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5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2-5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2-5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2-5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2~5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三种常见模式,理解各种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形成原因。

2、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历程,理解各发展阶段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特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能结合示意图和实际问题,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教学重点】:

城市地域结构的三种常见模式。

【教学难点】

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历程。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手段】

投影仪、示意图、版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中的分布与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这样的模式有很多,常见模式有三种,即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及多核心模式(如下图所示)。它们主要是根据西方国家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概括出来的,与中国的实际存在很大差距。

讲授新课:

一、三种常模式

说明: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中的分布与组合。

1、同心圆模式(P41图2.18“同心圆模式”)

(1)同心圆模式的形态和各功能区的大致分布

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的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而成。同心圆模式由5个同心圆组成。

(2)同心圆模式的主要特点

①城市的中枢部分是中心商务区。它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公共交通的集中点。

注意:中心商务区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地带,是同心圆模式的第一环。

②第二个环是过渡带。带内初期是住宅区,后由于商业和轻工业的侵入,环境逐渐恶化。最后成为新来移民的居住地区。

说明:过渡带是新来移民暂时居住的地带,这一带内的居民在有条件时,就会迁到工人住宅带,因而称为过渡带。

③第三个环是工人住宅带。这里是产业工人集中的住宅区。居民多数从过渡带迁来,因为不希望离工作地点太远而集居在此。

思考:工人住宅带从建筑质量有何特点?(属低级住宅区,面积狭小,拥挤密集。)

④中产阶层住宅带位于工人住宅带与通勤带之间。这里住房条件较好,主要是中产阶层的政府公务人员等的住宅区(第四个环)。

⑤第五个环是通勤带。这里是上层和中上层人们的住宅区。它们是沿高速交通线发展起来的。人们在市中工作,使用月票或乘车往返于两地,故称为通勤带。

思考:按照距离城市中心由近及远的顺序,各级住宅区

是怎校排列的?这样排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按距城市中心,由近及远各住宅区依次是较为低级的产业工人住宅带、中产阶层住宅带、上层和中上层住宅带。这种排序与交通有很大关系,产业工人多数从过渡带迁来,又没有很好的交通工具或足够的交通费用,不希望离工作地点太远而集居在过渡带外围,而上层和中上层住宅带是沿高速交通线发展起来的,因为他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拥有较好的交通工具或较高的交通费用,可以远离市中心,选择住房条件较好的外围地区。)

注意:现实中的同心圆模式未必像图中画的那么理想化,但只要是以城市中心为主要商务区、向周围扩展的城市地域结构基本属于同心圆模式。

2、扇形模式(P42图2.19“扇形模式”)

(1)扇形模式的形态和功能区的大致分布

在小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

(2)扇形模式的主要特点

①高房租住宅区(高级住宅区)沿方便的交通线向外发展,彼此相连形成一个扇面形。这里地势较高,环境条件优越。

②随着高租金住宅区声望的形成与方便交通线的出现,中等租金的住宅区(中级住宅区)便在高租金住宅区已占据地区的旁边发展起来。

③批发、轻工业地带周围的低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中、高级住宅区的相反方向上。随着中、高级住宅区的外移,靠近市中心的部位逐渐演化为低级住宅区。

3、多核心模式(P43图2.20“多核心模式”)

(1)多核心模式的形成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建筑物租金高、职员工资高和交通、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也现了新的核心点。城市围绕不同的点,以同样强度发展起来,形成多核心模式。

(2)多核心模式的主要特点

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交通的焦点。因为城市实际上很少

对称发展,中心商务区并不一定居于城市的几何中心,常常偏向一方。

②批发、轻工业区因批发业务主要面向城市腹地,故多分在市中心附近。这里既有方便的交通条件,又可接近市场。

③低级住宅区多在中心商务区和中级住宅区附近布置,而中级住宅区和高级住宅区为了寻求好的居住环境,则向城市的另一侧发展。

思考:①在多核心模式中,中心商务区的最关键的区位因素是什么?(交通,中心商务区是城市交通的焦点。)

②多核心模式中的中心商务区位置与同心圆模式中的中心商务区的位置有何不同?(多核心模式的中心商务区常常不在城市的几何中心,有时根据交通条件的变化而偏向一方。)

③在多核心模式中,低级、中级和高级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的位置关系有没有明显改变?(没有明显改变。低级住宅区仍旧多在中心商务区和中级住宅区附近布置,而中高级住宅区为了寻求好的居住环境向城市另一侧发展。)

④三种常见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共同点是什么?(都以中心商务区作为模式的核心,高级住宅区趋向于分布在距城市中较远的城市边缘,而低级住宅区则集聚在市中心附近,两侧之间隔着中级住宅区。)

二、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

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不

注意:前面所介绍的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反映的都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北美城市未经封建社会阶段,故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的特点表现得最为突出。而中国城市经过了漫长的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够发育,所以城市地域结构中心商务区的特征不很明显。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P45活动题

城市的空间结构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服务功能的关系。 2、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主要功能区类型及其区位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3、应用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4、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信息 5、逐步培养分析整理资料,归纳推导出结论,并用口头或书面加以表达的能力 6、运用资料并联系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7、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不同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三、教学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含义,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CBD 右图是纽约曼哈顿区的景观图。中心商务区(CBD)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企业的商务活动和生产活动在空间上逐渐分离,企业的商务活动从工业生产区分化出来,向城市中心地段集聚和迁移而形成的城市功能区。在景观特征上,高楼林立是城市CBD的标识。 尝试探究:你能说出中心商务区建筑高大稠密的原因吗 提示: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核心区,地价昂贵,可以用“寸土寸金”来形容。昂贵的地价,加上极为紧张的土地供应,使得建筑物被迫向高处发展,越盖越高,越盖越密。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概念 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及其。 2.主要功能区及特点 (1)中心商 务区 ? ? ? ? ?区位:城市的部位 特点 ?? ? ??交通,通信发达 早晚人口流动量较,人口差异大

(2)商业区 ???????组成: 和各种商场(或超级商场) 特点:交通便捷,人流量大, 高,土地利用 区位:多分布于 或交通干道旁,大城市往往有多个 商业区,中小城市的商业区多在城市 内 (3)住宅区 ? ?? ??? ???地位:城市中最 的用地方式类型?????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多与企业或单位分布区 或 市政 的住宅区 分化:由于 原因,呈现 与 的分化 (4)工业区 ? ????区位??? ??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 的地带 特点:不同程度地存在噪声、空气、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 (5)其他功能区:行政中心区、 、混合功能区、郊区。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 (1)城市规模 ?????????表达方法?????????? 规模决↓定 规模常用 规模表示划分(中国)?????依据: 人口数量四个等级: 城市、大城市、 城市、小城市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关系: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 ,服务功能越 ;但不等于两者成 。 3.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历史原因:早期的功能分区 ,发展成现代城市的某种功能区。 (2)经济原因:由城市中心向外,土地价格逐渐 ,依次形成 、 、 。 (3)社会原因:包括 、生活方式、 。

2-5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2~5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三种常见模式,理解各种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形成原因。 2、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历程,理解各发展阶段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特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能结合示意图和实际问题,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教学重点】: 城市地域结构的三种常见模式。 【教学难点】 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历程。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手段】 投影仪、示意图、版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中的分布与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这样的模式有很多,常见模式有三种,即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及多核心模式(如下图所示)。它们主要是根据西方国家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概括出来的,与中国的实际存在很大差距。 讲授新课: 一、三种常模式

说明: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中的分布与组合。 1、同心圆模式(P41图2.18“同心圆模式”) (1)同心圆模式的形态和各功能区的大致分布 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的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而成。同心圆模式由5个同心圆组成。 (2)同心圆模式的主要特点 ①城市的中枢部分是中心商务区。它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公共交通的集中点。 注意:中心商务区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地带,是同心圆模式的第一环。 ②第二个环是过渡带。带内初期是住宅区,后由于商业和轻工业的侵入,环境逐渐恶化。最后成为新来移民的居住地区。 说明:过渡带是新来移民暂时居住的地带,这一带内的居民在有条件时,就会迁到工人住宅带,因而称为过渡带。 ③第三个环是工人住宅带。这里是产业工人集中的住宅区。居民多数从过渡带迁来,因为不希望离工作地点太远而集居在此。 思考:工人住宅带从建筑质量有何特点?(属低级住宅区,面积狭小,拥挤密集。) ④中产阶层住宅带位于工人住宅带与通勤带之间。这里住房条件较好,主要是中产阶层的政府公务人员等的住宅区(第四个环)。 ⑤第五个环是通勤带。这里是上层和中上层人们的住宅区。它们是沿高速交通线发展起来的。人们在市中工作,使用月票或乘车往返于两地,故称为通勤带。 思考:按照距离城市中心由近及远的顺序,各级住宅区

城市地域结构(高考题组)

城市地域结构(高考题组)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11·天津卷第1题)右图是2010年卫星拍摄的京津地区夜景照片,从中可以看到所示城区的 A.空间形态、道路格局 B.耗能状况、商业区分布 C.空间结构、经济水平 D.人口密度、功能区分布 (2011·山东卷7~8题)图2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2~3题。

乙城市图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3.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2011·重庆卷1~2题)图3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读图3回答4~5题。 4.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A.居住用地 B.工业用地 C.道路用地 D.绿地用地 5.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A.改善居住条件 B.发展高技术工业 C.改善交通建设 D.美化城市环境 (2011·福建卷5~6题)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图1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6~7题。

城市地域结构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区位、特征及影响因素

考点名称:城市地域结构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区位、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形成原因 (一)城市功能区的含义: 城市的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通达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如图: (2)成因: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也各不相同, 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 (3)划分:无明确界线,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二)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以兼有其他功能。大城市功能复 杂,还会形成行政区、文化区等功能区。 功能 分区 组成区位特征 中心商务区地区性、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大 公司、大商行、大银行等机构 及高级商场 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 建筑物密集,高楼林立,交通 便利,通信发达,人口流动 大,人口密度昼夜差异大 工业区许多城市因工业门类不同而形 成多个成片分布的工业区各区 由若干不同类工厂组成 分布于城市的边缘,交通便 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通过 巨大的厂房,高耸的烟囱,不 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污染现象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 1、概念: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又称城市地域结构,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区分布和组合的模式。 2、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历史、经济、社会、行政等四方面。 3、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1)历史因素: ①历史背景:很大程度上决定功能分区的现状。例如:北京的商业区,上海的中心商务区; ②历史变化: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城市中心附近住宅区的班落、城内污染工厂外迁。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教案三

一、教学目的: 了解并能区别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了解城市地域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二、教学重点: 1.三种常见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区别。2.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及形成因素。 三、教学难点: 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因素。 四、素质要求: 通过对城市地域结构形成历史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2.5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板书) 一、三种常见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板书) 1.同心圆模式 (1)同心圆模式的形态和各功能区的大致分布 【学生活动】读课文图2.18和地图册P19同心圆模式图,观察同心圆模式的形态和各功能区的大致分布。 (2)同心圆模式的主要特点 【学生活动】①阅读课文图2.18下的文字说明,了解同心圆模式的主要特点。 ②从课文图2.18中可看出,在不同的地带出现了哪些不同类型的住宅区?这主要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呢?(按照据市中心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出现的是:较为低级的产业工人住宅带、中产阶层住宅带、上层和中上层人员的住宅带,这主要与人们收入的高低和交通条件有很大关系。第三个环是产业工人的住宅区,多数工人从过渡带迁来,收入较低,缺乏先进的交通工具(如小汽车),不希望距工

作地太远,所以便集聚在过渡带的外围。中产阶层的住宅带位于工人住宅带和通勤带之间。因为他们的收入较高,所以住房条件较好,其中有许多政府公务人员。最外面一环是通勤带,这里是上层和中上层人们的住宅区,它们是沿着高速交通线发展起来的。因为他们有很高的收入,拥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因而可以远离城市中心,选择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住房宽敞的地带。) 2.扇形模式 当小汽车这种先进的交通工具在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租金很高的高级住宅区将沿着方便的交通线向外发展,中等租金的住宅区便在高租金已占据的地区旁边发展起来,而在中、高级住宅区的相反方向上形成低级住宅区和批发、轻工业区。这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就是扇形模式。 (1)扇形模式的形态和各功能区的大致分布 【学生活动】读课文图2.19,地图册P19扇形模式图,观察扇形模式的形态和各功能区的大致分布。 (2)扇形模式的主要特点 【学生活动】①阅读课文图2.19的文字说明,了解扇形模式的主要特点。②为什么低级住宅区分布在中、高级住宅区的相反方向上呢?(受社会因素中收人的影响。收人的差异会促使社会阶层的产生,而高收人社会阶层的人不愿意与低收人阶层的住宅区相邻。所以,在位置上就出现了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状况。) 3.多核心模式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来市中心区由于地价上涨、交通、住房拥挤等原因,使得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了新的核心点(如卫星城)。这些新的核心点,在不断的加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类似于同心圆模式的中心区,这就是多核心模式。 (1)多核心模式的形态和各功能区的大致分布 【学生活动】读课文图2.20册P19多核心模式图,观察多核心模式的形态和各

知识点测试:城市的三种地域结构模式

知识点测试:城市的三种地域结构模式 一、单选题 1.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呈现出从城市中心向外围的同心圆结构。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①土地价格②人口密度③交通条件④生活习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图,读图完成2~3题。 2.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是 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D.田园城市模式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③是低级住宅区B.⑤处宜布局钢铁工业 C.④处宜布局造纸厂D.②处宜布局化学工业 慢行交通的出行速度一般低于15km/h,主要是指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下表为我国四个城市的气象统计资料。据此完成4~6题。 4.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与之无关联度的因素是 A.交通拥堵严重B.环境质量下降 C.能源消费快速增长D.工作节奏加快 5.综合分析气象资料,慢行交通条件最优越的城市是 A.北京B.哈尔滨C.昆明D.重庆 6.慢行交通的出行比例应该相对较高的城市类型是 ①小型城市②多核心城市③园林城市④山地城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读广州市轨道交通30分钟等时线图(阴影部分表示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乘坐轨道交通30分钟覆盖范围),完成7~8题。

7.由图中信息可知,今后广州城市空间 A.向东、向南扩张B.向西、向北扩张 C.呈同心圆状扩张D.由“单中心”到“双核”转换 8.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 ①提高沿线地区房价②促进跨城居住就业③增加运输成本④加剧环境污染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9.2月21日,中央公布了一份重磅文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同时,文件还提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中央这份文件的主要目的 A.增加小区的绿化面积B.便于小区的统一管理 C.节省小区建设成本D.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10.城市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城市的空间结构有重要影响。下图为某平原地区城镇分布略图,可见该地区城镇空间结构特点是 A.沿江河狭长分布B.沿山谷绵延扩展 C.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D.由中心向四周均匀扩展 11.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解,正确的是 A.城市的空间结构大体相同 B.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风景区等功能区 C.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各城市之间形成的空间特征 D.城市的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功能区两个方面

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地理教材(必修2)教案 授课课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授课单位: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2013年7月26日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2学时) 一、课标要求及其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影响因素。 课标解读: 1、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含义,并从城市建设与发展、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认识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与意义。 2、学生通过分析实例归纳得出理论,又能够运用理论来验证实际情况(解释城市内部结构影响因素)。 3、培养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功能区的概念、城市中主要的功能区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2、高中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读图分析能力。 三、教材分析 1、教材首先解释城市地域结构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城市地域结构的三种模式、影响因素、发展和变化。 2、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三种模式、影响因素是本部分教学的重点内容,在解释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因素时,既比较全面又突出重点因素——经济因素。 3、材中的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既反映了与市中心的距离对城市地价的影响,也反映出城市不同功能区受此距离影响程度不同,即付租能力的差异。 5、介绍城市地域结构的经济因素时,突出了与市中心距离和交通通达性对城市地价和功能区分布的影响,并运用图表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巩固。 6、本节教材最后设计的活动,通过城市地域结构的两种方案,检验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发展变化。 2、指导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提炼加工,分析和解答有关问题,进而巩固学习的读图和分析能力。

高一2 5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https://www.doczj.com/doc/1c2099127.html, ------华夏教育资源库 高一2.5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常见的三种地域结构模式及其特点,并理解其形成原因,认识它们对城市规划 的指导意义。 2、了解封建社会和工业社会城市地域结构的不同点,并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预测未来 社会的城市地域结构 3、通过阅读深圳华侨城建设的特点,深刻认识建设和谐的生态化城市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的地域结构特点。 2、封建社会、工业社会以及未来社会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及形成因素。 三、学法建议 1、注意前后联系:本课介绍的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体现了前一课所讲的城市功能 区产生的不同成因。 2、抓住基本规律:对于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从图象到说明都是比较复杂的,不要 逐条记忆,应该注重理解,抓住它们的本质特性和基本规律。 3、采取比较记忆: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三种不同社会经济条件 下的城市地域结构,都能采取比较的方法强化识记。 四、课堂讨论 1、关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方城市的地域结构模式有同心圆、扇形和多核心模式 B、无论哪种模式,中心商务区都位于城市几何中心 C、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 D、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座城市能完全符合这些模式 2、读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A (1)、该图体现了城市地域结构的模式。它在影响下,各功能区出现沿交通线呈或向外扩展的趋势。 (2)、图中画斜线的部分是批发和轻工业区,其余各区中,是中心商务区,是高级住宅区,是中级住宅区,是低级住宅区。 (3)、这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A、出现在封建社会 B、主要由资本和市场来决定 C、是在多核心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成 D、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 五、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https://www.doczj.com/doc/1c2099127.html, -------华夏教育资源库

城市地域结构(精)

19城市地域结构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城市地域形态有利于缓解“热岛”现象的是 A. 集中式 B. 组团式 C. 条带式 D. 放射式 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哪一处交通通达度最高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 该处最有可能位于 A. 高级住宅区 B. 工业区 C. 商业中心 D. 辐射道路与外环道路交会点 下图为“西宁市城区图”,读图完成4~5题。 4. 从城市形态上看,与西宁市同属一类的是 A. 成都 B. 合肥 C. 兰州 D. 重庆 5. 图中序号代表的铁路线中,表示青藏铁路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城市内部逐渐形成了功能区,下图是“某城市简图”,读图完成6~7题。

6. 图中地租水平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图中功能区规划合理的是 ①中心商务区②冶金工业区③高级住宅区④低级住宅区 人们日常的活动空间,大体可分为居住、工作、休闲三类,每一类活动的空间规模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下图表示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演化过程中,居住空间、工作空间、休闲空间的就化情况,读图完成8~9题。 8. 第一阶段的活动空间有何特点 A. 移动性高,居住空间比例小 B. 活动空间局限在较小的范围 C. 工作量较少,多余时间都到外地旅游 D. 居住空间和工作空间都是统一的 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休闲空间可能有如下的变化 ①逐渐与住宅空间分离②数量由少到多③规模逐渐变大④呈集中发展的趋势⑤种类日趋单一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下图为“黄河沿岸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 该城市形成这种开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气候因素 B. 地形因素 C. 交通因素 D. 工业分布因素 11. 有关图中石化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河流谷地,工厂废气易于扩散 B. 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不会污染城市大气 C. 位于流经地区河流的下游,不会污染城市水源 D. 该城市分区的布局不合理 12. 合理协调城市工业用地和生活居住用地的关系,应注意的内容是 A. 工业用地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区位布置,以方便职工上下班 B.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

最新地理高二-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精品

2.5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一、一、依据教材填空 1.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中的与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结构模式。 2.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 。 3.进入工业社会后,城市的地域结构主要由和来决定。 4.未来城市的地域结构的发展趋势是以为中心,城市功能分区以 和实现为目标。 二、依据教材选择 下列城市中,有“花园城市”美誉的是:() A.华盛顿B.伦敦 C.新加坡市D.孟买 关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方城市的地域结构有同心圆、扇形和多核心三种模式 B 无论哪种模式,中心商务区都位于城市几何中心 C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 D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座城市能完全符合这些模式 3.城市地域结构的同心圆模式,包括五种不同的功能区:①通勤带,②过渡带③中心商务区,④工人住宅带⑤中产阶层住宅带。由内向外依次排列的顺序应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②④⑤① C ③①④⑤② D ①⑤④②③ 4.城市地域结构的扇形模式:() A 各功能区都呈扇形分布 B 在小汽车这种交通工具影响下演变而成 C 低级住宅区在城内,高级住宅区在城外 D 批发和轻工业区附近分布有低级住宅区5.关于城市地域结构发展的叙述:() A 中世纪的欧洲,教堂往往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 B 在中国,城市围绕皇宫或衙门布局,体现了行政权力为中心的布局思想

C 工业社会的城市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不同阶层有不同的住宅区 D 未来城市的地域结构的发展趋势,是以人为中心,把人地相互作用看作是城市存在的依据 一、一、读三种城市模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图中三种城市模式示意图名称是: A B C 2.2.填写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城市用地类型: 1 , 2 , 3 , 4 ,5 3.3.总结、比较三种模式图的功能区分布的共同规律是: 4.4.图中A模式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 分布组合 2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 资本市场4提高生活基本质量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二、选择题1.C 2 D 3 B 4 BD 5 ABCD 三、读图题 1扇形模式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 2.1.中心商务区;2.批发轻工业区;3.低级住宅区;4.中级住宅区5.高级住宅区 3. a.中心商务区位于城市的中心 b.高级住宅区在最外边 4.交通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