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血管生理学.pdf

心血管生理学.pdf

心血管生理学.pdf
心血管生理学.pdf

04.生理学题库(第四章-心血管系统)

第四章心血管系统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射血分数 3.心指数 4.异长自身凋节 5. 等长自身调节 6.有效不应期 7.房室延搁 8. 中心静脉压 二、填空 1. 若心脏射血力增强,中心静脉压_______,静脉回流血量_________。 2. 在一定范围内,心室舒张末期容积__________越大,则________越大,此称________调节,对左心室而言,其射血过程中的后负荷为_________。3.在微循环中能发挥体温调节作用的是________,能进行物质交换的是________通路。 4.压力感受器反射是一种_________反馈调节机制,它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 5.心脏暂时停跳后,在动脉内测得的血压称为________,它反映了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6. 去甲肾上腺素的B受体又分为_______和________两类。 7.第二心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它标志着________。 8.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 9.当全身动脉血压在________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 lo.每分心输出量等于_______与______的乘积。

11.老年人的动脉管壁组织发生变性,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故脉压_______。 12.交感缩血管神经的节后纤维末梢释放递质是_______,作用于血管壁______受体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 13.心肌工作细胞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 14.心室肌动作电位的显着特征是具有________,形成此期的离子基础是_______内流和________外流。 15.健康成年人心率平均为_______,每个心动周期持续_______秒。16.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_________,后负荷指________压。 17。第一心音产生于________,第二心音产生于_________。 18.中心静脉压正常范围是_________。 19.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力是________和_________。 20.动脉舒张压升高时,冠状动脉血流量_______。 三、单选题 2.第一心音产生主要是由于 A.房室瓣开放 B.房室瓣关闭 C.动脉瓣开放 D.动脉瓣关闭 E.心室射血引起动脉管振动 3.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A. 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B.增加心室肌收缩力 C. 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D. 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E. 心室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4.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延续到 A. 收缩期开始B.收缩期中间C.舒张期结束 D. 舒张期开始 E. 舒张期早期 5.从第一心音开始到第二心音开始之间的时期.代表

生理学 心血管系统

1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但不包括贮存于肝、脾和淋巴血窦或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血容量系指全身有效循环血量而言。血细胞容量与血浆容量构成全血容量。 2组织灌注量改变(肾、脑、心肺、胃肠、周围血管)个体处于因毛细血管血液供应减少而造成细胞水平上的含氧量和营养降低的状态。相关因素:动脉血流受阻;静脉血流受阻;交换障碍;循环血容量减少;循环血容量增多。 3血管阻力:即血液在血管系统中流动时所受到的总的阻力,大部分发生在小动脉,特别是微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收缩和舒张,可显著地影响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流量。正常血压的维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外周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产生的阻力,即外周阻力。又因它们位于毛细血管之前,所以又叫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循环系统的外周阻力(p e r i p h e r a l r e s i s t a n c e)主要是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 4静止液体作用在每单位受压面积上的压力称为静水压强。二个特性(1)静水压强的方向垂直并且指向受压面(2)静止液体内任一点沿各方向上的静水压强大小都相等。 5流体静压强指流体处于平衡或相对平衡状态时,作用在流体的应力只有法向应力,而没有切向应力,此时,流体作用面上的负的法向应力即为流体静压强。流体静压强特性①流体静压强的方向必然是沿着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②在静止或相对静止的的流体中,任一点的流体静压强的大小与作用面的方向无关,只与该点的位置有关。 6法向应力: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力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回复到变形前的位置。在所考察的截面某一点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同截面垂直的称为正应力或法向应力。 7心排出量(C O)是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总血量,又称每分心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影响因素一、心率二、每搏输出量 (1)前负荷:指肌肉收缩前所负载的负荷,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由心室舒张末期血液充盈量决定。 (2)心肌收缩能力(3)后负荷(动脉血压) 8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2)直捷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促进血液迅速回流。此通路骨骼肌中多见。(3)动-静脉短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调节体温。此途径皮肤分布较多。微循环的血流量与组织器官的代谢水平相适应,保证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量并调节回心血量。微静脉属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在微循环中,“后闸门”其口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静脉回心血量。微静脉收缩,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大,造成微循环血液淤积,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微静脉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也较微动脉低,但对缺O2与酸性代谢产物的耐受性比微动脉大。安静状态时,真毛细血管仅有20%开放,即可容纳全身血量的5%--l0%。可见微循

生理学心血管系统案例分析

案例一:王女士死于38岁.她是个家庭主妇,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她原本是大学助教,不过自从生了孩子之后就没出工作了,因为光是带孩子和家务就让她忙不过来。为了保持身材,她参加的当地社区中心的有氧舞蹈课程。刚开始症状不明显,只是觉得有点累。然而近6个月,她不论运动或者休息都会喘,而且脚开始水肿。于是她找医生求助。 医生检查发现,她的颈静脉怒张,也有肝脾肿大,而且发现有腹水和下肢水肿。同时可以在她的右心室听到第四心音。医生马上安排了胸部X片、心电图和心导管的检查。 胸部X片显示:右心室变大和明显的肺动脉。心电图显示:右心室肥大。心导管的检查结果如下: 压力数值 平均肺动脉压35mmHg(正常15mmHg) 右心室压力上升 右心房压力上升 肺毛细血管楔压正常 医生认为王女士患有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一种罕见的广泛性肺动脉病变。这种疾病会导致肺部血管压力升高,最后右心功能衰竭。 王女士开始服用血管扩张剂,但没有效果。她登记为等候心脏移植的患者之一。但在合适的的心脏出现之前,她就因为右心衰而去世了。 1.为何肺部血管阻力增加会引起肺动脉高压? 肺部血管阻力增加,使得右心室收缩时射出的血液留到外周减少,导致肺动脉内暂存血量增多,对管壁的侧压力便增大,故而出现肺动脉高压。 (动脉血压形成的主要条件:心血管系统有足够的的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匹配情况。) 2.若要计算肺血管阻力,需要哪些数据? Q=ΔP/R即R=ΔP/Q Q为血流量即右心室的每分输出量,ΔP为血管两端压力差即肺动脉压与肺静脉压之差,此处可使用左心房压代替肺静脉压,R为血管阻力) 3.讨论关于“后负荷”的概念:肌肉收缩后受到的负荷。对于心室来说就是开始射血时受到 的阻力,一般指大动脉血压。左心室的后负荷是主动脉压。右心室的后负荷是肺动脉压。 增加后负荷对每搏心输出量、每分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有何影响? 后负荷突然增加(大动脉血压突然升高)会使每搏输出量暂时减少,射血后心室内剩余血量增加,即射血分数减少,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多。若心室舒张期静脉回心血量不变或无明显减少,则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将增大,此时可通过异长自身调节加强心肌的收缩力量,使博出量回升,从而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逐渐恢复到原先水平。尽管此时大动脉血压仍处于高水平,但心脏的搏出量不再减少。 4.用右心衰来解释王女士的心导管数据。 (平均动脉压=(收缩压+2×舒张压)/3或舒张压+1/3脉压差;肺毛细血管楔压:用漂浮导管顶端的气囊嵌顿在肺小动脉,漂浮导管端孔所测得的压力即为肺毛细血管楔压,主要用于监测左心功能。)

生理学知识点及历年考研真题解析之心血管

第四章血液循环 知识点1: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 一、心脏泵血的机制:驱动血液的定向流动 动力 直接动力:压力差(血液自压力高的部位向压力低的部位流动) 室内压>动脉压:射血 室内压<房内压:充盈 原动力: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 定向流动:心脏瓣膜的单向开启 A型题 1.(1994)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 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B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 C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D 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E 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 答案:D 层次:记忆考点:心室充盈的动力 解析:心室血液充盈是血液自心房流入心室,直接动力是心室内压低于心房内压,而使心室内压降低的原动力是心室肌舒张。 2.(1994)下列哪项不属于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A 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 B 交替脉 C 呼吸困难 D 颈静脉怒张 E 端坐呼吸答案:D 层次:应用考点:血液的定向流动 解析:颈静脉怒张是体循环淤血的表现,主要见于右心衰竭,是由于右心功能下降,回心血量减少,静脉压升高,体循环静脉系统过度充盈。 3.(1997)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 A 疲乏无力 B 劳力性呼吸困难C阵发性夜间吸呼困难 D 夜间卧床时咳嗽 E 失眠、尿少、头晕 答案:B 层次:应用考点:血液的定向流动 解析:当左心衰竭时,左心泵血量减少,肺毛细血管压升高,肺循环淤血,甚至肺水肿,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早期呼吸困难仅在体力劳动时出现,休息后消失,

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最早表现。 4.(2001)心房颤动发生后至少可使心排血量下降: A 35% B 30% C 25% D 20% E 15% 答案:C 层次:应用考点:心房收缩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 解析:心房收缩期内,由于心房收缩推动进入心室的血液约占心室总充盈量的25%。因此,心房颤动后,心房不能有效收缩,心室充盈量(心输出量)约降低25%。 5.(2001)左心功能不全、肺循环淤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正确: A 咳嗽、咯痰,痰为浆液性,呈白色泡沫状 B 劳力性呼吸困难,休息即缓解 C 肺微小动脉压增高,血浆外渗,痰内带血丝 D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E 支气管痉挛,发作性哮喘 答案:C 层次:应用考点:血液的定向流动 解析: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时,由于肺毛细血管内压力升高,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渗出到肺间质与肺泡而引起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发绀、气促、端坐呼吸、咳嗽、咳粉红色(或无色)泡沫样痰。 6.(2005)下列关于左房室瓣关闭不全患者早期病理生理改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左心房压力负荷增加 B 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 C 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 D 肺静脉压力负荷增加 E 肺静脉容量负荷增加 答案:C 层次:应用考点:血液的定向流动 解析:左房室瓣关闭不全时,左心室收缩室内压升高导致血液反流至左心房,致使心室再次舒张时充盈血量增加,即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疾病后期还可出现肺静脉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增加。 7.(2006)下列哪项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 A 人口老龄化 B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死亡率降低 C 随年龄增加心肌细胞数减少 D 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E 应用负性肌力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过多 答案:D 层次:应用考点:心脏泵血的原动力 解析:心脏泵血的原动力是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因此,当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障

心血管生理学习题集

心血管生理复习题集 1大鼠呼吸面罩死腔问题的解决方法。 答:单管连接法:通过控制以下压力差来解决大鼠呼吸面罩死腔问题: 进气早期:肺内压>面罩内压>出气管内压 进气中末期:面罩内压>肺内压<出气管内压 通气过量也不易造成肺泡的损伤。 2简述如何获得存活率高、纯度高的乳鼠心肌细胞。(PPT2) 答:一、材料:1.乳鼠:出生1-3d;2.液体:培养基、小牛血清、消化酶、缓冲液及75%酒精。3.物品(均需严格消毒):眼科剪、眼科镊(4套↑)、培养皿(2套↑)、烧杯、离心管、滴管、烧瓶及搅拌子等4超净台5台面:磁力搅拌器6培养箱7其它:离心机、血细胞计数板.二:分离和培养:1.取出心脏放入4℃PBS(磷酸盐缓冲液)内2冲洗和减碎心脏:将心脏剪为0.5-1mm大小,放入盛有胶原酶、胰酶、透明质酸酶的器皿中;3心肌消化及细胞收集:放入烧瓶60-80rmp,约5分钟后清离,第二次离心约10分钟,上清吸入含培养基和血清的离心管内,收集心肌细胞离心,1000rmp、10分钟,去除上清,加入新的培养基和血清。4细胞接种:放入培养皿、培养板。三、纯化:①差速贴壁法②化学试剂抑制法③密度梯度离心法:Percoll ④流式细胞仪法⑤免疫磁珠四:鉴定:1细胞形态:倒置显微镜:细胞形态:未贴壁呈圆形;贴壁后呈梭形、多角形,胞核1~2个、呈圆形、具有1~2清晰的核仁,细胞大小均匀生长迅速。搏动:频率130~150次/分。单个细胞自行蠕动;当生长成片后可见呈岛屿状搏动当生长成片后可见呈岛屿状搏动。透射电镜:细胞完整胞膜皱褶整齐细胞中肌丝线粒体清晰、分布均匀,细胞核完整。2.心肌细胞纯度;3. 心肌细胞成活率测定:0.4%台盼蓝染色(1:9),免疫细胞化学肌动蛋白胞浆阳性表达等。四、注意事项:1培养基pH值:7.0~7.4,大部分培养基应放在-20℃保存,少部分在4℃。2消化时搅拌速度很重要,千万要越慢越好,所有操作尽量轻柔。3消化酶的选择:胰蛋白酶、胶原酶加透明质酸酶。4消化程度:过度:肌原蛋白萎缩,细胞死亡率增加或贴壁能力减弱;不足:细胞易聚集成团状→细胞↓。5接种密度:过多:细胞易发生营养不良;过少:心肌细胞黏附延展后不能相互接触。6.心肌细胞接种密度::形态学观测:1×108 /L 以下形态学观测:1×10 /L 以下提取mRNA或蛋白:5x 108 /L ~6x 108 /L 细胞搏动:大于1×109 /L。7.无论什么方法,无菌操作时关键。 3简述评定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主要指标。(P100) 答:⑴评定心脏收缩功能的主要指标:1每搏输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2.心排出量与心排血指数3.心脏做功4.心室功能曲线5.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P)6.dp/dt和dp/dt max7.心肌收缩成分缩短速度(V CE)和收缩指数(CI)8压力-压力变化率环(LVP-dt/dp环)9压力-容积环10.心室收缩末期压力-容积关系11.心室射血期环肌纤维缩短程度12心室直径变化速率(dD/dt)及心室容积变化速率(dV/dt)13心缩间期(STI) ⑵评定心脏舒张功能的主要指标:1.左室舒张末压(LVEDP)2 .-dp/dt和-dp/dt max;3.等容舒张时间室内压下降的时间常数(T)4.充盈量、充盈速率和充盈分数5.非创伤性心脏舒张功能的测定(常用的有心尖搏动图、新阻抗微分图、超声心动图) 4简述离体心脏功能测定的方法与关键性注意事项。除测定心功能外,离体心脏还能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P590) 答:离体心功能测定的方法:(1)Langendorff mode 主动脉逆行灌流法(2)Working heart mode工作心脏模型(3)Papillary muscle 乳头肌(4)skinned fibers 去膜肌纤维(5)Single cardiomyocyte 单个心肌细胞 离体心脏功能测定的方法主要是可视化动缘探测系统,其工作原理:1、分离心肌细胞:Ca2+在心肌细胞的连接上起重要作用,无Ca2+液体灌流心脏可带走大量Ca2+,心肌细胞间糖蛋白被破坏,桥粒和链接随之分解。通常使用酶解法,如胰酶、胶原酶等。经20-30分钟酶液消化后,细胞间质(GCM)大部分被消化,但细胞间链接,如缝隙链接等未完全断开,心脏仍保持大体形态,呈松弛状,通过机械作用可将细胞分开。收集分离所得心肌细胞,用由低到高逐步更换介质中Ca2+浓度的方法,使Ca2+达1.0mmol/L以上,获得钙耐受心肌细胞。 2.动缘探测系统检测心肌细胞机械功能及钙瞬变:主要根据心肌细胞边缘或肌小节周围背景的对比度差异,以光探针锁定细胞边缘或肌小节的相对位置,并跟踪、记录、锁定对象相对位置的变化,即所谓“动员探测”。常用的探光剂为fura-2/AM。(乙酸羧甲基酯衍生物形式)。通过“负载”的过程,用双波长荧光法指标。 3.具体步骤:在倒置显微镜载物台上的细胞灌流小室中(可保持恒温)滴入1-2滴吹散均匀的钙耐受心肌细胞悬液,以含氧台氏液灌流(1ml/min,25℃,Ph7.2)。通过灌流小室底部镶嵌的一对铂电极,给予细胞0.5Hz,5ms波宽,幅度60V的电场刺激,心肌细胞随之有节律的收缩。细胞收缩影像通过40×物镜传输到IonOptix MyoCam摄像系统(采样帧率为60帧/s)并呈现在监视器上,该系统每16.7ms快速扫描一次影响区,故可实时采集并准确记录心肌细胞或肌小节收缩幅度及收缩/舒张等指标。心肌细胞钙瞬变检测。主要检测指标:fura-2荧光强度(FFI),fura-2荧光强度变化(FFI峰值-FFI基线值,△FFI),Ca2+达峰值时程(TTPCa),荧光衰减时程(FDT)及舒张Ca2+减少50%时程(T50DCa)等。 注意事项:(1)心肌细胞的分离质量差1. 酶的选择2. 灌流液的pH、温度3. 控制消化时间4.正确选择心肌细胞:①细胞呈长杆状。②边缘折光性好③无自发的收缩④方向与长轴同⑤与小室底粘附⑥收缩稳 5 分钟。5. 维护和清洗灌流系统6心肌细胞不回应电场刺激7细胞边缘选择与图像属性调整8检测不到荧光信号或强度不够。(1)主动脉逆行灌流法:要求实验条件维持在:灌流压-60 mmHg;前负荷-水囊内压7 mmHg;节奏 6 Hz (360次/分)(2)心收缩功能参数数据分析注意事项:5-15 次/分心跳;数据处理要求时间;一项实验大约10 - 20分钟;采取双盲方法 可视化动缘探测系统检测心肌细胞机械功能的应用1 药物干预 2 疾病模型:缺血/再灌注、高血压、2型糖尿病3转基因、基因敲除等研究. 5试列举至少三个重要的离体心功能观测指标。 答:1、PTA:最大收缩幅度,2、TS, 收缩时程(50 70 90%),3.TR, 舒张时程(50 70 90%) 4.±dL/dt, 收缩/ 舒张速率。2.钙瞬变的主要检测指标:fura-2荧光强度(FFI),fura-2荧光强度变化(FFI峰值-FFI基线值,△FFI),Ca2+达峰值时程(TTPCa),荧光衰减时程(FDT)及舒张Ca2+减少50%时程(T50DCa)等。 6简述调节肌浆网钙离子释放通道的因素有哪些?(p238) 答:肌浆网膜释放钙离子是分别通过激活膜上两种钙离子释放通道(Ryanodine受体和IP3受体)完成的。Ca2+ 通道都是配体激活的通道:1.IP3受体,当与质膜肌醇磷酸分解产物IP3特异性结合后被激活;2.Ryanodine受体:分布于肌浆网终池上的Ca2+释放通道,该受体与TX小管(即横管)膜上的二氢吡啶受体(即L型Ca2+ 通道)存在密切的功能联系。在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中,T小管膜除极或小量钙内流可引起肌浆网Ryanodine受体通道开放,即所谓的除极诱发Ca2+ 释放和钙诱发的钙释放。 7正常心(节)律的标准是什么? 答: 1.起源于SAN(窦房结) 2.60-100次/分 3.R-R间期变异<0.12s 4.P-R间期0.12-0.20s 5.QRS≤0.10s-0.11s 8简述血浆脂联素水平的特点及影响脂联素水平的因素。 答:1.正常人血中脂联素(APN)含量较丰富,浓度: 3~17μg/ml,约占血浆总蛋白量的0.01%,为其它常见激素的3倍。血浆浓度稳定:

生理学循环系统

第三章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1.定义: 血液在循环系统内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 2.功能:运输实现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防御功能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3.意义:血液循环一旦停止,生命也随之终结。 第一节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兴奋收缩偶联→节律性收缩→射血→推动血液循环 一、心肌细胞功能分类 (一)按自律性分类: 1.工作心肌细胞:心房肌、心室肌 特点: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但无自律性 2.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①自律细胞:窦房结(P细胞)、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细胞 特点: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无收缩性 ②非自律细胞:结区,有兴奋性、传导性,无自律性和收缩性 3.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分布 窦房结:P细胞、过渡细胞。优势传导通路 房室交界:房结区、结区、结希区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纤维网 (一)工作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静息电位(RP:-90mV) 形成机制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的类似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的结果 2.工作心肌细胞AP的特点:1 复极过程复杂 2 持续时间长 3 升降支不对称(1)0期(去极化期) ●膜电位:-90→+30 mV(幅度120mV) ●除极速度(0期上升速率):200~300V/S ●历时:1~2ms 机制:刺激→静息电位上移→达到阈电位→激活快Na+通道→再生式Na+电流→Na+平衡电位 3.快Na+通道:1.失活快2.激活快、开放快3. 持续时间短。 4.阻断剂:河豚毒素(TTX) ? (2)1期(快速复极初期) 膜电位:+30mV→0mV 历时:10ms 产生机制:一过性外向离子流(Ito),其离子成分为K+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