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名词习语(Idiom)的文化比较

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名词习语(Idiom)的文化比较

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名词习语(Idiom)的文化比较
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名词习语(Idiom)的文化比较

语言作为人类文化的物质载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深厚的内涵,其间由于国际交往、人员往来而形成了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产;同时又因地域环境、社会历史、人文景观、生活方式、历史进程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又带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征。中西方的人们都习惯于把某些品质与某些动物联系起来,看到某种动物人们很自然的就会产生某种反应或情绪,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由动物名词所构成的习语(Idiom)。动物的生存首先与自然因素息息相关,某些部类的动物只生存于特定的地域空间,同时即使同一种动物对于生存在不同环境,具有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所带来的感受和产生的情绪也未必时时相同,所以由动物名词所构成的习语所表达的含义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便既具有共同之处,又各有千秋,呈现给我们一幅生动有趣的文化图景。

通过对英语中由动物名词所构成的习语之汉语含义的简要分析,有助于我们对两种语言中文化的异同做大体了解。―根据习语在表现文化特征方面,可分为三种对应关系: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不对应关系‖(冀一志:《从跨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1993,238),并参考有关翻译理论,根据动物名词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达方式的异同,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完全对等表达法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是历史上早已存在的事实。当代由于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通讯网络的兴起……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是回避不了的现实。‖(賈玉新:《美国跨文化交流研究》,1992,51)。的确,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星球,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国度之间的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人类文化在某些方面也就难免具有一定的共性,英语中部分由动物名词的所构成的习语在汉语中可以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在中国人和西方讲英语的英国人、美国人和加拿大人的眼中,狐狸总是和狡猾联系在一起,驴和愚蠢相联系(stupid ass),鹦鹉是没有主见,只会人云亦云的一类人的代名词,羊羔温顺腼腆,猪肮脏贪吃,猴子身体灵活敏捷,狼凶残好杀等等,不一而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之中:

1.在like…,as…as句式所构成的明喻结构中,例如:

as agile as a monkey (象猴子一样敏捷)

as blind as a bat (瞎地象蝙蝠似的)

as busy as a bee (如蜜蜂般忙碌)

as crafty as a fox (如狐狸般狡猾)

as meek as a lamb (温顺地象羊羔一样)

as stupid as a donkey (蠢驴)

like fish out of water (像鱼离开了水一样)

2.在含有动物名的动词短语中,如:

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浑水摸鱼)

to pass fish eyes before pearls(鱼目混珠)

3.由动物名词所构成的复合形容词:

bird-brained (没有头脑的,傻的)

eagle-eyed (目光敏捷的)

4.在固定短语中:

(1)A dark horse (黑马有本事而深藏不露的人)

(2)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

(2)A snake in the grass (伪装成朋友但却阴险的人)

(3)A dog in the manger (狗占马糟)

(4)Cry wolf (喊狼来了,发假警报)

(5)make a monkey out of sb. (把某人当猴耍了)

5.谚语:

(1)A mouse can see an inch. (鼠目寸光)

(2)Barking dogs do not bite. (吠犬不咬人)

(3)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一燕不成夏)

(4)When the cat’s away,the mice will play(猫儿不在,鼠儿成精)

二不完全对等表达法

如前所述,同一种动物对于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们所引起的情感和产生的反映未必时时相同,某些习语的表达方式在两种语言中结构类似,含义基本相同,但其中所使用的动物名词却略有不同。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在look…,as…as句式所构成的明喻结构中:

as mute as a fish (噤如寒蝉)

as strong as a horse (壮地像头牛)

as stubborn as a mule (倔强地象驴似的)

as quite as a mouse (鸦雀无声)

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像热锅里的蚂蚁)

like a duck to water(如鱼得水)

drink like a fish (牛饮)

eat like a horse (食量大如牛)

look like a drowned rat (湿的象落汤鸡一样)

2.在含有动物名词的动词短语中,如

buy a pig in a poke (隔山买黄牛)

hold a wolf by the ear (骑虎难下)

kill the goose that lay the golden eggs (杀鸡取卵)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露了马脚)

to teach a pig to play on a flute (对牛弹琴)

to set the cat among the pigeons (鸡犬不宁)

3..在动物名词中的构成的复合形容词中:

Chicken-hearted (胆小如鼠)

Lion –hearted (胆大似豹,豹子胆)

4.在固定短语中:

(1)A fly in the ointment. (汤里的老鼠,令人扫兴的人或事物)

(2) Crocodile tears (老鼠哭猫/老虎挂念珠——假慈悲)

(3)Donkey’s years(猴年马月)

(4)The black sheep (害群之马)

5.谚语:

英语中有―when shepherds quarrel, the wolf has a winning game‖,汉语中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英语中有―love me , love my dog.‖,汉语中也有―爱屋及乌‖的说法。

三不对等表达法

由于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历史、地理、社会、宗教、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反映文化的语言有其特殊的表达方式。汉语和英语从属于不同的民族,产生于不同的地域,其生存和发展的人文自然环境的不同,使得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等西方英语国家对同一种动物所产生的看法,所引起的感受也就各不相同。同一种动物在两种文化中都会令人联想到某种特征,但其中联想到的特征却迥然各异,例如猫头鹰在中国人眼中是倒霉,厄运的代名词,故有―夜猫子进宅‖之说,而在讲英语的人看来却是智慧的象征,故有―as wise as an owl‖之表达。在中国人眼中虎(tiger)是―百兽之王‖,故有―虎将‖―虎虎有生气‖之说,甚至男孩连起名也带有虎字,而对英国人和大部分西方人来说,狮子是―百兽之王‖,故有―regal as a lion‖(狮子般庄严)―majestic as a lion‖(像狮子一样雄伟)等用语。我们根据影响习语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的不同,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历史因素:

语言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对语言产生了巨大影响。习语的产生和形成也无不带有民族历史发展的烙印。例如习语‖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就是由于英语习语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斯堪的那维亚人(Scandinavians)的入侵所致。原来古代斯堪的那维亚人(Norsemen)的主神是奥丁(Odin),狗( dog)象征―风‖,猫(cat)象征―雨‖, 所以― cats and dogs‖就象征―狂风暴雨‖。而Like a red rag to a bull(肯定会使人生气的事)则源于西班牙历史上的斗牛表演。

2.自然地理因素:

―任何文化的特点都离不开它所处的地理环境。每种文化都因地域、气候、环境的特点而具有不同的特征。‖(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英国独特的气候和地形所孕育的捕鱼业和畜牧业也对习语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捕鱼业:

大不列颠群岛上河流稠密,海岸线漫长,鱼产丰富,给捕捞业的兴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英语中受捕鱼业的影响而产生了大量的与鱼有关的习语。例如名词性习语有big fish(大亨);cool fish(厚脸皮的人);dull fish(枯燥无味的人)poor fish(愚蠢的人):shy fish(羞怯的人)。短语习语like a fish out of water(比喻处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到不自在);drink like a fish(比喻喝酒喝的很多);have other fish to fry(比喻有另外重要的事要做);a big fish in a small pound(比喻小范围内出名的人)。谚语All is fish that comes to his net.(喻对自己有益的事都一侓接纳);The best fish swim near the bottom.(喻有价值的东西不会轻易得到);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喻不要在内行人面前卖弄自己)

2)畜牧业:

英国独特的气候使得畜牧业成为其第一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受其影响而留下了不少与此有关的习语。如动词短语Get sb’s goat ( 激怒,惹恼某人) 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 (把好人同坏人分开);谚语One may as well be hanged for a sheep as for a lamb.(偷小羊是死,偷大羊也是死)。

3.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该民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准则。受该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生活在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于同一种动物会产生不同的思想感情,如中国人常将狗与坏人坏事相联系,在骂人时有―狗东西‖之说;而西方人则认为狗忠实可靠,是人类的朋友。英语中有许多与狗有关的习语,如名词性习语A lucky dog (幸运儿);top dog(优胜方)clever dog(聪明的小孩);sea dog(老练的水手)。动词短语be dressed like a dog’s dinner(穿着时髦);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帮助某人度过难关);let sleeping dog lie(莫惹事生非);put on the dogs(摆架子)。谚语Every dog has his day(比喻凡人皆有得意日);A living dog is better than a dead lion(比喻凡事要讲究实际)

再如和猫有关的名词性习语cat’s paw(被人利用的人)cat and dog life(争吵不休的生活)。动词短语play cat and mouse(对某人欲擒故纵);run around like a scalded cat(比喻某人四处奔忙);wait the cat to jump(等情况明确后再采取行动或作出决定)。谚语Care killed the cat(忧虑伤身);A cat may look like a king(地位虽不同,人人应平等);The cat shuts its eyes when cream.(干坏事时采取自欺欺人的手段)。

4.宗教信仰:

宗教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宗教信仰亦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习语更能折射出宗教对语言所产生影响。如习语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就出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7章第6节的《登山宝讯》(The Sermoun on the Mount)再如习语―‖更是与宗教有关,这据说一家教堂除了祭器外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教堂里的神职人员的膳食也很一般,因此一只藏在教堂里的老鼠也就难以得到任何好处。

随着现代社会的前进和发展,网络、通讯技术的更加普及,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会更加活跃,这是对我们外语学习者有利的一面;但同时无论怎样发展,每种语言在其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地理、人文因素的差异、又积累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语言表达形式,又给我们对于其他民族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提出了要求,要求我们要下马观花,切实了解每一种表达方式,第一个句式,每一种说法的确切含

义及适用场合,从而真正地正确地把握该种语言的本质和内涵,通过以上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由动物名词所构成习语的具体分析,使我们能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把握这一语言现象。

参考书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4.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6.詹蓓,英汉动物喻体语用含义的对比分析[J],外语研究,2003,(3)

英汉习语的几点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几点文化差异及翻译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2、习俗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庞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mot learn m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了”是dog-tired。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呢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3、宗教信仰方面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在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4、历史典故 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 one’

从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看文化差异

学科分类号0502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文):从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看文化差异 (英文):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nimal Idioms 姓名郭倩倩 学号 200504091237 院(系)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专业、年级英语专业2005级 指导教师罗小英

2009 年 5月08 日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nimal Idioms Submitted by Guo Qianqian Supervised by Associate Professor Luo Xiaoying submitted to The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 in the subject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ongzhou May, 2009 湖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美车哲学教授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两种。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的基础。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习语所反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all at sea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

关于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处理方法

关于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处理方 法 " 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差异宗教文化差异习俗差异思维模式审美观 论文摘要: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制造出原语信息的最近的自然等值物,首先是在意义方面,其次是在文体方面。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模式的交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在历史、习俗、思维和宗教多方面都具有特殊性。译者要仔细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以传递原文中真实的文化信息。 Nida说“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制造出原语信息的最近的自然等值物,首先是在意义方面,其次是在文体方面。”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模式的交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发展、历史衍变的产物,作为文化的载体、信息传递的工具,地位举足轻重。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这些文化差异导致英汉表达法的不同。要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文化特殊性,就要洞察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为使译文读者得到和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遇到两种文化的差异时,译者就要仔细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以传递原文中真实的文化信息。 1.1 历史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而成。不同的历史渊源使各民族间形成了相互不同的性格气质和生活方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孕育了丰富的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和鲜明文化个性的成语和历史典故。如“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在中国家喻户晓,他是智慧的象征。但西方人未必知道他。若直译为“Three cobbles equal Zhuge Liang.”译文读者就会很迷惑,因此,应采取直译和增译相结合的方式,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Chuge Liang the mastermind. ” 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译为,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与英语中的“Two hands are better than one.”相对应。 西方也蕴藏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典故。如Achilles’ heel、Penelope’s web、a Pandora’s box等。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在中国民众中有深远的影响。英美人多信仰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的一切都是按上帝的旨意安排的,翻译时应注意。如,《红楼梦》中刘姥姥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Hawkes 译为“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于上帝。)这就把刘姥姥的宗教错认为是基督教了。杨宪益的翻译“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则更为贴切,更符合刘姥姥的信仰。 1.3 习俗差异 风俗文化是指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中国人见面寒暄多问“你到哪儿去?”“你干什么

从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看文化差异

学科分类号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文):从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看文化差异 (英文):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nimal Idioms 姓名 学号 院(系)外国语言文学系 专业、年级英语专业 指导教师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nimal Idioms xxxxx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二○○九年五月 xxxxx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论文(设计)题目 从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看文化差异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nimal Idioms

作者姓名xxxxx 所属系、专业、年级外语系英语专业 05年级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xxxxx 副教授预计字数5000 开题日期9月28日 选题的根据:1)说明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工具。习语作为一种广为流传并具有含义的固定词组和短句,是构成语言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背景,有些动物习语里的动物虽有相同的理性意义,但其涵义却不同;有些概念虽然类似,但不同的民族却用不同的动物习语来描述。 Strassler 对习语的功能进行研究,为以后使用习语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我国语言学家邓炎昌教授(2003),就动物习语在英汉语言文化进行对比,为习语的研究做出很大贡献。本论文就英汉动物习语进行研究与探讨,能让我们掌握更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深入了解英汉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才能真正的学好英语并成功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主要内容: 引言习语在任何语言中都是精华,它的形成与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等密切相关。英汉动物习语的研究可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加深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减少跨文化 交际中的语用错误。 1 动物习语的概说 1.1 动物习语的概念及特征 1.2 动物习语与文化的联系 1.3 动物习语的具体形式 1. 3. 1 相同的概念,相同的意义 1. 3. 2 相同的概念,不同的意义 1. 3. 3 不同的概念,相同的意义 2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 2. 1 狗 2. 2 龙 2. 3 蝙蝠 2. 4 孔雀 3 造成英汉动物习语意义不同的原因 3.1 社会习俗的差异 3.2 生活环境的差异 结语本论文是对部分英汉动物习语的异同的初步归纳和研究,由于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而导致英汉不同的动物习语的表达意义.文化观念的研究随形 势的发展而层出不穷,动物习语的语言特色及修辞都很有研究价值。 研究方法: 对比、理论分析、举例论证、归纳总结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7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英语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扣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 2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草根营销以及策略 3 从关联理论看电视剧《神探夏洛克》中的英式幽默的翻译 4 从生态批评论梭罗《瓦尔登湖》中对工业化的思考 5 自我效能感理论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6 动物习语中文化意象的比较与翻译 7 当爱遇见不爱——浅析《马可百万》中的三对情爱关系 8 从《盲人》中的“血性意识”看劳伦斯的文明观 9 The Application of Symbolism in The Great Gatsby 10 浅议英语语言中的委婉及其应用 11 英语形容词的翻译 12 浅析《红字》中女性主义的具体体现 13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 14 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 15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英语广告语的修辞 16 一个典型的拜伦式英雄——论《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 17 《洛丽塔》的精神生态解读 18 拒绝话语跨空间映射的认知解读—以商务洽商为例 19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Proverbs and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20 论象征在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 21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委婉表达 22 试析《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美国梦 23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24 Current Statu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Monitoring System in China 25 通过小说《紫色》分析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 26 基于认知的颜色词隐喻研究 27 英汉广告语篇中语法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28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 29 浅谈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策略 30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 31 浅谈《旧约》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 32 A Lonely but Strong-willed Soul A Character Analysis of Ellen Weatherall in 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 33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之外,还必须深刻理 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拟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的角度、以中西文化差异为突破口,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文化差异较大的语言现象提出建议性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翻译 根据《现汉》,“文化”有三个定义: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 / ∽水平。 而美国1974年出版的The New World Encyclopedia给“Culture”一词下的定义是:It is the totality of the spiritual, intellectual, and artistic attitudes shared by a group, including its tradition, habits, social customs, morals, laws and social relations. Sociologically, every society, on every level, has its culture. The term has no implications of high development.对比这两种定义,不难发现中国人与英美人对“文化”的理解不是完全相同的。英语的Culture定义排除了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高低,它只强调艺术、文学、观念、习俗等精神财富,而汉语的“文化”则包括“物质财富”。 据上所述,文化包括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包含了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发展能促进语言的发展,而文化要靠语言来传播和继承。作为记录人类思想和历史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而翻译就担负着在语言和文化中进行转换、促进交流的重任。正如刘宓庆(1995,316)所说:“语言中几乎处处有所谓‘文化符号’,留待译者‘解码’(decoding)。”在翻译中,译者首先要对原文中的文化符号进行解码。这些文化符号源自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只有悉心分析,敏锐观察才不会有所错漏。在解码之后,译者还需用译语将原文的文化信息重新编码。这一过程则更为不易,要求译者对译语语言和文化有精深通透的了解和把握。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言,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1984:34)美国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语言只有在其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因此,在翻译工作中,译者除了深厚的语言功底外,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使两种语言达到真正的交流。尤其是掌握汉英两种语言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这方面的知识更加重要。由于这一问题的广泛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要进行全面探讨是不可能的。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一下论述: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Idioms 对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Idioms 对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研究 外国语学院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and idioms are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which has a strong expressive function and national color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nimal idioms occupy a large number.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many animals are tamed to become domestic animals serving people, and many others have become people’s pets. Many animals have become a kind of symbol in people’s thinking and this symbol is reflected in the language. These animal idioms reflect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This paper aims to disclos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culture and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comparing the connotation of animal idioms in both languages. Key words: animal idiom; comparison; cultural connotation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副标题: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05-5-15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美车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两种。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的基础。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习语所反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

英汉动物习语隐喻对比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b9045577.html, 英汉动物习语隐喻对比浅析 作者:郑紫元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9年第12期 【摘要】隐喻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隐喻无处不在。在传统的隐喻观点当中,隐喻如同明喻、夸张一样,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然而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逐渐意识到隐喻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之一,同时在隐喻的研究过程当中,动物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这种关系使得我们人类与动物之间产生了极其复杂的情感。而动物习语是指包含表示动物单词的习语。动物习语不仅能形象地表现出某种品质、性格,还可以简洁的描述某些事件及传达某种情绪。动物习语理应引起关注。 【关键词】隐喻;动物习语 【作者简介】郑紫元(1989.04-),山东人,长春建筑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目前,许多研究者都集中在隐喻的研究上,隐喻对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内容认为,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隐喻都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们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知世界,特别是认知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 人和动物有许多不同和相同之处,通过对动物习语的研究,我们可以对不同种类的动物有更多的了解。此外,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和彼此。英汉动物习语隐喻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理解動物隐喻的困难总是存在的。通过分析这些差异,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动物隐喻。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外语学习者获得动物习语的真实意义。减少他们在谈话中遇到的失败。 二、同一动物形象的不同喻义 1.狗。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动物,通常被人们当作宠物或者用来看守或猎食。当然,在英汉动物习语中,狗的喻义也存在差异。在中英文化中,狗与人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最明显的区别是人对狗的态度。汉语中,很多关于狗的习语都是谈论人类的行为或特征,表达他们的感情和态度。通常情况下对狗的表述都是否定的。例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改不了吃屎、狗男女等等。然而许多研究表明,狗在英语中的含义与在汉语中有很大的不同。狗在英语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doc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张宁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美车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两种。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的基础。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习语所反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 “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2、习俗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庞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mot learn m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了”是dog-tired。与此相反,中国

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深入探讨

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深入探讨 [摘要]: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民族在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上都各不相同,因此许多事物的形象在不同的语言中就有差异[关键词]:翻译;文化差异;归化;异化 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这就是说源语信息的再现应是翻译工作的首要出发点,其次考虑译语中选择最适当的对等语。 在欧洲,翻译实践有长远的历史。有人甚至认为,欧洲文明源于翻译,罗马帝国,下至今天的欧洲共同市场。都要靠翻译来进行国际贸易。有人说,用古希伯来语写的《圣经》和用阿拉伯写的《福音》,如果没有先译为希腊文和拉丁文,后来又译为中世纪和近代诸语言的话,2000年来的犹太基督教文化就不会产生,因而欧洲文化也不会出现。自翻译《圣经》起,将近2000年来,欧洲的翻译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 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是由各自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积淀而形成的。英汉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同,因此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内涵就必然有差异。即使是在同一种文化下。也会出现不同的亚文化,所以说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但是这种差异也包含着相似性,也并不排除完全重合的情况,否则翻译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说不同民族在文化上是“绝对歧异,相对相似”,正因为中国的龙和西方的dragon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所以最初的翻译者就把两者基本等同起来,比如,中国龙取蛇身,而dragon在西方其实就是大蛇serpent,这是其一;其二,两者均为虚幻神化之物。然而究其文化根源,正如本文开篇所述,两者在本质上实乃截然不同。因此,在翻译这类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时。我们就必须慎之又慎,在归化异化等翻译手法中寻求最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所谓归化,即归化翻译法(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是指抓住原文语用意义,从目的语中选取与原文语用意义相同的表达来翻译。而异化,也就是异化翻译法(foreignizing translation)则是保留原文的表达结构和表达方法,甚至包括形象,将异国文化的表现法介绍到目的语中转换方法。 一般说来,归化翻译法侧重目标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实质上是将原语文本纳入到目标语文化体系框架下进行转换,最大限度地打破文本的地域性。使得译文容易为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接收,然而,“归化”是将一种文化中的独特成分转化为另一种文化中人们所熟悉的内容,表面上避免了文化冲突,实现了文化的交流,实际上这样就往往造成了对原语文化的损害,从而不利于文化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因为不同文化拥有的共核非常小,那么文化间的空缺和不对称(包括相似部分)就占主体地位。所以译者在翻译中就不可避免的经常使用“异化”。虽然异化翻译法可能会由于文化上的空缺导致暂时的不可理解或难于接受,但是从长久的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动物习语的互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大卫科波菲尔》中看狄更斯的道德观 2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主题分析 3 广告英语的翻译 4 从金融危机看美国自由企业制度下的政府调节——浅析“美国政府接管两房” 5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 6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7 对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 8 从道德角度分析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安妮?艾略特 9 从摩尔?弗兰德斯看世纪英国女性地位 10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探究 11 浅析爱默生的《论自助》——人生自主的源泉 12 苔丝的悲剧成因浅析 13 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 14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Fuzzy Language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15 The Tragic Fate of Tess 16 英文电影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17 The Application of Cohesive Devices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Works 18 浅析《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根源 19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 20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简爱》和《红字》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 21 商务英语和普通英语对比浅析 22 《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性格分析 23 美国电视剧中双关语的研究-重点关注双关语的汉语翻译 24 诀别武器之缘由——再读《永别了,武器》 25 美国俚语中的文化特征 26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 27 《嘉莉妹妹》中嘉莉的女性主义形象分析 28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幽默的比较 29 《哈利?波特》的成功销售及其对中国儿童文学营销的启示 30 日常生活中隐喻的认知研究 31 从象征主义视角看《阿拉比》和《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32 Analysis of the New Female Scarlett in Gone with the Wind 33 论网络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 34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障碍及策略研究 35 《南方与北方》中玛格丽特·黑尔的人物分析 36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中的双关鉴赏 37 论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 38 环境与命运——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分析《美国悲剧》中的克莱德 39 名词化隐喻在外贸函电中的功能分析 40 试论英语学习中的动机 41 从《嘉莉妹妹》看美国梦与道德观

(全英文论文)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 A Journey through Harsh Reality: Reflections on Gulliver ' s Travels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公布英语题目均有原创英文论文可交流Q:799 75 79 38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各种教学法的融合与运用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从电影《刮痧》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萨克雷眼中的女性---文本分析名利场中的女性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北欧神话中的毁灭与重生思想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从认知角度看“水”的一词多义现象电影《喜福会》反映出的中西家庭价值观的差异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英汉动物习语的隐喻认知分析分析年龄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儿童形象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论英汉数字习语的差异及翻译 《名利场》和《嘉莉妹妹》女主角形象对比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 Text Memorization and English Learning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Gratitude Expressions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探究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中外大学校训对比研究从关联理论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减译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 性格分析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复仇者联盟》中的言语幽默 《珍珠》中的生态思想教师的个性与语言教学 《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金钱观 “适者生存”——浅析飘的主题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 《荆棘鸟》女性意识浅析《闻香识女人》角色分析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女性主义的显现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摘要:由于英汉文化巨大差异,英汉习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信息, 准确理解和传达英汉习语的文化信息,在英汉翻译实践中提升翻译作品的达和雅 的品质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化差异,习语,翻译 习语(idiom)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它通常涵盖 成语(set phrases)、谚语(proverbs)、格言(sayings)、俗语(colloquialisms)、典故(allusions)、俚语(slangs)、歇后语(enigmatic folk similes)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 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 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 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通过研究发 现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 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英汉习语所表现 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海洋和渔业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而生活在亚洲大陆的汉民族,则依赖于 土地和农业。例如,比喻花钱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英语习语是spend? moneylike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on one's oars意思是“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意思是“奋力图存”;all at sea意思是“不知所措”。 中国黄河流域位于亚洲内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温暖干燥、夏季亚热 多雨。因而“春雨贵如油”指春天雨水的稀少珍贵,“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海洋性 气候特征明显,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 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 rate)。 2.宗教信仰方面?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在在英汉语言中。佛教在西汉时期已开始 传入中国,唐朝达到鼎盛时期,中国名著《西游记》就反应佛教的兴盛,因而有 广泛的群众和语言基础,人们相信有“佛主”在控制着世间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 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 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等国家,人们信奉耶稣,与基督教相关习语很多,如:Go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A soft answer turn away wrath(婉言可以释怒);as poor as church mouth(一贫如洗);Bibl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