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案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案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案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案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案

【篇一:小学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小学语文

教科书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为目标,以

每个单元组中的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为主线,以改革阅读教学为突

破口,以加强读写结合训练为落脚点,以整体备课、综合训练、及

时评价、反馈矫正为保证措施,以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和有指向

的生活实践活动为辅助手段,而进行的阶段性、系列性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高耗

低效的问题,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代教学研

究的理论精华和我省单元达标教学的优秀成果,以每个单元为基本

教学单位,而构建的整体教学模式,即把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为

相互联系、递进循环的四个阶段:教学准备—学习研讨—综合实践—反馈评价和为完成每个单元组的教学任务而使用的十种基本课型:整体预讲课、研读训练课、自读训练课、读写结合课、基础训练课、综合复习课、习作指导课、达标测试课、习作评讲课、矫正补偿课

以及贯穿整组教学过程始终的两项辅助活动:有导向的阅读实践活动、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

一、四个阶段的任务

1、做好教学准备。它包括教师的整体备课和学生的整体预习两个方面。“整体备课”是优化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前提。它要求教师

从整体出发,围绕一个训练重点(读写例话),遵循一条训练主线(习作要求),来全面系统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确

定教学目标,统筹安排教学任务(每篇课文教什么,怎样教;每一

课时教什么,怎样教),设计读写训练序列,安排综合训练和两个

活动计划等。整体备课可采用表格式,先由教师个人在钻研教材的

基础上按要求认真填写,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研讨,互相取长

补短,以求得教师对全组教学的整体把握。

“整体预习”就是在单元教学之前,指导学生以全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导读”提示为线索,来感知教材内容、训练重点、习作要求和基

础知识,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主要目的是运用目标定向,激发学

习动机。预习的方法可采用分组

讨论式、提纲导学式、逆向通读式、列表分析式等。

2、引导学习研讨。引导学习研讨就是以训练重点为主线,以每单元的4篇课文为载体,通过6-10个课时及相关课型和教学方法,对学

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情感体验启迪,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它是单元教学的重点所在,包括研读训练、自读训练、读写结合三种基本课型。

3、指导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是以巩固深化基础训练和读写例话的学习为重点,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结构,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基

本技能为目的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引导学习研讨的延伸和拓展。

包括积累运用、综合复习、习作指导三种基本课型。

4、组织反馈评价。这是在综合实践的基础上,对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检测,反馈教学信息,总结学习得失,及时查漏补缺,

实现段段清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包括达标测试、习作评改、矫正补

偿三种基本课型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总结。

二、十种课型的操作

1、整体预习课。其主要任务是以单元教学目标为依据,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教材,进行目标定向,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调动学习的情

感前提。课堂结构一般为:谈话激情导入——学习目标定向--独

立阅读预习——小组交流研讨——教师概括总结。一般为1课时。

2、研读训练课。此课型一般用于每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教师运用导学式,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读、思、划、批、议”来领会课文的内容,学习读书的方法,接受语言文字训练。基本课

堂结构为:激情导入,学习目标——边读边想,抓住中心——分析

条理,学习表达——质疑研讨,课堂总结。

3、自读训练课。此课型一般用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学的机会,使之能将在研读训练课上获得的读书

方法运用于学习实践之中,以增强独立自学的能力。基本课堂结构为:研读阅读提示,明确读书方法、

要求和目标——自读自悟自得,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和技能——交流畅谈收获,师生多方互动,反馈学习信息,整合拓展问题。

4、读写结合课。读写结合课是围绕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凭借课文的个性特点,抽取读写规律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大作文部件训练的

一种课型。基本课堂结构为:复习导入(激情谈话,整体读课文,

回顾写作特点)——训练指导(提取结合点,领悟特点方法,指导

方法应用)——结合训练(提出任务,讨论方法,交流收获)--

课堂总结(学习方法)。一般1课时,安排在各类课文的学习之后。

5、基础训练课。基础训练课是以阅读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指导学

生对本单元所学的基础知识(拼音、字、词、句、点等)进行拓展

性复习巩固训练的一种课型。教学时间为2-3课时(包括1节写字课)。基本课堂结构为:谈话导入——回顾旧知——巩固练习——

矫正点拨——课堂总结。

6、综合复习课。综合复习课的目的在于强化读写知识训练,帮助学

生完善已有知识结构,指导学生将读写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学时间

一般为1-2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激情导入——综合复习(整体

切入,课例剖析,发现规律)——对应练习(自学例话,记忆图表,拓展尝试)——课堂总结。

7、习作训练课。习作训练课是以指导学生将掌握的读写技能在习作

实践中加以运用的一种课型。一般为2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明

要求,拟题目——定中心,选材料——列提纲,打草稿——互交流,师点拨——自修改,誊清文。

8、达标测试课。达标测试课是用于检测学生达成训练目标情况,做

到段段清的专用课。一般为1课时。

9、习作评改课。习作评改课是继习作训练之后,在对学生已完成的

习作进行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评析和修改指导的一种课型。一

般为1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总结导入——举例评讲——矫正修改——交流赏析——课堂总结。

10、矫正补偿课。矫正补偿课是在习作训练和达标检测试之后,安

排的总结学习得失,矫正存在问题,消除知识缺陷,给学生创造再

次学习的机会,以达到

相对平行,同时为后继学习鼓劲加油的一种特定课型。一般为1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总结评价——矫正补偿——强化训练——平

行测试——课堂总结。

三、“两项活动”的配合

1、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阅读一是为了巩固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二是为了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有导向”是说学生的课外阅

读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明确的要求下进行的,即

尽可能地围绕着本组的训练重点来阅读和积累,以增强对应性和实

效性。首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诸如内容、范围、方法、任务等;其次,要采用一定的阅读组织形式,像小组讨论式、提纲

导读式、自由品读式等;第三,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周要写一定数

量的读书笔记,或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或摘抄好的开头、结尾、具体描写、抒情议论等片断,或记下自己的读书感想等;四

是对这种课外阅读积累活动要定期进行总结评价,以不断激励学生

的阅读兴趣和动机,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2、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生活实践活动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直观形

象的习作素材。所谓“有指向”,就是组织活动要以习作要求为中心,通过对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设计、组织和安排来创设客观的生活情景。活动的内容及方式要根据训练组的习作要求而定。如四年级第第一

单元的作文是要记暑假里的一件事,第二单元写“我敬佩的一个人”,均可采用回忆讨论式或参观访问式等。第三单元的习作是要“写一种

小动物(或植物),抓住特点、写出对它的喜爱之情”。就可以安排

一个参观养鸡场的活动,带领学生去看鸡、访鸡、说鸡、画鸡,使

学生对小鸡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同时,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

实践活动既可以班为单位,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还可按要求学生单

独去做。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机运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

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有利于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控制,从而可实现教学过程的整

体优化。这是因为:

第一,该研究建立了语文整体教学思想,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整体

主线展开进行,而且环环相扣,内在联系紧密,形成了一个可控的

有机整体——新的教学

常规,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和管理效益。

第二,该研究整合一切现代语文教学新思想、新策略,坚持学生为

主体,教 /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思想,并提出了“好的阅读教学

就是一堂阅读实践课”的教学主张,始终把学生推在学习活动的最前沿,鼓励他们学习提出有价值、有创新、有实效性的问题,让他们

自主地去探究、研讨、悟得。倡导读书的多样性,要求层层推进,

注重实效。

第三,该研究注重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既强调要从生活中吸收

大量的信息、资料,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又要求始终围绕着教学主线,展开一切教学活动来积累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突出了重点,

分散了难点,有的放矢。

第四,该研究引导教师“退居二线”,成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挥者,疑难问题的启发者、点拨者、讨论者,教学过程中教

师尽量减少向学生提出问题,主要提出学习要求,突出了教师整体

把握、全面驾驭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促进了教师思想的转变和能力

的提高。

【篇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一、研

究的原因、背景

(一)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如今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

如果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

地学。那么,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零星的,杂乱的,“花时多

收效低”,新课程带来的变革也将是浮光掠影。

(二)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突现,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课堂给了学

生更多的听说读写空间,“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

走出传统备课与教学的局限?怎样以整体的思想整合文本等资源进

行教学设计,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我们尝试通过整体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整体创设

的目标中。

二、课题的界定

单元教学,一般说来就是以一个单元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单位,从

整体出发,统筹安排,以一篇或两篇带动整个单元教学,把讲读、

自读、练习、写作、考查等环节有机地灵活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

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

一种单元集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

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

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

教学。

三、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⑴教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操作流程及策略。

⑵学生单元整体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

⑶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目的和要求

总目标:以服务于语文课程实施为宗旨,围绕“单元整体教学”,进

一步开展方式、策略、基本模式的实践研究,构建小学语文单元整

体教学的体系,整体推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力争使其具有创新性、

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细化为:

⑴通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

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

教师素质。

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潜能,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的最优化。

⑶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各种模式

和优秀的教学案例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五、具体的改革措施和改革活动

(一)主要措施:

1.整合教学资源

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材,处理教材;从单元整体出发,制定整体方案;从整体上进行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除了教学内容的整合,还

有语文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整合。内容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获得

语文学习的经验。整合以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在学习应用中

获得学习经验,能够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2.优化学习过程

就语文本身而言,应该以感悟语言文字和获得语文学习的方法为主。为此,课文的学习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习课文内容,实现从

语言走向内容的目的;一部分领悟语言,实现从内容走向语言的目的。

3.注重语言积累

积累语言是语文课极其重要的学习任务。语言积累要靠背诵和记忆。它分为两个层次:一方面是能凭借积累的语言在头脑中构筑一定的

形象;一方面是心中的某个形象能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

4.强化言语实践

单元教学把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融合在一起,能够真正体现读

写结合,也能够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效果。

5.服务实际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头脑中要有全局意识,单元教学能更好地

树立教师的整体意识,让教师从整体上看待教学、把握教学、取得

更好的教学效果。

6.立足长远发展

单元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语言

材料,能够形成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有自己的学习经验,将来能

够凭借这些能力和经验进行更持久的学习。

(二)具体操作策略:

1.单元整组感知

对于课堂,目标导向是重要的。对于整个单元,目标导向就更显得

举足轻重了。因为,它将在一个单元的范畴里发生影响。经过了前

段时间实践研究,我们深深感觉到,进行单元目标导向意义非凡:

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

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确定学习目标。

我们将“单元整体感知”独立成一个课时,导趣、导学、导读、导行,较大程度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愿望,使学生树立了“主人翁”的学习

精神。

(1)导趣──唤起体验,贯穿始终

单元整体感知,强调学习中的“经验穿透”。教师以唤起个体亲身经

历中所涌现出来的经验和体验为基础,来铺垫整组课文的底色。以

那些鲜活的、生气勃勃的、温暖亲切的学生生活经验与体验,真实

地影响过个体当下与未来的生活。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将以聊谈同一话题入手,以唤起学生的经

验开始,让说的、读的、写的都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让个

体的感受和体验贯穿始终。阅读每一篇课文时,学生很自然地将自

己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联系,一边倾听作者的聊谈,一边为作者

能够形象地表达经历而折服,自己想要去学习,想要去积累,想要

去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经历。这种学习热情的驱动,使学生主动奔向

想要追寻的目标,更快乐、更有效、更坚决地投入学习。

(3)导读──全面感知,整体接触

【篇三:小学语文“单元整合、五课渐进”教学法策略研

究】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五课渐进”教学法策略研究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实施新课程和推进素质教育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影响着我

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学生阅读量少仍然是困扰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一个“瓶颈”。

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多地还是只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学生的长期积累,只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精神,只注重课文的共性分析,而

忽视个性化的阅读指导。这一切造成了课堂的高耗低效,导致了学

生对语文学习的冷漠。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经典的

兴趣,经过不断探索,我创设了“单元整合、五课渐进”教学法。这

一教学法让学生用很短的时间学完教材内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

能力,而且节约出大量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量阅读,通过

大量阅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措施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照一个主题为一个单元来编排的。所以,我整

合单元教材内容来组织学生学习,创设了“单元整合、五课渐进”教

学法,这一教学法在整合整个单元教材的基础上,通过五个循序渐

进的课型来完成本单元教学。这五课型为:生字过关课、课文诵读

过关课、课文领悟过关课、自由阅读课、综合训练课。用此教学法,一单元的课文用5—7课时即可完成。五课渐进,单元整合,重点突出,节约出大量时间,用于超量阅读。

生字过关课。要想大量阅读,必须先清除生字障碍。每学期一开始,我先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让学生学会一册的一类字和二类字,每

节课学两个单元。

生字过关课的模式为:课前预习--互助自学--检查督促--互批汇报--纠错练字”。

1、课前预习。上生字过关课之前,让学生把课文中的二类字认会,

一类字查字典理解意思,并组3个词。

2、互助自学。课堂上,首先让各小组在预习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学习两个单元的生字词;组长负责指导并检查,过关的小组

在汇报栏上打“∨”。主要是由组长领着学,或书写,或听写,关键

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组内学习有困难的第一发言人和第二发言人。组员全部会认二类字,会写一类字后,组长到黑板上的汇报表上打“∨”。

3、检查督促。16个组全部上黑板前打“∨”后,老师开始检查。先

检查二类字的掌握情况,找组内学习最困难的组长助理读。二类字

检查完后,检查生字,采用听写的方式,以听写词语为主。

4、互批汇报。听写完后,小组之间互相批,组长批组长助理的,副

组长批副组长助理的。有错的对照课文,互相教会。组长到汇报栏

上汇报,错几个字就在汇报栏中填几,并把组内错的字写在纸上交

给老师。

5、纠错练字。老师把错得多的字做重点讲解,然后对错的字进行二次过关,仍然采用听写的方式。听写完后,再汇报,老师再矫正。

剩余时间教师指导学生练字。

生字过关后,我出一个囊括全册生字和二类字的练习题,再次进行

过关,多数学生都能顺利过关。在接下来的诵读课和领悟课上,生字、二类字再次得到强化,这样,知识便内化成自己的了。

通过一个星期的集中识字,有利于综合训练、强化记忆。在这一个

星期时间内,老师只布置练字的作业,要求学生把字写得美观。由

于这种训练系统,有针对性,所以我班同学字形大方,在学校和市

里组织的多次书法比赛中,有多名同学获奖。在诸城市教育局组织

的“风华少年”大赛中,我班的李一睿、杨晨分获软笔、硬笔一等奖。课文诵读过关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

正说过:“阅读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的诵读训练。”诵读能发展学生的

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诵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就会逐步加深。叶圣陶曾说:“教学语文课本和文学课本,几个重

要项目

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刻地传出课

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

在生字过关课之后,利用课文诵读过关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

朗读,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

感情。其模式为:课前准备--自读汇报--组际互查--点拨技巧。

1、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读熟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自读汇报:课堂上,先由小组长领着组员读课文,可采用多种方式:齐读、轮读、找重点段读等,课文读得流利、有韵味,声音洪

亮就算过关,组内每个同学都达到了这个要求了,就算过关。组长

到汇报栏打“∨”。

3、组际互查:16个小组都认为自己过关,开始找自己的对手组检查,全部检查完,再由对手组汇报情况。

4、点拨技巧:师生共同讨论出需要读的重点段,每段找2、3个组

的代表读,符合要求的就算过关。老师随时点拨读法,让全班齐读。列出的重点段全检查完,课文诵读过关环节结束。例如:在讲授人

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四篇课文时,我设计如下教学过

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单元,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18、慈母情深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20、学会看病

师:这节课,我们对这四篇课文进行诵读过关。(组员在组长的带

领下,在小组内朗读课文,4课全部读完后,找对手组抽查,检查合格,对手组长到汇报栏上打对号。先读完的小组,在组内展开个性

化朗读,可以齐读,可以激情朗读,可以默读。16个小组全部读完后,老师开始检查)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4课哪些段是重点段?学生讨论得出:17

课第12—16自然段;18课第30—35自然段;19课第7自然段;

20课第27自然段。

师:从17课开始,谁来展示一下?(学生朗读)

教师评价:感情把握比较到位,读出了父亲的焦急,但焦急的程度

不够,谁再来试一下?(学生再读)

教师评价:找不到自己的孩子真是太着急了,谁还想读?这么多同

学都想读,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下吧!全班读叙述,一生读父亲,

一生读儿子。(学生读)

教师评价: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啊!既读出了父亲的执着,又读出

了儿子的欣喜。过渡:再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巨大的

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母爱又是何等深沉,我们再来读一读18课的

这几个自然段。(一生读)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生评价)谁想和他比一比?(一生再读)

过渡:深深慈母情,拳拳慈母爱,真让人感动!那么,父母针对一

首小诗的不同评价,又包含父母怎样的爱呢?我们再来读读19课的17自然段吧!(一生读)听了这名同学饱含深情的朗读,老师也忍

不住想来读一读,我读一读好吗?(老师读)请同学们自己体会着

读一读吧!

过渡:父母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深深的爱。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

又是怎样做的,让我们齐读20课第27自然段。(齐读)

师:同学们,其实父母对我们无论是温情还是严厉,那都是爱!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对第六单元的课文进行了诵读过关,同学

们表现得很好,期待大家在下一节课有更精彩的表现。

在课文全部学完后,我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诵读展示。

展示过程中先让每个同学从本册书中选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文章,进

行个性朗读,然后在小组内比一比,选出最能代表小组朗读水平的

同学,全班展示。读得最好的组,成为擂主,老师在奖励的同时,

把小组照片贴在展示栏上。由于激励措施到位,同学们的朗读热情

很高。我班学生经常在全校组织的

大型诗会中担任领诵,不少教师带领学生到我班听课取经,有好几

个班还从我班“借”学生,教他们班学生朗读。

课文领悟过关课。诵读过关课之后,是课文领悟过关课。领悟,就

是把学习的权力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读书,自己

去领会、感悟。

课文领悟过关课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进一步领会、感悟文中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课文领悟过关课的模式为:课前预习--交流批注--问题引

领--拓展阅读---畅谈感悟。

1、课前预习:读课文,找出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准备班内交流;做好批注,在自己感悟深刻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每篇课文至少5处,准备班内交流。

2、交流批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批注,并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组长汇报,全班交流。

3、问题引领:老师提出能抓住文章中心的问题,让学生对文章进行

深入探究。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组长先说,组长助理学着

组长说,副组长助理再说,但要有自己的观点,最后,副组长根据

组内同学的发言,组织出代表本组水平的见解,在全班交流,老师

适时点拨。

4、拓展阅读。解决完引领全文的问题后,剩余时间进行拓展阅读。阅读文章或来自于主题语文丛书,或来自师生搜集的主题拓展文章,一般选定两三篇。

5、畅谈感悟:全组阅读完后,组长汇报。然后,全班同学针对自己感悟最深的文章,谈一谈自己的感悟。如果课堂上读不完或者谈不

完自己的感悟,那么课后或下一节课再继续。一般在课堂上或者课后,要让学生动笔写写自己的感悟。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我设计如下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3、4课进行领悟过关,请同学们齐读课文,3.桃花心木4.顶碗少年

师: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内你的批注,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全

班交流。(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交流批注,交流完后,组长汇报。)

哪个小组带来大家交流一下批注。(由一个小组带来大家交流,挨

课说一说自己的体会。)谁来补充?(学生补充。)

师:在刚才这几个组的带领下,我们对课文有了大体了解。下面,

我们针对这两个问题对课文进行深入探究。(出示问题)

1. 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2. 顶碗少年一共表演了几次?结果如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后,在全班交流第一个问题:

1、令作者奇怪的做法是:(1)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

有时隔五天,有时十来天才来一次。(2)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

浇得多,有时浇得少。(3)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

以他来的时候,总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师:他为什么这么做?(学生交流)

师:种树人这样做,是在培养树苗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树苗自我

生长的能力,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以便在恶劣的自然

环境下能够顽强的生存。让我们来读一读种树人的话吧。(男生读

第12自然段,女生读第13自然段)

师:听了种树人的话,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交流)让我们

齐读第14自然段。(学生齐读)

师:我相信,不但作者受到了启发,同学们也一定有所感悟。请同

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感悟吧。(学生谈)

师:正是因为桃花心木从小苗期就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活,经受了

重重考验,终于长成了一颗颗生机勃勃的大树。人也要在艰苦的环

境中经受磨练,才能锻炼出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性

格。

师:顶碗少年又经受了怎样的考验呢?哪个小组汇报第2题?

(学生汇报:

顶碗少年总共表演了三次。

第一次表演失败,但他不失风度得给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表演又失败了,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

些不知所措,在老人的鼓励下镇静下来,继续表演。

第三次表演终于成功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师:从这件事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谈)

师:是啊,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面对挫折,我们要勇于拼搏,不

要轻易放弃。这正是这两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课文学完了,你能

用名言警句的形式写出自己对这两篇文章的感悟吗?(学生写后交流)

教师小结:面对挫折,我们不要轻言放弃,让我们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坚强。

自由阅读课。在学生通过上述课型完成整个单元的教材内容之后,为了进一步拓展延伸学生所学知识,升华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我设计了自由阅读课。阅读课上,学生可以看,可以摘,可以写。其操作模式为:布置任务--自由阅读--盘点收获。

1、布置任务:教师可根据当天所学单元内容,布置阅读相关配套教材。

2、自由阅读:学生根据布置的任务开始阅读,可以做摘抄,可以写体会。

3、盘点收获:在当堂课剩余5分左右时,让学生谈一谈:通过今天的阅读有什么收获?目的是让阅读能力强的学生,给阅读能力稍弱的学生做示范,让他们懂得阅读可以体会到无限的乐趣。

综合训练课。上述四种课型结束之后,我再通过综合训练课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搜集整理材料、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首先确定活动主题,让学生搜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并形成书面文字,在训练课上交流。常用的形式有:主题背诵、主题实践、主题写作、主题活动、主题训练等。

1、主题背诵:每教一单元课文,就补充与之相关的名人名言,或古典诗文,让学生熟读成诵,用于体现语文教学的古今结合,雅俗结合,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2、主题实践: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主题活动,它只是比一般的主题活动具有更加突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直接与生活实践相连接,是跨越多学科的、有丰富的生活实践内容的活动,如学完长征一组课文,围绕“长征”这个主题,办一个展览会;国庆节到了,围绕国庆这个主题,办一份手抄报等。

3、主题写作:在每教完一个单元,并诵读了相关文章后,让学生写一写读后的感受或体会;或者在参加完综合性活动后,围绕主题写一写活动后的收获。

4、主题活动:每教学完一篇课文,就围绕单元主题,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如主题演讲、主题辩论、主题采访、主题信息搜集等,在中、低年级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到高年级逐步放手让学生自行组织。

5、主题训练:语文学习应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的思想,把双基训练整合进“积沙式”综合实践活动中,如生字综合

训练、诵读综合训练、阅读理解综合训练等。

(一)是自主合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

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

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这一理念,我

采取具体措施如下:

(1)巧妙分组,调动热情。为了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而不是几个好学生总揽课堂,我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把全班

同学分成了16个小组,我利用学生都喜欢管别

人的特点,给组内每个人委以“重任”,组织协调能力最强的为组长,

较强的为副组长,稍微弱一点的为副组长助理,最弱的为组长助理。(2)明确责任,各负其责。我和组内每个同学签定责任书,让组内每个同学明确自己的责任。组长肩负领导责任,带领大家学习,协

调组员关系,带领大家共同进步。副组长作好总结,及时汇报。两

名助理思想要和小组保持一致,保证自己不掉队。

(3)帮扶有序,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和组长助理结成帮扶对子,副组长和副组长助理结成帮扶对子。这样组内结对子,学习最好的帮最弱的,较强的帮稍弱的,组内互助合作,共同进步。(4)小组评价,团结向上。我以小组成绩来衡量个人成绩,组内成绩代表个人成绩,个人成绩再好,小组内有一人掉队也得不到表扬。这就要求组员要在真正意义上合作,使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

(5)确立对手,展开竞争。我让每个组确定自己的对手组,两个小组展开竞争,比认字,比阅读,比感悟,所有能比较的均在对手间

展开竞争。

二是抓好课前预习。我认为,只要预习落到实处,课堂上就一定能

掌握。只要教会了方法,孩子们自己学得会更好。

1、学会预习。预习的步骤有:

①标出自然段,读熟课文,至少三遍,前两遍朗读,第三遍可以默读。

②作出高水平的批注。(中年级最少3处,高年级5处)

③圈出带有一、二类字的词语。自学一类字,每个一类字一般组三

个词,不理解的词查词典④查阅相关资料,可以了解作者,也可以

是文章中所涉及的人、事件、动植物等的有关知识。⑤搜集跟课文

类似的课外文章一篇。

2、巧挤时间。每个单元学习两个周,一般第一个周就学完了课文。

我教会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做好下一个单元的预习。每天下午放学前

的自我整理时间,老师让学生回顾当天所学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这

段时间将把生字预习完。再有,每篇课文学习之前,至少读三遍课文,学生利用每天早晨课前的时间,小组内齐读,这样,有利于组

长掌握情况。

三是做好课文批注。

1、教会方法。

准备工作:a、一支削得细细的铅笔,因为作批注的字不能太大。

b、把课文读透。

开始批注:①、选择合适的地方。开头、结尾及一些重点段落旁边

都是作批注的好地方。②、可以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三年级下

册《翠鸟》的第一段旁边可这样写道:“这一段描写了翠鸟的外形,

按头上——背上——腹部的顺序写的,重点突出了它的颜色鲜艳。” ③、可以谈对写作方法的感悟,如三年级下册《燕子》的结尾处可

以这样作批注:“作者把电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比作五线谱,把停

着的燕子比喻成音符,这样的比喻句真生动,作者的想象太丰富了。”再比如,你发现一个过渡段,可以这样作批注:“这是一个过

渡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让文章前后衔接自然。”等等。

④、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如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开头写道:“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

气清新甜润。”其中的“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就是重点词语,批注可以这样作:“这几个词语写出了小村庄的美丽,跟以后被毁坏的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一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不用管别人读后是什么感觉。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应如实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体会,所思、所想。

⑥、鼓励同学们质疑。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句话几乎人人

会说,“梭”是什么?不理解,就查词典。有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

就记下来带到课堂上,问同学,问老师。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课程”教学设计 X年级X册第X单元 主备人:学校、姓名 原单元构成 单元主题 课程内容 课时规划 总课时 “单元整体课程”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课型1:单元预习课 课型2:精读感悟课 课程内容 课型3:阅读训练课(《XX》《XX》等整合教学) 课时规划 课型4:习作训练课(进行“口语交际”、习作指导、习作讲评) 课型5:综合实践课 课型6:群文阅读交流课(《XX》《XX》《XX《XX》) 课型7:整书阅读交流课(《XX》) 课型8:单元整合复习课 总课时 单元教 学目标 课型1:单元预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附:“单元整体课程”自主学习单(中高年级。几个板块、不要太复杂。) 课型2:精读感悟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尊严》《将心比心》 【课型】 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弄明白什么是尊严。 2.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抓住语言训练点: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并且学会运用。 3.运用所学分组进行自主学习《将心比心》。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相对应,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附:“精读感悟课”自主学习单 同学们,老师发现大家的预习都做到了细心和认真,那预习的效果如何呢?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最后一关“预习效果我知道”。(下发定时定量检测) 温馨提示:审清题目要求,落笔写好字。 1、给下面的字注上拼音。 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惬意许配逃难 2、想一想,填一填。 (1)()尊贵庄严;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 (2)()疲劳得不能忍受了。 (3)()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4)()满意;称心;舒服。 (5)()拿自己的心去比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出问题,师生考试探讨 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已经对《尊严》《将心比心》有了一些了解了,那么现在请看大屏幕。(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讨论,再补充,再讨论) 教师板书:尊严将心比心 二、读课文 1.请同学们带问题读一读课文。看一看课文中哪些句子或段落写了关于尊严的事情?(看课本) 2.提炼有关描述尊严的段落跟语句。 三、学习语言训练点:体会运用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来感悟人物形象。板书如 1:找一找 (1)外貌描写 读一读:指名读,再补充。 延伸:通过体会描写手法,感悟到人物的什么形象? (2)语言描写(步骤同上) (3)动作描写(步骤同上) 2:闯关挑战 3:评一评 (1)哈默是怎样一个人呢?师提问 生:分组讨论,不断补充 最后出示大屏幕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单元整合课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单元整合课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科技成就未来》 外国语学校:王立霞王梅霞刘秀美

(三)、精读引领课(王梅霞) 《呼风唤雨的世纪》《飞船上的乘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科普类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3、初步认识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目标制定意图:教学目标的设计紧扣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达成的是人文性目标,2、3所要达成的是工具性目标,本课的教学力争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目标。】 教学重点:感受科普类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坐在电脑前和同学聊天的时候……你是否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威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八组课文,一组科普类说明文,通过学习来感受这类文章用词的准确及写法上的特点,从而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 【设计意图:用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导入,既贴近生活,让学生易于接受,又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

1、揭题:首先,我们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呼风唤雨”这个词让你想到了谁?(生答)现在用来形容什么?你知道一个世纪是多长?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词语,有词语引发学生的联想,再联系文本,可以让学生尽快把握文章主旨,并直接进入文本的学习。】 2、整体感知课文: 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相信已经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一说本科主要写了什么? 3、引导学生感受科普类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1)、区别“发现”“发明” 文章开篇点题: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根据学生回答,幻灯片出示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在这句话里,有两个近义词(生“发现”“发明”),这两个词语有区别吗?你能不能结合文本加以区别? 文中第四自然段写的就是人类在20世纪的发明和发现。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句子,【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

浅谈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浅谈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多媒体具有对文字、图像和声音等的综合处理能力,又有推理、演绎和交互的能力。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动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简洁明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的优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多媒体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活力。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化枯为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了声、电、光、等现代技术,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那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段学生来说,字词教学是重点。但传统的字词学习却是极为枯燥乏味的,而且效率低,学生遗忘也快。如教学“笑”字,传统教学只告诉学生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夭”。根据汉字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探索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笑”字教学,先由用课件出示一个卡通脸谱,然后依次将眼、眉演变成“竹”字头,将鼻子演变成“一”,将嘴演变成“一”,脸谱笑时,两个嘴角也演变成“/”和“\”,转眼一个“笑”字就出现了。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奇不已,妙趣横生的卡通人物令学生开怀大笑。在艺术的感染、熏

陶、启迪下,他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这个字,掌握了字义,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王冕学画》时,王冕“开始画得不像”,这时在屏幕上出现他开始学画的荷花圈(形状不像,运笔不流畅),“可他不灰心,天天画。后来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采来的一样”。屏幕上又出现了后来画的荷花图(与湖里的荷花一模一样)。接着两幅图在屏幕上同时出现,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讲出为什么会画得跟湖里的荷花一样。这些生动的动画影像紧紧地吸引着学生,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形象鲜明的对比,认真阅读课文,学生很容易就找到王冕学画成功的原因是“不灰心,天天画”,从而懂得了做事不灰心,坚持不懈就能成功的道理。 二、利用多媒体突破时空,化难为易 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其内容真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有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从而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还可以凭借现代技术向学生提供了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使他们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这就大大缩短了教学进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词句的理解有限,对课文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运用多媒体,就能克服时空限制,

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课程整合的思考

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课程整合的思考 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文、诗词的比重,小学语文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容。 从语文课程的目标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注重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容。 小学语文教学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环节。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开始,就应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源远流长。哪些容适合与小学语文教材整合,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汉语言文化、文学、艺术与文化交流、名人故事、风景名胜、节日民俗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概括。 从呈现方式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合语文教材时,也要体现便教易学的特点,巧妙渗透到教科书的各部分之中,让学生随着语文学习的进展而不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熏。具体言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通过专题、识字课、课文、单元练习、综合性学习等形式得以体现。 一、专题

语文教材大都按照专题来组织单元,所有教材容、各项语文活动都围绕专题编排。人教版教材就是按照主题组织,以加强语文与传统文化的整合。除了一年级上册以拼音、识字为主,从一下至五下,每册安排了8个主题单元,其中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专题很多,如,设计了“热爱祖国”“爱祖国,爱家乡”“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国的世界遗产”“祖国的大好河山”“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月是故乡明”“遨游汉字王国”“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语言的艺术”“中国的古典名著之旅”“祖国在我心中”“民风民俗”等单元。这些教学单元从不同的方面(如,风光名胜、神话传说、汉字文化、古典名著、古今诗歌、民风民俗,历史名人等),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专题“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例,该专题安排了一组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有诗人受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民间传说启发而作的古诗《乞巧》《嫦娥》,有讲述古人凭借智慧惩治巫婆和官绅、为民除害的课文《西门豹》,有描写古代先民们探索天地万物起源和世界奥秘而创造的瑰丽神话《女娲补天》《夸父追日》。通过该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二、识字课 人教版教材低年级单编识字课。识字课很重视吸收中华传统教育的精华,其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济源市思礼镇思礼学校语文课题组 课题类型:重点课题 课题编号:2008-JKGHA-06 负责人:王克振 课题时间:2008年9月16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理论依据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灿烂文化,这是世界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它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深厚的源泉;它铸造了文明古国的中国心、民族魂,深远而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给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记。从小多读些诗词,不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够陶冶情操、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领悟人生的真谛。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铸造了文明古国的民族灵魂,更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在朗朗上口的吟诵中,中华民族的美德已经在悄悄地雕琢着无数童稚的心灵。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提升下一代的全面素质,继往开来,激活传统,努力探索有特色的、成功的教育路子,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很深远的理论意义。“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教育应倍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最近几年来,我市各个学校也相继开展了“书香校园”,打造读书氛围。伴随着优秀诗文的阅读内容而来的是诵读方法的兴起,让学生去整体感悟、吟咏、体味。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语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听说读写;最要进行的教育就是情思。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三、四年级是奠定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错过了这些机会,学生进入了小学高学段或中学,老师即使付出再多的教育努力,往往也是“事半功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对新课标理解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单元整体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青睐,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思考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该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价值观与情感的综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之间的紧密联系,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教学大部分是以“篇”为单位,没有统筹整个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教师没有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来安排本节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导致了教学个体脱离了整体。其次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都是零散的,没有一个整体性和统一性,教师没有细节的关注到每一个年级的教学目标。第三,学生并没有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仍在课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听为辅,这就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语文知识的含义,对于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只能停留在初

期阶段,得不到真正的提升。第四,教师讲课没有一个系统的目标,只是笼统的将课本知识串联一遍,没有提出本文的重点,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很难得到真正的体会,教师千篇一律的讲课方式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最终导致语文学习得不到提升。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和教学的理念。就是以语文教材主题型的单元为依托,在合理整合教科书、练习内容、整合内容以及引进丰富的课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教学。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特点 1.单元整体教学具有整体性,语文单元教学在设计以及操作上都突出了整体二字,单元整体教学不是简单的对单元内容进行组合,而是在整体的基础上重点把握,换句话说就是不仅要在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观念和思想,更要根据不同单元表达形式的不同总结不同类型文章所蕴含的深意,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内涵和价值。 2.单元整体教学具有自主性,新课标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提倡学生的主体性,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改革的依据和起点,大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学习精神,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案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案 【篇一:小学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小学语文 教科书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为目标,以 每个单元组中的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为主线,以改革阅读教学为突 破口,以加强读写结合训练为落脚点,以整体备课、综合训练、及 时评价、反馈矫正为保证措施,以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和有指向 的生活实践活动为辅助手段,而进行的阶段性、系列性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高耗 低效的问题,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代教学研 究的理论精华和我省单元达标教学的优秀成果,以每个单元为基本 教学单位,而构建的整体教学模式,即把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为 相互联系、递进循环的四个阶段:教学准备—学习研讨—综合实践—反馈评价和为完成每个单元组的教学任务而使用的十种基本课型:整体预讲课、研读训练课、自读训练课、读写结合课、基础训练课、综合复习课、习作指导课、达标测试课、习作评讲课、矫正补偿课 以及贯穿整组教学过程始终的两项辅助活动:有导向的阅读实践活动、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 一、四个阶段的任务 1、做好教学准备。它包括教师的整体备课和学生的整体预习两个方面。“整体备课”是优化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前提。它要求教师 从整体出发,围绕一个训练重点(读写例话),遵循一条训练主线(习作要求),来全面系统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确 定教学目标,统筹安排教学任务(每篇课文教什么,怎样教;每一 课时教什么,怎样教),设计读写训练序列,安排综合训练和两个 活动计划等。整体备课可采用表格式,先由教师个人在钻研教材的 基础上按要求认真填写,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研讨,互相取长 补短,以求得教师对全组教学的整体把握。 “整体预习”就是在单元教学之前,指导学生以全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导读”提示为线索,来感知教材内容、训练重点、习作要求和基 础知识,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主要目的是运用目标定向,激发学 习动机。预习的方法可采用分组 讨论式、提纲导学式、逆向通读式、列表分析式等。

(精心整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松鼠和松果》 石庙镇中心小学语文组张忠云 一、课例导语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我们已经进入了高科技信息技术期间,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照》中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促进中小学教学根本性变革的首要途径。”这就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步到了一个十分主要的地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当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充分使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获得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步语文素养,是一个极新而又布满朝气的领域。 二、教材特点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由于孩子们对钱塘江大潮了解较少,不能很好地理解“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对于“万马奔腾、天崩地裂”等词语不能很好地理解。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但对课文只是很浅的理解,真正读懂课文光靠老师讲是行不通的,所以教学方法应是基础的让学生自学,较难的由老师带学。同时考虑到学生年龄小,视觉上的冲击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所以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形象化.感性化,效果良好。我想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认识到人类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这样才能拥有美好的家园。 四、教学过程

五、案例反思 1、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 由于学生的拼音已掌握较好,我采用了让学生预学生字、个别字老师带学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事先预读课文,简单理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学生也完成的较好。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答出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答,不包办。课后的作业讲故事、画未来都可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他们以发挥的空间。 2、让信息技术手段在课文中较好的发挥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对学生学课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像最开始的猜谜后出示投影图、学习生字用投影显示、讲课中用录音配乐烘托气氛。用投影图的出示增加直观效果,在学生读课文或讲故事时配乐,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3、以启发式教学带领学生学课文: 对课文进行学习分析时,教师不是一味地讲或读,而是采用了引导启发得手段,学生能说的让他们尽量说,老师只是在学生确实无法弄懂的情况下才讲解,以避免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

小学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doc资料

小学语文整体单元教 学设计

小学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小学语文教科书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为目标,以每个单元组中的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为主线,以改革阅读教学为突破口,以加强读写结合训练为落脚点,以整体备课、综合训练、及时评价、反馈矫正为保证措施,以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和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为辅助手段,而进行的阶段性、系列性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高耗低效的问题,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代教学研究的理论精华和我省单元达标教学的优秀成果,以每个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而构建的整体教学模式,即把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为相互联系、递进循环的四个阶段:教学准备—学习研讨—综合实践—反馈评价和为完成每个单元组的教学任务而使用的十种基本课型:整体预讲课、研读训练课、自读训练课、读写结合课、基础训练课、综合复习课、习作指导课、达标测试课、习作评讲课、矫正补偿课以及贯穿整组教学过程始终的两项辅助活动:有导向的阅读实践活动、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 一、四个阶段的任务 1、做好教学准备。它包括教师的整体备课和学生的整体预习两个方面。“整体备课”是优化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前提。它要求教师从整体出发,围绕一个训练重点(读写例话),遵循一条训练主线(习作要求),来全面系统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统筹安排教学任务(每篇课文教什么,怎样教;每一课时教什么,怎样教),设计读写训练序列,安排综合训练和两个活动计划等。整体备课可采用表格式,先由教师个人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按要求认真填写,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研讨,互相取长补短,以求得教师对全组教学的整体把握。 “整体预习”就是在单元教学之前,指导学生以全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导读”提示为线索,来感知教材内容、训练重点、习作要求和基础知识,确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整合教学设计1-

设计三年级下册第一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丝、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如珍珠般的泉水,这些美景在作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学生分析: 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燕子、柳丝、荷花和泉水这些景物都是学生身边的景物,加上以前又接触过类似的文章,一定会兴趣盎然。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停留在苍白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该结合课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教学设想: 1、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

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3、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指导阅读主题学习《慧眼赏自然》、《名家颂自然》、《妙笔绘自然》、《诗词咏自然》四个单元内容,进一步了解文章写法,指导积累。 5、学习本单元学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写家乡的景物,写清楚具体。 五、教学时间安排: 1.生字词过关3——4课时 2.课文理解1——2课时 3.主题阅读 4——6课时 4.习作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字词教学 借助生字导学学会本单元生字词,指导正确规范书写。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案例分析整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案例分析整合 整合就是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出系统更大的功能。它的核心内涵是打破原有各要素之间的封闭状态,促进各要素之间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 课程整合就是打破原有各门课程之间的封闭状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沟通和互补。例如,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可以利用美术的直观形象功能、音乐的熏陶感染功能,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信息的功能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杨文华) 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际了,它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第一,对话是课堂教学民主化的具体体现。传统的教育教学,课堂上老师一统天下,主动权掌握在老师手里,老师是"告诉"者,学生是"理解"者;老师是信息的输出者,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下"聆听"老师的教导。而对话则是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一个学习过程。 第二,对话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把教参对课文的分析和教师自己的理解,生硬灌输给学生,这种灌输带有强制色彩:学生的阅读理解不能越雷池一步,必须按照教参和老师的规定、按照标准答案进行,其结果是造成了学生对课文内涵把握的千篇一律,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然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背景、知识储备,肯定会对课文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有两个要素:第一,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师生是平等的;第二,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文本提供师生对话的资源,学生和教师通过对话,相互交换解读文本的不同体验和方法,相互交流解读文本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这里比较难理解的是师生和文本的对话。有老师问:文本是客观事物,人能够和它对话吗?我们不妨用具体的课文来代替文本的概念,进而准确理解这一阐述。一篇文章,浓缩了作者的某些情感、思想和人生体验,我们来阅读这篇文章实际上就是来解读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体验,也就是和作者的一种间接对话。当我们读懂了文章,也就是和作者达成了心灵沟通,取得了情感共鸣。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所谓的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笔者的理解就是:学生、教师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共同进人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对文本中的思想内涵进行个性化解读。 (李振村) 互动 互动也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常用语词。所谓互动,按照字面的意思,就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在新课程改革中,它的意义有了升华和丰富。笔者理解,教育教学中的互动就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促进、互相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21世纪将是一个崇尚创新的世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为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前提下,我们提倡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倡导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无疑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举措。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电子技术教学媒体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这场教育的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对教育的思想、内容、方法、手段、模式和进程产生深刻影响。 经调查,我校现已建成了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室、办公室都已拥有了计算机并连通了宽带,实现了网上资源的查阅和共享。然而,大量的信息化设各的投入建成与目前我校教师信息化技能差,教育观念滞后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大量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有效运用,被闲置在一边,成为一种摆设,教师们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只粉笔一张嘴的口耳相传的传统教 学模式上,极大的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必需的信息化能力的发展,与课程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驰,与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步入新课程改革的轨道,改善教学环境,促进教师信息化技能及教学水平 的提高,促进学生信息化素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大力发展,我们特提出《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实验假设

我们假设: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超强的信息化技能,收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挖掘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间的有效整合点,使二者相互渗透、融合,创设一种能支持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教与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引发学生积极创新思维,促 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六大的精神和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 的教育方针,基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和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和多媒体技术渗透学科教学的优越性,最大限 度的开发课程资源,最大限度的挖掘教学潜力,最大限度的应用先进的教育教学因素和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科学的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 四、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教学光碟等。“小学语文教学”是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教学。“整合”指互相渗透、重组、互补。“有效”指的是恰当、适合,能达到优化的效果。“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指的是通过语文课把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教与学有机融合,寻找二者的最佳结 合点,将信息技术渗透到语文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营造新型的教学环境。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信息化技能得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呈现方式、方法的选择等得到优化,达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人类的伙伴——可爱的动物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设计理念 在我们美丽的星球上,每一天,太阳都灿烂地升起,又绚丽地落下。每一天都 有一些生命开始它的旅程,都有一些生命释放它的价值,也有一些生命永远消失。我们生活的世界多姿多彩,人类孜孜不倦地生产劳动,花草日夜不停地吐纳芬芳,而动物们则默默陪伴我们,它们是人类的知己、亲人、老师。人类的小伙伴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与别样的温暖…… 本单元围绕着“动物朋友”这一主题,编排了《猫》《母鸡》《白鹅》3篇 课文,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一一对动 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前两篇课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后一篇课文《白鹅》及课后“阅读链接”中的《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在他们的笔下,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高傲的白鹅, 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 本单元让我们走近这些小伙伴们,一起去感受老舍先生笔下猫的调皮与可爱,去领略母鸡对儿女的慈爱情感,去见识丰子恺先生笔下白鹅别有趣味的髙傲尊重、友好与信赖成为我们人类与动物的交流方式,让我们把家园建设得更加温馨。二,单元教材解析 本组教材以“动物朋友”为主题编排了教学内容。前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个作家写的两种不同的动物,后一篇是另一位作家写的动物。每一篇内容和表达方式各不相同,都表达了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猫》 内容简介:细致而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月的小猫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要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 他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母鸡》 内容简介: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用前后鲜明的对比,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具体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从讨厌母鸡到不再讨厌的原因,体会母鸡爱护小鸡雏的那种伟大的母爱。课时 《白鹅》 内容简介:课文作者通过对白鹅在叫声、步态、吃相等方面表现出的高傲特点的生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 具体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情感;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 内容简介: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写清它的特点。 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描写动物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写清动物的特点,体现对它的喜爱之情。 三,单元教学目标 (一)课文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45个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趣味。

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

《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地核心就是:变通,以万变应不变.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融合.素质就是三维目标中地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试教育就是三维目标中地知识与技能,用过程和方法把这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就做到了“教书育人”. 《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地思想理念,做到了让老师轻轻松松地教,学生简简单单地学. 老师轻松:《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教案,不再是抄教案,背教案,而是让老师成为学生地助手,思考教案,用智慧思考.这种思考不是生憋硬造地思考,也不是苦思冥想地思考.这种思考来源于平凡地生活,来源于自身地阅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学生简单地学:不再是重复地抄写,不再是无聊地听众.而是在思考,动手又动脑地思考.这种思考来源于讨论、搜集、观察、发现.以学期为单位“重复”.从表面上看,过程是重复地,内容却是每天更新地.对每天更新地内容要进行不停地思考.这种思考,学生不会感到无聊,只会带来充实.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教案是以养成习惯贯穿于整个小学.每个年级老师都会把新地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进行一个学期地重复形成习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一年级是让学生养成书写规范地习惯;二年级是养成学会发现问题地习惯;三年级是开始学作批注地习惯,四年级时质疑引起思考地习惯;五年级时搜集资料能力地习惯;六年级是自主提取每单元主题地习惯.这些习惯每个年级又分两个学期来完成,分散难度,让学生不知不觉.这些习惯地开始以及养成地过程,在《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教案中体现出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一年级入门,还大胆运用了独具创新地识字教学方法:先进性笔顺整合教学.理由:通过思考、观察发现,当一个生字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不管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在刚入学地小学生眼中,是一个整体,弯弯曲曲地整体,大脑中地形象意识很模糊.反之,先进行了笔顺教学,在学生地视野里这个字已不再是“怪物”,是由某些笔顺组成地,大脑中地形象意识会很清晰.实验效果:学生学得轻松、开心(以活动地方式进行),降低了难度.一单元为主题地识字教学过程进行地更流畅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五、六年级融进了“慕课”、“微课”地教学理念和方法. 《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教案中,没有精读和略读,每一篇课文都是精读,每一篇课文又都是略读. 整合出来以后大量地时间和方法做什么?可以进行自己地特色,建议不管进行什么样地特色,阅读都是重要地.实验得出,当运用《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教案进行教学时,到四年级学生地阅读量就达到了一定地程度,这时候,一到两周就可以结束一个学期地教材教学任务.因为学生地自主理解能力让老师已经无话可说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教案真正地让老师“减负”,不作无用功地劳作;让学生“减负”而不“减质”、“减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都说教育是个慢过程,《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教案做到了,让基础知识循序渐进,让情感素质慢慢渗透,让习惯慢慢养成.慢不是指速度,是指点滴积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朱永新老师发表微博称:喻旭初老师担忧中国地基础教育,提出不能小学提前做初中地事情,中学提前赶大学地活.不然人们心态不正常了,必然会做出不正常地事.《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教案让我们做到了踏踏实实、本本分分,小学只做小学该做地事情习惯地开始养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教案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发挥自己地潜能,怒放自己地精彩,站成一棵属于自己姿态地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在这个瞬息变幻地时代,以“不变”应“变”,以“变”不断丰富充实“不变”.要想与众不同,要么走不寻常路;要么在寻常路上留下不重叠别人,属于自己地脚印.《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

根据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特点进行整合教学

根据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特点进行整合教学 引言:小学语文教材多数版本都是以单元的形式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设定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单元内所选的内容也是各具特色的,便于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逻辑结构,因此如何利用好教材,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根据单元教学特点进行整合教学,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单元教学特点 (一)整體性特点 以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为例,其教学单元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单元导读,二是课文,通常编排了四篇课文,第四篇课文一般是略读课文,三是语文园地,语文园地的编排内容比较丰富,在口语交际模块下又呈现很多内容,在这三部分中,课文前的导语可以引入对课文的学习,单元内的课文都是按照导语中表明的主题来编排的,课文的阅读上也有详略之分,听说读写与应用紧密结合,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动态性特点 单元教学就其本身而言相对完整,在整体上又相对独立,学生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实际上也是进行了一个整体的语文学习过程,每一个单元前编排的导语,也是为学习做好学习计划和准备,单元教学是为语文的学习做出了一个示例,学生有了导语的提示,再结合课文,可以更好地开展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单元后的语文园地将这一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检视并加以延伸,通过这一过程,获得了目标技能,促进知识增长和能力的提升。单元教学还能够促进情感提升,单元前面的导语引出了将要学习的内容,也带动积极情感的表达,如三年级上册第八组(单元)内的课文都是围绕爱来写的,其在导语中已经给了明示,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情感。 (三)综合性特点 每个单元的编排都具有综合完整性,各个部分都互相关联,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专题是保护环境,选取了4篇课文,看看人们对待动物和植物的态度和做法有何区别,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并在语文园地中探讨为了改善环境我们能做点什么;又如三年级上册第四组导语主题是细心观察,在《花钟》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花,并建议写观察日记,语文园地中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并带来了什么样的新发现等等,整个单元的设计围绕导语的主题,把训练听说读写贯穿起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二、单元整合教学操作流程 (一)单元整体感知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松鼠和松果》 一、课例导语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我们已经进入了高科技信息技术期间,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照》中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促进中小学教学根本性变革的首要途径。”这就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步到了一个十分主要的地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当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充分使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获得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步语文素养,是一个极新而又布满朝气的领域。 二、教材特点 《松鼠和松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课文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人类在向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由于以往的教学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所以本班学生对朗读和识字掌握得比较好。学生能够利用以前学过的字识记新生字,在朗读中也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三、教学手段及目标: 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拼音已较掌握,课文基本读通,生字已能通过拼音自己认读;但对课文只是很浅的理解,真正读懂课文还需靠老师讲,所以教学方法应是基础的让学生自学,较难的由老师带学。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视觉上的冲突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所以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形象化.感性化,效果良好。我想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

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20T14:56:05.813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10月总第323期作者:徐小婷[导读] 影视资源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其中许多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都具有教育意义。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昭平镇中心小学546899 摘要:影视资源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其中许多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都具有教育意义。因此,将其与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以此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研究方向。本文分析了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契机,并提出了两者有效整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影视资源语文课程 所谓整合就是对一个系统内部或者需要进行整合的各系统中的要素进行重新整理、协调与组合,从而达到对各元素的整体优化并发挥出较之前更为强大的功能和效果。整合的核心在于打破原有各要素之间的封闭状态,实现各要素之间的优势互补,起到“1+1>2”的作用。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就是将影视资源中的要素与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要素进行优化重组,从而对学生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力手段,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一、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契机 1.影视资源内容的人文性。小学语文课程是对小学生基本语言能力、文学能力、思想观念意识进行培养的基础性课程,其中包含了大量具有人文性的内容,如古诗词、文学名著、寓言故事等。而影视资源中的许多内容也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尤其一些根据文学名著和寓言故事改编的影视作品,与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内容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如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丑小鸭》《夸父逐日》,电视剧《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其本身也是语文课程中的内容。因此,影视资源的人文性使其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能够起到与小学语文课程类似的作用,从而使两者可以进行有效的整合。 2.影视资源表现形式的多元性。小学语文课程主要以课文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在课本上配以大量的插图来丰富小学生的知觉体验,以增强小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解。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具象思维较为发达,抽象思维则相对较弱,加之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较差,因此语文这种需要依靠自身理解来掌握其知识要点的课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较为吃力。而影视资源集声音、文字和动态画面于一体,表现形式更为多元,不仅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感官体验,增强其对人文内容的理解,更能够提升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影视资源能够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有效补充,丰富语文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策略 1.整合要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影视资源虽然在许多方面都能够与小学语文课程相互契合,但由于影视资源过于丰富,因此教师在进行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时要严格遵循以下两点原则,以确保整合能够实现对教学的促进,提升整合的有效性。 (1)影视资源的选择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 (2)影视资源与语文课程整合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2.将影视资源融入小学语文课程导入阶段。在充分把握好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原则后,教师可以通过将影视资源融入语文课程导入阶段来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称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自然界大象的影视资料,同时为学生讲解一下大象的基本特点,让学生对大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白真实的大象体重十分巨大。然后再向学生提出问题:“体形如此庞大的大象该如何称它的重量呢?”这就给学生的课程学习留下了一个悬念,学生在带着老师的问题进行课文学习时可以将课文中曹冲称象的过程与影视资料中大象的影像进行结合,从而对曹冲称象的过程有一个在大脑中进行具象还原的过程,同时感受到曹冲称象方法的巧妙,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种以影视资料作为切入点的课程导入方法有效实现了影视资料与语文课程内容的整合,将生涩的文字与影视资料的画面有机结合,使语文学习更加具象化,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语文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 3.将影视资料作为对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补充,拓展学生知识面。小学生知识面和眼界的拓展,有助于其思维的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影视资料对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一方面,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一些内容是对人物事迹和文学名著的节选,缺少了对相关背景资料和前后故事内容的联系,这就给学生理解课程内容造成了阻碍。此时教师可以利用节选一些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影视资料对其进行补充,从而完善课程内容的前后逻辑体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在《静夜思》一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李白所生活的唐朝的影视资料,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李白创作该诗时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为学生播放影视资源,而是要在结合学生特点并加强指导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策略对其进行运用,从而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帮助,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萍小学语文的影视资源课程开发研究[J].文教资料,2017,(02):49-50。 [2]戴海霞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的整合[J].内蒙古教育,2013,(04):75-7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