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人民版必修3

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

[学习目标]

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1.代表成就

(1)凯伊发明飞梭,提高了织布效率。 (2)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3)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4)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提高了纱的产量和质量。 (5)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意义: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英国的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1.(教材第131页学习思考) 大机器工厂与手工工场有哪些区别?

提示规模上,大机器工厂比手工工场规模大,人数多;生产方式上,大机器工厂采用技术先进的机器操作,而手工工场是靠简单的手工工具操作;动力上,大机器工厂主要靠动力机器,而手工工场主要靠人力;生产效率上,大机器工厂效率大大高于手工工场。

二、“万能的原动机”

1.蒸汽机的发明

(1)原因: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过程

①巴本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

②1705年,纽可门蒸汽机问世。

③1782年,瓦特设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

④瓦特设计出连杆曲柄传动装置,使蒸汽机提供的动力运动形式从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旋转运动。

(3)意义

①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万能的原动机”。

②它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

③工厂大量出现,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④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2.交通工具的改进

(1)1803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汽船。

(2)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成蒸汽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3.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1)标志:1794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车床,使刀具的制作实现了机械化。

(2)意义:19世纪初,新工业部门——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轻巧识记] “蒸汽时代”到来的背景和影响

三、“科”“技”结合的典范

1.电的发明和应用

(1)理论创新: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2)技术创新

①1838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采用电磁铁做转子,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

②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③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制成了电动机。

(3)意义: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为电力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1)发明

①19世纪80年代前期,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各自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②1887年,狄塞尔发明了柴油机。

(2)应用:19世纪末,汽车诞生了。此后,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远洋轮船、飞机等也陆续出现。

(3)意义

①内燃机的发明对交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汽车工业建立起来。

②内燃机的发明也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4)化学工业的建立:1867年,瑞典人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思维点拨]

科学与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先进科技带来的欢乐的同时,也应尽力避免、克服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种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该广告词中瓦特的贡献是什么?

提示改良蒸汽机。

3.下面两幅图片分别代表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其中图一、图二的发明分别推动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图一图二

提示分别代表的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图一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图二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有何突出特点?

提示(1)成就:发电机、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内燃机、电报、飞机等。

(2)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几个国家同时进行;部分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主题“蒸汽时代”与“电气时代”

史料一①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回忆马克思、恩格斯》

史料二到1914年,英美等西方国家②城市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绝对多数。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史料三英国的蒸汽机和科学技术在③印度全境把农业和手工业彻底摧毁了。

——《全球通史》[教你读史]

①说明19世纪末电力应用开始取代蒸汽机。②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③说明工业革命增强了殖民者的力量,加剧了殖民侵略,同时也促进了印度的近代化进程。

[问题思考](1)“蒸汽大王……翻转了整个世界”指的是什么?人们怎样感受“电力的火花”?

(2)史料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3)你怎样认识史料三?

提示(1)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电灯、电话、电车、电报等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

(2)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国家城市化水平。

(3)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了对印度的侵略,同时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印度,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的近代化。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的共同作用

(1)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①蒸汽机出现以后,机器生产几乎在所有工业部门得到迅速发展;②发电机的发明及电气技术的应用,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工业化得以迅速发展。

(2)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①资产阶级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②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3)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方便了人类的生活。①蒸汽机出现以后,形成了新的城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②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电器产品的大量使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瓦特没有发明蒸汽机,他是对蒸汽机进行不断改良,使之得到广泛应用。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并未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则完全以科技为基础,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发明创造。

3.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气时代来临。

4.电力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促成了一大批新的工业部门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面貌。

1.某科学家的成就被誉为“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人物是( )

A.牛顿

B.瓦特

C.法拉第

D.爱因斯坦

答案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于工厂以及交通运输工具上,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据此可知选B。

2.“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达尔文建立起生物进化论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

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答案 D

解析由材料中“19世纪末”“全新的工业”等信息可以看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电力工业,这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有关,故选D项。

3.1878年,爱迪生在报纸上预告一项新发明,结果煤气公司的股票猛跌,因为这意味着普遍使用的煤气灯将要被淘汰。这项新发明是( )

A.蒸汽锤

B.第一架飞机

C.电灯

D.三轮汽车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所述并结合所学可知,正是由于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取代了煤气灯,所以才导致了题干中出现的现象。

4.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B.构成材料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使用动力不同

答案 D

解析蒸汽时代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时代;电气时代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时代。可见,划分两个阶段的主要依据是使用动力不同。

5.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材料中“携手并进”的含义是( )

A.科学与技术紧密地结合

B.生产经验推动技术进步

C.垄断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D.国家全面干预科学研究

答案 A

解析由材料中“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可知其体现的是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使得科学与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因此答案为A。

[基础达标]

1.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资源因素

B.市场因素

C.理论因素

D.劳动力因素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瓦特发明蒸汽机属于技术革命,而英国之所以要搞技术发明是因为市场在不断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技术已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故选B项。

2.有些学者主张从能源角度分析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开始的原因。他们关注的主要能源应是( )

A.风力

B.煤炭

C.电力

D.核能

答案 B

解析风力早在封建社会就成为动力,故A项错误;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推广使用,煤炭成为重要的能源,故B项正确;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故C项错误;核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动力,故D项错误。

3.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说明工厂的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说明工厂的布局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4.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的出现始于( )

A.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B.蒸汽机的大量使用

C.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

D.人类对核能的利用

答案 B

解析注意限制词“始于”。蒸汽机发明以后,煤炭的大量使用,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上升而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故B项符合题意。

5.(2018·惠州高二检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蒸汽机广泛应用的最大影响是( )

A.吹响了第一次动力革命的号角

B.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

C.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D.引发了第一次能源革命

答案 B

解析题目是要求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而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其最大的社

会影响是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6.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革命力量的火花”是指( )

A.火力

B.电力

C.煤炭

D.核能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代之而起的是以电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革命力量的火花”指的就是电力。故选B。

7.(2018·洛阳高二检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答案 A

解析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新式交通工具汽车的广泛使用,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B、

C、D三项材料无从体现。

8.“工程师”这个职业的出现是在1850年,这些人当时被称为“前进之人”“自然的征服者”。当时,有专利局的官员亦称“蒸汽船是比《伊利亚特》还要辉煌的史诗,傻瓜都看得出来……”这些都说明( )

A.人们逐渐认识到“技术”的巨大作用

B.“工程师”在社会上地位较高

C.当时蒸汽船的发明人都是“工程师”

D.蒸汽船的出现改变了一个时代

答案 A

解析材料表明了社会对“机器”及其发明人在社会“前进”与“征服”中的重要作用的认可,说明当时人们逐步认识到“技术”的巨大力量,故正确答案为A。B、D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C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

[能力提升]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材料二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展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

地处欧洲边缘而较稳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又增加了4件。——《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三

图一克莱蒙特号汽船图二奔驰1号汽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此次科技革命在英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指出从图一到图二交通工具在动力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指出当时这种新能源的应用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案(1)因素: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兴起。

作用:经济方面,科学技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持;

政治方面,启蒙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政治蓝图;思想方面,科学、理性思想为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

(2)国内政局稳定;自由开放;招揽人才;政府重视科技文化的实际应用。

(3)变化: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新能源:石油。影响: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的诞生,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与石油相关的新兴工业部门产生,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伴随石油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垄断组织产生。

中美关系

热点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之一,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极其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近年来中美合作中美摩擦也不断出现。我们高考热点应该多关注近年来中美合作和摩擦相关史实,找出课本相关切入点进行复习。 一、热点背景: 1、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从1979年1 月1日起两国正式建交,至2009年整整30周年了。这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2、2009年12月4日上午,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幕,中国国务院副 总理王岐山和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作为两国元首的特别代表共同主持对话。 3、中美两国首脑承诺要共同应对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 4、美国总统选举于2008年11月4日落幕。奥巴马赢得338张选举人票,远远超过当选所需的 270张。麦凯恩仅获163张。奥巴马赢得6200多万张选民选票,总数过半,麦凯恩获5500多万张选票。民主党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以巨大优势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历史性地当选美国首名非洲裔总统,成为美国第44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他将于2009年1月20日就任第56届总统。奥巴马随后在芝加哥向支持者发表讲话,承诺与共和党合作,为美国带来变革。 5、温家宝记者会对美国发出四大政经信号 2010年在3月14日《新闻今日谈》节目中,评论员杜平对温家宝记者会讲话做出评析。 他指出,温总讲话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放出4大政经信号,第一,中国的刺激经济政策将视国内外形势择时退出。第二,回击奥巴马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暗示短期内人民币不会升值。 第三,在外交上暗示中美关系短期内不会回暖。第四,告诉美国等西方国家,要想避免对华贸易逆差,需放开对华科技品出口。 二、知识梳理: 1、中美关系: (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向中国走 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以攫取侵华特权。19世纪60年代觊觎我国领土台湾。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但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 因忙于美西战争而错失时机。为加深和扩大美国在华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政策,即在承认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从此,美国在华侵略势力一天天扩大。 (3)扶黎扶蒋,控制中国。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进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各国纷纷寻 找在中国的代理人。"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从而实现了控制中国(20余年)的目的。在此期间美国对华商品输出(1931年)跃居第一位。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人战争。为打败共同敌人,中美建 立起合作关系。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 (5)扶蒋反共,控制中国。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凭借强大的实力, 美国力图称霸世界。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50年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6)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1949年新申国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拒绝承认,并 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2020年高中历史 7.3《人类文明的引擎》课时练 人民版

2020年高二历史课时练:7·3《人类文明的引擎》(人民版选修3)一、选择题 1. 1831年,当法拉第用电池线圈和磁针做出一个小模型时,有人不解的问:“你这个不停转动的小玩意到底有什么用?”法拉第回答:“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三十多年后,这个“新生的婴儿”“长大”成为 ①内燃机②发电机③电动机④电视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2. 19世纪中叶,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表现在 ①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②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③瓦特制成了改良的蒸汽机④魏源编撰《海国图志》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点拨】根据教材相关知识,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制成了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本题中瓦特制成了改良的蒸汽机发生在18世纪中叶与题意不符;魏源的《海国图志》不属于科学技术成果不符题意,本题选A项。 3. 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A.研制成了发电机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水利织布机D.改良了蒸汽机 【答案】D 【点拨】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科技贡献主要提供了机械动力,结合时间1819年伟人去世,所以很明显只能选改良蒸汽机。 4. 1995年长春出版社出版《蒸汽机打出的天下——英国工业革命》,在此书中不可能出现的内容是

高中历史近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及世界近代史大事年代、时间文艺复兴运动(达芬奇、但丁、米开朗琪罗)世纪14-15 新航路开辟(迪亚士好望角、达伽马印度、麦哲伦环球、哥伦布新大陆)之交16、15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日本德川幕府年1603 ,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英国长期会议(查理一世召开)年1640 查理一世断头台,克伦威尔护国公年1653,1649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年1660 光荣革命,威廉为国王年1688 ,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权利法案》1689 年,确定了君主立宪制《王位继承法》年1701 起于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开明君主、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卢梭天赋人权)世纪18 年1763 英法矛盾,七年战争英国胜英国工业革命左年1760-1840 右年1782,1771 水力纺纱厂,瓦特蒸汽机列克星敦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年1775日4月7年1776 美国独立,大陆会议杰弗逊《独立宣言》,联邦体制美国费城《合众国宪法》年1787 年1789 华盛顿美国首任总统;《人权宣言》日攻占巴士底狱,法

国大革命,4月7法国路易十六三级会议,拿破仑称帝,颁布《拿破仑法典》年1804 拿破仑帝国覆灭,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年1830年,1815 欧美开始一次工业革命年1820-1840 林则徐虎门销烟年1839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年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四国《天津、北京条约》年1856-1860 林肯当选总统年1860 年1861 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农奴制;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中国洋务运动开始,设立总理衙门,安庆内军械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年1862 《解放黑奴宣言》、林肯颁布《宅地法》年1864 普鲁士俾斯麦铁血道路,三次王朝战争,六年统一德国年1865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南方胜利,美国统一年1868 日本德川幕府倒台,开始明治维新左年1870-1910 以美、德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迅速崛起右年1882 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结成同盟国年1894-1895 ,日本占领台湾《马关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年1894 孙中山,兴中会在檀香山年1895 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五四运动和五四运动后影响

2013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五四运动和五四运动后影响 (一)原因 1 .政治(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2 .经济和阶级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3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4 .国际背景 ( 1 )日本加紧侵华,提出《二十一条》。( 2 )十月革命爆发,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方向。 5 .直接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爆发 1 .时间:1919 年5 月4 日 2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嫌 一耀拔鳗塑姜飞 才 (三)经过 (四)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表现为: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 ③拒签和约。成功原因:中国作为战胜国收回权力是正义之举;各阶层参加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对北京政府的压力;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据理力争。 (五)意义 ( 1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 2 )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 3 )作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走上了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传播马克思主义。 ( 4 )影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①“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②“五四”运动启发广大人民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因此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③“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主流,为中共创立准备条件。④“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注意: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鸦片战争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 .同:①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 建。③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2 .异: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③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

14-18世纪的世界(二轮优质学案)

《14-18世纪的世界》高三二轮复习案 18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分水岭,从人类文明史着眼,18世纪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关键时期。以18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的大革命为标志,世界历史进入新纪元。在这一世纪,从地球的一端到另一端,或者正在发生,或者正在酝酿着空前急剧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讲,19—20世纪世界各国历史发展的趋向,在14—18世纪就已经种下了重要的根由。中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在物质生产和文化创造方面在14世纪以前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即使到18世纪仍有相当的潜力,保持着繁荣和强大,当时的康乾盛世,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加强,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但这种繁荣和强大与西欧国家已不相同,表面的相似,掩盖着实质的差异。当时,西欧国家已进入资本主义,而中国仍处在封建社会后期,显示出封建的宗法性农业社会的特征。西欧国家从封建主义走向资本主义,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是由长期历史进程所准备好的,是多种近代因素汇聚和发展的结果,中国虽亦有近代因素出现,但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严重地阻扰了近代因素的成长,走向近代化的通道尚未打开,条件尚未成熟,18世纪的中国并未显示出像西欧一样的迅速地引发社会质变的迹象。18世纪中国和西方存在多方面的差距,这决定了两种文明的不同性质,一个是资本主义的青春,一个是封建主义的垂暮,也决定了两个社会的不同前途。18世纪以后,西欧出现了持续、高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中国则由于外国侵略与内部动荡而一蹶不振,陷于贫困、落后和长期危机之中。 一、根据下列提示,回忆基础知识 (一)按照下列提示,分册回忆教材有关具体内容。 1、14-18世纪下的中国:中国适逢元、明、清初三个朝代,总体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涉及的模块、专题、考点有: 政治上—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元朝的行省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经济上—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的《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守国”。 思想文化上—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的

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史

第二讲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 直接原因:保护鸦片贸易(1839年6月,虎门销烟。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过程: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1842年1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 清政府屈辱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商定。 影响: 1.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2.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3.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同上 直接原因:修约被拒。 过程: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法国加入。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亡热河。 美俄两国趁火打劫,俄国趁机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 抗(太平天国);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本课要旨: 1.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 结果; 2.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军事实力的上升,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导火线:朝鲜农民起义。 过程:1894年,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朝鲜平壤清军陆战失利。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5第30讲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学案 人民版

第30讲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时空坐标专题概览] 考点1|科学革命——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发展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1.经典力学——认识史上的飞跃 (1)创立标志: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主要内容 ①牛顿的运动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②万有引力定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飞跃。 (3)意义: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2.量子论——驱走乌云的太阳

(1)创立: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同年,发表《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 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 (2)应用 ①1905年,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②1923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 ③奥地利、德国物理学家建立了量子力学。 (3)意义:让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的传统观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 变革。 3.相对论——爱因斯坦的“时空” (1)创立: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标志着狭义相对论的诞生。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 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2)发展:1916年,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 时间不是独立的实在,而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3)意义 ①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②相对论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轻巧识记] 近现代物理学的三大理论成果 二、追寻生命的起源 1.千年话题——谁创造了万物 (1)西方的上帝造人说:西方神学认为各种生物是按上帝的旨意和计划创造出来的,创造出来后就永恒不变。 (2)古代中国:女娲抟土造人;古埃及:黑泥塑人;古芬兰:怪鸟蛋孵化成人;古希腊:鱼变人。 2.近代生命科学的成果 (1)林耐:将动物、植物分类的通用层次确定为纲、目、属、种四级。 (2)哈维:建立了血液循环理论。 (3)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4)巴斯德:微生物学研究取得巨大成果。 (5)拉马克:提出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 3.达尔文和进化论 (1)提出: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 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意义:证明了整个有机界——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长期发展进化过程的产物。 4.造物主的落寞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说课稿模板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说课稿模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High School History "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Theory Textbook Templat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法国大革命》一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法国大革命》一课是课标川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的第4课。法国大革命是继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后一次比较彻底的革命,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它不仅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且动摇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在世界历史中有重要意义。 (二)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安排 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如下。其中前三项目标将在本节课完成。 依据课标,本课教材安排了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和共和国的诞生、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三个子目的内容。这

样的安排既体现了法国大革命发展的时序性,又体现了史实之间的逻辑联系。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知道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了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通过理解《人权宣言》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综合归纳能力。通过对拿破仑主要活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感知、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基本史实的过程中,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归纳的方法;在解读《人权宣言》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赏析教材插图的过程中,学习以图证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人民参与和推动革命的史实,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

高中历史 中国近代史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 第一节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形态) A.半殖民地:政治:形式上保留中国的主权政府,实际上由外国势力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经济:中国社会经济独立地位丧失而成为西方的附庸。 (主权部分丧失但没有完全丧失) B.半封建:政治:封建势力维持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制度在形成中;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存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产生、发展; 文化:封建思想观念延续,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传入。 (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二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必修一P24)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⑴背景: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猛,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清朝日趋衰弱腐败,内部危机严重。 ⑵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⑶《南京条约》(1842年8月)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使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华的基地。 赔款2100万银元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开创了列强对 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 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势力的侵入。 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⑷《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①内容: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特权。 ②影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领土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形成了“利益均沾”惯例,便利了 列强对中国的共同侵略。 ⑸影响 A.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 B. 经济:中国成为西方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诞生)。C.思想:萌发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想。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把这一思想付出实践)。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⑴原因:①根本原因: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②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拒绝。 ⑵结果: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焚烧圆明园。英法美俄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⑶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⑷影响:①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②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⑴原因: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外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以 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②具体原因: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转移矛盾。 ⑵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第21课 从蒸汽时代到互联网时代 教学设计

第21课从蒸汽时代到互联网时代 内容标准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蒸汽机发明和改良的大致过程,认识其历史背景以及划时代作用。 了解电力的发现及运用,认识电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意义。 了解第一台计算机、互联网诞生及迅猛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历史背景、对人类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影响,归纳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蒸汽机、电气技术和互联网的了解,多层次归纳人类先后迈入三个“时代”的划时代历史内涵。 结合课内外知识,拓展认识蒸汽机、电气技术和互联网对人类生产、生活层面的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联系三个“时代”的历史大背景,思考其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三个“时代”的分析,认识科技成果产生过程中发扬与继承的关系。 通过了解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改变,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结论。 通过学习和思考,认识科技成果是一柄“双刃剑”,人类要正确地对待和使用科技成果。

教学策略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经历过以往的历史必修1、必修2的学习,对本课涉及的科学常识会有初步了解,但贯穿300多年、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互联网时代整合为一个历史学习的单元,跨度依然很大。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通过历史背景、科技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作用分析,促使学生对科技推进社会发展有一个宏观、整体的认识,并认识到科技是一柄“双刃剑”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蒸汽机、电气技术、互联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蒸汽机、电气技术和互联网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 设计思路 从历史学的角度探寻人类科技进步的足迹,让学生在体会工业化、信息化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喜悦与隐忧,以及促进了科技进步和发展的同时,感悟历史,触动心灵。 制作一份简易的PPT,包含本节课简要知识结构与典型图片,设计既符合教材主旨,又贴近学生生活,并具有历史纵深感的问题,供师生讨论和交流。 依据“内容标准”的描述,围绕“作用”和“影响”这两个关键词,层层设计问答与讨论,依托主干知识,迁移其他课程,最终回归到“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的宏大议题,达成知识与能力基础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教材知识结构 一、蒸汽时代 1.历史背景 (1)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前提) (2)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基础) (3)科技与教育的进展(条件) 2.过程 (1)纽可门蒸汽机:抽水 (2)瓦特:从单动式蒸汽机到联动式蒸汽机(18世纪60—80年代)

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人民版必修3

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 [学习目标] 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1.代表成就 (1)凯伊发明飞梭,提高了织布效率。 (2)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3)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4)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提高了纱的产量和质量。 (5)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意义: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英国的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1.(教材第131页学习思考) 大机器工厂与手工工场有哪些区别?

提示规模上,大机器工厂比手工工场规模大,人数多;生产方式上,大机器工厂采用技术先进的机器操作,而手工工场是靠简单的手工工具操作;动力上,大机器工厂主要靠动力机器,而手工工场主要靠人力;生产效率上,大机器工厂效率大大高于手工工场。 二、“万能的原动机” 1.蒸汽机的发明 (1)原因: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过程 ①巴本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 ②1705年,纽可门蒸汽机问世。 ③1782年,瓦特设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 ④瓦特设计出连杆曲柄传动装置,使蒸汽机提供的动力运动形式从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旋转运动。 (3)意义 ①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万能的原动机”。 ②它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 ③工厂大量出现,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④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2.交通工具的改进 (1)1803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汽船。 (2)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成蒸汽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3.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1)标志:1794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车床,使刀具的制作实现了机械化。 (2)意义:19世纪初,新工业部门——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轻巧识记] “蒸汽时代”到来的背景和影响 三、“科”“技”结合的典范 1.电的发明和应用 (1)理论创新: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2)技术创新 ①1838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采用电磁铁做转子,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 ②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表

中国近代史时间表 1840鸦片战争(英) 18415三元里人民抗英(《申谕英告示》,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8428《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 18654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66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 海关试办邮政 1872上海轮船招商局(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1873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昭文新报》(汉口) 1877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1882电话传入中国 1883—1885中法战争,打开中国的西南门户 1884新疆行省设立 1894兴中会成立,“振兴中华” 9黄海海战 中日甲午战争 1895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4《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两半化程度;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 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反割台战争 俄国军舰在胶州湾“过冬” 1896“大清邮政局”建立(辛亥革命后改称中华邮政局) 8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189711德国占领胶州湾 12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18986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开始(维新变法中,《强学报》、《中外纪闻》、《时务报》)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 严复翻译《天演论》出版 1899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义和团运动爆发 年底袁世凯围剿义和团 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9《辛丑条约》,沦为两半社会,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905中国同盟会成立 《定军山》,中国人民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06天津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建成 无线电报创设 朱执信《民报》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

3 人类文明的引擎

人类文明的引擎 1.18世纪的英国棉纺织业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其中最早实现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梦想的是()。 A.凯伊 B.哈格里夫斯 C.阿克莱特 D.克隆普顿 【答案】 B 【分析提示】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 2.18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式棉纺织技术在英国出现,传统的动力已不适应新的需要,蒸汽机应运而生。这表明()。 A.近代动力技术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B.蒸汽机的发明是实验科学长期孕育的结果 C.蒸汽动力较传统动力更充裕更可靠 D.新的动力技术革新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 【答案】 A 【分析提示】 本题主要考查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分析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内在联系。由题干表述可知,社会生产推动了动力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即近代动力技术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3.瓦特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最大影响是()。 A.它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它促进了英国重工业部门的发展 C.它使英国工场手工业时代结束 D.它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答案】 D 【分析提示】 此题主要考查对英国工业革命进程的综合把握和理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中期,而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在18世纪末,排除A、C两项;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最大影响应从推进工业革命的进程方面考虑,即它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4.19世纪初,蒸汽机车因构造简单,造价低廉、快速实用、安全可靠迅速地在英国、欧洲和北美得到广泛使用,并开始了持续100多年独霸铁路牵引动力垄断地位的黄金时代。这使它的设计制造者的名字与蒸汽机车一起载入了科技史册,他就是()。A.瓦特 B.史蒂芬孙 C.本茨 D.莱特兄弟 【答案】 B 【分析提示】 本题讲得是蒸汽机车,容易和蒸汽机混淆。正确答案应是B项。 5.据史书记载,古代埃及人曾用蒸汽动力开关庙宇之门;达·芬奇留下了蒸汽开动大炮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7-第2课《追寻生命的起源》示范教案

二“追寻生命的起源” 学习内容分析 《追寻生命的起源》是必修三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的第二课,上承《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下接《人类文明的引擎》,与前后内容之间既具有承接关系,又具有并列关系。 本课教材主要从宗教神创论和科学进化论两个角度论述生命起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神创论、进化论的产生和流行都有其特定时代背景,对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深刻地说明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相互关系,同时也说明了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复杂关系。教材侧重于进化论,强调对生命起源的科学解释。本课课标要求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了解达尔文、赫胥黎及进化论观点,了解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感受达尔文等科学家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本课内容涉及生物学,化学,宗教等多学科知识。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历史教师一方面可以与学生在初高中已经学习的相关内容进行联系,另一方面可以与高中历史必修I专题7《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必修II专题5《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一至三节内容、必修III专题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内容联系,从科学性和人文性的角度提升学生对进化论的全面认识。 高中生处于树立生命观的关键时期,对生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同时对于生命又充满了许多的好奇、困惑。教师通过网络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视频,如https://www.doczj.com/doc/1d13371007.html,上“自然博物馆”或者是BBC制作的“人类起源”等高清视频,生 动现象地向学生讲解生命的起源,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者分析 高中生处于青年初期,一方面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另一方面对知识有一定的自主选择能力。在生命起源上,高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人生体验,同时希望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树立对于生命的价值观。在高中学习中,应该在初高中学习的基础上予以整合和深入,体现对生命认识的科学性和人文性。 教学目标设定 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了解拉马克、达尔文、赫胥黎及进化论观点;收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人民版必修3

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认识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及人类思想解放的作用。(难点) 2.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重难点) 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1.代表成就 (1)凯伊发明飞梭,提高了织布效率。 (2)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3)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4)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提高了纱的产量和质量。 (5)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意义: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英国的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1.(教材第131页学习思考) 大机器工厂与手工工场有哪些区别? 提示规模上,大机器工厂比手工工场规模大,人数多;生产方式上,

大机器工厂采用技术先进的机器操作,而手工工场是靠简单的手工工具操作;动力上,大机器工厂主要靠动力机器,而手工工场主要靠人力;生产效率上,大机器工厂效率大大高于手工工场。 二、“万能的原动机” 1.蒸汽机的发明 (1)原因: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过程 ①巴本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 ②1705年,纽可门蒸汽机问世。 ③1782年,瓦特设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 ④瓦特设计出连杆曲柄传动装置,使蒸汽机提供的动力运动形式从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旋转运动。 (3)意义 ①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万能的原动机”。 ②它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 ③工厂大量出现,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④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2.交通工具的改进 (1)1803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汽船。 (2)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成蒸汽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3.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1)标志:1794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车床,使刀具的制作实现了机械化。 (2)意义:19世纪初,新工业部门——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近代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7.3 人类文明的引擎同步测试

7.3 人类文明的引擎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辽宁省朝阳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德国政府希望利用“工业4.0”的巨大潜力来夯实其制造业的基石,如果零件本身能够与生产设备进行交互,或者如果零件在需要修理时能够自我完成修理,当人、机器和工业生产过程能够实现智能联网时,就实现了“工业40”。这表明德国经济的变革 A.兼顾到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 B.突出了信息革命的效用 C.致力于挖掘德国经济的潜能 D.构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涉及到是德国经济利用信息技术来发展工业生产,没有涉及到全球经济的复苏问题,A错误;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信息技术革命,在德国工业4.0进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B正确;工业生产过程中信息技术所起到的连接作用,不涉及到挖掘经济潜能的特征,C错误;德国已经构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材料不涉及到这方面,D错误。故选B. 点睛: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该项目由德国联邦××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德国所谓的工业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2.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它说明了 A.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的劳动积极性 B.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C.机器的使用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D 【解析】 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能够直接证明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仅仅涉及工业革命还涉及到第二次工业 第1页/共6页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世界近代、中国近代史)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 (必修+选修1) 表5: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中国近代史 晚清时期 一、阶段特征 晚清时期(1840~1912年):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退位。此时,没落的清王朝遭受西方国家的侵略走向衰亡。 (1)政治领域:①1840~1900年伴随着外国列强对华所进行的一系列侵略活动,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重大变化。②面对外国列强的入侵,中国军民展开勇敢的反侵略斗争和进行各种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③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兴起救亡运动(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经济领域:①鸦片战争,外国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传统的农业文明遭到西方工业文明的严重冲击。外国列强凭借取得的政治、经济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出现新的经济成分:外来资本主义、洋务企业(近代化起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 (3)思想领域: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重新审视世界.探索新知,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进步思想,《资政新编》)。②19世纪90年代,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成为新思潮主流。③维新改良道路的失败使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两大社会思潮。 (4)对外关系:“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中国被迫开放.清政府由盲目自大转为对外妥协。 二、知识结构

高二历史教案: 人类文明的引擎人民版必修[1]

7.3人类文明的引擎教案(人民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

二、【重点难点】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对社会发展巨大的作用。 难点:理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出现 三、【教学方法】 本课涉及的内容与现实联系密切,在教学时应利用互联网及丰富的社会资料,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加学生对蒸汽和电的革命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蒸汽和电的革命及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作用的了解。本节课应多采用设问解答、史料阅读思考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进行讲解,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四、【学法指导】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会分析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各有哪些不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科技革命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蒸汽和电的革命是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大家谁能举出这两大革命至今仍对我们,今天的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例子。(汽船、火车、电灯、汽车、飞机等等)在学生回答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讲述内容】 一、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1、棉纺织机器的发明(学生看书归纳) 2、影响:(1)提高了生产效率。 (2)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思考:同学们根据所学地理经济学知识, 分析工厂利用河流里的水力作为动力,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交通不便,而且远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二)万能的原动机—蒸汽机的产生 1、原因 2、过程 3、意义: 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汽蒸 2)建立了工厂,,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 3)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4)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蒸汽轮船、蒸汽机车 (三)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汽船、蒸汽机车。 (四)机器制造业的诞生—标志近代技术体系最终确立 探究1:用煤作燃料的蒸汽机是否能完全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呢?它有没有哪些弊端?(学生回答)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年表

1839.06.03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949 民主革命时期 1840.06-1842 英国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之后列强的经济入侵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1.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 的变化。2.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逐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冲击着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3.鸦片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而且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1842 英国《南京条约 ....》 1856.10-1860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06 列强《天津条约 ....》 1860.10 列强《北京条约 ....》 1860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 1856 《天朝田亩制度 ......》洪仁轩《资政新篇 ....》 1862 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使用蒸汽机在安庆内军械所问世。 1863 英法、曾国藩围困天京 1864.06洪秀全病逝七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1860-1890 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 1861 曾国藩船板了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 所。 1865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家官办军用企业。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寓强求富 ....”的口号。70年代前后,民间出现了一批民族工业。 1872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成立。《申报》创刊。(李鸿章)轮船招 商局成立。 归纳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1.发展曲折。2.地区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3.部门分布不均衡。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等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及化学工业仅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4.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明显:主要表现在:缺乏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国外资本相比力量薄弱;与本国封建经济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仍不能动摇自然经济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评价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其发展始终受制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尽管有较快的发展,但仍然要受到帝国主义实力的严重束缚。民族工业的发展,也不能改变封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仍占绝对优势的局面。 概述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阻碍其发展的原因):..........................1.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 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根源),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后天畸形。犹豫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是在情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成的工业体系。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1881 开平煤矿建立、唐胥铁路。 探讨近代以来交通、通讯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1885 中法马尾海战 1894.07 日军于朝鲜半岛挑起甲午战争 ....。9月黄海决战 1894-1895 中日甲午战争 1895 日本《马关条约 ....》 1898 戊戌变法 .... 1900 义和团运动 ..... 1900.08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1901.09 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1901 “清末新政” 1903 清政府设立商部,奖励工商。涌现出张謇(1895大生纱厂)、 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 1905 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党于东京成立,总理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 ......族、民权、民生 ....... 1910 “断发”、“不缠足运动” 1911.04 黄兴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 1911.10.10 熊秉坤、金兆龙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五族共和 ....”(汉满蒙回藏)国号“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1.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3.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新文化运动时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2.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3.它促使人们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1912.01.01中华民国成立 ......,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 ......》 1912.06 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灭亡。 ...... 1912.03 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 1914.05 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1915.01 日本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二十一条 ....”密约 5月9日袁世凯接受 1916.06 段祺瑞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8 新民主主义革命 .......(以俄为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 ............意义(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标志着中国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结束,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2.是马克思注意、毛泽东思想御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3.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民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4.使中国开始了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1919.06.18-28 巴黎和会 ....(一战结束) ,外交失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9.05.04 五四运动 ....,”三罢” 6月10日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1919.06.28 拒签《凡尔赛合约》 1920.08 陈独秀上海成立第一个共产主义早期组织 ........ 1920.10 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 1921.08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为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最高机构 1922 1922 民主革命纲领提出。 .........1922.06 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 。 1923 方针。 确. ...........................作正式形成。 ...... 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历史意义:...............意义:1.三民主义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2.在三民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华民国制定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3.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1925.05五三运动 .... 1925国民政府在 .....广州成立 ....,编建国民革命军,以革命武力推翻北洋军阀。 1925-1928 北伐战争 .... 1926.07 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所部。打败张作霖。 1926.10-1927.03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927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8年基本实现全国统一。 1927.04.12 蒋介石,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 汪精卫武汉“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 1927.08.01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南昌武装起 .....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1927.08 中共于汉口召开“七八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 ...............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 1927.09.09 毛泽东秋收起义 .... 1927.10 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 .... 1928-1930 红军建立多个根据地 1931.09.18 九一八事变爆发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向华北进逼。1934.10 犹豫王明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被迫 撤离南方革命根据地,北上长征 ..。 1935 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8月1日发表 《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 1936.10 甘肃会师 ....,长征结束。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1936.12.12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扣留蒋介石,呼吁全国一致抗日。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07.07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