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3人类文明的引擎答案

7.3人类文明的引擎答案

7.3人类文明的引擎答案
7.3人类文明的引擎答案

专题七第三节人类文明的引擎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

1、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2、理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结果。

★【自主学习】

1、英国从棉纺织业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2、“万能的原动力”指的是瓦特改良蒸汽机,从此人类历史跨进“蒸汽时代”

3、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交通工具的改进是汽船和蒸汽机车

4、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机械制造业的诞生。

5、科学成技术结合的典范主要是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主要表现在电力的发明与应用、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化学工业的建立几个方面。

★【精致讲解】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及标志性事件

18世纪下半叶珍妮纺纱机的出现到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一)棉纺织技术的创新

1、发明

2、意义: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英国棉纺织业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背景材料】(用于导课)

“1784年的一天英国的国王前来参观瓦特和他的合伙人博尔顿的工厂,当国王问他们正在忙什么时,他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种商品到底是什么时,博尔顿回答道:“是力量,陛下。”

——《大国崛起》

同学们,博尔顿所说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动力

★【知识检测】

1. 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出现于

A.棉纺织业

B.毛纺织业

C.交通运输业

D. 采矿业

2. 造成英国全国性的纱荒的发明是

A. 飞梭

B.“珍妮机”

C. “骡机”

D. 水力织布机

3、下列纺织工具中,用来纺纱的是

①飞梭②珍妮机③水力纺纱机④骡机

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备课组第1 页共5 页上课时间:2011 年月日星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思考: 同学们根据所学地理经济学知识, 分析工厂利用河流里的水力作为动力,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交通不便,而且远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二)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

1、原因

1)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2)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技术的突破

1)法国的工程师巴本发明的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2)法国的纽可门与人合作制造出第一台真正算得上是动力机的大气活塞式蒸汽机

3)英国人瓦特完成了蒸汽机的改良

3、意义

1)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和“万能的原动力”

2)促进了工厂的建立,人类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3)有力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三)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

1、原因

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2、发明

1)1803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2)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逊研制了蒸汽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四)机械制造业的诞生

1、原因

蒸汽机的出现和传动结构的改进,使生产部门对车床需求的数量和种类激增,手工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需要。

2、历程

1)1794年(英)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的车床。

2)19世纪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

3、意义

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5、使工业生产冲破自然条件限制,大大加速了工业革命进程的重要发明是

A.珍妮纺纱机B.骡机C.改良后的蒸汽机D.蒸汽机车

6、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首先突破于

A. 英国

B.法国

C. 美国

D. 德国

7、下列机器由美国人首先发明的是

A. 水力织布机

B. 改良蒸汽机

C. 汽船

D. 蒸汽机车

8、近代技术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 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C. 生产高速增长取代缓慢增长

D.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9、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发明是

A、电动机

B、火车机车

C、蒸汽机

D、汽船

10、用煤作燃料的蒸汽机是否能完全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呢?它有没有存在哪些弊端?

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备课组第2 页共5 页上课时间:2011 年月日星期: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二)电力的发明和使用

1、原因

⑴1831年(英)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原理

⑵1838年(俄)雅可比制成实用电动机

⑶1867年(德)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⑷1873年(比)格拉姆制成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⑸1882年(美)爱迪生创建第一个发电站

2、影响:

推动电力工业和电气设备工业的迅速发展

(三)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1、发明:

⑴18世纪80年代前期,(德)卡尔〃本茨、戴姆勒各自制成汽油内燃机。

⑵1887年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

2、影响:

⑴推动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

⑵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四)化学工业的建立

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背景材料】

一个错误拉开电气时代序幕

1873年,47岁的格拉姆满怀希望来到维也纳参展。在一次布展的时候,也许是过于激动、也许是犯了大老粗的毛病,他竟然接错了线,把别的发电机发的电,接在自己发电机的电流输出端。这时,他惊奇地发现,第一台发电机发出的电流进入第二台发电机电枢线圈里,使得这台发电机迅速转动起来——发电机变成了电动机。

在场的工程师、发明家们欣喜若狂,在他们面前的就是梦寐以求的廉价电能!此时此刻,即是维也纳世博会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时刻。大胡子的格拉姆成为当之无愧的维也纳主角,他的身份瞬间成为“大发明家”,并被后世誉为“电动机之父”。他的环状电枢自激直流发电机被证明性能优良,得以大规模生产使用。经后来工程师改良,电动机得以应用,即是后人所称的“马达”。

陈列在英国伦敦科学博物

馆内的瓦特制成的第一台

蒸汽机,其许多主体部件

都是用木头制造的

这是19世纪英国一个欣欣

向荣的新兴工业城市,它曾

经是宁静的农村,但蒸汽机

和工厂的出现,使它变得浓

烟蔽日,臭水横流。

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备课组第3 页共5 页上课时间:2011 年月日星期:

之九十九的汗水。

在以电力、交通、通讯、化工等几个行业同时发生,主要在重工业部门展开,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为猛烈。

★【知识体系】

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备课组第5 页共5 页上课时间:2011 年月日星期: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物理学又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各个部分。按照物理学的历史发展又可以分为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两部分。近代物理是相对于经典物理而言的,泛指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基础的20世纪物理学。 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物理学的基础性、技术性、思想性使之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1.基础性 物理学是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直接应用于化学、生物、地理、气象等自然科学,大大加速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分化独立,甚至形成了新的独立学科或分支学科。如天体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地球物理学,流体力学、生物物理,物理化学、量子化学等等。使人们更全面地探索、认识自然界的规律。 物理学与数学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物理学不满足于定性地说明现象,或者简单地用文字记载事实,为了尽可能准确地从数量关系上去掌握物理规律,数学就成为物理学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又为数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物理学与天文学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它可以追溯到早期开普勒与牛顿对行星运动的研究。天文学提供了地球上实验室所不具备的极端条件,如高温、高压、高能粒子、强引力等,构成了检验物理学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因此,几乎所有的广义相对论的证据都来自天文观测。正电子和μ子都是首先在宇宙线研究中观测到的,为粒子物理学的创建做出了贡献。 物理学与化学本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化学中的原子论、分子论的发展为物理学中气体动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从而能够对物质的热学、力学、电学性质做出满意的解释;而物理学中量子理论的发展,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的建立又从本质上说明了各种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物理学在生物学发展中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命科学提供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如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扫描隧道显微镜等;二是为生命科学提供理论概念和方法。40年代,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开展了对肌红蛋白的X射线结构分析,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确定了DNA(脱氧核糖核酸)的晶体结构,揭示了遗传密码的本质,这是20世纪生物科学的最重大突破。分子生物学已经构成了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生物物理学显然也是大有可为的。 2.技术性 物理学几乎是一切工程科学的基础。物理学的成就直接发展了各种各样的工程技术,形成了今天门类齐全、多样的工业体系。今天的许多高新技术也仍然是以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这些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生产方

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可持续发展思想其基本内涵是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保证人类的世代繁荣。三十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要想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遵循自然和谐原则和社会公平的原则,最终达到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和谐。 关键字:生态平衡、和谐、生态环境 一、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彻底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摈弃旧的观念,改变一些政府官员惟GDP增长论英雄的观念。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更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需要我们环保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用好这一制度,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使国家保护环境的意志在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体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可持续发展新思想的产生 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人类片面追求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又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地球的负荷能力,从而导致了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过度消耗等一系列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极大地威胁了人类的继续生存和发展。为此,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提出了“人类要生存,地球要拯救,环境与发展必须协调”的口号。从此,可持续发展思想升华为一种发展战略。其基本内涵是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保证人类的世代繁荣。三十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要想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遵循自然和谐原则和社会公平的原则,最终达到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和谐。 三、资源环境与人类的矛盾 资源环境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范畴,包括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石油,煤,化石燃料,木材,森林,水,空气,土地,金属和稀土金属,各种动植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 从古代到工业革命以前,虽然我们人类一直在改变环境使他为我们人类服务,不过那些没有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环境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复作用还原,19世纪中期以后人的开发力度加大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致使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受到环境的报复,近几年的地震、海啸、火山、洪

人类学史复习提纲

人类学史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人类学-是自然史的分支,是研究人类和人类种族的学问"。更简明地说,人类学可以称为"人的科学"。它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自然人,第二部分研究人与人的关系,换句话来说,是研究社会人的科学。 人类学可以划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人类学的观点一般以英、美两国和其他英语国家的学者为代表,他们认为人类学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其研究领域应包括人类的体质、心理、文化、社会、语言、民族、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庞杂。在他们那里,传统上习惯于将人类学划分为两大部分,即研究人类自身体质特征的体质人类学和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特征的文化人类学。狭义人类学是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如德国、法国和俄国,人类学一词传统上却仅指体质人类学,日本的一些人类学研究机构也仅限于研究人类的体质。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他们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人类学"这一概念,认为人类学是专门研究人类体质的学问,同时也包括对人类的近亲---灵长类动物的研究。 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生于公元前384年,死于公元前322年。他不仅是用"人类学"这个名词的第一个权威,而且在上古时期,对于人的研究在亚里斯多德那里达到了顶点。他奠定了动物学的基础,创立了"生物阶梯"的思想。按照他的这一思想,一系列生物体的地位逐渐升高,呈阶梯状排列。亚里斯多德是绝对没有进化论思想的,但是他提出的生物以阶梯形式排列的原则对于后来18世纪进化论学说的发展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亚里斯多德在确定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的问题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他的著作中存在着许多涉及人与动物之间形态特征差异方面的论点。但是在对人手作用的评价上,他认为人之所以有手是由于智慧所致,从而明显地表现出其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3、"地方性的知识"-这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格尔兹提出的一个概念。他写了一本叫做《地方性知识》的书。这种"地方性知识",以区别于其它知识形态,特别是实证论者假定的"普遍性"知识形态。在格尔兹看来,知识的性质是地方性的、多元的,因为人们生活所凭借的符号系统是特定的、地方化的、分殊性的,借助这些符号系统的作用,意义结构才得以形成、沟通、设定、共享、修正和再生。这个系统的作用,是甄别日常行为的意义和类别,地方性知识力图维持这些特定的意义系统,并根据它去组织行动。 4、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体质变化的一门科学,包括研究过去和现代人体的一切发展和变异 5、赫胥黎-达尔文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是一位杰出的英国博物学家,他在动物学、比较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学的许多领域都具有很深的造诣。他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达尔文关于类人猿接近于人类的正确判断,并且重点探讨了人类在动物界中的位置问题,在实践中发展了达尔文主义。赫胥黎在人类起源认识史上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论"的观点,向宗教神学提出勇敢的挑战。 6、新达尔文主义学派-以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和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等人为代表的学派。该学派的学者提出了种质选择论,强调对遗传变异的选择作用,因而是对达尔文选择原理的一个重要的说明。达尔文主张生物的渐变进化,而新达尔文主义者在广泛的实验中发现了自然界中的另一种进化方式---骤变进化。这一概念的引入,对达尔文进化论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另外,该学派还创立了基因论,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生物遗传变异的机制,使进化论研究有可能深入到细胞实验的层次。但是,由于新达尔文主义是在个体水平上研究生物进化的,而实际上进化是群体范畴的问题,因此,该学派在解释生物进化时,在总体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尔雅课物理与人类文明考试答案

从哲学上预言夸克能继续分的是下列哪位名人:() ?A、 罗素 ? ?B、 毛泽东 ? ?C、 康德 ? ?D、 黑格尔 ? 我的答案:B 2 乘坐多少倍光速的宇宙飞船航行,就可以实现“天上一天,地上一年”这个说法??A、 0.99996247 ? ?B、 0.9996247 ? ?C、

0.996247 ? ?D、 0.96247 ? 我的答案:A 3 引起原子核衰变,有轻子的相互作用是什么??A、 强作用力 ? ?B、 弱作用力 ? ?C、 正作用力 ? ?D、 反作用力 ? 我的答案:B 4 扩散方程最早是由谁发现并求解出来的?

约瑟夫 ? ?B、 赫兹 ? ?C、 特斯拉 ? ?D、 牛顿 ? 我的答案:D 5 扫瞄隧道显微镜的原理是:()?A、 以电子束为光源 ? ?B、 以可见光为光源 ? ?C、 利用针尖与基底之间的量子隧道电流?

利用针尖和基底之间极微弱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力 ? 我的答案:C 6 质子是有几个上夸克和几个下夸克构成的? ?A、 2、1 ? ?B、 1、1 ? ?C、 2、2 ? ?D、 1、2 ? 我的答案:A 7 伽利略的著名的打球小球的实验是在什么地方做的??A、 比萨斜塔

?B、 爱菲尔铁塔 ? ?C、 华盛顿塔 ? ?D、 拉索拉塔 ? 我的答案:A 8 人类有史以来记录到最亮的一颗星是在中国哪一个朝代记录的:()?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我的答案:B 9 宇宙尘埃转动的原因是:() ?A、 动量守恒 ? ?B、 能量守恒 ? ?C、 角动量守恒 ? ?D、 冲量守恒 ? 我的答案:C 10 在2008年,小柴昌俊因为什么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A、 质子寿命亿亿年以上 ? ?B、

智慧树知到《人类与生态文明》见面课答案

见面课:文化与环境 1、在地球生物中,人类是成功的物种。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对于现代人,没有文化也可以,只是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3、早期人类的生态系统中的位置是。 A.食物链的低级阶段 B.食物链的中级阶段 C.食物链的高级阶段 D.食肉动物 正确答案:食物链的低级阶段 4、现代人类的特征是。 A.更大的脑容量 B.更聪明 C.更有文化 D.会思考 正确答案:更有文化 5、早期人类(没有文化阶段)的主要食物可能包括。

A.野果 B.植物块根 C.骨头 D.鱼 正确答案:野果; 植物块根 6、文化对于现代人类的意义包括。 A.可在不同环境中生活 B.提高与其他生物的竞争力 C.有了毁灭地球的能力 D.改变了适应环境的形式 正确答案:可在不同环境中生活; 提高与其他生物的竞争力; 改变了适应环境的形式 见面课:文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1、为了保护地球,每个人都必须要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现代人类的生存不需要适应环境。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3、工业化打破了地球系统原有的平衡,最重要的原因是 A.产生了污染 B.消耗化石燃料 C.将人类个体对资源的需求无限化 D.污染水源 正确答案:将人类个体对资源的需求无限化 4、与其它生物不同现代人类与环境的新型生态关系主要特点是 A.影响环境 B.改造环境符合自己耐受 C.适应环境 D.保护环境 正确答案:改造环境符合自己耐受 5、人类完整的学习过程应该包括 A.学习知识 B.应用知识 C.对知识有新的看法 D.阐述自己的新看法 正确答案:学习知识; 应用知识; 对知识有新的看法; 阐述自己的新看法

人类学10大理论

杜尔克姆 尔干 杜尔凯姆 文化人类学10大理论流派 ●第一节古典进化论 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理论学派,成熟标志是泰勒的《原始社会》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问世。 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一、产生背景 1、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成立 2、殖民贸易的促进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蓬勃发展,殖民贸易和殖民地统治达到空前的程度。 除殖民贸易和殖民统治官员的需要这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之外,殖民当局的官员和传教士将他们在当地所见所闻报导给国内,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因此,学者研究的方向也为之一变,转向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民族文化风俗的人类学研究。 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根源,是19世纪进化理论的提出。达尔文首次详细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机制,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物种起源》一书概括了达尔文的主要思想,即物种不是永远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性起着重要作用;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不利的变异淘汰掉,从而使自己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并生存下来。 第一个建立社会进化理论的是斯宾塞。在一切进化理论中,斯宾塞最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问题。他第一次使用进化这个词是在1850年;1857年斯宾塞描述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过程;1862年,斯宾塞给出了进化的明确定义:“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从不确定、不连贯、同质向确定、连贯、异质的的变化。”斯宾塞进化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将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视为本质相同的事物。 二、泰勒的文化人类学理论 1、生平与著述 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自学成才,1871年出版《原始文化》而驰名世界。 泰勒是第一个从科学意义上给文化下定义的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2、泰勒的进化论观点 所有研究社会与文化的进化论各有特点,但在以下三个问题 上基本持相同看法,这就是: 第一,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来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 第二,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目前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实际上代表这条路线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快慢的差别。 第三,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泰勒主张,一方面,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整个自然

浅谈物理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所起的作用

物 理 学 前 沿 论 文 任课教师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年月日

浅谈物理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所起的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发展最成熟、高度定量化的精密科学,又是具有方法论性质、被人们公认为最重要的基础科学。物理学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正如国际纯粹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第23届代表大会的决议《物理学对社会的重要性》指出的,物理学是一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未来的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探索自然,驱动技术,改善生活以及培养人才。 可以说,远到宇宙深处,近到咫尺之间,大到广袤苍穹,小到分子原子,都是物理学的研究范畴。它不仅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例如月亮为什么会绕着地球转?它还研究物体为什么会做那样的运动。即物理学还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还比如刚才的问题,现在我可以回答你,是因为地球对月球存在着引力。 用较为严谨的语言来说,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本质和运动规律,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的规律的科学。它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可以说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科学。我们学习物理呢?就要注重一个“理”字。 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物理学不仅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有完事的科学体系,而且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的实验方法和精密测试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学科,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翻开物理学的篇章,可以发现到处都跳动着美的音符,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创造。仅以统一性为例。当代物理学的发展,正朝着两个相反的研究方向延伸:最宏大的宇宙与最微小的粒子。令人感到惊讶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它们两者并非是分道扬镳、越走越远,反倒显示出不少殊途同归、相反相成的迹象。例如,粒子物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常被天体物理学家所借鉴,用来探寻宇宙早期演化的图象;反过来,宇宙物理学的研究也为粒子物理学家提供了丰实的信息与印证。于是,物理学中两个截然相反的分支,就这般奇妙地衔接在了一起——犹如一条怪蟒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在自然科学群体中,物理学处于基础和领导地位。进入21世纪的今天,物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谈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谈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谈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要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文明作为反映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是标志人类社会开化状态与进步状态的范畴,也标志着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发展变化。人类社会的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时代。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与自然之间的角色与地位是随着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水平及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的。 原始文明大约经历了400万年时间,在这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人与自然之间基本处于一种相对和谐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对自然的依赖,自然对人类的主宰。这一时期,人类对自然的创造力非常有限,即使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环境从总体上也能较快的恢复平衡。社会发展到一万年左右,人类开始进入农业文明时代,这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初步对抗,出现了相互竞争和相互制约的局面。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发展和“原始经验”的积累,人类组建以栽培作物和驯养动物取代采集和渔猎的部门,于是农业和畜牧业就发展起来,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完全依赖、顺从自然的状况。但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整个社会中,人类的生活方式主要以农牧为主,活动范围较小,而且该时期人口密度不大,所以人对自然的破坏和冲击力较小,在大多数情况下尚未超出环境容量,生态系统仍可维持大体上的平衡,人类仍能与自然界和谐相处。300多年前,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文明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控制和改造自然的时代。尤其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自然界进行强力征服和探索,以至于在短短的300多年间人类创造了比过去几千年农业文明所创造的财富总和还要多的物质成果。人们不再盲目崇拜自然,而是把自然当做被征服的对象,“人定胜天”、“人类中心论”成为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主导理论,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人类开始了对大自然的掠夺和破坏,以至于全球出现极其严重的自然资源枯竭、人口膨胀、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森林锐减、垃圾成灾、水污染等等,这些事实使人类逐渐认识到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对工业文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人类想要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则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与自然的承载力相协调,必须转换人类的价值取向,从根本上调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制约自身的行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使社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时代。 从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人类已处于主导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因此,人类要想实现文明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充分认识自然规律。从深层次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看到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人的生存、繁衍、发展都系要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与能量。人与自然自始至终都应保持一种共存共荣的关系,而不应相互对抗。因此,建立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培养人们正确的资源观念、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教育人们自觉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形成新的生态伦理观。

(完整版)文化人类学理论试题1

民族学2005级文化人类学理论考试试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共10分,2分/题) 1、。在民族学的早期专著中,《原始婚姻》一书尽管作出地结论并不可靠,但是在当时地时代影响很大。该书的作者是。 2、在同一阶段内文化为适应生境而提高其适应度的进化,结果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异种文化,这种进化属于进化。 3、苗族血缘认定、通婚界限的界定、财产继承、祖灵归属都以苗族父子连名制命名法为基础,请问以上相关文化因子结成的功能关系属于关系。 4、借鉴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中“语言”、“音位”、“言语”概念,提出文化也是一种语言,它也可分为两层:表露在外具体社会文化现象相当于言语;现象背后潜藏的无意识结构相当于语言。 5、自然条件对文化的影响力在透过社会时,要经过该社会的 三重加工。在经过此三重加工时,因不同民族自身的特点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文化。这就是相同的地表条件,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文化的根本原因。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1、鲍亚士学派 2、原始文化 3、文化 4、索绪尔 三、简答题(共30分,10分/题;4道题中任选3题) 1、摩尔根认为人类的家庭是如何发展进化的? 2、怀特如何描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进化? 3、为何往往落后民族反而超前,成了后起之秀? 4、民族与种族有哪些区别? 四、论述题(共40分,从两个题中任选一个完成) 1、结构功能主义其基本理论是什么?你认为这一理论有何利敝得失? 2、为什么说地理决定论是错误的?

民族学2005级文化人类学理论考试试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共10分,2分/题) 1、。在民族学的早期专著中,《原始婚姻》一书尽管作出地结论并不可靠,但是 2、在同一阶段内文化为适应生境而提高其适应度的进化,结果创造出千姿百态 3、苗族血缘认定、通婚界限的界定、财产继承、祖灵归属都以苗族父子连名制 4借鉴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中“语言”、“音位”、“言语”概念,提出文化也是一种语言,它也可分为两层:表露在外具体社会文化现象相当于言语;现象背后潜藏的无意识结构相当于语言。 5 不同的文化。这就是相同的地表条件,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文化的根本原因。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1、鲍亚士学派(补) 鲍亚士学派的理论基点为文化独立论,即文化是一个独立完整,不依赖地理、经济、社会而存在的自然实体。正因为文化是具体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 无法简单评论,所以必须一个一个地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该学派还提 出了文化平行发展论和“辐合论”。文化平行发展理论提出各民族文化不相连贯,只是相对独立的演进;“辐合论”说明表面相似的文化现象,其来源 可以截然不同。因此该学派重资料,轻推导,力图使资料搜集严密完整化, 使文化的内涵丰富化和多元化 该学派对民族学发展做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最显著的有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区域论、文化模式和综合决定论。文化相对主义立足于文化具体观的系统认识,是反种族和民族歧视的利器,动摇了欧洲中心论民族学体系。文化区域论反对文化中心的形而上学推理。文化模式是文化分类研究的一种有益尝试,表明了民族分类研究的可能性,是当代文化谱系和族际关系研究的出发点。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摘要: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物理,物理学的发展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产业革命,推动着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可以说社会的每一次巨大的进步都是在物理学 发展的基础上完成的.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巨大进步. 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理学更成为高新技术的基础. 物理学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乃至人类思维本身产生了愈来愈重要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物理学直接应用成果,和间接的应用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整个科学和技术以及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关键词:实验推动息息相关生产生活变革物质文明 一,什么是物理学 1,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物理学起始于伽俐略和牛顿的年代.(伽俐略:1564-1642年,活了78岁.牛顿, 1642-1727,85岁,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令人尊敬和热爱的科学. 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为什么火箭能将杨利伟乘坐的神州六号推上天呢?最后飞船为什么又能平稳地在太空遨游呢?这就是物理.还有,电视中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会令屏幕前的你流连忘返,开怀捧腹.那么,电视台的直播间的画面和音乐是怎么即时传过来的又是怎样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呢?这也是物理电子书籍,一盘小小的光碟,可以装得下很多的书,那么光碟又是怎样读出来的呢?这也是物理. 可以说,远到宇宙深处,近到咫尺之间,大到广袤苍穹,小到分子原子,都是物理学的研究范畴. 它不仅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例如月亮为什么会绕着地球转它还研究物体为什么会做那样的运动.即物理学还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用较为严谨的语言来说,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本质和运动规律,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的规律的科学.它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可以说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 2,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能不能自动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就要求我们要能过观察和实验,先提出假设,再经过积极的思考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也就是找出规律.然后呢,我们再用规律去应用于实际,在实际应用中检验规律的正确,并应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 观察思考 实验――假设――逻辑推理――结论(规律)――解决问题 探索――假设――推理――规律――应用于实际. 所以物理学是极富洞察力和想像力的科学. 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物理学不仅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有完事的科学体系,而且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的实验和精密测试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学科,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LUCL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E,To protect the ecology is also To protect the productive forces.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命共同体(Life community) 电影(流浪地球,机器人总动员,后天) 人类文明的新阶段——生态文明。 一、什么是文明? 文明:所有被人类赋予意义的事和物组成的存在。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作用:一、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例如:常见口号“讲文明、树新风”(这里文明对个人道德提出了要求,主要强调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讲文明,不知礼,无以立;树新风,做文明礼貌中国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二、人类社会经历了哪些文明阶段? 迄今为止,原始社会的文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近代的工业文明三个阶段。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经历了发展变化的历程。 原始社会人类还没有发展出确定的文明形态,但是由于火的利用,狩猎工具的改进,以及原始农业的出现,人类逐渐摆脱了野蛮人类的状态,创造出了一定的文化现象。 农业文明阶段,由于农业、畜牧业、冶炼技术的发展,人类不再直接从自然界里获取生存资料,而是能够自己生产一部分必须的生活、生产资料,人类从此不再顺从于自然,而是开始以征服者的态度去对待自然。 十八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阶段,随后又经历了以电气化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自动化的新阶段,并且在七八十年代达到顶峰,例如: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痛痛病和水俣病事件都是发生在这个阶段。

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

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大纲 第一节古典进化论 古典进化论学派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理论学派,其成熟标志是泰勒的《原始社会》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问世。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为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的。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过程,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具有一致性。 一、产生背景 1、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成立 2、殖民贸易的促进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蓬勃发展,殖民贸易和殖民地统治达到空前的程度。除殖民贸易和殖民统治官员的需要这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之外,殖民当局的官员和传教士将他们在当地所见所闻报导给国内,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因此,学者研究的方向也为之一变,转向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民族文化风俗的人类学研究。 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 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根源是19世纪进化理论的提出。达尔文首次详细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机制,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物种起源》一书概括了达尔文的主要思想,即物种不是永远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性起着重要作用;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不利的变异淘汰掉,从而使自己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并生存下来。 第一个系统地借鉴生物进化理论阐述社会进化理论的是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他第一次使用进化这个词是在1850年;1857年斯宾塞描述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过程;1862年,斯宾塞给出了进化的明确定义:“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从不确定、不连贯、同质向确定、连贯、异质的的变化。”斯宾塞进化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将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视为本质相同的事物。 4、古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所有研究社会与文化的进化论各有特点,但在以下三个问题上基本持相同看法,这就是:第一,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来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第二,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目前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实际上代表这条路线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快慢的差别。第三,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 二、泰勒的文化人类学理论 1、生平与著述 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自学成才,1871年出版《原始文化》而驰名世界。泰勒是第一个从科学意义 上给文化下定义的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体,包括知识、 信仰、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2、泰勒的进化论观点 泰勒认为:一方面,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整个自然界是不断发展、逐步进化的,而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社会当然也是不断发展、逐步进化的;另一方面自然界的发展与进化是有其固有规律的,这些规律可以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加以说明。 泰勒提出了两大原则:第一,“在文明中有如此广泛的共同性,使得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拿一些相同的原因来解释相同的现象。”泰勒进一步指出:世界各地文化的一致性,主要是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人的本性的普遍相似性;另一个是生活环境的普遍相似性。第二,“文化的各种不同阶段,可以认为是发展或进化的不同阶段,而其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产物,并对将来的历史进程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泰勒还划分了文化进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即原始末开化或狩猎采集阶段、野蛮的以动物驯化和种植植物为特征的阶段和文明开化的、以书写艺术为开端的阶段。

尔雅网络课前进中的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答案2016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 单选题开始 1 设一钢尺一端被固定在一可光滑旋转的铰链上,一个钢球撞击钢尺的另一端,在此过程中,满足什么守恒?() 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2 在经典物理中什么能分别体现物质的分离性和连续性?() 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3 为什么没有“摩擦力势能”这个概念?()

0.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4 谁发现宇宙在膨胀?() 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5 化学反应的能量在()量级。() 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6 如果把一个微观探针尖端朝下立在一个势阱里,根据量子力学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发生?() 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7 现代物理认为,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那么让同带正电或带中性的核子组合成稳定的核结构的是下列哪种相互作用?() 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8

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力学统计诠释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 0.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9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谁的著作?() 1.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10 以下哪个实验室目标之一是探测暗物质?() 1.0分 A、? B、? C、? D、?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简介和教学大纲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简介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1K0120 课程名称:物理学与人类文明(Physics and human civilization) 学分:2 周学时: 2 面向对象:全校本科生 预修课程要求:无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 本课程着重介绍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及其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内容包括经典物理学、量子力学、相对论、物质结构、现代宇宙学、非线性物理学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现代高科技的重大突破;同时还结合当代大学生实际,对科学发展的规律、哲学观念、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等进行较为开放但又不失其严谨性的阐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英文简介 The course is designed for all undergraduates in Zhejiang University. The basic concepts and main achievements of physics will be introduced. The contents include classical physics, quantum physics, relativity, particle physics, cosmology, nonlinear physics, philosophical view,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the methods us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his is a physics course without complex mathematics.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本课程用尽可能少的数学语言(限于初等数学)和尽可能多的实际例子,着重介绍几百年来,特别是二十世纪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及其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力求将物理学中奥妙无穷的现象和规律与其深层的哲学意义结合起来,以缩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鸿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现代科学的基础(包括经典物理学、量子物理学、相对论、非线性物理学、现代宇宙学等)有初步的了解;通过具体实例和小班研讨,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规律、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和推演等理性思维能力,应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介绍在人类长期科学实践活动中所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可测量目标 1) 对现代科学的基础(包括经典物理学、量子物理学、相对论、非线性物理学、现代宇宙学等)有初步的了解。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 摘要:生态文明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十八大召开后,我们深刻的感受到报告的内容体现了全党的智慧,有深度,有新意,有气势,它是我们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新的思想,新的论断,围绕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新形态,生态文明必将替代工业文明,来论述以下四点问题。 关键词: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人类进入重要的转型期 (一)所谓转型期就是指从工业文明转入到生态文明。总结人类的历史发展,我们可以把文明的形态归结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原始文明是依赖自然的,那个时候人很少,生产力水平低,对大自然的态度是崇拜的。到了农业文明就开始改造自然了,人口增加了,到了工业文明以人类为中心了,就开始征服自然,驾驭自然,岁数大点的就有所体会,五六十年代的口号就是要让高山低头,要让河水让步,最后怎么样呢?大自然惩罚了我们,到了生态文明就很重要了,人与自然要和谐,要善待自然。提出人与

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一切文明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工业文明当中的人只是追求物质利益狭隘的经济人,而不是我们本质意义上的文明人,我们今天提出生态文明社会,要求我们人,要从经济人向生态人转变。因为生态文明的基础是生态化的生产方式来决定的,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是生态产业。 (三)生态产业,所谓生态产业是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装换,生物发展的规律为依据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根据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建立生态工业,运用清洁的工业,清洁的回收,把工业生产过程改变为循环过程. (四)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节料,节水,实现了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在利用的良性循环,发展循环经济,就能够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矛盾,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物质循环相互和谐,促进了资源运用利用,这就是发展循环经济。 (五)生态危机。过渡消费,高消费的确是带动

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答: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人类对生态文明的探索,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表现。生态文明与生态自然观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态文明是生态自然观的应有之义,生态自然观对现今世界生态文明发展及实践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仍应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生态自然观指出,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3.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什么?科学研究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答:(1)思维与想像的有机统一;(2)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3)常用“灵感”出现;(4)分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相结合;(5)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其基本特征为敏感性、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精确性、变通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探究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一)整合思维的培养。整合思维所追求的目标是: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者决策,并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二)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包括流畅性思维、变通性思维、独创性思维、精致性思维等。(三)直觉思维的培养。直觉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判断或抉择,猜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四)想象思维的培养。想象性思维是对已有的表现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科学探究是一种创新活动,是推动创新思维的一种强烈和稳定的动力源泉,也是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运用科学探究的方式,采用科学探究的内容,学会发现新问题,发现新思路,形成科学的创新思维培养模式。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答:系统自然观是在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系统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既是简单的、线性的又是复杂的非线性的。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人工自然观是在工程技术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人工自然观主张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它具有目的性、客观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在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它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遵循天然自然规律,有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自然观是人们面向生态环境问题,依靠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形成的。生态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的生态系统;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人类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生态自然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基础。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

文化人类学概论

一、人类学研究定义、内涵、对象、结构 人类学定义:人类学是运用实地考察的手段比较研究各民族文化和社会的综合学科。广义的人类学涵盖了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等多种学科。 人类学目标:通过不同社会与文化的比较,以及通过人类文化变迁历史的研究,概括出人类行为的原理、原则及人类文化变迁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学的最高目标。 人类学一词来自于希腊文中的(人)和(科学)。人类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501年,当时专指人的体质方面的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类学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至今才100多年的时间。它被称为“在科学中历史最短、抱负最大”的“研究人类的科学”。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87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是人类学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 人类学研究对象——文化的特质 文化是共享的,是外在的,可研究性;文化是可习得的;文化是象征的,建基于符号的;文化是整合的广义人类学四个主要的分支: 体质(生物)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或称社会人类学、民族学狭义人类学则仅指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民族学。 文化的结构(四层次说) a物态文化层: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物态文化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 b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 c行为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称的习惯性定势构成。 d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熏陶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二、人类学的基本观点(学科观) (一)整体论也称整体观 局部与整体间有关系;局部与其他部分有关系,分三个维度理解: A是共时性维度,整体内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各个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B是历时性维度 C是生理——心理学维度,研究人类学者与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文化相对论 任何一种文化都必须依据它所依赖的文化结构,以及它所属的价值系统的关系来判断和解释由于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不同文化的传统和价值体系是无法比较的,每一种文化都只能按其自身的标准和价值观念来进行判断。 核心:衡量文化标准在该文化内部,不能以本文化的标准去衡量他文化 (三)文化普同观 人类学的核心命题是人性一致,人性需求一致,但解决此需求的手段具有多样性。可以称之为普同性。 我们特别强调整个人类是一个统一的物种,分享着一个世界,要解决相似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强调文化差异而忽视了这个道理。 (四)自观与他观(主位与客位) 自观又称“本位方法”或“文化主位研究方法”。主位方法是站在被调查对象的角度,用他们自己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文化。即用本地人(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的眼光来努力理解文化。 他观又称“非位方法”或“文化客位研究方法”。客位方法是站在局外立场,用调查者所持的一般观点去解释所看到的文化。即从学者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出发去研究文化。 三、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