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必修一第1、2章复习课》教学设计(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

《生物必修一第1、2章复习课》教学设计(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

《生物必修一第1、2章复习课》教学设计(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
《生物必修一第1、2章复习课》教学设计(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

《必修一第1、2章复习课》教学设计(分两个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学习评价设计

课前检测

【主要内容】

课前预习诊断资料下发给学生。将所要复习的考点以填空的形式完成,然后上传到12xue 平台。教师进行线上批改、点评,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备注:预习作业考点总结(在练习里面):完成后拍照上传到12学平台

【评价反馈】

1.通过学生上传的作业进行线上批改,可以看到孩子们对于开学这段时间对该部分知识的总体

掌握情况。课堂授课前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评价。

2.通过提问,掌握学生对本部分课程的初步认知情况。

课堂练测:

【主要内容】

考点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A. 心肌细胞

B. 草履虫

C. 病毒

D. 卵细胞

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 池塘中的一群鱼

B. 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

C. 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

D.在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着蚂蚁,长满了苔藓

3、下面所说的四种情况,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对应的层次是:

池塘中的一条鲤鱼、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池塘中的所有衣藻、池塘

A.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B. 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C. 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 细胞、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考点2: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科学家研究、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

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C. 英国科学家虎克指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2、下列有关细胞与细胞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

B. 细胞学说揭示了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C. 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

D.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下列说法不符合细胞学说主要内容的是()

A.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B.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C. 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

D. 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相同

考点3:显微镜的使用

1、在显微镜中看到的物象在视野左上角,想看到物象在视野中央,如何移动装片?

A. 向左上角移

B. 向右上角移

C. 不移动

D. 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相同

2、.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

B. 观察乙、丙图像时,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分别是⑥⑤

C.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然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D.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操作顺序为:转动转换器→移动装片→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光圈

3、下图1、图2是利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观察某种细胞时看到的图像。

据图分析,若不换目镜,由图1切换到图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不调光,则图1的视野比图2亮

B. 若不调焦,则图1的物镜离玻片的距离比图2远

C. 若图1的物镜是10×的,则图2的物镜应为40×的

D. 若移动装片,视野中的细胞向左移,则实际上装片也向左移

考点4:几大物质的鉴定(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淀粉、DNA与RNA)

参照同步训练P136的第6、8、9题

考点5: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1、HIV、发菜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质

C. 细胞膜

D. 遗传物质

2、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B. 细胞的多样性即不同细胞的结构完全不同

C. 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等高等生物,细菌、病毒和真

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D. 人体的血小板、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所以这两种细胞属于原核细胞

3、关于下列a、b、c、d四种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和d不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a和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 a、b、c、d都能独立繁殖和代谢

D. a属于原核生物,b、c属于真核生物,d属于病毒

4、下列各组生物中都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A. 青霉菌、蓝藻

B. 酵母菌、肺炎双球菌

C. 乳酸菌、霍乱弧菌

D. 大肠杆菌、噬菌体

5、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艾滋病病毒和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病毒可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

C.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D. 病毒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增殖

6、如图为几种常见的生物,请认真识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几种生物在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上的共同点是既是_________________层次又是__________________层次。

(2)图中d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它与上图其它的生物相比最本质的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生物具有共同的细胞结构,这说明细胞具有________性,但各个细胞的结构、成分和功能又各不相同,这说明细胞具有________性。

考点6:蛋白质(重点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构成生物体氨基酸的判定、肽链中的有关计算、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1、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2、下列多肽在人消化道中水解时,不可能产生的氨基酸是()

A. B. C. D.

3、已知某氨基酸的R基为-C2H4ON,则其分子式为()

A. C4H8O3N2

B. C4H7O3N2

C. C4H8O3N

D. C4H8O2N2

4、下图是细胞中常见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甲乙丙

A. 乙分子的R基为—H

B. 化合物丙叫做二肽

C. 化合物丙中含有一个游离羧基

D. 水中的氢来自乙的氨基

5、现有1000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有1020个,羧基有1050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4条多肽链中共有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是()

A. 999、1016、1046

B. 996、1、1

C. 996、24、54

D. 996、1016、1046

考点7:核酸

如图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乙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

位可用图中字母__b____表示,各基

本单位之间是通过___③___(填①、

②或③)连接起来的。

(2)图甲中的三种物质都是由

许多_葡萄糖_____连接通过脱水

苏荷方式而成的大分子,其中

属于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的是______。属于动物细胞中储能物质的是______。

【评价反馈】

1.对于选择题学生直接在平板上或限时作答,直接显示答案的正确率,或随机点名或随机

抢答,然后对错误率高的进行点评、答疑或让小组讨论后再让做错的同学解答,当堂解决问题,这也是12xue平台最大的用途之一。对于填空题,让学生做完后拍照上传,教师当堂展示学生答案,发现问题就及时反馈。这样就可以清晰的把空教学。

2.通过高考仿真题或真题呈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后评测

【主要内容】【拓展变式】

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酶、RNA酶等。(说明:活鸡胚的培养方法不做要求。)

(1)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注射的物质看,该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实验结果的检测看,该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反馈】

通过学生对其他同学的错误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该题对于学生具有极大的挑战,是一道高考的探究题。对于素质班而言,提前训练,会有益处。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导入

1.通过对部分考点的回顾让学生对章节的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学会分析与归纳

2.对学生作业的点评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再课堂上加以注意,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复习设计意图

复习课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握,有的放矢,迎接即将到来的中段考。通过对每个考点的归纳、习题化以突破重点和难点,然后学生再段靠中取得好成绩,为其高中生涯树立信心。

学与教的活动

考点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通过三道单选题让学生快速过关,这是识记内容。

设计意图

第1小组作答。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每个考点分别让不同的小组完成。根据完成情况给于加分,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相互竞争,形成氛围从而完成基础知识。

考点2: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

第2小组作答。

现让同学简单的说处细胞学说的内容,注意其中的所属范围。再让学生讲出其意义,然后刷题。

设计意图

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由多位科学家不断探索的过程,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科学结论来之不易,是前人辛勤劳动的付出,从中学到这些其中的科学精神。细胞学说的意义具有全人类性的,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定律之一,它的地位和作用影响着整个自然科学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这些伟人发自内心的敬佩,从而激发起孩子们对未来科学的探索欲望,进而达到了科学素养的教育。

考点3:显微镜的使用

第3小组完成。

1、首先让其中的一位学生对照显微镜的图形复习一下其结构、原理、使用方法。

2、让第二个同学对平板上的几道与显微镜相关题目进行作答

设计意图

1.显微镜是生物学中一种常见工具。掌握其原理及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是基本素养,必

须要掌握的。

2.通过习题的形式完成,加深记忆和应用。有利于孩子们的动手应用能力

考点4:几大物质的鉴定(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淀粉、DNA与RNA)第4小组完成。

分别简述几大物质鉴定的内容、注意事项,然后完成同步训练P136的第6、9题加以巩固。设计意图

1.这部分是识记内容,难度不大。小组同学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让大家重温旧知。

并复习原先做过的题目,复习巩固。

2.教学中发现,重点是让学生注意到以下几点:斐林试剂使用中做到现配现用、混合使用、隔水加热,颜色变化;脂肪鉴定使用的两种试剂出现的不同颜色反应,以及必须用到显微镜观察;蛋白质鉴定的颜色反应;双缩脲与斐林试剂的异同;DNA、RNA实验中盐酸、酒精的作用等,并完成习题,学生完全可以掌握。

考点5: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第5小组完成。

1、完成原核与真核生物的区别联系,特别是本质区别。

2、记住有哪些常见的原核生物、哪些常见的病毒,其余的基本就是真核生物

3、完成相关的堂上习题

原核与真核生物的本质区别是其无核膜。联系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 等。题目的设置就是让学生清楚的知道与懂得这些区别与联系。对于细胞学说的意义主要是两个统一:细胞结构的统一、生物体结构的统一。

考点6:蛋白质

第6小组完成。解答1-6题

设计意图

重点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构成生物体氨基酸的判定、肽链中的有关计算、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1、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的正确书写;

2、根据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判定给出的分子式中找出哪些是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

3、肽链中的有关计算如:肽键、氨基、羧基、肽键、水分子的相关计算、O、C原子数量的

计算、肽链分子量的计算

考点7:核酸

第7小组完成。解答1-4题

设计意图

1、对DNA、RNA的结构单位,结构特点,异同要非常明确;

2、几大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单体、功能、元素组成进行综合处理;

3、因为高一(1)班是创新班,基础好,所以在题目的设计上选用了一道遗传物质的判定的实验设计大题,体现了因材施教,也是对1班学生的一个突破与提高。

教学设计方面:

【优点】

1.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都能够体现出高一学生的总体水平,让学生对考点进行

总结与归纳,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有几大的促进,这样的教学效果很有效。

2.教学设计突出体现了授前诊断,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达成对基本知识的理解的目的。

3.条理清晰,环节分明,重点突出。

【问题与改进】

课堂内容花两节课完成,容量很大,需要进行更多的取舍,选择相适应的题目进行高效训练,才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课堂上学生对授前诊断的分享、系统性概括方面存在片段化。【我的反思】

本次复习课是一次创新,是想用高三第一轮复习模式为借鉴,总体感觉是成功的,但有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特别是内容、习题的选择方面要与班级学生的基础想结合。因此,下一次的教学中我会加以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教学过程方面:

【优点】

1.能够在基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将课堂气氛不断活跃,通过小组合作形成共识(问题、

练习题答案)来进行比较,达成教学目标。

2.小组合作与分工方面做得比较好。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生、共同探究。

【问题与改进】

发现有些学生知识的掌握不够好,复习两个章节并进行归纳总结就有很高的难度。以后教师在此方面需下功夫加以改进,使教学效果更好。

【我的反思】

复习课将知识点分为7个大的考点,让7个小组分别负责完成。整节课课堂气氛高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度高,发言人次较多,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归纳与总结出所学的内容的。以后需要再给学生多留下一点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思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更多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目标达成方面:

【优点】

作为高一的新生进入学校一个多月,有一个适应过程。段考居然用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模式进行,这本身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值得点赞。将开学以来所学知识进行考点化,习题化然后分为7个小组进行各个击破,体现了小组合作、探究,这与新课改的思维高度一致,是教学的创新与提升,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改革,时时渗透着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效果很好。田老师的课堂语言精炼、生动幽默,充满了激情与智慧,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十分老练,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同时,整节课田老师都在对学生不断的赞扬、夸奖。进行赏识教育,让学生获得巨大的成功感,如果这样下去三年,那不得了,将是怎样的一个结果,我们不敢想象。这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样的课堂必将出现奇迹,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定会出现很大的突破。

(评课老师: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刘厚义)

【问题与改进】

如果本节课,教师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目标提前呈现给学生,以便让学生知道自己本节课要学习什么,掌握什么,则学生的方向性和目标达成上可能会更加清晰。

【自我反思】

本节课授课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从教学目标来看,学生获得感很好,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与其说是让学生们获得知识,不如说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通过对章节知识的归纳与总结,提高了学生对高中学习的适应,让学习变为主动,这正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之所在。

授课教师:深圳市罗湖高级中学高中部田宝林

2019年10月10日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点

必修一知识点 一、走进细胞 1、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 高倍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3、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4、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5、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二、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细胞的元素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其中水是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①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化学元素组成:C、H、O。 糖类的分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②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 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③蛋白质是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化学元素:C、H、O、N。 ④核酸是细胞中含量最稳定的,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化学元素组成:C、H、O、N、P。 3.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之注意事项: 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②斐林试剂中的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脂肪的鉴定 a.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试剂: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b.现象:橘黄色或红色。 c.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②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3)蛋白质的鉴定

(七年级生物教案)单细胞生物教案

单细胞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和常见种类 2、描述草履虫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 3、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草履虫的结构及草履虫的生理功能特点 难点:草履虫的生理功能特点 教学方法:新课程问题教学法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构成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像我们常见的芒果树,鸡、鸭、鹅、马、牛、羊他们是由多个细胞组成还是一个细胞组成?世界上有没有只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呢? 预习小卡片 1.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称为。 2.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有、、、等。 3.草履虫靠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4.食物由进入草履虫体内,在内逐渐被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排出。 5.草履虫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 6.草履虫通过和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出体外。 7.一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吃个细菌,因而对污水有的作用。 问题教学 1、教学流程 (1)请各小组派代表解答预习卡片上的问题。 (2)播放影片,展示出收集的各种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引导认识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3)播放观察草履虫的实验视频,并展示草履虫的结构图,引导学生对照示意图明确草履虫各部分的名称、作用。 (4)复习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掌握草履虫的生理特点。 (5)播放影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从有害与有利两方面分析总结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学习流程 (1)各小组代表纷纷说出自已小组对预习卡片的看法。 (2)学生通过观看影片、图片展示,明确单细胞生物概念。 (3)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掌握草履虫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4)学生回忆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掌握草履虫的生理特点。 (5)学生通过观看影片、图片展示,掌握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问题乐园 问题1:从草履虫培养液吸培养液时,为什么要吸表层,而不吸下层? 问题2:假如草履虫在显微镜下运动得很快,如何让它慢下来? 问题3:草履虫的外形像什么?如何运动的? 问题4:草履虫通过什么结构进行呼吸? 问题5:草履虫以什么为食物?食物由什么结构进入体内?食物残渣由什么结构排出? 问题6: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设问练习 1、观察草履虫时,用吸管从草履虫培养液中吸取草履虫的最好部位是( ) A、培养液的中层 B、培养液的任意部分 C、培养液的表层 D、培养液的下层 2、草履虫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 ) A、利用鞭毛摆动做螺旋运动 B、利用纤毛摆动做螺旋运动 C、利用鞭毛摆动做直线运动 D、利用纤毛摆动做直线运动 3、草履虫生活在( ) A、海水中 B、人体中 C、土壤中 D、池塘或水沟 4、草履虫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的排出是通过( ) A、胞肛 B、伸缩泡 C、口沟 D、胞咽 5、观察草履虫时,常放一些棉花纤维,目的是( ) A、固定草履虫 B、使草履虫运动缓慢,便于观察

人教版教学教案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学案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利辛县阚疃中学张冯钧 教材预览 导言 细胞是由分子组成,而分子又是由元素组成,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有___种,其中______的含量最多。 思考: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吗?②不同的生物体内部,生物体与无机自然界之间所含有的化学元素含量相同吗?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①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都能找到。②不相同,这体现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差异性。 1.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①有些元素含量很高,占生物体总量万分之一以上,它们被称为______,有些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它们被称为______。 ②看课本P17图2—1,图2—2,无论是干重还是鲜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都是四种。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______。 注意:①生物体内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依据起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划分的,与其功能没有多大关系 提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注意:②从课本P17图2—1可以看出,在组成人体细胞鲜重的百分比中,碳并不是含量最多的,含量最多的是氧,只有在组成细胞干重的百分比中,碳才是最多的。 提示:碳、氢、氧、氮;碳。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①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这些化合物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构成原生质,进而分化成___、___、___等结构,才能进行各种生命运动。 注意: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只有组合在一起,形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所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各种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提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思考:沙漠中的仙人掌,起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什么? 提示:水。水在各种细胞中含量都是最多的。 问题探讨 1.你知道Fe、 Ca、 Zn、 I等元素在人体中有哪些作用吗?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人体中有哪些元素? 提示:它们属于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人体内还有C、H、o 、N、S、P、K、Na、Mg、Mn、Cu、Mo等等。 2奇妙的生物界中有没有无机自然界中没有的化学元素?

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教学设计)

★4-2 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结构是它们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于今后学习生物学知识至关重要。在课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集一些绿色开花植物(要教育学生注意保护花草树木),观察、辨认植物体的器官。利用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组织构成器官,利用自己身体说出系统的概念。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细胞和组织的有关知识以及这节课学的器官和系统,进行知识整合,描述植物体和动物的结构层次。可以布置学生进行调查人们吃的植物性食物分别属于植物的什么器官,以及我们平时见到的植物具有哪些器官,在课堂上进行表达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人体的结构层次 2、说出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3、在进行小实验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产和生活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和珍爱生命的观点。 教学重点: 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器官和系统的概念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番茄、开水及解剖刀(或水果刀),课前生物兴趣小组采集的绿色开花植物标本,常见的一些蔬菜或水果等。 教学程序: 一、情景激疑 1、呈现一座高楼大厦,及建筑工地的场景,创设问题情境:①构成高楼大厦的基本单位什么?②砖瓦简单的堆积在一起就形成了高楼大厦? 2、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认识到建筑工人按照图纸设计把砖有规律的砌成一个个房间,逐渐盖成高楼大厦。教师启发学生,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是不是细胞简单的堆积在一起就构成了生物体?从而引入课题。 二、温故而知新: 学习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组织小组充分讨论,相互交流:细胞分裂能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能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能形成组织。

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点2019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期终复习提纲) 班级姓名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分子与离子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a) 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C、H、O、N等。C 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O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 二.无机物 1.水在细胞中的作用(a) 功能:①良好的溶剂②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调节体温④参与生化反应过程 2.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b) 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无机盐的作用: 1)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维持酸碱平衡、血浆浓度、神经肌肉兴奋性 2)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镁:叶绿素成分碘:甲状腺激素成分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呆小症 缺钙:抽搐、软骨病,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老年人会骨质疏松缺铁:缺铁性贫血 三.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1、糖类的种类,作用和分类的依据(b) 2、脂质的种类和作用(a)---------主要的储能物质 (1)脂质由C、H、O元素构成,有些含有N、P。 (2)分类①油脂(CHO):储能、维持体温

②磷脂(CHONP):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植物蜡(CHO):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④胆固醇(CHO):是人体所必需的,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蛋白质(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基本单位:氨基酸 (1)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等元素组成,有些含有S等元素 (2)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3)氨基酸分子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判断依据) (4)种类:约20种,由R基决定。 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及多肽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肽键 (1)形成方式:脱水缩合, 形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表示为—CO—NH—。 (2)关于氨基酸缩合反应的计算: 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一分子蛋白质中至少含有氨基或者羧基的数目=肽链条数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水数×18 3)、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氨基酸多肽链蛋白质 4)、蛋白质结构多样的原因:(1)氨基酸的种类不同(2)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3)、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4)肽链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5)、蛋白质功能多样性 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如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等;催化功能:如绝大多数的酶;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血红蛋白;调节功能: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免疫功能:如抗体;识别功能:受体

细胞生物学教案(完整版)汇总

细胞生物学教案 (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1c9170977.html,)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结构概观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四章细胞膜 第五章物质运输与信号传递 第六章基质与内膜 第七章线粒体与叶绿体 第八章核与染色体 第九章核糖体 第十章细胞骨架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调控 第十二章细胞分化 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

前言 依照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学计划,我们开设细胞生物学。 一、学科本身的重要性 要最终阐明生命现象,必须在细胞水平上。细胞是生命有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命寓于细胞之中,只有把各种生命活动同细胞结构相联系,才能在细胞水平上阐明各种生命现象。世界著名生物学家Wilson(德国人)曾说过:“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二、学科发展特点 细胞生物学涉及知识面广、内容浩繁且更新迅速。它同生物化学、遗传学形成生命科学的鼎立三足,既是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又是生命科学赖以发展的基础。 三、欲达到的目的 通过系统地学习细胞生物学,丰富细胞学知识,以适应当代人类社会知识结构发展的需求,也是为考研做准备。 本课程讲授51学时,实验21学时,共72学时。 参考资料 1 De.Robertis,《细胞生物学》,1965年(第四版);1980年(第七版)《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2 Avers,“Molecular Cell Biology”, 1986年 3 Alberts,《细胞的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1989年 4 Darnell,《分子细胞生物学》,1986年(第一版);1990年(第二版)“Molecular Cell Biology”5郑国錩,细胞生物学,1980年,高教出版社;1992年,再版 6 郝水,细胞生物学教程,1983年,高教出版社 7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基础,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8 韩贻仁,分子细胞生物学,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由科学出版社再版 9 汪堃仁等,细胞生物学,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199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再版 11 郑国錩、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进展》, 12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动态》,从1997年起(1—3卷),北师大出版社 13徐承水等,《分子细胞生物学手册》1992,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4徐承水等,《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1995,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15徐承水,《细胞超微结构研究》2000,中国国际教育出版社 学术期刊、杂志 国外:Cell、Science、Nature、J.Cell Biol.、J.Mol. Biol. 国内: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实验生物学报、细胞生物学杂志等

走进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点加练习题(附答案)

2019届高中生物必修一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专题复习 知识填空第一章走近细胞 1.___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_没有细胞结构,但要依赖细胞才能生活。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简单到复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概念:___________区域内,__________生物的__________个体。 群落概念:___________区域内,__________种群的总称。 植物没有哪个生命层次____________。单细胞生物具有的生命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显微镜放大的物象的________和_________,不是面积和体积。 显微镜是呈倒立的像,所有若图像在视野左边,应该把裝片向__________移动。 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由低倍镜换为高倍镜,为使视野会变暗,这时应该调节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且只能调节_______准焦螺旋。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__,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_______。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主要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水绵、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及动、植物。 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有/无)。染色体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发菜、念珠藻、颤藻、蓝球藻)、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只有一种细胞器是___________。 蓝藻含有的色素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其中植物(光合作用,有叶绿体)、蓝藻(光合作用,无叶绿体)和硝化细菌(化能合成作用)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是真核生物。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病毒(HIV)、SARS病毒等,DNA病毒:如噬菌体等。 5.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的内容有以下几个要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统一性:构成细胞的元素和构成无机自然界的元素__________相同。 差异性:组成细胞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_________相差很大。 2.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但需要量很少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基本元素:____________ 5.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 6.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是因为鲜重中_______(化合物)最多。 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其次是_______。是因为干重中_______(化合物)最多。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7.无机物: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有机物: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8.还原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的检测所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甲液________,乙液_________)而且甲液乙液等量_________后再使用,现配现用。使用过程中要___________加热,检测后呈_________色。 脂肪的检测所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后分别呈___________,__________色。要用_____________洗去浮色。 蛋白质的检测所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A液________,B液_________)。先加______液,再加_______液,检测后呈_________色。 9. 蛋白质由元素_____________构成。基本单位:_________ 约______种。 其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第2单元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 第二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描述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2、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描述植物体和人体的结构层次 难点: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FLASH:(1)植物体;(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3)人体的结构层次。 3、番茄果实若干个。

五、板书设计: 第2单元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 第二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一、多细胞植物体的组成 二、人体的组成 六、课堂练习: 一、判断题 1.洋葱、番茄等植物体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 ) 2.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是根、叶子、种子。( ) 3.人体的每个系统都由一系列的器官组成,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 ) 二、填空题 1.绿色开花植物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2.人体的各个系统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胃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它是由多种组织构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三、选择题 1.人体与绿色开花植物体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不同是人体具有( ) A.细胞 B. 组织C。器官D。系统 2.洋葱的表皮是一种( ) A.器官B。保护组织C.上皮组织D。基本组织 3.下列器官中,属于消化系统的是( ) A.心脏B。肾C。肝D。肺 四、简答题: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器官?什么叫做系统?并简要描述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4.2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教案

第二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教学目标 1.描述多细胞植物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2.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描述植物体和人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砖头——墙——房间——楼,那细胞——组织——?——?。今天我们就共同探究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一)活动一:探究多细胞植物体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展示]一株花生和一株西红柿。 [提问]你能说出两株植物体都由哪几部分组成吗? [小结]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部分组成。 [提出问题]同学们找到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部分,这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植物体的六大器官。我们从宏观上看,一株成熟的植物体就是由这六大器官组成的,那么,你们知道这六大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吗?想不想再去尝试说出这六大器官的作用?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茎——把根和叶连接起来,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叶——制造有机物; 花——凋谢后形成果实;

果实——体内有种子; 种子——长出新的幼苗。 [小结]根、茎、叶这三个器官与植物的营养有关,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这三个器官与植物的生殖有关,是生殖器官。 [讲述]器官构成了植物体的个体,那么器官又是怎样构成的呢?让我们继续探究。 (二)活动二:探究植物体器官的结构层次 [观察思考]你看到的是什么器官?它由哪些结构组成?请按照从表及里的顺序逐一说出来。[展示]蕃茄果实的剖面和叶片的纵切面。 [小结]器官由组织构成。 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归纳]:归纳出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讲述]根据前面植物体的研究,那么人体的结构层次是否与植物体一样呢?我们往下探究:人体的组成。 (三)活动三:探究人体的组成 [思考]人体的结构层次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有什么不同?人体由哪几个系统组成吗? [提问]你能说说什么是系统吗? [小结]人体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叫做系统。系统由器官构成。系统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 [出示]人体的消化系统图片。 [提问]你能说出消化系统由哪些消化器官组成吗?有什么功能? [出示]胃这一器官的结构层次图片。 [讨论]胃的组成。 [讲述]胃壁由四层结构组成,分别属于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 [讲述]人体由八大系统组成,系统又由各自的器官组成,器官又由相应的组织构成,组织由细胞构成。 [小结]归纳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讲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由八大系统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整理)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点总结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Fe Mn B Zn Cu Mo Cl Ni 主要元素:C H O P N S 基本元素: C H O N 最基本元素:C 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遗传物质 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生命物质 脂质:生物体主要的储能物质—储能物质 糖类: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能源物质 水:生物体内最多的化合物 无机盐: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4.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鉴定: 1.常用材料:苹果和梨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 ) 3.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50~65℃) 4.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1.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2.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3.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4.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1.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2.试剂:双缩脲试剂( A液:0.1g/ml的NaOH .B液: 0.01g/ml的CuSO4 ) 3.注意事项: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加入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CuSO4在碱性环境中产生大量蓝色Cu(OH)2沉淀,会遮掩所产生的紫色。)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③用蛋清时一定要稀释,若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时,会黏在试管内壁,使得反应不够彻底,且试管不易清洗; ④加入双缩脲试剂的顺序不能颠倒,先用A液造成碱性环境后再加入B液。 4.颜色变化:紫色 〖4〗淀粉的鉴定: 1.常用材料:马铃薯 2.试剂:碘液 . ⑴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而形成的肽链。 ⑵多肽:由n(n≥3)个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相连而形成的肽链。 ⑶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 ...种类、数目、排列 顺序不同.构成蛋白质多肽链 ...的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4.蛋白质的计算: ⑴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⑵蛋白质分子中至少 ..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肽链条数 ⑶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失去的水分子的相 对分子质量之和=氨基酸数×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失去的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18)

《生物必修一第1、2章复习课》教学设计(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

《必修一第1、2章复习课》教学设计(分两个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教 学 结 构 流 程 学习评价设计 课前检测 【主要内容】 课前预习诊断资料下发给学生。将所要复习的考点以填空的形式完成,然后上传到12xue 平台。教师进行线上批改、点评,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备注:预习作业考点总结(在练习里面):完成后拍照上传到12学平台 【评价反馈】 1.通过学生上传的作业进行线上批改,可以看到孩子们对于开学这段时间对该部分知识的总体 掌握情况。课堂授课前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评价。 2.通过提问,掌握学生对本部分课程的初步认知情况。 课堂练测: 【主要内容】 考点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A. 心肌细胞 B. 草履虫 C. 病毒 D. 卵细胞 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 池塘中的一群鱼 B. 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 C. 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 D.在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着蚂蚁,长满了苔藓 3、下面所说的四种情况,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对应的层次是: 池塘中的一条鲤鱼、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池塘中的所有衣藻、池塘 A.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B. 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C. 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 细胞、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考点2: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科学家研究、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 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C. 英国科学家虎克指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2、下列有关细胞与细胞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 B. 细胞学说揭示了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C. 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 D.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下列说法不符合细胞学说主要内容的是() A.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B.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C. 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 D. 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相同 考点3:显微镜的使用 1、在显微镜中看到的物象在视野左上角,想看到物象在视野中央,如何移动装片? A. 向左上角移 B. 向右上角移 C. 不移动 D. 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相同 2、.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 B. 观察乙、丙图像时,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分别是⑥⑤ C.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然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D.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操作顺序为:转动转换器→移动装片→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光圈 3、下图1、图2是利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观察某种细胞时看到的图像。 据图分析,若不换目镜,由图1切换到图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不调光,则图1的视野比图2亮 B. 若不调焦,则图1的物镜离玻片的距离比图2远 C. 若图1的物镜是10×的,则图2的物镜应为40×的 D. 若移动装片,视野中的细胞向左移,则实际上装片也向左移 考点4:几大物质的鉴定(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淀粉、DNA与RNA) 参照同步训练P136的第6、8、9题 考点5: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1、HIV、发菜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质 C. 细胞膜 D. 遗传物质 2、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B. 细胞的多样性即不同细胞的结构完全不同 C. 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等高等生物,细菌、病毒和真 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多细胞生物的组成教案

多细胞生物的组成教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第二节多细胞生物的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多细胞植物植株的结构,能描述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通过观察人体消化 系统的结构模型,认识有人的消化系统组成 3、联系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讨论得出人体结构层次 重点:描述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 难点: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电教手段实验教具 绿色开花植株,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型 教学过程 导入: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病毒除外)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经过细胞体后形成不同的组织 一、多细胞植物体的组成 1、教师出示“番茄”问:有哪些组织构成?(保护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 2、“番茄”在植株的生长过程中起什么作用?(生殖,番茄果肉为种子提供营养环境) 3、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4、观察活动:《绿色植物的结构层次》 目的:识别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材料:番茄植株 教师指导:(1)学生4人一组,观察番茄植株的结构层次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一般是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的(或从下到上) 观察绿色开花植物各部分组成 (2)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各种器官 问: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中是否同时具有六种器官 (3)使用放大镜观察番茄果实的组成情况 讨论: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加以补充说明) 绿色开花植物器官 教师根据已有知识小结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二、人体的组成 提问:(1)人体的组织有几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2)人的胃有几种组织组成?有什么功能?(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起消化作用) (3)人体内起消化作用的器官是否就一种?还有哪几种器官组成?请举例?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人的消化系统的模型: 消化道: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等

生物必修一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点总结 二核酸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元素组 成chonp等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核糖核酸(rna单链)单体成分磷酸ppo4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含氮碱基agctagcu功能主要的遗传物质,编码复制遗传信息,并决定蛋白质的合成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蛋白质。存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甲基绿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吡罗红△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 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三糖类和脂质元素类别存在生理功能糖类cho单糖核 糖c5h10o5主细胞质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c4h10o5主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六碳糖:葡萄糖c6h12o6果糖等主细胞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70%以上);二糖c12h22o11麦芽糖蔗糖植物乳糖动物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糖原(肝肌)动物脂质cho有的还有np脂肪动植物储存能量维持体温恒定;类脂/磷脂脑豆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固醇胆固醇动物动物的重要成分;性激素促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组成生 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 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 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到了高中,你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在高中,学习的科目没有大科、小科之分,只有高考和非高考科目之分。比如对于理 倾学生来说,语数外、理化生是高考科目,其他为非高考科目;对于文倾学生来说,语数外、政史地是高考科目,其他为非高考科目。因此,如果大家把 生物当成初中的小科,当成文科来看待,指望考前背一背,可以这样说,这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核心概念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核心概念 1.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3.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4.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 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6.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 7.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化合物,细胞生命活动中绝大多数的能量都是由它直接提供的。 8.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9.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0.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1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12.细胞衰老是指细胞的生理形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 13.细胞癌变是指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核心概念 1.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稳态稳态是正常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平衡稳定状态。 3.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免疫应答以最恰当的形式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 4.反射是神经调节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5.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6.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7.物种是指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但与其它生物却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 8.种群是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彼此可以进行交配,完成基因交流过程。 9.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的集合。 10.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1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1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案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 第四节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教学分析:本节内容主要讲述植物体(绿色开花)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在前面学习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的基础上再重点学习器官、系统的概念,进而认识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可以说前面所学知识为本节知识做好了基础;生物体的结构是它们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又是今后学习生物学必备的重要知识基础。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2、说出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观察的能力。2、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产和生活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和珍爱生命的观点让学生乐于探究生物世界的奥秘。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难点:器官和系统等概念的归纳总结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1)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2)人体的结构层次。 2、学生观察及教师展示所用的番茄植株,番茄果实足量,杨树叶、甘蔗茎若干 学生准备: 、课前生物兴趣小组采集的绿色开花植物,一些常见的蔬菜或水果等。 2、查询书籍或网站,搜集有关器官、系统及生命活动协调统一等方面的资料。五、教学程序:程 序 教 学 活 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激疑探究新知探究新知谈谈学习收获联系 生活,迁移深化反馈练习多媒体呈现一座高楼大厦,及建筑工地的场景,创设问题情境:①构成高楼大厦的基本单位什么?②砖瓦简单的堆积在一起就形成了高楼大厦吗?展示一株器官齐全的番茄植株。运用在小学学到的有关知识和从生活中获得的生活经验观察辨认植物体的器官,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细胞分裂→细胞生

高一生物《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点总 结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o、H、N、S、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o、H、N; 水 无机物无机盐 组成细胞蛋白质 的化合物脂质 有机物糖类 核酸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 R—c—cooH | H 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

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六、有关计算: ①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肽链数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

第一章组成细胞的分子教案

2011必修1《分子与细胞》复习知识梳理 2011考试说明对考察内容与学习要求的阐述 教材中对应章节知识梳理 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一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 1、种类: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C、H、O、N、P等元素的质量占全部元素的98%。 人教版 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注意:(1)细胞组成中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O、H、N,其中基本元素是C。 (2)人体细胞组成中的主要元素,鲜重:O>C>H>N;干重:C>O>N>H (3)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作用 ①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进而构成细胞,如核酸、蛋白质等。 ②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缺硒导致患克山病。 3、研究意义(课标要求)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体特有的。

●生命起源于非生物界;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是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取的;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可以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遵循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生物体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取组成自身的物质; ●无机自然界中的各种化学元素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只有在活的有机体中,各种化学元 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 (一)水: 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人教版是60%-95%)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2、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 ●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 3、功能 ●自由水: ①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②参与细胞内的许多生化反应; ③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④维持细胞的形态,保证代谢的正常进行。 从生物体的水平上阐述: ⑤为细胞生活提供液体环境; ⑥具有较大的比热和汽化热,是生物体的温度调节剂。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4、转化: (1)自由水结合水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在环境条件恶劣(如低温、干旱、盐渍)时,结合水的含量增多,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以适应不良环境。 (2)应用: ①种子的贮存:晒干种子是为了减少自由水含量,降低种子的代谢,延长种子寿命。 ②低温环境下减少(填增加或减少)花卉浇水,可以提高花卉对低温的抗性。 (二)无机盐 1、存在形式: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2、含量:占细胞鲜重1%-1.5%。(人教版) 3、功能 ①合成有机物及某些特殊生理功能物质的原料。 如:Mg2+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PO43-是合成ATP、磷脂和核苷酸的原料、Fe2+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I-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人教版) 如:哺乳动物血液中Ca2+浓度过低会出现肌肉抽搐(人教版)、过高会出现肌肉乏力现象等;缺少Ca2+时,番茄果实顶端呈现暗绿色或灰白色;缺少K2+时,番茄植株的老叶尖端和边缘会失去绿色直至干枯坏死。 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如:酸性(HCO-3、PO43-等)、碱性(Ca2+、Mg2+等)离子的适当配合等具有缓冲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