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的发明与人类文明

水泥的发明与人类文明

水泥的发明与人类文明
水泥的发明与人类文明

水泥的发明与人类文明

2008-12-10 03:30

摘要

水泥是建筑用胶凝材料,按化学组成可以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和硫铝酸盐水泥三大类。硅酸盐水泥是普遍常用的水泥,又称波特兰水泥,铝酸盐水泥和硫铝酸盐水泥是特种用途的水泥。有人戏称水泥是建筑的“粮食”,在人类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全世界水泥产量已达20多亿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大宗产品。水泥的发明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的结果,是在古代建筑材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水泥生产技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也有一个不断进步、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今天,人们把水泥的生产过程形象的概括为“二磨一烧”,即按一定比例配合的原料,先经粉磨制成生料,再在窑内烧成熟料,最后通过粉磨制成水泥。

正文

现代水泥的发明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西方古代的建筑胶凝材料

“罗马砂浆”

大约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古埃及人开始采用煅烧石膏作建筑胶凝材料,埃及古金字塔的建造中使用了煅烧石膏。公元前30年,埃及并入罗马帝国版图之前,古埃及人都是使用煅烧石膏来砌筑建筑物。

古希腊人与古埃及人不同,在建筑中所用胶凝材料是将石灰石经煅烧后而制得的石灰。公元前146年,罗马帝国吞并希腊,同时继承了希腊人生产和使用石灰的传统。罗马人使用石灰的反复是将石灰加水消解,与砂子混合成砂浆,然后用此砂浆砌筑建筑物。采用石灰砂浆的古罗马建筑,其中有些非常坚固,甚至保留到现在。

古罗马人对石灰使用工艺进行改进,在石灰中不仅掺砂子,还掺磨细的火山灰,在没有火山灰的地区,则掺入与火山灰具有同样效果的磨细碎砖。这种砂浆在强度和耐水性方面较“石灰-砂子”的二组分砂浆都有很大改善,用其砌筑的普通建筑和水中建筑都较耐久。有人将“石灰-火山灰-砂子”三组分砂浆称为“罗马砂浆”。

水硬性石灰

18世纪中叶,英国航海业已较发达,但船只触礁和撞滩等海难事故频繁发生。为避免海难事故,采用灯塔进行导航。当时英国建造灯塔的材料有两种:木材和“罗马砂浆”。然而,木材易燃,遇海水易腐烂;“罗马砂浆”虽然有一定耐水性能,但尚经不住海水的腐蚀和冲刷。由于材料在海水中不耐久,所以灯塔经常损坏,船只无法安全航行,迅速发展的航运业遇到重大障碍。为解决航运安全问题,寻找抗海水侵蚀材料和建造耐久的灯塔成为18世纪50年代英国经济发展中的当务之急。对此,英国国会不惜重金,礼聘人才。被尊称为英国土木之父的工程师史密顿(J. Smeaton)应聘承担建设灯塔的任务。

1756年,史密顿在建造灯塔的过程中,研究了“石灰-火山灰-砂子”三组分砂浆中不同石灰石对砂浆性能的影响,发现含有黏土的石灰石,经煅烧和细磨处理后,加水制成的砂浆能慢慢硬化,在海水中的强度较“罗马砂浆”高很多,能耐海水的冲刷。史密顿使用新发现的砂浆建造了举世闻名的普利茅斯港的漩岩

(Eddystone)大灯塔。

用含黏土、石灰石制成的石灰被成为水硬性石灰。史密顿的这一发现是水泥发明过程中知识积累的一大飞跃,不仅对英国航海业做出了贡献,也对“波特兰水泥”的发明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史密顿研究成功的水硬性石灰,并未获得广泛应用,当时大量使用的仍是石灰、火山灰和砂子组成的“罗马砂浆”。

罗马水泥

1796年,英国人派克(J. Parker)将称为Sepa Tria的黏土质石灰岩,磨细后制成料球,在高于烧石灰的温度下煅烧,然后进行磨细制成水泥。派克称这种水泥为“罗马水泥”(Roman Cement),并取得了该水泥的专利权。“罗马水泥”凝结较快,可用于与水接触的工程,在英国曾得到广泛应用,一直沿用到被“波特兰水泥”所取代。

差不多在“罗马水泥”生产的同时期,法国人采用Boulogne地区的化学成分接近现代水泥成分的泥灰岩也制造出水泥。这种与现代恚怒化学成分接近的天然泥灰岩称为水泥灰岩,用此灰岩制成的水泥则称为天然水泥。美国人用Rosendale和Louisville地区的水泥灰岩也制成了天然水泥。在19世纪80年代及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天然水泥在美国得到广泛应用,在建筑业中曾占很重要的地位。

英国水泥

英国人福斯特(J. Foster)是一位致力于水泥的研究者。他将两份重量白垩和一份重量黏土混合后加水湿磨成泥浆,送入料槽进行沉淀,置沉淀物于大气中干燥,然后放入石灰窑中煅烧,温度以料子中碳酸气完全挥发为准,烧成产品呈浅黄色,冷却后细磨成水泥。福斯特称该水泥为“英国水泥”(British Cement),于1822年10月22日获得英国第4679号专利。

“英国水泥”由于煅烧温度较低,其质量明显不及“罗马水泥”,所以售价较低,销售量不大。这种水泥虽然未能被大量推广,但其制造方法已是近代水泥制造的雏型,是水泥知识积累中的又一次重大飞跃。福斯特在现代水泥的发明过程中也是有贡献的。

波特兰水(硅酸盐水泥)

1824年10月21日,英国利兹(Leeds)城的泥水匠阿斯谱丁(J. Aspdin)获得英国第5022号的“波特兰水泥”专利证书,从而一举成为流芳百世的水泥发明人。

他的专利证书上叙述的“波特兰水泥”制造方法是:“把石灰石捣成细粉,配合一定量的黏土,掺水后以人工或机械搅和均匀成泥浆。置泥浆于盘上,加热干燥。将干料打击成块,然后装入石灰窑煅烧,烧至石灰石内碳酸气完全逸出。煅烧后的烧块在将其冷却和打碎磨细,制成水泥。使用水泥时加入少量水分,拌和成适当稠度的砂浆,可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工作场合。”

该水泥水化硬化后的颜色类似英国波特兰地区建筑用石料的颜色,所以被称为“波特兰水泥”。

阿斯谱丁在英国的Wakefield建设了第一个波特兰水泥厂。后来,他的儿子在英国的Grateshead又建设一个厂,1856年在德国再建设一个厂,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晚年。

阿斯谱丁父子长期对“波特兰水泥”生产方法保密,采取了各种保密措施:在工厂周围建筑高墙,未经他们父子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工厂;工人不准到自己工作岗位以外的地段走动;为制造假象,经常用盘子盛着硫酸铜或其他粉料,

在装窑时将其撒在干料上。

阿斯谱丁专利证书上所叙述的“波特兰水泥”制造方法,与福斯特的“英国水泥”并无根本差别,煅烧温度都是以物料中碳酸气完全挥发为准。根据水泥生产一般常识,在该温度条件下制成的“波特兰水泥”,其质量不可能优于“英国水泥”。然而在市场上“波特兰水泥”的竞争力大于“英国水泥”。1838年重建泰晤士河隧道工程时,“波特兰水泥”价格比“英国水泥”要高很多,但业主还是选用了“波特兰水泥”。很明显,阿斯谱丁出于保密原因在专利证书上并未把“波特兰水泥”生产技术都写出来,他实际掌握的水泥生产知识比专利证书上表明的要多。阿斯谱丁在工程生产中一定采用过较高煅烧温度,否则水泥硬化后不会具有波特兰地区石料那样的颜色,其产品也不可能有那样高的竞争力。

不过,根据专利证书所载内容和有关资料,阿斯谱丁未能掌握“波特兰水泥”确切的烧成温度和正确的原料配比。因此他的工厂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很不稳定,甚至造成有些建筑物因水泥质量问题而倒塌。

在英国,与阿斯谱丁同一时代的另一位水泥研究天才是强生(I. C. Johnson)。他是英国天鹅谷怀特公司经理,专门“罗马水泥”和“英国水泥”。1845年,强生在实验中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煅烧到含有一定数量玻璃体的水泥烧块,经磨细后具有非常好的水硬性。另外还发现,在烧成物中含有石灰会使水泥硬化后开裂。根据这些意外的发现,强生确定了水泥制造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烧窑的温度必须高到足以使烧块含一定量玻璃体并呈黑绿色;第二是原料比例必须正确而固定,烧成物内部不能含过量石灰,水泥硬化后不能开裂。这些条件确保了“波特兰水泥”质量,解决了阿斯谱丁无法解决的质量不稳定问题。从此,现代水泥生产的基本参数已被发现。

1909年,强生98岁高龄时,向英国政府提出申诉,说他于1845年制成的水泥才是真正的“波特兰水泥”,阿斯谱丁并未做出质量稳定的水泥,不能称他为“波特兰水泥”的发明者。然而,英国政府没有同意强生的申诉,仍旧维持阿斯谱丁具有“波特兰水泥”专利权的决定。英国和德国的同行们对强生的工作有很高评价,认为他对“波特兰水泥”的发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18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各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向前,建筑胶凝材料的发展步伐也随之加快。西方国家在“罗马砂浆”的基础上,1756年发现水硬性石灰;1796年发明“罗马水泥”以及类似的天然水泥;1822年出现“英国水泥”;1824年英国政府发布第一个“波特兰水泥”专利。当代建筑“粮食”――“波特兰水泥”(硅酸盐水泥)就这样在西方徐徐诞生,同时踏上了不断改进的征途。

中国古代的建筑胶凝材料

中国建筑胶凝材料的发展有着自己的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白灰面”

早在公元前5000-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人用“白灰面”涂抹山洞、地穴的地面和四壁,使其变得光滑和坚硬。“白灰面”因呈白色粉末状而得名,它由天然姜石磨细而成。姜石是一种二氧化硅较高的石灰石块,常夹在黄土中,是黄土中的钙质结核。“白灰面”是至今被发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建树胶凝材料。

黄泥浆

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地穴建筑迅速向木结构建筑发展此时除继续用“白

灰面”抹地以外,开始采用黄泥浆砌筑土坯墙。在公元前403-221年的战国时代,出现用草拌黄泥浆筑墙,还用它在土墙上衬砌墙面砖。在中国建筑史上,“白灰面”很早就被淘汰,而黄泥浆和草拌黄泥浆作为胶凝材料则一直沿用到近代社会。

石灰

公元前7世纪的周朝出现了石灰,周朝的石灰是用大蛤的外壳烧制而成。蛤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将煅烧到碳酸气全部逸出即成石灰。《左传》中有记载:“成公二年(公元前635年)八月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灰”。蜃灰就是用蛤壳烧制而成的石灰材料,在周朝就已发现他具有良好的吸湿防潮性能和胶凝性能。在崇尚厚葬的古代,在墓葬中将蜃灰作为胶凝材料来修筑陵墓等。在明代《天工开物》一书中有“烧砺房法的图示”,这说明蜃灰的生产和使用,自周朝开始到明代仍未失传,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很长的时间。

到秦汉时代,除木结构建筑外,砖石结构建筑占重要地位。

砖石结构需要用优良性能的胶凝材料进行砌筑,这就促使石灰制造业迅速发展,纷纷采用各地都能采集到的石灰石烧制石灰,石灰生产点应运而生。那时,石灰的使用方法是先将石灰与水混合制成石灰浆体,然后用浆体砌筑条石、砖墙和砖石拱券以及粉刷墙面。在汉代,石灰的应用已很普遍,采用石灰砌筑的砖石结构能建造多层楼阁。

中国的万里长城修筑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17世纪,先后有20多个朝代主持或参与建造。秦、汉、明三个朝代修筑最长,在总长5万公里的长城中修筑了5000余公里。在这三个朝代,石灰胶凝材料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大量用于修建长城。所以,长城的许多地段,后人发现它是用石灰砌筑而成的。

明代《天工开物》一书中,详细记载了石灰的生产方法。清代《营造法原》一书中,则记载了石灰烧制工艺与石灰性能之间的关系。这些记载说明我国到明、清时代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石灰生产和使用知识。

三合土

在公元5世纪的中国南北朝时代,出现一种名叫“三合土”的建筑材料,它由石灰、黏土和细砂所组成。到明代,有石灰、陶粉和碎石组成的“三合土”。在清代,除石灰、黏土和细砂组成的“三合土”外,还有石灰、炉渣和砂子组成的“三合土”。清代《宫式石桥做法》一书中对“三合土”的配备作了说明:“灰土即石灰与黄土之混合,或谓三合土”;“灰土按四六掺合,石灰四成,黄土六成”。以现代人眼光看,“三合土”也就是以石灰与黄土或其他火山灰质材料作为胶凝材料,以细砂、碎石后炉渣作为填料的混凝土。“三合土”与罗马的三组分砂浆,即“罗马砂浆”有许多类似之处。

“三合土”自问世后一般用作地面、屋面、房基和地面垫层。“三合土”经夯实后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还有较好的防水性,在清代还将他用于夯筑水坝。

在欧洲大陆采用“罗马砂浆”的时候,遥远的东方古国――中国也在采用类似“罗马砂浆”的“三合土”,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历史巧合。

石灰掺有机物的胶凝材料

中国古代建筑胶凝材料发展中一个鲜明的特点是采用石灰掺有机物的胶凝材料,如“石灰-糯米”,“石灰-桐油”,“石灰-血料”,“石灰-白芨”,以及“石灰-糯米-明矾”等。另外,在使用“三合土”时,掺入糯米和血料等有机物。

据民间传说,秦代修筑长城中,采用糯米汁砌筑砖石。考古发现,南北朝时

期的河南邓县的画像砖墙是用含有淀粉的胶凝材料衬砌;河南登封县的少林寺,北宋宣和二年、明代弘治十二年和嘉靖四十年等不同时代的塔,在建造时都采用了掺有淀粉的石灰作胶凝材料。《宋会要》记载,公元1170年南宋乾道六年修筑和州城,“其城壁表里各用砖灰五层包砌,糯米粥调灰辅砌城面兼楼橹,委皆雄壮,经久坚固。”明代修筑的南京城是世界上最大的砖石城垣,以条石为基,上筑夯土,外砌巨砖,用石灰作胶凝材料,在重要部位则用石灰加糯米汁灌浆,城垣上部用桐油和土拌和结顶,非常坚固。采用桐油或糯米汁拌和明矾与石灰制成的胶凝材料,其粘结性非常好,常用于修补假山石,至今在古建筑修缮中仍在沿用。

用有机物拌和“三合土”作建筑物的工法,在史料中屡有所见。明代《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用以襄墓及贮水池则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二分,用糯米、羊桃藤汁和匀,经筑坚固,永不隳坏,名曰三合土”。在中国建筑史上看到,清康熙乾隆年间,北京卢沟桥南北岸,用糯米汁拌“三合土”建筑河堤数里,使北京南郊从此免去水患之害。在石桥建筑史中记载,用糯米和牛血拌“三合土”砌筑石桥,凝固后与花岗石一样坚固。糯米汁拌“三合土”的建筑物非常坚硬,还有韧性,用铁镐刨时会迸发出火星,有的甚至要用火药才能炸开。

中国历史悠久,在人类文明创造过程中有过辉煌成就,作出过重要贡献。英国著名科学家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保持这西方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那些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杂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中国古代建筑胶凝材料发展的过程是,从“白灰面”和黄泥浆起步,发展到石灰和“三合土”,进而发展到石灰掺有机物的胶凝材料。从这段历史进程可以得出与科学史学家李约瑟相似的结论,中国古代建筑胶凝材料有过自己辉煌的历史,在与西方古代建筑胶凝材料基本同步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广泛采用石灰与有机物相结合的胶凝材料而显得略高一筹。

然而,近几个世纪以来中国落后了,尤其是到清朝乾隆年间末期,即18世纪末期以后,科学技术与西方差距愈来愈大。中国古代建筑胶凝材料的发展,到达石灰掺有机物的胶凝材料阶段后就停止不前,未能在此基点上跨出一步。西方古代建筑胶凝材料则在“罗马砂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朝着现代水泥的方向不断提高,最终发明水泥。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四年级作文

创新精神指的是要具有能够运用各方面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供出新的方法、新的观点的思维和进行发明创造,还包括创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自己的文明方面不停的进行创新和发展,不知有多少前辈付出了他们的心血,把这个世界创造的这么先进和美好,从古至今,人类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古代的油灯,到逐渐发明电灯、电话、电脑、手机、汽车、飞机等等高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诸多的方便,让我们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无限便利,但同时也有不好的发明,比如从古代的冷兵器时代,到现代的热武器时代,人类为了自己的私欲,创造了这些本不该有的玩意儿,给人类也带来了诸多的伤害,从此可以看出,人类应该有选择性的进行发展创新。 谈到选择性的发展创新,我想讲一下我们引以为自豪的人类发明,那就是飞行器,说到飞行器,有两个人,不得不说,可能大家都知道,那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莱特兄弟本来是做自行车生意的,他们也了解自行车、马车、蒸汽车的速度,有些时候这些载具的速度还不够快,他们想,空中那么大的空间如果可以利用,人类出行该有多方便啊,莱特兄弟思维很开阔、灵活,他们决定制造空中的交通工具,兄弟俩一边开自行车店赚钱,一边还要学习研究航空知识,观察天上飞鸟飞行的方式,反反复复的设计飞行器图纸,经过了三年多的日日夜夜的研究实验和创新,终于,在1900年10月莱特兄弟造成了依靠风力做动力的滑翔型飞机,成功飞行了32米,在空中滑翔了12秒,他们的壮举给人类发展空间飞行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信心,随着社会的工业发展,世界的航空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根据莱特兄弟的发明创新方式,造出了更多的飞行器产品以供各行业使用,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就是完美的创新。 我们是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的未来,更是世界的未来,为了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建造的更加美好,我们应该在校园打好我们的知识基础,向伟大的科学家、创造者等前辈学习,用知识和智慧努力创新,为我们美好的社会文明发展做贡献。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物理学又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各个部分。按照物理学的历史发展又可以分为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两部分。近代物理是相对于经典物理而言的,泛指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基础的20世纪物理学。 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物理学的基础性、技术性、思想性使之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1.基础性 物理学是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直接应用于化学、生物、地理、气象等自然科学,大大加速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分化独立,甚至形成了新的独立学科或分支学科。如天体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地球物理学,流体力学、生物物理,物理化学、量子化学等等。使人们更全面地探索、认识自然界的规律。 物理学与数学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物理学不满足于定性地说明现象,或者简单地用文字记载事实,为了尽可能准确地从数量关系上去掌握物理规律,数学就成为物理学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又为数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物理学与天文学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它可以追溯到早期开普勒与牛顿对行星运动的研究。天文学提供了地球上实验室所不具备的极端条件,如高温、高压、高能粒子、强引力等,构成了检验物理学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因此,几乎所有的广义相对论的证据都来自天文观测。正电子和μ子都是首先在宇宙线研究中观测到的,为粒子物理学的创建做出了贡献。 物理学与化学本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化学中的原子论、分子论的发展为物理学中气体动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从而能够对物质的热学、力学、电学性质做出满意的解释;而物理学中量子理论的发展,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的建立又从本质上说明了各种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物理学在生物学发展中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命科学提供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如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扫描隧道显微镜等;二是为生命科学提供理论概念和方法。40年代,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开展了对肌红蛋白的X射线结构分析,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确定了DNA(脱氧核糖核酸)的晶体结构,揭示了遗传密码的本质,这是20世纪生物科学的最重大突破。分子生物学已经构成了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生物物理学显然也是大有可为的。 2.技术性 物理学几乎是一切工程科学的基础。物理学的成就直接发展了各种各样的工程技术,形成了今天门类齐全、多样的工业体系。今天的许多高新技术也仍然是以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这些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生产方

从女娲与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从女娲与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033131001 于建钊 摘要:中国和古希腊神话中的造人故事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是明显的。对中、希神话中的造人神祗的性别、形象、造人材料等方面进行比较。 关键字:造人神话性别形象造人材料 从小我就从儿童读物里读到了希腊神话,从神话中了解了许多神和他们的故事,宙斯、美狄丝、阿波罗、赫尔墨斯、雅典娜、阿佛洛狄忒、赫拉等神的形象和故事我都是耳熟能详,而所有希腊神话故事的第一章都是讲造福人类的普罗米修斯,而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女娲造人的故事。中国和古希腊神话中的造人故事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正如童年的经历会影响人的一生一样,作为人类童年时代产物的神话,经过一代一代的口耳相传,对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影响是无可估量的。这些反映该民族原始生活状态和原始信仰的古代神话,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真正根源。正如潘世东先生指出的那样“要认识和剖析一个民族以及这个民族文化的真正本性,神话是关键命脉所在”。[1]古代中国和希腊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两个源头,各自流传下了浩如烟海的神话传说故事。其中有很多有相似之处,但同时又带有各自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比如两种文化中都有神造人的故事:中国神话想象人是由女娲创造的,根据《风俗通》的记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希腊神话中则把造人的功绩归于普罗米修斯:“他(普罗米修斯)知道天神的种子埋藏在泥土里,便用泥土按天神的样子塑造了人类。他从各种动物心里摄取了善和恶,封闭在人的胸膛里……人类就这样诞生了。”[2]中华民族的创造者女娲居然是一位女性!像这样把一位女神当作中华民族的创造者和造福者来歌颂,在长久以来男尊女卑的中国社会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正确的解释恐怕要从女娲神话产生的年代上去找。女娲神话诞生的时间应该早在母系氏族时期,也只有当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年代,才有可能诞生这样对女性的赞歌。随着中国社会步入男权为主的时代,中国神话中动人的女性形象就越来越少。中国神话中反映出来这种女性社会地位的下降很大部分归咎于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业立国。犁田收获,都需要强壮的男丁才能更高效率地进行。由于体力上天生不足,妇女只好在家中养儿育女,纺纱织布,生活上和经济上都要仰仗男性,经济上的依附性进而造成了妇女社会地位的卑微。希腊文明属于人类文明的第三代,其神话产生的时间也晚于中国。具体反映在造人神话上,希腊神话中人类的创造者和造福者普罗米修斯就是一位男性,而他最先造出来的也只有男人,没有女人。只是到后来宙斯为了惩罚人类,令赫尔斯塔司造出潘多拉后,世界上才有了第一个真正的女性人类。而且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潘多拉是为了让人类受罪才被创造出来的。这些都是古希腊中扬男抑女思想的反映。但是随着希腊民族向海洋的进发,男子一连几星期甚至几个月出海捕鱼或跨海经商,回到陆地如果得不到妻子的照料和很好的休息,就无法继续生产劳动。久而久之,男性和女性间形成了一种缺一不可,相互依赖的关系,女子的社会地位又逐渐回升。反映在神话中,希腊十二位最重要的主神中,女性神祗就占了五位,

尔雅课物理与人类文明考试答案

从哲学上预言夸克能继续分的是下列哪位名人:() ?A、 罗素 ? ?B、 毛泽东 ? ?C、 康德 ? ?D、 黑格尔 ? 我的答案:B 2 乘坐多少倍光速的宇宙飞船航行,就可以实现“天上一天,地上一年”这个说法??A、 0.99996247 ? ?B、 0.9996247 ? ?C、

0.996247 ? ?D、 0.96247 ? 我的答案:A 3 引起原子核衰变,有轻子的相互作用是什么??A、 强作用力 ? ?B、 弱作用力 ? ?C、 正作用力 ? ?D、 反作用力 ? 我的答案:B 4 扩散方程最早是由谁发现并求解出来的?

约瑟夫 ? ?B、 赫兹 ? ?C、 特斯拉 ? ?D、 牛顿 ? 我的答案:D 5 扫瞄隧道显微镜的原理是:()?A、 以电子束为光源 ? ?B、 以可见光为光源 ? ?C、 利用针尖与基底之间的量子隧道电流?

利用针尖和基底之间极微弱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力 ? 我的答案:C 6 质子是有几个上夸克和几个下夸克构成的? ?A、 2、1 ? ?B、 1、1 ? ?C、 2、2 ? ?D、 1、2 ? 我的答案:A 7 伽利略的著名的打球小球的实验是在什么地方做的??A、 比萨斜塔

?B、 爱菲尔铁塔 ? ?C、 华盛顿塔 ? ?D、 拉索拉塔 ? 我的答案:A 8 人类有史以来记录到最亮的一颗星是在中国哪一个朝代记录的:()?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我的答案:B 9 宇宙尘埃转动的原因是:() ?A、 动量守恒 ? ?B、 能量守恒 ? ?C、 角动量守恒 ? ?D、 冲量守恒 ? 我的答案:C 10 在2008年,小柴昌俊因为什么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A、 质子寿命亿亿年以上 ? ?B、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试卷

物理与人类文明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根据经典力学原理,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是 a (a) 空间平移对称性 (b) 时间平移对称性 (c) 空间方向对称性 (d) 空间和时间对称性 2.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c (a)稳恒电场可以诱导稳恒磁场,稳恒磁场也可以诱导稳恒电场 (b)交变电场可以诱导稳恒磁场,交变磁场也可以诱导稳恒电场 (c) 交变电场可以诱导交变磁场,交变磁场也可以诱导交变电场 (d) 稳恒电场可以诱导交变磁场,稳恒磁场也可以诱导交变电场 3.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电磁辐射功率与电荷振动频率的 d 成正比。 (c)一次方 (b) 二次方 (c) 三次方 (d) 四次方 (d) 4.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当带电物体 ____b_________ 时可辐射电磁波。 (e)作匀速直线运动 (b) 作圆周运动 (c) 相对静止 (d) 作任何运动 5.两束光在相遇时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是它们的 d 。 (a) 频率不同, 振动方向不同 (b) 频率不同, 振动方向相同 (c) 频率相同, 振动方向不同 (d) 频率相同, 振动方向相同 6.按照光的波动学说,光的颜色取决于它的 a 。 (a) 波长 (b) 亮度 (c) 相干性 (d) 波粒二象性 7.全息照相的拍摄和再现原理是 b 。 (a) 干涉记录, 干涉再现 (b) 干涉记录, 衍射再现 (c) 衍射记录, 干涉再现 (d) 衍射记录, 衍射再现 8.根据瑞利散射定律,光在介质中的散射光强度与光波波长的 d 成反比。 (a) 一次方 (b) 二次方 (c) 三次方 (d) 四次方 9.根据热力学原理,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 b 。 (a)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物体的内能减小 (b) 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物体的内能增大 (c) 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物体的内能增大

辽宁省大连市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年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但是,站在全人类文明史的宏观角度来保护为一时一地的人们所拥有的文化成就,这本身就是一件矛盾的事情。当地民众往往希望摆脱传统的“包袱”,希望谋求本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这种要求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其中的得失和代价也许不是每一个人一开始就能清晰认识到的。有时候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抛弃的东西有何价值,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抛弃会在无意间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无可弥补的遗憾。因此,我们必须寻求一种途径以调和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 个人、群体和整个世界一样,对文化的追求都是多样的。当人类为了自身的健康发展而要求保护多样性文化的时候,生活在特定文化中的群体和个人,同样应该有对多样性生存方式的选择自由,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他们为了给世界保存一种生存方式,而将他们的生活封闭在固定的时空中,使他们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追求的牺牲品。否则,对文化传承者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我们如果缺乏必要的自省和自律的话,容观上就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或限制了特定群体或个人对文化多样性的自由选择。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一些技艺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舍弃了主体,那我们还能面对什么呢?在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它本身也是我们改进方法和理论的一个契机。只有当我们在工作中把非物质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也纳入到我们工作的视野中来,把他们的主体性、现实境遇和要求也切实地考虑进来的时候,我们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才可以说真正有了对人的关怀。这个人不仅是抽象的全民族、全人类,而且也是具象的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实实在在的人。只有兼备了这两种“人的关怀”之后,我们对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的立场才是完整的。 处理传统保护与现实追求之间的矛盾,并不是靠单纯的行政命令或法律裁决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传承者同行政部门、学术界、实业界等多方的平等对话,甚至可能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做出道义上的鼓励和财政上的支持。从局部的和短暂的利益来看,或许可能出现做出某种牺牲的一方;而从全局的和长远的利益来看,所有参与者乃至全人类世世代代都是受益者。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复习题

一填空选择复习题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3、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4、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 如果没有其它原因, 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 提出“地心说” 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 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大胆反驳地心说。 6、17世纪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8、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9、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10、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11、为纪念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创立100周年,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大会第58次会议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年”的决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学科的名字命名的年份。 12、宋末元初的赵友钦在《革象新书》的“小罅光景”中描写了一个大型光学实验,通过实验确认了光的直线行进的性质,定性地显示了像的明亮程度与光源强度之间的关系,并涉及光的照度和成像理论。他所采用的大型实验方法很有特色,是我国历史上记载的规模最大的科学实验。 13、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数学原理》这部经典著作中,从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出发,利用他所发明的微积分这一数学工具,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力学统一起来,创立了经典力学。 14、物理学家在十九世纪末建成了一座宏伟的科学大厦,但在物理学晴朗的天空里却出现了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 (1900年4月英国凯尔文勋爵语)。其中一朵是指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另一朵则与黑体辐射有关。正是这两朵乌云,不久便掀起了物理学上深刻的革命:一个导致相对论的建立,一个导致量子力学的诞生。 15、居里夫人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第一位两度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她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放射性(Radioactivity)”这个崭新的概念和术语,发现钋和镭两种放射性元素。 16、1928年狄拉克又把量子力学与狭义相对论结合起来,建立了狄拉克方程,创立了相对论性量子力学,并且预言了反粒子的存在。 17、 1942年12月2日,在费米的指挥下核反应堆平稳地运行了28分钟,人类完成了第一个链式反应。 18、 1946年底,中国物理学家钱三强与何泽慧在法国居里实验室发现了核裂变的三分裂现象,即裂变碎块有三块(其中之一往往是 粒子)。约里奥-居里认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他的实验室里的一个重要成就。他们因此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19 1961年夏,在王之江主持下,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诞生。这台激光器的研

浅谈物理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所起的作用

物 理 学 前 沿 论 文 任课教师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年月日

浅谈物理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所起的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发展最成熟、高度定量化的精密科学,又是具有方法论性质、被人们公认为最重要的基础科学。物理学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正如国际纯粹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第23届代表大会的决议《物理学对社会的重要性》指出的,物理学是一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未来的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探索自然,驱动技术,改善生活以及培养人才。 可以说,远到宇宙深处,近到咫尺之间,大到广袤苍穹,小到分子原子,都是物理学的研究范畴。它不仅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例如月亮为什么会绕着地球转?它还研究物体为什么会做那样的运动。即物理学还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还比如刚才的问题,现在我可以回答你,是因为地球对月球存在着引力。 用较为严谨的语言来说,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本质和运动规律,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的规律的科学。它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可以说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科学。我们学习物理呢?就要注重一个“理”字。 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物理学不仅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有完事的科学体系,而且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的实验方法和精密测试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学科,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翻开物理学的篇章,可以发现到处都跳动着美的音符,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创造。仅以统一性为例。当代物理学的发展,正朝着两个相反的研究方向延伸:最宏大的宇宙与最微小的粒子。令人感到惊讶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它们两者并非是分道扬镳、越走越远,反倒显示出不少殊途同归、相反相成的迹象。例如,粒子物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常被天体物理学家所借鉴,用来探寻宇宙早期演化的图象;反过来,宇宙物理学的研究也为粒子物理学家提供了丰实的信息与印证。于是,物理学中两个截然相反的分支,就这般奇妙地衔接在了一起——犹如一条怪蟒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在自然科学群体中,物理学处于基础和领导地位。进入21世纪的今天,物

智慧树知到《人类文明的源与流》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根据目前考古发现,世界上第一部法典是() A.《乌尔纳姆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法经》 答案 :《乌尔纳姆法典》 2、古巴比伦最著名的统治者是() A.阿卡德 B.汉谟拉比 C.居鲁士 D.尼布甲尼撒二世 答案 : 汉谟拉比 3、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时间是() A.570 年 B.610 年 C.622 年 D.631 年 答案: 631年 4、公元 830 年,阿拔斯王朝的()修建了智慧馆。 A.欧麦尔 B.阿布·阿拔斯

C.曼苏尔 D.马蒙 答案: 马蒙 5、亚历山大去世后,帝国被其三位部将一分为三,分别是()()() A. 帕提亚王朝 B. 托勒密王朝 C. 安提柯王朝 D. 塞琉古王国 答案 :托勒密王朝,安提柯王朝,塞琉古王国 6、以下著作属于阿拉伯学者所著的有() A. 《苏莱曼东游记》 B. 《黄金草原和珠玑宝藏》 C. 《印度志》 D. 《马可波罗游记》 答案 :《苏莱曼东游记》, 《黄金草原和珠玑宝藏》, 《印度志》 7、现代伊拉克历史上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战争,分别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两伊战争 C. 海湾战争 D. 伊拉克战争 答案 :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 8、古巴比伦人发明了数学史上第一条公式。

A.对 B.错 答案: 对 9、在古代历史上,亚述帝国是一个喜好征战和杀戮的国家。 A.对 B.错 答案: 对 10、亚历山大东征期间没有到达过印度。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 1、 世界第一长河所孕育的文明古国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答案 : 古代埃及 2、 四大文明古国中,位于北非的是() 。 A.古巴比伦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摘要: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物理,物理学的发展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产业革命,推动着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可以说社会的每一次巨大的进步都是在物理学 发展的基础上完成的.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巨大进步. 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理学更成为高新技术的基础. 物理学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乃至人类思维本身产生了愈来愈重要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物理学直接应用成果,和间接的应用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整个科学和技术以及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关键词:实验推动息息相关生产生活变革物质文明 一,什么是物理学 1,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物理学起始于伽俐略和牛顿的年代.(伽俐略:1564-1642年,活了78岁.牛顿, 1642-1727,85岁,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令人尊敬和热爱的科学. 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为什么火箭能将杨利伟乘坐的神州六号推上天呢?最后飞船为什么又能平稳地在太空遨游呢?这就是物理.还有,电视中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会令屏幕前的你流连忘返,开怀捧腹.那么,电视台的直播间的画面和音乐是怎么即时传过来的又是怎样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呢?这也是物理电子书籍,一盘小小的光碟,可以装得下很多的书,那么光碟又是怎样读出来的呢?这也是物理. 可以说,远到宇宙深处,近到咫尺之间,大到广袤苍穹,小到分子原子,都是物理学的研究范畴. 它不仅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例如月亮为什么会绕着地球转它还研究物体为什么会做那样的运动.即物理学还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用较为严谨的语言来说,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本质和运动规律,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的规律的科学.它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可以说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 2,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能不能自动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就要求我们要能过观察和实验,先提出假设,再经过积极的思考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也就是找出规律.然后呢,我们再用规律去应用于实际,在实际应用中检验规律的正确,并应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 观察思考 实验――假设――逻辑推理――结论(规律)――解决问题 探索――假设――推理――规律――应用于实际. 所以物理学是极富洞察力和想像力的科学. 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物理学不仅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有完事的科学体系,而且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的实验和精密测试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学科,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

人类文明的涵义和基本结构

人类文明的涵义和基本结构 摘要:文明是指通过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过程和状态。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文明不断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正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需要,构成文明发展的三个基本内容: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关键词:文明涵义动力结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报告明确地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道,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目标,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序言中也增加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和国家根本大法中把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作了如此明确的肯定,反映了党和人民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更加成熟和完善,也必将成为今后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为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更好地理解和贯彻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有必要对人类文明的涵义和基本结构进行认真的研究有一个正确的把握。一、文明的涵义关于文明的涵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德国学者诺贝特?埃利亚斯在

其《文明的进程》一书中指出:“‘文明’这一概念所涉及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它既可以指居住状况或男女共同生活的方式,也可以指法律惩处或食品烹调;仔细观察的话,几乎每一件事都是以‘文明’或‘不文明’的方式进行的。所以,要用几句话囊括‘文明’所有的含义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认为,就西方国家来说,“这一概念表现了西方国家的自我意识,或者也可以说成是民族的自我意识。它包括了西方社会自认为在最近两三百年内所取得的一切成就,由于这些成就,他们超越了前人或同时还尚处‘原始’阶段的人们。西方社会正是通过这样的概念来表达他们自身的特点以及那些他们引以为自豪的东西,他们的技术水准,他们的礼仪规范,他们的科学知识和世界观的发展等等。”在中国,文明概念出现的非常早。早在《易经?乾卦》中就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的说法。《尚书?舜典》中也有“浚哲文明”的说法,孔颖达将之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在人类未出现之前,自然界本来就是有文也有明的:地上高山大川就是经天纬地之文,天上红日皓月就是照临四方之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明固然不是指的自然文明,但是人类的文明一词显然是受到自然文明的启发借鉴而来的。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文明概念也有多种表述,而通常是在三种意义上加以使用的。第一种是在时间界限意义上的文明,它指人类社

尔雅网络课前进中的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答案2016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 单选题开始 1 设一钢尺一端被固定在一可光滑旋转的铰链上,一个钢球撞击钢尺的另一端,在此过程中,满足什么守恒?() 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2 在经典物理中什么能分别体现物质的分离性和连续性?() 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3 为什么没有“摩擦力势能”这个概念?()

0.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4 谁发现宇宙在膨胀?() 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5 化学反应的能量在()量级。() 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6 如果把一个微观探针尖端朝下立在一个势阱里,根据量子力学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发生?() 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7 现代物理认为,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那么让同带正电或带中性的核子组合成稳定的核结构的是下列哪种相互作用?() 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8

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力学统计诠释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 0.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9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谁的著作?() 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10 以下哪个实验室目标之一是探测暗物质?() 1.0分 A、? B、? C、? D、?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简介和教学大纲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简介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1K0120 课程名称:物理学与人类文明(Physics and human civilization) 学分:2 周学时: 2 面向对象:全校本科生 预修课程要求:无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 本课程着重介绍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及其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内容包括经典物理学、量子力学、相对论、物质结构、现代宇宙学、非线性物理学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现代高科技的重大突破;同时还结合当代大学生实际,对科学发展的规律、哲学观念、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等进行较为开放但又不失其严谨性的阐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英文简介 The course is designed for all undergraduates in Zhejiang University. The basic concepts and main achievements of physics will be introduced. The contents include classical physics, quantum physics, relativity, particle physics, cosmology, nonlinear physics, philosophical view,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the methods us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his is a physics course without complex mathematics.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本课程用尽可能少的数学语言(限于初等数学)和尽可能多的实际例子,着重介绍几百年来,特别是二十世纪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及其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力求将物理学中奥妙无穷的现象和规律与其深层的哲学意义结合起来,以缩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鸿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现代科学的基础(包括经典物理学、量子物理学、相对论、非线性物理学、现代宇宙学等)有初步的了解;通过具体实例和小班研讨,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规律、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和推演等理性思维能力,应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介绍在人类长期科学实践活动中所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可测量目标 1) 对现代科学的基础(包括经典物理学、量子物理学、相对论、非线性物理学、现代宇宙学等)有初步的了解。

爱的传递 传承人类文明(演讲稿)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歌颂老师。我们歌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爱心的大使”,歌颂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歌颂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们为什么歌颂呢?因为伟大所以才歌颂。为什么伟大呢?我想一种职业和一些人之所以能称得上伟大,无外乎他们对人类具有特殊的贡献,无外乎他们付出了无私的爱。 那么,老师的贡献在哪里呢?老师做了什么样的称得上伟大的贡献呢?我们说,老师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它传承了人类的文明。大家都知道人类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类生命得以延续那是因为自然赋予了我们繁衍的能力。而和延续生命同样重要的是文明的传承。那么,像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样灿烂的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继承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教育,靠的是老师!大家不要以为文明只要通过文字,通过笔和纸记录下来了就能延续了,不是的!大家不相信可以看看已成为人类文明历史的三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他们留下的有的是文字、有的是图书,你去埃及金字塔看看,到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但是为什么现在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会看着墙壁上布满的文字发呆呢?为什么这三大文明古国都没有能够把自己的文明完整地延续下来呢?朋友们,道理很简单!因为没有懂得的人去教那几个所谓的考古学家,因为这三个国家由于各种原因教育出了点问题。那么,为什么另一大文明古国中国却能不间断的延续自己的文明呢?亲爱的朋友们,道理同样很简单!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那可是全世界出了名的:古有八股文,今有3+1,虽然过分了点,但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文明确实是要靠教育和老师来延续的。或者更准确的说,文明靠的是这个社会中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群体来传延的。大家说,老师承担了人类文明的传延,老师伟大不伟大?当然伟大!古

前进中的物理学与人类文明2017期末考试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无限长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为()。(I 是电流强度,r 是到电流心的距离,u 是磁常数)(1.0 分)
1.0 分
?
A、
u 乘 r 除以 I
?
B、
u 乘 I 除以周长
?
C、
u乘I
?
D、
u 乘 I 再乘周长的一半
我的答案:B
2
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力学统计诠释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1.0 分)
1.0 分
?
A、
波尔
?
B、
波恩

?
C、
波色
?
D、
玻尔兹曼
我的答案:B
3
热力学概率与熵的关系是()。 (设熵为 S,热力学概率为 v,k 为波尔兹曼常数) (1.0 分)
1.0 分
?
A、
熵等于 k 和 v 的对数乘积
?
B、
熵等于 k 和 v 的乘积
?
C、
熵等于 k 平方和 v 的乘积
?
D、
熵等于 k 和 v 的对数平方的乘积
我的答案:A
4
焦耳证明了热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从而否定了()。(1.0 分)
1.0 分
?
A、

经典力学
?
B、
光的波动性
?
C、
相对论
?
D、
热质说
我的答案:D
5
刚体有几个自由度?()(1.0 分)
1.0 分
?
A、
2
?
B、
3
?
C、
6
?
D、
9
我的答案:C
6

前进中的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李学潜考试答案

前进中的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李学潜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 以下哪个不是人类现在主要研究高能物理的实验()分 托里拆利实验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2 中微子会参与下列哪种相互作用过程() 分 A、 ”?一 - ■—…"■—■…一■ = "U>iM4 —a] ----------- ? UM 7、ILUBM "‘--- —” ■"?一” ■—…■一. ? ?…” - -- —■ ? ■■一—" ? ' 电磁相互作用 B、 强相互作用 C、

外有斥力相互作用 D、 相对论效应 fc”..“■ —.?vrw_”ryrfc—ruvu —nu .*nr“ (v) “n'Bk-.m&—.rerr—rwrrrm—imb” —anr”*rr;.i;“mr..; “fflh..HVi.rvr■■一.rm— _■ m—nvr —arrr..:_iim. — B、 I-■■ ■ ■■■■■■wn 11 ■^■I II LMM III ■■■■ II II IMB I IIMB^I II MB :■■■>■■. IHM ■% VILI LmiBIB, ■'■■■I WTI I ■ W1 I 11 r Mn II MSB II 1BB1 II UIBB 1 11 MBBII IIMmi I ?■ 1 ■ ■■ Ul Cl ■ ■ ■ ■■ ■ I H ■ ■ ■ ^ m Lil ■■■ II r■■■■ I ■■■ II W?II III MBB II ■■■ II ■■■ 11 IMS ■ ■ I ■ MSI ■ ■ (Ml ■ ■ ■ tB IT! ■ ■ B ■ SI M ■ ■ I mi ■ ■ I :Bi ■ II ■■■ I 11 Ml ■ II tMBB II I ■ iM 引力作用 HT■ ■ ■ an■ ■ ^HSB■ ■ r^a-■ ■ ri^v■ ■ ■■ ■ rrMEi■ rinvinrn is ■ rrnsnnn wnrr ■ uwvr ■ ■ unn■ i^an■ ■■ ■ ■ mn■ ■ r^mm-■ ir?■ ■ rrBKi ■ rm*irrrn is HTT iu nnumv■ uwrr ■ ■im-inr^Mi m^airmvirrra uarrnnrm>aHTr uanrr ■iKRnm^nvii^HT■■■ aval m c、 磁场被电荷吸收 ?nTbirim_iTinir j*rv???rt?ha "inrnha.nrnr—mrr ?—rminininii? a*Tir ?^imh??iTVdB D、 wai uiMMiiMaaiiHM IIMM I[pH m■口MI■■■miinaiHii ■■ IIMM iiiMagii^Miiiwa IIJIMH uiiiMKiiiMa II iiMaa|i||HBaii|Mr■■;■■■ mi i rM■ nrMHimMii aM II^M |HI^^||HMIIIHH“!paqnniagniBiiiiqinafBMi n iam “i nm!:i MM |;M 电荷改变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4 对于NaCI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 A、 他们的成键动力学不可理解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了解古代埃及国家名称和统一时间,金字塔是埃及国王的陵墓。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奴隶制小国,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与实质,以及印度种姓制度,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 1.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人民运用智慧和力量创造出的世界古代一大奇迹,从而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还有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 3.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世界上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体现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 难点:学生刚接触学习世界也对地理方位、人名、地名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的分析。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讲述的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位于北非和亚洲西部是古埃及和新月沃地的有关国家,了解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加深对世界古代奴隶制文明的理解很有帮助。而且本课的可读性很强,建议多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来突出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多留给同学们自己动手的时

物理与人类文明——期末考试答案

物理与人类文明 经典物理学(一) 1 宇宙尘埃转动的原因是:() A、动量守恒 B、能量守恒 C、角动量守恒 D、冲量守恒 正确答案:C 2 原子对应的尺度是:() A、10-7米 B、10-8米 C、10-9米 D、10-10米 正确答案:D 3 物理学研究的最远的距离是:() A、哈勃半径 B、银河系半径 C、星系团半径 D、超星系团半径

正确答案:A 4 物理学研究的空间尺度最小的距离是多少? A、一毫米 B、一纳米 C、小于十的负十七方米 D、十的负十次方米 正确答案:C 5 从时间方面来看,物理学研究的时间尺度距离最远的是久? A、一万年 B、十的十八次方秒 C、一亿年 D、二亿年 正确答案:B 6 物理学研究的空间尺度最远的距离是多少? A、一千万米 B、一光年 C、10万光年 D、十的二十七次方米 正确答案:D

7 月球含量很多而地球上稀缺的资源是什么? A、氦2 B、氢2 C、氦3 D、氧16 正确答案:C 8 人类的文明已经有上百万年时间了。 正确答案:× 9 按照现代物理学对宇宙的解释,宇宙的边缘没有空间,但是有时间。正确答案:× 10 在哈勃半径之外的地方没有物质,没有时间,没有空间。 正确答案:√ 11 恒星的爆炸声音传播不到地球是因为这些星球的爆炸不会产生声音。正确答案:×

经典物理学(二) 1 牛顿力学适用的范围是:() A、低速 B、宏观 C、弱引力场 D、A,B和C 正确答案:D 2 中国古代的天指的是:() A、整个宇宙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地月系 正确答案:B 3 在研究单摆问题时,物理学家往往只考虑哪一项的引力:() A、摆锤和月球的引力 B、摆锤和地球的引力 C、摆锤和太阳的引力 D、摆锤和火星的引力

物理与人类文明 复习试卷

1、简述伽利略开创的科学研究方法 2、表述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 3、列举你所知道的电磁波及它们所属的波长范围 4、简述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学术风格 5、什么是光的干涉?什么是相干条件? 6、什么是光的衍射? 7、简述普郎克量子学说,爱因斯坦光子学说,德布 罗意波粒二象性学说 8、对量子力学与经典物理学作一比较 9、超导体处于超导态时有什么特征? 10、激光有什么特性? 11、什么叫P-N结? 12、什么叫介观?纳米材料的定义和种类是什么?一·选择题: 1.根据经典力学原理,动量(能量)守恒的根本原因是。 (a) 空间平移对称性(b) 时间平移对称性 (c) 空间方向对称性(d) 空间和时间对称性 2.电子双缝干涉实验证明了。 (a) 电子的直径小于10-17米(b) 电子具有粒子性 (c) 电子具有波动性(d) 电子带负电荷 (a)大量电子的相互作用才表现为波动性 (b) 电子与双缝相互作用时才表现为波动性 (c)单颗电子就具有波动性 (d) 电子在干涉时才具有波动性 3.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认为:某一微观粒子的动量p和寿命t(能量E和坐标x) (a)能被同时精确测量, 但不能被单独精确测量 (b) 不能被同时精确测量, 但能被单独精确测量

(c) 既能被同时精确测量, 也能被单独精确测量 (d) 既不能被同时精确测量, 也不能被单独精确测量 4.根据热力学原理,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 (a)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物体的内能减小 (b) 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物体的内能增大 (c) 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物体的内能增大 (d) 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物体的内能减小 5.量子力学认为: 具有波动性。 (a) 较小的微观粒子(b) 较大的微观粒子 (c) 带电的微观粒子(d) 所有微观粒子 (a) 具有连续的轨道和连续的能量(b) 是一种经典的波动 (c) 具有分裂的轨道和连续的能量(d) 是一种物质几率波 6.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当带电物体_____________ 时可辐射电磁波。 (a)作匀速直线运动(b) 作圆周运动 (c) 相对静止(d) 作任何运动 (b)稳恒电场可以诱导稳恒磁场,稳恒磁场也可以诱导稳恒电场 (c)交变电场可以诱导稳恒磁场,交变磁场也可以诱导稳恒电场 (c) 交变电场可以诱导交变磁场,交变磁场也可以诱导交变电场 (d) 稳恒电场可以诱导交变磁场,稳恒磁场也可以诱导交变电场 7.两束光在相遇时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是它们的。 (a) 频率不同, 振动方向不同(b) 频率不同, 振动方向相同 (c) 频率相同, 振动方向不同(d) 频率相同, 振动方向相同 8.根据德布罗意波粒二象性假说,当微观粒子的能量减小时,其。 (a)波长变长(b) 波长变短 (c) 波长不变(d) 波长不稳定 根据德布罗意假说,具有波粒二象性。 (a) 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b) 很小的微观粒子 (c) 带大量电荷的微观粒子(d) 所有微观粒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