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的声线在各频段的声音特性表

人的声线在各频段的声音特性表

人的声线在各频段的声音特性表
人的声线在各频段的声音特性表

CoolEdit

梁尚俊子2010年8月8日人声各频段的声音特性表

录音篇——CE录音混缩其实很简单

一般电脑的集成声卡或者非专业声卡,CE都无需单独设置的。默认的就是系统的默认声卡驱动程序。

打开CE,多轨状态下,默认的采样率是你系统声卡的默认采样率,通常是44100,当然也有个别是48000HZ的,那么对于一般的44100采样率的伴奏就没法插入,那么需要你点击菜单栏的文件--新建工程--选择44100点击确定就可以了。图片1:

还是多轨状态下选择第一轨,点击插入--音频文件,文件类型选择所有文件,图片2:

选择你要唱歌的伴奏,点击确定。图片3:

接下来,从第二轨开始录起。多轨录音就要多发挥多轨录音的优势。很多朋友录歌的时候从前奏开始一直录到结尾。然后中间哪几句不好就重录那几句。对一般配置的电脑来说,从头录到尾对内存负荷是很大的。不如试试我这种录歌方法。前提:把歌曲挺熟练熟,前奏找到进唱前的一个点,不至于让你听很久才开始唱。如图4:

你可以一直录到这一段结束,也可以在你唱的不满意的地方停止,然后在下一轨,继续录音。如图5:

第一段结束,可以直接到第二段进唱前一点开始录音,如图6:

按照这种方法直到你录完录满意为止。需要加和声的轨道一定要单独另起一轨,不然一不小心就会搞混。有时我录和声复杂的歌就会录到十几轨。最后,把光标黄线拉到0:

00最开始的地方,保持刚才录音时的状态,保持安静,录一小段噪音样本,时间大约5秒就足矣。如图7:

基本录音过程完成。下面进入降噪阶段。

降噪篇

降噪是一个最基础的步骤,别看过程简单,但其实可以应用的范围很广,不光可以降你录音环境的噪音,就连爆破音都可以消除的,重要的还是多实践,多动手,举一反三,这样才可以练就一手好手艺。

我的降噪方法跟网上其他人的不太一样,可能10年来已经习惯这样了,而且一直用的不错,大家可以去听我的歌曲鉴定一下。

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在你录音完毕后,保持话筒及其他各方面状态不变,屏住呼吸,另起一轨,光标齐头,录制一段(5-10秒即可)噪音样本。如图1:

进入这段噪音样本的单轨状态,从头听一遍,注意最下面分贝状态栏的两条绿线状况,选取噪音最为平稳的一段,而且这段噪音必须是你录音过程中始终都包含的噪音,否则你会损失你的人声。如图2:

选取并打开降噪器,点击噪音采样,点击确定。那次再打开降噪器默认的就是你刚刚执行过的噪音采样。如图3:

关于先把干声混缩成一轨再降噪还是先降噪再混缩这个是个习惯问题,我习惯于后者。先进入你录音的第一轨,单轨状态,首先把前面或者后面一些不该要的噪音段都静音,如图4:

选取音频波形,打开降噪器,把降噪级别降至65%-85%。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降噪级别大小要根据你选取的噪音样本的具体情况,有些人的设备噪音特别大,特别是电容麦克(坐麦),因为它的接收范围要比动圈麦克大很多,所以噪音样本也会相对粗很多,这时候降噪级别的大小就需要你自己好好试听,好好验证了,总之,降完听听不满意,就Ctrl+Z,撤销上一步后重新降,知道你觉得满意

为止。原则是宁肯降噪降小了也不能降大了,降小了还可以再想办法,或者伴奏音乐也把它可以覆盖掉,但是降多了直接损失掉干声音质,那就白搭了。如图5:

降完之后的波形,明显要干净很多,如图6:

回到多轨状态下,依次将其他波形按照上一个步骤降噪。如图7:

下面把干声混缩成一轨,按住Ctrl键,鼠标左键点击你要混缩的波形,然后选择编辑--混缩到空音轨(音轨*)--选择波形,如图8:

混缩完干声后,先不要急着把刚才的录音原始音轨删除掉,先把原始音轨静音,听一下混缩好的新音轨有没有什么纰漏。如果没有就可以删除原始音轨了。如图9 、10:

进入干声混缩轨道的单轨状态,把一些遗留的明显的噪音段静音。如图11:

压限、激励、混响篇

上期说到了降噪完成。下一步就该压限了。压限的工具用过好几种插件,但个人感觉还是不如CE本身这个来的简单直观,就是动态处理,只要设置好了图形参数,用起来还是蛮好的。但关键就在这个设置上。很多人吵着不会设置,不懂参数,那么我就给你一个大概的图形,左右都不要超过太大就好了,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耳朵听!边听边拉动图形,而且你应该把图形拉动到几个极端,辨认出声音的走势、变化,这样你就会清楚自己的声音在什么图形状态下最合适了。

在做动态处理之前,要先看下整体波形的大小,如果波形过小,是不适宜直接压限的,可以先对整个波形做下音量标准化,到80%-90%即可,如图1:

接下来选中整体波形,打开动态处理窗口,图形参数如图2所示,边调试边监听,确定好最佳图形,点击确定:

处理完的波形见图3:

下一步激励,用的是bbe插件,左起第一个旋钮是低音增益,中间的是高音增益,最右边的是整体音量调节。

根据你干声的特点,低音重了就抬高高音增益;高音重了就抬高低音增益;中音太实就把低音高音都抬高、边调节边试听,最后的图形还得由你自己定。监听,永远是后期种最重要的!

如图4:

调节完的波形见图5:

下面这个是我自创的EQ均衡参数图,适合我的干声,大家可以借用一下,压掉一些人声中不该有的低音,增强1K 左右的和8K左右的声音,会让干声听上去既清脆又温暖。如图6:

做完后波形如图7:

下一步混响。个人习惯用CE自身的完美混响,具体类型参数见图8: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电话音该怎么处理,顺便说一下,在滤波器的FFT滤波器,图形参数可参考图9:

回到多轨状态下,听听效果如何,如果不满意可以再次进入人声单轨,ctrl+Z撤销之前的动作,重新设置参数。在多轨状态下,可调节伴奏与人声的音量,使之协调。想改变哪一轨的音量,右键点击,选择--调整音频块音量如图10,11:

滁州市明光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征同步练习

滁州市明光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征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将某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如图所示,可见波形竖直方向的最大值在减小,表示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 . 音色 B . 响度 C . 音调 D . 周期 2. (2分) (2019八上·长春月考) 如图所示声的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 .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 .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 .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3. (2分) (2018八上·浉河期中) 下列关于音乐会上用小提琴演奏乐曲时说法正确的是() A . 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程度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 . 演奏时,用力拉小提琴的同一根琴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C . 小提琴的音色与二胡的音色相同 D . 小提琴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4.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 通过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来减弱噪声的 C . 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出可闻声 D . 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明听到身后传来小刚的说话声,小明是通过音色辨别出小刚的

5. (2分) (2016八上·丰城期中) 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音色和响度 6. (2分)(2017·牡丹江) 下列与声音有关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A . 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B . 用麦克风唱歌可以提高音调 C . 听到的鼓声是通过地面传来的 D . 小声说话时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7. (2分)(2019·天门)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B . “男高音”和“引吭高歌”中的“高”都是指音调高

声音的特征

声音的特征 一、知识概述 1、了解声音的特征。 2、知道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决定因素。 3、认识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 1、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反映声音高低的,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振动频率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振动频率小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听起来低沉。 (2)响度即声音的强弱,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指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 声音的响度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一般人感到每秒1000次左右 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声音的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声音向外传播,越来越分散,越来越弱,响度就越小。 (3)音色表征不同声音的特征,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 据,它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不同乐器,即使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我们也很容易识别乐器种类,就是由于音色不同。 2、噪声及其来源: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噪声主要来源于人类自身和人类发明的机器。 3、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分贝(dB):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它是声音强弱的单位。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听觉下限。

(2)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途径 减弱噪声的最终目的是降低人耳处的声音响度,所以,要从噪声的产生到噪声的传播以及人耳接收声波三个方面着手减弱噪声。 (1)在声源处减弱:可以采用更换声源或加屏蔽罩隔离。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建立隔声屏障来反射或部分吸收传来的噪声。 (3)在人耳处减弱: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可以戴上耳塞、耳罩等护耳器具,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官。 5、区别乐音还是噪声的方法 (1)从定义本质上区别: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它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 听的声音超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这一点看,所有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乐音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也可能成为噪声。 6、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音调、响度是差异非常明显的两个概念。振动的物体会发声,振动的频率决定了音调,振动的振幅决定了响度(响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如果一个物体振动的频率为261.6Hz,不管这个物体是钢琴、小提琴、军号、笛……我们都说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为中央C调。我们常讲男同学说话声音“粗”,女同学说话声音“尖”,指的就是声音的音调不同。 响度表现为声音的强弱,它使人的耳膜振动幅度大。响度与音调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概念。打鼓发出的声音响度大而音调低,小鸟的鸣叫声音响度小而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而音调低,蚊子的嗡嗡声响度小而音调高。 7、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 人耳要能听到声音,首先需具备3个前提条件:声源、介质和良好的听觉器官。其次人耳要听到发声体的声音,还应考虑到声音的频率和响度。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另外,声音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响度,才能引起耳膜的振动,使人有听觉。

声音的特征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课题:声音的的特征 目标: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的特征; (2)了解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了解声音的音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2)训练学生学习用物理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态度。 (2)通过对声音特征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 重点:响度、音调 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过程: 复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新课引入:1、播放课件开头的四种不同的声音,我们听到的声音千差万别,声音有哪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又与什么有关呢? 2、童心回放:《鼓上的小米粒》,让同学们思考,儿歌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二、新授 1、问题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1: 实验:敲鼓,使鼓发出声音,听鼓声的大小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什么关系。 思考:要使听到的鼓声响一些,可以采取哪些办法? 技巧:有时振动的幅度太小,看不见,我们可以在鼓面上放上几粒米或用乒乓球靠在鼓面上来显示微小的振动。 提出猜想:振幅、鼓的大小、鼓皮的材料等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得到结论: 视频验证:播放课件中的视频,让学生体会鼓声的大小与鼓膜振动幅度的关系。

课件点击——信息快递: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课件点击——小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交流:哪些事例说明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讨论:响度可能还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有哪些实例可以证明这一点? 2、问题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引入:视频欣赏——青藏高原,在这首音乐中,你除了听到声音的强弱外,还感受到声音的什么? 学生活动2: 探究1:用小硬纸片在梳子上划过,一次划得快些,另一次划得慢些,听小纸片发出声音的高低和小纸片振动的快慢。 探究2 :音调的高低和尺子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提出猜想:声源振动的快慢等 设计实验:视频提示实验的方法:如视频中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进行实验: 得到结论: 课件点击——信息快递: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源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 课件点击——小结: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用示波器观察课件中视频的方法也可以验证这一点? 巩固练习:播放课件中牛和蚊子的叫声,说出他们的不同之处 3、问题3:声音还有哪些特征? 学生活动3:辨别声音 音乐欣赏1:播放音乐时,调节音量,改变了声音的高低还是强弱,由此想到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大小的区别; 音乐欣赏2:听一听,用几种不同和乐器先后演奏同一首乐曲,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辩一辩:声波的波形 看书:P14图1—14 课件点击——小结:音色——声音的品质;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想想议议:由于每个人的声音千差万别,因此声音可以用作安全认证的依据之一。美国的

声音的特征——作业

声音的特性---作业 1、打开一台袖珍式半导体收音机(或滴嗒作响的小闹钟),先让它在地面上唱歌,再让它“站”在空木盒或空纸盒上唱歌,你比较一下,后者的歌声常常比前者更。 根据上面的实践,现在我知道了,加个空盒会增加声音的。这个空盒子也叫“共鸣箱”。 2、“高声呼叫”反映了声音的很大, “声音低沉”反映了声音的很低;“买西瓜时,拍拍西瓜就知道瓜的好坏”是依据声音的。 3、最近微信上流传的风哥说段子中“会说话的宠物猫”如图所示,很受网民的喜爱,它模仿人的腔调学舌,非常有趣。虽然和人说出的话语义相同,但由于两种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入耳中的。 4、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 5、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不同(选填“音调”或“音色”). 6、下列不属于乐音的特征的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7、“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以上都不是

8、在下列四个句子中,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 ③她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0、2016年 5月 21日,长沙“橘州音乐节”在洋湖湿地公园开唱,“情歌王子”张信哲的倾情演唱,引发 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张信哲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D.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11、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12、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1.(2013 四川遂宁二中期中)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列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 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 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2.(2012 广西桂林中考改编)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 的来判断的;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2012 山东烟台中考改编)为了探究声音的三要素与什么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 验,如图所示,其中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的是;探究响度的是。 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改变薄塑料尺划过梳子的速度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4.(2012 内江中考改编)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高脚玻璃杯内装有相同深度的水, 当用筷子轻轻敲击两个杯子时,两个杯子发出的声音具有相同的,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发出声音。 5.(2013 四川遂宁二中期中)小华在家里修理桌子时,有敲击物体的声音,为了避免干扰 隔壁的小明学习,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击的地方垫上一块抹布;②把门窗关闭严实;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在上述的三种方案中,①是在处控制噪声;②是在中控制噪声;③是在 处减弱噪声。 6. 【新闻再播】 中山公园的乐音 当我再次步入中山公园,看到苍松翠柏在风中摇曳,心中的喜悦依旧徜徉在心间。 提起中山公园,人们的第一印象是那位革命先行者的名字,对于喜爱音乐的人而言,随后便会脱口而出“中山音乐堂”。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那英的那首《雾里看花》,伴随着松柏沙沙的摇曳声徐徐传来,啊!我不由得一惊,今天那英也来中山音乐堂了,我紧走了几步,随即又停了下来,不对,这个地方高音没有上去,不是那英唱的,这是谁模仿的?真像……

第二章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这些声音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1、知道声音的不同决定于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 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3、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围; 4、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一、音调 1、音调:声音的叫音调。 2、频率:振动物体叫做频率。单位:。 3、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问题:硬卡片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猜想: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 检验:(1)先后两次实验,改变尺子伸出的长度。 (2)用手拨动钢尺时,偏离中心的程度相同(振动幅度相同) (3)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尺子振动发出的音调。 你的发现:尺子伸出长,尺子振动(快、慢),你听到的声音音调(高、低)尺子伸出短,尺子振动(快、慢),你听到的声音音调(高、低)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_有关, _______越高,音调越高。通常女子说话的声音的音调比男子要_______。 4、超声波与次声波 (1)人的听觉上限的频率是______Hz,人们把高于这个频率的声波叫做_______; 人的听觉下限的频率是_______Hz,人们把低于这个频率的声波叫做_______。 (2)通过看课本我们可知自然界的许多活动能产生次声波如、、、等。这些次声波多数对人类有害。 二、响度 我们有时需要低声细语,有时需要高声呼喊,那么声音的强弱,也就是响度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实验一:把尺子伸出桌面一定长度,使尺子发声,想办法改变尺子发声的大小(也就是响度)。 你的发现:当用力大时,尺子偏离中心的程度(大、小),发出声音响度

《声音的特征》

《声音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科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声音的特征》。 二、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就是要把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体会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自主构建知识为主,在讲解声音的响度和音调时采用教师引导探究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究,即让学生学会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又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逐步培养学习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理念强调,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物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乐曲出发,引出声音的特征,在讲解每一个特点时,都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比如:梳子,尺子,乒乓球,乐器等都与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密切相关。并能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有关声音的相关问题。充分的渗透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学生有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2.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苏科版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征》,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本节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是中考中必考的一个基础的知识点。本节教材突出了以下的几个特点:一是突出学生探究活动。本节安排两个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体验过程的机会;二是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声音的不同特征生活中随处体现,探究器材随手可得,使学生感觉物理就在身边,生活即是物理。三是注重中华文化、人类文化精神的熏陶。口琴、吉他、都是我国特有的乐器,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虑到本节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新概念较多,初二学生要完全接受和掌握有相当的难度,所以,将声速的内容定为第二课时,该课时仅解决声音的特征问题。 3、学情分析 学习对象是初二学生,学习中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很强烈,学生对声现象都较熟悉,具有较多的生活经验,一般都知道声音千差万别,但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音色的概念不够明确,没有系统深刻的认知。因此要通过对生活中的问题提出质疑,激发起他们继续学习探究的欲望和需求。并通过大量探究实验让学生去体会和理解声音的特征。探究学习这种方式,学生已有初步的了解。但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还不能熟练应用,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 课题 声音的特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随堂练习新人教版 (1190)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的特性》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分)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色B.音调C.响度D.速度 2.(2分)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⑴”“ruai⑵”“mi⑶”“fa⑷”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D)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 C.丙、甲、乙、丁D.丙、乙、甲、丁 3.(2分)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4.(2分)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A.响度不同B.音色不同C.音调不同D.振幅不同 5.(2分)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前三项都不同6.(2分)08年3月文化部举办的CCTV歌手大奖赛,有一道听辨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这主要是考查歌手对乐器的鉴别能力,依据的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

7.(2分)(09成都)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 8.(2分)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的声音沉闷、浑厚,这是因为男同学发声时() A.频率高,振幅大B.频率低,振幅小 C.频率低,振幅大D.频率高,振幅小 9.(2分)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A.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 C.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D.能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10.(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调的不同来判断的 C.“响鼓要用重锤敲”说明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D.“余音绕梁”是声波经过多次反射造成的. 多选题 11.(2分)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12.(2分)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 13.(2分)看电视时,我们调节电视机音量,改变的是电视机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传播速度 14.(2分)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二、填空题 15.(3分)很多人喜欢听宋祖英唱的民歌,只要听到广播播放她的歌声就能知道这是宋祖英唱的,他们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来分辨的。 16.(3分)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做加快了录音机喇叭纸盒的振动 ,使变高.

第二节 声音的特征 教案

第一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征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内容是《声现象》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声音三大特征,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懂得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应用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声音的响度、音色和声音的传播时间。 难点:区分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不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声音的三大特征和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让学生分别用口琴、长笛或电子琴等演奏美妙动听的乐曲,让学生谈感受,从而引入声音的特征。 2、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活动一:拿出大鼓,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怎样才能使鼓面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同学们很容易想到应该使鼓面振动的幅度更大些,关键是设计一种能显示出鼓面振动大小的方法。如在鼓面上撒些纸屑,通过纸屑向上跳的高低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也可以将鼓侧放,然后将细线悬吊泡沫塑料小球与鼓面接触,通过泡沫小球向外弹的远近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 活动二:拿一根钢皮尺(或锯条)把它夹紧在抽屉缝里,伸出来的部分要长一些,并保持不变。用手指拨动钢皮尺(或锯条),一次用力拨,一次轻轻拨。对比观察钢皮尺弯曲的程度,用眼看钢皮尺振动情况(振动幅度的大小),用耳听钢皮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强弱,并把观察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用稿《声音的特征》说课稿

《声音的特征》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的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声音的特征》这节课的内容,属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三个二级主题。本节内容是《声现象》这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是学生在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上,对声现象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较为重要的一节课。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声音三大特征,从而使学生对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也为今后的声学研究对下基础。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懂得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教材安排本节课内容时,基本上分为响度、音调、音色三块分别研究与学习,通过实验以及观察波形,对乐音的三要素有比较直观的感受,但也颇具特色。同时也为第三节《令人厌烦的噪声》、第四节《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学习作好准备。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 教材安排本节课内容时,基本上分为响度、音调、音色三块分别研究与学习,通过实验以及观察波形,对乐音的三要素有比较直观的感受。教材特点:(1)重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教材在“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因素”时,实验器材使用学生身边的物品——梳子,使学生真切地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又如利用叩诊、听漏等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与我们息息相关。(2)使学生感知现代技术手段对分析物理问题的作用。教材对不同音叉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以及不同乐器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采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抽象问题的认识,并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兴趣。(3)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只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学生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中来,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兴趣将会很浓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认知水平: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具有关于声音的产生、传播的有关知识,知道声音是一种波,声音有能量,声速的有关知识。具有初步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具有初步的控制变量、转化的思想,初步的实验探究的思想。 年龄特点:初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很强,情感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较大;思维已经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初二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不久,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较低,还需要经验的支持。学生有强烈的活动探究欲望,在方法和环节的把握上不够成熟。学生对声音较为熟悉,而对其特征、规律缺乏认识。学生的直观感性思维较好,而对音调、音色等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在教学中,最好以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组织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了音的特征。 结合学情、课程内容和《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别为: 教学目标:

声音的特征(基础) 知识讲解

声音的特征(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乐音和噪声; 2.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3.知道影响乐音特征的因素。 【要点梳理】 要点一、响度 1.响度: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做响度(也叫音量)。 2.振幅: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3.影响响度的因素: (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发声体的距离及声音的集中程度。 要点诠释: 1、实验证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例如,用力地敲鼓,鼓面振幅变大,声音的响度增大。 2、声音在介质中传播能量会衰减,传播距离越远,声音的能量减小得越多,响度越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音调并不改变,也就是说介质不会改变声音的频率,不能说距离远了,听不清楚了,是因为音调变低了。 3.增大响度一般可以增大振动幅度和使声音集中来达到。 要点二、音调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高清课堂:《声音的特性》】频率: (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3)单位:赫兹(Hz) 3.影响音调的因素: (1)发声体振动越快,声音的频率就越高,音调也就越高 (2)发声体振动的快慢通常与其结构有关。如: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儿童和妇女的声带短而薄,所以成年男子的音调比儿童和妇女的低;战国时的编钟,大钟音调低沉,小钟音调高亢。 4.超声波和次声波: (1)一般人的听力范围:20Hz—20000Hz。 (2)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3)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要点诠释: 1、挑选西瓜、瓷器、医生叩诊利用了音调。 2、声波的频率和声源振动的频率是一样的。振动一旦发生,频率就确定了,所以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频率是不变的。 3、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自然活动,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健康有害。 4、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与人类不同,它们有些能听到超声波或次声波。 要点三、音色 1.声音的特色叫音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它们。主要是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2.音色与声音的频率组成有关。一般发声体不变,声音的音色不会改变。 要点诠释: 一般而言一个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是由多种频率的波合成的,从波形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音色声音的本质。如图所示,不同乐器奏出相同音调的声音,从波形图上可以看出它们主要的振动频率相同,但小的附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1课时新授课 枣庄市第十三中学雷雨 使用日期:2012年9月26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和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教学准备】 教师:布置课前预习任务。 学生:完成助学中三个知识点的预习,带着问题在课下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各组小组长检查课前预习。 器材准备:钢尺、锣、木鱼、鼓、音叉、乒乓球、水瓶琴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音乐导入【播放音乐】 欣赏男低音John Denver与男高音Domingo 合唱《Perhaps Love》,再次体会音调的高与低,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开始新课。 【提出问题】 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同为男声,听起来 却有如此大的高低区别呢? 【问题呈现】 1、声音为什么会有高低不同?什么因素决定 音调的高低?是不是所有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人们都能听到呢? 2、同学们都知道用力击鼓比轻轻击鼓产生的 声音大,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大小呢? 3、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我是根据什 么因素来分辨出它们的不同呢? (设计意图:利用真实的声音高低差别,活跃课 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问题的呈现,让学生明 确本要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聆听,感受声 音的差别,用语言 进行描述: -----浑厚、低沉 -----尖锐、高昂 小组长检查学生 预习情况,明确自 己已知道的知识和 困惑; 学生预习题见附 件一 二、新课讲授 1、音调【教师演示】 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 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 声音,引导学生分辨声音高低的不同 (设计意图:简单,直观,学生很容易将音调的 高低与振动的快慢联系在一起) 物理学上把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注意分辨声音 高低的不同 学生分组利用 钢尺探究音调和频 率的关系

声音的特征(基础)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 第二节声音的特征(第1课时) 精选练习 一、夯实基础 1.(2019松江期中)声音的特征是指它的音调、响度、音色。下列一些习惯说法中,反映的是声音的哪一个特征: (1)引吭高歌,低声细语______; (2)“跑调”、“唱不上去”______。 【答案】(1)响度;(2)音调。 【解析】引吭高歌,低声细语,反映的是响度;“跑调”、“唱不上去”反映的是音调。2.(2019嘉定期中)如图1所示是一组研究声音的实验情景图,从情景图中的现象可以表 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越用力敲鼓,鼓声就越响;扬声器声音越响时,纸片跳动越明显……这些现象表明:越大,响度越大。 【答案】振动,振动幅度。 【解析】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2019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月考)将一根吸管的一端压扁后,按图所示方法剪去两角,再将这端放入口中,吹出声音来,逐渐剪短吸管,吹出的音调将 (选填“变高”、“变低”)其原因是吸管越短,振动的频率就越(选填“高”、“低”) 【答案】变高;高。 【解析】在吹动吸管时,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当吸管长度改变时,吸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发 图1 A 敲鼓时纸屑上下跳动 B 扬声器发声时小纸片上下跳动 C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生变化,吸管越短,空气柱越短,空气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4.(2019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月考)人们区分男高音歌唱家与男低音歌唱家,是根据声音的不同,它是由声源的决定的。同一个人大声说话与低声细语的区别,主要是声音的不同,它是由声源的决定的。 【答案】音调;振动频率,响度,振幅。 【解析】男高音歌唱家音调高,男低音歌唱家音调低,人们区分是根据声音的音调不同,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同一个人大声说话与低声细语的区别,主要是声音的响度不同,它是由声源的振幅决定的。 5.(2019浦东新区月考)李白的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C.音色 D .频率 【答案】B。 【解析】“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6.(2019闵行期中)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用了两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固定在同一根轴上,用皮带带动它们一起转动,将一把塑料尺依次接触每个齿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齿数少的齿轮,频率高,音调高。 B、齿数多的齿轮,频率高, 音调高。 C、齿数少的齿轮,频率低,音调高。 D、齿数多的齿轮,频率高,音调低。 【答案】B。 【解析】当纸片与齿轮接触时,齿轮越多的可以使纸片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越多,即纸片的振动频率越大,此时发声的音调就会越高,所以选B。 7.(2017黄浦期中)一般民俗艺人,在演奏二胡独奏时都会旋转一下固定弦线的旋纽,据说是在“调音”那么:他调的到底是()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振幅 【答案】B 【解析】解答:固定弦线的旋钮是为了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从而调节物体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琴弦发声时的音调。故选B。

原创苏科版 声音的特征 教案

1.2、声音的特性(1) 课型:新授课课时:课时总第课时备课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感受讨论,能知道响度、音调、音色是什么 2、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掌握影响响度音调音色的因素是什么 3、知道振幅和频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语言引导: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同样是振动发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呢,学生说不同,各有各的特点,那有哪些描述声音特性的词语呢,让学生讨论回答 低沉,嘹亮,稳重,挺拔,尖锐,刺耳……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描述声音特征的词语,而物理学中有专门描述声音特性的词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二、响度 1、响度概念 教师制造出两个响度不同的声音给学生听,比如一次轻拍桌子,一次重拍桌子,然后让学生说出两次声音的不同,学生会说,第一次小,第二次大,第一次弱,第二次强,等等,然后教师直接给出,以后物理学里把声音的强弱或者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以后声音大我们就说响度大,声音小我们就说响度小。 2、影响响度的因素 教师先做一个实验,用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一次重敲,响度较大,一次轻敲,响度较小,一次弹开的远,一次弹开的近,然后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可以总结出响度和什么有关系。经过教师提示引导,得出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系。 教师再提出问题,如何用一个小鼓来验证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学生回答…… 结论: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三、音调 1、音调概念 教师用口琴吹出两个声音,一个音调高,一个音调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两次声音的特点,一个低沉,浑厚,粗,稳重。另一个,尖锐,刺耳,高亢 教师再举出一些动物的发声,让学生说出属于哪一类,牛的声音,蚊子的声音,男生的声音,女生的声音,放一些歌唱家的声音 教师作出总结,以后第二类声音我们物理上统称为高,第一类声音统称为低,而声音的高低物理上称作音调。如果一个声音听上去像第一类我们就说音调高,如果像第二类我们就说音调低。 教师在放一些声音,如,海豚音,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韩红的青藏高原,让学生说出音调的高低情况

声音的特征练习题

3 八年级物理(上)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二节 声音的特征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 A 、把弦拉得紧些 B 、把弦放松些 C 、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 D 、用更大的力拉琴 2、图1-1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管 B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3、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 A 、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 、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 、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 、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4、人们区分钢琴声和笛子声,是根据它们的 (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音调和响度不同 5、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 6、下列的实验和实例: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 A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8.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重地敲一下,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三项均未改变 9.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其原理是( ) A .减少声音分散,增强响度 B .改变音色 C .提高音调 D .增大发声体的振幅 10.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对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11.在使用二胡之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定弦”,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音调、响度、音色都改变 12.(2010北京海淀模拟)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这是在研究声音的( ) A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B .鼓面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也越大 C .棒击鼓面的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 D .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小 14.“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 (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速度 15.“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 ) A .音调高低 B .响度大小C.音色好坏 D .以上均有可能 16.铁路工人检查车轮时,常常轻轻敲打车轮,通过声音判断车轮有无损伤,这是根据(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音是否刺耳 17.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 ) A .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C .声音的音色 D .声音的节奏 18、如图6-1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 .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 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 .声音的音调不同 D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19、全班同学在齐声合唱同一首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 A .唱歌同学的声带在振动 B .歌声宏亮时,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C .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D .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音调不同

声音的特征练习题

声音的特征练习题 1、小明在进行小提琴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_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___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2、往热水瓶中灌开水时,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变化来判断水是否灌满;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按键实质是改变电视机发出声音的 3、如图12甲所示,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轻敲鼓时看到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________ ,比较图12甲、乙两次敲鼓的情况,两次鼓面上的纸屑振动幅度不同,说明两次鼓发出声音的 ________不同(填:“音调”、“音 色”或“响度”)。 4、小雨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制作了一种发声装置。他在纸筒的开口端 打两个孔,并用一根绳子穿过这两个孔后系紧。如图2所示,他抓 住绳子的一端,以平稳的速度在头的上方转动此装置,筒中空气柱 由于发出声音。当转速增大时,他发现纸筒发出声音的音 调变高了,这是由于_______(填“振幅”或“频率”)变大的缘故。 5、在学校的联欢会上,同学们听到的琴声是通过______________ 传播的。能区分是小提琴发出声音是利用这 个特性。 6、发声体在振动,音调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____________决定. 7、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___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不同. 8、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来判定的。 9、每一首乐曲都有一部乐谱,演奏家们在演奏同一首乐曲时,他们的相 同。通常人们说:“这个人说话嗓门大”。你觉得这个人嗓门大是说话时 的大. 10、如图所示,用薄木片从木梳的梳齿上以相同速度不等的力滑过,可以用来 研究发声体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以上都可以 11、二胡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拉二胡时,由于琴弦的而发出 声音,人们听到的琴声是通过传来的.用二胡和小提琴同时演奏《东 风破》,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