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浅谈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浅谈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浅谈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浅谈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近年来,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剧烈地冲击着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互联网的出现,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的、相对单一的大学政治参与模式,在现代开放的网络系统的强大影响下,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参与群体和不可逆转的网络参与趋势。这种改变最为直接地在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得到了体现,网络因此毫无疑问地成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平台。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和网民政治意识的增强,网络空间中诞生一种新的政治现象——网络政治参与。所谓网络政治参与,简单理解可以认为是普通公民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合法途径影响政府决策或公共管理的活动。

网络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是柄“双刃剑”,既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有效的政治训练,加速其政治社会化进程,也会因为无序的网络政治参与而影响到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建设。网络所具有的极大的即时性、公共性和联通性,以及更大的包容度、延展度和密集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媒体和传统信息表达渠道的欠缺,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带来各种机会和更加便捷的渠道。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思想活跃、充满创造力、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是青年中的中坚;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以及政治参与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其政治社会化的进程,进而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及政治民主的发展。因此,党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高等学校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因势利导,引导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加速其政治社会化进程。

事实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公民的政治参与不仅在方式、渠道和途径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而且,与现实的政治参与相比,网络政治参与也有着自身鲜明的特征:

第一,公民政治权利行为的隐蔽性。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行为,比如不同的公民个体同时投票选举符合自身利益的代表或代言人,但一般一人只能投一次票,当选者即为其共同利益的代表;而且公民可以依法公开行使自己的政治民主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在网络世界,如果存在投票选举,由于个体可以用不同的IP地址登录,那么投多少次票则无法约束。通过电子表决器进行投票表决(一人一票)并不能看成是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同样由于IP地址复杂多变的缘故,网络上的(政治)造谣、诽谤等违法现象也难以查处。

第二,参与内容与手段的“双重性”。双重性即指网络政治参与既有合法参与的内容与手段又包括不合法的内容与手段。由于网络立法的滞后、大学生网民政治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以及部分大学生网民缺乏网络自律等原因,目前尚无法保证其政治参与的内容与手段、方式全部合法。

第三,参与目标与对象的不确定性。网络政治参与目标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并不是所有的网络参与都具有明确的目标。政治参与的目标一般在于影响政府、集体和社会公共机构的决策、决定及其活动,但大学生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并不都是为了影响政府(或某些公共机构)的决策,他们更多人是在“谈论”政治及与政治有关的话题。

与网络平台相比,诸如选举、游行、示威等活动一般都有明确的目的;学校的民主选举等公共活动、党团员培训、社会实践等,由于带有施教与受教的色彩,其目标一般也比较明确。至于在网络社区,网民身份隐蔽并处于高度自由状态,观点也就比较个人化,信息也会多元化,此时产生的对政治文化的理解及其政治取向也会各不相同,往往会有争论与交锋,但目的并不在于向对方灌输思想或者力图达成某个既定的目的,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观点表达与政治思想宣泄。在参与对象方面,实际生活中的政治选举一般都会划分选区、规定选举人的资格、确定被选举人和选民的比例;但在网络世界则无法划定选区、更无法规定选举人的资格及选举比例,除非实行网络实名制。

为此我们也通过对部分在读大学生发放网上调查报告的方式,调查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积极性情况。由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积极性并不高,一定会参与的只占35.8%,不一定会参与的占48.7%,不会参与的占15.5%,后两者占了总数的64.2%。这样的结果反映出目前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参与呈现出了政治冷漠、消极参与的迹象。

当代大学生虽然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很强的政治参与意识,但其政治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脱节,这是在校大学生政治民主参与能力相对不足的一个表现。许多人并没有实际的政治行动,而仅仅热衷于网络参与。政治参与不仅仅表现为参与意识,它更是一种实际行动,相对而言,谈论政治要比实际政治参与容易得多。网络中乏有“热心人”,充满着数量庞大的“冷漠者”和“隐形人”。这实际上也是对

现实生活中公民政治冷漠心态的反映。在政治学中,政治冷漠是相对于政治参与而言,它并非简单等同于政治不参与,而是政治参与的一种,是“消极参与”现行的任何一种制度都难以避免出现政治冷漠问题。出现政治冷漠的原因很复杂,既包括心理层面的诸多因素,也包括社会层面的政治、文化等因素。首先,现有的经验表明,很多网络政治参与都是基于“公共性”的利益诉求,对多数大学生来说,这种网络政治参与的实际报酬并不明显。相较于现实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工作、学习、交友,网络政治参与给参与者所带来的实际报酬实在是太低,自然也就无法引起网民的热情。其次,多数大学生对网络政治参与会抱有“参与无效”的心态,不会基于“公共性”的诉求采取网络政治参与的行为。

“冷参与”是一方面,大学生的非理性参与更容易导致网络行为失范。对于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公共层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已经成为共识,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政治民主意识增强的有力见证,凸显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和政治热情有着强有力的理性内核。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大学生中确实存在非制度化、非理性政治参与的现象。目前,由于网络立法的不足和滞后,网络环境的净化尚需假以时日,以及部分大学生网民缺乏网络自律等等原因,导致一些大学生非制度化、非理性政治参与,甚至非法参与。这部分大学生由于政治价值观尚未真正形成,同时受到一些错误政治思潮的诱导及其他不良环境的影响,导致其政治认知畸形乃至偏离主流的政治价值观,在行为上容易出现跟风走的从众现象,如越级反映、聚众闹事、

破坏公共财物等现象仍有可能发生,甚至可能出现非法游行示威等,近年来许多地方发生的和网络有关联的群体性事件就是一个证明。近年日益受关注的“网络暴力”正是由于部分网民利用匿名身份,认为不必承担任何社会风险,享受着“零风险”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当代大学生尚未真正涉足社会,处世经验不深,容易偏向极端“跟风”,甚至酿成群体性突发事件而产生难以挽回的消极后果。对于这些不够理性的参与,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引导他们在保持高昂的政治热情的同时自觉培养政治理性,最终逐渐走向政治成熟。

而且网络过度依赖削弱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将更加习惯运用虚拟的“人机交往”替代实体的“人际交往”以屏幕为界面进行利益表达和聚合参与政治生活借此锻炼和扩张政治行为能力。但长此以往大学生由于日益缺乏与现实社会的接触和交流而逐渐降低在现实世界中习得的政治思维能力,变得过分依赖网络环境和计算机技术,这势必会制约青年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发展。因为现实生活中政治现象的产生夹杂着许多复杂因素,它需要政治参与主体

运用政治思维去能动地分析与判断以便做出智慧的选择和正确的回应。而青年学生对网络的过于依赖与对在线参政的迷恋,往往使他们忘却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环境和各种复杂的政治关系,一味按照电脑逻辑程序进行操作,导致思维的定势化。给现实中的政治参与生活带来障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能力。因而,

加强网络政治参与规范、引导和教育势在必行。

既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规范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加强对网络参与的引导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党和政府主导、学校重点引导、全社会共同努力。所以,根据对于大学生现状发展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建议:

1.以法律法规约束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2012年12月,为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发布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该法规就是针对当下比较热门的微博等社交网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虽然说这些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正在不断发展,但是专门针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法规少之又少,有时候,大学生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也并不能寻找到一个专门的网络法规以及规范,这就比较容易造成混乱,所以加强网络政治参与的立法工作是首要的解决方式。

2.建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平台,拓宽参与渠道。该建议针对问题的第一条,也就是说,政府应该拓宽参与渠道,为大学生提供政治实践机会,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局面。从互联网角度来讲,其平等性和开放性所体现出的特性吸引着人们,从而使得人们产生了积极的政治参与兴趣。然而通过亲身政治参与,可以培养现代公民性、培育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因此,无论是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还是虚拟世界,都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拓宽当代大学生的参与渠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政治实践及机会。在

此基础上,当代大学生便可以充分的政治热情关注政府政策和学校的重大决策,表达自己的态度,争取网民支持,形成网络社会合力,在对政府、公共机构和学校的政策及决策等待方面发挥有效的促进、监督、制约与推动作用。

3.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素质,培养理性的思考方式。一方面,大学生要培育政治参与的自觉意识,也即是说大学生要有自觉参与政治的意识,这也是政治素养的一种体现,“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政治道德化,也为了最大限度地使道德价值政治化,我们应当把政治参与理解为既是德性的践履,又是权利的实行。”无论是现实的还是网络政治参与,当代大学生只有主动学习并具备一定的政治文化知识,选择正确的政治价值取向并合理合法参与网络政治,从而甄别意识形态性质、锻炼和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即提高参与能力,才能增强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理性参与网络政治,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

4.加强主流政治文化的灌输和教育。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政治文化可以传习,它通过各种政治社会化媒介和途径来实现传播,从而使自身得到延续。政治文化的这一重要特性决定了必须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教育。主流政治文化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为我国社会绝大多数公民所接受的政治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今天,我们所说的主流政治文化即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是

在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及其它剥削阶级的斗争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它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的政治思想和由此形成的政治心理的有机总和。在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中,包含着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和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则;包含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参政议政,一切国家机关忠实地为人民服务,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民主观与法治观;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至上,个人利益、不同群体利益、政治团体利益服从于社会整体利益的集体主义基本价值标准。网络虽然只是一个虚拟世界,但青年学生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必然将现实世界中的政治经验和主流的、各种非主流的政治文化带到网络世界,并在网络世界广为传播。

总而言之,互联网是一个新的环境,网络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但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及其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根本改变。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教育,当代大学生已牢牢树立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观念,具有很强的国家民族认同感。虽然在当代大学生中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三信危机”(信仰危机、信心危机、信任危机),但从根本上说并不存在什么合法性危机。然而,互联网所带来的巨大的政治参与挑战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更不可听之任之,而应积极应对。不仅要加强相关的立法和完善制度,保障公众政治参与的权利和渠道,而且要大力培育健康的网络政治文化;不仅要引导大学生网民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且要重视引导青年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实现自律。作为积

极有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应站在国家民族命运、社会进步发展以及个人成长成才的高度深刻认识到主动政治参与的意义,依法而合理行使各项公民政治权利;主动顺应政治民主化和政治参与法制化趋势,努力培养自身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参与意识,积极参与政治训练,从而不断推进自身政治社会化的进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贡献才智和力量。

浅谈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浅谈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近年来,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剧烈地冲击着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互联网的出现,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的、相对单一的大学政治参与模式,在现代开放的网络系统的强大影响下,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参与群体和不可逆转的网络参与趋势。这种改变最为直接地在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得到了体现,网络因此毫无疑问地成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平台。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和网民政治意识的增强,网络空间中诞生一种新的政治现象——网络政治参与。所谓网络政治参与,简单理解可以认为是普通公民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合法途径影响政府决策或公共管理的活动。 网络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是柄“双刃剑”,既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有效的政治训练,加速其政治社会化进程,也会因为无序的网络政治参与而影响到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建设。网络所具有的极大的即时性、公共性和联通性,以及更大的包容度、延展度和密集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媒体和传统信息表达渠道的欠缺,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带来各种机会和更加便捷的渠道。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思想活跃、充满创造力、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是青年中的中坚;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以及政治参与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其政治社会化的进程,进而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及政治民主的发展。因此,党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高等学校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因势利导,引导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加速其政治社会化进程。

事实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公民的政治参与不仅在方式、渠道和途径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而且,与现实的政治参与相比,网络政治参与也有着自身鲜明的特征: 第一,公民政治权利行为的隐蔽性。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行为,比如不同的公民个体同时投票选举符合自身利益的代表或代言人,但一般一人只能投一次票,当选者即为其共同利益的代表;而且公民可以依法公开行使自己的政治民主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在网络世界,如果存在投票选举,由于个体可以用不同的IP地址登录,那么投多少次票则无法约束。通过电子表决器进行投票表决(一人一票)并不能看成是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同样由于IP地址复杂多变的缘故,网络上的(政治)造谣、诽谤等违法现象也难以查处。 第二,参与内容与手段的“双重性”。双重性即指网络政治参与既有合法参与的内容与手段又包括不合法的内容与手段。由于网络立法的滞后、大学生网民政治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以及部分大学生网民缺乏网络自律等原因,目前尚无法保证其政治参与的内容与手段、方式全部合法。 第三,参与目标与对象的不确定性。网络政治参与目标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并不是所有的网络参与都具有明确的目标。政治参与的目标一般在于影响政府、集体和社会公共机构的决策、决定及其活动,但大学生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并不都是为了影响政府(或某些公共机构)的决策,他们更多人是在“谈论”政治及与政治有关的话题。

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分析

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分析 2010年7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4.2亿,其中学生占30.7%,11—19岁及20岁-29岁的网络用户分别占29.9%和28.1%,由此可见,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因此,通过开展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分析工作进而提出教育引导的策略和手段,是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而又现实的课题。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的状况,笔者采用调查问卷为主、个别访谈为辅的调查方式以西南林业大学的在校的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为调查点,调查对象覆盖到不同专业、性别、年级。调查样本以随机抽取集体样本的方式产生。于2010年10月开展了网络行为特点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94份,有效问卷392份,有效率达到98%。在392份有效样本中,男生214名,女生178名。 问卷为自编的《西南林业大学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问卷》,问卷由50个选择项问题组成,主要考察了四个方面,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网龄、上网频率及时长;2、被调查者的网络行为。包括网络使用偏好、网络不良行为、网络学习行为等:3、被调查者对网络信息的使用和看法:4、被调查者对校园网络尤其是高校BBS的使用情况及对思政教育网站(红色网站)的看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1、网络使用频率高,上网时间较有节制。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网络的使用率达到了100%,65%的学生从初中起就开始使用网络,进入大学后接触网络的学生只有2.5%;在单次使用网络时长方面,不同年级、不同性别情况不同: 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西南林业大学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使用互联网在大学生中已经普及,互联网成为大学生与外界联系的重要媒介,同时性别对大学生接触网络的影响并不明显。值得关注的是单次上网时长超过10小时的人数占6.89%,在高年级中所占比例较高,因为上网持续时间越长越有网络成瘾的倾向,这部分学生网络行为控制能力较低,他们的网络偏好多为网络游戏。在个别访谈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有在网吧通宵的体验:有部分学生学生会因为对网络的依赖乃至迷恋而造成现实人际关系的疏离,这表明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上网时间较有节制,但仍有部分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需要得到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 大学生政治参与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促使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生活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而网络虚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增加了教师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控制的难度。面对这些问题,笔者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办法。 标签:政治社会化;网络政治参与;引导 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从一个自然人转变成为一个具有政治人格的政治人的过程。大学生学习政治知识,形成一定的政治态度和情感,然后参与政治实践,通过这种学习和实践,大学生转变成为具有一定政治人格的社会政治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大学生走向全面发展、走向成熟的过程。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全人”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政治参与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网络本身虚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增加了教师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控制的难度。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正确引导,从而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1.从制度层面对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过程进行引导 从制度上加强网络伦理和法制教育,规范网络行为。在大学生中积极宣传网络法制知识,并结合高校校园的实际,加强网络管理规则的制定和宣传,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和法制意识。通过法律的规范和法制教育,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实现网络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变,只有这样,大学生在网上发表舆论、参与政治时,才会遵守网络管理制度,而不是为所欲为,想发表什么言论就发表什么。因此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它使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和网络政治参与都能受到一定的制约和规范。因此,应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促使大学生保持网上和网下行为的一致性和合法性,提高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努力营造法制的网络环境,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 2.从价值层面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引导 要想从价值层面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引导,减少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和言论行为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培养是关键。首先,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水平,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其次,要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增强其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使其能抵制抵制不良诱惑;最后,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八荣八耻”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在网络提供的海量信息中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分清真伪的能力,才能使他们面对各种错误思潮以及一些思潮的消极影响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存在的五类问题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公民传递信息、表达意见、评论时政、释放情绪的一个主要渠道,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行为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网络参与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提升政治参与质量、促进政治参与发展的同时,也有可能给政治参与在未来的发展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因此在肯定其积极的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其暴露出的问题。一是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决定了其在政治参与中的无序性的特征,存在着公民非理性政治参与的可能性。互联网本身就具有虚拟性与隐蔽性的特点,使"网络政治参与"具有非正式性、渗透性特征,这极有可能导致公民网络参与的欺骗化与非法化。匿名性和隐蔽性被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得网民能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作,大大减少了其政治参与的不安全感,进而容易摆脱现实社会的规范,放纵自己的行为。二是互联网带来了网络话语权的巨大差距,没有能充分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声音造成政治参与的不均衡。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与占有通常使年龄偏大、家庭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在互联网的使用上都处于弱势地位。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网络参与的主体80%以上都是年龄35岁以下的中青年,而且主要聚集在发达城市。农村与城镇在互联网使用上的差距较大,目前74.9%的网民都居住在城镇,城镇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是27.3%,农村仅为7.1%。理论上平等的网络政治参与权利和机会在实际上呈现出严重的不平等状态。此外,网络还创造了一个僵硬的阶级壁垒,使受到良好教育和未受到良好教育者阵线分明,从而造成社会断裂,危害社会稳定。三是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情绪化和网络参与的"多数人暴政"问题。网络空间是个体自由表达的舞台,有些人可能会把自己一些情绪化的见解发布到博客或论坛中,有些是非常具有煽动性的,很容易感染大量读者,从而形成一种网络主体的"集体癫狂",给正常的政治行为与决策带来很大压力。这种"多数人暴政"即舆论暴力会严重侵犯个体权利和个体利益。网民由于自身所处环境不同,个体差异很大,从而会对政治事件或政治行为产生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见解,但是针对现实中所发生的某件事,那些持有相似观点的人会在网络上形成一股力量,剥夺不同意见者正常发表意见的权利或甚至对其进行人身侵害。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利益群体、各社会阶层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常因突发事件暴露出来。四是新网络的膨胀暴露了传统媒介在公民政治参与上的不足,对政治稳定带来消极影响。近年来,网络参与作为一种下与上的对话渠道发展迅速,并且产生了一定"放大效应"。加之政府有关部门对网络难以有效控制,从而对社会政治稳定形成一定冲击。五是网络参与的便利性使得西方政治文化对于我国渗透更加广泛,使公民网络参与易于被误导。凭借网络优势,西方大国在输出信息的同时也输出他们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价值观,企图把西方的政治文化和思想渗透到世界范围之内。面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意识冲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不可避免产生相互冲击和震荡。随着网络规模的继续扩大,国家在这一领域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 网络政治参与:概念、现状与二维价值付建军 发布时间:2011-7-3 20:02:21 被阅览数:1195 次作者:付建军 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内容提要:政治参与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区分传统政治与现代政治的重要标志。伴随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政治参与进一步扩大。以网络为平台的政治参与的兴起缘自制度性和技术性的因素。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网络政治参与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

网络政治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 (09公共事业管理张媛 200910810121) 近些年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越来越普及,中国的网民数量也急剧增加。据统计,截至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而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增加,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公民政治参与形式——网络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公民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施加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而网络政治参与是人们通过网络来表达个人或集体意愿,从而影响政治决策过程的行为。 每年“两会”期间,在“两会”网络社区,网友可以与国家各部委主要领导面对面地交流,网民也可以在一些论坛网站发表自己的政治看法与观点,这些都是网络政治参与的实例。大量网民通过网络监督、网络问政、网络批判等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政治参与权利。而这种新型的公民政治参与方式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例如,网民通过网络发帖等方式对一些腐败官员进行揭发,大量腐败贪污的官员落马。他们还通过网络向政府表达人民的意愿与真实想法以影响政府行为与决策。那么,这一种新型的公民政治参与方式借助网络这一载体,与传统政治参与形式相比,网络政治参与有哪些特点呢? 1、网民地位的平等性以及参与的自由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因为金钱、权利、才能等诸多因素造就了不平等,因此在公民政治参与上,也很难做到人人平等。而在网络这一虚拟世界里,只要你有电脑能上网,你就可以进行政治参与,而这种参与与身份、地位、金钱等无关。而自由性则体现在网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政治参与,例如网络选举、网络听证、网络投票以及网络舆论等。网民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将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真实想法自由的随时随地的表达出来,而不像现实世界中那样存在诸多限制。 2、信息传递的快速性与全面性。网络的快速发展将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人们凭借网络可以了解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方面的信息。例如,政府政策或措施一公布,在网上就立刻掀起了热烈的讨论与点评,而政府通过网络舆论来获得初步的反馈。网民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自己需要的政治信息,以便更好的进行政治参与。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报告 一、前言 互联网被称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载体,近几年在大学里日趋流行,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对他们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尽管网络存在着诸多优点,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网络信息的开放性、自主性与多元性极容易令部分同学对其产生过度依赖,从而造成大学生心理扭曲,导致人格的发育不健全。据专家分析,频繁浏览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网站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失衡进而引发杀人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网络时代的大学校园,到底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模式存在着怎样的影响,又是怎样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呢?大学生们是怎样认识这个第四媒体的呢?为了探明目前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和针对这种现状所应采取何种措施, 我们以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主体,进行了“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为课题的调研活动。 此后,我们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并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们得出,大学生上网与 性别和所处年级有关,也和目前激烈的社会竞争有关;上网以家里和宿舍为主,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好奇性;目前网络信息的多而杂使很多大学生对其既爱又恨。 二、调研概述 1、调查目的 ①对网络行为进行分层次全方位的动态调查研究,对不同年级的人的上网年龄、时间、 地点、频率、常上的网站、所关注的内容、上网的体验进行调查。 ②调查大学生上网动机,文案调查包括网络学习,玩游线,网恋,娱乐等 ③最受大学生喜欢的网站排名,和网络分类信息重要程度的排名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里仁学院大学生为主体,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以大二、大三的学生为主,以大一的学生作为辅助调查对象。为了能全面反映在校大学生的上网状况,我们适当将部分大四学生加入调查样本中,以充实数据库,使其更加接近大学生群体上网现象的真实情况。 3、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问卷由17个问题构成,主要询问了学生关于上网基本情形、偏好、上网影响及其它方面的具体情况。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浅析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现象

浅析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现象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互联网传播技术的进步,政治娱乐化的倾向开始由西方向中国蔓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网络政治参与泛娱乐化。无论从网民讨论的内容还是方式上,政治娱乐化的身影都可窥测一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市场经济因素之外,还和民众的心理诉求、网民政治参与度不高、参政渠道不畅以及参与效果式微等因素密切相关。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一方面有利于推动网络民主进程,提高民众的参政议政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给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带来多方面的负效应,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加以引导和规范。 【关键词】网络;政治娱乐化 政治被娱乐化的现象在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中是司空见惯的。在我国,政治素来以严肃、庄重的形象示人,但当它与网络这这一先天赋有娱乐功能的媒介不期而遇时,就不可避免地也被披上娱乐化的外衣。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的现象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网络政治参与泛娱乐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普通老百姓的生存压力和迫切需要寻求渠道来释放压力的心理。 1.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的内涵和主要表现形式 网络政治娱乐化是指以网络作为交流平台,用讽刺、调侃或是恶作剧的口吻或方式对政治人物或政治事件进行解构,是一种内容轻松诙谐、幽默搞笑、却发人深省的另类创作形式。它强调信息内容的故事性、情节的生动性、传播形式的娱乐性,充分体现了娱乐至死的时代下寓信息于娱乐,寓娱乐于信息的宗旨[1]。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 1.1从网络信息呈现的内容构成来看,消遣“政治”已成为大多数网民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主要话题之一[2] 随着电子通讯产品和大众网络传媒的普及以及各种西方思潮价值导向的影响,网络媒体越来越被泛商业化,为了获取盈利,吸引大众眼球,媒体开始将聚焦点从严肃的政治新闻转移到寻求更具趣味性、戏谑性的政治事件或政治人物的丑闻或八卦。例如:2010年春,上海东方卫视和凤凰卫视联合推出的脱口秀节目——《壹周立波秀》。该节目以冷幽默的形式颠覆了传统新闻的严肃刻板性,以调侃戏评的口吻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并解构权威,言辞中彰显出了后现代文学现象中自由犀利的特征,颠覆了传统文化中所固有的定义、符号系统和文化秩序[3]。 1.2从网民政治参与的心理来看,不少网民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参与其中的[1]

一、大学生网络公德

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应这样加强自身的公德自律 网络公德是适应调节当今网络社会里作为“网民”的人类个体之人际关系,规范其网上行为,以维持网络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而产生的,是维持网络秩序、保障网络社会有序运行的必要文化条件和行为规范。网络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改变着社会、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公德进步提供历史的机遇,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许多公德伦理问题,对大学生公德观念和行为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研究探讨网络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大学生网络伦理公德失范问题及其对策,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网络公德伦理观念及行为。 21世纪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相应的网络社会的 出现,网络公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形成的一种新产物。网络社会交往的超时空性、虚拟性和数字化等特点,使得人类有了释放压力的机会空间,“自我”有了更多伸缩自如地表达意见的空间,使得原本在现实社会中行之有效的包括伦理公德在内的诸多规范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从而出现了网络公德缺失的新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公德缺失表现 根在交往中,人际情感得以维持。而在网络虚拟社会里,网络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直接的社会交往关系逐步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一些大学生终日沉溺于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世界,使得家人之间、邻里之间、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日渐淡薄,伦理情感日渐冷漠。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久而久之会导致公德心理的弱化、公德人格的扭曲。因为公德心理、公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环境和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沉溺于网上交际使得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从而导致个体对现实社会中他人与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造成公德人格的缺失或扭曲。 二、大学生如何在网络生活中公德自律?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网络是一个内容庞杂、覆盖面广的信息共享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便利地浏览新闻、查询资料、下载数据。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最新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目前网络上存在不少虚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淫秽和色情的内容,同学们要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的内容。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已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收发邮件、实时聊天、视频会议、网上留言、网上交友等。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应该通过网络进行色情、赌博活动,更不能侮辱、诽谤他人。同学们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同学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耽误学业、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值得同学们警惕的是,沉迷于网络尤其是游戏已成为近年来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匿名隐蔽特点,大大削弱了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得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压力的效用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

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象

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象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思维的必然结果。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大学生现实政治参与的延伸,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种形式,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政治能力发展,但亦可能滋生大学生网络政治行为失范,阻碍大学生的良好政治人格形成。引导大学生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和理性网络政治参与,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 标签: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政治行为 [新时期新形势下,网络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新领域新空间,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格局,网络政治参与现象参与随之产生。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象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题中之义。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 首先,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思维的必然结果。互联网思维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伴随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化而出现的重要思考模式与行为方式,是信息时代数字化生存图景下蕴育产生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对于社会成员而言,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网络技能,才会滋生出相应的互联网思维。显然,大学生作为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相对于其他社会阶层而言更适应和热衷于互联网思维下的网络生活。互联网思维在政治领域的体现,立足国家层面即网络施政,立足公民层面即网络参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象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思维发展使然。伴随新科技革命成果的广泛应用,网络已经深刻融入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网络空间成为既一致于社会现实生活又与之区别的另一空间,与之适应,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当前政治生活的一种必然现象。当前,伴随社会信息化日益深刻,网络参政逐渐成为政治生活的常态现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参政这一新事物新现象,在宏观层面对各级各类机构的网络施政提出要求,同时又在微观层面对各种网络参政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毋庸置疑,网络参政已经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政治生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前社会信息化时代潮流在政治领域的生动展现。网络政治生活作为当前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分支,变得不可或缺。 其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具有特定的类型和方式。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专属于这一群体的特殊类型和方式。一般而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利益型和兴趣型。利益型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往往是大学生群体在工具理性驱使下自发参与到网络政治活动中去,其基本动因是某项政治决策可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发展和事关大学生的利益。起源于工具理性动机的大学生政治参与往往显得务实,现实适应性强,一般会一致和对应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政治事件。兴趣型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大学生政治热情与政治爱好的生动展现,一些大学生热爱时政,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他们会自发开展网络政治活动,追求政治理想。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主要有三种方式,一

浅析互联网时代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浅析互联网时代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摘要: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让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中国的政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互联网为人民群众和政府部门搭建起一座无形的桥梁,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度,加强了群众对政府的监督。但是也存在地区之间差异较大、虚假信息较多、群众政治素养不高等问题,影响互联网在中国政治中的实践效果。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针对互联网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进行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人民群众权力监督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 (2017)07-0176-0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政治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提高群众政治参与度的同时,也使得政府权力受到了人民群众更广泛的监督,让权力更加公开透明。虽然互联网为中国政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利用网络环境诱导舆论改变政治导向,在网上散播各种各样的不实谣言,一些政府部门忽视网络的重要性,没有有效地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等。本文通过对互联网为中国政治带来的影响、互联网在政治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分

析和讨论。 一、互联网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一)互联网的应用是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有效途 径 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府每一项决定的执行都需要以最广大人民的基本利益为依据。[1] 想要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就需要更广泛地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让决策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意愿。而互联网的应用恰好为民众和政府之间建立了沟通渠道,有利于政府更加充分地了解人民群众的态度和建议。通过政府网站,政府也能够及时聆听群众对于政府部门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从而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一些不足,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涉及和人民群众切实相关的重大决定时,政府也可以通过网络向社会广泛征集群众的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二)互联网的应用有利于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在过去,真正能够参与到政治之中的往往只有少数人,很多群众在遭遇一些问题时都不知道应该通过什么渠道进行反映。利用互联网,让民众表达意愿的渠道更加广泛。现在很多政府部门都开设了自己的官网网站,上面不仅有民众需要了解的一些信息,还有专门为群众解决问题的在线工作人员为群众服务。通过互联网,群众能够和政府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不用亲自去政府部门也不用采取一些其他手段,也能够比较容易地解决问题,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

网络政治参与调查问卷

网络政治参与调查问卷
尊敬的宁波朋友,您好: 尊敬的宁波朋友,您好:
我们是宁波大学的学生,在向社会做一次有关于网络政治参与的调查问卷。 我们是宁波大学的学生,在向社会做一次有关于网络政治参与的调查问卷。我国最近在网络上开 展了向民众征询意见或建议的网络参与活动,这是我国和我党重视民众疾苦了,和广泛意见的举动, 展了向民众征询意见或建议的网络参与活动,这是我国和我党重视民众疾苦了,和广泛意见的举动,希望 通过网络可以让更多的民众知道政府在干些什么,同时也是为了是民众可以监督政府的重大举措, 通过网络可以让更多的民众知道政府在干些什么,同时也是为了是民众可以监督政府的重大举措,并且随 着我国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人民对于政府行政的透明度有求更高, 着我国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人民对于政府行政的透明度有求更高,而且可以是我国政府的行政充分体现 人民意愿,和科学行政的必要手段, 人民意愿,和科学行政的必要手段,所以特此希望您可以允许我们占用您一点宝贵的时间对您进行一次问 卷调查,把您对于网络政治参与的看法,表达给我们。 卷调查,把您对于网络政治参与的看法,表达给我们。 我们保证对于您所回答的答案和个人隐私,绝对保密,万分感谢。 我们保证对于您所回答的答案和个人隐私,绝对保密,万分感谢。
请您根据您个人的真事想法填写下列各题
1.你的性别: . ○男 ○女
2.您的年龄: .您的年龄:
○18 岁以下 ○18~29 岁 ○30~39 ○40~49 ○50 以上
3.您的政治面貌: .您的政治面貌:
○团员 ○党员 ○民主党派人士 ○群众
4.目前文化程度: .目前文化程度:
○高中以下 ○高中(中专) ○本科 ○本科以上
5.请问您平时上网每天超过一小时吗: .请问您平时上网每天超过一小时吗:
○超过 ○不超过
6.您平时上网目的: .您平时上网目的:
○娱乐 ○获取消息 ○商务活动 ○学习和浏览知识
7.您对网上信息的态度是: . 您对网上信息的态度是:
○可信 ○不可信 ○基本可信 ○半信半疑
8.您在现实生活中参加过政治活动吗: .您在现实生活中参加过政治活动吗:
○有 ○没有 ○不好说
9.那您在网络上会经常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或政治问题吗: .那您在网络上会经常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或政治问题吗:
○经常 ○不经常 ○一般 ○从来不看
10.当政府向社会征集政治意见时,你会参与吗: .当政府向社会征集政治意见时, 会参与吗:
○会 ○不会 ○看情况
11.那如果你在网络上看到和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信息时,您会: .那如果你在网络上看到和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信息时,您会:
○看看而已 ○发表意见 ○视而不见

2018年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现状

2018年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现状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公民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参与国家大事的愿望不断增加,网络政治成为人们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由于网络政治的兴起,一些问题也不断的涌现出现,一方面,我国网络政治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另一方面,公民的民主、公平意识有待提高。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公民的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我们应该完善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我国公民参与网络政治整体素质等等。 1我国公民现阶段网络政治参与途径概述 1.1通过网络舆论进行有效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是我国公民进行政治监督的一种高效且便利的方式,公民怎样利用网络舆论监督进行公民政治的参与,就成为了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网上,公民可以发表自己关于政府行为的看法,在一些政治生活的大事上有自己的话语权,而且这种话语权的力量非常大,甚至可以影响国家权力机关的政策抉择,改变整个事件的走向。 1.2通过网络论坛平台进行民意表达 公民参与网络政治的一个很重要的形式就是通过网络论坛。论坛是一个平台,可以供大家进行交流、讨论。 在这里,信息是共享的,也是可以传播的。大家不仅可以发表一些言论,还可以在这里发表自己对于某一件事情的看法,让大家都可以看到,并且针对这件事情进行深入的讨论。 1.3通过国家权力机关人员进行在线交流 公民参与网络政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形式就是与政府有关人员进行在线交流。这是一个非常直接的形式,公民就相当于直接与政府进行对话,不必再通过人大代表等中间人员和中间环节。这可以大大的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肯定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也尊重了人民

的主体地位。我国人民可以面对面的与政府有关人员进行交流,发表自己对于一些国家大事的意见,或者告知政府有关部门自己的一些诉求。 2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制不健全 我国公民享有监督国家机关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也有一些困难。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制不健全,这是阻碍我国公民正常表达诉求的一个绊脚石。有些公民对于网络参与不是很擅长,而一些对于网络比较擅长的人就会通过自己在网络上的人脉资源来汇集选票,来引导那些对于政治生活不是很熟悉的人来给自己投票。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利于健康的网络政治环境的建立。2.2网络政治参与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的意识不高是现阶段存在的事实。一些公民就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更别提参与网络政治了。因此,我国公民参与网络政治的积极性不高是一个制约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一个巨大障碍。同时,因为网络参与的特点,所有在网络上参与政治生活的公民身份、电话以及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都不会公开。在网络中大家互不相识,导致有一些政治素养比较低下的公民就会在网络上散播自己的不良情绪,对于政治充满恶意,甚至捏造虚假的信息来发泄自己的怨气。因此,提高公民的政治意识以及政治素养是一件根本又很关键的事情。 2.3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积极性较低 我国曾历经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封建思想在我国公民脑中根深蒂固。虽然时间现如今我国的社会性质已经转变,但是在这种思想下,我国公民参与网络政治的积极性不会太高,总是对于政治避而远之。因此,对于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不是抱着一种监督的心态,而是一种逆来顺受的顺从心态。即使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虽然有所提高,但是热情并不是很高涨。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远离政治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远离了政治就远离了很多是非,这种观念在不少公民的头脑中还是存在。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分析 姓名:陈俊虎学号:1040601158 专业:音乐学 10级4班 【摘要】:网络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娱乐是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主体;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在经济和时间上不独立,并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延续,网络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不大;大学生上网有严格的时间控制,成瘾率低,上网对大学生的危害较低。 【关键字】:大学生网络行为网络影响及对策 作为重要网民之一的大学生的上网行为是否健康,直接关系着网络文明乃至整个社会未来文明的进程。为了解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状况,对本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大学生上网的基本信息 调查表明,大学生上网率为85%。网龄不足1年、1至3年、3至5年和5年以上者分别为39%、51%、6%、4%,每周上网时数小于5、5至10、10至15和大于15小时者分别为78%、14%、5%、3%,上网地点在家中、校内、网吧和其他地方者分别为15%、24%、58%、3%。调查发现,网龄、平均上网时间对大学生网上的守法、守规程度没有显著的影响,但网龄及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越长的大学生,网上诚信行为及自律行为出现的频率越低。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在问及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最大影响时,14%的学生认为网络对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帮助,37%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35%的学生认为有一点帮助,只有9%的学生认为上网对学习和生活不利,5%的学生认为上网严重影响了学业。 (三)网络文明状况 调查显示,33%的大学生认为“网上与人聊天时说假话是不道德

浅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浅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摘要:随着当今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来关心政治,并且在网络上进行政治参与,从而达到对政府决策以及实施过程的影响和监督。而大学生这个群体是网络当中的重要部分,因为这个群体拥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和一定的网络技术,所以以大学生的视角来谈网络政治参与具有相当的意义。但是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也具在较多问题,所以,应该对大学生视角下的政治参与做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大学生;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一定的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的活动。“政治参与的一般意义就是普通的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可以看出,网络政治参与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我们单从字面来分析就能看出,网络政治参与只是对政治参与的一个限定,是否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还需要一定的探讨,我们不重点分析,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政治参与对其进行对比地概括和描述。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

网络政治参与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政治的方方面面,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当好的平台,大学生不但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发表言论,参与各种政治活动,还能通过网络的力量来进行相应的政治学习,传播相应的政治思想,同时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有效的监督,例如近年来通过网络揭露腐败的事例有很多,包括“表叔”杨达才、“房姐” 龚爱爱,国家能源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刘铁男等人纷纷通过网络揭露得到了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说,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是政治生活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所以大学生是否能够用好这个平台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网络本身具有的虚假性,其发表相关的言论或是受到一些歪曲言论的影响,就特别容易形成网络暴力等问题,这对政治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这类群体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同时由于网络的特点,二者综合就形成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性: 1.行为的隐蔽性 在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大学生往往采用虚假的网名来进行相关的活动,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隐蔽性,使得网络政治参与的行为有相当的自主性,一方面,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个人信息的泄露,另一方面,也可以和其它参与者充分交流。虽然这样的特性拥有上述的有点,但是同样会造成一些人的有恃无恐,可以大肆宣扬,

网络政治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和网民政治意识的增强,网络空间中诞生一种新的政治现象--网络政治参与。所谓网络政治参与,简单地理解可以认为是普通公民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合法途径影响政府决策或公共管理的活动。实现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态势,诸如网络选举、网络信访、网络听证、网络舆论、网络监督等等。因为具有易实现、成本小、影响大、互动性强的特点,目前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受到上至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的关注和重视。如今,网络政治参与业已成为党和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也是普通民众进行社会监督、权益维护和意愿表达的有效途径。 但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凸显出一系列问题。其中,既有网民在参与过程中存在的合法性、代表性、秩序性和非理性等方面的不足,也有政府在引导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反应能力弱、引导不规范、体制不完善、平台技术滞后等方面的缺点。所以,有必要积极研究如何促使网络政治参与能够更加规范化地发展。 完善体制机制,规范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1.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制度化规范网络政治参与 建构主义认为,事物是通过社会建构而存在的。当前,我国对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参与建构了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网络已从最初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层面上升涉及权益、权利和权力的政治层面,它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已经容不得人们忽视网络环境里的政治现象。 从当前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状况来看,理论和实践都处于探索阶段。针对如何认定网络政治参与、如何界定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和客体、如何确定网络政治参与的有效方式等问题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制度体系。从各地实际开展的网络政治参与活动来看,发展不一:沿海先于山区,城市先于农村。即便是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政府或其部门主办的网络政治参与大多也只是了解民意和向网民提供一些必要利益诉求的平台,并没有明确规定政府或其部门必须做些什么,这就难以保障那些试图通过网络进行权益维护和意愿表达的网民能够实现其正当权利。随着网民数量的增长和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网络政治参与对现实政治的影响也必将更加广泛而深远,所以,有必要积极地制度化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行为。可以考虑在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体系框架下,结合实际情况,从整体战略上建立健全有关网络政治参与的分支制度体系,以内在制度为基础,加强外在制度体系的建设,用制度体系保障网络政治参与的常态化健康发展。 2.努力完善运行机制,程序化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单从宏观上建立健全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体系,还不足以确保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运行。要使网络政治参与能够健康、规范、有序的发展,有必要对网络政治参与活动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引导,这就要求必须从微观战术上细化具体的运行机制。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明确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和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调查问卷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调查问卷 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 非常感谢您能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全部采用无记名方式,所收集的资料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您不用担心隐私问题! 除特殊说明外,此次问卷所涉问题全部为单选题,请将您认同的选项用黄色标记,或在选项前打“√”,只能选择一个。谢谢! 您的建议和帮助对我们的研究十分有用,请您认真填答,再次感谢您的参与! 中国政法大学 2012年4月 第一部分:个人资料(请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在横线上填写) 1.您的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的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的学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您目前所从事的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您目前所在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问卷内容 1.您每天花在上网的时间是多少? A.1小时以内 B.2-4小时 C.5-8小时 D.8小时以上 2.您是否在网上关注过社会问题? A.是 B.否(请直接转至7) 3.您通常关注哪方面的社会问题?

A.民生保障/城市建设(如教育、医疗、住房、物价等) B.外交/军事 C.社会生活(如文化、娱乐、慈善等) D.政府行为/政治人物 E.其他(请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您是否在网上参与过对社会问题的讨论或评论? A.是 B.否(请转6) 5.您参与讨论或评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个人的情感共鸣 B.有自己的不同见解 C.希望唤醒更多人甚至政府的重视 D.凑热闹而已 E.其他(请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您不参与讨论或评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跟我没关系 B.不懂相关知识和背景,不知道该讨论什么 C.担心言论被屏蔽 D.对于在网上发表评论的功能还不太熟悉 E.其他(请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您认为您周围的亲戚朋友通过网络关注社会问题的概率是多少? A.几乎人人都会 B.少部分会 C.大部分会 D.几乎没有人这么做 8.您是否曾参与过与某项政策相关的网络投票/网络听证/网络质询/网络征询 建议等政治活动? A.是 B.否(请转11) 9.您参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关乎我的切身利益,希望政府能听听真实的声音 B.这是我合法权利和义务 C.上网方便、快捷 D.出于个人兴趣和热情 10.您在网上进行的表达、投票、质询、建议等行为是否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 积极回应? A.是 B.否 11.您认为个人在网上所进行的表达、投票、质询、建议等行为多大程度上影响 了政府政策? A.没有任何实质影响 B.有一定影响 C.影响很大 12.您认为个人在网上所进行的表达、投票、质询、建议等行为主要在哪些方面

浅议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同名16956)

浅议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同名16956)

浅议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 【摘要】:目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有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不足、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各高校可以通过发挥网络道德教育的核心作用、强化网络监督和管理、提高大学生自身个体道德自律意识等途径解决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网络道德教育 【正文】: 网络道德释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是同法律一样具有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道德是由一定社会关系所决定,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它是指以

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解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考察和研究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必须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及时在青年大学生的头脑中树立网络道德责任意识。 1、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在我国社会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深远影响。互联网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促使大学生健康成材,又可对大学生造成极大的危害。也就是说互联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网络具有信息共享的特点,网上的信息是全人类所共有的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