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宣传知识完整版

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宣传知识完整版

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宣传知识完整版
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宣传知识完整版

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宣传

知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生活饮用水卫生宣传知识

◆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是什么?

生活饮用水是指人类饮用和日常生活用水,包括个人卫生用水,但不包括水生物(如养鱼)用水以及特殊用途的水。2006年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它主要基于三个方面来保障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即确保饮用水感官性状良好;防止介水传染病的暴发;防止急性和慢性中毒以及其他健康危害。控制饮用水卫生与安全的指标(106项)包括四大类:微生物学指标;水的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放射性指标。

◆生活饮用水出现异常怎么办?

1、首先判断是否仅是自己家的水有问题。如果是,需先查找自己的原因,查不清原因可以向供水或管水单位反映,也可委托相关单位进行水质检测。

2、如果不仅自己家饮水出现异常,所在居民楼、小区均出现同样的异常情况,则应立即与本地卫生监督机构联系,反应有关情况,请求协助解决饮水污染问题。

◆为什么不提倡喝生水?

答:因为生水可能含有大量致病菌,饮用后而引发各种介水传染病。

◆水被微生物污染的特征?

答:水被微生物污染的特征:突发性大量人群发生相似疾病;人和动物粪便污染是引起介水传染病发病的主要威胁。

◆发生饮水污染事件如何处理?

答:立即停止饮用该水源,并立即报告卫生监管员、村委会、乡镇政府、卫生部门等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

◆供水水箱或水塔为什么要加盖加锁?

答:防止投毒,防止病媒动物和昆虫掉进水箱或水塔污染水质。

◆生活饮用水消毒的目的?

答:杀灭致病菌,防止发生肠道传染病。

◆为什么蓄水池、水箱等盛水容器要进行定期清洗消毒处理?

答:清除盛水容器中的附着物、沉淀物,防止微生物生长繁殖,杀灭微生物。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和卫生三项基本要求:

1.为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要求生活饮用水不含病原微生物。

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要求水中的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3.水的感官性状是人们对饮用水的直观感觉,是评价水质的重要依据。生活饮用水必须确保感官良好,为人民所乐于饮用。

◆8种不能喝的水

1、生水:自来水中的氯可以和没烧开的水中残留的有机物质相互作用,易导致膀胱癌、直肠癌;野外的生水含有害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饮用后,易得急性肠胃炎、肝炎、伤寒、痢疾及寄生虫感染。

2、不开的水:饮用未煮沸的水,患膀胱癌、直肠癌的可能性增加21%-38%;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有害物质会随蒸汽蒸发而大大减少,如继续沸腾3分钟,饮用起来则安全得多。

3、重新煮开的水:开水重新再煮沸,就会使水中的亚硝酸含量超标,引起人的身体损害,日久还能引起癌症。

4、空气中久置的水:凉白开水不能在空气中暴露太久,否则会失去生物活性,从而失去很多特殊功能;如果时间过长,不仅没有了各种矿物质,而且还可能增加某些有害物质的含量。

5、隔夜水:盛在保暖瓶中不是当天的开水,类似于空气中久置的水。

6、老化水:即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常饮这种水,会使未成年人细胞新陈代谢明显减慢,影响生长发育;中老年人加速衰老;致使食道癌、胃癌发病率日增。

7、千滚水:千滚水就是在炉上沸腾一夜或者很长时间的开水,还有电热水器中反复煮沸的水。久饮这种水,会干扰人的胃肠功能,出现暂时腹泻、腹胀。

8、蒸锅水:蒸锅水就是蒸馒头饭菜等食物的锅底剩余的开水。常饮这种水,或者用这种水熬稀饭,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水垢常随水进入人体,会引起消化、神经、泌尿和造血系统病变,甚至引起早衰。

◆二次供水有哪些基本卫生要求?

二次供水是指集中式供水在入户之前经再储存、加压和消毒处理,通过管道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其基本卫生要求:①二次供水设备(如水箱、管道等)的设计和材质应符合《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851-1997要求;②水箱每年至少清洗消毒2次;③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体检合格证;

④二次供水水质每年监测2次,发现异常情况时随时检验。

◆水龙头中放出的自来水为什么有时会出现白色气泡?

放出的自来水有白色气泡,尤其以早晨第一次放水时最为明显,这主要是因接管、检修、抢修等停水或管道失压后使空气进入管道中,在自来水压力恢复时,自来水管中渗进了空气,空气溶解在水中,形成微小的气泡,放水时就与自来水一起流出来产生的白色状浑浊,当放置片刻后水中的空气即可挥发澄清,不影响水质。

◆为什么自来水有时会出现浑浊或呈黄色?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有三种可能的原因:

①管道或水龙头陈旧,管中或水龙头中的沉积物、铁锈随水流出。

②水箱长时间没有清洗,或因防护不当受污染,导致水质变黄、混浊。

③停水后管道进入空气,使管壁生成氧化物(俗称铁锈),再来水时经水流冲刷,铁锈脱落导致水质变黄,放一段时间将恢复正常。处理办法:用户可以打开水龙头放水一段时间,将沉积物或铁锈排清,一般情况下,短时间内水质即可恢复正常。

◆什么叫介水传染病?

答: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或者是处理后的饮用水重新被病原体污染。饮用水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后,如病原微生物在水中存活时间长,饮水人数又多,就会造成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国家对供水单位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实行什么制度?

答:卫生许可制度

◆集中式供水单位生产区、单独设立的泵站、沉淀池、清水池应注意哪些卫生问题?答: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划定生产区的范围。生产区、单独设立的泵站、沉淀池、清水池外围30米范围内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不得修建渗水厕所和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和铺设污水渠道。

◆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消毒药物有哪些?

答:漂白粉、优氯净、氯气、集中式供水单位是用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的二氧化氯消毒。最佳水——凉开水

所谓凉开水,就是把烧开的水倒人茶杯,盖上杯盖,等冷却到20—25℃时就成了一杯凉开水。经研究发现,开水自然冷却后,水中的氯气要比一般自然水降低50%,水的分子结构会发生某些变化,水的表面张力、水的密度、导电率等理化性能都有所改变,其生物活性比自然水要高出4—5倍,与生物活细胞里的水十分相似,因而易于渗透细胞膜而被人体吸收。另据外刊报道,喝凉开水比喝温开水的效果好。前提是自来水是安全的。

关于硬水

所谓"硬水"是指水中所溶的矿物质成分多,尤其是钙和镁。硬水并不对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是会给生活带来好多麻烦,比如用水器具上结水垢、肥皂和清洁剂的洗涤效率减低等。

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有效去除污物杂质。纯水--无色、无味、无臭,被称作是"通用溶剂"。当水和二氧化碳结合生成微量的碳酸时,水的溶解效果更好。当水流过土地和岩石时,它会溶解少量的矿物质成分,钙和镁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两种成分,也就是它们使水质变硬。水中含钙、镁等矿物质成分越多,水的硬度越大。

水垢成因

即便是在硬水质地区,只要水中的饱和指数未被超过,水管中就不会结水垢。若在饱和指数以下或正好在饱和的临界点上,都不会有水垢生成。反之,软水质中也会生水垢,如果超出了饱和指数的话。

饱和指数由水的酸碱度决定。众所周知,酸碱度是通过PH测试来测定的:

PH值越低,水中的酸性越强,饱和指数越高,所能溶解的矿物质成分也就越多;

PH值越高,水中的碱性越强,饱和指数越低,所能溶解的矿物质成分也就越少。

对水加热、水压降低(如打开水龙头等)、在水中添加化学品剂等都会导致PH 值升高。随着PH值升高,水能溶解矿物质成分的能力减低,这些矿物质成分(碳酸钙为主)也就沉淀出来,成了水垢。

循环系统(如冷却塔、蒸汽锅炉、循环水处理系统等)工作中,压力和温度长期处在变化中,造成水中PH值升高和过度饱和。

另外在工业用水中,由于经常要加石灰或一些腐蚀性品剂,也会造成水中PH值升高和过度饱和。这些都是水垢成因。

今后广大人民群众可通过卫生部门发布的饮用水水质公告,对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随时了解饮用水水质状况,使饮用水卫生标准更贴近群众的生活,在保护人群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健康中国,从每一滴水开始※

保障饮水安全,共建和谐社会

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1)利用单位宣传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宣教。 (2)确保工作环境清洁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空调系统的单位,要定期清洗空调。每天开启门窗,通风换气。开空調时,可同时开排气扇。定期用消毒水为办公室设备、门把手和电梯按钮进行消毒。 (3)开展手部卫生教育,各类场所配备洗手龙头、洗手液抹手纸或干手机。倡导员工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 (4)减少不必要的各种大型集会和大型会议等活动。 (5)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安排做工间操。尽量不加班。 (6)建立员工的病假记录制度。有员工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劝其不上班,并尽早到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治疗。(7)对于从湖北等疫区来的人员要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来莞的时间、车次(车牌、航班号)、车厢、座位号;近期(抵莞后14日内)每日的大致活动范围和接触人员范围。尽量避免参加密闭或通风条件不好的聚会和集体活动。在居家隔离的14天内请佩戴口罩,减少与他人接触,每日早晚自测体温。如有异常,立即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8)工地大门必须配备专业体温检测仪器,人员必须经过体温检测合格才能进入现场。 (9)加强工地务工人员的饮食、饮水、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特别是食堂、宿舍、浴室、厕所等公共环境卫生的清洁管理,注意做

好通风和每周最少三次消毒工作。

(10)工地食堂要注意食材安全,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等食材,一经发现,一律全面停工严肃查处。 (11)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做好防治和疫情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如有异常,立即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致电属地住建部门,由住建部门向相关单位报告。 1.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 项目安全管理委员会在现场建立包括应急指挥在内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设总指挥、副总指挥、及六个救援小组(应急协调领导小组、现场医疗处理小组、信息联络宣传小组、后勤物资保障小组、疫情控制调查小组、善后处理工作小组),组员若干,组织机构图如下:

中医药知识材料科普宣传资料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 药膳不宜随便吃 现在,有些人盲目保健,该吃不该吃的东西都吃,有些商家为赚钱,该做不该做的都做,其实,吃药膳的学问可跑龙套了,不是每个厨师都能做,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的。 就拿黄芪炖鸡、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鹿头汤这四道常见的药膳来说,吃的讲究就很大。黄芪炖鸡春季食用,菠萝鸡片是夏季佳肴,鹿头汤冬天喝最好,冰糖莲子秋季食最佳,不论时节,单论作用,这四道菜也很不同,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适于阴阳平和健康的人食用,黄芪炖鸡则是增强免疫力的药膳,鹿头汤适宜阳虚怕冷者,而阴虚火旺者则切忌食用。 国家对药膳是有规定的。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的药材近79种,现在市场上用的有100多种,有些药与食物相忌,绝对不能胡吃,例如治疗慢性支气管病的百合粮柚,食用时忌食油菜、萝卜、鱼虾。 当然,也有一些平常的药膳早已进入百性家,吃一些根本没什么害处,还特别有益健康,叨唠素炒百合(肺清止咳)、菊花茶(清热明目)、龙眼粥(健脾益肾)、山楂膳(消积养血)、红豆粥(健脾解毒)、绿豆粥(清热利尿)等等,这些药腾普通人能吃,生了各种疾病的人也能吃,但是有一部分药膳是为患病特别配方的,普通人不宜食用

养身要有平常心 长寿之心人皆有之,养生之术人皆求之。养生,不能只求一法一术,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更不能不食人间烟火而脱离人之常情常态。没有生活质量的养生之术不但没的意义,甚至是痛苦。中国传统养生的概念称为“卫生”、“养生”、“厚生”、“摄生”和“道生”等。“卫生”是保卫生命:“养生”是养护生命; “厚生”厚待生命;“摄生”是调摄生命;“道生”则是要求以上方面皆尊守一定的法度,就是《道德经》开篇明义的第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意是“人要尊循自然规律,自然要遵循宇宙规律,而宇宙要遵循一个法度,这就是自然而然。“养生之道”是指养生原则,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顺其自然,法于自然。“养生之术”是指在养生之道法则指导下采用的具体措施。在我们平时日常生活诸多行为中,如吃、喝、拉、撒(尿)、睡、行、动、坐、卧、走等都涉及养生措施。中医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动,所采用的方法应根据每个人条件不同,相应采用不同的养生措施,所谓“因人施养”,“审因施养”。在家庭、社会群体中,每个人的养生措施并不强求统一。例如,甲需要重点加强体育锻炼,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心态,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体育锻炼,或一律改变饮食结构,或一律

乡镇应急知识宣传月活动方案

乡镇应急知识宣传月活动方案 Activity plan of township emergency knowledge publicity mont h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乡镇应急知识宣传月活动方案 前言:策划书是对某个未来的活动或者事件进行策划,是目标规划的文字书及实现目标的指路灯。撰写策划书就是用现有的知识开发想象力,在可以得到的资源的现实中最可能最快的达到目标。本文档根据不同类型策划书的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乡镇应急知识宣传月活动方案 为普及公众防灾避险应急知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根据xx省实施《中国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xx省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方案》的规定,结合全县应急知识宣传月,经镇政府研究决定开展 20XX年xx镇应急知识宣传月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时间安排 活动时间为20XX年X月11日至X月10日。 二、活动主题 应急知识进万家、平安幸福你我他。 三、活动内容 宣传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普及防灾减灾的基本技能;宣传突发事件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类应急预案;宣传

《公众应急手册》、公众应急知识动漫片等内容,介绍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法、措施。 四、活动形式 1、开展一次集中宣传。X月21日开展集中宣传,在xx 超市旁设立集中宣传点,采取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组织现场咨询等形式,开展应急知识集中宣传活动。 2、积极开展主题宣传。结合“应急知识进万家”活动主题,进一步加强对村应急工作的指导,在各村设立应急知识宣传栏,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利用广播、微信等方式,积极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公众应急知识,在村民聚集点、人流量大地段和应急避险场所悬挂应急宣传标语,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应急意识。 3、加强风险隐患排查。结合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重点做好消防、校车、地质灾害、农用车(工程车)载客、烟花爆竹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活动。 4、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宣传月活动期间,要紧围绕防灾减灾宣传主题,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应急救援分队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和培训。 五、工作要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

卫生应急知识 宣传横幅和宣传板报参考资料 一、宣传横幅参考标语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九周年宣传周活动宣传标语: 1.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努力增强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2.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提高全社会应对危机的能力。 3.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 4.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增强全民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能力。 5.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大力推进应急管理工作。 6.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应急观念,共建平安家园。 7.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8.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工作,营造应急管理工作良好氛围。 9.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0.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1.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12.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13.应急管理利万家,预防为主靠大家。 14.应急管理工作需要您的关注和支持。 15.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6.学好用好应急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7.加强应急管理,共建平安桦甸。 18.加强应急管理,预防各类重大安全事故。 19.强化危机和责任意识,提高全社会避险救护能力。 20.加强应急管理建设,构建和谐平安社会。 二、宣传板报参考资料 1.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如何分级的?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 3.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哪些? (1)重大传染病疫情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公共卫生应急知识试题及答案

公共卫生应急知识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 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2007年8月30日 B、2007年11月1日 C、2008年1月1日 D、2007年12月31日 2.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方面,下列哪些不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 A.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 B.组织突发事件的控制 C.组织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 D.领导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由哪个部门发布?() A.国务院 B.卫生行政部门 C.中央宣传部 D.省政府 4、突发事件的反应程度通常分为()级别。 A.1 个 B.2 个 C. 3 个 D.4 个 5、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个等级,下列哪项不是其中之一?() A.一般 B.较大 C.重大 D.比较重大 E、特别重大 6、下列那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A.突发性 B.危害的严重性 C.未知性 D.公共属性 7、患甲类传染病如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如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一切传播途径不明的传染者,应实行严密隔离,用下列哪一种颜色来隔离标志?() A.黄色 B.蓝色 C.棕色 D.橙色 E.红色 8、单位或者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经济责任 9、下列哪项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中毒事

应急管理科普知识宣传材料之一

应急管理科普知识宣传材料之一 1、什么是突发事件,分为几类?共有几个级别?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分为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2、什么是应急管理?具体有哪些内容?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发生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应急管理还是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3、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要意义 《突发事件应对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共7章7O条,是一部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的基本原则和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内容的重要法律,对于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5、中央和有关领导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精神与指示 (1)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1、应急知识宣传活动记录

安全宣传培训记录 漫川关镇人民政府

漫川关镇安全社区关于居家安全宣传 培训记录 时间:2013年8月 地点:4楼会议室 参加人:镇干部、社区居民 主讲人:县防火中心领导 内容: 冬季来临,又到市民用电、用气、用煤的高峰期,为了让市民过一个平安祥和的冬天,街道安监办组织此次安全培训,拟在提醒居民注意家庭用电、用气、用煤安全,掌握冬季居家安全常识。 家庭用电一定要养成好习惯,做到人走断电;家庭用气应养成习惯对家中燃气设施定期检漏,以防止燃气泄露。 通过学习,大家掌握了安全用电、用气、用煤的知识,纷纷表示在今后一定要将今天所学的灵活运用到生活中,而且会把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其他居民,此次培训取得圆满成功。

漫川关镇安全社区居家安全宣传培训记录时间:2013年9月 地点:二楼会议室 参加人:镇干部、社区居民代表 主讲人:李旭 内容: 为预防春季流感、肺结核等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我社区组织40名中老年人在社区会议室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为中老年居民朋友宣传:怎样预防流感、传染病。 1、病人居室开窗受阳光照射,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病人的衣物、被褥要经常洗晒。 3、病人的餐具可煮沸消毒。 4、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吐在纸上烧掉。 5、有传染性的病人在隔离期不要到公共场所去活动,也不要近距离对别人咳嗽、高声谈笑,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手巾掩口鼻,以免传染给他人。 通过学习,不少居民表示进一步了解结核病的预防知识和国家相、相关减免治疗此病的政策,增强了自己的防病意识。

漫川关镇安全社区居家安全宣传培训记录时间:2011年9月 地点:团结坝社区 参加人:各社区居民 主讲人:周祥芳 内容: 9月28日上午,为了让老年人对心血管病有一个更好的了解,社区专门召开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针对现下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从生理、医理、药理等方面进行了通俗、详细的讲解,提醒大家要注意:一、认识自身存在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实行自我保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二、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地适应社会发展与变革,心有朝霞,胸怀开阔。三、积极参加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参加健身运动,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以减缓肌肉萎缩,防止肥胖,增强心脏功能四、戒除不良嗜好与不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生活规律与方式,有个人的文化兴趣爱好。五、坚持低脂膳食,改变高脂肪饮食习惯。 此次培训使老年人对心血管病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浅显易懂的讲解便于老人们理解和接受,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引导大家正确对待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

放射卫生知识宣传资料

宣传资料(一) 放射卫生知识 射线对人有哪些危害? 电离辐射主要通过对人体中DNA分子的作用使细胞受到损伤,导致各种健康危害;它可以是发生在受照者本人身上的躯体性效应(包括各种急、慢性放射损伤和癌症);也可以是因生殖细胞受到照射引起的发生在受照者后代身上的遗传性效应;可以是超过一定水平的照射后必然出现的确定性效应;也可以是受照水平较低但不能完全避免的随机性效应(癌症、遗传,等);孕妇受照,也可能使胚胎或胎儿受到各种损伤。 如何保护自己免受过量照射? 外照射防护除了控制辐射源的量和质外,主要的防护方法是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⑴、时间当你在辐射源附近时,你必须尽可能留驻较短的时间,以减少辐射的照射。 ⑵、距离越是远离辐射源,你将受到越少的照射。 ⑶、屏蔽如果你在辐射源周围增加屏蔽,你将减少照射。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的隔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在可能合理做到的限度内,使摄入量减少到最低水平,其基本方法是围封隔离、控制扩散、除污保洁、减少污染、个人防护、防止侵入机体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护。 X射线检查会影响健康吗

X射线从发现至今已一百多年了。一百年来,X射线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它的发展更是日新日异。 X射线通常了称X线或X光,看不见,摸不着,感不到。它与可见光一样,是一种电磁波,与普通光线一样沿直线进行。所不同的是,它的波长很短,约只有可见光的一半。直观的讲,若反一厘米分成一亿份,它的波长仅只有一份左右。X线有其独特的性质。如穿透性、荧光作用、感光作用、电离作用和生物效应。在医疗上正是应用它的这些性质,达到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放射检查,人们并不陌生。到医院体检和就诊,常会去放射科透视或拍片,或进行其他特殊检查,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选进设备和技术不断用于临床。近几年,CT、核磁共振、介入放射已是较常规的检查手段,极度大地提高了诊断率和治疗效果。但对于放射知识,不少人知之甚少。到了放射科检查室,有一些人感到恐惧,他们怕放射线会损害自己的身体。但也有一些人无动于衷,不到自己检查时,却不听劝阻地呆在室内。其实,对必要的检查而担心是多余的。相反,避免接触放射线时应当尽量避免。 X射线对生物细胞有一定的杀伤破坏作用,所以人体受到X 射线照射后,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反应。过量照射后,还会造成组织破坏,影响生理机能,甚至会引起生命危险。但适量的照射,并不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因为医务人员做检查时,对X射线透视和摄影所用剂量是很小的,仅限在安全剂量之内。如胸部透视,

应急管理科普知识宣传-应急科普知识

应急管理科普知识宣传 1、什么就是突发事件,分为几类?共有几个级别??突发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与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得紧急事件,分为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 2、什么就是应急管理?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与一般四级。?? 具体有哪些内容??应急管理就是指政府及其她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得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与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得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与谐健康发展得有关活动。?应急管理就是对突发事件得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事件得预防、预警、发生与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应急管理又就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预警、响应与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事件得各个阶段。应急管理还就是个完整得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与法制。 ?3、应急管理工作得重要意义?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与处置突发事件得能力,就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大事,就是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得重要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得重要体现;就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得重要方面。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

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与社会动员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与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得损害,保障公众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突发事件应对法》得重要意义?《突发事件应对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共7章7O条,就是一部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得基本原则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内容得重要法律,对于预防与减少突发事件得发生,控制、减轻与消除突发事件引起得严重社会危害,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与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5、中央与有关领导关于应急管理工作得精神与指示 (1)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得决定》指出: 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得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得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与抗风险能力。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得原则,建立统一高效得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精干实用得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与自救能力,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得整体联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

卫生应急宣传手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知识 宣传手册 二〇〇八年八月八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四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预警。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实行分级管理,共同负责的原则 (一)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乙、丙类传染病局部小流行、局部小爆发,每起食物中毒30例以下,放射性一级事故,波及面及影响较小的中毒事件和其他较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县区政府(管委)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二)遇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视为较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市人民政府及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给予组织、指导、协助、支持或直接参与。 1. 跨县区的疫情、中毒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 辖区内鼠疫、霍乱疑似首发病例或首发疫情; 3. 辖区内发现疑似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或输入性疑似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的病例; 4. 首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一个县区多乡镇多点爆发白喉、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并呈蔓延趋势; 5. 一个县区范围短期内乙、丙类传染病波及数个乡镇,出现多

点爆发,发病率比常年上升数倍以上,或乙类传染病在多个村屯、单位发生爆发流行; 6. 每起食物中毒30~99例,其他急性中毒出现严重症状者3~9例,放射性二级事故; 7. 辖区内学校、幼儿园、旅游景区、涉外饭店、重要厂矿等场所发生重要传染病疫情或中毒事件或其他有较大影响的公共卫生事件; 8. 辖区范围内发生不能确诊及病因不明的群体疾病。 (三)以县区为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由市政府迅速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告,并请自治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工作组给予指导、协助、支持和直接参与。 1. 发生鼠疫疫情,霍乱2例以上; 2. 在5天内发生病毒性肝炎50例,伤寒、副伤寒10例,痢疾100例,出血热5例,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登革热20例,炭疽10例,或引起2例以上死亡;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确诊病例; 3. 当发生跨我市辖区的重大疫情,经实验室证实的脊髓灰质炎显示毒株病例或输入性脊髓灰质炎显示毒株的病例; 4. 其他急性传染病在1/3以上乡镇范围流行,或疫情跨我市辖区爆发流行或造成2例以上死亡病例; 5. 发生50例以上病因不明的相同疾病并造成死亡; 6. 食物中毒100例以上或出现死亡,其他急性中毒10例以上或出现死亡,放射性三级事故。 (四)出现跨我市辖区中毒事件,对社会造成严重后果,或发生跨县区鼠疫、霍乱,发生跨县区范围流行至5人以上死亡,特大或其他可能造成国内外严重不良影响事件,视为特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由市人民政府迅速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直接领导并组织各级政府各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卫生科普知识宣传

卫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卫生小知识 一、常见的传染病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 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 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 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 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

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蟑螂。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 3、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4、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食堂、饮食业工作人员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格检查,发现有传染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四、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栏1

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栏 一、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二、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如何报告?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县疾控中心(120急救中心)报告;县卫生局经调查核实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市卫生局报告。 四、心血管病人发病如何急救? 1、立即让病人安静平躺,心肌梗死病人要半卧,头偏向一侧以打开气道。不可以随意搬动患者,防止发生意外; 2、不要惊惶失措、大喊大叫,避免加重患者病情; 3、有条件可予吸氧; 4、紧急服用急救药物。心绞痛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服用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 5、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6、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五、呼吸道被异物堵塞如何急救? 1、鼓励患者咳嗽; 2、施行腹部冲击法:即用外力冲击上腹部,迫使膈肌上升,使胸腔气道压力骤升,将气道异物迫出口腔; 3、施行背部叩击法:即施救者用掌根叩打患者两肩胛骨4次,可能排除异物。 六、水灾易带来哪些疾病和伤害? 水灾过后,各种生活设施被破坏,环境卫生极差,污水、粪便、垃圾无法管理,导致蚊、蝇、鼠类滋生,很多疾病开始侵犯人体。1、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肝等;2、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钩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3、寄生虫病:血吸虫病;4、虫媒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5、皮肤病:浸渍性皮炎(“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 6、意外伤害: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 7、中毒: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 七、洪涝灾害后如何开展井水的消毒? 被洪水淹没的井水要进行淘洗消毒。先将井水用水泵抽干,掏尽井中淤泥、禽畜尸体、植物秸秆等污染物,将井壁冲洗干净。待自然渗入到正常水位后进行一次消毒,漂白粉投加量为每立方米(即每吨)40-60克,漂白粉充分溶化后搅拌,消毒12-24小时,这些井水不能饮用。将这些消毒过的水抽掉,现按常规剂量漂白粉(即每吨水投放10克)进行消毒,作用半小时后才能使用。一般每天消毒2-3次。

应急知识宣传资料(一)

应急知识宣传资料(一) 一、紧急呼救 1、110报警电话 发生刑事、治安案件以及危及公共与人身财产安全和扰乱公众正常工作、学习与生活秩序的案件时,应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2、119火警报警电话 发现火灾应及时拨打119火警报警电话。 3、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发生交通事故或交通纠纷,可拨打122或110报警电话。 4、120医疗急救求助电话 需要急救服务时,可以拨打120急救求助电话。 二、急救常识 (一)家庭火灾 家庭火灾一般是由于人们的疏忽大意造成的,常常事发突然,令人防不胜防,后果严重。 应急要点: 1、炒菜油锅着火时,应迅速盖上锅盖灭火。如果没有锅盖,可将切好的蔬菜倒入锅内灭火。切忌用水浇,以防燃着的油溅出来。 2、电器起火时,先切断电源,再用湿棉被或湿衣服将火压灭。电视机起火,灭火时要特别注意从侧面靠近电视机,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 3、逃生时不要留恋室内财物,如已脱离室内火场,千万不要为财物而返回室内。

4、逃生时要尽量放低身体,最好是沿墙角蹲式前进,并用湿毛巾或湿手帕等捂住口鼻,背向烟火方向迅速离开。 (二)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通常是指用餐者吃了含有有毒物质或者变质的肉类、水产品、蔬菜、植物或化学品后,感觉肠胃不舒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共同进餐的人往往出现同一症状。 应急要点: 1、出现食物中毒症状时,应及时用筷子进入喉咙催吐,不要自行乱服药物;当中毒者意识不清时,需由他人帮助催吐,并立即送往医院抢救;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就地收集封存,以备检验。 2、要保护好现场,及时收集患者的呕吐物、粪便等,以备检验。 3、消费者在餐饮单位就餐后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的,应于第一时间报告卫生监督机构,以免延误调查时机,给确定事件性质和原因带来困难,影响消费者依法向肇事单位获取索赔。 (三)洪水灾害 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 应急要点: 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

卫生室科普知识宣传材料

———卫生室科普知识宣传材料(一) 糖尿病科普知识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我国最早的古典医书《皇帝内经》就有关于“消渴病”的记 载,也就是消瘦加上烦渴。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的终生性疾病,是慢 性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生理特征是血糖水平增高,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 对不足,或者β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血糖增高时可以出现三多一少,也就是指吃的多、喝的多,排尿多、以及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但多数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 仅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血糖升高,从而贻误了治疗时机。长期血糖增高会导致多 器官组织损害,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脑血管、肾、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病变等,严重时 可发生急性酮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甚至威胁到生命。 二、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发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不过下列因素可能会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1)有亲属,尤其是一级亲属,患糖尿病者;(2)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3)肥胖或超重,特别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大于25者,另外腹部肥胖者 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4)高血压、高血脂及早发冠心病者;(5)以往有妊娠血糖增高或巨 大儿生育史,有多次流产者;(6)年龄40岁以上者。国内外资料都表明40岁以上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较年青人显著增高;(7)饮酒过多者 三、糖尿病的流行情况和社会危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4年全世界约有糖尿病人 1.94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将增加到 3.66亿人。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增加的速度特别 快,甚至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特别是那些经济和生活水平发生剧变的国家,还有富裕国家中的贫困民族,糖尿病的流行状况令人堪忧。我国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三个国家之一, 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 2.6%,估计全国糖尿病患者达到2000多万,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 4.6%上升到 6.4%、中小城市由 3.4%上升到 3.9%。 四、怎样早期发现糖尿病? 由于糖尿病的早期不一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而典 型症状的出现,就有可能意味着病程长,病情较重了。尤其是2型糖尿病更是如此。因此早 期发现糖尿病尤为重要。中老年、肥胖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等都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 有以上情况的人群应定期到医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另外,当出现以下症状应考虑是 否与糖尿病有关。1.常发生疖肿或毛囊炎等皮肤感染;2.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 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形儿或巨大儿等。3.女性下身瘙痒,按阴道炎治疗效 果不佳;4.男性性功能障碍,排除了泌尿生殖道局部病变;6.年轻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冠 心病,眼底病变等。

应急管理科普知识宣传材料

应急管理科普知识宣传材料 1、什么是突发事件,分为几类?共有几个级 别?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分为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2、什么是应急管理?具体有哪些内容?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发生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均体现在管理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应急管理还是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3、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要意义 《突发事件应对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共7章7O条,是一部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的基本原则和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内容的重要法律,对于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

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横幅和版面内容

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横幅和版面内容 一、2016年卫生应急宣传周宣传主题 以“加强卫生应急准备,提高卫生应急能力”为主题,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宣传周(5月8-14日)宣传; 二宣传横幅 加快“一案三制”建设,夯实卫生应急工作基础,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增强公众安全意识 加强卫生应急准备,提高卫生应急能力 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贯彻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加强基层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居安思危,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工作 普及卫生应急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卫生应急知识进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卫生应急知识进学校,建设平安校园 卫生应急知识进企业,实现安全和谐发展 加强卫生应急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卫生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提高公众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打好应急管理工作基础; 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强卫生应急管理,构建和谐平安通州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有效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尊重科学、依靠法律,有效预防、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遵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律法规,履行公民义务

平安时有所准备,突发时才能应对。 12320,健康服务伴你行。 三、宣传版面 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如何分级的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 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哪些 (1)重大传染病疫情;(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3)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4)新发传染性疾病;(5)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6)重大环境污染事故;(7)影响公共安全的毒物泄露事件、核事故、放射性事故;(8)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9)影响公共健康的自然灾害;(10)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事件。 火灾时如何逃生自救 1.火灾刚发生时,可趁火势尚小,用灭火器等在第一时间灭火,同时求助周围人员参与灭火。要牢记火警电话119,及时报警。 2.火势难以控制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平时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线路。 3.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呼吸要小而浅。 4.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服等堵塞门窗缝,并用水降温。 5.火灾时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下楼通道被火封住时,可利用绳子或把床单、台布等撕成布条结成绳索,

卫生应急管理制度

卫生应急管理制度 1. 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包括部门职责、监测、预警、报告、程序、应急处理等。 2. 定期对全员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并组织演练。 3. 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物资储备,并进行动态管理。 4. 疫情报告。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发生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应听从政府统一指令,服从统一指挥。 6. 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书写完整病历记录,协助转送病人。 7. 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传染病管理制度 1.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法定报告时限内,以最快速度向本辖区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简称疾控中心,下同)报告。 2. 实行传染病首诊负责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转入传染病定点收治医疗机构。 3. 建立传染病个案登记卡,按照卡片登记项目填写齐全,不得漏项。掌握其动态情况,做好追踪随访。 4. 做好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应急救治、转院治疗等。必要时对病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进行预防性消毒;对病人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预防性用药。 5. 协助疾控中心开展传染病症候群(如发热、腹泻、因病缺勤、缺课等)监测工作。建立监测资料档案,开展监测分析。

6. 加强对结核病传染源的发现与报告,配合疾控中心做好辖区内恢复期结核病病人的送药和访视工作。 7. 建立健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度,开展防治知识宣传,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咨询、检测、转诊服务;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学随访、医疗救助;妥善保管工作档案,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8.对传染病预防、治疗管理中,发生传染病疫情缓报、漏报、谎报、隐瞒不报,造成疫情扩大或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部门和责任人,应严格追究责任。

卫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教学文稿

卫生科普知识宣传资 料

卫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卫生小知识 一、常见的传染病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蟑螂。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 3、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4、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食堂、饮食业工作人员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格检查,发现有传染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四、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主要表现: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超过38℃,可伴有畏寒、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