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川西古镇滨水景观空间特色探索_以四川省大邑县新场古镇为例

川西古镇滨水景观空间特色探索_以四川省大邑县新场古镇为例

川西古镇滨水景观空间特色探索_以四川省大邑县新场古镇为例
川西古镇滨水景观空间特色探索_以四川省大邑县新场古镇为例

川西古镇滨水景观空间特色探索———以四川省大邑县新场古镇为例刘异婧,沈一

*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摘要通过对四川省大邑县新场古镇的实地调研,从滨水活动空间、护岸空间以及滨水绿化空间3方面综合分析了川西古镇的滨水景

观空间特色,并针对其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良对策,希望对新场古镇滨水景观的开发和保护提供参考。关键词滨水空间;空间特色;新场古镇中图分类号S210.3;TU984.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2)05-02804-04Research on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front Landscape in Ancient Towns of West Sichuan LIU Yi-jing et al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5)

Abstract 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n Xinchang Ancient Town in Dayi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front land-scape in this area 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activity space ,

revetment space and green space.Some measures we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defects in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in Xinchang Ancient Town.

Key words Waterfront spac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Xinchang Ancient Town

作者简介

刘异婧(1987-),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风景园林,E-mail :477607648@qq.com.*通讯作者,教授,

高级工程师,硕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园林景观与规划研究,E-mail :925344448@qq.com 。收稿日期2011-11-17河流自古以来就是孕育生命的起源,随着人类的发展,很多古老的文明就此流传了下来。人们至今仍依循着本能,喜欢亲水性强的空间。四川省水资源充沛,很多临水的古镇都被作为旅游度假的目的地,好的滨水景观不仅能理水防洪,更是人们休闲放松的空间,因此,对亲水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1

古镇概况

新场镇位于成都平原西部与邛崃山脉的山丘坝交汇处,面积34.9km 2

,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紧紧相连。古镇始建于东汉时期,

旧称“清源市”。该地自古以来交通便利,水路发达,是茶马古道上的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是目前四川省规模最大、保护完好的西蜀水乡古镇,有“一新(场)、二唐(场)、

三灌口”之美誊。其由于独特的山水环境与建筑风格,

2008年12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保护区面积达0.9km 2

,清朝、

民国时期的川西民居建筑群保存较好,原质性较强,古朴壮观,

是古镇历史文化的核心承载体。政府最终把历史文化、亲水文化、美食文化确立为古镇的文化形象标识,将新场古镇定位为“川派文化休闲

小镇”[1]

2总体水域格局分布

新场古镇水资源丰富,发源于西岭雪山的出江河主干道

和支渠贯穿全镇。整个古镇呈船型,其水域景观的格局形态类似江南水乡的鱼骨状,有明显的等级次序。古镇水域系统由“一主河,三次河”形成,以出江河为主脉,头堰河、二堰河、三堰河等支流沿此生长,逐级在镇中散开(图1),其间还有更多细小支流穿插在古镇各个角落,在房前屋后缓缓流淌着。多样化的水域景观格局给古镇带来江南的秀丽韵味,造就了这个川西的江南水乡。

3滨水景观空间特色

从上文可知,新场古镇水系分布颇具风格,其滨水空间

自然也有独特之处。根据滨水空间的形态类型,

笔者将新场古镇的滨水空间分为滨水步行活动空间、水体护岸空间与滨水绿化空间三大类,并针对每一类空间详细分析其内容以及形态特点。3.1

滨水步行活动空间

滨水步行活动场所即游人在水岸

的游憩空间,是滨水空间中人们最直接参与的空间,也是人们在水边停留时间最长的空间。新场古镇的滨水步行活动空间主要包含滨水游步道、滨水廊道和滨水活动平台3部分

图1

新场古镇水系分布示意

3.1.1滨水游步道。滨水游步道既是交通空间,也是能营

造良好氛围的游览空间,它更能激发游人的行走意愿。新场古镇的滨水游步道多数分布于二堰河等流经古镇的支流两岸,少数位于出江河北岸,随着水域的走向形成两种各有特色的带状连续空间(图2)。不同的剖面形式造就了不同的空间氛围,镇内支流两岸的游步道大多宽3 5m ,空间窄而狭长,原为各家后院用地,古镇开发后作为滨水游步道使用。空间界面由水道和各类建筑立面组成,以桥梁相互连接,部分建筑作为商业使用,该段滨水步道则作为建筑空间延伸至水边的灰空间,形成半开敞的滨水后街,为商业项目服务。

责任编辑徐宁责任校对卢瑶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2,40(5):2804-2807

在二堰河等支流两岸,更多的是以民居建筑围合而成的滨水步道,

作为纯粹的开放性游览空间,建筑形式的单一决定了步道空间的单调。为求空间的变化,

步道大部分由青石砖铺地,

少数路段做木质铺装,栏杆也分石质、木质材料,或直接以绿化作为栏杆。这样的滨水步道虽环境清幽,绿化较好,但是没有设置任何休息设施,制约了空间的作用,减少了空间的吸引力

图2二堰河滨水游步道

出江河北岸的滨水步道则结合了河道的护岸空间,步道较宽,

较镇内滨河步道更开敞豁达。其空间界面主要以仿古商业建筑立面和水道护岸组成,滨河步道的空间随着护岸形式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再加上商业建筑多样的立面形式,如骑楼、廊棚等,使其空间形式更加多彩。3.1.2

滨水廊道。滨水廊道是新场古镇最具特色的滨水空

间之一(图3)。百米长的滨水廊道分布于古镇主入口两侧,木质廊道单独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较游步道更为私密,透过廊柱观赏河景也别有一番趣味。廊道高宽比几乎为1?1,整个空间营造出自然随意的氛围。古朴的廊道作为滨水观景空间,同时也作为滨水景观节点存在,其繁复古典的外形形成了古镇入口的标志性景观。廊道内部弥补了滨水游步道的不足,设置的“美人靠”吸引了大量游人在此纳凉休憩,

图3滨河廊道

成为主要的滨水集散空间。3.1.3

滨水平台。滨水平台是人们在水边的集中场所,决

定了滨水景观的人气。新场古镇古时以河道作为发展核心,出江河两岸建筑排列紧密,并未预留滨水平台所需的空间。整个古镇只有出江河北岸两处滨水平台,分别位于廊桥东面和吊桥附近。廊桥附近的滨水平台作为护岸的一部分,其位置低于护岸高度,

可通过护岸上的楼梯到达,平台沿着护岸呈规则条形,平台上有一栋娱乐性建筑,景观古朴典雅。规则排列的树池将平台分割成多个开敞或半开敞的小空间,由于平台伸入河中,

视点较低,视野开阔,满足了人们的视觉要求;吊桥附近滨水平台呈方形,位于护岸之上,为滨水步道的终点,平台空间内嵌在建筑空间中,两面的建筑阻碍了视线的延展,且无任何绿化植物,空间形式单一空洞。两个亲水平台上都有可供游人娱乐休闲的设施,如麻将、茶座等,但据实地考察,两个亲水平台的垂直高度都在最高水位以下,水位上涨时则会被淹没,这样的亲水平台不仅没有达到亲水娱乐的目的,甚至威胁到人们的安全,急需整改。

3.2水体护岸空间护岸是水和陆地的交接,是滨水空间

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类接触水的必经之路,因此护岸设计的好坏可决定滨水区能否成为吸引游人的空间[2]

。经过

现场勘查,新场古镇的护岸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3.2.1

直立式护岸。直立式护岸主要存在于出江河北岸东

南段和二堰河两岸。出江河采用直立护岸主要是由于其水平面与河岸的垂直差距较大和汛期水平面涨幅较大造成的。二堰河由于流经古镇内部,除了以上因素外,建筑用地的紧张也是其采用直立式护岸的原因。河边隔一段距离就会见到通向水面的楼梯,是旧时家庭用来洗菜洗衣等的用水场所(图4)。虽然这样的空间能让人们直接碰触到水面,但由于太过狭小,不足以形成亲水休闲的公共空间。

图4二堰河直立式护岸

5

08240卷5期刘异婧等川西古镇滨水景观空间特色探索

3.2.2倾斜式护岸。倾斜式护岸主要存在于与二堰河相交的三堰河两岸以及出江河北岸中段(图5)。倾斜式护岸较直立式护岸有更强的亲水性,

也有更好的景观展示面。由于护岸材质、

倾斜面甚至堆砌方法不同,所呈现的景观也各不一样。对设计者来说,这样的护岸也更有打造的空间[3]

图5三堰河倾斜式护岸

3.2.3自然式护岸。出江河南岸和古镇内部还存在着大量

自然式护岸,

主要以卵石堆砌而成。出江河南岸没有任何人为性的护岸,空间面积较大,形成自然式缓坡状的护岸空间,虽然亲水性很强,但是安全系数很低,不宜作为游客的公共休闲区域。镇内分散的小支流也多做自然式生态护岸,在为游人提供亲水界面的同时,

体现古镇自然式风光

。图6

以灌木作为河道护栏

3.3滨水绿化空间滨水绿化对滨水空间的吸引力起着锦

上添花的作用,对于古镇水系的生态系统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在古镇中,由于用地紧张,滨水绿化空间常与其他类型的滨水空间结合设置。新场古镇内部各支流的滨水绿化量较多,

绿化形式也多种多样,绿化空间较为完整,在水岸两侧的高大乔木多数保留了其自然状态,作为滨河绿化空间的背景,有些路段则在路边做规则式树池、花台等,丰富绿化的层次。同时有些路段打破了常规的绿化方式,创造了独有的绿化空间,

如使用中空的树干作为种植槽,采取槽植灌木的方式直接作为河岸的护栏,以此作为绿化空间的界面(图6);更有在桥上种植草坪,将绿化空间延伸至河面的做

法(图7)。多种类的绿色空间在创造宜人的自然环境的同时,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新奇感,增加了古镇滨水空间的吸引力。

出江河两岸的绿化空间形式则较为单一,北岸主要以行道树和花台的形式为主,形成单一的空间立面,南岸则完全自然生长,

没有经过任何规划设计;绿化量也明显不足,在近千米的堤岸周围鲜有高大乔木,缺乏绿色的点缀,这样的滨河空间也略显苍白

[4]

图7

桥上槽植的草坪

4古镇滨水景观空间的开发4.1

丰富滨水空间的种类与形式

新场古镇明显存在着滨

水空间类型单一的缺陷,

亲水性较差。在拥有丰富水资源的优势下,

应针对不同区位以及规模现状等,规划设计种类、形式、功能多样的滨水空间,如游憩区、观景区、戏水区等。目前很多商业娱乐休闲设施侵占了滨河步道的空间,造成步道宽度减少,

导致人们无法到达岸边。出江河南岸目前完全闲置,应适地设置亲水观景步道或是观景平台等,保持河岸视觉的延续性,

方便在对岸远观新场古镇全貌,弥补目前古镇观赏视点的缺失;镇内也应引水成池,设置戏水区,满足人们直接接触水面的需求。丰富的滨水公共空间不仅能更加有机地组织景观游览空间,同时也兼顾着游客的精神需求,打造出人性化的滨水空间。4.2

建立以河流为主导的绿化空间新场古镇河流的绿化

空间没有经过系统的整合规划,虽极具特色但仍破碎零散,滨水绿化量也较少。乔木作为绿化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缺少灌木与草本的应用。应在河流两岸的绿化中以本地树种为主、

外地树种为辅,将乔灌草三者按比例有机结合,创造出有层次的、观赏性强且生物群落稳定的绿色廊道空间;同时针对新场古镇的特殊地域特色,对护岸适当加以垂直绿化,在完善绿化空间的同时增加其景观价值。4.3

改善滨水空间的生态环境

滨水空间自然环境的打造

与水系的生态平衡息息相关,为了河流的生态系统不遭受恶意影响,规划设计滨水空间时就要注意保护其自然环境。在建设滨水空间的同时,要注意保留河流自我生态发展过程的空间,不要因为经济利益而损害自然生态,保证河流生物多

6

082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

样性,提高河流整体的生态性能。除此之外,控制周边居民生活对于水质的干扰也是提高水域生态的一种途径,河流无法承担大量生活污水的影响,所以居民的生活用水以及生活垃圾等不能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而是要经过各种净化降解后再排放,才能保证水环境不受影响。

4.4滨水空间中古镇文化的延续新场古镇的旅游开发实施过程中,滨水空间的人文景观必不可少,因为滨水空间作为古镇最有吸引力的空间之一,其景观是古镇地域文化传承的主要体现,也是区别于其他古镇的重要标识。在打造新场古镇滨水空间时,应注重其历史文化的延续,在铺地、栏杆、护岸等方面做人文景观装饰,设置视线上的景观节点,展现其茶马古道的风采,让游人在赏景的同时感受独特的人文氛围,这正是古镇现状所缺少的[5]。

5结语

滨水空间是古镇开发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规划设计出良好的滨水环境,不仅需要打造生态的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游戏和休闲的空间,满足人们与生俱来的亲水需求,同时也应与古镇的历史对话,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滨水景观。为了契合新场古镇亲水的文化形象标识,应在滨水环境上做多方面的考虑,打造出完美舒适的滨水空间。

参考文献

[1]何敏,罗成.探索场镇改造与古镇保护开发相结合的新路子———大邑县新场镇改造的调查[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1(1):77-78.[2]镇列评.汉口沿江滨水区亲水空间研究[J].华中建筑,2000(3):95-98.

[3]吴俊勤,何梅.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模式探析[J].城市规划,2008(2):46-49.

[4]万华,甘灿.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概述及思考[J].湖南农机,2007(11):31-32.

[5]严钰,陈星.滨水景观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930-7932.

[6]黄竹.小型滨水景观的空间营造探索———以南通濠东绿苑为例[J].园林,2007(12):30-31.

[7]刘刚.华南地区城市滨水景观空间设计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

[8]陈霞,陈卫忠.浅析滨水景观空间的诗画情趣[J].江苏建筑,2006(5):9-10,53.

[9]任君.郑州黄河风景区滨水景观优化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15852-15854.

(上接第2793页)

家都是以小群体的活动内容为主,但中国和英国被试者以“野炊”活动居多,而日本则多偏向于“野营”活动。

以上内容结合一级归类项目的统计结果可进一步得出,英国的被试者在运动类方面的选择率较为突出,超过了60%,而其他类型的活动均未超过20%;日本主要的亲水活动则倾向于娱乐休闲活动(约占40%),其次是运动类活动(约占30%),另外在体验类项目中也有20%的选择率;中国被试者的活动类型较丰富,在运动、娱乐、体验、陶冶、交流这5种类型的选择率上,差别不如其他两国明显,相对突出的是“运动”类,占35%;居于第2位的“陶冶”类,占23%,其该项的选择率高于其他两国。

由此分析可以得出,英国被试者的活动类型是典型的运动型,日本属于放松休闲娱乐型,中国的山水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景色优美,因此中国被试者的兴趣广泛,且在陶冶情操方面的情趣较其他两国突出。从这一点也反映出了各个被试者自身国家的文化背景对其亲水行为方式的潜在影响。

3结语

综合以上价值观及滨水空间认知意识的结果,可对各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被试者各自的亲水行为类型特征做如下推测:①英国被试者的价值观较倾向于户外活动和移居的生活方式,因此与水的接触程度较高,且接触的内容基本以运动项目为主,导致这一群组的被试者对滨水空间关心度较高的内容大多体现在其自然特性是否能满足亲水功能上。②中国被试者的价值观在改革、环保和社会意识方面的社会责任感均强于其他两个国家,因此对滨水空间的关心程度和接触程度都较高,其关注内容也在水治理这一方面。另外,中国丰富的地理特征使水资源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态,中国被试者与水的接触内容以陶冶情操为主。③日本的被试者价值观较保守,无明显的价值偏好,因此对水的关心和接触程度均比其他两个国家低,这也使他们与水的接触以放松休闲娱乐为主,且对水空间的关注内容主要集中在与人的日常生活关系上。

以上结果也说明,自然环境特征和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对空间的喜好程度,从而决定了人们对滨水空间活动内容的偏好类型。在今后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亲水方式的文化价值取向也是一个不应忽视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岳隽,王仰麟.国内外河岸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5):33-40.

[2]刘引鸽,文彦君,马瑞刚.宝鸡市滨河景观生态建设评价[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1):69-71.

[3]朱润钰,甄峰.城市滨水景观评价研究初探———以南京市莫愁湖滨水区为例[J].四川环境,2008,27(1):5-11.

[4]方庆,卜菁华.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设计研究[J].规划师,2003(9):46-49.

[5]金華,村川三郎,西名大作.中国·日本·欧州の被験者による河川景観の認識?評価と注視特性に関する分析[J].日本建築学会计画系论文期刊,2002,559(9):71-78.

[6]金华,王卓,村川三郎,等.中国、欧洲、日本的被试者对河川景观注视特性的比较研究[C]∥大连理工大学建筑艺术学院,第七届环境行为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72-277.

[7]金华,村川三郎,西名大作.中、日、欧的被试者对河川景观注视过程的比较研究[J].中国园林,2007,23(12):80-85.

[8]王雅林,董鸿扬,张鸿雁.构建生活美———中外城市生活方式比较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7082

40卷5期刘异婧等川西古镇滨水景观空间特色探索

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研究

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研究 摘要:水景,是江南水乡古镇中的一道风景线,它对于点缀古镇文化气息、生命气息,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环保、低碳节能理念不断渗透的今天,对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选择以江南水乡古镇周庄、乌镇等作为具体对象,对古镇水景的生态特征进行了详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现有水景生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优化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 一、引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美丽、俊秀的江南水乡古镇风光,使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著名作家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江南小镇》中写到:“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不久,就会走进一种清空的启恬之中……”。可以说,江南美,美在古镇,而古镇美,则美在水景。水,作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特殊产物,承载着人类生命起源的重要使命,也是江南水乡古镇自然美中最具魅力的元素。在魅力无限的江南水乡古镇水景中,融入生态发展的理念,则能够使古镇水景的魅力发挥到极致,而本文的研究也正是基于此目的。 二、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特征 (一)生态舒适性特征 江南水乡古镇众多的水景景观中,大多以水与自然景物或人造景物互相结合的形式构成,这种交互式、共生式的组成态势,凸显出了水景景观的自然和谐感,博得了大多数游客的眼球,在此基础上,古镇水景被更多地融入到水乡建筑的辅助建造中,成为提升游客观赏、游玩、视听舒适感的关键要素。可以说,水乡古镇水景表现出的生态舒适性特征,显得异常凸显。 例如,著名的乌镇桥里桥风景,鳞波荡漾的河面上,横竖交错着两座古石桥,远眺过去,给游人以视觉上的静态美感,微风轻抚,水面凌动,与石桥交相呼应,又呈现出动态美感,石桥和水景的共生共融,显得如此和谐,游人观之,心旷神

[指南]江南六大古镇简介

[指南]江南六大古镇简介 江南六大古镇简介 第一张标签:江苏昆山周庄古镇 说到周庄就不能不说桥。周庄的桥,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贞丰桥畔诗韵悦耳,富安桥桥楼台壁,而最知名的无疑就是双桥。双桥地处周庄中心地段,位于交*的河道上,呈直角状排列,当地人称“钥匙桥”。当年著名油画家陈逸飞画了此桥后,曾经被美国石油大王收藏,后来石油大王访华时又将这幅画转送给邓小平。从此周庄随着双桥一起在世界上声名鹊起。 周庄呈“井”字形的河道,构成了水乡神韵。条条水巷游人如织,条条河道轻舟荡漾。 周庄人家因水而筑,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的临水小阁,比比皆是。尤以深厅、张厅气势非凡,历经百年,风姿依旧。元末明初,家住周庄的江南首富沈万三曾经资助明皇朝修建南京1,3的城墙,但最后仍然得罪了皇帝朱元璋,被流放到云南,客死他乡。如今沈厅仍在,这个颇有分量的古民居中主人公的悲剧故事让人浮想联翩,为周庄的流水小桥凭添一分沉重的气氛。 画过周庄的人很多,而独特的视角就需要你去慢慢体味和寻找了。 交通:上海、苏州、昆山、青浦均有直达周庄的长途汽车。 住宿:私人旅店开价一般都在60元,天左右,可以砍价,旺季房价有时会涨到100多元。如果资金充裕,可以选择住在典型的江南水乡家居型的客栈——贞固堂,它原为教育家沈体兰先生故居,是一座明清风格宅院式建筑,古色古香。价格为280元,天。 第二张标签:江苏吴江同里古镇

同里古镇的民居不少,虽不像周庄全部沿河而建,却给人空间感。这里的河道更为开阔,是用青石板铺成的。 在同里最为出名的是“一园、两堂、三桥”,都是古色古香的造型。一园是江南名园退思园,此园在不大的面积里精巧安排,使得小小的园林给人一种移步换景千变万化的感觉。两堂指的是崇本堂、嘉荫堂。三桥指的是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 同里的民居、园林都很好看,不过我在同里最偏爱的莫过于桥了。 同里处于五湖环抱之中,镇内街巷逶迤,河道纵横,因而也就留下了众多的建于各个年代的古桥。在古镇,最古老的桥是思本桥。它建于南宋,距今已有700多年,虽经风雨侵袭,至今仍岿然不动,跨越在川清水秀的河港上。桥名“思本”,乃取“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之意。 在同里,最小的桥该是坐落在环翠山庄荷花池上的独步桥。此桥桥面总长不满五尺,宽不过三尺,两人相遇需侧身而过,单孔拱形,小巧玲珑,堪称一绝。而最能反映同里人勤奋好学的桥,则莫过于普安桥,又称小东溪桥。初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在其西侧石壁上,刻着一副十分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一泓月色含规影”,下联为“两岸书声接榜歌”。最富有神话色彩的古桥是富观桥。在此桥的龙门石上,有一幅惟妙惟肖的“桃花浪里鱼化龙”的石雕。 乌金桥坐落在镇西北郊,是当年苏州到同里的必经之路,也是古镇的重要入口。那一年古镇百姓为迎接太平军,一夜之间修建了此桥。桥面中心方石上特意刻了一幅“马上报喜”图,以预祝太平军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古镇最有名的当然是前面提到的“三桥”,三桥位于镇中心,呈三足鼎立的姿态伫立在三条小河的交汇处,碧水映古桥,绿树藏娇影,很是一片迷人的景色,“走三桥”则是同里古老的民间风俗。

我国各地区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

我国各地区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 专业:xxxx班级:xxxx姓名:xxx学号:xxxx 前言:近年来,我国住宅区的景观规划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居住者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满足于有一个仅仅能遮风挡雨的栖身之所。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小区的景观设计和附属设施。通过对我国东北、华北、岭南、西南和西北五个地区的代表性住宅小区的景观规特点的研究,了解和发挥地域特色、文化品位相结合的优秀景观设计理念,总结我国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规划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为新的住宅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特点 正文:自建国以来,住房建设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居住区的发展也见证了伟大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1]。居住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水平、技术水平、政策制度以及城市发展条件等息息相关。而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当中,“最能体现其发展历程的便是景观设计”[2-4]。 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景观规划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往往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常常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未经深入设计的环境效果难免不尽人意。如今,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愈来愈受房地产开发商和居民的重视。因此,居住区规划在理论上和技术手段上也随着国家的整体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尤其是近20年以来,国内居住区规划理论更加成熟,技术手段更加丰富,也打造出越来越强的中国特色和各具独特的地方特色。以下,对东北、华北、岭南、西南和西北五个地区的代表性住宅小区的景观规特点进行详细阐述。 1、东北地区的住宅小区的景观规划 东北地区近年来,改善了以往住宅小区的景观规划中不能满足小区环境质量,打破了原有的规划理念与居住要求,规划设计出以最好居住条件为核心[5]的最佳居住小区,全面体现出小区的“经济功能”“,环境功能”以及“社会功能”,构建出最适宜居住的小区。该地区的小区景观规划的特点如下: (1)注重居住小区绿化景观 小区景观绿化的规划与设计,以人为核心、因地制宜和追求独特的风格。居

川西古镇滨水景观空间特色探索_以四川省大邑县新场古镇为例

川西古镇滨水景观空间特色探索———以四川省大邑县新场古镇为例刘异婧,沈一 *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摘要通过对四川省大邑县新场古镇的实地调研,从滨水活动空间、护岸空间以及滨水绿化空间3方面综合分析了川西古镇的滨水景 观空间特色,并针对其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良对策,希望对新场古镇滨水景观的开发和保护提供参考。关键词滨水空间;空间特色;新场古镇中图分类号S210.3;TU984.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2)05-02804-04Research on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front Landscape in Ancient Towns of West Sichuan LIU Yi-jing et al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5) Abstract 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n Xinchang Ancient Town in Dayi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front land-scape in this area 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activity space , revetment space and green space.Some measures we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defects in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in Xinchang Ancient Town. Key words Waterfront spac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Xinchang Ancient Town 作者简介 刘异婧(1987-),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风景园林,E-mail :477607648@qq.com.*通讯作者,教授, 高级工程师,硕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园林景观与规划研究,E-mail :925344448@qq.com 。收稿日期2011-11-17河流自古以来就是孕育生命的起源,随着人类的发展,很多古老的文明就此流传了下来。人们至今仍依循着本能,喜欢亲水性强的空间。四川省水资源充沛,很多临水的古镇都被作为旅游度假的目的地,好的滨水景观不仅能理水防洪,更是人们休闲放松的空间,因此,对亲水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1 古镇概况 新场镇位于成都平原西部与邛崃山脉的山丘坝交汇处,面积34.9km 2 ,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紧紧相连。古镇始建于东汉时期, 旧称“清源市”。该地自古以来交通便利,水路发达,是茶马古道上的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是目前四川省规模最大、保护完好的西蜀水乡古镇,有“一新(场)、二唐(场)、 三灌口”之美誊。其由于独特的山水环境与建筑风格, 2008年12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保护区面积达0.9km 2 ,清朝、 民国时期的川西民居建筑群保存较好,原质性较强,古朴壮观, 是古镇历史文化的核心承载体。政府最终把历史文化、亲水文化、美食文化确立为古镇的文化形象标识,将新场古镇定位为“川派文化休闲 小镇”[1] 。 2总体水域格局分布 新场古镇水资源丰富,发源于西岭雪山的出江河主干道 和支渠贯穿全镇。整个古镇呈船型,其水域景观的格局形态类似江南水乡的鱼骨状,有明显的等级次序。古镇水域系统由“一主河,三次河”形成,以出江河为主脉,头堰河、二堰河、三堰河等支流沿此生长,逐级在镇中散开(图1),其间还有更多细小支流穿插在古镇各个角落,在房前屋后缓缓流淌着。多样化的水域景观格局给古镇带来江南的秀丽韵味,造就了这个川西的江南水乡。 3滨水景观空间特色 从上文可知,新场古镇水系分布颇具风格,其滨水空间 自然也有独特之处。根据滨水空间的形态类型, 笔者将新场古镇的滨水空间分为滨水步行活动空间、水体护岸空间与滨水绿化空间三大类,并针对每一类空间详细分析其内容以及形态特点。3.1 滨水步行活动空间 滨水步行活动场所即游人在水岸 的游憩空间,是滨水空间中人们最直接参与的空间,也是人们在水边停留时间最长的空间。新场古镇的滨水步行活动空间主要包含滨水游步道、滨水廊道和滨水活动平台3部分 。 图1 新场古镇水系分布示意 3.1.1滨水游步道。滨水游步道既是交通空间,也是能营 造良好氛围的游览空间,它更能激发游人的行走意愿。新场古镇的滨水游步道多数分布于二堰河等流经古镇的支流两岸,少数位于出江河北岸,随着水域的走向形成两种各有特色的带状连续空间(图2)。不同的剖面形式造就了不同的空间氛围,镇内支流两岸的游步道大多宽3 5m ,空间窄而狭长,原为各家后院用地,古镇开发后作为滨水游步道使用。空间界面由水道和各类建筑立面组成,以桥梁相互连接,部分建筑作为商业使用,该段滨水步道则作为建筑空间延伸至水边的灰空间,形成半开敞的滨水后街,为商业项目服务。 责任编辑徐宁责任校对卢瑶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2,40(5):2804-2807

江南十大著名水乡

江南十大著名水乡 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同里——东方威尼斯(江苏苏州) 第一次看见同里,是在影视片中,只是感觉这个地方很美。后来就知道的越来越多了:这里号称「东方威尼斯」,这里有著名的集清代江南园林建筑之大成的退思园,这是一个被15条小河分割,有49座小桥的千年古镇......

西塘——梦里水乡(浙江嘉兴) 从建镇开始,西塘度过的时间约为600年,在江南的水乡古镇中算是短的,不过完整的明清代古建筑,的确是江南水乡古镇中难得一见的。整座水乡古镇如诗如画,人处其间,恍然桃源仙境。

周庄——神州第一水乡(江苏苏州) 若要选中国最热门的水乡古镇,周庄想必名列前茅。周庄最令人不忘的当推镇上的桥,陈逸飞喜欢周庄,那幅《故乡的桥》使周庄闻名天下。不过让人们揪心的是,旅游旺季,这个小镇每天的游客竟会达到上万人,周庄还能承受多久呢? 安昌——感受绍兴民俗(浙江绍兴) 安昌本来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可是水乡旅游热起来以后,安昌也就借机开始发“烧”。这个地处文化名城绍兴附近的小镇,已经度过了漫漫千年的历史。如果说还有什么比较出名的话,那就是清代的绍兴师爷了。

光福——香雪海的故乡(江苏苏州) 走近今日的光福古镇,可能不会象大多数江南水乡古镇那样,满眼看到的是桥弄亭堂,但是两千五百年的漫长历史仍然说明了这里的古老。到光福的人,大多是冲着光福邓尉山坞的梅花去的,这也是众多水乡古镇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朱家角——现代都市中的古镇(上海) 朱家角在前几年还是一派古色古香,可是经济浪潮太过汹涌,不过几年,朱家角的容颜已经大改,小镇距上海市区很近,这让朱家角的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过在大都市上海的身边,有这样一

高三央清校考班新场古镇写生记录

双流艺体中学高2021届8班、9班外出写生计划暨安全预案结合美术专业学科特点和教学计划,传承、借鉴往届好做法,经向学校石校长请示,并报专业分管副校长、年级分管领导邱仁建书记指导,再由艺体处、教务处、德育处、年级部等协商,拟组织高2021届8班、9班学生进行外出写生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外出写生的背景 1.美术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量要摆脱临摹的桎梏,向重技更重艺的综合培养过渡:“创作”、“色彩场景”不仅是艺考的必考科目,也是综合科目的要求,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外出写生。 2.近年美术专业高考特别是单招考试的要求——考试题材多样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江南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诸多名牌美术院校都增加风景写生、风景创作、人物创作等考题,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见课堂不能见、得课堂不能得。” 3.传承、借鉴往届好做法——高2017、高2018、高2019届、高2020届连续四次的外出写生安排为最终的好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外出写生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外出写生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室外风景观察力等能力,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 2.通过外出写生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绘画上丰富的素材,避免“闭门造车”或出现“没有东西画”的被动局面。 3.外出写生采取封闭式强化管理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领导 1.领导小组 组长:石东华 副组长:李双华、陈双、廖洪森、敬大成、邱仁建、贾先慧 成员:杨夏飞、吴杰、向明贤、张志勇、谢远净、钟耀 2.教学活动工作小组 组长:陈双 副组长:张志勇、谢远净、钟耀 成员:杨炼、夏江来、田磊、杨萍、杨磊、李煜华(李鑫、李娜、李烨池、杨强、刘志鹏、赵立鹏费用自理) 3.常规安全工作小组 组长:吴杰 副组长:韦霞、钟耀 成员:杨炼、夏江来、田磊、杨萍、杨磊、李煜华 四、时间地点 1.时间:2019年8月23日(星期六)—8月31日(星期六),共计9天 2.地点:四川省大邑县新场古镇 3.出行路线:双流艺体中学--双崇路--双怀路—成温邛快速路-新场古镇 4.食宿地址:永鹏客栈

成都黄龙溪古镇特点详细介绍.doc

成都黄龙溪古镇特点详细介绍 成都黄龙溪古镇特点 上河衢田园水村项目背景 黄龙溪,四川成都双流县黄龙溪镇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号称中国天府第一名镇,2011年荣获四川最美古镇大奖,有着1700余年的历史,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成都市区40公里,距双流县城35公里,其开发与利用一直受到国家文物局与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1] 。 龙溪古镇紧扣天府第一名镇的定位,按照五一小变样,十一大变样的目标,自2011年2月起,景区从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传承,精细化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启动了黄龙溪古镇提升工程,在巩固和提升天府第一名镇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除了在现有景致上的完善提升外,黄龙溪古镇改造工程二期涵盖了5大类34个项目,针对形态建设,文态建设、业态建设、生态建设和管理服务的提升工程均已全面启动。 黄龙溪古镇改造工程二期主要以清明上河图为规划蓝本,修建了上河衢田园水村、七星伴月古院落群等各类仿古型建筑,总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上河衢田园水村为黄龙溪二期景区的核心区域,其河域面积约3万平方米,所有建筑均临水而建,以川西民居风格为基调,极具明清风情。 黄龙溪上河衢田园水村设计理念 根据对黄龙溪原有建筑风格,远景设计院确立了将黄龙溪所有建筑体设计为传统的川西院落式民居风格,不是单纯的明清式样,而是简洁大方、古朴自然,外观虽无华丽,却有古典淳朴之美。运用大小不一的四合院、三合院、多进院、牌坊、照壁、阙楼、露台、耍坝等建筑构成错落有致的街坊里巷,再现出百年老成都的风情与繁华。所有建筑及公共区域用材和工艺粗中有细、自然协调,具有高雅精致之美,横平竖直的人工堆砌痕迹。在景观小品设计中,本案结合黄龙溪千年传承的龙文化、三国文

江南古镇题目

第一讲 历史上,江南古镇广泛兴起于宋代 以“水市”为特色的江南古镇是菱湖 历史上幕风蔚盛,涌现出众多师爷的江南古镇是安昌 历史上以诗人众多著称的江南古镇是王店 江南古镇居住文化的突出表现之一是临水建筑 江南古镇“一字型”空间结构较为常见的表现形式是一河两街 清代南翔镇的空间结构属于典型的十字形 江南古镇是由传统市镇发展而来的,传统市镇最初有两种基本形态,即镇市和草市 被誉为“神州第一水乡”的江南古镇是周庄 江南水系中起到联系钱塘江水系与环太湖水系作用的是江南运河 江南古镇的空间结构主要有三种基本形态,即“十字型”、“一字型”和丁字形 下列古镇发展事例中说明市镇与水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依水而立,因水兴废”的是青龙镇的兴衰 第二讲 江南古镇商业街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街河一体 宋代草市就其市场形态而言主要属于农村初级市场 下列属于明清时期江南著名丝业巨镇的是南浔 下列江南古镇中,历史上依托大运河中兴起的是乌青 江南古镇与安徽南部的水运商路主要依托钱塘江水系 南宋江南著名学者陈亮大力倡导重商思想,其基本观点是农商相藉 历史上轮船引入江南古镇商贸运输是在清末 历史上江南古镇的商人就其经营方式而言,可分为三类,即行商、坐商和摊商 江南古镇传统商人的地域性组织是会馆 明清时期苏州至宁波的水运商路主要依托大运河和浙东运河 第三讲 江南地区多雨潮湿,古镇民居建筑布局又十分紧凑,建筑防洪措施十分重要,下列不属于民居建筑防洪构件的是石堤坝

“阿婆茶”主要流行于哪个江南古镇周庄 茅盾《林家铺子》里的“清风阁”的原型是访卢阁 阳澄湖大闸蟹的最大产地巴城镇 龙舟竞渡的由来,不包括纪念夫差 费孝通《江村经济》中的“刘皇”是专治蝗灾 不属于江南古镇水神的是屈原 明代屠隆《考槃馀事》中记载的六大名茶不包括紫笋茶 江南水乡成为古代中国人居生活的典范,得益于当地人民的水环境保护措施,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水环境,下列属于这些水生植物的是莲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红酒、善酿酒、加饭酒和香雪酒是绍兴黄酒的四种类型 第四讲 园林建筑中造于山顶或者半山处,供人休息眺望的建筑是亭 下列不属于江南水乡古桥的典型性审美特征是宽广雄伟 江南水乡民居建筑为解决采光通风需求,最重要的建筑结构是天井 水乡民居建筑的装饰有植物类的雕刻构件,具有美好的寓意,装饰兰花的寓意是 朴素 现代江南绍兴走出众多文学巨匠,成为江南的文化符号,下列不出生于江南水乡的文学家是曹禺 在课程中提到水乡园林景色之美主要有三点,下列不属于这三点的是匾额题字 水乡园林比之城市园林,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园林选址,下列属于水乡园林的是小莲庄 江南水乡地区最具典型的桥梁种类是拱桥 同为水乡,粉墙黛瓦的江南古镇与色彩斑斓的意大利威尼斯在建筑色彩上截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文化心理 明清时期,江南文人相聚于水乡园林进行雅集活动,其主要内容是诗文创作 第五讲 下列江南古镇中,历史上由北方移民主导下发展起来的是濮院镇 江南水乡文化心态的突出特点是开放包容 江南水乡文化持续发展的活力机制是开拓进取 以倡导实学著称的汉代江南地区著名思想家是王充 江南水乡文化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求实致用 江南水乡文化地域性格的突出特点是刚柔相济 下列属于江南水乡文化地域性格表现的是刚以智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组图) 第一位:丹巴藏寨 丹巴藏寨 丹巴县位于四川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旁,与道孚、康定县和阿坝州小金、金川县接壤,全县总全面积5649平方公里,辖一镇十四乡,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15个民族共5.7万余人。丹巴县是巴颜喀拉山脉、邛崃山脉等汇聚的地方,又是革什扎河、牦牛河、大小金川河的发源或流径处素有“岩巅上的城”和“大渡河畔第一城”之称。这里山峦连绵起伏,湖泊星落棋布,森林无边无际,当地藏民族把这种特征括为“山顶积雪皑皑,山腰树林葱葱,山脚海子粼粼”。是一个深藏于横断山脉中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壮丽迷人的风光、无限神秘的美人山谷、恬静如诗的乡土民居、独具一格的古石碉楼、多姿多彩的风情,惊现出丹巴的神奇和美丽。

第二位:黄姚古镇 黄姚古镇 黄姚位于广西昭平县,距桂林200公里,是一个有九百多年历史文化的明清古镇,地处漓江下游,素有“诗境家园”之称。古镇方圆1平方公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黄姚是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每一外景点都不需刻意寻找,沿着石板路慢慢走,也许在无意间你就可能会发现一些令你惊喜的东西。 黄姚古镇,位于县城东北部40公里(直距),列为广西名镇。全镇居民600多户,八条街道,房屋多数保持明清风格,街道均用青石板砌成。古镇保存有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多为明清建筑,著名的有文明阁、宝珠观、兴宇庙、狮子庙、古戏台、吴家祠、郭家祠、佐龙寺、见龙寺、带龙桥、护龙桥、天然亭等。人文景观还有韩愈、刘宗标墨迹、钱兴烈士塑像、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驹等文化名人寓所,以及许多诗联碑刻。一般来说,比较常规的景点包括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古戏台、皇帝诏书、宝珠观、鲤鱼街、八仙睡榕、佐龙桥、千年古榕、岭南第一石板街等。 黄姚无疑是广西第一古镇,有着近千年厚重的文化积淀。古镇相当精致,精致得宛如江南小镇般典雅清幽,古朴挚淳。 黄姚位于广西昭平县,是一个有九百多年历史文化的明清古镇,还是一个有9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素有“梦境家园”之称。黄姚镇发祥于宋代,宋将杨文广率部到昭平平乱,路经此地,得知当地黄姚两姓人居多,给小镇起了一个名字“黄姚”,这个地名一用就是千年。

江南水乡古镇空间构成要素

江南水乡古镇的旅游意象空间构成要素研究——以昆山锦溪古镇为例 锦溪,旧称陈墓,位于昆山市西南2 3公里处,东与上海青浦为邻,西与苏州吴中接壤,距离上海虹桥枢纽5 0 公里,上海空港浦东机场9 0 公里,距离苏州古城4 0 公里,镇北毗邻苏沪高速,沪宁高速,京沪高铁,镇东南距沪苏浙高速公路、318国道不足2 0分钟车程,镇西距苏州绕城10公里,苏嘉杭高速3 0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满溪跃金,灿若锦带”,因此得名锦溪。如今,锦溪有陈妃水冢,文昌古阁,十眼长桥,以及数十个民间博物馆,被称为“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水巷、河埠、拱桥、骑楼、廊坊、街市是锦溪的主要景观特征。 所谓意象 城市意象概念的提出始于凯文?林奇,他认为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形成了对城市的局部印象,叠加后则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形成共识。林奇的研究被视为结构性意象,顾朝林、宋国臣提出了城市的结构性意象主要是客观环境对人的意象产生、发展、改变的影响;而另一类研究——评估性意象则重在研究人如何去感知、认识和评价环境。如人们对居住区的选择、城市“污点”研究等。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应该在城市设计中得以应用,作为城市规划获取相关社会信息的方法。 水乡古镇是一种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类集聚地,并在一定的地域形成完善的以水为中心的网络体系,是水乡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其城镇空间形态反映了深层的文化内涵,具有强烈的“可识别性”和“可印象性”,近年成为旅游热点。 江南水乡古镇给人的印象是基本景观意象是“小桥、流水、人家”,特别是在20 世纪90 年代之后,水乡古镇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古镇旅游开发加剧,水乡旅游空间的塑造缺少从游客感知层面的景观意象要素的考虑,使得游客所感知的水乡古镇仅仅是游览内容的不同,而其景观意象要素缺乏独特性。 锦溪古镇旅游景观意象构成要素现状 林奇认为,对城市的可意象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有5 个,分别为通道、边缘、街区( 区域)、节点和地标,由于这种分类方法简便易行,具有形象性与直观性的优点,在现代城市与环境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鉴于水乡古镇与一般的城市无论是在历史、成因、建筑形式、景观格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本文在林奇的分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水乡古镇的自身特点,建立了水乡古镇的景观意象要素构成体系。 锦溪古镇景观意象要素的构成 1)通道 街道、水巷、蜿蜒的石板路是古镇通道的核心载体。 2)边界 古镇内部水岸边的栏杆、堤岸、石板路旁的河埠头组成了古镇的景观意象边界。 3)区域: 五保湖、古莲池、菱塘湾等“五湖四荡”和古镇外围城镇、乡村所构成了水乡古镇的区域环境,整体区域景观意象特征已被城镇化进程影响。 4)节点 五保湖广场:锦溪古镇的入口服务区域,临水而设。 桥:锦溪素有“36 座桥,72 只窑”,现存古桥大多完整无缺,碑记联柱俱在,花纹图案精美,形成了锦溪独特的“桥文化”著名的有里和桥、太平桥、古莲长堤、普庆桥、众安桥、十眼桥等,其中古莲长堤、十眼桥,给游客以强烈的视觉节点意象。 牌坊:中心水巷的出入口牌坊。 5)标志物 古镇内的主要标志物为博物馆、纪念馆、陈妃水冢、莲池禅寺、文昌阁,是古镇内核心景点的构成部分,其中莲池禅寺、文昌阁结合古莲长堤勾勒了锦溪入口处的标志景观意象,而由古砖瓦博物馆、古董馆、天文馆、家具馆、根雕馆等一系列博物馆所组成的博物馆群是古镇内最为核心的景观意象,也是锦溪作为“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核心景观意象的表征。

川西民居的特点

川西民居的特点 一、独特的地域风格。 它不同于北京之贵、西北之硬、岭南之富、江南之秀,自有其朴实飘逸的风格。 首先,它体现在住宅布局中的开敞自由。民居建筑特征是以庭院式为主要形式,基本组合单位是“院”,即由一正两厢一下房组成的“四合头”房,立面和平面布局灵活多变,对称要求并不十分严格。院内或屋后常有通风天井,形成良好的“穿堂风”,并用檐廊或柱廊来联系各个 房间,灵巧地组成街坊。 其次,这种风格表现在建筑造型上是轻盈精巧。 为适应炎热潮湿的气候,民宅建筑多为木穿斗结构,斜坡顶、薄封檐,开敞通透,轻巧自如。 建筑的梁柱断面较小,外墙体的高勒脚、半桩台,室内加木地板架空。 再次,川西民居的飘逸风格,表现在建筑色彩上是朴素淡雅。 川西平原植被较好,四季常青,而民居的建筑色彩十分朴素,多以冷色调为主。瓦为青色、墙为粉色(或灰砖色、梁柱为茶褐色、门窗多为棕色(或木料本色)。其重点装修部分是小门楼,俗称“龙门(或门道)”,但仍是以冷色调为至,常常“雕而不画”。 二、融环境为一体。 川西民居讲究“天人合一”自然观与环境观。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建材以木、石灰、青砖、青瓦为主。墙有砖墙、土墙、石块(石板)墙、木墙(木板或原木)、编夹壁墙等;屋顶用小青瓦、草、谷草、山草、石板瓦、树皮瓦等;还有用青厂条子作梁和门杠的。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既经济节约,又与环境十分协调,相映成趣,乡土气息格外浓郁。呈现出一种相互的质感美、自然美。 “天人合一”的环境观把周围的大环境引入封闭的小环境中,形成了人与住宅、环境的和谐统一。 三、亲情味浓厚。 川西人讲究礼节,喜好聚集娱乐,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国内外首屈一指的茶馆文化也因 此而繁荣。这一特点也突出地表现在居住方式和邻里关系上,有一种田园诗歌式的诗意。 这种亲情味,还表现在川西民居的建筑上。如大小院落中的天井与宽屋檐,以及沿街住宅或店铺外的檐廊,便为居住者创造了一个较明朗的生活工作的“公用空间”,供家人纳凉、妇女手工、小孩嬉戏、邻里喝茶下棋以及接待来客之用,使邻里间得以充分交流对话,使蜀人深感“远亲不如近邻”。 四、兼容性较强。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区域,据有关史料,大批移民入川先后发生过几次。因此,川西居住文化也是一种兼容性较强的融合文化,其许多特色的形成,都是在不排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的结果。并未因吸收外来文化而丢失传统,而是在兼容先进文化因素的过程中,形成了适合本地自然与经济条件的,独立形态的文化体系。

游新场古镇_五年级作文

游新场古镇 今天,早晨天气晴朗是个适合出游的日子。爸爸妈妈也带我去了位于大邑县的新场古镇。 新场古镇位于成都平原西部与邛崃山脉的山丘坝交汇处,新场东边至成都58公里,西边临邛古蜀道可通康、藏;南由水路直达新津、嘉洲,北连出江、天宫庙、花水湾和西岭雪山,《大邑县志》记载:以县城为中心出西门,经黄土桥、灯笼场、清源市、扇子街,过出江,入邛崃的西禅寺、土地垭、三坝场等,再回大邑兴旺场,双河场,越横山岗,通天全县。新场镇原名清源市,清代雍正年间因逐步取代了明嘉靖以来新场镇头堰村的扇子街集市,兴场设市,故人称“新场”。新场镇是临近农产品的集散地。至今在新场镇的民间还保留有古时“一新、二唐、三灌口”的说法,意思是在大邑的场镇中规模最大、经济最繁荣的首数新场镇。同时还有“石人对石虎,银子万万五”的民谣,意为新场的石虎与邛崃市茶园乡西禅寺前的石人之间的XXXX 处一个宝藏,藏有大量的金银。还有一个民谣是“大水冲出三千贯”,至今距石虎庙约一华里处还以一个“三仙观”(三千贯)的小奄。从这些世代流传的口头俗语中,足以看出古时新场镇商品经济的繁荣。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而新场的小吃是我的最爱,它是用水墨的鱼豆腐,再加上一点辣椒粉那味道用三个字来形容“非常棒”!新场的小吃还有。伤心凉粉、担担面、三大炮、火锅粉、肥肠粉、冰粉等,大邑本地以及成都和四川的名小吃,美味鲜香、香辣酸甜可口,让你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新场古镇不仅山清水秀,街道繁华,民风古朴,在众多人杰之中,最让新场人引以骄傲的当数民国时期的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刘成勋莫属了。现在,刘成勋旧居除了讲述将军生平故事的展室以外,已经成为了一个全国旅游媒体的俱乐部,这里将会留下更多的文章书写新场的人、新场的生活和故事。 我喜爱古镇,因为那有古代的味道。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行径中的川西民居

行径中的川西民居 以游记的形式讲述一路上各色民族民居建筑的风貌特征作用,特色,历史等 6.22--(成都民居形式及使用功能的五大类型,建筑特征及历史由来等) 6.23--(康巴藏族民居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及历史渊源等) 6.26--(羌族民居的建筑形式,特点,材料,作用及历史等) 成都平原: 1.四川民居由于受地形、气候、材料、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在融汇南北的基础上自成一体,独具鲜明的地方特色。 注重环境,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做到人、环境、艺术的有机结合。 平面布局灵活,空间变化有序。四川民居有明显的中轴线而又不受中轴线的束缚,体现着一种自由灵活的平面布局,打破了那种对称谨严的格局。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简洁朴实的建筑外貌。 2. 风格:四川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少雪,风力不大,雨水较多。于是平房瓦顶、四合头、大出檐成为民居的主要形式。阁楼亦成了贮藏隔热之处。 四川民居多为穿斗式屋架 四川早期民居的主要类型为干栏式建筑 单门独户四合院 3.精美雕刻添光彩: 传统的四川民居讲究用一些木雕、石雕和砖雕来装点房屋。比较常见的是在门窗格扇、挂落、牌坊、撑拱等部位施以木雕,可分为浮雕、镂空雕、立体圆雕和浅雕四种。另一种常见的雕刻是石雕,从各地的民居住宅以及祠堂、庙宇等建筑中都可以见到许多石材构件以及这些构件上精美的石雕 4.功能多样的城镇居民 由于商业逐渐繁荣,四川的城镇出现了功能多样的城镇民居。临街的民居往往兼作商铺、作坊、茶馆、洒肆、客栈,外面镶嵌木质门板,开合方便自如。商住两用的房屋多为一楼一底两层,有的楼上作卧室,楼下作营业房,有的前面是门面,后面是居室和厨房。大一点的商住两用房中间用天井间隔,房间较多。 5. 传统民居的特征 1 是平面布局和环境特征,它是社会制度·习俗·信仰和生活方式在民居中的体现。 2 是结构和外形特征。它反映了地理条件·构造技术等对建筑的影响。 3 是装饰装修和细部特征。它是文化·习俗和审美意识在民居建筑内部和外观艺术上的表现。 6.气候与民居 成都平原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雾,是中国阴雨天气最多的地区之一。 夏季,成都平原处于一个封闭的地形中,风速较小,十分湿热,冬季,多雨,潮湿,日照少。因此,形成“外封闭,内开敞,大出檐,小天井,高勒脚,冷碳、冷摊瓦”等特点。 7.自然资源与建筑材料 四川植被茂盛给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如木·竹·松等 民间艺术

川西民居的四大特点

【川西民居的四大特点】 一、独特的地域风格。 它不同于北京之贵、西北之硬、岭南之富、江南之秀,自有其朴实飘逸的风格。 首先,它体现在住宅布局中的开敞自由。民居建筑特征是以庭院式为主要形式,基本组合单位是“院”,即由一正两厢一下房组成的“四合头”房,立面和平面布局灵活多变,对称要求并不十分严格。院内或屋后常有通风天井,形成良好的“穿堂风”,并用檐廊或柱廊来联系各个房间,灵巧地组成街坊。 其次,这种风格表现在建筑造型上是轻盈精巧。 为适应炎热潮湿的气候,民宅建筑多为木穿斗结构,斜坡顶、薄封檐,开敞通透,轻巧自如。建筑的梁柱断面较小,外墙体的高勒脚、半桩台,室内加木地板架空。 再次,川西民居的飘逸风格,表现在建筑色彩上是朴素淡雅。 川西平原植被较好,四季常青,而民居的建筑色彩十分朴素,多以冷色调为主。瓦为青色、墙为粉色(或灰砖色、梁柱为茶褐色、门窗多为棕色(或木料本色)。其重点装修部分是小门楼,俗称“龙门(或门道)”,但仍是以冷色调为至,常常“雕而不画”。 二、融环境为一体。 川西民居讲究“天人合一”自然观与环境观。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建材以木、石灰、青砖、青瓦为主。墙有砖墙、土墙、石块(石板)墙、木墙(木板或原木)、编夹壁墙等;屋顶用小青瓦、草、谷草、山草、石板瓦、树皮瓦等;还有用青厂条子作梁和门杠的。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既经济节约,又与环境十分协调,相映成趣,乡土气息格外浓郁。呈现出一种相互的质感美、自然美。 “天人合一”的环境观把周围的大环境引入封闭的小环境中,形成了人与住宅、环境的和谐统一。 三、亲情味浓厚。 川西人讲究礼节,喜好聚集娱乐,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国内外首屈一指的茶馆文化也因此而繁荣。这一特点也突出地表现在居住方式和邻里关系上,有一种田园诗歌式的诗意。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章节答案1-8

第一章1 【单选题】(10分)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提出的。 A. 张骞 B. 汉和帝 C. 汉武帝 D. 李希霍芬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2 【多选题】(10分) 广义上的“丝绸之路”除了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外,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由()组成。 A. 东洋航线 B. 西洋航线 C. 南洋航线 D. 北洋航线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3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 A. 贸易作用 B. 军事作用 C. 外交作用 D. 文化交流作用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4 【单选题】(10分) 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于()年粟特人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传入中国。 A. 贞观十四年 B. 康熙九年 C. 崇祯十六年 D. 元和七年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5 【单选题】(10分) 汉武帝时期,()为开拓“丝绸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A. 卫青 B. 霍去病

C. 张骞 D. 司马迁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6 【多选题】(10分) 鸠摩罗什把佛教从西方引入中国,将大量经书翻译成汉语,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与()和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A. 不空 B. 鉴真 C. 法显 D. 真谛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7 【单选题】(10分) ()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历时四年来到中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后由鲁斯蒂谦将其在中国见闻轶事整理并编著成游记,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A. 查理·马特 B. 马可?波罗 C. 利玛窦 D. 阿基米德

宽窄巷子建筑特点

宽巷子20号——民初建筑,其梁拖上有栩栩如生木雕狮子,门簪雕花,门头左右斜撑处是两幅各不相同的精美木雕画面,两幅木雕构件可清晰看见佛手、宝瓶、宝剑、如意,灵芝,寿桃等吉祥饰物雕刻其上。 宽巷子19号——其门头方正气派,民国年间修建并保留至今。此院为两进院落。前檐廊砖柱,两圆四方,富于变化,其中两廊柱为旧物,修复时用钢条包裹使其坚固。 宽巷子25号——门头为传统黑色木板门,门前两侧有八字影壁,尽显大宅风范。旧门头下的红砂上马石静静的矗立在此,向人们展现着旗人的生活,岁月的沧桑。院内的前檐和正房建筑均有精美的木雕装饰,东侧院中有两层建筑称之为小姐楼,据说是始建此院时,主人为未出嫁的女儿所修闺阁。 宽巷子33号——简洁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大门,没有繁缛复杂的装饰,保留完好的二进院落格局。当时的居民曾栽种着玉兰、丁香、栀子花,至今仿佛还能嗅到满园的清香。在民国的时候,宽巷子33号庭院是济世救民的中医名师周济民的家,他的医术在少城中远近闻名。 宽巷子37号——典型的老川西民居风格。建筑保留了以前的老门头,它的色彩十分朴素,以冷色调为主,“雕而不画”。青瓦、粉墙、茶褐色梁柱、棕色门窗、小门楼。 窄巷子2号:门头是西洋四柱三山式,门洞顶处以卷草纹线条处理,建筑优美。进入院内的门厅有传统的四扇六抹格扇,隔扇上部镶嵌冰裂纹门楣。 窄巷子14号——四柱三山的西洋风格大门中间山墙开方形门洞,门洞上方留悬挂石匾位置,还让人隐隐感到当时主人的显赫地位。门洞两侧有青砖柱,柱顶四角飞檐攒尖带宝瓶顶装饰柱头,做工精细考究,富于变化,宝瓶有保佑平安之意。 窄巷子27号小洋楼——罗马圆柱,西式拱形门窗,窗棂上的大五星装饰为西洋符号,而木刻栏杆,雕花斜撑及挂落为传统中式构件,中西合璧的文化成就了小洋楼。相传这里曾经住过法国的一个医疗机构,因此有了这般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也相传上个世纪的30年代,一位国民党的王姓军人买下这个带有洋楼的院落。抗战,军人召唤至前线,再也没有归来。就在这个小洋楼里,妻子却一直等待丈夫归来。

中共大邑县新场镇委员会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中共新场镇第六届第一次代表大会 工作报告 (2011年9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县委要求,现将本届新场镇党委领导班子的主要工作情况作一总结汇报: 2006年底换届以来,镇党委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部署,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积极应对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快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大力实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00万元,比2006年增长66.67%;实现全口径财政税收1962万元,比2006年增长164.0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80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660元,比2006年增长3666元,新场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快速发展时期。今年1-6月,完成招商引资签约资金2.1亿元,到位资金1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2.3%、6.6%;地方

财政税收完成226.30万元,其中:国税完成106.3万,地税完成120万,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4.3%、6.5%。 一、2006年-2010年主要工作 (一)新场古镇保护开发工作 多年来,受资金、交通、区位等因素制约,新场古镇的优质旅游文化资源“藏在深阁人未知”,基本没有开发利用。200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确立“旅游强县”战略,正式启动了新场古镇的保护开发工作。 1.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大幅提升古镇未来预期价值 围绕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高起点规划。聘请省内知名专家编制完成了《大邑县新场镇总体规划》、《大邑县新场镇古镇保护性规划》、《大邑县新场古镇保护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完成了新场古镇旅游策划、新场古镇AAAA 级旅游景区策划、新场古镇旅游营销策划、新场镇场镇改造施工设计方案等。有效提升了古镇未来的预期价值,为吸引社会资金到新场投资项目、发展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2.市场化配置资源,全力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古镇保护开发 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是新场古镇保护开发的关键。坚持“以政策换资金、以项目换资金、以资源换资金”的思路,通过市场机制,共协议引进社会资金15.5亿元参与古镇开发建设,实际投入资金近4个亿。云南同创6个亿的项目已签约,

中国十大水乡古镇

中国十大水乡古镇 图文:来自百度编制:沈庞桂 背景音乐:评弹演唱---黄霞芬2013年1月6日

江南水乡,风光秀美,古文化遗存丰富。这里丘陵星罗棋布,平原横贯东西,湖河纵横交错,历来就有“鱼米之乡”和“人间天堂”之美称。 江南水乡,水木清华,桑田纵横,河湖似镜。“村村皆画图,处处有诗材。”尤其是水乡古镇,条条街巷傍水流,户户人家尽枕河。一条条美丽如画的水巷,配以古色古香的石拱桥,恰如一幅幅静物画。偶尔一只小巧的乌蓬船划破平静的水面,从青藤蒙络的桥洞中穿过,马上就给画面注入了神韵和活力。上桥下桥,步移景换,令人目不瑕接。再加上粉墙竹影、古树苍藤、细喃甜美的越话吴语的映衬,更浓化了江南水乡使人神往遐想的诱人风光。 江南水乡枚不胜举,最著名的我国十大水乡古镇依次为:

第一名十大水乡古镇:周庄——世界十大古镇之一(江苏*苏州)第二名十大水乡古镇:西塘——梦里水乡古镇(浙江*嘉兴) 第三名十大水乡古镇:同里——东方威尼斯(江苏*苏州) 第四名十大水乡古镇:乌镇——最具文化气息(浙江嘉兴) 第五名十大水乡古镇:甪直——难忘的古镇(江苏*苏州) 第六名十大水乡古镇:南浔——曾经最富庶的古镇(浙江*湖州)第七名十大水乡古镇:木渎——吴文化的聚宝盆(江苏*苏州)第八名十大水乡古镇:朱家角——现代都市中的古镇(上海) 第九名十大水乡古镇:光福——香雪海的故乡(江苏*苏州) 第十名十大水乡古镇:安昌——感受绍兴民俗(浙江*绍兴)

----世界十大古镇之一 周庄水乡古镇位于苏州东南部,是江南具有代表性的水乡古城,雄踞江南水乡古镇之首。周庄,绿水环绕在古城的各个古居之中,景色宜人,河道纵横交错,船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周庄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王少子摇的封地了,因此也被称为是“摇城”。至今已经有九百多年的文化历史了,周庄因为沈万三的水运赢商,使周庄成为了江南之中的巨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