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违规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违规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违规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违规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违规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

目前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势头强劲,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违规问题,影响了票据业务的发展,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进现行票据业务制度,防范票据业务风险。

一、票据业务违规的表现形式

目前票据业务违规主要表现在:

1.无贸易背景承兑或贴现票据

《支付结算办法》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或贴现票据要有增值税发票、商品发运单据和商品交易合同。但实际执行中,有的银行无贸易背景承兑或贴现票据,表现为签订虚假合同,合同没有明确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方式,增值税发票金额与贴现金额不相对应,贴现票据贸易合同在企业名称时间与成退回票记载和贴现时间存在出入,发票或合同金额小于票据额,增值税发票重复使用,使用过期或不合规范的贸易合同文本办理承兑汇票,以增值税发票代替贸易合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

2.不收或少收手续费签发承兑汇票

银行为招揽承兑汇票业务完成存款或中间业务考核任务,一般视客户情况采取不收或少收手续费的方法签发承兑汇票。

3.降低利率贴现票据

目前商业银行争相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不仅贴现本地票据,而且向异地找票贴现,为了取得票据,在办理贴现时放松条件,有的银行

对贴现申请文件和是否开有帐户不作要求,或为了迎合客户需要补办业务手续,以达到形式上合规;银行之间在争夺贴现时还通过降低利率贴现票据,或付给客户好处费等方式招揽业务

4.超额授信

现在好企业银行争相授信,部分银行在授信时也不再考虑其他银行是否已授信或授信多少,企业只要有要求银行就签发承兑汇票,综合授信额度往往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

5.逆程序操作

《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贴现人对贴现申请人提交的商业汇票,应按规定向承兑人以书面方式查询,以控制交易风险,但有的银行对一些长期往来客户,为加快业务办理速度,提高竞争力,在与企业达成相关协议基础上,采取了先贴现后查方式逆程序操作。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时,先签发后补办手续,存在银行承兑汇票签发日期早于合同签订日期等现象。

6.保证金不足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向承兑申请人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要按签发票据金额收取一定保证金,或要求申请人提供其他形式的担保,但有的银行对保证金或其他担保执行并不严格,表现为保证金不足或担保不到位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用本行贷款作保证金,未按规定比率收取保证金,保证金帐户未实行一一对应管理,一笔保证金开出多笔承兑汇票等现象。

二、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的原因分析

1.票据业务收费低,成本高,银行审查贸易背景没有积极性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_邱峰

44 一、引言 当前,互联网金融已成为时下热门词汇之一,2012年甚至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阿里小贷异军突起、“三马”试水互联网金融、P2P网络借贷数量激增、十家较大的商业银行分别开设网上综合商城等。互联网社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友和生意方式,实现了虚拟社区和现实生活的完美结合,虚拟货币、虚拟金融与现实金融之间的转换。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强劲,网络银行、金融理财产品网络销售、第三方支付、网络保险销售,以及网络小额信贷等多种形式应运而生;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直接匹配平台,与客户实现开放、交互和无缝接触,改变了传统货币金融理论框架。以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将社会融资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二维模式,延伸至第三种融资模式——互联网融资。传统银行的概 念正在被颠覆,传统金融生态链面临重大变局。 二、互联网金融兴起的根源——银行金融服务有益补充 互联网金融空间巨大,主要源于庞大金融供需断层。首先,财富积累急需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其次,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融资成本过高。最后,商业银行无法进行根本性的创新,以跟上用户快速、即时需求的变化。比如说第三方支付所服务的小微商户只需要线下收单,通过移动终端管理收单平台,利润微薄,无法得到银行的服务。同时,熟悉互联网的年青一代渐成为社会主流,网络用户群庞大。2012年,中国网民5.64亿,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用户2.21亿,渗透率分别为39.3%、39.1%;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8.1万亿,其中网络购物突破万亿大关,网购率为42.9%,而日本、澳大利亚为69%、58%;网络广告收入达753.1亿元。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 邱 峰 (中国人民银行镇江市中心支行,江苏镇江 212004) 摘 要:互联网金融引发的技术脱媒、渠道脱媒、信息脱媒、客户关系脱媒正逐步边缘化银行中介功能,中间业务受到替代,面临客户流失、业务萎缩的危险,传统经营服务模式面临变革。鉴于互联网金融自身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缺陷以及商业银行所处的特殊地位,目前互联网金融尚无法撼动、取代商业银行,二者应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商业银行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冲击;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3109(2013)08-0044-07 吉林金融研究 2013年第8期(总第379期) No.8,2013General No.379 收稿日期:2013-07-14 作者简介:邱 峰,男,汉族,硕士,中国人民银行镇江市中心支行,经济师。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操作手册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操作手册 商业银行正日综合业务系统(前台)操作手册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营业窗口操作手册商业银行1.前言82.系统特点及环境介绍92.1系统特点说明92.1.1核心会计92.1.2客户化管理92.1.3综合柜员制。92.1.4多平台系统操作。92.2运行环境和主要硬件配置92.2.1运行环境92.2.2主要硬件配置92.3系统进入和退出102.3.1进入102.3.2退出103.通用操作113.1窗口通用操作113.2业务通用操作113.3日常业务处理流程133.4柜员管理133.5钱箱管理143.6凭证管理143.6.1凭证种类及使用143.6.2现金管理153.6.3主要交易及应用153.6.4一般流程及操作说明153.7日终轧帐处理173.7.1综述173.7.2日终业务轧平173.7.3柜员日终业务轧平173.7.4营业网点日终业务轧平 173.7.5次日业务轧平183.8通用流程183.8.1普通账户183.8.2一卡通账户193.8.3一本通.一卡通的销户193.8.4通用规定193.8.5其他业务19 (1)冲账19 (2)补账19 (3)冲开户20 (4)冲销户203.8.6特殊业务20 (1)特殊业务申请书20 (2)需要填写“特殊业务申请书”的业务范围20 (3)特殊业务说明203.8.7通存通兑21 (1)通存通兑基本规定21 (2)通存通兑业务范围21 (3)通存通兑清算原则224.公共交易234.1存款业务244.1.1开户244.1.2存款274.1.3取款284.1.4转帐294.1.5结清304.1.6销户314.2贷款业务334.2.1借据录入344.2.2贷款发放364.2.3

银行票据业务操作风险

浅谈票据业务操作风险的防范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银行票据已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日趋猖獗的银行票据诈骗犯罪对客户和银行资金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不法分子利用伪造、变造、“克隆”票据、伪造印鉴、打“时间差”等多样化、智能化的手段进行诈骗,令人防不胜防。特别是对于新成立的银行,业务经验相对欠缺,因此防范票据业务操作风险更是刻不容缓。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也就是说,操作风险可以分为四类: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和外部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简单的讲就是指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这就为我们防范操作风险指明了方向。首先在人员因素方面,要注重防范道德风险。 传统的银行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风险,合规风险是基于三大风险之上的更基本的风险。合规风险与银行三大风险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紧密联系。其不同之处是:合规风险简单地说是银行做了不该做的事(违法、违规、违德等)而招致的风险或损失,银行自身行为的主导性比较明显。而三大风险主要是基于客户信用、市场变化、员工操作等内外环境而形成的风险或损失,外部环境因素的偶然性、刺激性比较大。其联

系之处在于:合规风险是其他三大风险特别是操作风险存在和表现的重要诱因,而三大风险的存在使得合规风险更趋复杂多变而难于禁控,且它们的结果基本相同,即都会给银行带来经济或名誉的损失。过去,商业银行通常把合规风险视同于操作风险,多注重于在业务操作环节和操作人员上去设关卡,其结果并不奏效,操作风险仍然在银行内部人员中大量存在并不断变换手法。这就说明,简单地把合规风险等同于操作风险的认识是不全面和不准确的。虽然大量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操作环节和操作人员身上,但其背后往往潜藏着操作环节的不合理和操作人员缺乏合规守法意识。而银行合规风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发端于银行的制度决策层面和各级管理人员身上,往往带有制度缺陷和上层色彩。因此,就现实情况而言,银行即使防范了基层机构人员操作风险的发生也未必能防范制度或管理上合规风险的发生。所以,对合规风险一定要格外重视,因为它有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比一般操作风险要大很多。 近几年,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迅速,成为商业银行获取巨大利润的重要途径和企业融通短期资金的主要手段。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发达的现实下,票据业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又满足了商业银行获取利润和调控多种经营指标的需要,引致商业银行和企业不惜采取各种违规行为办理票据业务。然而,随着票据业务的快速发展,其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一方面,票据市场主体的行为不规范,各种违规行为大量存在,使票据业务面临巨大的

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

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 我国《商业银行法》第三条规定了商业银行的13种业务,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业务: 1、吸收公众存款 商业银行吸收公众的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为传统的业务,这项业务的特点在于:第一,向公众吸收存款。公众包括本地的居民存款,也包括在本地的外国人的存款。“公众”一词不仅指众多的个人客户组成的公众,也包括企业和事业单位组成的“公众”客户。法律在这里使用的“公众”一词,不是指在银行开户的特定客户,而是成千上万的普通客户。第二,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是特指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是除了商业银行可以吸收,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可以吸收的存款。例如,信托公司可以吸收定期的信托存款。一些海外的接受存款公司也不是商业银行,但可以接受一定条件下的定期存款。所以,单在定期存款方面,还难以将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区别开来。 2、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中以短期和中期的贷款业务为主,在历史上长期贷款业务在传统上是储蓄银行的业务,其原因在于历史上的储蓄银行吸收公众存款可以计复利,并且储蓄银行可以发放金融债券。由于吸收的债务是长期和稳定的,所以,适合作长期的贷款。 我国的商业银行是综合性业务银行,综合了商业银行和储蓄银行的功能,不另设储蓄银行。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我国的长期贷款即国家基本项目贷款,主要是由中国建设银行承办,中短期贷款原行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办理,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以后,中短期贷款由中国工商银行承担。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专业银行之间的业务划分开始融合,20世纪80年代以后设立的商业银行在业务上没有限制,所以,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作任何期限的贷款业务,也包括长期贷款业务。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之一。 3、办理国内外结算

2016—2017年最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1.1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到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现代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从简单的信贷危机演变为波及面更广、涉及主体更多的“次级债风爆”。这次危机对那些国际上实力雄厚和管理先进的大型金融机构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如花旗银行等这样的金融巨擘也同样未能幸免。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有超过39家银行倒闭,并且银行倒闭潮已蔓延到欧洲。而流动性作为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之一,次贷危机使得本身宽松的资金环境突然收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迅速显现。流动性风险又成了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面前的重大难题。 据统计,美国存款机构的非借入储备总量由2007年的271.17亿美元迅速下降到2008年4月的-919.4亿美元1。美联储通过再贴现和定期拍卖短期内为市场紧急注入了1354亿美金的资金,才使得恐慌的市场情绪得以暂时稳定。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的中国,人民银行坚定的推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大幅度的提高存款准备金。这项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使得各商业银行过剩的流动性骤然消失,流动性风险日益加重。 流动性问题一直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最为主要的市场压力。面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各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但第二波金融危机仍有可能发生。届时,国际金融市场还将持续动荡,由实体经济衰退带来的工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违约率会飙升,未来还会有众多中小银行破产、大量的对冲基金关闭。另有加拿大皇家银行旗下的资本市场公司预计,未来3到5年内,还将有1,000多家美国银行倒闭。也就是说,未来数年内每8家美国银行中就将有一家倒闭。 虽然目前世界各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中国的商业银行同样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幸运的是,国内的流动性也随着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得到缓解。同时在中国的金融机构中,虽然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次级按揭贷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及其模式研究

目录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1)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1)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1)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概况 (1)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2) 二、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成功模式及借鉴 (4) (一)美国个人理财业务的模式及特点 (4) (二)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7)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模式整体框架构建建议 (8) (一)推进金融混业经营 (9) (二)打造金融集团控股经营模式 (9) (三)建立第三方理财业务体制 (9) (四)加强个人理财业务渠道建设 (9) 参考文献 (11) 谢辞 (12)

摘要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资产的迅速积累,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正处于从以产品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向以服务为中心的综合性发展模式提升的转型期。但是由于经营的范围受金融业分业模式、银行业经营实力和发展理念上不足等内外因素的制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长足发展。本文简要介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现状并根据数据分析现存的问题。借鉴国外理财业务的特点及发展经验,进一步指出理财模式的重要性,并提出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模式的建议,即既需要金融监管当局在制度和政策上提供支持,也需要包括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市场参与者在技术手段上的创新。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经营模式,存在问题,研究探讨 Abstract As China' 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sidents assets of the rapid accumulation of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und material foundation and broad market prospects. Bank of China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are the product-driven development model to a service centr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mode to upgrade the transition.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江西理工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 2013级(2017届) 02 班学号28 学生何林茂题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现状: 当前,金融创新活力迸发,催生出一大批新型互联网金融工具。这无疑是对以商业银行为传统的金融中介机构的巨大瓶颈制约和挑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不仅是对商业银行升级转型的迫切需要,更是维护我国金融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 研究目标:提出解决传统银行转型升级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研究内容: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的现状、优缺点、互补性和措施的可实施性。 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研究手段:查阅期刊、硕博士论文、书籍等资料。 设计(论文)提纲及进度安排: 提纲:1.互联网金融概述与时代背景。 2.互联网金融的显著优势。 3.传统银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与自身优势。 4.传统银行业面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具体措施。 进度:1.10.26-11.1 确定论文题目,明确论文目的、内容及进度安排,开始查阅资料。 2. 11.01-11.14 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3. 11.14-11.30 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 12.01-12.10 整理资料,拟定论文大纲。 5. 12.10-12.30 整理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6. 12.30-01.10 修改初稿,完成最终定稿。 主要参考文献和书目: [1]金涛.关联业务视角下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 [2]冯丹.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极其应对[J].商,2015 [3]刘素林,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金融经济,2014 [4]徐洪才,推动商业银行的供给侧改革[J].中国金融,2016 [5]邵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金融角色[N].上海证券报,2016 [6]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 [7]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2013 [8]巴曙松.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2012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实习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实习 一、实习目的 本实习在《金融学》《金融市场学》、《经济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专业课程基础上设置的综合性实践环节。实习为学生提供了了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务操作的机会。通过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操作系统的学习,使得同学了解商业银行个人和对公各类业务的操作流程,熟练运用商业银行管理知识,熟悉商业银行的运行规律,并且提升在银行业的实际工作能力。本实习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习内容 1、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在实习操作中的运用 2、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操作 3、商业银行私人业务的操作 4、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操作 三、实习的组织形式及时间 本实习采用校内实验室实习方式。学生在掌握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理论知识的前提之下,学生可以在校内的金融实验室进行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的操作,其中包括个人储蓄业务、对公会计业务以及、信息的查询、对公存贷业务;与此同时,还安排让学生在校内的图书馆和资料室查阅我国商业银行的统计数据和有关经济政策的时间。使得学生将所学的银行理论知识与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相结合,使得学生理解所学的银行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系统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实习步骤

1.了解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操作系统 2.商业银行个人业务操作 3.商业银行对公业务操作 4.商业银行报表管理系统操作 5.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系统操作 五、实习报告/论文 实习报告/论文可以包括内容之一: 1、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的流程; 2、商业银行的个人业务操作总结; 3、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操作总结; 4、对于整个实习课程的体会和建议 实验报告要求资料真实、准确、完整,用A4纸,4号宋体字打印,学校统一封面装订,必须附带操作过程的图表。 六、实习报告/论文内容 1、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的流程; 1)登陆2)增加钱箱 3)普通活期客户录入 4)凭证领用5)凭证出库

商业银行公司金融部职能部门岗位职

商业银行公司金融部职能部门岗位职责 一、经理 (一)严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本行各项规章制度。 (二)拟定全行公司类业务的发展规划和营销策略,负责本行公司类业务营销与管理工作。 (三)负责本部门日常管理工作,组织本部门员工加强学习、改进服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负责本部门岗位责任制的制定与员工考核。 (四)制订本部门工作计划,根据统一管理与专业分工负责的原则,对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合理安排,领导本部门人员全面完成部门工作计划。 (五)指导、协助支行又好又快开展公司类各项业务,促进支行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六)负责公司类业务操作流程和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信贷产品的开发等。 (七)负责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经理助理 (一)严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本行各项规章制度。 (二)协助部门经理做好本部门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分管工 作,促使本部门各项工作计划顺利完成。 (三)负责分管公司类业务的市场营销、客户管理与维护。

(四)负责分管小企业授信的市场营销、业务宣传、产品设计、人员培训、客户管理以及信息反馈等工作。 (五)负责分管涉农贷款的市场营销、业务宣传、产品设计、客户管理以及信息反馈等工作。 (六)负责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市场营销岗 (一)负责组织支行开展公司客户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以及中间业务的市场营销。 (二)负责总行直管的公司客户和重大项目的市场营销、服务管理和客户维系工作。 (三)组织开展银团贷款业务,负责开展信贷组合方案的制定,统筹协调行内相关资源,为公司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一揽子”解决方案。 (四)负责对本行公司业务产品的品牌进行策划、宣传和推广。 (五)负责与公司客户发展有关的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的工作联系,跟踪有关政策,寻找目标客户。 (六)指导和帮助支行跟踪当地的重大项目,寻找和挖掘目标客户,指导支行维护管理公司客户。 (七)组织市场调查,设计公司业务需求和客户服务方案。(八)负责全行公司类业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九)负责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业务管理岗 (一)对上报总行贷审会审批的公司客户授信业务进行贷前调查评价,参与部分大额贷款的贷后检查。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互联网技术不断的深入到金融领域,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技术在逐渐改变着传统的金融模式。由于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的相结合,使得商业模式、金融服务模式不断的创新与变革,直接催生了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新业态。 一、互联网金融兴起与模式 1、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以传统金融行业和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型金融模式,是以技术作为支撑的“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而不是一种“互联网技术的金融”。 从广义方面来说,互联网金融是根据网络技术、现代的信息技术以及金融业务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根据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虚拟空间而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新型金融形式。互联网技术在金融方面广泛运用,使得互联网金融能够大大减小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这就有可能使得在商业主体中的借贷双方之间的交易以及证券、基金等的流通能够直接进行交易,而非通过银行和券商等交易中心,从而就有可能使得市场出现有效的一般均衡状态。

因此,互联网金融从本质上来说,属于直接融资,与传统的直接融资所不同的是,互联网金融具有信息量大且透明、客户体验高、效率更高、交易成本更低优势,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 2、互联网模式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迅猛,特别是P2P借贷的发展远远超出国外的开创者。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起独特性和创新性。不同的信用体系、制度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的差异等因素,导致与欧美模式的差异性。 欧美的互联网金融根据业务以及服务的对象来分,可以分为七种:第三方支付;网络理财;网络融资;服务平台;信用卡服务;互联网券商;互联网交易所。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同样也是根据业务功能划分,可以分为四类:支付平台型;二是融资平台型;三是理财平台型;四是服务平台型。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 1.冲击商业银行的传统领域 互联网企业从非金融领域向金融领域渗透,以互联网金融的四大模式,比如P2P平台和第三方支付等来冲击和影响商业银行的传统存贷业务以及中间业务。 以P2P平台来说,从xx年,我国第一家P2P借贷平台拍拍贷成立于上海,到2016年5月的中国P2P网贷指数快报显示,我国P2P 网贷平台数量达到3349家,中国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由2016年

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实训报告全版.doc

日期:2008.3.5 地点:7401 实训目的:银行柜员书写规范练习 实训过程: 一、小写金额书写练习 1.数字的写法是自上而下,先左后右,要一个一个的写,不要联写以免分辨不清; 2.斜度约以六十度为准; 3.高度以帐表格的二分之一为准; 4.除7和9上低下半格的四分一,下伸次行上半格的四分之一外,其余数字都要靠在底线上; 5.6的竖上伸至上半格的四分之一处; 6.0字不要有缺口; 7.从有效数最高位起,以后各格必须写完。 二、大写金额书写练习 1.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书写, 2.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在“角”之后可以不写“整”。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字。 3.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中有“0”时,中文大写应按照汉语语言规律、金额数字构成和防止涂改的要求进行书写。 4.壹拾几的“壹”字,不得遗漏。 三、票据日期书写练习 1.票据的出票日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数字来书写。 2.为防止变造票据的出票日期,应按照以下要求书写: (1)月的写法规定: 1月、2月前加“零”。 11月、12月前加“壹”。 10月前加“零壹”。 (2)日的写法规定 1日至10日、20日、30日前加“零”。 11日至19日前加“壹”。

日期:2008.3.10——3.13 地点:7501、7401 实训目的:重要空白凭证领用、出售、使用(作废)和上缴业务处理实训过程: 一、柜员领用重要空白凭证业务流程 柜员申请——凭证管理员出库——柜员清点——凭证柜员入库二、柜员出售重要空白凭证业务流程 业务受理——凭证审核——调配凭证——收费记账——交付凭证三、柜员使用(作废)重要空白凭证业务流程 凭证签发——审核签章——记账销号——后继处理 四、柜员上缴重要空白凭证业务流程 上缴申请——记账出库——清点收妥——登记入库

商业银行票据管理的漏洞及防范措施浅析-最新范文

商业银行票据管理的漏洞及防范措施浅析 文章标题:商业银行票据管理的漏洞及防范措施浅析 一、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市场的快速发展 票据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票据业务也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重点发展业务,尤其是在2003年后,中国票据业务市场上出现了异乎寻常的疯狂增长态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3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2.77万亿元,同比增加1.16万亿元,增长72.2%;累计票据贴现和再贴现4.44万亿元,同比增加2.12万亿元,增长91%。2004年累计签发商业汇票3.4万亿元,同比增长22;累计票据贴现4.5万亿元、再贴现22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和下降79。到12月末,已签发的未到期商业汇票余额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17;票据贴现、再贴现余额分别为1万亿元和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下降96。据2005年最新一期的《财经时报》报道,全国一季度的银行票据融资规模新增1,066亿元,工行票据业务创出历史新高,截至5月10日,工行累计买入票据2,009.86亿元,同比增加294.83亿元,增幅17.2。同时中行的票据业务增加更为惊人。中行公布的数据显示,该行一季度票据融资新增额达到475亿元,同比多增14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58.4。 票据业务在商业银行经营当中越来越成为备受关注的业务发展亮点,它的快速发展既有效改善了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又进一步增强了银行盈利能力,促进了经营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的统一。

随着票据业务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在办理各项票据业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暴露,给银行资产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损失。这些问题反映出我国票据市场仍需进一步规范,票据业务相关法规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中的典型案例及分析 (一)利益驱动,违规承兑、贴现票据案 2003年5月15日,重庆某机电公司到某商业银行下属支行申请3亿元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此时该机电公司手中并无正式承兑汇票,但承兑银行、牵涉贸易往来的出票人、背书人等材料齐全,并于贴现前一天在该行所属某支行开立了一般存款账户。某商业银行在扣下手续费之后,将2.98亿元贴现资金划入机电公司存款账户。机电公司凭此申请开出2。97亿元银行本票,背书转让给出票人公司,该公司又将2。97亿元贴现资金转入票据的承兑行作为保证金,最终获得了承兑行开具的正式的银行承兑汇票,票面仍是3亿元。很快地,某商业银行终于拿到了相应的真实的银行承兑汇票。这种“逆向操作”的做法,属于严重违规行为。此外,某商业银行办理的另一笔5亿元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涉及公司是某商业银行新入股的大股东之一某集团的控股子公司,申请贴现的为该集团公司的关联公司。 分析:由于票据业务不仅能使得商业银行完成票据业务量和得到贴现利息收入,而且往往以此作为一种揽存的手段。揽存是目前商业银行十分普遍的现象,因为银行只有存款多了,才会有更多资金贷出去,才会有存贷差,银行才会有利润,这是银行经营最为传统的模式,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验总结

本次实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实习内容特别丰富,而且通过这次实习我们都得到了知识上的复习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它的综合性决定了其业务的多样性,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长、短期借款、贷款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和中间业务等,都需要银行员工详细、熟练了解其业务办理过程。而本次实习正是为我们提供了熟悉这些业务流程的机会,让我们有了具体的商业银行业务经验,有利于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更快上手。在模拟过程中,我初步认识并练习了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加深了对商业银行业务操作系统的熟悉程度,训练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经过学习,我了解了银行业务运作的基本流程,明确了银行柜员的工作内容及职责,加深了对银行经营实践的认识:首先应打开系统进行签到,进行现金出库,然后要根据所要办理的不同业务在综合管理项目中领取不同的重要空白凭证,再到个人业务或者对公业务中办理具体的业务,这是办理业务的基础与前提。当然很多也业务也需要授权人的授权。最后在日终时,要进行现金进入库与柜员签退,最后完成商业银行模拟业务的操作。 并且经过这次的模拟实训,我认识到对待任务一定要有谨慎认真的态度。对每一项信息都必须全神贯注地仔细核对,避免输入错误,如果在现实中则会给客户或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就让我意识到:这些在模拟操作中产生错误可以重来,但在现实工作中就必须为自己的过错负责。现实工作中往往是自己独立完成,不会有人在一旁提醒、检查,这也就要求我们要认真负责,切忌粗心大意、应付了事。在工作中,一定要本着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客户负责。 其实,如果真心要从事这一方面工作,就要耐得住日复一日的循环往复,要时刻锻炼自己的细心、恒心和耐心。所谓事无巨细,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这次的模拟实验让我亲身体验到了银行业务操作。使我从理论层面向实际操作层面迈出了一大步。我的学习能力、判断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都有所提高。这次模拟实习也为以后就业提供了一定的准备,更好的实现了课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模拟实训,我掌握了很多日后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检验了平时所学的基础知识,衡量了个人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对商业银行业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且发觉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点,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受益匪浅的。这次模拟实训,不仅使我从个人能力、业务能力上有所提高,也使我深刻体会到了认真工作、一丝不苟才能保证工作的质量,为今后步入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违规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违规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 施 目前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势头强劲,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违规问题,影响了票据业务的发展,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进现行票据业务制度,防范票据业务风险。 一、票据业务违规的表现形式 目前票据业务违规主要表现在: 1.无贸易背景承兑或贴现票据 《支付结算办法》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或贴现票据要有增值税发票、商品发运单据和商品交易合同。但实际执行中,有的银行无贸易背景承兑或贴现票据,表现为签订虚假合同,合同没有明确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方式,增值税发票金额与贴现金额不相对应,贴现票据贸易合同在企业名称时间与成退回票记载和贴现时间存在出入,发票或合同金额小于票据额,增值税发票重复使用,使用过期或不合规范的贸易合同文本办理承兑汇票,以增值税发票代替贸易合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 2.不收或少收手续费签发承兑汇票 银行为招揽承兑汇票业务完成存款或中间业务考核任务,一般视客户情况采取不收或少收手续费的方法签发承兑汇票。 3.降低利率贴现票据 目前商业银行争相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不仅贴现本地票据,而且向异地找票贴现,为了取得票据,在办理贴现时放松条件,有的银行

对贴现申请文件和是否开有帐户不作要求,或为了迎合客户需要补办业务手续,以达到形式上合规;银行之间在争夺贴现时还通过降低利率贴现票据,或付给客户好处费等方式招揽业务 4.超额授信 现在好企业银行争相授信,部分银行在授信时也不再考虑其他银行是否已授信或授信多少,企业只要有要求银行就签发承兑汇票,综合授信额度往往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 5.逆程序操作 《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贴现人对贴现申请人提交的商业汇票,应按规定向承兑人以书面方式查询,以控制交易风险,但有的银行对一些长期往来客户,为加快业务办理速度,提高竞争力,在与企业达成相关协议基础上,采取了先贴现后查方式逆程序操作。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时,先签发后补办手续,存在银行承兑汇票签发日期早于合同签订日期等现象。 6.保证金不足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向承兑申请人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要按签发票据金额收取一定保证金,或要求申请人提供其他形式的担保,但有的银行对保证金或其他担保执行并不严格,表现为保证金不足或担保不到位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用本行贷款作保证金,未按规定比率收取保证金,保证金帐户未实行一一对应管理,一笔保证金开出多笔承兑汇票等现象。 二、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的原因分析 1.票据业务收费低,成本高,银行审查贸易背景没有积极性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情况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 情况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2015年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情况 本月已进入今年的第四季度,票据贴现价格也终于有了突破,市场的调节离不开央行,另外商业银行也是票据业务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一环。那么本年度银行的票据业务到底如何呢?且听分解。 1. 票据承兑业务 截至2015年6月末,16家上市银行贷款余额万亿元,同比增加万亿元,增长%;票据承兑余额万亿元,同比减少2244亿元,减少%;票据承兑余额占贷款余额比重继续回落至%,为连续四年呈下降态势(见表1)。 其中,国有银行承兑余额万亿元,同比减少4266亿元,减少%;股份制银行承兑余额万亿元,同比增加1284亿元,增长%;城市商业银行承兑余额3165亿元,同比增加738亿元,增长%。 表1:2014与201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承兑余额变动对比(亿元) 2.票据贴现业务

截至2015年6月末,16家上市银行票据贴现余额万亿元,同比增加8225亿元,增长%(见表2)。 其中,国有银行贴现余额万亿元,同比增加6969亿元,增长%;股份制银行贴现余额4010亿元,同比增加1144亿元,增长%;城市商业银行贴现余额281亿元,同比增加112亿元,增长%。 表2:2014与201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贴现余额变动对比(亿元) 同期,从披露贴现平均余额的10家银行来看,10家银行贴现平均余额合计万亿元,同比增加6382亿元,同比增长%。从贴现平均余额与期末余额比较来看,10家银行中有7家银行在期末通过吸收票据资产来补充信贷规模,10家银行整体期末票据规模约为平均规模的倍。 3. 票据回购业务 2015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买入返售票据余额合计万亿元,同比减少642亿元,减少%(见表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王英俊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批“类金融”的公司和业态,以脸谱(Facebook)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正飞速蚕食传统银行的业务领域,并逐步影响到未来商业银行的生存。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第三方支付发展方兴未艾 自1998年北京首信、网银在线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出现起,第三方支付历经十几年的发展.。2010年5月份,央行颁发了关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准入许可证,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始步入持牌经营阶段。截至目前,央行已为197家企业颁发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市场上出现了一批颇具实力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既有基本定位于个人支付的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联电子支付,又有着重细分行业的快钱、易宝支付和汇富天下,还有专注于银行卡受理环境的银联商务和拉卡拉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第三方支付的身影,第三方支付市场整体呈现繁荣增长态势。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第三方支付市场也随之高速发展。易观国际统计数据显示,自2008年至今,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总金额由2356亿元飞速跃进到2011年的2.16万亿元,仅2012年上半年就实现了1.55万亿元的总支付金额,预计2014年将达到10万亿元左右。

图1 2008-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 数据来源:易观国际〃易观智库 (二)移动支付异军突起 近年来,移动支付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2011年全球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是2400亿美元, 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的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用户5亿人;2011年移动支付占全球支付市场比例约为1%,2015年将超过2.2%。 在中国,移动支付作为便捷可靠的支付方式,已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业务,日渐凸显越来越热的发展趋势。尤其是移动支付标准确定为中国银联主推的13.56MHz 后,减少了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移动支付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易观国际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达 1.87亿户,交易额达742亿元,同比增长67.8%;预计2014年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3850亿元,用户规模将达到3.87亿户。 图2 2010-2014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实验报告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实验报告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实验》实验报告书 一、实验目的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实验》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采用以总行为数据中心的集中式数据网络系统方式,把银行日常业务处理的流程和各个环节全部纳入计算机处理,形成覆盖银行管理全方位的科学体系,实现网络互联、信息共享、查询自如、方便快捷的电子化管理,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风险控制为核心、以量化分析为主”的管理机制。本课程采用的实验平台是“深圳智盛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该系统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模拟的交易环境加强学生对现代商业银行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满足专业课程的实验、实习及课程设计任务,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实验环境,促使学生关注最新的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金融专业及其它相关专业的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 二、实验意义 1、通过对模拟银行软件和相关银行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操作,加深学生对银行实务中基本业务流程的理解和掌握,熟悉业务操作的关键要素。 2、由于本次模拟系统采用面向管理、服务、产品、客户和数据的全新概念设计,提出面向客户信息的设计方法,以客户信息文件为基础,构造客户信息管理子系统,为银行综合掌握客户状况、提供全面的客户追踪和决策分析手段提供便利,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理解现代商业银行综合业务面向客户的管理体系。 3、通过本课程教学,加强学生把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管理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能力,促进学生充分理解和运用金融法律、银行规章等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通过学习也能引导学生密切关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改革的现状与问题,以便提高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步骤

一般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区别

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区别何在 媒体来源:证券时报电子版发布日期:2000/10/16 08:07 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区别何在 □海通证券研究所何旭强 一、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特殊性 与一般生产性企业相比,金融企业的业务有其特殊性。首先,非金融企业依赖于提供、销售实用性产品获得收益,如计算机、电视机或其他生产性、消费性物资等。而商业银行并不提供具体的生产性或消费性产品,而主要通过提供金融服务获得收益,如通过存贷款获得利差等。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与资产运用无关的表外业务、中间业务的收入在商业银行总收入中占有50%以上。这些中间业务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的资金实力和商业信誉,为别人提供一种承诺或担保,如开立信用证、提供担保等,然后收取一定的费用作为风险补偿。因此,在进行业务过程中,一般并不需要商业银行进行实际支付。 其次,从商业银行的资产来看,商业银行的有形资产大部分是有价证券的形式,这些资产具有合同的性质,合同在实际运作和法律上都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同时从事多种业务,如衍生产品交易、保险承保等。这些未来负债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第三,从商业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内容来看,商业银行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或同质性。生产性企业的产品往往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如在某一关键部件上的技术垄断等,产品之间差别性较大,因而往往各自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并且这种技术上或其他方面的差异很难在一个较短时期内在企业间传播或摹仿。但商业银行则不同,由于银行服务的技术壁垒较低,传播和摹仿的障碍很小,因此,某家银行推出的一项创新性服务,会在很短时间内被其他银行所摹仿,其他银行也能够在短期内就推出该项服务,并且有可能条件更优惠,更能赢得顾客青睐。 商业银行的这种业务特性,必然成为其提高利润率的瓶颈,同时,也决定了在竞争性环境中,商业银行不可能存在像软件或其他高科技行业一样的暴利基础。 第四,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宏观经济的联系更密切。由于这种业务上的特殊性,使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必须充分考虑社会性、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与一般生产性企业相比,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更高。因为,一家银行的倒闭往往会发生连锁反应,进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 二、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与一般企业不同 总的看来,对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分析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宏观风险。主要是指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银行业产生的影响。在分析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时,首先就要把握目前宏观经济所处的位置,即在经济周期中处于哪一个阶段。若处于衰退期的底部或复苏阶段,则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可望得到增长;若经济已经处于波顶或正进入衰退期,那么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就要面临着滑坡的可能。 2、政策风险。由于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各国都对商业银行实行了比较有力的监管,因此,银行业对政策的敏感程度相当高。在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分析时,主要看政策对银行经营业务范围的限制是否能够放宽。以后对商业银行某些业务(如股票质押贷款等)的收缩程度以及可能性有多大等。更一般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 (第2次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到期债务支付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可以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有效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 第四条流动性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全过程。商业银行应当坚持审慎性原则,充分识别、有效计量、持续监测和适当控制在各个业务环节中的流动性风险,确保商业银行无论在正常经营环境中还是在压力状态下,都有充足的资金应对资产的增长和到期债务的支付。 第五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施监督管理。银监会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手段,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架构,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维持充足的流动性水平以满足各种资金需求和应对不利的市场状况。当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缺陷或者出现流动性风险时,银监会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流动性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 第二章: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第六条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应当与本行总体发展战略和整体风险管理体系相一致,并与本行的规模、业务性质和复杂程度等相适应。商业银行实施流动性风险管理,应适当考虑流动性风险与其他风险的相关性,并协调流动性风险管理与其他类别风险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