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工贸易现状及转型升级策略

加工贸易现状及转型升级策略

加工贸易现状及转型升级策略
加工贸易现状及转型升级策略

加工贸易现状及转型升级策略

加工贸易是一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口原料、材料和零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从而获得外汇体现的附加值。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其方式主要有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加工贸易现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和增长的主导力量。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我国加工贸易由1981年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到2001年的20年间,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从10亿美元扩展到1400亿美元,从占我国出口总额的不足5%跃升到55%以上。2003年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47.6%,其中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商品总出口额的55.17%。2004年第一季度,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贸易1111.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3%,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46.3%,其中加工贸易出口651.9亿美元,增长38.0%,占全国商品总出口的56.34%。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一个主要方式,它对扩大出口、促进就业和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加工贸易的方式和内容都有了许多新的变化:第一,加工贸易方式的变化。加工贸易可分为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等。对我国来讲,来料加工是一种盈利较小但风险也较小的加工贸易方式,而进料加工是一种盈利较大但风险也较大的加工贸易方式。按照加工贸易的主要方式,可以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料加工为主,这一阶段以对外的来料加工和装配作为利用外资,扩大出口的启动模式。(2)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初以进料加工为主,这一阶段以亚洲“四小龙”向我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直接动力。进料加工是比来料加工更为成熟的一种加工贸易方式。(3)九十年代初期开始以外商投资为特征,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外商投资成为推动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产业特点和技术档次以及分工的层次上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这意味着我国的加工贸易进入了一个更高的综合发展阶段,其综合性特征表现在以外商投资为基础带动各种方式的加工贸易发展,因而是一种投资式的,而非单纯契约式的加工贸易。第二,我国比较优势的变化。加工贸易的最初发展缘于发达国家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之后将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移植于交通便利的发展中国家,因而传统产业的转移主要着眼于东道国的劳动力优势和区位优势。随着技术的进步,产业分工的深化和细化,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将走向国际化。在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过程中,跨国公司更加注重东道国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研发能力和信息基础设施、配套产业水平等因素,劳动力优势和交通便利条件的重要性正逐步降低。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上升,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第三,外商投资主体的变化。我国加工贸易的投资主体随加工贸易的发展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历了与港、澳、台毗邻的东南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然后到港、澳、台商投资,再到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变化过程。投资主体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加工贸易的投资规模、技术与管理水平,经营方式,销售渠道以及行业结构的改变,反映出我国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的渐进过程。二、我国加工贸易中的主要问题 1、国内加工贸易配套产业的发展堪忧。目前,我国加工贸易的本地采购比例不仅低于新兴工业国家,而且低于东盟国家。国际经验表明,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能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能力和产业的配套能力,加工贸易逐渐与本地经济相融合。然而,我国加工贸易发展20多年,配套产业仍不理想。这

是由于加工贸易关联程度较差和技术含量不高的特点造成的。传统加工贸易的最突出特点就是两头在外和大进大出,因此传统加工贸易的大规模发展,必然要大量进口原料,这给我国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原材料工业的发展的提升受到阻碍。加工贸易本是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台阶。发展加工贸易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于充分利用其波及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在我国,加工贸易是典型的大进大出模式,原材料与零部件从国际市场上来,产成品到国际市场上去,而在国内只进行简单的加工装配,产业链条短,使得加工贸易对国内其它产业缺乏前向和后向的带动作用。因此加工贸易出口的快速增长没能大规模地,有效地带动基础产业的改造和进步,产业结构也没得到应有的优化和升级。一旦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都将受到恶劣影响。因此,鼓励和培植加工贸易的配套产业的发展,是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既有紧迫性又具有长远意义的问题。 2、我国加工贸易的优惠政策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加工贸易的优惠政策一直是我国加工贸易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目前我国较高的贸易壁垒和不同程度的贸易管制下,加工贸易相对于一般贸易的税负优惠对加工贸易本身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优惠政策使得大量出口企业纷纷争取将其出口业务列入加工贸易中以享受增值方面的优惠,这其中包括一些进口料件及其关税在产品成本中不占重要地位的企业和原本使用国产料件从事一般贸易的出口企业,从而出现中国加工贸易出口过度膨胀的态势。第二,优惠政策使得多数出口企业弃国产中间品不用而采用进口料件,从而严重压制了国内中间投入品的生产,加工贸易始终停留在“飞地”状态,不仅难以带动国产原材料的进口替代,而且自身发展也因缺乏国内产业力量的支持而难以摆脱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的阶段。 3、加工贸易监管不严,打击力度不大,走私现象普遍。由于加工贸易的基本政策是对进口料件采取保税政策,在我国相应原材料进口关税水平较高的制度背景下,走私者利用加工贸易的名义,偷漏税款,导致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同时对国内相关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造成了极度不平等的市场竞争格局。三、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策略随着加工贸易不断发展,其地位在未来贸易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引导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已关系到我国外贸未来的发展前景。 1、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目前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呈现新的特点,跨国公司开始将内部服务业和研发中心向外转移,中国要鼓励国内企业加强国际间的科研合作,不仅把加工贸易作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载体,更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参与国际分工的模式也要从引用外资为主转为引用外资与对外投资齐头并进的新策略。 2、突破传统的监管理念,建立和完善加工贸易的有效监管体系。传统监管理念认为,经营加工贸易的企业应当具备生产能力,否则不得开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应以有形物质为监管对象,无形知识产权的生产不能成为加工贸易监管对象。在这种理论基础上制定的加工贸易产业政策,已严重不适应当前产业垂直分工引起的产业链环节外包化的加工贸易发展趋势,如不加以调整必将严重制约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无论是高端产业还是传统产业,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产业链上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环节蕴涵的附加值最大,因此在国际分工中也是各国争夺的焦点。我国在国际分工中要摆脱单纯制造业基地的不利境地,就必须调整加工贸易监管制度,创造一切条件使产业链“上伸下延”,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效应。当企业的产业链条有效延长,产业层级向高端推进的时候,政府部门管理职能必须及时以平面监

管向立体监管跃升。此外,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力度,也有助于打击加工贸易偷税走私的活动。 3、提高加工产品的增值含量,提升加工贸易企业的盈利水平。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相应削薄,有的企业甚至已处在亏损边缘,加工贸易制造环节中的增值含量有不断降低的趋势。这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要提高加工贸易制造环节中的增值含量,必须控制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数量,提高加工贸易的制造水平,通过制定加工贸易准入规则,将不符合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淘汰出局。同时要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对企业出现加工增值含量降低的情况及时做出反应。 4、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强配套产业能力。提高加工贸易中的原材料采购率是实现加工贸易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可采取以下措施:制定和完善以出顶进政策,对于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中所使用的国产料件,在出口退税政策方面视同进口料件予以保税;改变我国价格、投资、税收以及贷款等政策向下游最终产品倾斜的状况,为中上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引导资金投入中上游产业,以便为加工贸易提供优质低价的国产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促进加工贸易中间投入品的国产化。要通过鼓励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加工程度,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条,增强国内其它产业的配套能力,释放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型企业。

_广东省加工贸易经济转型升级分析

城市探索 1、加工贸易是广东外向型经济的特色和优势 加工贸易是广东外向型经济的特色和优势,是广东外贸出口的主要力量,“十五”期间,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一万亿美元,走过了一段加工贸易快速增长的阶段。据广州海关统计,“十五”期间,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达二成三,到二00五年,加工贸易占广东省进出口总值的六成八,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四成二。 总结“十五”,可看广东加工贸易的五大亮点: 1.1 大型出口企业拉动了广东省加工贸易出口快速增长。当前,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推动广东加工贸易出口的重要力量,二00五年,广东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一千三百多亿美元,占广东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七成八。 1.2 加入WTO以后,广东通过提高吸收外资的技术含量,促进了加工贸易配套产业发展,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使加工贸易产业链不断延伸,加工链条越来越长,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越来越高。 广东省加工贸易增值率从二00五年的百分之四十二上升至二00五年的百分之四十九。据该省外经贸厅资料显示,二00四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带动国内配套产业的产值在二千亿元人民币以上。 1.3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近年来,广东加工贸易出口从以传统产品为主发展为以电子、通讯、信息产品等机电、高新技术产品为主。二00五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为一千三百亿美元和七百六十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比重已分别达到七成六和四成三。 1.4 近年来,广东积极发挥东西两翼和山区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市场资源优势,实施产业迁移。二00五年,粤东的汕尾和梅州地区加工贸易出口增长近六成,粤西的湛江增长一成多,广东山区清远和河源地区增长七成和近五成。 1.5 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如惠州的TCL、德赛,深圳的华为、中兴、康佳,顺德的美的、格兰仕、科龙电器,珠海的格力等。 这些企业大多是从加工贸易做起,实现了从OEM(贴牌加工)到ODM(委托设计生产)到OBM(自有品牌营销)的转变,如今已都拥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识产权。在商务部二00五至二00六年度“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中,广东省被列入的企业有二十九家,在全国占一成五。这批企业已经开始“走出去”到国外投资设厂和设立研发机构,初具跨国企业雏形。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寻找差距,广东加工贸易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关注:一是加工贸易的主体外商投资企业集中度较高;二是广东加工贸易增值率低;三是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较低,加工贸易增值率有待提高;四是广东各区域间加工贸易发展不平衡状况仍有待改善。 2、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不断发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生产国际化日益扩大,加工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 从广义上讲,加工贸易是外国的企业(通常是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以投资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者利用东道国已有的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装配产品,然后运出东道国境外销售。这种跨越国界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成为加工贸易的显著特征。加工贸易同国际投资及国际贸易紧密相连,体现了商品和资本交换的国际化。 从狭义上讲,加工贸易是部分国家对来料或进料加工采用海关保税监管的贸易。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较多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为了扩大对外贸易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采取了对来料或进料方式进口的原材料、零部件由海关实行保税监管的办法。狭义的加工贸易是一种比较新的现象,其特点是出口产品中所含有的进口成分比较高,出口国主要投入劳动力对进口零件进行组装。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外贸事业长足发展,成绩显著,外贸增长迅速,外贸增长率领先于国民经济增长率,按出口贸易额计算,已排到世界第3位,这和加工贸易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日益壮大的加工贸易已经在我过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1 目前加工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我国的加工贸易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是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硕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外贸易进出口额,1986年为738.4亿美元,1995年达到2808.5亿美元,2003年更是达到6207.9亿美元,已占国民经济总量的49.62%。实践证明对外贸易在我国GDP中的地位日益增强。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对外开放的政策后,加工贸易在我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199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首次过半。2002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3021.7亿美元,比同期增长25.2%,高出全国贸易总体增长速度3.4%,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8.7%。其中加工贸易出口1799.4亿美元,增长22%,进口1222.3亿美元,增长30.1%。累计实现贸易顺差577.1亿美元。(见表) 表:加工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额比较 年份 对外贸易进出总额(亿美元) 加工贸易进口额(亿美元) 比重(%) 1987 826.5 191.85 23.2  1990 1154.4 441.91 38.2  1993 1957.1 806.17 41.2  1996 2899 165 50.6  1999 3606.5 1844.6 51.1  2002 6207.9 3021.6 48.7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2003年)》 2.2 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近年来,加工贸易在开拓国际市场、利用海外需求带动国内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997年我国加工贸易拉动GDP增长约0.84个百分点,2000年1月至6月,加工贸易净出口194亿美元,占同期GDP增加值的4.1%。今后,加工贸易的稳定发展仍将会对即期的经济增长继续发挥与目前水平相近的拉动作用。 2)推动了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 加工贸易带动了国民经济的配套发展。由于加工技术和国内原材料的限制,加工贸易最初涉及的国内加工装配业务,技术比较简单。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追加投资开办产品配套厂或车间,实现产品配件和工艺的配套成龙。提高了产品本地化的程度和自产比例。以家电、办公设备加工贸易为例,其所用零部件有70%至80%属于境内加工贸易配套产品。另外,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出口中,附加值高的产品比例大幅度提高,使其对国内配套需求的带动作用也明显增强。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出口一直大于进口,且出口与进口的差值逐年大幅度增加。 3)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 由于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国际产业升级与转移步伐加快,发达国家正在将大量成熟的中间性技术乃至某些高新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通过完善加工贸易政策,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大机遇,大大加快了我国总体产业升级以及工业现代化的进程。随着我国制造业、加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已从纺织、轻工制成品为主转变为以机电出口为主。 2.3 加工贸易是利用外资的重要内容 当前,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贸易和投资是连成一 广东省加工贸易经济转型升级分析 马卫国唐振龙 广东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服务与管理系广东中山 528437 【摘 要】加工贸易经济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壮大,自1996年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一直占据半壁江山。目前加工贸易涉及到我国绝大部分产业,在拉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国内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利用内外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加工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造成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冲击了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加剧了国际间贸易摩擦和加工贸易带来的走私问题等都给国民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广东省加工贸易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政府角度探讨了推进广东加工贸易尽快转型升级的方向。 【关键词】加工贸易 地位作用 转型升级

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录 论文摘要 1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现状、特点 1.1加工贸易的概念 1.2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历程及现状 1.3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特点 2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我国加工贸易中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比重大 2.2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基本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 2.3我国加工贸易政策与监管模式尚不能完成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要求 2.4容易引起国际间的贸易摩擦 2.5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品牌缺失 2.6我国加工贸易渠道走私严重,扰乱正常的对外经济贸易秩序 2.7我国加工贸易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3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 3.1我国加工贸易的新机遇 3.2我国加工贸易的新挑战 4我国加工贸易的对策 4.1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型加工贸易产业发展 4.2改善加工贸易产品结构 4.3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加工贸易的政策体系和监督模式

4.4转移原产国别,减少对外贸易摩擦 4.5积极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创新 4.6严厉打击加工贸易走私违法活动,维护健康的对外贸易秩序 4.7实现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 5结论 参考文献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技术依赖、贸易的贫困化增长、走私、引发贸易摩擦等鉴于此,我国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在新的政策背景下,我国将如何利用政策手段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国内外的关注焦点。本文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特点、现状着手,首先分析了中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工贸易发展的特点、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研究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给加工贸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之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加工贸易、存在问题、转型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processing and trade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Howev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trade, China's economy to a Some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technological dependence, poverty increased trade, smuggling, lead to trade friction, in view of this, our government has formulated a series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processing trade policy. Under the new policy context, how China will use policy instruments to promot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ocessing trad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to start with the first analysis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problem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cessing trade, processing trade in China's positive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change research to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processing trad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made after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Keywords: processing trade, problems, transformation

企业经营发展转型升级的必备条件

企业经营发展转型升级的必备条件 转型升级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梦想,管理升级、产品升级……,很多企业迫于生存的压力,都想尝试着走上转型升级之路,但是心中却又七上八下,没有底气。于是便带着“不改革是等死,改革是找死”的信念踏上了征途,到处碰壁、满身伤痕,企业经营却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原本的美梦变成了噩梦,企业依然是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没有核心竞争力,企业处境越来越难。企业家的压力与日俱增,在放弃还是继续中不断地徘徊、纠结,身心疲惫…… 转型升级是一颗金种子,在播种这个种子前,我们不妨先看看我们的土壤是不是适合,不适合也没关系,先培育土壤,等到土壤基本适合后,再播种也不迟,转型升级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二次创业,难度远胜于第一次创业,当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不能操之过急。 所谓的土壤,更多的是我们的团队,转型升级对团队到底有哪些根源性的要求,笔者谈谈个人的看法。 郝泽霖——思维管理专家原西门子高级讲师 10余年中外企业管理实战经历,曾在中国人保、西门子、加多宝、大田、茹梦等多家中外知名企业担当HR经理、营销总监、大区经理、高级讲师等不同职位 精通思维分析、心理学及各种营销工具,能够将培训方法落地,让企业能够顺利实施。个人管理经验丰富,管理团队数千人,培训学员上万人。 现任天下伐谋咨询独家签约讲师,思维管理学院院长 一、企业家要转变的观念: 1、亲情和事业一定要分开,不能太多地考虑感情的因素,形成特殊人群,坚定靠制度管人的信念,制度之外不搞特殊人群,企业家自己都不行。 2、企业发展不是企业家一个人的,所以企业家不能一个人说了算,中高层是一个民主的团队,任何事情、决策,放在桌面上讨论,我们以理服人,不搞一言堂,企业经营听的不是谁的话,而是一个正确的观念或方法,当企业家的家人在埋怨,谁谁连我的话都不听时,不要急着发火。 3、部门与部门之间是靠制度和职责在管控,不能为了平衡各部门之间的力量,怕有部门特别强势,于是便开始保护弱势的部门,部门领导能力强,这个部门相对会强势一点,所以,企业经营家不要去保护,保护必然要破了规矩。 4、坚决支持看到影响公司利益的行为便要制止、指正、不畏权威的员工,绝对不能打压,这类员工是忠诚的、积极的,打压意味着我们鼓励不忠诚、不积极的因素。 5、企业家内心的恐惧,怕职业经理人的引入,使得企业经营不在自己掌控之中,所以,对职业经理人设置种种限制,企业家必须要克服这种恐惧,充分授权。 6、因为发展的需要,会引入部分新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于是新、老力量意味着新、老

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的策略研究

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06T13:40:32.28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10期作者:胡媛 [导读] 企业在当今新旧动能转换、新常态的发展环境中,需要加快发展战略管理的转型升级,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量。 内蒙古神东天隆集团股份公司物流配送中心 陕西省神木市 719315 摘要:企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企业在此期间的发展战略管理是企业做好转型的重点工作。本文围绕企业转型升级中战略管理的影响因素、管理的现状、管理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在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工作中有所帮助。 关键词:企业转型升级战略管理策略 1.引言 企业在当今新旧动能转换、新常态的发展环境中,需要加快发展战略管理的转型升级,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量。我国在新时代、新经济发展环境下对企业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当下企业改革建设、实现降本增效、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对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策略进行相关的探讨,促进企业在当下实现更好的发展。 2.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在新时期转型升级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其重要性主要表现以下几点:(1)有助于帮助企业清楚发展方向,企业的战略方向对于企业的后期各项工作的引导起着带头引导作用,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帮助企业有条不紊地实现发展目标;(2)有助于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进行优化,企业的战略目标决定了企业的人才结构,人才作为当下企业的重要竞争力,发展企业的人才结构对于企业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在战略优化的带领下,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也更加清晰具体化;(3)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存在的基本目标就是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的转型升级能够在国家提倡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为企业实现更多的价值,帮助企业创新升级,助推企业蓬勃发展。 3.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的影响因素 影响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的驱动因素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1)在外部因素中,首要的就是目前的环境保护法规以及针对环保行业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针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还明确规定了排放限值。也就是从我国的立法方面开始推进高效、低耗以及环保发展,满足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2)行业市场因素,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考虑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对同行业竞争者进行分析,对比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企业转型升级中,同行业的技术条件等都会影响其战略上的管理,物流企业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样也会影响其转型的战略制定。(3)企业内部因素,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组织结构、资金、设备技术都会成为影响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的重要影响内容,企业内部因素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所以内部因素要壮大完善,助推企业的战略转型发展。 4.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的现状 4.1缺乏战略意识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发展环境中,习惯追求眼前利益,放长线钓大鱼的成本压力较大,造成企业对于长远利益的规划欠缺意识,企业的管理者都忙于当下事务的管理任务当中,企业很多人对战略没有意识,单独靠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很难制定出科学的战略规划,企业的战略发展与管理需要靠企业众多管理者对市场以及政策的了解,然后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战略决策,但是当前企业人员对战略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4.2战略同化严重 有些企业本身制定出短期规划、中长期规划,但规划的高高在上、无法落地,甚至直接模仿其他企业的规划制定,缺乏对企业自设的实际情况考虑。企业战略管理的生搬硬套,缺乏自身对企业的独立分析,不利于企业的转型发展。 4.3战略管理以短期利益为导向 在战略规划的管理中,企业多是重点发展短期规划,中长期规划都难以实现。企业以短期的利益为目标,没有将眼光放长远,甚至以牺牲长期利益来获得眼前的盈利,逐步在竞争中失去优势。 5.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的策略 5.1实事求是发展国际化、多元化、专一战略 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把握市场规律以及国内外市场和政策变化,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类型,资金大、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可以选择国际化战略发展,此种战略就是加强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市场的扩大和规模经济,同时还可以实现物流企业国际市场声誉和影响力的提升。发展国际化战略,企业在管理上需要注意将自身的物流业务拓展到海外市场,凭借高服务质量低成本优势获得海外客户资源,对于客户市场的管理利用精细化管理办法,拆分业务细节,全方面细致管理。企业可以针对现有技术和市场进行专一化领域发展,也可以选择多元化共同发展,但是需要注意发展多元化企业必须做好风险准备工作,提升自身的风险控制水平。 5.2绿色发展 发展绿色物流的战略,针对物流企业所开展的低碳绿色发展策略,主要是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以及绿色物流的建设,减少物流企业生产经营中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或者是通过对仓储、加工包装设备、物流车辆的改进和更新,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提升,通过新型清洁型能源的利用来实现绿色发展策略。 5.3 技术差异化战略 技术能够带动企业的转型升级成功发展,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技术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一大竞争力量,技术可以拉大自身与竞争对手之间的距离,所以技术上的差异化有助于企业在转型中的升级优化。企业需要将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根据客户的业务需求,对业务价值链相关的服务以技术的优势表现出来,满足客户的全面需求,所以技术的差异化也可以带来服务的差异化,更能帮助企业获得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助力企业的转型升级。 6.结语 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有助于帮助企业清楚发展方向、助力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进行优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受到政策法规、行业市场因素、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基于当前企业在转型中的战略管理工作上缺乏战略意识、战略同化严

出口加工区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引言 目前,我国关于出口加工区的功能设置和政策设计是基于东部地区优越的区位和雄厚的加工贸易基础而制定的。这种功能设置和政策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部出口加工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相对而言,江西省地处中部,不具备东部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及某某市出口加工区的发展状况,提出促进某某市出口加工区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章某某市出口加工区的现状及问题 1.1某某市出口加工区的发展现状 2005年6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江西某某市出口加工区正式设立,这是江西省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某某市出口加工区位于某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工业园东北部,距某某市市中心区9公里、某某市外贸码头15公里、昌北国际机场100公里、某某市机场14公里。北京九龙铁路和武汉某某市铁路在此交汇,南昌某某市高速、105国道从出口加工区旁经过。规划面积为2.81平方公里,四至范围是:东至白马岭,西至昌九高速公路,南至双瑞路,北至彭塘湾。 某某市出口加工区总规划面积2.81平方公里,一期建设面积为0.987平方公里。加工区从设立起高速推进筹建工作,创造了中国第四批出口加工区建设的最快速度,2006年6月20日,在全国新批准的同批次18个加工区中第一个通过了国家九部委的联合验收。目前共引进工业项目40个,合同资金42亿元1。其中亿元项目14个,已竣工投产项目22个,在建项目8个。表1-1显示了某某市加工贸易的出口额,从2005年到2007年,某某市加工贸易额成倍快速增长,占江西省比重略有增长。随着某某市出口加工区内项目的投产,在未来二至三年,某某市的加工贸易额必将大大增长,成为江西加工贸易新的增长点。 1数据来源:九江出口加工区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1c3958809.html,/news_view.asp?newsid=1043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文献综述

摘要 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地位突出、影响广泛,但就目前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由国际化背景到中国的自身条件和需求、从己经取得的成就到存在的制约因素等方面来看,对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成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必然途径。本文献综述从整体上对各种不同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并简要评价,提出我的看法,以便为政府宏观引导企业微观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途径 长期以来,加工贸易一直占据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也为外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加工贸易将面临近20年来最严峻的考验。从外部经济环境来看,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原油及原材料普遍上涨的影响,走低价路线的“中国制造”行业竞争力难以为继;从内部经济环境来看,人民币升值加快,劳动成本的上升以及“两税合一”新政的实施,加工贸易管理强化等一系列新情况都将透支企业利润,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加工贸易传统的成本比较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也成了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相关概念 (一)加工贸易 按照Feenstra与Hanson(2002)的定义,是指东道国采用免税方式从国外进口中间产品、进行加工并最终再出口的一种生产与贸易活动。[1]从广义角度来讲,加工贸易是指外国企业以投资的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者利用东道国已有的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和装配产品,然后运出东道国境外进行销售,它同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紧密相连。 (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我国的加工贸易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

如何成功实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如何成功实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随着房地产泡沫的急剧增加,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所以众多投资公司也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制造业领域;加之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代工企业的优势被大大削弱,转型成为改变企业命运的唯一选择。所以,如何能帮助制造型企业成功转型升级也成为品物集团服务的核心。 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途径 1)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企业由提供单一产品转向提供成套产品或整体解决方案(如进行设备成套,提供整条生产线,例如陕西鼓风机公司提供成套生产线);设计院所由提供设计图纸转向进行工程总承包(如武汉钢铁设计院转制为中冶南方之后,提供钢铁行业的工程总包服务);企业由销售产品转变为租赁产品(例如GE出租飞机发动机);从单纯靠卖产品盈利转向靠卖产品和提供产品的售后维护服务盈利(例如电梯行业提供长期的维修维护服务);从销售自主产品,转向建立行业产品的贸易枢纽(例如上海标五公司建立紧固件贸易中心);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等。 2)企业定位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提供代工的OEM企业转向提供从设计到制造外包的ODM企业;从代工转向自主品牌制造;从主攻产品出口市场转向国内市场;由竞争激烈的红海进入新的蓝海(例如上海重型机器厂转型制造核电设备,大批企业进行风电、LED等新能源行业等);由制造企业转向多元化运作,或向上下游延伸(例如凯迪电力由向电厂提供脱硫设备转向同时运营生物能源电厂,木材加工企业建立自己的林场等)。 3)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由纵向一体化转向横向一体化,广泛地进行制造外包,强化供应链写作;由单一工厂变为多地点、多工厂运作,由单一组织变为集团架构;由主要依靠自主发展(Organic Growth)转向并购与行业整合(Acquisition,例如宜化股份整合了许多行业企业,营业额迅速由10亿等级跨越百亿等级);由涉足多种产业转向归核化,聚焦自己最具优势的核心产业;实现国际化,进行跨国并购等。 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应该具备的基础 转型升级对于企业而言不能仅仅停留在一句口号,企业运营的关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实现转型,不是仅仅有决心就够了,任何的变革都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不切实际地乱转型,可能滑向倒闭的深渊。 1)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拥有生存之本。企业要谈转型,首先要能够生存,要有能够转型的“本钱”,要有一定的投资、融资能力,立足未稳的企业谈不上转型。 2)对客户的需求和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企业应当剖析自身的特点、客户需求的变化和行业的竞争格局,做到知己知彼。在洞察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审慎地进行转型。 3)建立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资源。企业应当分析自己拥有哪些转型的“资本”,例如拥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或者能够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得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产品(例如长航电机公司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发出

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

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进入出口加工区?适合进入出口加工区的企业有哪几类? 答:出口加工区是海关监管的特定区域,特别适合以出口为主的加工企业进入。 可以进入出口加工区的企业:一是出口加工企业;二是专为出口加工企业提供服务的仓储企业;三是经海关核准专门从事加工区内货物进、出的运输企业。 适合进入出口加工区的企业:一是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接到定单后在很短时间内交货的企业;二是原材料、零部件品种繁多,单耗核定复杂,在区外运用加工贸易手册管理手续极为繁琐的企业;三是出口产品的龙头企业,即通常所说的下游企业,产品总装在区内,配套在区外。 保税区与出口加工区的区别是什么? 答: (1)设立的目的不同。设立出口加工区主要是为了改革加工贸易的监管模式,遏制屡禁不绝的加工贸易走私现象。由现行的开放式的无担保管理模式向特定区域的封闭式管理模式转变,是由1999年3月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的意见》之后的又一项重大举措。保税区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借鉴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先进经验,在我国境内划定特定区域,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那么保税区会不会被出口加工区冲垮呢?我们认为不会,第一个保税区设立至今天已经10年了,虽然15个保税区各自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也总结出了一些共性的东西。出口加工业是基础,没有基础是发展不起来的,或者说是不稳固的。当加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就会向更高层次飞跃,保税区已经开始向区域性的物流分拨中心和自由贸易区转变。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放开进出口经营权后,保税区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2)政策对比。通过仔细研究出口加工区与保税区的政策,我们可以认识到: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与保税区的政策着重点不同,因此不可以说出口加工区比保税区更优惠。两者区别在于: ①从区外进入加工区的国产机器设备、料件、基建物资可以向税务部门申请办理出口退税;而保税区必须是货物离境才可办理退税。

出口加工区货物出区深加工结转管理办法

海关总署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加工区货物出区深加工结转管理办法》的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加工区货物出区深加工结转管理办法》经2005年3月9日署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署长牟新生 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加工区货物出区深加工结转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第126号)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出口加工区管理,方便区内企业生产经营,鼓励扩大外贸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出口加工区货物出区深加工结转是指区内加工企业(以下简称转出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将本企业加工生产的产品直接或者通过保税仓储企业转入其他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及区外加工贸易企业(以下简称转入企业)进一步加工后复出口的经营活动。 第三条转出企业未经实质性加工的保税料件不得进行出区深加工结转。 第四条出口加工区企业加工生产的产品转入其他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企业深加工的,不列入海关统计。 出口加工区企业加工生产的产品转至区外加工贸易企业深加工的,列入海关单项统计。 第五条转入企业、转出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开展出口加工区货物出区深加工结转: (一)不符合海关监管要求,被海关责令限期整改,在整改期内的; (二)涉嫌走私已被海关立案调查、侦查,尚未结案的; (三)有逾期未报核《加工贸易手册》的; (四)专营维修、设计开发的; (五)其他不符合深加工结转监管条件的。 第六条出口加工区企业开展深加工结转时,转出企业凭出口加工区管委会的批复,向转出企业所在地的出口加工区海关办理海关备案手续后,方可开展货物的实际结转。 对转入其他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转入企业凭其所在区管委会的批复;对转入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入企业凭商务(外经贸)主管部门的批复,按照前款规定办理结转手续。 第七条对结转至其他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加工贸易企业的货物,海关

路桥施工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路桥施工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中华铁道网、《路讯》杂志特约通讯员常魁星)2013年6月,中国一场银行间“钱荒”,是对央行掌控的一次压力测试。市场的过激反应,是人们对经济增速乏力、以往增长模式走到尽头的担忧的集中体现。而此次央行的态度变化,既给了那些不守规矩的银行一个警告,又向市场发出了逼迫中国经济转型的强烈信号。去银行贷款更难了,银行公司化了,经营不善也会破产。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尤其是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上任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受到国内外各类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放慢,投资增长减缓,施工企业发展面临业务量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市场不规范等新问题。“十二五”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应对当前挑战的同时,加快路桥施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路桥施工企业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几年来,欧美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拉动国内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步入了慢车道。路桥施工企业普遍感觉市场环境不景气,面临较大的生存发展压力。劳动力成本大幅攀升,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与压级压价、最低价中标、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等这些行业“顽疾”,交织在一起,极大地挤压着企业的利润空间,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率、低利润”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调整经济结构和经营结构,实现路桥施工企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收紧,银行贷款紧缩,国内外经济发展持续放缓,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度减少,施工企业市场份额严重萎缩。面对国家适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路桥施工企业必须加大转型升级的步伐来适应外部市场变化。 面对新形势,一些路桥施工企业采取了实施产业链上下游领域的延伸、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内部管理变革、开展科技创新等多种措施和手段,积极展开了转型升级的探索与实践。中交集团提出了打造“五商”中交,即:全球知名的工程承包商、城市综合体开发运营商、特色房地产商、基础设施综合投资商、海洋重型装备与港口机械制造及系统集成总承包商。构筑生命共同体,打造品质中交;走出去拓市场,打造全球中交;推进管理提升,打造效益中交;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活力中交”。爬坡过坎,举重若轻破难题;克难前行,上下搏击渡难关。坚定信心,凝心聚力,落实责任,扎实工作,打造“升级版”中交,实现“中交梦”。中交一公局提出了实施“交通设施一体化”战略。笔者认为转型升级是路桥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实施多元化经营、完善一体化战略 2013年6月20日,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国家公路网规划方案由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两个路网层次构成,总规模约40万公里。升级改造大约10万公里、新建8千公里的普通国道,新建高速公路大约3万公里,总投资大约是4.7万亿元。其中普通国道约2.2万亿元,国家高速公路约2.5万亿元。这一消息对路桥施工企业来说是久旱逢甘露,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XXX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3年发展计划 (一)公司整体发展战略 公司秉承“拼搏进取、求真务实、用户至上、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恪守“科技创新求突破,拓展市场谋发展,广纳贤才增实力,加强管理创效益”的经营方针,通过持续实施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等战略,全面整合各类资源,为客户提供卓越的系统解决方案和优质的服务,实现从区域品牌到优势品牌的转型,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 公司通过持续强化研发创新和科学优化项目管理两大核心竞争力,结合系统集成行业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高速公路机电”、“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等机遇,实施立足高速、服务吉林的发展战略,力争在三年内成为在高速公路机电领域中最优秀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公司将在巩固现有产品与服务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加大重点业务领域的研发投入,致力于完善并加强公司在高速公路通信系统、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及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所在领域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产品、技术、人才、管理、经营模式以及已有的客户优势,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将应用行业做深做透、市场地域做大做广。 公司将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实现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力争销售收入和盈利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公司综合竞争力在三年内进入省内行业第一梯队前列,实现销售收入3亿。 (二)主营业务发展计划 过去的几年,公司通过参与高速公路机电信息网等国家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为公司主营业务发展优势领域、树立企业品牌、积累项目资源起到了推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公司将坚持“区域扩张、行业拓展、服务延伸”的业务发展战略,巩固行业领先的市场地位。 1、在现有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优势的基础上,公司将重点围绕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领域,继续加大对机电设备控制技术、智能车牌识别技术、多媒体网络中控技术等的研发投入,始终保持技术的领先性与模式的创新性; 2、在业务领域上,公司将以高速公路机电项目、智慧城市建设、国家加大对东北地区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加大对政府机构、公共事业部门等公用领域的业务拓展,重点开拓具高附加值、高可靠性的系统集成市场; 3、在国内市场的拓展上,公司将完善和加强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网络建设,与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协作共赢。依托骨干架构进行区域市场的扩张,强化与现有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以吉林为中心,东北地区为重点市场,辐射华北地区的营销管理格局。在此基础上,公司将选择合适的时机进入潜在市场,突破区域限制,实现快速拓展,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2016-2020年中国开发区投资建设与转型升级研究报告

编纂

前 言 开发区是指地方政府为促进区域经济迅速发展而设置的专门机构,开发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的特定区域。开发区是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或市场优势建立的,由制造业和服务业组成的企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集群竞争优势明显、功能布局优化的专业化产业集聚区。世界上最早的开发区是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体系,以物质在企业间的紧密联系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特征。70年代后,开发区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对于促进区域工业化进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1979年7月,国务院相继批准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1984年,国家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兴办了中国第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国家批准了中国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根据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中国将开发区分为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台商投资区等。 开发区被视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吸引外资的主要区域以及发展区域经济的引擎。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开发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吸引外资最多、投资环境最优、技术水平最高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园区,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土地、政策等多方面的优势,开发区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 《2016-2020年中国开发区投资建设与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利用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长期对开发区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数据,从行业的高度全面而准确的构建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开发区的基本概况、开发区的发展环境、开发区的发展状况、开发区的产业集群、开发区招商引资模式与策略、开发区转型与升级、世界开发区发展经验与案例、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状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状况、保税区发展状况分析、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状况、出口加工区发展状况、其它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状况、主要国家级开发区发展分析、开发区建设与投资企业分析、开发区的投资策略等等。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是政策权威、数据详实、分析全面。报告通过大量的市场监测数据,深入并客观地剖析当前中国开发区的运行态势及存在问题,是开发区开发建设企业、投资企业、开发区入驻企业、开发区管委会及时、准确、全面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做出正确管理决策的必备参考。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0424广东省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情况分析

广东省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情况分析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广东省初成规模的对外加工贸易可以追溯至我国近代,改革开放后,凭借着优越的区位优势与政策优势等有利条件,广东省的对外贸易情况一直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从规模、结构等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同时,在广东省发展对外加工贸易的同时,也注意对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吸收和进一步利用,从而借助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优势来提高本省的经济水平,改善本省的经济结构,广东省也成为在经济总量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省份之一。但是,广东省乃至我国的大部分出口导向型企业仍处于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初级阶段,其表现为主要产品为初级工业品,知识产权含量较少,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样,因为这样的原因,小规模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被进一步的削弱,以上特点导致了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相对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即很有可能在经济衰退时面临企业生存的挑战。 对外贸易对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利于其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及科学管理经验,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基础,改善本国的经济结构,促进本国的经济水平的提高这一发展路径已经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但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也因地区所处的区位、政策、以及经济基础而有着较大的不同,广东省乃至我国的大部分出口导向型企业仍处于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初级阶段,其表现为主要产品为初级工业品,知识产权含量较少,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样,因为这样的原因,小规模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被进一步的削弱,以上特点导致了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相对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即很有可能在经济衰退时面临企业生存的挑战。 因此,本文研究广东地区对外加工贸易的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广东地区实际情况,提出有利于促进广东对外加工贸易发展的对策。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的目的 广东省乃至我国的大部分出口导向型企业仍处于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初级阶段,其表现为主要产品为初级工业品,知识产权含量较少,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样,因为这样的原因,小规模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被进一步的削弱,以上特点导致了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相对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即很有可能在经济衰退时面临企业生存的挑战。本研究的目的是为广东省加工贸易的继续发展提出有效的措施。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报告论文

XX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概念及意义 (一)加工贸易发展概况 我国海关监管办法规定:加工贸易是指一国将其全部或部分的初始原材料和包装材料从境外保税进口,经过本国国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再将加工完成的半成品或制成品出口至国外的经营活动。 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其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加工贸易方式有以下两种: (1) 进料加工 进料加工也叫以进养出,是指运用外汇来购买国外提供的原材料、辅料,然后再利用本国自身拥有的设备、劳动力和技术水平,将进料加工成为成品后,将成品再出口到国外市场进行销售。 (2) 来料加工 来料加工是指东道国企业接受国外企业订单,由国外企业自己提供其

所要用的原材料、元件和包装材料等,然后再按照双方协商过的一系列要求(质量、规格、款式等)加工成成品,成品再交付给国外企业,东道国企业仅收取加工费用。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保持了快速的发展势头,30多年來,我国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16.7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13000多亿美元,大大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增长和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作为连接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有效形式,加工贸易有效地解决了我国资本和外汇双缺口的问题,带动了所在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地方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并且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纵观中国加工贸易30多年的发展历程,加工贸易不断升级的趋势是比较明显的,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已经超越了简单的零配件生产和组装阶段而进入深加工阶段并不断向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延伸,加工贸易企业的品牌和技术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得到提升。 然而在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比如加工贸易价值链比较短,外贸依存度过高,贸易摩擦不断,加工区域分布过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因此我国的加工贸易依然面临的较大的升级转型压力与挑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