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像采集系统说明

图像采集系统说明

图像采集系统说明
图像采集系统说明

图像采集系统功能说明

一、图像采集系统基本功能

图像采集系统是一套基于无线网络实现图像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展示等一系列功能的软硬件相结合的系统。

二、图像采集系统结构

1、图像采集系统层次划分

图1 –图像采集系统层次图

如图1所示图像采集系统分为五个层次依次分别为:

(1)、采集层由硬件摄像头及相关控制器构成,完成图像采集及数字化处理功能。

(2)、传输层由XXX传输模块构成,按照传输协议规范,将数字化图像数据进行拆分打包,由前端现场发送至上位服务器。

(3)、解析层由图像采集解析功能模块构成,负责接收传输层上传的图像数据并进行解析将图片还原。

(4)、管理层由图像采集器管理功能模块组成,负责完成对图像采集器的远程控制、配置。

(5)、应用层由用户展示功能模块组成,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的图像展示、管理界面。

2、图像采集软件系统功能

图2 –图像采集系统功能模块图

图像采集系统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1)、图像数据解析功能,包括接收上传数据、按照相应传输协议进行数据解析、将数据还原为图像文件等功能。

(2)、设备远程管理功能,包括硬件设备的远程

中国知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中国知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作者: 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

目录 前言...................................................... 一、系统登录........................................... 二、用户设置........................................... 1.修改密码........................................... 2.个人信息维护....................................... 三、双选管理........................................... 1.教师申报课题....................................... 2.审核学生选题....................................... 3.审核学生申报课题................................... 4.查看团队课题....................................... 5.查看师生双选关系................................... 6.提交和下发任务书................................... 四、被委托操作......................................... 切换角色 .............................................. 五、过程文档管理.......................................

(完整版)基于CCD图像采集系统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CCD图像采集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第1章绪论 1.1课题景背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安全意识的增强,对生产监测和控制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设备检测、安全监控、自动测量等工业测控领域,都需要有性能好、成本低、工作稳定、应用灵活方便的图像采集和处理系统。而CCD图像传感器正是目前常用的图像传感器之一。 CCD是Charge Coupled Device的缩写,是一种光电转换式图像传感器。它利用光电转换原理把图像信息直接转换成电信号,这样便实现了非电量的电测量。同时它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自扫描、工作速度快、测量精度高、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精密测量、非接触无损检测、文件扫描与航空遥感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的W.S.Boyle,G.E.Smith发现了电荷通过半导体势阱发生转移的现象,提出了电荷藕合这一新概念和一维CCD器件模型,同时预言了CCD器件在信号处理、信号储存及图像传感中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材料与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进步,CCD图像传感器得到很大发展,性能迅速提高。同时CCD图像传感器的家族也在不断壮大。在原有的可见光CCD、红外CCD、微光CCD、紫外CCD和X射线CCD等各种CCD图像传感器的基础之上,9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几种新的CCD图像传感器,例如:超级空穴堆积CCD、超高感度空穴堆积CCD、超级CCD和四色超级空穴堆积CCD 。世界上CCD图像传感器主要由索尼、富士、夏普、柯达、松下和菲利浦六家公司所生产。国内CCD图像传感器的研制不够迅速,尚

软件用户手册

第一部分系统管理员操作说明 1.1 管理员操作说明 1.1.1管理员登录 功能概述: 管理员登录窗口:管理员通过该步操作才可进入系统进行系统操作 操作方法: 1.打开IE浏览器,输入配送优化大赛软件的访问地址:http://IP:915/,进入之后如图 所示: 2.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进入系统选择页面。

3.选择【配送优化大赛软件V1.0】进入系统首页。 1.1.2地图上传 功能概述: 管理员上传一张地图。

操作方法: 1.系统管理员进入主系统,点击【地图上传】按钮进入【地图上传】页面。 2.点击浏览,选择需要上传的地图,点击上传。(下图为上传好的地图) 功能按钮说明: 【浏览】:点击浏览选择地图图片。 【上传】:上传选择的地图。 1.1.3站点维护 功能概述: 管理员对站点进行维护。 操作方法: 1.系统管理员进入主系统,点击【站点维护】按钮进入【站点维护】页面。 2.选定某个客户或支点进行拖动,可随意放置客户和支点的位置,并对支点进行删除(只

能删除未保存的支点)。 3.可对站点添加多个支点(添加支点是为了方便后续线路维护)。 注:红色图标表示:配送中心;绿色图标表示:配送客户;蓝色图标表示:支点。 点击重置所有点,可将之前维护好的站点全部重置。

重置之后的所有站点需要重新部署。 4.站点维护好之后点保存可直接跳转到线路维护页面。 功能按钮说明: 【帮助】:显示帮助信息; 【重置所有点】:点击重置所有点,之前维护好的站点将重置。 【添加支点】:可添加多个支点。 【删除支点】:可删除支点(只能删除未保存的支点)。 【保存】:保存维护好的站点。 1.1.4线路维护 功能概述: 管理员进行线路维护。 操作方法: 1.系统管理员进入主系统,点击【线路维护】按钮进入【线路维护】页面。

视频采集系统

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在电子通信与信息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设计一种功能灵活、使用方便、便于嵌入到监控系统中的视频信号采集电路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在研究基于DSP的视频监控系统时,考虑到高速实时处理及实用化两方面的具体要求,需要开发一种具有高速、高集成度等特点的视频图象信号采集监控系统,为此监控系统采用专用视频解码芯片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构成前端图象采集部分。设计上采用专用视频解码芯片,以CPLD器件作为控制单元和外围接口,以FIFO为缓存结构,能够有效地实现视频信号的采集与读取的高速并行,具有整体电路简单、可靠性高、集成度高、接口方便等优点,无需更改硬件电路,就可以应用于各种视频信号处理监控系统中。使得原来非常复杂的电路设计得到了极大的简化,并且使原来纯硬件的设计,变成软件和硬件的混合设计,使整个监控系统的设计增加柔韧性。 1 监控系统硬件平台结构 监控系统平台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监控系统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图象采集监控系统和基于DSP主监控系统。前者是一个基于SAA7110A/SAA7110视频解码芯片,由复杂可编程逻辑芯片CPLD实现精确采样的高速视频采集监控系统;后者是通用数字信号处理监控系统,它主要包括:64K WORD程序存储器、64K WORD数据存储器、DSP、时钟产生电路、串行接口及相应的电平转换电路等。 监控系统的工作流程是,首先由图象采集监控系统按QCIF格式精确采集指定区域的视频图象数据,暂存于帧存储器FIFO中;由DSP将暂存于FIFO中的数据读入DSP的数据存储器中,与原先的几帧图象数据一起进行基于H.263的视频数据压缩;然后由DSP将压缩后的视频数据平滑地从串行接口输出,由普通MODEM或ADSL MODEM传送到远端的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PC机收到数据后进行相应的解码,并将还原后的视频图象进行显示或进行基于WEB的广播。 2 视频信号采集监控系统 2.1 视频信号采集监控系统的基本特性 一般的视频信号采集监控系统一般由视频信号经箝位放大、同步信号分离、亮度/色度信号分离和A/D变换等部分组成,采样数据按照一定的时序和总线要求,输出到数据总线上,从而完成视频信号的解码,图中的存储器作为帧采样缓冲存储器,可以适应不同总线、输出格式和时序要求的总线接口。 视频信号采集监控系统是高速数据采集监控系统的一个特例。过去的视频信号采集监控系统采用小规模数字和模拟器件,来实现高速运算放大、同步信号分离、亮度/色度信号分离、高速A/D变换、锁相环、时序逻辑控制等电路的功能。但由于监控系统的采样频率和工作时钟高达数十兆赫兹,且器件集成度低,布线复杂,级间和器件间耦合干扰大,因此开发和调试都十分困难;另一方面,为达到精确采样的目的,采样时钟需要和输人的视频信号构成同步关系,因而,利用分离出来的同步信号和监控系统采样时钟进行锁相,产生精确同步的采样时钟,成为设计和调试过程中的另一个难点。同时,通过实现亮度、色度、对比度、视频前级放大增益的可编程控制,达到视频信号采集的智能化,又是以往监控系统难以完成的。关于这一点,在监控系统初期开发过程中已有深切体会[1]。 基于以上考虑,本监控系统采用了SAA7110A作为视频监控系统的输入前端视频采样处理器。 2.2 视频图象采集监控系统设计 SAA7110/SAA7110A是高集成度、功能完善的大规模视频解码集成电路[2]。它采用PLCC68封装,内部集成了视频信号采样所需的2个8bit模/数转换器,时钟产生电路和亮度、对比度、饱和度控制等外围电路,用它来替代原来的分立电路,极大地减小监控系统设计的工作量,并通过内置的大量功能电路和控制寄存器来实现功能的灵活配置。

无线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0引言 视频监控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一般采用如下方案:使用具有较高成像质量的CCD(charge-coupled device)传感器摄像头,通过S-VIDEO端子实时传送数据,这种方案需要摄像头与采集端设备连线,同时监控中心需要有较大的存储空间来存储图像与视频片段,还需要电视墙来对不同地点的目标进行实时监控,此方案适合于公共场所的安防和监控,实时性高,但能耗大,成本昂贵。对于需要远程监控的生产环境,例如农业、种植业、畜牧业以及工业厂房的监控,包括动物的异常举动,种植现场环境的突然变化,厂房可疑人员的入侵监控等,上述方案难以满足图像与视频中信息智能处理的需要,而基于嵌入式ARM-Linux的无线图像采集系统成为合适的选择。在802.11无线协议应用经已成熟的前提下,研究的重点在于传感器节点所采用的硬件平台和数据流格式,当前的主流方案包括:①ARM+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1]:由ARM 架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担任传感器节点的总控制角色,利用DSP信号处理芯片的高速处理能力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和相关预处理,该方案适合需要较多数值运算的JPEG (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数据流。②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视频编解码芯片[2]:利用FPGA的并行处理能力同时传送和处理多组图像与视频数据,由于FPGA的硬件可重写性,该方案适合于在实验阶段进行设计上的查错和优化。③ARM:使用高主频的ARM架构CPU,同时担任中央控制和图像处理的角色。ARM为通用精简指令集架构,具有足够的流水线来应对复杂的逻辑运算,适用于处理逻辑运算量较大的压缩算法,例如PNG格式所采用的Deflate压缩算法,同时,ARM-Linux架构具有成熟的工作基础,固采用方案3设 收稿日期:2010-01-10;修订日期:2010-03-09。

LabVIEW应用于实时图像采集及处理系统

LabVIEW应用于实时图像采集及处理系统 2008-7-29 9:35:00于子江娄洪伟于晓闫丰隋永新杨怀江供稿 摘要:本文在LabVIEW和NI-IMAQ Vision软件平台下,利用通用图像采集卡开发一种图像实时采集处理虚拟仪器系统。通过调用动态链接库驱动通用图像采集卡完成图像采集,采集图像的帧速率达到25帧每秒。利用NI-IMAQ Vision视频处理模块,进行图像处理,以完成光电探测器的标定。该系统具有灵活性强、可靠性高、性价比高等优点。 主题词:虚拟仪器;图像处理;LabVIEW;动态链接库 1.引言 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VIEW,使用图形化编程语言编程,界面友好,简单易学,配套的图像处理软件包能提供丰富的图像处理与分析算法函数,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构建图像处理与分析系统容易、灵活、程序移植性好,大大缩短了系统开发周期。在推出应用软件的基础上,NI公司又推出了图像采集卡,对于NI公司的图像采集卡,可以直接使用采集卡自带的驱动以及LabVIEW中的DAQ库直接对端口进行操作。 但由于NI公司的图像采集卡成本很高,大多用户难以接受,因此硬件平台往往采用通用图像采集卡,软件方面的图像处理程序仍采用LabVIEW以及视频处理模块编写。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在LabVIEW环境下驱动通用图像采集卡的方案,在TDS642EVM高速DSP视频处理板卡的平台下,完成实时图像采集及处理。 在图象处理的工作中主要完成对CCD光电探测器的辐射标定。由于探测器在自然环境下获取图像时,会受到来自大气干扰,自身暗电流,热噪声等影响,使CCD像元所输出信号的数值量化值与实际探测目标辐射亮度之间存在差异,所以要得到目标的精确图像就必须对探测器进行辐射标定。 2.图像采集卡简介 闻亭公司TDS642EVM(简称642)多路实时视频处理板卡是基于DSP TMS320DM642芯片设计的评估开发板。计算能力可达到4Gips,板上的视频接口和视频编解码芯片Philips SAA7115H相连,实现实时多路视频图像采集功能,支持多种PAL,NTSC和SECAM视频标准。本系统通过642的PCI接口与主机进行数据交换。PCI支持“即插即用(PnP)”自动配置功能,使图像采集板的配置变得更加方便,其一切资源需求的设置工作在系统初启时交由BIOS处理,无需用户进行繁琐的开关与跳线操作。PCI接口的海量数据吞吐,为其完成实时图像采集和处理提供保证。 3.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图书馆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图书馆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9.1 引言 9.1.1 编写目的 图书馆管理系统操作手册,其主要的作用在于为用户提供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帮助用户更好更快的了解系统,使用系统,以及解答用户的一些使用问题。当然,其中也会涉及一些对用户疑虑的正面保证和回答。用户主要包括广大民众和航空公司的专业人员。 9.1.2 背景 项目名称:图书馆管理系统 开发者:昆明学院11级计算机三班队员 用户:某图书馆 图书馆管理系统构建平台为Windows all,其数据库构建在SQL Server 2005上。 9.1.3 定义 WINDOWS :本系统所采用的操作系统。 SQL SERVER:系统服务器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结构化语言:将自然语言加上程序设计语言的控制结构就成了结构化语言。数据库: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一个图书管理系统首先是一个人机交互的过程,一个面向对象的Java和数据库的结合来实现这个系统,友好的用户界面,较高的处理效率,实用,便于维护,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等一些元素构成了这个系统。 9.1.4 参考资料 1.Java编程思想作者 : [美] Bruce Eckel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Effective Java 中文版作者 : (美)Joshua Bloch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3.设计模式作者: [美] Erich Gamma/Richard Helm/Ralph Johnson/JohnVlissides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4.敏捷软件开发 作者 : Robert C. Martin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5.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1c2772605.html,/ https://www.doczj.com/doc/1c2772605.html,/ https://www.doczj.com/doc/1c2772605.html,/ 6.《软件工程》第二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划 7.《软件工程导论》/21世纪软件工程专业规划教材(第六版) 9.2 软件概述 软件的结构 (1)系统模块: 主要是对用户进行登录和添加修改删除用户及退出 (2)书籍处理模块 主要是对书籍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3)借书管理模块: 主要是实现对书籍出借和对出借书籍信息进行修改。 (4)还书管理模块: 方便实现对书籍进行还书和对还书信息进行修改 (5)信息一览模块: 主要是对书籍信息,借阅信息及用户信息的浏览 系统架构示意图 各模块功能设计 1系统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用户通过登陆页面登陆图书管理系统。系统管理功能流程图所示。 sql IE 浏览器 接受请求,发起查询,处理查询结果

PCB图像采集系统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现状

PCB 图像采集系统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现状 1 研究背景 2 AOI 系统的研究和国内现状 3 研究意义 1 研究背景 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又称为印刷线路板或印制电路板。印刷电路板是各种电子产品的主要部件,有“电子产品之母”之称,它是任何电子设备及产品均需配备的,其性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电子产品的质量。几乎每一种电子设备都离不开PCB小到电子手表、计算器,大到航空航天、军用武器系统等,都包含各式各样,大小各异的PCB板。近年来,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提高,PCB正在向超薄型、小元件、高密度、细间距方向快速发展。这种趋势必然给质量检测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和困难。因此PCB故障的检测已经成为PCB制造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电子产品制造厂商非常关注的问题。在生产线上,厂家为保证PCB板的质量,就得要求100%的合格率,对所有的部件、子过程和成品都是如此。在过去靠人工对其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不可避免的缺点: (1) 容易漏检。由于是人眼检测,眼睛容易疲劳,会造成故障不能被发现的问题。并且人工检测主观性大,判断标准不统一,使检测质量变得不稳定。 (2) 检测速度慢,检测时间长。比如对于图形复杂的印刷电路板,人工很难实现快速高效的检测,因此人工检测不能满足高速的生产效率。 (3) 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成本降低,人工费用增加,仍然由人工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将难于实现优质高效,而且还会增加生产成本。 (4)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工检测有不可克服的劣势,例如:对检测结果实时地保存和远距离传输,对原始图像的保存和远距离传输等。 (5) 有些在线检测系统是接触式检测,需要与产品进行接触测量,因此,有可能会损伤产品。 因此,人工检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传统意义上的检测方法不再能适应现代电路板检测的要求。如果漏检的有错误的电路板进入下一道工序,随着每一项工艺步骤的增加,到最终经过贴装阶段后,仍然会被检测出来是有故障的,那时,制造厂商与其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成本来检测、返修这块电路板,还不如选择丢

基于arm的视频图像采集系统

基于arm的视频图像采集系统 摘要:本系统采用了Samsung公司生产的S3C2440芯片作为嵌入式处理器,再结合系统所需的外围硬件构成基本硬件电路。主要包括二大部分:处理器和存储器部分;电源时钟复位电路部分;外围接口电路部分。在对各部分硬件进行详细设计后,接下来详细介绍了嵌入式软件平台的构建,包括如何移植Linux操作系统:基于嵌入式Linux下USB接口摄像头视频设备采集;移植H.264视频压缩库和视频传输程序的编写。 1 抓拍系统开发环境的构建 本文所设计的采集系统按功能可划分为嵌入式主控模块、视频采集模块、网络传输模块、等三大部分。图1-1为本系统的系统框架图: 1. USB数字摄像头采集图像数据: 2.采集传输应用程序通过摄像头驱动从摄像头获取到采集的图像数据: 3.采集传输应用程序调用H.264编码库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 4.采集传输应用程序将压缩后的图像数据通过网络传输给windows PC上 的显示程序: 5. Windows上的显示程序对图像数据进行解码并显示: 图1-1软件架构图 本系统的嵌入式主控模块是基于Samsung公司生产的S3C2440这款处理器,主要作用是实现对各模块数据的响应、处理以及控制。在硬件上,主控模块包括电源、时钟、复位电路、存储模块、以太网接口电路等。在软件上,主控模块上运行Linux操作系统,管理各应用程序模块进程并调度各进程。

1.1采集系统的硬件平台设计 本系统的核心处理器为二星公司的S3C2440,外扩64M的SDRAM存储器以及64M 的FLASH存储器,外围接口电路模块:包括USB接口电路,以太网网卡DM9000接口电路以及网眼3000的数字摄像头等。本系统的硬件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2系统硬件架构图 1.1.1电源、时钟模块设计 系统各部分硬件要求提供1.8V和3V的电压。其中S3C2440处理器内核需要提供1.8V 电源,NandFlash, SDRAM及DM9000等芯片需要提供3V电源,所以本系统采用了LM1117-3.3和LM1117-1.8电压转换芯片设计稳压电源,得到1.8V和3.3V的所需电压。USB 控制器需要提供5V的电源。本文采用了5V直流电压供电。LM1117是一个低压差电压调节器系列。其压差在1.2V输出,负载电流为800mA时为1.2V 。LM1117有5个固定电压输出(1.8V, 2.5V, 2.85V, 3.3V和5V)的型号。根据本系统的需要,这里选用了电压输出为1.8V 和3.3V两型号。 时钟电路为CPU和其它外围电路提供精准的工作时钟,按照电路中设计使用的器件特性分为有源和无源晶振,在本系统的设计电路中采用的是无源晶振。ARM芯片均提供时钟发生电路,结合一定的辅助电路的配合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时钟信号。基十ARMS的这款S3C2440芯片的时钟控制逻辑可以产生为CPU核供给时钟信号的FCLK、为AHB总线供给时钟信号的HCLK、为APB总线供给时钟信号的PCLK。 1.1.2外部存储器的扩展 S3C2440微处理器存储空间仅有32M,应用于本系统,需要外扩存储器。本设计采用两片二星公司的HY57V561620来扩展64M的SDRAM。它们均4M* 16bit*4bank的SDRAM 芯片,这样,两片SDRAM实现了位扩展,数据总线达到了32bit,构成64M寻址空间。图1-3为S3C2440与NandFlash的接口图。

图像采集系统设计

DSP实习报告 题目: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指导老师:xxxx

目录 一.实习题目 (3) 二.实习背景知识 (3) 三.实习内容 (5) 四.实习程序功能与结构说明 (8) 六.实习心得 (19)

一、实习题目 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 二、实习目的: 1、熟练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典型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 2、熟悉D6437视频输入,输出端的操作及编程。; 3、掌握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4、熟悉锐化变换算法。 三、实习背景知识 1、计算机 2、CCS3.3.软件 3、DSP仿真器 4、EL_DM6437平台 EL-DM6437EVM是低成本,高度集成的高性能视频信号处理开发平台,可以开发仿真达芬奇系列DSP应用程序,同时也可以将该产品集成到用户的具体应用系统中。方便灵活的接口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开放平台。采用该系列板卡进行产品开发或系统集成可以大大减少用户的产品开发时间。板卡结构框图如图所示:

板卡硬件资源: TMS320DM6437 DSP ,可工作在400/600 MHz; 2 路视频输入,包括一个复合视频输入及一个S端子视频输入; 保留了视频输入接口,可以方便与CMOS影像传感器连接; 3 路视频输出,包括2路复合视频,一路S端子输出; 128MByte 的DDR2 SDRAM存储器,256MBit的Nor Flash存储器;用户可选的NAND Flash接口; 可选的256K字节的I2C E2PROM; 1个10M/100Mbps自适应以太网接口; 1 路立体声音频输入、1路麦克风输入,1路立体声音频输出; USB2.0高速接口,方便与PC连接; 1个CAN总线、1个UART接口、实时时钟(带256Byte的电池保持RAM);4个DIP开关,4个状态指示LED; 可配置的BOOT模式; 10层板制作工艺,稳定可靠; 标准外部信号扩展接口; JTAG仿真器接口; 单电源+5V供电; 板卡软件资源:

PCB图像采集系统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现状

PCB图像采集系统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现状 1 研究背景 2 AOI系统的研究和国内现状 3 研究意义 1 研究背景 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又称为印刷线路板或印制电路板。印刷电路板是各种电子产品的主要部件,有“电子产品之母”之称,它是任何电子设备及产品均需配备的,其性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电子产品的质量。几乎每一种电子设备都离不开PCB,小到电子手表、计算器,大到航空航天、军用武器系统等,都包含各式各样,大小各异的PCB板。近年来,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提高,PCB正在向超薄型、小元件、高密度、细间距方向快速发展。这种趋势必然给质量检测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和困难。因此PCB故障的检测已经成为PCB制造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电子产品制造厂商非常关注的问题。在生产线上,厂家为保证PCB板的质量,就得要求100%的合格率,对所有的部件、子过程和成品都是如此。在过去靠人工对其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不可避免的缺点: (1)容易漏检。由于是人眼检测,眼睛容易疲劳,会造成故障不能被发现的问题。并且人工检测主观性大,判断标准不统一,使检测质量变得不稳定。 (2)检测速度慢,检测时间长。比如对于图形复杂的印刷电路板,人工很难实现快速高效的检测,因此人工检测不能满足高速的生产效率。 (3)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成本降低,人工费用增加,仍然由人工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将难于实现优质高效,而且还会增加生产成本。 (4)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工检测有不可克服的劣势,例如:对检测结果实时地保存和远距离传输,对原始图像的保存和远距离传输等。 (5)有些在线检测系统是接触式检测,需要与产品进行接触测量,因此,有可能会损伤产品。 因此,人工检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传统意义上的检测方法不再能适应现代电路板检测的要求。如果漏检的有错误的电路板进入下一道工序,随着每一项工艺步骤的增加,到最终经过贴装阶段后,仍然会被检测出来是有故障的,那时,制造厂商与其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成本来检测、返修这块电路板,还不如选

在线系统用户手册

1污染源监控平台 污染源监控平台包括“污染源总览”、“实时监控”、“数据补录”、“数据修约”、“预警管理”、“报表统计”、“基础信息”七个子模块。 1.1污染源总览 进入污染源监控平台,默认显示“污染源总览”界面,界面内以三小图一大图形式展示“废气污染物超标Top10”、“废水污染物超标Top10”、“数据传输率”、“报警统计”四项数据,点击小图模式的展开按钮可切换到大图模式。可以设置时间段查询不同时间段内的历史数据,如下图所示: 图1-1 污染源总览 1.1.1.实时监控 点击“实时监控”进入实时监控页面,实时数据页面,系统展示各污染源企业最新监测数据和在线状态。可根据查询条件进行查询操作,点击企业名称可展示该企业所有排口数据信息,点击企业排口名称显示排口信息,点击监测项名称显示监测项信息,如下图所示:

实时监控 查询: 页面内可根据全部、国控、省控、行政区、废水、废气、火电、污水等查询条件进行筛选,也可以输入关键字进行模糊查询,如下图所示: 选择查询条件

输入关键字查询 查看企业信息: 点击企业名称可查看该企业实时监控的所有排口信息,点击“基本信息”可查看该企业的详细信息,如下图所示: 实时监控

基本信息 查看企业排口信息: 单击树形结构中企业名称下的排口名称,可查看单个排口数据信息,该页面可通过选择不同的数据类型进行查看,包括实时数据、分钟数据、小时数据、日数据、月数据、年数据,同时可以设置相应时间段进行查询,查询时需要勾选监测项,默认状态下监测项复选框为选中状态,勾选瞬时排放量可以查看瞬时排放量数据;单击“基本信息”可查看该排口的详细信息;某些企业排口还可以查看实时视频及视频回放,如下图所示: 数据类型

视频交通流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视频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1概述 视频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包括视频图像采集设备、视频传输网络、交通流视频检测器等。视频检测器采用虚拟线圈技术,利用边缘信息作为车辆的检测特征,实时自动提取和更新背景边缘,受环境光线变化和阴影的影响较小;同时采用动态窗的方式来进行车辆计数,解决了采用以往固定窗方式进行车辆计数时由于车辆变道而导致的错误、重复计数问题。视频检测器能对视频图像采集设备或交通电视监视系统的视频信号自动进行检测,主要采集道路的微观交通信息如流量、速度、占有率、车辆间距、排队长度等,适用于近景监控模式。 2系统功能及特点介绍 2.1数据接口设计 视频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可以通过调用本项目提供的交通流数据统一接入接口,或由本项目提供数据格式标准化及上传程序,将采集到的交通流数据共享给本项目相关系统,以实现视频交通流数据的采集功能。 图1 数据接口设计 2.2系统功能 交通流信息视频检测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1)车辆检测 系统能够对输入的视频流图像进行车型、车牌等特征检测。

(2)交通流数据采集功能 系统可以采集交通流数据包括交通流量、平均车速、车道占有率、车型、平均车头间距、车辆排队长度、车辆密度、交通流状态等,交通流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在1~60分钟任意可调。 图 2 视频交通流检测模块 (3)视频图像跟踪功能 系统能对单路监控前端设备在不同预置位采集的视频图像进行不同区域不同事件的自动检测。一旦检测到特定的交通事件,事件检测器应具有该交通事件的视频图像目标自动跟踪、记录、分析功能。 当输入的视频图像不为设定的预置位的视频图像,系统应能自动不进行事件检测。一旦监控前端设备恢复至设定的预置位,系统应能自动进行事件检测。 (4)事件图像抓拍、录像功能 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完成相应的录像和图片抓拍功能。 事件录像可以按摄像机、按事件类型、按时间归档存储在系统的预录像子系统中,由系统服务器进行统一的管理调用。 系统循环进行录像,当发生交通异常事件时,系统能够提供事发之前和之后的3分钟间的录像(可设置)。 系统可通过多种组合查询条件对视频交通流检测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包括时间-流量统计、时间-平均车速统计、时间-占有率统计、速度-流量统计等;统计结果可导出为

基于Labview的图像采集与处理

目前工作成果: 一、USB图像获取 USB设备在正常工作以前,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枚举,所以在USB摄像头进行初始化之前,需要先枚举系统中的USB设备。 (1)基于USB的Snap采集图像 程序运行结果: 此程序只能采集一帧图像,不能连续采集。将采集图像函数放入循环中就可连续采集。

循环中的可以计算循环一次所用的时间,运行发现用Snap采集图像时它的采集速率比较低。运行程序时移动摄像头可以清楚的看到所采集的图像有时比较模糊。 (2)基于USB的Grab采集图像 运行程序之后发现摄像头采集图像的速率明显提高。

二、图像处理 1、图像灰度处理 (1)基本原理 将彩色图像转化成为灰度图像的过程成为图像的灰度化处理。彩色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的颜色有R、G、B三个分量决定,而每个分量有255中值可取,这样一个像素点可以有1600多万(255*255*255)的颜色的变化范围。而灰度图像是R、G、B三个分量相同的一种特殊的彩色图像,其一个像素点的变化范围为255种,所以在数字图像处理种一般先将各种格式的图像转变成灰度图像以使后续的图像的计算量变得少一些。灰度图像的描述与彩色图像一样仍然反映了整幅图像的整体和局部的色度和亮度等级的分布和特征。图像的灰度化处理可用两种方法来实现。 第一种方法使求出每个像素点的R、G、B三个分量的平均值,然后将这个平均值赋予给这个像素的三个分量。 第二种方法是根据YUV的颜色空间中,Y的分量的物理意义是点的亮度,由该值反映亮度等级,根据RGB和YUV颜色空间的变化关系可建立亮度Y与R、G、B三个颜色分量的对应:Y=0.3R+0.59G+0.11B,以这个亮度值表达图像的灰度值。 (2)labview中图像灰度处理程序框图 处理结果:

系统设计说明书

<集团公司管理系统> 详细设计说明书 版本 <1.2>

修订历史记录 1.引言 1.1编写目的 在前一阶段(概要设计说明书)中,已解决了实现该系统需求的程序模块设计问题。包括如何把该系统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决定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模块之间传递的信息,以及数据结构、模块结构的设计等。在以下的详细设计报告中将对在本阶段中对系统所做的所有详细设计进行说明。

在本阶段中,确定应该如何具体地实现所要求的系统,从而在编码阶段可以把这个描述直接翻译成用具体的程序语言书写的程序。主要的工作有:根据在《需求分析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数据、功能、运行、性能需求,并依照《概要设计说明书》所确定的处理流程、总体结构和模块外部设计,设计软件系统的结构设计、逐个模块的程序描述(包括各模块的功能、性能、输入、输出、算法、程序逻辑、接口等等)。 在以下的各个阶段中,《用户操作手册》将与本阶段的工作紧密结合,努力作到让用户易懂易学。系统的测试和维护也将参考本说明书,检验本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及时发现纰漏及时修补,一定要把功能强大、稳定可靠、便于维护的集团公司管理系统交到用户手中。 1.2项目背景 本项目(集团公司管理系统),由《青春三人组开发小组》负责开发。 本集团公司管理系统系统项目主要由两部分形成: 1.登陆界面; 2.各部门操作界面。 1.3术语定义 1.Oracle: 系统服务器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2.SQL: 一种用于访问查询数据库的语言。 3.主键:数据库表中的关键域,值互不相同。 4.Tomcat: Functions as a servlet container developed under the Jakarta Project at the 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 Tomcat implements the servlet and the JavaServer Pages (JSP) specifications from Sun Microsystems. It's considered to be an application server. 1.4参考资料 a.项目开发计划; b.需求分析说明书; c.概要设计说明书; d.测试计划(初稿); e.用户操作手册(初稿); f.《Java2入门经典》 g.《Java 程序设计技巧与开发实例》

图像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图像采集系统,其能够适用于对不同分辨率、不同图像输出接口的相机,并且具备自检功能,实现对自身系统误差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图像采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该系统包括相机和上位机;还包括分别与相机和上位机相互通讯的相机通用检测设备;相机通用检测设备包括子板以及母板;子板包括第一基板、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N个相机接口、N个接口芯片、N个电平转换芯片以及第一电连接器;母板包括第二基板、设置在第二基板上的电源模块、第二电连接器、FPGA芯片、SDRAM芯片、串行UART接口以及数据传输接口;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是板间电连接器,通过这两个电连接器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互联起来。 技术要求 1.一种图像采集系统,包括相机和上位机;其改进之处在于:还包括分别与相机和上位机相互通讯的相机通用检测设备; 相机通用检测设备包括子板以及母板; 子板包括第一基板、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N个相机接口、N个接口芯片、N个电平转换芯片以及第一电连接器; 母板包括第二基板、设置在第二基板上的电源模块、第二电连接器、FPGA芯片、SDRAM芯片、串行UART接口以及数据传输接口; 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是板间电连接器,通过这两个电连接器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互联起来; 相机图像输出接口与第一基板上的接口芯片、相机接口、电平转换芯片电连接,用于对图像数据进行传输和处理; 第二基板上的SDRAM芯片、串行UART接口以及数据输出接口均与FPGA芯片电连接; 串行UART接口与上位机电连接用于接收上位机发送的控制指令,数据输出接口与上位机通过千兆以太网实现物理连接,通过标准的UDP协议实现相互通讯; 电源模块用于给相机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FPGA芯片上运行的模块包括:图像接口控制模块、图像数据缓存模块、虚拟相机控制模块、以太网数据打包模块、以太网发送模块、SDRAM控制模块以及UART模块; 图像接口控制模块针对不同的接口的相机产生不同的时序接口波形,控制接口芯片完成相机图像数据的正确采集; 图像数据缓存模块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缓存到FPGA内部的FIFO中,并在缓存到特定FIFO深度的时候,通知以太网数据打包模块读取FIFO内部的数据,并按照协议进行打包; 虚拟相机控制模块根据上位机的指令设置,产生不同分辨率的15个虚拟相机图像,且在同一时刻,只产生一种虚拟相机图像用于对相机自身进行检测; 以太网数据打包模块根据上位机的指令设置,选择“图像数据缓存模块”或者“虚拟相机控制模块”的其中一个,读取其中的数据进行以太网数据打包;

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操作指南

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操作指南 1.系统登陆 1.1登陆方式(3种可选) (1)陕西理工学院网站办公系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 (2)教务处网站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 (3)直接输入网址:http://218.195.98.227。 1.2用户名及密码(首次登陆后需完善个人信息并修改密码)。 (1)教师用户名及初始密码:教务管理系统工号; (2)教学秘书用户名及初始密码:简称; (3)学生用户名及初始密码:学生学号。 ■教学秘书工作流程 2.账号管理 ◆每届毕业论文(设计)开始前,由各二级学院教学秘书导入本院学生信息,修改完善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学院专家等信息: ◆点击左边账号管理按钮进入账号管理界面,如下图

2.1学生信息导入 ◆点击账号管理点击学生点击左下端Excel导入点击下载模板按模板要求填写学生信息(可从教务管理系统下载学生信息)提交选择激活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在操作区可修改、删除学生信息(可修改学生登录密码)。

2.2指导教师信息录入(专业负责人、专家等信息操作同此) ◆点击指导教师点底部“添加”按钮选择“激活”项(点击“修改”文字,可修改教师密码等信息) 2.3专业负责人、专家等信息操作同。

3截止日期设置 3.1课题申报截止日期设置 ◆点击截止日期设置点击课题申报截止日期点击截止日期空白处选择相当日期点击“设置”按钮。 3.2学生选题、任务书、开题报告、提交论文等截止日期设置同上。 4.特殊情况处理 4.1课题调整(更改论文(设计)题目及题内容等) ◆点击特殊情况处理课题调整点击“修改”进入修改页面。

实时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实时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引言 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身份识别、电视会议、监控系统、工业检测等各种商用、民用及工业生产领域中。这些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中,一个共同的特点的就是数据量庞大,尤其是在图像帧率及分辨率要求比较高的场合下,以指纹识别系统为例,图像分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系统的鲁棒性,一般来说,为了能够清晰的辨别指纹中的特征结构,指纹图像需要达到至少500DPI的分辨率。通常,为了能够满足各类手指大小以及采集方式的要求,图像采集系统的尺寸都不可能做得太小(一般在2英寸以上),这就要求图像解析度至少达到1024×768,最好是1280×1024(1.3M),如果要做到实时采集和处理(30F/s),数据量将达到1280×1024×30×8=300Mbit/s。 伴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DSP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高速CPU和高性能DSP处理芯片不断推出市场,在这些技术的有力支持下,复杂的图像处理算法往往容易实现。与此同时,图像数据采集部分由于缺乏专用芯片的支持,而且受限于系统总线带宽,已经成为数字图像系统中的主要瓶颈所在。 主流的图像采集方式 目前数字图像采集主要采用两种方式: 一种是以专用的数据采集卡,配合PC机的各种高速数据总线如PCI,USB2.0,firewire1394等采集数据。 PC机的优势是拥有大量的高速内存可以用作数据采集时的缓存,而且它的各种数据总线具有比较高的数据传输率,PCI总线的速率为32(Bit)×66=2112Mbit/s,USB2.0的数据传输峰值可以达到480 Mbit/s,firewire也可以达到400Mbit/s的传输速率。问题在于,PC机的体系结构决定了任何外设都只可能是从设备,只能请求总线资源,而不能主动占有。在Windows(或是Linux)这些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调度下,即使在系统不运行其它应用程序的情况下,系统时间片和系统资源也会被操作系统内核和各类外设分享。尤其是PCI总线,包括内存、硬盘在内的很多PC内置设备都会用到PCI,实际留给采集程序的总线带宽将大打折扣。正因为如此,现在基于PC的数据采集设备性能都不太理想,采集1.3M象素图像时只能达到每秒7、8帧的帧率,达不到实时性要求。 另外,对PC机的依赖直接限制了这类系统的应用范围,也间接提高了系统成本。 另一种方法是基于嵌入式DSP和FPGA的采集方法。通过FPGA或CPLD 的控制和调度,利用DSP的数据通道来采集数据。嵌入式平台具有便携性好,成本较低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数字图像处理的各个领域。 一个成熟的系统体系结构要求系统内各部分分工明确,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嵌入式平台上的DSP芯片在数字信号处理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但是通用性能无法和PC机上的CPU相比,通常主要用来处理复杂的运算。实时数据采集属于简单而繁琐的任务,用DSP完成可谓大材小用,势必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即使是某些DSP可以用DMA方式采集数据,但是由于图像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