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法课件

商法课件

商法课件
商法课件

商法课件

————————————————————————————————作者:————————————————————————————————日期:

完整word版,国际商法知识点范围,推荐文档

第一章国际商法总论 一、概念术语 1、国际商法:又称为国际商事法,是调整国际商事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2、国际商法的渊源:是指国际商法的存在及表现形式,包括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国内法。 3、国际条约:是指两国或两个以上国际法主体依据国际法确立其相互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国际书面协议。 4、国际惯例:是指在国际商事交往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受到各国普遍承认和遵守的习惯做法、商事原 则和规则。 5、大陆法系:它是指包括欧洲大陆大部分国家从19世纪初以罗马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1804年《法 国民法典》和1900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效仿这种制度而建立的法律制度。 6、英美法系:是指英国从11世纪起主要以源于日耳曼习惯的普通法为基础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法律制 度,以及效仿英国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总称。 7、法律解释:是指由一定的国家机关、组织或个人,为适应和遵守法律,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政策、公 平正义观念、法学理论和惯例对现行的法律规范、法律条文的含义、内容、概念、术语、以及适应的条件等所作的说明。 8、仲裁制度:是指民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选定的第三者,根据一定程序规则 和公正原则作出裁决,并有义务履行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国际商法的国际性? 答:国际商法的国际性,就是指在商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中,至少有一个因素涉及国外,或者说,至少有一个因素具有涉外性。 2、简答国际商法的渊源。 答:国际商法的渊源是指国际商法的存在及表现形式,包括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国内法。 (1)国际条约:是指两国或两个以上国际法主体依据国际法确立其相互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国际书面协议。 (2)国际惯例:是指在国际商事交往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受到各国普遍承认和遵守的习惯做法、商事原则和规则。 (3)国内法:是指一国为调整国际商事法关系所进行的国内立法。 3、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各自的主要特点。 (1)大陆法系的主要特点: ①全面继受罗马法 ②实行法典化 ③将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部分 ④在法律推理形式和方法上采取演绎法 ⑤法学在推动法律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英美法系的主要特点: ①判例法是英美法系的主要渊源 ②遵循“先例约束力原则”处理案件 ③普通法和衡平法是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④诉讼程序上一般采取对抗制 4、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 答:(1)法律渊源的不同 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以制定法首先是法典的方式存在,正式的法律渊源是指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

2018年商法期末重点必考复习资料汇总

2018年商法期末重点必考复习资料汇总 第一章商法总论 名词解释1、商事关系:就是一定社会中通过市场经营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2、商人、就是以自己名义实施商行为并以此为常业的人三个条件;1、实施商行为2、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商行为3、以事实商行为为常业3、商行为:就是使用商事法律规范的营利性行为4、形式商法:形式商法,最典型的就是独立与民法典之外的商法典。这种立法体例称为民商分立制。5、实质商法;英美法系没有民法与商法的严格区分,因而不存在民商分立于民商合一的问题,此外法院的判例和民间的自治规章也是重要的商法渊源,总第来说,英美商法的概念属于实质商法的范畴。6、公示原则:在涉及公众或多数当事人的场合,商法实行公示原则,要求将有关事实公诸于世。7、外观法则;对于商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各国商法都采用客观主义的认定方法,即有关行为的内容及含义的解释,以表示行为的客观表象为准,即使这种解释表意人也不得推翻。商法:又称为商事法,是指以商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三、简述题1、简述商法与民法的关系:民法和商法的共同之处,即他们都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但是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别。民法是包括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内的一般社会生活的普遍性规则,而商法则是市场经济领域的特定财产关系的特殊规定。民法对商法来说,具有统领和指导的意义,而商法对民法来说,具有补充、变更或限制的作用。2、商

法与经济法的关系:二者的联系,商法和经济法相对于民法而言,都是特别法,在适用上有优先的效力。其次,从功能上讲,经济法体现了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对商事关系的干预,因而相对于商法来说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再次,从形式上讲,除了商法在少数国家部分试行法典化外,商法和经济法都是针对特定领域、特定问题单行法,具有显著的特殊性、技术性和灵活性。最后,从内容上讲,商法与经济法存在相互包容的现象,即商法的规定吸收经济政策或经济法规范,经济法的规定中运用商法制度或商法手段。经济法有如下特征;1、国家意志的政府职能的介入。 2、多种法律部门的综合调整。 3、国家政策的指导作用。商法是关于商事组织和商事交易的法律群。传统商法受契约自由的原则支配。。8商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一、强化企业组织原则1、提高企业素质2、完善企业结构产权的保护二、提高经济效率原则1、产权的保护2、信用的维护3、交易的便捷三、维护交易公平原则1、平等原则2、诚实信用原则四、保障交易安全原则1、强行主义2、公示原则3、外观法则 4、严格责任 5、对善意买受人的保护5维护交易公平的意义何在?商法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答:意义,首先, 是设立公平交易的行为准则,从而建立市场竞争的 正常条件。其次,就是依据这些行为准则以及时一

商法重点

商法总论复习 6个名词,6个简答,3个论述 一、名词解释 1商人法立法体系 强调商行为概念的基础作用,以商行为概念确定商主体的范围、商法的适用范围以及商法规则并强调商主体资格对于商行为的依存性的体系 2商行为法立法体系 强调商主体的资格确定,并将其作为商法适用的一般前提、商行为内涵的一般概括、对一切商事关系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基本规则的抽象的体系 3折衷立法体系 强调商人的概念与商行为的概念共同做为商法体系的基础并以商行为概念作为商人定义的基础;商人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商行为的具体范围的体系 4民商分立:是指将民事商事分别立法,于民法法典之外,再制定商法法典,民事法典与商事法典各自独立存在。(30) 5民商合一:即将民事商事统一立法,不设民商之区别,将商事之规定,或编入民法法典之中,或将其制定为民法法典的单行特别法规,在立法逻辑和制度体系上具有内在的适应性。(30) 6注册商人:需要商业登记及有商业登记的强制性义务的商人 7任意商人:不需要商业登记及没有商业登记的强制性义务的商人 8商事能力:商主体依据商业登记所核定的经营范围,独立地从事特定的商行为,享有商法上的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资格和能力。 9绝对商行为:是指依照行为的客观性和法律的规定,无论行为人是否为商主体,也不论是否以营业的方式进行,都必然认定为商行为。 10相对商行为:是指在法律所列举的范围内,仅由商人实施以及仅基于营业目的实施时方构成商行为的行为。 11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是指特许经营权拥有者以合同约定的形式,允许被特许经营者有偿使用其名称、商标、专有技术、产品及运作管理经验等从事经营活动的商业经营模式。 12资产负债表:比较全面地反映商主体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情况报表。 13商业账簿:指的是商人在营业过程中所设置的以及形成文字记载的一切账务簿册。 14商誉:是指商事主体在与其他商事主体进行的商业交往过程中逐步累计而成的良好信誉。 15商业名称权:商主体取得的对商业名称的专有使用的权利,别称商号权。 16商事仲裁:指仲裁机构根据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议及其书面申请,对其商事争议进行审理并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制度。 17票据:出票人依票据法规定的法定条件,签章于票据上而发行的,并以其无条件支付或委托他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货币为目的的有价证券 18破产别除权:是指在破产程序开始之前,就债务人的特定财产设定了担保物权或者存在有其他特别优先权的,于债权人宣告破产后,权利人享有就该特定财产不依照破产清算程序而优先获得清偿和满足的权利。 19票据追索权:指持票人在汇票到期不获付款或期前不获承兑或有其他法定原因发生时,向其前手请求偿还票据金额及其损失的权利。 20保险利益:保险利益,又称可保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

商法总论重点笔记.docx

商法总论重点笔记 第一章商法概述 第一节商法的概念和特征【重点】 一、商的概念 (一)现代商法中“商”的范围【商≠商事】 1、固有商(第一种商,绝对商):直接媒介财货交易的基本商行为,包括商品交易、证券交易、票据交易、海商交易等。 2、辅助商(第二种商):间接以媒介货物交易为目的的行为,是使“固有商”得以实现的某种辅助行为。 3、第三种商:不具有直接或间接媒介货物交易之行为目的,但其行为性质与固有商和辅助上有密切联系或者为其提供商业条件的营业活动,如银行、融资、信托、承揽、加工等。 4、第四种商:仅与辅助商或者第三种商有牵连关系的营业,如广告宣传、人身与财产保险等。 (二)商:经商业登记的商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所从事的一切营利性活动。 商的四要素:(1)经登记的商主体(2)以营利为目的(3)以商业方法进行营业(4)从事规定范围内的事业 (三)在法学上判断商的标准有两个方面: 第一,经营。经营有两个要素,一是看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二是看是否是营业行为。 所谓商事,是指一切以营利为目的的营业活动的总称。 第二,商事登记。看活动主体是否具有法律所赋予的资格和能力。 二、商法的概念和分类 (一)商法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由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有关调整商人从事商事交易活动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商法与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商法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和认可的。 (二)各国概念 德国:主观意义上的商法;法国:客观意义上的商法;日本:折衷意义上的商法;中国:主要从商法的调整对象来解读商人概念。 (三)商法的理论分类 1、形式意义上的商法和实质意义上的商法

形式意义上的商法着眼于规范的表现形式和法律的编纂结构,商法典。 实质意义上的商法着眼于规范的性质、构成和作用理念的统一,不一定存在以商法命名的法典,如商事单行法、商法规范,甚至是判例或国际公约。【市场经济国家】 2、商公法:公法上关于商事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行政法、刑法 商私法:私法上关于商事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商法典、商事习惯法、单行法 第二节商法的特征【重点】 (一)规范的重点是商人的营利活动 商人从事商事交易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营利,商人追求利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承认并保障商人追求利益是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反对不合法、不正当利益】 (二)组织法规范与行为法规范相结合 商事组织是商事交易的基础,商事交易是商事组织的最基本活动,组织与交易行为都是商法规制的内容。组织法与行为法的结合,实际是严格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例如公司法既规定了章程、股东人数,又规定了发起人责任、认缴比例、货币出资比例等。 (三)规范的技术性 商法规范实用且操作性很强,贯穿着促进交易安全、效益、迅捷等重要原则。如公司法中,股东会的召集程序和决议方法、董监选举方法、商业账簿中的造具要求、累积投票制等。票据法中,票据的签发、背书、承兑及追索等。 (四)对经济生活的适应性 商法规范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生活,而社会经济生活随着科技进步加速变化,需要法律适应现实生活作出适当的补充和修改。 (五)含有公法化因素 商私法中亦有公法因素,如证券法中对证券发行和交易的监管的规定等。强调商法的私法性质,是要突出商人的法律地位,使其在商事交易中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平等性。承认商法含有公法化因素,是兼及现代化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对商事交易活动加以适当引导和监管,维护交易者利益。 (六)规范的可借鉴性 这一特征由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商事活动类同性决定,可以有力地推动国际经济的一体化。 第三节商法的地位与渊源 一、商法的地位 (一)商法的立法模式: 1、民商分立模式(1)商行为法(2)商人法; 2、民商合一模式;

商法学知识要点

商法学 一商法总论 1 商法:指一切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征:1)目的上的营利性2)规范上的技术性3)兼具公法性4)具有国际性 5)具有发展性 调整对象--商事关系:营利性主体因为参加商事交易活动二进行和发生的社会关系。 基本原则:营业自由,商主体法定,商主体维持,保障商事交易便捷迅速,维护交易安全 2 商法的法律地位 商法是私法的组成部分,民法是私法的一般法,商法是私法的特别法。商法与民法的适用规则: 1)民法作为商法的一般适用和补充适用 2)商法规范的适用和效力均优先于民法规范 商法与经济法的区别: 1)调整的社会关系性质不同 2)调整对象的内容不同 3)功能不同 4)法律性质和理念不同 商法调整平等主体间的交易活动,属私法领域,意思自治是基本调整方法,商法注重商主体的营利性和个体利益保护。而经济法主要调整国家干预经济的活动,属公法领域,依靠国家强制,注重国家经济的稳定和整体利益的保护。 3 商主体:以从事营利为目的,以从事营利性活动为职业,并承受商事权利义务的个人和组织。特征:职业性,营业性,技能性,公开性,独立名义 分类:商自然人,商合伙人和商法人 商个人,也称自然人或个体商人,指以自己名义,独立从事营业活动并承营业活动所生权利义务的商主体形态。 商合伙:由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商法人: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设立的,独立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组织。商事辅助人:辅助商人从事营业的人。分为商事使用人和商事代办人 商行为:经由商法规范确定的各种营利性活动或者营业活动。 4 商事登记:亦称商业登记,指商主体为了设立、变更终止商主体资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向登记主管机关申请,登记主管机关予以审核并登记公告的商事制度。 特征:商事登记是法律行为,是特殊目的行为,是要式行为,是商事私法行为和公法行为的复合体,是商主体的登记。 种类: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分支机构登记 商事登记程序:申请和受理,审查,登记,公告四个阶段 5 商业名称:又称商号,是商业主体在营业活动中所使用的与同类主题相互区别的名称 构成要素:行政区域名称,字号,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 商业名称权的特征:具有严格的地域限制,公开性,可转让性,稳定性,区分性,排他性,唯一性,标准性 6 商事账簿:为了维护商事主体和社会公众权益,以及社会交易秩序,立法主体要求,根据商业会计原则备制的,用来记载其营业活动和资本运动状况的书面簿册。 7 个人独资企业:由一个自然人单独设立,由一人拥有、控制并承担无限责任的营利性企业。 设立条件:1)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2)有合法的企业名称3)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4)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5)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8合伙是指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协议或企业组织形态。 合伙的特征: (一)合伙协议是合伙得以成立的法律基础 (二)合伙须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 (三)合伙人共负盈亏,共担风险,对外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合伙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立的组织体,包括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两种类型。普通合伙企业的所有合伙人对合伙企业

商法总论知识点概括

商法总论 第一章 一、商法 1、概念商事法,是指调整有关商事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 (1)、调整对象:商事关系 1)私人财产关系 2)经营性财产关系(本质特征:营利性) 3)独立的社会关系——独立的法律部门 (2)、由一系列法律规范所构成的一个法律体系 1)含义:广义:国际国内 狭义:国内-商事私法 实质意义:一切 形式意义商法典 2)商法体系结构 商事关系:商事主体、商事行为 A、商事主体法:关于商事主体资格的取得、变更和消灭的规则 B、商事行为法:关于商事主体从事各种商事经营活动的行为规则 3)商法渊源:a.制定法、 b. 判例法、 c. 司法解释、 d.自治性规则、 e.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 2、特征 1)、私法性与公法性 2)、国内性与国际性 3)、实体性与程序性 4)、冲突性与协调性 5)、伦理性与技术性 6)、稳定性与进步性 二、商法交易原则 1、促进交易自由原则 1)自由主义的表现形式: a.合同自由 b.企业自治 c.市场自律 2)、维护交易公平原则: a.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主体具有独立的人格、主体在交易活动中地位平等、 主体的合法权益平等的受到法律保护) b.当事人应按照诚实信用原则从事交易活动(诚实原则在合同法、公司法、信托法、 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中适用) c.情势变更:构成要件(a.须有情势之变更 b.须有情势之变更发生在合同成立后至合同履行完毕之 前 c.情势变更须非当事人所料,且具有不可预料的性质 d.情势变更须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而发生 e.须情势变更后仍然履行合同则显失公平) 3)、提高交易效率原则: a. 交易定型化(形态、客体、方式) b.时效短期化 4)、确保交易安全的原则:a. 强制主义 b.公式主义

商法重点词汇

arbitration /.ɑ:bi'trei?n/ n. 仲裁 precedent /pri'si:d?nt/ n. 先例,惯例 publicist /'p?blisist/ n. 国际法学家 jurisdiction /.d?u?ris'dik??n/ n. 司法权, 审判权, 管辖权, 控制权prosecution /.pr?si'kju:??n/ n. 诉讼, 起诉 Inchoate /'ink?ueit/ adj. 不完整的,刚开始的,早期的,不成熟的breach of contract 违约,违背契约 constitutive /'k?nst?.tju:tiv/ adj. 宪法的,章程的;构成的 ipso facto n. <拉>根据事实[行为]本身,因此 jurisprudence /d?u?ris'pru:d?ns/ n. 法律学,法学 sovereign immunity 主权豁免 estrada doctrine [法] 艾斯特拉主义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领土主权 servitude /'s?:vitju:d/ n. 苦役,奴役 estoppel /is't?pl/ n. 禁止翻供 indemnity /in'demniti/ n. 赔偿, 补偿,保证(赔偿,免罚);补偿金, 赔偿物status quo /steit?s'kw?u/ n. 现状 clean slate n. 清白历史 municipal /mju:'nisip?l/ adj. 市的,市政的;地方政府的 ratification /.r?tifi'kei??n/ n. 批准,认可 signatory /'sign?t?:ri/ n. 签署者,签约国 supremacy /sju'prem?si/ n. 至高,主权,最高权力或地位 the European Court of First Instance 欧洲初审法院 motion /'m?u??n/ n. 提议,动议 suffrage /'s?frid?/ n. 投票,选举权,参政权 foreign reserve 外汇储备 value-added tax n. (商品)增值税 customs union n. 关税联盟 Common External Tariffs共同对外关税 free trade area 自由贸易区

商法重点

第一章商法总论 1.基本原则 2.与民法,经济法的关系 3.包括范围 4.标志民商分立的法典 5.性质——私法,权利法 6.形式主义商法,准则主义商法的概念 7.特征 第二章商主体 1.商主体基本分类:商个人,商法人,商合伙 2.凡是从事商行为的人都是商人(错)——并要营业 第三章商行为的特征 第四章商事登记 1.主管机关——工商管理局 2.设立,开业,变更,注销(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合法执照,公告) 3.商事有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经营户(合伙企业不是商事人) 第六章商业账簿 1.我国商业账簿的立法模式——单独立法 2.分类:会计凭证,账簿,财务会计报告 补充: 1.公司设立必须具有的条件:发起人,资本,公司章程 2.试论公司法人,股人制度 3.公司法人的定义含义 4.公司法人特征,适用要件,场合,后果 5.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后果 6.董事会,股东会决议内容 7.书面,权限,表决 8.事项 第七章票据法 1.我国票据的类型 2.票据的无因性 3.持票人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没有行使票据权利的,持票人丧失票据上的权利,仍然享有民事权利。 第八章合伙企业法 1.法律特征 2.合伙人的资格问题(公司与合伙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独立的法人人格) 3.合伙企业事务执行方式(案例) 4.一人公司与独资企业的区别 答法:a.法律地位(一人有法人资格,独资无法人资格) b.责任(一人有限,独资无限) c.财产性质(一人是独立财产权) d.公司机关完善程度(一人有章程,独资无章程) 第九章公司法

2.公司与合伙企业的区别 3.公司法性质 4.公司法渊源 5.一公司信用为基础划分公司——人合,资合,人合兼资合 母子公司,分公司与公司相比有什么特征,子公司与分公司的区别 公司与商人,国有独资公司于一般国企的区别 6.一人公司的法律规制 7.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公司的异同 8.公司设立协议(生效时间)与合同章程比较 9.《公司法》25,82条 10.公司章程对公司及其股东的效力 11.法律上的限制,转投资,担保等 12.公司法定代表人的代表行为的构成要件,公司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13.(*)公司资本的基本原则,论述题(资本不确定,资本保持,资本不变) ----定义,意义,在我国公司法的表现 14.我国主要的资本形成制度(资本法定,授权资本,折中)。资本变更制度中,对于授权人的保护问题 15.股权——自益权,共益权 16.股东代表诉讼与直接诉讼的异同 17.公司治理模式——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各自职权。董事会,监事会,高层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及其义务。 18.董事会,股东会表决无效,表决可撤销的不足(法条) 19.公司合并分立——派生,分立,新设分立的定义,合并分立的程序及其对传权人的保护 20.公司财务制度——会计报告包括哪些(**)公积金种类,用途,公司利润分配的顺序 21.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属于外国公司的组成部分,不具有法人人格,责任由外国公司承担。外国公司分支机构注销,撤销必须经过清算程序,其债权,债务未经清算不得转移出中国。 Ps:1.下列哪一项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A中国工商银行B重庆某公司C重庆市投资公司D 汽车公司重庆研发中心选(D) 2.社会公共出资方式只能是货币 3.我国股票票据不能折价。 4.募集方式设立股份公司与发行方式设立股份公司二者的程序不同 5.公司成立的日期——注册之日起 6.股东直接诉讼的原因——股东利益诉讼 我国对股份公司,内部股份公司的限制转让(一年内不得转让,发行后也不得转让)**考点:折股份25% 7.股东有权查阅文件(有限公司,股份公司) 下列哪些内容不具有法定效力? a.小股东不得参阅公司账簿 b.董事会会议表决按照份额计算,不实行一人一票 c.股东会由董事会负责召集 d.本公司监事只能在股东中产生 (b)

商法知识点整理

名词: ·商主体:能够依商法规定以自己的名义直接从事商事行为,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企业。·商合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按照法律和合伙协议的规定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合伙人对合伙经营所产生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商事组织。·商事信托:是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的的商事法律行为。 ·商事信用:在商事活动中,商品销售.提供服务.提供贷款等交易中取得商品,接受服务或贷款的一方,同意在将来规定的日期支付货款.服务报酬.货款本息的承诺。 ·开业登记:是指商主体的创设人为设立商主体而向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由登记机关办理登记的法律行为。 ·变更登记:指商事登记机关对已成立之商主体,因其自身情况发生变化,变更已登记事项的法律行为。 ·注销登记:指登记机关依法对被终止经营的商主体,收缴营业执照.公章.撤销其登记注册号,取消其商主体资格或经营权的法律行为。 ·一人公司: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 ·累积投票制:累积投票制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或监事时,每一股份拥有与应选董事或监事人数相同的表决权,股东拥有的表决权可以集中使用。 ·公司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依法达成合意,归并为一个公司或创设一个新的公司的法律行为。 ·证券:指资金需求者为了筹措长期资金而向社会公众购买且能对一定的收入拥有请求权的投资凭证。 ·债券:指政府,或金融机构,或公司依法向投资者出具的.在一定时期内按约定的条件履行还本付息义务的一种有价证券。 ·证券交易所: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设立的,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 ·债权人会议:是在破产程序进行中,为便于全体债权人参与破产程序以实现其破产程序参与权,维护全体债权人的共同利益而由全体登记在册地债权人组成的表达债权人意志和统一债权人行动的议事机构。 ·破产别除权:指在破产程序开始之前,就债务人的特定财产设定了担保物权或者存在有其他特别优先权的,于债权人宣告破产后,权利人享有就该特定财产不依照破产清算程序而优先获得清偿和满足的权利。 ·商事买卖:是指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商事法律行为。 简答: ·商法的特征:商法调整行为的营利性特征;商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商法规范较强的技术性和易变性;公法性;国际性 ·传统商法之商行为特征:商行为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法律行为;是经营性行为;一般是商主体所从事的行为;是体现商事交易特点的行为。 ·登记对象分类两种方式:三分:公司.非公司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二分: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企业.不具备法人条件的企业或经营组织。 ·商事登记的程序:申请、受理、审查、核准发照、公告。 ·商号的法律特征:商号仅是一个名称,不是法律上权利义务的承担者,不等于承担权利义务的行为人;商号是商主体用于代表自己的名称,依附于商主体,是商主体相互区分的外在标志;是商主体的商事名称,只有商主体在从事商行为时才可以使用这一名称。 ·公司的特征:营利性,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经营组织;社团性,公司作为社团法人应为人的结合,其股东和股权具有多元性;法人性,公司必须依法设立,有独立财产,能够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 ·公司法的性质:公司法是组织法;是公法化了的私法;是国家管理公司的行为规范。·公司法的特征:从内容看,是一种组织法与活动法相结合的法律;从体例看,是一种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的法律;从规范性质看,是一种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相结合的法律。·有限责任公司特征:股东人数的限制性;股东责任的有限性;股东出资的非股份性;公司资本的封闭性;公司组织的简便性;资合与人合的统一性。

61商法案例研习教学大纲

《商法案例研习》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1442737 课程英文名称:Business law case study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法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商法案例研习是法学专业课的组成部分,是继商法学课程理论教学后,集中以典型和具体商法案例进行教学,将商法各部分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案例分析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阐述商法的基本理论、制度、实务等一系列问题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也是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和实践的需要。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 掌握商法总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练运用商法总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商法学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参与商法总论的热点、难点讨论;使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质; 2. 掌握以企业和公司为核心内容的市场经济主体的基本理论、原则和制度以及有关的基本知识; 3. 通过案例讲解,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司法实践中去。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商法学的基础理论以及商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法律制度;掌握企业和公司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基本能力:使学生理解熟练运用商法的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商法学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并参与商法总论的热点、难点讨论;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加以运用,在案例当中分析和综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质。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应确保大纲中重点、难点问题,根据学时和学生接受情况酌情安排课时。通过讲授,使学生全面掌握商法的基本原则与理论,掌握我国商法的基本精神;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讲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之后,学会运用商理论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兼具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双重属性,本课程的先修课主要有法理学、民法学和经济法和商法学,学习本课程应具备法理学、民法学、经济法和商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商法学重点

商法 总论部分 1、商法的特征 ?(一)商法调整行为的营利性特性 ?(二)商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 ?(三)商法规范较强的技术性和易变性 ?(四)商法的公法性 ?(五)商法的国际性 2、商法的原则 ?(一)商主体严格法定原则 ?(二)公平交易原则 ?(三)交易简便、迅捷原则 ?(四)鼓励交易原则 ?(五)交易明确、安全原则 3、商法和民法的关系 a.民法与商法是调整民商事行为的法律。但在法律部门的相互关系上,民法是普通法,商法是特别法。 b.民法与商法都属于私法范畴。但民法是纯司法,商法是以司法为主体,兼具公法性内容。 c.民法调整的范围广泛,商法调整的范围有限。民商法并行但不完全兼容。 4、商法人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商法人是指按照法定构成要件和程序设立的,拥有法人资格,参与商事法律关系,依法独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 特征:1.通过法定设立程序,履行工商登记,取得主体资格; 2.具有独立的财产和财产权; 3.具有统一的组织机构和意思机关; 4.是独立的责任主体,以全部财产为限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5.只能从事商行为,并在其法定授权范围内从事这种行为。 5、经理人的特点 1.经理人是被商人通过特殊方式授予经理权的人,是典型的直接代理人,他以被代理商的名义为法 律行为。 2.经理人在行使权利时,最重要的形式是其必须将自己的签名附加在商号上,并且在这个签名上附 有标明经理权权限的标记,以使经理人的代理行为与个人行为相区别。 3.经理人的主要权限在于为商主体管理事务,并为商号签名。 4.只有完全商人才可以授予被代理人经理权;小商人不可以授予他人经理权,即不可以任用经理人。 5.在商事登记部门履行登记并不是经理人被授予经理权这一法律行为生效的惟一前提条件,经理人 必须由商人通过“明确意思表示”方式授予经理权。只有明示与登记相结合,经理权授予才能生效。 因此,不存在隐示经理权或容忍经理权。 6.经理人所享有的经理权受到权限范围的限制。立法上所规定的经理权的权限范围颇为广泛,但在 实际生活中,不少经理权在被授予时其权限范围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不过,根据法律的规定,这种限制只是商主体内部的管理行为,对第三人无效,除非第三人已明知经理权已经受到限制。 此外,立法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经理权的权限范围,如经理人不享有处置不动产财产的权利,除非他已经获得了商人的专门授权。这些规定的目的在于,商人可以始终保留企业核心部分的处分权。 7.经理人所享有的经理权不具有单一性和排他性,一位商人可以同时聘用几位经理人,因此,经理 权还可以被分为共同经理权和分经理权等。

关于本学期《商法》课程重点考核范围

商法学 任尔昕主编 第一编商法总论 第一章商法导论 第一节商法的概念及特征 一、商的含义 我们可以对商法上“商”的含义做出如下阐释:经商业登记的商主体(商人,主要是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所从事的一切营利性营业活动(商行为)。 二、商法的概念 商法是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而言,商法是调整商主体和商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根据商法的表现形式,商法可以分为形式意义上的商法和实质意义上的商法。形式意义上的商法,是指奉行民商分立立法原则的国家制定的以商法典命名的商法。形式意义上的商法着眼于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和法律上的编纂结构。主张民商分立的国家,均在民法典之外,依法定程序制定有独立存在、自成体系的商法典。主张民商合一的国家和地区则没有形式意义上的商法。形式意义上商法的内容主要涉及商主体、商行为之界定、创设等商法的一般规则及商事公司、票据、保险、破产等基本制度。实质意义上的商法是指一切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实质意义上的商法着眼于规范的性质、构成和作用理念的统一,不论该法律规范是否以商法命名。其形式包括各种有关商事的专门法规,以及散见于民法、行政法和其他部门法中有关商事的规范,还有有关的判例、规则等。形式意义上的商法只存在于采取民商分立立法模式的国家以及美国,但无论采取民商分立还是民商合一立法模式的国家,都存在实质意义上的商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可能没有商法典,但不可能没有有关商事的法律、法规,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可能没有形式意义上的商法,但不可能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商法。 我国立法体例总体上采用民商合一,没有形式意义上的商法,但我国制定有《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海商法》、《破产法》等大量商事单行法,此外还有关于商事登记等方面的行政法规以及其他法律部门中有关商事的规定,它们共同构成我国实质意义上的商法。 三、商法的特征 一般认为,现代商法具有如下特征: (一)营利性 (二)交融性 商法的交融性特征,主要是通过私法和公法的交融、组织法与行为法的交融以及任意法与强制法的交融体现出来的。 (三)技术性 (四)国际性 (五)适应性 第二节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三、近现代商法 (一)法国 国家制定商法始于法国。1673年,法国路易十四颁布了被后世商法学者称为近代法国商事立法起源的《陆上商事敕令》。1681年,路易十四国王又颁布了法国《海事敕令》。1807年,为了反映法国大革命的政

商法总论重点总结归纳

商法 商法上的商,是指经商业登记的商主体(商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从事的一 切营利性营业活动(商行为),由四种要素构成: 1.经登记的商主体 2.以盈利为目的 3.以商业方法进行营业 4.从事规定范围内的营业 商法 概念:指调整商人在商事交易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 各国概念:德国——主观意义上的商法;法国——客观意义上的商法 日本——折衷意义上的商法;中国——从商法的调整对象特征:1.规范的重点是商人的营利活动 商人从事交易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营利,商人追求利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 重要动力,承认并保障商人追求利益是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反对不合法、 不正当利益】 2.组织法规范与行为法规范相结合 商事组织是商事交易的基础,商事交易是商事组织的最基本活动,组织与 交易行为都是商法规制的内容。组织法与行为法的结合,实际是严格性与灵活性的结 合。例如公司法既规定了章程、股东人数,又规定了发起人责任、认缴比例、货币出 资比例等。 3.规范的技术性 商法规范实用且操作性很强,贯穿着促进交易安全、效益、迅捷等重要原 则。如公司法中,股东会的召集程序和决意方法、董监选举方法、商业账簿中的造具 要求、累积投票制等。票据法中,票据的签发、背书、承兑及追索等。 4.对经济生活的适应性 商法规范的对象是社会经济活动,而社会经济生活随着科技进步加速变化, 需要法律适应现实生活作出适当的补充和修改。 5.含有公法化因素 强调商法的私法性质,是要突出商人的法律地位,使其在商事交易中具有 独立性、自主性和平等性。承认商法含有公法化因素,是兼及现代化社会经济生活的 复杂性和风险性,对商事交易活动加以适当引导和监管,维护交易者利益。 6.规范的可借鉴性 这一特征由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商事活动类同性决定,可以有力 地推动国际经济的一体化。 商法的地位和渊源 商法的调整对象:商事对象,特征 1.是平等的商事主体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是商事主体基于盈利动机而建立的 3.存在在反复进行的营业活动

商法总论期末考试整理

一、商法的概念:商法是调整商事的法律。(商事需要界定:法律意义上的商或 商事,是指一切盈利性营业活动和事业的总称。) 二、商法的调整对象:是指由商法规范所调整的特定范围的社会关系,是商法独 立化的基础,商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指盈利性主体从事营业行为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商事关系的内在规制性:1、目的的盈利性 2、主体的商人性 3、行为的交易性 4、理念的服务性 三、商法的基本特点:1、商法调整的行为的营业性 2、商法的调整对象具有特定性 3、商法规范具有技术性也具有易变性 4、商法是私法但具有公法性 5、商法是国内法但具有国际性 6、商法是组织法和行为法的结合 四、商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集中反映商事立法的价值追求目标,体现商事立法的技术依据源泉,因而成为商事立法、司法、仲裁和商事营业活动法理依据的根本标准。 主要有:1、商事营业维持(效率)原则,又称企业支持原则,指的是商事立法应当把维持商事企业的经营和鼓励营业的发展作为宗旨。 2、商事营业双兼顾(公平)原则:是指商事主体在通过营业方式追求自身利益时,依法必须兼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规划。 3、商事营业国家干预原则:是指国家从其自身的职能和目的出发对社会经济生活以权力行使的方式所做的控制与调节。 4、商事主体严格法定原则:又称主体市场准入原则,指的是商事主体只能按照法律的规定设置其类型和内容等,而不能任意设定。 5、商事交易安全迅捷原则:是指商法在规制商事交易过程中,对于安全与迅捷两个基本价值取向,应该善加平衡的法律要求。 五、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的理论基础 1、民商合一并不是理性的产物,而是历史作用的结果 2、民商合一是现代民法的发展趋势 3、我国有采民商合一的传统 4、民商合一能够节省立法成本,有效防止立法重复与矛盾 5、在现代社会,如何区分商人与非商人,存在很多困难。 六、什么是商主体 商主体,又称商人,指的是具有商法上的资格或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营业性商行为,独立享有商法上的权利并承担商法上的义务的组织和个人。 七、商主体的概念 八、商主体的特征 (1)行为和经营特征:从事特定商行为 (2)职业特征:以实施商事交易作为经常从事或赖以生存的活动 (3)产权特征:即只有财产权所有人才是商事主体 (4)组织特征:必须具备法定的组织形式,并由此体现其法律地位 (5)经营方式特征:以营业的方式

商法复习之“商法概论”

商法 第一章商法概述 第1节商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商法的概念 (一)商法的概念:调整商事交易主体在其商行为中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即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商”的涵义: 1、词义学上的“商” “商”最早是计时单位一商即一刻。后来又被发展出估量推测之意进而与量合用引申出协商的意思。 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媒介交易之行为。 2、经济学上的“商”:以营利为目的、直接媒介财货交易的行为。(偶然的交换行为-一般等价物交换-各种类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直接交易) 3、商法学上的意义:营利性主体所从事的一切盈利性营业活动和事业的总称。 包括商事交易活动(商人、商行为),也包括与实现商事交易有关的事宜(商业申请、登记等)。 固有商:买卖商 辅助商:连接货物交易经营的中转、中介性经营活动(中介或者交易平台) 第三种商:与交易密切相关的生产制造、承揽加工,以及便利交易资金的融通和周转的经营活动 第四种商:与固有商,或与第二、第三种商有某种关联的信息广告传播业和旅馆、保险、饮食、娱乐等活动。 二、商法所调整的商事关系 第一,由直接生产经营活动所引起的经济关系; 第二,由商品交易营业活动所引起的经济关系; 第三,媒介社会生产经营各阶段而间接创造价值的营利性活动引起的社会关系; 第四,服务于社会生产和流通的一切盈利性营业活动所引起的经济关系。 三、商法的多种含义 1、广义的商法和狭义的商法 2、形式意义的商法和实质意义的商法 (1)形式意义上的商法——以商法为名称制定的法典,着眼于规范的表现形式和法律的编纂结构,最终表现于一个法律文件(商法典)。 (2)实质意义上的商法——一切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四、商法的特征 营利性相关的特性;商法规范较强的技术性;兼具程序法和实体法;兼具国内法和国际性;发展性与变动性 第2节商法的基本原则

商法知识点及其学习要求

商法知识点及其学习要求 第一编商法总论 提示:商法包括三大部分:总论、商主体法和商行为法。总论讲的是商法的概念、特征、原则等一般性问题。先总后分的做法是德国人的做法。总论有两个特点:套用德国法的理论、术语;套用民法总论的术语。 除了课本,应当看一些课外书,包括法条、案例和原理方面的著述。 第一章商法概论 【学习要求:理解并记忆商法的概念、商法与资本的关系、商法的基本原则。 在本部分中,商法与资本的关系是商法任何考试论证的基础知识,必须掌握后适当记忆;商法的原则或其中分原则也是常见的论述题,主要是要掌握并记忆它是如何贯彻于公司法、证券法等分论内容之中的。 其它内容只需了解,往往只会有选择题等,也不是关键性的内容。】 1.商法是指调整商主体及商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商法与资本的关系。 2.商法的调整对象:商主体(主要是企业)及其商行为。 3.商法的体系与线索。 4.商事的发展:交易类型由商品到服务,发达国家服务业在GDP和提供的就业岗位中的比 例为65%以上;标的多样化,物、证券等;商行为复杂化,环节多,专业性强;主体企业化,多为公司。 5.商行为整体化,一损俱损。 6.商法的特点. (一)营利性,促进营利、调整营利行为;(二)技术性,具有很强的专 业性;(三)公法性,其中多有强制性规范;(四)国际性,跨国商事、国际商事日益增多. 7.商法与民法的关系:A,四种学说:民商合一,即民法典与商法典合一;民商分立,两 个法典分立;以经济法取代商法,商法根本没有必要存在;有商无民,如美国就只有商法典,没有民法典。B,争议的意义:商法的独立性;商法规范在民法典中的地位;商法规范的边缘化;民法的稳定性与商法的发展性之间的关系;民法方法论在商法中的不当运用。C,检验标准:二者能否共一个总则。D,专业化和分工是必然趋势,合一是合不住。分工的限度:科斯定理。 8.商法的基本原则。A,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弥补法律漏洞。B,清华大学施天涛 先生的观点:商事自治、效率、公平与安全。D,商法基本原则与民法基本原则的区别:1)近代民法的三大原则,它以理性人为基本假定;2) 现代民法原则,加入了诚实信用,善良风俗等内容,以增加民法的社会性;3)商法的原则始终围绕着资本运营。 9.商法的历史 著名的民法典 罗马最早的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527年,优士丁尼组织编成:《优士丁尼法典》《学说汇篡》《优士丁尼法学阶梯》《优士丁尼新律》,总称民法大全。 法学阶梯体例:一人法,二物法,三诉讼法。法国民法典取此例,一编为“人”,二财产及对所有权的各种限制,三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 学说汇篡体例为总分式,称PANDECTAE。德民取此体例,一总则,二债权,三物权,四亲属,五继承。 注意到,这是德国民法典概念法学的来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