塞。

中国传统图形散发着迷人的光芒。但在运用传统图形作为平面设计的元素时,要得“意”而忘“形”。《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对“得意忘形”的一种解释是:谓取其精神而舍其形式。欧阳修《试笔·李邕书》中说:“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古人尚且有如此认识,何况我们?“形”指物象的外形与结构,学习传统图形只掌握“形”是不够的;“意”通常是指物象蕴涵的气韵,

在平面设计中就是整个画面表现出来的意境与氛围。“形”往往是孤立的,“意”则能传达整个作品的精神。我国古代敦煌藻井图案极其绚丽,它受西域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并且融合了唐代特有的风格,形成了具有浓厚的西域风味的传统图案,但绝不是对外来文化的直接照搬照抄。《辞源》中对“得意忘形”的解释是:其实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可以说它是认识事物陶冶情操的至境。我们认识事物,要从“形”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实践。这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意”,必须经过反复的推理判断来完成,所以说它是认识事物的至境。

当然,在现代的平面设计中能如此运用传统图形的作品还是不少的,就拿LOGO来说吧,靳埭强设计有限公司的标志与王府饭店的标志都吸收和运用了中国古代盘长图形的精华;中国联通的标志以传统的中国结为设计源点,展现了人们追求真、善、美,彼此携手共进的良好愿望;尤其在“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这一作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此标志以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与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人物结合起来,造型简炼,神采飞扬。这一标志似印非印,潇洒飘逸,充满张力。“京”字若隐若现,寓意飞舞飘扬、光辉灿烂的北京,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神韵。

要超越,必须要对传统图形得“意”而忘“形”地继承,并不是照搬照抄,而在于体会它的意味,用原由的东西结合新的思想去创造出新的东西。继承和发展应该科学合理而非唯我独尊;要在设计中对本土文化肯定的同时,不囿于传统的樊篱;应该借鉴国外一些精妙的设计内涵,留心国际审美时尚,多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从形式上升华,形成国际间的对话与交流。一味盲目推崇西方设计流派的设计风格、设计精品,我们是要坚决反对的;同时也应该反对保守、固守传统而不虚心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通过借鉴和吸收他人长处,取长补短,为走有中国特色的平面设计之路而努力。

家具造型设计的文化底蕴探析

洛阳理工学院郭红玲

家具作为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文化艺术积淀的物化形式。它反映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家具造型设计,是家具产品研究与开发、设计与制造的首要环节。家具造型设计是对家具的外观形态,材质肌理,色彩装饰、空间形体等造型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并创造性的构成新、美、奇、特而又结构功能合理的家具形象。

1家具造型的社会性和时代性

作为人类劳动结晶——劳动产品而言,家具造型表面上反映的是家具产品,但本质反映出来的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宗教、信仰、法律、社会习俗和道德伦理,家具是人类文化的见证和缩影。考察任何一个时代的家具都必须将它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中,我们才能理解它。同样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设计师,在其设计中也必须注入时代精神,体现时代文化。

中国明式家具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一直受到世界的关注。究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造型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中国古代的某些思想又与当代世界的生活观念不谋而合。明式家具大多是在文人的指导下由工匠制作的,每一件成功家具无不融进了设计者的思想、性格,比较突出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士族文化的特点和内涵,体现了虚无空灵的禅意,是中国古代以道家为代表的人文思想在古典家具上的体现。因此,明式家具无论是在造型上、材料上、装饰上、工艺上都体现出传统文化。明式家具在选材上,追求天然美,不做过多的雕琢。明式家具对天然木材的使用与古代文人崇尚自然的精神境界完全契合。而且,在制作家具时,凡纹理清晰美观的木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位,并常呈对称状。明式家具在造型上,注意整体尺寸的良好比例关系以及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这些造型特征反映了古代中国所强调的天人合一、整体平衡的观念。明式家具运用曲线较多,曲线形式代表着包容和含蓄,正好与当时的文化取向相融合。明代家具的装饰手法有雕、镂、嵌、描,装饰用材包括珐琅、螺甸、竹、牙、玉、石等,根据整体要求,做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层次分明,线条均匀,具有一定的吉祥寓意,除了反映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外,也反映了该时期家具制作的工艺美和技术美。

2家具造型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不同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生活方式孕育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如北欧家具(图1.2.3)所体现出的对天然材料的追求其实是和当地特有的地域环境以及多年来所形成的民族文化特性密切相关的。作为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载体,中国家具(图4.5.6)与西方家具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西方家具在发展过程中,样式灵活多变,善于汲取各种不同文化元素。家具风格往往以一个地区或国家为中心,迅速波及周围的地区和国家,呈现出跳跃式前进的特点。而中国古代家具风格的变化伴随着朝代的更迭,显示出一脉相承的发展历程,后代家具往往是对前代的延续与升华。中国清代皇帝使用的龙椅彰显了地域文化,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中国是一个皇权集中制的国家,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威严,在制作龙椅时向人们传递着一些抽象内容和象征价值。龙椅在形态上比一般的椅子宽大,外观方正规矩。制作椅子采用名贵的颜色深沉浑厚的珍稀木材,椅子上面还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处处显示出皇家的优越感和震慑力。

3对传统与历史的弃扬

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不同的生活和生存方式,也孕育了不同的设计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文化传递上。尽管文化的地理环境不同,人类先民对自然界中的一些基本样式和形态似乎情有独钟,多喜好用螺旋壮、波浪壮和简洁的动物形态来装饰和刻画他们的工具,这些自然、流畅、原始的样式反映了人类心灵感受上的某种共通性。共通性和多样性是设计文化的一体两面,由此可以感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家具形态及其装饰符号始终在传达和表述着一定的文化信息和社会属性。如古埃及国王宝座上所雕刻的狮头狮爪、象牙宝石所镶嵌的图案,常常代表着它的权威性、神圣性和宗教性。家具产品的设计应当是本国的文化的一种延伸,所以信息时代依然要保持它的文化和传统,保持自己的个性,在发掘传统的过程中加入现代的因素,增加文化的元素。

中外历代传统家具的优秀造型手法和流行风格是全世界各国家具设计的源泉。通过研究、欣赏、借鉴中外历代优秀古典家具,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家具造型发展演变的文脉,从中得到新的启迪,为今天的家具造型设计所用。同时,高档古典家具的造型款式的精美工艺,在今天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用现代的计算机仿真制造技术可以大批量复制生产,从前只有皇宫贵族才能享用的古典高档豪华家具,现在可以满足一部分喜爱古典、豪华、高档家具顾客的需要。要全面借鉴学习古今中外的所有优秀家具文化的营养,最终设计创造出具有中国风格和特色的现代中国家具。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如果只是停留在家具的局部装饰上,或者只是将造型在传统样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是一种对传统的浅层次模仿。真正的好设计应该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并和现代文化进行融合。

4对外来文化的交融

世界经济一体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世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尽管中西方文化体系区别很大,但它们有各自的生命力和包容性,从而存在了交融的基准。目前,中国设计、生产出的家具与欧洲家具工业大国如德国、意大利等相比,在设计、做工上均存在明显的差距,形成这一差距的原因不是设备、原辅材料的不同,而是目前我国家具行业对现代家具的认识存在文化上的封闭。国外著名设计大师如丹麦著名设计师瓦格纳、芬兰现代设计大师库卡波罗等都在尝试从中国古典家具中汲取营养,并设计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风格的家具。我们也必须以人为本,以和谐自然为前题,运用西方现代艺术与设计思潮的优秀成果完成创新活动。

5文化科技水平的影响

家具的发展与同时代的科学文化水平、生产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在古代手工业技术发达时期,生产效率很低,材料多局限在木材。古代家具中座面有时用藤、棕、丝线等编织而成,细密而透气,座面在受压后随人体曲线自然下凹,体现出科学性。明式家具多用“S”型靠背,与人体的脊柱曲线惊人地吻合,这一点很类似于现代人体工程学对设计的要求。进入工业化时代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造型越来越丰富,一些新技术如航天技术、纳米技术等都在家具行业中蓬勃发展。个性独特的新型材料的不断问世,给设计师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力。如20世纪初铜管椅子的出现打破了木制椅子的格局,产生了自由弯曲的变化;40年代美国人发明的压模成型的胶合板椅,形成了审美新形式。

6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研究

文化价值观是影响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共同的价值观会形成共同的消费模式。设计师在设计家具时应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使用者对产品实用价值和象征功能的需求。构成整体市场的全体消费者在外部环

境和内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自我概念和相应的生活方式,而后产生相应的需要和欲望,从而影响消费决策过程。每个企业都要针对市场进行合理定位,通过市场细分选择终端客户,从文化、心理、社会多个角度研究金字塔阶梯型的消费行为,有针对性的进行家具造型的个性化设计,找准产品的开发方向。(原文刊载于2009年第4期《家具与室内装饰》杂志)

崛起于逆境中的泰式家具设计

何明

从上世纪末到现在,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泰国一改其廉价仿制品“胜地”的旧日印象,逐步成为倍受国际瞩目的时尚创意之国。“泰国设计”已远远超越了“泰国制造”,成为如今泰国的新卖点。从家具、时装、珠宝到生活用品,独具创意与特色的泰式设计正以其柔和的魅力影响着世界潮流。而泰国风情的家具设计近年来更是风行世界,点缀人们的生活,有很多泰国设计师赴欧洲家具展参展,其作品获得了一些欧美、日本设计大奖的肯定。

一、逆境中激发设计的崛起

叫人肃然起敬的是,这股泰国现代设计的新力量缘起于1997年的金融风暴,逆境中建立起来的团结力量。经济低迷促使当时的设计师面临失业困境。但主张和谐、融合崇尚佛教的泰国人却未因此而消沉,上至政府,下至平民,纷纷开展经济自救行动。泰国政府积极倡导“创意与文化”鼓励民众与企业发挥既有的传统价值,重新出发,用全新的角度与方式赢取市场。泰丝和其它手工业制造等泰国传统的产业开始与旅游业结合,推向海外,并告知世界。创意、设计产业因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植与支持,开始迅速发展。

于2005年成立的泰国创意设计中心(TCDC),表现出泰国政府鼓励创意产业的积极态度,其市中心的便利位置、丰富的设计资源和定期举办的各种特展,为热爱设计的人士提供了更好的获取资讯的条件。而为了协助民间企业发展自有品牌,泰国开始举办一些特色展览,如家具及室内设计展(TIFF)、礼品展(BIG+BIHFair)和一村一物展(OTOP)等,这些都给本土设计师和品牌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机会。

在民间,众多泰国设计师聚在一起成立了设计与项目联盟(Design & Objects Association),聚集了各个领域的设计师,并以创立及营销自有品牌为目标鼓励原创设计,积极参加国际设计竞赛与展览。如今,许多联盟内的品牌均已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与欢迎,其中如Y othata、Planet 2001等已成为知名家具设计品牌。

二、传统融合现代的创意风格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泰国一直充当着世界OEM工厂的角色,也被视为是“仿冒品之国”,根本没有自己的设计与个性。泰国设计之所以有今天在国际设计舞台的一席之地,最重要的在于泰国设计师与企业开始寻找自身传统在现代设计上的作为,不断地创新,并结合自身的优势为泰国风格设立新标准。

1)传统工艺打造现代元素

传统手工艺长久以来都是泰国的强项,由于手工业发达,古典泰国设计有很多丰富的细节,你可以从大皇宫里的装饰感受得到。的确,这个国家似乎从来不怕“锦上添花”,连街上的计程车也是色彩斑斓,但现在的泰国设计师不会照搬传统,而是在这些传统中寻找灵感和平衡点。新的泰国设计更加注重发挥既有的优势,利用精湛的工艺来塑造自己产品的独特性,避免盲目去追赶具有高科技与创新材料优势的西方国家,而独辟蹊径地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发展之路。

现代泰国设计善于利用传统的手工艺制造出符合西方审美情趣的产品,利用本土的资源优势,并结合国际元素,从而创造出泰式设计风格。泰国的家具设计形式前卫,但无论是材质还是做工都是传统的泰式,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之美、融合之美,使泰国家具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用泰国的传统文化来融合西方的元素,创造出的新泰式风格柔和、舒缓而简单、随性,这便是泰国设计吸引世界眼球的独特魅力,知名的Planet2001、Y othaka等设计最能代表此一风格。年轻的泰国设计师Korakot Aromdee,这个在曼谷念设计课程的渔夫之子,利用了家乡人编织捕鱼器的技术,设计了多款造型优雅的灯饰。“这不但能给家乡人带来额外的收入,通过设计则让我看见平时看不见的美,生活中确实有很多的东西等待我们挖掘。”泰国丰富的手工艺传统给了本土设计师不少灵感,而设计师则通过现代设计方式激活了这些古老的民间智慧。并且,在如今过度工业化的时代,人们更向往手工设计,因为手感是机器生产不出来的。

因此泰国设计因其质朴的制造工艺也在当前“返璞归真“的风潮下与设计相得益彰,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2)传统取材契合现代理念

正如东南亚其他地区一样,发源于传统手工艺的泰国设计,常见物料大多取材于大自然,比如棉、丝绸、竹及藤等,特别是藤、麻等更能彰显泰国风情设计的典型材质。设计师非常善于运用自然资源,无论是直接使用自然材质的家具、家饰类产品,还是将自然元素运用于商品上都独具特色。而这些天然材质的运用,也契合了当今人们追求环保,向往自然的生活理想。

几年前,Planet在欧美市场推出了一批藤条制作的椅子,一经推出就立刻受到了顾客的欢迎。这些用藤条编制的椅子小巧而朴实,取材来自泰国本土的天然材料,正是这种传统而现代的设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泰国的家具设计受到宇宙万物的鼓舞启发,且取材于本土资源与素材,其淳朴清新的风格如同东南亚风情给人以自然原始的印象一般。品牌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才能赢得人们关注,而自然气息与原始风味是其区别于其他品牌的独特之处。举例来说,藤制家具满足了都市人亲近大自然的渴望,将大地之母的赐予与人工巧手制成的作品引入家中及办公室,让人们可以呼吸到东南亚的纯净空气,并带来生命力的气息。随着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成为流行,在许多高级场合,摆放此类风格特殊的设计师作品,已成为高格调的代名词,而家具不再只是实用取向,更具备艺术展示价值。泰国设计师融入国际主流文化,一方面是将独特的自元素发挥得恰到好处,另一方面,就是把传统材料中融入现代环保理念,让家具设计做到自然而不粗糙,好看也好用。

3)传统文化包容多元风格

在全球化的语境中,设计与民族性的关系不只是表面地在设计上呈现民族符号那么简单,泰国有通晓本土经验的设计师,也有吸收西方设计思想的新锐设计师,为了让泰国的设计更具竞争力,更大众化,更具亲和力,泰国设计师采取了包容的文化态度,在处理设计时,产生了新的设计特色,即东西结合的融合风格。这一立足本土,又具有其他美学特质的多元融合风也符合世界一体化的融合趋势。

在泰国,传统与多元文化的融合受到人们的鼓励,只有秉承优良传统,接受现代多元文化风格并持续变化,才能引领潮流。单纯的复制与模仿,毫无特色与个性,永远是处于跟随的角色,泰国在这10年里的改变,正是因为抓住了这些要点。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不断地学习与交流,是泰国设计赢得市场的关键。而与国际接轨,也需要泰国吸收更多其他国家的长处。进入国际市场,首先要了解需求与喜好,所以泰国的设计师会经常参加各类国际家具展会,推出新品,让更多的国际买家了解他们的产品,同时也拓展自身的国际视野,了解整个国际市场的需求。泰国的设计是根据需求而设计,但并不为需求失去自己的特色,文化的根是不能丢的。高科技与新材料是他们的弱项,但泰国利用精湛的手工艺与当地的材料优势来弥补这一不足,同时也打造出泰国设计的独特点,差异化竞争是泰国设计探寻到的新路。近5年来,Crafactor就因其简约现代的几何式设计外观,绵长而丰富的泰式文化内涵成为国际市场上耀眼的泰国家具品牌,而首席设计师Eggarat Wongcharit曾当选Silpakorn大学年度最佳设计师,其产品先后获得2005WallPaper第一设计奖,以及2006泰国国际家具展出口奖等。

三、变废为宝开拓的创新之路

泰国地处热带,盛产木材,因此木制家具曾是泰国家具的主流产品,橡木、柚木、杉木等都是适合制造现代家具的原料。然而2006年上半年,泰国家具出口受阻,泰国家具在美国和日本大约有50%的市场份额被其他国家占有,原因是橡胶木价格上涨了35%。面对原材料涨价和劳动力短缺以及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泰国家具业从改变原材料方面做了积极的举措和大胆的尝试。

带领泰国家具第一个打入欧美市场的设计师素旺(Suwam),在Design & Objects联盟里扮演着带头大哥的角色,其代表作就是用布袋莲(water hyacinth)编织的手工家具。

布袋莲是世界十大害草之一,繁殖太快,层层堵住水道,泰国政府每年都要花大笔经费清除。素旺本来只是鼓励乡村居民参与整治,可以得到政府补助脱贫,却灵机一动,研发出布袋莲家具,他把臭水沟里的害草改变成充满东方和热带风情的手工家具,并创立了Y othaka品牌,席卷全球家具业。10年来欧美吹起环保风,布袋莲家具也无意间变废为宝,开创了10年的流行。

现在,素旺又再次开发出泰国南方一种类似芦苇的蕨类Y an Lipao作为家具材质,同时着手科技感的塑胶家具设计。他没有忘记环保的职志,研发出可以回收利用的塑胶——PE聚乙烯。素旺的塑胶家具同样让人惊艳,塑胶材质竟然也能散发淡淡禅意的东方风情,而下一个目标是研发纸制家具,因为他想让自

己的家具更环保。但他始终没有忘情布袋莲,要通过设计让布袋莲跳出田野的形象,融入现代感,为泰国家具业开拓了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目前泰国的设计界一片蓬勃,民间积聚了一定的能量,泰国政府也及时伸出援手,把泰国的创意往海外推销;泰国的风华,是温柔可亲的热带南国生活美学;泰国人的团结和爱国精神,令他们的产品加分——这些作品都是在逆境中绽放的创意,也是贫困中磨练出来的生命力。泰国正用自己的故事告诉世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资源可以很贫瘠,也可以很丰富,而端视自己是否珍惜,是否对自己有信心。

论建筑设计的传统、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袁涛

[摘要]民族性和世界性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敏感的话题。尤其在设计领域,怎样对待这两性,怎样继承与发展,怎样使两者很好的融合,为现代设计服务,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设计哲理和每一个设计师的使命与责任。[关键词]建筑设计民族性世界性传统时代特征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的文化和现代设计要走向世界,为其他民族所喜爱,必须具有强烈的中国特点和中华民族个性,在文化交流和现代设计中,只有在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展示民族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样的文化和设计才能走向世界。

一、民族性与时代性

在灿烂而浩瀚的中华文明中,精美独特的民族建筑设计独树一帜。闻名于世的故宫、颐和园、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独领风骚的皖、苏、浙民居,以及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五大民居的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杆栏式”、云南“一颗印”和客家围屋等民间建筑。它们或宁静壮美,或玄机暗藏;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回廊迂转,庭院深深;机关算尽,巧夺天工。是世界建筑设计史的奇迹。就其展示的民族设计特色而言,它是中国的;就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而言,它是世界的。它们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民宅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它们独特的民族特征,时代意义和赋予哲理性的设计才使它们走向世界。它再一次阐述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设计哲理的正确性!

设计文化的民族性。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形成与其他民族不同的语言、习惯、道德、思维、价值和审美观念,因而也就必然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设计文化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设计文化结构的观念层面上,它反映了整个民族的心理共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环境造成的不同的文化观念,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自己的设计活动和制品中。

设计文化的时代性。

一个民族共同形成之后,便形成了漫长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历史进程的不同阶段上,该民族文化分别会表现出一系列的时代性特征,主要反映在设计文化的组织制度和物质外层上。

设计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既是内容又是形式,反映在设计文化结构的物质和心理层面上。一般说来,物质层面更富时代性,因而是最活跃的因素,最易被人们所接受,所流行。心理层面具有较强的民族性,较为稳定而保守,因而变化较为缓慢。要成为世界性的设计必须有两个特色:一方面,必须具有鲜明的本民族特征与民族个性。也就是说,中国的设计必须具备强烈的中国特点和中华民族的个性。另一方面,设计必须具有鲜明强烈的时代特征。只有具备了这两方面,中国现代设计才能走向世界,为其他民族所喜爱。

二、传统与发展

传统与发展,是一对矛盾。如何在设计领域,继承优秀民族传统并使之得以有效的保护和发展呢?首先是继承,传统是发展的奠基石,传统托起了发展;其次是吸纳,在多元化设计时代的今天,发展和吸纳现代文明,“洋为中用”,使民族文化更加灿烂和辉煌。尊重民族传统,又在其发展中融入现代时尚。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设计师们的义不容辞责任和使命。

目前在许多设计领域,外国人对这种理念的理解似乎更好一些。如在建筑设计中,上海金茂大厦的造型,就是中国古建筑造型与现代建筑设计的优秀范例。金茂大厦由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SOM”(SkidmoreOwings&Merrill)设计,从金茂大厦的壮观造型,就可以感受到设计师在将中国传统建筑手法与现代材料的完美结合。据说美国人在接手这个项目的投标任务之后,着手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并不是去研究该项目的技术问题,而是力求寻找一种现代超高层建筑与中国历史建筑文脉相沿袭的结合模式。一方面,他

们在中国寻找古代高层建筑的图片,最终选定了西安的大雁塔作为构思上海金茂大厦的基点。另一方面,又研究中国另一个最著名的古建筑群——北京紫禁城的平面布局,将金水玉带的吉祥格局巧妙的引申到金茂大厦的形体设计中。建成后耸立在浦东的金茂大厦,其修长稳健的体形确实使人能联想到古老的大雁塔的身影。它接近基座部分的最下几层的跌水处理,也确实能体现出中国古代平面布局中曲水环绕的古建筑规划方法。最终使金茂大厦成为了体现东方塔形建筑风格与现代科学技术完美结合的超高层摩天大楼。民族与世界的融合,就会在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另一种设计理念:“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备受争议的中国国家大剧院,经过了设计方案竞标,最终采用了法兰西机场公司(ADP)保罗·安德鲁的设计。

就其设计方案而言,这是一个富有创意和创造性的作品,在一大片草地围成的方形湖畔上,浮出一座由玻璃等材料组成的半透明、椭圆型、外壳呈银白色、曲线的建筑物,地面上没有大门,要进入大剧院,必须通过长60米的透明水下长廊。长廊上方是湖水和蓝天白云。在冬日,湖面上晶莹剔透的冰雪与银色的建筑物交相辉映。(尽管这个项目由于技术、材料和造价等问题和民族化等诸多的因素,曾一度中断了施工。但我们仅从设计美学意义上说,这应该是一个富有创意的设计。)这样的设计,首先是世界的,它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艺术感染力。那么,它是否与民族性相悖呢?

回溯历史,上千年的中华文明就是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理念中不断延伸中发展的。当然,从中国国家大剧院的竞标、投标、中标和建造、修改设计方案的整个过程中,也反映了对外来文化的抵制与宽容。中华民族文化历来都是在与外来优秀文化的交流中,相互补充并汲取精华,这一点已被历史所证实。同样,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球越来越小,民族文化间的隔阂也随着各种文化的渗透、交融,正在逐渐缩小。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他们自己不仅是本民族的,同样也是世界的。如法国卢浮宫中由华裔建筑设计家贝聿铭先生设计的玻璃金字塔,不是也很好地与传统的法国建筑友好共处吗!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贝聿铭在建筑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采用了玻璃材料,既增加了采光的表面面积,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为地下设施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享誉世界,取得极大成功。在多元化设计时代的今天,无论是吸纳西方现代文明“洋为中用”,或者是寻找东方古代文明“古为今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的自律性和历史使命感,应该是设计保持“民族性”而产生“世界性”影响的关键因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差别化“个性”,并以具有“民族”生命力的历史文脉,来耕耘人类“共性”的心灵,取得“世界性”共鸣。回望历史,一个伟大而又健康的国度总是具有自信和开放的文化心态,传承民族与面向世界。参考文献:《中国国家地理》.2006.1.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作者单位:云南昆明理工大学)

浅谈艺术设计的民族文化价值

作者:佚名

随着商品经济与商业文化在当前社会中的发展,中国的文化状态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在当代艺术设计中反映得异常明显。意大利设计师吉奥·庞蒂曾经说过,本土传统的设计语汇将成为一个国家设计的重要纬度。贝尼·斯帕克也说过:“德国以科学的名义出售设计,意大利以艺术的名义出售设计,斯堪的纳维亚以手工艺的名义出售设计,美国则以商业的名义出售设计……”这些“名义”的内涵体现的就是一个民族本土的设计文化。如今,民族文化显示出了它对当代设计发展的巨大作用。它不仅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语义和美学内涵,更能成为一个民族或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标志。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及各方面的交流,人们已经意识到在当代社会语境中本土文化的价值。因此,各国的设计在世界多元的文化语境中都力求挖掘与利用自己的民族文化,以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国家形象,本土文化的价值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巨大的话语资源和文化资本。如何认识自己的文化,如何认识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价值,如何发展自己的文化,已成为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作为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发展的设计,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包括中华民族政治、经济和审美在内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无论我们承认不承认,任何设计都受益于某些本土的设计传统,都无法摆脱作为历史环境中的设计文脉的影响。总之,一种民族文化的展示已成为当代世界设计的主流。

设计文化与民族性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是在自己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积淀而成的价值体系,同时也是这个国家或民族进一步发展的根基。一个民族的总体文化系统是它自身创造的不同形态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既包括非自然形态的物质产品,也包括思想、观念等文化性的精神产品。一个民族的总体文化都从这两个方面表现出来。无论是物质形态的外在形式,还是观念意识的内在形态,都是社会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作为人类特定社会的行为体系,设计是物化形态的创造行为,当然也属于文化的范畴,它“不仅通过创造性的活动生产一种物质性的需要,而且还以一种自觉的方式创造人类的文化”。在工业技术和大众传媒迅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随着现代生产和消费的变化,设计与文化已结合的更加密切,可以说当代设计就是在创造一种文化。

不同地域环境、不同社会形态生活的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体系,因此也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标准。在当代社会的文化语境中,设计作为一种物质性和文化性的创造行为,因此也必然建立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上,也必然顺应着某种文化的发展脉络。回顾世界设计发展的历史,放眼当代各国的设计潮流,我们发现民族文化的印记无处不在,它渗透到了一个民族的每一个个体和行为的每一个瞬间。无论是德国的理性思想,还是法国的浪漫主义,无论是北欧富有人性化的设计观念,还是美国具有商业气息的设计语汇,都渗透着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质。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随着设计产品在全球经济和文化语境中的民族身份意识的增强,当代设计中的民族认同已被越来越重视。如何把民族的文化运用于当代设计,如何整合自己的文化资源,已成为当今每一个国家设计的重要课题。

今天,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设计和设计文化,首要的问题是要保证自己的民族文化意识。这正像日本物学研究会在展望21世纪设计发展时所提出的那样:“比全球性观点更重要的是对本土文化的重视”。

中国现代设计的状况

中国的现代设计起步较晚。自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化”现象的升温,作为集科学、文化和艺术于一体的现代设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商品、市场、媒体和消费构成的多元商业文化氛围。所以,我们常常在今天的设计创作中感受到这种“全球化”带来的商业气息,无论是建筑设计、工业设计,还是平面设计都很难看到具有民族文化气息的设计作品。一味地模仿,一味地照搬、一味地拼凑,造成了设计艺术语言的混乱。一方面,在形式、内容上对西方的克隆。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展现出来的只能是美国式的商业文化。另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表面的照抄,如众多北京的高层建筑将两种不同文化风格拼凑在一起,就象一个老学究身穿西服,头上却顶着个很传统的帽子。中国的设计不是西方现代设计的翻版,不是“中国的装饰加西方的结构”。中国的现代设计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中国当代设计,民族文化中的政治、哲学和美学价值等是其得以生存发展的内在依据。中国的当代设计理应与本民族的文化构成相联系,理应与中国社会存在的文化环境相联系。中国的设计无论采用怎样的形式语言和结构图式,其精神最终也应维系于自己民族的文化模式。

综观整个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少的优秀作品,他们真正做到了将民族性元素和现代设计很好地结合,如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群,包括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它们与天安门浑然一体,500年的时间差距却是那样地和谐,流连于此,你可以细细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静静感受文化交融的潜移默化。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和谐相处。在平面设计上,也有很多成功的设计作品,如北京申奥的标志,既考虑到五环的因素,又对其进行了演绎,五种颜色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盘长”方式相互联结在一起,体现出五大洲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未来的寓意。整个标志又呈打太极拳的人形,这又体现出中国古老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虽然我们申奥成功已经成为过去,但此设计却能成为体现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中国邮政的标志设计来源于古代篆字“邮”的变体,将其拉伸倾斜,赋予其动感,取“鸿雁传书”之意,使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高效、快速的传递特点。其绿色的应用,又给人安全与可靠的感觉。中国铁路的标志设计自开始使用,就一直伴随着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它由变形的“工”与“人”字体组成,既构成了火车头的形象,又暗含着铁路路轨的形象,造型简洁和谐,识别性高,“更可贵的是确切地表现了鲜明的人民铁路的内涵”。再如中国银行标志的设计。这些成功的设计作品,我想能够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新的世纪是一个交流的世纪,越来越广泛的经济合作带来的不仅是消费者的便利和企业家的利润,还伴随着文化的沟通与融合。文化之间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表现在设计上也更加突出,设计的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在现代社会保持自己的文化个性,在设计中体现自己的文化感,才是民族新文化发

展的出路。总之,只有真正认识了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价值因素和它所具有的现代意义,我们也才能真正创造出自己的当代设计与设计文化。

参考文献:

[1] 《中国美学史》(第一卷)/李泽厚、刘纲纪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当代设计的艺术文化学阐释》/李建盛著/河南美术出版社。

浅谈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摘要:本文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所起的借鉴作用谈起,论述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蕴涵的文化表现形式及其寓意,反映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发扬,把其内在的精神元素融入到当代艺术设计之中,使当代的艺术设计更具民族性与文化性,探讨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艺术设计民族文化传统装饰纹样吉祥观念

当代艺术设计,是人们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到改善周围环境,以人为本从满足基本需要到精神层次的需求以及寻求更优化生活方式的迫切需要,并且当代艺术设计也是作为一种广泛应用而具有活力的社会审美存在,是由当代社会大众审美与非社会大众审美交融渗透构成的,它由社会审美动机与非社会审美动机所引起,并由社会审美能力与非社会审美能力所实现,具有高度的象征性、自然性和浓缩性,是最能透射出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设计类艺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并且已经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设计师的创作思维。

一、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所起到的借鉴作用

1.将传统民族文化精髓借鉴到当代艺术设计当中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对当代艺术设计起到了借鉴作用。著名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靳埭强先生强调这种融合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在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深刻理解上相融合。例如其设计的中国银行的标志(附图1),整体简洁流畅,富有民族性、文化性的同时又具有时代感,标志内包含了中国古钱的形象,暗合天圆地方之意。中间一个巧妙的"中"字显现中国银行的招牌,易于识别。这个标志可谓是靳埭强融会贯通东西方理念的经典之作,也是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借鉴到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典范。(附图1)

因此,在当代设计艺术作品中除了应当注重那些非大众审美价值因素,如科学知识、经济利益、生活需求等,更应当注重理性而富有情感魅力、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因素,使感性需求为理性所引导而走向民族性、文化性,充分领悟传统民族文化对当代设计的重要作用,古为今用。

当代一些有责任的艺术家对传统民族文化保留着深厚的情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始终具有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就需要当代的设计师们立足现代,发扬传统民族文化,在艺术创作中充分发挥设计元素的传统性与时代性,使之个性与共性合二为一创造富于生机的当代艺术设计,抒写出富有中国气派的设计理念。

2.中国传统文化的寓意对当代设计师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自身的关键。不论古代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事物都一样地心存向往,因而传统文化蕴含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理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佳作。例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附图2),采用的就是源于佛教“八宝”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涵义,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着现代通信网络,寓意着信息社会中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信息畅通无阻,同时也象征着联通公司的事业无以穷尽、地久天长。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使现代艺术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气,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再例如北京2008年申办奥运的标志(附图3),该标志没有对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查艺术特有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与中国传统印章篆刻的形式相结合,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民俗风采,同时也得到了全艺术界乃至全世界的认同。又如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附图4),借用了原始社会时期彩陶上的凤鸟纹样,并使用了中国图案特有的“喜相逢”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民族色彩和文化底蕴,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

体现了现代媒体与社会各界交流合作的特色。再如中国移动企业标志(附图5)采用了吉祥纹样“回纹”,通过“回纹”显现移动企业的企业特征,寓意畅通无阻碍。还有近些年来,服装业“中国风”的回归也反映了这种趋势,人们每逢年节时候在大街小巷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唐装互相传递祝福。这些都反映了现代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此类例子充分说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所起到的不容忽视的影响,同时也给予当代设计师在艺术创作方面极大的启示。

(附图2)(附图3)

(附图4)(附图5)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倡导民族文化和先进文化,抵制腐朽,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打造新的民族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达到传其“神”、扬其“辉”,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民族的、传统的符号其内在寓意即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设计更具民族性、文化性与社会性。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艺术设计的源泉

当代艺术设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被设计对象所接纳,也就是与大众的审美观念产生共鸣(共识)。民族文化性是众多审美要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点我们可以从源远流长的设计历史中找到答案。

透过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延伸脉络,我们不难看出,艺术设计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地受到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而更新拓展,它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中华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将会不断加快民族传统艺术发展的步伐推陈出新,充分展现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最终使我们的设计成为大批有时代特性和具有传统文化精神元素的新产物。

1.从历史进程看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叠合及承接

从原始社会的图腾文化开始,体现人类对于生活的信念和热爱,这一点与当今现代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内容,企业精神、行为规范、企业标志、吉祥物、标准色、象征图形等在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同现代企业所追求的企业内部员工凝聚力和互助精神以及追求品牌个性也是一致的;在商代得以广泛应用的青铜器通过其精巧的雕饰,给人以富丽严肃的印象,花纹的题材也是反映民族的徽记,这些日趋复杂的器物文化也反映出传统文化在社会影响中的一部分;传统民族文化中装饰纹样中以吉祥、圆满为主题是在汉唐兴盛起来的,汉代是吉祥图案发展的集成时期,也是装饰整体上脱离夏、商、周严谨规范进入世俗化的一个转变时期。此后千百年来,“吉祥、圆满”就一直成为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的主题,唐代盛行的对鸟、对兽图案纹样中,便明显有和美、完美之意。至明清为高峰,凡事必求吉祥如意,吉祥、圆满几乎成为艺术设计及创作的唯一内容,这是淡化其宗教神秘性而将生命保障的形式世俗化、表象化的结果,也是当代艺术设计中多数应用吉祥传统民族文化的原因之一。

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历史进程的不同阶段上,该民族文化分别会表现出一系列的时代性特征。只要我们承认艺术设计文化的承接性和发展性,就有艺术设计文化的时代性存在。这源于艺术设计文化首先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是该民族各个时代的设计文化的叠合及承接,是以该时代的现实的物质社会为基础,是传统民族文化的积淀和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融合统一,也是历史文化性与现代艺术性的融合统一。

2.从表现形式上看当代艺术设计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得到的借鉴和启发

在当代艺术设计中有许多设计灵感来自于传统民族文化,从表现形式上看中国传统的水墨艺术在当代设计师设计作品中应用较为广泛,由此不难看出,从传统的水墨艺术到当代的艺术设计,其内在的传统艺术元素及文化内涵已成为当代艺术创作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

传统水墨艺术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有着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并且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设计师的创作思维,水墨艺术通过其自身的审美特点与艺术语言对中国当代艺术设计起到了影响和借鉴作用。

靳埭强先生一直在自己的设计中探索中国水墨元素与设计语言的交融,追求构图的简略与传达的丰富

性的融合。靳埭强先生在海报《自在》系列的创作中,趋近自然的水墨语言与表达主题的物体共同出现在画面里,其画面元素安排风格各异,或行云流水,或憨态可掬,或自由自在,或木讷若拙,无不契合“行”、“坐”、“睡”、“吃”、“玩”等生命之真谛,给人以气韵生动之感。曾经在包豪斯执教的瑞士设计师约翰?伊顿(Johannes Itten),就认真研究过中国北宋时期水墨艺术理论,并要求他的学生学习中国水墨。韩国著名设计师安尚秀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谈起他的设计理念,引用了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理论中的两个术语:“计白当黑”和“虚实相生”,肯定了在他的极具现代感的设计中,有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以及中国哲学的影响。内地设计师王序认为水墨艺术对他最大的启发,在于处理空间与处于空间之中的物体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他说:“我很欣赏古人在水墨画中处理鱼和水的关系,没有画水,但是人们仍然能理解鱼在水中游。我想这些对我来说应该是很有启发和借鉴作用的。”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水墨情结,以及对水墨元素的独特语言和审美智慧的借鉴所产生的成功范例,正说明了这一点。水墨艺术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意象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设计领域中新突破。

在当代艺术设计中,设计师们追求以简约主义来构成艺术创作自身特点,使艺术创作诉求集中于一点,画面元素简明扼要,尤如运用水墨等形式表现技法,给人以诗一样的意境,展现当代设计师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显示其高雅的文化品位和人文情怀。从以上各位设计大师谈及他们的设计、创作与中国传统水墨的渊源关系时,尽管表述的角度、着重点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同时都拥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水墨“情结”,并且这种“情结”影响着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实践。由此可见,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是可以从中国传统水墨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和借鉴,并使当代艺术设计既具有强烈现代性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及文化性。当代的艺术设计要以本民族传统的审美心理为支点,寻求虚实相生的水墨境界,为当代艺术设计注入一股新的生机,让它激起艺术设计的千层涟漪、谱写出传统文化与现代相结合的美妙乐章。

3.从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看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影响

当代艺术设计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既是内容又是形式,传统文化时刻显现着其民族性,任何民族的艺术设计文化的形成都是一个民族设计文化系统,而不同的艺术设计文化系统里都包含了一些共同的民族文化因素,也包含了一些不同的文化要素,前者表现了艺术设计民族文化的普遍性,后者则表现了艺术设计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每一个民族的传统艺术设计文化,又都有其地域本土文化的部分。这是一种艺术设计的文化观。

地域本土文化设计,所指的实际是设计师在本土所处环境通过缜密思考,而逐渐形成的设计思维。无论当代设计多么具有时代特性,由于地域,思维,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的设计风格,地域本土的文化对其设计形成了相当意义上的影响,所以,设计师所处地域文化决定了它对设计的认知观。当代设计师若能立足于本土文化来完成艺术创作,那么其创作的作品也必然带有本民族的思想理念及本土文化底蕴,通过这些令广大群众领悟到历史发展的文脉。现代设计观念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无论形态还是形式上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着一定的渊源。我们知道现代西方艺术设计的诸多流派均来源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现代艺术设计风格,而这些西方近现代派艺术在其启蒙时或多或少地受了东方艺术的影响,特别是中国传统民族艺术所强调的散点透视,虚实疏密,留白等形式和形态上的处理方法,对于它们的启示是不容置疑的。

丁绍光是艺术界东西文化相融合的代表,他把现代重彩画(附图6、7)这风格带到了国际,获得了国际舆论的认同。他为中国传统艺术在国际上觅得一方立足之地。他的画以浓重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特征,采用历史与现实熔铸、现实与幻想交织、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重构的方式,创出了特殊画境,强烈地表达了他的人生感悟、哲学思考与审美追求。他的艺术既有民族的文化性,又有对异文化的兼容性,通过对异文化的了解来反映中国文化,在跨文化的对话中,理解、吸纳、融合异文化的营养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丁绍光作为艺术家,以其杰出的艺术创造而蜚声国际,不但为民族艺术的发展开拓了新路,也是为中国传统艺术走向国际取得研究的多方面经验,为达到东西文化相融合找到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契合点。

(附图6、7)

三、中国传统吉祥观念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和谐统一的整体意识和“求善求美”的美学行为,认为万事万物都必须是和谐统一的,都遵循同一个本质规律的,因而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始终致力于“以整体为美”的创作,将天、地、

人、艺术、道德看作一个生气勃勃的有机整体,以人的情感赋予自然界,并且借物抒情,“以形写意”,“形神兼备”,达到一种“求全美满”的美学观念。在传统图案的题材和构成形式上,集中表露出我国古代人民“善始善终”的处世哲学。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不重“写实”重“传神”,不重“再现”重“表现”,提升为“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是中国人文化意识和形态处世哲学观念的体现。体现了中国人对吉祥幸福的向往和至善至美的民族本质。

“吉祥”做为一个延绵千万年的永恒性装饰艺术主题是在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中即在礼乐文化的氛围中被强化的。在装饰艺术中,无论是图案纹样或是装饰的图画,其寓意归根结底都为“吉祥”。

“吉祥”本意为美好的预兆,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周易·系辞》有“吉事有祥”之句,《庄子》也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说。由此可见,吉祥是对未来的希望和祝福,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吉祥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万事万物存有祝福的心理和对美好生活向往,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装饰艺术追求至善至美的本质。

装饰纹样的吉祥主题不仅表明了人对于未来的向往,即使吉祥主题的装饰在传统观念中仍具有理想性的一面,它还是具有其现实性的。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曾这样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其中那火红的对联门笺就是古代人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并且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剪窗花、贴年画、五彩丝缕等等传统装饰艺术都充分说明了其深层的装饰动机是创造一个吉祥化的世界,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表达一种对安定、和谐、康富生活的企盼。

吉祥观念就是将中国传统的纳福迎祥、驱邪避恶、多子长寿、升官发财及喜庆如意等吉祥理念应用到艺术设计之中。中国传统中的吉祥之物繁多,例如龟、鹤、鹿、象、龙、凤之类均为吉祥动物;松、竹、梅、桂、石榴、合欢、茱萸之类均为吉祥植物;还有如意、银锭、寿石、礼器之类均为吉祥器物,表现形式多是以图案、纹样形式出现的吉祥图案、纹样、图式。吉祥观念表达了人们追求的各种美好愿望,以至于达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四、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意义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国际间的交流日趋频繁,随着现代设计的高速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日益加强。设计师们可以一方面积极、大胆学习借鉴西方科学文化精华,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则需要努力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在造型、纹饰图案、工艺、材料、色彩等多方面借鉴古代传统文化艺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中国地位不断提高、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广泛交流中外文化,当代设计潮流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贵族化、高档化逐渐转向平民化、个性化。这给现代艺术设计、现代生活的审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构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艺术现象,即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以极其独特的形式内容渗透到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艺术设计不在是奢侈品而是以简单富有民族性的个体走进了平常人家,成为时尚、品位、个性的象征。

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是使艺术设计具有民族性、主张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关键。当然这种应用,并不是对传统艺术进行简单的拷贝,而应该充分认识和了解传统艺术与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文化艺术,让传统文化艺术成为我们进行现代艺术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设计出具有强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

设计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着传承关系。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的令全世界瞩目的灿烂文化,正是今天设计师们需要寻觅的根与源。现今的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要求艺术设计不断推陈出新,寻求古典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兼容并蓄,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与切入点,如传统文化中的图腾、文字、装饰纹样等都具有某种象征性,都可以为传统艺术在现代艺术提供直接的创意启示。

随着时代和社会文化形态的不断丰富,经济活动方式的不断改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众传媒的日益增多,当代设计师必须在全球意识和人类文明体系的大前提下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构成的良性基因,以敏锐、超前、延伸、综合的理念与世界的艺术语言相接轨,在注重客观、尊重自然的条件下,借物咏怀,把热衷于传统文化的热情发挥到极致,于平淡中开拓本土文化的进程,最终建立起以民族性优良传统为基础的艺术设计体系。

谈舞蹈中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融合

目录 标题 (1) 引文摘要 (1) 一、前言 (1) 二、舞蹈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内涵 (2) (一)舞蹈民族性的内涵 (2) (二)舞蹈时代性的内涵 (2) 三、舞蹈中民族性与时代性融合的意义 (2) (一)有利于扩大影响范围 (2) (二)有利于与世界接轨 (3) (三)有利于舞蹈创新,实现新的突破 (3) 四、舞蹈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策略 (4) (一)结合生活实际,寻找灵感 (4) 1.仔细观察劳动人民动作,从动作中寻找美感 (4) 2.大量观看民族舞蹈视频,从中汲取灵感 (4) 3.留心自然生活,从植物和动物中寻找美感 (4) (二)去粗取精,保留优秀民族文化 (5) 1.突出民族特色,体现舞蹈的地方性 (5) 2.突出文化特色,展现舞蹈的独特性 (5) (三)借鉴国际舞蹈动作,大胆改革创新 (5) 1.借鉴国际舞蹈桑巴舞中的“闭式摇摆”步伐动作 (5) 2.借鉴国际舞蹈伦巴舞中的“开式扭臀”动作 (6) 3.借鉴国际舞蹈加衣布中的“脚掌旋转步”动作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谈舞蹈中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融合 摘要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多样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中国舞蹈多样的民族性。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舞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如何融合,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在阐述了舞蹈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民族性与时代性融合的意义,最后从结合生活实际寻找灵感,去粗取精。保留优秀民族文化以及借鉴国际舞蹈动作大胆改革创新三个方面,对舞蹈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有效促进我国舞蹈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舞蹈民族舞蹈融合 Abstract China has a vast territory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diverse culture constitute the nationality of Chinese dance and varied.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Chinese Dance nation and times how fusion is need to think about the problem.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ance nation and Era Connotation on the basis,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nationality and times of integration.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life reality and find the inspiration, discard the dross and select the essence to retain excellent national culture and with reference to the international dance moves a bold reform and innovation three aspects, to dance the nationality and the times of the combination of strategies were discussed, hope to be able to effectively promote our country dance The development of dance. Key words dance dance 一、前言 中国传统舞蹈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这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国传统舞蹈形成了完整的舞蹈体系,并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舞台。但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舞蹈陷入了低谷,若想对中国舞蹈进行复兴,就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保留原有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时代相结合,适应时代的发展。 目前,国内关于舞蹈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研究较不少,但学术界对舞蹈的发展方向却众说纷纭。中国舞蹈该何去何从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对舞蹈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中文摘要: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差别在于:并非一切民族额都是世界的。新世纪里,面对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传统,我们要从根源、借鉴与融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继承传统在艺术领域中的重要性并把它发扬光大。 关键词:民族艺术传统民族性世界性辩证关系艺术发展中国 引言: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我认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开。二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正文: 一、艺术的民族性 (一)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 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艺术的民族性来自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来自民族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①而民族精神的差异性就必然造就民族艺术的多元性。艺术的民族性,是艺术成熟的标志。 针对西方和东方这两个代表文化详细谈论,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 (二)首先,不能盲目的接受西方文化。主张“全盘西化”,对待艺术传统的民族虚无主义态度和在西方现代文化冲击下不顾国情和自己的传统盲目照搬现代诸流派艺术,则是在落后状况下民族自卑心理的表现。这种态度除了反映出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无知,同时还包含着一个误解——即将经济和物质技术上的进步和艺术发展水平混同为一了。 其次,也不能盲目的排斥西方文化,夸耀本国文化。正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大言不惭地向人们诉说其祖其父曾经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时,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同情他,甚至有人会骂他是败家子。先贤

服饰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d16444353.html, 服饰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作者:陈良雨张江刘松华 来源:《艺海》2011年第07期 摘要:服饰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是服饰文化前进的两个车轮,共同撑起和促使我国服 饰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偏颇。要处理好服饰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笔者认为应在服饰文化的继承、交流、冲突、整合上协调发展,使得我国服饰文化能在全球文化一体化前提下朝向多元化、民族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服饰文化时代性民族性 服饰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在全球经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日趋一体化的背景下,其现状和发展必然凸显全球的共性,反映时代特色;但是,服饰是产生在某时某地,为此时此地的人服务,因而必然具有个性,这种个性从大的方面来说即民族性,也正是这民族性,才给予民族自身的特性和存在的价值。所以,当今我国服饰的发展方向应该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朝趋同方向发展;二是在大同发展的背景中寻求民族性和个性。正如《文化学概论》一书所说:“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是文化存在和文化创造的两大支柱。”当今服饰文化的存在和创造同样依托于服饰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因为,服饰文化的时代性反映了服饰文化体现的人类需求程度,而服饰文化的民族性则决定了服饰文化所具有的个性或特色。 纵观当今我国服饰文化的状况,西方服饰文化在我国占据主导,而民族服饰文化则长期囿于传统,所以一定程度上凸显我国服饰文化的存在性和时代的特色,而不多体现其文化的创造性、民族性。要使服饰真正地有所创造、发展,不能单单着眼于服饰文化的时代性,而应是在这基础上发扬民族服饰文化传统,使我国服饰真正能得以创造性的发展,所以,民族服饰文化的研究也就具有相当重要性和必要性。同理,注重服饰的民族性同样不能忽视了服饰文化的时代性,不能脱离了人们的具体需求,而去谈服饰的创造与发展。 要处理好服饰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笔者认为应在服饰文化的继承、交流、冲突、整合上协调发展, 一、服饰文化的继承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程,清晰地表明人类的创造与发展皆是在对历史的继承上进行的,人类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历史的累积。正如《文化学概论》一书所述:“文化的继承使人类可以通过文化继承而达到累积的目的,从而使人类文化无比丰富多彩,并为文化创造提供充足的营养,使人类文化一步一步走向辉煌。”就是说文化的发展,是在对文化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

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244? 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罗丽娜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进入这个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交通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世界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日渐趋同,精神生活也就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成为了大家经常提到的主题,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处在世界各民族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艺术;民族性;世界性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的重要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一对矛盾命题随着社会情势的复杂变动此消彼长,折射出复杂的历史语境及其深层意义结构的曲折变化,意味深长,值得认真思考。因此我将在这里将它作为一个特殊的问题加以简单的讨论。 1.艺术的民族性 1.1 艺术的民族性的涵义 关于艺术的民族性的问题,毛泽东曾经在他的1956年的《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指出:“艺术的基本原理具有共同性,但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民族形式民族的风格。”那么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呢?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1.2 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 由于不同民族有着其自身不同的风俗习惯,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处在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包括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心里状态等),并且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在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了很多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性形成了世界民族艺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局面。这种多元化的局面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 其一是民族艺术种类的多样性。每一种艺术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它必须和多种艺术门类并存,并且相互交流,形成符合这个民族的习性。我们以能歌善舞的草原民族为例,他们的艺术除了舞蹈之外,还有与舞蹈相伴的音乐艺术,音乐内容的诗歌等文学艺术,留存舞蹈形象的绘画艺术等,另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艺术、服饰艺术,饮食艺术等。这些都是一个民族的人们通过劳动,生活所自然产生的一个具有本民族风格的艺术。 其二是各类民族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艺术的风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民族、地域而异,民族风格之下,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地域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等等这也是同类民族艺术交流的基本前提。 同是奴隶社会,在埃及有雄伟的金字塔和巨大的神庙,在罗马有图拉真纪念柱和凯旋门,在中国有象征权威的青铜礼器和朝廷宗庙的礼乐;同是封建社会,欧洲有轻盈俏丽的哥特式教堂,中国则有李杜的诗篇和明清小说;在近代,毕加索的立体绘画与张大千的山水人物画并肩齐放。从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同民族艺术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如果没有这些差异,大家都变成一个面貌,形成一个模式,那我们的艺术世界就会是单调无味。 1.3 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就艺术的发展而言,它没有绝对的、纯客观的,而只有艺术的、弹性的、迂回曲折的。民族艺术更是如此,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不同的风格。对于不同的民族艺术来说,于你是新的,于我确是旧的,于你是古代的,于我却是现代的。各民族之间不是相互绝缘的,各民族的艺术或多或少地受到其他民族的艺术的影响.。一个民族的艺术要向前发展,还要借鉴其他民族艺术中好的东西。 各民族艺术之间的相互交流的结果就是现如今我们的世界存在的缤纷的艺术种类。现我们立足于东方看世界,艺术的交流过程主要体出了三种形式: 第一,东西方的艺术交流。如法国19世纪印象派的产生是取自日本浮世绘对线条、色彩的理解。 第二,中外民族间的艺术交流。如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敦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结合了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和民族的艺术。 第三,中华民族内部的艺术交流。古代的中华民族间的交流主要是农耕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艺术交流。如在西域民族学习汉族的书画艺术过程中就有一位元代的艺术大师——高克恭。他 是畏兀儿人(今维吾尔族),成为了元代米氏云山的代表画家,和他同属一个民族的边鲁,则在水墨细笔花鸟画中独占鳌头。 因此我们仅仅从古老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发展的现状以及她的历史可以很肯定的得出民族艺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的,在交流中彼此融合,使艺术越加的丰富多彩。 2.艺术的世界性 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扩充。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黑格尔说:“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所共赏的。”正因为如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莫奈的《日出印象》和张大千的山水人物画,都是为世界人民所共赏的名作。 3.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当前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在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中国文化应该发展。象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给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展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我们应当看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所以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世界各民族的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开。二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的两个方面。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因为民族艺术曾滋养过他民族文化而藐视他民族文化。正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大言不惭地向人们诉说其祖父曾经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时,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同情他。先贤的荣耀是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它应成为我们今天发奋图强的动力,而决不是我们招摇撞骗的旗帜或涂脂抹粉的面霜。又如孔雀开屏时固然美丽,但却难免会将它难看的部位亦展现无疑。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有明就有暗的对比。艺术应该保持本民族的独特个性。 4.结论 艺术是为了表达感情而产生的,也是为了交流而产生的。在艺术的世界里,每一个民族艺术都是竞技场上的运动员,各有各的优势。各民族艺术必须要立足于时代的现实生活,承担自己应有的社会功能,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使民族艺术具有自身的独特价值。同时我们要面对整个世界的变化,研究外国一切有价值的文化艺术,并善于从中吸收一切有益于我们创造的因素。在当今外来与本土、传统与现代的交错矛盾中,我们既要以开放的、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又要头脑冷静。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艺术,注意与世界,时代接轨才能走出一条具有本民族文化品质和自己独特语言的现代艺术之路。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4132. [2]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A].毛泽东文集(第六册)[M]. [3]吴迈.文化的民族性与文艺的世界性——关于民族的几个问题[M].1996(1):10.

民族性和时代性

新中式沙发的设计探析- 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家具谈现代中国风格家具的创新与发展当代家具设计中本原文化运用 传统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家具造型设计的文化底蕴探析 崛起于逆境中的泰式家具设计 论建筑设计的传统、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 浅谈艺术设计的民族文化价值 浅谈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浅析当代艺术设计的民族性 中国民俗家具与民族风情略论 中国家具创新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中国现代家具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国现代家具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民族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广西少数民族织锦图案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关于符号学和民族文化符号的研究与阐述 民族传统与现代设计的同构 家具设计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家具设计基础理论 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试论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新中式沙发的设计探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学院张丽戴向东 当前,中国的家具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其总产值和出口量逐年增加。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贾清文先生在2008年3月参加“斯帝罗兰”举行的极品沙发鉴赏会时指出:去年在出口家具中,坐具和沙发类占到出口总额的45%,其中以沙发类居多,达到103亿美元。可见,中国沙发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比重不容忽视。中国沙发制造企业在现今如此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之道不仅只在于沙发的大量输出,更要注重质的保证。品牌和文化的价值始终处于企业的内核并成为核心竞争力,中国的沙发产业要奋力走出产业链的最低端和简单的模仿改良,以创意作为新的经济符号,自主创新打造“新中式”这一国际品牌,这种模式应作为企业持续坚持的道路。 新中式沙发顺应当前重视文化的时代背景和现代生活方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也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它是对现代社会人的审美情趣和多元化需求的一种科学认识,反应出设计的人性关怀。 1 新中式沙发 “新中式沙发”是指运用用现代技术、设备、材料与工艺,既符合现代沙发的标准化与通用化的要求,体现时代气息,又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适应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沙发。其主要特性是“中而新”,民族性和时代性兼备,本土化且国际化。“新中式沙发”要以现代的生活习惯和意识形态为出发点,创新性地传承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 新中式沙发的设计源泉——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全球各国文化之间同质化的加速,发掘地域文化精华和民族传统艺术也愈显迫切,现代家具的地区化与传统家具的现代化殊途同归,共同推动着现代家具的进步和丰富多彩。也正是由于这点,一个民族或国家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和传统艺术成了现代家具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宝库。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底蕴是新中式沙发的设计源泉,对其创新性的继承是对新中式沙发“中而新”这一特性的最优化诠释,具体包括内在和外涵两方面。 2.1 内涵 内涵指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美学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是以儒家和道家思想为核心,其它思想作为补充的多元文化体系。儒家与道家的哲学思想和美学理念反应在艺术领域,其精髓归结为以下五点。第一,根本思想“天人合一”,讲求万物和谐;重视人的核心价值,即以人为本。第二,主张“文质兼备”,即要求功能与形式的高度统一。第三,认为“少则多,多则惑”、“大道至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倡导简约风格。第四,主张“道法自然”,崇尚自然之美。第五,追求“韵外之致”和“境生象外”,追求空灵、虚无、含蓄的意蕴和艺术境界。 2.2 外延 外延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物化形式。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通常以建筑、家具、园林、图案及书法艺术等为载体呈现出来。 地域特色浓厚的传统建筑。家具与建筑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关系。中国传统建筑中讲究形制的大门、装饰精美的影壁、造型奇特的门、多姿多彩的窗户、无处不在的雕刻装饰、富于变化的屋顶以及毫不逊色的地面装饰等都是传统文化的生动写照。 神形并茂的明式家具。明式家具的隽永之美来自于中国民族性的设计意识和表现——线条韵律的张力,愉悦完美的比例,朴素和谐的形式,适度的由结构限定的“负空间”,精致的装饰和打磨,还有极其精妙的榫卯节点构造,结合紧密又易于拆除,每个节点的两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彼此留有余地但又互补。同时,充分考虑结构的逻辑性和功能。 时空流动的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注重经营位置和布局,巧于因借,步移景异。运用“小中见大、无中见有、乱中得序、静中藏动”等方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观,艺术的审美观和怡情的价值观。 丰富多彩的传统图案。主要包括具有传统象征内涵和比喻意义的图形和纹样,图腾和宗教纹饰和民族服饰纹样等。它传达着语义信息,蕴藏文化底蕴,对其符号化的提炼则会产生易辨认和易传播的效果。

艺术设计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艺术原理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系部:艺术学院 专业:视觉传达 姓名:李小梅 学号:1043111186 指导老师:唐济川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艺术,当然对于本国家或是本民族的艺术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在专业术语中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 艺术的民族性特点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当然不同的民族艺术有着不同的色彩和艺术芬芳,像是奴隶社会时期,在埃及有雄伟的金字塔和巨大的神庙;在希腊有维纳斯雕像和具有永恒魅力的神话;在罗马有图拉真纪念柱和众多的凯旋门。同样是在封建社会,欧洲有轻盈俏丽的哥特式教堂;中国则有李杜诗篇和明清小说。在近代毕加索的立体派绘画与齐白石的花鸟鱼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还有阿炳的《二泉映月》,埃菲尔铁塔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同民族的艺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世界上有许多的民族,而不同民族艺术的多元性存在是艺术发展的必然律,民族精神是艺术民族性的核心和灵魂,艺术的民族性最重要,最基本的内涵在于是否表达了民族精神,是否用民族精神去观察客观事物,下面来谈一下中国艺术的民族性: 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当然每个民族都有其本民族不同个性的地点、风俗习性。在艺术上也同样表现出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如我国黄河以北诸多地区:天气寒冷,空气干燥,山重旷野,形象轮廓刚劲明显,色彩也单纯强烈。其与南方水木清秀,云烟速漫,色彩轻松流明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故而形成两个不同派系的山水画体貌:金碧辉煌与水墨苍劲的水系和水墨淡彩的南宗山水体系。这些具有特色的中华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从而影响到了诸多东南亚的国家文化艺术。但自清衰落,西洋绘画渗透到中国人的视线后,长期以来,对诸多的中国艺术家发生了较强烈的影响。、 好的地方是中西艺术的交流融合,让艺术的创新发展有更多的空间和表力。然而诸多的艺术者确因而产生了速感。就简单而言,20世纪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多次热烈的学术争论。例如有的同志一概地吸收西洋的所谓科学的表现手法,而对中国纯眼睛感官的观察表现方法不屑一顾,尚且这是对艺术褒读。假如科学的

(整理)艺术民族性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的重要主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一对矛盾命题随着社会情势的复杂变动此消彼长,折射出复杂的历史语境及其深层意义结构的曲折变化,意味深长,值得认真思考。因此我将在这里将它作为一个特殊的问题加以简单的讨论。 (一)艺术的民族性涵义关于艺术的民族性的问题,毛泽东曾在他的1956年的《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指出:?艺术的基本原理具有共同性,但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民族形式民族的风格。?那么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呢?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艺术,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由于不同民族有着其自身不同的风俗习惯,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处在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包括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心里状态等),并且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在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了很多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性形成了世界民族艺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 局面。这种多元化的局面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民族艺术种类的多样性。每一种艺术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它必须和多种艺术门类

并存,并且相互交流,形成符合这个民族的习性。我们以能歌善舞的草原民族为例,他们的艺术除了舞蹈之外,还有与舞蹈相伴的音乐艺术,音乐内容的诗歌等文学艺术,留存舞蹈形象的绘画艺术等,另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艺术、服饰艺术。饮食艺术等。这些都是一个民族的人们通过劳动,生活所自然产生的一个具有本民族风格的艺术。 其二是各类民族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艺术的风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民族、地域而异,民族风格之下,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地域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等等这也是同类民族艺术交流的基本前提。同是努力社会,在埃及有雄伟的金字塔和巨大的神庙, 在罗马有图拉真纪念柱和凯旋门,在中国有象征权威的青铜礼器和朝廷宗庙的礼乐;同是封建社会,欧洲有轻盈俏丽的哥特式教堂,中国则有李杜的诗篇和明清小说;在近代,毕加索的立体绘画与张大千的山水人物画并肩齐放。从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同民族艺术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如果没有这些差异,大家都变成一个面貌,形成一个模式,那我们的艺术世界就会使单调无味。 就艺术的发展而言,它没有绝对的、纯客观的,而只有艺术的、弹性的、迂回曲折的。民族艺术更是如此,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不同的风格。对于不同的民族艺术来说,与你是新的,与我确是旧的,与你是古代的,与我却是现代的。各民族之间不是相互绝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对于“中西文化比较下,所谓的民族性就是世界性吗”这样一个提问,我们可以采取肯定式的回答,即“民族性也就是世界性”,因为任何一个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文化,都是从某一地方开始,为某一民族发明和创造,然后再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其他民族接受和享用的,比如油画就属于这种类型的文化,体育方面则有足球,当然还可以包括科学主义的世界观,从进化论看待人类及其社会和文化艺术的演变等。如果我们把世界理解为东南亚这样一个地理范围,那么中国传统的水墨艺术,包括儒家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从民族性向世界性转变的过程。很显然,在这里民族性在先,世界性在后,其先后关系是不可逆的,而从结果看,世界性肯定也是民族性的,至少在起源和开端上是如此。 对于同样的问题,我们也可用否定来回答:“民族性不一定是世界性的”。这是因为有些文化,由于种种原因,如机遇、创造力、适应度、价值观、权力等,在被某一民族发明之后,永远只为这一民族所使用,消亡之后也没有传播到世界各地而获得世界性,比如我们中国古代建立在虐待妇女的基础上产生的三寸金莲文化,也包括我们的国粹京剧,一直就没有成为世界性的。如果把西方也考虑在内,我们的传统水墨艺术,也还没有进入西方社会,成为他们文化的一部分。 我认为我们之所以可以用肯定和否定来回答这同一个问题,是因为这个影响广泛的说法“越是民族的(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不是一个类似自然科学的命题,不能用是来回答。尽管如此,仍然不影响我们从文化,从艺术的角度讨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问题,只是我们不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只有一种答案,即或真或假,或错误或正确的命题。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回到提出这一问题的历史情境之中,去考察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提出这一问题的前提,以及背后的动机和意图。 马克思在 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就认为,资本主义的廉价商品开辟了一个世界市场,过去封闭的地方和民族也被卷入其中,结果是使“乡村从属都市,东方从属西方”。在1840年之后,马克思所说的问题在中国也成为了一种现实,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强烈的民族意识也因此产生。在此条件下,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也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并有了各种各样的立场所产生的表述方式,如“中体西用”就是其中之一。当中西比较从器物、制度进入到广泛的文化和艺术层面时,“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就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 本文刊载于广西艺术学院学刊《艺术探索》综合版2001年第5期第47至第48页。文章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材料探讨了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提出艺术世界性不等于美国化,也不等于欧洲化。艺术的世界性不以某一国、某一地区的艺术样式为标本,它同样处于发展之中。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无视他民族艺术精华;吸收他民族艺术精华也不是将民族个性消解。我们不能祈求拥有一种包含一切艺术之优点的艺术,应不断吸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以完善和发展本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民族性才有意义,离开这个舞台不仅其艺术的民族性将失去光彩,艺术的世界性也不复存在。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①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②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在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中国文化应该发展。……象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给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展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③应当看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正确认识

艺术设计的民族性和世界性1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①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②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在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中国文化应该发展。……象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给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展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③ 应当看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处在世界各民族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以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开。二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首先,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因为本民族艺术曾滋养过他民族文化而藐视他民族文化。 正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大言不惭地向人们诉说其祖其父曾经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时,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同情他,甚至有人会骂他是败家子。先贤的荣耀是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它应成为我们今天发奋图强的动力,而决不是我们招摇撞骗的旗帜或涂脂抹粉的面霜。当我们夸耀中国画的写意境界如何之高:气运生动、骨法用笔等等,而贬斥西画虽工亦匠,不入画品时,在某种意义上也在承认中国水墨画粗枝大叶,西画精雕细刻。二者相辅相成。有阳光照射就会有阴影存在,这是人们早已深悉的道理。中国水墨画追求无暗面的画面效果,实则是在表达一种理想的追求、美好的向往,向往着这个世界没有黑暗、没有阴影,希冀我们的主人前途明媚、无上荣光。世界上能找到没有明暗对比的事物吗?孔雀开屏时,难免会将它难看的屁股展现无疑。万事万物无不如此。艺术应该保持本民族的独特个性。艺术世界的缤纷多彩由无数不同民族、不同艺术个性的艺术家组成。很难想象有一天各民族艺术失去本民族的艺术特色,全人类仅拥有一种艺术样式、艺术风格、艺术语言甚至表现内容时会怎样。这一天不仅难以想象而且根本不可能存在。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艺术的民族性也会象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千姿百媚一样,呈现出一派缤纷的景象。如果存在一种世界性的艺术样式、艺

音乐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音乐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音乐和其它世界各国音乐,在不同时期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及其产生的影响,辨证地论叙了音乐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进而提出了中国音乐如何走向世界的几点观点和看法。 何谓民族性和世界性?民族性是指文化的地域性、独特性、阶段性,同时又是一种局限性,它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经济条件制约的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和思想意识。民族音乐(指音乐风格) 是以民族性为主要特征的,它因其独特性而使别的国家和民族无法参与其中,至多对其只作一般观赏和了解而并不能真正去欣赏理解它们并与它们全面沟通和交流,它更不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所谓民族音乐,就是指那些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其情感生活的音乐。从具体形式上讲这个独特性包括乐器构成和曲调风格两个方面,后者更是主要方面。它指用民族乐器或者西洋管弦乐器演奏的民族民间曲调风格的音乐。民族音乐又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两部分。 一、战国音乐的民族性 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国家民族仍未消亡的这个历史阶段,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资塬中的一元物种,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有其生存的土壤和一定时期内继续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它是中国人民自己所喜闻乐见的音乐种类,人民离不开它。民族音乐还可以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总之,它就象成千上万的物种使得世界多姿多彩一样。各民族不同的音乐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资源,从而使得世界文化缤纷多姿、光辉灿烂。今天由于信息与交通快速发展,当世界朝着各民族趋同的方向愈来愈快速发展的时候,人类也确有责任为保留各民族自己的独特文化做出应有的努力,使其独特的价值免于消亡。从长远来看,它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多元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象征,美国向宇宙空间发射的太空船上载有一张措放给外星人听的金唱片,其中就有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古代名曲《流水》,这是我们的骄傲,它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民族音乐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我国音乐的世界性 世界性就是开放性、互通性、融合性、持久发展性和世界各民族广泛的参与性这样几个方面,它使各族人民真正站在同一个层面上平等对话。它是人类未来共同的发展方向,具有光明的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是任何势力都不可阻挡的一种历史潮流.正如人类愈来愈需要世界语(英语实际已成为一种世界语) 来相互沟通一样,在音乐上同样需要一种世界语做为相互沟通的桥梁。世界音乐的硬件是管弦乐队,软件就是世界各民族普遍能够欣赏和理解的音乐风格。它应该概括和升华各民族的音乐语言,并将之提升到一个不属于任何民族音乐语言的高度。它是作曲家的倾心创造,这种创造既包括技术上的也包含音乐风格方面的。世界音乐是相对于民族音乐而言的。它在音乐技法、音乐风格上应远离任何民族音乐的特征,或者源于某个民族,但经过作曲家的精心提炼和再创造从而使世界各民族普遍都能够欣赏它、接受它。前者如德彪西,勋伯格,后者如肖邦以及民族乐派等。它是音乐领域中的世界语。当然,并不就是说凡是全新的音乐就一定是世界的,它如果不能普遍的为大家理解和接受那就不是世界音乐,甚至连音乐恐怕也不能算。我们目前迫切的任务是必须寻找到一种能与世界相沟通的音乐语言,只有用这种世界语表达我们自己,才能够让世界真正了解我们。象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这些得到全球范围一致认同的音乐就属于世界音乐。它们首先是全世界令人类的,其次才是他们自己民族的。民族音乐因其民族性,也就是地域性、独特性而难以与世界相互沟通,客观上阻碍了别人对我们的了解。这种事与愿违造成我们目前事实上被动与尴尬的局面。只有明确意识到这些,方能真正找准音乐发展的方向。解放后,我

时代的民族性 国民的劣根性

时代的民族性国民的劣根性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阅读鲁迅成名作《阿Q正传》,并对其创作背景、阿Q人物形象分析、时代的民族性、国民的劣根性、讽刺的艺术技巧、喜剧与悲剧的和谐统一等等进行文学分析,从中得出结论,概括了《阿Q正传》的时代历史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阿Q 讽刺国民价值 《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也是鲁迅的代表作,同时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是世界名著之一。在《阿Q正传》中,鲁迅以巨大的艺术功力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这个典型形象内涵丰富,影响中外。但阿Q究竟是个什么典型,却众说纷纭。人们看法的不一致,正说明阿Q性格内涵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深刻性。 一、创作背景 阿Q生活在清朝末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农村,小说中的未庄,就指这个时期中国农村的缩影。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统治农村的主要是“赵

太爷”式的封建地主,但也出现了地主阶级的新变种――出身于这个阶级而进了洋学堂,又出国留了“洋”的假洋鬼子。他们横行乡里,欺压百姓,而广大农民却过着贫苦而屈辱的生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但换汤不换药,中国社会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未庄的洋鬼子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家;赵秀才花了四块钱也带上了“柿油党”的银牌子,混进了革命队伍,继续横行霸道;农民仍然受剥削,受欺压。《阿Q 正传》展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过程,总结了历史的教训。 二、小说的主要特征 阿Q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没有固定的职业,靠打短工为生,“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阿Q没有老婆和孩子,甚至连姓氏也失掉了。有一次他说自己姓赵,却被赵太爷打了一个嘴吧,并被地保罚了200文酒钱。他过着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生活,但在精神上却总是胜利者。他用“精神胜利法”把痛苦当成快乐,把失败说成胜利,自解自慰,求得自满自足。“精神胜利法”――阿Q主义,成为他性格的主要特征。 三、小说的情节分析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①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②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 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在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

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中国文化应该发展。……象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给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展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③ 应当看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处在世界各民族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以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开。二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首先,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因为本民族艺术曾滋养过他民族文化而藐视他民族文化。 正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大言不惭地向人们诉说其祖其父曾经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时,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同情他,甚至有人会骂他是败家子。先贤的荣耀是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它应成为我们今天发奋图强的动力,而决不是我们招摇撞骗的旗帜或涂脂抹粉的面霜。当我们夸耀中国画的写意境界如何之高:气运生动、骨法用笔等等,而贬斥西画虽工亦匠,不入画品时,在某种意义上也在承认中国水墨画粗枝大叶,西画精雕细刻。二者相辅相成。有阳光照射就会有

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

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 (5分)你如何辩证看待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的关系?(5分)举例分析某部作品中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结合情况。(15分) ①定义 民族性,就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共同的、根本的特性。 ②关系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辨证统一关系。 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 差别在于: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深刻地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 ③案例 i以语言艺术为例 莎士比亚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文主义的追求,其戏剧作品强调了人的主体性作用,歌颂了友谊、爱情、自由与正义: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主题,关于上帝、良心、道德及责任的生命思考。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在赞扬川端康成的《雪国》和《千鹤》时也说:“虽受到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洗礼,但同时也立足于日本古典文学,对纯粹的日本传统体裁加以维护和继承”。 ii以电影为例 张艺谋的电影比较早地得到了国际的认可,《红高粱》、《英雄》、《秋菊打官司》等作品真实地表达了对人民的关怀,对民族的思考,对弱者的同情,真正地将电影的民族性推向了世界性。 《卧虎藏龙》被称为中国武术片的国际版,它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既得益于深得好莱坞“真谛”的电影叙事技巧,也得益于其中深藏的一些西方人认同和熟悉的思想观念。著名作曲家谭盾凭借《卧虎藏龙》的电影音乐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他的音乐本身也显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例如:谭盾将帕尔曼的小提琴琴弦换成了中国传统乐器马头琴的琴弦;在电影《卧虎藏龙》中,又让马友友将大提琴拉出了马头琴与二胡的声音。虽然是用西洋乐器演奏,但音乐表现出的内在情调却是纯粹中国式的,那深沉而伤感的滑音,具有中国江南婉约、细腻的柔情,一下就触到了观众的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8年,《功夫熊猫1》在中国上映,票房髙达1.7亿元人民币。“一部90分钟的《功夫熊猫1》打败了10万分钟的中国动画电视”。2011年,《功夫熊猫2》在中国内地上映后,短短两天时间就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内地首周过亿速度最快的影片,势头之强劲,甚至超过了它在北美本土的表现。《功夫熊猫1、2》中会“功夫”的“美国熊猫”吸引观众的绝招是“文化功夫”,影片绚丽的视觉景观和搞笑的细节只是外在功夫,而内在功夫是其运用中国元素来传播美国精神。这是典型的好莱坞式的小人物成长为大英雄的故事。影片的题材选择和许多细节处理上却打上了美国精神的烙印。《功夫熊猫2》里的中国风景成都味儿十足:片中凤凰城的构造,跟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一模一样;担担面、鸡公车、皮影戏、舞龙舞狮、四川火锅…… iii以动画为例 从1941年的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三个和尚》、《九色鹿》、《哪吒闹海》、《大闹天宫》以及80年代的《萌芦娃》为代表的动画片,在艺术语言上取得突破的同时,无一不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中取得灵感而获得世界肯定的。宫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