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生长式”规划策略研究

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生长式”规划策略研究

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生长式”规划策略研究
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生长式”规划策略研究

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生长式”规划策略研究

倪彬李王鸣

摘要:为了提高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品质,寻找更好的规划策略而做本研究。本研究首先对近现代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策略演变进行分析,提出社区、居民和空间都是具有生长性的;进而分析活动空间的“生长力”,并创新性地提出了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生长式”规划策略,构建了适应不同生长阶段的社区的规划策略群,以使其在自身基础上能够适度提升其品质,并达到系统连续、环境优化、混合异质的公共活动空间的目标。最后以杭州市拱墅区霞湾巷社区为例,从该社区的历史和现状入手,分析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存在的普遍和特殊问题,探讨该社区内不同生长阶段的公共活动空间适用的不同规划策略。通过“生长式”策略在此案例中的应用,探索规划策略指导实践的途径。

关键词: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生长式规划策略

1、背景

社区是城市功能的基本单元,而社区公共活动空间承载着社会交往、康体活动、文化交流、休闲游憩等功能,在居住品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地域特色的体现、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给城市的公共空间如下定义:“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1公共活动空间强调提供给公众活动的区域或场所。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则是将以上概念限定在社区的空间范围内。

“生长”的概念基于规划的过程性。二战后,城市发展史无前例,规划认识到社区自身是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社区规划目标是使社区具有持续的发展活力,而不是达到某种最终状态。已有的研究中,有提出“过程”、“渐进”、“弹性”、“培育”等概念。而“生长”不仅包含上述概念的意思,更强调使用者、设计者和管理者的通力合作和其自身生长更新的动力循环。

2、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规划策略的生长演变

社区和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扎根于它所赖以产生、发展的环境,有着深刻的生长印迹。规划策略生长脉络把握需要从历史生长轨迹的三个阶段中去。

2.1物质功能性阶段

2.1.1规划思想与策略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初期,工业化高速发展,城市膨胀,住区大规模出现。研究者们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提出了用现代工业技术手段将人与物聚集的集中主义模式和“现代主义城市”理论。

这一阶段由于社区的物质基础尚未建立起来,所以规划注重物质功能建设,大量基础性

的公共空间建设补充进入到了社区体系中。

2.1.2规划实践与行动者

城市社区实践早期,设计和研究往往由个别设计者和其团队,以其个人的认识进行场地设计。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也由设计者主动培育。

自勒·柯布西耶主张以充分享有阳光和绿地的低密度高楼群来取代传统密集布置的街区后,沿街布置住宅,中间留出绿化和休闲活动场地的周边式布局开始出现。

佩里提出“邻里单元”理论,美国新泽西州的新城雷德朋针对不断上升的汽车拥有量问题,根据“邻里单元”理论,以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划定住区范围,设置与汽车交通完全分离的完整步行系统。

2.2使用满意性阶段

2.2.1规划思想与策略

经济社会继续发展,物质条件不断提高,现代主义城市与社区逐渐形成,使用者逐渐意识到规划中自己的权益。在这一背景下,人文主义和行为主义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的研究开始成为城市发展重要的内容,具有代表性的有凯文·林奇2的《城市意象》、简.雅各布斯3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杨·盖尔4的《交往与空间》等。

这一阶段,物质空间的功能已经得到基本满足,规划更着重于社区的邻里变迁、居民对于场所空间的认可度及对居住环境的感受。居民对公共活动空间的满意度提升和空间的完善成为社区研究的核心问题。

2.2.2规划实践与行动者

第十小组的史密森夫妇在伦敦金巷居住区规划竞赛中提出著名的“空中街道”方案:设置由杂货店、邮筒、电话亭、花铺等设施组成的“空中街道”,与住宅区中的主要公共建筑共同构成可生长的空间结构,随着社区以丛簇的模式发展。

设计和研究尽管仍由设计者主导,但随着对公共活动空间的参与性、功效性的认识不断加深,规划者认识到使用者的需求才是规划最重要的部分。

2.3品质优化性阶段

2.3.1规划思想与策略

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社会经济发展到物质条件能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要。由于使用者对活动空间的多样和环境的品质提出更高要求,对公众参与的了解也更为深入,规划重新审视传统形态的经验。因此,后现代主义的多种规划理论如新城市主义、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开始兴起,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思路延伸到多个方向。

这一阶段的规划策略,在物质空间方面,强化公共活动空间系统及其功能,构建完整的公共活动空间体系,针对不同人群分析,使环境向人性化、舒适化发展。非物质要素方面,倡导社区参与;要求减少资源消耗,控制成本;注重社区生活体验,增加艺术、文化、体育

类场所,构建多样化、有特色、弹性的公共活动空间。

2.3.2规划实践与行动者

大卫·路德林和尼古拉斯·福克5

通过对英国霍舍姆地区多个案例研究,提出建造“可持续城市邻里社区” 的过程及方法。

新城市主义主张再造城市社区活力,重构具有地方特色的紧凑型邻里社区。6最著名的案例是佛罗里达州的“海滨社区”。为了让不同阶层、种族的人愿意毗邻而居,设计者通过对街区与房屋精心的外观设计、细节处理、适当的建筑材料选取,使得低收入者街坊改变简陋、粗鄙的形象,改善生活品质与公众形象。

这一阶段规划需要各方的参与,使用者、设计者和管理者共同合作。

使用者是规划的服务核心,开始从被动引导转变为通过使用支持和公众参与主动影响规划建设。设计者进一步更新自身的理论和手段。管理者与公共政策也成为规划的一部分。 3、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生长力”分析

基于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规划理论和策略

生长过程的分析,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生长”

以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基础,伴随着城市、社区

和使用者(居民)的“生长”。

“生长力”即生长的动力。社区和使用者的生

长是空间生长的动力,空间变化是生长的表

征。“生长力”的动力循环就是伴随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使用者不断提出新的需求,空间建设不断满足其需求的过程。规划者和管理者提出新策略,丰富原有策略来引导循环健康发展。

3.1 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生长力”基础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根本发展之一,在此不赘述。

3.1.1社区的生长

生长初期,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兴起,人们以特定的组

织形式聚集居住在一起形成社区。社区开始大规模物质空间建

设。

随着社区建设深入,环境、设施逐渐完善,治安防卫严密,

物质条件提升,但居民缺乏互动,邻里关系、归属感变差。

出现问题后,社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长历程,考虑生

态、文化要素、开发运营方式等的影响,并向多样化、差异化

发展。

图1 生长力循环

图2 使用满意阶段的公共活动空

间布局形式

3.1.2使用者的生长

社区生长初期,大多数使用者受教育程度较低,只能被动接受规划建设的结果。但是居民之间彼此熟悉,可能是同一单位或行业的,所以有密切的交往。

伴随社区实践的深入,居民的流动性提高,使用者互动减少,邻里交往衰落。规划认识到使用者是规划的服务引导对象。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使用者的受教育程度提高,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与日俱增,开始主动影响社区空间的建设,参与规划管理的过程,探索自治方式。

3.2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生长表征

也许最初的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形态只是未经设计的、进行公共生活的简单空地。 物质功能阶段期间因物质基础较差,在现代主义理念下开

始通过规划提供开放一定量的健身玩耍活动空间。

使用满意性阶段,普遍完成了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多种功

能布局与相应的设施设置,形成公共活动空间体系。但是问题

也逐渐显现。一是封闭式管理,影响活动空间的开放性;二是

过度追求景观,忽视空间实用性;三是千楼一面,缺乏特色。

品质优化阶段,在前一阶段基础上,公共活动空间逐渐

趋于功能的复合以及布局的均衡,并恢复一些传统形式,丰富

空间层次,以期提高空间的可达性和使用效率。 3.3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规划策略的“生长”内容

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是努力建立一种适应使用的灵活可变系统。这个系统通过“生长式”规划策略来实现,即建立能够使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具有自我更新生长能力的“生长机制”,构建“整体”的策略群。

重新审视“需求—供给”的思维方式,从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转向合理控制需求。从社区层面对公共空间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明确居民对活动空间的需求。通过对现有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调查、分析,综合评判环境、居民特征等因素,构建相应的社区公共空间规划策略体系,涉及调查、设计、决策、管理、实施各个环节。

图3 品质优化阶段的公共活动空

间布局形式

图4 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与其相关要素的“生长”演变

4、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规划实践案例

研究以杭州市拱墅区霞湾巷区为例,分析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探讨应对策略,体现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生长式”规划策略的内容。

4.1社区的建设发展历史与案例的典型性选择

图5 拱墅区霞湾巷的历史变化(左为解放初状态,来源于《杭州市拱墅区地名简志》,右为2014年状态,

来源于拱墅区公共活动空间研究项目组)

该社区位于京杭大运河岸边,社区范围东到红建河、德胜巷,南到德胜桥,西临大运河,北至香积寺巷,人口5445人,60岁以上的老人有600多人7。现状存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三种类型的小区或住宅群:分别是刚进入物质功能阶段的渔业新村、开始重视使用满意性的霞湾

巷小区以及品质优化阶段的清水公寓。

1973年,政府为解决杭州城里多户水上

人家居无定所而建造平房一批,命名“渔业

新村”8

。现存渔业新村的建筑质量很差,

有不少危房,没有公共活动空间。目前已

确定为旧城改造区。

1989年建设了霞湾巷小区。上世纪80

年代后期的住宅群建设还是采用小区规划

理论,缺乏特色,公共活动空间不足,有少

量分散的服务设施。

2001年新建了清水公寓。这是目前杭州

市区规模最大的中高档住宅小

区。小区公共活动空间充足,有

游泳池、健身俱乐部、网球场、篮球房等设施。 4.2

社区公共活动空间问题分析

4.2.1问题分析思路 项目组采用了和政府主要职能部门座谈,与社区人员和居民访谈,问卷调查并辅以访谈填写等方式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居民使用空间的偏好、感受与期望,以及社会特征。共回收有效问卷125份。

图9 问卷内容体系

受访居民中,男女比例接近1比1。50-65岁的居民占28.76%,比例最高;其次是26-35岁,占25.49%。50岁以上比例接近40%。职业中,退休的比例占到30.52%。老年人比例非常高,他们大多住在老住区,是过去工厂退休员工。

图8 清水公寓活动空间

图7 霞湾巷小区现状风貌

图6 渔业新村现状风貌

对于公共活动空间,接近8成的使用者至少会在一周内使用一次,使用意愿是比较高的。

4.2.2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社区公共生活空间

存在的问题

(1)普遍存在问题

——可达性不强

居民多在社区活动,其次是附近公园。古运河为公共

活动空间系统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社区到城市活动空

间的可达性不高,霞湾巷小区的居民前往西侧紧邻的运河

公园须从东侧绕行。

——人性化设计不足

一是绿地过度人工化、模式化,观赏性空间多于实用性空

间,36.60%的使用者要“增加可进入的草坪”。二是人群针

对性不强:旧小区老年人比例高,且超过一半每天都使用,但

缺乏老人活动设施;中青年人的需要没有得到重视,他们对空

间的满意度比老年人低得多。

——体育健身设施缺乏

居民对体育健身设施的需求量大增,而体育运动设施和场

地匮乏。对于活动空间不满意的使用者,有近一半的原因是“设施不全”,超过一半居民提出增加健身器材或运动场。

——对本地特色文化的挖掘不够

小区会用“布景化”的手法达到一些景观效果,但没有体现自身的地域文化。居民对公共空间认知水平低,难以建立一种“主人翁”感。

——管理方式

图13 使用者参与管理建设意愿图11社区可达性与开放性

图12 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布局

图10使用者的年龄职业

对于活动空间的规划总是强调设计,管理方面考虑较少。一些难以决定的问题,如社区活动空间是否适度对外经营,决定权可以交给使用

者。根据问卷调查,75%的使用者非常愿意参与管理。

(2)旧社区主要问题

根据当时的设计水平,公共活动空间基本配置不

足,尤其渔业新村没有公共活动空间。而且由于逐步

衰落,其自我更新的过程停滞了。

(3)新社区主要问题

清水公寓超大的街区结构和封闭的管理模式,割

裂了城市与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联系,不利于公共资源

有效利用。

社区内部公共活动空间充足,设施齐全,但有闲置浪费、低利用率等问题出现,清水公寓的网球场、篮球场很少有人使用。 4.3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生长式”规划策略

4.3.1“生长式”规划策略群体系

通过不同生长阶段的物质和非物质两类“生长”规划策略,形成系统连续、环境优化、混合异质的公共活动空间,并使空间品质在原有基础上适度提高,能够不断“生长”。

图15 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生长式”规划策略群

4.3.2处于物质空间生长阶段的社区公共生活空间规划策略

图14 旧社区主要问题

对于建国初且质量较差的小

区,简单方式是拆除重建。但旧社

区长期稳定的人口构成形成了相对

稳定的邻里结构。迁走大多数的居

民会消灭现有的邻里关系。

因此,对于渔业新村,采取适

当减少人口密度,提高环境品质,

维持现在社会功能的方式。由于公

共活动空间有限,所以规划策略是 “见缝插针”,加强新村对红建河沿岸绿地的可达性。

渔业新村的人群以老年人为主,需要强调老年人的活动空间,增加辅助他们行动的无障碍设施。

通过在街道两侧添加景观小品元素,改善街道景观。通过拆除危房,整理出一些空间。先不明确具体功能,只进行休憩设施建设,由居民自由选择,通过“二次建设”,弹性利用这些空间。比如留一小块空地,居民可以打球,也可以跳舞,进行多样的社区活动。

4.3.3处于使用满意生长阶段的社区公共生活

空间规划策略

霞湾巷小区建设于20多年前,物质条件有了较大进步。

人们从简单的活动转向目标性活动。规划策略是改造已有

活动空间,密切联系城市公共活动空间,营造多样化形态。

为节约空间,在社区集中设置简易的足球场、篮球

场等运动场地,为老人设置门球场地等。

打破“居住区一小区一组团”的绿地分级体系,结

合小区紧邻运河公园的特点,采取相适应的方法,建立

直接连接社区与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绿道”,将城市

公园引入社区,增强社区景观和城市活动空间的可达性。 4.3.4处于品质优化生长阶段的社区公共生活空间规划策略

清水公寓作为中高档社区,规划的重点从物质空间建设转移到非物质要素的处理上。

(1)空间维护及使用管理

图16 渔业新村公共活动空间优化

图17 霞湾巷小区公共活动空

间优化

空间设施会老化陈旧,需要专业维护,但更需要居民爱护设施,并参与到管理的队伍中。 清水公寓现有的活动空间利用方式,一

是和附近几个小区将内部的游泳馆等活动

设施互相开放;二是和学校(中策职业高中)

签订活动空间使用协议。

这种方式值得推广。

(2)社会资金参与公共空间建设

清水公寓经济基础好,可以通过居民认

捐长凳、树木、地砖等设施及部分活动空间

适度对外营业的方式筹集费用。

(3)社区活动引导与社区文化培育

通过文化活动建设,如定期举办具有

地域文化特征的活动,以鼓励居民积极参与

社区活动;将社区文化发展与社区空间发展

规划结合起来,除居委会主导以外,积极发展

社团组织、个人自发的文化活动,对居民团体给予支持,使得公共活动成为一种风尚。 4.3.5社区公共生活空间整体的规划策略

(1)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系统

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系统、开放更有利于活动交往。将城市的景观步道结合进社区内的步行体系,借助于“绿道”建立公共空间序列网络和社区空间的外延,将社区活动引向城市环境。

(2)地域景观特色强化

充分利用地域自然特点,建立社区标识性景观,形成具有地域特点的形象,减少成本。 霞湾巷有运河及人文景观资源,运用到景观体系的构架当中,能够代表当地的历史生活,通过社区入口、主要节点、道路沿线景观来体现地域特点。

(3)建立完整“生长式”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规划程序

社区发展易受到其他规划影响。为使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能持续发展,需要长远规划和系统的规划程序。

第一阶段收集信息,分析并预测使用者行为。由于没有真正意义上“社区”行政部门,因此信息调查比较困难,所以需要建立社区单位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形成设计者、管理者、使用者之间顺畅的信息交流渠道。

图18 霞湾巷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生长策略

第二阶段基于第一阶段信息,设计者进行多方案的构想和选择。设计方案要针对社区的特点和条件,制定目标、手段和近期措施。让居民参与活动空间的设计并考虑进行采纳奖励,激发居民的积极性;反过来,也可以启发设计师思维,活动空间也能够多变。

第三阶段依靠多方合作,对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发展进行监控,系统收集反馈信息,评测完成的项目,并将所得到的反馈应用于变化调整,形成设计的循环和系统基础资料的来源。

(4)多方共建的决策方式

社区建设状况受到与社区相关的各种关系的影响,深刻地影响社区活动空间资源的使用分配,所以社区事务决策权应由社区各方共同决策为主导。一些连续的公共活动空间,因其管理部门跨越了不同的管理层级而混乱。采用多方共建的决策方式,可将对空间的管理集中统一。此外,社区面临的土地使用功能的选择,剩余空间用于停车场还是公共活动空间建设的问题,可以将权利交给使用者。

5、总结

“生长式”规划是在渐进、适应、弹性、联合开发等观点基础上一种对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规划的策略。对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营造的研究,从功能主义到满足使用者需求到环境品质的优化的这三个层次,是适应于不同阶段不同目标的工作。本文将“生长式”规划策略研究的初步结论与霞湾巷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结合起来,探索规划策略在城市建设实践当中的应用途径,对规划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图19 “生长式”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规划程序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P563-564

[2][美]凯文.林奇著.方益平,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64

[3][加]简.雅各布斯著.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 [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4][丹麦]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英]大卫.路德林,尼古拉斯.福克著.王健,单燕华译.营造2l世纪的家园——可持续的城市邻里社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41.

[6] 谢珊珊.新都市主义社区公共空间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 拱墅区霞湾巷社区官方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1c15013567.html,/hzsq/subsites/xiawanxiang/hd_content_category.jsp?categoryID=2551

[8]杭州市拱墅区地名办公室.《杭州市拱墅区地名简志》[DB/OL].

https://www.doczj.com/doc/1c15013567.html,/LocalChronicle-FZ016831.aspx

[9] 卜雪旸.可持续发展城市住区公共空间的“培育型”规划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10]李晴.基于“第三场所”理论的居住小区空间组织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1(1):105-111

作者简介:倪彬,在读硕士研究生,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区域与城市规划系;

李王鸣,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区域与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导。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参与度高的公共空间日渐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如何增加公共空间的参与性与艺术性,通过景观提升空间活力与价值,使之真正成为市民的活动舞台和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现状 二十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异的迅速而巨大的变化。而国内关于城市公共空 间的制度安排及相关技术方法、理念,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而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存在一定的不足。 1功能单一,尺度失调 早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出发点往往是为了满足某种单一功能的需要而建设的。这种宏大叙事风格的城市形象,导致许多巨大尺度,夏日暴晒,冬日无遮挡,空旷无物,耗资巨大而生硬的大而无当的荒废的广场、城市大道等空间的出现。单一功能的设

计,导致空间难以得到有充分的利用,人们很难在公共空间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造成了资源与空间的巨大浪费。 (2空间各组成部分间缺乏有机联系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由于受时间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一块场地都作为各自独立的一块区域,缺少对于各个空间的功能、流线、周边限制条件、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建设成本和维护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将人的行为活动作为一个连续的、相互影响的因素,考虑到空间设计之中。 (3配套不足、缺少人文关怀 许多公共空间忽略了对空间环境品质的塑造,规模、尺度等方面缺乏合理地把握,使得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休息、游戏、信息服务及景观等公用设施考虑甚少,不适应居民的行为需求。从表面上看, 城市也许变美了,但城市的机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居民也不能有效地享用公共空间。 当人们忙于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同时,却失去了生存之根本,丧失了场所,城市空间系统变得机械,大地景观失去了温情和生活的气息,从而也失去了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失去了社区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景观艺术提升空间活力 1.令人舒适的空间尺度 在尺度适宜的城市和建筑中,窄窄的街道、小巧的空间、建筑物和建筑细部、空间中活动的人群都可以在咫尺之间深切的体会到。这些城市和空间令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宜人。反之,那些有着巨大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城市则使人觉得冷漠无情。在许多传统的市政公园和绿地中,空间尺度却让人感到不适,宽阔的路面和大尺度的广场拉大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相互沟通交流的亲切感。根据知觉

(完整版)《公共空间设计》教案专题

教案 二○一五—二○一六学年第二学期 科目:《公共空间设计》 班级:14环艺班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一周课次 1 时数理论( 4 ) 课型 理论+ 实践 类别 核心专 业课实践(0 ) 标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公共空间设计概论 本次课程所属的项目: 大项目:公共空间设计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完成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主要开展设计任务的必要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本次课,让学生掌握满足工装设计师 岗位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1、使学生了解 公共空间设计的思维与特征。 2、初步掌 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3、公共空间设计 的流程。 1、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流 程。 2、掌握公共空间项目设计基本构成 要素,学习公共空间组织方式与原则。 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 要求学生自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美术馆、武汉市新科技馆等公共建筑。思考两个问题:家装和工装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不同种类的工装设计依据大致有哪些? 课 前 准 备 相关案例图片(由学生搜集,包括不同功能定位的公共空间实景分析) 参 考 资 料 《公共空间设计》-郑曙旸主编、《室内设计资料集》、《公共空间设计》-侯林主编

特色餐厅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 本项目旨在训练学生设计要素把握的能力。重点学习公共空间中的餐饮空间设计,训练对空间的感知和空间设计的能力,在空间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界面设计、家具与陈设布置、光与色的设计,创造符合实际需求的餐饮环境。同时了解餐厅家具与人体尺度的关系。 二、设计要求 进行空间界面和建筑装饰细部的设计,空间的划分应满足餐厅空间要求;和工作人员的行动需求,同时按所构思的餐厅主题、环境气氛和风格进行陈设与装饰设计,营造有个性的餐饮环境。 着重考虑和解决以下问题: 1.本案周围是密集的住宅区,且店面不临街。要在比较局促的地段,解决好方案的总体布局(如店面设计、人流的组织等)。 2.设计重点为室内的餐饮空间,提倡以工作流程和用餐习惯来推敲和构思方案,并初步确定要营造的室内环境气氛与建筑风格。 3.满足功能使用和结构合理性要求。如: ①餐桌椅摆放是否满足人体工程学,用餐区分隔是否充分利用空间优势。 ②空间路线是否能够按照工作流程顺畅的安置。 三、功能划分

公共开放空间规划与管理实践——以深圳为例

公共开放空间规划与管理实践 ——以深圳为例 刘冰冰,洪涛 摘要:深圳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的成就得益于深圳规划与建设主管部门长期以来对公园、广场、绿道、公共设施等公众可活动场所的规划控制与建设引导。作为第一个在规划管理组织机构中设立建筑与城市设计处并承担公共开放空间规划编制行政管理的城市,深圳在2006年组织编制了全国第一个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建立了初步的框架体系。多年的规划与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并建立起政府、市场、民众等多方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并不断创新尝试公共开放空间可持续建设管理的手段,特别是非独立占地公共开放空间的引导和制度化建设等方面领先全国,使得深圳“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协作管理,公共使用”的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管理思路值得总结与推广。 关键词:深圳公共开放空间规划管理非独立占地公共开放空间多元化 1 引言 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具有包容性的“公共开放空间”象征着市民在城市生活中的民主参与和使用城市设施的自由权利,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深圳全市600多个公园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不仅为欣赏和感受这座独特的现代都市提供了丰富的视角、添加了生动的表情,表达了包容与平等的深圳精神,更使每一个移民而来的“外地人”愈发留恋这座城市,萌生浓浓的幸福感。 深圳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的成就得益于深圳规划与建设主管部门长期以来对公园、广场、绿道、公共设施等公众可活动场所的控制与建设引导。首先,深圳市规划局的是全国设有“城市与建筑设计处”的规划管理部门,该部门负责拟订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相关政策与标准并组织实施;组织编制重点(节点)地区城市设计、详细蓝图和公共空间、公共景观规划等工作,机构的设置使得“公共开放空间”在行政管理层面有了明确的主体。其次,深圳以前瞻性的视野最早编制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2006年,深圳城市建设由追求规模和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规划管理向精细化发展,公共开放空间如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实现有效的管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主管部门面前,因此深圳市规划局城市设计处委托深圳市城市规划设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 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契机,一直是景观设计学科的研究热点。从"点"到"线"构成的空间体系来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整合,以期对城市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 景观的大众化 1.1 景观 “景观”一词,约于16 世纪与17 世纪之交,由荷兰语Landschap 作为描述自然景色特别是田园景色的绘画术语引入英语,演变成现代英语的Landscape 一词。该词被赋予了“自然风光的一景或一处景色”的新内涵,即由当初的对风景画的欣赏转为对现实风景的欣赏。19 世纪中叶,通过地理学家的使用,德语Landschaf t 在土地规划和区域规划领域获得了新的意义。后来,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出发,多学科参与研究的领域Landscape Architect ure (景观学)逐渐形成。在景观学科中,景观设计师基于城市公园规划的实践经验,开始了公园、公园路、城市公园系统、城镇规划等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实践[122 ] 。 1. 2 景观设计的社会改革———创造为大众共享的空间 西方景观学专业作为社会改革的内容之一,出现于美国19 世纪中期。建于1858 年,由被称为“美国景观学之父”的Frederick Law Olmsted 和英国建筑师Calvert Vaux 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标志着城市公园运动的开始。在这之前景观设计对象主要是乡村墓园和花园设计,这些项目工程倾向于小尺度的、主要为少数人服务的、更大部分关注美学的独立工作。随着现代工业主义的第一次爆发,以及外来移民的大量增加,美国的城市迅速繁衍和增长,而公园设计理念正适应了这样的时代需求[3 ] 。公园形式要求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结合社会、政治、环境、技术和美学等设计更大规模的场所,服务更多的人。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园,也是第一个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公园。 “公园运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出入便利、安全清新的集中绿地。然而,它们还只是由建筑群密集包围着的一块块十分脆弱的沙漠绿洲。1876 年,Olmsted 提出了波士顿公园系统方案,得到高度评价,并被任命为负责整个公园系统建设的景观师。1878 年,公园系统开始建设,其结合地形地貌,以线性空间连接城市公园,并形成不规则的图形,意欲向外延伸,深入城市生活[ 4 ] 。Olmsted 在美国发起的城市公园运动和公园系统的建立,倡导保障各个阶层、尤其是城市工人阶级和穷人,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经济利益和谐发展。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众而不是贵族。从形式上说,它是从贵族专享和特权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景观,为大众创造一种宁静的休闲场所,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交往,它反应了大众价值观。 自此,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现代景观应平等地呈现给所有的市民。景观作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空间而存在,景观场所的本质是人们的生活区域,符合公众休闲的基本需求和一定的文化需求。其实践表现为景观设计,其契机主要是为市民创造公共的开放空间。现代景观设计趋向于创造人与环境的新关系,促成公共空间与交流空间的出现,在景观中倡导公共精神的建立。 2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 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 [5 ] 。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系统,由各种类型的空间构成。按空间形式可分为:①点状空间,即以点的形式分布于城市中,如广场、公园、绿地等;②线性空间,即沿某个轴向呈线性分布,如步行轴、绿化轴、滨水绿带等。 2.1 点状空间景观设计 点状空间是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布局形式中的一种空间形态,这里主要指诸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社区绿地等具有向心形态的外部空间。 2.1.1重视空间的可达性

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及设计(一)——广场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一) (广场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一般指室外的公共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公园和自然风景等。开放空间不但给城市居民提供了娱乐休闲的空间,也是交通、休憩、文化教育等多种职能的载体,同时有利于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开放空间景观上的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对一个城市风貌的印象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城市的开放空间。本章主要从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滨水区等方面进行景观设计的介绍。 城市广场设计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交通联系。本节主要讲述城市广场的概念、起源、分类、设计注意的问题、所需的资料以及设计最终形成的成果。 城市广场分类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因此,城市广场的费雷从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广场的功能。 集会游行广场。城市中的市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筑,平时为城市交通服务,同时也供旅游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进行集会游行。这类广场有足够的面积,并可合理的组织交通,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满足人流集散需要。但一般不可通行货运交通。可在广场的另一侧布置辅助交通网,使之不影响集会游行等活动。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

城市公共空间安全规划策略论文

城市公共空间安全规划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广场、公园、滨水空间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将安全规划的理论引入到对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中。最后提出了一些安全规划的设计方法,力求从源头上消除城市公共空间的不安全因素。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开放空间安全规划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ity public open space square, park, waterfront space of the existing unsafe factors were analyzed, and then the safety planning theory to the to the design of the public open space. 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security planning design method, and strive to eliminate from the source of urban public space not safety factor. keywords: urban public space of open space security pla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广场、公园及滨水公共空间等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提升周边土地价值,同时也是市民社会交往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城市设计者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时,大都只考虑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而忽视公共空间的安全性。而城市的这些公共空间却时常存在着碰撞,擦伤,溺水等意外事故,甚至常常同犯罪问题联系在一起。因而将安全规划理念引入到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来,迫切的需要得到我国城市规划人员以及管理者的重视。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可达性综合评价的研究框架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可达性综合评价的研究框架
杨晓春 周晓露 万 超
【摘要】公共开放空间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进行互动的重要场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公共
开放空间也由最初的平面衍化出地上、地下等多种形式。然而,公共开放空间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其可达性, 可达性的评价要素和评价方法是否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诸如此类问题在国内还鲜少引起关注。目前,我 国仅偏重于物质空间可达性的评价方法已无法真实反映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实际可达水平,因此本文试图 建立一个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可达性综合评价的研究框架,在基于 2SFCA(两步移动搜寻法)进行空间可达 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非空间可达性因素作为调校以获得综合评价结果,并以深圳的公共开放空间为例,将 研究提出的理论模型和评价方法在实际的运用中进行对照验证。期望通过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可达性做 出的综合客观评价,能引导城市空间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可持续推进,并为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城市公共 开放空间规划研究方法提供支撑。
【关键词】公共开放空间可达性,2SFCA,非空间因素,综合研究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及文脉,市民的生活和大众的文化需求。随着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素质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公共开放空间也日趋重视。 在近年来提 出的可持续性城市、 低碳生态城市以及绿色城市理念中, 公共开放空间都是至关重要的衡量 指标之一。如深圳的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中就明确规定:为了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建议到 2015 年城市人均公共开放空间面积大于等于 7.4 ㎡/人,到 2020 年人均公共开放空间面积 大于等于 10 ㎡/人。 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性越发突显, 而其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却不尽完善, 已有的公共开放空间评价指标,诸如人均公共开放空间面积、步行可达范围覆盖率等,在宏 观尺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或城市地区的整体公共开放空间的配置和均衡状态,但在中、 微观尺度仍难以反映城市内部居民对公共开放空间的实际拥有及使用水平, 而建立于不同空 间尺度和多种维度的公共开放空间可达性的研究则可弥补相关不足。 可达性是评价城市公共资源的重要核心指标,广泛应用于如学校、医院、消防站、避难 场所和公园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的评价。目前在可达性的研究中,国内学者更多的是从“物 理距离和时间”可达(即空间可达)的角度出发,对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单个对象进行 研究(俞孔坚,1999;周廷刚等,2004;胡志斌,2005;马林兵,2006;李博,2008;尹海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 第十章城市公共空间 §10.1概述 §10.2商业区 §10.3城市中心 §10.4城市广场 §10.5城市设计 §10.1概述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广义概念:可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 –交通 –商业交易 –表演 –展览 –体育竞赛 –运动健身 –消闲 –观光游览 –节日集会 –人际交往 –…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 –开放空间 ?街道 ?广场 ?停车场 ?居住区绿地 ?街道绿地 ?公园 ?…… –专用空间

?运动场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及规划设计 一、构成要素 1、自然要素?a?a气候、地形、水体、植被等 2、人工要素?a?a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 环境绿化、水景、城市照明 环境设施和小品 3、人文要素?a?a交往环境、风俗习惯 二、造型要素 1、实质要素?a?a点、线、面、体、色彩、质感 2、虚质要素?a?a焦点、轴线、界面 尺度、光、时间 §10.2商业区 一、城市商业区的形成及演变 二、商业区的内容、分布及形式 三、中心商务区 四、步行商业街及步行商业区 五、购物市场 一、城市商业区的形成及演变 ?集市贸易(零售和批发) ?市场、商店和商业街 ?商业区 二、商业区的内容、分布及形式 ?内容: –现代城市商业区是各种商业活动集中的地方,以商品零售为主体权及与它相配套的餐饮、旅宿、文化及娱乐服务。 –商业区内一般有大量商业和服务业的用房,如百货大楼、购物中心、专卖商店、银行、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商业办公楼、旅馆、酒楼、剧院,歌舞厅、娱乐总会等。 ?分布 –商业区的分布与规模取决于居民购物与城市经济活动的需求。 –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心和分区中心的地段,靠近城市干道的地方。 ?商业建筑分布形式: –沿街发展 –整个街坊 三、中心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 –指城市中商务活动集中的地区,是城市经济、金融、商业、文化和娱乐活动集中地。 ?一般只是在工业与商业经济基础强大,商务和金融活动量大,并且在国际商贸和

开放空间

开放空间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摘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建筑室内外的生活都比空间和建筑本身更根本,更有意义。现代城市开放空间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促进人们的交流与沟通的场所。在这样一个空间之中,设计师需要探讨的是人类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并以此作为规划与设计的标准。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各阶层群众的使用需求。 城市开放空间是指供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共绿地及公园等,主要是与专用空间(运动场等)相对。那么这开放空间为什么对城市设计非常重要呢,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城市设计。 城市作为复杂综合体,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各个领域,为了使各方面协调发展,就必须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城市规划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建设城市的基本依据,是综合发挥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和手段。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城市设计古已有之”说明.作为一种学科.城市设计早已存在.城市的建造.营造问题早已通过城市设计表现出来。由于规划这一行当或学科出现的较晚,所以,早期的城市设计都是通过建筑师来完成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经典的城市设计理论的提出者都是建筑师的原因。而作为一种学术,城市设计有着它自己独特的地方,它涉及到的理论众多,人文.历史、政策、规划、建筑、景观等等,在方法层面上又包含了表现的.再现的、人工的.生态的、技术的.艺术的:从类型上说又可以分为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所以.作为一门综合的学科,城市设计从发展的历史、设计理论到设计方法都还有着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一个简单的例子是.目前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的年会都有关于城市设计的优秀作业评选,而在建筑学学科中却没有类似的内容.那么为什么要从城乡规划学学科中去除城市设计呢?。淡化城市设计”,。去城市设计化”能给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带来益处吗?城市设计是规划师和建筑师都需要很好学习、研究的学科,学术的发展不能偏颇,城市设计需要在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中同时得到发展。可动摇的法律地位.不会因人而发生改变.同时它还具有道德伦理的地位.体现的是社会公平和进步。 对比起来看.在我国所提倡和所做的一系列所谓的城市规划工作,实际上并不具有真正的城市规划的意义。而且.纵观国际,似乎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有如此复杂的关系,也没有哪一个国家会如此频繁地制定规划.更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会离开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发展去瞻视未来.因为城市规划的理论都是基于人类生存与

低碳理念下公共开放空间优化研究

低碳理念下公共开放空间优化研究 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理念的引导下进行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在公共开放空间内涵阐释的基础上,研究公共开放空间和低碳城市建设之间的有机联系,分析传统的公共开放空间所存在的低碳缺陷,并据此提出公共开放空间的低碳实现路径。结论认为通过空间结构的优化,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碳排放的降低;能将公共开放空间的“碳汇”作用予以充分发挥,增强城市的“碳汇”能力。 标签:低碳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城市规划;低碳理念 1 引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消耗了世界67%的能源,排放的CO2占到占全球总量的75%。城市化过程的人口聚集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必然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在此过程中伴随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等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学者们广泛关注,建设低碳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方向。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刚刚过半,学者们分别从产业结构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方式和政策制度等战略层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低碳城市的部分实现路径。然而,有关公共开放空间与低碳城市建设的关系,及其如何实现却鲜有涉及。 低碳城市是指在保持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城市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处于较低水平。因城市扩展、土地利用规划等引起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未来发展的物质分布形态,而且由于城市空间结构的锁定作用,城市未来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水平在规划营建时就已成型。公共开放空间的合理组织与营建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作为全民共享的城市空间,人们习惯上更多地从休闲、审美、社会、文化等方面强调了公共开放空间不可或缺的功能。然而,从城市人工系统和自然相互作用关系来看,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各类土地利用方式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紧密、最具生态性的方式,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社会活动的空间,而且还是城市“碳汇”的重要贡献者,为城市提供正向的环境能量汇入,因此注重公共开放空间低碳性是提升低碳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 2 公共开放空间与低碳城市的关系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模式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低碳的内涵体现,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也是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城市空间布局与低碳城市的实现有着密切的联系,Serge Salat 和Caroline Nowacki认为,仅城市形态的智能型设计就可以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一半。赵鹏军通过构建“土地利用-交通-环境”综合模型,对北京城市形态对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紧凑城市形态能有效抑制交通能耗和碳排放增长;TOD是区域综合交通发展的最优目标模式;超高密度对于减少碳排放具有负面影响。并且,由于空间形态的锁定作用,城市的空间形态一

建筑底层架空式开放空间设计探讨

建筑底层架空式开放空间设计探讨 摘要:在理论实践和设计探索中,对城市提供给人们交往活动的各种开放空间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增加建筑底层架空式开放空间的设计理念来解决人们交往活动需求的增加和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日益匮乏的矛盾,该设计理念应用到实践过程中效果很好。 关键词:架空,开放空间,过渡,交往活动 Abstract: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design exploration, to the city provide people the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of open space is summarized, and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ottom increase overhead of open space design concept to solve the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of people to increased demand and urban public space shortage of contradiction, the design concept is applied to practice the effect is very good. Keywords: overhead, open space, the transition, the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建筑用地的日趋紧张,人们交往活动需求的增加, 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也日益显得匮乏,如今这一问题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般而言,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城市广场、公共集中绿地、商业步行街等宏观层面上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以及用地红线内的建筑外部空间,如居住小区住宅组团内的活动空间。但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常见的公共活动空间不为人们所重视,如建筑底 层架空空间。其实 从使用的角度来看,这类空间因易于到达、便于使用以及特 殊的空间性质,其使用频率也很高。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出现了“架空底层公有化”的思想,如美国通过放宽容积率等鼓励政策号召高层建筑底层架空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我国南方地区特别在居住建筑中也常出现底层架空式公共空间。建筑底层架空空间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已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关注,其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底层架空设计概念阐释及发展历史 底层架空设计,一般是把建筑物(单体或多幢)的底层(或可能通高数层)的部分或全部空间,去掉其正常的围合限定(如墙、窗等),使之成为通透、延续的空间,常表现为支柱层的空间形式,有的可为大面积的无柱空间,是有“顶” 而无围护的空间。一般不用于具体的功能,而是引入绿化、休息设施等 作为人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哲学理念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哲学理念 哲学思想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指导作用 哲学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是自然科学、社会学和思维意识的概括和总结,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启发和指导的作用。唯物主义强调思想应源于生产实践,指导并高于生产实践。而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更为人性、合理、科学和系统的设计方法,使之满足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和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立足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实际情况,从本质上体现生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等现代设计理念。 哲学的本质特点是思考深层问题,其思维方法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主动地把握事物的变化,坚 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城市公共空间是围绕人这一主体,依托自然环境,以社会经济和社会活动为基础,有序运转的一个整体。设计的实用性和目的性决定了它的客观内容,要求设计不仅要进行充分的实地勘察、调研和分析等实质性工作,还务必遵循客观规律,建立严谨、科学、理性的设计系统。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人与空间其他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机融合,既要充分实现空间的使用功能,又要注重城市已有的基本格局、文化传承和未来发展的能动性,还要体现城市的性格和形象,符合公众的审美,以实现人与城市空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完美和谐这一最终设计追求。 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对事物的认识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和意图理念是必定要通过种种客观存在的形式来实现的,要使这些外在表象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容,就应该从更为理性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正确运用哲学观点能引导我们跳出以往设计过度强调设计感和艺术性的感性思维模式。这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应用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哲学方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是对立与统一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本质。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认为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对立面之间的斗争产生动力,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也就是说矛盾的根本即对立统一。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的思维方法,从而解决问题,使事物间的矛盾良性发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公共空间的功能性与艺术性之间的矛盾、公共空间新的规划与旧有布局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时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以及地方性与城市发展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是设计规划的构成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对这些本质问题和矛盾,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以求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 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满足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整体要求,保护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建立更为科学有序的人性化城市公共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将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建设艺术,其中体现的物质实体和精神表达、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在的使用功能和外在的表现形式、设计形式法则中的自然美与秩序美等,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我们需要从这些对立的差异面中寻找它们的联系和契合点,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化解矛盾,使之从对立走向统一,达到“和”的境界。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规律,在设计中针对事物矛盾相反相成的特性,因势利导,去制造矛盾和对立的抑扬关系,使设计更具突破性和创造性,达到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一方面,矛盾既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矛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即使

21世纪开放空间规划中的欧式手法

摘要:21世纪开放空间规划语言必须以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交流方式提供一种现实的反映。同时,它也应该将科学和纯粹的艺术以及情感上的、直觉上的元素结合起来,老虑多种有创造性的可能形式。在追寻场地特性的过程中,赖纳·施密特教授及其事务所的规划思想和设计语言可以归纳为诗意的规划万法已被证实的设计原则的再利用;对场所原有特征的考古学研究的应用;将花园设计成一个主题式花园的概念;直接利用建筑结构组织空间的概念“空'的概念“流水线”的概念。 关键字:风景园林;开放空间;综述;规划设计;城市设计;欧式手法 European Approaches to Open Space Plan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Abstract:The langua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in the 21st century must offer a realistic reflection of the way people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nature it must also consider the unlimited creative possibilities, combin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with fine art and emotional, intuitive elements In the search for site-dependent characters, the different design elements can be identified in the language and ideas of the office'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poetic planning approach; the reutilization of proven design principles; the archaeological search for original features of a place; the concepl of the garden as a theme garden; the concepl of the "openly archilectonic"; the concept of "emptiness"; and the "produclion line" concept.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Jtecture; Open Space; Summary; Planning and Design; Urban Design; European Approaches 过去的花园代表着内部实体与外在形式的创造性统一。然而在欧洲,科学和艺术缺乏精神上的上层建筑,它们的存在仅仅是为了它们自身而不是为了文化。 今天,人们快节奏地生活着,从—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我们的感觉正日渐消散并且只剩下肤浅的感觉——只呈突出视觉化冲击而没有任何内涵。照片上,电视里,车窗外,所有地乃看上去都是雷同的。人们无休止地忙碌,试图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化,寻找能够被我们认同的地方和家的感觉。 21世纪开放空间规划设计的语言,必须以人与入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方式提供一种现实的反映。同时,它也应该将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的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c15013567.html,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的方法 作者:王艺霖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年第07期 摘要: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学院的扬·盖尔和拉尔斯·吉姆松写的《回归公共空间》一书,研究了 30 年间哥本哈根市中心的街道和广场的发展和转变,并提出了适合当代都市公共空间设计的PSPL调研法。结合课文分析PSPL调研法,解读其中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关系,以及城市生活与空间质量的关系。阐述了城市规划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使用与公共生活相关的数据。而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此课题的研究为我们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城市中心;公共空间;PSPL调研法;公共生活 本文以哥本哈根公共空间设计为例,利用PSPL调研法对我国的公共空间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公共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风景园林师、城市设计师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一、哥本哈根公共空间的变化 本文分析丹麦哥本哈根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建设,随着二战以后工业增长迅速,城市发展水平和速度都越来越快。市中心的规划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建筑杂乱、交通混乱、环境影响等。这些问题与民众要求的高水平生活愿望相差较远。1962年在众多意见和争论中,斯 特勒格步行街在哥本哈根市中心建成。 (一)减少机动交通 中世纪的街道格局仍然保持在哥本哈根的市中心,古老建筑仍然占主导地位。伴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及机动交通工具的激增,导致一系列影响城市交通的问题。比如市中心步行环境迅速恶化,所有的广场都被用来当做停车场。而斯特勒格步行街的建立,改变了这一状况。为了不占用步行者的空间,城市广场从被汽车占领变成人们的活动空间。机动交通工具的减少,这就说明人们的公共空间就越多,城市的魅力也就越能被人们所感受到。 (二)增加步行系统 哥本哈根的交通政策一直是鼓励人们步行。步行是最保护环境、最便宜也是最低噪音的交通方式,街道可以容纳更大的交通容量。步行不仅意味着一种交通方式,它更代表着锻炼身体,散步和场地空间的增多。步行中有着很多的乐趣,城市能够改变的关键因素在于此。另一个关键是城市方式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渐变的。当更少的机动车辆出现时,街道和步行广场是增多的。在城市的其他地区,这种方法同样适用。每当一项成功的措施被执行后,人们

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狭义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是指公共空间不仅仅只是个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空间的人们,以及展现在空间之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这些活动大致包括公众自发的日常文化休闲活动,和自上而下的宏大政治集会。 1.概述室内公共空间设计定义和关联 2. 1.1.室内设计: 又称室内空间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在建筑内居住、行为等要求下的环境设计。是建筑内部空间应用的深化设计。是空间形式化再现行为意愿的过程。 1.2.建筑设计: 又称建筑空间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居住、行为于内部和外部的不同要求而进行的空间设计,建筑设计的动机旨在强调建筑空间内与内、内与外、外与外的行为关联。 1.3.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建筑设计更注重空间的建造及空间的骨架作用。 建筑设计重在创造总体和综合的时空关系,主要解决建筑的基础使用功能问题, 强调建筑内部与外部的形式以及建筑构造等问题。 室内设计实际就是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是围绕着建筑应用行为空间的深化改良设计。室内设计更注重内部空间行为形式的细化塑造,主要利用空间界面的形式塑造,空间形式语言对生理的作用和心理的引导。 室内设计更强调形态的塑造和细部的处理,材料的质感、纹理、色彩以及灯光的运用,所以室内设计又比建筑设计更加细腻,更加具体。 1.4.室内设计的内容: 主要围绕着围构建筑内部的 空间界面形式塑造(墙地顶)、 空间通与隔的再造改良(门窗隔断)、 辅助行为的构造设施(家具台柜橱库)、 空间行为的导向塑造(围隔形式虚实向势)、 符合空间行为要求下心理精神的外在形式表现(陈设装饰与象征主义)、 采光照明的优化(自然照明人工照明)、 新风排风的制造改良(空间行为的物理条件及规范)、 温湿调控(空间行为的物理条件及规范)、 以及空间设计的形式语言和美学原则(视听嗅触味、造型色彩肌理声音采光通风)等等… 室内空间设计涉及建筑学、形式美学、工程学、材料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如果再断增加不同地域文化及相关历史知识的了解见识,会对丰富设计语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5.室内公共空间设计: 相对于室内私有空间而言,室内公共空间设计更强调的是满足公众行为需要的室内空间设计。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是通过对行为、环境、文化、时代、习俗、理念、科技以及生理和心理等因素的综合思维进行的空间设计,旨在改善公众的物理生活环境,提高公众精神生活质量。物理环境设计包含空间使用性和经济性两个因素: 室内设计的实用性是室内设计的基础问题,主要考虑物质条件的科学应用,如,室内空间的行为划分、导向隔通、家具设施、安保储藏、采光通风等要符合科学和法规,主要满足人

商业公共空间方案设计介绍资料

《商业广场内部公共空间概念方案》 设计任务书 项目名称:商业广场内部公共空间概念方案 甲方: 乙方: 提供日期: 2016-2-20

目录 正文部分: 一、项目概况 二、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三、设计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要求 四、设计要求和限额 五、甲乙项目人员沟通联系表 六、时间进度安排 七、合作方式 附件部分: 一、图纸资料:商品平面图、建筑条件图、总平面图(包含电子CAD 档案)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于,项目用地为商业。整体建筑面积约万 M2。交通方便。整体建筑为现代主义风格,富有特色的商业综合体,打造集百货、售、休闲、娱乐、文化、运动为一体的一站式城市商业综合体,成为城市的重要到访点以及城市名片。 二、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2.1 设计依据 2.1.1 甲方提供的项目资料,包括平立剖面的CAD 图纸等 2.1.2 甲方确认的建筑各专业资料,如建筑平面图、建筑结构图、水暖电图等。 2.1.3 本设计任务书。 2.1.4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可的国际度量衡进行设计绘图,以毫米为单位。 2.1.5 所有设计和来往文件的使用文字均为中文。 2.1.6 内装材料需符合消防等级。 2.2 基础资料 2.2.1 建筑条件图(CAD 图) 详见附件。 2.2.2 商业区品类规划图、商业定位说明、铺位分割图

品类规划和铺位分割图见同名附件。商业定位于中高端百货及当地时尚潮流集聚地。 2.2.3 项目总体进度 暂定开业时间2016 年10 月日,概念方案包括商业动线安排和布局, 完成时间参照时间进度安排的内容。 2.2.4 设计范围 详3.3 之设计面积图表汇整所示。 三、设计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要求 3.1 乙方设计团队架构 3.2 设计面积(范围) 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公共区域设计面积总计为㎡。 3.3 各楼层设计面积图表: 楼层平面参照面积计算 3.4 设计界面: 3.4.1 空间划分:为便于区分,我们人为将空间划分为如下部分: 3.4.1.1 营业区域:通道、中岛、边厅、特业区域、超市; 3.4.1.2 公共区域:中庭、入口、电梯厅及轿厢、自动扶梯; 3.4.1.3 功能区域:服饰修改区、卫生间、休息区、多功能厅、母婴室、咨询台、收银台、客服中心(VIP)等。 3.5 设计成果提出形式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