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述马基雅维利《论李维》的共和思想

论述马基雅维利《论李维》的共和思想

论述马基雅维利《论李维》的共和思想
论述马基雅维利《论李维》的共和思想

论述马基雅维利《论李维》的共和制思想

内容摘要:马基雅维利的《论李维》是古典共和主义的一个经典之作,马基雅维利在书中展示了罗马精致的共和制度,把自由、共同利益、公民美德和共和国的建立、巩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他提出了利用纷争实现和谐的观点以及把君主专制和共和制结合起来的理论,在继承古希腊思想家的共和主义思想之际,也为后来的共和主义思想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马基雅维利成为共和主义复兴承前启后的一个人物。

关键词:共和制自由公民美德

与马基雅维利的另一篇名作《君主论》一直备受关注不同,他的《论李维》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公民共和主义的复兴中,被当代共和主义者推崇为古典共和主义的经典著作,马基雅维利也被称为共和主义连续性话语的中间力量。《论李维》,全名是《论提图斯。李维的前十卷书》,是马氏对李维《罗马史》前十卷的注解,他没有局限于讨论李维的前十卷,更多的是对这十卷的评论以及阐述自己的新观点。本书通过对对四种城邦模式的探讨,认为罗马共和国才是最好的政体;通过引进平民和贵族的斗争,在政体中加入了君主专制的因素,使共和政体保持平衡和稳定;马基雅维利认为由于人性恶劣,共和政体也必然会腐化堕落,要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公民掌握并运用自由,自由的获得和使用在于拥有公民美德。在《论李维》中对共和政体、公共利益、自由、公民美德等古典共和主义关键词的阐述,奠定了马基雅维利共和主义者的身份,“从根本上说马基雅维利还是共和主义信徒”①。正如哈维·曼斯菲尔德在导论中评价《论李维》的学术地位,他写道“它是共和古典主义的滥觞,是对古代自由的追忆,它召唤我们离开那片既安全又可靠,富足但自私的领地”。①

一、马基雅维利共和思想的理论前提和心理基础

古典共和主义是西方一种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推崇古典共和主义的思想家对于政体、法制、宗教、公民美德等基本理念有着大致相同的思想,如赞成混合政体、推行法治、弘扬美德,但在具体的政体结构设置、法制内容、美德的培

养方面有不同的解释。马基雅维利处在文艺复兴发展的高潮时期,他所处的意大利四分五裂,急需统一国家、建立强大的王权。因此有他特定的理论前提和心理基础:循环的历史观、工具性质的宗教观、爱国主义的情感观。

(一)循环的历史观

马基雅维利写到,“无论何时,任何事情都可以在古代看到对应的现象,盖其皆出自人为,而他们有着相同的感情,肯定也会有相同的结果”②。在马基雅维利看来一切城邦和民族皆有相同的欲望和相同的气质,一个民族总是长期保持着相同的习俗,始终贪婪或欺诈成性,所以“观既往可以知未来”正是基于这种历史是反复循环、可以预知结果的理论假设,马基雅维利认为才有可能有必要从古代去寻找解决意大利现实政治羸弱的方法。

在《论李维》第一卷的“前言”中马基雅维利写道,“世人对古代仰慕有加,时常有人不惜重金买回一尊残缺不全的古代雕像,他们在自己的所有作品中为表现这种艺术而殚精竭虑”③。然而对于古代人王国和共和国、君王和将帅、公民和立法者所取得的成就却没有效仿,古人的德性在今人身上已经荡然无存。马基雅维利在《论李维》中总结了城邦的四种模式,罗马城邦是他所认为理想的政体,他主张回归到罗马时代,建立诸如罗马城邦的共和国。至此《论李维》的前十章讨论罗马共和国统治的建立、制度的产生和演变。

(二)工具性质的宗教观

在《论李维》中对宗教的讨论并不多,但却是观点犀利、内容极具针对性,马基雅维利对宗教持的是即批判又赞扬的态度,依据是宗教的具体作用。全书共有六章马基雅维利是在讨论宗教,其中第一卷的第一章和第二卷的第二章是在痛斥宗教给这个社会带来罪恶和灾难。他首先对基督教阻碍意大利的统一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认为“教会的势力虽不足以征服意大利,却不允许别人来征服他”。同时又指出是教会的的恶劣行径使得意大利地区的虔诚信仰消失殆尽,意大利人变得不敬神又邪恶。在第二卷的第二章中,马基雅维利痛斥了基督教的腐败,现在的教会祭祀场面盛大、精致,却没有古代祭祀的壮美震撼;现代的基督教把谦卑矜持、沉思冥想之人视为圣贤,不看重现世的荣耀。“这种生活方式让世界变得羸弱不堪……那些一心想要上天堂的民众只想着忍辱负重,从不思报复……天堂也被卸除了武装”④。第一卷的十三、十四、十五则是举出大量的史实表明宗

教在国家稳定、军队作战中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君主以神的名义为新颁布的法律增加权威,利用宗教的精神鼓舞士兵、齐心作战,赋予自然中的一些异象特定的宗教含义,给自己的行动披上神圣的面纱。

从表面上看马基雅维利对宗教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在马基雅维利书中此“宗教”非彼“宗教。他在谈宗教时就是在讨论一个作为现实存在的宗教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影响,不是那个融入了道德准则和政治理论的宗教,也不是那个“上帝之城”在人间的代言者。马基雅维利重视的是宗教作为一种政治手段的工具性,而不是宗教的真理性和人民对他的虔诚性。这样再来思考马基雅维利的宗教观就会明白,他的既批判又赞扬的态度只是对现实的反应。这种工具性的宗教观也贯穿于他的国家治理、军队作战、民众管理中。

(三)爱国主义的情感观

《论李维》一书仍旧继承了《君主论》中君主为了实现、巩固自己的统治,达到政治目的而不惜手段的思想即君主无道德思想。他说公民为保卫祖国应当不计荣辱,不择手段,马基雅维利在提到新君主如何对待他所攫取的城邦或领地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使一切更新,使穷人变富人,使富人变穷人,摧毁旧邦,建立新城,把一切居民迁往他处,马基雅维利也承认“这些手段极其残忍,与任何生活方式相悖,不但忤逆基督教,而且有违人性”⑤,但他同时指出马其顿的菲利普国王正是靠这种手段从一个小邦的国王变成全希腊的君主。在《论李维》中马基雅维利没有完全漠视道德的作用,美德在国家的统治中有着正面力量,在第三卷的20章中他列举了罗马将领卡米卢斯率军攻打法利希人的城市的事例,指出充满仁爱的友善举动,有时候比残暴的举动更能震撼人的心灵;军队、武器和任何人类暴力都无法攻克的城市和地区,经常能因仁慈友善的榜样而不攻自破。

马基雅维利这种君主无道德思想背后彰显的是他对实现意大利统一和强大的强烈愿望,是对浓厚的爱国情怀。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学者复兴的不仅是古希腊罗马时的文化,更是君主治国的宽厚、仁慈的美德。马基雅维利完全摒弃了这种道德说教,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取得和保持国家权力、扩展国家领土、维护共同利益关键在与君主能够依据时势和环境不断变化、采取不同的措施,不管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伦理和宗教道德。马基雅维利对当时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局面有清晰的认识,祖国危在旦夕、国人麻木不醒,要想通过符合基督教道德的政

治手段来达到消除内忧、平荡外患那是不可能的。这造就了马基雅维利日后“残忍的马基雅维利”的名声和“君主无道德”的惊世之论。

二、《论李维》中的共和思想

马基雅维利在《论李维》一书中,在共和国的统治、自由、共同利益、美德之间发展了一套逻辑:只有实现共和国的统治才能发展共同利益,共和国的建立和稳定的核心在与维护这个国家的自由,保障这种自由需要培养公民的美德。马基雅维利的共和主义思想不仅散发出古典共和主义的光辉,同时极具也现实性和可行性。

(一)共和国的缔造和发展

1、共和国要优于君主国

在《论李维》这本书中,专制君主国与共和国的关系非常清晰,马基雅维利认为共和国要优于君主国,与此同时,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一度强调和推崇的君主制成为实现建立共和国的手段。建立一个强大的共和国需要有一个专制君主和强大的王权去诉诸暴力和大权独揽,一旦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建立共和国,实现“一人创建,众人维护”。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进行权力的扩张。可以说君主制就是马基雅维利为解决当时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局面所提出的一个权宜之计,而建立如古罗马那样的共和国才是他的政治理想。

马基雅维利分别从优秀的统治者、明智的公民和共同利益的维护等方面来证明了共和国要优于君主专制国。首先马基雅维利从优秀君主的产生讨论了这点,他指出在罗马共和国中通过自由选举的方式选出出类拔萃的君主来执掌国家权力,消除了必须忍受软弱或恶劣君主上台可能带来的风险,“使得继位者不是两个,而是无数个最有德行的君主”⑥。接着他又指出那些由人民统治的城邦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取得非凡的成就,并远远超过那些一直受某个君主统治的城邦。即使没有法律的约束,人民也比君主更少犯错,所犯的错误也不如君主严重,更容易补救。最后,马基雅维利从共同利益的实现方面深刻的阐释了共和国要优于君主国的思想,他写到“成就城邦之丰功伟业者,不是个人的利益,而是共同的利益”。共同利益完全是为了公众而存在,在共和国中这种公共利益能够能到尊重并容易实现,而在君主国中,公共利益则容易被少数人利用,给城邦带来罪恶,城邦的实力和财富也不会增长。

2、共和国的缔造

马基雅维利在探讨政体建构时依旧承袭了古希腊时期政治思想家关于整体的分类、循环和混合的思想,认为任何一种单一的政体都必然会蜕化、崩溃,只有把几种政体混合起来才能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建立完美的政体。马基雅维利在分析罗马的体制时因袭了古典政体学说中关于政体分类、循环、比较以及混合的看法。马基雅维利列举了一个例子,罗马人在驱逐塔克文家族之后,废除了君主的名称但没有罢黜君主的权力,他们用两名执政官替代了君主,元老院则代表了贵族制,护民官的设置则是建立了平民的统治。“他在授权贵族时并未全然放弃君主的品质;在授权平民时并未攫尽贵族的权力”⑦,三种统治形态各得其所,在这一混合体制下,创建了一个完美的共和国。

马基雅维利认为混合政府的共和国虽然是理想政体,但是任何共和国内部都存在穷人和富人的势力,如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共和国必然腐化。所以他的研究没有止步于混合平衡的政体,提出为了巩固共和国必须使平民和贵族两种势力相抗争、制衡。平民和贵族的纷争表现在政治上就是平民院和元老院的不和,他们彼此相互监视,并通过法律限制对方的权力,防止出现平民的放肆和富豪的骄纵。同时他们通过制定限制彼此权力的法律使公民得到自由。平民和贵族的不和导致罗马内部纷争、动乱不断,但马基雅维利认为正是由于平民和罗马元老之间的不和,促成了共和国的自由和强大,保证了国家的兴盛不衰。

3、共和国的发展

马基雅维利探讨了城邦最初的法律对共和国生命的影响,以最初法律是否一次性建立以及有无完美法律的双重标准把共和国的法律制度分为两大类。有些城邦的法律是一次性建立的,这又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这种法律是由一个精明的立法者创建的,在这种法律的治理下,城邦不用改变制度即可以享受安宁,斯巴达的法律正是佑护这个国家八百年之久;另一种虽同样是由立法者一次性创建法律,但因为法律并不能适应城邦的发展,最终使城邦陷入纷争和混乱。第二大类共和国的法律则是“由于各种机缘,在不同的时间,各种变故赋予的”⑧,最终使这种法律走向了完美,譬如罗马;与之相对的则是以佛罗伦萨共和国为代表的城邦,他们在没有一个良好法律制度的条件下随着时事的变化而变更和改造他们的法律,但这种法律还没有达到完美制度之前,国家就早到了毁灭。

马基雅维利并没有再深入阐述什么样的法律才更能适应城邦发展,而是接下来的一章里,他不点名地引用了波利比乌斯的政体循环论,从而把目光转移到罗马模式:在没有立法者的情况下,从贵族与平民的纷争中产生出的混合政府。可见精明的立法者和完美的法律制度并不是他所执着的理念,而是在平民和贵族为了彼此的利益而相互制衡产生的自由民主的法律的过程中,这个过程是共和国不断产生纷争的过程,由纷争导致和谐,由非理性走向理性,亦是共和国走向自由民主的必经之路。

(二)自由是共和国的核心

马基雅维利对自由的讨论在《论李维》中分布比较零散,并没有进行集中讨论。但却是本书的一个核心内容,共有11章是专门论述共和国的自由,包括自由对共和国的意义、自由应该掌握在哪些人手中以及如何来维护和保持这种自由。

首先马基雅维利在第一卷的第四章中用十分肯定的语言提出平民和元老院之间的不合,促成了罗马的强大。同时指出这个造就罗马辉煌的纷争的最大的成果就是“给罗马的自由竖起了一道屏障”,让自由在共和国中生根发芽,共和国在自由的维护下走向强大。其次马基雅维利详尽阐述了共和国的人民为什么向往自由的原因。核心的理由就是只有在共和国中公共利益才能得到维护和发展,个人的财富才能得到增长。一方面是由于与君主国相比,在共和国中共同利益才能得到尊重和维护,不会被利用和侵蚀;另一方面,在自由的政治中生活的人民更加愿意结婚生育、积累财富,因为他们不担心自己的财富会被剥夺,而且他们是自由人,可以通过总记得努力或的政治上的权力。最后,马基雅维利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出这种自由应该由民众掌握。因为权贵天生就有统治欲,平民则有天生的不受人统治的欲望。所以“让平民担当自由的卫士,他们会为他付出更多的关切,既然他们无力侵夺它,他们也不会允许别人侵夺它”⑨。

(三)获得自由需要培养公民美德

在维持共和国的自由方面,马基雅维利强调不能仅仅寄望于一个人的德行,真正重要的是公民美德。所谓公民美德就是指公民将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愿望和能力。他将与公民美德相反的倾向称为“腐败”。在他看来,一旦民众腐败了,自由政体便很难建立与维持。既然共和国的自由、伟大与荣耀需要

公民美德,而人的天然倾向却是“腐败”,那么如何来保持公民美德就是关键所在。据此马基雅维利提出了三种培养方法。第一是法律的约束作用和习俗的熏陶作用。他相信人民因为害怕惩罚就会变得不那么有野心从而变得更好,个人也就不易腐化。但是法律本身并不能维持并深化公民美德,需要良好的风俗习惯把这种公民美德深入到民众生活的各方面。第二是宗教的驯化作用,宗教在马基雅维利这里淡化了神圣光环,带着工具色彩,可以拿来为自己所用。他在分析罗马人的宗教时指出对于认真地思考罗马历史的人来说,很清楚,宗教对于派遣军队、集合平民、使人善良、使恶人感到羞愧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第三则是军事德性的促进作用,马基雅维利是西方政治思想家为数不多注重军事问题的一个思想家。当古希腊思想家在鼓励民众通过参与政治生活才增加自由和美德时,他另辟蹊径:军事德性能极大增强公民的美德,这也是他极力建议意大利用国民军取代雇佣军的一个政治上的考量。马基雅维利在书中多次强调“罗马人的德行”很多时候都是指罗马人在战斗中所体现出来的勇敢、爱国精神。军队作战强调遵守纪律、尊重权威、英勇刚强、为国献身,尤其是爱国精神的教化会让公民投身到共和国的建设和维护中去。这与马基雅维利强调的公民的美德就是要把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刚好契合。

三、结语

马基雅维利《论李维》使人们对他的评价不再局限于“邪恶的马基雅维利”,成为共和主义复兴承前启后的一个人物,他在书中展示了罗马精致的共和制度,把自由、共同利益、公民美德和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继承古希腊思想家的共和主义思想之际,马基雅维利为后来的共和主义思想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如通过平民和贵族两大势力的纷争促使共和国获得自由和强大,否认了之前和谐就要稳定的理论,同时把君主制和共和制结合起来,实现千年共和国的目标可以利用与之相对立的君主专制手段。共和国是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目标,君主专制则为这种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手段,两者统一于马基雅维利当时所处的意大利国家统一的大业中。面对当时严峻的政治形势,马基雅维利摆脱了贵族式的理想共和主义,他的思想带着浓厚的现实主义精神,体现出共和主义和君主专制主义的张力。这既是马基雅维利对政治研究的一大贡献,更是他爱国主义情怀的体现。

注释

①蔡拓:西方政治思想的政体学说[M],中国城市出版社,1991年,第124页。

②[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论李维》[M],冯克利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页。

③[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论李维》[M],冯克利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32页。

④[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论李维》[M],冯克利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3页。

⑤[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论李维》[M],冯克利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14页。

⑥[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论李维》[M],冯克利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16页。

⑦[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论李维》[M],冯克利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05页。

⑧[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论李维》[M],冯克利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4页。

⑨[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论李维》[M],冯克利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9页。

参考文献

[1] 蔡拓:西方政治思想的政体学说[M],中国城市出版社,1991年

[2]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论李维》[M],冯克利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3]刘训练:《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一个思想史的考察》,学海,2006年第5期

[4]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君主论》[M],商务印书馆,1997年

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

马基雅维利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他还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许多人称他为“国家学说之父”,受人文主义影响深刻。《君主论》是他着名的作品,在《君主论》中,他从人和人的经验出发,摆脱了神学和道德的束缚,总结了国家权力得失的原因,他将法律、军队和权术等治国要策视为权力的工具,是最早看清政治的实质是权力问题,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据很高的地位。它打破了开始一直围绕着城邦国家而展开的对政治的理解,开始论述有关权术的思想,让人们看到了权力对于政治的重大意义,将政治的理解由国家扩展到权利的领域,从此翻开了政治哲学的新的一页。 一、权力政治观提出的背景 1.历史背景 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的提出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普遍萌芽,生产力也进一步的发展,中世纪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欧的封建国家内部渐渐出现了权力集中的现象,原有的封建权力结构被打破,英法两国在和教会的斗争中不断地巩固以国王为首的国家权力。从世界的大范围看,君主专制的国家已经相继出现,并且中世纪的结构体制也在瓦解。因此,怎样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且很快结束当时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很多思想家们都关注的问题,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理论背景—人性恶 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是以“人性恶”为理论出发点的,它是对意大利当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其实就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相互利用。说到人类,他认为可以这样说:“人都是忘恩负义的,自私自利的,是伪装者、是容易变化的,往往都会逃避危难去追逐利益。当你对他们有用的时候,他们仿佛是属于你的。但是,当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却背弃你了。”基于这个理论的基础,君主要善于运用权力来统治“恶民”,君主也要“洁身自好”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马基雅维利洞悉到事态的炎凉,站在时代浪尖,揭露了人性的阴暗。 二、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 在马基雅维利看来,权力是政治思想的核心,但是这种以权力为核心的理论和中世纪的神学政治家和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家不同。他的权力政治观指的是当权者在执政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统治手段,即统治者在防御外敌和治理国家内部事务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君主论》这本书是当时马基雅维利写给佛罗伦萨的统治者小洛伦佐的,他的目的是想借这本书教给统治者怎样巩固统治,从而统一意大利。马基雅维利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想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必须有一个英明的君主来引导和统治。以便建立一个秩序稳定的国家。这样一来,君主的个人统治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君主来说,夺取权力就是目的,怎样获得权力,如何很好地保持权力是马基雅维利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他认为统治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顾忌很多,可以不择手段,它贯穿于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的始终,其具体内容如下。 1.重视军队和法律对国家政权的作用 军队是国家权力坚固的基石。马基雅维利阐述了军队对国家的重要性。“所有的君主国,不论它是新君主国、旧君主国,还是混合君主国,其执政之基在于良好的军队和法律。”“任何一个君主国如果没有自己的军队,它就是不稳固的。”然而,并非所有的军队都是稳固的基石,马基雅维利强调的是一支由本国的臣民、市民或属民组成的军队,雇佣军和援军是不可靠的,它们之所以从军,只不过是为了军饷,那微薄的军饷不足以让他们为君主真心实意的卖命,反而对君主构成威胁塔西佗说:“世界上最弱和最不可靠的东西就是不依靠自己的力量为基础的权力的声誉了。”一个国家如果要治保持统一并且治理的井然有序,就必须制定出色的法律。“一个国家,其主要的基础是良好的法律和良好的军队”。 2.君主必须懂得巧妙运用人性和兽性 马基雅维利强调,君主为了巩固统治得到权力,可以不择手段,甚至背信弃义。君主要学会像狐狸和狮子那样,狐狸生性狡猾,可以识别陷阱,而狮子则凶猛残暴,使人人都感觉害怕。为了国家的利益。当权者采取的手段人们总是可以接受的并且认为是光荣的还受到人们的赞扬。”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为了巩固统治,保持权力可以不择手段。他说:“我们必须理解,一位君主,他承担着保护国家的重任,不可能做好人应做的所有事,有时候他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顾及神道。

马基雅维利与《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与《君主论》 摘要: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现代政治学的创始人之一。其代表作《君主论》更是一部毁誉参半的传奇佳作,短小精悍的文笔,超出常理的观点使其在历史上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有关马基雅维利不少的争议。 关键词:政治与道德;性恶论;爱国主义 1513年前后,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1469-1527)在佛罗伦萨附近一个叫克西亚诺的乡村,在父亲遗留给他的小农场里像任何一个农民那样在田间劳作,伐木砍柴,然后背到街市上去卖,艰难地维持一家七口人的生计。马基雅维里出身并非农民,也绝非无所作为的庸庸碌碌之辈,他是经历过剧烈的政治沉浮才隐居到这里的,附近的乡亲们大概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正在做一件大事:“黄昏时分我就回家,回到我的书房……在长达四个小时时间里,我忘记疲倦,忘记一切烦恼,进入到古人的宫廷。我不怕穷,也不怕死,我完全被宫廷深处的景物迷住了。”结果他写出了惊世骇俗的名著《君主论》,“在这本书中,我竭力深入探索这个课题:君主国是什么?它有哪些种类?它是怎样创建、怎样维持以及是在什么情况下丧失的?” 不可否认,马基雅维利在历史上曾是以为备受争议的思想家,莎士比亚称其是“凶残的马基雅维利”,马克思认为其是“现代罪恶的导师、政治权术的化身”;恩格斯对其评价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培根则认为他是“人文主义的先驱”······而希特勒、墨索里尼等则是其信仰的忠诚者和拥护者。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君主论》和马基雅维利。 一、政治与道德

在马基雅维利看来,政治与道德似乎是可以分离且没有必然联系的,政治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成功。此之所谓“国家与道德毫不相关,政治和伦理应该彼此分离”。也许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国家的政治远离道德会是怎样,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无道德论”呢?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第一,复杂的时代背景。马基雅维利生活在意大利内忧外患的时代,国内,意大利政治上四分五裂,当时的意大利半岛上同时存在着五大割据势力: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教皇辖地和那不勒斯,此外还有许多小的城邦和诸侯国。各国之间战火绵延;国外,意大利面临着法国、西班牙等国的侵略和威胁。如此一个混乱动荡的时局,迫切需要一个强大的集权政治来统一和稳定半岛,因此“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其次,马基雅维利说的政治与道德分离并不是说道德不存在,而是说对于政治而言,应当有其独立的判断依据,按照马基雅维利的逻辑,政治家所需要考虑的,恰恰是在政治上如何获得成功而不是在道德上如何正确。在这里马基雅维利实际上更关注的是人类应该怎样去生活。“古典政治学家认为最佳政治秩序的建立依赖于机运,马基雅维利则认为人类可以控制机运,政治问题变成了技术问题”。 次之,马基雅维利所谓的道德实际上是有公共德性与私人德性之分。公共德性强调的是一种公共善,出于国家目的与国家理性,马基雅维利认为统治者可以用各种手段来实现国家目的。由此马基雅维利为恶在公共德性中留出了空间。如果一个人为了国家利益,公共目的而做出恶行,这个人仍具有公共美德。对于统治者或政治家而言尤其如此。“君主为了让他的臣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就不必在乎背负残酷的骂名”,“为了维护国家,他必须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离人道、违反神道”。可见在马基雅维利那里公共善可以由恶得以实现。两种德性

论述马基雅维利《论李维》的共和思想

论述马基雅维利《论李维》的共和制思想 内容摘要:马基雅维利的《论李维》是古典共和主义的一个经典之作,马基雅维利在书中展示了罗马精致的共和制度,把自由、共同利益、公民美德和共和国的建立、巩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他提出了利用纷争实现和谐的观点以及把君主专制和共和制结合起来的理论,在继承古希腊思想家的共和主义思想之际,也为后来的共和主义思想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马基雅维利成为共和主义复兴承前启后的一个人物。 关键词:共和制自由公民美德 与马基雅维利的另一篇名作《君主论》一直备受关注不同,他的《论李维》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公民共和主义的复兴中,被当代共和主义者推崇为古典共和主义的经典著作,马基雅维利也被称为共和主义连续性话语的中间力量。《论李维》,全名是《论提图斯。李维的前十卷书》,是马氏对李维《罗马史》前十卷的注解,他没有局限于讨论李维的前十卷,更多的是对这十卷的评论以及阐述自己的新观点。本书通过对对四种城邦模式的探讨,认为罗马共和国才是最好的政体;通过引进平民和贵族的斗争,在政体中加入了君主专制的因素,使共和政体保持平衡和稳定;马基雅维利认为由于人性恶劣,共和政体也必然会腐化堕落,要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公民掌握并运用自由,自由的获得和使用在于拥有公民美德。在《论李维》中对共和政体、公共利益、自由、公民美德等古典共和主义关键词的阐述,奠定了马基雅维利共和主义者的身份,“从根本上说马基雅维利还是共和主义信徒”①。正如哈维·曼斯菲尔德在导论中评价《论李维》的学术地位,他写道“它是共和古典主义的滥觞,是对古代自由的追忆,它召唤我们离开那片既安全又可靠,富足但自私的领地”。① 一、马基雅维利共和思想的理论前提和心理基础 古典共和主义是西方一种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推崇古典共和主义的思想家对于政体、法制、宗教、公民美德等基本理念有着大致相同的思想,如赞成混合政体、推行法治、弘扬美德,但在具体的政体结构设置、法制内容、美德的培 ①

快乐作文系列 :第10讲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10讲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趣味知识“酷” 打油诗《四人咏雪》 古时候,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路边有一家酒店,店里一位富商、一位官吏、一位秀才坐在一起饮酒赏雪;外面屋檐下,一名衣衫褴褛的叫花子又冷又饿,缩成一团在避风。里面几位酒客吃得满面油光,看见窗外雪花飘飘洒洒,不禁诗兴大发,于是吟起诗来。富商笑嘻嘻先念了一句:“白银纷纷铺地——”官吏拱拱手,正色接道:“都是皇家瑞气。”秀才也不甘落后,摇头晃脑续上一句:“再下三年何妨——”讨饭花子冻得瑟瑟发抖,听到这里,忍不住起身吼道:“狗屁!” 二、黄金十五分 刚才的打油诗里面,店内店外的人分别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同样对雪,坐在店内的富商、官吏、秀才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挽留……)屋檐下的叫花子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雪:害怕、无奈、排斥……;对酒桌三人:反感、厌恶、憎恨……。生可能会混为一谈,师点评答案时要指出是“对XX”,但不必细讲) 你们真是火眼金睛:打油诗句里的感情完全被你们体会到了!那么,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什么秘诀吗?(板书加下划线的标签) 1、分析题目。标题中往往包含一些表明感情立场的词语,如《白杨礼赞》中的“赞”,《春的颂歌》中的“颂”,找到了它们,就大致可以判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析重点段落。由主要内容引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注意开头或结尾,许多文章会在开头或结尾当中直接抒发感情。 《四人咏雪》最后一句里,乞丐直接骂了粗话,他的愤怒的思想感情就从这句粗话里直接喷发出来。事实上,这首打油诗在劳动人民当中广为流传,就是因为结尾表达了贫苦阶层对为富不仁的有钱人的怒骂。 上面这两个方法主要是从原文、原标题中寻找。更多的时候,我们必须对文章进行分析,找出藏在文字后边的思想感情。 《四人咏雪》里面,秀才对雪的喜爱之情表现在哪里?(“再下三年”)持续降雪会成灾,为什么秀才会希望雪下个不停呢?(秀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知生活、生产的艰难)。看来秀才表达思想感情,与他的身份、性格特点有关系。所以,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要分析人物(板书)—— 3、分析主要人物。由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引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其中主要人物的某些议论,往往包含着作者的心声。 《四人咏雪》里面,官吏表达对雪的赞美,为什么要说“都是皇家瑞气”?(官吏吃的是皇粮,古时候提倡忠君、皇权至上,所以把雪说成“皇家瑞气”就是在赞美雪景)。那么,体会思想感情,还要了解时代背景(板书)—— 4、了解时代背景。人们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程度不同,读同一篇文章所产生的思想感情也不同。由于我们的经历与作者相距较远,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也能促进我们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四人咏雪》里面,富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他把雪花比作了什么?(白银)富商最爱的是什么?(银子、钱)把雪花比作白银,可见他对雪的感情是喜爱、赞美。你们看,分析修辞手法,也能帮助我们体会思想感情(板书)—— 5、分析修辞手法。用美的还是丑的事物来类比描写对象,往往就体现着作者的感情。另外,

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

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 马基雅维利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他还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许多人称他为“国家学说之父”,受人文主义影响深刻97。《君主论》是他着名的作品,在《君主论》中,他从人和人的经验出发,摆脱了神学和道德的束缚,总结了国家权力得失的原因,他将法律、军队和权术等治国要策视为权力的工具,是最早看清政治的实质是权力问题,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据很高的地位126。它打破了开始一直围绕着城邦国家而展开的对政治的理解,开始论述有关权术的思想,让人们看到了权力对于政治的重大意义,将政治的理解由国家扩展到权利的领域,从此翻开了政治哲学的新的一页。 一、权力政治观提出的背景 1.历史背景 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的提出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普遍萌芽,生产力也进一步的发展,中世纪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欧的封建国家内部渐渐出现了权力集中的现象,原有的封建权力结构被打破,英法两国在和教会的斗争中不断地巩固以国王为首的国家权力。从世界的大范围看,君主专制的国家已经相继出现,并且中世纪的结构体制也在瓦解。因此,怎样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且很快结束当时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很多思想家们都关注的问题,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理论背景—人性恶 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是以“人性恶”为理论出发点的,它是对意大利当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其实就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

相互利用。说到人类,他认为可以这样说:“人都是忘恩负义的,自私自利的,是伪装者、是容易变化的,往往都会逃避危难去追逐利益。当你对他们有用的时候,他们仿佛是属于你的。但是,当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却背弃你了。” 73基于这个理论的基础,君主要善于运用权力来统治“恶民”,君主也要“洁身自好”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马基雅维利洞悉到事态的炎凉,站在时代浪尖,揭露了人性的阴暗。 二、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 在马基雅维利看来,权力是政治思想的核心,但是这种以权力为核心的 理论和中世纪的神学政治家和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家不同。他的权力政治观指的是当权者在执政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统治手段,即统治者在防御外敌和治理国家内部事务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君主论》这本书是当时马基雅维利写给佛罗伦萨的统治者小洛伦佐的,他的目的是想借这本书教给统治者怎样巩固统治,从而统一意大利131。马基雅维利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想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必须有一个英明的君主来引导和统治。以便建立一个秩序稳定的国家64。这样一来,君主的个人统治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君主来说,夺取权力就是目的,怎样获得权力,如何很好地保持权力是马基雅维利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他认为统治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顾忌很多,可以不择手段,它贯穿于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的始终,其具体内容如下。 1.重视军队和法律对国家政权的作用 军队是国家权力坚固的基石。马基雅维利阐述了军队对国家的重要性。“所有的君主国,不论它是新君主国、旧君主国,还是混合君主国,其执政之基在于良好的军队和法律。”55“任何一个君主国如果没有自己的军队,它就是不稳固的。”87然而,并非所有的军队都是稳固的基石,马基雅维利强调的是一支由本国的臣民、市民或属民组成的军队,雇佣军和援军是不可靠的,它们之所以从军,只不过是为了军饷,那微薄的军饷不足以让他们为君主真心实意的卖命,反而对君主构成威胁塔西佗说:“世界上最弱和最不可靠的东西就是不依靠自己的力量为基础的权力的声誉了。”56一个国家如果要治保持统一并且治理的井然有序,就必须制定出色的法律。“一个国家,其主要的基础是良好的法律和良好的军队”45。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对马基雅维利相关政治思想的一点探讨 许少民 刊发时间:2007-10-11 15:20:29 光明观察、 (I )马基雅维利的简介 “尼科诺.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 1469-1527),1469年5月3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仑萨的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诗人,是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的奠基者”。【1 】 恩格斯说:“马基雅维利是政治家,历史家,诗人,同时又是第一个值得一提的近代军事著作家。”【2】马基雅维利一生著作甚多,涉及到政治,军事,外交,历史,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主要著作有:《君主论》(1513),《论提图斯·李维的前十卷》(1513),《用兵之道》(1521),《佛罗仑萨史》(1525)。其中,《君主论》就是我这篇文章的重点讲解之一。在这本书中,作者集中论述了其君主专制理论和君子统治术思想,这也是作者意欲献给美帝奇家族的首领小洛伦佐的一部关于君主统治术的小册子,其资料是在共和国时代的马基雅维利在政治,外交,军事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只可惜的是,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接纳他书中的思想。在《论提图斯·李维的前十卷》中抒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和希望统一意大利的热切希望。这两部书籍集中体现了马基雅维利的政治主张。这两部书完成的时间差不多,但在这两部书中似乎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政府的不同的政治倾向。后世的一些思想家甚至认为这两本书其实体现出了作者在政治思想上的矛盾性,但其实如果回归到作者的写作背景,我们或许可以明白作者的政治主张其实是统一的,这点留待后面解释。 (II )马基雅维利的时代背景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毫无疑问,我们大家都承认马基雅维利是一个英雄,一个政治学思想上的巨人,他开启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史的崭新的一页。但是,正如前面说的,我

小升初暑假班第7课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含答案)

第7课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技巧点拨。 1.找出相关事件体会人物感情。 2.找出人物的细节描写(动作、语言、心理、神态)体会人物感情。 3.分析环境特征,体会人物感情。 4.结合文章中心,体会人物感情。 二、例题指引。 祖父和我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到很远的地方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醒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又笑起来了。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来。

韩非子与马基雅维利关于政治权术思想的比较研究

韩非子与马基雅维利关于政治权术思想的比较研究 摘要:政治权术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私有制的产生以及国家的出现,政治权术也走上了历史舞台,至今还富有强劲的生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韩非子以及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权术思想,并且通过比较研究,列举古今中外的一些事例来进行说明论证,总结出政治权术的一般特征以及他们思想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简要阐述他们各自思想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我们从中可以吸取经验教训,摒弃糟粕。 关键字:韩非子马基雅维利政治权术比较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私有制,出现阶级、国家。“政治权术”这一名词也就孕育而生了。政治权术,即政治斗争中隐晦秘密特点的权变手段。所谓“权术”,依其字面上的意思,本无褒贬,“权”指的是古代衡器,又指称量行为。“权”的特点是根据不同的重量随时一定秤锤以保持平衡,即所谓“权,然后知轻重”。引申为审时度势,因事制宜。因此,权术的本意无非是指一种灵活运用的手段而已。然而,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它已经被政治家们熟练的运用与政治斗争中,致使中国伟大的法家集大成者,政治权术理论家韩非总结历史经验著书《韩非子》,将一部以“法”、“势”、“术”为核心的权术巨著公布与世,无独有偶,1700年以后,在西方的意大利,早已寿终正寝的韩非子找到了知音,又一部权术著作《君主论》悄然问世。下面就让我们来对这两为伟大政治家的权术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一、共同的主张——重视权术、维护君权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年)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诸子百家争鸣中产生的最后一位思想家,在战国末期的战乱中,融会贯通并并发展了老子、荀况以及商鞅等人的思想形成自身的法家理论,韩非一生追求的政治抱负是为统治者创建一套完善而行之有效的“王者之道”,提出了兼用“法”、“术”、“势”的理论主张,实质上是“以君为主,法、术、势相辅相成”。因此在韩非的著作中,大多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功利色彩的权术阐释,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马基雅维利(1469——1527)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军事家、历史学家、诗人和剧作家,他的政治理论学说唯一考虑的是权术,即为了达到某目的不惜采用各种手段,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邪恶的,严酷的抑或是恶毒的——其目的在于其国家或祖国的扩张,但也将祖国用来为政治家国务活动家或其党派的

《君主论》-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读书札记 ——李振凯 14105018017 前言(根据潘汉典译者序): 马基雅维利(1469-1527),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政治家、外交家、思 想政治家。著有《君主论》、《李维史论》、《战争的艺术》等。他做 过外交官出使过很多国家,曾亲自创建过一只国民军。《君主论》是他 最有名的一本著作,使马基雅维利身后获得举世周知的名声,他也因此 被冠以“马基雅维利主义”。《君主论》是一部阐述帝王之术的著作,那 是君主们深藏心底秘而不宣的利器。马基雅维利将这些见不得光的东西 不加掩饰的曝于阳光之下,他使“政治的理论”摆脱了道德,而把权 力“作为法的基础”,由此揭开了政治思想上新的一页。马克思曾经肯定 马基雅维利说他“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 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君主论》大体讲了三块内容:王国政体理论,统治权术,军队以及 意大利统一的努力。下面就让我针对《君主论》全部的二十六个章节作 一点简单地读书心得体会吧。 一、每章(共二十六章)要点精捡 一:君主国有多少种类?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自古以来,统治人类的一切国家与政权,不是共和国就是君主国。 其获得,或者是依靠他人的武力或君主自己的武力,仰或是由于幸运或 者由于能力。 二、世袭君主国 在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君主后裔统治下生活的世袭国里保持政权,比 新国家困难小得多。君主不触犯皇宗皇祖之制,遇意外随机应变即可。 三、混合君主国 那些被胜利者合并到自己古老国家的国家,或者与征服的国家属于 同一地区,使用同一语言,或者并非如此,二者必居其一。在同一地 区:把他们旧君的血统灭绝;既不要改变他们的法律,也不要改变他们 的赋税。不在同一地区,统治者亲自前往,驻节在那里。 四、为什么亚历山大大帝所征服的大流士王国在亚历山大死后没有背叛 其后继者 土耳其由君主和大臣统治,法兰西由君主和贵族统治,要占领土耳其

7、怎样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版)

7、怎样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法宝妙点: 1、分析文章题目:标题中往往包含一些表明感情立场的词语。 2、分析文章的主要向容或重点部分:由主要向容引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注意开头或结尾,许多文章会在开兴或结尾当中直接抒发感情。 3、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由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引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其中主要人物的某些议论,往往包含作者的心声。 4、分析修辞手法:用美的还是丑的事物来类比描写对象,往往就能体现作者的感情。 5、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归纳需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文章内容的概括,后一部分是作者写作目的的说明。 A级夜的舞蹈 夜姑娘左手提起了黑蓝色的裙角,右手高举着墨扇,翩翩地跳起舞来。 沉重的明珠嵌在她薄衫的四周,半圆的发环上还镶着一颗大珍珠。 她在不停地舞蹈,那些明珠一闪一闪地闪出的光照耀着头上的珍珠,有时明珠被扇儿遮住了,露出时,便益发亮得刺目了。当她左顾右盼时,一丝丝的柳条轻轻地落入池中了,一朵朵的花儿偷偷地穿过竹篱了,但她未看到的地方仍是黑暗和沉寂;当她抖弄衣裳时,一阵阵的轻风送她袖中、裙里的香气到百合身上、荷花身上和夜香花的腋里,更布满了园里林间;当她斟酌脚步时,夜莺奏着美丽的歌声,能言的鸟在旁边喃喃地诉说她跳着怎样和谐的符节——呵,一切都催人入梦呵! 于是夜姑娘微微地笑了,笑声荡漾在林边,林里的叶儿也哈哈地笑了;睡眠中的鸟儿被惊醒了,也互相问了一两声是什么消息。 跳舞的夜姑娘实在倦了,便和衣卧在银灰色闪着海青光的帐里。呵,于是世界上的切都开始讲夜的美丽,一如剧场里一幕结東后的嘈杂声。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沉重()益发()和谐()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文中作者由景物产生了联想,说说下列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哪些是实际的? ①夜姑娘②裙角③墨扇④百合⑤发环⑥荷花⑦轻风③夜莺⑨明珠 写实: 想象: 4、文中第一、二自然段“夜姑娘”的服饰、,第三自然段运用三个“”的排比句式分写“夜姑娘”的舞姿、神态、动作和脚步,第四自然段写“夜姑娘”的,最后一段写“舞蹈”。(选择填空) A.总写B.结束C.舞姿。D.“当她……”E.笑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浅读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内容简介]: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马基雅维利的生平及其最有影响力最富有争议的著作《君主论》,并就此书中的一些观点和论述谈谈笔者的感想和认识, [关键词]:君主论共和制政治学 一、生平简介 马基雅维利(1496~1527),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1469 年5月3日生于佛罗伦萨没落贵族家庭,1494年参加反美第奇家族的起义。1498年起任佛罗伦萨共和国掌管军事外交的“十人委员会”秘书,负责起草政府文件和佛罗伦萨防务,并出使意大利各国和法、德等国。1513年美第奇家族复辟,遭逮捕和监禁。恢复自由后,长期隐居庄园,著书立说。1527年美第奇家族被逐后,回到佛罗伦萨,希冀重新得到任用,但新政权因其与美第奇家族有过交往,拒绝其要求,遂忧愤成疾,于1527年6月22日卒于佛罗伦萨。 马基雅维利是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主张结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在其代表作《君主论》(1513)中认为共和政体是最好的国家形式,但又认为共和制度无力消除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局面,只有建立拥有无限权力的君主政体才能使臣民服从,抵御强敌入侵。他强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权术政治、残暴、狡诈、伪善、谎言和背信弃义等,只要有助于君主统治就都是正当的。这一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二、《君主论》概析 《君主论》本是马基雅维利毛遂自荐式的进谏之书,篇幅相较他的其他著作

不长,但却是对后世影响最大,最富有争议的一本书,希特勒,墨索里尼等独裁者都是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信仰者。 该书论述了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认 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应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勇猛。被称为邪恶的圣经,是很多君主的床头或身上必带书。 《君主论》在打破了旧的、自欺式的政治家观点的同时,创立了新的政治学观点,他提出目的是至关重要的,而手段却是独立于道德规范之外,可以独立研究的技术性问题。它与目的并不构成任何道义上的联系。只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那些强暴狡诈,背信弃义的卑劣手段都是可取的。《君主论》虽然有讨好当时君主的意图,但也包含着他对当时建成统一强大的意大利的强烈愿望。“手无寸铁的先知总是被毁灭,反之,拥有武装的先知则获得成功”,马基雅维利坦言君主要拥有强大的军队,而“美德”必须为“功利”让位。 历史上对《君主论》的评价毁誉参半,争议巨大。英国著名哲学家,和平主义者伯特兰·罗素对马基雅维利的名著《君主论》给出的评价是强盗手册,但毫无疑问马基雅维利将政治从道德中拯救了出来,揭露了政治的原始本质,而不再是中世纪以来笼罩着神学面纱、背负着道德重枷、欲说还休的遮羞物。从古至今很多政治家,统治者都在自觉不自觉或多或少地践行着马基雅维利主义。意大利独裁者本尼托·墨索里尼,很想成为书中所描绘的新君主,还为新版的《君主论》写了序言;而第三帝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枕边的常备读物据说就是《君主论》;弗兰西斯科·佛朗哥,在二战期间,他利用西班牙参战的可能性,一边向希特勒

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

光照古今的马基雅维利 【摘要】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人物之一。也被认为是近代政治之 父。他认为君主所必备的素质是凶猛如狮,狡猾如狐,一部历史就是强者的历史。权力的运作不可用正常的价值衡量,更不能用道德能力去判断,它有它自己的法 则,为达到目的没有什么不应该。《君王论》并不是在教人如何塑造人格,而是在教一个国家如何维护自己的国格。“为达到目的没有什么不应该”,这里的所谓“目的”从根本上讲就是国家利益。在政教势力犬牙交错,国土割据林立,强邻纷纷染指的现实下,如果不能自强求存,而是一味抱残守缺,灭亡就不可避免。陈独秀就曾经犯过类似错误,使年轻的中共遭受了重大的损失。毛泽东曾经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用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其实说明的是一样的道理。 [关键词]:君主论共和制政治学 马基雅维利一生辛苦坎坷,郁郁而终。可是死后却如此声名显赫,或者说恶名昭彰。很少有人像马基雅维利这样,为自己赢得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有些人怒骂他的邪恶;有些人同情他的善良。 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同时也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是一座任何人在研究近代政治思想的时候所无法避开的碑。在他之前的政治学研究,大都是从思想出发的,柏拉图的《理想国》也好,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也好,他们进行应然性的判断并且认为政治即是若此。而到了马基雅维利这里,政治学开始由应然性向实然性转变。马基雅维利的结论是从现实出发,是经验判断的结果。 马克思说:“从近代马基雅维利……以及近代的其他许多思想家谈起,权力都是作为法的基础的,由此,政治的理论观念摆

脱了道德,所剩下的是独立地研究政治的主张,其他没有别的了。”① 马基雅维利第一个实现了政治学的“去道德化”,因此当之无愧地为自己获得了“近代政治学之父”的美誉。 臭名昭著的“马基雅维利主义”集中体现在《君主论》第十五章到第十八章。在这一段的论述中,马基雅维利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得出了君主在必要时,应该摒弃道德,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结论。也正是在这里,马基雅维利提出了著名的“狐狸和狮子”的隐喻,他认为:君主应当像狮子那样勇敢,但是,在这里,他却更强调狐狸的狡猾:“许多合约和许多诺言由于君主们没有信义而作废和无效;而深知怎么做狐狸的人却获得最大的成功。” 马基雅维利是政治是邪恶的政治? 的确,在马基雅维利那里,政治的核心是权力而非道德,但是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道德,“事实上,他并未抛弃道德。”(杨鹏飞,1993)②事实上,他从未抛弃道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人们总是关注与后面一句,却不去考察马基雅维利的目的。例如,马基雅维利提倡君主吝啬,可是,这种吝啬,正是为了“不去掠夺老百姓,为了能够保卫自己”啊! 可是,马基雅维利却呼唤一个统一的意大利,《君主论》最后一章取题为《奉劝将意大利从蛮族手中解放出来》,其意不言而明。于是,从某种角度上看,马基雅维利便成了造成近现代民族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三)精读课文,披文入情。 这是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的主要教学过程。教师以“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画出来并简要地写出你的感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试着找关键词,作批注。接着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总结抓关键词的方法,如反复读、联系上下文、删除关键词等,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完善自己的批注。在教师引导点拨的基础上,教师接着放手让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的4——10自然段,并出示学习要求:一是反复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句;二是揣摩关键词句,写上批注。学生先自读学习、小组交流,最后小组选出代表进行班级交流,展示自学成果,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及时地点拨与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把课文的重点内容2—10自然段的学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为教师引导学习2、3自然段,借助重点语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第二个步骤是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的4—10自然段,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读书,找具体的语句,体会法布尔而的对昆虫的痴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了学生情感体验的个体性,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默读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样的学习过程更符合孩子掌握知识的规律。同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小组交流、班级汇报,让学生学会合作,产生思想的碰撞,激起思维的火花,借鉴别人的优点补充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充分利用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资源。第二题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学生都能读出孔子是谦逊有礼,不骄傲自满,不

《君主论》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读书札记 ——李振凯 前言(根据潘汉典译者序): 马基雅维利(1469-1527),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政治家。着有《君主论》、《李维史论》、《战争的艺术》等。他做过外交官出使过很多国家,曾亲自创建过一只国民军。《君主论》是他最有名的一本着作,使马基雅维利身后获得举世周知的名声,他也因此被冠以“马基雅维利主义”。《君主论》是一部阐述帝王之术的着作,那是君主们深藏心底秘而不宣的利器。马基雅维利将这些见不得光的东西不加掩饰的曝于阳光之下,他使“政治的理论”摆脱了道德,而把权力“作为法的基础”,由此揭开了政治思想上新的一页。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利说他“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君主论》大体讲了三块内容:王国政体理论,统治权术,军队以及意大利统一的努力。下面就让我针对《君主论》全部的二十六个章节作一点简单地读书心得体会吧。 一、每章(共二十六章)要点精捡 一:君主国有多少种类?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自古以来,统治人类的一切国家与政权,不是共和国就是君主国。其获得,或者是依靠他人的武力或君主自己的武力,仰或是由于幸运或者由于能力。

二、世袭君主国 在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君主后裔统治下生活的世袭国里保持政权,比新国家困难小得多。君主不触犯皇宗皇祖之制,遇意外随机应变即可。 三、混合君主国 那些被胜利者合并到自己古老国家的国家,或者与征服的国家属于同一地区,使用同一语言,或者并非如此,二者必居其一。在同一地区:把他们旧君的血统灭绝;既不要改变他们的法律,也不要改变他们的赋税。不在同一地区,统治者亲自前往,驻节在那里。 四、为什么亚历山大大帝所征服的大流士王国在亚历山大死后没有背叛其后继者 土耳其由君主和大臣统治,法兰西由君主和贵族统治,要占领土耳其是困难的,但是一旦征服,保有这个国家却很容易,反之,占领法兰西是相对容易的,但是保有它很困难。 五、对于占领前在各自的法律下生活的城市或君主国该怎样统治 要稳固地占领一个地方有三种办法:一是,把它们毁灭掉;二是,亲自驻在那里;三是,允许它们在它们自己的法律之下生活,同时要它们进贡并且建立一个对你友好的寡头政府。 六、论依靠自己的武力和能力获得的新君主国 明智的人应该追寻伟大人物走过的轨迹,并且效法他们。由布衣一跃而为君主,

赏析《君主论》并比较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的思想

《世界文明史Ⅱ》期末论文 题目赏析《君主论》并比较马基雅维利与 韩非子的思想 指导老师张正萍老师 姓名学号宋迪3130000083 学院专业竺可桢学院人文社科实验班 完成时间2014年5月28日

赏析《君主论》并比较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的思想 【摘要】本文是世界文明史课程的学期论文。作者通过阅读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初步把握了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的观点,并认为他的思想与韩非子的思想有相通之处。本文综述了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所表现的思想,并分析了与韩非子思想的异同。【关键词】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人性恶韩非子 一、关于马基雅维利 尼可罗·马基雅维利生于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政治学家、历史学家、喜剧作家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思想家。 马基雅维利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教皇专制和四分五裂的局面中。马基雅维利从小阅读了大量古典文献,于1498年出任了佛罗伦萨共和国第二国务厅长官一职,并兼任共和国执政委员会秘书,负责外交以及国防事务。但后来,于1494年被推翻美第奇家族重新掌权,马基雅维利随即被投放到监狱中,后虽担任《佛罗伦萨史》的编撰工作,但在政治上的地位早已全无。 尽管如此,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却流传了下来,代表着君主制思想和共和制思想的《君主论》和《论李维》世代流传,被无数的启蒙思想家、民主思想家甚至专制主义者所研究、学习。正因为马基雅维利在作品中表现出“教育人‘恶’”的思想,他被冠以了“恶魔”、“强权政治的维护者”等称号,美国人列奥·施特劳斯称他为“罪恶的导师”,莎士比亚称他为“凶残的马基雅维利”。有人认为两本著作表达的政治思想截然不用是马基雅维利矛盾的体现,也有人和施特劳斯、莎士比亚一样,认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是“邪恶”的。但是,要是马基雅维利只是教人“恶”,能得到恩格斯“第一个值得一提的近代军事著作家”这样的美誉

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包五十二中李海花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所谓关键词句,是指在课文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重要作用的词句,它在课文中或准确表达文章主旨,或真切体现作者情感,是快速准确读准课文的有效信息。关键词句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关键词句作用的发挥,不失为良好的教学策略。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学会阅读,而抓住关键词句细致分析,能更好地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在阅读教学中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是有效阅读的窍门之一。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读感知是悟情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抓中心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课文的中心句常常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其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文章的总起句,如《桂林山水》的开头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有的是抒情句,如《一夜的工作》中“他(周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有的是议论句,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最后一句:“伯父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抓住这些中心句,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其含义,便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理解关键词句是悟情的保证。 小学阶段的课文,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应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诸如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词句,表现事情意义的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思想感情。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应抓住表现景物特点的词句来体会。有的记叙文,还夹以议论、抒情。这些句子,含义深刻,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应抓住不放、深入体会。 三、品读关键词句是悟情的关键。

36 施虐型人格障碍

为什么呢?因我还是犹豫了一下的,其实把施虐型人格障碍归在这套课程里面,第五版的诊疗手册移除出去了,为什么移除出去?有很多理由,DSM为它已经被施虐型人包括在临床工作中,其中就有这个病本身的确诊的难度上,我们发现,格障碍和其他两类人格障碍症状上的高度重合,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版中还有它的时候,具体的症状描述说DSM咱们先从施虐型人格障碍,在一个人会做出以下特别的残第三版是这样描述的——在青年或者成年初期,起。就都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正符合以下这几种情况,忍或者蛮横的举动,也就是说,我们是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诊断标准,我要再强调一次,向的临床诊断标准了。在给一些过去用过的信息,帮助大家更具体的了解施虐型人格障碍是什么样子的。 诉他们会为了感觉自己在别人之上、比别人更加优越而对他人拳打脚踢,第一:诸暴力。这里要指明一点,施虐型人格障碍的暴力,和抢夺、以及其他的暴力侵犯不同;抢夺是为了抢占物资、抢别人的金钱、或者物品,所以才去打人,并不为是为了打而打。他会为了感觉自己很优越,但是对施虐型人格障碍的人来说,了感觉自己的力量感,而打别人、用暴力对待别人。 他们会当场羞辱人,他们会说脏话,语言暴力非常频繁。第二: 他们他们会用尽各种方法将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当作自己发泄的对象。第三:会非常惯性的让别人忍耐、压迫别人的自由意志,并且以此为乐。 他们对于在自己掌控之下的人,比如说孩子、学生、囚犯、病人、下属,第四:等等,非常严苛。 他们会给自己的关系对象、或者他人,造成心理上、或身体上的痛苦,并第五:且以此为乐;他们也会虐待小动物。 他们会用说谎、或者否定别人的方式,造成对他人的身心伤害,给他们造第六:成痛苦。. 他们会威胁对方,叫对方做事情,却同时限制对方,让人没有办法把这件第七:事情做了;也就是说,他在创造一个根本无法穿越,根本无法突破这种困境,以此来折磨他人。 有这一点特别让我想起,第八:他们会有条件的约束他们身边的亲密关系对象。一部电视剧叫《别跟陌生人说话》,剧情是男主人公限制自己的配偶,如果没有自己陪伴的话,不许离开家门,不许出去,不许独自参与人际交往,等等。 他们对血腥的、暴力伤害的武器,格斗、拷问等等,有着浓厚的兴趣。第九:型施虐型人格障碍,指的II以上就是I型施虐型人格障碍的具体的症状,还有型的暴力行为的施加对象,不单单是特定的人II是他们依然会有暴力行为,但而是非常广泛地对所有人采取暴力手段,而且也不单单是一个单纯的性兴奋,物,II只要是在这个情况下,都归为型施虐型人格障碍。 是因为这个施虐型人格障碍在第三版之后被移除出诊疗手册,一个很大的原因,比如说疾病在临床的诊断过程中,常常发现和其他的人格障碍或心理疾病共存。没有共情没有能力体验到他人的情绪,完全没有办法、我们前面讲到的精神病,能力的自恋人格障碍,就是非常常见的和施虐型人格障碍共生的一种。 所以这节课我们会在讲施虐型人格障碍因为我们前面已经讲过自恋人格障碍了,的时候,讲一讲和它共存的另外一个病,这个病其实没有一个准确的心理名称,在英文里面叫但是它却是一个广为被讨论的话题,心理学界不把它看成一种病,做马基雅维利主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