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丝绸之路”一说的由来

“丝绸之路”一说的由来

“丝绸之路”一说的由来
“丝绸之路”一说的由来

“丝绸之路”一说的由来

现在说起“丝绸之路”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丝绸之路”这一说法是谁提出来的,是怎么提出来的,不少人还是一知半解的。

它是沟通中西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一条大动脉。在海上运输开通之前,它东起中国,穿越西域、古印度、波斯,一直通向罗马。“丝绸之路”最早由汉朝张骞开拓,他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携带金银、丝绸等无数财物和上万牛羊,出使乌孙,并派副使前往大宛、康居等地。这一行,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中西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不过那时候并没有“丝绸之路”一说,历史上把张骞打通中原和西域通道的功绩称为“凿空”。

虽然“丝绸之路”发展起来了,可在中国与罗马的交往中,几乎没有直接往来。中国与西方的货物都是由沿途民族一站一站倒运的。当丝绸风靡罗马并深受有闲阶层的欢迎追求,而造成了罗马金银大量外流时,罗马人并不知道丝绸的产地,更不知道生产工艺,甚至还闹出过不少笑话。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写道:“赛里斯人(指中国人)从他们那里的树叶上采下非常纤细的绒毛。”另一个学者老调重弹:“晨曦照耀中的赛里斯人,前往小树林中采摘树枝上的绒毛。”他们不知道丝绸是用蚕吐出的丝纺织而成的,而认为是像植物一样自然产生的。古罗马人对丝绸的不了解是由于西域民族与波斯人为了垄断丝绸市场,故意隐瞒了有关丝绸的真相,从而使“丝绸之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西方世界对“丝绸之路”一直怀有极大的好奇,最早记载“丝绸之路”的是公元前4世纪的拉丁作家泰夏斯。到了19世纪末,西方学又热衷于研究人类的共同起源和东西方古老历史真相比较问题,作为最早连通东西方世界的“丝绸之路”自然就成了研究的一个重点。法国一位学者说:“研究丝路史,几乎可以说是研究整部世界史,既涉及欧亚大陆,也涉及北非和东非。如果再考虑到中国瓷器和茶叶的外销,那么它还可以包括美洲大陆,它在时间上已持续了25个世纪。”

最早提出“丝绸之路”这个说法的是普鲁士地质学家、近代地貌学创始人、旅行家和东方学家李希托芬(1833-1905),后来这个说法被中国学者认同和采纳,现已成为一个国际通用的学术名词,远远超越了“路”的地理学范畴。李希托芬于1860年曾随德国经济代表团访问过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在他死后陆续出版了5卷本的巨著《中国亲程旅行记》。当他谈到中国经西域与希腊——罗马社会的交通路线时,首次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说便由此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开来。

“丝绸之路”就其最早的本质来说,就像“路”一样,是一片交通路线网,至于那些神奇,是被人们加上去的。这片交通路线网从陆地到海洋,从戈壁瀚海到绿洲,途经无数城邦、商品集散地、古代社会的大帝国。“丝绸之路”输送的不仅仅是丝绸,从整个“丝绸之路”的历史来看,丝路上的丝绸交易所占比例很小。

与丝绸等物质交流一样重要的是文化交流,文化交流甚至比物质交流更为重要。来往于这条道路上的有士兵与海员、商队与僧侣、朝圣者与游客、学者与艺术家、奴婢与使节,这一幅幅形形色色的历史画卷便形成了意义模糊的“丝绸之路”。世界三大宗教都是由这条线路传入中国的,中国早期的的养蚕术、造纸术和印刷术、治国良策、伦理道德和自然科学等无数内容都是由这条线路传向世界的。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说的那样:“丝绸之路是对话之路。”由丝绸之路又衍生出诸如“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瓷器之路”、“皮货之路”等诸多名称。但真正意义的“丝绸之路”只有一个。在今天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中,人们很难想象,在上千年前,正是“丝绸之路”拉近了渴望交流的

世界人民之间的距离。

(完整版)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引言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干线,现今的欧亚大陆桥中经由的路线有一大部分是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这是目前亚欧大陆由东至西最为便捷的通道。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并沿用至今,也简称为丝路。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内容摘要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本文主要描述丝绸之路的由来、丝路上文明的交流史和文明的传播,浅析东西方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丝路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对当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现实价值 正文: 论丝绸之路在历史的文化价值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它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古今历史文化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丝绸之路的形成 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最新丝绸之路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西域包括今天的() ①新疆地区②甘肃地区③河西走廊④新疆以西部分地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B.加强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C.寻找匈奴的去向 D.恢复对西域的管辖 3.与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漠北战役同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时() A.设西域都护府 B.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 C.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D.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4.张骞两次通西域是在() 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前1世纪 C.公元2世纪 D.公元1世纪 5.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结果是() A.开辟了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 B.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 C.设置了管理西域的行政机构 D.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 6.2003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请你判断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的物产传入内地 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通 7.汉朝如果派使臣去大秦,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经过() ①今新疆境内②河西走廊③欧洲④安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8.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 A.使中国和欧洲直接交流 B.使天山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片 C.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9.对丝绸之路作用的认识,错误的是() A.加强了汉与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B.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价值和作用 D.是汉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一条通道 10.除了陆路丝绸之路外,还有海上丝绸之路,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开辟的吗()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11.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曾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 A.甘英 B.鉴真 C.玄奘 D.班超 12.班超出使西域与张骞出使西域所起作用不同之处是() A.促进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B.促进了中国与西域、欧洲的友好往来 C.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 D.直接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控制 13.下列历史事件与匈奴无关的是() A.昭君出塞 B.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C.秦长城的修筑 D.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浅析丝绸之路

浅析丝绸之路 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丝绸之路的由来,丝路的起止点和文化的传播,浅析丝路在人类文明史上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丝绸之路;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干线,现今的欧亚大陆桥中经由的路线有一大部分是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这是目前亚欧大陆由东至西最为便捷的通道。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 一丝绸之路的由来 丝绸之路这个备受国际学术界关注的词汇并不是20世纪才出现的,它早在19 世纪就出现了,而且开始出现也不是英文而是德文。它是由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来的。德语叫“Seidenstraβe”,英语翻译为“Silk Road”。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术语不是偶然的,因为德语民族素有以主要货物命名“商贸之路”。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二丝绸之路的起止点 [杨镰说:“大宛是丝绸之路或西域的起止点。”又说:“与大宛对应的、中原的丝绸古道起止点,一般认为是西安或洛阳。”但他认为应该是南阳,理由是“在中原的地名中,有另外一个‘宛’与之对应”。而南阳的别称就是“宛”。按照杨镰这个说法,丝绸之路的一端从西安或者洛阳延伸到了南阳,另一端却只到大宛、也就是现在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就终止了。此说大谬,而且有语病。一条路有起止点,“西域”是一个区域,何来起止点?实际上丝绸之路到中亚远未终止,大宛只是那条路上众多的中转站之一,把它看作丝绸之路的起止点是没有道理的。仅仅因为南阳别称“宛”,就把它看作与大宛对应的丝绸之路另一个起止点,自然也很荒唐。](戴问天2010)丝绸到达中亚以后,除一部分南下运往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及一部分销往西亚和非洲东北部外,大部分都继续西行,销往欧洲,其主要路线有南北两条。南边一条经波斯到地中海东岸的黎凡特,即现在的黎巴嫩、叙利亚一带,再通过海路运到罗马,在这个过程中得“地利”而垄断了中转贸易的波斯商人获利极丰。另一条路线先运抵黑海北岸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刻赤,再穿黑海,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进入地中海,最后也到达罗马。只有在强大繁荣的罗马才能找到足够的市场,大宛、黎凡特和刻赤,作为消费市交流场远不能和罗马相比,它们都是丝绸之路上的中转站。 三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在政治方面,张骞通西域后,这一地区的地方政权相继遣使跟汉通好,汉也派使者互访,但由于匈奴不断骚扰、丝路沿线强盗横行,出于安全和加强对边陲控制的考虑,汉宣帝神爵二年( 公元前60 年) ,西汉在西域设置了直辖机构——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各项事务,这进一步加强了西汉对这一地区的影响,也增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联系。自此,今新疆广阔地区直接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在政治上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丝路是陆路通往西方的必经之路,遍布丝路两侧的大小绿洲城郭,

2019年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古老的丝绸之路教案 首师大版

2019年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古老的丝绸之路教案首师 大版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认识丝绸之路开通与交往的艰辛,感受东西方不同文化的特点与魅力,体会平等、友好往来的重要。 知识与能力:知道丝绸之路的起点及所到达的范围;知道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历史代表人物;知道丝绸之路是一条联系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认识、理解不同文化的交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中,知道丝绸之路及重要历史代表人物在东西方交往过程中的作用,感受东西方不同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教学重点 为什么要开辟丝绸之路及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够认识到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通道,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影响和推动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社会历史的发展。 主要教法 讲授、探究、体验 教具 相关课件和录像 学法指导 通过课下搜集资料、阅读、观察、分析的学习过程,体验这样的学习方法。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石榴树照片,询问学生:图中是什么?(石榴)追问:你知道石榴的原产地在哪里吗? 2.教师出示地图,指出伊朗和阿富汗的位置。距离如此遥远,石榴是通过怎样的渠道传入到我们这个地区的? 3.板书:古老的丝绸之路。(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古老的丝绸之路)。 二、探究问题,交流研讨 1.师:关于丝绸之路你都知道什么?(副板书:基本情况) ·起点:长安(今天我国的陕西省西安市,是个六朝古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在长安建都)。(教师配合学生的发言用课件演示起点长安的位置)(板书:中国(长安))

·最远到达的地方:(教师配合学生的发言用课件演示最远到达的地方)(板书:欧洲、非洲、西亚、中亚……) ·全长:7000多千米。(板书:7000多千米) ·途中经过的地方:(塔克拉马干沙漠、塔里木盆地、帕米尔高原、河西走廊……) ·名称由来:预设:·由来A:教材P77页 ·传递的最大宗的商品(教师补充:当时西方人以穿“丝绸”为荣)补充:周穆王的故事。·通过丝绸之路传递的物产:传入我国: ——植物: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菠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美洲的棉花、烟草、蕃蓍等(课件:植物) ——饮品: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课件:葡萄酒) ——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课件:汗血马) ——(手)工业品: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 ——文化与科技: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天学、数学(课件:佛教,数学) 我国传出: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丝绸、茶叶、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也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课件演示典型的物产) 2. 学生看课件图想像:这曾经是一条什么样的路?用词来形容一下(繁荣、繁忙……) 1.学生:石榴原产于伊朗、阿富汗等小亚细亚国家。 2.指名质疑: 3.学生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的内容。 2. 指名交流。 3.教师谈话:这样一条繁荣、繁忙、承载了文化、艺术、科学的路还有哪些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呢? 4. 出示学习提示: ·结合教材P76-78页内容和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把你已经解决的问题在教材或资料中进行简单的标注,如“开辟的意义”。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和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两人一组交流讨论,形成结论。 5.视频:丝绸之路介绍。 三.结束语:

丝绸之路论文2

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丝 路 论 文 指导老师:唐小兵 学生姓名:李晓静 专业:经济新闻学 学号: 2 0 1 1 1 0 4 0 6 6 班级:新闻 2 0 0 9 -(1)班

引言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干线,现今的欧亚大陆桥中经由的路线有一大部分是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这是目前亚欧大陆由东至西最为便捷的通道。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并沿用至今,也简称为丝路。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更是为我国西部发展奠定了基础。

内容摘要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本文主要描述丝绸之路的由来、丝路上文明的交流史和文明的传播,浅析东西方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丝路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对我国当代西部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明经济意义

开辟丝绸之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d15603287.html, 开辟丝绸之路 作者:颜红娟宋丽霞纪晓梦梁和和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2期 摘要: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38年,张骞自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到达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沿岸地区,共历时一十三年,使汉朝人和西域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后来,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北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河西走廊并设置河西四郡,从而大大加强了丝绸之路的通畅,自此,丝绸之路成为中西交流的重要桥梁。 关键词:丝绸之路;汉朝;张骞;西域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古代中西方交流的重要商路,开通于西汉武帝时期,从西汉都城长安始,经河西走廊,出阳关和玉门关,分别沿昆仑山北麓或天山南麓,经安息到达大秦(古罗马)及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印度)或至康居等地。 1、丝绸之路的形成 公元前202年,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以刘邦的胜利画下句号,然大战之后,百废待兴,稳定民生成为了刘邦巩固统治的头等任务。史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即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自冒顿单于统一匈奴后,匈奴势力范围扩大到东起辽河,西至葱岭,南临长城,北达贝加尔湖。匈奴人能征善战,且作战以骑兵为主,多次深入到中原地区,烧杀抢掠,严重威胁西汉王朝的安全。 公元前201年,刘邦为接触匈奴边患,亲率三十万大军与匈奴决战,由于刘邦冒进轻视,于公元前200年,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在白登山长达七日,后来,刘邦的谋士陈平贿赂冒顿的阏氏才得以脱困,并采纳娄敬的建议,把刘姓宗室女作为公主嫁于匈奴单于,以和亲政策来换取边境安宁,随赠大量的财物作为公主的陪嫁,从而缓和匈奴的侵扰。和亲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匈奴与汉朝和亲贸易的同时,又派军侵扰边郡。但是,和亲政策避免了汉朝和匈奴之间大规模的战争,有利于汉朝集中力量解决内部问题,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经济。 刘邦驾崩后,汉朝经过惠、少、文、景四帝共四十余年,推行黄老之学,行无为之治,在此期间,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从而扭转了自汉初以来经济落后,政局不稳的局面。到武帝时“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为汉武帝北伐匈奴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持汉节出使西域,其目的就是为了联合被匈奴赶出故地的大月氏人,共同讨伐匈奴,然而张骞在西行途中,被匈奴俘获,在匈奴扣留十余年,仍不忘初

《丝绸之路》读书笔记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即刻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热烈响应。这不仅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文化的吸引。 丝绸之路这个以和平、繁荣为内涵的历史概念与中国未来全球化发展的关系,中国在丝绸之路中占有什么位置,都可以在刘迎胜教授的新书《丝绸之路》中找到答案。 丝绸之路起源于各人类文明中心之间的相互吸引。这是《丝绸之路》一书开宗明义的一句话。四大文明古国即古代中国、印度、巴比伦和埃及,散布于亚、非大陆,地理位置的排列,决定了古代文明中心之间的交流主要是东西人类文化之间的交流。这是丝绸之路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不同文明的人们征服巨山大川,克服天然的、地理的巨大障碍,建立了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如同丝绸的璀璨斑斓一样,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史上光彩夺目,绚烂辉煌。 丝绸是华夏祖先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这种源于农耕文明的丝织物,由于其轻软、耐用的特性,对于欧亚大陆上的游牧民族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这是丝绸西传的物理特性。随着我们祖先丝织技术的进步,丝绸象征着华美、尊贵、富有,中世纪欧亚大陆乃至欧洲的贵族对丝绸产生迷恋甚至膜拜,这是丝绸西传的文化特性。丝绸因其物质的、文化的特性,成为沟通东西文明的纽带和媒介。东西方之间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之间,以丝绸为介质,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横贯数万里的地理区间内,相互进行着交通往来和文明交融。时至今日,生活在这个世界相当多的人们仍然享受着丝路文明带来的福荫。 既然丝绸之路是联系、沟通东西方的通道,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就会走自己最适合的通道,因而丝绸之路犹如沟通东西文明的血管,有很多条,但主要的也就是两条大动脉:陆路和海路,也就是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由此构成本书的两个组成部分,上篇为草原丝绸之路,下篇为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一书是刘迎胜关于丝绸之路学术研究和科学考察的成果,由此构成本书最突出的特色。作者早年师从蒙元史大家韩儒林先生,通晓十几种语言,包括欧亚大陆的古代语言,在蒙元史、中外关系史、内陆亚洲及中国伊斯兰文化研究领域,取得了国际学界公认的学术成就。这本书作为学术大家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和科学考察的结晶,其权威性、前沿性在丝绸之路主题图书中独树一帜。书中,作者实地考察与文献记录相结合的论述随处可见,有着很强的现场感,更不用说订正传说中以讹传讹的谬误了。无论是草原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元素无处不在,中国始终是丝路的主角,中国古代文献的记录是最为丰富的,成于中国知名学者的著作也最具参考价值。 丝绸之路是不同文明相互吸引的产物,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一直衔接着中国梦与世界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古老的丝绸之路必将焕发新的生机,中华文明必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丝绸之路的起源(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书名:丝绸之路的起源(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书号:ISBN978-7-311-04662-0 定价94.00元 作者简介: 石云涛,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 师。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中国古代文学 和中西交通史。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讲 析》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内容简介: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主要收入的是1978年以来我国内陆欧亚诸方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同时选择了部分国际欧亚学的经典名著,涉及区内众多民族、多种文化类别的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内容及其相互影响,在研究方法和资料构建上独显欧亚视野的优势和特色。 该套丛书的出版宗旨是:使读者能够在欧亚这一视野下系统、全面地品读历史,审视文化传统的发生、发展和变迁,认识我们的历史文化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推动我国的民族史、宗教史、边疆史、断代史乃至中华文化传统等现代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进步。 系统出版这些成果,对于指导我们国家的发展实践和构建稳定的发展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其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的民族史、宗教史、边疆史、各断代史乃至中华文化传统等现代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启发和推动作用,也将意义深远。 通常意义上的丝绸之路,指东起渭水流域,向中国内地延伸的贯通欧亚大陆的古代交通道路。有时随着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特别是都城的迁移,丝绸之路的东端会改变为其他地方,比如东汉时洛阳,就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条道路绵亘数千里,两千多年间是中西交通的大动脉,它不仅是贸易路,也是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道路,对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巨大的作用。本书探讨了丝绸之路经历的创辟和开拓两个阶段,始终把中外交通的开辟和文化交流的开展与 “人”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上编讲述汉代以前丝绸之路的创辟,下编讲述汉代

丝绸之路的开辟

丝绸之路的开辟 一、学习目标: 1、识记: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丝绸之路。 2、理解: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 3、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 二、知识链接: 1、课本插图:《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这幅图是根据敦煌壁画摹画。图中伞盖下骑马者为汉武帝,身后是侍从。跪在马前 的是张骞,他在向汉武帝行拜别礼,身后是他的随从。 2、两汉与日本的交往 古代中国对日本泛称倭。倭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山海经》。《汉书》记载,“乐浪海 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可能是指以北九州为中心的许多小部落国家。这些小国中, 不少已与西汉交往。1784年在日本福冈市志贺岛发现的“汉委奴国王”金印,一般认为,“委(倭)奴国”在今日本北九州博多附近的傩县,这说明在公元1世纪,日本北九州 一带确实已与汉朝交往。 3、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虽然与汉朝建立联系,但仍然受着匈奴的控制。为了供应 往来的使者,汉武帝、昭帝便在渠梨(今新疆库尔勒)、轮台(今新疆轮台东南)等地 驻兵屯田,积聚粮食,置使者校尉领护。汉宣帝神爵年间,匈奴右部兼管西域的僮仆都 尉日逐王与单于失和归汉,汉朝便设西域都护,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 三、前提测评: 1、两汉时,人们把现今什么地区称作西域? 2、西汉初年,西域被什么人控制? 3、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谁出使西域?其目的是什么?出发地是哪里?这次出使的目的达到没有?又有何意义? 4、想一想,张骞出使西域最有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四、自学、讨论、展示: 5、公元前多少年,汉武帝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这次出使有何收获?

6、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7、公元73年,东汉又派谁出使了西域?其结果和意义是什么? 8、你能说说丝绸之路的主要线路吗? 9、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意义? 10、欧洲国家和我国直接往来的最早记录是什么? 五、我的思考和疑问 六、达标检测: 11、两汉时期,人们称为西域的地方是指() A、当时的安息和大秦 B、当时的西方各国 C、现今内蒙古地区 D、现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12、中国古代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开拓者是() A、董仲舒 B、主父偃 C、张骞 D、卫青 13、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始于() A、公元前60年 B、公元60年 C、公元前119年 D、公元前138年 14、担任西域都护的是() A、卫青 B、窦固 C、张骞 D、班超 15、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开通 C、西域都护设置 D、司隶校尉设置 16、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 A、与西域通商 B、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C、与匈奴和好 D、设置西域都护 17、在游览丝绸之路途中,导游让大家猜测,这条横穿欧亚的陆地通道被生动、形象地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你认为最佳答案是() A、中国是盛产丝绸的文明大国 B、西汉时,丝绸是最主要的原料 C、横穿欧亚的陆地通道盛产丝绸及其丝织品 D、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 18、班超“投笔从戎”,立志报国,经营西域30年,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 A、西汉 B、战国 C、秦朝 D、东汉 19、张骞通西域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丰富了汉族人民的经济生活 B、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丝绸之路开辟的史前基础

丝绸之路开辟的史前基础 刘学堂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此后历代中国政府都把西域经营作为重要国策,逐渐打开了由中原经中国西北至中亚、西亚,并联结欧洲北非的陆上交通道。通过这条大道,欧亚东西方人群的贸易交往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中国产的丝织品等沿着这条道路销往西方。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形象地将始自西汉张骞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此后的研究过程中,丝绸之路起始时段、丝绸之路的内涵与外延迅速扩展,丝绸之路逐渐泛化为以欧洲为中心的欧亚西方世界和以中国为中心的欧亚东方世界历史上人们交往的总称。如果从整个东西文化交流史的视野来看,东西方世界对话与交流的时代上限要比张骞使西域久远的多。所以,近年来不少研究者提出,以张骞西行为界,可将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划分为两个阶段,张骞使西域前的东西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也有的学者称其为史前的丝绸之路。 从考古发现与研究看,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东西文化就有了接触。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发掘了宁夏水洞沟旧石器晚期遗址,发现这一遗址中有属于西方莫斯特文化的勒瓦娄哇石器。2003年国内出版的《水洞沟——1980年发掘报告》明确提出,以勒瓦娄哇石核和石叶的发现为突出标志的水洞沟文化“是我国最具有欧洲旧石器时代文化传统的单独类型”。其后在中国北方地区的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先后发现过含勒瓦娄哇石器的遗址。勒瓦娄哇石器技术是欧亚旧石器工业技术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它代表着更新世中古人类行为与认知发生的演化,在人类演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北方特别是近年来新疆地区勒瓦娄哇石器发现与研究表明,早到距今10万年以后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一支来自西方的人群集团,通过中亚草原来到新疆并抵达宁夏的水洞沟,这条传播线路基本明确。中国北方其他地区零星发现的勒瓦娄哇石器,则有可能是通过很早就开辟的北方草原通道传入。一些学者将西方石器技术向东传播的途径称为史前的石器之路。石器之路不仅对中国西北北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由于东西方人群长期共居通婚,扩大了基因交流,这对中国北方人种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新石器时代开始的东西文化交流,主要表现为东方彩陶文化的西进。距今一万年前后,生活在欧亚东西方的人群几乎同时步入新石器时代。距今七八千年开始,源于自黄河流域关中区域的彩陶文化缓慢地向西流布,距今5000年前后进入中国西北的甘青地区,并再度发育,创造了辉煌的西北彩陶文化。距今4000年前,欧亚东方传统的彩陶文化出现在新疆东天山的哈密盆地,并继而沿天山西进,公元前2千纪末到达吐鲁番和焉耆-拜城盆地,在这里演化为洋海文化和察吾呼文化早期类型,公元前1千纪初出现在伊犁河谷,在这里和当地文化互相交融,形成了穷科克上层文化。黄河流域彩陶文化沿天山地区东西向渗透,使天山史前文化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汉代前后彩陶文化渗入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东岸七河流域,成为这一区域塞与乌孙文化的构成因素。具黄河流域文化特质的彩陶文化,历经数千年抵达这里时,早已是强弩之末,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丝绸之路”一说的由来

“丝绸之路”一说的由来 现在说起“丝绸之路”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丝绸之路”这一说法是谁提出来的,是怎么提出来的,不少人还是一知半解的。 它是沟通中西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一条大动脉。在海上运输开通之前,它东起中国,穿越西域、古印度、波斯,一直通向罗马。“丝绸之路”最早由汉朝张骞开拓,他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携带金银、丝绸等无数财物和上万牛羊,出使乌孙,并派副使前往大宛、康居等地。这一行,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中西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不过那时候并没有“丝绸之路”一说,历史上把张骞打通中原和西域通道的功绩称为“凿空”。 虽然“丝绸之路”发展起来了,可在中国与罗马的交往中,几乎没有直接往来。中国与西方的货物都是由沿途民族一站一站倒运的。当丝绸风靡罗马并深受有闲阶层的欢迎追求,而造成了罗马金银大量外流时,罗马人并不知道丝绸的产地,更不知道生产工艺,甚至还闹出过不少笑话。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写道:“赛里斯人(指中国人)从他们那里的树叶上采下非常纤细的绒毛。”另一个学者老调重弹:“晨曦照耀中的赛里斯人,前往小树林中采摘树枝上的绒毛。”他们不知道丝绸是用蚕吐出的丝纺织而成的,而认为是像植物一样自然产生的。古罗马人对丝绸的不了解是由于西域民族与波斯人为了垄断丝绸市场,故意隐瞒了有关丝绸的真相,从而使“丝绸之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西方世界对“丝绸之路”一直怀有极大的好奇,最早记载“丝绸之路”的是公元前4世纪的拉丁作家泰夏斯。到了19世纪末,西方学又热衷于研究人类的共同起源和东西方古老历史真相比较问题,作为最早连通东西方世界的“丝绸之路”自然就成了研究的一个重点。法国一位学者说:“研究丝路史,几乎可以说是研究整部世界史,既涉及欧亚大陆,也涉及北非和东非。如果再考虑到中国瓷器和茶叶的外销,那么它还可以包括美洲大陆,它在时间上已持续了25个世纪。” 最早提出“丝绸之路”这个说法的是普鲁士地质学家、近代地貌学创始人、旅行家和东方学家李希托芬(1833-1905),后来这个说法被中国学者认同和采纳,现已成为一个国际通用的学术名词,远远超越了“路”的地理学范畴。李希托芬于1860年曾随德国经济代表团访问过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在他死后陆续出版了5卷本的巨著《中国亲程旅行记》。当他谈到中国经西域与希腊——罗马社会的交通路线时,首次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说便由此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开来。 “丝绸之路”就其最早的本质来说,就像“路”一样,是一片交通路线网,至于那些神奇,是被人们加上去的。这片交通路线网从陆地到海洋,从戈壁瀚海到绿洲,途经无数城邦、商品集散地、古代社会的大帝国。“丝绸之路”输送的不仅仅是丝绸,从整个“丝绸之路”的历史来看,丝路上的丝绸交易所占比例很小。 与丝绸等物质交流一样重要的是文化交流,文化交流甚至比物质交流更为重要。来往于这条道路上的有士兵与海员、商队与僧侣、朝圣者与游客、学者与艺术家、奴婢与使节,这一幅幅形形色色的历史画卷便形成了意义模糊的“丝绸之路”。世界三大宗教都是由这条线路传入中国的,中国早期的的养蚕术、造纸术和印刷术、治国良策、伦理道德和自然科学等无数内容都是由这条线路传向世界的。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说的那样:“丝绸之路是对话之路。”由丝绸之路又衍生出诸如“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瓷器之路”、“皮货之路”等诸多名称。但真正意义的“丝绸之路”只有一个。在今天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中,人们很难想象,在上千年前,正是“丝绸之路”拉近了渴望交流的

丝绸之路歌曲_《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歌曲_《丝绸之路》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 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挂图、录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西游记视频展示)。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 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1、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二)丝绸之路的线路 (出示)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1、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篇一:丝绸之路资料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 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 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 走近──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 202 年—公元 9 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 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其 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 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 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 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中国的丝绸除通过横贯大 陆的陆上交通线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国家外,也通过海上交通线源源不断地销往 世界各国。因此,在德国地理学家 李希霍芬将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有的学者又进而加以引申,称东 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历史背景 当时,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的大月氏,是一个著名的“行国”,40 万人口。他们曾居住在 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打败后,刚迁到这里不久。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因此,大月氏与匈奴是“世敌”。 汉朝日趋强盛后, 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 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 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 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 围。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细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 次畅通无阻。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 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由于我国历代封建中央政府都称边疆少数民族为 “夷”,所以张骞出使西域成为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 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汉军在鄯善、 车师等地屯田时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术, 习称“坎儿井”, 在当地逐渐推广。 此外, 大宛的汗血马在汉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马”,“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那时大宛以西到安息国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发布时间:2012-8-22 浏览人数:73 本文编辑:高考学习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一、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①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 ②意义:A.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B.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C.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①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②意义: 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 B、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 二、唐朝丝绸之路的拓展 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西北行进入欧洲。 2、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 三、明朝郑和下西洋 1、目的 ①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③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3、特点: ①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②不是发展海外贸易,采取的事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 4、历史意义 ①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早半个多世纪。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丝绸之路的由来及其他

丝绸之路的由来及其他 ——与杨镰商榷 ○戴问天 《文史知识》2009年第6期发表杨镰的《丝绸之路史二题》,读后觉得似有可商榷之处。 “丝绸之路”的由来 杨先生文章开头便说“从20世纪开始,出现了两个新的英文词汇,一个是SILK ROAD(丝绸之路),另一个是SERINDIA(西域),并且立即受到国际学术界异乎寻常的关注 。”丝绸之路这个备受国际学术界关注的词汇并不是20世纪才出现的,它早在19世纪就出现了,而且开始出现也不是英文而是德文。它是由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也是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33-1905)提出来的。德语叫“Seidenstraβe”,英语翻译为“Silk Road”。1860年以后,除一段时间在美国加州进行地质调查并发现金矿外,李希霍芬曾长期在东亚(主要是在中国)进行考察,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回国后写成五卷巨着《中国》。其特点,正如书名所示,是依据自己实地考察研究所得写成。 附带说说,丝绸之路之外,还有两个与中国有关、非常重要的学术名词也是由李希霍芬提出来的。一个是“Sinian”,指地质年代为“震旦纪”,指地层为“震旦系”。另一个是“L?β”(黄土),原来是指德国莱茵河流域一种黄或黄褐色、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育、含陆生动物化石的松散粉状沉积物,源自l?sch(疏松的),英语译为loess。李希霍芬发现它在中国西北可厚达数百米,比在德国(一般不超过10米)厚得多。2003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刘东生先生,主要贡献就在黄土研究。 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术语不是偶然的,因为德语民族素有以主要货物命名“商贸之路”(德语叫“Handelstraβe”,英译“trade road”)及有关商站(trade post)的习惯。例如,琥珀是古代希腊、罗马和埃及上流社会非常喜欢的一种装饰品,主要产于波罗的海沿岸第三纪泥炭、褐煤层中。原来的东普鲁士、二战后成为俄罗斯一块飞地的加里宁格勒州,便有琥珀区之称。所产琥珀经中欧、东欧几条(琥珀之路)运往南欧乃至埃及,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就是琥珀之路上一个重要驿站。 欧洲历史上另一条重要商贸之路是“盐路”,德语叫“Salzstraβe”。原来,欧洲大陆北部的德国、波兰虽然都有规模巨大的岩盐矿床,但深埋地下,古时人们并不知道,自然也就谈不上开采。波

3.古老的丝绸之路

补充资料二: 马可·波罗来华原委与《游记》问世 李治安南开大学讲席教授 马可·波罗出自意大利威尼斯城波罗氏。祖父名安得利亚·波罗,伯父马可,父亲尼柯罗,叔父马菲奥,俱以商贸为业。伯父马可相继在君士坦丁堡和黑海北岸克里米亚半岛的索尔得亚经商及设货栈,他的两个兄弟又继续向东经营发展。为纪念伯父,尼柯罗的儿子马可·波罗袭用了老马可的名字。 时值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三次西征,蒙古四汗国占据了亚洲中部、西部及东欧部分地区,其嫡孙忽必烈还在东亚建立起元王朝。尼柯罗、马菲奥两兄弟利用东西方交通大开,于1260年从威尼斯负贩商货,东赴君士坦丁堡、索尔得亚、钦察汗国都城萨莱和察合台汗国的不花剌,最终于1265年首次抵达元朝的都城上都,受到优礼接待。不久,两兄弟奉忽必烈之命出使罗马教廷,联络请教皇派百名教士东来等事宜。因旧教皇去世和等待新教皇选出,尼柯罗、马菲奥兄弟于1271年携马可·波罗踏上回元朝的旅途。同行的两名传教士中途畏难西退,马可则跟随父、叔继续东行。1275年夏抵达元上都,向忽必烈汗复命,并呈递教皇复信等。1260年—1275年他们两次来华的路线,基本是汉唐陆上丝绸之路。 据马可·波罗所述,忽必烈汗对尼柯罗、马菲奥兄弟不辱使命并如约东返,颇为赞赏。又见马可聪慧谨慎,甚是宠爱。多次派他出使

各地,皆能尽职尽力,报告详明,大汗感到满意,故给予诸多优渥待遇。于是,父子叔侄三人在中国生活了17年。 波罗一家久居东土,思念故乡心切。恰逢伊利汗君主阿鲁浑的元妃卜鲁罕逝世,阿鲁浑遣三位使臣到元廷求娶卜鲁罕的同族女。1291年初,马可·波罗父子叔侄获准随同三位波斯使臣护送17岁的阔阔真“公主”赴伊利汗国完婚。他们从泉州港航海两年多,到达波斯,完成护送任务后辗转回到威尼斯。他们离华返程路线大抵是唐宋以降的海上丝绸之路。 回到故乡威尼斯后的第二年,马可·波罗参与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战争,不幸被俘。在狱中,马可口述东方旅行见闻,由同狱的比萨城小说家鲁思梯切诺整理,于1298年撰成《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以记述忽必烈时期的中国蒙古、中原、江南、西南、西北为重心,还用一些篇章描述日本、印度、波斯及非洲等国的情况,内容非常丰富,几乎包罗欧洲以外的东方世界,故又名《寰宇记》。 《游记》问世以来,流传甚广,版本和译本达数百种之多。马可·波罗被公认为中古伟大旅行家,中西交通的友好使者。一部《游记》架起了西方人认识、了解中国及东方的桥梁,西方人知中国必先知马可·波罗。此后的哥伦布寻找和发现美洲新大陆,就直接受其诱导驱动。公元13世纪,以丝路为通道的中西交通大开,成就了马可·波罗的中国之旅。马可·波罗来华及《游记》又是700多年前陆地丝路和海上丝路空前繁荣的最有力历史见证。

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名称的由来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洛阳为起点。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