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策评估

政策评估

政策评估
政策评估

四、政策评估

3.1、政策评估的内涵

3.2、政策评估的类型

3.3、政策评估的功能

3.4、政策评估的困难

3.5、中国政府政策评估的现状

3.6、政策评估的方法

3.7、发展我国政策评估的建议

一、政策评估的内涵

学术界的四种不同观点:

1、政策评估主要是对政策方案的评估。

2、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全过程的评估。

3、政策评估是政策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评估某一现行政策在达成目的上的效果。

——(林水波、张世贤:《公共政策》注:政策评估是了解公共政策所产生的效果的过程

——托马斯·R·戴伊《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4、政策评估就是发现并修正政策的误差

—— 朱志宏《公共政策》

政策评估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可能的产出或已经产生的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

注: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出引发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

——威廉·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2、公共政策的类型

1、从评估机构的活动形式上分:

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2、从评估机构的权力、地位角度

分:

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3、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分:

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

3、政策评估的功能

1.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方式

2.决定政策未来走向的主要依据。

3.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

4.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4、政策评估的困难

1、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2、政策的重叠和政策资源的混合

3、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

5、政策主体相关人员的抵制

具体表现为:①阻止评估

 ②将评估引入歧途 

③支配评估过程

 ④抵制评估结果

政府抵制评估结果的理由:

1、政策影响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在目前就妄下断言。

2、政策影响是广泛而普遍的,任何单一的标准都不足以判断政策目标是否真正实现

3、政策影响又是非常精细的,用简单的表格和统计数据根本无法认定它的结果:如反腐数字是否能说明腐败势头得到有效抑制?

4、政策效果之所以不明显,主要是因为投入的政策资源不够;

5、政策的积极影响未被真正发现,是因为评估方法采用不当所致,绝非政策本身有问题。

政府为什么常常不欢迎政策评估?

①由于不同群体对政策的要求与预期不一,政府常常追求不一致的目标,以满足不同群体的要求。

评估政策将使政府在公共政策方面不一致的真相暴露,从而引发大量的政治冲突。所以政府为避免冲突而宁愿不进行会招致麻烦的评估研究。

②政府许多计划和政策只具有象征价值,旨在使目标群体感到政府在关注他们而并不能改变目标群体的实际境况。

政策评估常常“泄露”政府的意图并使政策计划的象征性价值都下降。

③政府常常倾向于“证明”他们的计划是具有积极影响的。当局往往把对政策影响进行评估,看成对政策的限制和破坏,或者是对自己执政政能力的质疑。

例:中国清廉指数的评估:是不是越反越腐了?

④政府已经在这些政策和计划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而他们不欢迎“揭示这些计划不起作用”的研究;

⑤政府进行的关于政策执行效果的研究难免会对政策执行造成一些干扰。

⑥政策评估也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资金、机构、时间以及人员的配备等,政府机构不喜欢在政策评估上牺牲政府有限的资源。

案例1:如何解决非法移民?

2006年5月,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查克和梅尔提出了美国移民法改革议案。

要点:①在美国已经待了2年和2年以上的非法移民将获得公民权。未满2年者将被迫回国。

②数以百万计的新移民将获准携带家人,每年进入美国的合法移民将翻一番达到200万人以上。

该项议案得到了美国参议院和总统布什支持,但是,经过对该议案全方位的评估,美国众议院否决了该议案。

否决的依据:对该议案的评估结果

1、传统基金会政策分析师罗伯特认为“该议案必然会带来的改革的规模尚不得而知”。

2、共和党参议员杰夫通过分析认为:“参议院根本不清楚该议案将带来的影响以及移民的规模。”

3、根据评估结果,该议案如果通过,未来20年可能会给美国带来1.93亿新移民

案例2:美国务院将联想电脑撤出政府机密网络

案例3:英国搁置帮助安乐死政策议案

支持的理由:①医生应该能够给身患不治之症且极端痛苦的病人开出尽快结束其生命的药。

②帮助安乐死是一种体面和有尊严地结束生命的方式,好过用猎枪或吃安眠药。

反对的理由:①认为结束人的生命和帮助结束人的生命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②该议案如果获得通过,可能会被滥用。可能会使病入膏盲的病人觉得:他们有义务选择死亡以空出床位和省去费用昂贵的治疗。

5、中国政府政策评估现状

现状1: 开始积极引入政策评估

1、行政立法后评估

1.1自2006年起,国务院法制办已展开行政法规立法后评估试点。

“立法回头看”,它区别于执法检查,关注的是立法中的制度设计合不合理、立法内容有没有针对性、规定的条款操作性强不强以及立法的实施效果好不好等问题。

1.2立法后评估的提出意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评估,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行政法规的实际运行状况,为行政法规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或废止提供客观依据。立法后评估的提出,不仅是根据实际情况对立法的再次校正,更是立法工作者自我解剖、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过程,需要立法者具有敢于直面矛盾的宽广胸怀。这一自我纠错机制的科学化、常态化,必将在具有立法权的行政机关内部形成检测政府立法的合法性、合理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安全阀”。

衡量政府立法质量的高低,最终要看制定的法规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而对立法进行后评估,就是检验政府立法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2、政府管理绩效评估

湖南:如何展开绩效评估?

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以绩效评估全面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两型社会”建设。

1、要以绩效评估为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围绕转方式、建“两型”,加大评估力度。

2、要以绩效评估为手段,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和改善力度。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人民群众不同时期的不同盼望,把为民办实事、加强民生项目建设作为绩效评估重点,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要以绩效评估为抓手,不断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重点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4、要以绩效评估为平台,全面促进政府自身建设。通过深入开展评估,促进政务公开,明确政府审批的流程、时限,提高行政效能。 *探索具有湖南特色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

徐守盛强调,政府绩效评估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着眼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督查考核,增强绩效评估透明度,坚持真评实估,不断探索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真正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政府工作的一条根本标准,形成具有湖南特色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

一、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紧紧围绕加快富民强省、建设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核心价值追求的绩效评估制度,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不断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原则

绩效导向、鼓励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系统全面、科学规范、协调发展的原则;公开公平、客观公正、群众公认的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考评结合的原则;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的原则2、目标要求

政府绩效评估工作自上而下,逐步推进,到2013年,基本建立湖南特色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具体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一)促进科学发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地各部 门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进一步树立,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二)推进绩效管理。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普遍开展,公开、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逐步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政府管理机制逐步形成。

(三)改进政府工作。政府职能进一步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进一步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转变,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

(四)服务人民群众。机关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进一步增强,思想作风进一步改进,能力素质进一步提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解决。

二、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和指标

确定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既要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特别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情况作为评估的重要内容'又要全面评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状况、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行政效能与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要根据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分类设计不同的指标体系,明确不同的目标要求,做到科学合理、简便易行。评估内容和指

标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

1、各级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指标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发〔2008〕5号)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全面评估各级政府依法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基本职能情况和政府自身建设情况。主要指标包括:

(1)重点工作指标。主要评估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重点工作任务和重大建设项目情况。

(2)民生建设指标。主要评估居民收入增长、物价水平、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食品药品安全、为民办实事等方面的情况。

(3)经济发展指标。主要评估经济增长、财政收入、科技创新、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城市化、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情况。

(4)社会发展指标。主要评估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文化、公共卫生、和谐平安建设、安全生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5)政府自身建设指标。主要评估政务公开、电子政务、法制建设、勤政廉政、经济发展环境、机关效能、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情况。

2、对政府工作部门绩效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指标

主要内容根据本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部门职能确定。主要指标包括:

(1)行政业绩指标。主要评估完成本级党委、政府下达的重点工作任务,重大建设项目情况和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

(2)行政效率指标。主要评估机关工作效率,包括工作计划落实、行政审批、办文时效、对建议提案和信访投诉事件的处理等。

(3)行政能力指标。主要评估工作推动力,包括电子政务、政务公开、法制建设、勤政廉政、管理创新等。

(4)行政成本指标。主要评估履行职责所占用和消耗的资源情况,包括机构编制与人员控制、部门预算支出、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效益等。

(5)部门特色指标。主要评估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所确定的、具有部门特色的、创造性的工作情况。

三、政府绩效评估的方法和程序

结合省情和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特点,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绩效评估主体体系,把政府考核与公众评议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估的重要标准。要坚持考、评、

议相结合,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平时评估与定期评估相结合,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1、评估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指标考核。将工作目标任务分解为定量指标,并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和完成难度,分别赋予不同的指标权重,由绩效评估机构进行评价。

二是公众评议。采用会议评议、问卷调查、访谈、网上评议等方式,组织服务对象、专家和相关社会组织对政府工作进行评价。

三是考察核实。绩效评估机构采取实地考察、专项检查、案例调查等方式,对相关工作情况进行核实。

2、评估程序一般包括四个环节:一是制定计划。以年度为评估周期,年初制定绩效评估实施方案和绩效计划。实施方案由绩效评估机构制定,绩效计划由被评估单位根据绩效评估内容和指标提出,按照评估权限报经审定后组织实施。

二是日常评估。被评估单位根据绩效计划,制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和步骤,并在规定时限内按照评估标准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估,绩效评估机构进行督促检查。

三是年终评估。

被评估单位提交绩效报告,由绩效评估机构组织考核队伍采取指标考核、公众评议、考察核实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估。绩效评估结果分为先进、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其中先进等次采取竞争择优的方式从合格单位中产生。先进等次的评选要严格标准,按单位申报(或组织推荐)、初审核实、民主评议、考察公示、党委审定的程序进行。获评先进等次的对象必须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重大成效、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四是反馈结果。绩效评估结果要及时向被评估单位反馈,并提出改进工作的要求和意见。评估结果经党委、政府审定后,可视情况在适当范围内公布。

4、政府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

本着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建立绩效评估奖惩机制,合理有效地运用绩效评估结果。

(一)把评估结果作为改进政府工作的重要依据。根据评估结果,认真分析和查找政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对策和措施,不断改进政府工作,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二)把评估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管理的重要依据。将评估结果与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考核奖惩、选拔任用、职务升降、辞职辞退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干部队伍建设。要建立政府绩效评估奖励基金,对绩效先进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违规决策、执行不力、疏于管理

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特别是对年度绩效评估结果不合格单位,要责令相关单位和人员限期整改,并视情节轻重,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三)把评估结果作为编制和安排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重大预算项目支出的方向和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五、政府绩效评估的机构及职能

为加强对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领导,省委、省人民政府成立省绩效评估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省主要领导担任,副主任由省委、省人民政府相关领导担任,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审计厅和省统计局等单位负责人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人事厅。各地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条块结合、覆盖全省的绩效评估工作体系。按照分级负责、逐级评估的原则,县级以上绩效评估机构组织对下一级政府和本级政府工作部门进行评估。

 5.1绩效评估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本地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按照评估权限制定年度绩效评估实施方案,审定下一级政府、本级政府工作部门绩效计划和绩效报告;采取实地考察、专项督查、抽样检查等方式对相关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督查核实;组织服务对象、专家和相关社会组织对政府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评估结果建议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将评估结果报本级党委、政府和上级绩效评估委员会审定。

绩效评估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绩效评估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是:按照绩效评估委员会的部署要求,组织协调与具体指导本地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督促检查纳入评估范围的工作落实情况,综合掌握评估工作动态;受理对评估工作的投诉,组织调查、协助处理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落实党委、政府和绩效评估委员会安排的其他工作。

6、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纳入重要日程,定期研究绩效评估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评估工作顺利、有序开展。要安排综合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干部专门从事绩效评估工作,加强培训锻炼,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保证必要的经费。建立绩效评估工作领导责任制,党委(党组)全面负责,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

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加强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讲求实效,推动工作。政府绩效评估工作要围绕富民强省的工作大局来开展,与当地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改革、重点建设紧密结合,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紧密结合,强化部门履职尽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规范各种考核评比达标活动,逐步将专项工作考核纳入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体系,整合评估资源。要配套建立健全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严格评估工作纪律,确保客观公正,对弄虚作假或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三)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政府绩效评估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要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把握规律、稳步推进。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好的做法和经验,不断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提高评估工作的质量,尽快建立湖南特色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富民强省的重要制度保障

3、万人评政府运动

4、制度评估

5、环境影响评估

现状2: 政策评估主体存在缺陷

现状3: 政策评估方法有待科学化

七、发展我国政策评估事业的建议

1.建立独立的政策评估组织。

2.加强专业评估人员队伍建设。

3.在政府部门中建立政策评估制度 

4.建立完善的政策评估信息系统

5.引入科学的评估理论、方法和技术

(1)强化公共政策评估意识

(2)加强公共政策评价理论研究;

(3)在政府部门中建立政策评估制度

(4)完善政策评估信息网络系统;

(5)探索科学的公共政策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

(6)实现公共政策评估的制度化;

(7)要建立政策评估基金;

(8)要重视评估结论,消化、吸收评估成果

科技创新政策工作情况总结报告

附件1 《科技创新政策工作情况总结评估报告》 内容要求 一、本地区科技创新政策总体情况 (一)政策文件制定情况 1. 请简要介绍本地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科技、产业、财政、税收、金融、创业、人才等政策的协同情况,并分析提出国家层面和本地区现有创新政策体系中存在的空白点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2. 请概括介绍2016年以来特别是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后,本地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中央文件,相关政策的出台情况(需填写表1),并说明政策突破点和当地特色明显的政策措施。 表1 本地区相关科技创新政策汇总表 序号文件名称发文单位发布时间发文字号政策类别1 2 …… (注:1.“政策类别”一栏,可供选择的内容范围包括“财政科技投入”、“激励企业创新 的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科技成果与知识 产权”、“科技人才”、“教育与科普”、“科技创新基地与资源共享”等。如属综合性政 — 1 —

策,请标注;如某一政策文件同时涉及多方面政策内容,请一并注明。2.可根据文件数量情况自行扩展表格。) (二)政策落实工作情况 请重点介绍2016年以来本地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推动科技创新政策落实落地的主要做法及措施(包括政策宣传、组织保障、工作机制、监督检查等方面)。 (三)政策实施效果 请结合最新情况,说明科技创新政策的总体实施效果,以及政策目标群体(包括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的受益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提供体现政策落实成效的数据和典型实例。请同时填写表2。 表2 本地区政策目标群体对国家已出台科技创新政策的反映类型主要政策名称(文件名、文号)主要原因有关建议 很受企业欢迎的政策1. 2. 3. 落实难度较大的政策1. 2. 3. 实施成效明显的政策1. 2. 3. 实施成效较差的政策 1. — 2 —

我国当前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当前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评估主体单一,缺乏独立性的政策评估组织。 现阶段我国的公共政策评估主体以官方为主,缺乏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参与,使得大多数政府在公共政策评估实践过程中,只是根据总体安排或以部门为单位,或以系统为一体,通过自下而上的总结报告等形式对本部门或本系统工作进行汇总,在此基础上,由行政机关对公共政策作出评估和评价,致使在公共政策评估过程中,只重视自身评价,忽视作为政府行为相对人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评价,导致进行意愿表达以及利益诉求的公共政策评估主体单一化。 (二)缺少正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目前从事官方评估工作的人士绝大部分都非“内行人”,因此,他们在进行政策评估时不可避免地倾向于用价值判断代替事实规范分析。这样的政策评估与我国现实政治生活和传统政治文化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和道德建设的纯洁性密不 可分[3]。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随着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深刻变化。意识形态观念较之过去有所淡化,道德是非标准也会发生一定转变,更为突出的是人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强调自身的经济利益。 从而必然引起公共政策评估标准和评价方法的改变。 二完善政策评估的几个措施构想。 (一)建立多元评估主体。 针对目前评估主体单一化的现状,公共政策评估可以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在目前官方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实行政府、党的组织、权力机关(人大)、专业评估组织(包括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特别是“受到影响的相关利益群体代表”参与等多元评估主体的结合,实现评估主体“多元化”。其中,要特别重视社会组织和公众代表参与以及专业评估组织的作用。社会组织和公众作为政府行为相对人,他们参与公共政策评估,能够提高公共政策评估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更能够提高公共政策评估结论的公信力。专业评估组织(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聚集了大批专门从事公共政策分析研究和实践活动的人士,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评估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专业评估组织成员作为“非官方人士”,

教育政策的评价

一、教育政策评价的概念 讨论政策评价的概念首先应考虑三条原则: ( 1 ) 揭示政策评价的内涵; ( 2 ) 明确政策评价的外延; ( 3 ) 对政策评价内涵和外延的界说力求确切、简要。根据上述原则,本文给政策评价下这样的定义: 所谓政策评价 ( pol i c y e va l ua t i on) ,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准则 ( c - r i t e r i on 复数c r i r e r i a ) ,对政策对象及其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教育政策评价是公共政策评价的一个重要分支,根据彼得森的观点:教育政策研究没有比其它公共政策研究需要有特殊的概念或特殊的方法。因此,本文不妨给教育政策评价下这样的定义:所谓教育政策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价值准则,对教育政策对象及其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强调教育政策评价的本质,即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所作出的 " 价值判断 " 。 " 评价 " 一词,英文e v a l ua t i on,在词源上的含义为引发和阐发价值;《朗曼当代英语词典》解释为:计算价值或程度 ( t o- c a c i l a t e t he va l ue or de g r e e of ) ;台湾版的《中文大词典》对该词的解释是:平定其价值也 " 。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评价是一种认识与反映的过程。近年来,在我国哲学界,有人把人的认识过程分成 " 知识性认识 " 和 " 评价认识 " 两种类型。关 于这两种类型的认识,李德顺在《价值论》一书中解释为: " 知识性认识和认知以反映客体本身的规律和尺度为主导内容,它们是客体性认识的过程和规律;

我国科技政策向创新政策演变的过程_趋势与建议_基于我国289解读

政策研究我国科技政策向创新政策演变的过程趋势与建议、第二扶持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政策建设的着力点。 , 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也不尽相同政策工具选择需要和国家创新能力 , , 为了推动创新载体的发展政府各部门出、 , 台了《于加快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的意见》关于关《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速国家高新、、、祸合。在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前期阶段我国政 , , 府通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技术引进项目是在当时条件下的最优选择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创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等科技和产业政策 , , 新能力提升。随着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以政府 , , , 主导的科技工程和技术引进政策效用边际递减。当创新能力提升到一定阶段企业成为创新体系的主体政府就要开始转向经济环境的营造为企 , , 第三促进科技创新的金融政策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从资金投人方面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业创新服务“ 。由此可见创新政策结构的转变是。 , 财政政策突出表现在《技三项经费管科 , 、创新系统和政策体系协同的结果” 和政理条例》《府采购法》的制定金融方面也相继从科技政策单向推进向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协同发展的转变还是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匹配演进的结果。“ ” “ 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基本法律包括商业银行法公司法担保法证券法信托法保险法票据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的发展 , 战略逐步转变为有较强经济指向的结构性赶超战略提出了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 。 , 三我国创新政策演变趋势分析“ , 通过 , 一年我国创新政策历史演变的“ “ 依靠” 、“ 面向成为一段” 经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我国创新政策呈现从科技政策单向推” “ ” 时间内政府创新政策目标的核心” , 。年南巡讲“ 话之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阶段 , , 进向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协同的发展趋势这种转变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从创新政策的, “ ” 出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 台科技体制改革驶人快

社会政策评估视角下社区矫正制度成效分析

社区矫正是西方国家首先推行的一种刑事执法模式,其理念始于19世纪末近代学派的行刑社会化思想。如今,社区矫正制度已成为代表当今世界范围内行刑发展的趋势与潮流。在中国,于2003年开始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国已开展的社区矫正工作,覆盖全国91%的市(州)、72%的县(区)和65%的乡镇(街道)。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通过,明确规定了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确立,为改革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2012年3月1日,《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正式施行。 一、社区矫正的概念及功能 (一)社区矫正的概念 社区矫正,亦称“社区矫治”,简单而言,就是一种避免让犯罪分子与社会相隔离,利用社区的资源帮助犯罪分子改造的方法的总称。具体而言,是指把不需要监禁的且社会危险性小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区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对其实施行刑监督、教育改造和帮助救济,从而提高改造质量,促进社会长期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非监禁性的刑事执行活动。 (二)社区矫正的功能 目前,社区矫正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并且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原因是基于社区矫正所具有的功能。 1.惩罚功能 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手段之一,当然要具备惩罚功能。服刑人员在社区中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在社区力量的监督下,必须接受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督和管束,若违反了行为规则和限制,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甚至可能会被重新送往监狱或其他监禁机构。 2.修复功能 社区矫正通过开放式的矫正措施,修复犯罪人员与社会的关系,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促使其顺利回归正常生活,最大限度的降低再犯罪率。同时,通过对服刑人员的惩戒,对被害人的心理产生一种内在的补偿与抚慰,实现惩恶扬善的道德要求。 3.康复功能 社区矫正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通过专业的矫正活动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对处于严重心理危机状态的服刑人员进行及时的危机干预,使他们的行为恶习、不正当的心理状态得以修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身心康复的效果。 二、社区矫正政策评估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公共政策评估是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公共政策系统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政策评估,才能判断一项政策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从而决定这项政策应该继续、调整还是终结,科学的政策评估可以实现政策的价值化和民主化。当前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积极研究对策,确保政策评估的有效性,政策评估主体必须提高对评估工作重要性认识,建立独立专业的评估组织,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确立有效的评估标准,使评估制度化。 关键词:公共政策、评估、现状、问题、科学性、解决方法政策评估亦称政策评价 ,是政策运行过程的重要环节 ,也是政策运行科学化的重要保障。本文认为 ,政策评估就是依照一定的标准 ,运用特定的方法 ,对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其实施后的效果、效益与效率所进行的综合评估。分析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困难 ,研究其对策 ,对推进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我国当前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公共政策评估现在是政策过程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政策评估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实际的、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解

决的困难。 1.缺乏独立的、正式的政策评估组织。 当前中国政策过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行政的双轨结构功能系统,即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与各级人民政府。事中和事后的评估工作,是鉴定领导者所选择的方案是否令人满意、执行部门,执行状况是否理想。 2.政策评估体制不够完善。 由于没有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评估机制,导致评估工作主观随意性很大,评价目的是消极的,评价动机也不甚妥当。3.政策评估的目的不够明确。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由于政策问题的复杂性、变动性以及政策制定者的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政策目标常常难以明确。很多政策都具有双重目标,并且政策目标不可量化,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很多政策目标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4.政策评估可行的方法、技术欠缺。 在我国,有些地方统计数字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有些领导的形式主义,都使公共政策评估的发展面临很大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对症下药,认识到我国公共政策目前的缺陷和困难,以及时的改进。现实中阻碍政策评估的主要困难有以下三个方面:

政策评估

四、政策评估 3.1、政策评估的内涵 3.2、政策评估的类型 3.3、政策评估的功能 3.4、政策评估的困难 3.5、中国政府政策评估的现状 3.6、政策评估的方法 3.7、发展我国政策评估的建议 一、政策评估的内涵 学术界的四种不同观点: 1、政策评估主要是对政策方案的评估。 2、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全过程的评估。 3、政策评估是政策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评估某一现行政策在达成目的上的效果。 ——(林水波、张世贤:《公共政策》注:政策评估是了解公共政策所产生的效果的过程 ——托马斯·R·戴伊《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4、政策评估就是发现并修正政策的误差 —— 朱志宏《公共政策》 政策评估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可能的产出或已经产生的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 注: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出引发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 ——威廉·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2、公共政策的类型 1、从评估机构的活动形式上分: 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2、从评估机构的权力、地位角度 分: 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3、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分: 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 3、政策评估的功能

1.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方式 2.决定政策未来走向的主要依据。 3.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 4.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4、政策评估的困难 1、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2、政策的重叠和政策资源的混合 3、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 5、政策主体相关人员的抵制 具体表现为:①阻止评估  ②将评估引入歧途  ③支配评估过程  ④抵制评估结果 政府抵制评估结果的理由: 1、政策影响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在目前就妄下断言。 2、政策影响是广泛而普遍的,任何单一的标准都不足以判断政策目标是否真正实现 3、政策影响又是非常精细的,用简单的表格和统计数据根本无法认定它的结果:如反腐数字是否能说明腐败势头得到有效抑制? 4、政策效果之所以不明显,主要是因为投入的政策资源不够; 5、政策的积极影响未被真正发现,是因为评估方法采用不当所致,绝非政策本身有问题。 政府为什么常常不欢迎政策评估? ①由于不同群体对政策的要求与预期不一,政府常常追求不一致的目标,以满足不同群体的要求。 评估政策将使政府在公共政策方面不一致的真相暴露,从而引发大量的政治冲突。所以政府为避免冲突而宁愿不进行会招致麻烦的评估研究。 ②政府许多计划和政策只具有象征价值,旨在使目标群体感到政府在关注他们而并不能改变目标群体的实际境况。 政策评估常常“泄露”政府的意图并使政策计划的象征性价值都下降。 ③政府常常倾向于“证明”他们的计划是具有积极影响的。当局往往把对政策影响进行评估,看成对政策的限制和破坏,或者是对自己执政政能力的质疑。

我国政策评估面临的困难及如何推进政策评估事业的发展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 课程考试论文(案例)考核 公共政策与政策分析 作者 考试批次 学籍批次 学习中心 层次 专业 完成时间

我国政策评估面临的困难及如何推进政策评估事业的发展 一、政策评估的涵义 政策评估,是指在特定的政策制度下,评估主体按照一定的评估标准,对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效果,以及构成政策系统的诸要素、环节和评价方法进行局部或全面分析,并获得相关信息与政策结论的过程。 二、我国政策评估存在的困难 首先,制度化评估要求有专门性的法律和制度进行明确规范。在建立制度化评估的国家,例如韩国,都已建立一整套规范政府政策评估行为的法律和制度,对评估主体、评估程序、评估责任、评估经费的使用,以及评估责任的追究,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使整个政府评估工作在一个法制化的框架下运行,大大增强了政策评估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其次,制度化评估要求建立相对独立的、职责明确的评估组织和部门,由专业化的评估人员承担相应的评估工作。在未建立制度化评估的国家,一般没有专门的评估组织和部门,缺乏具有专业化知识与研究能力的评估人员,评估工作要么未开展,要么由其他职能部门兼任,致使评估功能形式化或边缘化,极大地影响了政策评估的实际效能。再次,制度化评估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运行机制,包括评估程序的设计、评估经费的使用,以及评估责任的划分,等等。总之,在形成了成熟的评估制度体系的国家,政府的政策评估工作往

往由法律和一系列规章制度来决定,较好地排除了各种随意性因素的干扰,具有独立性、规范性和法制化的特点。事实上,这些特征也是我国政策评估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方向。只有在我国建立了制度化的评估体制,才能为技术性评估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使政策评估的功效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三、推进我国政策评估事业发展的措施 (一)应该积极构建科学、规范的政策评估理论体系 中国的政策科学起步较晚,政策评估领域的理论研究也不丰厚,加之评估实践发展的缓慢和滞后,使政策评估理论体系的建设一直难有大的进展。因此,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加强政策评估理论体系建设应该成为推动中国政策评估发展的重要方面。具体而言,针对中国政策评估理论体系的特殊要求,以下问题应该成为理论建设的重点:1.什么是政策评估,即评估的性质与内涵问题;2.谁来评估,即政策评估的主体问题;3.为谁评估,即政策评估的目的与价值导向问题;4.何时评估,即政策评估的时机选择问题;5.怎样评估,即政策评估的方法论问题;6.评估什么,即政策评估的内容和界限问题;7.评估 是否能解决所有政策问题,即政策评估的有效性和局限性问题;8.评估的综合性比较问题,即进行政策评估的历史比较、国别比较和地区比较,以及深入研究制度化与非制度化评估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等等。以上这些问题构成了政策评估的基本内核,是关系评估理论发展方面的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将对政策评估理论体系

经济及科技政策评估方法与案例

经济及科技政策评估方法与案例 评估是根据特定标准对事物(即评估对象)进行衡量、检查、评价和估计,以判断其优劣与利弊得失。政策评估工作始于“一战”时期,当时主要是对教育和疫病防控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价。20世纪80年代起,政策评估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很多学者、官员致力于政策评估的研究和实践,但直至目前,仍未形成共识的关于政策评估的理论体系与方法。政策评估的定义及范畴会直接影响评估模式的设计、选择和使用。主要内容是介绍政策评估的目的和主体,界定相关概念与基本范畴。 第一节政策评估的目的与主体 一、政策评估的目的 Rossi和Freeman(1999)将政策评估的目的归纳为项目改进、明确责任、知识积累、政治策略和公共关系等五项。Frans-Bauke和Jurian(2006)认为评估的目的有两个:其一,通过评估政策的结果和产出,促进政府承担其责任和义务;其二,促进学习,以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力。此外,也有学者提出政策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政策效果、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帮助制定决策和促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作等。巴顿则强调评价的终极目的在于利用。 根据文献,政策评估的主要目的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1)结果导向。已有的政策评估和相关研究大多是结果导向的,评估者把评估看作是价值判断的过程,即评价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目标(James E. Anderson,1990),也就是测定和区分政策的有效部分与无效部分(Vedung,1997)。评估者往往被要求评定公共支出的社会或(和)经济影响(Lang,2001),通过比较政策的投入和产出判断该项支出是否值得。 (2)原因分析。一些学者强调政策评估应用以解释政策目标和政策效果之间的关系。Lang(2001)认为,政策评估与政策监控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评估需考虑政策工具、政策执行系统与所测量的政策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明确产生已有政策效果的原因才可以深入探讨该政策的利弊和易被忽略的问题及环境对政策效果的影响。 (3)促进学习。政策评估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学习,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效果(Rossi、Freeman,1999;Weiss,1999;Knaap,2000;Frans-Bauke、Jurian,2006)。政策评估可以引发深度、系统的学习(Lang,2001),评估结果和评估中的发现能够增进政策制定者对现实情况的了解,促使他们反思各种政策和工具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有助于政策制定者积累更丰富的经验、做出更科学的决策,从而完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4)决策支持。政策评估既需要考虑该项政策是否必要(Rossi、Freeman,1999),也要收集有用信息以供相关政策制定和项目本身的调整参考和借鉴(OECD)。不少学者认为,是否“有用”和“被使用”是判断政策评估价值的一个根本性指标,只有能够对完善相关政策或对制定其他政策提供借鉴的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困难及其对策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困难及其对策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我们可以把公共政策看作是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它是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所构成的一个有机的大系统。它的实际运行表现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和政策终结等环节所构成的动态活动过程。 政策评估亦称政策评价,是政策运行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政策运行科学化的重要保障。本文认为,政策评估就是依照一定的标准,运用特定的方法,对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其实施后的效果、效益与效率所进行的综合评估。分析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困难,研究其对策,对推进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困难 政策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是20 世纪80 年代以后才开始出现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政策科学对经济发展、行政效能的重要性,政策评估也因此而日益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但是政策评估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实际的、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的困难,它在世界各国刚刚起步,在中国的政策过程中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1)缺乏独立的、正式的政策评估组织; (2)政策评估体制不够完善; (3 )政策评估的目的不够明确;(4)政策评估可行的方法、技术欠缺; (5 )政策评估的结论不受重视。总体说来,我国中央政府较之地方政府更注重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如我国的金融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公共政策都是经过无数次的调查、研究、反馈信息,对以往相关政策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得以形成的。实践证明了政策评估符合我国渐进决策模式的需要,有助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实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地方政府往往只注重政策执行,而很少关心政策制定,更不用说政策评估了。这种现象在经济落后、层次较低的政府中就更普遍、更明显了。那么现实中阻碍政策评估的主要困难有哪些呢?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政策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考察、检验政策执行是否达成了预定的目标或达成目标的程度。在我国现实生活中,由于政策问题的复杂性、变动性以及政策制定者的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政策目标常常难以明确。表现在: (1 )许多政策目标不可能量化; (2)大多数政策都具有多重目标,甚至有些目标之间还存在着矛盾;(3)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目标还可能因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更;(4)有时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还有意用含糊的不太确定的形式来表达和说明政策目标,以此增加某种应变的能力; (5)不少目标是在冲突与妥协中达成的,无法全面分开和客观公正;(6)政策制定者或执行者在特殊或紧急情况下,不得不做出决策和实施政策时,往往难以明确确定和说明政策目标。 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在我国,一项政策实施后,其影响往往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其中包括预期影响,也包括非预期影响;既包括政策系统内部的各种变化,也包括政策系统外部环境的变化;既包括短期影响,也包括长期影响;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在所有的这些影响之中,一方面,有些因素难以测定,甚至根本无法测定;另一方面,各种影响因素也往往难以用一个计量标准来衡量,这样一来就给政策评估带来相当大的障碍。一项政策的实施往往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比如:我国国有企业分流下岗政策的实施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又提高了企业的效率,但却给社会带来了动荡、不稳定的因素;西部少数地区为了脱贫致富而过度地放牧,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大亚湾核电站的建成可以发电

教育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教育政策评估与教育政策问题认定、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政策执行构成完整的教育政策过程。教育政策评估在我国还处于初创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措施,有助于推动教育政策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我国教育政策评估工作的水平,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最终构建起既符合国际通行原则,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政策评估体系。教育政策评估是教育政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评估活动,人们能够判断某一教育政策本身的价值,从而决定政策的延续、革新或终结;同时,还能够对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总结教训,吸取经验,为以后的政策实践提供良好的基础。因而,教育政策评估也是促进教育政策科学化的关键一环。由于教育政策研究在我国刚刚兴起,教育政策评估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概括有助于我们改进教育政策评估工作,并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政策评估体系。一、教育政策评估的内涵教育政策评估是公共政策评估的一个重要分支,教育政策问题专家彼得森(p.z.peterson)认为教育政策研究与其他公共政策领域研究相比并不需要特殊的概念或特殊的方法。因而,我们对于教育政策评估内涵的理解可以建立在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之上。所谓政策评估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它是政策分析的重要方面,是一种具有特定标准、方法和程序的专门研究活动,贯穿于政策运行的全过程。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对教育政策评估的内涵作如下界定:所谓教育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教育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通过对教育政策对象及其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的分析,为政策的转变、改进和制定新政策提供依据。它是一种对教育政策运行全过程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的社会科学活动。为了便于研究,结合教育政策运行过程的程序,我们可以将教育政策评估划分为三种类型,即预评估、执行评估、后果评估。预评估是指政策执行之前的方案评估,旨在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价值分析、可行性分析和后果预测分析;执行评估是指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评估,旨在检视执行过程是否按原定政策方案进行,如果继续执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后果评估则是对政策执行后的产出和影响进行的评估,包括政策效益评估、效率评估和影响评估。教育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各种类型的教育政策评估中,教育政策评估涉及到教育政策问题的认定是否正确,政策目标是否恰当,政策方案是否可行,政策方案是否不折不扣地得到实施,政策执行资源是否充足,政策执行机构是否健全,政策效果是否明显,政策效益和效率是否达到满意程度,政策影响是否较好等方面,因而教育政策评估是一项非常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受到教育内部和外部诸种因素的影响,对于教育政策评估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应该与考察教育政策的全过程结合起来。二、教育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以色列学者内伏认为,一次完整的评估应包含下面10个方面的内容:评估的定义,评估的功能,评估的对象,应该调查的变量,应该使用的准则,评估的听取人,评估的过程,调查的方法,评估者的特征,判断评估的价值和优缺点的标准。以此为线索,在上述教育政策评估内涵分析的基础上,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可以将教育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种: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在教育政策问题认定和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教育政策的目标由模糊逐渐清晰,教育政策的预评估中就包括对教育政策目标可行性和合理性的审查。然而,教育政策的问题认定和制定本身就受到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以及教育本身等方面的影响,因而教育政策目标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难以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完全明确。随着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演进,政策目标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此外,一般而言,教育政策涉及面广,要使一项政策获得理解和支持,顺利地通过并加以实施,就必须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和要求,就其本质而言是各利益主体博弈的过程。因而,政策目标不可避免地出现分散、不明确的情况。教育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给政策评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使得政策评

我国现行产业政策的评估

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6月/6日/第004版 特别报道 我国现行产业政策的评估 新华 追根溯源,产业政策的根应该是德国古典经济学家李斯特的“扶持幼小产业说”。而日本则将产业政策运用到了极致。从二战结束,日本就开始全面系统地应用和发展产业政策,并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我国正式引入产业政策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国家产业政策的主管部门原国家计委提出: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市场机制的发育,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和失败,对特定产业的活动以干预和引导的方式施加影响,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带有宏观性和中长期性的经济政策。应该说,这种定义是国际惯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一个产物。它既包含了“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和失败”的普遍内核,又赋予了“促进市场机制的发育”新的内涵。 中国奇迹:产业政策功不可没 198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这是我国开始真正意义上探索和运用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标志。以此为起点,我国产业政策的研究运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根据国内外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制定、颁布了多项产业政策,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纠正市场机制缺陷、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为了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政府一方面采取了大量以强制性的“关停并转”和“砍压砸封”为标志的调节政策和措施,帮助一些传统产业实施退出或结构化改造;另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发展国家确定的支柱产业,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建筑等保持了强劲上升态势,许多产品产量已居世界首位,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高增长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规模迅速扩大,由先导型新兴行业发展成为最有活力的经济成分和重要的支柱产业。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明显改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取得明显进展,产业的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从而使得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经济快速增长势头得以延伸,创造了28年经济平均增长速度高达9.8%的“中国奇迹”! 节能减排:产业政策亟待补课 西方曾经流行一种说法:“政府今天用右手解决的问题,正是昨天政府用左手造成的”。这句话用政策学语言来解释就是:不完备的政策在实施之后往会带来新的问题,后续的政策必须为前者进行补课。 如前所述,我国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第一次系统性地颁布和实施产业政策,在取得实效的同时也难免引发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制定产业政策的时候没有将节能与环保因素考虑在内。根据1994年我国颁布的首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总纲———《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由于对整个国民经济拉动作用巨大,而被确定为支柱产业。但是,这些行业本身也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较大的行业。由于长期以来缺乏严格的节能和减排指标约束,在这些支柱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资源与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 统计数据显示,2003~2005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分别上升了4.9%、5.5%和0.2%。2006年,在国家强力推进节能政策的情况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虽然下降1.2%,但与年初制定的能耗降低4%的目标相差2.8个百分点。资源消耗方面,按名义汇率测算,去年我国GDP 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钢消费量为3.88亿吨,占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即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政策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政策回顾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有很大成就,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对此,国内外讨论很多,大家也有很多切身体会。本文试图做的,是对这一时期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政策环境的得失,做一个总结回顾。因资料缺乏,要做这项工作,着实不易。这是初稿,贴出来,供行家讨论批判。若其中年代、史实记忆有误,万望指正。 笔者认为,中国科技政策环境的演化,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1985年为“恢复与重建”阶段;1985年——1993年为“竞争与市场”阶段;1993年至今为“调整与创新”阶段。各阶段之间并不是界限分明的,这样划分,主要是为了叙述方便。对三个阶段的政策环境演变,分别简要评述如下: 「第一阶段(1978-1985):恢复与重建」 这一时期基本上是针对文革中遭受严重破坏的中国科技体制所进行的恢复元气的工作。虽然在整个过程中,有过局部的调整与创新,但总体来讲,是对文革前奉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科技体系的恢复与重建。可圈可点的重要史实有: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中止工农兵大学生报送制度,高等教育开始走上正轨。 1978年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明确20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四化之一,并被认为是四化的关键)作为国家战略目标。 由此,国家迎来科学的春天。 一大批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得以平反,大批知识分子重新回到教学科研岗位。 国家科委和地方科委相继恢复。科协和专业学会积极开展工作。 中国科学院大批划归地方的研究机构重新回归,并成立一批新的科研机构。 《发明奖励条例》,《自然科学奖励条例》,《技术改进奖励条例》,《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专利法》相继颁布实施。

政策效果评估报告

政策效果评估报告 政策评估报告 湖南商学院 公共政策评估报告 题目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评估报告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行政管理0801班邹宇冰、欧阳娇、于洋洋、袁婷婷 张盼盼、孙红燕、李丹、谢选茶 2010年 12月 10日 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评估报告 一、评估背景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免费开放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近年来,湖南省委、政府落实“文化惠民”政策,重视和支持文物工作把推动文博事业的健康发展放在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高度来抓,对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沟通和解决,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实施,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优质服务,真正办成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工程。在2008年,湖南省委、政府决定免费开放13家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在改进服务质量、拓宽服务内容、开发延伸性产品,实行有偿服务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这不仅

满足了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提高了对公众的亲和力,又弥补了免收门票的损失。 二、评估标准 (一)效率标准 分析政策投入与政策效果、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率和关系。主要从一下三个方面分析。政策的成本层次(和湖南省博物馆开放的资金来源与支出、馆内文物和信息的调配与使用、决策者和具体执行者的数量和工作的时间)、单项政策的投入和产出的层次(如何在最小的政策成本下达到和实现最大的政策目标即如何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以及整个市民文化气质的提高)、政策的全部成本与 总体产出层次( 机会成本有多大,在此政策实施后所产生的的直接效果以外的附加效果、象征效果、非预想效果等间接效果) (二)社会效应标准 从社会公平标准角度来看,公平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理想,是基本的社会理念和价值基础,因此要加速发展的条件就是要创造更大的公平,在以服务为导向的公共政策中对社会公平的要求摆在了越来越重 要的地位,公共政策越来越注重对公平效应的评估,从而改进效率、实现公平。 (1)从社会健康标准来看,公共政策的制定将影响人们的心理素质及健康,因此,公共政策评估中也应将公共政策对人健康的影响纳入到评估之中,将其设为评估标准的内容之一。 (2)从社会安全标准来看,主要分析人民大众对政策的安全认知程度即政策的出台是否影响到人们的各方面的安全。 三、评估过程

第五章 社会政策的评估

第五章 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 第一节 社会政策实施的含义和意义 一、社会政策实施的含义 ?所谓社会政策实施,是将一项社会政策行动的方案付诸具体行动的过程。 社会政策实施的含义 ?狭义的实施专指某项政策与法规、方案、决议、意见等的具体贯彻、推行和实施,不包括一些准备和善后工作,也不包括对实施的监督与反馈。 ?广义的实施则是指实施者为贯彻、落实社会政策指令,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和整个过程。 二、影响社会政策实施的要素 ?1、社会政策目标和方案 ?2、社会政策实施者 ?3、社会政策的实施手段或条件 ?4、社会政策对象

?5、外部环境 三、社会政策实施的意义 ?1、社会政策的实施是实现社会政策目的的惟一途径。 ?2、社会政策的实施决定着社会政策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 ?3、社会政策的实施是检验政策法规是否正确的现实根据。 ?4、社会政策的实施是使社会政策得到修正补充和完善的根本途径。 ?5、社会政策的实施对于社会政策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6、社会政策的实施活动及其后果是新的社会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四.社会政策实施过程 (一)、组织工作: ?1.组织:它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形成的群体或集合。组织作为一个具有活力、能动的有机整体,是由一些基本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可分为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两种。有形要素主要有人员、职位、关系、生存条件,无形要素主要是共同的目标、协作意愿,信息沟通。?2、组织工作: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而把分散的组织要素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以一定的秩序和相互关系联结起来,也就是要设计一种组织结构并使之运转的过程。 3、组织工作的内容 ?(1)依据组织目标设计和建立一套组织机构和职位系统。 ?(2)确定权责关系,从而把组织上下左右联系起来。 ?(3)以组织关系为架构,通过与其他管理职能相结合,使组织成为高效运转的有机整体。 ?(4)根据组织环境条件的变化,适时地调整组织结构。(二)制定社会政策方案的实施细则 1、制定实施细则的方式 (1)对社会政策条文的解释 (2)制定行政计划(5W1H) 2、社会政策实施细则的一般内容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公共政策评估的意义在于防止行政执行延迟、执法部门松懈和行政执行效率低下等各个问题,以确保行政人员高效执行公共政策,提高行政效率,从而使政府更好地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目前,我国存在各种各样的公共政策评估的问题,引人深思,公众可从管理制度、思想方式和管理形态等角度去思考研究。此篇文章旨在略浅分析和解剖公共政策评估出现的问题,同时,笔者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提出了一些关于改善当前公共政策评估的建议,希冀能为公共政策评估的功能和结构的完善带来益处。 1、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问题 1.1缺乏正式的公共政策评估组织 官方政策评估的机构受到上级各部门的压力,在一些情况会作出有违事实结果的论断,从而使这些机构的存在成为了官方公共决策的附属傀儡,使评估组织违背了当初成立的初衷,作出维护政府本身利益的评估结果,失去了评估工作的意义。政策评估机构在某些情况下缺少独立性、自主性、专业性和公正公平性,从而损坏公众的切身利益。而非官方的民间政策评估组织的发展,因为资金的缺乏、官方的扶持力度不够和管理制度和体制的不完善等因素,始终发力不够,起不到很有效的作用。 1.2缺少正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是公共政策评估工作开展的前提。行政机构对于公共政策的评价方法评定未形成清晰和明确的规则制度。定性的方法指用概括的思维方法,对某项政策进行笼统的概括分析,根据一些经验和理论的研究,进行政策作用的直接评估;定量的评估方法是使用精确的数据和标准,来判断该项政策的正确方面和缺失的方面。在我国现阶段的评估环境中,定性的方法使用较多,因为一些政策的影响的不明确性、复杂性、动态性和实践性,定量的方式显然不适应与这些政策的评价。而我们又知道,定性的方法存在主观的人为的价值意识因素,存在着个人的好恶,所以这种政策评估方式具有偏颇。 1.3评估信息的短缺性 准确和科学有效的信息资源能对政策评估的判断提供一个基础的平台,在资源评估的过程中,收集的信息越精细丰富,政策评估得出的结论就越准确和科学,也就越有利于行政决策层作出更有利于公众的的公共政策。在目前的政策评估工作过程中,评估信息短缺的问题显现出来,有如下几点原因:第一,政策评估经费的缺乏,政府的相关部门予以批准申请的财政支持不够,评估工作的信息收集相对困难。第二,政策评估的结果,对于一些政策的结果需要几年甚至十来年乃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第七章政策评估 第三节公共政策评估内容 三、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对比分析法 “前—后”对比分析 “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有—无”对比分析 “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法 原则:一是当两种政策方案的效果相等时,政策成本越小的政策方案越优。 二是当两种政策方案的成本相同时,政策效益越大的政策方案越优(如下图所示)。

三是政策效益与政策成本的比率越大越好(如下图所示)。 统计抽样分析法 这是根据抽样调查的资料进行统计推断的一种方法。 政策评估中常将95%与99%为置信度标准,其中使用最多的置信度为95%。 模糊综合分析法 在政策评估中,通常遇到设置的评定指标无法做精确描述的情况,这就给其他方法的评估带来困难。此时可以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在使用这种评估方法时,先确定评估内容因子。 如,对某个城市管理的政策加以评估时,确定下列四方面: 为评估内容因子:交通政策,环保政策、卫生政策、治安政策。再确定每个内容因子的评定等级,很好(90—100分);较好(75—90);一般(60—70分);不好(59分以下)。 由此可知对城市管理政策的评价,认为较好的为37%,认为一般的为27%,认为不好的为17%,认为很好的为9%。 在公共政策的评估中,为了使评估更为精细,也可以提出一些次要的评估标准,例如输入、人员、结

构、过程、输出等方面的标准(见表7—1)。 1)计划与准备 1.建立评估机构 2.挑选评估人员 3.确定评估对象 4.制定评估方案(描述评估对象、阐述评估目的、建立评估标旺、选择评估方法、确定评估目标) 5.落实评估条件 2)组织与实施。 这是整个政策评估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从组织管理角度而言,其主要任务就是分解并下达评估任务,做好人、财、物方面的资源配置,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管理措施。从具体实施而言,其主要任务就是利用各种调查手段,全面收集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然后运用具体的评估技术和方法,对政策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3)总结与报告。 这是处理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的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